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好的情感文章精选(九篇)

好的情感文章

第1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一、运用情感激发的教课意义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本中选材较为丰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或思乡,或想念亲人,学生在学习中能在这种精神世界中遨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换一种学习方法能更深切地感受这种思想感情,在现实中学生能够更珍惜身边人,爱惜身边物,学生学习过程中亲身的感受更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这种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文章,文章中充分带动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作者的经历有所了解,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渐深,一些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被学生感受,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被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讲这些课本中的知识,老师会通过读、写、讲来带动学习气氛,教师通过深情的文章阅读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朗读时速度不同,朗读的声音高低不同,让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充分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能将文章中的一些情感演绎出来,学生深受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学习文章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对文章内容会有更深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3.带动学生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一些文章时会有更多情感的流露,通过情感流露,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更多更新的文章,这能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兴致正浓时,也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领悟文章的真谛,领悟文章中的情感。

二、如何恰当进行情感带动讲课

1.充分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

教师讲课主要是根据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而学生对于一些情感的领悟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文章,所以要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将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让学生能充分学习。比如,一些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父母亲的日常生活,这些描述中或许没有直接进行情感的表达,但从作者描述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母的想念之情以及一些思家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些细节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让学生慢慢体会其中的细腻情感,学生在仔细的体会中能够有更多情感的共鸣,学生能联想到平时父母小小的举动正是体现了父母的关心。语文课本不同的内容都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感情,这些情感往往蕴含在一些实际的描写中,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作者借景抒情,不同教课内容蕴含的感情不同,在教课中可以充分发挥授课内容的作用,让学生被课本内容所感染进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感。

部分教课内容蕴含的情感是学生无法体会的,因此在教课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找一些材料,学生能对这些情感有更深体会。比如,在学习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时,这首词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一些描述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这体现了不畏艰辛、不辞辛苦的情感,还有一些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就可以搜集一些抗战时期的资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对于作者能有更多了解,学生能在点滴中体会作者的各种情感,学生的体悟变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更加丰富多彩。

2.发挥课堂带动作用

第2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刚成名时,文章在博客中自称小文,现在微博ID为文章同学,“向南”“小贝”“刘易阳”等一系列小男人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但色谱的另一端却是,脾气大、高片酬、难搞,这类词眼在坊间传闻中不时和他挂上勾。在文章的微博中,他的脾气也可见一斑,对于某些不平事件,发表意见时直接爆粗话。

直到坐到他对面,才发现之前的印象,都有失偏颇。传说中的爆脾气,会开玩笑地说:“不够写啊,来,再聊两块钱的。”但他也没有所塑造的角色那么贫,对于很多可抒发创作理念的问题,轻描淡写,甚至一句话带过,偶尔对一两个话题表示出兴奋,很快情绪又回到水平线。宣传人员解释,他腰伤复发,又感冒,采访当天的状态不好。受伤发生在《走着瞧》拍摄期间,文章说:“直接把我给摔傻了。”自那之后,一到变天,他的腰伤就发作。接受采访时,他一直双手抱胸,以蜷缩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语气随和,状态防备,新导演文章以一种疏离的亲近感介绍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小爸爸》。该剧即将于9月2日在东方、浙江、深圳、陕西四家卫视联播。

赶鸭子上架

“我们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资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戏。”

《小爸爸》的创意来自文章自己为人父的体验,女儿爱马出生,他的人生进入新阶段,照顾女儿的经历使他萌生了创作的念头。起初的创意是“辣妈正传”,后来担心变成马伊琍的育儿经,于是把关系由母子变为父子。

不靠谱青年于果突然得到了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儿子”,他各种推脱,但在不情不愿的相处过程中,他渐渐感受到父子间血脉相连的亲情,最后主动去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以上就是《小爸爸》的故事情节,讲述一个不靠谱的“小爸爸”如何成长为有担当的父亲。文章参与了剧本创作,从创意产生到剧本成型,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但当导演是个意外,《小爸爸》原定的导演是跟文章多次合作的滕华涛,但滕华涛一门心思要去拍电影,文章“只能自己上了”。妻子马伊琍作为制片人,担任这部剧的后勤部长。文章很感谢马伊琍,因为有她的支持,新手导演的第一部戏少了很多麻烦。所以,第一次当导演的文章,遇到的最大难题竟是体力不够,又导又演让他身体吃不消。

马伊琍同时出演了女主角李三妹,文章称找马伊琍的原因是“角色合适”,自己出演男主角也是因为“合适”。夫妻俩共同出演,使得演员片酬方面的支出节省了很多。“我们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资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戏。”《小爸爸》共花了5000多万,辗转北京、云南、美国三地拍摄,网络版权以单集100万的价格卖给了优酷。

过重的爱情戏

“我喜欢自己创造的每个角色。”

提前看过样片的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男二号和女二号的爱情戏份太多。用数字来说明爱情戏在剧中所占的比重:5000万的投资中有100万花在了男二号和女二号的婚礼上。

文章认为,如果把所有的戏份都放到男主角身上,观众会厌烦,所以他自己只负责亲情的部分,爱情线剥离出来放在男二号和女二号身上。

冒着跑题的风险,文章花大篇幅架构了一条几乎和亲情主线并驾齐驱的爱情线。饰演男二号齐大圣的刘欢是文章相交11年的好友,文章评价他是一个特别不像演员的演员,女二号小艾的扮演者徐翠翠是和文章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两位故友演绎了文章心中对爱情的想象,“我喜欢爱情至上的美好,希望呈现的也是美好。”在文章看来,这两个演员值得大篇幅的戏份,也驾驭得了这样的戏份,他更断言,“这两个人会因为这部戏被大家喜欢。”

这一对的感情从欢喜冤家到生离死别,以笑开场,以泪结尾,文章很满意爱情戏的部分,他坦言自己对戏剧的把控喜欢跌宕起伏。齐大圣的死,在剧本讨论阶段就决定了,“我认为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悲壮的事。但在悲壮中还是希望给到大家温暖,让大家感受到爱情的力量。”

不只爱情,文章喜欢所有的情感释放。

写《裸婚时代》时,刘易阳和童佳倩从爱情走到亲情再走回爱情。“所有情感我都喜欢,不管是凄美的,还是壮烈的,只要是情感我都愿意去抓住,去表达。”《小爸爸》中的每个角色都表达着文章对情感的认识。小艾和大圣表达爱情至上;于果表达情感成长,发现和承担责任;孩子想和爸爸在一起的心情表达天然的亲情,“我喜欢自己创造的每个角色。”

导、演之间

“戏不好看,要骂就骂我,跟演员一点关系都没有。电视剧不好,导演应该负全责。”

做过演员再做导演时,难免有指导别人演戏的冲动。文章出演《西游:降魔篇》时,周星驰会给他示范演戏。文章对这样的行为内心很是认同,“首先他是这部戏的导演,他对这部戏的理念和风格有着清楚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完成他的要求;其次,无厘头的表演方式由他创造,我们拍他的戏,拍的又是无厘头风格,肯定得他示范。”

第一次当导演,文章也给演员示范演戏。其中,大圣向小艾求婚的那一幕戏,刘欢的演绎不符合文章写剧本时的想象,现场的反应也不热烈。文章给他讲了自己的想法,刘欢最初很排斥,后来勉强尝试,却迎来了现场的一片叫好声。文章说:“现场工作人员给的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另一场伤感的戏份,刘欢按照文章要求的方式演绎,现场很多人感动到落泪,推轨道的工作人员甚至因为忍不住眼泪,跑出场外,放声大哭。

导和演的部分都烙上太多个人印记,文章说他要独自面对质疑和批评,“戏不好看,要骂就骂我,跟演员一点关系都没有。电视剧不好,导演应该负全责。”

初执导筒并没有激起文章更多当导演的欲望,现阶段,他的身份还是定位于演员,尝试演绎更多角色。他笑称,经常求着张黎、赵宝刚、滕华涛等,申请在他们的戏中客串角色。最近一次的客串是在张黎导演的《四十九日·祭》中演了一个反面的日本人角色。“跟名导合作是学习,我的很多导演技巧就是偷师赵宝刚和腾华涛的。”

戏外人生

“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承诺,文章当年并不曾做过。只是在《小爸爸》的创作中,为两位好友量身定做了角色。

文章也承认,大圣和小艾的戏份那么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仗义”,刘欢和徐翠翠都是他的患难之交,他也希望两个人能借着《小爸爸》脱颖而出。

徐翠翠在拍《奋斗》的时候给生活拮据的文章买方便面。拍《奋斗》时,文章还没毕业,“发了薪水攒下来想请马伊琍吃饭,生活得很拮据。”徐翠翠等一众好友知道文章好面子,给钱肯定不要,就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买了几箱方便面帮助他渡过难关。

第3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一、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比较如下:

朗读:目脑口耳脑

默读:目脑

以上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朗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由此,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这一点。另外,因为朗读时要求采用普通话,这自然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二、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力求上进,执着奋斗的精神内蕴。

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

第4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认知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只有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旨意所在,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执着的奋斗精神内蕴。

朗读能够增强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给予学生的感染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空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语文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另外,朗读可使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类型作品那么直观,但它的形象性却是一般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在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可感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构成了艺术形象。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高潮部分:描写鲁达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施耐庵独具慧眼,敏锐地把握好写作的角度,从味觉、视觉、听觉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第一拳,打得郑屠脑袋好同油酱铺;第二拳,打得郑屠脑袋开了彩帛铺;第三拳更精彩,形似做了全堂水陆道场,如此语段,让学生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映射出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彩形象。

第5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9-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陶冶情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使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人文底蕴的流失,使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学习,变成了纯粹的应试训练,所以重视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感情丰富的文学作品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知识,使教师、学生和作品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情感教学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来讲,它反映着明显的感彩,当学生接触到这门学科时,看到的不仅是文章的表面形式,更多的是接受文章的内容以及内容所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1]。

情感好像吸铁石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可以吸收多大分量的铁,铁粉在此过程中毫无躲闪余地。情感就是这样,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催人泪下的戏剧、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情景交融的诗歌,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文章都有助于学生培养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有感情的内容,带动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通过教师的引导,以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寓教于乐,让情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从教师接受学习信息,而让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这样在学生学习内容时产生的情感会更加自然,学生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才会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文章作者的生平资料,文章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清贫或富有、堕落或积极、得意或失意等等,这样在理解文章时就可以很好地感同身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时,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以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营造文中所涉及的独特意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应试课程,更是培养自己综合素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合理设置问题,提升情感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因有兴趣而去求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问题去理解文章,分析文中设置的人物是什么身份、性格、为人处世等内容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认知与理解。这样教师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出现这种情感的原由。

3.营造情境,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方法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意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戏剧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就可以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感彩是悲壮、欢喜或是纠结、矛盾等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视听设备来创设意境。音乐、影像可以带给人们直接的感官享受,在学生朗诵课文时,教师便可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充分利用,以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对美的享受和欣赏。带有配乐的朗诵,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境的形象世界,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感世界。如朗诵朱自清的散文《绿》和《荷塘月色》时,前者可配以轻快而深情的乐曲,后者配以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是轻快的淡雅的哀伤便“一目了然”。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变化,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和真情,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播者、甚至于引导者,确保在教课时充满激情和真正的情感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于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6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87-02

教育日新月异,改革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历经十几年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均发生了许多变化。赏识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导学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于教师来说,在诸多教学法当中选择一个适合课堂的方法尤为重要。

语文课本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艺术反映,无论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语境或情境,情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就必须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仅能真切地还原课本内容,正本溯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悟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还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音乐渲染,把握基调

语文课文中呈现的情感丰富多样,或激昂,或喜悦,或忧伤。音乐拥有高低起伏的旋律与多变的节奏,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情达意和传递情感,可是说音乐是传达情感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特定情境,适当利用音乐来渲染,把文章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上课时播放陈百强的《念亲恩》歌曲,让学生在诵唱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的那份拳拳之心,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可让学生学习吟唱歌曲《虞美人》,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也可调动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在教学诗词时,可鼓励学生搭配着背景音乐进行有感情的吟诵,通过音乐引起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把握住诗词的内涵。

二、剧本引领,还原情境

教师可将课文剧本化,引导学生扮演文中人物,根据剧情进行表演,这一方式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发现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主动地发现知识和学习知识,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文中人物进行分析和解读,学生理解更深刻,课堂效果更佳。

如在教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戏剧单元时,让学生根据课文里的人物台词,自己准备好一些简单的道具,把课文节选的片断还原出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在表演戏剧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了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到戏剧当中的矛盾冲突,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言解读,描绘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语言解读文章来描绘情境,可增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特别是带一些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可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更有兴致进入文本,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语文中,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感,就需要利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解读,把情境描绘出来,把内涵领悟到位,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充分认知语言的美、文章的美、生活的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如在讲解《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先让学生反复吟读成诵后,再引导学生把这段曲词的意境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段曲词主要点染了一幅空?g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语言描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用语言描绘情景,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四、图画呈现,诗意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句描写画面表达感情,我们也可用画面来理解诗句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画面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可知可感。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图说文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

在教学《登泰山记》这篇文章时,我准备了与文章描述相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看到五彩斑斓的泰山景象,学生们还不由得发出阵阵的赞叹声,有了画面的直观引导,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的情景中。在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图片的描写,认真对照图画,感悟文中精彩的描写。

教学小说单元时,我会找一些相关的影片播放给学生,如《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三国演义》中节选的《失街亭》、《水浒传》中节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用画面、影片等较直观的方式将课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的理解。

五、回归生活,解读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的实际,适当地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感受文章和理解文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感悟引申到生活中,不断思考生活、认知社会、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7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1 作文要真实

首先,要求学生写作必须真实,说实实在在的话,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去感动别人。人云亦云的假话、大话、空话只能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谈不上“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做真人,学说真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整理好思路,组织好语言如实地写下来,这就是写作的主要任务。也许,有不尽人意之处,但难能可贵的是真实,是作者的自我剖析,需要在不断地习作过程中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一名学生在写家乡的小河时,本来小河早已干枯了,他却写成“原来清凌凌的河水变浑浊了,美丽的小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色垃圾随波逐流”。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2 写作要有真情

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有些文章之所以感人,其突出特点是一个“情”字。我们要求学生写真话,目的是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我们学过的《再见了,亲人》一课,著名作家巍巍以亲人的口吻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志愿军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突出表现了一种国际主义的鱼水情。读起来朗朗上口,震撼人心,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经典的美丽突出一个“情”字,没有真情,就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来。

3 写文章要有真知

我说的真知源于“实践出真知”,意思是作文来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你学问多了,写作还会难吗?因此,观察时要细心、用心、留心,要做到下马观花,不能走马观花,否则,观察就会不准确,写作时不具体。如有的同学写秋景时总是写:“庄稼熟了”,“草枯黄了”,“树叶落下来了”,“秋天真美丽”,“农民伯伯丰收了”等空洞的话来概括,谈不上生动具体。理想的观察应该伴随着联想,否则观察到的事物是平面的,没有生机和活力。把观察到的事物和联想及时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

4 写文章要有真悟

写文章的真悟分两个方面:从文章中感悟;从生活中感悟。我们学习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和我们在对话、在交流、在沟通,因此我们需用心感悟教材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悟多了,积累多了,自会“下笔如有神”。生活像七彩的虹,我们用真心、真情去领悟其美好,意境也会别具一格。如同去野游,有的同学这样写:“树林里有草,还有一股味”。有的同学这样写“密密层层的树林里长满了迷人的芳草,这些草嫩嫩的、绿绿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多生动的一幅画面啊!”真心的感悟,就有了丰厚的积淀,心里就有好多话要说,感到不吐不快。

5 写文章要有真意

文章立意既要创新,更要真。我们确定好文章的题目,就涉及到选材、技巧来反映主题。如写《爱劳动的妈妈》这篇文章,就应想到通过典型具体的事例,通过描写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突出妈妈爱劳动的品质。而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就属于布局。至于如何使文章设计的匠心独具,依然体现一个真字,即“此中有真意,成竹在我胸”。

第8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一、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达到先入为主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如模型、图片、视频、标本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创设贴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有所感动,并在内心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境世界之中。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春天景观的视频,让学生去用心感受春江绿草、桃红李白等身边景色的变化,从而以景激情,让学生从内心去喜爱春天,进而发自内心的想去了解春天。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例如歌曲《春天在哪里》等,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冰心的《小橘灯》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自己制作一个小橘灯,在教师进行导入新课之前把小橘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引起全体学生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与深入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这种对新知识的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为学生有效架起知识学习过程中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纽带与桥梁。通过教师课前的这种准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思考,会更加有兴致地去了解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橘灯》,同时也会对文章中小姑娘的形象产生兴趣,积极去了解文章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环节设计巧设疑问,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作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在复述到文章的关键之处时,教师应该有意停止对文章的复述,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想去猜测故事情节会如何去发展,文章中人物的命运会怎么改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通常会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课文的阅读就会有很强的欲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并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复述把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情感表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激昂、或肃然的教学状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之中,达到一种“无我”的学习境界。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更好地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更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与欣赏之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而形成自己深厚的语文知识素养。中学生特殊的生理时期,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也很旺盛,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我们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与课文教学有关联的趣闻轶事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在授新课前,教师要生动而形象地用语言或行动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引出新课,这样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亲切与自然,可以有效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完全地放松自己的情绪去学习。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文章,教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内容,给学生讲一讲“美女蛇”的故事,再讲一讲“阿长”本人的一些故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学生也很容易会随着教师的思想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意境之中。

第9篇: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觉得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独立吸收和接受知识,所以一直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对学生人格培养也是有阻碍的。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环境,寻找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每一件事,开头顺利了,下面的事就好做多了。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开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吸引。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课堂准备工作,在每堂语文课上课前,把文章内容用引人入胜的导语向学生展现,以激发其积极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有好奇心的,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情景联想等方式,引入将要学习的课文,引领学生进入教材中。

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不如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有效、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够独立地进行阅读,增加阅读效果,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班级内组织阅读小组,进行教学阅读大赛、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把以前看过的、读过的好文章、好书介绍给同班同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阅读、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要进一步深入引导,实现由浅至深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之外,更要为学生选择与学生能力水平相符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的文章,确保难易适中。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渐渐加深难度,保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长久地参加阅读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只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单纯重视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忽略了学生在阅读、阶段情感认知的培养。教师经常会对文章的中心语句、重点词汇、段落大意进行认真的讲解,忽略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假如教师讲解之前学生没有完整地阅读整篇文章,没有细心地阅读文章,很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及对文章的体会和整合。教师讲解得再怎么好,给学生展现的还是零散的,不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自我朗读和阅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内容,这样才能强化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学生掌握文章整体的布局构造,知道文章的思想脉络、故事情节、发展顺序,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完成教学目标。

五、要重讲多读,体会情感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个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吸收,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不喜欢学习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多去读,自己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展开自主学习、自主领悟、阅读学习。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朗读,高频率地阅读,能让学生读得认真、读出快乐、读出情感。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中,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点拨和引领,指导、点拨、讲解文章当中难懂的句子和词语、疑难部分、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

意义。

六、要完善情境构建,体会作者思想

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掌握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内容。除对文章反复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外,好的办法是通过情境构建,带学生进入到创作环境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用各种方法构建课堂情境。例如,通过图画、音乐传达文章情境,可以让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自身参与表演,引导其置身于情境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文章情景,以此激发热情与兴趣,

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体味作者思想情感的好途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方法比较多,教师应该重视对整体的把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天友.初中体育教学浅谈.新课程,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