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蚂蚁的生活习性精选(九篇)

蚂蚁的生活习性

第1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听说要研究蚂蚁,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让观察有效可行,我们提出两种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并且最终确定了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呢?首先要把众多的蚂蚁引出来。学生们带来了面包屑和白糖等作为诱饵,把蚂蚁从窝中引出,在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身体。有的小组学生找不到蚂蚁的窝,就想办法把食物放在寻找食物的蚂蚁面前,然后跟着蚂蚁的路线,去找蚂蚁窝再在窝边放些食物,引出一批蚂蚁。在看电视“动物世界”中,同学们知道,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静静地观察,不要碰到蚂蚁的身体”,这是观察蚂蚁的要求,也是观察其他动物的要求。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仅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还观察到了蚂蚁的生活如:怎样合作搬运食物、怎样交流信息、怎样排队行进、怎样寻找食物、遇到食物时怎样反应等。这些有趣的现象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蚂蚁作为生命体的特征,从而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还要对蚂蚁进行描述,活动中我们用“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将内容、顺序、方法、重点、词汇、语言等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最后,学生们把观察研究完毕的蚂蚁送回了它们的家,做到了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二、体验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为了探寻蚂蚁更多的秘密,加强学生课外探索的能力,学生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睛暖的天气里,蚂蚁有时会外出很远寻找食物。从很远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小小的蚂蚁却不会迷路。蚂蚁究竟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通过实验来找答案。

活动开始,学生们先做了个实验,在蚂蚁走的路线上,用手指重复划几次,截断它们的路线标志,这时候看到,蚂蚁们乱作一团,到处绕圈子。几分钟后,才能重新排成一条整齐的战线。这是怎么回事呢?蚂蚁认路又和什么有关呢?

接下来我们对蚂蚁寻路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假设,并分别设计了验证的方案。

1、蚂蚁是用触角来认路的吗?选择一只正要回巢的蚂蚁,拾起来后用镊子将其触角去掉,然后再把它放回原地,看它是否仍能跟着队伍回巢。

2、蚂蚁利用周围景物来认路的吗?趁一队蚂蚁正在回巢的途中,用一块板把它们圈住,使它们不能看见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蚂蚁还可以按原路返回,说明蚂蚁不一定依靠周围景物认路。

3、蚂蚁是闻到什么气味吗?在蚂蚁爬过的路面上,用手指横划一条线,破坏连续的气味。如果蚂蚁还可以按原路返回,说明蚂蚁不是利用自身留下的气味认路;相反,如果蚂蚁发生短时间的混乱,则说明蚂蚁可能是利用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由于蚂蚁具有上述认路的本领,即使天空中浓云密布,或是地面上的气味被破坏的时候,只要还保留一些可以利用的线索,它们仍旧会找回蚁巢,只不过多走一些弯路而已。做了这个实验,得出了蚂蚁认路的方法,学生们恍然大悟:难怪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蚂蚁搬家的现象,它们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家园。

三、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协作活动。学生们在实验或者探究时,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在研究蚂蚁的活动中,更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蚂蚁都是一窝一窝地生活在一起,每一窝都是几十万只,它们一旦找到食物的时候,就会组成长长的队伍运送食物,食物是互相传递的,只有一头一尾不动,在什么地方觅食,把食物运送到什么地方,这是固定不变的,而中途一只蚂蚁接到食物并传递给下一只蚂蚁后,又会回来传递下一个送来的食物,这是一种和谐的团队精神。

第2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要先把食物吃进去,然后再吐出来喂养幼虫,成虫之间也以这种方式交换食物,幼虫的发育需要一定合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发育地点,蚂蚁一般按照不同的任务分为工蚁、雄蚁和雌蚁,幼虫发育成哪种蚂蚁完全取决于幼虫阶段的喂养条件。

工蚁刚发展为成虫的头几天,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有的种类蚂蚁工蚁有不同的体型,个头大的头和牙也发展的大,经常负责战斗保卫蚁巢,也叫兵蚁,有的种类没有单独的兵蚁分工。

一般的蚂蚁都是雌性的,但它们不负责生育,只有蚁后生育。一个蚁巢中也培养一批雄蚁和雌蚁,它们不工作,只是进食生长,都有翅膀,到成熟后一起飞出蚁巢交配,交配后雄蚁很快死亡,雌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巢,吃掉自己的翅膀,成为蚁后,产卵发展一个新的蚁巢。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他蚂蚁警惕,都处于攻击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既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以互相交换反哺的食物,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同时也能区别对方属于从事那种任务的集团,如负责挖洞筑巢的,或是负责搜集食物的等。蚁后也不断地分泌一种气味,一旦这种气味停止了,工蚁就会培养新的蚁后。

蚂蚁用两个大牙叮咬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自卫,咬时会分泌出蚁酸,刺激被叮咬的伤口红肿疼痛。

蚂蚁的种类很多,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集中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蚂蚁:

在非洲和南美洲有一种行军蚁,它们不筑固定的巢,而是成集团地活动,不停地迁徙,一路上吃掉所有它们碰到的昆虫和小动物,在行进过程中工蚁用自己的身体为幼虫和蛹搭建临时宿营地。行军蚁用气味分辨自己的家族,任何外来者都会受到攻击。

在亚马逊河流域,有几种蚂蚁专门掠夺其他种蚂蚁的蛹,孵化后将它们当作自己的奴隶,这样它们省去许多喂养幼虫的麻烦。如红牧蚁大部分工作都是依赖于奴隶完成的。

第3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师:请你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蚂蚁,然后用笔画一只,你行吗?

生:行!

师:蚂蚁要画得大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可是我们捉到的蚂蚁有大有小,你画的是多大的,怎样告诉别人呢?

生:用尺子测量后再把数据写在画蚂蚁的纸上。

师:很好,在画纸的上面写上说明,就能让人看懂你的画了。

师:一会儿我们请画得最快的5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展示。开始吧!

学生们纷纷拿出工具,对蚂蚁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十分认真,很快就完成了。那么,效果如何呢?

就看最先完成的5件作品吧:1幅没有画触角;2幅画了8只脚;还有1幅虽然画了6只脚,却把其中的2只脚画到了腹部;只有1个学生画得比较规范。随意浏览一下其他学生的作品,好家伙,居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全都把蚂蚁画成了4条腿!怎么会是这样呢?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师:同学们,我们画的蚂蚁有3个问题没搞清楚:第一,脚有几只?第二,脚长在什么位置?第三,是否有触角?那么,现在你们想怎么做呢?

生:用放大镜仔仔细细地观察蚂蚁。

师:请同学们看清楚。

生:蚂蚁有一对大牙,两只小小的眼睛长在头的两边。

生:蚂蚁有大有小,颜色也不同,大蚂蚁是黑色的,小蚂蚁是褐色的。

师:蚂蚁的大小怎样观察?

生:用尺测量。

师:好,测量后请做好记录。

师:我们虽然有放大镜,但是观察蚂蚁的脚还是很不容易的。那么,你是怎样观察的?有哪些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吗?

这个问题一提出,分组实验的学生开始“大展拳脚”了。他们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场面“一塌糊涂”。一会儿,学生开始汇报了。

生1:我把蚂蚁挤在塑料袋里观察。

生2:我把蚂蚁翻过来用蜂蜜粘在手上,再用放大镜盖在上面看。

生3:我用软纸把蚂蚁挤在瓶子的低下观察。

生4:我用毛笔的毛夹住蚂蚁。

生5:我用放大镜把蚂蚁压在镜子上看。

生6:我把蚂蚁的脚朝上夹在纸团的缝隙里。

生7:我用糖浆把蚂蚁粘在玻璃上透过玻璃看。

生8:我把蚂蚁的脚朝上挤在手心里看。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来用一个字归纳每一种方法呢?

生:挤、粘、夹、压……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9:用食物引诱,等蚂蚁来吃食物的时候观察。

从课堂上的情况看,学生回答出来的方法并不拘泥于书本中介绍的几种,他们观察蚂蚁的方法自有一套!是教师教的吗?显然不是。学生最终学会了思考,完全是他们在探索与实践的活动中自己学会的。会思考的学生应该可以得出好的答案,而能得出好答案的学生并不必定是会思考的。因此我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不能牵着他们的思维,把他们圈在自己设计的思路方法里。教师必须留下很大一片空间,让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晓得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

在评价这节课的时候,很多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学生活动体现了一个“乱”字,而我却并不以为然。

教育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我知道了”“我看见了”的声音;虽然学生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学生的所有活动,始终都紧紧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是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被激活了。

“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4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品读夏天,行为对比中感受“勤”与“懒”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课件出示:夏日图)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小动物们能躲起来的都躲起来了,知了躲在树叶丛中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你觉得怎么样。天气这么热,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去课文中找一找。

【设计意图】都说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通过指导,让学生感受火辣辣的太阳,读出天气的“热”。

蚂蚁:(课件出示:蚂蚁搬粮食图)蚂蚁在干什么?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读;演读。谁来做搬粮食的蚂蚁?搬过粮食你感觉如何?看图,想一想,除了背和拉,小蚂蚁还用了什么办法搬粮食?蚂蚁们用了各种方法来搬粮食,注意这两个词“满头大汗”“个个”,你会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指说。虽然天那么热,个个满头大汗,但是蚂蚁搬起粮食来还是那么起劲,真让我佩服哇,让我来夸夸他们。师读第一小节,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词语、句式来感悟,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读起来才能更投入,更到位。

蝈蝈: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正当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夏日蝈蝈图)瞧,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一个个多会享受呀!课件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师读。他们为什么要躲在大树下呢?指说。理解“自由自在”。谁来做自由自在的蝈蝈,读读蝈蝈的表现。蝈蝈自由自在地乘凉,看到蚂蚁在劳动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名读。 蝈蝈为什么要取笑他们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蝈蝈。指说。夏天时,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的不同啊!男、女生分组读。用“有的……有的……”说话。

【设计意图】教学中,抓住重点的词语“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通过两种动物的不同表现,使学生在感情朗读时找到了依据,读得很有兴趣,读得融会贯通,并能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外,通过对比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品读冬天,结果对比中感受“乐”与“苦”

蚂蚁和蝈蝈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转眼间冬天来了,(播放风声)你听到什么?你觉得怎么样?

蚂蚁: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先到蚂蚁的家里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蚂蚁过冬图)。说说蚂蚁的活动。你就是小蚂蚁,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安心过冬,饿了就吃,无忧无虑,真开心哪,谁来高兴地读一读?指名读。

蝈蝈:此时此刻蝈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一说。你就是这只快要饿晕的蝈蝈,你现在还会笑蚂蚁是傻瓜吗?你会说什么呢?这时候蝈蝈和蚂蚁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一样啊!指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是对之前蚂蚁和蝈蝈不同表现的后果进行对比,两种动物的不同结局,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人不是“傻瓜”,懒惰的人一定会尝到生活的“苦”。

三、总结

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怎么过,结果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冬天的事情,准备过冬的粮食,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指生说。对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像蚂蚁一样勤劳,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送一首歌给蚂蚁吧。放《劳动最光荣》。

第5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蚂蚁  广东省深圳 宝安区公明镇华茂实验学校四(3)班 罗子威 在一次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才真正结识了蚂蚁。

小时候,向老师带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到操场上玩,我也不知怎么了,不一会儿,两只脚便爬满了蚂蚁,于是,我对蚂蚁有了一种好奇的感觉。

长大了,我也就参加了游泳队,时常走过大草地,总会发现几个蚂蚁窝。而在那次语文兴趣小组中,正是要求我们写昆虫的,从此,我每次遇见蚂蚁窝的时候,总忍不住踩上几脚,因为我要看看到底窝里有多少只蚂蚁。渐渐地 ,我喜欢上了看书。有一次,我在家里翻到了一本《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那是几年前大姨送给我的书。我翻开书一看,原来蚂蚁还有各种各样的呢,而且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筑巢地点也不一样。我仔细一看,咦!有一种叫“侍蚁”,身长6毫米,在草地中筑巢,以杂草的种子为食;有一种叫“小黄蚁”,身长2.5毫米,在岩石下筑巢;还有大黑蚁、四星大蚁……有许多蚂蚁在我国是见不到的,比如说“裁缝蚁”和“蜜蚁”。世界上的蚂蚁种类真多啊!

自从我了解了蚂蚁以后,每次看见蚂蚁窝的时候,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踩几脚,而会小心翼翼地从蚂蚁窝旁绕过去。我真喜欢可爱的蚂蚁。

第6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有一年,我来到家乡游玩,那里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茂密的树林里有许多昆虫。所以,爸爸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我独自一人踏上一条小道,走进森林。突然,我发现那里的小昆虫越来越多,都不知道观察那只好,于是我抓了其中几只拿回家观察。走出森林,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脚边有几只蚂蚁在“飞快”的“奔跑”着,一下子就没有踪影。我仔细的观察,才发现路旁有一个蚂蚁洞。我想知道那些蚂蚁是不是跑到洞里去了,便蹲下身子在蚂蚁洞前静静的守候着。过了一会,发现“蚂蚁国王”浩浩荡荡的从洞里走出来。有的蚂蚁抬着大米,有着蚂蚁抬着玉米粒,还有许多蚂蚁抬着属于他们的“食物。”他们走的很快,想很着急似的。我不禁想:这么多蚂蚁,是不是在搬家呢?难道它们知道要发生什么吗?我一抬头,发现天空乌云密布,可能会下大雨!我赶紧往家跑,在回家路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到了家里,我忽然想起蚂蚁们会不会被忽如其来的雨水淹死?我赶忙拿起雨伞就去看那些蚂蚁怎么样了?到了那里,我才发现他们爬到了树上,我松了一口气,想:蚂蚁是怎么知道会下雨?难道他们能预知未来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强烈的求知欲使我再一次去蚂蚁洞探个究竟。那天,我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要下一场雨。于是我观察天气,乌云快要集中时,我拿着伞去蚂蚁洞看个究竟。果然不出我所料,蚂蚁们成群结队地搬家呢。

我回到家,经过查看许多资料,终于明白:在下雨前,蚁巢里会特别湿闷,再加上蚂蚁对蚁巢温度与湿度非常敏感,所以下雨前,蚂蚁会成群结队的搬家了。

在家乡,我发现的这个蚂蚁奥秘真是有趣啊!在生活中,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留心观察,让世界因我们的发现更美好!

第7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查行踪重点在缝里

棕黄家蚁,小名黄蚂蚁或红蚂蚁,昵称小黄家蚁。它们来自一个庞大的家庭,由蚁王、雄蚁和数千只大群工蚁组成。平时爱吃甜食和带腥味的高蛋白食品,比如蜂蜜、红糖、西瓜皮、枣核、梨核、蛋糕、臭鸡蛋、肉类、香肠、动物尸体(土鳖、苍蝇、甲虫、蟋蟀)、鱼、虾、蟹肉、痰、脓血、垃圾等。蚂蚁携带病菌,传播伤寒、痢疾、肝炎、鼠疫杆菌等。

它们的具体家庭住址常见于房间的各种缝中,如窗台缝、墙壁缝、插销板缝、自来水和暖气管道、冰箱压缩机、家具缝等。而活动场所与食物存放地点有关,我们曾经做过实验,橱柜中蚂蚁的密度最高,占总蚁数的68%,因此这些地方平时要做重点检查。

灭蚂蚁首选高糖高蛋白毒饵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和蚂蚁大战的经历。杀虫剂是不少人首选的作战工具,但杀虫剂虽然能够杀死不少工蚁,深居在穴内的蚁王却除不掉,工蚁还是会不断出现。

因此要根除蚁患,最好的方法是用毒饵诱杀。其实市场上的灭蟑诱饵多数也有诱蚁的作用。诱饵应该“投其所好”,选择兼具“高糖”的植物性饵料和“高蛋白”的动物性物质最佳。毒饵最好用药瓶盖或塑料小盒盛放,放在蚂蚁经常活动的地方,每间房四五堆。为绝后患,毒饵应该一次撒够,一般7~10天后就能见效。

不过,蚂蚁是非常爱串门的,自己家蚂蚁杀掉了,还要提防从别人家来的蚂蚁。所以还要在管道、窗框、门框四周加喷杀虫药或涂抹药,形成防护屏障。

防扩散做好围追堵截

第8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一、生物学特性

拟黑多刺蚂蚁是1个群居、筑巢多品级、杂食性的昆虫。该蚂蚁群中有雄蚁、雌蚁、工蚁3个品级,兵蚁是一种变形的工蚁,工蚁和兵蚁没有翅。不同的品级寿命差异很大,雌蚁一般为2~2.5年,有的可达3年,雄蚁寿命仅有1~2个月,工蚁和兵蚁的寿命较雄蚁稍长些,但也只有3~4个月。

二、人工饲养技术

1. 种蚁选择 必须选择体型大、健壮、肥满、色泽光亮、无毒、适应性广、生长发育快、易饲养、繁殖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种蚁。

2. 场地选择 阳台、庭院均能饲养,但最好选在室内水泥地或泥土地上,场地面积大小均可。室内要求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卫生清洁,密封程度好。为防止老鼠、蟑螂和其他杂蚁侵害,以及饲养的蚂蚁外逃,可在蚂蚁养殖场的四周挖1条上面宽40厘米、底部宽30厘米、外壁断面高20厘米的水沟,内壁用水泥封严抹光,然后向里面灌满水。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随时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杂草、树叶等杂物,以防止蚂蚁借助这些东西跨越水沟往外逃。利用阳台、走廊养殖蚂蚁,可搭建木架饲养,木架每25~30厘米为1层,上下相通,每平方米可养5~10窝。用快餐盒制作蚁巢时,在上面穿几个小洞,以利于蚂蚁的出入、繁殖和分窝。蚂蚁具有在土表处筑巢、产卵、孵化、储存食物的习惯,所以饲养土最好选菜园土。菜园土要经过适当处理,先去除杂物如石子、玻璃、砖块等,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后敲碎,再经过碾压过筛达到细软疏松后,就可以填放在养殖箱或养殖架内使用了。

3. 养殖环境要求 蚂蚁的生长、繁殖与温湿度控制有关。常见温度10~38℃,最佳繁殖温度25~30℃,环境湿度保持在80%~90%,每日喷洒几次清水,冬季在棚外遮塑料布即可。

4. 食物 由于蚂蚁具有杂食性,所以人工养殖可用玉米面、无碱性食物、剩饭、米糠、虫鼠尸体、瓜类、果核、烂梨等,也可将一些晒干的草放入养蚁盒中并保持其疏松,放草多少以与盒口齐平为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同时要注意,放于盒内的草不要剪断。由于蚂蚁食量小(1000窝的食量和5只鸡的食量相当),无需专门购买饲料。

5. 繁殖条件 如温湿度适宜,每窝蚂蚁日产卵量可达70~80粒,成活率80%以上,一般两个月分1次窝,14天为1个繁殖周期,分窝前大量蚂蚁出来吃食,此时在快餐盒内加一点树叶、锯末、1勺白糖,蚂蚁可自行分窝。

6. 蚁干制作 先让蚂蚁饿3~5天,然后在其活动区放1塑料袋,袋内放一点白糖,待蚂蚁大量入袋采食时将袋扎紧,在阳光下暴晒10小时,即成蚁干。晾干后装入麻袋,扎住口,挂在阴凉干燥处待用。

三、用途

第9篇:蚂蚁的生活习性范文

下面是我们班的自然角观察记录,听孩子的对话片段,分享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片段一:蚂蚁趣事

自从班级里来了小客人――蚂蚁家族,小朋友每天都会争先恐后地去看一看。蚂蚁深深地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成为孩子们每天必谈的话题。

自主游戏时间,许多小朋友都跑到科学区观察蚂蚁。“蚂蚁好大呀,比我在大树底下看到的大好几倍呢。”程程说道。“是呀,这么大的蚂蚁会不会咬人呢?”胆小的涵一旁说道。“瞧,蚂蚁开始挖洞啦,下去咬一块上来,再咬一块上来,哈哈,真有趣。”航惊喜地喊道。“蚂蚁挖洞”这一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第二天早上,程程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已经挖出了底下一条长长的隧道来了,真是太神奇啦。”程程兴奋地叫了起来,拿起记录本开始把“挖隧道”这一有趣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咦,有几只蚂蚁怎么不动了呢?”一旁的诺诺好奇地问道。“大概是挖洞挖得太累了在休息吧。”程程说道。“恩,蚂蚁在里面没有食物,没有水喝,会不会死掉呢?我明天募依锎好吃的给蚂蚁吃。”“带什么好呢?”诺诺问道。“我最喜欢吃甜食了,我想蚂蚁也会喜欢甜的东西吧。”程程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蚂蚁喜欢吃甜食。

第三天,孩子们纷纷给蚂蚁带来了好吃的点心,看见蚂蚁津津有味地吃着,孩子们都很开心。天天喂给蚂蚁吃饼干、米饭、苹果等。我借机告诉小朋友,其实蚂蚁屋里有营养胶,能给蚂蚁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分,不用每天都喂给它吃的。

好奇心、求知欲强是孩子们的最大的特点,蚂蚁工坊给了孩子们探索的天地,发现了“蚂蚁挖洞”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挖洞?蚂蚁是怎么挖洞的?蚂蚁家族里有哪些分工?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抓住孩子的探索与求知欲,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对世界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片段二:山芋“长胡子”了

“老师,山芋发芽了。”当当跑过来跟我说。“山芋的芽长什么样子呀?”我借机询问道。“山芋的芽像老爷爷的胡须,长长的。”“嗯,也有点像小兔子的胡须。”菲菲说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当当拿着本子,寻找着喜欢的山芋,开始认真地把“山芋长胡子”的秘密用笔记录了下来,刚开始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当当,山芋长什么样子?”“有点圆圆的。”“山芋有什么变化吗?”“它长胡须了。”“嗯,那是它的根须。”“你愿意把根须画出来吗?”“山芋除了根须,还有什么变化呢?”“它长出叶子来了,细细的。”“你愿意把这样的叶子画出来?”“还有变化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当从山芋的跟、茎、叶等方面进行记录。

教育活动过程和方式成为幼儿真实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课程,在山芋的观察活动中使幼儿的活动具有参与性、生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将幼儿置于真实的活动中,在幼儿与真实的山芋的互动中,孩子是真实参与、经历和体验的,老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引导孩子真实地观察、记录、探索,让孩子们渐渐地得出答案,获得真知。

从以上孩子与自然角对话片段中不难看出种植园地、自然角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教育价值。

二、种植地、自然角的重要意义与教育价值

1.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孩子们在种植山芋、喂养蚂蚁实践活动中,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观察、探索、发现。幼儿观察到蚂蚁有许多分工:有工蚁、雄蚁、蚁后的不同分工,通过观察知道蚂蚁喜欢吃甜食,蚂蚁喜欢挖洞等。山芋长“胡子”了,山芋叶各不相同等等,在与自然角中的动植物的真实对话中,获得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

2.为幼儿提供足够真实的动植物材料,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平时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大千世界,而当老师把这些动植物搬到自然角来时,老师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植物材料,幼儿一有时间就主动地凑上去仔细观察,对观察中所发现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真实的动植物材料亲密的接触,产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这种兴趣与好奇,促使幼儿去进一步地参与、观察与探索。真是鲜活的实物能够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用幼儿独特的方式记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