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市政交通管理全文(5篇)

市政交通管理

第1篇: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管理;执法人员;压力;人事管理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大幅增加,生存压力逐渐增大,大量的交通管理执法人员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根据杭州市医院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公务员特别是交通行业的一些执法人员的压力指数增幅巨大。公路管理机构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公职人员勤奋工作。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公职人员可以保证公里管理机关的高效运行。所以,对交通管理执法人员进行压力人事管理研究是当代交通管理机关政工干部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

1实际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快速转型,交通管理机关也进行了深度的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大量的资深工作人员对新体制不适应,新进人员对工作性质不理解。上述的诸多原因最终导致交通管理机关人员管理不畅,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经过对交通管理机关进行深度调研,我们具体发现执法队伍中出现了一下几点问题:

(1)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数执法者均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但与群众不合群,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

(2)工作压力较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快速成长。大多数执法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常年加班加点,工作辛苦疲惫。

(3)身心容易疲惫。由于公务员特别是交通管理执法人员身份特殊性,经常即使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在工作中一旦碰到不明真相的群众易受到误解,甚至辱骂殴打。容易造成执法人员身心俱疲。

(4)人际关系压力大。由于执法人员隶属于政府机关,所以难以避免的会沾染上政府机关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1.1统计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式调查,随机抽取了68位一线交通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具体人员分布包括执法队伍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以及一线基层员工。在样本种类与数量上我们极大的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与多样性。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评分,最终得到总得分,并运用MATLAB数据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

1.2主要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我们得到主要压力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工作自身性质、组织管理制度、单位人际关系、个人前途发展。这四大类压力源主要原因为:

(1)工作自身性质近些年来我国公路网线快速发展,大量新建公路投入使用。随着公路网线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猛发展。交通管理机构执法队伍作为维护保证交通运输正常合法运行的主要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极大的工作压力。长期加班以及公路执法时容易遇到意外伤害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执法人员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2)组织管理制度由于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虽然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上逐渐显现出人性化等等一系列先进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思想的存在,大量机关领导仍存在管理方式粗暴简单,家长作风浓厚的问题。所以,组织管理制度对执法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3)单位人际关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人际关系也是执法人员产生压力的主要压力源。主要原因有具体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位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已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员工众多,晋升岗位有限所导致的。

(4)个人前途发展由于没有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晋升渠道,所以在单位中容易产生没有成就感与不被认同感的产生。这种思想的蔓延严重的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主要的压力产生原因。

2改进措施

2.1工作自身改进措施

(1)加强人事甄别:对人员的招聘一定要进行心理压力测试,保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2)丰富工作内容:加强工作变动,保证员工不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3)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合理化,减少长期工作对员工产生的压力。

2.2组织管理制度改进措施

(1)进行目标管理:设定工作目标,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2)进行领导作风改革:改善领导工作作风,丰富领导工作方法手段。杜绝家长式粗暴简单的工作作风。

2.3职业发展改进措施

(1)建立良好健康的职业晋升渠道,满足员工的进步愿望。

(2)给予一定程度的现金奖励,弥补员工内心失落感。

2.4人际关系改进措施

(1)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沟通渠道,缓解由于上下级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压力。

(2)处理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关系,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渠道,减少同事之间的误解造成的压力。

3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具体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执法人员的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自身性质、单位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制度、个人前途发展。人事管理则应对与压力源应当适度进行控制,过大则会影响工作人员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大多数的压力均为负面压力,对执法人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3)压力的缓解不能仅仅局限与针对个人过着单位,也要加大人事管理改革力度,加快人事管理改革步伐。从而从源头上缓解压力的产生。

(4)对于我国来说,交通管理机关执法人员人事管理对于压力管理仍然没有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一状况,进行系统化的压力人事管控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Cary.L.CooperPhilip,J.DeweMichaelP.0’Driscoll.OrganizationalStress,AReviewandCritiqueof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s[Z].SagePublications,Inc,2001.

[2]CooperCL,MarshallJ.UnderstandingExecutiveStress[M].MacmillanPress,London,1979.

[3]CooperCL,CooperRD,EakerLH.Livingwithstress[Z].London:PenguinBooks,1988:124-365.

[4]嘉兴交通局.浅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浙江交通调研成果汇编.2007:36-38.

[5]戴维斯.应对压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第2篇: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由于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定的社会政治发展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我国的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其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认识和分析的基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交通需求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现在我国的交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管理体制僵化的影响和制约。首先,现在还没有完全理顺交通部门与建设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因此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交通综合管理体制,而且交通市场管理中存在着依据不一以及尺度不一的现象,多重执法以及重复收费的情况仍然存在。其次,机构事权不明以及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存在于交通管理部门的内部。这样就导致了部门利益化的形成,并没有在监督、执行以及角色等方面将合力形成,使得交通管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的情况,无法有效地遏制交通系统内部的腐败。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些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并没有真正的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一)产生问题的制度性根源是部门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在1986年确定了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而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对计划经济时代的部分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沿用,向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权力的分配是部门行政管理的基本做法,而决策与执行的高度统一是部门职权的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这样就导致了自我封闭式部门管理的形成。其具体的表现为:首先,在交通管理的相互配合以及职责分工方面,公安部和交通部两者并没有得到法律层面的界定,两者没有对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其次,在纵向上我国的部门行政管理制度从全国范围来说实行条块分割,中央指的是“条”,地方指的是“块”,这样就导致地方政府虽然明白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然而却没有能力及时解决。地方职能部门或者地方的基层政府通过对部门行政赋予的权利的利用人为的隔开统一的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弊端非常严重。

(二)产生问题的直接根源是交通管理主体定位上存在的偏差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实现运转协调以及高效廉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管理主体的定位。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交通管理不仅包括交通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同时还包括了道路的建设、设计和规划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管理,也包括运输市场的调控、交通运输的组织、车辆的配置和投放、从事道路交通管理人员的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等。立足于世界范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将交通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然而目前交通管理主体定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必须要对我国交通安全管理体制进行重新考虑,也就是说必须要市交通部门取代公安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统一管理的主体,同时要对在道路交通执法方面公安部门的主体地位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统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和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主体,并且使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从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各项要素以及各环节得到全面的落实,最终实现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产生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是部门权力利益化

导致现在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部门利益化的倾向,比如在一些有利可图的领域往往出现各个部门冲突加剧以及矛盾激化的现象,而在没有实际利益机制的交叉的管理领域就存在着严重的互相推诿的情况。部门权力利益化使得公安、交通等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中执行和决策的合一倾向不断加强,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部门之间出现了越来越难以协调的问题,并且对部门之间冲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总之,阻碍我国改革与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的根源就是部门权力利益化,由于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对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不能够使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就不可能完成对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的目标。

二、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趋势分析

(一)在事权层面的改革趋势

现在我国的车船通行需求以及交通建设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也不断地出现了各种交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要想有效地解决交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绝不可以只是利用对个人行为的限制和纠正解决,必须要调整事权关系,从而能够开展全方位的综合整治。面对我国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对政府部门、公共企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对政府机构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将一些具有较强服务性技术性和政策执行的职能向着政府服务事业法人进行进一步的转化;要采用立法规范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剥离事业单位的一些经营性职能,对其进行改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专业企业以及政府服务事业法人的设立进行强化,并且最终能够将可以实现责任管理不断加强以及运营方式更加灵活的相关制度形成,这样就能够使独立机构以及授权机构都具备较高的管理自主权,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使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效率低以及各种官僚主义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以大交通或者大部门的方向为根据调整机构的趋势

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由分散走向集中,所以必须要将纵向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管理协调以及统筹的能力得以提升,并且可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以及统一法规,从而能够对交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现在交通行政管理并非是传统的单一领域专业化管理,其发展方向就是综合化管理。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由相关专业局或者交通部门统一管理水路、民航、铁路以及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因此我国要想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要积极的横向整合城市交通管理机构、管道局、民航总局以及铁道部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从而能够有效地理顺交通体制内部的各种关系。

(三)在权力运行方面采取监督、执行和决策相互制衡和协调的趋势

要想保证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在权力运行方面对交通运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也就是要采取监督、执行和决策相互制衡和协调的方式,从而将适合交通发展需求的体制框架构建起来。交通主管部门在具体的权力运行中需要朝着社会大量的转移相应的职能和下放权力,并且配合以内部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比如负责起草交通法规的是交通部门,同时其还负责对执行交通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然而却并不参与对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具体执行活动;由公安部门负责具体的路面执法,其属于执法者,而在制定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的工作中并不参与进来。

三、结语

第3篇: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我们得到主要压力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工作自身性质、组织管理制度、单位人际关系、个人前途发展。这四大类压力源主要原因为:

(1)工作自身性质近些年来我国公路网线快速发展,大量新建公路投入使用。随着公路网线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猛发展。交通管理机构执法队伍作为维护保证交通运输正常合法运行的主要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极大的工作压力。长期加班以及公路执法时容易遇到意外伤害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2)组织管理制度由于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虽然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上逐渐显现出人性化等等一系列先进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思想的存在,大量机关领导仍存在管理方式粗暴简单,家长作风浓厚的问题。所以,组织管理制度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3)单位人际关系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人际关系也是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产生压力的主要压力源。主要原因有具体两个方面,一个是单位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已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员工众多,晋升岗位有限所导致的。

(4)个人前途发展由于没有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晋升渠道,所以在单位中容易产生没有成就感与不被认同感的产生。这种思想的蔓延严重的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主要的压力产生原因。

2改进措施

2.1工作自身改进措施

(1)加强人事甄别: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招聘一定要进行心理压力测试,保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2)丰富工作内容:加强工作变动,保证员工不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3)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合理化,减少长期工作对员工产生的压力。

2.2组织管理制度改进措施

(1)进行目标管理:设定工作目标,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2)进行领导作风改革:改善领导工作作风,丰富领导工作方法手段。杜绝家长式粗暴简单的工作作风。

2.3职业发展改进措施

(1)建立良好健康的职业晋升渠道,满足员工的进步愿望。

(2)给予一定程度的现金奖励,弥补员工内心失落感。

2.4人际关系改进措施

(1)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沟通渠道,缓解由于上下级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压力。

(2)处理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关系,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渠道,减少同事之间的误解造成的压力。

3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具体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执法人员的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自身性质、单位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制度、个人前途发展。人事管理则应对与压力源应当适度进行控制,过大则会影响工作人员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大多数的压力均为负面压力,对执法人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3)压力的缓解不能仅仅局限与针对个人过着单位,也要加大人事管理改革力度,加快人事管理改革步伐。从而从源头上缓解压力的产生。

第4篇: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机制的创新,要以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理念为先导,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探寻出更适应现代创新实践型人才的育人模式,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应贯穿院校教学发展的始终,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重要模式,也是促进我国高校人才模式创新的重要方法。

1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1.1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概念

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是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发展路径,是同一产业链条上不同部门之间通过合作,以探索出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共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学校则可以利用自身人才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高校大量的人才支撑与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新的研发产品,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生产设备和资金将高校研发的成果付诸实践,从而生产出创新型产品,从而实现两者创新资源的整合发展,保障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发展和完整性。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也同样适用,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承担人才教学任务,企业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培养出未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人才,高校可以利用企业职业发展进行教学实践,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整合创新。

1.2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基本要求

其一,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应该注重政行企校之间协同治理的基础,不能离开政府和行业,校企单独合作,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和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背景,提升校企协同创新的治理能力,利用协同共治的理念,将校企协同创新做到贯穿到整个教学模式的全过程。其二,要注重校企协同创新教学的平台搭建,建立配套的协同治理体制、机制,以校企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先导,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建校企协同创新项目,构筑校企协同创新环境,以促进多样教学模式的整合发展。其三,要厘清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治理模式的各方职责,在明确各方利益的同时,对各方的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以对各方利益进行角色定位。其四,要注重校企协同创新环境的营造,将直接关系到模式运用的好坏。不仅包括校企协同治理的文化环境,以鼓励协同创新,发展协同创新,还包括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从而促进校企协同精神的发展。

2校企协同模式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

2.1校企协同创新治理体系不健全

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发展需要贯穿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尤其是对于高校而言,更应该明确人才的培养的理念和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未来这方面的人才将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事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流程和一些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更应该注重其工作岗位的适配性,也就是要凸显这方面人才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校企协同创新治理体系还未形成氛围,许多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使与企业合作也只是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习,没有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协同机制弱化,协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2.2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模式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校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科创建和人才培养上注重模式的规范性,在学科设置上、培养方案上、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上整体划一,而恰恰是这种整体性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发展缺乏针对性,不仅没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自身有关财务管理教学发展也欠缺分层培养。而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涉及面较广,培养的学生方向也不同,所以协同创新治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分层发展,必须要具有针对性,要区分卓越人才、个性化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不同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发展方案。

2.3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模式平台搭建欠缺

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模式的平台搭建,不仅仅指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政府与企业之间,整个行业与高校之间都应该注重平台的搭建,以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现实是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发展,许多高校只注重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在实践教学上并没有与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缺乏合作平台的构建,从而未能真正地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同时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校之间也未能搭建一个统一的协同创新平台,从而无法促进各方资源的快速、高效的整合发展。

3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发展策略

3.1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新理念

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理念。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需要理念先行,只有从思想上、观念上注重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深入地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也要树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以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实践素养为目标,创新协同培养人才的管理机制。并利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并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整合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整体上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深化校企协同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协同共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应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遵循评价主体、评价要素的多元化发展,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知识、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

3.2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要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实践能力为根本的发展目标,并保障知识、素质、能力的全方面发展。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行业调研委员会,深入到企业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标准,不断改革和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案。并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层次化的职业能力构建,如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推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发展。高校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只有促进实践教学发展,才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又离不开校企合作。首先校企之间可以协同合作,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师资力量的发展,高校教师既可以到企业工作,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训,企业也可以派专门的财务管理师到高校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高校也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与实践,根据多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并设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通过协同创新,不断的优化、改革培养方案。

3.3搭建校企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平台的搭建要以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为背景,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实践校外教学平台,不只是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践,更多的是设立为企业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校企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利用高校和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以建立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可以在校内建立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模拟。可以利用企业资金优势,扩建和改造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由学校带头、老师带领,组织高年级学生承接“企业项目”,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以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实现生产发展。其次,也可以利用校内优势资源,开通学生进入财务处工作的渠道,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高校可以和当地企业开展多方合作,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训,企业与高校协同开展财务管理教学时,最大程度地将高校学生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制中,并不是让学生从事基础的工作即可,而要让其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与工作中。从而真正的使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总之,在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发展下,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发展一定要以高校发展的实际为根本,将专业化的实践课程纳入到学校特色化、一流化学科建设任务中,以促进财务管理人才岗位适应性为根本,促进校企协同共赢发展,积极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以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佳.基于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整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24):195-196.

[2]熊文渊,阮坚,王小燕.以“互联网+实验教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70-273.

第5篇:市政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交通;市政工程;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1智慧交通的特点分析

1.1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智慧化的发展,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实现交通智慧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的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通过汇集分析各种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道路运维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道路工程的服务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便公众交通出行,解决如今各大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推动道路交通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的运行和发展[1,2]。

1.2智慧交通的现状分析

目前,城市交通的智慧化运用大多局限于交通运输,而城市交通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仍处于探讨及小部分试验阶段,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而在交通设施智能化改造没有100%完成时,智慧城市的变革已经到来。对智慧化道路没有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会导致市政道路智慧化设计受到诸多影响和阻碍。若不改变观念,紧跟城市智慧化的步伐,未来仍将导致道路工程多次翻挖,马路拉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3]。

2智慧交通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市政道路工程覆盖面广

按照我国的城市规划规范,各等级市政道路网密度约7km/km2,市政道路资源分布延伸至城市的每个角落,道路资源是最具智慧化发展潜力的城市资源,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工程的智慧化。

2.2实施道路智慧化的可行性强

市政道路在传统意义上是作为车行、人行及各种管线通行的大通道,连续是其最大的特点,道路智慧化的各种设备有其建设的空间且社会影响相对较小,对一些传统意义的道路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就可以实现智慧化设施设备的应用。2.3市政道路有密集的路灯灯杆可以作为智慧交通的硬件设施由于市政道路的覆盖面广,且市政道路每隔20~30m就会设置一盏路灯,路灯灯杆在承载智慧化设施硬件方面有数量多、覆盖广及不受阻断等优势。

3智慧交通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传统的市政道路在不同的路段设置相关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直观的展现道路摄像覆盖范围内的所有交通情况,然后交通规划和设计人员通过对路段摄像机摄像获得的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现行设计和建设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使道路交通变得更加安全和通畅。但是,传统的监控系统仍然存在覆盖面不足、信息采集不够全面的现象,从而导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此外,目前所采用的监控系统多为低照度彩色摄像机,在照明良好的情况下,其摄影效果较好,而在照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其监控效果较为模糊,可靠性有待提高[4]。另一种低照度球形摄像机具有自动变倍变焦的镜头、防护罩、解码器及云台等,其不仅能实现彩色与黑白随光线的变化自动切换,还能获取正常的图像对比度,能自动化补偿背景,摄像机镜头可自动调节光圈和聚焦,以及能够自动增加空气循环和加热,以降低水雾等因素对透镜表面产生的影响,但其造价相对较高,且多雾的季节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因此,应对城市道路路灯灯杆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每一盏路灯灯杆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大雾能见度不足20m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监控系统的运行,且每个监控设备的分辨率不需要很高,有效摄像距离能达到单幅道路宽度(根据不同道路等级设置,一般10~30m)就可以实现有效监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虽然在数量上会有所增加,但因其技术参数较低,总造价上也不会太高。

3.2交通信号及标识系统

传统的交通信号和标志目前仍处在指示单一、智慧化程度不够高的阶段,实时调整和控制交通流量多处于手动控制的状态,且标识标牌多为固定的铝合金板面,智能显示屏的应用较少,给交通管理带来较大的人力、物力消耗且效率有待提高。目前,交通信号及交通标识仍然是单独建设,城市道路“杆之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外在形象。利用3D投影技术将交通信号、分车道标识及交通指示等进行3D投影的方式呈现,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实时调控交通信号、各转向交通流量及提前引导车辆分流。同时,避免了交通信号、交通标识的反复改造等工作,总体上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工程投资。

3.3城市应急管理信息收集和系统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就是综合各种城市应急服务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显示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志性工程[5]。利用城市道路工程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公安、交通、通信、急救、电力、水利、地震、人民防空、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以及市政管理等信息采集硬件设施和信息发送终端集成到路灯灯杆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城市特殊、突发、紧急事件,向公众提供预警和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能力。

3.4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传统的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目前,自动驾驶领域仍然有诸多的技术瓶颈没有得到突破,自动驾驶技术的使用仍不成熟。要实现道路智慧化支持汽车自动驾驶的功能,可以将自动驾驶汽车的某些补充和加强的功能性设备设置于道路路灯灯杆上,通过道路的智慧化系统和汽车互联共享解决汽车自动驾驶的难题。例如,汽车的探测系统,可以由安装在路灯灯杆上的视频监控或者雷达设备采集道路实时状况,分析存在的障碍是移动障碍还是固定障碍,通过互联网反馈到该道路的汽车控制中心,汽车就可在进入该道路的时候掌握到该道路的信息,提前采取规避措施。将汽车定位设备安装于路灯灯杆上,让汽车和路灯灯杆形成RTK测量技术中移动站和基站的关系,实时精准的定位汽车位置,摆脱GPS受信号限制的束缚,通过密集的定位装置和近距离的信号传输,可以把汽车定位技术提高到实用化的程度。

4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由于目前的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如此多的系统集成到道路硬件设施(路灯灯杆)上,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权责的问题,其次,道路路灯灯杆需要设计为可扩展且即插即用,最后,需要改变传统市政道路路灯的设计方法。区分权责可以将路灯灯杆交由一个部门管理,其他部门需加入其智慧化的功能设备时只需与路灯管理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和安装,路灯灯杆在设计时预留各种通信互联和供电接口。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路灯灯杆就可以整合采用集成化设计。在传统的市政道路路灯设计中应用网络通信和设备供电系统可以达到智慧化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不断刷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不仅能实现道路交通的智慧化管理控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其对促进我国市政交通工程设计和控制管理效果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设计人员还需积极探索智慧化道路的设计技术,才能使我国的市政交通工程达到更高的智慧化技术水平,同时,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生存.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洪锋,褚红伟,金宗科,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最新进展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S2):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