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寄宿生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寄宿生管理制度

第1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措施 分析 管理

前言:

管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利于为寄宿制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供学生和教师使用,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

继续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需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的对寄宿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管,另外还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对寄宿生造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求学校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首先,在教师值班方面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天由学校的以为领导配合教师做好二十四小时的值班,负责寄宿生的寝室纪律、早晚自习等各方面的管理。其次,落实班主任管理责任制。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对寄宿生的生活进行全权管理,落实寄宿生每次早会,每周班会制度。第三,把寄宿生的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制度。对寄宿生管理工作做的好的教师以及班级进行表扬和表彰,在年终考核和评比中做到奖罚分明。

二、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硬件设备的管理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寄宿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管制,直接影响到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良好的设施对寄宿生的生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首先,必须对食堂的建设进行加强。食堂的建设是至关寄宿生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寄宿生要想在学校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安全直接决定过了寄宿生是否可以安心的学习。高质量的食堂服务以及高品质的食物能够给寄宿生家的感觉,可以有效减少寄宿生想家情绪,有利于踏踏实实的上课学习。另外,科学的饮食在寄宿生的成长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宿舍的建设。寄宿生的整个课余生活都在寝室进行,良好的侵蚀氛围和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休息场所,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重视寄宿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宿舍之间的相互团结,有助于产生家的感觉,借以避免不和谐的宿舍关系造成的对成绩的影响。再次,加强对学生活动设施的建设。学校要积极的为寄宿生提供课余时间活动搞得场所,丰富的课余生活以及形式多样的运动内容,都会给寄宿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都有着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首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宗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服务观念,做到努力为学生和教师竭诚服务,热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第二,定期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生活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管理工作可以用到的知识很多,包括水管、电线、机械等器具方面的使用,要求对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机械和电工方面的简单生活常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职业素养方面,必须让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服务,树立以学校的建设作为自己的天之的职业素养,逐渐的把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建立寄宿制学校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动的监管和指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要想有效的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分为宿舍安全管理、视频安全管理、水电基础管理三个具体部分。在饮食的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可以从食堂的食物原材料监管,饭菜加工的具体流程,食堂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的健康检疫证明以及饭菜采样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宿舍的安全管理这方面,可以从住宿生的就寝制度,宿舍文化的建立,宿舍管理员的值班制度以及学生的执勤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从水电基础管理这个方面,则需要从水电故障的排查、维修、维护等几个方面建立制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五、寄宿制学校要引进创新管理的理念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更新,不能用原有的老旧的思想和管理措施对新时代的寄宿学生进行管理。管理工作也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时代的寄宿生重新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服务,真正做到管理工作理念与时俱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增加,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益的提高。所以,寄宿制学校必须重视管理工作,做到严格管理,使管理作用最大化。学校需要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学校硬件设施的管理以及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此外,学校还必须积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保证管理工作有质量、有计划的进行。

参考文献:

第2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政策分析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1]。2005年初,教育部的《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4万多所中小学校,[2] 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瓶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问题。随着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实现“两基”计划的一个主要措施,其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从2004年至今,全国共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两基”计划完成后,中、西部23省、市、自治区将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7727所,增加寄宿生204万人。[3]

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照顾上存在的问题也推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使家庭中儿童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职能正在向学校转移。在很多场合农村小学寄宿制被当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剂良方。[4-6] 针对目前全国普遍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地纷纷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列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湖南、湖北、江苏、四川、广西等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留守儿童问题较普遍的省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

无论是政府工作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了很多支持与肯定,而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却少有深入的研究,因此,那些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成了政策分析和研究的盲点。本研究对江苏、湖南和北京地区的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寄宿生与走读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学校负责人、班主任、生活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县乡教育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获得了大量定性资料。本文以这些访谈资料和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农村小学寄宿制本身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讨论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从政策问题确定到政策瞄准、实施中存在的偏离与不足。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本身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乡镇的中心小学,除了学校自身的管理之外县教育部门还会直接负责,在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乡有关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县乡管理存在断层与真空。农村小学教育在条块体制上由县乡部门负责,很多乡镇在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牵头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直接由县教育部门出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县级教育部门往往是分头负责,多头管理。例如在北京市某县教委,负责农村小学寄宿部管理的有体美科、综治办等多个科室,这些科室分管小学寄宿部的食堂宿舍建设、经费投入和教师考评等多项业务。在对寄宿制学校进行检查时,几个科室会制定出各自的考评标准联合检查,或者在需要为学校配备硬件设施时,会由业务科室主牵头协调各科室。除此之外,部门之间很少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交流和沟通。县教育部门只负责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检查考评和对学校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并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问题的解决处理,而周期性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也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1.学生管理方面

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而目前农村小学的寄宿制管理还处于看管的低层面,处于保证学生“不出事”的低要求上。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制度轻细节,重结果轻过程,重“管”轻“育”。

第一,重制度轻细节。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每天休息和上课时间的班主任与生活教师交接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和后勤人员的保障制度,到每周寄宿生放假回家时的家长接送签到制度,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管理制度制定中涵盖了各个生活细节。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按照其内容来执行来管理,但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繁多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来说,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本应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初级目标,但在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这已经成了学校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在寄宿生人数较多的学校,维持晚自习的秩序是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晚自习时间并没有太多需要集中强化的内容,而任课教师在工作一天之后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晚自习时间讲授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和教室的秩序,很多老师在晚自习期间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和练习,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增加了压力而真正的边际效率却很低。很多学校,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寄宿生是不允许说话的,生活教师为了快速制止学生说话往往采用一些最简单的方式,如对说话的学生进行体罚。江苏省某乡中心中学甚至对寄宿生实行“无声化”管理,即从晚自习下课到第二天起床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学生讲话。从表面上看,学校安静有序,学校所追求的结果的确是实现了,但是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些老师已经发现了学校管理中的弊病,班主任普遍反映晚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有时甚至是做重复的练习,这种学习效果并不好。但是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的管理模式来看,这种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

第三,重“管”轻“育”。如果说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是问题的表象的话,那么重“管”轻“育”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确保学生“不出事”。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的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寄宿制学校里老师为了看管好学生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活动都在一套规定好的模式之内。每天要上晚自习做作业,没有娱乐活动;晚上睡觉不能说话、不能外出;看不了电视;等等,这些都让小学生觉得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学生对校园外世界的了解受到限制,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和条件补充更多课外知识,有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发育也受到了负面影响。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沟通,在成长教育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足。

学校生活单调,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多于深入的教育和沟通,学生难免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有的学生甚至会逃学。对学生来说,寄宿制学校给人的感觉是“集中营”。很多学校只看到表面的秩序和安静,并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学校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成长。

2.教师管理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第一,生活教师。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为寄宿生配备生活教师,而配备了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在对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将生活教师定位为保姆式管理员,各个学校在招聘生活教师时会经过一些面试,但是聘用的标准和条件却很低。学校为节约成本一般以低工资聘用当地农民做生活教师,这些生活教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质,只能忙于日常劳动而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学校对生活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完成基本职责,生活教师的奖金与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挂钩,卫生搞好了就是合格的生活教师,而对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并没有要求。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一些素质比较低的生活教师缺少细致照顾学生的动力。

第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同地区对教师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相对于走读部来说,农村小学寄宿部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需要为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而这些现有的评价体系都没有涉及,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寄宿制学校任课教师考察的只是实在的可量化的业务水平。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还缺少足够的激励机制。农村小学寄宿部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但是在教师的待遇上,同一所农村小学的寄宿部和走读部采用的是同等的标准,对寄宿部教师的激励不足。对于承担责任较重的班主任来说,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因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的管护力不从心,也往往由于激励不足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

3.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困难

第一,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县乡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的运行需要自筹资金,学校不得不为筹措资金动脑筋、想门路,在收费标准不甚明确和规范的情况下,兴办寄宿制学校成了很多农村小学的生财之道。为了增加学校财政收入,有的学校寄宿条件并不完善就匆忙上马开始招生。这种条件欠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也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在湖南省某乡中心小学,县财政本身存在很大困难,无法对学校给予更多投入,学校身处公用经费不足的尴尬处境还要解决部分教师的自筹工资。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把教师宿舍楼改成了学生宿舍。更多的学校存在资金不足、住宿能力饱和的情况,学生床铺拥挤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由“一村一校”的格局变为中心小学的一个理论上的优势是有利于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农村寄宿制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同样无法正常开设,学生娱乐活动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素质教育无法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生活太单调,缺少娱乐活动和设施。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进一步学习和培养,有的寄宿生甚至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单调生活而逃学。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资金的问题已经屏蔽了他们对学校其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在规划学校发展时,他们的思路都局限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上,很少考虑学生教育管理和软环境的改善。

第三,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不同地区生活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普遍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压力和负担。在江苏省某县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每位生活教师要负责大约50名学生的生活,从早上起床、穿衣到洗衣看护、夜间巡查,工作内容简单但强度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生活教师夜间巡查常常是三班倒、连轴转。而在北京市某县的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教师的总体比例是23个老师照料2000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岗的生活教师工作负担重,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三、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设计与实施

随着中央和各地教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寄宿生的数量总体上逐年成上升趋势。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都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与寄宿制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问题并不相符。

(一)政策设计问题范围存在偏离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设施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资金困难、设施条件不足虽然是各地区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是管理中的问题更加突出,与寄宿生的生活和成长关系更为密切。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在制定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给予资金支持搞工程建设,而在学校的管理上缺少有力的制度约束和保障。

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政策更多从财政和资金方面入手。例如,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7] 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8] 2006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9] 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中央从2004年起将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10]

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各地所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也集中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在湖南省某县,地方教育部门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强调学校的建设项目规划,将建设工作纳入到校长的目标管理考核中,重点抓学校的工程建设。江苏省某县地方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发展的优先顺序也是重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从危房改造开始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条件不够完善,资金困难是各地学校普遍面对的主要困难,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止于此,更多的问题出现在学校的管理环节中。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显然缺少足够的认识,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相关政策都没有专门涉及学校的管理体制。

(二)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从政策制定层面看,上级部门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真正存在的问题,在设计政策时难免缺少针对性。在有些情况下,好的政策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偏离,学校负责人对政策的主观理解以及学校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会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作为政策最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寄宿生及其家长,他们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又与政策设计的本意存在一定差距。

1.学校在政策执行中的困难

学校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例如,在义务教育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有些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补贴由财政纳入预算发放,而有些地方资金来源渠道不稳定,个别学校迫于资金短缺甚至挪用学校的杂费收入或者变相向学生收费。在有些地区,有关主管部门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学校的财政困难使这些便利措施无法落实。

2.寄宿生家长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

围绕农村寄宿制学校各项政策的实施,寄宿生和他们的家庭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有最直接和深切的感受。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政策中,寄宿生家长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上。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有些地区成了教育部门的政绩工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寄宿生家庭的教育成本却因此而增加了。学生寄宿之后上学距离延长了,家庭需要额外支付交通费、食宿费以及承担道路交通上的安全风险。贫困地区的寄宿生家庭虽然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生活费的减免,但是由于有其他费用支出,学生寄宿增加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负担。学校布局调整后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虽然比村教学点有很大改善,但因为寄宿要额外增加费用,一些走读生家庭无力将子女送到离家较远的中心校住宿,住在山区的走读生不得不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

有些地区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将村教学点全部撤掉,低年级甚至学前班学生都需要到中心学校上学,距乡镇较远的村庄里低年级学生也不得不寄宿。而在没有专门配备生活教师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有些低年级和学前班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生活照顾和安全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家庭由此而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劳力负担。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集中效能,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全面的教育。但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乡中心学校所容纳的学生大量增加,在设施不足、师资有限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无法实施,音乐、美术等课程只是课程表上的“形式”,学校无力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小学寄宿生和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及有关课程的不足与他们的需求和现代化教育是不相匹配的。

四、结语

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龄儿童数量减少,留守儿童普遍增加,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渴求也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尽管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农村的小学寄宿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寄宿制学校往往面临财政困难、本身管理水平滞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强调提供资金支持、进行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对学校自身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足,缺少有效的政策规范。在寄宿生生活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往往与学校的管理有直接关系,而学校在工作中忙于筹措资金对完善管理缺乏动力。要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不仅成为学生的校园,而且是家园、乐园,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1-05-29)[2007-01-03].

[2] 教育部.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事业状况报告[eb/ol].(2005-03-02)[2007-01-03].

[3] 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6-13(1).

[4]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19-25.

[5] 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河南教育,2006(5):10-11.

[6] 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河南教育,2006(5):11-12.

[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2006-02-09)[2007-01-03].

[8] 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eb/ol].(2006-04-04)[2007-01-03].

第3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管理;农村

一、当前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宿舍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冬天早上无热水供应。部分设施的售后服务不到位,维修费用高,学校根本无法承受:小学住宿学生年龄小,很多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怀抱,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住宿状况不良,学生住宿的拥挤导致他们难以得到较好的休息;宿舍管理教师数量不足,难以顾到每一个学生。

2.学生食堂设施设备薄弱。尽管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新建了一批学生宿舍和食堂,但食堂设备与食堂管理离规范化要求和食品卫生要求差距较大,部分完小学生住宿条件仍然较差,还有的用原有的破旧教室作为宿舍,没有专用学生食堂。

3.住宿生课余文化生活单调。多数学校住宿生一天在校的生活轨迹是上课一吃饭一睡觉,很少有组织寄宿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住宿生生活枯燥乏味,一些学生常常思家,借各种理由回家。

4.寄宿生普遍存在心里状况不良的现象。寄宿生管理粗放,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校住宿生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制度不够健全,有的住宿生管理员责任心不强,住宿生安全存在隐患,打架斗殴、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出现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和遇到生活困难时得不到有效帮助。

5.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必须肩负着学生的安全责任,管理责任,一个人身兼教师管理员、保育员多职。教师普遍反映:他们的工作时间太长,一般早上5点起床,7点到学校,晚上9点才能回家;大多数教师还要住在学校,一个星期住5天,学生寄宿在学校,安全隐患大,教师必须时刻监控着孩子,连下课10分钟的课间也要管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书,还要搞校园建设,因此,工作压力大。

二、解决农村住宿生管理问题对策

1.保证寄宿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改善寄宿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目前寄宿制所存在的问题根本措施,还是保证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和建设资金问题的需要。寄宿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金短缺的。解决这一问题哟啊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实际行动,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

2.重视后勤服务,加强食堂管理

(1)聘请足够的食堂从业人员,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严禁承包的问题。炊事员工资可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办法解决。

(2)建议政府允许农村寄宿制小学住宿生用餐统一供菜,由食堂向学生家长预收伙食费,按月结算公布,菜谱及结算情况接受家长监督,这样既能规范实行菜谱管理科学搭配营养,又能克服不少学生把家长给的菜金用于吃零食的现象。

(3)食堂管理体系,要细化每个岗位职责,制订完善食堂管理和就餐管理制度。一是要让学生吃得放心,所有食品定点采购,食堂管理员和校医对当天食品进行重量质量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层层把关、层层监控、层层落实,将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学生餐具每天三餐进行清洗并用消毒柜消毒。二是让学生吃得开心,每周制定菜谱,科学搭配,花样不断翻新。三是让学生吃得舒心,学生食堂坚持服务原则,认真执行营养早餐工程政策,向寄宿生免费提供早餐,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做到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用到学生身上。

3.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乐不思家,消除寂寞。学校应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例如,组织学生看电视、下象棋、做游戏、举办文艺联欢晚会、举行各种球赛、到图书阅览室邀游知识海洋、为留守儿童过生日等等。这样住宿生会很快爱上学校生活,觉得学校生活很充实,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馨快乐。

4.重视孩子的心里健康问题。由于枯燥的学习环境,孩子在学校一天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很容易形成消极偏激的想法,所以寄宿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里。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时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及时沟通,帮孩子解决问题。

第4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寄宿;管理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落实,中国的小学上演了一幕撤销整合的大戏。大量的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缺乏存在价值,被一一撤销,这种状况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集中到那些有着雄厚师资和规范教学条件的小学就读。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然而,对于很多十几岁,甚至不到十岁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家距学校较远,他们不得不过早开始寄宿生活。这对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而对于一向缺乏寄宿管理经验的学校来讲,同样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纵观我国小学寄宿生管理现状,虽然其中不乏亮点和杰出代表,但从总体状况来讲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一、小学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单调

由于很多小学缺乏寄宿管理经验,因此,在寄宿管理方式上过于单调,对小学寄宿生的管理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宣教和检查,缺乏更好的激励方式和互动方式,小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管理,缺乏自主管理意识,很容易形成学生与老师打游击战的场面,从而使整个寄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重管理,轻关爱

为了确保孩子的学习和安全,让家长朋友放心,大部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都非常严格,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纪律管理,将学生限制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之间。虽然严格的管理避免了滋生意外事端,但由于缺乏对小学生的关爱,导致小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得不到拥有的关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上述问题,在我国很多小学的寄宿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乐园,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所有的小学,都有责任、有义务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寄宿生的管理方法,加强并完善对寄宿生的管理。

二、小学寄宿生管理对策探索

1.尽职尽责,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都是被娇生惯养的娇娇儿,我行我素惯了,不愿受到约束。但是集体生活,必须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因此,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文明寝室公约》等等,老师要将每一项制度认真的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遵循制度的规定,对于不遵守制度的行为,要加以批评和处罚,让学生们在思想意识里树立遵规守制的观念,意识到遵规守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从而维护寝室、班级、学校的正常运转。

2.全心全意,呵护学生

十岁左右的孩子,突然间离开父母,远离亲人,开始陌生的群体生活,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有一个适应期,作为老师,要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应该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嘘寒问暖,倾听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倾尽全力帮助学生,对于生病的学生,尤其要格外呵护,给予长辈的温暖。此外,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如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丰富寄宿生单调的课余文化生活,逐步引导学生习惯并喜欢宿舍集体生活模式,当寄宿生活充满关爱,充满欢乐时,学生们自然也就会爱上这样的生活。

3.沟通家长,联合管理

对于寄宿小学生的管理,是老师和家长朋友共同的工作。很多学校不注重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认为既然孩子来到学校,就应完全服从学校的管理。笔者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应该充满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学校要想做好寄宿生管理,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恶,而且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很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他们也很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小学寄宿生管理不只是老师的事,同样要尊重家长的参与权,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避免教育和管理的一刀切。

4.自强自立,自主管理

小学生,由于从小被长辈宠惯,很多都缺乏自立能力,不会叠被,不会洗衣,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因此,要做好小学寄宿生的管理,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自立,这是小学寄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老师,要经常指导并鼓励学生独立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承担起父母的角色,手把手提升学生的自立能力。同时,老师可以在寝室与寝室之间开始自立能力比赛,激发学生的比拼意识,通过评选自立小明星,引导学生人人学自立,人人讲自立。此外,老师应培养学生加强对寝室的自主管理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寝室长,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管理意识。寄宿生活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小学的撤销与合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小学寄宿生管理也是各个小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校,应该正视自身在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有效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总结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寄宿生管理办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幸福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岱英.抓好住宿生管理

营造学生乐园.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2]蔡福兴.合并:从村里到乡里.青年教师.2010(12)

第5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寄宿制也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和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王景、张学强针对寄宿制学校资金投入、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相应的配套体制改革,确立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1] 杨毅分析了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和弊,提出了学校和家长在学生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等。[2] 原青林提出英国公学的优良的寄宿制传统和文化,建议我国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3] 杜威提出了由高年级的学生来照顾低年级的学生的方法,这样做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爱心及责任感,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聘用生活教师的费用。[4]

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农村寄宿制整体现状进行的,本研究旨在讨论生活管理这个单方面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中心小学3~6年级共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学校校长、4名教师、4名生活教师、10名学生家长为访谈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访谈问卷(校长、教师、生活教师、家长)。问卷主要包括宿舍基本情况、饮食、课余生活、医疗、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师选聘制度等方面。

数据处理:Excel2003。

三、研究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寄宿生选择住校的原因。通过对校长的访谈得知,该小学是遵循上级的规定实施寄宿制管理的,与家长和学生自愿与否没有关系。

(2)寄宿生对宿舍的态度情况,详见图1。

由图1可见,寄宿生认为宿舍条件一般的占48.33%,也有44.17%的学生认为学校宿舍很好。通过实地考察,宿舍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宿舍条件差,很拥挤。该小学每个宿舍面积为30平方米,但学生就住了30人,采用的还是旧式大通铺的形式,没有单人单床的宿舍。第二,宿舍条件极为简陋。很多宿舍内的墙壁都不太干净,虽然校方也尽力给简陋的宿舍做了一番装饰,但还是难以掩盖斑驳的墙壁,有的床铺的栏杆漆皮已脱落,而且学生宿舍内没有桌子,只有放饭盒的一个公用的大架子,夏天的时候连遮盖的东西都没有,很不卫生,且宿舍的空气不流通,存在很大的卫生及安全隐患。第三,宿舍管理制度严明。学校对每个宿舍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管理,制度严明。第四,宿舍实行高低年级学生组合制。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与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住一起,此外再加一名生活教师。

2.寄宿生饮食基本情况

每个寄宿制的学生一个月交65元伙食费,饭菜管饱,学生在学校也基本都能吃饱,但是饭菜质量不高,仅能保证学生的基本需要,根本没条件谈及营养问题,47.50%的学生都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一般,25%的学生认为学校饭菜条件不好,详见图2。

该小学没有设立餐厅,只有一个做饭的厨房,学生吃饭基本上都是带回宿舍统一就餐。通过对校长及学生家长的访谈得知,学校没有建设餐厅,饭菜质量也很平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营养,学校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饭菜的干净、卫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而且据家长反映,孩子吃得一般,有时饭菜不太干净。

3.寄宿生课余时间的安排

该小学的活动场地仅有400平方米,条件很差,基础设备很不完备。学校的图书馆不仅小而且经常不开放,一星期轮一个班去图书室借书。此外,宿舍内也没有配置电视或电脑等,寄宿生课余时间在校园里玩耍、进行体育活动的占到了55%,在教室学习的占35.83%,详见图3。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可选范围太小,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4.寄宿生生病时看校医的情况

该小学仅有一名医生,50%的学生生病时一般会去找校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学校就会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去。但是也有33.33%的学生从不在学校就医,详见图4。

四、结果讨论及建议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还较差,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发展成熟,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需要政府、学校及家长投入更多的关心,将寄宿的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1.政府

寄宿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政府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经费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拓宽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减少辍学率;促进城乡教师编制的公平性,严格聘用标准。此外,针对寄宿生生活管理,国家应重点拨付一部分资金,比如拨付专项资金到学生的吃、住等方面,而且要监督资金的落实情况。同时,学校的宿舍、操场、体育设施、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应该给予好的建设,以保障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

2.学校

学校是寄宿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寄宿制学校规范的建设和科学的管理尤为重要。

第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只有在学校寄宿的过程中吃好、住好、生活管理好,才有可能学习得好。因此,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生活管理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第二,加强学生生活管理。制定农村寄宿制小学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制度,从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富余的在职教师中选择道德品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的人员担任保育员工作,并加强对保育员的管理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按“一校一医”的要求设立农村寄宿小学医务室,配备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做好防疫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成长档案。

调研发现,纵然样本学校也比较重视安全教育,但还是流于形式,实质性的东西很少。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生活保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寄宿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管理,尤其学生周末往返校园要由家长或监护人接送。

第三,生活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活教师全权负责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身心的依靠。寄宿制小学要有一支高质量的生活教师队伍来保证学生的生活。

第四,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所学校各种制度的建设与规范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样本学校有着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表,但是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漏洞。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寄宿生作息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和与家长有机联系的制度等。此外,还要突出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生活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制定。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该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大多是由生活教师给有困惑的学生一些建议,很不专业,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建立寄宿生心理干预制度,重视寄宿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辅导。同时,学校应该建立起寄宿生心理发展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发现和诊治寄宿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维护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3.家庭

通过调研得知,由于样本学校在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在看待寄宿制这一制度时,大多数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住校,他们普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更放心。他们认为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孩子辅导作业,相当于请了个家教,孩子住校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家长可以利用时间来做其他农活,省时省心。孩子成长的一切由校方和教师全权负责,家长仅仅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花销问题,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关心甚少。这样的认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提高,至少家庭教育这方面缺失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建亲情管理。

此外,还要注重在家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不让孩子在周末休息时帮忙做家务,他们认为孩子还太小,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参考文献:

[1]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3).

[2]杨毅.反思当前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弊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9).

第6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学;寄宿;管理

一、小学寄宿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单调

由于很多小学缺乏寄宿管理经验,因此,在寄宿管理方式上过于单调,对小学寄宿生的管理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宣教和检查,缺乏更好的激励方式和互动方式,小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管理,缺乏自主管理意识,很容易形成学生与老师打游击战的场面,从而使整个寄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重管理,轻关爱

为了确保孩子的学习和安全,让家长朋友放心,大部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都非常严格,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严格的卫生管理和纪律管理,将学生限制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之间。虽然严格的管理避免了滋生意外事端,但由于缺乏对小学生的关爱,导致小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生得不到拥有的关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上述问题,在我国很多小学的寄宿生管理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乐园,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所有的小学,都有责任、有义务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寄宿生的管理方法,加强并完善对寄宿生的管理。

二、小学寄宿生管理对策探索

1.尽职尽责,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都是被娇生惯养的娇娇儿,我行我素惯了,不愿受到约束。但是集体生活,必须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因此,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管理制度》、《文明寝室公约》等等,老师要将每一项制度认真的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遵循制度的规定,对于不遵守制度的行为,要加以批评和处罚,让学生们在思想意识里树立遵规守制的观念,意识到遵规守制的重要性,自X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从而维护寝室、班级、学校的正常运转。

2.全心全意,呵护学生

十岁左右的孩子,突然间离开父母,远离亲人,开始陌生的群体生活,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有一个适应期,作为老师,要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应该全心全意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嘘寒问暖,倾听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倾尽全力帮助学生,对于生病的学生,尤其要格外呵护,给予长辈的温暖。此外,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如踢毽子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丰富寄宿生单调的课余文化生活,逐步引导学生习惯并喜欢宿舍集体生活模式,当寄宿生活充满关爱,充满欢乐时,学生们自然也就会爱上这样的生活。

3.沟通家长,联合管理

对于寄宿小学生的管理,是老师和家长朋友共同的工作。很多学校不注重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认为既然孩子来到学校,就应完全服从学校的管理。笔者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应该充满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学校要想做好寄宿生管理,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恶,而且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很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他们也很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小学寄宿生管理不只是老师的事,同样要尊重家长的参与权,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避免教育和管理的一刀切。

4.自强自立,自主管理

小学生,由于从小被长辈宠惯,很多都缺乏自立能力,不会叠被,不会洗衣,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因此,要做好小学寄宿生的管理,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自立,这是小学寄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老师,要经常指导并鼓励学生独立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承担起父母的角色,手把手提升学生的自立能力。同时,老师可以在寝室与寝室之间开始自立能力比赛,激发学生的比拼意识,通过评选自立小明星,引导学生人人学自立,人人讲自立。此外,老师应培养学生加强对寝室的自主管理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寝室长,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管理意识。寄宿生活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第7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一、统一认识

寄宿制学生补助资金,是国家为了改善农牧区寄宿制学生生活,减轻广大农牧民负担,提高广大农牧民子女入学积极性,使广大农牧民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巩固“两基”成果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县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快速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平等、兼顾效益原则,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二、补助对象

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家庭贫困且边远的农牧民子女寄宿制学生。

我县实行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寄宿制学生向高中教育延伸的原则,继续对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提供免费午餐补助。

三、补助标准

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标准为每生每月17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每生每年1700元。

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提供每生每天3.00元的免费午餐补助,按每月24天、全年按10个月计算,每生每年720元。

四、严格申报

符合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条件的学生,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学生户口所在村、组和乡(镇)人民政府逐一审查并签注意见后,确定享受生活补助的对象,再在学生所在村和学校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公示结束后上报县“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执行。

五、各司其职,加强管理

1、寄宿制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办好寄宿制学校负有全面责任。各校要建立健全制度,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做到资金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负责寄宿制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

3、凡属寄宿制的学生,学校要严格建立学生学籍档案(贴有个人照片),造具学生花名册,并在学生学籍档案中注明生活补助标准。

4、寄宿制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质保量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示范作用。

5、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晚自习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应组织寄宿制学生开展丰富健康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效益。

6、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居住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卫生安全教育,层层落实责任,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7、学校要严格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的管理,要造具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花名册,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要在花名册上签字并加盖手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只准用于享受补助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开支,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给学生,实行帐务公开,做到帐务日清月结,按月公示。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挤占、克扣和挪用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

第8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管理;措施

一、农村寄宿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完善管理机制

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低龄寄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要注重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营造。首先,要积极拓展低龄寄宿学生的文体活动场所,引进一定的图书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其次,还要求学校建立较为科学化的灵活的学生管理制度,协调低龄寄宿生生活、学习时间,使得低龄寄宿学校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低龄寄宿生还处于身心发育时期,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年人。因此,在低龄寄宿生的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帮助。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师资力量较强的教师队伍。农村低龄寄宿学校的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低龄住宿学生的关爱,做到“教而育”,要充分意识到低龄寄宿学生的特殊性,帮助低龄寄宿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强化学校与家长合作意识

农村寄宿制学校强化与低龄寄宿生家长的合作教育,能够提高低龄宿生在校的适应力。首先,低龄寄宿生的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其次,要定时通过家长会、进行家访等形式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最后,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相互配合,调整教育的方式,对低龄寄宿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农村寄宿制学生低龄化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我们要重视对农村低龄寄宿生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的培养。要积极以科学化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生的管理进行简要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农村低龄寄宿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9篇: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同时也为农村学生和家长带来方便。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人数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在面对人数不断增多的问题下,也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积极的找出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进步。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进行调查分析,其展现出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影响,使得农村寄宿制的效果与理想的状态有着一定的差距。

(一)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之下,一些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任教,使得农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这主要体现为下面两点:第一,一些高校新毕业的优秀教师人才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任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传播;第二,在农村一些表选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到城市之中进行教学,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我国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工作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十分的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的安全性。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本身在自理能力方面较弱,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而在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上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学生经常做出一些有损安全的行为。其次,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硬件设施上面缺乏,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使得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存在着较大的漏洞。第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日常饮用的水质没有经过过滤,达不到相关的饮用标准;学生食堂的环境卫生较差,卫生工作做得不到位,相应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上岗标准和执行标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也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面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优势之处,应当在管理工作上不断加强,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一)建立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首先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这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上得到加强,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具体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展开:第一,在校园内通过安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定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三,学校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检查学校中存在着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完善。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设施的建设

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设施和设备都十分的落后,这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加大在这方面的建设工作。首先,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整体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其次,加强监控系统的完善,对学校范围之内进行实时的监控,发现一些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影响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安全性。

(三)加强心理教育工作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之中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思想意识上不够独立,再加上长时间让他们与父母隔离开来,可能会让他们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应当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倡导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教学工作,为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引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其次,应当提升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薪资待遇,良好的薪资待遇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也能够留住一些优秀人才不至于流失;第三,在当前的晋升制度上应当做出调整和改变,取消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考核晋升到城区教学的模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小学是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得到的一种良好教育模式,在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带来的帮助也同样是巨大的。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的效果,使其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马旭红.农村寄宿制小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谢荣彩.关爱教育视角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