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医师培训教育全文(5篇)

医师培训教育

第1篇: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产科模拟

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是一种借助多种仿真模型、现代化智能模拟技术,参照临床模拟病人和相关场景,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与医学模拟培训中心,进行各种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教学的教育方法[1]。20世纪60年代,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医学教育,到了90年代模拟医学教育已经渗透在医学教育的多个领域[2]。目前,在国内各教学医院,SBM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特别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培养)。众所周知,产科是一个急危重症高发的临床科室,诊疗对象为孕产妇,如何让住院医师快速投入到急危重症的救治当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无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方法[3](理论教学、操作练习、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实习等),显然已无法满足产科住院医师培养需求。产科急危重症的发生无法预测,临床病例无法使住院医师进行有效且系统的训练,SBME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SBME可以让住院医师身临其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模拟急危重症抢救,提升临床应急能力。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的住院医师为培训对象,观察SBME前后,住院医师产科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适宜技术的学习效果,探讨模拟医学教育在产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2017—2019级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含“5+3”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12人,2018级8人,2019级8人,共28人。

1.2方法

1.2.1SBME前由教师进行产科临床技能理论教学,每次两学时。之后,教师提供若干病例,如:(1)妊娠39周孕妇,28岁,G2P1,孕期产检正常,请为该孕妇测量宫高、腹围并进行产科四步触诊检查。(2)妊娠38周孕妇,30岁,G2P0,主诉不规律下腹痛3小时余,一周前B超检查估计胎儿体重3.8kg,请为该孕妇进行骨盆内测量,评估孕妇骨盆径线能否试产。(3)妊娠39周孕妇,32岁,G2P0,行无痛分娩,现宫口开大接近4小时,先露头,S+1,胎方位LOA,请为该孕妇产钳助产。要求住院医师在模拟器上单独操作,教师观察并记录其操作时间,根据操作时间、人文关怀、无菌操作、操作步骤等进行评分。两位教师评分的平均值为住院医师最终得分,满分100分。

1.2.2SBME后28名住院医师分批次进行产科临床技能模拟培训,每个培训内容均进行5次训练,由两名教师记录操作时间及该项目得分,评分标准与SBME前一致。

1.2.3SBME内容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开展产科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产科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

2结果

2.1产科四步触诊检查

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4.4分钟、5.7分钟、7.4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4.0分钟、4.6分钟、5.3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83.4分、71.9分、61.4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7.4分、81.5分、76.9分,见图1。

2.2骨盆内测量检查

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骨盆内测量检查平均用时分别为7.5分钟、8.9分钟、10.7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6.6分钟、7.5分钟、9.1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78.6分、72.1分、61.3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9.3分、85.6分、76.1分,见图2。

2.3产钳助产

SBME前,2017级、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分别为19.4分钟、20.5分钟、21.9分钟;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用时分别为18.3分钟、19.3分钟、20.9分钟。SBME前,3个年级住院医师该项目平均得分分别为66.3分、58.6分、51.8分;SBME后,平均得分分别为75.8分、69.5分、61.7分,见图3。

3讨论

3.1SBME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操作能力

SBME后,3个年级住院医师四步触诊检查、骨盆内测量检查、产钳助产平均用时均缩短,得分均提高。经过5次模拟训练,3个年级住院医师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用时及得分均显著提高,由图1、2、3可以看出,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第一次模拟训练后成绩提高不明显,但在5次模拟训练后用时及得分变化较大。2017级住院医师经过5次模拟训练后,检查时间及得分提高幅度不大,可能与2017级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机会较多有关。由此可见,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临床可重复性高,难度系数较低,低年资医师易掌握。另外,对于产钳助产操作项目,3个年级住院医师用时均缩短,得分略有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5轮训练后平均分有小幅度提高,可能与产钳助产操作难度较大,实践机会少有关。提示针对该基本技能可安排住院医师先多次模拟训练,之后再进行临床实践更为稳妥。由以上结论可知,将SBME应用于产科四步触诊检查及骨盆内测量检查培训,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2SBME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SBME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认为医师的“第一次”不能在患者身上[4]。模拟医学教育让学生进入临床前,先在模型上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有研究指出,在本科生及八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利用模拟医学教育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妇科检查、双合诊、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等操作项目得分。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模拟医学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教师的评价[5-6]。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SBME使学生有机会沟通、讨论、分享,教师手把手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3SBME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优势

妇产科教学时,由于涉及患者隐私,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妇科检查、产钳助产等都属于阴道或盆腔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度大。模拟医学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对学习内容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模拟训练后,住院医师的操作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男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女性患者实施检查的机会少,且普遍不被患者接受,SBME可以为其提供平台,解决妇产科教学中男女生知识掌握不均衡的问题。

3.4SBME仍需完善

本研究发现,住院医师产钳助产操作得分略有提升,但效果不明显,可能与训练次数较少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应反思,是否存在模型单一、与临床差距较大的问题。每个孕妇的骨盆条件都不一样,产程进展、胎头径线等都可能影响产钳助产的实施。住院医师掌握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临床,因此,SBME仍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虽然SBME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理论授课等教学方法仍有其优势,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医学教育发展,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4]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3):266-269.

[5]陈茜,彭慧霞,党媛媛,等.临床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5-347.

第2篇: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临床实践

医学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门具有专业性、人本性、艺术性的科学,是集“自然-人文-社会”于一身的学科。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强健身心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新时期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对医疗的需求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治疗”,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治愈”,由此,“医学人文”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医务工作者的视野。医学人文是指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融于医学实践,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医者践行博爱、尊重和关怀的行医准则[1],而其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顾名思义就是住在医院里随时待命的医师,他们是医学生锻炼成为真正临床医师的重要角色担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范畴之一,是指医学生在结束院校学习后开始进入临床见习的医学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要是指由国家通过认定,取得培养住院医师资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培训基地内符合国家要求的临床科室同时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即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要完成系统性、规范性培训,进入临床工作必须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2-3年的住培训练,这是其医学生涯的重要起点,也是其必经阶段。国家也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作为住培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2]。

2住培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复杂的疑难杂症、紧张的医患关系时,仅具备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其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观、良好的医德、人际沟通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知识予以支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卷席全国,波及全球。打响战疫的第一刻,全国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身披战袍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秉承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驰援湖北,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民用生命上了生动的一课。“医者仁心”,我们培养的医生从来都不应该是只会开药做手术的机器,他们应该是一群仁爱慈悲、懂得感同身受的可爱可敬之人。因此,作为医学生培养起点的国家各住培基地应该以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重新回归医学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地位。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被广泛重视起来。但是,从适应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看,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距离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仍有较大的差距。

3.1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先天生成的,其主要是由后期教育、个人成长、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积累而成的。然而,当前培训基地大多数带教老师还处于传统认知当中,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未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医学、服务患者、敬重生命的人文医学观带入到日常临床教学实践当中[3]。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育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培训基地带教老师作为住院医师在住培阶段的引路人,其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如何使得医学人文教育获得应有的尊重,让医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住院医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2医学人文知识基础薄弱

国内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比较低,平均约为7.45%,而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比以美国、德国为例,多达20-25%[3]。另一方面,以我院其中一类住院医师(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学校在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史等课程的设置上占比极少,有些课程甚至没有开展。相较于国外医学教育体系,我国无论是从人文课程设置时长上还是开设课程种类上都远低于国际水平。由于课程设置占比低种类少,直接导致大多数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缺乏相关的医学人文知识储备。人文知识看似无形,实则价值无穷,它虽然不能产生可见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住院医师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沟通的基础。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其主要精力基本全部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将原本薄弱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忘,从而导致在临床工作时不能及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带来很多本可避免的沟通问题[4]。

3.3培训基地教学形式单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临床工作的需要而减少或忽略了一些自以为不必要的学习内容,例如沟通技巧、患者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一方面,离开学校投身到教学医院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的住院医师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各培训专业基地受临床业务量的限制,无法更多的召集学生集中起来深入教学,更不必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课程学习。住培基地的不重视、各临床专业基地的受限性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内容欠缺且多以讲座等直接灌输的形式开展,授课内容也仅局限于一般性常识的讲解,教学形式单一且效果不好[5]。因此,住院医师并未能从填鸭式的授课当中吸取心得体会并运用到日常实践当中。

3.4考核和评价机制欠缺

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细则,提到“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要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由于这方面考核难以量化,直接导致我国大多数培训基地在具体考评细则中未对其进行实质要求[6]。意识薄弱、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在住培学员出科考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人文相关知识的考核评价。此外,国家在对住培基地进行抽检时也未对人文教育这一方面提出强制性建设规定,这也使得住培基地相关职能部门不重视。培训基地缺乏相关人文知识整体考核的统筹安排,没有强硬的考评机制加以支撑,很难在行为上约束住院医师积极投身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

4我院回归住院医师人文教育的路径探索

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我院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在培人员600余人。2020年初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成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加大力度推进落实。

4.1共筑合力,重新定位人文素质教育

回归医学教育人本化、人文化的过程中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不单单只是认准住院医师这一方进行加强,我院以住培导师、带教老师为抓手及时调整传统“重实用轻人文”的认知大环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开展“百家讲坛”、“名医讲堂”等系列医学人文交流讲座,通 过不同主题知识宣讲加强师资带教人文知识的综合学习。建立住院医师学业导师与德政导师“双师联动”育人机制,实行导师申请上岗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上岗与师德师风挂钩。引领突出榜样力量,建立典型示范激励机制,表彰年度优秀导师、优秀专业基地,评选最喜爱带教老师。积极开展住院医师“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员视野,促使全院形成求真务实、奋进向上的优良学风。

4.2贯穿始终,强化住院医师基础知识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任何内涵修养的形成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人文素养的培养亦是如此。因此,我院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学习时,教育培训部要求各专业基地要将涉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可能涉及的医疗纠纷处理、患者常见问题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科室特色人文关怀等融进入科教育之中,不断更新住院医师相关知识储备。加大补贴力度,对各专业基地定期举行茶话会、团建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带动了专业基地积极性,另一方面给住院医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员们通过相互分享、倾听纾解职业压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感悟科室人文关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4.3创新形式,多样化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好本院资源,我院教育培训部积极邀请心理学老师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通过住院医师讲述自身故事,模拟故事情境,舒缓住院医师职业压力,强化住院医师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交流能力。与医院工会联合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义诊”、“下社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让住院医师贴近生活。与医院宣传部门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号、院内服务平台推送住院医师临床工作的感人小事迹,通过榜样引领感染住院医师传播正能量。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的将人文教育与PBL、CBL教学相结合,针对具体病例与学员展开有关医学伦理、卫生法学、医疗政策等相关内容的讨论。

4.4灵活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7]。我院在落实考评体系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除了加大医学人文在考核中的比重,也积极寻求在考评方式的灵活性上不断下功夫。针对带教老师,教育培训部不间断地灌输带教意识和人文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医视界360度评估,在评估指标中加入人文带教,通过不同角色评价反馈了解专业基地人文教育开展情况。同时,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工作,查看带教老师在日常抽查、床旁考察、出科考核的过程中是否留意学员职业素养、沟通交流、服务态度等行为细节。此外,增加在客观结构化出科考核环节中卫生法、心理学、医学伦理等相关内容的考试占比。只有不断探索实践,落实随查随教随改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持续落实住院医师人文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职业生涯开始的起点,医学人文教育是住院医师医德医风塑造的必要环节。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工匠”,更需要品德高尚的“精神”。在住培阶段加强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是国家各个培训基地都应该重视的永恒课题,只有多方重视、协同创新,才能以文化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浸染每位医学生的血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J].医学与法学,2018,10(5):38-40.

[2]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7-29.

[3]金晶.高职院校医学特色人文课程的研究与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79-80.

[4]陈利群.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31(11):88-90.

[5]黄虑,周颖杰,高继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化建设探索[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3):222-226.

[6]何珂,刘雪莲,张琦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德医风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54-55.

第3篇: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师 教育培训 现状 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师教育及培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全科医师作为我国社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临床水平的高低和医学人文素质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

1全科医学由来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全科医师学会,1953年英国的全科医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英国全科医生学会,195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首先成立全科医学系,成为了首个能够真正专业培养全科医疗队伍的院系[1]。

2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背景及现状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2]。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从此拉开了帷幕。2000年12月,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发展[3]。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全科医学系。2000年,北京、浙江、上海开始了医学生本科毕业后2年~4年全脱产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除了国内逐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部分医院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出国学习,北京复兴医院从2004年起,每年选派2~4名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好的全科医师到美国Wisconsin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4]。

3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739家,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的3.5%,据《2011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目前我国全科医师不足6万人,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万人口居民应配备2~3名全科医师”的标准,我国需12万~18万名全科医师[5]。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量可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全科医师,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数量充足、业务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资源面临不断流失,使得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数量极度不足。

3.2全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够

本科教育方面:全国目前约有近3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本科学历教育[5]。全国目前有上海、广东、北京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及规范化培训的普及度不断扩大,但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专业还未得到全面推广,许多落后偏远地区也远远没达到普及规范化培训的条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3.3全科医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什么样的全科医师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的全科医师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考核,与国际标准有什么差别,目前还没有全国级别的全科医学技能考试考核,无法客观、有效、真实地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成果加以检验。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科医学培训要求考核形式呆板,造成人财浪费,效用底下。

4未来改进方向和目标

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全科医师制度。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全科社区医疗体系相比,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师质量和社区医疗卫生差距较大,但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投入保障逐步扩大,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进展:

4.1增加开设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数目及全科本科生数量

面对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只有加深对其的认识,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壮大教师队伍,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从而满足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6]。

4.2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待遇,吸引更多的全科医师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及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使得全科医学生想进来,留得住。卫生部部长陈竺曾于某高校座谈会上指出:“强基层”不但要“强人才”,还要“强政策”、“改观念”,要高高举起全科医学的旗帜,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地位,这是检验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全科医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科医疗的队伍中来。

4.3全科医师培养做到规范化、全国化、制度化

前几年我国各个大城市已经陆续开始实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3年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8周)、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100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32周)和CDC实践(8周)。经过这样的培养,全科医师才能上岗,该模式得到广泛认同。简称为“5+3”模式,培训基地主要建在各个三级医院,后期4个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转。由于制度未真正成熟,带教医生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培养中待遇非常低下,导致很大一部分培养中的医师纷纷跳出了培养计划,重新选择了专科或者转行,一部分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经过3年大医院的轮转,也不愿再到基层工作。所以我国对全国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加入全科医师队伍的这些人要有足够的重视,且创造更多的晋升和提拔机会。才能使真正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

4.4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参与

全方位深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政府、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合参与,使继续教育能满足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需求,不断提高其临床水平、医学人文素质,多管齐下,未来的全科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才能造福亿万群众。另外,三级医院办社区,是我国现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较成功的例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必经途径,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锐意改革,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方便的医疗场所,才能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祝丽玲.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9-70.

[2]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80.

[3]王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2):141.

[4]杜雪平,钱宁.复兴医院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37-1038.

[5]龙淑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医药前沿,2012,2(11):18-19.

第4篇: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临床实践

医学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门具有专业性、人本性、艺术性的科学,是集“自然-人文-社会”于一身的学科。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强健身心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新时期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民对医疗的需求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治疗”,更多的是追求身心的“治愈”,由此,“医学人文”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医务工作者的视野。医学人文是指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融于医学实践,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保障医者践行博爱、尊重和关怀的行医准则[1],而其教育则是培养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顾名思义就是住在医院里随时待命的医师,他们是医学生锻炼成为真正临床医师的重要角色担当,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范畴之一,是指医学生在结束院校学习后开始进入临床见习的医学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要是指由国家通过认定,取得培养住院医师资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培训基地内符合国家要求的临床科室同时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即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要完成系统性、规范性培训,进入临床工作必须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2-3年的住培训练,这是其医学生涯的重要起点,也是其必经阶段。国家也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作为住培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2]。

2住培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面对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复杂的疑难杂症、紧张的医患关系时,仅具备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其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观、良好的医德、人际沟通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文知识予以支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卷席全国,波及全球。打响战疫的第一刻,全国四万多名医务工作者身披战袍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秉承着“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驰援湖北,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民用生命上了生动的一课。“医者仁心”,我们培养的医生从来都不应该是只会开药做手术的机器,他们应该是一群仁爱慈悲、懂得感同身受的可爱可敬之人。因此,作为医学生培养起点的国家各住培基地应该以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重新回归医学人文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地位。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被广泛重视起来。但是,从适应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来看,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距离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仍有较大的差距。

3.1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先天生成的,其主要是由后期教育、个人成长、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断积累而成的。然而,当前培训基地大多数带教老师还处于传统认知当中,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未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医学、服务患者、敬重生命的人文医学观带入到日常临床教学实践当中[3]。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育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培训基地带教老师作为住院医师在住培阶段的引路人,其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偏差,如何使得医学人文教育获得应有的尊重,让医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住院医师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2医学人文知识基础薄弱

国内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比较低,平均约为7.45%,而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比以美国、德国为例,多达20-25%[3]。另一方面,以我院其中一类住院医师(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学校在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卫生法学、医学史等课程的设置上占比极少,有些课程甚至没有开展。相较于国外医学教育体系,我国无论是从人文课程设置时长上还是开设课程种类上都远低于国际水平。由于课程设置占比低种类少,直接导致大多数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缺乏相关的医学人文知识储备。人文知识看似无形,实则价值无穷,它虽然不能产生可见的经济效益,但却是住院医师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沟通的基础。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其主要精力基本全部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将原本薄弱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忘,从而导致在临床工作时不能及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带来很多本可避免的沟通问题[4]。

3.3培训基地教学形式单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临床工作的需要而减少或忽略了一些自以为不必要的学习内容,例如沟通技巧、患者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一方面,离开学校投身到教学医院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的住院医师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各培训专业基地受临床业务量的限制,无法更多的召集学生集中起来深入教学,更不必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课程学习。住培基地的不重视、各临床专业基地的受限性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内容欠缺且多以讲座等直接灌输的形式开展,授课内容也仅局限于一般性常识的讲解,教学形式单一且效果不好[5]。因此,住院医师并未能从填鸭式的授课当中吸取心得体会并运用到日常实践当中。

3.4考核和评价机制欠缺

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细则,提到“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要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由于这方面考核难以量化,直接导致我国大多数培训基地在具体考评细则中未对其进行实质要求[6]。意识薄弱、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在住培学员出科考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人文相关知识的考核评价。此外,国家在对住培基地进行抽检时也未对人文教育这一方面提出强制性建设规定,这也使得住培基地相关职能部门不重视。培训基地缺乏相关人文知识整体考核的统筹安排,没有强硬的考评机制加以支撑,很难在行为上约束住院医师积极投身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

4我院回归住院医师人文教育的路径探索

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我院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在培人员600余人。2020年初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成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针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加大力度推进落实。

4.1共筑合力,重新定位人文素质教育

回归医学教育人本化、人文化的过程中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不单单只是认准住院医师这一方进行加强,我院以住培导师、带教老师为抓手及时调整传统“重实用轻人文”的认知大环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开展“百家讲坛”、“名医讲堂”等系列医学人文交流讲座,通过不同主题知识宣讲加强师资带教人文知识的综合学习。建立住院医师学业导师与德政导师“双师联动”育人机制,实行导师申请上岗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上岗与师德师风挂钩。引领突出榜样力量,建立典型示范激励机制,表彰年度优秀导师、优秀专业基地,评选最喜爱带教老师。积极开展住院医师“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员视野,促使全院形成求真务实、奋进向上的优良学风。

4.2贯穿始终,强化住院医师基础知识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任何内涵修养的形成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人文素养的培养亦是如此。因此,我院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学习时,教育培训部要求各专业基地要将涉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可能涉及的医疗纠纷处理、患者常见问题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科室特色人文关怀等融进入科教育之中,不断更新住院医师相关知识储备。加大补贴力度,对各专业基地定期举行茶话会、团建活动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带动了专业基地积极性,另一方面给住院医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员们通过相互分享、倾听纾解职业压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感悟科室人文关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4.3创新形式,多样化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好本院资源,我院教育培训部积极邀请心理学老师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通过住院医师讲述自身故事,模拟故事情境,舒缓住院医师职业压力,强化住院医师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交流能力。与医院工会联合定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义诊”、“下社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让住院医师贴近生活。与医院宣传部门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号、院内服务平台推送住院医师临床工作的感人小事迹,通过榜样引领感染住院医师传播正能量。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的将人文教育与PBL、CBL教学相结合,针对具体病例与学员展开有关医学伦理、卫生法学、医疗政策等相关内容的讨论。

4.4灵活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7]。我院在落实考评体系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除了加大医学人文在考核中的比重,也积极寻求在考评方式的灵活性上不断下功夫。针对带教老师,教育培训部不间断地灌输带教意识和人文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医视界360度评估,在评估指标中加入人文带教,通过不同角色评价反馈了解专业基地人文教育开展情况。同时,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工作,查看带教老师在日常抽查、床旁考察、出科考核的过程中是否留意学员职业素养、沟通交流、服务态度等行为细节。此外,增加在客观结构化出科考核环节中卫生法、心理学、医学伦理等相关内容的考试占比。只有不断探索实践,落实随查随教随改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持续落实住院医师人文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职业生涯开始的起点,医学人文教育是住院医师医德医风塑造的必要环节。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工匠”,更需要品德高尚的“精神”。在住培阶段加强住院医师人文素质教育是国家各个培训基地都应该重视的永恒课题,只有多方重视、协同创新,才能以文化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浸染每位医学生的血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J].医学与法学,2018,10(5):38-40.

[2]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7-29.

[3]金晶.高职院校医学特色人文课程的研究与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79-80.

[4]陈利群.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31(11):88-90.

[5]黄虑,周颖杰,高继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化建设探索[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3):222-226.

[6]何珂,刘雪莲,张琦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德医风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54-55.

第5篇:医师培训教育范文

关键词: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

1美国的医学教育概况

美国医学教育已有200余年历史,经过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较为成功的典范,被许多国家借鉴以推动本国医学教育改革。美国医学教育实行“4+4”长学制模式[1]:4年非医学本科教育+4年医学院系统化医学教育。医学院教育前2年为基础学习,结束时参加美国医师资格考试(USMLE,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Step1;后2年为临床学习,毕业前进行Step2考核;通过Step1和Step2后,申请住院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通常为3~8年,培训结束后通过Step3,获得基本行医资格。如想成为专科医师,住培结束后需找到匹配的位置,进行1~4年专科医师培训。在美国,包括住培、专培在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由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负责[2]。ACGME负责规范和认证培训,保证培训的环境和质量,培训单位必须符合ACGME认证和受其监督,建立了规范、合理的制度体系[3]。

2中国的医学教育概况

由于社会、文化、国情的差别,中国医学院校的入学门槛比美国低,医学教育体制多样,医生的诊疗水平良莠不齐。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多种医学教育体制并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但也出现许多的问题,譬如培养时间相对短,医学生知识面狭窄、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人文教育。现阶段我国医学生来自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考,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报考医学院,医学院根据成绩录取学生。教育与卫生部门一直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体制,绝大部分医学院校构建了五年制本科以及“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少部分院校设立有八年制,培养医学博士[4]。2018年协和医学院试点从北大、清华以及中国科大非医学类专业招收大四学生就读临床医学博士。我国国内医学教育一直在努力寻求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

3中美医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的医学教育照搬美国的一套是不现实的,必须借鉴西方的医学教育,发展切实符合国情的一套体系。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在学校教育阶段与美国相比较,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尤其是北京、上海的知名医学院校在生源、课程设置、科研培养、临床实习等方面并不比美国差。中、美两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差别主要在于毕业后教育,美国医学毕业后教育有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制度和体系,在住培、专培方面有严格培训方案、标准化流程和严格考核制度,保证了相关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国的医学毕业后教育培养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大部分的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逐步完善和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住培方面,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培训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案,住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5]。有关住培内容不在本文探讨之内,医学毕业后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科医师培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将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4专科医师培训的现状

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培基础上培养独立、规范从事专科工作医师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医学界有广泛共识和长期实践[6]。经过住培后,再接受1~4年专科培训,成为专科医师。专科培训目的是培养合格、同质化,能独当一面的专科医师,专培是目前大多数专科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7]。

4.1美国专科医师培训概况

在美国,完成住培的医师希望继续深造,可以申请参加专科医师培训项目。以内科为例,完成3年住院医师培训后,通过申请和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进入内科专培基地进行培训。培训医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参考专业的竞争程度及培训基地做决定,顶尖医学院附属医院竞争激烈,大部分基地也是通过住院医师配对系统选择专科培训医师[8],按照电脑程序做出配对,尽量做到公平和公正。专培医师比一般住院医师的薪酬稍高,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在美国也属于中等偏高水平[9],一旦成为专科医师,通常薪酬会提高3~7倍。ACGME与医学专业资格认证委员会(The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等医学专业机构和组织协同合作,确立各个专业培训的要求和认证规则,为培训基地的认证提供标准,负责组织全美统一的专科医师培训的认证考试[10]。

4.2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多数采取“传帮带”模式,导致医生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水平[11]。为提高我国专科医师的水平,早在2004年国内制定了18个专科的专科医师培训标准,2006年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一线城市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点研究[12]。前期探索工作不仅促进了住培制度的建立,也为推出专培试点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2015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等八部委联合《关于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启动了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以及心血管专科试点[13]。专科医师培训试点期间培训模式是“5+3+X”,即在5年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住培基础上,再进行1-4年专科医师培训[14]。拟通过专培试点,为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打下基础[15]。

5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国内专培尚处于试点阶段,笔者所在单位于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科室为PCCM专科培训基地,专科基地现已招收两届学员,在学员管理、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比美国的专培体系、结合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培训体系及制度建立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专培基地准入与建设方面。在专培基地准入方面,不同的专科基地虽有着不同的准入标准及认定细则,但由于目前专培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专培管理办法尚未完善,不同地区专培基地的硬件、软件参差不齐,导致各准入基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而在基地的建设方面,由于各基地建设水平不齐,各基地的师资、病种、临床实践均不一致,对专培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专培培训水平差异大、培训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专培学员的招生及管理方面。现阶段各专培基地均有各自的招生简章,但从目前已招收的学员情况来看,培训对象水平良莠不齐,学员的基本情况相差较大,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职称、不同的从医经验、不同的科研及临床能力、不同的职业认知等。同时,专培学员中临床、科研经历与学历构成比较复杂,本身素质、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也增加了专培学员日常管理的难度。除此之外,专培现行政策对参加专培的学生激励不足,例如多数专培学员认为培训期间的薪酬待遇水平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培学员参与的热情,进而导致专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专培考评体系方面。考评是专培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合理的、不断完善的专培考评体系是专科医师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内外医学教育界不断探索的课题。临床考评体系的构建、量化体系的形成是专培考核工作的难点,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考核体系,是高质量专培的困境之一。目前我国专培的考评体系过于简单,部分基地甚至通过手册填写、考试考评及笔试代替考核与评价;而且大部分考评重心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记录诊治多少患者、完成多少临床操作等基本要求上,对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专培师资方面。专家建议专培教师须承担过住培工作,且需参加试点专科的师资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遗憾的是目前相关部门尚未有明确的师资培训标准出台,师资培训的内容、学时也尚未明确。因此,目前师资的准入不严格,存在较大随意性。众所周知,专培师资的标准要求必须高于住培师资标准,专培学员的临床、科研能力、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培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指导方式。由于现行师资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6完善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措施及建议

对于在专培基地准入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在参考国内住培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适当借鉴美国的专培经验,建议如下:①首先实行专培基地准入的动态管理,定期对专培基地进行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基地实行末位淘汰制;②必须加强基地(医院)对专培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基地必须成立毕业后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人事、薪酬、待遇等事宜,同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③加强专科基地管理,建议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基地申报、建设,学员培训,协调轮转科室培训工作;④各专科基地要利用高效教学资源为学员设置理论课程,结合网络信息化提高培训效率。在专培学员的招生方面,必须坚持贵精不在多的原则。为保证专培学员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公平、公正、透明、严格的招生标准。笔者所在的PCCM基地招生对象为完成住培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者具备呼吸中级及以上职称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招录工作主要包括报名、审核、考核、录取等程序。考核环节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处协同PCCM专科基地统一组织实施进行,PCCM基地组织安排笔试(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及面试(临床综合能力和英语能力),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50%。基地最终根据综合成绩及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学员的录取。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标准化的程序,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尽量保证培训学员的质量。在学员管理方面,首先完善激励机制,保证培训期间的薪酬,通过专培后的医师在职称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其次主管部分可以探索将专培与学位挂钩,如将专培和博士培养相结合,如果专培工作能够实现医教协同发展,既能保证教学质量,也能鼓励更多医师参与到专培当中来。在学习管理方面,建议应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对学员实时、数字化、全方位管理。如PCCM专培目前使用的信息平台(PCCM平台)是一个对专科培训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涵盖专培大纲管理、科室轮转、教学大课、临床操作、教学查房多个功能模块。系统具有严谨完整的师资、医师评价记录,实时可查的教学进度管理。为了方便学习和沟通,利用视音频协作技术建设在线教学查房系统,记录教学过程,留存格式化数据,为后期学习行为分析打基础,加强学员对于专培的重视程度以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考评体系方面,应尽快建立各专科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建立考核标准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六大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病人照顾、医学知识、基于时间的学习与自我完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精神、基于系统的实践。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科学的标准化考评体系,加强对指标的量化,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谓标准化即构建由岗前培训、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考核体系,各基地同一专科统一考核标准、流程、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考核每一学员。做到与美国类似,无论在哪一家医院培训,通过专科资格认证考试,专科水平大致相同。在执行过程中,遵循进行多种方法、多种类型的考核原则,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注重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开展多层次评价与考核。在考评体系中体现出重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伦理学和医学相关法学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以考评促进专培的质量。在专培师资建设方面,需建立合理、科学的师资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首先应加强对培训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求精炼,注重实效,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培训医院保证带教教师参训,培训教师只有认真参加了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由协会发放师资培训证书。其次,建立师资库,明确师资责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对专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带教标准的教师要进行处理甚至取消师资资格,而对于优秀的教师要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年度表彰方面给予倾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7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