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渔业养殖范文

渔业养殖精选(九篇)

渔业养殖

第1篇:渔业养殖范文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43%和54.5%。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两省又积极开发海水增养殖业,实施了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辽宁省自1985年开始生产性放流以来,共放流1~3厘米幼对虾125亿尾,回捕产量达1.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社会效益达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居全国领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生产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大连市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全县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杂色蛤、魁蚶等品种,产量共达8万多吨,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底庄园。山东省长岛县的海水养殖区现在已由近岸浅海扩展到深水大流海区,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海带、扇贝扩大到鲍鱼、海参、虾夷扇贝等海珍系列养殖,养殖形式也由单一的筏式养殖转变形成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的“蓝色牧场”。1996年全县海产品产量3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20.87万吨,养殖收入6.58亿元。浙江省在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之后,也确立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海水养殖取得显著发展。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82万亩,产量达39.51万吨,列全国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渔业公司和象山港渔业公司,分别从福建省引进欧鳗和大黄花鱼种苗,采取大面积海水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由于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将会有更大发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捞机制,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浙江省濒临东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达34050万亩,是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两倍多。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342.1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259.72万吨,居全国首位。针对我国近海传统鱼种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积极采取对策,使海洋捕捞结构从以沿岸近海为主,初步实现了向外海发展的转变,远洋捕捞作业已发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外海渔获量已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1%。远洋渔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去年产量达13.4万吨。

(三)积极开发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辽宁、山东、浙江三省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本省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迅速掘起。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今后海洋经济增值的发展方向。为瞄准国内国际市场,浙江省首先发展冷冻小包装和方便食品,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海洋药物等产品,使水产品获得显著增值。1996年,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达60余万吨,加工产值63.8亿元,水产品加工综合能力列全国前茅。

二、对我国水产品需求潜力和海洋渔业资源潜力的分析

据农业部渔业局测算,1995年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0.5公斤,人均消费量为11.6公斤,但消费极不平均,沿海地区有的高达40公斤,而内陆一些地区人均消费不到1公斤,所以内陆地区水产品的消费潜力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鲜味美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按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水产品消费来计算,5年就需要增加600万吨的产量。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每年人口将净增加1400万左右,满足新增人口对水产品的消费就需增加水产品产量16万吨。因此,应充分挖掘渔业资源的潜力,以满足人民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提高养殖单产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水养殖单产整体水平不高。“七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平均为442斤/亩;“八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已提高到677斤/亩。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相应的良种体系、渔用饲料体系、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优良品种的引进及池塘改造等,“九五”期间,我国海水养殖单产达到800斤/亩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扩大养殖面积的潜力

我国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为2亿亩,按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可进行人工养殖的面积为4000万亩。到1995年止,已利用的浅海和滩涂面积为1074万亩,仅占可养殖面积的26.8%。由于养殖技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于养殖的面积将不断扩大。如:山东省长岛县就已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进行养殖,并获得成功。另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我国近海3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为4.8亿亩;4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6.2亿亩。由此足以说明,我国扩大海水养殖面积潜力是很大的。

(三)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资源的潜力

据资源调查,我国部分外海还有一定的渔业资源蕴藏量。仅南海外海海域就有近100万吨。稳定近海,调整远洋捕捞结构已势在必行。外海海域特别是公海海域渔业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同第三世界国家渔业合作的日益发展,远洋渔业产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资料,预计到本世纪末,远洋和外海渔业产量将增加50万吨。

三、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近海捕捞过度,造成渔业资源渐趋枯竭

近海捕捞是一项投入高回报率也高的产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我国渔业生产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又相对薄弱,因此海洋捕捞出现了无度、无序的现象,造成我国海洋渔业传统资源渐趋枯竭。以舟山渔场为例,大、小黄鱼和墨鱼等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带鱼也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如1996年冬汛结束后,在捕获的带鱼中,每尾在100~150克的占一半左右,而且渔业总产量中带鱼比例与1995年同期相比下降一成多,比上年减少4~5万吨。

(二)渔业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受综合因素影响,海区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渔业病害日趋严重。对虾、扇贝、鲍鱼、海带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病害影响,且危害品种有扩大蔓延之势。1993年爆发流行性虾病后,全国对虾产量由1991年的22万吨锐降至1994年的6.4万吨,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累计经济损失年均达100亿元,对虾养殖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极大地挫伤了虾农养殖积极性。虽然一些地方坚持以防为主和以混养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大面积对虾养殖病害的防治,至今仍没有某个地方或单位研究出彻底有效的解决措施。渔业病害已经愈来愈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我国近岸海洋污染日趋严重

渤海、东海、黄海近岸海域都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污染。其中,陆源污染占整个海洋污染的80%,船舶污染占15%,海水养殖、海洋矿藏开发造成的污染占5%。污染造成的后果是海水富营养化,诱发赤潮。如辽宁省1996年出现赤潮32次,每次最长时间达7~8天,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严格执法,加大实施休渔制度的力度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应加强对海洋渔业捕捞的管理,严格划定我近海休渔区域,建立健全休渔制度。据了解,浙江省舟山渔场在对带鱼实行了两个月的休渔期后,今年捕获的带鱼普遍比往年大出一指宽。辽宁省今年比往年晚一个月捕获海蛰,增收5亿多元。这充分说明休渔制度有效可行。因此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执行休渔制度,以确保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组织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加强渔业病害的防治研究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面积的海水养殖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建议国家科委与沿海省、市、县各级政府,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积极扶持科研院校加紧进行渔业病害防治的基础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以确保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从大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用于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良种的1亿美元专项经费,划出一部分用来支持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三)在黄海北部海域建立渔业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第2篇:渔业养殖范文

关键词:渔业;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意义

物联网英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在中国称之为“传感网”。1999年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2005年,物联网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提出。在其定义上和应用范围上发生了变化,使其有了较大的拓展空间,不再只是指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简单讲,发展物联网技术意义,就是使其智能化,实现人与物的交流,达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例如:把感应器、电子芯片嵌入或装备到指定的生物或物体中,然后通过网络终端将其联系起来组成“物联网”。利用电脑对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实施管理控制,使其达到自动化、网络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大大减少人为误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

2 物联网在水产养殖技术中有哪些功能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水质环境参数采集、温度监控、光照控制、远程监控、智能处理、预警信息与自动控制等。养殖户可以在办公室、家里、外地,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场内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和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调整控制设备,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3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需求量逐年递增,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物联网水产品监控系统应用,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产量。

3.1 养殖场环境监测:1.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水温不仅影响水质状况,还影响水产生物生长发育,通过水温的观测实验,不同水产品种类对水温有着不同适应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水产生物摄食量越大,生长速度就越快。在通过电脑计算,即可推断某一品种从育苗到商品上市所需时间,可提前做好上市准备,及早抓住产品商机。水温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的时间就越短,以上数据表明水温是影响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室内养殖大多使用附近的江河或机井作为循环水源,江河水温受气候影响很大,大部分养殖场使用人工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控力度都难以得到保证。物联网在线温度传感器,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养殖水体温度,采集温度包括进水口温度,池内温度,养殖场空气温度。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养殖密度等信息进行系统报警值设定,当温度超出设定值时,系统报警,自动打开现场声光报警器,通过手机短信形式给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同时电脑监测界面弹出报警信息,供值班人员及时发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打开温控设备,温度参数恢复到标准值后,温控设备自动关闭。2.光照度监测。光照度的时间长短和强弱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繁殖周期和体表样色,而繁殖周期决定产量,体表颜色决定水产品品质。采用室内型光照度传感器,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天气情况等信息自动计算养殖对象所需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从而判断天窗开启时间、是否需要人工关照。

3.2 养殖场水质监测:1.溶解氧监测。溶解氧高可以增进水产生物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发育;同时,改良水质也离不开溶解氧,也是维持氮循环的关键因素。利用高精度溶解氧探头实时采集水体溶解氧含量,当水体溶氧量过低或遇到大雨空气压力大时,根据数据采集含氧值高低自动打开增氧泵,及时增氧减少缺氧导致的死亡。2.pH值监测。pH值过低,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等。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pH值过低导致鱼鳃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还是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摄食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pH值过高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通常pH值的检测,是通过试纸等简易仪器现场分析,不仅麻烦,而且不易发现,往往造成的损害比低温、缺氧更大。安装pH探头,监测水体pH值,pH值异常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电磁阀进行换水,保证水生生物生长在恒定pH环境内。3.氨氮含量监测。水体内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同时水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也会产生氨氮。通过放养光合细菌,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同时采用生物传感器监测光合细菌浓度,从而判断水体氨氮含量。

3.3 智能化控制系统:1.给排水控制。传统养殖模式里,鱼池换水全部有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系统可根据水质需要进行自动换水,管理员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实时参数判断养殖池是否需要换水,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换水。2.增氧泵控制。一般养殖场养殖珍贵鱼种时都是24小时长时间供氧,这样养殖池内虽然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却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将增氧泵与本系统对接后,可根据水生物实际需求开启和关闭增氧泵即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也节约了能源。3.温度控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为了保证养殖场水温恒定,可在进水口建立水温缓冲池,通过与系统对接的温控设备调节水温,之后再将缓冲池内恒温水送入养殖池内。当养殖池温度过高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更换池水,达到降温目的。

4 物联网应用所带来的成效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一场革命,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现代渔业发展为抓手,彻底改变过去靠经验养鱼的历史,开启水产养殖的新篇章,利用物联网技术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一是对池塘养殖环境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科学养殖;二是减轻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三是实现节能减排,由于对各项指标能精确测量与控制,做到精准增氧、精准投喂,减少换水次数与用电量,经初步试验,可节能减排50%。四是提高产品品质,由于水质的改善,鱼病明显减少,产品品质将有明显提升。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水产养殖生产技术的日趋完善,实现标准化养殖要求,严格控制投入品的使用,池塘水质的净化与循环,减少水产养殖污染,保证养殖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 结束语

“十二五”期间,国家以物联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本文以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品养殖为例,在其生产、管理过程中实施监控、预测、预警、分析等信息采集,及时的给养殖人员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加速生产自动化进程。

参考文献:

第3篇:渔业养殖范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 合法权益 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2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4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养殖渔民市场化运作能力

第4篇:渔业养殖范文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概况

市位于我国内陆地理腹心地带中心,东邻陕西,南抵,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为山地型高原,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地形复杂,海拔一般在1000-2200米之间,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550米,最大高差3637米。总土地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3万人。全市辖1区8县。

2、气候条件

市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类型,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均比较明显,南部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450-90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220-230天。年平均气温8-12℃,无霜期180-240天,年降雨550-85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160-190天。

市内河谷地带气温、水温总体趋高,位居全省之首,大部分区域适宜温水性鱼类生长,南部三县一些区域还适宜热带鱼类生长。

(二)水和水域、沼泽资源

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嘉陵江一级主要支流9条,二级支流900余条,三级支流2900多条。年径流(降水资源)量261亿立方米,占全省总径流量的44%。另外,除降水外,还有地表水(山泉、溪流水等)106亿立方米及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市内现分布有各类水面和河滩、沼泽地27.6474万亩。可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9.2974万亩,占各类资源面积的34%。已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2.1274万亩,占可利用资源面积的23%。各类水面、河滩、沼泽的具体类型分布是:

1、池塘总面积2324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84%。

2、水库总水域面积2.8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0.2%。共有水库6座。均属山谷型水库。其中:碧口水库水域面积15000亩;黄江水库水域面积400亩;晚家峡水库水域面积800亩;红河水库水域面积1500亩;苗河水库水域面积500亩;白龙湖水域面积约1万亩。

3、湖泊面积2150亩,其中:洋汤天池2000亩,饮马池15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78%。主要分布在洋汤天池。

4、塘坝80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29%。共25座,分布于等县。

5、稻田临时养殖水域面积3.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1.6%。分布在泥阳、游龙、江洛、伏镇、银杏、城关等乡镇,角弓、石门、两水、城郊、东江、汉王等乡镇,城关、玉垒、碧口、中庙等乡镇,阳坝。

6、主河道水域面积7.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26.0%。位于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青泥河、洛河等河流中下游。

7、河滩、沼泽面积13.9万亩,占总水面面积50.3%。其中宜渔面积3万亩。白龙江河谷角弓段5000亩,石门段3000亩,两水段5000亩,城郊乡吉石坝段4000亩,东江段4000亩,汉王镇以下至外纳乡段2万亩。白龙江临江段6000亩,口头坝—冉家坪段4000亩。

白水江流域河滩、沼泽2000亩。其中玉垒段1000亩,肖家乡段500亩,中庙段500亩。

西汉水流域河滩沼泽53000亩。其中西和段3000亩,段2万亩,成、康两县交界段3万亩。

青泥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5000亩,

洛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6000亩,

麻沿河流域河滩、沼泽3000亩

永宁河河滩、沼泽2000亩

两当河、杨店河流域河滩、沼泽4000亩

河碾坝至托河段河滩、沼泽1万亩。

我市水资源、河滩、沼泽资源较为丰富,但渔业利用程度低,除池塘外,水库、塘坝的利用规模小;湖泊、河滩、稻田的渔业利用尚在初始阶段。特别是等县尚有相当数量的地表和地下冷水资源,适宜鲑鳟鱼等其它冷水鱼类养殖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市内各类宜渔资源将有助于宜渔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水体物理化学特征

市内水库、池塘、湖泊等水体年平均水温变幅13-16.5℃之间,最高水温22-26℃;地下水年平均水温12-14℃,最高16℃,最低9℃。各类水体透明度变幅5-800厘米。水体PH值8.1—8.3之间。溶解氧7.6-8.4毫克/升之间。离子总量0.23-0.32克/升。总碱度2.58-3.29毫克当量/升。总铁0.016-0.026毫克/升。总磷0.01-0.03毫克/升。总氮0.5-0.8毫克/升。活性硅3.2-6.5毫克/升。氨氮0.027-0.197毫克/升。硝态氮0.165-0.490毫克/升。

市内各类水体化学物质含量适中,为调和型(各种离子比例处于均衡状态)水体,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四)渔业生物资源

1、鱼类及水生动物资源

全市现有鱼类种类62种,隶属5目11科,占全省资源的66%。其中土著类44种,隶属2目6科,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鱼巴、鲫、黄鳝、石爬鱼兆等;引进的鱼类及品种(不包括小型观赏鱼)18种,隶属4目6科,现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草鱼、鲢鱼、团头鲂、建鲤、彭泽鲫、高背鲫、鳗鱼等。珍稀土著水生动物有大鲵、鱿螈、山溪鲵、野生甲鱼等。

全市土著鱼类资源较丰富,一些种类产品外销势头旺,价格高,有较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引进品种大多为名优品种,养殖推广已上了一定规模,为渔业增产增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2、饵料生物资源

浮游生物中,藻类共有6门80多属种,不同水体生物量变幅0.120—6.08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幅0.0045—0.700毫克/升。

底栖动物共检测出60多种,主要为摇蚊幼虫和水生寡毛类,生物量0.10—5.75克/平方米。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芦苇、香蒲、眼子菜、菹草、两栖蓼、浮萍、紫萍、满江红藻、金鱼藻、轮藻、莲等。

全市大部分水库、池塘均为中营养或中富营养水体,饵料生物量较高,为滤食性鱼类生长和鱼类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省渔业资源调查组的测算: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天然鱼产量为16—51.5公斤/亩,高于我省黄河流域(14—17公斤/亩)和内陆河流域(7—27.3公斤/亩)。

二、水产养殖现状与问题

(一)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养鱼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作为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历经二十年奋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十吨增长到年的1305吨,增长20多倍。各类宜渔资源利用程度逐步提高,总养殖面积2.1274万亩,池塘养殖面积95%(部分池塘因缺水无法放水养鱼),水库利用面积1.82万亩,占66%,塘坝利用面积300亩,占37.5%,河滩沼泽利用面积300亩,占宜渔面积1%。池塘养鱼单产达到350—470公斤,网箱养鱼单产50公斤/立方米,年全市渔业产值1239.6万元(现价)。水产养殖生产者已达3000多人,养殖户户均收入3000元。

渔业生产方式已由水库放养发展到以池塘养殖为主体,水库综合渔业(放苗散养、移植增殖、网箱养鱼)、塘坝养鱼、稻田养鱼、沼泽种藕放鱼牧鸭、温室养殖多种方式并举的格局。大部分池塘养殖已发展到精养水平,并逐步向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

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申请建立的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已得到省政府准建批复,保护区以碧口水库和碧峰沟为中心,保护面积13平方公里,保护的主要种类有大鲵、鱿螈、野生甲鱼、山溪鲵、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等土著鱼和其它水生动物60多种。

(二)渔场及鱼种场现状

市内现有渔场及鱼种场4处。鱼种场,池塘水面60亩,现以培育鱼种为主,年培育鱼种100多万尾,由养殖农户承包生产经营。

鱼种场池塘水面30亩,以孵化培育鱼种为主,年生产鱼种100万尾左右。

特种水产养殖场占地总面积35亩,其中池塘面积20亩,温室1600平方米,以养殖甲鱼、鳗鱼等名优特品种为主。

碧口渔场现有池塘水面20亩,以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为主。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近年来对渔业的政策性投资力度明显减弱,养殖农户自身缺乏发展资金,渔业养殖基础条件差的状况难以彻底改善,大面积宜渔资源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二是养殖品种结构还有待调整优化,一些名优新特养殖品种的养殖比重仍然偏小,制约了养殖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三是苗种供给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苗种繁育仍然依赖其它省份和地区,品种规格不能完全满足全市渔业生产的多层次需要;四是信息服务体系脆弱,缺乏必要的信息收集、处理、发送手段,不能及时为养殖农户提供准确的渔业生产销售信息;五是缺乏功能比较齐全的试验示范基地,不能为养殖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示范培训,一些综合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示范推广;六是渔业病害测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严重影响渔业水域监测保护和水产品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二十一世纪,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为水产品进入市场增加了一道门槛。水产养殖业必须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在注重品种、产量、效益的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二是养殖环境污染加剧。如何降低养殖环境代价,增加经济、兼顾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三是养殖模式的更新替代。怎样完成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由养殖型渔业向管理型渔业的转变,以及培养生态安全、渔业安全、水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养殖观念。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瓶颈而影响我市水产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市由于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水温类型多样化、鱼类生长期长等养殖优势,从而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养殖冷水性、温水性、热带鱼和其它水生动物;同时、、宕昌、西和、的天然湖泊、塘坝、水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融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平台。我市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发展潜力较大。

三、养殖水域、河滩、沼泽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规和国家有关渔业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渔业资源利用开发,坚持渔业资源是产业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空间的原则,以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增加宜渔区养殖农户收入为目的,推广效益型、可持续型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各类增养殖水面达到3.4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达到2.82万亩。塘坝养殖面积达到800亩,网箱养鱼总体积达到5000立方米,河滩、沼泽利用面积达到25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00吨,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养殖农户户均收入4500元。

3、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带,抓好两个片,利用六个库,兼顾九个县(区)”。“突出一个带”即重点抓好白龙江流域及白水江干流沿岸渔业,突出名特优产品种同时抓好生态养殖。“抓好两个片”即南部片、、以发展冷水鱼类和其它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北部片以发展池塘、塘坝大宗鱼类养殖为主。“利用六个库”即充分利用碧口水库、翰坪嘴水库、红河水库、晚家峡水库等水库发展网箱养鱼、银鱼移值增殖、中上层鱼类放养等水库综合渔业。“兼顾九个县(区)”即全市九县(区)都具有发展渔业的基本条件,宜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二)区域布局规划

1、养殖区域范围、水面类型

依据地形地貌、气候、水域类型、水温高低、养殖设施条件、市场状况、渔业历史长短等因素,养殖区域可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即南部渔业区和北部渔业区。

(1)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十个宜渔乡镇(城关、城郊、汉王、两水、东江、石门、角弓、锦屏、外纳、桔柑);十三个宜渔乡镇(城关、石坊、玉垒、横丹、临江、碧口、中庙、肖家、范坝、桥头、屯寨、尖山、店坝);七个宜渔乡镇(嘴台、长坝、望关、平洛、碾坝、大南峪、秧田);本区域现有宜渔水库二座,水库水面2.50万亩,池塘水面面积943亩,工厂化温室面积1600平方米,湖泊水面2150亩,山涧塘坝100亩,河滩、沼泽6.5万亩。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成县八个宜渔乡镇(城关、支旗、陈院、抛沙、小川、索池、红川、店村);十五个宜渔乡镇(东关、显龙、水阳、永宁、伏镇、栗川、银杏、游龙、江洛、泥阳、麻沿、高桥、榆林、柳林、嘉陵);两当县五个宜渔乡镇(城关、金洞、鱼池乡、左家、杨店);九个宜渔乡镇(汉源、赵五、十里、何坝、西峪、长道、姜席、石峡、大桥);七个宜渔乡镇(城关、盐官、祁山、燕河、罗坝、永兴、江口)。5个宜渔乡镇(沙湾、新城子、南河、城关、何家堡)。

本区现有水库4座,水库水面0.32万亩,池塘面积1381亩,山涧塘坝700亩,河滩、沼泽7.4万亩。

2、养殖区域规划

(1)南部渔业区规划

本区引进和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鲤鱼、鲫鱼、鲑鳟鱼、斑点叉尾、鳗鱼、青虾、鳌虾、河蟹、甲鱼等品种;驯化养殖的主要品种: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网箱养鱼、池塘精养、集约化养殖、生态养殖。

白龙江流域发展池塘养鱼,近郊发展休闲渔业,充分利用白龙江流域河滩沼泽发展虾蟹养殖、藕鱼混作模式,在城郊姚寨沟、裕河等地发展冷水鱼类集约化养殖。以发展水库网箱养鱼,池塘、温室、温棚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在碧口(碧峰沟、碧口水库主库区)建立以保护大鲵为主的水生动物保护区。南部以资源保护和冷水鱼类养殖为重点,城郊和中部发展池塘养殖。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引进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鲑鳟鱼类、黄鳝、大口鲶等品种。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池塘精养、塘坝养殖、河滩沼泽藕鱼混作等生态养殖模式。

西汉水流域上中游以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为主,同时发展城郊附近池塘养殖;成县、、两当县以发展池塘养殖、山涧塘坝养殖、垂钓休闲渔业、河滩沼泽藕鱼混作为主。利用塘坝养殖冷水性鱼类。

(三)、保障措施

(1)市渔业主管部门重视对全市渔业开发的领导,协调。

(2)宣传国家渔业产业政策,利用渔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渔业;同时,发挥水产部门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加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服务职能,大力推广实用先进养殖技术,增大科技含量。

第5篇:渔业养殖范文

关键词:河道渔业;生态养殖;试验发展

2010年5月初,高密市水利局水产站在高密市北郊新河进行了大规格花鲢鱼种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大水面养殖试验,试验生产中投放了大规格花鲢鱼种(平均1.5斤/尾)5200斤,经过100多天的养殖,大部分成鱼达到了4.5-5.5斤/尾,捕获成鱼17000斤,效益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为1:4.2,渔业经济效益显著,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第一批养殖成鱼收获后于当年中秋节前夕,我们又一次性投放了7800斤大规格花鲢鱼种(平均1.1斤/尾),该批次鱼种经过9个多月的生长期,2011年7月初,根据汛情预测情况,赶在汛期行洪之前,我们就组织了集中捕捞,此时的成鱼个体大都为6斤以上,大的可达8斤/尾,捕捞成鱼43500斤,效益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为1:5.8,渔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经过连续两年的河道渔业生产实验,我们认为在尊重河道行洪的自然规律下,河道渔业生产不仅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生产对稳定河道水质的作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显而易见的。

一、北郊新河的自然状况

“十一五”期末,高密市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市多年来严重污染的北郊新河实施了综合工程治理,并建闸蓄水,该河道东段经过综合工程治理以后,形成了宽70米、水深稳定在1.5-2米、长4000米的水利景观河道,河道水面达到400多亩,治理之后大大改善了河道周边脏、乱、差环境,河道的水质达到了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水中野、杂鱼集结成群。

二、发展北郊新河大水面渔业生产的背景

综合治理后的北郊新河东段水域,水青草绿、环境优美,由此彻底改变了昔日臭气熏天的局面。野生鱼类数量得到了快速恢复,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但是在日常管理上随之出现了不和谐的乱捕、电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加大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河道日常管理的难度。为此我局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对北郊新河水域进行渔业生产试验,以开发促管理,从而彻底根除乱捕、乱电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并改善该景观河道水域的自然风光。

三、开发北郊新河河道渔业生产的思路

为了根治北郊新河乱捕、电鱼的渔业违法现状,我局党委决定在此给广大垂钓爱好者留出足够的垂钓水域后,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北郊新河的渔业资源,明确在这片水域开发渔业生产的具体受益人,以开发促管理,以此完善对该河道的管理力度,彻底铲除这里时常发生的乱捕、乱电鱼等违法行为。2010年春季高密市水利局党委决定,把这里作为水产站的渔业实验基地,希望通过这里渔业生产的探索实验为我市河道的有序管理提供一条可行的管理模式。考虑到北郊新河富营养化的水质致使浮游动、植物特别丰厚的现状以及每年汛期8月份左右河道可能行洪的自然特点,每年河道季节性可能行洪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只不过有限几天的行洪时间,为兼顾汛期河道可能行洪与发展河道渔业二者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发展河道渔业必须避开河道汛期可能行洪的时间段,也就是说河道渔业的生产开始于上一个汛期结束后、结束于下一个汛期来临之前,这样看一个养殖期不可能超过11个月,养殖周期是短暂的,每年的汛期阶段必须避开,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四、发展北郊新河渔业生产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河道里与农田相通的进、出水管口必须用铁丝网隔离,防止鱼种、成鱼生产过程中的逃逸。

(二)根据北郊新河水质营养丰富的特点,我们决定投放大规格花鲢鱼种,要求1.5斤/尾左右,并结合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投放的花鲢鱼种占总量的80%,其余则投放大规格白鲢、草鲤鱼种,各占10%。一茬鱼种放养量最多不超过40尾/亩的指标,一定要坚持宁可少一些放也不去多放一些的理念。

(三)做好日常看护工作,购置机动船,坚持做实、做细晚间水上巡视工作,以防偷盗行为,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四)严格把握成鱼捕捞的时机,汛期来临之前的7月初至中旬期间必须完成捕捞任务,确保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投放大规格鱼种则可根据鱼种供应的实际情况而定,汛期过后的9、10月份比较理想,特大规格的鱼种则可以拖至来年4月份投放。

(五)平衡好河道渔业生产与市民垂钓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杜绝只是一味地发展河道渔业生产而不能兼顾广大市民垂钓休闲娱乐的意愿,可以通过架设铁丝网隔离出公共垂钓区域,一次保证渔业生产和市民垂钓和谐共处。

五、北郊新河大水面渔业生产试验的体会与启发

(一)发展河道渔业,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通过人为控制,完全可以实现规范挖掘河道渔业的巨大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二)发展河道渔业必须重视、协调好渔业生产与市民休闲垂钓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实际操作中,我们一定要科学布局,划分垂钓区和渔业生产区,兼顾各方所需,和谐共处,规范发展河道渔业产业。

(三)加强渔业生产过程的看护力度,杜绝偷鱼行为,确保渔业经济效益。河道渔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能够彻底改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河道的有序管理问题,乱捕、乱电鱼的渔业违法行为也能随之受到有效遏制。

(四)发展河道渔业,在汛期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投放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必须达标1-1.5斤/尾,充分利用好适宜鱼类的生长期,第二年汛期可能来临之前务必及时彻底捕捞,确保生产者的利益不受损失,以此模式循环发展那些适宜开展渔业生产的河道渔业。

(五)发展河道渔业生产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仅可以科学地挖掘河道水域的渔业经济、规范管理好河道日常的卫生清洁、有效杜绝乱捕、乱电渔业违法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有限水域的生态,为社会提供环境优美的水利风景区。

(六)“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全面完成我国境内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任务,综合治理工程结束以后,每个地方都会形成上万亩甚至更多的河道水域,这些水域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保持河道水域的生态稳定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积极、科学规范发展河道的渔业生产,并协调好渔业生产用水与发展农业用水之间的平衡,为大农业的协调、平衡发展发挥出渔业应有的生态贡献作用

六、河道渔业养殖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要切实加强领导,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水面的利用。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落实开发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增加对水面的投入,改善水体环境,加快全市三级河、居民河水面开发利用进程,发展网箱、网拦养殖或增殖。主要养殖品种为“四大家鱼”、鲫鱼、鳊鱼和部分特种水产品种。

(二)分类指导,搞好服务。要根据各村、各河道的具体情况,分类搞好服务,通过镇、村、农户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加大科技普及力度,不断普及推广生产技术,做到合理放养,科学投喂与管理。同时,要搞好养殖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及销售流通服务工作,真正为养殖户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第6篇:渔业养殖范文

1.坚持采取科学与健康的养殖方式水库水体资源丰富、水域辽阔、阳光充足、水质良好,极适宜于水产养殖,但要想产量高、效益好,必须坚持科学养殖,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合理放养鱼种。一般鱼种规格在15厘米以上,这种鱼种生长速度快,回捕率高。投放密度要合理,应根据水库条件及养殖管理水平灵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投入大规格鱼种150~200尾,小规格鱼种350~500尾。投放时间实行隔冬放养,一般在每年1月前后,这样可增加生长时间。

其次要科学投喂施肥。水库养鱼一般以滤食性鲢、鳙鱼为主,应根据其主食浮游生物的特点,确保合理平衡科学施肥,使水库水色呈油绿色或淡绿色。如果水库中投放了吃食性鱼类,则应采取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科学投喂饲料。

加强鱼病防治也很重要。水库一旦发生鱼病,极有可能祸及全库,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水库养鱼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发生鱼病后应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治疗。

另外,要加强综合管理。水库面积较广,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加大,因此管理也是影响效益的一大关键。要加强值班,排除各种隐患、防止农药及污染物进入库内;汛期要专人守护,加强巡查,随时掌握鱼体生长及水体变化情况,防止偷鱼、电鱼、炸鱼、毒鱼等。

2.不断调整养殖的品种与结构目前大多水库均以花、白鲢养殖为主,品种较单一。一方面,可以在水库中逐渐加大草鱼、鳊鱼、鲤鱼的放养量,这些吃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中的底层,具有较高的食物转化率;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高档水产品的需求,可以引进匙吻鲟、池沼公鱼、虹鳟鱼等品种。

3.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水库不仅水域资源丰富,而且库边库汊、库湾及空地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一是可以在水库中开展网箱、网拦养鱼,或利用库汊、库湾、库扎等养鱼。水库中水体较大,可在库中架设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鳜鱼、鲶鱼、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也可在库汊、库湾、库扎养殖名特优水产新品种,或利用库汊、库湾等培育鱼种,为水库养鱼提高大规格的优质鱼种。二是可以利用库边空地建设鱼类苗种繁育池,自行选养亲鱼,进行亲鱼培育。自行繁育鱼苗,不仅能为水库提供养殖的苗种,还可将苗种出售获得收入。三是利用库边空地种植农作物和青饲料。水库一般水位高低幅度较大,因而极易形成较大的消落区,可以在消落区种植农作物或青菜、青饲料,既可增加种植收入,又可利用青饲料、青菜喂鱼、肥水。四是可以利用广阔的库区空间发展畜牧业。水库沿岸都有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可以利用空地种植青饲料养黑山羊、菜牛等,还可利用水面及空地养鸡、鸭、鹅等家禽,既可增加畜牧业收入,且畜牧产品的粪便又为养鱼提供肥源。

第7篇:渔业养殖范文

1 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现状

我国有20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动植物,发展淡水渔业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是水库集约化渔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网箱养鱼的形式存在,有少部分采用拦河养鱼的方式。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开关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这种养鱼方法叫网箱养鱼。我国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逐步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淡水养殖大省主要有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江西、安徽等七个省。这七个省的水产品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60%多。在高产量高利润的充分诱惑下,网箱和工厂化养殖迅猛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池塘、湖泊、稻田、河沟等养殖方式属于粗放式,而网箱和工厂化养殖是精细化规模经营,但同时其负面影响是造成许多水库水域严重污染,虽然效益可观,但污染程度也应得到重视,必须加以规范和控制。

2 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污染的对策

2.1 选择好作为集约化渔业生产用的水库水域

1、选择水面积在20亩以上、平均水深在3米以上的水库:集约化渔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如果面积太小会直接影响这些有机物质的进一步分解利用,即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短期内即可造成水域富营养化而发生污染;平均水深不达标则直接影响规模养殖设施设备的建设,不利于集约化渔业生产。

2、选择地势较低,周围2公里内无大型畜牧业养殖场所的水库:地势低,集水区就大,便于收集天然水源;大型畜牧业养殖场会产生对鱼类生产极大危害的废水废料,这点至关重要。

3、选择水质稳定、水源比较充分,枯水期也能确保水库容量的水库:稳定的水质对产出质量安全的渔业产品至关重要,一般要求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4、选择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的水库:便利的交通使饲料、设备、设施,以及渔业产品的运输都变得非常容易,促进产销两旺。

5、选择远离居民社区、大型工厂的水库:居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都将影响水库的水质,而大型工厂所排放的废水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来源,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6、不在国家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居民取水区、公共水域投资网箱养鱼。

2.2 控制网箱养殖密度,适度投饵,科学判断,提高社会责任心,随时监测水体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确保水质达标

1、科学确定养殖容量,政府水产部门切实负起责来,统一规划水库集约化淡水养殖,禁止超过水库负载。

2、合理布局网箱,科学搭配养殖种类,使养殖种类间能更有效地再利用产生的“废物”,防止废物大量沉积在水体中。

3、投喂优质饵料,尽量避免浪费和产生废物;定期监测水质,科学合理使用渔药。

4、发展生态渔业,注重保护水域环境,有意识地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同时采取生物防治,引入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殖捕食藻类的鱼等抑制藻类繁殖生长。

2.3 发展环境友好型淡水养殖,实现健康、安全、无公害养殖

1、不断提高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技术,完善设备设施,提高技术含量。

2、进行必要的渔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关停一些规模小、污染大、零散经营、技术落后的家庭经营户。

3、大力发展休闲观赏渔业,不断促进淡水生产技术转型。

4、强化淡水水产品加工产业,逐步由粗到细,提高淡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能力,深挖淡水产品潜力。

2.4 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第8篇:渔业养殖范文

1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度量标志是气温较往常的气温有所升高。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气温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和时令的气温也有差别。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道,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57.9华氏度(约为摄氏17度),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第14个高温年,比20世纪平均气温高0.9华氏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揭示新的资料分析显示,2014年地球表面温度比20世纪中期的平均值高0.52℃。2009年全球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提出控制温度升高幅度低于2℃为目标,也就是说,近期全球变暖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具体表现为日常气温比往年同期的高,极端最高温的日数比往年的多,应该指出的是,全球变暖是大趋势。

目前,对气候极端变化所能依据解释的科学证据并不充分,甚至对因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暖化的科学论证都还不能确定。但是,全球变暖现象对海水鱼养殖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山消融,北极冰山变矮,冰山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是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1.7毫米/年的速率。可以预见,海平面上升,影响着海水鱼塘的养殖面积,养殖面积减少。甚至普遍认为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其次,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暖水性的养殖种类将有机会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转移迁徙,改变海区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学的结构,如颇具经济价值的大黄鱼由福建沿海扩增至江苏、山东沿海实施人工养殖将成为可能。

再次,气温升高,水温也随同升高,海水鱼类胚胎和胚后发育期所需要的温度累加值的日期“积温日期”将缩短,也就是发育加快;由于水温升高,养殖鱼类的新陈代谢将加快,在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有效的养殖生长时期的生长率将提高,产量随之提高;再由于水温升高,每年的冬季将推后来临,延长了养殖季节,养殖鱼类个体加大而提高了产量。

最后,水温上升,会带来病害多发。海水鱼养殖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引发的充血病、溃疡病、烂鳃病,和寄生虫引发的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车轮虫病等等,都是高温季节暴发和流行的疾病。据有关报道,日本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日本沿海巨型水母(如海蜇)数量变多了,形成的“水母潮”堵塞渔网,是渔业的一种危害。高温会诱发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养鱼池形成“水华”,在海区造成“赤潮”。赤潮生物覆盖水池表面或进入鱼类腮腔,会使鱼类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后会分解大量有毒物质,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2 极端天气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灾害性天气。平常所说的风调雨顺是一种祥和宜人的天气,既有风又有雨的成份。极端天气的风指的是台风、暴风、龙卷风,雨是暴雨、连延大雨,还有严寒酷暑、雹旱暴雪,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灾害性的损失。

暴雨和连绵大雨,将会降低海水表面的盐度和养鱼塘海水淡化,造成鱼类不适盐度而死亡,甚至洪水泛滥会带来淹没鱼塘冲垮堤岸的灾害。严寒酷暑的水温超越养殖鱼类耐受水温极限,也将造成鱼类的冻死和热死。如冬季时,时有寒潮来临,夜间的水温低于白天的水温,早晨发现鱼排(塘)的鱼不明原因地死了,殊不知道这是低温冷死的。冬季,海冰的出现是另一种灾害,海冰覆盖着池塘和养殖网箱表面水层,导致水层中的养殖鱼类缺氧而死亡,或因为海冰遮住阳光,导致岩石上附生的海藻得不到阳光而枯死,造成养殖的海参、鲍鱼缺乏食物而饿死。

应该指出的是,海洋气候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也是反常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不规则,大约每4年出现一次,其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且可持续两三年。有报道观察结果,“拉尼娜”会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旱,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同时,使非洲西岸和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部地区异常寒冷。在中国,“拉尼娜”现象的出现,秋冬季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增强,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由于这两种海洋气候现象的出现,导致异常的降雨、干旱、寒冷的反常气候,对海水鱼养殖也会造成危害。

3 应对气候灾害的措施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对海水鱼养殖造成的影响和招致的损失,是天灾。海水鱼养殖业在应对天然灾害时,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举措一,要有关于防灾减灾的信息网络,迅速而准确地发出灾害预警。当能尽早收到即将来临的灾害信息,组织人们起来抗灾抗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将减少灾害的损失,这是抗灾以防为主的关键防线,没有信息就无从防备,让灾害突如其来,损失一定难于想象。

举措二,要有抗灾减灾的能力建设。抗击气候灾害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建设和贮备,当灾害来临时,能派得上、用得着,不出现人力荒、财力荒和救灾物资荒。因此,在能力建设上,要有划分应急预案级别的应对措施,并相应地给予建设和贮备。

第9篇:渔业养殖范文

关键词:渔业养殖者 合法权益 保护对策

《渔业法》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养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规范养殖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效率,创造和维护良好的渔业养殖秩序,依法打击侵害养殖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增强养殖者的法律观念和维权能力,积极鼓励养殖者充分利用现有水域滩涂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依法兴渔、科技兴渔、以渔富民的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当前新形势下,保护内陆水域养殖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养殖者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养殖行为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减轻养殖者的负担,增加渔民的收入,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者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开展送法入户活动,让养殖者懂法、守法和依法养殖,强化养殖者的渔业安全生产意识;让养殖者明白国家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方针、政策和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持证养殖,合法权益才受法律保护。养殖权是养殖者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水域滩涂从事水生动植物养殖的权利,为了保护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养殖者在取得租赁、承包、使用养殖水体的养殖权时,应当签定承包合同或养殖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必要时可聘请律师代为办理并进行公证,依法完善养殖措施,以有效规避养殖纠纷,减少麻烦,放手大胆地从事养殖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熟知国家发展养殖渔业的政策,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渔业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坚持勤政清廉、亲民安民富民;做养殖者维权的使者,不辜负渔民的期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养殖水域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宣传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自觉尊重他人养殖权的法律观念,对干扰养殖渔业生产秩序,偷捕、抢夺他人养殖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造成他人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事故,要及时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并按照《渔业污染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调查取证,核算损失,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为养殖者挽回损失。努力维护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积极为养殖渔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增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

渔民的养殖效益提高了,才有推动养殖渔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养殖大户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抓点促面,带动整体,发挥部门优势,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送到渔民手中,强化高效渔业基地建设。抓住3个转变不放松:即从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无标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分散单一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养殖渔民从中受益,坚持以养为主,推广生态养殖,指导养殖者科学防治鱼病,禁止滥用药物,影响水产品质量,以渔养水,以水养渔,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改变渔民传统的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庭院渔业和日光温室渔业,全方位、多渠道转变养殖效益的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