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渔业产业分析精选(九篇)

渔业产业分析

第1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2017年1至3月份,我区支柱工业西钢经济效益略有好转。我区农林牧渔业的生产也受到好的影响,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生产结构,种植业受季节影响没有生产,正在为春播做准备。全区畜牧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一、 农林牧渔业产量分析

一季度,第一产业实现产值634万元,去年同期产值526万元,同比增长20.53%;实现增加值246万元,去年同期增加值210万元,同比增长17.14%。其中:畜牧业实现产值634万元,去年同期产值526万元,同比增长20.53%。

二、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农业生产中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仍然属于不可控因素,气候和环境的极端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动物疫病防治难度大 ,动物疫病多变,防治难度不断加,畜牧生产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困扰着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低,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生产效益不高;畜牧规模化养殖虽呈逐步提高趋势,但畜牧养殖的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养殖技能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条件简陋,质量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技推广和从业人才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高,依靠科技提高种植业单产的能力不足,依靠科技提高畜牧养殖水平和应病防治能力的任务还很重。 

三、二季度形势展望 

综合分析,二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有望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种植业方面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化肥追加等环节的工作,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当前长势较好的局面有望保持和延续。畜牧生产。从第一季度生产数据分析,生猪和蛋鸡生产已经进入一轮新的生产发展周期,稳定增长态势将会继续,畜牧业生产形势有望进一步好,林业和渔业生产预计将保持稳定。 

四、对策建议 

  提高农业生产防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保障能,以设施蔬菜建设为抓手,加快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建设。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对畜禽生产的不利影,在畜牧业发展中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加快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培育规模化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三农”工作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区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4835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农业产值9058万元,同比增长10.13%;林业产值5145万元,同比增长0.8%;牧业产值32267万元,同比增长1.1.78%;渔业产值2703万元,同比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63万元,同比增长5.61%。

全区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0275万元,同比增长3.02%,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30145万元,同比增长3%。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一是蔬菜种植发展较快。蔬菜产量49073吨,同比增长4.61%。得益于港北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庆丰镇高桥村“广西深禾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和大圩镇“东塘村顺阳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稳步发展。

二是水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强劲。水果产量613吨,同比增长7.73%。2017年港北计划创建县级万圣庄园百香果产业示范区,示范区是广西慧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投资创建,今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300亩富硒百香果产业园基地,示范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慧港公司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参与”经营模式,2017年计划在东篁村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百香果种植,已与农户已基本达成土地租赁意向,今年3月开始种植百香果。

三是林业平稳发展。港北山地多,交通方便,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港北大面积种植速丰桉,速丰桉一般四至五年成材可以采伐,由于今年不是大面积采伐年份,今年一季度木材采伐量6.4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薪材2.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

四是牧业发展速度加快。生猪出栏14.51万头,同比增长2.4%。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作,通过公司+基地的模式,港北发展起71家规模养猪专业户。

家禽出栏142.12万只,同比下降2.3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禽流感影响,消费者对禽肉有抵触情绪,养殖户对家禽养殖缺乏信心。

五是渔业发展平稳。水产品产量3102吨,同比增长1.2%。一季度水产品增幅不大,由于从去年起三区的内陆捕捞渔船调整,以前户籍为港北区航运新村的渔民统一更换户籍为港南区航运新村,相应地,其渔船也划归港南区管理。通过调整后,港北区登记在册渔船由原来的179艘减少为45艘,为此我区渔业捕捞产量为负增长,所以一季度水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小。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不高。有实力的有规模的养殖龙头企业少,特别是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带动辐射能力十分有限。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大。当前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动物病毒的变异,动物疫病的防控及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困难越来越大。

三、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猪、家禽规模养殖业。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针对当前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继续深入村屯,指导养殖户改善养殖环境和落实保健措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我区姜家山乡、白云街道、石梁镇等多个乡镇(街道)涉及大范围土地征用;九华乡、万田乡、华墅乡等乡镇多个村庄涉及村土地全域整治;农房整治、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我区农业用地面积明显减少,种植、养殖受到明显制约。2019年一季度我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畜牧业整体呈下降态势。

一、农林牧渔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季度我区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3276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减4.87%,增幅居全市六个县(市、区)第六。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

指标名称

现价

(万元)

可比价(万元)

上年同期(万元)

增幅%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3276

 13087

 13758

 -4.87

(一)农业增加值

 6071

  5836

  6414

 -9.01

(二)林业增加值

 1825

  1962

1924

  1.98

(三)牧业增加值

  750

   722

853

-15.36

(四)渔业增加值

 3688

  3625

   3624

  0.03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942

   942

    943

 -0.11

分行业看,种植业、牧业增加值分别为6071和750万元,同比增幅为-9.01%和-15.36%;林业增加值为1825万元,同比增长1.98%;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688和942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幅分别为0.03%和-0.11%。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基本特点

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一季度我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1088公顷,同比增4.4%;中草药材种植面积84公顷,同比增长7.5%;蔬菜种植1451公顷,同比减少5.3%;果用瓜种植基本持平。

2.林业小幅增长。近两年,我区积极推进“一村万树”工作,2019年在“一村万树”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绿色期权”树苗认购活动,进一步带动了我区林业生产。一季度林业增加值1825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98%。

3.畜牧饲养量整体下滑。在前两年生猪整规的治理下,我区生猪养殖饲养量已基本处于平稳态势。但去年随着我区的农房整治、小城镇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多地的养殖用房被拆除,畜牧禁限养政策进一步加强。一季度我区生猪饲养量为2.14万头,同比下降1.8%;牛饲养量为1131头,同比下降37.9%;羊饲养量为0.61万只,同比下降18.7%;家禽饲养量为21.07万只,同比下降23.1%。(以上同比数以修订前数据为基础)

4.渔业基本持平。一季度我区渔业增加值为3688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长0.03%。

三、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

一季度我区种植面积3213公顷(不含粮食种植面积),同比降0.6%,主要原因是姜家山乡和白云街道多村涉及整村搬迁征用,土地或荒废或征用。据了解,油菜籽种植面积增加主要是果园退化且农户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为了吃放心油,很多农户自己种油菜;中草药面积增加主要在于航埠莫家村的种植户种植面积增加了130亩,其中以白术为主;花卉苗木增加主要是航埠镇枧头村的太阳能板下增加了250亩;蔬菜面积减少原因,一个是土地征用,耕地面积减少,还有一个是农户改种油菜。

(二)、畜牧业

1、生猪

一季度我区生猪存栏1.66万头,同比增9.9%,能繁母猪0.12万头,同比降29.4%,生猪出栏0.48万头。与上年修订前数据对比,生猪饲养量小幅下降,主要是2017年下半年开始,猪价较低,养殖户压栏到高峰,饲养量扩大,到2018年一季度,猪价走势仍然不好,养殖户为降低损耗,生猪出栏较多,且多为大猪;而今年猪价走势较好,养殖户没有主动压栏,但是因非洲猪瘟冲击市场,且目前省外猪也不多,本地养殖户预期猪价会继续走高,所以略有控制出栏数量。

2、牛、羊

一季度我区牛存栏743头,出栏388头;羊存栏0.38万只,出栏0.23万只。与上年修订前数据对比,牛羊的存出栏均有所下降。据了解,我区牛养殖户主要集中在航埠镇,但2018年航埠镇因小城镇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扩大了牛羊禁限养范围,牛羊饲养量下降明显,如长泽街村的牛羊养殖户全部清空,万川村和新山村的规模户被要求限养,三十六亩村的很多养殖大户变成小型散养户;而羊最大养殖量在九华乡的一户规模户,该户仅靠自繁来扩大养殖规模,一年下来,养殖规模基本没有变化,其他散养户因农房整治,拆违等原因,养殖户减少,如双港养殖户清空,石室乡、万田乡等乡镇养殖户大量减少,一季度我区羊饲养量下降明显,存出栏均有所下降。

3、家禽

2018年,随着我区乡村振兴,农房整治等工作的推进,我区多个乡镇的多户中型养殖户的养殖用房被拆,家禽饲养量急剧下降。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区作为衢州市主城区,随着主城区的不断扩大,及城郊各个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区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2. 土地利用率不够。主要还是因为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层原因,体力精力不够,无法把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有些荒废了,有些一年仅种一两季作物。

3.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业经济效益低,而我区作为主城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较多,导致我区劳动力多向二三产业发展,一产就业人员不断下降,且主要为老年人员,而老年人体力不足,接受理解力不够,不能快速的接受新事物,只能用以前的种植方法种植,效益低下,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五、意见与建议

1、加大土地整治范围。各乡镇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实施。比如城郊乡镇可把小丘陵整理规整,用于种植,偏远乡镇可开荒种果树等。

2、加速土地规模流转。土地整治后,可大面积流转给大户经营。大户一般有经验,有销售渠道,且大面积土地比较好管理,相对会降低劳动力成本。

3、加强网络知识培训。农户不愿意务农,主要是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户技术差,无销路。多组织农户学习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支持农户在网络上展示并销售自己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有市场,有渠道,农户种植积极性自然就增加了。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乡村振兴和农业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我县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4亿元,同比增长2.8%,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2.7%。从产业结构上看,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1.5:0.2:35.8:5.9:6.6。

   贺兰县2019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生产情况表

现行价

可比价

上年同期

增速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9025.3

47995.2

46324.2

3.6

(一)农业产值

22649.3

21579.0

22223.1

-2.9

蔬  菜

20835.9

19851.2

(二)林业产值

82.6

73.7

68.7

7.3

(三)牧业产值

20434.0

19817.7

17602.1

12.6

(四)渔业产值

3505.0

4218.8

4223.4

-0.1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354.4

2305.9

2206.9

4.5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2368.9

21819.1

21216.0

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890.4

20371.0

19830.1

2.7

(一)农业增加值

11518.2

10973.9

11301.4

-2.9

(二)林业增加值

41.0

36.6

34.1

7.3

(三)牧业增加值

8002.3

7760.9

6893.3

12.6

(四)渔业增加值

1328.9

1599.5

1601.3

-0.1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1478.5

1448.1

1385.9

4.5

(一)蔬菜生产

一季度我县蔬菜播种面积为45945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395亩,同比增长3.2%;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为18345亩,较去年同期减少2685亩,同比下降12.8%。蔬菜产量61582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342吨,同比下降0.6%;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61353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435吨,同比下降0.7%。

一季度农业总产值为22649.3万元,其中蔬菜产值为2083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2%。受一季度设施蔬菜面积及产量降速明显影响,农业总产值下降2.9%,农业增加值下降2.9%,较去年同期收窄2.5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生产

我县积极推进“奶牛大县种养结合”、“粮改饲试点”项目,努力开展畜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着力打造全区优质奶源基地和优质奶牛繁育核心区。奶牛存栏4.68万头,肉牛存栏1.75万头,猪存栏2.01万头,羊存栏12.16万只,家禽存栏66.06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77吨、1112吨、61887吨。

畜牧业发展势头向好,一季度牧业总产值为20434.0万元,增加值为8002.3万元,同比增长12.6%,较去年同期增加4.3个百分点。

(三)渔业生产

一季度我县水产品养殖81570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110亩,同比增长1.4%,产量为3363吨,与去年同期产量基本持平。一季度渔业总产值为3505万元,增加值为1328.9万元,同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收窄8.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二三产业比,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占GDP的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占比不匹配,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二三产业,“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经营主体能力不强。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管理营销人才,小农户会产不会卖,有产量没效益。

(二)农产品深度加工欠缺,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较小。我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管理不规范,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以个体农户自主生产和经营为主,品牌产品少,农产品保鲜贮藏、深加工、产品销售等基础薄弱。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特别是耕作、植保、微灌、电动卷帘、自动控制等普及率较低,仍以人力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衔接不紧密。我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一是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偏低。2017年年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7% 二是合作方式单一,以订单农业为主。三是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观光为主,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触及不多,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力争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

第2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对渔业碳生产率的系统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相关研究多数局限在定性分析。Liu Wen-hong通过对台湾沿海渔业的研究,得出结论:渔船回购、休渔以及渔业捕捞、生产活动等合规化,对达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有研究认为渔业管理对渔业经济有明显影响,如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渔业企业与未经过认证的企业,对整体渔业经济的缓冲效果差别比较大。也有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低碳渔业:通过对渔业碳足迹的测算,发现渔业碳足迹与捕捞渔船冷却剂的泄漏具有相关性,即高性能的渔船制冷器有助于控制渔业碳排放量;19612010年印度海域渔业渔船能耗的数据表明,同等捕捞量下渔船碳排放量是不断增长的;Tan等测算了捕捞金枪鱼的碳足迹,并指出捕捞渔船是渔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控制渔业捕捞渔船碳排放是控制渔业碳排放的首要环节。朱明胜认为渔业走公司化经营模式可以达到保护太湖生态系统、提高捕捞效益、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生产力、方便渔政管理的效益,从而可以实现太湖生态资源环境双重保护和渔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马保新等指出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到渔业建筑、渔业设施以及水产养殖中可以达到节省能源消耗、安全健康养殖的效益,从而可以达到转变渔业传统发展方式、推动低碳渔业技术发展的目的。低碳科技可以应用到渔业生产领域,发展重点是恢复并保护现有碳库、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模式、以渔业设施为重点 的 减 排 低 耗 和 开 发 生 物 能 源。潘 洪 宾等将稀土元素应用于水库渔业生态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中,发现可以使低碳渔业步入高产、低污染之路。

渔业低碳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未见对渔业碳生产率测评的研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拟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渔业经济产出和能源消耗数据,系统测评渔业碳生产率,旨在研究不同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提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1 渔业碳排放量和渔业碳生产率测算方法

1.1 渔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渔业生产的过程分为若干活动,每一活动都有能源消耗。分别建立每个过程的能源消耗模型并计算出各个过程的碳排放量,最后汇总便可得到渔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但是渔业能耗本身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统计机制,而且捕捞和养殖等过程受到环境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系统化渔业的总能耗的计算过程是很困难的。国内外针对渔业碳排放测算研究相对缺乏,能够参考的文献非常有限,仅有的是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2006年所组成的项目组,针对山东、江苏等地的渔业能耗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完成的一部关于渔业能耗测算的综合报告。该报告是以渔业生产的捕捞能耗作为变量来测算渔业总能耗的。本研究借鉴该报告的研究思路,在测算渔业碳排放量时,将基于以下3条依据进行测算:

1)界定渔业能耗主要来自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3个行业。

2)捕捞业约占总能耗的70%,养殖业约占总能耗的20%,水产品加工业约占总能耗的10%。3)利用19782011年年度数据对渔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时,各个年度渔业部门捕捞业电能消耗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年鉴》,单位为kWh.

1.2 渔业碳生产率测算方法

本研究采用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渔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各个年度渔业部门的渔业生产总值GDP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元。涉及到价格因素时,以199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

2 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2.1 渔业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

对19782011年11个沿海省市的渔业生产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从测算结果看,11个沿海省市基本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渔业碳排放量增速最高的年份高达116%,平均增速也高达60%。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沿海省市均提高对渔业的重视程度,积极开放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的渔业生产,对经济做出了贡献。

我国是渔业大国,11个沿海省市有不同长度的海岸线和大小各异的海域面积,省际间渔业资源占有量不平衡,当地政府对渔业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也不一致,沿海各个省市间渔业碳排放量差异性也较大。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江苏作为我国重点渔业省市的同时也是渔业的高碳排放省,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平均渔业碳排量最高的浙江省高达14 418t,是平均渔业碳排量最低省市天津市297t的将近49倍。辽宁、海南和广西的渔业碳排放量适中,基本可以代表我国沿海渔业碳排放的平均水平。河北、上海和天津的渔业碳排放程度比较低,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小比重。

2.2 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对11个沿海省市近34年的渔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进行了排名。

从19782011年的沿海渔业碳生产率变化动态趋势看,全国渔业碳生产率基本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渔业碳生产率由1978年的0.11增至2011年的0.67万元/kg,平均全国渔业碳生产率高达0.29万元/kg,年均增长14.3%,增速最快的年份高达35%。全国渔业的碳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但相较于我国沿海渔业产出年均17.9%的增长速度,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辽阔,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不一,各海域间渔业低碳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渤海海域和黄海海域渔业碳生产率较高,渔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东海海域渔业碳生产率次之,而南海领域的渔业碳生产率较低,渔业生产基本还是依靠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能源的消耗。渤海海域和黄海海域中天津、江苏和山东3个省的碳生产率水平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而主要构成东海海域的上海、福建两省市的低碳竞争力水平则一直在国家平均线附近波动,位于南海海域的广西、海南2个省份渔业碳生产率较低。

按照全国各地区的渔业碳生产率值高低,可以大致将沿海11个省市分为3大类:

1)天津等3个渔业碳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其渔业碳生产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说明此三省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基本上实现了碳减排承诺,而且在渔业经济发展创新上有了一定突破,对渔业经济向渔业低碳经济的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2)渔业碳生产率水平一般的地区,包括上海等5个省市,其渔业碳生产率基本与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持平,可以看出此五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基本可以代表全国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并且其渔业经济有潜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较低的碳排放实现较高的产出。

3)广西等3个渔业碳生产率较低的地区,其渔业碳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看出这三省的渔业还是严重依靠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自然资源低效利用引起的短缺成为制约其渔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综上,沿海各省市渔业发展水平不一,碳生产率差异性较大。

相较于全国11个省市的渔业发展状况,天津、上海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发展迅速,其渔业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天津市渔业碳生产率高达0.58万元/kg,是全国渔业碳生产率的近2倍,基本实现了现代休闲渔业产业模式,并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工作,这推动了渔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天津市早期开始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产业不仅保护了渔业资源、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大大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实现了第一产业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低碳渔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天津市在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工作中,通过保障渔民池塘使用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苗种良种化等工作,推动了低碳环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上海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在2003和2005年,分别出现了从0.41到0.58万元/kg和从0.6到0.8万元/kg,2次幅度较大的上升。近年来,上海市海洋渔业的捕捞重点转向了围网高附加值的海产品,如金枪鱼等,提高了海洋渔业总产出,正向拉动了上海市渔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渔业重点发展了滨海旅游业、观光渔业、海洋流通运输业,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沿海渔业产业结构。

3 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变量定义、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3.1.1 变量定义与数据说明

由渔业碳生产率的定义可知,任何影响渔业经济增长和渔业碳排放量的因素都会对渔业碳生产率产生影响。根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市场因素等被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应用于渔业经济增长。赵欣等选取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作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许士春等指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理论和文献,选取沿海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以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

1)渔业发展水平,用沿海各省市渔业人均GDP产值表示。渔业人均产值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渔业生产规模,从而对渔业碳生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用沿海各省市渔业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渔业GDP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渔业第三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对渔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显著。沿海各省市渔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同,对渔业碳生产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对外开放度,用沿海各省市渔业进出口总额占本地区渔业GDP总产值的比重表示。随着渔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引进先进渔业生产低碳技术、限制高碳排放的渔业生产模式在我国渔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产生影响。

4)技术进步,用沿海各省市的渔业科研投入资金额来表示。技术进步水平不仅能反映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反映渔业生产水平,从而促进渔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计算4个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2年)和 《中 国 渔 业 年 鉴》(19922012年)。

3.1.2 模型构建

为抑制变量的异方差,同时使回归系数能够明确表达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各变量取对数。对碳生产率与4个解释变量的变动关系构建模型如下:lnFi,t=i+1lnDi,t+2lnIi,t+3lnOi,t+4lnTi.t+i,t(5)式中:i为地区,t为时间下标;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回归的随机扰动项;lnF、lnD、lnI、lnO和lnT分别为渔业碳生产率、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的自然对数。

3.2 实证结果分析

3.2.1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避免伪回归,首先对面板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研究采用4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包括相同根单位根检验方法LLC检验和 不 同 根 单 位 根 检 验 方 法IPS检 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在对变量lnD、lnI、lnO和lnT用4种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均存在单位根,说明4个解释变量序列不平稳。在对各解释变量lnD、lnI、lnO和lnT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4个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检验下显著。可以得出,变量均存在一阶单整,即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

3.2.2 协整分析与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序列平稳性检验可知,解释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接下来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进一步协整分析。为消除面板随机误差项存在的异方差,本研究选择按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本研究选择混合模型进行回归。,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科技进步个4影响因素解释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4个影响因素对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均起到正向作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渔业人均产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了该地区的渔业生产规模,渔业生产规模越大说明该地区的渔业自然资源越丰富,政府对渔业部门的重视程度越高,当地居民有较高的积极性投入渔业生产,这有助于扩大渔业经济规模,从而提高渔业经济水平,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有正向的效应。渔业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渔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休闲渔业和渔业流通运输业,渔业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对整个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影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碳排放程度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小碳排放程度越高。因此,渔业第三产业比重对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显著,提高沿海各省市渔业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提高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目前,我国作为渔业对外贸易大国,渔业经济仍然是出口导向型,沿海渔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助于渔业经济增长以及渔业经济各个部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优化,有助于提高渔业碳生产率。科技进步使得我国沿海渔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进步,这在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渔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量,尤其是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渔业捕捞过程。因此,科技进步不但提高了渔业经济水平,也降低了渔业碳排放量,对提高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起到双重正向作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渔业经济数据和能源数据测算了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值,对各地区渔业碳生产率的差异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针对提高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19782011年我国沿海省市的渔业碳排放量基本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总体渔业碳生产率稳步上升。全国平均渔业碳排放量增速最高的年份高达116%,平均增速也高达60%。各省市间渔业碳排放量差异性却较大,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江苏是我国的渔业高碳排放省。河北、上海和天津的渔业碳排放程度比较低,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小比重。全国渔业碳生产率年均增长14.3%,增速最快的年份高达35%。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渔业碳排放量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渔业资源得到了合理循环利用。

2)全国各省市渔业发展情况不一,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各异,海域间渔业碳生产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天津市的渔业碳生产率最高,浙江省最低,最高省份的碳生产率高达将近最低省份的6倍。位于渤海海域的山东、天津、江苏等作为全国渔业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其低碳渔业经济的发展远远领先于位于东海海域的广西、海南、浙江等渔业碳生产率较低的省市。渤海海域(主要包括天津、山东)和黄海海域(主要包括辽宁、山东)的渔业有较高的碳生产率,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东海海域(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渔业碳生产率次之,而南海海域(主要包括海南、广西)的渔业低碳经济一直以来发展空间较小,渔业生物资源和矿物燃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率较低。

3)影响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渔业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并且4个影响因素均对提升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起着双重正向作用,即对GDP增长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碳减排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是影响渔业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影响次之,是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度和渔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相较于前两者则比较轻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针对提高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将天津市、上海市作为我国低碳渔业经济的模范市。在渔业生产中有机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将依靠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型渔业转变为融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多元化都市渔业,发展现代渔业。改变过去单一渔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渔业生物资源、渔业空间和渔业自然环境,发展休闲渔业,发挥渔业与渔村的第三产业功能。

第3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渔民专业合作社;渔民转业;海洋资源;远洋渔业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资助

作者简介:高华亭(1990―),男,浙江海洋学院学生。

通讯作者:姜华帅(1982―),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S9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3003003

1 引言

岱山县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共有7个乡镇、30个渔业村、26个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5个,加工4个),1个服务站,3个公司(养殖2个,捕捞1个),全县有渔业总人口63 666人,渔业总劳力26 077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资源环境状况,岱山渔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其中代表性问题做了分析思考。

2 渔民被划入弱势群体

2.1 渔民被划入弱势群体的原因

渔业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行业,渔业生产场所和生产对象不可替换,而且海上生产使渔民必须承受恶劣天气等带来的渔业安全事故风险。渔民自身发展能力具有局限性,渔民受教育的程度、适应社会的自身能力相对较弱。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差的传统渔民在转产转业后难以从事新的职业,或短期内失业或返回渔业,导致经济上更加贫困。燃油、钢材等生产资料涨价,使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业利润和渔民收入下降。我国和日本、韩国、越南分别签署的渔业协定使我国海洋传统作业渔场大大缩小,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渔业的内部竞争。法律缺位和制度不健全使渔民权益缺乏保障。渔民的捕捞和水产养殖的权利是以渔业法为主体的渔业法律体系确立的,在民法等基本法中对水域渔业使用权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的界定,使水域的渔业使用权受到侵害,缺乏基本法的保护。而且在渔业法有关渔业捕捞许可的规定中,存在较严重的重义务、轻权利问题,有关渔业权益保护的规定不完善。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我国目前只是从捕捞投入角度进行管理。

2.2 扶助渔民的建议

建立健全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渔民享有公平的发展权利;完善渔区政府渔业服务机制,为渔民发展生产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护渔民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继续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缓解渔民内部竞争,使优惠政策公平合理、落到实处,并适当提高现行转业或报废渔船的补偿标准,并积极为减船转产渔民提供就业机会;建立渔区综合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渔区综合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渔区保险制度,以及改善渔区义务教育环境等,为渔民编制社会保障安全网。

3 渔民转产转业问题分析

3.1 渔民转产转业原因

渔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一些渔民生存现状越来越艰难;掠夺式捕捞使近海的海洋资源接近枯竭,沿海工业快速推进、近海资源开发导致渔民作业海域大量被占用等因素,不断侵蚀我国渔区渔民的生存空间;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与邻国实施渔业划界也让渔民失去了大片作业渔场。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管线密布、航线纵横,其中经过舟山渔场的各种管线超过170条。随着洋山深水港建设和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轮航线进一步增多,使舟山渔场40%海域受到限制。

3.2 渔民转产转业的难点

渔民对转产转业的态度不坚决;对水产养殖业的认识不足,使渔民由捕捞转养殖难度较大;渔民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低,较难适应转移行业的要求;渔民大额的资产存量增加了转业的难度。

3.3 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有利条件

广大渔民通过自身的感受,已经清楚地看到捕捞强度过大的危害性和调整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社会各界支持渔业发展,帮助渔民渡难关已成共识,尤其是省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渔业经济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切实减轻渔民负担的若干政策》的2个文件,给转产转业带来了极好的政策机遇;舟山市拥有丰富的滩涂、浅海、岛礁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旅游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舟山市通过多年的引导,海洋渔业的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3.4 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

渔民转产转业后进一步以改善养殖品种、扩张养殖规模为主线,加快转产转业步伐,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以提高家庭工业收入比重为龙头,带动非渔产业发展;政府引导渔民发展海上运输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政府完善渔民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渔民就业能力并加快渔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

4 渔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4.1 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目前岱山县渔业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6家,遍及全县7个乡镇,涉及捕捞、养殖和加工两大产业,通过重点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合作社正逐步走向规范,现已有5家省级规范化合作社,13家市级规范化合作社,市级以上规范化率达69.23%。其中曾获2009年“省级示范性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岱山县东海湾对拖网捕捞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度先行、管理强化、科技引导、党建保障,在管理上实行了“专业合作社+渔船”的公司化安全管理模式,制订了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健全了合作社、各船队队长、各生产单位船长、安全专管员四级安全生产、抢险救助网络。

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了渔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渔业生产新技术促使渔业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对提升渔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加渔业效益、提高渔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到了产销连接,销售统一,合作社建立后,水产品基本实现产销有机结合,由专业合作社集中统一销售社员产品,提高了市场效益。

4.2 渔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难

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加大了捕捞量增加的难度;渔业成本只增不减,渔需物资、雇工工资、修船、补网等费用的增加已超过于水产品的价格上涨,加之渔民其他收入差距等诸多原因的综合,加大了渔民增收的难度;以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生产单位大部分是以股份制形式,大股东权利过大,在鱼货投售、船只修理、补给、置换大型生产工具、股东退股折旧过程中几乎大股东一人说了算;合作社内部运行机构部门意识薄弱和管理模式不规范;社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明确,使矛盾大大增加;渔民缺乏创新能力,导致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给予的关注不够,使发展环境欠佳。

4.3 对合作社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合作社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合作社统一财务管理模式;制定完善、公平的工资标准和收益分配制度;理顺合作社管理指导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管理范围;建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体制。

5 岱山恢复和发展远洋渔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5.1 岱山远洋渔业衰落原因

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及大部份鱿鱼钓船的老旧报废,曾经占据岱山渔业重要地位的远洋渔船迅速衰减,现有20艘左右鱿钓渔船都挂靠在县外公司,隶属县内监管的远洋渔船已销声匿迹。岱山远洋渔业从兴旺到衰落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购入的鱿钓船老旧、使用的设备陈旧、生产技术和操作水平的差距。随着大量渔船报废淘汰,且渔民自身缺乏资金,出现卖船或转产转业现象。部分渔民在新购入鱿钓船后为获得贷款支持挂靠在普陀、定海的远洋渔业公司,使岱山远洋渔船到2009年后销声匿迹。

(2)渔民对过洋性远洋渔业的发展困难和问题认识不足,渔业法制意识淡薄,运作程序不到位。

(3)政府对发展岱山远洋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尚有差距,从2003年以后,对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性不高,且岱山一直以来拒绝非本地籍渔民的渔船挂靠在岱山远洋渔业公司。

5.2 恢复发展岱山远洋渔业的可行性分析

(1)岱山鱿鱼钓产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岱山远洋渔业1996至2008年13年来的北太鱿鱼钓生产,单船和平均产量在舟山市名列前茅。一个正常的生产周期为6个月,岱山县历年来无一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涉外安全事故。且岱山至今仍有20艘远洋渔船挂靠在县外公司坚持生产。

(2)十几年的远洋发展历程,使一部分干部、渔民涉足国外渔业在从事远洋渔业过程中了解到传统的船网工具、水产品的保鲜方式和质量等方面与国外渔业的差距,激发起改革创新热情。

(3)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业、渔业机械仪器修理销售业及船员技术培训、船员证书发放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洋捕捞技能和安全防患措施也更加成熟。目前,远洋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大大提高了远洋渔船的应急救护能力。

(4)“十二五”规划中将舟山市划为群岛新区,结合舟山市目标,又兴起新一轮的远洋渔业热。2010年舟山有72艘远洋渔船动工,现有40余艘已投产,另有68艘渔船申报省级财政新建补助。

5.3 恢复和发展岱山远洋渔业的建议

引导渔民群众参与到远洋渔业生产中;及时制订出台扶持恢复发展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为渔民群众主动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动力;政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组建岱山县的远洋渔业合作公司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中国渔业经济[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2] 贺金昌.浙江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难点及途径分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 戈贤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渔业增效 渔民增收做好技术支撑[J].科学养鱼,2005(10):12~13.

[4] 陈德富.论海洋渔业的开发[J].浙江渔业,2005(3):99~100.

[5] 崔建远.海域使用权制度及其反思[J].政法论坛,2004(11):50~51.

[6] 周 哲.舟山渔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08(5):62~63.

[7] 黄 旭.对舟山渔业经营体制多元化的调查与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1):34~35.

第4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WTO;渔业补贴;水产品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程度的国际市场竞争,渔业开始受到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CM协议》)的约束。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向世界开放国内市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长期看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短期可能对一些产业造成冲击。为保护本国利益,提高本国渔业收入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制定渔业政策时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

《SCM协议》将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和不可诉补贴,并只约束扭曲国际贸易,具有专向性和不利影响的补贴。然而,由于国际贸易的扭曲、专向性和不利影响的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各成员国在具体执行上存有争议。而2007年的多哈回合的《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协议主席文本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开始注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渔业补贴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禁止性补贴的范围。虽然草案尚未具备法律效力,但是朝此趋势发展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意在重点研究WTO框架下我国渔业补贴的性质,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渔业补贴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程度,既能准确把握渔业补贴在水产品出口中的作用,也可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1.1WTO框架下渔业补贴相关研究

高升等…指出草案的主要目的除了减少扭曲贸易的渔业补贴的数量,还有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分析了中国渔业补贴存在结构不平衡和补贴率低等特点。段志霞等也分析了中国渔业补贴的结构上的不合理,表现在中国的渔用柴油补贴等禁止性补贴比例过高,而对于渔业科研、新品种改良、卫生防疫及海洋环境保护等的不可诉补贴所占比例过低。边永民详细说明了WTO渔业补贴谈判过程,并列出了草案所规定的禁止性渔业补贴的范围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张海萍表示该谈判要达成各国均认可的协议必定历程艰难。同时,引用尹金辉的研究结论指出中国政府对渔业的补贴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1.2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利用CMS模型,周井娟等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水产品竞争力提高引起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对水产品出口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水产品竞争力,辛溢等指出产量、质量安全性、产品结构、流通效率、营销能力、汇率和贸易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胡求光等运用引力模型发现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地理距离与制度安排是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廖泽芳进一步研究指出引力模型只能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流量和潜力起到部分的解释作用,进出口市场之间的产品竞争程度、进口市场的消费习惯也是进出口可能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了渔业补贴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Jamest研究指出当渔业储备在最大可持续产出之外时,成本减少补贴导致出口国价格下降而出口量上升;当渔业储备在最大可持续产出之内时,结果相反。但是,肖勇指出东海渔区各级政府的渔业支持都是WTO允许的不可诉补贴和可诉性补贴,而且数量很少,丝毫没有扭曲中国的水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水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不是政府的渔业补贴,而是绿色贸易壁垒、资金投入不足、加工技术不高、废弃物利用率低、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恶性竞争等。

1.3文献评述

由于依据不同,不同学者对WTO框架下中国渔业补贴性质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结合《SCM协议》和草案,以中央财政渔业投入为例,深入分析WTO规则下中国渔业补贴的性质,以得出准确结论。显然,对于渔业补贴对出口的作用,已有较多学者研究了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国际竞争力等主要影响因素,且较全面深入。但历史上对渔业补贴的出口效应的研究,只有理论上的逻辑推导和定量的推测,缺乏准确的定量的实证分析。

2.中国水产品出口和渔业补贴的现状分析

2.1水产品出口现状

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扩大水产品出口规模、提高水产品出口价格和优化水产品出口结构,将提高一国竞争力,增加渔民收入,繁荣渔业经济,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1水产品出口额增长较快,已位居世界第一

1985年以前,中国水产品出口较少,1986年起水产品出口持续发展,1994-1997年出现第一次出口高峰,2000年以来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水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位。2000-2002年出口额及位次:2000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达38.3亿美元,仅次于泰国、挪威,列世界第三;2001年,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1.9亿美元,仅次于泰国,列世界第二;2002年,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6.9亿美元,跃为世界第一。而且至今,中国水产品出口额一直保持世界第一。2011年更是达到17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7%。

中国水产品出口额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2009年之后,中国水产品出口额上升较快。可以推测,2012年出口额将创下新高,如图1所示。

2.1.2水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上升趋势不明显

历史上中国水产品出口平均价格的变化主要分3个阶段:1993-1995年的上升期,从3011美元/t增加到4446美元/t;1995-1999年的下降期,从4446美元/t一直降低到2329美元/t,降幅为47.6%;2001-2011年的上升期,从2145美元/t上升到4548美元/,翻了一番。但是,1993-2011年的近20年间,渔业出口平均价格只上升了51%,如图2所示。

2.1.3水产品出口结构尚需不断完善

贸易方式:2011年,中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70.04%,来进料加工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9.96%。其中,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270.4万t、出口额12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32.3%;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120.8万t、出口额5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20.9%。

出口品种:对虾、贝类、鳗鱼、罗非鱼、大黄鱼等养殖名优水产品为一般贸易的主要品种;冻鱼片为来进料加工贸易的主要品种,2011年出口额为32亿美元,占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

出口市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仍是中国水产品主要目标市场,但所占份额已由2001年的88%降至2011年的62%。东盟、台湾和香港市场2011年市场表现较为抢眼,东盟已取代韩国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对香港出口额也已接近韩国。对台出口经过近年连续高速增长后,2011年增幅有所放缓,但仍高于整体增速。另外,对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较强增长态势,2011年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7.1%、41.2%和40.6%。

2.2渔业补贴现状

中国的渔业补贴政策是为发展渔业经济,调整渔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补贴主体分为中央和地方,内容上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内基金投入、中央政府转移地方政府专项基金和中央政府的专项事业费3个部分。

2.2.1中国渔业补贴数量不断增加,补贴种类逐步调整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强调从全国范围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这使得中国政府对渔业的投资政策以1985年为临界点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政府对渔业的支持政策随着渔业总体发展方针、资源总量和结构以及国家经济体制变化进行了调整。政府对渔业的支持重点由生产性项目为主转为以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项目为主,具体包括对渔政执法、群众渔港、病害防治体系、原良种体系、科研教育、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支持。

1997年后渔业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补贴覆盖范围扩大。这一时期的补贴政策覆盖面已相当广泛,病害防治、种质研究、水产科技等项目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进入21世纪,中国渔业补贴政策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应对渔业发展情况的变化,渔业补贴机制有了一定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代替了原先的非经营性基本建设费,并且资金的投放有所减少。2005年中央财政对渔业的投入为10.80亿人民币,比2004年减少1.18亿元。然而,为减轻渔民负担,缓解燃油涨价对渔业生产的影响,中央从2006年开始发放渔用柴油补贴。而且,中央对柴油的价格补助力度增长迅速。2006年中央共发放柴油补贴28.9亿元,占中央渔业财政总投入的79.6%。2011年中央发放的柴油补贴达到239.9亿元,是2006年的8.3倍,占总投入的92.4%。这表明中央对渔业的投入基本是对柴油的价格补贴。另外,2008年中央财政启动了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项目,每年补贴资金1000万元,有效调动了广大渔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图3所示。

2.2.2WTO框架下中国渔业补贴的性质分析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前,水产品被当作为农产品中并同工业产品一起受到WTO规则的约束。但由于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绝大部分是天然捕捞品及其加工产品,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谈判中,水产品被划人了自然资源产品类,即归到工业品一类。因此渔业补贴受适用于工业品的补贴规则即《SCM协议》的约束。而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农业协议》以及中国在加入WTO时有关农产品的承诺内容都对水产品没有约束力。

WTO《SCM协议》在乌拉圭回合(1994年)达成,是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是所有WTO成员国必须签署并且遵照执行的。该协议将补贴分为不可诉补贴、可诉补贴和禁止I生补贴,并只约束其中可能扭曲国际贸易的专向性补贴,而这类补贴较易引起国际争端。多哈回合的草案开始关注渔业可持续发展,修改《SCM协议》中的一些条款,增加了禁止性补贴的范围。虽然草案没有法律效力,但是趋势不会改变,本文将其考虑在内。除禁止性补贴之外,只要补贴具有专向性并造成不利影响且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被认为是可诉性补贴。

《SCM协议》把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列为禁止性补贴,因为它们直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扭曲的作用。不可诉补贴是指各成员方在实施过程中不应受其他成员方的反对并招致提起反补贴申诉的补贴行为。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具于专向性的国内补贴,另一种是政府对科研、落后地区以及环境保护的补贴,在符合《SCM协议》的条件下即使具有专向性,也在不可诉范围之内。在认定可诉补贴时,涉及如下3个问题:①确定“不利影响”的问题;②累积计算的问题;③补贴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问题。

草案中详列了禁止性渔业补贴范围和例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本文只选取与本次研究有关的内容。禁止性补贴包括:①对渔船的取得、建造、维修、更新、改造而进行的补贴;②对于渔船或者服务船的开业费用给予的补贴,包括许可费、燃料、保险费和海上支持等。③对于港口设施或者其他具体的港口设施而给予的补贴。但是,以上禁止性补贴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例外:①专用于对员工从事与捕鱼不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行业或活动而进行的再教育、培训或安置以及专用于渔业工人提前退休或永久退出该行业而提供的补贴。②为渔船退役或降低捕鱼能力而给予的补贴。

《中国渔业年鉴》对中央渔业投入进行了详细记载,将其分成渔业财政项目和渔业基本建设项目。按补贴用途分,又主要分为渔政管理、渔港建设、资源开发与保护、病害防治、造船补贴、油价补助、科技研发、渔船报废、保险补贴、转产转业、伏季休渔等。根据《SCM协议》和草案的分类标准,这些补贴的性质,如表1所示。

2.2.3WTO框架下中国渔业补贴的特征

中国渔业补贴中禁止性补贴所占的比例过高。由图3可看出,2001-2005年的渔业总补贴量较少,2006年柴油补贴政策实行之后,渔业补贴量激增,这主要是由于柴油补贴较高。20006年渔业柴油补贴是渔业总补贴的近80%,2008年占比更是达到95%,2009年占比有所下降,2010年和2011年都是92%。但是,柴油补贴会导致渔业资源衰退,草案已经将其划归为禁止性补贴。由此,对资源开发与保护、病害防治、科技研发等不可诉补贴的投入太少,占总补贴比例太低。以2010年为例,科技研发和病毒防治占比较低,两者总和只占2010年补贴总量的1.1%,资源开发与保护占3.3%。尤其是转产转业补贴,2010年只有105万。这些补贴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总体而言,中国渔业补贴中禁止性补贴所占的比例过高,不利于渔业可持续发展。

3.中国渔业补贴对水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本文采取1999-2011年的中央财政渔业补贴数据研究补贴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控制变量设置为汇率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央财政渔业补贴数据和水产品出口数据来自于《中国渔业年鉴》,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其中被解释变量水产品出口的数额以人民币计价,用美元额乘以当年汇率平均值得到;对于解释变量而言,中央财政渔业补贴数据以人民币计价,汇率用100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值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用人民币表示。用EX表示水产品出口额,SUB表示中央财政投入,EXC表示汇率,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消除异方差,对各数据取对数。

借鉴万莹分析出口退税对出口影响的模型,本文构建渔业补贴对水产品出口的实证模型为

In EX=α+β1In SUB+β1In EXC+β1In GDP+μ,其中,μ代表误差项,运用eviews 6.0软件进行计算。

由以上模型可知,本文为渔业补贴、汇率和GDP对水产品出口的弹性分析。在回归方程之前,先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相关性和平稳性分析以减少模型误差。

3.2实证结果与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中央渔业投入、GDP两者与水产品出口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的促进作用。但是,汇率与产品出口规模是负相关关系,同时相关系数相对较小,绝对值小于0.8,如表2所示。

不平稳数据直接做回归容易导致伪回归,因此,对涉及的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得出相关变量都是二阶平稳的,如表3所示。经过相关性和平稳性分析,可以做变量的OLS回归。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8.53%,调整后的R2也达到98%以上。由于t检验没有通过,中央渔业投入对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不显著。一方面,可能由于中央渔业补贴数额太小,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由于补贴中的大部分是成本减少型补贴,按照James L A理论,在过度捕捞情况下会导致出口量减少。而从P值看,汇率和GDP对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显著,如表4所示。

所以,回归方程式为

In EX=-29.5+3.01In EXC+1.31In GDP。

由以上式子,汇率和本国GDP都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产生正向作用。对于汇率而言,与理论相符,汇率数值越大,人民币越贬值,造成出口的水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规模扩大。本国GDP对水产品出口的作用为正向,原因可能在于虽然GDP的增加会引发更多的水产品国内消费,但是,GDP增加即一国国力增强带来渔业投资的增长,产出效应更大。汇率与GDP相比,前者的弹性系数更大,说明人民币贬值对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是最大的。人民币每贬值1%,可引起水产品出口额增加3.01%。

4.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WTO相关补贴规则重点分析、总结了中央渔业投入的性质。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由于渔业柴油价格补贴的大幅增长,渔业禁止性补贴所占的份额在80%以上,2008年甚至达到95%。这是在把草案假定为具有法律效用基础上的分析。从补贴对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实证结果看,中央渔业投入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分析方法不同,但这与肖勇的结论相同。区别在于本文指出禁止性补贴占比很高,而肖勇没有发现禁止性补贴的存在。原因可能在于只考虑《SCM协议》,选择忽略不具法律效力的草案。

根据以上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在草案还未生效之前,中国应加强在WTO会议上的谈判权,争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将成本减少型渔业补贴转为不可诉补贴。否则,中国将很容易因为禁止性补贴额太大而遭遇其他国家的反补贴制裁。

其次,调整渔业补贴结构,使其不能造成或加重过度捕捞。为了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渔业补贴应该增加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科技研发、技术推广、转产转业、伏季休渔、病害防治等不可诉性补贴的投入。这样,随着水环境的改善、科研水平提高、低效率劳动力的减少以及捕鱼时间的合理化,渔业生产效率将相应提高,并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渔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

科技力量是国内各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是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渔业经济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要素之一,其发展情况将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水域辽阔,是世界上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渔业资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有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在内销层面和国际贸易层面均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渔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令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1]。

1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1.1渔业经济总产值

渔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情况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渔业经济总产值是渔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体现,从渔业经济总产值出发,对渔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结合2015—2017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渔业产值为11328.7亿元,而渔业经济总产值包括渔业产值、渔业工业产值、渔业建筑业产值和渔业流通以及服务业产值,2015年的渔业经济总产值高达22019.94亿元。2016年国内渔业产值为12002.91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高达23662.29亿元。2017年国内渔业产值为12313.85亿元,而渔业经济总产值高达24761.33亿元。虽然渔业经济总产值为多项产值的集合,但仅对2015—2017年的渔业经济总产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渔业经济总产值不断增长。

1.2水产品产量

水产品作为对渔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农产品,针对水产品的产量进行分析有利于规划渔业经济发展。为与渔业经济总产值的相关数据产生一定联系,针对水产品的数据分析将围绕2015—2017年的数据进行。结合《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水产品的产量达到6699万t,比2014年增长了3.69%。2016年我国水产品的产量较2015年增长了3.01%,实际总产量达到了6901万t。2017年我国水产品的产量比2016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总产量为6445万t,实际产量降低了6.61%。虽然我国水产品产量在2015—2016年增加,但受相关因素的影响,2017年的水产品产量有所降低。为了稳定国内渔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水产品产量进行管理[2]。

1.3生态资源环境

根据相关数据可知,我国2017年的水产品产量较2016年略微减少。就国内渔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虽然渔业经济仍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但是国内渔业基于自然资源、廉价人力资源得以发展,出现过度捕捞的情况后,后续水产品产量将难以维系国内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主要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用渔业资源获取经济利益时,没有意识到渔业资源的有限性,相关捕捞工作的开展没有受到严格管理。其次,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导致国内各地区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域污染给国内水产品的养殖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部分区域因水污染程度较深,导致当地的水产品养殖业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4]。

2我国渔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2.1渔业养殖结构单一

依靠科技力量,当前国内相关捕捞工作的开展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但过度捕捞情况时有发生。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水域内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渔业资源是渔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渔业资源减少会对渔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从国内渔业养殖存在的问题来看,受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需求的影响,渔业养殖以贝藻类为主。仅在20世纪末,我国贝藻类养殖规模就比之前扩大了5倍,但鱼虾的养殖规模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这表明国内渔业养殖结构单一,给我国渔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2.2深加工发展滞后

目前,国内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且多数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老化比较严重,这表明国内水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滞后。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仍有不少社会民众认为渔业养殖工作主要是积累渔业资源后进行捕捞,进而加工为食物进行售卖。这样传统的认知极大地限制了国内渔业经济的发展,也使渔业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处在较低水平且停滞不前。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对此进行验证后可知,捕捞、养殖作为渔业的第一产业,目前其产值在渔业总产值中占54%;渔业深加工是第二产业,其产值在渔业总产值中占32%,这一比例较低,说明国内渔业深加工发展滞后[5]。

2.3竞争力不强

国内水产品深加工发展处在滞后状态,导致我国对外销售的水产品绝大多数为粗加工品和半成品,而其他国家出口的水产品绝大多数为深加工产品。仅从水产品加工水平存在的差异来看,我国对外销售的水产品存在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不仅如此,分析我国对外销售的水产品种类可知,我国对外销售的水产品种类单一。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渔业养殖技术亦处在滞后阶段,导致我国渔业养殖工作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疾病,给渔业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产量,造成我国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3渔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优化产业结构

为了将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在渔业生产中,首先,应针对渔业市场的特点建立市场预警机制,进而基于市场预警机制为相关企业、渔民提供必要的市场参考信息,引导相关企业、渔民结合市场的需求开展养殖工作,进而推动渔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其次,针对现阶段国内渔业养殖结构单一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先进的技术对渔业养殖结构进行相关调整,进而扩大国内渔业养殖规模。在扩大渔业养殖范围的同时为渔民传授先进养殖技术,是确保养殖范围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市场预警机制、渔业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渔民掌握先进养殖技术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渔业产业结构优化[6]。

3.2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

水产品深加工的有效落实能够有效助力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水产品深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产品深加工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促进国内渔业与科研机构紧密联系是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的前提。渔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能够促进渔业转型为高科技渔业,对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使水产品因深加工工作的开展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7-8]。

3.3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

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就是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为了让相关保护措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统合相关政策十分必要。相关审批政策是现阶段必须实施的一项管理措施,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有效减少过度捕捞等不良现象[9-10]。为了确保海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施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非常有必要。在海域使用审批政策与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海洋资源能够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

4结束语

虽然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整体发展,但是为了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促进国内渔业经济的发展时,应当重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渔业资源、海洋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统合必要的政策,引导渔业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能够让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石胜男.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东蚕业,2020,54(5):121-122.

[2]石胜男.浅析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J].广东蚕业,2019,53(12):11-12.

[3]张甜甜.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7):68-69.

[4]冯浩.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8.

[5]徐时政.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55,66.

[6]王春华.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6(8):13-15.

[7]李屹.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36):323.

[8]张译丹,祖岫杰,刘艳辉,等.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14,316.

[9]宗金强.论山东日照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2015(24):240.

第6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16-03

随着中韩、中日海域的重新划定,海域管理制度的变化,海洋环境的恶化,渔民失海现象增多,殷文伟[1]王春蕊[2]董晓清[3]等着力分析了失海渔民概念、就业、社会保障、转产转业等问题,这些成果饱含对渔民失水问题探究的理论成果。与渔民失海现象对应的内陆渔民失水现象研究主要体现在实地调查数据中,研究对象集中于淡水湖、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渔民群体,其失水与可持续生计问题已引起学者关注,这为巢湖流域渔民生活状况研究提供借鉴。关于巢湖流域渔民生活的研究有:易述远[4]从经济学角度探究渔民经济收入问题;陈文江[5]从生态学领域研究水域生态建设对鱼资源、渔民生产资料和生活的影响;殷滋言[6]基于环巢湖旅游开发,提出挖掘渔民生活中的旅游效应;在社会学领域,钱东方[7]、李魏[8]将巢湖的专业渔民作为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对其收入、子女教育、健康、社会保障进行调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渔民失水原因进行考察,呈管窥之见。

失水渔民失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是因为环境、社会、资源、发展等原因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较少,这也是目前在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对渔民的一种较为宽泛的界定。在巢湖流域因为失水路径不一,分成如下几种:

1 资源型失水

历史上,巢湖渔业盛况在典籍记载中有所反映。明朝诗人曹祖庆的《登牛山望巢湖》:“山椒列酒荫松萝,遥听渔舟矣乃歌,帆樯几道凌空渡,烟火千门向晚多”;清朝诗人周大泉的《湖口晚望》:“渔市家家火,欧村树树烟,晚风吹正紧,好泊渡湖船”;清朝诗人潘尔侯的《月夜泛湖》:“长湖一望水如天,沽酒乘舟破晓烟。渔火依依明远屿,雁声历历度前川”等,有对渔民生活、渔村晚唱、渔民收获的描写,也有对“米贵圩淹破,只靠湖中鱼作}”生活的记忆。但是,近人诗中有“点点渔舟出”,“夹岸农渔笑语喧”,却对壮观的打渔场景记载少,如今沿湖家家户户打渔的场景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而成为历史的记载和辈辈相传的回忆。鱼儿变少让人不禁想起20世纪的一句家乡话:“50年代淘米浇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随着巢湖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染使得巢湖水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加上围湖造田后农业种植的过量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巢湖一度成为“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工程之一。接踵而来的是水土流失,水位上升,目前巢湖现代淤积速大大超过地质史上的古代淤积,以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兆河、裕溪河河口三角洲地带为最,甚至有专家担忧巢湖在1 000a后将在枯水期沦为沼泽。

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生物系统功能退化,鱼类饵料场和产卵场生态条件恶化。再加上1962-1968年巢湖的建闸使得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完全阻塞,纳苗期失去长江水倒灌机会而不能“灌江纳苗”,鱼类种群缺少补充,造成鱼群结构简单化、鱼类个体小型化与食性单一化。渔获量变少,从巢湖的定居性凶猛肉食性翘嘴红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有900t,而到了80年代就已经下降到了200t,原来巢湖三珍的螃蟹基本绝迹。

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减少,鱼产品单一化等原因形成的资源枯竭型失水渔民,渔民生活难以为继,其过程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进行。

2 建设型失水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围湖造田与大力建设巢湖沿岸,产业结构转型导致对原生态第一产业区域的强势入侵而孕育了建设性失水渔民。

随着国家大江大河建设项目的推动,围湖造田,发展农业经济,沿湖以渔业为辅的渔民逐渐转为农民甚至市民,以渔业为主的渔民逐渐转为以渔业为辅的渔民,这一趋势最远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操在巢湖西岸滩涂地筑堰为田,进行屯田;孙权在巢湖一带利用险关水域,构筑东兴堤以遏湖水,阻水为田,历经宋朝和明清的广为开垦。解放后。人口增加,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沿湖人民自发有组织对湖泊进行围垦,随之而来的湖区面积缩小,圩田增多,土地收益逐渐超越了渔业的收获,渔民逐步退出了渔业领域变成农民。其身份变迁经历了一个较为长久的历史进程,在沿湖的大王、董村、鲍圩等北岸村庄表现较为明显,如今基本上家家都有开垦地,采取的是“又渔又耕”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沿湖地区以逐步从农业村庄向现代城镇社会过渡,推动了环巢湖新一轮建设进程。以1988―2008年为例,耕地面积减少333.36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65.40km2。虽然耕地的变化面积最大,但是从变化率和动态度所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上看,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变化率和动态度分别达到36.2%和2.01,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且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耕地的减少,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水域面积从1 288.23km2减至2008年1 265.21km2,近30a的年增长率为-1.28%[9]。

随着滨湖大道建设、沿岸绿道和层级公路建设占用了原有的沿湖的草滩和湿地,代之而起的人工湿地,破坏了原有沿湖村民自家鱼塘,形成了因经济社会发展而被逐渐淘汰的失水渔民群体。同时,历届政府对渔民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禁止酷渔滥捕,规范渔业执照和渔民燃油补贴,界定渔民,一方面增加专业渔民的收入,也将环湖小镇非正规化、季节性的渔民排除出水域。

3 政策型失水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我国自1995年起在黄海、东海2大海区,自1999年起在南海施行2~3个月的禁渔期,这3大海区连续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至今,为缓解过多渔船和过大捕捞强度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遏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增加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中国开始对长江流域实施禁渔期制度。在《渔业法》和农业部令等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巢湖渔业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巢湖流域和地方政府对巢湖休渔期、禁渔期、禁渔区等明确规定;今年的最长时间禁渔达到6个月,主要包括巢湖主体水域、滩涂及各通湖河流河口水域,重点保护巢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孤山、马尾河口、南淝河口、杭埠河口、东口门等水生生物集中分布区和鱼类重要繁殖区。受禁渔政策影响,渔民无法进行春禁捕鱼活动,其收入被切断,专业渔民的生活在春禁捕鱼期就成了问题,其也成为因政策而导致的临时性失水渔民。这部分渔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引起关注。

在生态强省战略指导下,合肥着力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巢湖流域成为“十二五”期间合肥构筑“1331”市域空间新格局的重要一环。渔民是生活于该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区域生态利益和环境与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客观上推动了渔民的失水进程。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关于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建村[2013]99号)》在解决以船为家渔民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前提下,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水域生态保护,合理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及后续管理。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解决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皖政办〔2013〕12号),确定“1+6”政策体系,即以解决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定居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渔民户籍、就业、教育、医保、低保、养老及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2014年底,安徽安置17 861户渔民上岸告别“水上漂”,巢湖流域又有137户渔民上岸安居。这也是继湖光新村和滨湖景城安置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渔民的生活安置,渔民从“亲水”――与水为家过渡到“离水”――与水远离的生活状态变迁。对大多数渔民来说能够明白这样做从长远来说,是“利水”的,但告别几十年的生活环境,多有内心的感伤与惋惜。

4 能动型失水

正如历史的悖论一样,机遇总与挑战并存,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小市小镇聚集效应逐渐明显。合肥的快速发展推动的人口密集化效应在逐步影响巢湖及沿湖地区。在城镇化的拉力作用下,产生了主观能动性失水渔民。在城市更好的收入、职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机会、气候条件等拉力吸引下,再加上农村的思想保守、生活水平低、就业机会少、教育落后等推力的推动下,开启了市民化进程。

经济人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其实在做经济分析时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实现生产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假定单个的渔民是理性的,目标是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在利益诱导下完成的,也就是渔民失水转业、继续从渔、待业等补等抉择都是收益权衡的结果。当成本大于收益,渔民转业工作就难以进行,甚至出现停滞或倒退。当转业就业收益大于成本,转业工作就会顺利进行,进而带动失水渔民群体逐渐扩大化。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外出打工,当地渔民也利用地缘和亲缘关系外出打工,和农民一样,不拘泥于土地和水域,开启市民化进程。随着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就业中比重明显增加,渔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部分比重逐步下降,许多渔民利用环巢湖全域旅游发展的形势,加入旅游服务业等,进行就地创业。在调查中发现,勤恳的公交车司机、渔家乐饭馆的老板等主动放弃渔民工作,积极响应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新生活。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失水渔民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的历史演进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从现实看,他又是一个具体概念,特别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妥善处理失水渔民群体,尤其是政策性失水和建设性失水渔民群体尤为重要。基于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加快传统的捕捞渔民向新型职业渔民、水休闲产业渔民、旅游服务型渔民转变,推动失水渔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构建与“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建设融合发展的“产业渔民、休闲渔村、生态渔业”格局,重塑渔民水生态价值观,树立失水即是益水的观念,呼吁对巢湖“水渔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关注,守护失水渔民的滨水家园梦想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利益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殷文伟.失海渔民概念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

[2]王春蕊.沿海开发进程中失海渔民补偿安置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经济论坛,2013(3).

[3]董晓清.沿海开发背景下失海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困境与构建路径――以江苏省沿海开发为例[J].江西农业科学,2013(3).

[4]易述远.关于环巢湖生态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3).

[5]陈文江.巢湖生态调水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12).

[6]殷滋言.环巢湖地区滨水游憩带规划与开发探讨[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1(6).

[7]钱东方.安徽省“连家船”专业渔民生产生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6).

第7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1.琼海市博鳌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 琼海 571434;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6)

摘要:休闲渔业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博鳌发展休闲渔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庞大的游客数量等众多优势。发展休闲渔业一定能为博鳌本地渔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渔民收入,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博鳌镇发展休闲渔业进行分析,并针对发展休闲渔业过程中面临的形势提出对策。

关键词 :博鳌;SWOT方法;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行项目(水产种质资源平台运行服务)。

作者简介:符梁(1984-),男,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E-mail:979034071@qq.com

通讯作者:杨守国,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水增养殖及遗传育种。E-mail:yangshouguo82@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19

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渔业生产设备、渔业作业空间、水产生物、渔业生态环境及人文历史资源等渔业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1];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一个优美、和谐、舒适的渔村、渔业的体验环境,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博鳌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处,无论是淡水渔业资源还是海水渔业资源都相当丰富,游客在当地渔民配合下,可体验到下水撒网捕鱼、海上垂钓、收网拣鱼等乐趣。

1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1.1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2012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297.88亿元[2],已成为我国渔业第五大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占用比重中逐年升高。

1.2有利于合理利用本地资源

博鳌有着优越条件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和海水渔业资源,为开发休闲渔业提供了发展前提。

1.3有利于渔业增产增收

目前博鳌直接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约2万人,由于渔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自谋出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渔民收入逐步下降。充分利用博鳌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壮大渔业经济,将渔民从捕捞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过来,实现渔民“出海不捕捞,转产不离船”的转产转业,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战略目标。

1.4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休闲渔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诸如交通、通讯、旅游、餐饮、造船、渔具、水产品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发展[3]。

2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

2.1.1博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地处东经110.5度、北纬19.3度,位于海南省东海岸,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圆心,4小时的空中距离可以覆盖亚洲20亿人口。博鳌,就像亚洲的中心。博鳌距离市府嘉积镇仅19 km,距离博鳌火车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博鳌机场16 km,从“南海风情小镇”潭门镇经潭门大桥仅有7 km车程。

2.1.2博鳌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博鳌融江、河、海、山麓、沙洲于一体,集椰林、沙滩、奇石、温泉、田园风光于一身。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2.1.3博鳌拥有淳朴的人文环境博鳌本地居民大多是移民。博鳌有百家姓,从来没有械斗,从来没有以大欺小,人们世代和睦相处过日子。社会治安常年保持稳定的良好态势。博鳌具有浓厚的海洋特色文化[4],从“博鳌”两个字就能体会得出来,其含义是鱼类丰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鱼多鱼肥”的意思。

2.1.4博鳌拥有渔业码头和旅游专用码头游客们可从码头乘船到近海、内河进行垂钓观光和水上用餐。博鳌近海水质清晰,海底下游动着各种鱼类。部分区域磊有大量礁石,藏有青斑、老虎斑、金钱斑等名贵鱼类,可供游客海上垂钓、拖网。

2.1.5博鳌水产养殖业发达距离博鳌镇墟中心10 km的东海村委会有近200 hm2水产养殖基地,常年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东风螺、老虎斑等水产品种,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博鳌各餐饮场所提供新鲜的水产品,满足众多游客的口味。

2.2劣势(Weakness)

2.2.1难以避免的自然因素博鳌地处江河出海口,近海海底漩涡错综复杂。海滩上常见竖着的警示牌提醒过往游客“禁止下水游玩”。这对于一个滨海小镇发展海上各类项目非常不利。而三亚市大东海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玩是因为大东海是个海湾,湾里常年保持风平浪静。由于博鳌地处出海口,河道经常变动,泥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堵塞码头,妨碍渔民出海捕捞,对发展休闲渔业带来很大影响。

2.2.2种类单一,吸引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博鳌虽然是亚洲论坛所在地,但是长期以来以观光、垂钓等形式的休闲渔业项目显现单一特点[5],未能与相关行业或者产业相结合。博鳌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转产转业渔民或社会的闲置人员,文化程度低,也没有受过培训,造成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应对市场化的能力差,严重影响休闲渔业的服务质量。

2.2.3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一是游船过小,设备太差,不成规模、不够档次、品位不够;二是码头规划与建设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多功能性,现有码头配套功能和设施无法适应休闲渔业的发展;三是海区缺乏专业规划设计,难以适应现代化休闲渔业发展的需要,难以对相关产业形成有力的支撑[6]。

2.3机遇(Opportunity)

2.3.1琼海市政府努力构建田园城市,为博鳌休闲渔业发展带来契机琼海正在加紧田园城市建设,博鳌在建的自行车绿道,美雅阿叔农家乐、滨海酒吧一条街等项目,吸引着四方游客。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带来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博鳌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约2 000人次,年接待60万人次以上,这对发展休闲渔业是机遇。

2.3.2其他方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为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提供了大量的客源。海南省政府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政策支持。

2.4挑战(Threats)

2.4.1三亚发展休闲渔业势头迅猛海南省三亚市将休闲渔业发展策略定位在国内领先。据悉三亚已率先推出了几项新的休闲渔业项目:一种是用仿古游船夜游三亚;一种是推出了包船方式为主的游艇游船,游客可以三五成群出海休闲、垂钓、烧烤、拍婚纱照、做婚庆;第三种是面对散客推出的海上休闲、垂钓、烧烤、娱乐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2.4.2潭门的崛起势在必行自从习见平主席到潭门渔港参观后,潭门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不管是街道还是码头都焕然一新;潭门大桥通车后,潭门的发展将更加快速,潭门有大型码头,渔船配备齐全。而潭门挨着博鳌必将是博鳌发展休闲渔业最大的挑战。

3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和建议

3.1尽快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博鳌休闲渔业发展

依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海洋或渔业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借鉴《三亚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尽快适合博鳌发展需要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7],制定实施观光渔业、休闲渔业支持计划,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博鳌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博鳌大行动”。

3.2制定积极优惠政策,保障休闲产业发展

一是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示范点、休闲渔船改造、政策性扶持补贴、重点项目的投资补助、培育休闲渔业品牌[8],支持与休闲渔业相关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具有高品位、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大的休闲渔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对休闲渔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四是加大对发展休闲渔业企业的政策性扶持[9],特别是企业的水电收费定价,应与农业水电价格一样。

五是加强互助担保体系建设,降低渔民转产转业发展休闲渔业的融资成本,引导保险机构加快研究,推出针对休闲渔业发展的险种,促进渔业互保协会把休闲渔业互保纳入渔业互保中[10]。

六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用海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休闲渔业项目用地与用海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特别是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

3.3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休闲渔业发展。

重视先进技术在休闲渔业产业中的应用,建立休闲渔业的科技支撑系统。调动科研力量,利用科技手段,对重大休闲渔业项目的决策进行咨询、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运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建立休闲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休闲渔业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休闲渔业服务质量

一是做好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高级休闲管理人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流动与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休闲渔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创立渔民从业人员教育基地,重点进行渔业、法律、卫生、旅游、安全防范、服务、风土人情、诚信意识与行业服务规范等知识培训[11]。在加快渔业转产人员知识培训的同时,将休闲渔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休闲渔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博鳌休闲渔业的整体素质。

三是开展产业研究。成立休闲渔业学会,与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界携手,借助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优势和博鳌亚洲发展论坛,开展渔业休闲领域的国际性研讨与交流。

3.5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发展环境友好型休闲渔业是持续发展长久之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发展休闲渔业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3.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休闲渔业景点景观的形象宣传,增强休闲旅游区的企业间合作,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培育和扩大休闲群体,营造全民休闲的优良环境。

总之,休闲渔业对博鳌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在于优美的海洋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如今尚有许多人对渔民的生产生活充满好奇,总希望自己能体验原汁原味的渔民生产生活,现在人们用于旅游休闲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休闲渔业必将成为博鳌发展旅游业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

严飞,周雪秋.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2(01):12-13

[2] 董金和.《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解读[J].中国水产,2013(07):19-20

[3] 陈明宝.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J].中国水产,2008(05):76-79

[4] 任怀锋,邓章扬.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9,244(3):81-83+88

[5] 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2):44-49

[6] 柴寿升,王刚.现代休闲渔业与传统渔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9-13+9

[7] 李长生.甘谷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02):58-5

[8] 张英,钟天明.舟山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城市,2007(03):42-44

[9] 孙吉亭,R.J.Morrison,R.J.West.从世界休闲渔业出现的问题看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5(01):50-51

[10] 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8,23(10):16-18

第8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渔业反补贴 反补贴调查 预警 应诉  

    一、国际渔业反补贴:定义与性质 

    补贴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性措施,由于补贴对一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为地降低,增强了该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对国际贸易造成不正当的扭曲效应。为此,wto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第一次在一百五十多个wto成员之间统一了补贴的定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由各个成员政府根据本国法律实施的反补贴程序也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根据该scm协议,反补贴是指凡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等过程中接受来自其本国政府或公共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捐献(协议中使用的是“financial contribution ”一词),并对进口国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进口国政府可对该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采取价格承诺、征收反补贴税等反补贴措施。 

    从性质上判断,渔业反补贴税是在海关环节征收的税种,可以起到削减进口能力的阻遏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抵销国外政府对其渔业出口企业的补贴,避免国外渔产品制造商或出口商享有不公平竞争利益,对本国渔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渔业反补贴是一个程序性事项。目前wto各个成员谈判的是渔业补贴的实体部分,也即:哪些补贴应被禁止?哪些补贴应被允许?哪些补贴应视其损害后果而予以削减?至于渔业反补贴的程序规则,wto各个成员认为渔业反补贴在程序事项上完全可以沿用既有的规则(scm协议)的规定。 

    二、国际渔业反补贴:现状与问题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之一,也是人类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造船和捕捞技术的进步也使这一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与贸易、发展、社会甚至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渔业补贴与渔业的过度开发存在着密切联系。1999年,一些成员国便向wto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递交了有关渔业补贴问题的提案,之后有关该议题的争论就未曾休止。2001年,《多哈宣言》更是明确地将渔业补贴列入了规则谈判议程,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渔业补贴新纪律的谈判。一系列渔业补贴的新纪律正在不断孕育之中。 

    渔业反补贴是个全球性课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渔业补贴是政府行为,渔业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 

    第二,渔业反补贴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持续时间长。 

    第三,渔业反补贴措施适用的连锁效应特别大。在wto成员政府渔业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的补贴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员在渔业反补贴调查中援引。在当前wto的其他成员对渔业反补贴是否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模糊不清时,美国的判例可能会成产生很强的连锁效应。美国修改反补贴税法后将之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欧盟等其他wto成员业已效仿美国,重新修订反补贴法,使之适用于中国出口的渔产品。 

    三、中国遭遇渔产品反补贴:出路与对策 

  (一)渔业反补贴调查理论研究 

    我国入世后,在渔产品对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在非渔产品反补贴对中国开始适用国内调查程序以后,加拿大、美国甚至欧盟更加强化可对华反补贴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贸易伙伴必将在渔产品贸易中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

    我们要积极应对渔业反补贴调查及其对华渔产品出口贸易的

影响,必须加强对渔业反补贴调查的研究,不断深化认识,做到从容应对。目前我们对wto成员的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关注很不够,基础性的数据不完整,研究缺乏全面性、前瞻性,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在前,主动的应对性研究在后,不能适应我国渔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对华渔业反补贴案可能增多的现实。我国需要密切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渔业反补贴调查的动向,对它们的进口制度、体系的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加强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积累,从案件发生的萌芽、正式发生、最后结束、事后引起的连锁影响等多方面跟踪分析,积累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渔业反补贴调查预警机制 

    渔业反补贴目前套用的是传统反补贴程序制度。将来谈判达成的新渔业反补贴机制也不会对之作太大的修补。企业是渔产品出口的主体,数量众多,很多渔业企业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信息来源广、反馈及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以及使领馆的商贸机构、海关等组织收集各国反补贴调查的信息。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身为民间服务机构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掌握国外同类商品的销售与价格信息。虽然我国行业协会目前面临美国对之提起的反垄断之诉。但是作为行业组织,其在渔业反补贴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若能协调好各方的优势,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将使我国渔业出口产品遭遇不必要的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三)积极应对国际渔业反补贴调查 

    补贴的存在与否,需要证据的支持。由于补贴是政府行为,因此,起诉方要成功举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渔业反补贴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程序性事务,必须取得相关数据才可以据之判断是否存在渔业补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起诉方调查机构的渔业反补贴调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或放弃自己在程序上所享有的权利。渔业反补贴的技术性要求高,证据必须确凿,程序也很复杂。渔业补贴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要触及它国国内法和涉及大量的政府间的交涉,被调查对象国政府提供给该国生产商的补贴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得,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国家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国外对华实施渔业反补贴调查并非意味着中国的渔业补贴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我国主管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集wto规则人才、经贸人才和会计人才为一体的精干的应诉队伍,采取主动配合的姿态。我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配合的方式,实现无补贴事实的裁决结果。 

    参考文献 

    [1]francis t.christy jr.,the death rattle of open access and the advent of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in fisheries.marine resource economics,vol.11,page 287 

    [2]陈静娜,wto渔业补贴谈判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2) 

第9篇:渔业产业分析范文

安徽是农业大省,全省国土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中有耕地42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0.36%.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表明,全省总人口5950.1万人中有3391.0万居住在乡村,占总人口的56.99%.但安徽还不是农业强省,2000至2009年,安徽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06%,低于14.36%的全国平均增长.安徽省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2000年为第七位,2009年降至全国第十位.安徽省农业增长低于全国水平,这与各种农业投入的结构及其比重息息相关.安徽省农业投入要素及其比重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本文就科技资源对安徽农业发展的贡献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0-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为面板数据(表1)[2].选定安徽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等指标.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衡量农业的总产出,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能准确的反映农业的生产状况,在统计数据中它包括了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总值;二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容易查找,有利于研究.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为相应年份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相应年份的农业资本投入;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来代替科技资源投入.为剔除价格波动因素,以2000的价格作为不变价对表1进行处理.以2000年安徽省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4]和2010年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4]为面板数据(表2)进行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分析.

3数据分析

3.1文献回顾

吴海民的《基于新C-D生产函数的广东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在原有C-D生产函数基础上,加进了制度因子θ,把资本、劳动力、科技、制度作为决定产出的投入要素.并以广东的经济发展数据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的转变,就必须进行制度的革新[5].龙海亮的《基于DEA回归的C-D生产函数分析》,把DEA回归和C-D生产函数结合起来,分析了2001-2006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本和劳动产出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在DEA基础上的回归模型对经济现象的释义比一般的生产函数要优秀得多[6].韩静舒在《安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测算分析》一文中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表明科技进步对安徽农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文章分析的各要素贡献率如表3[7].

3.2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0-2010年,农林牧渔总值占安徽GDP的比重逐年降低,且降幅趋于平缓.随着安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二、三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是促使安徽农林牧渔总值与安徽GDP比值下降的关键,而2000-2010年安徽的农林牧渔从业人数逐年减少.但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在全社会的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高,2000年为58%,2010年仍然占39.1%.这说明在安徽农业经济增长中,劳动力投入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资本投入强度的加大导致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有所弱化.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本投入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数逐年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产出比从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59.07%.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如:农业机械、农田水利设施等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替代了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导致农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表一显示相对于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安徽的农业科技的投入较低.2000—2004年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缓慢,2005-2010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开始出现较快的增长.

上表显示2001-2005年间对安徽的农业增长贡献中,物质消耗增长亦即资本的贡献率为74.67%;劳动力的贡献率为-4%;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94%.而改革开放到2005年间,对安徽的农业增长贡献中,物质消耗增长亦即资本的贡献率为51.32%;劳动力的贡献率为4.7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20%.在科技贡献率中科技资源的投入占据绝大部分,因此科技资源投入是安徽农业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2000年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为0.34亿元,占同期全省R&D经费总支出比重的1.7%,高于同期0.9%的全国水平,此年安徽农业总值全国排名第七位;2009年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仅为0.18亿元,占同期全省R&D经费总支出比重的0.13%.低于同期7%的全国水平,此年安徽农林牧渔总值全国排名第十位.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与安徽农林牧渔总值全国排名呈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安徽农林牧渔R&D经费的低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安徽农业的低产出.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安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当前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力度不够,成为制约安徽农业由大变强的根本因素.为实现安徽农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安徽农业科技资源投入的强度是必要的.

4.2政策建议

4.2.1加强安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在职培训,制定农业技术人员轮训、跨岗、跨地区交流计划;对有志于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政策上、财政上的支持;加大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民夜校、农技培训辅导班,对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减免培训费用.

4.2.2加强安徽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提高安徽在农林牧渔R&D经费支出方面的投入强度,赶超国家投入的平均水平.积极地把企业资本、私人资本引入农业科技研究领域.让企业参研到有关农业科技的项目,实现农业科技研究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有机衔接.对于农业科技领域投入研发资本的企业,政府应该运用税收政策给予特别支持,减免其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