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题档案范文

专题档案全文(5篇)

专题档案

第1篇:专题档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途径

高校馆藏手札区别于一般公文函件,是书写者手写给某一特定对象,用于讨论、暄问、告知、商议或传递情意等的信息内容。建立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是高校在馆藏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特色档案的途径,也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重要手段。

1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创建意义

手札真实记录了校史人物和事件对学校和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类影响涵盖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各面,映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足迹。因此,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1更新高校档案管理方式

对于档案利用来说,手札档案在高校馆藏数据库的分类中,较多散见、杂糅在历史档案类别下。高校对手札档案未进行有效归类建档,整体上对其关注和利用度不高。如果清理这部分史迹,可发现其巨大的档案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在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建设过程中,保存于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的江姐写给谭竹安的绝笔书信,就成为最能展现江姐个人生平、革命情操及纪念馆特色的内容。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为之动容,通过书信强烈感受到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全面整合高校手札档案信息资源,创建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能推动高校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从接收、整理和分类等实践环节促进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更新。同时可以有效关联和对接社会需求,全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2贴合高校档案编研需求

对专题档案数据的挖掘,本身是促进档案资源整理和编研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就馆藏名人手札,纷纷出版精选本。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率先出版了《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1905-1949)》,集中收录建校至建国前的先贤手札计178位,近200件。时隔八年,该书于2005年再次出版续集。其他地区省属高校以及档案馆、博物馆,也编选有名人手札著作。这体现了国内馆藏者对现有资源深度和细度开挖的认识,然而手札档案资源的利用与建设,现今仍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以精品展示居多,对资源的整体观照和建设不足。手札档案资源只有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材料的集中、共享,才能保证在原有个例展示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利用和研究。

1.3推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档案本身带有鲜明的史学因子和文化因子,需要通过开发利用加以全面显现和扩展。高校馆藏手札档案记录着校史人物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历程,反映着他们同社会各界交往的面貌。这些档案材料能让览信者近距离感受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温度和对构建与传承校史记忆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史学研究的一手资料。手札内容实现公开传播,既能实现其知识价值,也能实现其育人价值。因此,建立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是开发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2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创建途径

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立涉及高校内部手札档案资源的全面搜集、整合分类,数据库建设技术的应用,也涉及高校等馆藏地之间手札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专题数据库构建需要物质、技术等诸多要素的支撑。

2.1基础:高校内部的建设过程

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构建,主体是高校的档案工作者。建设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并对各类要素予以充分重视和合理调配。集管理、服务和研究职能为一体的高校档案馆工作者,在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和创建中,应主导对手札档案的全面搜集、有序归类和统筹编排。对资源的整合,应注意从馆藏历史库中集中清理和筛选手札档案素材,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编排,对重要历史内容进行重点保存,建立手札档案资源的内在有机联系。在手札档案的采集、标引、存储、服务、维护和协同管理等环节中,应充分结合现有信息技术,全面开发可供推广的档案专题数据库系统。以上要素从物质和技术层面保证了高校手札档案从资料收集到数字化的过程,另外在整个数据库的建设中,还需要确立完备的档案库体例和技术标准,从制度层面规范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创建。目前国内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仍处于初尝阶段,统一技术标准是前提。高校应结合自身手札档案资源的特色以及存储特点,全方位对接电子数据的录入和开发过程,实现数据库服务的“普适性”和“持续性”。

2.2归途:馆藏手札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范围上,由高校创建出一个统一、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虽然极大地方便了校内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但最终应着眼在未来各高校以及省属档案馆、博物馆等馆藏地手札档案资源的联合共享上。通过推广成熟的手札档案专题建库规范和技术,逐步实现各馆藏地对手札档案资源的挖掘、整合和数据的联合共享,才能最终扩大手札档案在各领域的利用途径,增强其价值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本身具有信息存储广、利用分散、开发周期长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应着力通过优化的数据检索和处理技术,实现对馆藏档案资源的分类整理以及建库保存。在此基础上,将逐步规范化和成熟的档案专题数据库技术应用到手札领域,实现全国手札历史文献的整合、上线,最终能在档案领域解决手札文献信息不全、利用困难的难题。

2.3挑战: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3.1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高校手札档案的清理和挖掘过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难点:一是手札档案的保存湮没、分散,要从浩瀚的馆藏里筛选出专题素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二是在体量上,要对整理出来的素材进行完善统筹、编排,才能保证后期建库以及研究、利用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在资源梳理过程中,可充分借助载体、形式和内容三方面进行手札档案的鉴别。这里特别要提到手札档案的书写载体,由于内容和用途的特殊,高校手札一般书写于高校专属信笺、纸页、甚至是草纸上,这种载体使其易与一般档案类型相区分。虽然校史人物所发的公函也常常书写于高校专属纸、笺上,但由人物称谓这些形式以及手札内容,仍能明确区分出手札档案素材。目前国内不少高校档案馆已实现或开始实现馆藏档案的电子化,因此通过纸质与电子档案的对补检查,也能相对节省人力、时间的投入。在资源的编研过程中,对于所清理出的素材,可通过按年编排和目录建库的方式,完成对数据的核对与审定。这种统序方法,既能使专题手札有序可依,在后期利用中也能对手札内容基本做到一目了然。

2.3.2建库体例的规范与严密。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必须依附于同样完善、规范的建库体例,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专题数据库的长效生命。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标准应自成体系。在档案的扫描,信息的录入、核对,图像的处理、存储等阶段,都应有相应的执行标准,以实现有序专题内容向数字化信息的高效转化,并利于后期数据库系统的传播和推广。首先,应保证对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质量控制,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开发要做到在认证的软件平台系统内按标准规范录入数据,这一过程同时也要遵照数据交换协议和数据加工整理的标准。其次,应兼顾专题档案库的阶段性与长远目标。后期随着进馆手札档案的持续增补,以及同类资源的共享、对接等需求,在数据的开发阶段,应充分考虑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未来的“系统升级”和“扩仓增容”等环节,使其在体例上具有延续性。此外,在专题数据库建设中,须自始至终关注系统的安全管理,确保手札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可靠利用。

2.3.3其他方面。高校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创建,除物质和制度等层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诸如档案信息的涉密与开发、数据库服务平台的用户交互、与其他馆藏地手札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的问题。要做到确保所开发的手札档案专题数据库安全、可靠、应用性强、细节完善,高校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研、总结,积累相关经验,同时加强对关联信息的深入融合。此外,高校也可以参照国内现有技术相对成熟的其他类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以提高数据库开发和应用效率。

3发展展望

第2篇:专题档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编研;文献纪录片;档案专题片

1关于文献纪录片

目前国内被视为影视类的档案编研产品以党史、近现代史、名人传记等为主,如国家档案局组织拍摄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档案》(90集)、《开天辟地90年》(30集)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制的《中国道路》《信仰——我们的故事》《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旗帜》等。这类影片在类型上被归类为“文献纪录片”。文献纪录片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纪录片类型,国际上则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纪录片英文为Documentary,本身就带有档案、文献、文件、文档的意义,从词根上看,其定义涵盖历史的、现行的档案和文件(素材),是“一种用纪录片的影像介入历史事件,最终成为一种见证历史事件的选择与方式”。[1]在国内,文献纪录片又被进一步细分为:历史文献纪录片、理论文献片、汇编纪录片。[2]

1.1历史文献纪录片。

狭义上的“文献纪录片”等同于“历史文献纪录片”,“所谓文献纪录片,是指围绕特定目标和主题,利用实物性历史文献(包括以前拍摄的影音资料、搜集的档案文献等)、实地拍摄的空镜头(历史遗址、人文地理和自然生态等)、再生性影像(计算机技术复原和再现的历史场景)或当事人的口述材料编辑而成的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3]此定义表明:纪录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文献;纪录片本身具有文献价值。这就意味着,文献纪录片在叙述和逻辑上要求严肃且严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编纂、剪辑、配音技术和音乐渲染技巧,文献纪录片的首要价值在于“文献”二字。

1.2理论文献片。

欧阳宏生在《纪录片概论》一书中称理论文献片“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即对档案资料进行编纂公布,并辅以现场采访、实地拍摄、后期制作等多种手段而形成的高品位的‘精神产品’”。“理论”二字突出创作者普遍想渗透和表达的是对某种理论的电视化诠释。[4]理论文献片着重于“理论”二字,重点在于以某种理论作为阐述的主线和材料串联的依据,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的十集电视理论文献片《重托》,出发于历史事实,着眼于理论高度。理论性强是理论文献片的重要特色,以阐述理论为主线,兼顾历史叙事。

1.3汇编纪录片。

汇编纪录片这一概念是国外学者早期对于以历史资料和素材进行取舍和剪辑创作的纪录片提出的,包括历史资料片、地理人文类纪录片等。汇编纪录片注重对固有素材的取舍和剪辑,将相关的来源不同的素材进行汇集和编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纪录片以历史为题材,却不是以文献资料作为主要创作来源,只能称之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却不能归类为文献纪录片。

2文献纪录片与档案专题片

《中国道路》《旗帜》等这些档案编研产品被市场称为文献纪录片。那么,反过来看,是不是以上所有三种类型的文献纪录片都可以看成是档案的编研产品呢?显然不是所有的文献纪录片都可称之为档案编研产品。文献纪录片带有明显的历史色彩,历史档案文件或实物虽然为拍摄对象的首选,但同时有一些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收视率为目的、批量化制作的纪录片或档案类电视节目却往往忽视档案的使用和呈现,无法被归类为档案编研产品。它们或内容以真人演绎为主,以达到所谓“还原历史”的叙事目的;或档案资料极少出现,仅作辅助旁证;或以现场采访为主,通过专家口述和主持人评价来认识历史。这些都无法把它归类为档案编研产品。从档案学的角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作为影视类档案编研产品的档案专题片的定义进行重新梳理:档案专题片是指带有档案编研主体意识的,基于档案主体材料进行编辑、整理、分析、评论等前期加工和拍摄、剪辑、效果等后期制作的,以影视载体呈现的,本身具有文献价值的影片。

2.1档案编研的主体意识。

影视类档案编研产品严格来说,只是文献纪录片的一种。能被视为档案编研产品的文献纪录片,其最首要且最重要的特征应该是由档案部门组织(或联合)编辑、拍摄、制作的,带有明显的档案编研主体意识,而纪录片只是一种范式。其他由市场化团队制作的、基于市场或收视率为出发点进行拍摄制作的所谓文献纪录片则不应定义为档案编研产品。档案编研的主体意识就是指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编研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判断。“档案编研主体意识是档案编研实践的出发点,它反映着档案编研主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编研主体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对档案编研客体的优化。”[5]对于文献纪录片来说,辨别其主体意识可以从其制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其拍摄制作的初衷和主要目的等角度。可以说,区分具体的某文献纪录片是否能称之为档案编研产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辨别其是否档案部门发起组织的、是否具有档案编研的主体意识、是否以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为目的。

2.2作为编研客体的档案资料。

档案的编研产品首先是要基于档案文件资料的基础之上,“编研工作以档案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它区别于古籍整理、史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6]档案编研的客体是档案文献资料,作为影视类档案编研产品的文献纪录片也同样要以档案文献资料为编研客体。时间认为,衡量一部汇编纪录片(文献纪录片)是否成功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内容上的文献,二是表达上的文献感。他强调此类影片中文献材料要占相当的比重,并尽量隐藏作者的主观性叙述。[7]档案专题片虽以影像为主要编辑对象,但其影像的采集大部分基于档案资料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现实场景的影像采集。档案的客体性体现在影片中主要是档案资料相关的影像所占的片比。一般影视业界的“片比”是指最后成品片子的时长与所有拍摄素材时长的比值。这里借用“档案片比”来指档案文献相关资料的影像时长与整个成品片子的时长的比值。这个比值有助于我们了解档案资料影像在整个纪录片中所占的比重,以此来体现档案资料的客体重要性。但是这个比重究竟要达到多少,目前在国际上还是有所争议的。

2.3编研产品本身的文献性。

首先,档案编研产品基于档案文献资料,档案资料本身带有的原始性和真实性特征使得编研产品本身带有文献价值。这种文献价值首要地体现在影片本身对于档案资料文本的真实呈现和客观解读。其次,影片本身是否具有文献性还要看影片在表达上是否具有“文献感”。表达上的文献感“就是作者的主观意图要靠调动材料自身的意义和组合后的含义来完成,在对事实的描述上求细、求近,在思想和情感的抒发上,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尽量隐藏作者的主观性叙述”。档案资料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分散,如何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调动和组合分散的档案文本,使之“留给后人以整体印象——历史感”,就是编研产品本身的文献性实现的过程。由档案资料和叙事的历史感带给观众对影片的信任感,最终成全了档案专题片最大的价值——为历史提供证据。

3档案专题片的种类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衡量一部文献纪录片是否档案编研产品有三个标准:是否具有档案编研主体意识,是否以档案资料为主要编研客体,影片本身是否具有文献性。显然,由国家档案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档案文献部门制作(或联合制作)的文献纪录片(类型上包括历史文献纪录片、理论文献片和汇编纪录片)均具有以上三种特性,可以被归为档案专题片。这一部分影片由于有传播渠道的支持,可以在大众视野中广泛传播,并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但是还有一种小范围传播的档案专题片,一直被学界所忽视,即一部分由具体某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制作(或联合制作)的、用于特定目的的专题片,如用于某专题工作汇报的汇报专题片、用于展现某单位发展历程的历史宣传片、用于某一重大活动展示的汇编影像等。此类专题片由于不需要大面积传播,也不需要公开出版播放,如同单位内部汇编文件一样,具有文献价值,也是档案编研产品的一种。

参考文献:

[1]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陈克.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定义[J].电影评介,2012(01):41.

[3]张宗伟.论文献纪录片的发生和定义[J].当代电影,2014(9):130.

[4]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03.

[5]樊如霞.档案编研主体性特征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4(5):57-59.

[6]上海市档案局编.档案编研工作[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8.

第3篇:专题档案范文

【关键词】管理水平提升;人事档案;转型升格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均是其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甚至关系到整个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当单位遇到升格转型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改革转型推进面临的重要问题。2019年3月,原玉林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至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2020年10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明确玉林市卫生学校划归广西医科大学管理,调整设置为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由副处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由地市级政府管理升格为自治区级政府管理。因此,玉林市卫生学校面临单位转型升格,其单位内部的法人、机构岗位设置、干部任免、工资分配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工作均需要人事档案作为依托,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必将面临的挑战,是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单位转型升格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状况

原玉林市卫生学校是“国家二级档案馆”的资质,虽然具有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及设施,但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历史问题导致个别职工的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例如有某职工八十年代从外单位调入本单位,因当年没有及时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导致调入前的人事档案缺失,即使是追根溯源,也很难找回久远的档案材料,由于档案的缺失,给个人及单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及档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现有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由其他如医学专业或其他教学岗位调整到人事部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学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人事档案知识培训,缺少相应的系统理论知识,从而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另外,现有人员同时担任学校教学或班主任等工作,“身兼多职”而缺少精力专心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

(三)人事档案管理中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亟待提升。虽然对职工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及职称证等重要证书扫描并建立了电子档案资料包,但对于大部分的档案材料主要还是采取最传统的方式收集归档,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未能充分应用一些网络信息化与智能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单位转型升格发展的需要。

(四)人事档案开发利用价值不高。学校的人事档案存在“轻利用、重保密”的相对封闭的管理现象,目前对档案的利用基本是局限于职工查阅个人基本信息简历职称等,范围十分有限,档案的利用价值偏低,档案的功能弱化,这样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很难适应今后单位转型升格发展的需要。

二、单位转型期间面临的人事档案搬迁问题

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为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学校从旧址搬迁到二十公里以外的新址,人事档案材料是重要的搬迁项目,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档案材料搬迁的管理责任问题。人事档案材料的搬迁是一项繁琐而且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人事科是档案材料搬迁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人事科长务必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首要的档案搬迁工作重点就是要保证档案材料安全,务必周密做好搬迁计划,严密做好每个环节的搬迁行动措施,避免在搬迁中出现差错,避免给人事档案带来安全隐患,务必保证完成人事档案的顺利搬迁任务。

(二)档案材料下架清点整理装箱问题。从档案室旧址的档案柜下架开始,必须对人事档案进行逐一核对清点,标上流水号,按照清点顺序进行装箱,每箱都注明箱号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牢固封箱,做好箱子数量的统计、登记,并安排人员紧密关注盯守。

(三)档案材料搬迁运输问题。档案搬迁要考虑天气的因素,尽量选择天气干燥、温度湿度适宜的时间;选择有资质的搬家公司,其人员较多、各种运输设备齐全及安保设施完善等条件能确保搬迁质量及安全;做好搬迁运输过程的应急预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安排本单位人员随车跟进,保证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四)档案材料重新布局放置上架问题。人事档案材料运输至新的档案馆场所后,根据事先对人事档案密集柜进行的布局,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人事档案分类编目,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上架摆放。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单位转型升格后新增职工数量及新增人事档案,预留出相应的位置满足相应的档案承载量。

三、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抓好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1.基建设施设备建设。原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后,档案室搬迁移至新址,面积由原来的约100平方米扩大到约400平方米,档案室的基建设施设备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满足档案室库房建筑及技术参数要求,天花板及地面板应密实坚实,档案密集柜的数量及容量要满足使用,门窗要防火防盗,有完善的消防设施等。二是要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采用自然光照明时应注意避免太阳光的直射,消除紫外线对档案材料的危害;采用人工照明时应采用防爆灯,防止用电时间过长而发生失火现象;档案室通风可以采用自然风也可采用空调进行通风。三是要满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做好防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广西玉林每年均出现梅雨季节,可采用抽湿机除湿,同时要注意定期检修保养。四是要满足其他“硬件”建设要求,如防雷接地要求、用电要求、室内清洁度要求等。总之要为人事档案提供良好安全的存放查阅环境。2.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由于单位的转型升格,人事档案管理的功能将会提升,因此需要建设更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开发用户的访问服务管理系统,配置更高速的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及更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以及其他支撑设备等。同时,添购专用电脑、扫描仪、投影仪、传真机等硬件设备,为提高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硬件保障,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能。

(二)抓好人事档案管理的“软件”建设。1.加快与广西医科大学接轨管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融合交汇。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并入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由部级重点中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事关今后的校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主动与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紧密联系,并委派专人去本部培训学习实践,深入了解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等,加快与广西医科大学接轨,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深入融合。2.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领导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对管理人员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关的党与国家的政策,提高其政治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杜绝泄密,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安全。3.学习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广西医科大学是我区优秀高校,尤其是在开展学习和科研方面,因此玉林卫生学校在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管理者应该注重在高校的优势环境中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主动与新的上级主管部门衔接,参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档案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与广西医科大学档案馆的沟通交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在浓厚的高校学术氛围中不断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4.改革创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应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原来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强化改革创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与广西医科大学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水平。5.重视服务,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利用价值。人事档案在人才选拔、岗位变动、职称评审等人事管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单位转型升格后,需要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服务职能,把人事档案管理从单一的管理工作向服务性工作转变,更应注重通过人事档案信息去分析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与职业规划,有助于学校师资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从而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总之,单位转型升格后,要想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应深入剖析升格存在的问题,通过抓好“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建设,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有利于促进整个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及其实现[J].兰台内外,2020,(7):72-73.

[2]陈媛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实现的价值逻辑条件与机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7):82-86.

第4篇:专题档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

近年来,随着新修订的档案法的颁布实施,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中档案专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这有利于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升,特别是在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他们是档案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实践者,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使之能与现在快速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这是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1影响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1.1缺乏学习时间

当前,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存在的困难由诸多因素决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缺乏相应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众所周知,基层档案工作者多数处于基层档案管理一线,每天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的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档案查询、查阅等基础服务性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基层档案工作者必须长年累月地身处一线,忙碌的工作,繁琐的事务,决定了他们没有相应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宁德市自然资源系统为例,目前从事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员,只有宁德市自然资源局市本级下设有宁德市自然资源档案中心。该中心核定的事业编制虽有3人,但实际仅有1人从事专门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局机关文书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查询、查阅以及涉及机构改革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规划局档案的查询、查阅工作,可以说每天工作业务量都爆满,从早到晚都是忙碌不堪,根本没有空闲时间提升自己的档案专业技能。如果说专业的档案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员都没有相应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那么其余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员们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县(市、区)的自然资源局虽然设置有档案室,但是档案室大多是隶属于办公室的内设机构,没有设置专业管理自然资源档案的机构。而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大都依托于办公室人员兼职管理,工作人员也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忙于办公室其他业务工作,档案管理属于兼顾。这很容易造成非专职人员管理自然资源档案,他们平常会更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

1.2缺乏经费保障

如果说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是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存在的困难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那么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则是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的“拦路虎”。目前,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最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国家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虽然相关的法规中规定了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费用可以给予报销,但是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继续教育费用存在报销难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和单位的财务报销制度都认为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纯属个人为职称评审、为个人职业技能提升服务,不予报销相关费用。以福建省档案继续教育为例,每年省档案局都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授权福建省档案学会公布年度继续教育培训的计划和继续教育培训班办班的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基层档案工作者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文件规定,档案继续教育每年的专业学时不得少于60学时。但在实践操作中,福建省档案学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往往不能一次性获取60专业学时,这和其他职业的继续教育能一次性获取60学时有所区别,档案继续教育至少需要参加两次继续教育培训班(一次网络继续教育和一次脱产的面授继续教育),才能完成年度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虽然每次继续教育的费用按照课时收取已经尽量降低了(特别是疫情以后普遍采用了远程互联网视频上课的继续教育模式),但是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对于基层档案工作者浅论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升文/余松艳兰台纵横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特别是继续教育的脱产面授培训班不仅仅涉及继续教育费用还涉及餐饮、住宿等各项费用。不同单位对于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是否给予报销,不尽相同。如果在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继续教育费用报销还相对顺畅,但是在学校、医院等地方,基层档案工作者往往都需要自行支付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的费用,虽然每年花费的继续教育费用仅为几百元,但是长此以往,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档案工作者提升自己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毕竟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的花费不是一次性投入,需要的是每年都参与学习的持续投入,这对基层档案工作者的收入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长年累月的自掏腰包支付继续教育的培训费用,对于基层档案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2提升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2.1参加档案继续教育

这是基层档案工作者提升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做到:一是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完成年度的档案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当前,基层档案工作者工作繁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一时难以马上改善,但还是建议基层档案工作者保留有适当的时间来参加年度的档案继续教育。以福建省2021年档案继续教育为例,每年档案学会公布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都间隔较长,2021年档案学会公布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也是充分考虑到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平常事务繁忙,在注册报名后规定时间内学习完所有的课程并通过结业考试,即可获得继续教育证书。如果基层档案工作者白天忙于工作无暇认真观看继续教育课程,可以在晚上或者周末双休日空闲时间观看学习的视频课程。特别是现在档案继续教育均采用网络视频形式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信号和手机或是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并且视频学习还支持“视频回放”功能,这样对于基层档案工作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好处,对于学习中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回放”,通过反复学习尽量搞懂。特别是近几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继续教育的面授培训班均已停办或者改为网络视频直播,今后利用网络视频培训的继续教育课程将成为档案继续教育的主流趋势,为此,广大的基层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克服学习时间不足的困难,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端正学习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年度档案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目前基层档案工作者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的模式大都是进行互联网远程视频学习,虽然互联网远程视频学习存在不限时间和地点,不限制学习工具,有网络信号和电脑或是手机就可以进行学习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教学互动性不强、无法兼顾到学员学习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基层调查中,我们普遍发现常常是基层档案工作者一边开着手机或是电脑,挂着网络学习视频课程,一边自己却忙于手上的查档工作或者其他琐碎事务,往往是到了学习视频课程的结束,还是一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都未学到,而到了结业考试的时候,就开始通过百度等各种搜索软件来寻找试题的答案,力图顺利通过考试获取继续教育学时,而一旦考试通过,获得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书,就感觉完成任务,万事大吉。年度档案继续教育沦为刷学分获取继续教育学时,顺利通过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验证的工具,基层档案工作者并未从年度继续教育中获取更多的档案管理知识,违背了继续教育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初衷。所以,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应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更好地推进档案事业的视角出发,端正学习态度,从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出发,认真参与到档案继续教育中去,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专业水平。

2.2积极参加职称评定

如果说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档案继续教育的学习,那么参与档案职称的评定则是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每一个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谈论到档案职称的评定,而档案职称的评定也可以说是促进基层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关于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福建省档案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设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四个等级,初级为管理员、助理馆员,中级为馆员,副高级为副研究馆员,正高级为研究馆员。这些不同的职称明确规定了档案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资质,以及具备这些资质需要满足的条件。通过参与档案职称评审,对照评审条件,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改进提升。目前,我们发现很多专职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对于参与评审档案职称并不热衷,他们认为档案工作相对简单,属于机关后勤部门,很多专职基层档案管理员抱着只要管好档案不丢失,不损毁就行的心态,更不要说很多兼职档案管理员,更是抱着我只是兼职工作,不需要评定档案职称,或者是我去申报经济师等其他职称更有发展前景的心态。如果从事档案管理的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专业的职称申报都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呢?为此,还是建议广大的基层档案工作者端正心态,积极申报档案职称评审,通过职称评审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根据职称评审的条件,可以对照出自己平常工作中有所缺失的地方,逐步加以完善。尤其是在职称评审条件中明确了参评者对于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的要求,虽然在基层档案工作者中学术论文的撰写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很多人职称评审最终卡壳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上,特别是很多年龄较大的基层档案工作者,虽然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实践中档案管理水平也较为高,但是学术论文的撰写一直是让其困扰的难题,“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也是基层档案工作者学术论文撰写中面临的困境。为此我们建议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汇总相关经验和做法,努力将工作实践与档案学术研究相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论文,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职称评审。也正是有了档案职称评审制度,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之余,在实践中不断地沉淀总结反思,不断地努力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3积极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实践

第5篇:专题档案范文

【关键词】管理水平提升;人事档案;转型升格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均是其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甚至关系到整个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当单位遇到升格转型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改革转型推进面临的重要问题。2019年3月,原玉林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至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2020年10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明确玉林市卫生学校划归广西医科大学管理,调整设置为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由副处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单位,由地市级政府管理升格为自治区级政府管理。因此,玉林市卫生学校面临单位转型升格,其单位内部的法人、机构岗位设置、干部任免、工资分配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工作均需要人事档案作为依托,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必将面临的挑战,是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单位转型升格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状况

原玉林市卫生学校是“国家二级档案馆”的资质,虽然具有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及设施,但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历史问题导致个别职工的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例如有某职工八十年代从外单位调入本单位,因当年没有及时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导致调入前的人事档案缺失,即使是追根溯源,也很难找回久远的档案材料,由于档案的缺失,给个人及单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及档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现有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由其他如医学专业或其他教学岗位调整到人事部门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学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人事档案知识培训,缺少相应的系统理论知识,从而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另外,现有人员同时担任学校教学或班主任等工作,“身兼多职”而缺少精力专心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

(三)人事档案管理中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亟待提升。虽然对职工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及职称证等重要证书扫描并建立了电子档案资料包,但对于大部分的档案材料主要还是采取最传统的方式收集归档,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未能充分应用一些网络信息化与智能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单位转型升格发展的需要。

(四)人事档案开发利用价值不高。学校的人事档案存在“轻利用、重保密”的相对封闭的管理现象,目前对档案的利用基本是局限于职工查阅个人基本信息简历职称等,范围十分有限,档案的利用价值偏低,档案的功能弱化,这样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很难适应今后单位转型升格发展的需要。

二、单位转型期间面临的人事档案搬迁问题

 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为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学校从旧址搬迁到二十公里以外的新址,人事档案材料是重要的搬迁项目,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档案材料搬迁的管理责任问题。人事档案材料的搬迁是一项繁琐而且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人事科是档案材料搬迁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人事科长务必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首要的档案搬迁工作重点就是要保证档案材料安全,务必周密做好搬迁计划,严密做好每个环节的搬迁行动措施,避免在搬迁中出现差错,避免给人事档案带来安全隐患,务必保证完成人事档案的顺利搬迁任务。

(二)档案材料下架清点整理装箱问题。从档案室旧址的档案柜下架开始,必须对人事档案进行逐一核对清点,标上流水号,按照清点顺序进行装箱,每箱都注明箱号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牢固封箱,做好箱子数量的统计、登记,并安排人员紧密关注盯守。

(三)档案材料搬迁运输问题。档案搬迁要考虑天气的因素,尽量选择天气干燥、温度湿度适宜的时间;选择有资质的搬家公司,其人员较多、各种运输设备齐全及安保设施完善等条件能确保搬迁质量及安全;做好搬迁运输过程的应急预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安排本单位人员随车跟进,保证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四)档案材料重新布局放置上架问题。人事档案材料运输至新的档案馆场所后,根据事先对人事档案密集柜进行的布局,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人事档案分类编目,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上架摆放。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单位转型升格后新增职工数量及新增人事档案,预留出相应的位置满足相应的档案承载量。

三、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抓好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1.基建设施设备建设。原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后,档案室搬迁移至新址,面积由原来的约100平方米扩大到约400平方米,档案室的基建设施设备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满足档案室库房建筑及技术参数要求,天花板及地面板应密实坚实,档案密集柜的数量及容量要满足使用,门窗要防火防盗,有完善的消防设施等。二是要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采用自然光照明时应注意避免太阳光的直射,消除紫外线对档案材料的危害;采用人工照明时应采用防爆灯,防止用电时间过长而发生失火现象;档案室通风可以采用自然风也可采用空调进行通风。三是要满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做好防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广西玉林每年均出现梅雨季节,可采用抽湿机除湿,同时要注意定期检修保养。四是要满足其他“硬件”建设要求,如防雷接地要求、用电要求、室内清洁度要求等。总之要为人事档案提供良好安全的存放查阅环境。2.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由于单位的转型升格,人事档案管理的功能将会提升,因此需要建设更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开发用户的访问服务管理系统,配置更高速的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及更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以及其他支撑设备等。同时,添购专用电脑、扫描仪、投影仪、传真机等硬件设备,为提高人事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硬件保障,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能。

(二)抓好人事档案管理的“软件”建设。1.加快与广西医科大学接轨管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融合交汇。玉林市卫生学校转型升格并入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由部级重点中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事关今后的校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主动与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紧密联系,并委派专人去本部培训学习实践,深入了解广西医科大学校本部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等,加快与广西医科大学接轨,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深入融合。2.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领导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对管理人员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关的党与国家的政策,提高其政治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杜绝泄密,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安全。3.学习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广西医科大学是我区优秀高校,尤其是在开展学习和科研方面,因此玉林卫生学校在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管理者应该注重在高校的优势环境中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主动与新的上级主管部门衔接,参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档案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与广西医科大学档案馆的沟通交流,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在浓厚的高校学术氛围中不断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4.改革创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单位转型升格后,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应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原来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强化改革创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与广西医科大学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水平。5.重视服务,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利用价值。人事档案在人才选拔、岗位变动、职称评审等人事管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单位转型升格后,需要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服务职能,把人事档案管理从单一的管理工作向服务性工作转变,更应注重通过人事档案信息去分析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与职业规划,有助于学校师资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从而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价值最大化。

四、结语

总之,单位转型升格后,要想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应深入剖析升格存在的问题,通过抓好“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建设,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升,有利于促进整个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及其实现[J].兰台内外,2020,(7):72-73.

[2]陈媛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实现的价值逻辑条件与机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7):82-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