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继续医学教育全文(5篇)

继续医学教育

第1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医院成立于1989年,位处北京西客站南侧,北临古迹莲花池,西接京石高速公路入口。是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精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接受北京市卫生局、丰台卫生局业务管理。目前编制床位518张,实际开放床位546张。现有正式职工709人,其士、硕士7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20余人,中级职称243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9名华北电力技术院“专业管理专家”专家。

二、我院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参加继续教育的对象

高年住院医师、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学、医技、预防医学、卫生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人性化

进修、学习班、岗位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片讨论、示范性查房、自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

(三)继续教育的实施

由科教处、护理部共同负责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日常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服从科教处、护理部的统一安排。科教处会同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年安排院级讲座不少于30次。所请的讲课老师主要是医院各科室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的医、护、技人员,市、区内其他兄弟医院的主任医师或其他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并从2006年开始取消纸质学分证,通过IC卡学分机授分。全院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一张学分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后由科教处、护理部刷卡授分。科教处、护理部每半年统计一次学习情况,在院周会上及时将学习情况反馈给科主任。每年每个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必须完成25学分,其中参加全国性或省市级Ⅰ类学分10分,院级听讲座及撰写论文获Ⅱ类学分15分。同时规定,医院各科室每年至少一篇论著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发表,重点科室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康复科、骨科、放射科、体检中心每年至少有2篇论著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发表。

(四)考核

每年年底,科教处、护理部负责对院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验分考核。验分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将被取消,同时将继续教育纳入职称晋升和工作考核、岗位聘任管理体系,作为晋升、执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力地促进继续教育的开展。

三、我院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不少人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

(二)出勤率低: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是位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患者病情的瞬间变化,使医护人员有时难以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缺勤或听课迟到早退。另外,也有些医护人员从思想上仅停留于应付眼前的工作,而影响了出勤率。

(三)学习内容与专业不匹配:由于我院实行三级学科管理,专业分工细化,每个二级科室的讲座次数不可能使本科室医护人员完成年度继续教育的考核,而使部分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其他专业的讲座。专业的不对口使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少数医护人员仅仅为应付继续教育考核,而不是从提高自身出发来参加继续教育,严重背弃了继续教育的宗旨,也影响了自身的听课效果和讲课老师的讲课积极性。

四、对策

由于医院的医疗、护理任务繁重,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容易冲突,医院继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安排应坚持临床为主、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在内容上应突出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合理安排时间,提供多样化教学形式

为保证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少占用工作时间。现代化教学技术为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如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个人自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调查对象:对全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均为工作在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涉及医疗、护理和检验等专业。调查内容和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经历、对培训的评价、对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及培训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31份,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所得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测。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二级医院80人,一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共44人。被调查医生平均年龄38.57岁,45.96%(57/124)为女性,54.04%(67/124)为男性。28.23%(35/124)的基层医务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62.90%(78/124)为大专学历,8.87%(11/124)是中专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学历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在基层医院中的医生中,高级职称占2.42%(3/124),中级职称占43.55%(54/124),有54.03%(67/124)是初级职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职称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调查对象曾经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在参与调查的124人中,曾经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者有53人,占42.74%;其中二级医院为45人,占56.25%;一级及以下医院有8人,占18.18%,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在全部被调查者中,表示收到很好培训效果者91人,占73.39%,选择培训效果好者33人,占26.61%。本项调查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124名被调查者中,有120人选择希望继续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其中二级医院为76人,占61.29%;一级及以下医院有44人,占35.48%。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在参与调查者中,91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占73.39%;33人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较大,占2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很满意者95人,占76.61%,对授课教师教授内容满意者29人,占2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很满意者91人,占73.39%,对本次教学计划安排感到满意者33人,占26.61%。

3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更安全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作者及其团队采取不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将培训地点安排在某部级贫困县的二级甲等县医院进行,目的是方便基层医师就近接受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吸引更多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减少培训隐形支出,使授课内容更容易为基层医生掌握,增大辐射效应,从而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容易直接应用于广大山区群众。

3.1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基层医生是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生力军,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农村的基本预防保健问题,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快速发展,医务人员面临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转变,基层在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将显著改善该地区的医疗环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二级医院中仅有56.25%的医务人员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而二级以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率为18.18%,从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的人员组成来看,基层医务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较多,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其他医务人员,他们在校培训时间较短,学习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对于疾病的理解不足,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完成疾病的系统治疗,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因而这部分医务工作者更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今后重点培训的人群。

3.2对于在基层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

随着继续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基层医务人员无论出于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或是晋升职称等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抱有积极态度,但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级别继续医学教育从体制上不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申请人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范围内,基于申请人所在工作区域,相应培训课程的承办单位一般不会继续医学教育的场所安排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基层医务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工作冲突、经费限制、领导不重视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无法充分享有与高级别医院相同的继续教育机会。在基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的上述实际困难。

3.3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在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前期筹备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往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学历构成及培训经验,立足于使本次继续医学教育更加贴近基层实际需要,能够达到使基层医务人员听得懂、用得上的效果。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按照通常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思路,应以突出当地常见病的诊治为原则,兼顾学历提高和执业资格的培训,以该疾病最新指南和成熟的诊疗技术为课程重点,辅助以相应三基知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知识的传授。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3.4进行基层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已有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从中受益。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前期继续教育过程中并未成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既往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县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将县医院从原来被动参与培训转变为主动承办,使该地区的医疗机构优先获得培训便利,减轻参加培训的隐形支出,另外将培训时间、地点安排在工作日和医院内部会议室,可使参与培训人员兼顾临床工作。

②转变培训理念。常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地点一般选择在省级或地级的中心城市,通过信函或学会通知形式进行培训信息传递,培训人员在培训会场“等待”学员的到来。对此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培训人员的流动达到送知识下基层的目的,使基层医务人员花费最少的时间、经费并且在对工作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完成知识更新。

第3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医院药学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方法

1药学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概述

药学人员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在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所学知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在建国后沿用苏联的教育模式,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将继续医学教育引入我国。1991年卫生部门首次颁布《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药学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随后在13个省展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试行;有些地方颁布了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保证继续教育活动与卫生技术人员的晋升挂钩。继续药学教育是药学人员毕业后继续进修和学习的一种教育,主要是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终身性的教育方式。继续药学教育以不间断、终身式的方式来培养学科的骨干力量和药学带头人,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继续药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主管药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和正在从事医院药学或药品检验技术的工作人员[1]。

2医院药学人员的现状

作为医院的执业药师,要想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对药学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但当前医院的药学人员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医院药学服务质量。

2.1知识方面的问题医院的药学人员在毕业后,从事药学方面的工作,但学校学的知识对实际的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医院药学人员在知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两方面:一个是学历的问题;一个是知识结构的问题。医院的药学人员的学历主要有中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部分的中专药学人员缺乏系统的知识储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短板,从而影响医院药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知识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药学人员职称的评比上限制,影响药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存在部分药学人员知识不足的问题。

2.2药学教育与实际脱节药学教育主要为药学人员从事相关工作服务的,其质量直接影响药学人员的工作质量,对药学人员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医学院校的药学教育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很多方面跟不上不断变化的现实,因而带来药学人员工作方面的问题。医院的药学教育主要以储备人才为主,而学校的药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基础化学、分析化学、药理以及药剂等,缺乏临床用药指导教育,从而导致药学人员在临床用药方面知识储备不足,看不懂化验单和病历本等,不能做好临床用药的指导和监督工作[2]。

2.3药学教育管理分散医院药学人员的教育需要得到医学会主管的重视,医学会主管须明白继续医学教育对药学人员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医院内部对药学人员展开继续医学教育,根据医院发展和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继续教育的模式,为药学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便利。但当前药学教育由于管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化的统一模式,药学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上还没有得到落实。因此,药学人员需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3医院药学人员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模式

3.1自学药学人员可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明白知识储备的不足,才能在进行继续教育时更有动力。一般而言,药学人员的在职自学是医学教育中最基本、最经济以及最实用的教育方法,在职自学也有基本的教学大纲和考核要求;可根据药学部门各指导小组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结合集体学习和分散自学的形式来学习,倡导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自学;医学会主管定期组织考核,。检验药学人员自学的成果,同时将考核的成绩与药学人员的薪资和职称挂钩。

3.2开展短期集中式培训组织医院药学人员开展短期集中式培训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在短期内提升药学人员的知识技能。短期内的集中培训内容主要以学习“四新”为主,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短期培训的时间不超过2周。同时还要组织药学人员参加部级、省级的继续教育培训,药学人员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参加这些活动,如中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短期学习班以及一些学术专题讲座等。此外,为了适应医疗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药学人员可通过远程继续教育的方式,参加网课,补充知识。由于药学人员基本都是在职的,远程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课,远程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可采用网站、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参与讨论并学习。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方便医院药学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3.3脱产学习医院药学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推荐采用脱产学习的模式,便于药学人员提高知识水平。脱产学习重视实践能力,尤其是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工作落实,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检验知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医院针对思想基础好、技术功底扎实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骨干,通过将他们送到各个院校或者医院挂职锻炼来学习和实践,目的在于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不同的环境所培养的药剂人员的实践能力是不同的,由此才能发挥脱产学习的作用[3]。

3.4定期举行专题学术交流会除了参加培训、自学以及脱产学习以外,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定期举行专题学术交流会,也是药学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专题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有利于拓宽药学人员的视野,对医学前沿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能以前瞻性的眼光从事工作。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举行不同类型的专题学术交流会,特别是在新药的临床应用、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与生物之间的反应、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更具现实意义。

3.5组织临床药学实践活动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重视理论学习,同时还重视实践中运用,药师去临床学习是临床药师实践的重要形式。药师可通过查阅病历、病因来发现疾病发生的特点,从而熟悉疾病,给出诊治方案,保障临床用药的质量;查房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此外,临床医师要与药师加强沟通,便于及时解决在临床用药方面的问题,提高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4]。医院的改革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人才队伍支撑,药剂部门作为医院运行中最为关键的部门,需要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促进医院的发展,药学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之需。因此医学会要积极采用各种方式,开展药学人员的继续受教育,增强其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贾琳,傅志花,杨烨.医院药学部门采用“问答式”实习带教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0):16-18.

[2]许敏,白杨,李建,等.执业药师的从业与继续教育现状[J].医学教育管理,2017,3(1):3-6.

[3]吴卫,张玮,齐娜,等.Sandwich教学法在药学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10-12.

第4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1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优势

1.1灵活度高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灵活度高,不受时间、空间、方式、国籍的限制。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时间不够、地点受限、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等弊端,在网络教育中得以避免。

①接受继续教育医务人员可以在闲暇时间获取知识技能,也可随时中断学习、下次继续;

②接受教育人员数量不受限制,一个网络教程可多人同时接收学习,可以反复播放,避免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的情况;

③接受教育点不受限制,医务人员可在办公室、家里等任何地点接收远程信息,不必奔波劳累在指定时间内赶往指定地点学习,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④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夯实专业技能。

1.2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基层医务人员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内容繁琐多样,工作压力巨大,休息时间较少,获取信息途径较为单一。而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各类信息,通过计算机传输,信息更新速度较快,内容丰富,观点先进。受教育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课程和网络医学信息了解相关医学动态,获取大量相关信息。

1.3具有开放性

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教学对象、场所、内容、时间、研究成果等都对外开放,所有需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医学人员均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查阅收听。也可在线与多位专家和医学人员进行交流,参与医学讨论,借鉴学习各种优秀医疗成果和治疗技巧,也可分享自身经验,为各种求助病例提供帮助。这种开放式的交流学习对医务人员水平全面提升有积极作用。

1.4严格性

网络远程教育虽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多个优点,但并不表示可以随意对待,因为传输教育的主体是机器,所以评估结果会严格按照设定好的标准进行,没有达到要求的课件必须重新接受学习。

2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①硬件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基层卫生院处于偏远地区,缺少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经济条件落后,无法大批量购买计算机,有些卫生院仅有一两台计算机,根本无法满足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

②互联网覆盖不全面,许多偏远地区尚未被互联网覆盖,或者覆盖不全面,导致网速过慢,无法观看视频教程,学习质量差甚至根本无法学习;

③师资力量匮乏,适合讲解基层医学的人员匮乏,许多权威讲解人员对于大医院的医疗技术讲解十分到位,但由于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缺乏了解,课件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内容缺乏创新,所讲述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得以应用。还有部分医学专家习惯于现场讲解,不适应视频讲解,导致讲解效果较差;

④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质量;

⑤基层医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忙碌的工作往忽略自我的提升,相当一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只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无法有效进行学习;

⑥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学习,许多人接受继续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取得文凭和职称,缺乏学习主动性;

⑦缺乏继续教育意识。相当一部分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继续教育、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意识,或由于各种因素对继续教育丧失兴趣,拒绝接受继续教育或产生抵触情绪。

3解决措施

我国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被多数人意识到,要想深入发展我国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必须针对这些弊端做出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①树立观念,为全体医务人员普及终身学习理念,让其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取文凭和职称的途径,更是提升医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②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政府机关应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扶持,为其配备计算机,安装光纤或加强网络覆盖面积,为基层医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同时对全体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

③鼓励讲师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具体合理的讲解课件,同时收集大量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还应认识到远程讲解与实地讲解的差异,对自身的讲解方法进行改进。

④综合运用多种服务器进行讲解,如网络、卫星、视频等多种渠道,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信息传播途径,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也可考虑视频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继续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⑤对师资队伍进行强化。对讲师进行强化培训,可采用评比选拔优秀讲师的方式鼓励其提升讲解质量。

第5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1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就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进行不断地探讨和实践,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监督考核的环节管理,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1领导重视、构建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得到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领导和代表本院各学科、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主管院长为副主任委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具体实施、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学术活动、授予学分等工作由教学科负责处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对各项工作加以审定和监督,指导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医院实行院长—主管院长—教学科—科室主任—继教秘书五级管理模式。

1.2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落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天津医院制定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教育组织实施管理制度》《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关于职工在职学习的管理规定》《公派出国进修学习选拔办法》等,同时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等相结合,并成为必备条件之一。建立培训—考核—晋升—临床应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建立人才流动、淘汰制度,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约束力,提高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继续教育工作得以健康、持久的发展。

1.3网络管理、提高质量

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是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前提。为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力度和效率,减少重复、繁琐的工作,及时掌握继续教育动态信息,天津医院将计算机程序软件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统计和管理,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增强了学分记录的准确性,减少了统计工作的繁琐,降低了工作强度,使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更具科学性、高效性和规范性[2]。

1.4经费投入、保障实施

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培养力度和经费投入,完善软硬设施环境,搭建现代继续教育平台,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新建医院配备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和workshop室,安装手术远程传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音响和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后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继续发展,让他们理解到只有通过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科学的海洋里充分汲取新的养分,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3],才能使自己医疗专业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2.1申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天津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建立了医学情报共享合作协议,以达到尽快地向临床一线输送各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之目的,同时积极申报部级、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促进天津医院科研及临床应用[4]。为了鼓励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增强医生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本院内实行每周定期通报制度,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医院教学、医疗和管理水平的全面发展。

2.2举办院内学术讲座

每年有计划地举办以已实施的新技术为主的院内学术讲座,科室讲座主要以三基训练为主。每星期五下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科交叉为特点的院内学术讲座,注重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常态运行、长效运转的机制。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实用性强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新技术应用交流和专题实践教育等活动,使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和更新知识结构、新技术,使其临床医疗应用得到提高。

2.3外出进修、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

为使各专业技术人员得以及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医疗技术,有计划地挑选各科室优秀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外出学习人员回科后在本科内进行学习心得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也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院内各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

2.4远程教学

为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三基训练的渠道,天津医院已和24小时医学频道建立了远程教育合作体系。24小时医学频道汇集了国内外的医学视频资源,全部以视频的形式在互联网上24h不断地播出。远程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三基培训、手术操作、教育讲座、医学会议四个板块的内容。三基培训包括三基视频操作演示、题库、考试系统。三基视频操作详细演示了三基操作的具体操作细节,医生、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进行观摩、学习。题库及考试系统能够实现全无纸化自动网上考试,实现了考试工作的四个“自动化”,即自动出卷子、自动考试、自动判卷、自动总结汇总成绩。医学三基考试试题部分从基础到临床,从医技到护理多学科收录了从易到难多种题型的考题,涵盖范围广。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24小时医学频道方便地学习相关卫生技术知识,24小时医学频道体现了“按需学习”的教育理念,可以合理解决工学矛盾,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

2.5以教育者为导向模式向自我导向模式转变

教育者导向模式包括学术会议、临床病例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培训班、新技术推广、远程教学等;自我导向模式包括浏览期刊、视听或音像制品、CD-ROM媒体和互联网等[5]。以教育者为导向模式向自我导向模式转变是使受教育者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使继续医学教育有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水平、爱好寻找所需的信息,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逐步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生职业的观念,真正把参加继续教育转变成自觉行动,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形成评价继续医学教育效果的模式

形成评价继续医学教育效果的模式(CRISISS模式)是英国采取的,经欧洲医学教育联合会验证,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界的认可,成为评价继续医学教育效果合理的有效模式[6]。

3.1医学教育参加者培训效果的评价

先明确了解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需求,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这一要求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后,教学科以问卷形式让参加者对讲课内容、方式进行满意度的评价,并对学员不满意的情况进行整改,然后再对每个项目进行再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目的。这就对授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者必须选准切入点、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内容更新,注重授课艺术和效果。教学科还根据授课效果有侧重、有目的地安排授课教师,以促进授课质量的稳步提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学习,使专业技术人员临床诊治能力、科研工作能力有所提高,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所增长。

3.2项目效果评价

有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以管理人员对专家授课教学效果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术理论高、临床经验丰富不意味着他的教育水平也同样高,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水平及口才表述能力的综合表现,所以继教管理者应对每一位专家的教学效果加以重视,及时了解听课医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对专家提出一定的授课要求,教学效果提高了就增强了医生自觉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水平的目的。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价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项目内容是否符合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的特点;②项目选题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即“四新”“三性”;③项目是否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目的;④项目是否为本学科国际、国内发展的前沿;⑤项目是否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发展;⑥项目是否为国内医疗先进技术和成果;⑦项目是否填补国家、市级空白,有显著社会效益的技术和方法。

4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