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游泳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游泳教学论文

第1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游泳教学过程是要在水中进行的,水本身是个液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游泳欲望。比如:散热块、水下没有呼吸条件、阻力较大、听力差、能见度差,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在陆上直接行走的定向感觉,同时技术上的动作在陆地和水中的感觉也会不一样。所以人类在水中的行动会困难很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人体器官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感知能力、自身调控能力。水感在专业游泳队伍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可见水感在游泳教学中的地位。水感是需要将后天各种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到一个层次。由于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游泳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水感的培养,重点却放在动作技术的传授上。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水感,所以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差异,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在课后加强自我练习。大部分学生只会让肌肉打开整体感觉很机械重复简单的动作,而忽略了对水的熟悉和感觉,应该慢慢在水中适应呼吸,逐步改变与平时不同的身体姿势,培养良好的水感能促进动作的规范性。在游泳课堂上不仅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姿势,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最重要是让学生对正确的动作有优越感的亲身体会。比如:学生在各自通过亲身感受去体验正确的姿势和错误的姿势带来的不同手里感受,让学生自己在水中判别和纠正错误的动作。对于水感基础好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加强水感的培养,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技术。水感除了让学生及时的感觉到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的变化之外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控制水的直觉能力,从而改进自己的动作。有水感的学生,划水动作好、划水效果佳、划水能力强、划水距离长。因此游泳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水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肯定游泳教学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游泳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某种体育运动有兴趣而且积极参与运动时,加强这项运动的知识的教学和技能,对于培养大学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和意识有很大的帮助。高校游泳课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体育教师通过游泳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将学生带入更专业的游泳运动中去。通过游泳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快乐、自信和成功,使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游泳运动也是人生活中的一种很有意义的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游泳意识。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引导和起凡学生把强烈的热情上带入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去,加强学生的游泳意识。

2.培养大学生健身习惯,加强健康意识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其中主要是人必须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因为身体才是知识的承载体,若是身体不好,就谈不上发展。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坚持锻炼,提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育观念,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教学出发,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健身习惯,鼓励他们个性发展。游泳教学要担负起这样的任务,通过对学生水感的培养,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到游泳运动的真谛,才能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健身习惯。

3.让学生感受健身运动的生命意义

高校游泳教学原则和目标应该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作为原则,让学生在游泳练习中体会到游泳运动的效果和乐趣,让学生离不开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加强健康,提高生命的质量,促进精神面貌的改变,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其中,激发生命的内在力量至关重要,让人生充满生命意义,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人的身体质量和身心素质。所以,高校游泳的教学目标应该放在全面健身的基础上来实施,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身体技能作为目标,为社会创造更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通过培养学生水感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增加心理体验,锻炼意志品质

水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游泳是人在“水环境”中利用四肢和躯干的协调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要求人体器官都必须适应水的特点,这也是一种对水的感觉。初学时,部分学生对水都有恐惧心理,可以通过小练习和语言来消除他们心理的误区。比如下水后慢慢在水中行走、跳跳,或者玩一些小游戏使其学生逐渐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试着进行水中的呼吸训练,在水中进行心理训练,消除他们对水的惧怕心理。水本身具有不可压缩性、流动性、粘滞性等特点,在学习和掌握游泳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类困难,如动作不协调,害怕淹水和呛水等心理障碍。通过游泳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最终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

2.加强水中的身体感觉,提高社会的实践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水里面运动关键是要身体平衡。当身置出现转身或高浮的翻滚动作时,因为受水的浮力影响,重心与重力会发生变化,感觉器官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所以只能依靠身体的感觉来感受外界的水压变化。因此要加强手掌、手指与手臂抓水、划水、抱水与推水感觉的训练,这些部位是游泳前进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游泳知识和技术,可以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指导和帮助社会居民进行游泳锻炼,做到学以致用。这样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泳,在大脑的指挥下协调动作的进行,对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对与改善大脑对各种系统的调节有非常好的作用,促进智力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1.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

游泳是属于全身剧烈运动的项目,在一个动作周期中会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和提高能量供应水平,扩大身体能量的储存。通过全面的锻炼,可以发展力量、耐力、速度,加强身体的综合素质,提高身体承受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2.改善身体的机能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身体器官的机能得到健康的改善和提高,促进身体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在忙碌的脑力劳动以后,适当的进行游泳锻炼可以减轻疲劳和恢复健康的提示。事实证明,内心的自信、旺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内在条件和基础。

第2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快乐游泳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18-01

有许多人把游泳教学中的“快乐游泳”简单错误地理解为是迁就学生的个体需要,或是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以玩为主,嘻嘻哈哈,轻松轻松。其实不然,“快乐游泳”实质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地学习(锻炼)的教学过程。这里首先要理解: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过程,而作为一种教学过程,一定要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它应有的贡献。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众多新的游泳教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游泳”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游泳教学中实施“快乐游泳”教学,提高游泳教学效果呢?于是对快乐游泳教学思想的研究已是当前游泳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需求。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整理、收集大量资料。

1.2 综合分析法

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快乐游泳理念

快乐游泳传入我国已有十余年。“我游泳,因为我快乐”,一方面表明人们的运动观正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新的理念被注入传统的游泳教学方式。过去教练严厉的面孔、枯燥的划水、换气等常规教法,已经被教练与孩子的欢快笑声与富有乐趣的小竞赛、小游戏所代替;有时一旁的家长也会加入进来,与教练交流想法甚至出主意。

2.2 运用快乐游泳理念培养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

2.2.1 快乐游泳的教学模式

虽然游泳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么何来快乐?如何使快乐融入游泳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要深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学习理解、本人对开展“快乐游泳”教学进行了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愉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向学校体育的渗透,快乐体育这种体育教育的形式对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我国的体育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2.2.2 快乐游泳的动机

人类从事游泳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游泳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练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目的、有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游泳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教练的语言是指挥棒。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

2.2.3 快乐游泳理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游泳应十分强调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为人的活动提供动力,它是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游泳教学中,兴趣确实对认知和技能形式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兴趣处于中度激活的状态,会倾向于想要吸收信息和扩展自己。使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处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

2.2.4 快乐游泳的乐趣

愉快游泳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游泳学习的这样一种体育,并强调在现代游泳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游泳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游泳,自觉学习游泳,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2.3 运用快乐游泳理念解决学生怕水的问题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快乐游泳”把游泳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

2.3.1 运用快乐游泳理念解决学生怕水问题的构成要素

(1)增力评价: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溃。(2)快乐体验: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游泳活动所独具的乐趣。

2.3.2 将快乐游泳理念运用到水中小游戏中解决学生怕水问题

我们通常在熟悉水性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各式各样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其中乐趣。

(1)海底隧道:几个人成一排站在深及腰部的水中,把两脚分开站立。每一个人从最后面向前由类似隧道的两脚中间潜行通过。做完之后轮流交换。(2)水里寻宝:在清澈见底的游泳池里进行。首先预置顏色鲜明的石头于池底,游戏一开始几个人同時潜入水中去捡拾,最先捡到的为优胜。(3)骑马打仗:四人为一组,三人搭桥一人坐在上面,要把骑在马上的对手推落水里去。(4)滚圆木:把人分成两排面对面而站,并把双手相握。其于的人依次由二排的中间像滚圆木似的游过去。

2.4 快乐游泳理念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

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游泳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的主动学习。

2.4.1 快乐游泳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

一是游泳教练在游泳教育思想,方法选择上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二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培养,及一定的身体条件;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器材和场地条件。

2.4.2 快乐游泳的学习主动性

快乐游泳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初步试水)—— 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动作的基本)—— 进行巩固创造性的学习(巩固创新)。尝试阶段技术动作放不开,尚不敢大胆运用,当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后,学习的欲望加强。

快乐游泳思想的提出,经过各方评说不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快乐的游泳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运用快乐游泳理念,增强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能更好的掌握游泳技术技能。(2)运用快乐游泳理念来解决学生怕水的心理,使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体会到游泳的乐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通过快乐游泳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明白游泳是一项终身体育,

3.2 建议

适当的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辅助项目让学生练习、游戏,也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尽量把组织形式从大到小,从人多改为人少,达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极性,真正让学生学得高兴,玩得开心,从而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第3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多媒体技术

在竞技运动项目中,游泳备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体育选修课随着广泛推行,游泳也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成为高校体育选修课,并成为最受高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程。由于游泳技术动作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各项游泳技能。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游泳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游泳理论,拓展教学手段,增加游泳手段,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泳理论教学

当前,游泳教材大多以文字、图画等教学方式为主,很少涉及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学中无法理解游泳运动实质性内涵。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保留教材内容以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在网络中搜集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内容,继而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性,丰富学生游泳知识量,拓展学生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掌握游泳动作要领,促使学生全面系统的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游泳知识网站,以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游泳学习资料,并在网络中同其他学生共同交流游泳学习心得[1]。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进入游泳教学课堂以后,转变传统授课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中明确游泳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为掌握游泳理论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游泳教学手段

传统游泳教学大多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教授学生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模仿跟随。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失去学习兴趣,而且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养成被动学习习惯,扼杀学生探究精神。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由于游泳运动动作技术要领极强,倘若教师示范动作极为缓慢,降低教学成效,学生不能明确该项动作的连贯性技巧。为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后,将游泳动作以正常速度播放一遍,然后将该动作结构进行分解,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2]。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手部动作,忽视腿部动作,致使游泳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全局为教学点,通过腿部动作要领、手部动作要领以及全身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游泳技能。尤其在播放视频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暂停播放、节选播放、慢放以及动作放大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动作要领,为后续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游泳教学时间

当前,大多高校在开展游泳教学时,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然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乏教师指导,导致动作要领不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同学生建立微信群,定期将收集到的游泳知识技能发送到群里,方便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中查询大量网络资料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泳课作业,以便学生在查找资料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倘若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从而有效缓解游泳课时不足问题,充分将课上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继而增加游泳教学时间,提升游泳课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余游泳锻炼中能够拥有健康体魄,使其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挑战未来[3]。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在校学期间往往只能获取10%左右的知识,剩余90%的知识内容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在现论中已经由最初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体。为此,当代高校学生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紧跟时展步伐,成为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点,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自行获取所需知识信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影响下,可以随时互换学习知识内容,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既能教授学生各项游泳动作要领,还能让学生掌握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并在海量网络数据中构想所需知识结构,继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

第4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游泳教学 儿童 怕水心理

儿童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很容易在出现怕水心理。初学者的怕水心理不仅会给游泳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还会给学生自身学习带来很多困难。目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初学游泳教学的成果不多,并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笔者就此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进行阐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淮安市初学游泳的学员。

1.2 研究方法

访谈法:访问有关专家、学者、干游泳训练工作多年的部分管理者以及主管游泳训练的教练员。听取他们介绍在游泳教学中用何种方法与手段来解决儿童怕水的问题。

2 对儿童怕水心理的探究

2.1 儿童怕水的年龄特征

心理学对儿童害怕的年龄特征已有较明确的论述。1969年,德国人巴尼特对儿童害怕的发展作了研究,她发现,从总体上看,7~12岁的儿童其害怕基本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就以下三种专门的害怕对象来看,有一个年龄变化特点。这三种害怕对象是个体安全、想象中的生物及学校和社会关系。其中前两种有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支配物质世界的规则或知识懂得多了。而第三种害怕对象却是随年龄的增长,这种害怕与成人的害怕比较接近。在游泳的学习过程中,儿童怕水心理产生是不是和巴尼特研究结论相同呢,本人做了一些经验性的研究,研究项目包括调查表、谈话、向家长调查了解及跟踪调查等。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产生害怕心理及心理障碍,年龄越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怕水的心理越小。

笔者从实验调查中认识到,年龄越小怕水心理持续时间越长,反之就越短。因此可以认为怕水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是和巴尼特的结论相吻合的。

2.2 儿童为什么对水会产生害怕的心理

儿童怕水的心理原因,心理学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它的产生依赖于种种原因,如刺激的类型、环境的熟悉性、儿童发展的水平等。因此,只有了解儿童产生害怕的原因,才能预知儿童在游泳教学中可能出现哪些害怕心理,以致有效的预防和克服。心理学家对害怕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解释,如害怕是一种学习现象、遗传现象和知觉再认的现象等等。他们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说明害怕产生的原因及复杂程度,并且都有实验作为依据。例如,大多数人公认的一种解释认为害怕是一个学习现象,是后天获得的,它往往通过工具性或经典性的条件反射而获得的。如第一次课儿童发生溺水现象,就会使儿童对水产生一种害怕心理,并且对水有了他自己的认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不仅如此,初学儿童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取得别人的经验。如果有一个孩子发出可怕的叫喊声,那么其它孩子在该内容的教学时就会发生困难。总之,害怕心理产生的种类很多,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害怕产生的原因的解释,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

3 克服怕水心理的几种经验型做法

儿童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对水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心理行为,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中发生。因为如果不重视儿童的怕水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能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会给儿童造成终生怕水的心理阴影,一辈子都不愿游泳的后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教学,把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教学同等的重视起来。本文根据多年实践提出几种克服怕水心理的方法。

3.1 榜样塑造法

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怕水的心理,是教师非常喜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对抗性条件作用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就是把一些能唤起怕水情绪反应刺激与愉快的活动结合起来,最后以愉快活动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怕水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这一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的较普遍。如在熟悉水性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水不了解时,心理必然产生怕水情绪。这时教师可选择浅水区,做一些游戏,使儿童在玩水中了解水性,从而克服怕水心理。

3.3 说明情由法

在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儿童都可能产生怕水情绪,教师可用简单的道理或示范讲解使他们对所要进行的练习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可消除一些人的怕水心理。实际上,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教师运用最多的方法。实验表明,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

3.4 帮助儿童建立克服怕水的信心

帮助儿童建立克服怕水的信心对于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表扬学生做一做示范动作,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5 提供爱、理解和支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克服怕水心理也有很大作用。因为,儿童希望有一个自己熟悉、信赖、喜爱的教师来教自己,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用不给予爱的方式作为惩罚儿童的手段。练习时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应予以鼓励、支持、帮助来解决儿童心理上的冲突,从而达到克服怕水的目的。

3.6 满足儿童安全感

让儿童心理上有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浅水区和深水区教学从其效果上看,浅水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深水区教学。在浅水区,学生没有潜在的安全上的心理威胁,因此练习时,身体肌肉基本是放松的,学习动作较快。

3.7 积极预防溺水现象的发生

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如果有过溺水或有溺水的体验,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及心理障碍,对游泳的教学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在儿童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强烈的刺激使学生出现不应有的溺水现象,以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4 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在游泳教学研究中,重视动作技能的教学研究,忽视心理上的教学研究,是影响游泳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致使游泳教学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难突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人们习惯把教学活动理解为单纯的动作技能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总突破不了传统教学方法。从近几年对游泳教学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的统计来看,游泳教学研究滞后于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现代教育研究发展的潮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游泳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水平呢?本文认为,要提高目前游泳教学研究水平,必须以在游泳教学中发展、引进、运用心理学理论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要坚持生理上,还要从心理上加以探讨,使游泳教学研究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游泳技术描述,动作要点及练习手段.中国游泳教员培训与考核2004.63-68.

[2]莫罗佐夫.游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游泳训练学,1996.77-82.

第5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教学的创新成为了高校改革迫切的要求,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亦成为创新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既要传授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面对这个问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个矛盾,我们将研究型理论应用到体育院校专业游泳专修课中进行实验研究,以期克服与解决目前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游泳专修两个班共计42人,其中实验班 21人,对照班21人,教学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班进行技术检测。

1.2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法,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教学内容为蛙泳,进度且一致。实验班实施研究型教学,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型教学在体育院校游泳技术课教学中开展优势的分析

研究型教学从实际背景和问题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问题-方案-结论的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在自己的研究中完成的。其注重的是过程、运用、体会。体育院校游泳技术课研究型教学是以教师研究型的“教”促进学生研究型的“学”,注重游泳技术课学习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地探索如何引导学生以研究型学习方式开展游泳技术课教学活动。通过研究型教学在游泳专修课中的应用,来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游泳技术课知识技术传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2研究型教学应用于游泳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2.2.1实验班施加的教学方法

分组学习法:4人为一个小组,一起进行蛙泳的技术学习,采用组内合作方式,探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的协同指导下相互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效果。

讨论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研究型的课堂,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设立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查询和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然后过度到全班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习能力。对比分析法:将教学中在的错误及不规范技术动作和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比较,然后各小组分析错误及不规范动作产生的原因,最后全班学生对其正确技术动作的概念进行明确,纠正错误及不规范的技术动作。

2.2.2 实验控制

为了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前测数据在实验前5天内进行,后测数据在实验后五天内进行。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两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不知道在做实验,从而避免实验班学生的不良心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确保实验效度的合理,实验前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见表1、2、3略)。

将两组学生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利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0.05,说明两组学生实验前的游泳基础基本一致,因此,本实验做到了同质比较,保证了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2.3.2实验后侧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分组教学后对两组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包括:50米蛙泳达标、50米蛙泳技术评定、蛙泳理论考试,在50蛙泳达标和技术评定考试中实施教考分离,理论考试以学生自学以及教师上课研究课题的重点为主,以口试的形式考试,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

2.3.2.1游泳课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对成绩的影响

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的50米计时、技评、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均好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说明经过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成绩整体上优于对照组。也充分的说明研究型教学应用于体育院校游泳专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理论的水平。

2.3.2.2研究型教学对整体水平的影响

上述表明,无论是实践、技术、理论的水平两个班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研究型教学效果要比传统教学具有优势。研究型教学的内在精华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游泳技术动作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通过自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其有了深入的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结论

3.1.1研究型教学在体育院校游泳教学中应用,有利于结合游泳专项特点较好地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发展水中运动能力,增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1.2 研究型教学应用于游泳技术课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教学能力。

3.1.3 研究型教学可以应用于体育院校游泳课中。

参考文献:

[1]刘凡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年第1期

第6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摘 要 当前,游泳课程已经在我国高校获得了大范围的普及,但是陈旧抽象的教学方法无法肩负起让学生快速深刻掌握游泳基本要领的使命。将分步教学法中应用到高校游泳训练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结合游泳训练特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有效提升学生游泳专项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分布教学法 高校游泳课 实践

分步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的层级性和梯次性,在很多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在高校游泳课中开展分步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能够在充分把握游泳教学特点和学生游泳实践水平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层级教学,能够切实帮助教师优选组合最佳的教学方法,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泳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步教学法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分步教学法是指分操作步骤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引申到游泳教学中,即以游泳训练的基本要领和技术动作为依据展开分步骤、分层次的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实践中,分步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学懂”、“学会”以及“学乐”三大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1]。在分布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学客体和主体的灵活转化非常重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都有扮演教学客体和主体的可能性。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加快速、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二、分步教学法在高效游泳专选课中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运用分步教学法时,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合理的分步教学目标,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1.基本目标。首先确定游泳训练教学的“学懂”目标,即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和准确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标准和正确的游泳技术动作,帮助学生形成对游泳基本概念和动作规范的正确理解,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后续的动作练习,从而基本掌握游泳的各项技术动作要领。

2.发展目标。通过“学懂”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游泳技术动作形成了基本的认识,这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确定游泳训练教学的“发展”目标,在对学生进行一定指导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和探究自身技术动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熟练和精确地掌握各项技术动作。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作为提升游泳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3.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层级更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重要目标。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游泳训练的强烈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方法,并能从学习中获得包括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内的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乐”的目标,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好学的学习习惯,为终身游泳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各分步阶段教学任务

运用分布教学法开展游泳专项训练课时,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就应该制定各阶段明确的教学任务。

1.“学懂”阶段。教师在“学懂”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即通过标准示范和详实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游泳基本的动作特点和各项要领,然后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形成基本正确和标准的动作表象,对各项技术动作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认识[2]。

2.“学会”阶段。学生通过“学懂”阶段的学习,会暴露出大量的动作技术上的错误,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努力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让他们真正地掌握各项技术动作,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初步能力,掌握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基本学习方法,实现“会学”目标。

3.“学乐”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游泳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加强他们的游泳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对游泳真正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游泳游戏和竞赛的教学环节带给学生快乐感和成就感,实现“乐学”目标。

(三)把握正确的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在分步教学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各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高校游泳专项课中采用的分布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有:诊断性评价,更高层次的形成性评价和最高层次的终结性评价[3]。

1.诊断性评价。在每一堂游泳训练课开始前,为了确保教学目标和计划的顺利实施,教师都应该开展诊断性评价活动,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基本身体形态、游泳专项水平等进行测试和评价,从而确定分部教学法的目标和任务。

2.形成性评价。在开展游泳训练课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师应该展开及时评价,修正游泳教学的既有轨道。形成性评价主要由专业眼光更敏锐的教师进行,对每单元游泳训练课结束后学生掌握相关动作技能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水平,从而调整分部教学方向。

3.终结性评价。在每一阶段的游泳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展开终结性评价,对该阶段游泳训练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的游泳教学训练。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应该紧密结合游泳课程训练教学特点,重点对学生的专项游泳技术进行测试,同时从体育课程五大领域目标的实现程度展开更加全面的评价。

三、结语

分布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实践运用,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非常有利,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在游泳训练课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游泳技能和水平的有效提升。相比于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分步教学法承认和强调学生在游泳训练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给予充分重视,在提升高校学生游泳水平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体育局科研项目资助(B201425)。

参考文献:

[1] 易述鲜.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

第7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我效能;高校女生;游泳教学

游泳可以强身健体,健美形体,对于人们的心肌功能、肺部功能、自身抵抗力等具有较高的提升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强化人的意志品质以及拼搏精神,是一种锻炼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运动[1],广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水部环境与陆地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游泳学习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尤其对于水性较差的女生来说,更为严重[2]。

一、自我效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心理素质差,缺乏游泳相关知识。调查发现,高校女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均较差,其原因往往是身体机能锻炼少、意志品质较为薄弱,而且大部分的女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比较娇气,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且游泳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等[3]。对于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游泳的学生来说,往往在游泳实践教学中,不能通过自身的的排解消除内心的焦虑、犹豫、恐惧、羞怯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行动力差,不愿尝试、不敢下水等。女生对游泳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滞后,如水的浮力、阻力、压力、流动性产生的无固定支撑等原理知识,其掌握能力比较若,在下水滞后,不安全感便会加剧,在活动时,身体的摇晃常常会使得她们难以维持身体平衡,且由于她们对水下呼吸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比较欠缺,容易造成呛水、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不适[4],且会加剧她们的恐惧心理,逐渐的演变成女生学习游泳的一大障碍,同时,为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2.兴趣度不高,且课时安排不当或游泳条件不足。据调查,大部分的高校女生对游泳的兴趣不高,她们更愿意逛街,不愿运动锻炼,她们认为游泳比较困难,又会浪费时间、精力,她们往往采用逛街的形式代替运动锻炼,因此,在选课时,大部分的高校女生不愿意选择游泳课。另外,大部分的高校在游泳课时上的安排比较少,基础条件也比较落后,当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课时已经结束了,达不到教学目的。游泳班级的人数一般为30-40,在师资队伍上,也严重短缺,而且每学期只有5课时,根本无法全面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大部分高校的游泳馆是向社会开放的,会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甚至部分高校没有正规的游泳馆,是租用校外场地进行游泳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强化游泳知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及时的掌握女生对游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她们的心理动态,根据她们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式(最佳),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多于她们沟通交流,给予她们信心,有目的的指导她们抒发自己的情绪,消除她们内心各种负面情绪,提升学习兴趣,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更富感染力。具体方法为:可以通过简单的竞赛型游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极具青春活力、激情的教学情景,如把基础性的在水中行走、水中呼吸、团身漂浮、蹬壁滑行等游泳技能采用游戏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扮演其中的角色,加上语言的刺激(富含趣味性),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消解内心的障碍,在快乐的学习形式中,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彼此之间要有心里共鸣,有利于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促进学生对游泳知识的全面掌握,实现共同进步与成长,为良好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打好基础。

2.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俗话说,兴趣是行动力的源泉,是指导行动力的先决条件[5]。因此,在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保持身形,健美等功能下手,给学生树立游泳的美感,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并加之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游泳是一种锻炼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运动,具有较高的美的塑造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不断的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规范、高质量的游泳馆,保障课时,可以适当的缩小游泳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度,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保障课余时间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锻炼学习,并且强化游泳教师团队,满足教学需要,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参与指导学生的自主锻炼,并给予学生信心和肯定,全面的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自我效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既要积极的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解各种心理障碍,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游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的提升她们的健身意识,使其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的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支持与鼓励,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全面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全民健身以及高效女生游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蕾.高校女生在游泳课中的自卑心理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55.

[2]庄慧洁,陶日文.高校女生游泳课恐惧心理成因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9):47-49.

[3]冯宇.高校女生游泳课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教学应用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4):112-114.

[4]刘晓梅,王虹.浅析心理畏惧对高校女生游泳课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45-146.

第8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1 引言

高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师范人才的主战场,高师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师范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师范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师范人才。

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受传统体育学院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缺乏多种学科(特别是跨学科) 理论与实证的指导, 成为高师游泳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想试图解决但又一直未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虽然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但到目前为止,改革成果的分组标准仅仅停留于学生的游泳基本技术水平, 改革的目的仍然只针对于学生游泳基本技能的提高, 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没有跳出单一的经验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师游泳教学模式在21世纪已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综观目前的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存在以下方面的矛盾:知识更新加快与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之间的矛盾;知识量增加与单位课时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教学设备现代化与教师适应能力、驾驭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需要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课余时间增多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之间的矛盾。作为21世纪的师范人才,不但要有积极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 而且还要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当前高师教育存在的不足, 优化教育思想, 改革教学模式, 提出科学的教学方法。高师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当今高师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大胆质疑、汲取精华、除去糟粕, 要紧跟时代步伐,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游泳教学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以竞技游泳中的泳姿及其出发转身的技术教学为主。但随着教学时数的减少(游泳由必修课改为了限定选修),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必须设计出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游泳理论和技术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评分办法,结合体育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严格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适应现行教学时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笔者以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的游泳教学改革模式改革与实践为个案,论述在教学观念、方法、模式和内容方面着手的改革。结合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对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形成具有乐山师范学院特色的游泳教学模式。

2 研究目的

探索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发展方向,从整体改革着手,力求构建出既满足学生学习兴趣需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高师体育专业游泳课程的发展。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是以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未曾学习过游泳的学生为受试者,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体育学院2009级68人;体育学院2007级70人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按基础水平分成水平相当的4个班,划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2 个班学生的游泳教学采用新模式“班内分层次调整型”和方法,作为实验组,另外的2 个班学生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三基型”和方法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经由研究者告知研究目的。

研究时间:从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7月1日止。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有关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国内外体育专业刊物的论文和资料, 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综合。

归纳法: 把我国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相似或者相近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询问调查法:了解外省市和成都部分高校开设游泳课的情况。并通过统计、整理、归纳, 认真总结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的游泳教学工作, 确立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游泳的教学目标, 进行游泳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4 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发现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传统“三基型”形式被现代 “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班内分层次调整型”体育教学模式等所替代,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并存。(见表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和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注重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简称“三基”) , 以此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增长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目的。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原行政教学班为主, 不打乱班级的编制而进行混合性授课方式。“班内分层次调整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及运动基础上的差异, 按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评分和运动基础能力, 划分教学层次。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模式能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学习目标、教材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 重视了适宜性和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上提高了社交能力, 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良好环境, 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目标管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2)高师体育专业游泳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师生互动方便,教学互补增强;课内外结合容易,教学涵量增加;分层教学明确,学生选择扩大;教师交流增多,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班内分层次调整型”形式游泳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特点,教学安排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各种锻炼的机会,有针对的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自觉参与锻炼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5 结论与建议

放弃分班制模式,采用动态弹性“班内分层次调整型”教学模式。游泳是体育教学中学生水平差异最大的一项课程,只有“班内分层次调整型”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兴趣和技术水平自由选择游泳课程和教师,达到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最大的和谐。才能让教师分类执教。对学生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各自的教学能力。

设立初级、中级、高级或更细化的层次

游泳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设立初级、中级、高级或更细化的层次,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起点的需求。在每学期开学前详细公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和执教教师,供学生比较选择。

升降级不作时间限制,考核采用动态和差别标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因水平提高或跟不上进度,经教师同意可以随时转换课程,这种调节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有效的学习,同时课程考核采用动态和差别标准,不同课程和不同起点,学生经过努力都可能达到优良。

开发、整合校内外游泳教学资源,为实施模式服务。聘请游泳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为客座教师;与省、市、区游泳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渠道。教师应根据省、市、区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模式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游泳教育实践活动。

争取团队的支持。高师院系领导和专业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是顺利实施模式的重要因素。各门类体育课程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教师职业教育思想, 尽可能使体育理论学习和技法训练与游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体育理论、生理、解剖、体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这些都能在游泳教学中具有启迪思想和实用的价值。

6 结语

第9篇: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游泳教学;素质;体育成绩

淮安体育院校是部级重点中专校,是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游泳员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对淮安体育院校的游泳教学进行探讨。

一、淮安体育院校概述

淮安体育运动学校注重培养体育人才,其设备实施也比较齐全,师资力量也是比较雄厚的。在2008年,淮安体育院校被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体育项目,如游泳、篮球、排球等,淮安体育院校连续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二、淮安体育院校游泳教学现状

由于淮安体育院校游泳教学任务重,每学期都在不断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等,导致不能合理安排游泳教学任务,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游泳训练;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四面八方,在小学接受的游泳水平也不一样,导致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不能适应学生训练;受室外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冬季,游泳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游泳教学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若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改变游泳教学现状是当前体育院校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游泳教学训练

1.合理组织游泳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游泳教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游泳的相关技能,例如蛙泳,其是一种模仿青蛙动作的游泳姿势,蛙泳训练注重的是学生手臂与腿的相互协调。而反蛙泳,其游泳姿势是与蛙泳基本上是一样的,反蛙泳可以俯卧游泳和仰卧游泳。游泳训练中还有一项自由泳项目,自由泳训练简单易学,与其他游泳项目相比,自由泳的速度是最快的,只有身体摆放到位,即身体呈现俯卧姿势,同时双臂相互交替地划水并双腿上下交替进行,通过减少水的阻力,才能实现自由泳技术。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能。

2.优化游泳场所

游泳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加强学生课外训练,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但是,受温度、季节的影响,学生在冬天不能开展游泳训练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学校应设立多个室内游泳馆,并且对学生进行课外开放,这样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机会加强游泳训练。只有不断地加强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游泳技能,从而为国家体育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