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

第1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学校为手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校,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政府统筹,规划先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入学,提高质量;鼓励创新,科学发展。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必须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

二、目标任务

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范围,开展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扶贫工作。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等教育专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自治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总体部署,在贫困地区重点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装备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大项目,到“十二五”期末,实现项目县每县城区建设1-2所寄宿制初中,每个乡镇建设1所寄宿制小学,共计建设466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初中66所,寄宿制小学400所),建设校舍面积41万平方米;为466所寄宿制中小学购置图书馆藏书61万册,装备教学仪器设备;为392所中小学校增添计算机3390台,增添5428个班级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基本满足当地初中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寄宿需求,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合理布局。

三、工作进度安排

2012年,建设寄宿制学校93所,其中寄宿制初中13所,寄宿制小学80所,建设校舍面积8万平方米;为210所寄宿制中小学购置图书馆藏书30万册,装备教学仪器设备;为162所中小学校增添计算机1390台,增添2428个班级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2013年,建设寄宿制学校114所,其中寄宿制初中14所,寄宿制小学100所,建设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为256所寄宿制中小学购置图书馆藏书31万册,装备教学仪器设备;为230所中小学校增添计算机2000台,增添3000个班级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2014年,建设寄宿制学校117所,其中寄宿制初中17所,寄宿制小学100所,建设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

2015年,建设寄宿制学校142所,其中寄宿制初中22所,寄宿制小学120所,建设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做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保障。市、县要成立以政府牵头,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

(二)明确部门职责。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以政府统筹协调为主,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承担起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牵头责任,做好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的布局规划、工程建设、监督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指导,及时下达投资计划。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国土资源部门要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等综合措施,合理保障教育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学校建设的技术指导,依法履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建设单位执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按照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并监督教育部门使用好编制,确保配备的教职人员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三)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投入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专项用于教育事业。要把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列入重大教育项目,统筹安排上级和本级的相关专项资金,确保落实教育布局调整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要切实保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将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第2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作出部署。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做好85个国家试点县工作的同时,把其余44个县列为省级试点,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为圆满推进这项工作,省政府还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列为2012年省政府工作10件惠民实事好事和20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和黄金期,营养是保证正常发育成长的重要基础。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也都把学校供餐,作为保障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当前,我省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边疆地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学生营养不良引起体质下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提升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目前,我省上下正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为内容的“四群教育”主题活动。我省有535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其中寄宿制学生就有300多万人,这些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寄宿制学生虽然不住校,但需要在学校吃午餐。让这些孩子在学校吃上营养、可口、卫生、热乎的饭菜,是每个父母最急切的渴望,也是每个家庭最殷切的期盼,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正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开展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是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具体体现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是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具体部署。去年的今天,总理在网上与网友交流时,网友问道:“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总理用“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作为心中关于幸福的标尺。我们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正是一项让学生舒心学习、教师安心执教、父母放心工作和让人民群众对未来树立信心的幸福工程。

二、精心组织,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工作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这件利国惠民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

要坚持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机制和政策平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以及所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汇集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计划实施。要坚持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省级重在统筹,主要负责统筹制订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统筹改善就餐条件,统筹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市级重在协调,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县级重在落实,负责制订本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因地制宜地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二)认真实施国家试点,建立长效机制

我省有85个县列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试点,这一政策将使我省383.21万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省纳入国家试点县(市、区),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此项工作,积极探索营养食谱、供餐模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农村孩子、每一个农村家庭,使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面推进实施省级试点,扩大覆盖范围

第3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办寄宿制学校要把边远的、分散的小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这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自理能力较差,自身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加上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长,这就给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天天从零开始的意识,扎实做好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1]

二、制定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经过深入调研,统一制定了泾川县黑河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教师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寄宿生一日常规制度》、《校车接送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从各环节、各时段明确了工作要求,实行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流程,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校还制订了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卫生防疫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和启动、运行、监督机制,职责明确,落实到人,把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落实安全责任是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学校,尤其是新入学的低龄儿童,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们的安全管理难度更大,责任重于泰山。要让家长安心、放心,使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校长、教师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安全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首先,要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班主任、职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构成安全责任人人负,人人身上有责任的管理机制。其次,要明确安全责任内容。每学年一开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协约,保证责任书的签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第三,要检查安全责任效果。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责任内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责任书的签订不流于形式,责任书的内容落实到点到面到位。[2]

四、建设一支高效的安全管理队伍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时最大的担心是安全问题,小学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牢记安全,事事做到安全,人人提高安全意识。我校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构建起了以教导主任、总务后勤主任、教研组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为骨干的安全管理队伍,构建起了“教学、生活分管校长――分管领导――教导处――宿舍管理员、班主任、值周教师――寝室学生干部”的五级安全管理网络,并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学生在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保障体系。我校成立了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规范了相关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值班教师、住宿生、寝室学生干部、室长交流情况,对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学生自治机制的效能,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全程管理。特别是对寝室干部规定了明确的职责,依据职责开展工作。在校园里,从早操到就寝,从课间操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厕所,从学校到家里,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学生自主管理强化了学校管理工作,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强化安全教育是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重点做到四抓:一是抓计划。学校的安全教育要有计划性,每年初学校要根据上级全年安全宣传教育的部署,结合学校寄宿制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制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教育。二是抓重点。学校要抓住每年的重点时段、重点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日、安全宣传周、宣传月,以及上级部门安排的重点活动。平时要抓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日常生活、课余活动安全知识等。三是抓特色。安全教育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学识水平,把宣传法律法规与贯彻学校安全制度相结合,把普及安全知识与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创造出特色的教育活动。四是抓平台。安全教育要有载体,有平台,才能把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做到每月不少于两节主题安全教育课,学科注意渗透安全知识内容。在教学区、生活区分别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定期更新安全教育内容。

六、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学校附近环境乱,社会上也游荡着一些闲散人员,这给学校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有效地管理学校,我校全部安装了先进的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监控。学校对寄宿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持班主任的请假条才可以出校园。学校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排查安全隐患,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第4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条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管理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家庭、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团结互助精神,提高自理和交往能力。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校外寄宿生为在县各级各类学校就读,且在校外寄宿的学生(不包括走读生)

第三条本办法所规定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时间为除寒暑假和节假日外的工作日。

第四条本办法所规定的校园及周边范围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处周边地区。

第二章监管部门的职责

第五条教育局的职责

一)依照本办法制定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年度计划,落实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二)成立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

三)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外寄宿生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与学校签订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并考核其落实情况。

四)全面掌握全县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的情况,责成各学区(校)对校外寄宿生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准确登记、分校造册,每学期根据学生变更情况,随时更新信息。

五)每学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校外寄宿生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全县校外寄宿生安全隐患档案,并及时汇报县安委会,采取有效整改和防范措施。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断研究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深入剖析校外住宿生存在各种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七)督促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聘请法制副校长,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遵纪守法意识。

八)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学校处理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九)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项目建设,让所有校外住宿生能够住进校内,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安监局的职责

一)负责校外寄宿生的监督检查,协调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全县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建议,组织对全县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督查。

二)根据有关规定,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适时公布事故处理结果。

三)依法实施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监管,积极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四)指导并监督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负责对校外寄宿生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

第七条公安局的职责

一)负责对校外寄宿生租住房进行检查和管理,与房屋出租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进行治安备案,细化房屋出租人的义务和责任,让房屋出租人明确自己的责任,配合家长、学校共同完成管理任务。

二)负责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和巡逻。

三)负责校园及周边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学生上放学期间进行交通疏导。

四)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

第八条卫生局的职责

负责对校园及周边(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点、餐饮点)卫生安全检查,定期对校外寄宿生寄宿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第九条食药监局的职责

负责对校园及周边(包括校外寄宿生寄宿点、餐饮点)食品从业人员的监管,坚决取缔校园周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无证照餐饮摊点。

第十条工商局的职责

负责对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摊点等的监督管理,依法取缔三无摊点。

第十一条文广局的职责

负责对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书店(屋)报刊亭的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水务局的职责

加强对学校饮水水源、供水设施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十三条住建局的职责

一)完善城区校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二)负责对校外寄宿生出租房屋的建筑安全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中要提出继续使用、加固维修、停止使用等具体措施。

三)负责校园及周边乱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等的管理。

四)依法取缔占道经营。

第十四条交运局的职责

完善公路沿线学校校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第十五条环保局的职责

督促校园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完善废气、废水、建筑噪音等防治措施,并有效治理。

第三章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

第十六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县人民政府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全面负责本乡镇学校的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由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文化站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机构,加强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

第十八条定期召开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本乡镇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努力解决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协调学校和有关部门处理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重大事宜,对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和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校外寄宿生管理办法。检查考核本乡镇学校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第四章学校的职责

第二十条各学校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或方案,加强对校外寄宿生的监管。

第二十一条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将以消防、交通、卫生、治安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列入教育计划,并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特点,对校外寄宿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包括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二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和保安人员,采取各种办法,齐心协力抓好校外寄宿生管理。学校要把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纳入到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之中,每学期进行总结表彰。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巡查制度,作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个人档案,绘制寄宿点分布图。要准确掌握每一个校外寄宿生家长(或监护人)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和寄宿点的房屋出租人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第二十五条建立健全校外寄宿生管理档案。

第二十六条学校每学期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对校外寄宿生房屋出租人的安全管理培训。

第二十七条定期召开校外寄宿生家长(或监护人)会(每学期一次以上)互通情况,共同研究校外寄宿生的管理措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学校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房屋出租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章校外寄宿生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第三十条服从学校、房屋出租人的管理和指导,自觉维护寄宿点的安全与卫生,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尽量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六章家长(监护人)职责和义务

第三十一条校外寄宿的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寄宿点,并在每学期开学时书面签字同意被监护人在校外寄宿。

第三十二条加强对子女(或被监护人)安全教育。

第三十三条按照与学校、房屋出租人以及有关部门签定的责任书要求,承担相应的义务,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监管好子女(或被监护人)

第七章校外寄宿生房屋出租人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十四条房屋出租人,如果同意学生寄宿,必须履行签字同意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房屋出租人必须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住房,并在当地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应合法手续;不得提供周边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给学生居住。

第三十六条房屋出租人必须认真搞好安全工作,注意防火防盗,并防止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造成伤害。

第三十七条房屋出租人要加强对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不准学生、吸烟、酗酒、乱生火、乱拉乱接电线;严禁学生进网吧、歌舞厅、台球室;要防止学生煤气中毒;教育学生不友,未经允许不准留宿外人。

第三十八条房屋出租人要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随时反映其子女(或被监护人)情况,以便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能及时加强对子女(或被监护人)教育管理。

第三十九条房屋出租人要建立寄宿点值班制度,对未按时住宿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和学校。

第5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义务教育 寄宿制 学校建设

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落后村完小生源急剧减少,班额严重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而镇(乡)中心小学、单设中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学生生活服务用房十分紧缺,无法满足农村学生寄宿就读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农村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极不适应。因此,必须继续实施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应遵循“实事求是,统筹规划,优化资源,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载体,重点办好单设中学和镇(乡)中心小学,适度完善村完小。

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根据乡镇人口分布情况新建或改扩建学校,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在合理布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设备等进行改扩建,确需新建的学校,一般应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切实做到“投资一所,建成一所”,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合理布置,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逐年完善,不搞“一刀切”。寄宿制学校建设要和学校布局调整及城镇化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既方便学生就读,又能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把学校硬件配置与教师队伍配备和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在城镇化程度较低、居住相对松散的地区实施局部调整,保留200人以上的完全小学,设1~3年级的简易小学,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

三、加大中心小学校建设,逐步缩小或撤除部分村小

根据当前农村学龄人口发展趋势、自然村落分布、学校布局情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及当前全区经济发展状况,为确保学区调整既着眼于当前实际,又考虑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宜加大中心小学校建设,逐步缩小或撤除部分村小,本着对中小学建设有利的原则,规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通过迁建、扩建、完善等方式,逐步使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

四、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资源优势

工程项目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在科学规划、设计及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及布局调整工作很复杂,矛盾多、问题多,如果不及时搞好后期的管理,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布局调整的实效,失信于民。

一是要重视农村学校各教学点的管理。因条件所限,难以完全撤并的学校,仍可实行分区教学。对各个教学点,要实行统筹兼顾,统一政策,统一管理,促进各教学点均衡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要重视并校后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与管理。对一些已经合并或计划合并的寄宿制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落实学生吃、住等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从最基本的改水、建厕、建食堂等工作做起,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最基本生活。

第6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70―02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这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创建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1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把农村义务教育搞上去,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确保全体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多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1 西部地区教育的呼声

在我国的国有面积中,西部地区占了71.4%,在这些西部省区中,有7个省(区)的山区、半山区面积在50%以上,5个省(区)的牧区和山区的面积占70%以上;我国的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也全部集中在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西部地区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0%以上;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许多孩子为了上学要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因此,西部地区这种特殊的情况呼唤寄宿制的到来。

1.2 学校布局调整引来寄宿制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学、初中开始进入高峰期,各地特别是一些乡镇、农村采取分散布点办学、学生就近入学方式,把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形成规模小、布点多的办学格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学龄儿童人数逐步减少。农村新生人口的不断减少,使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存在的办学规模小、教学点分散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这种情况使得教育资源存在浪费的同时,教学条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于是,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必然。

另外,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并由此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特有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的增多。

基于以上因素,国务院制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

2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队伍,却也给农村和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投入难保证

首先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学校实行寄宿制后,必将增加大量的学生,原有的设施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就学需求,教室、宿舍、食堂、活动场地是学校建设的重点,财政虽然安排了专项资金,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主要原因是上级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地方配套无法保证,地域、天气等因素导致建设成本加大等。其次是维持学校运转资金无来源。学校不同于企业,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长此下去学校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第三是寄宿学生生活费无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大多来自偏僻贫困的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家长难以按时支付其子女的生活费,政府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当地财政承担,对于部级贫困县来说,无疑又是一大难题。

2、2 师资队伍难跟上

学校实行全员寄宿后,寄宿生的年龄参差不齐,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这就要求学校增加保育员、保卫、校医等专业岗位,以保证学生的安全,监护学生的健康。但是,目前没有这些人员编制。学校不得不自行解决人员安排和工资待遇问题。其次,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更长,活动量增大,这就要求教师更有爱心和耐心,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工程。

2、3 学校管理难度大

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学生相对集中,寄宿的学生年龄减小,数量增多,这必然会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首先体现在低年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食宿生管工作量大,每周往返车辆安全等,学校尽管严密管理,但令人担忧。其次是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课程结构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睡眠课时、活动安排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第三是在卫生、防疫、安全等诸多方面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

2、4 学生就学成本提高,控制辍学工作难度增大

一是寄宿学生生活费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就餐费、路费等是提高寄宿生就学成本的主要原因。二是偏远村寨个别生辍学可能性增大,一些偏远山寨,家长不理解寄宿制办学,认为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加上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学生为数不多,家长出于种种考虑,要么推迟适龄儿童上学时间,要么让学生辍学在家,导致学生流失。

2、5 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学校办到家门口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村干部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干部认为在自己任期内学校被撤并不光彩,丢失面子。个别家长不放心,孩子年龄小且孩子多担心老师照顾不周,亲人不再身边担心会被人欺负,家长担心孩子安全等等。

2、6 闲置校舍利用率不高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后,大多数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村小学被撤并,造成大量闲置校舍,产权矛盾便显现出来。闲置校舍有的被作为村办公场所有的由村委出租给个体加工户作厂房;有的出租给农户养鸡鸭;也有的未作任何利用。但是教育部门都很难与村里协商或签订有关协议,受益甚少,管理使用整体上呈无序状态,校舍获得的收入也都归入了村里,根本不能补助到学生身上。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对策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面对新形势,农村、农民、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教育支撑,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首先应当兼顾农村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杜绝学生因家庭负担加重或者其他原因而辍学的现象出现。为此,我们建议:

3、1 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落实

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给予政策倾斜是解决

困难的最根本的途径。一是要建立新的投入机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为县级政府,但部级贫困县的经济十分困难,无法改变本地区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所以应建立新的财政体制,区分地区差异,进一步提升部级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二是应制定学校的消赤减债计划,让学校摆脱债务,轻装上阵,建立完善的学校基本运转资金保障体制,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目前,“两免一补”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且生活费补助按要求是县财政负担,部级贫困县的本级财政根本无法承担,贫困学生辍学的现象还能继续存在。所以建议相应提高部级贫困县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并建立上级财政为主,县级财政为辅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的分担机制,确保贫困寄宿生不流失。

3、2 要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寄宿制学校承担着比普通学校更多的管理责任。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不留死角。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生活自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意识。组建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和乡村参与学校管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全方位的管理监护体系。调整山区寄宿制学校学习时间,使寄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全到校、平安往返,校方应与家长签订学生接送责任书,确保安全第一。

3、3 科学合理安排布局,稳步推击逐步集中

一是集中办学要同地区发展与人口发展趋势相结合,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相结合,同区划调整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减少大幅调整带来的冲击力,照顾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确保建成后的寄宿制学校生源稳定,办学规模稳定。二是集中办学要考虑可造作性,在办学规模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列学校规模要求。在调整学校布局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边远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不能单纯追求办学集中,结果造成合并后的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要从实际出发,做好长远的规划,按照当地人口发展的趋势该撤并的予以撤并,暂不宜撤并的逐步压缩办学规模,适当时候再考虑撤并,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3、4 加强宣传动员

学生早出晚归、在家门口读书的习惯已延续了几十年,创办寄宿制学校,老百姓会算经济账、安全账,思想上一时可能还转不过弯,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化解疑难,排除阻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贾小娜,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圮实[J],河北教育,2007,(5)

[2]徐树清,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战与思考口],河北教育,2007,(7)

[3]扬奉先,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调研与思考FJ],安徽教育,2006,(10)

第7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政策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多种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①。2005年初,教育部的《2004年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4万多所中小学校,②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瓶颈,解决了由此产生的问题。随着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实现“两基”计划的一个主要措施,其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照顾上存在的问题也推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职能正在向学校转移。在很多场合农村小学寄宿制被当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剂良方。③针对目前全国普遍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地纷纷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列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项重要举措。

无论是政府工作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了很多支持与肯定,而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运行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却少有深入的研究。因此,那些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设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成了政策分析和研究的盲点。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本身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多数学校的学生大多不超过20人,甚至出现“一个老师10个学生三个年级”的现象。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又要负责行政、财务等其他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校点的集中,师生比例提高,教师专业资源整合,实现了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乡镇的中心小学,除了学校自身的管理之外县教育部门还会直接负责,寄宿制的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县乡有关部门在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实地调查发现,县乡管理存在断层与真空。农村小学教育在条块体制上由县乡部门负责,很多乡镇在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牵头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直接由县教育部门出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县级教育部门往往是分头负责,多头管理。县教育部门只负责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检查考评和对学校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并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问题的解决处理,而周期性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也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全部甩给学校,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针对寄宿制的特点,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较低。

1、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

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12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相当多的学校五六十个学生挤一个宿舍,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学挤一张床铺。一些学校没有餐厅,学生露天排队打饭,雨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苦不堪言。

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多数小学不能提供早点,学生早间体育课因低血糖而昏厥时有发生。即使这样,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的。部分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孩不得不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

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也有矛盾。寄宿学生分布各个年级,在家庭的照顾下,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2、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较多,且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安全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集中办学以后,安全成为当地百姓考虑最多的问题。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被同学欺负,东西是否会丢失等。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除此之外,学校生活单调,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多于深入的教育和沟通,学生难免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有的学生甚至会逃学。一部分学生出现孤僻、亲情淡漠等心理疾患。学校由于要充分展现集中办学的优势,不能正视学生亲情缺失这一自然现象,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3、教学管理水平落后

第一是教学质量下降。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在家的时候,有父母督促,学习的时间有保证。而在学校,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那些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就会沉迷于其他事情,忽视学业。另一方面,集中办学以后,所选择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

第二是传统观念与素质教育目标错位。教师的传统观念: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轻视甚至鄙视寄宿制办学中的服务育人功能。家长的传统观念: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意味着管得严,时间多,孩子学习就会好。一部分教师拼命抓成绩,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淡薄。

三、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一是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经济的落后造成学校硬件建设一时间不能达到集中办学的规模,农村小学的运行需要自筹资金,学校不得不为筹措资金动脑筋、想门路,在收费标准不甚明确和规范的情况下,兴办寄宿制学校成了很多农村小学的生财之道。这种条件欠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也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二是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有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分管学校后勤、安全、统计等工作,到头来就是教师样样都要管,又样样都管不好,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资金的问题已经屏蔽了他们对学校其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二)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上。

四、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设计与实施

随着中央和各地教育政策的调整,农村寄宿生的数量总体上逐年成上升趋势。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都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但是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与寄宿制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问题并不相符。

(一)政策设计问题范围存在偏离

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方面,中央政策更多从财政和资金方面入手。例如,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④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⑤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中央从2004年起将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投入财政资金100亿元,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⑥

在中央政策的影响下,各地所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也集中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条件不够完善,资金困难是各地学校普遍面对的主要困难,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止于此,更多的问题出现在学校的管理环节中。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显然缺少足够的认识,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相关政策都没有专门涉及学校的管理体制。

(二)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1、学校在政策执行中的困难

学校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在有些地区,有关主管部门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学校的财政困难使这些便利措施无法落实。

2、寄宿生家长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有些地区成了教育部门的政绩工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集中、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寄宿生家庭的教育成本却因此而增加了。学生寄宿之后上学距离延长了,家庭需要额外支付费、食宿费以及承担道路交通上的安全风险。贫困地区的寄宿生家庭虽然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和生活费的减免,但是由于有其他费用支出,学生寄宿增加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负担。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集中效能,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全面的教育。但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学校所容纳的学生大量增加,在设施不足、师资有限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无法实施,学校无力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小学寄宿生和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及有关课程的不足与他们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

五、小结

随着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龄儿童数量减少,留守儿童普遍增加,这些都已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客观条件,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渴求也对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尽管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农村的小学寄宿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寄宿制学校往往面临财政困难、本身管理水平滞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强调提供资金支持、进行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对学校自身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足,缺少有效的政策规范。要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不仅成为学生的校园,而且是家园、乐园,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注释]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05-29)[2007-01-03].

[2]教育部.教育部2004年教育发展事业状况报告.(2005-03-02)[2007-01-03].

[3]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19-25.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2006-02-09)[2007-01-03].

[5]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2006-04-04)[2007-01-03].

[6]教育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问答汇总.(2005-08-12)[2007-01-0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05-29)[2007-01-03].

[2]教育部.教育部2004年教育发展事业状况报告.(2005-03-02)[2007-01-03].

[3]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6-13(1).

[4]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19-25.

[5]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河南教育,2006(5):10-11.

[6]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J].河南教育,2006(5):11-12.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2006-02-09)[2007-01-03].

[8]教育部.2005年全国“两免一补”工作进展顺利.(2006-04-04)[2007-01-03].

第8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校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的大调整。2001年起,正式开始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农村原有的中小学被大量撤销,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为了适应集中办学,解决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发展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撤点并校后采取的普遍做法。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不断增多,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规模达到3343.52万人,比2010增加14.5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97%。其中,小学寄宿生数为1038.08万人,比2010年增加57.11万人,所占比例为10.44%;初中寄宿生数为2305.43万人,比2010年减少42.54万人,所占比例为43.67%。

寄宿制学校在解决了部分儿童上学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还有寄宿制学校的宿舍安全、就餐、饮水、洗漱、卫生等等都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另外寄宿学生很多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寄宿生年龄较小,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等等,寄宿制学校能否为这些学生提供满足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安全和谐的环境,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另外,小学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学校里生活,面临着一系列社会与心理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在家庭中是通过家庭生活的自然状态实现的,而学校如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还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教师和学生生活管理人员对于相关问题也缺少关注与培训。无疑这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为此,对于农村寄宿制生活指导教师的调研,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选题。

二、调查设计

1.研究对象

调研组选取河北省青龙县,位于燕山山脉东端,是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多地少,经济比较落后,为部级贫困县。撤点并校在河北省青龙县更有反响,在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推行寄宿制学校的政策下,青龙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批寄宿制学校也由此产生。调研组选取大石岭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官场乡官场兴龙小学、隔河头乡明德小学,以及位于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阳光学校。调研组在每所学校分别访谈校长、德育处行政人员、任课教师代表、生活指导教师(全部)、学生代表。其中选取的学生对象为各年级的寄宿学生代表,每个年级2-3名。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访谈的方式,通过访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也可以深入了解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更真实的生存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

1.现状呈现

通过对四所样本学校的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的管理各不相同,每所学校生活教师的职责范围、教师的专业、年龄结构、负责学生数量均不一样,详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所学校中,两所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为专职,但无编制,属于临时聘用。专职生活指导教师的学历背景方面,学校不是特别关注。A学校中,有两名聘用的生活指导教师就为当地的农民,D学校中的生活指导教师则具有初中文化程度。B、C两所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均为任课教师兼职,并且兼职教师多为寄宿于学校的教师,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离家较近,寄宿于学校的教师多为特岗教师或支教教师。

工资待遇方面,公立学校的专职教师工资待遇较低,A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为600元每月,D学校为私立学校,每月为1200元。当然,薪资待遇与其工作职责内容也有一定的联系。如D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一个人负责管理全校所有学生的住宿生活管理。

管理对象方面,学生的年龄较小,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寄宿,最小的孩子只有7岁,这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D学校是从五年级才开始招生,学校提供五到八年级的教育,所以,其寄宿的学生年龄多在10岁以上。

2.存在问题

(1)学校对于生活指导教师的认识不到位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生活教师的重要意义,虽然普遍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存在生活卫生习惯、心理、情感发展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但对于负责学生生活管理的生活指导教师的聘用,以及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却没有严格的标准。如这几所调研学校中,学校的领导在对生活指导教师职责的认识上比较狭隘,认为生活指导教师的指导职责为管好学生在宿舍期间休息好,不打架、不出事。所以,在对生活指导教师的任用上,除了学校专职教师兼任生活教师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高外,其他兼职生活指导教师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且年龄较大,多为50岁以上的学校附近居住的农民。这样的生活指导教师,面对长期远离父母照顾,生活自理、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是很难帮助孩子们及时排除困难的。

(2)生活指导教师任务量大,待遇报酬低

在调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指导教师反映,工作量较大,管理的事务比较庞杂,任务量大的学校平均每个教师要负责管理100个学生的就寝。并且,这些生活指导教师的待遇报酬还较低,如A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津贴为600元每月。兼职生活指导教师会获得额外补发的工资,大约二三百元每月,但相对于付出的劳动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有的学校则无份外补充经费,如在C学校中,由六名寄宿学校的年轻女教师无偿义务兼职管理寄宿学生的生活、学习。

(3)生活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除了由教师兼任生活指导教师的学校外,聘请的临时生活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多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生活指导教师对于工作职责的认识停留于简单的照管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检查平时宿舍卫生,他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对于学生仅停留于管理上,而远非具有教育的含义。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反映生活指导教师太严肃、喜欢“训斥”。

3.问题产生原因

(1)学校经费紧张,生活指导教师短缺

调研中了解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指导教师没有正规编制,多为兼职或临时职工,聘请学校附近的接近退休年纪的村民或由寄宿学校的教师兼管。生活指导教师工作量大,且福利待遇较低,使得本来就是兼任的生活指导教师更加不稳定,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财政的困难以及学校教师编制的限制,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很难招聘专职从事学生生活指导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2)学校对于生活指导教师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于农村生活指导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既是对于生活指导教师管理与对于学校寄宿生生活指导工作的一个反映,也是生活指导教师诸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行政领导认为生活指导教师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与技能,为此,在聘请安排生活指导教师时,对于生活指导教师专业素质考虑较少,所以有的学校将不能很好胜任教学的教师安排照顾学生生活,并且对生活教师的工作要求也是限于“进”——“出”宿舍的这段时间(晚自习后回宿舍到第二天早上早起后离开宿舍)的看管。而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们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照顾,期望生活教师给予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卫生的要求,而更需要情感的呵护。

(3)针对生活指导教师的教育培训较少

一方面,由于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于生活指导教师认识的狭隘,阻碍了学校领导对于生活指导教师职业素质的关注,很少有专门针对生活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即使有,也多为怎么管理好学生就寝,看好宿舍门窗之类的话语。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好像无关生活指导教师的事。所以,对于生活指导教师的培训较少,且内容多指向于简单地看管孩子。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薄弱,教师的培训费用必然给学校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农村学校在师资培训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主科的任课教师,有限的教育经费必然限制了对于生活指导教师的学习机会。

四、政策建议

1.完善生活指导教师编制,提高生活指导教师待遇

学校寄宿制工程仅是解决了校舍建设问题,却没有考虑后期的相应的管理人员的配备、编制问题,导致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生活指导教师问题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面临的巨大瓶颈。这些问题也深刻地反映出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一定数量的生活指导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和寄宿制学校的良性运行。农村生活指导教师缺乏编制、待遇低下等是导致农村生活指导教师素质低下、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国家应该首先从政策上着手,作出相应的规定,才能保证生活指导教师问题的解决。从目前的寄宿制学生低年级化的现象来看,应该给予有一定规模的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指导教师编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的生师比,另一方,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财政投入,只有这样,农村寄宿制学校才能有条件招聘到高素质的、合格的生活指导教师。

2.明确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加强对生活指导教师评价

一个工作岗位,其职责不明确,就会造成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工作质量。改善的方法是制定科学的岗位职责,进而培训员工执行岗位职责的习惯。国家应及时出台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政策法规,对生活指导教师加大投入,加强培训与管理。同时还需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如制定相应的生活指导教师考核细则及评价标准,通过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对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来规范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行为,提高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对生活指导教师培训,提高生活指导教师专业素质

生活指导教师应该是专业化的教师,对他们的职业应该有专业化的要求,相应的也应该有专业化的培训,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工作的需要。因此,对于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迫在眉睫。农村寄宿制学校所选择的生活指导教师多数没有接收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或高等教育。因此专业知识不合理、专业能力低下,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的偏差都对生活教师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对生活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应使他们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知识,以及具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当然,在对生活指导教师的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他学校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

参考文献

第9篇:寄宿制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新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及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一、围绕中心,服从大局,做好新生入住及管理服务工作

1、认真做好新学期寄宿生宿舍入住工作。

在七年级学生到校之前,我们的寄宿部老师提前到校,对各宿舍的卫生进行彻底打扫,不留任何死角。在新生入校时,以一个干净的、有序的环境迎接学生家长进到我们的学生宿舍,他们给与了积极的评价。

2、认真落实学生作息制度。

为了配合校风学风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寄宿部严格执行宿舍的晚间熄灯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处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前期调研,一面学习兄弟学校,一面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严密制定了实施方案。新学期一开始,晚间熄灯制度正式施行,每晚22:50准时关闭公寓大门,23:00熄灯,早上6:00准时起床,我们的宿舍管理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和学生住在一块,一起作息,保证各种制度的落实,争取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文明的、和谐的宿舍环境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管理,探索新形势下的宿舍管理新模式

1、坚决落实“依法治校”原则,注重加强制度建设。

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推行程序化管理,规范统一、补充完善了一系列的宿舍管理制度,先后修改和完善了《寄宿生宿舍管理办法》、《住宿管理员职责》、《住校生请销假制度》、《住校学生量化管理条例》、《学生宿舍安全保卫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使宿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延伸。

寄宿部特别成立了“学生会宿管部,定期对该部成员进行培养。通过校学生会宿管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尝试开展了文明宿舍创建系列活动,进行了每周一次流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并把每月的各宿舍获得流动红旗的多少与班主任月津贴直接挂钩,督促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管理

三、争取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与稳定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安全稳定工作,我们注重正面引导,加强了信息的公示和披露,效果良好,对于用电、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我们利用早操时间对学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宣传,毫不松懈。这样,有力确保了安全与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检查与维修。

为杜绝安全隐患,寄宿部建立了例常巡查制度,于每周一对各宿舍楼进行安全巡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如:对学生宿舍楼的线路、安全通道、消防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及维修,力争在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例常的检查寄宿部还分别在春季、冬季会同公安处、总务处等部门对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燃点蜡烛等违纪情况进行逐宿舍的彻底清查,对于违章电器坚决予以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