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涉农专项资金精选(九篇)

涉农专项资金

第1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关键词: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审计方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55-03

2015年4月中央2台“经济半小时”用一周的时间报道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其中,4月7日报道山西省水利厅2011年建成的提黄灌溉工程――高家湾和马家湾工程。该工程目的是把黄河水引到山上灌溉,预计投资5 027万元,实际投资7 000多万元。但建成已4年村民们没用过该工程的引水,储水池长满了草,工程后期管理无人问,惠民工程成了摆设,令人痛心。如今涉农资金已成为“重点资金”,国家2011―2013年投资1万多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工程,涉农专项资金是否运行得有效益,需要通过效益审计进行审查和评价。由于效益审计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针对目前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谈几点意见。

一、健全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和效益审计机制

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效益审计制度不健全。涉农专项资金的特点是数量大、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部门多、涉及单位多,造成资金投入分散,影响投资效果。

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责任缺乏明确、有效的约束机制,目标考核、激励奖惩、验收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责任人效益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乏,造成资金损失浪费、被截留挪用等无效结果。此外,在实际进行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操作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和评价依据。

应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保证涉农资金效益,为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使效益审计法制化,使效益审计既合法又有权威性;并将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结果纳入资金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将其作为责任追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一个指标,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防止屡审屡犯问题发生。

二、改革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用人机制

开展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涉及政策、法规、财务、农业、管理、工程等各个方面,涉及资金量大、范围广,审计程序与方法更加复杂。目前,既懂财政财务、法律法规,又熟悉农业政策、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因此,要改革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用人机制。

(一)改进审计单位内部用人机制

审计机关要打破部门科室限制,建立审计人员合理使用机制;淡化单位和科室的专业限制,建立项目组运行机制,按任务安排人员组合,统一使用,合理调配审计力量;建立审计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横向流动制度与纵向流动制度相结合。实行审计人员全员轮岗,防止审计干部“审计疲劳”,丰富审计经历。加大审计人才引进力度,增强队伍活力。

(二)建立外聘兼职审计人才库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审计服务。审计队伍除具有财务、审计专业人才外,还应有工程类、畜牧业、养殖业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才,储备各个专业人才,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向高等院校和有关专业技术机构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方法,参与审计工作,弥补审计机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健全完善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

目前,涉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存在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有简单的经济效益指标,没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指标;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等现象,造成效益审计评价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评价依据不充分,增加了审计人员准确判断和科学表述涉农专项资金效益的难度,影响效益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

主要审查评价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到位率、审查有无存在截留、应配套的资金是否及时配套到位、指标有资金到位率等;审查实际用于农业方面的专项资金发挥效益的比率,是否有资金被挤占挪用、发生损失浪费等现象,指标有专项资金有效利用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如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灌溉能力等。从项目决策、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审查,有无决策失误、工程质量隐患,是否存在建设进度缓慢、项目闲置难以运营等不经济情况。

(二)社会效益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

主要从项目是否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是否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效益出发。如通过新建道路、水利设施、架设输电线路等工程,评价指标可用提升了土地价值、缩短了出行时间、新增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新增就业率、新增区域GDP等指标,社效益等多个角度来构建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社会效益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应多以实物、时间或劳动量指标为主。

(三)环境效益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

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指的是生物的栖息地和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工程施工和竣工后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自然的修复与调节,能够达到新的结构平衡,而人类活动的增强,如旅游活动的开展,必将影响及打破新的平衡,形成动态的环境系统结构。

因此,在审计施工方案设计、实施时,应把重点放在是否具有自主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对历史悠久的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区域人类生活水平及原有动物、植物存在数量的影响等,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引起水质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利用水指标和空气指标评价等。

四、运用先进的审计方式方法

目前,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简单落后,基层审计人员相对老化,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审计技术方法仍为就地手工搜集、整理、复核及分析等,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新技术。因此,要搞好涉农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审计人员要转变审计理念,摆脱传统的就账查账思维方式,遵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审计思维方式,要跳出账本搞审计,多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层面上查找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在账面审计基础上,除了通过走访调查、实地察看和业务核对外,还要运用现代审计技术。采取多种审计方式方法,真正弄清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

(一)现代审计技术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进行在线审计,加快建立农业资金审计信息数据库的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查询、分析、筛选功能,提高涉农资金审计获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地反映资金在分配、使用中的不规范的问题,促进规范资金管理,利用航空测量、GPS等技术进行实物量的审查。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还包括风险评估及重要性确定、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特殊性,涉及农田改造、水利工程、节水改造、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等建设、环境评估、质量评价等业务性问题。这些业务专业性强,需要聘请专家参与检查并指导审计工作,不断提高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进行延伸审计

根据资金的流向向被审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情况。资金的主管部门长期滞留资金的问题比较普遍,是审计调查的重点。滞留涉农专项资金主要表现为:一是财政部门大量长期结转。在审计中要审查2―3个年度专项资金管理台账或其他相关资料,逐笔审核结转资金和结转项目。二是以虚列支出方式长期滞留专项资金。重点关注资金往来、特别是年末规模较大的资金往来。三是财政部门通过过渡专户滞留专项资金。对存在的问题调查取证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三)重大项目采用全程跟踪问效审计模式

审计监督滞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等许多项目的隐蔽工程由于事前没有参与监督,工程量的真实性和工程质量的好坏很难确定,使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如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竣工验收长达几年,常常发生人事变动、市场价格变化、经营场地变化等诸多变化,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收集资料难、找人调查难、取证难等。因此,对重大涉农专项资金采用跟踪问效审计模式,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既能及时查处和纠正资金在拨付、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又能适时监督资金使用效益,对有重大管理缺失、损失浪费、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能够及时制止,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加强审计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第2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一、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政府事权划分不清,缺少与之相适应的财力匹配机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逐步确立,各级政府将承担更多的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财力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财权却不断上移,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不清,加剧了地方财政权责的背离。

(二)部门职责交叉不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有效协调机制。目前涉农专项资金在政府的农业、林业、水利、渔业、农机、交通、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20多个部门都有管理职能与责任,资金项目通过不同渠道下达,各个部门在维护自身管理权限之际,往往要顾及部门自身利益。此外,国家拨付的涉农专项资金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安排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上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意识比较淡薄,对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使得涉农专项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

(三)资金使用监管不严,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机制。目前对财政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还缺乏一种较为科学完备的考评手段,专项资金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相应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对专项资金的监管较弱,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刚刚建立,许多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不均衡,使用效益的高低难以得到准确、完整的反映。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还不够,跟踪问效机制也不够完善,已经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大多属于浅层的量化指标,局限于“钱拨了没有”、“项目实施了没有”等外在的考核,总体评价往往掺杂着人为因素,很难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其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

二、完善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一)清理整合,优化涉农专项资金结构。在总结现有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统一、高效、科学、协调的目标,理顺资金渠道,减少交叉重复,规范资金用途。要对现有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打破现有的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条块分割的局面,按照“该撤销的撤销,该压缩的压缩,该保留的保留,该增加的增加”的要求进行清理整合。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按资金用途重新进行分类。对不符合公共财政支持方向或已经完成目标任务的涉农专项资金,要予以取消或转变用途。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专项资金、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农业专项补贴等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纳入整合范围,综合平衡,统筹安排,进一步明确支持对象、扶持环节、投入重点、补助标准、资金用途等。同时,按照“区分支持领域,部门归口管理;存量保持不变,增量规范安排;强化沟通协调,统筹安排使用”的原则,推进财政部门内部涉农专项资金的整合和统筹安排。在整合目标上,坚持注重结果,保证实效,力求整合后形成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专项资金。在整合的方法上,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化。在整合的方向上,坚持优化结构,彰显战略。力求整合后的专项资金后的专项资金有利于加大“三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在整合的部署上,坚持强化集中,突出重点。

(二)搭建平台,统筹安排涉农专项资金。针对“三农”工作的新发展,按照“责任主体不变、管理体制不变、建设任务不变、资金渠道不变、整合使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涉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断加强资金整合平台建设,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整合优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区域带动、增收带动等方式,促进涉农专项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地域集中,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以规划为引导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条件,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规划引导涉农资金的集中投入。二是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把投向相近,目标相识,来源不同的涉农专项资金归并整合,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财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及重点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以重大专项资金为平台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继续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牵引,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四是以完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为平台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积极改进补贴方式,减少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补贴,提高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密度,集中有限财力,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流通体制、产业化、农业科技、村庄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

第3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为了全面贯彻落贵港市水库移民资金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水库移民资金监督管理,保障水库移民合法权益,根据自治区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全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和区财政厅《关于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政自查自纠阶段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等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对水库移民涉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本次自查自纠涉及资金8196.27万元,其中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资金8114.45万元,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81.82万元,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本局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水库移民的政策。

2、对xx年、xx年xx上级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库区涉农项目资金,我局坚持做到: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资金管理工作机制来执行,按章办事,依法理财。我局通过认真自查,没有发现套取、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私分库区涉农项目资金的问题

3、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我局严格按照xx年年重新确认的人数和名单,在每个季度的补助资金下达后,按照程序向政府申请划拨该项目资金,同时做好发放清册连同政府批文一起送到财政局,由财政局拨款到信用社

水库移民款

专户,再由信用社按清册名单和金额发到移民户的专用账户上。

4、xx年、xx年年的项目资金下达后,先报财政评审,再公开招投标;项目实施完工,经我局和村、乡镇政府、财政等部门验收合格,再由我局向财政申请拨付进度款;由区政府组织区纪委、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等部门进行初验,合格后再向市一级申请竣工验收。xx年年实施的项目在初验后,由区投资审计中心进行审计结算后再向市移民局申请竣工验收;xx年年实施的项目已进行了初验并进行了审计结算,准备申请竣工验收。

5、xx年年至xx年年的大中型后期扶持补助资金尚有12

8.01万元留在区财政局的账上,原因是:

我区在xx年年确定的仙衣滩水电厂后期扶持人口5325个后扶指标中,我局已按要求及时拨付了5074个后扶指标的扶持款,因桥圩镇锦垌村、新塘乡大郑村部分移民对指标核定有争议,我局暂不拨付这两个村251个有争议的后扶指标扶持款。但目前我局已会同相关乡镇继续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第4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一、强化涉农资金审计的必要性

(一)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及其涉及面的扩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在加大,由于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链条粗而长;涉农单位众多,不仅涉及到各行业各领域。涉及到众多部门,且涉及到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放心,必须加大对涉农专项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审计监督,强化涉农资金审计。

(二)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监督职能审计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建设新农村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全面落实发挥作用。因此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涉农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积极开展涉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具体而言就是为分配、管理和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服务,促使他们管好和用好资金,同时促进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最终体现在为一方百姓服务,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运用审计绩效理论对涉农资金进行深入剖析 可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检查其效益水平,评价和分析影响整体效益的因素,寻找提高其效益的途径。另外通过对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与浪费、资产流失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揭露,能促进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科学管理、提高涉农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维护资产安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涉农资金审计的开展情况

(一)强化了对涉农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调查 近年来审计机关围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农村医疗卫生等一系列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部分地区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征地农民补偿赞专项审计,农村卫生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审计或审汁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清欠了征地农民的补偿费,促进了农村卫生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提高了农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发挥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了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 为促进提高各类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审计机关和人员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技兴农专项资金、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和林业建设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反映、揭示了不同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决策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促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实时监控,部分地区还利用计算机联网对有关科技兴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远程审计,为进一步实现对科技兴农资金的实时监督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强化了对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 为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审计机关重点对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核减工程投资,节省建设资金,保证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如关注农村水利灌溉、农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查处改变和挪用项目资金、虚报冒领、损失浪费、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且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确保相关惠农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了对农村管理部门的审计 部分审计机关在进行财政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加强了对农村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如在财政审计中,加强了对财政转移支付中涉农资金的审计,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的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资金、文化教育事业资金、农林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列入了审查内容之列。通过对领导干部履行新农村建设相关责任的审计,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各类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涉农资金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涉及内容广泛,审计程序和方法较为简单 资金的来源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相关部门和单位投入的自有涉农资金,造成资金被混用,各部门(单位)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设立审计项目的方式不够稳定,项目安排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是人大根据需要,临时以检查的形式出现;有的是按照人大或政府的要求开展审计等。另一方面,部分县级审计力量不足,致使部分财政涉农资金审计间隔期限较长,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审计监督。此外,部分涉农资金审计局限于合规性和财务账目基础审计,其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涉足较少;同时,审计技术方法仍为就地手工搜集、整理、复核及分析各种信息,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新技术。

(二)审计实施严肃认真,审计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特殊性,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都能严正以待;但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却反映平平,究其原因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如对同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存在的专项资金问题,一些审计机关很难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和处理,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作用及效益大大减弱。尤其是县级审计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情况涉及较少,对资金分配是否符合客观需要,是否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是否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等方面缺乏宏观的分析和研究。审计结论仍停留在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等制度,显有将审计结论提升到宏观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很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国家通过加大涉农资金审计来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产生更大收益,但从实际审计结果来看,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并不理想,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部分专项工程未进行招标、投标;部分项目决策失误,个别项目投资损失较大;部分专项工程未经过竣工审核;专项资金未按时下拨、滞留账面;部分政府单位挤占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项目的预期效果;资金分散、使用效果不明显;在资金核算上存在不规范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影响涉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四、涉农资金审计的强化措施

(一)细化审计环节,提高审计质量 细化审计环节具体包括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审计环节,涉农项目的立项、建设审计环节,资金和项目的效益审计环节等内容。监控重点专项资金引入效益审计在资金分配环节,检查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是否

在资金上予以落实。在资金拨付环节,要着重检查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在资金的使用环节,一方面要着力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地利用涉农资金。在资金管理、使用环节,主要审计涉农资金的项目、预算、计划、资金、设备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审查其是否符合投资立项的具体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无虚报项目等问题。对涉农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主要审查涉农资金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以及涉农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确保资金使用按制度规范进行。

(二)创新审计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其一,应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当期“项目资金分配、实际投资结构、资金调拨时效”三个方面作为项目资金管理层、执行层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其二,应健全财政涉农资金审计与电算化、网络化及国际化审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改善审计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从而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降低审计风险。其三,应进一步加快实施“金审工程”,“金审工程”已进行了几年时间,计算机审计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对于涉农资金审计方面仍需改进和加强,特别需加大地方审计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地区审计内部资源数据库建设,构建一个布局合理、扩展充分的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网络平台,解决软、硬件制约因素,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审计效率和质量。

第5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陆川县在全区率先建立涉农资金电子监管系统,将全县20个县直涉农部门和14个乡镇纳入电子监管范围,把相关政策和资金使用全过程“晒”在阳光下,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彰显出“科技监管”的强大威力。

该系统把县纪委、县直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三级”之间的数据进行链接,执行涉农项目“三公开”制度,即:政策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结果公开。系统使用后,农民群众随时可以通过涉农资金电子监管系统了解到最新出台的惠农政策、相关涉农部门兑现政策的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进度等,真正实现了动态管理、动态监测。如果系统检测到有项目存在实施进度缓慢或不按有关政策规定操作实施的,系统会自行提示项目执行部门改正;对于涉农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漏报、瞒报等行为,系统将自动向项目执行部门发出预警督办信号,及时堵塞漏洞,把苗头性的违纪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5月,陆川县通过该系统对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乌石镇陆河村没有按规定将本村居民的低保金如数发给低保对象,截留4.37万元,马上采取措施,保证了低保金的如数发放。今年1月,监管系统显示良田镇库区移民后续扶持资金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检查组立即展开专项检查,发现该镇有两个生产队23户99人存在虚报、重报现象,涉案金额100多万元,目前,县纪检监察部门已对相关责任人谢某某、黄某展开了立案调查。该县电子监管覆盖了低保、新农合、种粮补贴、农村贫困生补助等多个民生领域。今年1至3月,系统开展检查52次,对涉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已成为一种常态。

2. 钦州:“两级备案”、“三级公开”“两级督查”

为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今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出台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两级备案、三级公开、两级督查”制度。编印了《钦州市钦北区惠农政策阳光手册》,对目前实施的惠农政策的项目、标准、审批程序和申请办理流程逐一解答,并公开了投诉、监督方式,让群众做个“明白人”。

“两级备案”促规范。对涉农专项资金、项目监管实行区、镇(街道)两级备案制度,并采用资金文件备案和电子表格备案两种方式进行备案。区级备案主要是由各涉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向本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和同级财政、发改、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纠风办)报备资金安排文件和电子表格。财政和发改部门分别负责对辖区涉农专项资金和项目进行收集统计汇总,并以电子表格方式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前5日内将上季度情况逐月累加报备本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和本级纪检监察部门(纠风办)。镇级备案主要是实施涉农项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镇直单位、站办所负责将所实施的项目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镇纪委报备,在项目安排后15个工作日内报备,电子表格备案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前5日内报备。

第6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本次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整治以“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统筹分工、协调配合”为原则,着重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并做到资金、项目、单位全覆盖。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从根源上研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的措施和办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形成保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整治检查范围。

省市和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资金;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处理情况。

(二)整治检查内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清理检查和纠正涉农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用资金、项目管理权,涉嫌贪污、受贿,谋取私利;是否存在基层干部冒领、私分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是否存在项目申报弄虚作假,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存在违反政府采购、招投标、民办公助、村民自建管理规定;是否存在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滞留、延压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是否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二、把握环节,精心组织

本次专项整治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六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

成立区水务局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涉农项目资金专项整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制订相应工作方案。

(二)自查自纠阶段。

各股、站、室和相关单位要按照专项整治范围、内容和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自查过程中,要在摸清资金性质、规模和有效梳理资金流向基础上,深入查找涉农资金及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要突出边查边改,按照规定和程序,及时处理案件和相关责任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未整改的,要结合本次专项整治行动限期整改、追责处理。自查自纠结束后报送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区级督查阶段。

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相关部门自查自纠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时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涉嫌贪污、受贿、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检查分两部分:一是由区审计局牵头,检查各级扶贫资金,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专项资金、发展资金、以工代赈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林)场扶持资金、扶贫贷款财政贴息、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社会扶贫捐赠资金;抽查整合用于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的其他财政性资金等。扶贫资金检查由区审计局单独安排运行。二是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涉农部门,检查除上述扶贫资金以外的其它涉农资金。

(四)市级督查阶段。

涉及各相关单位、股、室,在作好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准备好相关资料,接受市上专项检查。

(五)整改完善阶段。

对本次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分类制定方案,按照定责任领导、责任股室的原则,限期整改。

(六)全面总结阶段。

局专项整治办公室要对本次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并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强化保障,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局各股、室、站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局班子成员要按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有效推动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

要把解决好实际问题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标准,将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加强基础资料搜集整理,用事实和数据反映问题,体现专项检查工作成效。对专项整治组织不力、工作不实、敷衍应付等问题,局纪委要采取通报批评、从严问责等方式予以处理。

第7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一)指导思想。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二)基本原则。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分级负责、分口把关。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由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和各级有关涉农部门分口把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全面清理、重点抽查。既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摸清我市涉农投入底数;又要突出重点,对资金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三是统筹分工、协调配合。建立专项清查工作组织保障机制。统筹组织专项清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分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专项清查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标本兼治、纠建并举。认真查找当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又要切实解决强农惠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清查范围和重点

(一)清查范围。分重点涉农部门、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和具体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重点涉农部门主要指各级安排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

(二)清查重点。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如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费补贴。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补助、财政扶贫资金。四是其他重点专项资金。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等。

(三)查找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二是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户。三是否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四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五是否存在滞留、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六是财政预算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有关账户设置和资金划转存在问题。七是违反制度规定的其他问题。

三、方法步骤

结合我市实际,根据中央和省里要求。此次专项清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全面核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四阶段。

(一)部署启动阶段

要做好全市动员部署和启动工作。中央和省动员部署的基础上。

1成立组织协调及办事机构。财政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组建工作专班,专司强农惠农资金清查工作。

一是成立市级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财政局局长宋波清同志任常务副组长,牵头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农办、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审计局、建设局、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局、环保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扶贫办、农机局、水产局、畜牧局、气象局、特产局、经贸局、文体局、卫生局、交通局、商业总公司、人行市支行、人保财险公司等部门有关领导分别任副组长、成员。

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专项清理和检查的日常工作。

三是组建清查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清查工作专班。以及从基层单位抽调部分人员集中办公。专班下设三个组:

综合协调组:承担日常协调、政策解释、开展培训、筹备会议、上传下达、接待等工作。

检查督办组:承担指导全市开展自查自纠、配合中央检查组和市检查组开展核查和重点抽查等工作。

统计宣传组:承担信息收集、数据统计、编发简报、对外宣传等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又要达到上级统一要求。

3及时召开全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会议。

(二)自查自纠阶段

认真开展清查工作。既要对本级部门预算安排的用于本级部门涉农支出的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情况进行清理和统计,这次主要对年三年中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支出、基金、政府借款等)按照不重复、不遗漏、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要求。又要对本级预算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从资金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和统计,开展自查自纠。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认真填报“专项清理”和“自查自纠”有关情况表。

第二。并逐项检查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对未及时纠正整改的问题,应采取切实行之有效的手段坚决予以纠正。

第三。对各项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纠正的要立即纠正;对当前立即纠正有困难的问题要落实整改责任,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第四。要深入分析原因,着眼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着力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

第五。其中市本级使用中央下达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市级对下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含追加)其中市本级使用市级对下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市本级部门预算安排项目资金(含追加)于月日前将“专项清理”情况表报送市财政局对应部门预算管理股室审核,月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二是市直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填报:中央下达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其中市本级使用中央和省下达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市级对下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含追加)其中市本级使用市级对下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本级部门预算安排的用于开展农村工作项目资金(含追加)先由市财政局对应部门预算管理股室对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核对,对需要填报的进行布置,于月日前将“专项清理”情况表报送财政局对应部门预算管理股室审核,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等其他涉农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有关股室负责填报。

并附上专项清理”和“自查自纠”情况表,市级清理和检查办公室对各单位的专项清理”和“自查自纠”情况表集中审核汇总上报。于7月30日前报咸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阶段

制定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工作方案,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要求和各有关部门自查自纠情况。组织检查专班。一是对各单位的各项数据进行逐一核实、确认,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本级使用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的对下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彻底摸清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二是配合上级领导小组开展重点检查。三是对近三年来纠风、审计、财政监督等重点审计、检查的项目进行梳理,充分运用审计、检查成果。四是根据审计、检查情况,对部门项目开展重点检查。确保市级核查面达到100%重点检查面达到50%要求。

(四)整改总结阶段

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市领导小组于月中旬将专项清查工作总结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部门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和重点检查反馈意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专项清查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专项清查工作实行市领导小组领导下。下设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研究明确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加强各环节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确保清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工作保障机制。市里要相应组建工作专班,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需要。三是分工负责机制。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切实做好本单位的清理清查、重点检查等工作。市财政局各业务股室要积极配合、切实抓好所对口单位强农惠农资金清查清理、审核汇总和检查工作。四是协调配合机制。各成员单位在自查和分片清查过程中,按时完成任务。五是定期通报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收集、整理市级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省、咸宁市报送情况。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还要定期向市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三)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各有关部门对自查和重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的基础上,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准绳,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违规违纪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认真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举报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要严格执行信访举报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8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关键词:涉农资金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财政涉农资金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立项不科学,造成资金浪费大

很多涉农项目立项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资金安排不合理。项目立项常常没有紧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条件,未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未与当地的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没按要求作项目可行性论证,为要项目而立项目的现象相当普遍。受利益驱使,各立项单位积极跑项目,争资金,甚至避开地方财政和主管部门,直接与省或部级项目管理单位勾兑产生人情项目,有的项目虚假立项,个别项目多头申请重复立项。不少项目申报方案中对资金安排的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往往很高,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草率立项,项目可行性不强,中途随意调整安排,甚至未完工成为烂尾工程,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差,造成资金浪费大。

2.资金管理失控,违规使用问题突出

一是挤占、挪用涉农专项资金。如:基层单位,特别是很多乡镇涉农专项资金未单独建账,项目之间相互拆借,拆东墙补西墙;与正常经费鱼目混珠,甚至将日常办公费、职工福利费挤入开支,挤占专项资金;把涉农专项资金以拨款的形式转移到下属单位,下属单位再以其他名义把专项资金转回。二是虚报、冒领涉农专项资金。通过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如采取虚列工程项目、虚列工程量、夸大概算虚报资金,虚构工程中的劳务量和用工名单套取务工费,挂户冒领低保等等。三是项目资金不足,虚假配套。很多项目,在立项时均有地方配套资金的计划,在专项资金申报下来后,并没有按计划落实配套资金,致使项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实施进程和效果。四是项目决算把关不严,虚假报账。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上马后,不注重对项目的过程监管,在竣工验收和决算环节也把关不严,好些项目根本就未最后完工,或者明显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的效益很差,但仍然通过验收,资金一分不少,工程决算审核不严格,时有虚假报账现象。

3.资金运行成本高

涉农资金多为纵向项目,程序多、周期长,且零散小项目居多,点多面广,加之农村很分散、交通不便,从去施工现场查看,到最后工程决算,都需要调动各方的人力、物力资源。程序重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行政成本高。

二、产生涉农资金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资金投放渠道多,资金安排统筹差

目前,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多,投入渠道复杂,主管部门牵涉广。就投入渠道而言,主要有四种:一是上级财政追加拨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本级地方财政安排;三是上级财政直接拨到地方下级财政;四是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拨付到地方各涉农部门,其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占不小的比重。如果各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缺乏统筹协调机制,这些涉农资金的投放在使用方向、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经常重复和交叉,使项目安排小而多,资金安排零又散,造成在涉农项目安排上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结果是九龙治水,责任难落实,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2.资金投放层级多,资金管理难度大

各种涉农资金投放涉及的层级很多,程序复杂。纵向看,中央省市县乡镇村组农户;横向看,涉及项目主管单位、财政、银行、信用社、审计等众多部门和单位。由于资金管理涉及的纵向和横向层级多,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监管复杂,加之基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人少事多,监管难度大,致使涉农资金的安全风险增大,而项目需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批,资金再层层下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项目实施和资金到位的进度。

3.资金管理职责不到位,项目过程监管不力

一是政府的统筹协调责任不到位。由于政府多按分块管理,互通信息情况沟通不够,各级政府也很难掌握本地涉农资金的总体情况,在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责任上履职不到位。二是资金主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责任不到位。涉农资金主管部门是涉农资金管理、监督的主体,没有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运行过程,项目进度和质量未有效把好关,资金管理监督上出现严重缺位。三是立项单位对资金的具体运行管理责任不到位。在建账、报账、工程结算、资金管理等方面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不严格执行涉农资金的管理制度。四是监管单位的监督查处责任不到位。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管、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行政监察职责未履行到位。对资金的日常监管、跟踪审计、效益审计、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方面措施不力。

4.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在涉农资金管理上,制度不健全,体系不严密。从项目资金申报立项制度,到资金拨付制度、资金使用制度、项目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资金审计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可操作性差,往往与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不适应,有些制度之间对资金的管理要求不一致,甚至有存在明显冲突的情况。

三、改进涉农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1.整合项目,改进涉农资金投放方式

首先,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全面清理涉农资金,弄清涉农资金的设立依据、投入渠道、资金规模、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管理方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项目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惠民资金、产业发展等支持领域重新分类,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项目进行归并,对不符合当前实际要求的予以取消或转变用途,对需要增加的项目予以增加,然后重新确定项目,项目不宜太多太细。对重新确定的涉农资金项目要进一步明确投入方向、资金用途、支持对象、执行标准、操作环节等。其次,要改进资金投放方式。一是每大类涉农资金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操作,减少协调难度,防止交叉、脱节、推诿和扯皮。二是多给基层在资金(项目)上的自,资金能下放到地方的尽量把预算下放到地方,由地方根据实际统筹安排,既减少投放层级,提高效率,又有利于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可以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空间。三是涉农资金投放尽可能打捆集中使用,避免范围广、项目杂、资金散、效率低。

2.规范程序,加强涉农资金立项管理

进一步完善资金立项管理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分配机制,科学制定分配依据、分配标准和分配程序,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办法。严格按照立项依据和程序操作,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审核把关,加强对各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论证,择优确定项目,对安排不当、论证不充分、把握不大的项目要慎重投放,避免决策失误。建立涉农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对每一个涉农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并将项目实施效果与下一年的项目申报挂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资金立项审批的透明度,使资金分配做到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防止重复申报、骗取涉农资金等行为发生。

3.落实职责,加强涉农项目过程管理

要落实每个涉农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每个项目的全过程相关部门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做到责权清楚,建立由财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检察机关等参与的涉农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对有条件的涉农项目都要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对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扶贫、抗灾救济等涉及农民补偿和切身利益的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调整,确保达到设计质量并如期完成,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要建立健全项目财务、资产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期中检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严格项目的完工验收,对项目建设未达到规定要求、财务资料不健全、报账手续不规范、支出内容不合规的项目不得通过验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之能熟悉涉农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熟悉涉农项目的管理流程,熟练掌握各环节的具体管理方法,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全局意识。要做到项目的全过程监督,防止马后炮。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日常监管,随时掌握资金使用动态,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

总之,近年来,为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国家对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涉及扶贫、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开发、林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项目。这些项目和资金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对这些涉农资金的审计中,也发现了许多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诸如:项目立项不科学、违规使用资金、项目过程监管不力、资金效益差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周希祥,陈其清.财政涉农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整合建议[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05).

第9篇:涉农专项资金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涉农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检查的内容和范围

(一)20*年度和20*年度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和扶贫部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20*年度和20*年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能繁母猪补贴的发放情况。

(三)20*年度和20*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自查自纠阶段(7月底一8月上旬)

1.由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县直有关单位根据所涉及的检查内容,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本地、本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2.自查自纠的主要内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数量、培训人数、培训质量和效果,重点是有无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甚至贪污专项资金的行为;二是“三项补贴”的发放情况,重点为是否按照规定兑付给农民群众,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涉农补贴的行为;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数量、就医农民享受补贴的情况,重点是乡镇以下定点医疗单位药品入口关、参保农民就医补贴兑现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等。

3.各乡镇、华侨农场管理区、涉农部门于8月18日前向县政府纠风办上报清理工作总结和统计表(附后)。

(二)抽查汇总阶段(8月上旬一8月中旬)

清理工作期间,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相关单位情况反映和有关群众举报,对部分乡镇、行业、部门涉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专项检查工作在县纠风办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由县纠风办牵头,农业、扶贫、卫生、畜牧、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海荣,副组长:陈健,成员:钱伟、赵学富、朱虹昆、罗小平、周洪生、刘茜、崔勇、王惠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茜兼任。办公室职责是: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按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具体组织协调全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每个阶段定期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这次检查的两年度、6大项涉农资金,具有资金来源渠道多,结构复杂,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从来源渠道看,有本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有上级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还有有关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从分配使用方面看,有直接对农民个人的补贴,也有对农业生产的补助,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从涉及部门或领域看,有农业、扶贫、畜牧、卫生以及财政等多部门、多领域。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情况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协调,深入细致,全面推进。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要抓住自查自纠这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深入调查,督促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尤其要在对好账目、核准资金环节上做细致的工作。二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将群众反映频繁,问题突出的资金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