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诗词鉴赏教学全文(5篇)

诗词鉴赏教学

第1篇: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创新改革教育;学习现状;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方式,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性情、丰富学生内涵的重要载体。学习古典诗词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简洁明快韵律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但一直以来,古诗词的学习和讲授得不到足够重视,教与学侧重于应考,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讲读背诵上,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把握古诗词的精髓,使教和学流于形式。

一、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现状

尽管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职教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却缺乏热情。一是学生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对古诗词没有足够的关注,语文学习时间往往处在其他学科目挤压之下,对古诗词的背诵赏析更是应付了之,流于形式,使得古诗词学习成了一种字、词、句的机械操练。二是缺乏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持冷淡态度,觉得古诗词古老刻板,缺乏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考试。三是对古诗词学习的实用性认识有偏颇,认为职业教育重在实践和实用性技术,与古诗词没有关系。殊不知,一个技术精湛但粗鄙的劳动者无法更好地团队协作。新世纪需要的是有文化懂理论精于实践的人才。而较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内在气质是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原动力。原动力的获得,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的。

二、造成学生诗词学习现状的原因

(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情

在现实的课堂上,许多教师教授古典诗词的形式偏向刻板,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讲解局限于解释意思,要求学生背诵。这样的模式体现不出诗词本身所富有的内涵与美感,会打消学生的热情,使本来就存在难度的学习更显晦涩,最后使学生只背诵,不求甚解。这样,诗词学习也就成了一种速食文化。

(二)学生主观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也难以找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不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对我国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追逐潮流却忽略传统诗词。这也是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一个原因。

三、有效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建议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和强调积累

1.课外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古诗词学习同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每次语文课前背诵一些课外的简短的朗朗上口的诗词。这样,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对古诗词在量上有了一定积累。尽管没有教师的系统讲析,由于读的多了,背诵的多了,学生会慢慢培养起对古诗词的语感、兴趣和悟性。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简单的“依葫芦画瓢”逐步过渡到对古诗词的认识和深层面的鉴赏。2.课内积累。对于课内必读古诗词,教师要彻底改变应试讲读的做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和提高,对于经典篇目、经典词句做到知其意、解词格、能背诵,要求必背篇目必须背诵,做到在课内对古诗词在量上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对古诗词的初步认识和基本鉴赏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大体是:

(1)作者生平介绍。(2)写作背景简介,以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便于学生透彻理解。(3)对即将讲读诗词的格律、平仄,词牌作详解。(4)本篇主要表现手法简介,进而扩展讲解古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5)由字句到全篇的串讲。(6)学生练习,教师答疑。但是,笔者认为,上述古诗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还满足不了学习需要。换言之,这种服务于考试,侧重于考试知识点的教学是达不到教学和学习要求的。尽管这所谓的六步教学过程是必须贯彻到位的,但这六个环节有的不够完善丰满,有的甚至被忽略。比如第三个环节,就是常被忽略的,或者仅从本篇所属格律、平仄词牌作大致讲解,因为它成为考试的知识点的可能性较小。而事实上,这个环节在讲读每篇诗文时都应作扩展性讲解,以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古诗词格律、平仄、词牌的系统认识,在自主阅读时得以巩固,达到等同于用乘法口诀轻车熟路去计算多位数乘法运算的目的。对于第四个教学环节,多数教师要么省略,要么卖瓜说瓜针对性讲解,要么表现手法和讲读诗文脱节。对此,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不但要对即将讲读诗文的表现手法作详解,还要对此做扩展讲解,最为重要的是无比讲清楚正在讲解的诗文是怎样运用了某一个表现手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所谓的鉴赏能力,知道怎样切入,鉴赏什么,怎样鉴赏。这六个环节中值得赘言的环节是第五个环节。对于该环节,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串讲等同于把一篇诗文翻译过来逐字逐句解释了字面含义了事。其实是错误的理解,因为古诗文有很多有别于现代文的语言习惯。要做到对诗词意境的正确把握,除了口头讲解,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图、文、声并茂,深入浅出地赏析古诗词,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吟诵诗歌吟诵是古典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吟诵不同于朗读和背诵,它比朗读更抑扬顿挫,有腔有调。如果能在课堂上加入吟诵环节,就可以改变整个课堂的节奏,不仅对听觉进行刺激,也会让学生集中精神,加强记忆。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厚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鉴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丰富学生良好的文化内涵。要改善现阶段部分学生不理解、不爱好诗词的现状,就要通过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模式与授课模式,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使之具有特色和魅力,使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解题技巧;要细读;能解析;巧答题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是先辈赠予我们的一份最珍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古诗词在教材编纂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教会学生学会欣赏,鉴赏诗词,掌握答题技巧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本身就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个人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品味其语言艺术,领略其表达技巧,并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由于该考点能力级别较高,所以考生在解题时,情况不容乐观,失分较多。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诗词鉴赏题中要想得高分,就要掌握好三大法宝:一是要细“读”;二是能解析;三是巧答题。

一、要细读

“读”是诗词鉴赏的一大重要方法,因为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词而言,会读诗歌是鉴赏诗词的先决条件。会读就是要把握诗词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读诗词标题。标题中隐含着很多信息。读标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首诗词的主要内容,确定题材;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的基调。(2)读作者。了解作者,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要对作者的生平以及生活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反之如果掌握作者相关的生平经历,以及作者诗作风格,对鉴赏诗词还是大有裨益的。(3)读注释。注释往往是对作者本人或对诗词作品写作背景的补充说明。这部分的文字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掌握注释的要旨,就能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揣度出题者的考察意图。(4)读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词的意象往往是指自然意象,即取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在古代诗歌中,有些意象往往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内涵,如柳是留的谐音,月常与思乡愁绪有关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在平时做到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便于记忆运用。(5)读关键词。要读出诗词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它往往是体现作品主题,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性文字。诗歌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中的词句,特别是抓住关键词,揣度景物的蕴意,是了解诗人处境,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隐藏在形象和画面深处的情感最有效的方法。(6)读题干。读懂设计的问题,揣摩命题意图,弄清题意,找准答题的切入点,看题干限制,弄清问什么,力避先入为主,主观答题。解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很多学生考试失分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同时,读题干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对作品的理解是否得当。

二、会细“析”

(1)会分析作品的风格和背景。上面讲过要学会读作者和读注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风格和写作背景。但是了解是基础,学会分析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自己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凡是优秀的诗人,都该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百态和当时的时代精神,这是“诗言志”的一个基本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在作品所塑造的世界里与作家进行对话沟通。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阅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读者借作家的眼光去看世界,借作家的耳朵去聆听万物,借作家的心灵去感受社会,从而使自己获得阅历、智慧、审美情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诗词作品时要了解诗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注意其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精神,这才能较透彻的揣摩作品的意旨,分析作者的思想态度。(2)析诗词作品中的典故运用。用典,是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者是情感。古诗运用典故可以使得语言既典雅风趣有含蓄有致,可以是语言更加的精炼、言简意赅,辞近旨远。所以掌握了诗词中的典故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某种援引意图,如是否是品评历史(对历史作理性的分析)、借古论今的(借古讽今);抑或是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这样能够更深刻的把握诗词思想内容与要旨。(3)析题干,揣摩出题意图。高考考生很多学生丢分的原因就是不会审题,审不清题目,答非所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训练中要仔细分析题目,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答什么。如:问怎样描写的,就要从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高低俯仰、各种感官、意象的选择、修辞的使用等角度入手;让概括某方面特点,只要简单的一两句;让赏析,则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切不可混淆概括题和赏析题;让赏析思想内容,就要大处着眼,整体把握,不仅要有观点,还要分析诗词中是怎样体现的,不要简单地翻译诗句;如考察艺术手法或者表达技巧,就应该从用了什么技巧,在结合诗词内容,分析该技巧是如何在诗词中运用的,效果如何;如考察语言特色,则既要要分析语言风格是含蓄蕴藉,沉郁顿挫,还是直白晓畅,是典丽精工,还是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等,还要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如比喻、夸张、对偶等等。

三、巧答题

第3篇: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关键词:词调音乐;艺术歌曲;音乐鉴赏;美学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词的产生源自于唐朝时期,西域音乐传入中国并与本土的相和歌、清商乐等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音乐。宋代词乐是协乐而歌的,音乐上将中国的曲调与古典文学的诗词结合构成词乐。

一、词调音乐概述

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本土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包含了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和民间曲子等曲调的音乐要素,又包含了文人音乐家的创作以及乐工、歌伎的自度曲调并经过不断的完善而形成。宋代词调音乐完美的将音乐与诗词融合在一起并发展至顶峰。宋代的词作以多姿的神韵,与唐诗、元曲,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中争奇斗艳。宋代音乐与唐代相比较而言,民间音乐取代了传统的宫廷音乐,音乐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唱赚、鼓子词等说唱音乐,词调音乐以及宋、元杂剧,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共同促进了宋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宋代的词调音乐作品创作多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作新词,即依曲填词。运用“减字”、“偷声”将音乐的诗词文本进行增减。而在音乐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采用“摊破”、“犯调”等手法改变音乐的调性。其表演形式多样,包含舞蹈、诗歌、伴奏等。宋代词调音乐不仅追求写意美,还将细腻的感情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表达,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因此也可称为艺术歌曲。而在宋代词调音乐中,姜夔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文人音乐家,其词风文雅,讲究韵律,蕴含音乐美学特征,其创作的作品在不仅对南宋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音乐也影响深远。

二、分析鉴赏音乐、曲调、乐谱与诗词

词调音乐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从音乐本体角度进行鉴赏。常涉及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奏法等以及音乐的主题表达和作曲家的情感等。在鉴赏姜夔的词调音乐时,教师需要展示词调音乐的曲谱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分析乐谱。词调音乐中所用的乐谱为中国传统乐学中的专业术语;词调音乐的拍号一般在曲谱的左上方,音乐的拍号与我们所熟悉的西方拍号奏法不同。教师应该简要对乐谱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亲自翻译乐谱,了解词调音乐在谱曲时所用的古代音阶构,音乐曲调的特点,音乐的起调毕曲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在词学史上,词调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划分令、引、近、慢,必要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词调类的词典,如《词谱》等。宋代词调音乐一般为八均,至明代才出现了板眼。在进行词调音乐鉴赏时,应让学生参与其中从音乐中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从以乐从诗到采诗入乐再到依声填词,我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在不断的发展。诗词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语言无法表达时,音乐就出现了,即“嗟叹之不足,故歌之”。诗词是字有声表达的过程,音调的高低、长短、及音色等,使得文字开始具备了某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诗词在感官的作用下是直接的,而音乐的魅力是使内在的情感得以抒发。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依附、同化,而是一种关乎于人和情感的过程。诗词在人的不断完善下进行重组与创新,人以自身内在的语言音调对人或世界的某种感受或态度进行表达。在鉴赏姜夔的词调音乐时,教师应适时讲解的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句读、词体结构安排、音乐的情景与情感的抒发。学生在对姜夔词调音乐的创作背景、诗词文本等了解中,进一步体验姜夔词调音乐的风格。

三、感受风雅、写意与中和之美

宋代的词调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音乐文化符号,其更是有着深厚文学化的音乐艺术。音乐和诗词之间存在着能触发情感的道路,两者完美的结合将艺术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南宋复雅思潮的出现为姜夔音乐风雅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姜夔用词讲究,立意取材巧妙,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塑造出其独特的风格并虚化出自然之景,在虚处流露情感。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其在创作时有意识的先“率意为词”,之后“协音律”,在讲求文曲兼顾的同时,为雅词添彩着色。文人知识阶层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他们在创作中将自己的体验、情感和文化修养等融合于当地的民间曲调中,表达出不同的意和象。诗意将音乐作品的主旨完美的呈现,写意之美则体现在音乐家创作的标题和音乐表达方式中。气韵、神韵、意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注重以无限的意境表达有限的题材。学生在鉴赏中将有限的体验与音乐家的情感形成共鸣,可以更深层次的进行情感交流。古代和谐、宁静、自然的环境为文人提供了感悟音乐、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姜夔的自度曲创作所形成的风格,在儒家文化中孕育的同时也被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影响,造就了姜夔独特的以“中和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在词调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应使词调音乐置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从绘画、音乐、美学、哲学等角度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在音乐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J].人民音乐,1997,05.

[2]戴晓敏.浅谈中国古典文人音乐的“写意之美”[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3]张文胜.词调的本体论与创作论意义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朱道忠.音乐与古诗词之审美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第4篇: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教学重点。但因古诗词的创作时代距离学生所处时代较远,学生理解难度大,学习兴趣不足。为此,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激活古诗词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忽视诵读教学。在古诗词学习中,朗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而当前的知识考核以笔试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笔试训练,忽视了诵读指导。这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较弱,进而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2.忽视文本教学。目前部分教师习惯结合高考题进行古诗词讲解,加大练习力度,忽视了文本教学。还有一些教师为尽快完成识记教学任务,甚至略过文本讲解,要求学生直接进行习题训练。这种教学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文本接触,虽有利于学生在古诗词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意蕴内涵,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不佳。

3.缺乏文本深度分析能力。一些语文教师虽认识到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没有深入分析古诗词,未实现深度教学,导致学生不能领会古诗词的精髓。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对古诗词进行简单翻译,或分析古诗词大体结构,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内蕴。这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鉴于此,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通过深度教学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4.缺乏严谨治学精神。一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引用的古诗词鉴赏内容缺乏学术考究,有些内容不具备科学性,不符合史实,甚至存在谬误,导致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秉持严谨治学的原则,教给学生客观、真实的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5.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足。除教师方面的原因,当前一些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够重视也影响了古诗词教学效果。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偏爱小说或戏剧类文本,对它们的学习兴趣较高,而对古诗词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1.增进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声情并茂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具有启发性的感性资料,深化他们对古诗词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在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在学煜的《虞美人》时,可播放《虞美人》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进入诗词学习状态。学习完成后,还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在歌曲倾听过程中感受该词意境和作者情感。又如,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电影片段,让学生在了解曹操其人其事的基础上学习他的作品。在课堂导入之后,教师还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提出的时机。在创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便有效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虞美人》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对这首词及其作者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首词的词眼。这样既把握住了问题时机,也关注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秦观的《鹊桥仙》的教学中,该词的最后两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小,教师可适时提出拓展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2.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态度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意象,体会意象背后蕴含的内容,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以杜甫的《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用风、猿、渚、沙、鸟等景物,饰以“急、高、清”等词语,渲染出浓浓的秋意,而这秋意表现着作者的情感。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淡酒、大雁、急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哀怨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漂泊他乡的愁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分析古诗词常见意象,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除意象分析外,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当学生了解了诗人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后,才能更易理解诗词内涵与风格。如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因一生未能实现理想抱负,得不到朝廷重用,他的诗词往往蕴含了郁闷、激愤的情感。而李清照的人生历程以南渡为节点,前后截然不同的经历造成了她诗词风格的转变,由天真烂漫转为思念故人、故国,风格哀婉沉郁。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单个字词点亮整首诗词的现象,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作者的匠心独运,深入理解字词用法的精妙之处,让学生通过分析关键字深化对整首诗词的理解。

3.确定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差异、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深入分析古诗词,提升他们的古诗词鉴赏力。高中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古诗词修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古诗词内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元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活力。教师要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岩.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于红兰.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

第5篇:诗词鉴赏教学范文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意象策略

1意象的概念解读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具有真实可感、朦胧含蓄的特点。如,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月”,它已不纯粹是客观存在的明月: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是诗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兄弟离散,身处异乡之所见,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更迭,人生美好,可这样的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无限伤感,甚至希望它早些了结。诗歌创作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古人讲究“立象以尽意”,强调要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情感。因此,意象无疑是体味意境的美妙,走进诗人词家内心世界的一道桥梁。也只有对意象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对古诗词中深邃而丰富的意蕴有全面深入的把握。

2例说古典诗词教学中意象策略的实施

2.1“读”出意象之美

古人在诗词学习中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方法在今天依然得到了证实。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同时情感也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古典诗词起初皆可入乐演唱,平仄交错,音韵和谐,极适于朗读。学者叶嘉莹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传统而成长起来的,诗本身就是一种心物交感的产物。意象是诗词的灵魂所在,因此,朗读就要充分读出意象的音韵美,力求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注意重音的处理,读出诗词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的律动。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首先要明确朗读节奏,五言律诗多是二三或二二一的节拍,而细草、微风、危樯、舟、星、平野、月、大江和沙鸥等意象,及韵脚就是朗读的重音所在。首联可读得轻缓,读出渺小、寂寞之感,颔联则可逐渐上扬,音量加强,读出雄浑阔大的气势,通过对比强烈的语调来突显两组意象,表现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处境和颠沛无依的凄怆。颈联应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以表现诗人遭排挤而被休官的愤愤不平。尾联又转为语调低沉缓慢,且可一字一顿来处理“一沙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慢慢感悟到诗人身世际遇的凄苦,及弥漫全诗的深沉凝重的孤独感。另外,我们还可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名家的配乐朗诵视频,借助优美的音乐,动感的画面,名家极具感染力的诵读,带动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进而在情感激流中提升审美能力。

2.2“想”出意象之美

诗词鉴赏,是读者根据诗词意境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还原作者所见所感的过程。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和体验,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立体画面,在脑海中重构丰富多彩的意境,弥补语言描写的空白,才能更有效地感受诗词的意蕴。王维的诗歌素被誉为“诗中有画”,《山居秋暝》便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之作。诗人将精选入诗的意象,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组合成句,同时也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的诗化语言来再现画面:秋雨新霁,山间幽寂;明月初升,月影斑驳;泉水如练,淙淙流淌;笑语如铃,浣女夜归;莲叶纷披,渔舟下水。这幅山居图景,绘声绘色,动静相宜,山村的自然美、生活美淋漓尽致地渗透在字里行间,理解诗人“王孙自可留”的教学难点,也轻松得到了突破。

2.3“写”出意象之美

古典诗词是一种表意含蓄的文学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往往趋于功利,把精美的古诗词拆解得支离破碎,对意象的品读、意境的涵咏常常被忽视。其实我们不妨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与作者、作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运用恰到好处的写作练笔。千古名作《青玉案•元夕》,词人用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凤箫、蛾儿雪柳等意象,极力营造元夕夜的盛况空前、热闹非凡。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把这些词句改写成散文化的文字,适当加入修饰语和修辞手法,尝试再现当时的场景。再如,《春江花月夜》,诗人以淡寓浓,将春、江、花、月、夜、人等主导意象,错落重叠,勾勒点染出一幅淡雅清幽的水墨画,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浑然忘我的诗意境界。在鉴赏教学中,可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认知与生活体验,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努力还原诗人笔下的幽美意境。这样的改写,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引入了一股活泉。

3结语

以诗词的基本审美单位———意象入手鉴赏古典诗词,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古诗词教学的意象策略作了一些尝试。我们还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常见意象的寓意,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内涵等多角度,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的意象策略,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参考文献:

[1]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5.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