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寄宿生生活补助精选(九篇)

寄宿生生活补助

第1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一、高标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市政府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并投资3.2亿元重点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在县城周边或人口较多乡镇建成1所寄宿制初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6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全市农村学校数由1776所减少到7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20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学生达到63936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占到农村学校在校生的?73.9?%。同时,全市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配备了标准化宿舍、餐厅、暖气、洗浴、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学校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教学实验、文体电教、信息技术设备。*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以政府高标准建设,学校实行保姆式服务、精细化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年10月,省教育厅在*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扩大补助范围,实施营养餐工程?

*市在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为保证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生活补助,不因家庭贫困失学或影响身体健康,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营养餐工程和给予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将生活补助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扩大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范围之后,资金缺口由市、县按非贫困县3:7,贫困县7:3分担。*年,全市还对69642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补助资金共计4573.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24.7万元,省补助262万元,市补助1146.2万元,县区分担2640.5万元。同时,针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较多,学生伙食标准普遍较低,不少学生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由市、县两级政府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具体办法是:每天为寄宿学生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不少于250克)或一颗鸡蛋,预算资金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计算,资金来源由市县两级财政按3:7比例分担,预算资金每年在春秋季开学后分两次下拨各学校。*年市县两级财政分两次拨专项款1542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482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60万元。

第2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学校名称:xx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

学校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xxxx平方米,生活用房xxxx平方米。

三室建设:因缺乏设备设施及相应器材所以无法使用。

远程使用:基本能够正常使用。

在校生数:420人。 其中外地生10人。

食宿条件:达到标准,能够满足学生使用,条件较好。

住宿生数:305人,其中在校内吃住人数:270人,在校外吃住人数:35人。

走读生数:115人,其中骑自行车人数:106人,1公里以内人数:80人,1-2.5公里人数:35人,2.5公里以上:0人。

其中乘接送车人数:9人,其中每人每天费用大约6元。

教师人数:58人,专任教师:57人,教师和学生比例是7.2:1。

教师优化组合情况: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缺少教师。

留守学生情况:人数:33人,其中单亲:20人,双亲:13人。

存在问题:家庭条件较差,平时疏于管理,学生心理存在相应问题,学习习惯行为表现较差,难于管理。

管理和教育采取了哪些措施:1、集中采集信息。2、班主任帮扶。3、定期家访。4、实施困难补助。5、及时心理辅导。

二、寄宿制办学情况

(一)寄宿制实施效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边远地区的一种办学方式,我校自XX年以来就有一少部分离校较远的学生住校,但终因学校条件太差,管理跟不上,导致学生陆续离校到校外寄读,最多时达到尽400人,这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往往失于管理,安全隐患极大,同时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为此造成辍学生增多,XX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校投资建成一座标准的宿舍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吃住问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有280人住校,校外还有近40人,基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学校现在实现了办封闭式的寄宿制办学模式,在学校精心努力下,效果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

1.从根本上解决了上学困难问题,有效降低了因上学困难而辍学的人数。

2.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通过寄宿管理,尤其是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造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有效解决了本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校地处侨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较多,通过寄宿管理,保证了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端正了留守儿童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部分家庭教育功能。

(二)学校寄宿制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资金匮乏,配套补贴资金难以到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与《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为农村寄宿制学校补贴政策提供了制度法律依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然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力支付配套资金,同时“一补”的覆盖范围还比较窄,补助标准还偏低,寄宿制学校资金来源不明确、不固定,配套资金无保障,迫使经济压力转移到寄宿制学校。严重制约了学校寄宿制的开展,甚至因资金问题至使寄宿制学校面临绝境,不得不从新回到原来状态,就我校而言,因施行寄宿管理,致使学校的支出费用提高到原来的3倍(如电费由原来的1千多元到现在的4千元左右),但上级拨款根本填补不了资金的缺口,从而使寄宿制办学出现举步维艰的现状。

2.寄宿制学校管理政策不完善,在制度层面上,国家给予了寄宿制实施充分支持,但是关于寄宿制实施的主体性管理制度并未完善,比如说寄宿制学业校安全管理缺乏硬性规定,从设备设施、卫生防疫、防火防盗、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安全演练、落实责任等各个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导致学校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硬件设施投入不到位,软件管理不达标,责任划分不明确,致使寄宿制管理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存大较大安全隐患。

3.师资队伍配备不能适应寄宿制管理。

就我校而言,当前师资短缺,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与压力远超负荷,他们充当着生活教师与任课教师的双面角色,不仅对寄宿生的安全负责,仍要实施正常教学计划,而这些教师在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一样,导致教师在工作重压下缺少责任心和耐心,必然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4.因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缺乏致使有些学科开设不全,如我校音乐课、美术课、劳动实践课、心理健康课等不能按要求开设,致使学校大量的在校时间处于秩序管理层面,无法满足学生深层次发展需要,导致部分寄宿生厌学情绪产生。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设

1.加大省级财政补助比例,要对寄宿制学校实施专项配套资金补助。

2.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就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及安全要求、寄宿学校的人员配备标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责任划分等都统一规定,使学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3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一、实施对象

我县普通高中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注册的应届在校生,职中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含高中后一年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包括户籍和非户籍学生)。

二、实施项目和标准

1.免除普通高中和职中在校学生学费。

普通高中标准:每生每学年800元。

职中标准:经省教育厅批复,我县职中办学专业和课程按中专标准设置,现在所设班级为中专班。依据《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免学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2100元,按省、县3:7比例分担,县级应分担学费每生每学年1470元。

2.免除普通高中和职中国家地方规定的必设科目教材费。

3.补助普通高中和职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贫困寄宿生(指在校住宿上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每生每日6元,每年按250天计算)。贫困寄宿生申请资助程序: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寄宿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并要根据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作适当调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具体申报程序是每学年开学初,由贫困寄宿学生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填写贫困生资助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交由户口所在地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学校成立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后,根据县下达的资助贫困生人数比例,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在学校和学生家长所在村或社区公示7天以上。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报县“两免一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审批确定。

三、“两免一补”资金来源、管理及使用

1.资金来源。由县财政解决。

2.资金管理。“两免一补”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特设专户,由财政局对相关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准确核算、按时拨付。

3.资金使用

(1)免补学费资金支付方式

县财政局根据教育局审核备案的学生人数、免学费标准,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分两批将资金支付给学校,学校免收学生相应费用。

(2)免补教材费资金支付方式

县财政局根据教育局审核上报的学校教材种类、数量、金额,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分两批将教材费支付给学校,学校免收学生相应费用。

(3)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支付方式

县财政局根据县教育局提供的贫困寄宿生名单,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内,分两批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支付给学校。在此期间,学校指定银行办理、发放受助学生银行卡。发放情况学校要及时报“两免一补”领导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两免一补”工作领导组

为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管理,县政府成立“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审计、物价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育局局长兼任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规范“两免一补”工作管理

“两免一补”工作实行县教育局、财政局分工协作的办法,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教育局负责统计、汇总、审核学校上报的在校学生人数、教科书种类数量以及贫困寄宿生申报等情况,编制经费预算报财政局;财政局负责经费预算、审核及拨付。

县教育局、财政局、审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

(三)加大监督力度,建立防控奖惩机制

第4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一、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西部农村实行寄宿制后,实现规模化办学,为改善办学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了条件,寄宿制规模化的办学,对原本分布在各个边远村落的“教学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办学力量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从领导班子成员的素质、配备及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校园文化都随着推行寄宿制的进程而不断地改变,这就为办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色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有利于解决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形式的出现,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过程中,以学校监护形式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的不足,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开支较大,实行寄宿制,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日常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寄宿制小学,增加了宿舍及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而宿舍与食堂又需要相应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学生们要上早晚自习,用电量加大,冬天全校又需供暖气,用煤增多。而以上的这笔开支,可能会使一些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难以正常、健康运转。

(二)食宿条件的问题

在寄宿学生住宿方面,许多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仍不足,条件简陋,学生宿舍通风不好,空气很不新鲜,这样健康问题就随之会出现,而很多学校都没有设校医室,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寄宿学生就餐方面,学校食堂简陋,多数学校的食堂被个人承包,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加之学校没有统一的用餐标准,以营利为目的的食堂承包者,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营养需求,饭菜品种单一、口感差,营养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三)基础设施的问题

学校基础设施不全,设备陈旧。另外学生的娱乐设施,活动场所设施不富足,大部分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唯一的活动场所就是操场。

(四)内部管理的问题

1.管理人员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校医、食堂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教辅人员,各项后勤管理工作都是由专任教师兼任,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的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部分教师另谋发展,造成寄宿制学校教师更加紧缺。

2.“安全第一”的“圈养模式”

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圈养”式管理方式,把管理共识定为“安全第一”,不愿做、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这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寄宿制学校增加了西部农村家庭经济负担

学生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意味着学生家庭必须增加现金支出。比如学生住校的生活费,寄宿费以及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等。而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来说,这就成了一笔很大的开支。因此在这样一种状况下,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西部农村家庭出现无力支付子女上学费用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外显化。

4.寄宿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进入寄宿制小学后,他们远离父母,与父母沟通缺失,而学校由于学生多,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又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或因事物繁杂等因素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学生之间产生的烦恼与冲突得不到及时的分担和引导,学生容易产生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加之学校外部环境复杂,诱惑多多,部分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最后导致辍学。

三、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还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实际作为。另外,寄宿制学校也要想办法采用多种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并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改变办学条件。

(二)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目前寄宿生的经济补助数量少,覆盖面不足,广大西部农村寄宿生及家庭急切需要得到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的经济资助,尤其是西部农村贫困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更需要经济资助。并且要根据每个寄宿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发放等级不同的补助金,不能让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内部管理

1.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关怀、管理与服务。一是按学校规模解决西部农村寄宿小学的教师编制;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对生活教师的培训;三是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改善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待遇。

2.建立学校、家长沟通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可用家访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型的家庭教育讲座、设立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才能。

3.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对于食堂的管理。建立健全寄宿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聘请有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担任厨师,保证师生就餐时的卫生和营养搭配,本着服务原则,确定用餐费用;对于宿舍的管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可制定一些评价制度强化寄宿生的管理力度和机制,为寄宿生提供一个安静、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立关爱机制。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怀和照顾,注意学生情绪上的微小变化,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促进他们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4.丰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5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l号)精神,从20**年春季学期起,中央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发放教科书,地方政府对这些学生要相应落实免杂费、并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责任。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加快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施步伐,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切关怀。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二、各地财政、教育部门要结合农村贫困人口的有关标准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标准,合理确定资助对象。“两免一补”资金不得用于城区、农村比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也不得平均分配、轮流享受。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要予以重点支持。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优先进行资助。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应统一纳入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三、中央财政从20**年春季起将提高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小学每学期每人35元、初中70元、特教35元。中央免费教科书的范围必须是国家规定课程必设科目的教科书,不包括地方课程教科书及各种辅教材。地方课程使用的教科书,由地方财政免费提供。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学校及有关部门不得再向其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的费用,如发现收取此类费用,均作为乱收费行为进行处理。四、中央免费教科书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政府采购机构进行统一采购,降低出版、发行等环节的费用。节省的资金继续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使受助范围不断扩大。各地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中央补助标准,合理确定免费教科书版本。凡通过政府采购等能够将价格压到补助标准之内的,可以选用彩色版教材,否则应选用黑白版或双色版教材。同一学校、同一年级教科书种类、版本要做到一致。五、各地要严格实行资助政策公开、资助对象公示等制度,资助范围和工作程序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等有关方面的监督。六、各地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同时,确保地方政府负责的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落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杂费资金由地方财政在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中统筹安排,足额到位。20**年年初预算已经安排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地区,要优先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尚未安排资金的,也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落实。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凡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地方政府必须同时免除杂费,免除杂费的标准要严格遵守“二费制”标准,并且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各地要结合财力,逐步对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并在20**年底以前落实,补助形式和补助标准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七、各地要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组织领导,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既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又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分配管理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筹集和管理地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会同教育部门确定贫困家庭学生的标准和范围,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收集涉及“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基础数据,组织确定资助对象,组织发放教科书;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免费教科书种类、版本等。省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八、中央财政对于“两免一补”工作做得扎实、资金安排到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通过中央对地方基础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按规定通过相关财政手段处理。

第6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初中寄宿生农村学生管理校舍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寄宿生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就宿州市区中学来看,住校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离开家庭,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且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在如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农村寄宿生有其鲜明的特点,确保对其有效的管理,是学生素质提升与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对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来从学习、生活两个重要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宿州市区中学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学生是开展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寄宿生与走读生是存在区别的,他们全天在学校,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给寄宿生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有其是学习上的心里压力,这就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将学习方面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就宿州市区中学来讲,农村学生是寄宿生群体的主要组成,虽然他们在独立性上相比于城市学生要更强一些,但在如经济条件、先进事物的接触及安全意识上均较为薄弱,这些环节上如处理不好,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素质培养。这些特点,决定了生活方面的管理亦应当成为宿州市区中学寄宿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初中寄宿生学习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策分析

1.心理上树立寄宿生学习信心

寄宿生中的农村孩子离家较远,存在遇到心理挫折和学习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退却、失望等消极心理。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要求教师开展越位补充,积极承担起寄宿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责任。在初期阶段,要对寄宿生本身的基础予以肯定,待进入下一阶段时,就需要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刻分析,来帮阻其找准关键,明确重点,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从而积极培养寄宿生的学习信息,进而获得明显的效果。

2.发挥宿舍优势,促进寄宿生学习与身心同步发展

对于寄宿生,我们十一中采取分校管理,单独编班等措施,从而便于针对性教育管理措施的开展。如寄宿生在晚饭后会有三节自习时间,依照规定,集中讲课是不允许的,但教师可将这段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来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习,来扎实他们的功底,为日后的学习积累后劲。又如,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结对等方式,来发挥宿舍这一集体优势,让一个宿舍内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这样,早上、中午、晚自习等业务时间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但促进了寄宿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营造和团结友爱的宿舍氛围,利于寄宿生身心的同步发展。

3.发挥寄宿生特点,前移教学关口

寄宿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寄宿生,在校时间很多,其中可用的时间也很多,将这些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发挥的空间较大。这其中,预习提纲的制定,预习目标的明确及效果的达成都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在预习方法上,引入搞笑的方法十分重要,如通过读、思、写、记来进行预习,多读材料,来对教育内容大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独立思考后写下学习体会,最后在本子上记下来课前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中能够进行针对性地听讲,或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来进行针对性解决。

三、初中寄宿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策分析

1.培养寄宿生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是中学生文明程度的体现,也能够对其整体素质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寄宿生,特别是农村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来讲,班主任的作用十分重要,即要教会他们生活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第一,做事习惯,如学会叠被子,清扫宿舍、正确洗漱、教室及卫生区卫生等;第二,就餐习惯,如学会就餐、排队打饭、就餐时保持安静、不浪费粮食、保持桌面和地面干净等;第三,宿舍就寝习惯,如保持安静,按时就寝,不对他人造成影响;第四,卫生习惯,要勤洗头、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将洗漱用品、被子等整齐摆放。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农村寄宿生来讲是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的,故应当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并在日后给予及时提醒,从而确保寄宿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同时加强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寝室长的管理作用,对寝室长定期进行宿舍工作培训,由寝室长安排值日,制定创建文明寝室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等。

2.注重寄宿生爱校意识的培养

寄宿生只有具备了爱护学校意识,才能够把学校看作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其内容应包括:第一,保持校园的卫生。应当让寄宿生明白,寝室、餐厅、教室、操场等不干净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要教育学生,爱学校首先应保持好校园卫生;第二,节约水电。强化后勤管理,减少浪费的同事,将寄宿生教育作为重点环节来抓,教育他们省电省水不但是爱校爱国,也是对国家资源的节约;第三,爱护公务。寄宿生生活在宿舍,为保证有效的宿舍管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来引导学生自觉地爱护公物,让他们明白这是社会公德心的体现。

3.注重对寄宿生必要安全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本身安全意识就不强,尤其是农村学生,因生长环境等原因,表现出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等特点。因此,在农村寄宿生群体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来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认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机能,促进自身危机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确保寄宿生在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强化寄宿生的安全意识,需要让他们记住等电话号码,且开展“安全问题天天讲”活动。内容包括:第一,校内安全,如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宿舍安全等;第二,校外安全,如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不搭乘无牌无照车辆,不私自驾驶摩托车,不在马路上玩;第三,防水教育,如要求学生不要私自下河洗澡、游泳;第四,防火教育,如教学生学会防火,学会自救。

四、结语

宿舍是寄宿生的第二个家,也是寄宿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长期需要生活的地方。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之下,要求学校需要从学习、生活两个方面来开展管理工作。借鉴上述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从而确保初中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7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21―0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必须关心和关注的,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实践,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可以弥补这种缺失,可谓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一、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港湾

作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关爱的缺失。由于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孩子团聚,留给孩子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加上距离的遥远,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交往,偶尔电话中的问候也只是简短的寒暄,在他们的意识中很少有与父母相聚的欢乐时光,对处于美好童年的他们是何等的悲哀与遗憾,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记忆将会越来越淡。作文本上“妈妈”的形象只是生搬硬套,再也没有感动可言,再也没有深情可诉,可能每次春节来自父母的压岁钱和礼物是他们最大的感动,父母也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以弥补自己常年在外的缺憾,但是,当别人孩子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娇时,自己孩子眼中的羡慕之情岂是简单的金钱能够填平的。由于孩子长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爷爷奶奶大多只能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小小的年纪已经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哪有快乐可言,哪有关爱可享。

为营造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寄宿制学校建设是一个好的尝试。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以六年级学生为主的寄宿制教育模式。由于留守儿童在家中缺少家庭的教育,六年级又处于升初中的关键阶段,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委将山区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集中于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教育。六年级学生在校时间实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日三餐及中午和晚间休息时间由专任生活老师负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是一个 “大家庭”,孩子们在其中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自己家中孤立的处境;孩子们是同龄人,他们可以充分交流自己思想见解,同时也可以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学生在学校中寄宿生活,有科任老师、生活老师的精心照顾,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为他们能在外务工安心挣钱养家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免费的“家教学校”

寄宿制学校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缺失,正如当地老百姓所说,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免费的“家教学校”。孩子们进入寄宿制学校后,白天可以与老师交流,不管是知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晚上给寄宿学生留有专门的自习时间,供学生巩固消化当天所学知识,并且有各科老师的辅导,解决学生回家没人指导的窘况,对孩子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生活上,也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帮助,学校专门设有生活老师,为孩子在生活上提供指导。如生活老师教学生叠被子、洗床单等,通过训练,叠出的被子方方正正,洗出的床单干干净净,孩子们从中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学校每晚为他们提供热水,睡前洗脸、刷牙、洗脚,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寄宿制学校有利于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8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对策探讨

随着青海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寄宿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在这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寄宿经历,所以在寄宿过程中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方面均出现了未曾遇到过的问题。笔者从教育学、管理学及心理学角度出发,以海西州高级中学为个案,探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基础薄弱、教学点分散、学校规模普遍较小、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客观条件下,青海民族地区各校高中部逐渐由原来的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并入州(县)政府所在地新建的高级中学。这一调整使得家校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大部分学生不得不由原来的非寄宿制生活转向寄宿制生活。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我们归纳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一是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遇到困难。现阶段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中对子女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孩子,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寄宿之后一切都要自己料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管理,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二是学生心理成长缺少呵护。寄宿生与家庭、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学生“亲情饥渴”,情感疏远客观呈现;学科教师和生活教师工作繁忙、头绪多,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三是封闭式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矛盾。学校基于学生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对寄宿学生的人性化管理重视不够,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一定矛盾。四是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无形中被强化,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便以“不作为”来减少“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五是管理教师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寄宿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管理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相应增加了很多,这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是尊重民族风俗和不容忽视。对于民族学生而言,他们成长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有自身的和风俗习惯。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尊重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容忽视。

二、管理对策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针对当前实际,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构建良好育人环境、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上。因此,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项活动等都应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通过课题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流程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寄宿制学校必须得承担起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管理、服务及责任,针对因此而导致的学校管理岗位增多、管理链条延长、管理环节增加、管理标准提高及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学校要建立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改进,以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化管理与服务。流程化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流程目标为导向。一方面实行教职工责、权、利统一,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与条件,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流程化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效能,成为学校逐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呵护学生身心,塑造其健全人格

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等。但由于学校管理的相对封闭性,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等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易产生焦虑、孤独、压抑、敏感等负面情绪,如若不能及时疏导,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生活,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急剧发展阶段,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使得他们易产生矛盾与迷茫。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各项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在制度规章上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搭建适合自身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减压、趣味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健康浓厚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氛围。多方面引领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正确的心理求助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三)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学校要关注教师需求,促进教师发展。教师的需求具有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持续性和成就追求的强烈性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工作学习上支持、生活情感上照顾等,为教师创设有序而又自由、紧张而又宽松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示范性与导向性的正向影响,促进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整体的、稳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是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生活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凝聚和激励师生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而且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举办各类社团活动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后勤服务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和创新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与生活环境,对推进寄宿制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善且操作性强的管理保障机制及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竞争,由社会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提供学校的后勤服务,即后勤社会化,摒弃传统后勤服务“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学校后勤走社会化之路,对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第9篇: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合乡并镇的推行,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家长为孩子追求优质教育,学校为整合教育资源而催生出的产物。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更多农村孩子集中接受了优质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加强。但随着学校寄宿制的运行,寄宿学生亲情缺失、性格孤僻、抑郁等问题给家长、社会带来了新的忧虑。下面就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亲情缺失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1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成因

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等来讲,造成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情感关爱的投入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过早的离开父母,也就过早缺失了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对父母已形成较强的依赖性,突然离开父母变为寄宿生,以前父母包办的事情由孩子来做,不会或做不好就会引来同学的讥笑;长此以往,一些胆小孩子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关爱,胆小心理会逐渐发展成懦弱、封闭、麻木的内向心态,再加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所限,缺乏情感笼络的相关认识,有些家长误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管理与教育就有了保障,又能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食宿无忧,省了不少麻烦。双休日孩子回家,一些家长只关心在校的学业成绩,淡化了孩子必需的亲情关爱。

1.2 学校管教理念滞后,造成学生情感的缺失

寄宿制学校是面向全体,标准化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之下,情感教育也具有一致性,大群体管理的简单、机械,粗线条的弊病,必然会波及孩子情感自我发展的空间。大多孩子初次寄宿,年龄又小,对老师心存恐惧,不敢与老师交流,也不愿与同学沟通,情感关爱无从谈起。此外,管教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了校园安全与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爱。再加上寄宿学生年龄跨度大,管理责任重,大多农村寄宿制学校人手紧缺,生活指导老师严重不足,生活指导老师大都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工勤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技能的培训,指导也只能凭自以为是的经验或热情,情感教育难免面面俱到。教师各时段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在所属时段内只能做好份内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很少有人兼顾,或者是有心也无力。

1.3 家校沟通淡化,情感关爱失衡

由于家长认识的误区,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责任全在学校,除学业成绩外,孩子在校的表现,内心世界的的变化,与同学间的关系,学校中的事情等,从来不闻不问。有些家长除了每周到校门口接送孩子外,平时从不到学校来,就连老师的约谈,甚至都推脱回避,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姓啥,全然不知,不和老师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不清楚孩子的秉性,无法了解孩子的情感变化。家长、学生、老师、学校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形不成情感教育的合力。

2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弥补的对策

以上是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成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分析,这些问题给孩子、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形,如何去应对或补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展示家庭教育魅力,让孩子拥有开朗乐观的个性

家庭教育是上天赋予每个父母的责任,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好的家庭教育是调试孩子情绪、培养孩子情感的熔炉。因此构建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孩子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对孩子的情绪、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父母要给孩子施以合理的爱,做到爱要得法,教要及时,从小培养孩子乐观、开朗、阳光的个性。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自助自理能力,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娇惯,事事包办,这样会助长孩子的懒惰与依赖心理。到学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了,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多与孩子亲近,定期到学校看望孩子。在双休日多与孩子相处,与孩子谈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2.2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丰富学生情感生活

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从班主任到生活指导老师,要明确各自时段所肩负的重任,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增加亲和力。尤其要懂得,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生龙活虎的、具有丰富情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活动,不只是认几个字,算几个题,考个高分。特别是班主任,离学生最近,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学生对你最熟悉,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让学生完全信任你,你才能捕捉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施以有效的教育。生活指导老师是寄宿学生生活自理最直接的培养者,不仅要掌握一些与学生年龄段相匹配的生活常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和勤快的作风,才能在全程跟踪指导中发挥最大作用。利用好寄宿制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增强他们的校园生活适应能力,开展好各项有益集体活动,比如:趣味游戏、益智影视、棋艺活动、兴趣小组等,通过各项能力比赛来丰富寄宿生情感生活。

2.3 加强家校沟通,凝聚情感关爱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