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第1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所谓的“随文写话”就是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话训练,就文取材,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写话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以此实现孩子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的目标。实践表明,进行“随文写话”,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重点。而“写”必须是在兴趣基础之上的行为,因此要准确把握“写”的生长点,这样才能激活孩子思维,激发孩子情感,做到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一、预习文本,由画写话

一二年级语文课本非常注重图文结合,给写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看图写图意,给图配一段说明文字等方式来训练孩子写话。如教学《放小鸟》前,指导孩子预习课文,着重指导孩子学会看图,让孩子预习课文时给图上的鸟妈妈和小鸟分别配上语言文字。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学生们仿佛变成了小动物的代言人,体验着小鸟和鸟妈妈的情感。再如教学《看》前,让学生观察插图,写几句话。孩子们写道: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看,可真美啊!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呢!

二、补白文本,立体写话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经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是练习写话的好时机。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搭建起孩子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不经意间就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再次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可以让孩子抓住“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一空白点,引导孩子进行写话练习。孩子们写道:有的蝈蝈跷着二郎腿,斜着眼睛看着辛苦背着粮食的蚂蚁说道:“这真是一群傻瓜,这么热的天不在树阴底下乘凉,反倒在大太阳下面搬粮食,真是不会享受。瞧我们,多自在。”有的蝈蝈弹着吉他,对蚂蚁们唱道:“真是一群笨蚂蚁,嘿,笨蚂蚁。现在还在搬粮食,嘿,搬粮食。背呀,拉呀,多累呀!赶快过来歇歇吧!”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的省略号,也可以抓住这个标点符号让孩子把省略的内容写一写。如《夕阳真美》这篇文章中,让孩子把“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颜色补写起来。孩子写道:“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绛紫色、橙色真是五彩斑斓,令人陶醉啊!”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学完文章后的感受。

三、续写文本,快乐写话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不乏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而孩子很喜欢阅读,抓住这个契合点,让孩子在快快乐乐读童话的时候,自己也来做一回童话小作家,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时,让孩子紧接着课文的结尾往后续写:小鹰看到更高处有鹰在盘旋时它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去做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再如教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让孩子续写: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这时刚好又碰上了狐狸,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四、拓展文本,仿照写话

在低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浅显,特别是诗歌语言生动活泼,极易模仿。例如:在学完《雨点》后,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仿照课文进行诗歌创作,有了课文的范例,孩子仿写就容易了。有孩子写道:“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滑滑梯。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跳舞。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玩耍。雨点落在草地里,在草地里捉迷藏。”再如教完《第八次》后,让孩子想象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第2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一、让课堂富有情趣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采用直观演示法,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在学习第22课《蚂蚁和蝈蝈》时,我把蚂蚁和蝈蝈的图片分别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蚂蚁,自己所了解的蝈蝈,说得好的地方及时表扬,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然后让他们观察:蚂蚁和蝈蝈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就看出这4个字都有“虫”字旁。我问:“为什么呢?”孩子们意识到它们都是昆虫,因此都带有“虫”字旁。从而引发了“这两只昆虫之间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的问题,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读了起来。当我看见孩子们读得那么认真,我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于此。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也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课文佳境。

二、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1,学会倾听,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但教师有时缺少真诚的、平等的民主意识,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讲,把自己的主观意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因此,许多学生不肯轻易坦露自己的心迹,做一个旁观者,令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窒息”。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它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灯。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平等的对话,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多一些肯定的笑,多一些鼓励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在人格上彼此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真正地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2,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不要涉及过多讨论点,要尽可能地抓住具有涵盖性的问题,便于孩子们在展开讨论时有明确的目的,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我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文中,牢牢地抓住“好学”这一中心展开,让孩子们仔细读,认真思考,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位爸爸的好学,并与自己的爸爸比较后说一说。如一位学生说:“他在键盘上敲了几下,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找到资料了,可以看出爸爸对电脑很熟。”我追问一句:“那么,从这里也能看出爸爸很好学吗?”孩子们想了一会儿说:“他原来技术没现在好,现在好了,只能说明爸爸学电脑很认真。”于是我高兴地说:“是呀!爱学习并不是只表现在抓紧时间上,还表现在学习是否认真上。”

三、相信孩子,善于挖掘孩子们的潜力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第3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健康发展 激励 兴趣 反思 质疑

儿童能否得以健康良好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他人的激励,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善于自我反思行为,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激励,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手段

一个人即使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能力意识,也需要以别人的激励为契机。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表示肯定的简单体态动作,都能激发儿童发奋努力的自信心和内动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是非判别能力很弱,他们往往以成人的表扬与批评来判别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因而,他们的每一次行为表现都渴望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的评价,并在每一次肯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喜悦的心境下,学生的思维比常态下更活跃,兴趣更浓烈,这就为高效率的教学奠定了心理基础。由此可见,成功的教学手段不是强制,不是命令,而是激励。人文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想进步,都想发展。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儿童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是增强儿童学习自信心的关键。

二、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因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奇情趣。渴望好奇情趣的满足,避苦求乐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儿童对学习有兴趣,就能在学习中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态,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为满足这种好奇心,学生就要看、就要听、就要问、就要想,就要动手操作、探索、研究、实践,兴趣来了,尽头足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也被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油然而生了,学习怎能不有效呢?要想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摆正教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废弃师道尊严,在教学中以极大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烈情趣。其次,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启发式谈话、情境创设等各种新颖教学手段和电脑动漫等现代教学技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以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海底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三、反思是正确思维的根本保证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性的经验。有个性、 有主见的孩子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儿童敢于直抒胸意的优秀品质,也要注重培养儿童勇于直面自我的良好个性。在整个教学中,要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敏锐地捕捉时机,及时激励、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我,通过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解剖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自己正确的思维形成。例如,在学习《蘑菇奖给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就“蘑菇能不能奖给小黑兔”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经过辩论,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将蘑菇奖给小黑兔,理由是,在比赛前妈妈并没有规定比赛要求,也没有指定比赛对手,小黑兔选择弱者轻而易举地获胜是聪明的表现。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你是一只小兔子,愿意做一个像小白兔一样勇于挑战强者的人,还是做一个像小黑兔一样轻而易举战胜弱者的人呢?哪一种人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经过思想斗争和思维的不断碰撞,孩子们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清醒的认识,个个表示,要向小白兔学习,敢于挑战强者,做一个勇敢的人。此后,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对蚂蚁的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和蝈蝈的懦弱懒惰的性情,又进行了一场讨论。可喜的是孩子们已不再向学习《蘑菇奖给谁》时那样人云亦云了,他们开始大胆地、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蚂蚁和蝈蝈各有各的劳动观念,但自己更欣赏蚂蚁,做一个勤劳勇敢的人,不愿做“无远虑”的蝈蝈。 从两课讨论的情况看,似似乎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差异,但却透视出来两种不同的思维,两种不同的思想。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忽略这一细节,不加引导儿童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事物,审视自我,就会严重阻碍儿童崇高的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该宽容时就宽容,该苛求时一定要苛求,否则将会导致儿童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只有常常启迪他们审视自我,自省自悟,才能养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四、质疑是创新的前提

第4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 教学 插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可见课文插图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资源,不容忽视,我们要借方寸插图施展思维拳脚。

一、活用插图,创设语境

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重在一个“趣”字,老师都会想很多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字上下功夫,其中创设语境是识字教学激趣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怎样创设语境呢?你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也会给你带来灵感。记得在研磨一年级下册《识字8》这一课时,先后试教了很多种方法,最后确定用创设语境的方法识字。创设语境又从哪里入手呢?翻开课本反复看,反复读,认真想,当看到课文中的儿歌插图时,顿时眼前一亮,当时就决定用儿歌的插图创设语境,这样可以把前面的词语与后面的儿歌很好地整合在一起。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我就开始在插图上下功夫,解读插图,分解插图,创造性地使用插图。我先出示插图中的荷塘,一轮太阳慢慢升起,带着学生认识“清”和“晴”这两个字。接着飞来一只大眼睛的小蜻蜓,引导学生区分“睛”和“蜻”,再仔细看图,感受到小蜻蜓的心情多好呀,“情”字教学在这里展开。后来又蹦来小青蛙,让小蜻蜓用上“请”字对小青蛙说话。识字教学完成了,课文中的插图也由部分组成了完整的插图,最后引出儿歌,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就这样在《识字8》的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文本插图创设了语境,学生看见小蜻蜓飞来了,小青蛙蹦来了,都兴奋不已,他们的兴趣被这动画了的插图调动起来了,他们的求知欲被唤醒了。

二、对比插图,感知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引导他们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引导他们品读文字感知内容,感受情感,可能学生早已兴趣全无,教学效果一定不佳。插图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态,丰富的细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插图也能更好地感知文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理解文本、感悟内容。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我们还会发现有的课文中的插图不止一幅,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还可以把文中的插图进行前后对比观察,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先出示夏天蚂蚁搬粮食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的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想一想从图上看懂了什么,带着学生感受蚂蚁累得满头大汗,蝈蝈生活得自由自在。之后再出示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的课文插图和蝈蝈又冷又饿的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发现?这样把夏天的插图与冬天的插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用插图呈现课文内容,不用老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就能在对比的插图中读懂内容,领悟道理。

三、巧用插图,丰富想象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学生的美感。” 文本的插图蕴着很大的智力因素,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因素,引导学生借用文本中的插图去想象,去创造性地拓展故事的情节,不仅能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

在教学《鲁班和鲁板》一课时,当学生了解鲁班怎样发明了鲁板之后,我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是一位老艄公用鲁板摇船的插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就观察到这时的老艄公是面带微笑,摇船省力了他很开心;有的学生观察到老艄公摇船时没有用太大的力,觉得鲁板省力了等等。他们从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就能体会到鲁板的省力,这比让学生去品读文字感受省力更直观形象,更记忆深刻。接下去我又让学生看着插图想一想:此时的老艄公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模仿插图中人物的神态与动作去想象人物的语言,此时教室里又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想象力被激活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说、想演。插图是静态的,无声的,我用这种静态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背后的声音,观察插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用插图放飞学生的想象的翅膀。

第5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入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体,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1他倾尽一生,只为观察虫子的一生;他观察虫子的时间里鲜为人知,甚至他发表了著名的《昆虫记》后才一炮成名。

没错,这个人就是科学界诗人,被雨果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

而他的《昆虫记》却为后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今虫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了无数努力。

该书多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绿色蝈蝈比作了歌手,又将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蚕勇猛搏斗时比和勇士。红蚂蚁全靠记忆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认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贫穷农民家中,之后在15岁时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教了几年初中数学便辞职,用积蓄专门研究昆虫的世界,帮助人们叩开了神秘的昆虫世界的大门,从而《昆虫记》问世。

法布尔说:“你们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确,他虽目的为了解昆虫世界,却不像其他的昆虫学家那样,将昆虫开膛破肚……而是走进昆虫世界,与昆虫互动,比起昆虫学家,他更像是昆虫的`朋友,从未伤害过它们。

这些内容既表达了作者对作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展望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突然发现虫子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虫世界里,也有贪婪与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团结等本该人才具有的优秀品质。某种意义上讲,《昆虫记》就像一面镜子,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在看人类的社会!难怪巴金所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为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读完《昆虫记》,我小有感慨。我们应该具有法布尔这样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但必须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与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2他用一圈圈火红的煤炭围住一只白蝎,他用自己的居室饲养蜗牛。他将自己漫长的青春生命都献给了对昆虫的研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布尔先生。

合上《昆虫记》时,我的心里仍有些小激动。虽说它是一部材料科普读物,可当我刚刚翻读一页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比如说,人们觉得,蝉的叫声与乌鸦一样,会带来诅咒,但法布尔抛下这些想法,对蝉的叫声进行深入研究。法布尔在对蝉的描写中提到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不久,他发现了蝉是之前的“用嘴说话的蝉是罪恶的”的无稽之谈。这使我明白了,并不是声音响亮就是说话有理,要用事实,而且要善于去发现、研究、证明。被人唾弃的蜣螂其实是勤奋的劳动者,勤劳的蚂蚁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强盗。法布尔用《昆虫记》推翻了一个又一个人们对昆虫的错误理解。

我觉得,《昆虫记》就是一本奇迹。他记载了众多种类昆虫的方方面面,摆脱了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对于昆虫的了解只停留在标本的局面。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各种昆虫的认知和了解。

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生命的敬畏,更能体会到他对科学的执着。正是因为他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与执着,法布尔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里,追逐一个个细微的身影,并乐此不疲。

突然一下,许多对科学热衷的身影,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我看见居里夫人在破败的实验室里忙碌着,爱因斯坦在瞑目思考着质能方程,达尔文奋笔疾书的背影。正是他们对科学,对真理的热衷,才开拓了人类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果。

再想想自己,不禁面红耳赤。曾懈怠过多少次,放弃过多少次,家常便饭一般。

这本书中,法布尔先生对生命的敬佩,探求真相的不懈精神和对待事物的严谨态度都是给我们最好的馈赠,也难怪雨果说《昆虫记》是昆虫界的一部史诗。我们都应该是法布尔,这样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炎炎夏日,在田野里举着放大镜的身影。

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3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他一生的精力研究昆虫,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近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总是这多一个小括号,那落一个小数点什么的。同法布尔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读过《昆虫记》和法布尔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怎么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4巴金,中国文学巨坛上的领导者,曾这样评价这本《昆虫记》:以人性观察虫性。用人类的角度来观察昆虫。在这个方面,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专属于昆虫世界的画卷。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他年轻时就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也正是这个目标,让他变得不同于那些成天待在仪器前,解剖昆虫的“冷血”科学家。

法布尔笔下,描绘了昆虫世界的缤纷,可在阅读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心灵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对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绿色蝈蝈,在法布尔为我们呈现的形象中,是个矛盾的“两面派”。它们既和睦,又残暴,既宽容又怎么,既礼貌可有时又会十分贪婪,妒忌别人。

“蝈蝈长得很漂亮。”是法布尔对其长像的评价,“身体优美,苗条匀称,轻盈如纱”,在读的过程,你会发现法布尔的描写好像在夸赞模特一般,在他心中,仿佛这蝈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笔记录的“摄影师”,两者互相配合,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啧啧称奇的文字画像。

蝈蝈喜欢捕杀蝉,可与别种动物不同的则是蝈蝈看上的,是体型比他庞大得多的蝉,而不是像别的动物一样欺负弱小,欺软怕硬。蝈蝈捕猎时的英勇姿态,法布尔作了细致描写,“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将蝉开膛破肚,而蝉只能无助地哀鸣踢蹬,任蝈蝈摆布,虽然过程有些残忍,但我们仍能清楚想像到那个场景,那个勇敢猎手:蝈蝈。

蝈蝈在某种情况下会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不是饥饿,而是内心的贪婪。在有食物时,总是有一只蝈蝈先冲上前,若有别的蝈蝈还在靠近,蝈蝈会出于心中的忌妒用脚去踢开,自己饱餐一顿后再让给别人。法布尔就是这样去描写蝈蝈的,但我们却发现,法布尔其实在借昆虫讽刺人类,人类的贪婪一面,人心的丑陋一面。

这位被雨果誉为“科学界的荷马”的作家,这位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法布尔。

在我心中,总是有他自己用积蓄的买下的荒石园中,弯着腰细心地观察着虫子一举一动的身影,他值得我们敬佩。

你们研究死亡,而我却研究生命——法布尔。

阅读昆虫记读后感心得感悟5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记录昆虫的书,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此书的作者热爱昆虫,热爱大自然。与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欢昆虫,于是,我翻开了书的扉页。

映入眼帘的是关于作者法布尔的介绍,他那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萧然起敬。一个人,可以这么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着如此厚的书,我不禁感叹道。

法布尔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研究昆虫,留下了这本旷世巨作《昆虫记》。书中运用大量笔墨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描写十分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别喜欢描写蝉的那几章。法布尔先用寓言《蚂蚁和蝉》引出下文,再写蝉的地洞以及蝉是如何挖地洞的,后来又写蝉如何蜕变,再后来写了蝉的歌唱,我最喜欢这节,因为法布尔开始研究实验了,他先找来五中蝉,再逐一分析、实验,语言充满了科学性,段与段之间十分鲜明,没有一点断开,连接十分紧密,令人回味无穷。

《昆虫记》里还有其他的昆虫,如螳螂、蚂蚁、蝴蝶……法布尔对它们一视同仁,都很喜欢,并没有一丝厌恶的感觉,由此可见,他真的十分爱昆虫,也特别爱大自然,如果一个特别讨厌昆虫的人,还会写下这么富有哲理的书吗?还能有这么坚持不懈的精神吗?不会了,所以法布尔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热爱生灵、热爱大自然的榜样!

看完这本书,我感悟万千:天呐,法布尔坚持了那么多年,写出这么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在惊叹他的毅力对不对?其实呀,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难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尔,他爱昆虫,有爱昆虫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写下《昆虫记》,可见,他的勇气与决心相当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看着我,笑了:“那你有没有志趣?”我说:“当然,我的志趣是看书,看好书!”

《昆虫记》语言十分幽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昆虫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法布尔所叙述的昆虫习性来源于他的仔细观察,他用心去观察,用他那细腻的心去观察,将昆虫的习性完完本本地描写了下来,让人们知道昆虫。

哦,我懂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那么精彩,语言那么诙谐、生动,形象那么鲜明,是因为他有一颗平易近人的心以及爱昆虫的志趣。

人们都说:“多读书,读好书。”像《昆虫记》这样的.书就是好书,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看看。把读书的精神发扬光大,使人们爱上读书,就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第6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的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未被激发起来时,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质问疑难问题,使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1》一课,根据课文,设计了以下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说说什么季节到了,分组去找春天,请把你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除此之外,你在春天还观察到过什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年龄特征,把课堂教学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玩得开心,并在愉快的玩境中轻松学习。依据课文的特点,把各种小动物或各类能表演事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各类事物如小动物并模仿他们的声音、动作、外形特征表演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创设情境,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学习的载体,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事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牢牢认识了事物。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蚂蚁和蝈蝈》,课前让学生们去收集有关课文中事物的一些信息,课堂上让学生戴上“蚂蚁”、“蝈蝈”的头饰进行表演,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蚂蚁、蝈蝈了,此时学生的情趣更加高涨。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三、灵活多样,勾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编字谜识字教学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编字谜识字教学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生字。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观察字形,抓住某些汉字的特点,展开联想。学生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学生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从而勾起学生们的识字兴趣。

(二)故事教学法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采用故事教学,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例如教学汉字时,可寻找汉字的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把字永久地烙在脑里。

(三)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浇灭。要善于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开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进入积极的状态,做到玩中学、玩中思考的快乐游戏学习法。

四、激励评价,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人人都需要赞美,就像花朵需要阳光一样。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上,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性,正确合理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表扬。由于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他们非常爱戴“高帽子”,我们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一些鼓励,给学生一些积极向上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做得不是很好,但你如果夸他两句,他就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以后就会更出色,这就是激励的作用。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会改变一名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第7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教学 目标层次化 方法多样化 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一条这样说道:“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但对陶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却没有足够重视。陶先生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是在他创办育才学佼帷草五年之后,即1944年12月16日的《大公报・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论述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因材施教”。他用了一个十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这个比喻充分表明了陶先生的因材施教思想,施教者要认识儿童的身心差异,发现他们的特点,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施教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更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因材施教。下面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每位学生从生下来就注定存在差异,世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而被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表达的训练,即听、说、读的训练,而每一课有具体要求,有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出发考虑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的目标就可以这样制定:(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4)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习仿照课文用ABB型的词语描述事物。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看目标(1)、(2)、(3)是达纲目标,是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4)就是提高目标,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优秀生”能达到的。提问时就可挑选会做的同学做。以上的教学目标,就是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也让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乐于动起来。

二、因材施教方法多样化

因材施教方法的多样化应贯穿教学始终,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材是因,教是果,“施教”要“因材”,要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既要做到在了解学生优缺点、学情、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又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实施分层教学、灵活使用教法、个别辅导、关注特殊学生等。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40分钟里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首先,我把竞争带入了课堂。针对小学生表现欲强且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竞争的方法,例在复习《小松树找花生果》第二课时的词语和分角色朗读时,采用“开小火车”、“小组对抗赛”、“男女生对决”等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朗读环节,让班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肩负起为集体争得荣誉的使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是在维持课堂纪律都让他们展开竞争,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其次,在作业方面,我布置了可选性作业。这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如《蚂蚁和蝈蝈》一课的作业设计:作业1.第二年冬天即将来临,此时的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做些什么呢?请续写故事《蚂蚁和蝈蝈》。作业2.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蚂蚁和蝈蝈》这则故事,并能说出懂得的道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层次高低不等,针对这一不同,推出了作业的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业,达到对课文的复习和巩固。最后,课后对课文和生字词巩固阶段,我开展了竞争过关活动。因为小学生自觉性、自制力和耐性都比较弱,尤其是后进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后设立了朗读关、背诵关、默写关。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通过实行过关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他们复习巩固知识的积极性。朗读关与背诵关的竞争奖励是这样的:全班50位学生,前15位过关的学生可获得3张贴纸,之后15位过关的学生可获得2张贴纸,以此类推,最后的5位学生就没有奖励了。而默写关奖励则是全对就能得到一张贴纸,集满5张就能换取一块小橡皮。由于任务较轻,再加上每一个人之间的相互竞争,比谁过得快,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过关甚至是超前过关。这样,教师能够重点帮扶余留的几个学困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酌情拓展内容过关,比如学校下发的《古诗文经典诵读》。

三、教学评价的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让课堂中的每位学生勤动脑。根据小学教学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学习评价,辅助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学习评价,提升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关注度,从而不断积极向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而不是以一概全地用“你真棒!”评价每一个人。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等等。这样的评价,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在学习中,中下等学生有时也会很有见地地回答出提高目标的问题,此时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如果用分数表示,优等生全部答对得满分,差点的学生答对一个就可得满分。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等生应以鼓励为主,如“今天的你上课是那么专注,连这样有点难的问题都答出来了!希望继续保持这份认真!”之类的肯定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当中上生错漏一个字时要及时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只有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推动各类型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争取小学语文教学大面积丰收。总之,教学评价因人而异,目的就是设法让全班几个层次的学生都进入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

老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始终做到教学上有耐心,工作上细心,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转变后进生,促进中等生,培育优等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工作就能取得可喜的成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任重道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努力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彤彤.浅谈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2009(17).

第8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并且详细的记录编写的一部闻名世界的名著。给我们展示了神奇而又有趣的昆虫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1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我因为喜欢看书,所以热爱阅读。法布尔因为对虫子的世界感兴趣,所以他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它们、记录它们。每一份喜欢都是那么美好,正是因为这份喜爱才有了《昆虫记》。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还记得第一次读《昆虫记》,我就被小小的昆虫世界里无限的秘密惊讶到,在小虫子独特的王国里我着迷不已。今天再一次读《昆虫记》,又一次被小小的精灵们所吸引,我在虫子小小的世界里一遍又一遍地穿行。

遇见了正在脱壳的蝉,漂亮的孔雀蛾,还有舍近求远筑窝的迷宫蛛妈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迷宫蛛妈妈了。这小小的蜘蛛是织网高手,因结漏斗状网而得名。她们结网很不容易,但是为了宝宝的安全,宁愿舍弃原来的家,舍弃完好无损的网,去很远的地方重新筑窝,用来迷惑敌人。

产卵期间一直在旁边保护着自己的宝宝。十月底,宝宝即将出世,这位伟大的妈妈用最后的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封着的窝,让他们顺利出生,自己则筋疲力尽地死去。看到这里,我心里好难过,用力吸下鼻子,忍住眼里的泪水。我以前挺害怕蜘蛛的,可是看了迷宫蛛的故事,我好佩服这小小的虫子,她脆弱却又坚强,她渺小而又伟大。

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从繁衍到死亡都很艰辛。我想,就像母鸡呵护小鸡,妈妈保护孩子,对所有生灵来说,母爱都是种本能。但正因为是本能,所以更觉得伟大。在这小小的昆虫世界里,这份母爱让我动容。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每次读《昆虫记》都让我惊讶,一位作家用他的一生来观察虫子,这份坚持让我敬佩。法布尔对小小的虫子的尊重和热爱也让我深受启发,我想我也会一直阅读,把喜欢看书变成生活的习惯。

一虫一世界,一书一人生。我喜欢这本书,哪怕再看几百遍我也不厌倦。我喜欢阅读,哪怕一直徜徉在书海我也不厌烦。

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2他倾尽一生,只为观察虫子的一生;他观察虫子的时间里鲜为人知,甚至他发表了著名的《昆虫记》后才一炮成名。

没错,这个人就是科学界诗人,被雨果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

而他的《昆虫记》却为后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今虫子的世界。其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了无数努力。

该书多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绿色蝈蝈比作了歌手,又将其遇上比它大很多的蚕勇猛搏斗时比和勇士。红蚂蚁全靠记忆回家,但一旦放在了陌生的地方,便完全认不清回家的路等等。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贫穷农民家中,之后在15岁时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教了几年初中数学便辞职,用积蓄专门研究昆虫的世界,帮助人们叩开了神秘的昆虫世界的大门,从而《昆虫记》问世。

法布尔说:“你们研究的是死亡,而我研究的是生命。”的确,他虽目的为了解昆虫世界,却不像其他的昆虫学家那样,将昆虫开膛破肚……而是走进昆虫世界,与昆虫互动,比起昆虫学家,他更像是昆虫的朋友,从未伤害过它们。

这些内容既表达了作者对作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精神。

回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展望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突然发现虫子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是何等的`相似!在昆虫世界里,也有贪婪与自私存在,但也不乏和睦,团结等本该人才具有的优秀品质。某种意义上讲,《昆虫记》就像一面镜子,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在看人类的社会!难怪巴金所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为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读完《昆虫记》,我小有感慨。我们应该具有法布尔这样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但必须要先保持自然的完整与活力,不停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忘了初衷。

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3这是一部科学巨著,无数昆虫的珍贵资料被收录在其中。这是一本文学名作,原始简陋的昆虫生活,在作者法布尔的笔下展现成一个精彩万分的昆虫世界。翻开《昆虫记》,我眼前通往真理的道路逐渐明朗。

在荒石园里,法布尔与昆虫度过了一个个春秋,他永远都在朝着真理前进。蝉,大自然赐给它高昂的歌声,使得它能在炎炎夏日放声欢唱。但人们对它的印象却很不好,甚至是厌恶。法布尔不理睬他人的看法,自已刻苦研究,细心观察,最终发现蝉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凶恶、懒惰。相反,它是辛勤的劳动者,宽厚的给予者。只有不盲目追随别人的看法,自已去实验,去观察,真理的大门才会为你敞开。

法布尔长年累月地在荒石园里细心观察,反复实验,无论盛夏,无论寒冬。他仅是为了生计所需?不是,这本书全篇都洋溢着对生命的赞许和对自然的热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疲于奔命的人写出来的,或许他把这本书作为自已追名逐利的工具了?也不是,在常人看来,法布尔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在法布尔眼中,就像打开了滤镜一般。对昆虫怀有极大兴趣的他便认为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值得坚持下去的,兴趣推动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渴望真理,勇于求知的精神让他得以发现许多前人未发现的昆虫,解决以前一些前人未解的迷团。通往真理的道路虽艰,但浓厚的兴趣将会让你前行时事半功倍。

寻求真理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作者观察圣甲虫繁衍后代所遇到了诸多挫折一样。但可别灰心,最后肯定会找到解决方法的。

合上书,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提着油灯,在昏暗的环境里睁大朦胧的双眼,数着从窗口飞进的大孔雀蝶,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没有过多时间去寻找真理。真理埋没在键盘的'敲击声,马路上的嘈杂声之中。阅读《昆虫记》,让我逐渐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与法布尔一起静下心,聆听这世间不一样的美好。

愿我们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让真理的轮廊被勾画得更加清晰。

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4法国作家雨果曾评论这本书:“昆虫界的荷马”。

美国作家罗兰曾评论这本书的作者:“掌握田野间无数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中国作家周作人曾评论:“羡慕有这样好书看的另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是什么书在世界上享有如此高的盛誉。这就是一代巨匠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一个贫穷农民的家中。家庭环境造就了对昆虫的喜爱。法布尔享年92岁,是昆虫观察导致了他的长寿吗?

我的印象中《昆虫记》一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章节名为《绿色蝈蝈》顾名思义,本章讲的是蝈蝈。

“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读到这里。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为了夺得音乐界的花魁,竟不惜将自己最大的对手——蝉赶尽杀绝吗?读到这,我对蝈蝈的形象改观了,从前那只只会唱歌,无忧无虑的小虫子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的疯狂杀虫魔!我继续下读:“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读到这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法布尔笔下,那个狂放不羁霸气的王者怎么会比一只虫子低劣呢?在下文,我得到了解答:“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蝈蝈在我心中的形象又一次改变了,成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勇者形象。

继续下读,我发现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有许多人性的缺点:残忍、贪婪、自私……但也有许多人性的`优点:勇敢、宽容……虫性和人性是一样的吗?我陷入了沉思。

我叹服于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也明白了虫与人只是外观形态上的不同,虫性与人性一般无二。

法布尔,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

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左右5他用一圈圈火红的煤炭围住一只白蝎,他用自己的居室饲养蜗牛。他将自己漫长的青春生命都献给了对昆虫的研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布尔先生。

合上《昆虫记》时,我的心里仍有些小激动。虽说它是一部材料科普读物,可当我刚刚翻读一页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比如说,人们觉得,蝉的叫声与乌鸦一样,会带来诅咒,但法布尔抛下这些想法,对蝉的叫声进行深入研究。法布尔在对蝉的描写中提到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不久,他发现了蝉是之前的“用嘴说话的蝉是罪恶的”的无稽之谈。这使我明白了,并不是声音响亮就是说话有理,要用事实,而且要善于去发现、研究、证明。被人唾弃的蜣螂其实是勤奋的劳动者,勤劳的蚂蚁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强盗。法布尔用《昆虫记》推翻了一个又一个人们对昆虫的错误理解。

我觉得,《昆虫记》就是一本奇迹。他记载了众多种类昆虫的方方面面,摆脱了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对于昆虫的了解只停留在标本的局面。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各种昆虫的认知和了解。

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生命的敬畏,更能体会到他对科学的执着。正是因为他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与执着,法布尔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里,追逐一个个细微的身影,并乐此不疲。

突然一下,许多对科学热衷的身影,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我看见居里夫人在破败的实验室里忙碌着,爱因斯坦在瞑目思考着质能方程,达尔文奋笔疾书的背影。正是他们对科学,对真理的热衷,才开拓了人类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果。

再想想自己,不禁面红耳赤。曾懈怠过多少次,放弃过多少次,家常便饭一般。

第9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

一、激情导入,扣响童话世界的大门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一项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应借助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个个都是聚精会神的,看着那一张张仰起的笑脸,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总会让老师觉得浑身都是劲儿,特别喜欢教学。我在教学《晏子劝齐王》这一课时,先绘声绘色地和孩子们讲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让晏子的形象初步进入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当然,课前质疑,也是学习的好方法,这种设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顿时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老师再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顺利地导入新课,就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也在快乐的心境中掌握了应有的知识,帮助学生以最积极的态度去叩响童话世界的大门。

二、以读感悟,走进童话世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在教学《世界多美啊》这一课文时,我指导孩子读“啄呀啄呀,啄了很久”这句话时,就让孩子想象刚出生的小鸡,它还没有力气,嘴巴是嫩嫩的,啄在坚硬的外壳上,它会怎么啄呢?孩子们的眼前就浮现了这样的一只小鸡,他们读的时候也特别带劲,仿佛自己就是那只破壳而出的小鸡。孩子们在朗读中一步一步地走进童话世界,去探索,去完成心灵的旅程。

三、以演内化,扮演童话世界的主角

童话因其故事的生动有趣,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深深吸引着孩子,童话又往往以拟人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因而孩子对其中的故事倍加喜爱。一般性的朗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在《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中,蚂蚁和蝈蝈是无声的,没有动作神情的,而演则必须赋予他们人类的七情六欲,使它们活起来。这一过程必须融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中。此外,抓住文章中心句进行课堂表演,可以深化中心。钱老师在教学《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教学中可以重点词为突破口,抓住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几下子”反复表演体会,反复朗读揣摩,学生用那专注的神情,那有力的动作,那镇定的神态,把司马光的非凡之举表现得淋漓尽致。经常课堂表演,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的心理素质会明显提高,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会说会演;众多的对话场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贴切的语气,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主角。

四、启发想象,徜徉更广阔的童话世界

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培养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时候,我就抓住文本空白,让孩子们想象惭愧的小松树会对大山爷爷、大松树说些什么,孩子们创设了好的情境,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样,他们的想象在此得到充分发展,表达能力也在训练中得到加强。

2.自由编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情节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训练的目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灵气的,有生命的。因此,在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当你被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的世界如此美丽。我想,如果以童话的形式打开作文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3.填补空白,生成精彩的童话世界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教师只要能用心设计教学环节,抓住文本空白处,就可以更好地升华文本内容。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的时候,文中结尾是这样的:波斯猫非常失望,边走边叹气:“唉!到哪儿才能找到快乐呢?”这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结局,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就请学生回顾课文,让孩子们了解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能得到快乐,而波斯猫几经周折,却依然没有品尝到快乐的滋味。通过点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任遨游,大胆地想象编排,从更高角度去领悟故事所要带给学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