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继续医学教学全文(5篇)

继续医学教学

第1篇: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转教学;继续教育;实践

1当前医学继续教育现状

现如今,继续教育得到了重视,各地区也开始强调继续教育的深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过,在实际落实中继续教育仍然未实现全面普及与高度重视,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学继续教育是继全日制学习之后,以满足医务工作者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高素质的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医务工作者持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医务工作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学继续教育推进又存有阻碍,一方面,医学继续教育工学问题严重,例如: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冲突、工作与培训地点冲突、工作压力大和及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相矛盾。此外,结合医学继续教育要求不难看出,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目标制定缺少持续性、统筹性,内容杂乱、适用范围狭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加之,继续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撑,集中于体现于:个人自费接受继续教育意识薄弱、医院继续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各医学院校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资源和办学资源以全日制教学为重心,对继续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投入不足,造成医务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医学继续教育发展受阻,难以深入发展。目前,根据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医务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培训又是必须的,但是对于那些有学习需求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对教育的形式、时间、地点、教学资源等要求迫切需要得到满足。

2反转教学的内涵阐释及其特征

反转教学(inverseteaching)也称作反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反转教学的“反转”指反转常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内容、方式、目的[1]。反转教学即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影音视频等将教材内容制作成为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在家中观看并学习视频中的讲授内容[2]。该教学方式主要是混合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优化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和老师将课上学习时间和课下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较多,通过机械评分体系,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拓宽学习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反转教学优势集中体现于几点: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能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科学规范学习进度,管理性强。第二,经过网络服务平台,学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问,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及时进行反馈;第三,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发言,通过发展性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有效了提升了学习效果;第四,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能够互相交流、讨论,扩散思维。

3在医学继续教育中推行反转式教学的现实需求

国家教育部提出,加快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学优势与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多层次、全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反转式教学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地点影响,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扩大了普通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范围。这对继续教育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3]。医学继续教育因其教学方式、学生性质等有别于传统、正规的学校教育,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一般来自临床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单位、家庭中的核心,继续教育中不仅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照顾家人,难免影响学习时间及学习效率。对此,医学继续教育更加要求学校及教师在教学中改造和创新,采取更适合于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使其适应医学继续教育的需要。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时间和地点安排的灵活性,从而满足医学继续教育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反转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学生可以自由分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观看、暂停、后退等,直至明白为止。2)互动性更强。学生可以在学习服务平台上与教师随时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教师只局限于课堂内。3)有助于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反转式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对知识有基础的了解,随后教师进行指导教学,与学生交流、互动,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4]。反转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如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便于学习者充分发挥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终端的功能,发挥云平台的作用,有效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协作学习与交流,正适应于医学继续教育的需要。从而有力的解决医务工作者的工学、家庭之间的矛盾。

4反转教学在医学继续教育的实践探索

反转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该模式下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更具社会化,并且有终身学习意识等。我校利用反转教学模式的特征在医学继续教育进行积极尝试,前期学校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提供了从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录制小视频、教学PPT、课后练习、学习进度、在线讨论、网上问答、网上考试等网络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分层化、视频化,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知识,可反复多次观看视频资源,直到掌握为止;知识设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视频教学资源中结合各单元设计测试题,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能力升华,学中做、做中学;学习过程过关化,通过答对过关的控制方式。只有学生领会前面的内容后,才能进一步学习下面的新内容。强化学生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同时还提供学校管理者对学习者相关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的权利,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督促,专业教师根据本课程需要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在线讨论并及时反馈信息。在临床医疗专业继续教育学生采取了该模式进行教学,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对现代化技术接触较少,不能熟练进行网上操作,表示无法接受该教学模式。现阶段,“反转课堂”未实现全面普及,仍然处于探索时期,想要得到推广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先进技术、教学专业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5]。将反转教学应用于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学中,为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在采用该教学模式时,在教师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后,教师不只是录视频和上传教学课件,还需专业教师随时监控教学环节的开展、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收集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与讲解,改变反转的“度”或优化课件,必要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庆红.基于主题设计的“反转’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41-46.

[2]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教学实践与研究,2012(7):114-117.

[3]潘英杰.国外继续教育及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11-12.

[4]黄振菊.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探索--反转式教学在高职的应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42-143.

第2篇: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及分组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2013级统招急诊继续教育学员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教学组(n=60)和LBL教学组(n=60).

1.2教学方法

PBL教学组:①挑选病例,于轮转前一周由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集中讨论挑选病例.②提出问题,将病例资料发放给继续教育学员,提出相关问题.③自主学习,围绕临床病例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员通过参考教材,到图书馆查询相关论著或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做好相关记录.④集体讨论,在带教老师的组织下,每位继续教育学员对自己所查询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并行总结,然后再以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学员自由回答,带教老师对相关解答欠缺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评价.LBL教学组:由同一带教老师根据病例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精心备课,通过启发式、病案式教学,播放教学视频等手段进行授课,课后由学员自主提问,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进行总结.

1.3效果评价

基础理论考核:轮转结束后,对当月轮转继续教育学员进行闭卷考试,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30分)、多选题(30分)、名称解释(20分)、问答题(20分),由同1名临床主治医师进行阅卷,阅卷前对学员姓名进行统一封闭.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由带教老师挑选4个在院病例,学员可自行进行病史询问及查体.考核内容包括病例书写、查体、影像资料解读、诊断、治疗方案、临床思维及相关最新研究情况.每位学员对以上内容依次进行汇报,由急诊科4位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充当评委(每位学员的分组情况对评委严格保密,即对评委实行单盲),并分别进行评分,4位评委的平均分为该学员的最后得分.问卷调查:轮转结束后对继续教育学员发放问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堂气氛、自主学习兴趣、知识面、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思维、文献检索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BL教学组和LBL教学组的基础理论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PBL教学组在临床综合能力成绩优于L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问卷调查方面,PBL教学组明显优于L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第3篇: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继续教育

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门独特且年轻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不同于其他口腔专科以专科内容划分学科,儿童口腔医学是以患儿年龄界定的学科,其学科范畴包括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整个阶段的口腔健康管理、口颌系统疾病的预防与诊治等内容[1]。儿童口腔医学综合性强,在诊疗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儿童口腔各种疾病的诊治,同时由于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对医生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学会与儿童的沟通技巧、控制临床风险,还要掌握随儿童生长发育不断变化的病情[2]。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儿童口腔医学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考验。

1继续医学教育是儿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学科之中。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尽管近年来有着飞速的发展,但国内儿童口腔专科医生仍然较少,主要分布在各大医学院校及专科医院,基层医院及偏远地区的专科医生匮乏,不能满足对儿童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3]。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及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学科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教育和规范化教育之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必要形式,在儿童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象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尤其是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加速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教育要求下[5],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新局面对于儿童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意义重大。

2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2.1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借助微信和微信群转发,对360名儿童口腔学员和33名授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时间为2022年1月20—23日。所有IP地址来自2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所有信息的收集均在学员及授课教师知情同意后完成。

2.2调查方法

为了解不同主体对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的态度,评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全体学员及授课教师设计问卷。共回收问卷393份,其中学员360份,授课教师33份。学员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儿童口腔医学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参加线上学习的频率、对待线上学习的态度、线上学习课程偏好、线上学习常用软件;授课教师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授课类别、参加线上授课的频率、对待线上学习的态度。

3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学员基本情况

年龄分布:21~30岁120人,占33.33%;>30~40岁206人,占57.22%;>40~50岁32人,占8.89%;>50岁2人,占0.56%。学历分布:专科75人,占20.83%;本科171人,占47.50%;硕士研究生87人,占24.17%;博士研究生27人,占7.5%。职称情况:医师/助教162人,占45.0%;主治医师/讲师177人,占49.17%;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5人,占4.16%;主任医师/教授6人,占1.67%。工作单位: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42人,占11.67%;大学附属综合医院口腔科15人,占4.16%;口腔专科医院儿童口腔科45人,占12.50%;民营口腔诊所177人,占49.17%;省市级综合医院口腔科36人,占10.00%;一般综合医院口腔科45人,占12.50%。

3.2教师基本情况

年龄分布:>30~40岁16人,占48.49%;>40~50岁10人,占30.30%;>50岁7人,占21.21%。学历分布:本科6人,占18.18%;硕士研究生6人,占18.18%;博士研究生21人,占63.64%。职称情况:主治医师/讲师9人,占27.28%;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2人,占36.36%;主任医师/教授12人,占36.36%。工作单位: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18人,占54.55%;口腔专科医院儿童口腔科3人,占9.09%;民营口腔诊所3人,占9.09%;省市级综合医院口腔科9人,占27.27%。

3.3知识获取途径

对360名学员儿童口腔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图1),58.33%(210/360)和53.33%(192/360)的被调查学员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来源于继续教育及自主学习,其次才是学历教育、上级医生指导和进修学习。

3.4参加线上学习的频率

本调查显示,学员中99.17%(357/360)有既往线上学习经历,28.33%(102/360)学员参加线上学习的频率大于1次/周,57.50%(207/360)参加线上学习的频率大于1次/月,17.50%(63/360)学员每年参加5~8次线上学习,10.83%(39/360)学员每年参加2~4次线上学习。以上结果说明儿童口腔医生参加线上继续教育学习较为普及。3.5线上学习的态度对393份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学员中16.67%(60/360)的学员适应线上教学,11.67%(42/360)的学员更适应线下教学,而65.00%(234/360)的学员更适应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另有6.66%(24/360)学员认为几种教学模式没有明显差别。学员认为线上教学的优点主要有可利用碎片时间听课(66.67%)、可以多次回放(63.33%)、打破时空限制(36.67%),缺点主要是实践课难以操作(53.33%)、与老师缺少互动(35.00%)、自觉性要求高(35.00%)。相对于单节专题讲座,67.50%的学员认为多节系统性课程更有优势,所有学员都希望线上授课后增加课程回放。对于授课教师,使用线上教学教授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授课教师认为线上课程的缺点主要是缺乏有效互动(100%)、反馈不够及时(72.73%)、难以监管学生(45.45%)。教师认为看不到现场反应会降低授课的积极性(81.82%),难以评估教学效果(72.73%),难以进行师生互动(63.64%);目前的线上教学系统还无法进行实践课学习,90.90%的教师认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合适,9.10%的教师认为目前儿童口腔继续教育还是适合线下教学。仅有72.70%的教师希望线上授课增加课程回放,对开设课程回放的最大顾虑主要是担心被录像,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等问题(81.82%),担心出现个人资料泄漏(54.55%)。

3.6线上学习课程偏好

本调查显示,儿童口腔线上教学课程中较受学员欢迎的是早期咬合诱导(72.50%)、儿童牙外伤诊疗(47.50%)以及儿童口腔医学的系列课程(36.67%)。见图2。

3.7线上学习常用软件

学员常用的线上学习软件主要有微信(56.49%)、授课老师使用的平台(44.27%)及腾讯会议(40.46%)。见图3。

4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线上教学前景及展望

相对于进修和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适用面更广。一项对儿童口腔专科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来源中,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超过60%[3]。本调查360名学员中,58.33%对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借助了继续教育,诠释了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未经过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培训的基层及偏远地区的医生来说,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则更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对继续教育正规化、普及化建设。一项对7省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报道,目前继续教育的瓶颈主要在于不同地区执行度不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及基层医院,传统继续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6]。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调查分析结果显示,99.17%(357/360)的学员有过接受线上继续教育课程的经历,说明近年来线上继续教育已逐渐普及,且就职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口腔诊所的学员数量基本平衡,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调查研究显示,对于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学员更多偏好线上教学,认为对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更为适应。学员认为相对于传统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优点主要有可利用碎片时间听课、可以多次回放、打破时空限制;学员认为线上教学的缺点主要是实践课难以操作、与老师缺少互动、自觉性要求高。67.5%的学员认为多节系统性课程较单节专题讲座更有优势,所有学员都希望线上授课后增加课程回放。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偏远地区的学员对线上教学的认可度更高,其中来自西藏、新疆、甘肃的全部12名学员都更偏好于线上教学。一方面说明线上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照顾到偏远地区的学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目前继续教育的瓶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间经济、教育水平差异大,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发挥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学员对儿童口腔线上教学课程的偏好显示,较受欢迎的是早期咬合诱导、儿童牙外伤诊疗以及儿童口腔医学的系列课程。说明学员对早期咬合诱导和牙外伤诊疗知识的掌握相对欠缺。早期咬合诱导和牙外伤是儿童口腔医学的难点,不仅要全面考虑到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情况,也需要大量临床病例的积累,这往往是儿童口腔医学医生从业早期较为薄弱的地方。未来可以开展更多早期咬合诱导和牙外伤相关线上继续教育课程,通过结合临床病例,提高从业人员对难点知识的掌握。尽管继续教育线上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及推广价值,但现阶段其并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教学。一项对线上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显示,线上教学模式对于本科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7]。本研究显示,由于目前的线上教学系统还无法进行实践课学习,90.90%的教师认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合适,9.10%教师认为目前儿童口腔继续教育还是适合线下教学,线上继续教育的主要缺点是实践课难以操作、互动性不强、无法及时跟进教学状态等。互动性问题可通过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软件、教师有意识加强线上互动来改善。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儿童口腔医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学会与儿童的沟通技巧、控制临床风险,这些都需要实践操作的支撑。为了扩大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辐射范围,并保证实践操作的开展,现阶段可使用线上理论课与线下实践课结合的模式,同时照顾到有条件参加实践课的学员及偏远地区基层单位无法参加实践课的学员。另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学者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以及虚拟教具等应用于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学及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8-9]。未来有望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进行儿童口腔医学线上实践课授课定会实现。

5结语

第4篇: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近5年医学科技期刊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变化不大,仍以采编人员为主,说明期刊仍以学术内容建设为主;学历结构上,高学历人员比例有增加趋势,编辑人员逐步学科专业化,与国际期刊接轨;年龄结构上,办刊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人员比例最高。

二、开展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或途径

(一)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是获取学时(学分)的主要继教方式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并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出版职业资格登记、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中华医学会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近年来每年均举办一次这种培训班,面向对象是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行业的编辑,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常见的,如图表加工、中英文摘要结构等学术质量问题,也包括期刊数字化建设问题和出版体制创新与发展问题。每年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主要围绕当年的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探讨。

(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

从2008年开始中华医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对象主要是系列杂志的审稿专家以及期刊编辑,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专家为出发点,既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审稿的目的、作用、原则,把握期刊的学术、思想导向,又从微观角度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提高文章审稿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审稿人的一般要求等。这可提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增强自身审稿水平,表面上看这种培训与医学期刊编辑继续教育互不相干,实际上审稿专家通过培训,知道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写审稿意见会对作者提高学术质量能有所帮助,编辑参加这方面培训班也可对专家的审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再次体现了编审是一家的观点。

(三)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研讨

1.鼓励青年编辑参加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

此研讨会已连续举办过十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领导鼓励并支持青年编辑参加这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这种会议研讨的主题一般紧扣时展以及期刊改革的步伐,可为年轻的期刊编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青年编辑们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在第十届研讨会上,《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韩锟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关卫屏分别就“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和“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现状与畅想”进行了精彩阐述。其中的青年编辑奖项之一骏马奖就是鼓励青年编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2.参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论坛已连续举办过5届,这种论坛规模较大,主要与政治体制挂钩,内容主要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探讨新时期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为主。参加人员既可以是科技期刊编辑也可以是临床医师或是护士。游苏宁社长兼总编辑每届都会组团参加。通过这种继续教育的方式,一来可以学习知识;二来通过积极撰写文章与同行交流,在第五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石朝云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评估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和《中华神经科杂志》李鹏的《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时滞的影响》文章分别被入选进行论坛报告。

(四)参加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或参加国际书展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体系的形成,中国的科技出版日益融入国际出版体系,与国际同行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相通性,如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利益冲突、发表偏倚、论文结果修饰等。在参加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篇文章以大会报告或壁报形式进行展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多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展会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最多,版式统一,基本代表整个系列杂志的面貌,给世界各国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和感知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五)发放科技期刊方面的书籍

在实践工作中自学也是实现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会不定期发给员工一些与编辑期刊方面有关的书籍,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此书既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教材,又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书,也可供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时参考,是相当实用的工具书。文学方面如《编辑人的世界》、《和世界著名期刊总编对话》,此类书籍为编辑们提供了必须掌握的各种编辑技巧,而且还为作家提供了各种与写书有关的出版知识。实用书册如《医学常用计量单位手册》,可以帮助编辑查对作者提供的医学单位是否正确,提高效率减少数值差错。

(六)每月举办一次小范围编辑沙龙活动

这种活动主题多样,既有出版方面的专业问题,也有学术方面或伦理问题,主讲的老师既有大学教授、国外期刊编辑的主编、转企改制成功的集团领导,也有杂志社内的职工,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沙龙的主题。

(七)岗位技能大赛[8][9]

这是近4年杂志社开展的继续教育形式之一,它加强了杂志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已成为中华医学会品牌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

1.业务技能方面的考察;

2.对某一选题进行演讲比赛;

3.开展一个调研报告或策划活动;

4.与学会领导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发挥个性展示才艺的作品。其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社徽就是在这种活动中被员工设计出来的。

(八)其他方面继续教育形式

2011年开始支持并组建“业务学习和科研小组”,通过开题报告会、组建课题小组、调研、撰写论文四个阶段(为期1年),完成一批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选题新颖的调研课题。杂志社会对评审通过的立项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通过这种方式可加强青年编辑业务学习,把杂志社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与国外同专业编辑部加强合作与交流,派员工到国外进行学习或交流,如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张晓冬曾在2008年底到《欧洲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回国后对国外编辑部工作的编辑机制、出版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借鉴了他们的经验。

(九)鼓励并奖励在编辑学术期刊

对发表在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文章,如发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这类杂志,杂志社每年除了报销一定费用外,年终还给以一定奖励。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并鼓励职工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写论文查文献本身就是学习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三、目前医学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目前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虽有编辑培训班或研讨会,但为数并不多,所参加的人数有限,且效果无法准确评估,没有形成正规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模式。编辑方面的期刊,也未充分发挥期刊的继续教育职能(可以仿效医学科技期刊设置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给医学编辑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空间。在上文提到的实践的继续教育形式中,只有第一点才能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继教学分,其余的几个方面在学时(学分)上未有体现。继续教育是培训和提高医学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及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极其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凡是能实现继续教育途径的都应列入此范畴内。如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参加国际或国内会议、出国培训、参加有组织有规模的编辑沙龙活动等根据情况可按不同的学分计算等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继续教育:

(一)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会议,营造良好学习平台继续开展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等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鼓励并奖励出版编辑人员参加这种学会会议,加强与业内学者、专家沟通与交流。学术会议的选题不要只限于编辑出版方面,要适量增加一些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人文教育、文字教育等。

(二)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交流与合作加强和国际医学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将国外对编辑学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现给国内的编辑。

(三)建立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培训教育、考核、评估一条龙的医学继续教育体制,除现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基本的硬要求之外,还可设立英语、财务、医学信息等辅助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在编辑职称的晋升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加强业务宣传和学习加强对医学编辑中的“大家”和“优秀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有的老编辑经验丰富,知识雄厚,青年编辑思维灵活,掌握新技术较多,但各自“藏在深闺无人知”,要加强对榜样的宣传(每年的韬奋奖,出版新人奖,这些获奖者都是优秀的编辑,可以请其以作文或演讲的方式介绍经验)。

第5篇:继续医学教学范文

医院成立于1989年,位处北京西客站南侧,北临古迹莲花池,西接京石高速公路入口。是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接受北京市卫生局、丰台卫生局业务管理。目前编制床位518张,实际开放床位546张。现有正式职工709人,其士、硕士7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20余人,中级职称243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9名华北电力技术院“专业管理专家”专家。

二、我院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参加继续教育的对象

高年住院医师、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学、医技、预防医学、卫生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人性化

进修、学习班、岗位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片讨论、示范性查房、自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

(三)继续教育的实施

由科教处、护理部共同负责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日常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服从科教处、护理部的统一安排。科教处会同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年安排院级讲座不少于30次。所请的讲课老师主要是医院各科室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的医、护、技人员,市、区内其他兄弟医院的主任医师或其他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并从2006年开始取消纸质学分证,通过IC卡学分机授分。全院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一张学分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由科教处、护理部刷卡授分。科教处、护理部每半年统计一次学习情况,在院周会上及时将学习情况反馈给科主任。每年每个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必须完成25学分,其中参加全国性或省市级Ⅰ类学分10分,院级听讲座及撰写论文获Ⅱ类学分15分。同时规定,医院各科室每年至少一篇论著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发表,重点科室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康复科、骨科、放射科、体检中心每年至少有2篇论著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发表。

(四)考核

每年年底,科教处、护理部负责对院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验分考核。验分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将被取消,同时将继续教育纳入职称晋升和工作考核、岗位聘任管理体系,作为晋升、执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力地促进继续教育的开展。

三、我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不少人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

(二)出勤率低: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是位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患者病情的瞬间变化,使医护人员有时难以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缺勤或听课迟到早退。另外,也有些医护人员从思想上仅停留于应付眼前的工作,而影响了出勤率。

(三)学习内容与专业不匹配:由于我院实行三级学科管理,专业分工细化,每个二级科室的讲座次数不可能使本科室医护人员完成年度继续教育的考核,而使部分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其他专业的讲座。专业的不对口使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少数医护人员仅仅为应付继续教育考核,而不是从提高自身出发来参加继续教育,严重背弃了继续教育的宗旨,也影响了自身的听课效果和讲课老师的讲课积极性。

四、对策

由于医院的医疗、护理任务繁重,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医院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安排应坚持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合理安排时间,提供多样化教学形式

为保证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少占用工作时间。现代化教学技术为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如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个人自学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