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渔业技术范文

渔业技术全文(5篇)

渔业技术

第1篇:渔业技术范文

本研究探索增加昆明地区养殖品种的方法,研究在内陆高原地区渔业工厂化技术的运用效果。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2.1.1场地温室大棚一座,棚内有2.7m×2.6m水泥池14口、13.0m×10.0m水泥池6口(见图1)。其中Ⅱ-1至Ⅱ-5为沉淀池,1、3号为养殖池,2号为臭氧曝气池,4号为生物净化池。本试验报告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1号养殖池。

2.1.2虾苗虾苗产地是厦门,仔虾5期(P5),平均全长0.5cm,盐度5‰。

2.1.3无机盐试验所用无机盐包括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溴化钾和高硼酸。

2.1.4饲料试验用饲料为天邦牌苗种培育专用饲料1号-2号和海大牌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0号-2号。

2.2方法

2.2.1设施的选用南美白对虾属于热带虾种,在昆明地区养殖须采用加温的方法。渔业生产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工厂温排水、塑料大棚、太阳能温室、锅炉加热等。本次对塑料大棚增温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

2.2.2水处理技术及方法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养殖科研攻关的主要方向之一,养殖用水的净化和重复利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本次试验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的水处理方法。综合水处理系统包括养殖池、五级沉淀池、臭氧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在养殖池中采用絮凝的方法使水体中的悬浮物迅速沉淀,在射流增氧机造流作用的推动下,沉淀物随同池底的粪便、残饵、残渣一起向池中央部分集中,由排水抽水机抽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经过五级沉淀和排污的循环水通过虹吸流入臭氧曝气池中,主要作用是针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氧化,同时起到消毒水体的作用。

2.2.3养殖与管理

1)苗种中间培育:中间培育是迫使南美白对虾逐渐适应淡水生活的过程。南美白对虾要进入淡水养殖需在苗种阶段进行淡化。经试验,盐度12.0‰的仔虾直接放入盐度20.0‰的高盐度水体中96h成活率为100%,而直接放入盐度2.0‰的低盐度水体中96h成活率为10%;直接放入淡水中96h成活率为0。所以在虾苗中间培育阶段,淡化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否则会造成虾苗严重损失。本次试验采用的方法是购买盐度为5.0‰的仔虾5期的半咸水苗,到达试验地点后,再进行中间培育,继续淡化和标粗的方案。在水泥池中,配制与海水组分比例接近的人工半咸水,采用人工控制盐度、温度、光照、溶氧等理化指标。根据虾苗生长,分别投喂天邦牌苗种培育专用1号-2号微粒饲料。在苗种中间培育阶段,每天对池底进行2次排污,及时清除粪便和残饵;每天适量换水,并加入盐度为2.0‰±0.2‰的清洁半咸水,使标粗后淡化苗的盐度与养殖池水体盐度基本一致,以便放养的虾苗尽快适应环境。

2)成虾养殖:整个养殖阶段,严格按照云南省水产研究所制定的《内陆高原地区南美白对虾半封闭式淡水养殖技术规范》进行。7月22日排干池水,使用二溴海因按10.00mg/L浓度配制消毒液,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池塘中野杂鱼类、螺类、蛙类和病原微生物。我国内陆淡水的总硬度一般小于100.00mg/L,而且R值明显不同于海水,所以在淡水中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必须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Ca2+、Mg2+含量及Mg2+与Ca2+的比例。清塘后,在4号池中配制人工半咸水。用60目筛绢过滤加水至80cm,并依次向池内添加粗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无机盐共480.00kg,开动射流式增氧机,使各种盐类充分溶解。池水TDS达到2.89mg/L,用溴氯海因按1.00mg/L消毒,沉淀后加入1号池中。然后按照同样方法配制2号、3号和4号池的人工半咸水。8月1日向养殖池内施生物肥料400ml培养基础饵料和建立有益菌的优势菌群,使水色呈浅绿色,透明度60cm。8月6日,向1号养殖池中投放经淡化标粗至平均体长2cm、平均体重0.05g的虾苗18000尾,放养密度为138尾/m2。根据对虾生长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口优质安全的饲料。前期、中期每天从投喂4次,投饵率为15%至3%;后期(体长8cm以上),每天从8:00-22:00投喂3次,投饵率为2%。投饵技术的关键是正确估算存塘量和掌握合理的投饵率。养殖期间,每10d测量一次生长情况,通过数据统计估算出存塘量,计算出日投饵量,制定10d投饵计划;并根据每天吃食情况和生长情况,校正投饵计划。南美白对虾进入淡水生活环境后,阻断了一些病毒性疾病的水平传播途径,在养殖中较少发生病害,但仍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病害防治原则。从清池消毒开始,定期(每月)使用二溴海因按0.2×10-6用量,进行水体消毒;使用生物制剂培养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抑制病原菌生长。本次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南美白对虾病害,未使用违禁药品和抗生素。

3)养殖过程中的生物及水质管理。由于采用高密度的精养模式,对生产管理和水质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养虾池是一个有大量物质和能量流入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还原者。生产者包括浮游植物和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他们能把光能固定为化学能进入生态系统中,消耗水中的氮源和二氧化碳,生产有机质和释放氧气,但因为好氧型的浮游植物夜间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养殖水体缺氧,所以试验中采用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的方法,培养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优势种群,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动物是主要的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既可以捕食浮游植物,又是南美白对虾的天然饵料,在水质培育阶段和养殖前期,通过施肥培育可获得大量繁殖,随着虾苗生长,浮游动物不断被捕食,群体生长受到抑制,所以要培养浮游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来消费生产者。南美白对虾作为养殖主体,是最主要的消费者,但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其他生物进入池塘。在试验中除严格做好清塘和进水过滤工作外,在养殖过程中,一但发现其他次级或更高级消费者坚决采取措施灭除。还原者主要是一些化能自养和异养型的微生物,负责把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由于池塘生态系统是一个物质、能量不断富集的系统,所以在养殖后期应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和硝化细菌粉剂,补充化能自养和异养型的微生物菌种,加强还原者生物的培育。由于采用封闭式的养殖方式,整个养殖过程中养殖用水都只在系统内部循环使用,所以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整个养殖期间,培养和调节水质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试验中常用理化指标有盐度(TDS)、pH、DO、透明度和水温,分别采用美产AG便携式盐度计、国产pH计、碘量法、黑白盘和普通水温表在试验现场测定;一些重要化学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硬度、CODMn和重金属离子等经现场固定后,由云南省水产研究所水化分析室测定。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主要针对氨氮、溶解氧和pH。通过有效利用水体自身光合作用和合理使用增氧设备,保证养殖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消除氧债。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程,促进氨氮向硝酸盐转化。

4)综合水处理系统的使用。使用综合水处理系统对养殖用水进行调控和处理,确保对虾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养殖池和生物净化池均配备有射流式增氧机,动增氧机不仅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满足白对虾正常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的需要,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打破池水正态分层,消除温跃层、消除底层氧债,而且能推动池水垂直、水平循环,促进养殖池中的污物向池中央部分集中,以利于排污。

3试验结果

11月5日对1号池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过11d的中间培育阶段和91d的成虾养殖阶段,共产出平均体重8.03g的成虾89.24kg,达到0.69kg/m2的产量。通过对原有的水泥池进行改造,加盖塑料大棚后,日平均水温比大棚外提高5.34℃,在养殖周期内日平均水温为27.31℃,使水温达到了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水温,在昆明市成功地开展了一季南美白对虾养殖。

4结论

第2篇:渔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基础英语;数控专业英语;措施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人才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数控技术人员仅仅会操作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需要越来越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看懂数控机床的英文手册,能够看懂英语数控机床的故障维修手册,是一些大公司选择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多数院校的基础英语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主,与专业英语没有衔接。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学期短,学时少,学生面对大量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号召[1],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行动起来,打破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学时在校的有限学时,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渗透和融入专业英语,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一、基础英语与数控专业英语的衔接

我院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数控专业为例,在制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基础英语的课程目标:结合数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需求,通过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融入相关的数控专业单词、句型和英语阅读资料,使数控专业学生能够阅读并翻译一般难度的专业资料,使数控专业的学生借助词典能够阅读本专业领域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为数控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使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利用数控专业英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2]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英语教师通过与数控英语专业教师充分沟通,建立数控专业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和专业英文资料的资料库。第一学期由专业词汇入手,第二学期逐步增加简单的专业句型和数控专业英文资料。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有制造业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相对生动丰富。任课教师在授课中,积累有用的前缀,加强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及时总结单词构成的内部规律,如micro(微的,百万分之一):microchip芯片,微片;microcomputer微型电脑;microprocesser微处理机;microprocessor微型信息处理机;microscope显微镜;microwave微波;microcircuit微型电路;microfilm微缩胶片;Microsoft微软。用这种方式记忆单词,能快速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本专业术语,在词汇积累的辛苦过程中,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充满乐趣。很多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学生们逐步掌握了生产中常用的机械零部件的英文拼写,数控设备的类型,掌握了一些数控编程有关术语。当学生普遍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和翻译简单的数控专业英语资料了。教学为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教师教给学生阅读资料的方法,并按照预习、复习、巩固、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的“五步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常用语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甚至背诵下来,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口语交流能力、专业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第二,组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项目布置,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APDCA”工作流程加以展开,即Analysis(分析)、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ment(调整总结),每一个项目实施均需要调整并不断改善五个阶段。以“数控机床的认知”这个项目为例: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举一名leader(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教学要求:能够用英语说明数控机床各部分结构及刀具系统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应用。第二步,制订学习计划,组员分配任务。第三步,组员到实训工厂现场拍照,正确识读数控机床控制面板;认识数控机床及刀具系统;了解几种典型加工的编程方法。第四步,核查知识点,搜索中英文对照,并制定汇报PPT。第五步,咨询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调整汇报内容。学生们在踏实严谨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机App,数控专业英语相关资源信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通过问题的讨论、抢答加分、当堂测验等形式,密切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把巩固练习题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教师们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3],高职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性上,因此,基础英语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衔接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辅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国际化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扬.关于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政革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12).

[2]张艳.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海外英语,2015(8).

第3篇:渔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会计工作;机遇与挑战

1.大数据概念及在会计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1.1大数据概念简述大数据,指的是数量庞杂的数据。大数据的构成是一系列云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海量、类型多样、结构繁复等特征,它们借助网络服务器实现共享。云数据的这种共享性、第一时间存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运用效率。

1.2大数据在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大数据将财务分析拓展至前端数据。交易数据如果不被应用不做处理是没有价值性可言的,唯有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和利用,将之反作用于营运和决策,方可凸显其价值。其次,对数据展开质量管控。凭借人力从大量数据中找寻出正确有效数据,难度非常大,而且成本极高,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和低成本的双赢。最后,大数据的运用还可以进一步增强风险管控。这对会计行业而言尤为关键。

2.大数据技术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

2.1加强会计处理速率

借由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对会计讯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对会计处理的效率性,提高会计从业者工作效率。一直以来,企业会计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都非常复杂和耗时,因为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对其展开核算、归纳以及编纂财务报告,容不得半点失误,一旦有所误差,将对公司决策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在月末、年末,会计工作量非常巨大。但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会计讯息核算等均可交由计算机来处理完成,一来节省大量时间、人工成本,二来效率显著提高,降低失误率,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2.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自始至终,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都是核算,他们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要对财务数据展开精准核算,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精准性,通过提升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来为企业决策营运管理等提供准确的依据参考,推动企业的长远化、健康发展。但无奈,因为数据量过多,工作任务太过繁重,所以时常会出现核算错误的状况。这不但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也为企业的决策制定造成负面影响。不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企业会计数据核算从人力转由计算机完成,核算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实现质的飞跃,不仅为会计发展带来良好影响,也确保了企业运行方向的准确无误。

2.3提升预测功能

企业会计还有一大不可忽视的功能是提供预测未来营运、决策的前瞻性。勋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表明,预测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环节。观察以往传统企业会计预测模型,均是为了查找和搜寻数据、信息彼此间的关联度与规律性,而所得结果和预测信息显然在大数据时代是完全不够用的。但只要信息和数据达成某种联系,那便是提供了预测的可能性。大数据技术下,会计数据、信息会得到批量处理,这为企业会计管理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源。从这方面看,为了高效化应用这些大数据带来的较为完整和全面的数据讯息,会计管理工作必然要担负预测职责。比如,网上购物中心通常会通过用户登录系统来翻查和分析浏览该商品的客户信息,施展大数据预测功能,判断客户的喜好、关注类型、消费习惯等。获取这些信息之后,便可向客户推介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优选,从而大大提高企业销售获益率。

3.大数据技术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3.1存储空间限制了管理会计数据信息存储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对企业存储空间的要求。大数据因为要搜罗大批量、完整性的数据、信息,来保障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准、完备,因此也需要相应的存储空间。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系统中存储空间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大数据对信息存储的需求,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会计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3.2企业大数据分析技术水平落后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需要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超强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在我国企业会计的核心工作内容是核算,因此会计人员的核算技术能力较强,但数据分析技术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会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会计工作的展开造成阻碍。大数据技术虽然可以搜集大量数据,但数据信息讯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还有待分析和校检。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技术能力来把关。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于企业有益的价值型信息,显得格外重要且必要。我国目前国情来看,仅有30%的企业关注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并且大部分都是大型企业。其他中小型企业对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仍然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真正效用。这也说明大数据在当今时代并没有完全普及,也没有被充分利用。一些企业的管理着思想比较落后,对于新兴技术比较抵触。也有一些企业管者认为,大数据技术是一些大型企业才能运用的,而中小型企业不应当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避免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负担。

3.3会计安全性不高

大数据时代下,海量数据讯息奔涌而来,这其中不免夹杂着诸多个人或者组织的私密性信息。大数据技术信息共享机制下,企业会计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安全性挑战。比如客户讯息外泄,这必然会加剧企业权益获取的难度。所以面对数据来源,企业会计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时刻谨记安全第一,施行有效措施来应对安全问题。另外,大数据讯息都是存储于云空间,随时面临信息安全风险,如果黑客侵袭,会计信息全部消失,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从信息的储存方面还是信息的搜集方面,都要注意安全性检查和风险防范。

4.大数据技术下会计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4.1拓展存储空间,健全存储体系

为了确保企业会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必须要拓展数据存储空间,为大数据技术海量信息提供栖身之所,同时施行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讯息的安全私密。比如在目前的存储空间基础上,尝试找寻新的存储空间,加强会计人员对安全性的把控认知,提高其风险防范举措。

4.2提高大数据分析技术

首先,加强对大数据信息分析能力的重视,企业自上而下建立有效认知,不但要收集、存储海量讯息,还要看重对讯息分析处理能力。其次,加强数据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确保从大数据繁多的信息中挑选出对企业有益的安全性高的数据,从而当作决策参考。

4.3创建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大数据讯息的安全性,公司要高度重视大数据讯息安全,定制健全的数据讯息安全机制,对数据讯息的安全性展开深入透彻的研究,对有关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订立健全的举措机制进行防范。同时为了提升会计数据讯息安全性,重点展开技术创新研究,提高信息安全技术,最大程度保障数据讯息的安全度。在展开数据处理、存储时,设立多层防火墙,确保数据安全万无一失。

4.4提高会计从业者素养

首先,会计人员要树立全新的思维理念和方式,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加强自我能力修养。时刻保持对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和渴望,与时俱进更新自我观念与技术。其次,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按照大数据技术在财会行业发展需求,展开针对性的内容培训和技术提升,完善会计人员职业技能。无论是自我精进,还是参与第三方培训,都要注意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核心的财会技能外,还要具备下述几项能力:第一,做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搜集、整合。收集、整合未加处理的或者企业很难获寻到的数据,用来展开分析、组织评估和预测。第二,不断学习全新的分析技术。大数据系统数据类型多种多样,所以会计人员要学会对各类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确保分析结果的深刻化、精准化。第三,学习拆解数据,也就是运用大数据来讲故事,精确分辨数据讯息的价值性,进行分类汇总,将之分配到各自的应用区间,以待后续运用。

结语

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大数据的应用为各行各业发展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我国会计行业处于传统升级变革阶段,更要谨慎对待。本文从大数据概念着手,分析大数据技术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针对现状,提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技术的来袭,希望为会计行业发展、会计人员自我职业规划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晓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探析[J].中国市场,2019(17)

第4篇:渔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教学改革;融合路径

引言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控专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明晰数控技术应用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实现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运行模式变革的重要特征,智能制造不仅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本路径,还是实现我国工业发展转型的基本支撑。人才培养是实现智能制造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控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强化工业机器人技术融合是实现工业制造转型的前提。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了,当下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践训练,这也是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本路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技术体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也是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

1.人为将理论知识教学割裂

当前数控专业教学体系受行业发展影响较为明显,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这也是限制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原因所在。传统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片面追求编程操作的熟练度、零部件加工训练的难度等,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运行自动化、智能化的革新要求。理论知识教学中,数控专业知识与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互不关联的两门课程,学生只能从理论上掌握基础性知识,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结构,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创新要求。

2.教学方法应用较为滞后

理论+实践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尤其是在当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多数职业院校开始尝试校企合作基础上的“3+2”培养模式,其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较为明显,理论指导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实践成效也难以体现出来。甚至部分院校在实践活动组织中,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实践活动开展成为空谈。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要求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加侧重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等层面。但是多数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片面要求学生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记忆,这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

3.实践训练资源缺失

在当前数控专业教育体系中,实践活动开展通常是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数控技术不断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实训实验室建设通常较为滞后,虽然部分院校已经对工业机器人设备和数控设备进行了改造,尝试建立一体化的柔性制造系统,但是受制于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缓慢等影响,多数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还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学生校内实训开展的相关要求。部分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流程中已经不需要数控专业人员的过多参与了,这些企业通过集中控制模式就能够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操作管理,而学生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观摩形式,无法完成对应的操作,由此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无法体现实践训练的成效。

4.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生产实践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基本力量,在当前数控技术发展过程中,诸多方面的技术革新都是源自于企业层面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同时这些技术发展通常具有保密性要求。而职业院校教师团队虽然在理论层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具体技术应用方面依然较为滞后。部分教师在专业融合方面还存在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受制于自身知识结构影响,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无法在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数控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教学中的融合

1.实现课程教学的融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在课程方面的融合是实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融合的基础。从本质上而言,这两个专业本身就是从加工制造业大类中延伸而来的,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二者的专业性更加明显。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两个专业在通识课及部分专业课方面都有一定的相通性。以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为例,都需要学生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例如柔性制造单元联调教学,本身就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结合而来的新型技术体系,在理论层面具有相同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理论课程教学还是学生实训环节,都应当强化二者的融合度,以实训项目体系为导向,对理论课程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

2.要求教师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宽度

在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导向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是受制于学生自身基础及数控教学体系本身特征的影响,学生还极难独自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宽度,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在实训活动开展中,可以结合实践项目实际要求,采用多导师辅导形式,引导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实践指导。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要努力做到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技术应用基本原理。以机床和机器人维护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在掌握拆装、更换螺纹零件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成图纸识读、绘制等,并能在此基础上完成螺纹编程指令和车削加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

3.以“1+X”证书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的融合中,要真正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还应当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网络学习资源不断丰富的背景之下,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微课、慕课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弥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多途径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努力获取多元技能证书,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数控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中的融合

1.完善实训方案

以数控车床柔性制造系统的实训活动开展为例,实训方案目标设定为通过实训流程开展让学生对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应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工业4.0智能数控教学目标。实训内容是基于实训目标的,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完成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的自动搬运、装卸、加工等各个流程的实训。实训组织形式为10人为一小组,时间为5天。将每组成员再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练习车床编程和机器人编程后,再尝试合作完成整套系统的联动操作,最后由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最终达到实训目的。

2.实训中的融合

实训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编程的融合是实训过程的重点所在,而机器人运行轨迹的编程是实训过程的难点所在。学生在进行编程时需要通过合理编程控制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自由度,以实现机器人手爪的运行。整个流程包括上料、加工、丢弃料头、回到起点,实现运行过程的循环。学生在进行编程时,可以结合所学习理论知识完成系统化的编程,并能通过机器人动作是否规范对编程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结构的融合,为实践活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3.科学评价实训效果

通过对4个实训小组5天的实训情况的分析,发现新型实训模式有如下方面的特征:一是柔性实训模式的实施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性设备实训模式,具有联动性强、贴近实际等特征,实训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实训机会。二是通过机器人编程操作,利用零件的自动化操作实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应用机器人技术的效率,使其初步掌握数控加工智能化技术,为后续学习和企业实训流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小组成员通过团队合作模式进行实训操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编程作业创新水平,还使学生逐步积累自动化改造和应用的实际经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四是新型实训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柔性制造系统概念符合当前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训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及最终实训结果的评价反馈发现,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不同问题,需要在后续实训组织中加以完善。一是受到设备条件影响,小组成员过多,学生能够得到的实训机会有限,尤其是在操作环节,每个小组实际操作时间不足两天,造成学生的设备操作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后续实训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以3至4人为一个小组,并且实际操作时间能够达到3天。二是编程处理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尤其是部分小组在编程内容出现错误时,无法通过自我分析找出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限制了整体实训效果的提升。三是小组合作内部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对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评价,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之中。五、结语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数控专业教育融合已经成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思想层面认识二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在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从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训练等层面强化对学生的融合引导,如此才能在遵循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为制造业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类数控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炳辉.浅谈中职专业教学的融合——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5):59-62.

[2]袁义邦,杨波.“1+X”证书制度下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4(1):30-33.

[3]徐慧,刘校培.数控加工中引入工业机器人的教学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3):253-254.

第5篇:渔业技术范文

有机农业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缓解我国能源担负的巨大压力,同时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这些都是有机农业的优点,但是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众多部门在小范围内进行活动,导致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无机农业可以缩短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时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使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朝着科学化、专业化不断发展,但是无机农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结合性思考

(一)注重有机农业的主导地位

农村属于封闭环境,农民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一时间很难接受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且农村多处于偏远的山区,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所以,利用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结合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以无机农业技术为主体,有机农业技术为辅助,才能使用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将技术融合的优越性良好的发挥出来。

(二)注重二者协调发展

虽然,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要以无机农业技术为主体,但是二者技术融合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将来有机农业技术必定会与无机农业技术并重。因为农业生产经营必定会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仅仅依靠无机农业技术的自循环是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所以,想要保证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依赖于有机农业技术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有机农业技术就是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和能量保障。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