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

第1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德育教育研究》、《中国德育》、《德育报》、《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进行分析,从目前国内外的情况看,国内外学校关于寄宿制管理和对寄宿学生教育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一些国内外的名校,都相当重视寄宿学生的管理,对寄宿制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功的管理经验。但他们的研究都偏重于对住校学生生活、教学两方面的规范管理方面。对于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自立意识的发展之间的这一矛盾问题,却没有更加深入而有实效的研究结果,可以说对寄宿制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所以,无论国内国外,寄宿学生的管理经验很少用于进行公开的交流,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经验都存在操作性强、学术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不便公开。

综观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来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全寄宿制下的德育管理,更是缺乏系统而有价值的研究。可以说,这部分的研究国内外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如何克服学生的家庭依赖心理,培养其自主自立意识?住宿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体质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寄宿管理中的统一性与个性、纪律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心理咨询在寄宿管理中的作用模式研究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而且从国内外来看,对特定研究对象——中学生群体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根据德育目标的素质化趋势、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及德育工作表现为重视过程、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的趋势,以及作为基层的中学德育工作者,在德育研究上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密切接触”广大学生。因此,充分利用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优势,针对在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学生受众主体的实际情况,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应该说本校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遵义市田家炳中学是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和田家炳先生共同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于20__年5月建成的一所寄宿制高中,前身是遵义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遵义市一中已有68年的办学历史,系贵州省二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总建筑面积50435平方米,现代化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自20__年9月起,学校招收十个班的高一学生。从今年起每年招十六个班,计划三年内达四十八个班,五年内达六十个班,三千学生的规模。学校实行全封闭、全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寄宿制下的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生活在生活区。这向学校的生活、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教育规律中找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的重、难点,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和比较有特色的生活管理方式与方法,是我们全体管理者的奋斗目标。我校在学校20__——20__五年发展规划里提出:加强规范化管理的领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如网吧等的影响),而在寄宿制封闭的情况下,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这些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更好的抓住机遇和挑战,以科研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我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充分利用和发掘教育资源的潜能,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要的同时,学校对全寄宿制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能为我校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顺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探讨在寄宿制下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关系,总结出适合于高中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心理、生理、性格、品质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的高效、科学原则,丰富中学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是一条可行之路。

寄宿制生活使学生在拥有班集体的基础上,多了宿舍集体,这也使学生的人际关系上多了一个层面。宿舍作为休息、生活场所,更象一个小社会,更能体现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友情,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场所。探索和研究寄宿制下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的模式,做好对教师、学生的管理,进行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以更好的培养适应今后

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人才。同时,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德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实施课题研究的意义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迅速地在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视角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并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走出“象牙塔”式的教育环境,在教育学生、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目的下,在学生心理、生理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完成从相对单一的学校环境向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过渡,并使之有能力去体验未来高等学府和未来社会的真实生活状态。

同时,本课题有利于研究住宿学生在长期脱离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把握成长方向的问题。研究这一课题也是为国内各级各类高级中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尝试,以期通过全社会的努力,真正有助于我国中学生的教育发展。立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探索符合学校德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品牌、争创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实现中外教育接轨作好理论和实践准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

本课题从调查分析在全封闭、全寄宿制情况下学生个人的心理状况、性格品质的情况与对策上入手,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整个课题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只有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来确定教育和管理的相关规则与模式,才能真正深入到对学生成长规律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去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关系。根据现代化寄宿制下高级中学的办学目标,为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通过走读式与全寄宿制的学生三年生活表现情况的对比研究,总结寄宿制的优缺点,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

重点是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注重做好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寄宿制下产生的新问题,注重注入现代化管理思想,强调“全员管理”、“全面管理”、“过程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互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实施教育的思想,形成齐抓共管,以德育网络来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更好的进行课题研究,总课题下设如下研究内容:

如何克服学生的家庭依赖心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主自立意识?

寄宿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体质的影响。

寓生活教育于生活管理之中,加强寝室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寄宿管理中的统一性与个性、纪律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心理咨询在寄宿管理中的作用模式研究。

在一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用制度育人、用情感育人,坚持“爱严相济、爱字当先、严字当头”的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基本上杜绝了学生打架斗殴现象,部分学生网虫迷恋网络的现象有所减轻,校风、学风明显优于走读制的学校。当然也存在有:学生不当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和生活、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乱丢乱扔、说脏话等问题,还出现了学生谈恋爱现象增多、在午休和晚睡时不安静休息的现象等,这些均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强管理和加强校园文化、寝室文化的建设。

2、主要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1)在校内对比学校本部六个高一班,分部十个高一班,学生三年的生活、学习、习惯、成绩等。(2)从学生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所受社会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3)与省内其他寄宿制学校的对比。(4)与周边省份和上海、深圳等寄宿制学校的对比。

提倡行动研究法开展调查、追踪进行个案研究、行动研究。通过三年的探索、学习、实践,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四、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寄宿制高中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主要由刘黔生、杨顺尧、张国强、杜朝灵、冯发昌、杨世荣等组成。

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__.9——20__.1)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实验对象和目标,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初步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__.2——20__.8),建立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特别是新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寻找对策。确定个案进行跟踪调查,初步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第三阶段:(20__.9——20__.1)完成对走读制和寄宿制学生三年对比试验的总结,把已经初步确立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论证、修正。

第四阶段(20__.2——20__.8)课题研究进行结题报告及论文结集。

有田家炳基金会经费保证,加上学校总务部门专项基金的支持,本课题研究在物质基础具备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必将更加有利。

五、参考书目

《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

《德育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__-07-01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解读建平教育》范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2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寄宿生复学工作方案

为保证学校开学后寄宿生能够安全、有序、高效的学习和生活,预防和控制疫情在学校内发生和蔓延,保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遵化市教育局印发的《遵化市学校复学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宿管教师及住宿生的自我防控意识。

2.严格按照学校各种制度执行,明确自己职责,发现情况,要做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和上报。

二、组织管理

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新春(校长) 

副组长:刘  满 (副校长)   张蒙(副校长) 

李桂增(副校长)   管站军(总务处主任) 

成员: 男女宿管教师各2人  班主任(5人)

宣传员:曾晓瑞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宿舍疫情防治工作。并向教育局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王新春为疫情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管站军为疫情工作后勤保障和直接责任领导,张蒙为校安全办公室疫情报告员。组员为直接责任人。

三、物资储备、隔离

男生宿舍设7号为备用宿舍,8号为留观室;女宿舍设2号为备用宿舍,3号为留观室。隔离室设在学生水房旁边。设8号宿舍为物资储备专用存放点,每周一早七点由宿管教师领取一周所需药品。体温枪、体温计放到宿管办。

四、宣传教育

开学前,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向家长讲解和宣传疫情知识、致家长一封信,取得家长的配合。关键地点设立显著宣传标语、行进路线(寄宿生进校与学校复学方案一致)。开学后,通过广播、电子屏、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及家长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方法的分类培训。倡议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要避免扎堆、聚集,保持个人卫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自觉落实防扩散措施。(曾晓瑞)

五、开学准备

开学前需将寄宿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九年级复学工作方案、通讯录、住宿制度、点名册、请销假记录、值日表、消毒记录、异常体温学生台账等表格提前打印,值日表、住宿制度发放到每个宿舍,提前做好宿舍消毒、通风、卫生等工作。(李桂增)

六、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

1.开学前做好九年级复学工作方案(刘满),组织宿管人员学习,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实际疫情防控演练,务必清楚各项制度、流程,为开学做好准备工作。宿管教师、教职工上班期间每天晨、午两次监测体温,按原疫情防控网络上报,若发现有发烧37.3℃及以上情况,马上进行自我隔离,电话通知包联领导,经包联领导上报校领导(王新春)请示后,单独去医院(市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检查,途中减少与他人接触,全程佩戴口罩。返校时必须持医院的诊断证明,包联领导审验合格后进校上班,包联领导要及时填好“因病发烧的学生及教职工台账”并逐级上报校长;教职工的“医院诊断证明”要留存学校存档。

2、做好九年级开学复学宣传,要求利用微信、公众号向每位学生告知关于开学的注意事项、制度和流程(曾晓睿、班主任)。

3、开学当天,寄宿生返校需在家测好体温,异常体温学生不得返校,进校时按照学校要求,在邦宽路边下车,家长可陪同学生携带行李到校门口,男女各为一队(行李一次拿不了可取二次),家长不得进入学校,不得聚集。在学校大门口要测温、消毒,如体温异常,按学校异常体温处置流程处理。宿管人员一人在宿管办,另一人在宿舍区轮值,嘱托学生保持距离、简单宣传防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宿舍(男宿舍区:女宿舍区:)。

4、学生返校下午,学校召开九年级学生会议,对疫情防控期间制度、身体发生异常时的处置流程等培训,务必做到全体寄宿生清楚、明白如何做。

5、晚自习后宿管教师在宿舍区位置,保安刘爱国、刘丽娟在洗漱池附近巡视,引导学生按制度进行洗漱(男、女生在下晚自习后进行洗漱,打热水。实行错峰,间隔5分钟,不得超过30人,、如厕(厕所内保持间隔,不超过3人),嘱托学生不得聚集、注意间隔、佩戴口罩等,发现不遵守纪律学生要进行训诫,纠正其错误行为。

6、每晚宿管教师不得少于两人,查宿时除日常任务,还要对寄宿生进行体温登记,学生用自带体温计互测(自测体温另一名学生读温度,不许接触),体温读数直接上报宿管老师。若体温超出,立即启动发热学生应急处置流程(立即安排体温异常学生至留观室,为其更换口罩,进行手部消毒,用体温计再次进行复测,并进行流调工作,同时宿管教师负责进心理疏导,如复测超过37.3℃需电话通知家长,并按流程上报(李桂增)。另一名宿管教师,将同宿舍寄宿生带到另一个备用宿舍,并进行心理疏导,宿管教师对原宿舍进行消毒后30分钟后,将其他学生带回。宿管教师需通知家长,将体温异常学生接回,到指定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检查(如家长不能到达,值班领导需协调疫情防控车,陪同该生去医院),如没有新冠肺炎症状,需病好后携带医院证明返校。)其他时间如学生向老师汇报发烧、咳嗽、呕吐症状时,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病好学生返校必须在白天上班期间即:7:20-11:00;1:20-4:40。

7、每天早起床后,按照学校安排错时就餐,宿管教师在食堂按照食堂制度进行巡视。七点半由宿管教师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保安刘丽娟对餐厅卫生进行检查,并对地面、楼梯、把手等进行消毒,开窗自然通风至少1小时。中午与早上相同。

8、宿舍要打扫干净,垃圾处理参照寄宿生疫情防控制度第八条执行。

9、消杀人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提高宿舍消毒质量,确保消毒效果。

第3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政治教学;德育;原因;对策

北宋时期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一个人而言,有德无才会使能力受到限制,而有才无德可能会导致行为的偏差,带来坏的影响。而传统应试教育重才智而轻德育,各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大都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基于此,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当前由传统应试教育向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缘起

兰州新区舟曲在中学相对于其他寄宿制学校而言是一所更加特殊的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校有80%以上的学生来自甘南地区,不到20%左右的学生来自兰州地区,在校包括藏族、回族、土家族、蒙古族、东乡族几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学生中,除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外,有大部分学生来自甘南贫困地区,家庭格外困难,且其中有部分学生在泥石流灾害后失去了亲人,由此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过于脆弱、对于自我与国家及社会关系认知模糊或不到位、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化、不同民族学生所面对的冲突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偏差等问题的产生需要各科老师去引导解决。笔者也试图通过政治教学中的几则案例探讨德育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正视自我,提升道德品质,提高行动力。

二、案例简介

案例一:学生杨某,男,藏族,2013年入校,现在高三某理科班学习,在我担任高一年级政治教师期间曾为其讲授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在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涉及到了我们国家的自由政策,于是进行了内容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表了自己关于的看法,但在提问该同学时他一言不发并且比较抵触教师的提问,异于平常。故单独叫其到办公室进行谈话,并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学生并不能全面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案例二:在高二第二学期学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关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有学生问到:我为什么要爱国?针对这个问题当即在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虽然每天都在喊着要爱国,却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爱国,于是在课后让同学科老师在其他班级问同样的问题,结果答案一致: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明白自己与这个国家的关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种口号,爱国主义教育更多时候被形式化。

案例三:在高二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容时,在课堂导入部分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有一人落水,旁边只有你一个人,而你又懂得游泳,你救还是不救落水者?在每班50人左右的四个班级中,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人回答不救,原因在于我并不认识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风险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回答的看似理由充分且理直气壮,但隐藏在背后的实质是学生是非观念的模糊,价值取向的偏差。

三、原因分析

以上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认知的偏差,笔者试分析原因如下。

(1)封闭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存的生物,无论是从个体还是群体的层面来说都意味着人不可避免地要受环境的影响,且在有时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兰州新区舟曲中学80%左右的学生来自甘南地区,虽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甘南地区已逐步走向开放,但相对于其他地区,生活环境依然比较封闭,使得他们从小所接触的思想和观念都是比较单一化的,缺少了思想的碰撞,故思维方式相对片面单一。全封闭式的高中管理模式,所处环境相对于其他走读学校和半封闭式学校来说更加封闭,很难形成全面的思维方式。案例一中的几位同学对自己的宗教和自己的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的宗教是崇高的,他们的精神领袖是绝对的,因此以宗教名义产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他们只相信精神领袖说的,只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因此,对于任何的冲突和碰撞抑或质疑其合理性的行为都难以理解,这看起来完全是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缺乏着更广阔的视角。

(二)缺乏对自身与国家关系的清晰认识

关于案例二谈到的为什么要爱国的问题,很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即不知道爱国的合理性和依据,不明白行为的合理性就很难保证能将爱国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封闭的环境成长,割裂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也割裂了对国家的认识,只熟悉从小生活着的圈子,国家只成为一个遥远概念。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是非判断的模糊化

案例三中,有大概60%左右的学生认为冒险去救素不相识的人是不值得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认为离自己最近的就是父母亲人,其他人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无法建立起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联;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当前的价值取向的确存在偏差,关于扶倒地老人被讹的事件此起彼伏,与此相关的负面事件的影响不断持续发酵,使得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他人身处困境时不作为也不愿意自己冒险。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是非判断也模糊化,随着个人的不断觉醒,人们更多是从自我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学生的判别能力较差,便不可避免的受到大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价值观的偏差。

四、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充分发挥政治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优势。

(一)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以更加开放的视角了解社会生活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德育教育,当今社会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因此我们要注重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德育,都必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其内化为行动为目的。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教师要创造条件,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模式,让学生走出封闭的环境,比如以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时政报刊、评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等形式了解时政热点,了解国家政策,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将理论与课本原理相结合。只有走出原有的自我的封闭体系,才能对自己、对社会生活、对国家政策有新的理解,也才会以更加宽容的全面的方式理解社会、理解自己、理解自我与社会、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

(二)以事例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自身与国家的关系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被时常挂在嘴边却仍显崇高的话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亦或者实践生活中,只是告诉他们应该爱国,却没能让他们明白这个“应该”的依据,这种教育而来的结果是,很多人都只是将爱国当成一种口号而很难内化为行动。笔者很赞同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单个的个体难以在社会中保全自身,因此“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者”的指导下。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和平稳定是我们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向善

第4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我们要把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作为新时期农村服务少年儿童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自身长处,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的有效、长远体制,将广大留守少年儿童团结、发展到团、队组织中来,利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实现“阳光留守”,健康成长。

首先,对所有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档案记录。对所有留守少年儿童实行摸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建档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和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记录,使外出的家长能够及时得到孩子的成长信息。

其次,实行“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也就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志愿者、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团员青年等组成“代管家长”队伍,专门负责管理、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代管家长”要至少每月一通电话、每学期一次家访、每学期写一封信,真正像家长那样给予孩子们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学校还可以统一制作留守儿童帮扶卡,明确“代管家长”的责任:做好“四管”工作(管学习、管思想、管身体、管生活),做好“四掌握”工作(掌握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一些地区还专门开辟了帮扶工作专栏,在专栏内,“代管家长”或其他帮教工作者可以详细记录其帮教的过程和内容,将自己与留守儿童交流互动的全部信息与他人分享。

第三,利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为留守儿童构建假期学校。寒假、暑假这些长假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是“家里无人管,学校管不到”的“放纵”时期。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构建假期学校,在假期内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程辅导、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活动,这不但便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还能使孩子的假期变得丰富多彩又充满意义。

第四,建立“爱心少先队活动室”和“校外活动网络学习室”,让留守儿童能在少先队的组织里享受到温暖,在课余的时间里有个学习交流、娱乐活动、锻炼成长的地方。

第五,让留守儿童走上“寄宿”之路。小学寄宿制是把留守的少年儿童集中到学校里,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与教育,孩子们吃住在学校,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和生活。实行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在于: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有利于教学研究及教师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有利于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家长压力,解决后顾之忧。

为把寄宿制办学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计划和管理体制,对各个部门、班主任、教师等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学校教育服务细则,对学校寄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定人、定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学校还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状》,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引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大胆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

寄宿制办学有着多方面的教育管理意义,让留守儿童教育走向了科学发展之路。

1.让孩子们开心。去年开始,为了能让寄宿的小学生尽快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所有寄宿办学的小学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施。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看电视活动、体育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创办学校手抄报以及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了寄宿生的日常生活。而不少学校还引入学生自主监督机制和学生“一帮一”活动,让寄宿学生学会了生活自理,提高了自控能力。一些学校更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留守儿童减免住宿费,对于特困生,多数学校还适当减免了伙食费。

2.让家长放心。去年秋季学期以来,不少农村小学实行了寄宿制办学,让小学生同中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学生们每天都有教师看护,教师们不但在学习上倾力帮助他们,而且在生活上尽心照顾他们,视这些留守儿童如自己的子女,家长们无不放心。

第5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下面,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大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一是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和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失。二是,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做好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和清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三是,严格执行值班老师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学校情况,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四是学校给全体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商请公安派出所在学校设立民警办公室,协助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

其次,通过刚性规范,建立和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确实不易,难就难在管理上。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不同于普通学校,既要管教育,又要管学习;既要管生活,又要管安全;既要管身体;又要管心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制度一定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因地制宜。真正使学校的制度有现实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科学性,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校。比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了“网络式”管理体系,将学校的工作岗位分成安全管理组,辅导管理组,饮食管理组,后勤管理组等若干块,通过建立校长总体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岗位组长协助抓的管理网络,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人,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确保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集育人者,管理者角色于一身,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对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来说,转换角色,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提供服务,固然重要,但是提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是办好寄宿制学校,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所以,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学业务方面,更应该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和爱心的培训。对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行以教师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和支持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的“柔性管理”模式。

第四,创建特色育人的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寄宿生生活质量。

在寄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将特色教育与寄宿管理相结合,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学校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比如,我校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特色教育的投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开设了趣味英语班、电脑班、绘画班、音乐班、体育活动班、智能活动班和手工制作班。用这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学生富裕的时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用以抵制不良诱惑。让寄宿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走进来后稳下心,安心寄宿生活下去发现美,体现美,创造美。让寄宿生在艺术的教育氛围中“以艺育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 。特色育人的教育不仅全面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对寄宿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家庭亲情关爱系,心理往往比正常学生脆弱,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第6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寄宿学校 安全管理

一、前言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办寄宿制学校要把边远的、分散的小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这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自理能力较差,自身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加上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长,这就给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天天从零开始的意识,扎实做好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1]

二、制定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经过深入调研,统一制定了泾川县黑河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教师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寄宿生一日常规制度》、《校车接送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从各环节、各时段明确了工作要求,实行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流程,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校还制订了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卫生防疫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和启动、运行、监督机制,职责明确,落实到人,把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落实安全责任是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

寄宿制学校,尤其是新入学的低龄儿童,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们的安全管理难度更大,责任重于泰山。要让家长安心、放心,使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校长、教师就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安全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首先,要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班主任、职员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构成安全责任人人负,人人身上有责任的管理机制。其次,要明确安全责任内容。每学年一开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协约,保证责任书的签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第三,要检查安全责任效果。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责任内容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责任书的签订不流于形式,责任书的内容落实到点到面到位。[2]

四、建设一支高效的安全管理队伍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时最大的担心是安全问题,小学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牢记安全,事事做到安全,人人提高安全意识。我校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构建起了以教导主任、总务后勤主任、教研组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为骨干的安全管理队伍,构建起了“教学、生活分管校长――分管领导――教导处――宿舍管理员、班主任、值周教师――寝室学生干部”的五级安全管理网络,并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安全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学生在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保障体系。我校成立了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规范了相关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值班教师、住宿生、寝室学生干部、室长交流情况,对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学生自治机制的效能,学生参与了学校的全程管理。特别是对寝室干部规定了明确的职责,依据职责开展工作。在校园里,从早操到就寝,从课间操到晚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食堂到厕所,从学校到家里,到处都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学生自主管理强化了学校管理工作,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强化安全教育是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重点做到四抓:一是抓计划。学校的安全教育要有计划性,每年初学校要根据上级全年安全宣传教育的部署,结合学校寄宿制的实际和季节变化,制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教育。二是抓重点。学校要抓住每年的重点时段、重点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日、安全宣传周、宣传月,以及上级部门安排的重点活动。平时要抓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日常生活、课余活动安全知识等。三是抓特色。安全教育要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学识水平,把宣传法律法规与贯彻学校安全制度相结合,把普及安全知识与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创造出特色的教育活动。四是抓平台。安全教育要有载体,有平台,才能把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做到每月不少于两节主题安全教育课,学科注意渗透安全知识内容。在教学区、生活区分别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定期更新安全教育内容。

六、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学校附近环境乱,社会上也游荡着一些闲散人员,这给学校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有效地管理学校,我校全部安装了先进的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监控。学校对寄宿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持班主任的请假条才可以出校园。学校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排查安全隐患,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七、结束语

教育就是服务,服务首先要安全,在学校的管理中真正做到让家长省心、放心。要达到这四个字的目标说起来简单,真正实现起来就需要教师们精心和细心,需要教师们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服务无处不在,安全牢记心中,家长想到的我们要替他做到,家长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只有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提高每一名员工的安全意识,家长才能满意,学校才能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的庞大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行机会均等。如何缩小中国长期的城乡差距和巨大的东西差距,关键就在于保障西部农村人群的受教育权益。文章以广西龙州县为例,以乡村义务教育为切入点,调查分析现实困境,归纳总结实践模式,探究其在解决、处理这一矛盾中可供借鉴的一般性方式,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相关问题,并指出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民主、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从理论上说,它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全面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稳定、有效的系统。和谐社会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它强调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谐社会蕴含着三个有机的统一体,即民主和法治的统

一、活力和秩序的统

一、多元与公正的统一;和谐社会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即机会、责任、社会组织,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公正的、平等的参与和分享机会。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社会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基本要素,实行机会均等,而机会的均等源自于先天的出生公平和后天的教育公平。

中国长期的城乡分治、城乡“两策”的“二元”结构使得城市市民和乡村村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显现出近似直角的不平等——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社会保障不公平等等。而这些不公平的根源就源自于教育权利的不公平,特别是在“二元”结构与地区差异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在西部的贫困乡村,教育公平权益的保障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又一焦点。如何从西部乡村人手,寻求保障适龄人群受教育权益的可行路径,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改变的“不和谐”因素。

本文以广西龙州县为例,以乡村义务教育为切人点,探究其在解决、处理这一矛盾中可供借鉴的一般性方式,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相关问题。

二、现实困境: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龙州县地处桂西南边陲,是红八军的故乡,西北与越南接壤,中越边境线(龙州段)长184公里,南与凭祥、宁明毗临,北接大新,东临祟左市江州区;全县地域面积2318平方公里,辖8乡5镇,11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7个社区;2003年全县总人口26.90万人。全县现有小学110所,99个教学点,初级中学20所(含农场学校),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283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0563人,初中在校生10313人,高中在校生1954人;全县在职教职工2308人,专任教师1963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66人,小学专任教师1226人,高中专任教师115人,职(技)校专任教师56人。作为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龙州县的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教育资金缺乏。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改革开放20多年来,龙州县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地处中越边境,长期处在战争前沿,先后经历了抗法援越、抗美援越、自卫还击等战争,饱受战争创伤,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经费缺乏保障,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学校的教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十分破旧。目前,龙州已有10个乡镇的“两基”工作已通过市级审核,但都属于低标准;按自治区“普九”要求,全县绝大多数学校的功能室、场(中学“八室一场”、小学“五室一场”)均不足,仅学校装备一项,按“普九”标准计算,全县尚需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未通过市级“普九”核查的3个乡镇上金乡、金龙乡、上降乡情况更为严重。

(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义务教育辍学率偏高。龙州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村中小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在校生辍学率偏高,特别是各乡镇初中学生人头数明显不足,在校生辍学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全县在校中学生辍学率达5.46%,仅秋季学期开学时初中在校生就流失395人,流失率达3.69%。

(三)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教育质量低下。县城及乡镇所在地的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边远山区、贫困乡镇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师资调动难度大,人力资源浪费大,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且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学龄少年儿童的减少,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规模和效益也随之变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几个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学校由于学生少,大多实行复式教学,无法执行国家全日制课程教学计划,常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学生少,形不成办学规模,办学缺乏活力,体育活动、艺术教育、科技活动都难以展开;师资队伍的管理、培养、提高等工作难度加大;校舍、设备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还必须维修和管理,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总之,因为校点布局分散而造成的人员、经费、物资等方面的资源浪费问题日渐突出。到目前为止,全县99个教学点中,不足10个学生的教学点有48个,占教学点总数的48.5%;93所村完小学中,不足100名学生的就有52所,其中有21所不足50人,占村完小学总数的55.9%;16所初中学校中,不足300个学生的有上降(252人)、上龙(208人)、霞秀(201人)等3所中学。

三、实践模式:寄宿制学校在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新尝试

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龙州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2004年国家在龙州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根据龙州的实际,再次对龙州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使龙州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边境民族地区办教育,要因地制宜,切实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关心和支持,才能把寄宿制小学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建设边境地区办学新模式,真正树立良好的国门学校形象。

(一)政府重视是建设寄宿制学校的主导力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1998年以来,龙州县一直把创建寄宿制学校当作发展龙州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从建设小康社会、维护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加强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建立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目标责任制。领导下乡调研,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学校,帮助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乡(镇)村和学校的工作职责,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完成工作时间;三是落实任务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民众支持是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外部有利环境。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学生家长心存疑虑。为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撤并教学点、创办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龙州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印发《给各村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合理规划是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必要条件。龙州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对现有的农村学校布局进行重点调整,重新规划,重点投入。近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145幢楼房,其中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局面,龙州县坚持效益优先,兼顾特点,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四)典型示范是建设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手段。龙州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1)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鸣凤中心小学,许多学生都因为鸣凤中心小学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而到该校就读。针对这种情况,龙州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呜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2004年春季学期在校生达974人,内宿生413人。(2)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龙州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提高边境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龙州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

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办学效益十分明显。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内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3)创建边境形象学校。龙州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在龙州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彬桥中学、水口中学、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等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内宿生达150多人;彬桥中学、水口中学的内宿生均超过400人。

四、功能凸现:寄宿制学校是解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龙州县抓住国家、自治区在龙州实施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机遇,先后撤并了145个教学点,创建了民建完小、武德中心小学等58所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21242人,寄宿生12096人,其中初级中学16所,在校学生10775人,寄宿生8864人;小学42所,在校学生10467人,寄宿生3232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布局和教师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显著,逐步形成了具有边境民族特色、适合龙州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8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一、“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1、为保证实现在初中入学高峰期和网点布局调整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解决制约我县普及义务教育和巩固“两基”成果的“瓶颈”问题,推进网点布局调整,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2、从**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对现有办学条件较差或不具备寄宿条件而又迫切需要实行寄宿制的寄宿制初中和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心小学)进行扩建,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二、“工程”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1、“工程”项目学校重点选择贫困乡镇政府举办的农村普通小学、初级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2、为实施“工程”,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安排我县190万元中央专款资金。从**年到2007年分四年予以安排。确保投入一所,建成一所。

3、“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和小学的学生生活服务用房,土建资金应占学校建设总资金的90%以上,土建资金的投入中央专款应占90%以上。

4、在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新建校舍的安全,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妥善解决好项目学校新建(改扩建)用地和厕所、运动场所、围墙、勤工俭学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杂费的力度。

三、“工程”的规划和要求

1、“工程”项目学校确定。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我县城镇化建设、移民建镇、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的变化及网点布局调整的需要等因素,使项目学校既能适应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原则,本“工程”的项目学校为新城镇中学、青龙中学、吉村中学和新城小学等四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和小学。

2、坚持统一政策,统一要求。即资金不分来源都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建设目标、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建设,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

3、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相关的教育专项资金工程相互衔接,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安排,重点解决寄宿学生生活用房的建设和改造。

四、“工程”专项资金的分配

1、“工程”专项资金分配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规模、义务教育普及现状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住宿条件。

2、根据我县新城镇中学、青龙中学、吉村中学和新城小学等四所学校及其所在地的总人口数、新增学生数(寄宿制学生数)、现有的校舍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人均财政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在校生数等因素,专项资金的分配数额为:新城镇中学52万元、吉村中学51万元、青龙中学51万元、新城小学36万元。

五、加强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成立“**县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工作小组”,由县教文局、县发展计划委和县财政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实施。

2、在推进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的同时,按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认真做好项目学校前期论证、勘察设计、招(议)标、土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按审批确定的方案管理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专项资金;检查督促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3、在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建立责任明确、分级负担的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重视项目学校建设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图书、教学仪器和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使项目学校的校舍、设备设施、图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相互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投入的综合效益。

4、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一要选拨任用事业心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寄宿制学校的校长;二是采取聘用新大专院校毕业生、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和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为寄宿制学校配备合格的教师队伍;三要杜绝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要精减、清退超编人员,不得以新建和新改造寄宿制学校为借口增加非教学人员;四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的责任心。

5、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管理和指导。寄宿制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承担起加强学校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饮食卫生和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6、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农民文化、科技教育活动的基地。

7、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保障机制,在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为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好学生生活问题,使困难学生能够进入学校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

8、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收费管理,严格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能因学校寄宿条件的改善,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学生家长负担。

9、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则实施“工程”建设,坚持杜绝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校舍最低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1)新建的校舍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又要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避开不良地质等自然灾害段,有利于防灾和安全疏散。

(2)土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公开议标等方式,确定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承担单位。

(3)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机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理。

(4)建设项目竣工后,“**县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工作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0、加强资金管理。“工程”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

(1)“工程”专项资金不下拨到乡镇项目学校,由县财政局集中管理,并按按照规划和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严禁克扣、挪用“工程”专款。

(2)“工程”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用。土建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工程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非土建项目按照相应的办法,由省级“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统一采购。

(3)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内容;“工程”完工后,要组织专项审计,每个“工程”项目在验收前都要提交专项审计报告。

(4)建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工程”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对挤占、挪用或变相挪用、截留“工程”资金的单位和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项目学校要与县教文局、县发展计划委和县财政局签订《实施江西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责任书》,任务到校,责任到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和结束时,对照责任书要求对项目学校的“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5)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视“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对项目学校实行“以奖代补”。

11、加强监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直落实到“工程”的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工程”实施监督机制。

(1)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工程”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将“工程”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的同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人。

第9篇:寄宿制学校封闭管理方案范文

一、及时上传下达政策。根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文件,及时指导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组,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由学校领导带头,学校行政人员和各教学点负责人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坚守岗位,严格落实“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求。由校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各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严防死守”的要求。

二、精准掌握师生信息。各校全面排查掌握师生动态及健康状况等信息,特别是持续做好湖北、温州籍师生寒假期间动向摸排和管理工作,建立省外返古师生的健康档案,有关情况及时向镇政府和县教育局报告;未返回的师生,劝其就地隔离健康观察。同时,加强师生体温监测。由各校负责通知全体师生在家中自行监测健康状况,坚持每日做好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一旦异常通知及时就诊。

三、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各校设立疫情防控专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群组、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及时学习掌握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开展疫情防控技能培训;同时,积极配合配合镇政府进行广播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群众防控意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各项工作,目前古四中、中心校、中心园、教学点筹备物资有:晨检机器人2台、测温棚一套、额温枪25支、体温计90支、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110袋、消毒液6桶、紫外线灯30盏、一次性手套1250副、一次性医用口罩2300副、酒精20瓶、喷雾器等;按学生数40:1配齐洗手池;新修缮卫生室、留观室,并专门设立寄宿生隔离室。还有其他的必须物资都在积极筹备中。同时中心校还积极配合学校综合楼建设工程的复工工作。

五、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预案。进一步健全学校疫情防控组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防控工作的“两案八制”,取消各类集体活动,根据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种公益性教育资源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在线服务,指导学生安排好寒假在家的学习和生活,开放线上课程供学生学习,提供线上答疑辅导,最大程度减少延迟开学带来的影响。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疫情防控应对能力。如中心校3月16日组织在校老师开展“古田县大桥中心小学校园防疫应急和处突演练”。

六、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做好校园卫生和消毒工作。对各校的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宿舍、厕所(卫生间)等师生活动场所的进行清洗并消毒。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保持学校环境干净整洁。室内场所定时通风换气,公共卫生间要专人管理,加强通风、换气;垃圾桶、空调滤网等要定期清洁消毒,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