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第1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评估;ST螺旋型模式;继续教育;高校

一、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与以往的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别,它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导向而对员工开展的培训教育,综合考虑了企业自身内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全过程评估理念贯穿螺旋型上升的各个流程环节。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用螺旋的形式把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设计得更加细致和完善,并且用全过程评估理念来保障继续教育活动最终的实效,使培训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培训的技能知识更具有实用性。[1]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突出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继续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得更加完善,更加重视例如内外部环境、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目标等继续教育开展的基础,提升了继续教育活动中各环节衔接的紧密性。其次,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中除了设置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之外,还增设了对各个环节开展评估,提升了继续教育实施的整体效果。

二、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主要针对在职的各类工作人员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提高,进一步完善在职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合作教育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一体化模式的提高,社会上各个行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新的市场环境,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要求,企业对于自身员工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但在人才市场中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而且对企业原有的员工提出了参与学习和培训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降低教育成本,选择与当地的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开始了合作教育时代。企业向高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目标,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对自身的员工开展教育和培训,而高校则利用企业的实践设施,请求企业为自己的教师、学生提供参与技术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合作教育,企业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以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高校则可以通过合作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网络教育模式针对在职员工开展的继续教育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效果不理想,主要是这些在职员工受时间、地点、家庭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校参与教育学习活动。这些人需要参加工作,还需要兼顾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也成为最受在职员工欢迎的继续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是依托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平台开展的,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时间、地点的限制,参与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电视等设施,自主、自助地按照自己的进程、时间和爱好来开展学习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育模式具有成本低、快捷高效、范围广、资源丰富等优点,尤其对一些在职的员工而言,是非常便利的教育模式。3.校本模式继续教育的校本模式主要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的继续教育,利用学校自身具有的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例如针对在校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师德师风、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校本教育模式自身具有成本低、针对性强、方式与时间灵活等特点,在进行继续教育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开展继续教育时可以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价值观传递给教师,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校本教育是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4.学历教育模式学历教育模式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学历教育是高校组织在校教师到其它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进而获得更高的学历。非学历教育是高等院校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上的一些专门组织机构举办的研讨班、讲座,通过这些专门的培训学习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历教育模式专业性强,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作用

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内外部环境、教师个人的职业规划来针对教师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并且把评估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它的出现提升了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培训也更加地具有针对性。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技能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是组织机构针对自身员工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高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技能水平也有待提升。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要想在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实现创新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必须适应高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掌握新知识,使用新设备。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出现及时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在校教师的知识技能,实现了终身学习。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依据高校的实际和教师的个人职业规划,使培训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全过程评估理念的渗入更加保障了教师学习过程的科学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知识的增长速度惊人,而且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缩短。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4]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避免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被淘汰。2.帮助教师制定了适合的学习计划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根据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来制定学习计划,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相应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习成效的高低与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培训的课程是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相一致的,是高校需要教师现阶段必须要掌握的。通过学习,教师及时地掌握了高校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个人竞争力,高校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素质,同时也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知名度。另外,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帮助教师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规划,分析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在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培训时,避免了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冲突,使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教学和生活,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热情。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提出,将高校对教师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国高校教师的人才素质不一,特别是一些发展历史较长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规模较大,教师的年龄、学历等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教师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差别较大,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利于高校内部的团结协作,更不利于高校的创新发展。[5]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参与继续教育,缩小了教师之间的差距、代沟,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有了长足的进步,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树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提高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高校的凝聚力,提高了高校的市场竞争力。4.提高了教师对学校的认识和归属感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是以学校自身实际和学校内外部环境为基础而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对高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高校的发展规划目标、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内部发展环境,可以更加有目的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是学校组织开展的,也属于学校福利待遇的一部分,学校自己出资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培训,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待遇,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合理地规划了学习和工作计划,使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有了长足的提升。学校把教师当亲人,教师会加倍地努力为学校创造更多的利润,极大地降低了高校教师的流失率,为高校留住了人才,解决了高校的人力资源危机。

四、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

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与以前的继续教育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双重因素,是双重动力的集合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如图所示: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开展的基础包括外部环境、组织目标和个人的职业生涯。通过对这三者的调查、分析、研究,可以使继续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继续教育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又提高了个人职业能力,进而增加了继续教育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构建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6]1.明确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和参与人员的职业特征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依据高校的内外部环境、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制定继续教育的学习计划,并且把全过程评估理念贯穿于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在构建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时,首先要明确高校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高校自身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确定出高校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了解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其次,要了解教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为继续教育是针对高校教师开展的,必须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了解教室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强教师在职场的竞争力,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和主动性。2.制定培训目标,并与实施部门沟通可行性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在明确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和参与人员的职业特征之后,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学校或者统筹部门要与各个部门以及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沟通,就培训目标、培训计划进行沟通,达成一致,避免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不一致、规划不合理,出现相应的矛盾,阻碍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在构建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时,必须在前期进行合理的讨论、沟通,做好准备工作,完善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确保各个机构部门、每个参与人员都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都能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7]3.对受训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确认结果对受训者的需求分析包括培训学习的内容和培训学习的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受训者的需求调查分析可以收集到受训者的学习偏好和学习渴望等,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由于受训者是企业的员工,在接受培训时需要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各种矛盾、状况的出现。因此,在确定培训学习的形式时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需要,解决受训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根据需要考虑选择网络学习还是在校学习,并确认结果。4.制订并培训计划在了解、收集、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形成文字化的内容,把培训的内容、计划、方式呈现给受训者,例如时间的计划安排、参与人员、培训地点、培训课程、执行人员等等。同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反馈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培训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5.进行资源配置和过程监督评估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对培训的场地、设施设备、材料、资料等进行合理的配置,要求各部门进行配合,共同完成继续教育活动。同时,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是把评估理念贯穿于这个教育过程中,因此,要制定相应的评估计划,由专门的机构、部门进行过程的监督,确保学习活动的完成,保障教育质量。[8]6.培训结果的记录和后续评估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是高校对在校教师进行的教育培训活动,高校要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记录,了解各个参与培训教师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杜绝各种浪费学校资源、不认真完成学习培训情况的出现。并且,高校要对受训者进行后续的评估,调查教育结束后参与人员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状况,保障培训学习落到实处。基于全过程评估理念的ST螺旋型继续教育模式的出现,是高校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的生存发展和教师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确保了继续教育的可行性,提高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保障了高校的利益,把继续教育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徐康.成人继续教育现状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2]刘鸿雁.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12(5).

[3]童莉莉.二维继续教育课程框架设计与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4]于红梅.学习型社会构建与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

[5]田妍.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D].太原:山西大学,2013.

[6]赵姝婷.行业特色型大学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7]童莉莉,李小文.ST螺旋型模式:全过程评估理念对继续教育的效果促进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23—128.

第2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人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使得继续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教育学院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教育管理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搞好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对做好我国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

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高等学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既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科学实验条件,又有理论知识雄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它们应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扩大,学院各系部共同构成完善了教育管理模式。很多高校根据学校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它们也不断和各系部沟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继续教育教学特点,优化改进教育管理模式。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随着继续教育培训人数的大幅度上升,高校开始适应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各类继续教育工作得到高校的重视,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构建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质量认识不够。国家已经把继续教育放在重要教学战略的高度来开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没有把继续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仅仅开设一些规模与影响小的继续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没有指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使继续教育无章可循,阻碍了它的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但很多办学单位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认识不够,部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单薄,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毫不重视。再加上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质量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相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声誉。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继续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侧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背景、培养方向,还是培养方案,都应有自己的模式。但是,很多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仍对继续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无论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还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完全按照统招教育进行设置,并未针对继续教育进行设置,这直接关系着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它的规划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调整,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良好发展。所以,务必建立一套适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继续教育产品,尤其是培训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培训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给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提供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常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缺乏开拓市场、制订合理培训方案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能力,而且当前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目前,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没有稳定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支持继续教育工作,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部分授课教师完全是聘用高校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毕业设计等,都由统招授课教师兼职,这就使继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更加不稳定,成为阻碍继续教育发展的阻碍。4.继续教育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与时俱进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继续教育常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前沿培训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制订实用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没有严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管和优化,没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考虑新的教育模式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各高校也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前沿专业优势,实现继续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继续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阵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途径,各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继续教育市场

1.制订具体的继续教育教学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社会技术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单位的进步而变化,制订培养计划。继续教育要有好的成果,必须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上区别于学历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并研究具体的教学管理体制,设计出针对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开拓更多的学习方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融入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继续教育教学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2.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师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中,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保证继续教育就业问题,使继续教育走进市场,以促进就业的方式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需要高校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和合作模式。同时,要引进“双师型”师资,充实师资队伍,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交流。根据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展培训等,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授课内容及方法都与统招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必须了解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具有开拓市场和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的能力,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继续教育,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对继续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学习背景,安排具体合理的培训方案,保证教学效果,保证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结合具体课程,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双师型”师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并改善继续教育的教师结构。

(四)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管理工作

1.全面分析、设计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增强人才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继续教育的市场很广泛,高校要以教育资源为基础,立足自身专业,贴近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新项目,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内容。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和内容,务必通过学科专家、企业部门专家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研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考虑培训规模和效果,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水平。2.建立教学监督组监管教学工作。组织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和实际教学管理专家组成教学监督组,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反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3.开展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以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受训人员无法获得个性化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互联网构建的教学和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继续教育网络化。新形势下,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成为新的教学管理趋势,将继续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可使继续教育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发展。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教育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应适应变化,主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建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胡锐.论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与实施策略[J].继续教育,2012,(02).

第3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人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使得继续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教育学院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教育管理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搞好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对做好我国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

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高等学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既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科学实验条件,又有理论知识雄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它们应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扩大,学院各系部共同构成完善了教育管理模式。很多高校根据学校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它们也不断和各系部沟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继续教育教学特点,优化改进教育管理模式。

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随着继续教育培训人数的大幅度上升,高校开始适应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各类继续教育工作得到高校的重视,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构建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质量认识不够。国家已经把继续教育放在重要教学战略的高度来开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没有把继续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仅仅开设一些规模与影响小的继续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没有指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使继续教育无章可循,阻碍了它的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但很多办学单位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认识不够,部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单薄,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毫不重视。再加上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质量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相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声誉。

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继续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侧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背景、培养方向,还是培养方案,都应有自己的模式。但是,很多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仍对继续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无论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还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完全按照统招教育进行设置,并未针对继续教育进行设置,这直接关系着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它的规划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调整,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良好发展。所以,务必建立一套适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

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继续教育产品,尤其是培训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培训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给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提供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常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缺乏开拓市场、制订合理培训方案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能力,而且当前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目前,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没有稳定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支持继续教育工作,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部分授课教师完全是聘用高校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毕业设计等,都由统招授课教师兼职,这就使继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更加不稳定,成为阻碍继续教育发展的阻碍。

4.继续教育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与时俱进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继续教育常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前沿培训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制订实用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没有严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管和优化,没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考虑新的教育模式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各高校也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前沿专业优势,实现继续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继续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阵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途径,各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继续教育市场

1.制订具体的继续教育教学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社会技术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单位的进步而变化,制订培养计划。

继续教育要有好的成果,必须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上区别于学历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并研究具体的教学管理体制,设计出针对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开拓更多的学习方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融入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继续教育教学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

2.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师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中,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保证继续教育就业问题,使继续教育走进市场,以促进就业的方式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需要高校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和合作模式。同时,要引进“双师型”师资,充实师资队伍,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交流。根据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展培训等,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授课内容及方法都与统招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必须了解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具有开拓市场和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的能力,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对于继续教育,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对继续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学习背景,安排具体合理的培训方案,保证教学效果,保证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结合具体课程,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双师型”师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并改善继续教育的教师结构。

(四)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管理工作

1.全面分析、设计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增强人才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继续教育的市场很广泛,高校要以教育资源为基础,立足自身专业,贴近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新项目,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内容。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和内容,务必通过学科专家、企业部门专家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研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考虑培训规模和效果,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2.建立教学监督组监管教学工作。组织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和实际教学管理专家组成教学监督组,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反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3.开展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以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受训人员无法获得个性化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互联网构建的教学和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继续教育网络化。新形势下,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成为新的教学管理趋势,将继续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可使继续教育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发展。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教育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第4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

第三条 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和拓宽,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四条 继续教育事业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方针,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实现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

第二章 内容和形式

第五条 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行业(系统)和单位的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做到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最新专业技术知识,承担本行业(系统)重大科研课题,把握本专业发展动向,逐步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结合本职工作,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更新相关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结合本职工作,加强本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锻炼,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培养、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大专和中专毕业生主要是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

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要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从事涉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应提高外语口语能力。

第六条 继续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灵活多样的原则,可采用短期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讲座、学术会议、函授、刊授、电化教学和自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还可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出国考察、进修等。

第七条 继续教育原则上以业余为主,但脱产学习不得少于规定的学时。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42学时。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的脱产学习时间既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妥善组织,确保落实。

第三章 基地和条件

第八条 实施继续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及各类干部培训中心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广开学路,提倡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和学术团体联合办学,跨省市、跨国联合办班。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第九条 实施继续教育,除配备少量的专职教师外,可聘请本专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和科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第十条 继续教育所需经费,按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沪人〔1992〕54号文执行。

提倡集资办学,开展有偿服务,以增强继续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力。

第十一条 办学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做到有场所、有师资、有经费、有管理人员、有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和可能,承担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办学单位的办学资格需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条件,接受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受影响。

第十三条 各单位负责安排和管理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审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有关继续教育活动;按照有关规定,登记、检查和考核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督促专业技术人员遵守学习纪律和有关 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后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第十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应服从所在单位的统一安排,遵守学习纪律和有关制度,参加考核;在接受继续教育后,有义务为本单位服务。

第十五条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继续教育活动,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其它必要条件。

第五章 管理和制度

第十六条 全市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市人事局是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综合指导,制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章制度,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举办国内外继续教育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及研修班,组织交流本市继续教育工作经验,表彰先进,负责本市高级研修班的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积极配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各委、办、局、区、县的人事部门是本系统、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地区继续教育的综合管理,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制定本系统、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和计划,做好组织、指导和协调等工作。

各基层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制度,进行继续教育登记,组织继续教育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 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应予重视,搞好统筹,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八条 各单位要将继续教育作为整个职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各级人事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把继续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十九条 各单位要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记入个人业务考绩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二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规定,在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单位,以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在工作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作出一定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部门和单位,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经批评教育无效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必要的处分。

对违反本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不予报销学习费用、扣发脱产学习期间工资和奖金、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等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5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一)规范初任培训。协助市局做好2015年新招录公务员初任培训工作,完成调学任务。并将培训情况列入试用期转正必备条件。

(二)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按照《公务员培训规定》的要求,不同部门、单位的公务员都要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各部门要确定两门专业课程(含相关法律、政策),安排不少于20个学时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适时开展保密知识培训。

(三)强化更新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创新能力建设、依法行政、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适时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着力提升公务员在新形势下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市干部在线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和学习内-indent:32pt;">(四)推动学历学位教育。继续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MPA)、第二学历等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公务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各单位应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积极支持。

(五)组织对外交流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选派公务员到先进发达地区培训或到上级机关参加实践锻炼,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管理能力。

(六)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制度。县级组织、人社部门对公务员培训实行综合管理,对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年度备案制度,规范培训调学、考勤、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员培训登记、学分制考核制度。将公务员参训情况与定级、考核、晋升直接挂钩,推动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整体推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培训。

(一)研究制定全县高级教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副研究馆员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由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并付诸实施。

(二)坚持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的培训。依据省、市人社部门的要求,启动新一轮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培训活动,拟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1000人次。

(三)为提高自然科学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在卫生、水利、农业、规划、建筑、环保等行业继续开展《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培训活动。

(四)协同县科协举办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引导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立足岗位成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建立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培训结果记入继续教育证书,作为岗位聘任、转正定级、年度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督促各系列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教育、卫生、文体、财经、水利、档案、农林水产、建筑规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社会科学等专业继续教育工作,县教育局开展新一轮中小学班主任专题培训,计划培训200人;县农委组织开展种植业实用技术、河蟹生态养殖、园林花木育苗、农业机械化推广等专业知识培训,计划培训300人;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老年高血压的管理与治疗、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计划培训600人;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会计法律法规、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县水利局组织开展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泵站运行与管理等培训;县住建委组织开展工程项目管理、高层施工技术等培训;县文广局组织开展基层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培训;县民政局组织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新婚姻法解读等培训;其他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各个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得少于48学时。

(七)以考促学,围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举办各种培训。一是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合格率,举办职称晋升日语培训班1期;二是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拟举办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班1期;三是配合相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工程、经济、财会等职(执)业资格(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

(八)为适应经济工作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培训空间,着力寻找培训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为各类企业培养紧缺实用的管理人才。拟组织推荐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现代企业管理规范与岗位技能”(简称MOT专家公开课)培训班,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部省市组织的各种专题研修班。

(九)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开展业余自学活动,完善自学+考试、自学+研讨+考试的自学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各主管部门要有组织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业余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

(十)加大和高校合作的力度,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历教育。为提升县内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好农业大学教学点农业机械、国土资源专业本科班学历教育工作;积极协助网络大学、合肥电大、工业大学在招生,开展远程教育,整体提高我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

(十一)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登记、审核、验证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对不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学时的,不得申报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得晋升内部等级,年度考核一律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三、以培训创新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培训工作上台阶。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将部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科目纳入其中,建立融在线学习、网上测评、学分管理“三位一体”的学管系统,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方便学员学习,降低培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继续推进“名工程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名医师工作室”等各类人才培育载体建设,运用“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促进行业内技术交流和业务传承,不断提升各类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尝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四)以编制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和项目计划为依托,不断丰富和改进继续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保障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县干部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派教师赴省、市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师资库成员参加教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全面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第6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摘 要 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根本途径。但现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技能与知识进行更新和提高,是提高其业务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随着新制度、新准则的不断出台,新的会计理论不断形成。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以适应经济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会计事项。这样才能应对新世纪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1.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而且在时间和资金上投入都很多,增加单位负担。部分单位没有把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2.会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自觉性不够。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存在着做表面文章,应付考试等现象。重要的是一些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中的部分内容缺乏学习积极性,认为与自己目前工作不沾边,也暴露出了继续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病。所以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如果会计人员不从行动和思想上切实重视继续教育,即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经济组织众多。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每个经济组织适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需要不同的教育课程。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未能照顾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

4.教考不分、管理混乱,教育形式单一。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在承担着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考核工作。有的培训单位为了追求利润,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用学习,学习期满后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以面授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比较直观,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会计人员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多样的、先进的培训形式,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未得到广泛运用。

二、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和管理。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进行新准则、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尽力为会计继续教育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各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积极筹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具体措施包括安排培训时间、报销培训费用、考核培训效果等。对于会计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继续教育的意义,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2.立足专业化,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这样在会计的继续教育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力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需要,要运用不同领域的师资力量,这样教育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本质上提高会计队伍的水平。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大培训领域,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扩展,会计人员既要学习专业会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加强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先进、灵活。网络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

4.改革管理体制。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应作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会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管理部门要建立与培训受众的沟通渠道,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检查,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实施会计人员上岗制度,在每年的后续教育或出台新政策时,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取得优异成绩的财务人员给予通过,对于每次成绩较差的财务人员给予吊销会计资格证书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高瑞.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09(3).

[2]刘勤华.论会计继续教育.科技信息.2008(35).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

摘 要 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根本途径。但现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技能与知识进行更新和提高,是提高其业务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随着新制度、新准则的不断出台,新的会计理论不断形成。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以适应经济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会计事项。这样才能应对新世纪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1.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并不重视,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现有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而且在时间和资金上投入都很多,增加单位负担。部分单位没有把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2.会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自觉性不够。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存在着做表面文章,应付考试等现象。重要的是一些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中的部分内容缺乏学习积极性,认为与自己目前工作不沾边,也暴露出了继续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病。所以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如果会计人员不从行动和思想上切实重视继续教育,即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经济组织众多。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每个经济组织适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需要不同的教育课程。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未能照顾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

4.教考不分、管理混乱,教育形式单一。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在承担着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考核工作。有的培训单位为了追求利润,个别会计人员只报名不用学习,学习期满后同样可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以面授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比较直观,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会计人员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多样的、先进的培训形式,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未得到广泛运用。

二、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和管理。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进行新准则、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尽力为会计继续教育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各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积极筹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具体措施包括安排培训时间、报销培训费用、考核培训效果等。对于会计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继续教育的意义,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2.立足专业化,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这样在会计的继续教育方面能够更有针对性,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力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需要,要运用不同领域的师资力量,这样教育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本质上提高会计队伍的水平。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大培训领域,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有所扩展,会计人员既要学习专业会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加强对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先进、灵活。网络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

4.改革管理体制。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应作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会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管理部门要建立与培训受众的沟通渠道,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检查,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实施会计人员上岗制度,在每年的后续教育或出台新政策时,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取得优异成绩的财务人员给予通过,对于每次成绩较差的财务人员给予吊销会计资格证书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高瑞.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09(3).

第7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美英德

教育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一样成为构建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校教育系统整合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与否、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搞好继续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美英德三国在继续教育体系创建与发展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继续教育的楷模,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情况同美英德三国继续教育发展相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提出改革我国继续教育的思路与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立法,为继续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美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终身教育,通过立法来干预和保证继续教育的开展。1976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法》,1996年通过了《成人教育法》,该法案系统规定了美国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师资培训、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等要求,1997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1998-2002年教育发展的战略计划》,提出今后五年教育部的四项主要目标;英国于2000年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德国1970年制定了《教育制度结构计划》,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了德国各类企业应承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和责任,同样,联邦政府促进法以及各州的相关法规也对企业在继续教育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界定与明确。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从业人员的实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继续教育能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

与美英德三国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立法工作显得较为薄弱。目前,虽有几个省市、自治区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立法,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律。由于缺乏继续教育基本法,影响了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的法律效力,致使许多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流于形式,也使继续教育行政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为了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加强继续教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治,以法治教,以法保教,规范继续教育的行为;保证对继续教育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办学规模、经费、编制等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规,创造条件保证继续教育。

淡化学历化倾向,以就业能力为核心,树立“顾客导向”意识,培养受训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建立专业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淡化成人教育的学历化倾向。在我国,学历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求职、立脚的“敲门砖”,高学历,高待遇;低学历,低待遇,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致使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历教育,而忽视了或者说无暇顾及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如成人教育,主要还是一种学历教育。获得更高一级文凭更大意义上代表着获得被聘、晋级、升职、涨工资的资本,这使得很多人接受成人教育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外力所逼、诱惑所使,学习动机的不端正和学习主体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低下。

英国继续教育的经济使命,是以关注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劳动技能等级为主要任务,其中根据个体、雇主、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认证则是核心部分。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买方”即委托单位的市场,形成了紧密结合实际、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委托单位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还沿袭着传统的普通教育的形式,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往往不考虑委托单位和学员的需要,而根据自己的师资、设备等条件拟订培训计划,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委托单位和学员只好按培训单位的预定计划接受培训,这种针对性差、学而无用的培训,挫伤了参加继续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将培训机构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培训机构要树立以委托单位和学员为主的“顾客导向”意识,改变传统的坐等学生上门的思想。要深入到委托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委托单位的生产、工作实际,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为委托单位开展继续教育。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更新什么”的原则,学用结合,提高受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学以致用,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德国的继续教育也更多地与个人兴趣、个人自愿和个人需求联系起来。因而我国要淡化成人教育的学历化倾向就必须在人事制度上实行根本性改革,即破除学历――职务――工资体制,建立健全能力――职务――工资体制。在人事任用、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不以学历文凭为唯一标准,而应以能力为核心标准来确定。这样,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从为了文凭转向为了知识、为了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上来。

二、广开学路,多渠道办学

在国际上,德国是继续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继续教育庞大的规模必然要求其承办机构数量的充足和结构的完善合理。在德国的继续教育众多的承办者中,企业、继续教育学院和私人培训机构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继续教育大学、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四个系统一起办,广开学路,不仅意味着多系统办学,而且课程的种类、深度、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国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单一,主要是各种各类的高等院校,且多为有偿服务,高额的学费限制了一部分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实用性不够;服务对象也不够广泛,对特殊群体,如残障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和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既要注重正规教育,也要注重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既要注重学历教育,也要注重非学历教育;既要注重学术性教育,也要注重实用性教育;既要注重知识、技能教育,也要注重闲暇教育。总之,各种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都应参与继续教育,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服务。

三、政府经费投入、专项资金计划,继续教育的强大经济后盾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德国继续教育经费承担者的投入比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企业支出的经费部分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国家的支出经费部分提高了10个百分点,继续教育接受者支出的经费一直保持在70%左右。德国继续教育经费承担者的投入比例的变化彰显出政府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英国则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的专项资金计划,以支持继续教育朝着白皮书所规定的预定方向发展,该资金计划将以优先发展领域为目标并且紧跟学习者和雇佣者的需要。针对年轻人群体,将采取全额资助。对于成人,则提高资助金额,逐步建立各种资金分配计划。例如“学习者账户”和“培训即获利”等形式的资金分配计划,都是以市场需要和消费者的选择作为指导的。

第8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员;分行业;分层次;培训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国家为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掌握和运用相关新法规、新技能和新成果,更好更快地适应会计工作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终生学习,不断接受新法规、新成果,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展的需要。

一、开展多种形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法》等法规的法律要求。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一步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使其知识不断更新提高,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2、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我国会计队伍庞大,现有会计人员1,300多万人,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从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上看,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具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县及县以下会计人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更低。

3、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外在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更新。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新企业会计准则等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只有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更新知识,才能不落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作保证;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人员绝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和报账,还必须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总体上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体制,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尚不能按照新准则全面开展工作,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知之甚少。

1、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认识上普遍存在差距。多数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的知识足以承担现有的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靠会计人员自学也能解决问题。很少把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和整体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个别领导对本单位会计人员抽时间接受继续教育不予支持,同意公费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则更低。

2、培训场所、师资配备有待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办学场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配备不够理想,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以及相应水平的政府公务员,但在执行时,多数培训单位因为缺乏有效的预算内资金支持,只好聘请一些只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达到对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师资要求。

3、教育形式单一。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以面授为主。这种教育形式有一定的优越性,比较直观,但也给会计人员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有时势必会影响工作。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能始终坚持学习期满的不足七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考不分。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重点,提高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队伍,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3、加强指导,创新机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引导社会办学单位参与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并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内容,改进继续教育方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指导、社会办学单位积极参与、用人单位支持督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格局。

4、各单位应鼓励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

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应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组织本地区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师资培训,指导、督促下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原则上按属地进行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财政部是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应做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依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由社会中介组织来监督、检查和考核培训单位的教学场所、师资配备及其他情况,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实施会计人员上岗制度,在每年的后续教育或出台新政策时,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方给予通过。对于未参加任何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实行警告,两次警告后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分层次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等会计基础法规等相关财会法规。具体包括(1)会计理论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2)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3)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4)职业道德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在注重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确保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开展多媒体网络教育培训等远程教育方式。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开展专题培训;三是开展会计学术交流。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条件。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接受培训为主,可以自愿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接受培训的形式,包括:1、参加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培训;2、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3、参加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类脱产培训;4、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5、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6、独立完成通过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财政部门或会计学会等学术团体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经济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分层次开展,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以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未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

首先,要分层次培训。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以及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相关领导,带动整个会计队伍建设和会计行业发展;第二层次是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可由地市级财政部门组织,进行专业及技能、法规培训;第三层次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重点培训实务操作。

其次,要分行业进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千差万别,不同行业在会计核算上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分行业培训可以使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各级培训机构可依照按需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重点。对培训内容有特别要求的部门、行业,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上市公司、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应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应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关内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9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学校: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6年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6年全校中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6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本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二、本校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殷雪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

⑶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⑷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三度开发。

⑸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4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工作组织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戴世平(副校长)、尹建文(副校长)、王建仁(教务处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教研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继续

教育

领导

小组

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