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专题化教学范文

专题化教学全文(5篇)

专题化教学

第1篇:专题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专题化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考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具有高度理论、高度抽象、高度系统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为了提升教学实效,使学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与实施了专题化教学。通过实施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考核开放化三个优化策略,“原理课”专题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理念现代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开放性的新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专题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和核心,决定着教学的目标价值取向和教学效果的成败。我国思政课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工具性、知识性和灌输性的教学理念已然是很多学校教学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为此,我们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本,“教”与“学”平等、互动的现代教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专题化教学模式中去。首先,专题教学的课前准备,我们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据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专业特点,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和案例,寻找与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力求达到思政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目的。同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搜集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认识上感到模糊迷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内容,给出科学的回答和阐述,以期能解决学生思想的困惑,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深刻变化实践的解释力。其次,专题教学的课堂组织,我们重视对师生集体智慧的挖掘。一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激情。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教学技巧,更新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每个阶段专题教学之后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活跃、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现场互动的激情和智慧中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专题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时间上将教学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在空间上辐射到课堂外的网络平台。为填补专题化教学留下的知识性内容的教学空白并拓展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还开辟了网上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二、教学内容科学化“原理”

课教学内容极其丰富,高度浓缩了以往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将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包含着一个甚至几个知识点,在有限的课时之内,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必将导致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导致教学内容的浅尝辄止。无疑,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全面认识和掌握“原理”教材内容的实质和真髓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实践阐释,优化教学内容。在系统研究教材体系和对学生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达到“原理”课教学“三个一”(把握“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的基本内容和总目标,我们在进行专题设置的过程中,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原理”课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在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系中,把其中任何一部分从整体中或与其他部分的联系中分割开来,片面地加以夸大或缩小,都会使其他部分失去科学前提,使整体丧失原有性质。对于马克思著作的整体性,马克思自己曾经有明确的表述和说明,他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因此,专题设计要涵括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体系,也要注重理顺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在各个专题的衔接等问题上体现其内在的联系和有机统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第二,问题导向原则。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P289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品质。当代现实社会问题非常广泛,生态环境、科技伦理、文化冲突等,这些无不是学生普遍关注和需要解答的热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这样的忠告:应当去了解学生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因此,在设置专题时,我们正视、探索和解决“问题”,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深刻变化实践的解释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第三,思想性原则。“原理”课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是其他思政理论课的方法论和理论阐释的本源,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理论课,不在于基本观点和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塑造。习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因此,“原理”课专题教学决不能变成文化知识课,而是要突出其思想性这一本质特征,从方法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精华,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认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系统研究教材体系和对学生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及其组成部分按照内在的理论结构和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包括十个专题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考核开放化

专题化教学的关键是专题内容的设计,但若缺少有效的考核方式去贯彻实施和评测,也必然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效。专题化教学打破教材体系,教学不再关注平面化的、零散性的知识点,更着眼于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因此结合专题化教学,我们建构一种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素养的培养为目的的多样化考核方式,使原理课的考核既能突出知识性,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又能体现实践性,检测学生应用的效果。从2015年秋季本课程开始实施“网上测试(20分)+课堂实践(40分)+期末笔试(40分)”的考核方法。在该考核方法中,我们着重突出和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完善电子考评系统。由于专题化教学无法全面覆盖教学内容,网络教学平台便成为专题教学以外的有益补充。在网络平台建设上,我们一方面注重教学资源的不断补充与更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强调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交流与研讨功能,利用目前网络平台已设置的课程讨论区、课程问卷调查等,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在完善电子考评上,我们也及时更新题库,随时围绕国内国际现实热点问题出题,补充原有题库,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强学生网络学习时间和网络活跃度(提问、互动等)的管理,督促学生增加网络学习的时间投入,促进师生之间更开放、广泛与灵活的深度讨论与交流。第二,落实和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分值比例。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环节,要求各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和指导与专题式教学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专题辩论演讲、热点问题研究、原著学习小组和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第三,合理设计期末试卷,考查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题型上,采取开放式的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注重考核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在内容上,我们取消了对概念性知识的考核,以实际案例、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为考试主要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评卷上,只设置大致的评分原则,不设唯一标准答案,避免考题答案的唯一性、僵化性,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第2篇:专题化教学范文

1、室外场地进行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在室外,室外特殊的教学场所与其他学科室内教学完全不同。其他学科学生们都是室内学习,而到室外学习时身心会感到放松、愉快、无拘无束,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和身体疲劳等。

2、教学锻炼有机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小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以及卫生心理等知识与技巧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小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身体,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学与锻炼有机结合。小学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与锻炼,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锻炼自身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体育课之外的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都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却很少体现人际交往内容。然而,小学体育课教学却有许多社会人际交往内容,其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有效的沟通交流、协作配合。因此,可以将体育课教学视为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课堂”。

4、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承受一定的运动量。因此,小学体育课需要消耗学生们一定的体力和汗水,其就潜在具备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即激发小学生的机体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以及增强体魄的目的。这也是小学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独特的特点之一。

二、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要求

1、实现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

根据小学生所特有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再结合小学教育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提出了“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线。通过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中游戏与娱乐相结合的属性,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们的心理发展需求,更好地迎合小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专业化教学与兴趣化教学相结合,既能够让小学生们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均衡发展,又能够锻炼小学生们在竞技运动中的品德与意志,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改革体育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针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而言,要充分进行改革,同时也要重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成绩达标测试,而转换为以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实践程度、完成质量等综合因素作为小学体育的评判标准。并且,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也应与与小学生日常锻炼情况、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道德品质等各种因素结合判断。通过对小学生们运动情况的综合评判,能够更好地激励小学生们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掌握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体育文化知识等。

三、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

1、注重兴趣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其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小学生的成长变化规律,开展科学、多变、个性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身体、心理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变换思维视角,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获取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发展个性化教学。

个性代表着不同、特殊,是与别人相对立而存在的。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对于参与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们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足球运动通常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且还要具备沉着冷静、机警灵敏的特点,因此可以经常组织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项目,帮助小学生克服孤僻、内向的性格弱点,而逐步形成开朗、外向、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也是社会一员,未来都会步入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己任。教会小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社会人际交往至关重要,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学会处理不同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承受不同的压力与挫折,在不断的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大都为独生子女,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等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都在强调团结合作意识,其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应从小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使之成为为人处世的思想理念,陪伴其一生。而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可以从同学之间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或者体育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从而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第3篇:专题化教学范文

目前,我校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短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三种形式,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会计档案的安全等原因,导致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参观实习和短期教学实习,因而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因此,针对涪陵及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拟探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普通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好场所是实训室,为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

2.1加强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

2.1.1建设目标。树立“教学工厂”的理念,坚持立足库区、面向行业企业,建成库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辐射周边地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包括综合实训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科研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实训基地以校内学生实训实习为主,兼顾科研和会计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技能比赛等服务功能。具体体现为:

2.1.1.1形成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的实训体系。满足学校1000人以上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和岗位综合训练的实训能力,为库区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从业人员后备队伍。

2.1.1.2为库区企业在职会计从业人员、移民、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实现基地年培训能力达1000人次以上,成为库区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2.1.1.3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会计电算化建设方案、财务管理咨询和财务软件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建设效益,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2.1.1.4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教育库区会计类专业的师资培训基地,为库区职业院校提供共享实训基地服务活动,为师生提供综合岗位训练和教学方法,实训技能的培训。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的。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等管理制度和实训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仿真度高的实训软件,虚拟浓厚的职场氛围的,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我院财经贸易系会计电算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模拟的“校中企”的校内硬件支持平台建设模式下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建设思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建设过程中,学院应实行开放式办学,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建设过程的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

2.1.2.1科学规划:突出高职特色,高起点,科学规划。以《重庆市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为指导,以重庆市涪陵区、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行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为根据,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新建与企业财务核算高度仿真的多个模拟实训室,建成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满足产学研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素证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硬件支撑平台。

2.1.2.2分步实施:2013年6-8月,编制实训基地建设计划;9-12月,完成实训基地硬件建设。2014年1-5月,完成软件购置、安装、开发培训;6-10月,完成实训实习及职场氛围营造,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心,达到实训基地建设效果;11-12月,接受验收及示范并推广。

2.1.2.3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成后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与重庆市涪陵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广泛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会计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会计信息化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并在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同时逐步完善相应的财务及经营管理软件。

2.1.3运行管理。实训基地在日常运行中,一是按照企业化模式运行。基地内部教师和学生全部按照企业方式进行管理,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企业运作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明确职责分工。通过面向社会的财务管理咨询、会计信息化技术开发、财务核算服务等,充分挖掘实践教学体系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经营活力,保证基地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企业经营理念。制定实训中心运作的建设、服务、管理目标,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目标。

2.1.4师资保证。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财务及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基地实训指导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财务及管理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校内除了建成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中心等外,还可设置专业文化教育实训室。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认同自己的专业。通过会计文化教育实训室,展示会计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和物的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明白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同会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认同感。同时还应设置专业成果展示实训室,用来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比如“凭证”、“账簿”“报表”、“财务分析报告”和“审计报告”等资料。通过成果展示一是让学生在入学时对本专业产生一个心理预期,即:将来我也能做出这些作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认同感;二是在日常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往届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学到专业知识,比如原始凭证是怎样粘贴的?记账凭证是怎样装订的?等等;三是往届的作品可以成为下届学生学习的对象,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提供素材。再就是我们还可以探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校中企、企中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校内设立代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代账公司可为校内的超市、自营食堂、书店等代账;在校外,可为中、小、微型企业代账。这样既解决了校外企业不能一次接纳大量学生实习实践的难处,又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置身于企业中,身临其境,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教室、实训室和顶岗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代账公司里对学生按岗位设置主办会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学生可以轮换岗位实训实践,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微企业的账务处理等。通过这样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践环境的建设。我院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坤涪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市翔丰正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院还与重庆财瑞财务代帐有限责任公司、珀玛会计师事务所、重庆涪陵审计师事务所和宏大税务师事务所及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并建立了中介业务实训基地,营造最真实的工作氛围,同时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一体化教学提供最真实的教学素材,最终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缩短专业上和心理上的距离,这个我们借鉴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当地中介机构合作成立会计项目中心,对外提供记账、审计等服务,成功引入企业真实业务为教学服务,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及项目教学创造条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3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建设的意义

3.1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

有利于落实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学生就业前实习的必要场所。由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为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实现了这一目标。

3.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建设解决了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为学生实践带来的难题。

由于企业担心财务机密的泄露,不愿接受学习实习,也由于行业企业一次不能接受大量的学生实习,所以,使得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习流于形式,通过实践环境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难题。

3.3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起到了示范作用。

学院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环境广泛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与涪陵区及其周遍地区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享实训教学资源,为其他职业院校师生和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了会计电算化岗位操作训练,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活动,指导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参与企业会计信息化改造,成为区域会计信息化研发中心。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来我院对流,在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3.4实现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

依托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为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充分运用学校在区域的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可以针对业界开展短期的专题性培训业务,如,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咨询、研发等技术服务,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对提高涪陵区在职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推动涪陵区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得到财政部门领导和在职财务人员的高度好评;这些社会服务工作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做出了贡献。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环境的建成,不仅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能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

4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环境建设的效果分析

4.1硬件水平得以提高,实践环境得以完善

实训基地建成后能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训实习,同时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仿真实训实习环境,也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实训基地新增了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小企业会计实训、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实训、创业就业实训,学生就可以受到从中小企业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申报与税务账务处理、企业经营管理、创业就业等全程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让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广泛。同时利用先进的管理水平、较高的技术含量、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实训基地成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业务水平。

4.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得以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院为社会输送大量学生成为企业中的财务软件操作能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绩较之前显著。学生在参加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如:2013年6月参加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2014年6月参加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5年6月参加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4.3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由于一体化的实践环境的构建,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落到了实处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满足了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学生“能用,会用”。学生一进入单位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获得了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之前提高了(如图1所示)。我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5%,比2013届(90.1%)高2.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职2014届(91.5%)高1.0个百分点。在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上,截止2015年6月,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8.57%。

4.4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产学研合作基地

第4篇:专题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汽修专业;教学质量

一、引言

放眼21世纪1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取得长足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26150万辆,比2018年末增加2122万辆,国内整车制造已连续7年年产量突破2000万辆大关。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虽然多,但每千人保有量仅为180辆左右,美国此数据约为800辆,日本约为600辆,可见和世界上老牌汽车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另外,国内登记汽车驾驶人为3.97亿,汽车保有量仅为汽车驾驶人数65%[1],市场还存在较大需求。据此,我国汽车市场虽在2018、2019年出现产销辆负增长的情况,但整体上行的趋势不会改变;汽车产业会向精益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这对汽车行业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汽车产业持续正向发展,促使国内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必须进步。原开设有汽修类专业的高职继续补强,原来没有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汽修类专业。一段时间以来,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远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实际情况表现出来的是毕业生动手技能差,对行业认知不足等问题。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试图改善上述问题。经过十多年时间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学生的动手技能和理论实践结合水平有一定提高,毕业生进入岗位角色的速度变快。但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汽修专业教学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有改进空间。

二、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先理论教学,再进行集中实践课程是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显然,此模式不适用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于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从汽修专业开设之后就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4节课连续安排,不再单列实训(实践)课。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放在一个时间段完成,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训练有机融合,需要任课教师把理论知识点溶解在实训任务中,学生在实训得到的技能和结论又反过来能印证理论知识。它打破传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界限,任课教师和学生教、学、做同步进行[2]。一是这种教学模式便于任课教师在理论知识点教学完毕后立即用实训装备作演示,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二是任课教师在方法讲授完毕后可以安排学生立即动手操作,提高知识吸收效率;三是此模式特别适合项目教学,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提炼出的学习项目,能够强化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走进实际工作岗位。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是一种适用于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现有问题分析

(一)教材和教学难匹配的问题。现目前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存在一些共性现象:一是大而全,一本教材把某个区域的知识方方面面都讲到,范围非常广,但缺乏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二是操作性差,教材纯理论知识占比高,不涉及某一款具体车型,理论难以落地;三是系统性差,比如供油系统用六缸发动机作例子,曲柄连杆机构却用四缸机;四是技术老旧、更新慢,以致早已普及的技术还出现在教材的新技术板块。部分教师为了规避上述部分问题,采用厂家所提供的维修手册用于教学。手册操作性强,也很系统化,但范围过于狭窄,且不注重对原理性知识的解析,不利于学生拓展。在教学设计中,理实一体化教学通常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多个项目,把一门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这种设计就对教材提出诸多要求:一是教材要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编写相应的学习内容;二是教材要有针对性地划分章节(项目),具备适用于项目化教学的结构;三是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四是教材在集中剖析某典型车型时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五是前后贯通的学科,教材最好能系列化。

(二)实训设备不满足需求的问题。第一,汽修类专业实训设备价值不低,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生均配比本就不高,加上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设备数量更加捉襟见肘。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后,实训工作量提高,实训设备的耗损加大,而且由于汽修装备的特性,反复拆装特别容易造成零部件遗失,加速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三,汽车技术推陈出新速度快,仅凭学校的条件难以及时更新实训设备以缩短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差距。

(三)专业师资的问题。任课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担任最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熟练的工作技能。一是目前高职院校聘用的都是各高校车辆工程的博士、硕士或本科毕业生,这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校学习时侧重于理论研究,理论知识的储备是足够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他们在本硕博的学习阶段,培养汽修行业技能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这类教师在做理实贯通的时候遇到困难。二是学校会在整车制造企业或汽车维修企业聘用一些工程师或维修技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这部分教师实战经验丰富,具备优秀的技能,但是他们来自企业,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原理并不熟悉,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存在局限性。此外,汽修类专业的实训指导很具体,学生在技能的形成期需要大量的指导,即使在外聘实训指导教师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3]。

(四)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问题。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室进行课堂学习时表现还不明显,进入实训场地后,问题就暴露出来,尤其是钻研意识淡薄[4]。比如,指导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后,部分学生态度消极,效率低下,达不到学习要求。指导教师又在积极处理其他学生的问题,停下来整顿纪律,效果不明显。在实训场地,学生的纪律更难把控,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问题就会显现。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顶层设计,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在编制方案时,应由专任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行业指导共同参与,结合专业特点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根据现有的师资、实训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源头上,为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开绿灯。

(二)根据实训条件自编教材。在教材的问题上,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院校实际情况,尽量选取按项目编写的、实践性强的教材。或者组织专任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条件自编教材。比如发动机构造、变速器构造等核心课程,在把通用的理论知识编入教材的基础上,完全可基于现有的实训设备,编制实训项目,梳理实操要点,编入教材中。同时,可以向行业专家征求意见,把实际的工作过程引入到教材中。如此,形成的教材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操作性,同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最重要的是符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利于理实贯通,有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三)合理规划实训室开放及设备管理。对于实训设备,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延长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实现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缓解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晚自习或周末时间段开放实训室,设置管理员,主要由学生自行训练。二是加强对实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开展精细化管理,制定实训设备维护制度,落实责任;及时补充零配件和耗材,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三是争取寻求校外合作企业,形成深度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一些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到处理。企业处于生产一线,在实际生产中用到的检测设备处于主流水平,如果企业能提供部分设备给学校,那么设备老旧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四)有效解决理实一体化师资问题。一是加强现有的专任教师培养。有计划地定期把专任教师安排到汽修企业一线去培养锻炼,制定培训考核办法,突击技能训练,尽可能改善校内专任教师理论扎实、技能薄弱的情况。二是对聘请的实训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法的培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优化现有的师资配置,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根据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任务。四是开展校企结合,形成教师互聘,引入具备一定资历和技术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训教学。这样,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联系,又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五)对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要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在专业课中穿插思想政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获取新技能的同时,能进一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重要意义,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树立使命感。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够被激发,课堂的整体氛围就能得到改善,教学质量自然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现有问题,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同时辅以精细化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做好“课程思政”,有效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为跟上时代步伐,改善教学效果,很多高职院校汽修专业都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因为实际情况的制约,院校在应用这种模式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硬件设备不足、教材不适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管理,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做好“课程思政”是有效的办法。这也对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蒋菱枫.全国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N].人民公安报,2020-01-08

[2]王芳.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6):67~70

[3]韩杰,付静涛,许红春.“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82~84

[4]朱毓高.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基于重庆九所高职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6

[5]陈小江,王荣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液压与气动课中的应用和实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4

[6]马骏.“理实一体化”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

[7]王超.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第5篇:专题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专;化学教学

以往的中专化学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兴趣低迷,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性、实用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专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当前,中专教育过度注重专业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中专化学教学受到“重规模、轻集约”思想以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的影响,呈现出一派单调、守旧、无趣的迹象。因此,中专教育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形式及意义进行转变,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中专教育的作用,才能使中专化学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引用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发现法在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向中专生传递教育信息。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使化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实用性和拓展性的特点,将学生带入化学世界中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有利于化学教学的持久性发展。

二、中专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方法

1.突出教学重点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非常先进,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在多媒体中呈现出来,将枯燥的知识学习转换为有趣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一节中,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键的形成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学生可以在二维图像和三维动画的辅助下充分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意义,对离子键形成的电子转移、离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平衡等知识点更加清楚,直观感受到这些化学键的变化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突出教学重点可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使其学习效率显著上升。

2.重视多媒体实验

化学教学无法离开实验教学,但有些实验过于危险,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对浓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学生如果直接将水注入浓硫酸,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沸腾,冒出大量水汽使学生被烫伤。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展示整个实验过程,就能够避免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用多媒体播放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向学生展示水中加入浓硫酸的化学反应,既有效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又使学生深刻了解化学知识。多媒体展示实验,教学安全性、实用性高,符合中专学校的教学要求。

3.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概括出来,优化教学流程。例如,学习“电解的原理”时,化学教师可用多媒体模拟出一套电解电池装置,在氯化铜溶液里绘制多个不同颜色的圆球,黑色代表铜离子,紫色代表氯离子。实验之初,学生发现圆球(离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通电后发现圆球(离子)正在向两极进行定向运动。当圆球(离子)接触电极时发生放电,使紫色球(氯离子)丧失电子成为氯原子。黑色球(铜离子)在得到电子之后就成了铜原子,屏幕中的黑色球(铜离子)在电极上的颜色逐渐变红、加深,失去电子的紫色球(氯离子)经导线向相反的电极进行移动,同时发出“嘟嘟”的声音。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了电解原理。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够采用丰富多样方法将化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能够激发中专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是提高中专化学教学的主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