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士官管理规定精选(九篇)

士官管理规定

第1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一)把加强士官队伍建设作为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士官队伍建设是关系部队长远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把他们建强了,部队建设就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反之,部队建设就失去了发展根基。各级要着眼部队建设长远发展,把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纳入部队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理清建设方向,采取有效措施,经常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机关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指导基层搞好士官队伍的配备、选拔、培训、使用、教育、管理和各项保障工作,确保士官队伍整体建设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二)把加强士官队伍建设作为部队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士官队伍是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阀门”。各级要按照安全教育深入、安全训练到位、安全组织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环境良好、安全设施齐备、安全活动经常、安全责任明确的标准要求,把士官队伍作为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安全管理中的安全员、情报员、监督员、联络员等骨干作用,不断打牢部队安全管理基础。

(三)把加强士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部队建设发展的长期工程来抓。士官队伍既是部队建设中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又是士兵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各级要坚持把士官队伍建设摆到部队建设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部队建设整体规划,经常分析形势,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分类指导。特别是党委机关要合心合力、加强协调,明确职责任务,努力形成党委统一总抓、领导分工负责、机关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教育管理,夯实士官队伍的思想基础。抓好士官队伍建设,对提升部队建设质量、打牢部队建设发展基础、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向更高层次发展至关重要。各级要严格贯彻落实《士官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把加强士官队伍教育管理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力抓手和依法从严治军提升正规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一)坚持区分层次因人施教。随着士官队伍的不断壮大,受级别、层次、年龄等不同因素影响,不同级别士官现实思想各有差异。各级要紧密结合士官队伍不同特点,在抓好集中教育管理基础上,坚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灵活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切实把士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位、抓出成效。

(二)提高各级教育管理士官的能力。各级要在依据条令条例、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管理士官队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分析士官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党委机关主管部门和业务机关要指导基层营连抓好士官队伍的教育管理,广泛开展好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宣扬典型、摸索规律,扎实提高各级教育管理士官队伍的能力素质。

(三)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各级要依据《士官考评细则》、条令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把岗位成才与选取晋升、立功受奖、提干送学等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士官队伍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部队作战训练、战备施工、技术革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士官,要采取通报表彰、巡回报告等形式大力宣扬,营造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对在岗位履职不尽责、骨干作用发挥不明显,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士官,要依据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切实增强士官队伍教育管理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三、着眼长远发展,提高士官队伍的能力素质。士官队伍能力素质强弱,影响着部队建设发展质量,关系到部队建设的基础和长远发展,培养过硬综合素质是加强士官队伍建设根本所在。各级要着眼单位建设长远发展,围绕提升岗位任职能力,不断加强士官队伍建设。

(一)狠抓理论学习,提高士官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各级要严格落实《军队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规定》,以《科学发展观士兵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层读本》等理论读物为基本教材,深入抓好士官队伍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筑牢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士官队伍的政治素养。

(二)搞好培训帮带,增强士官队伍履职尽责能力。各级要充分利用干部骨干“四法”集训、预提士官集训、思想工作骨干集训、各类兵种专业集训等时机,组织示范、研练士官教学法、组训法、管理法和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士官队伍组织战备训练、做思想工作、依法带兵等能力素质。结合检查、蹲点、召开各种会议以及其他工作实践,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解答、具体帮带等形式,面对面地教方法、手把手地传套路,不断提高士官队伍抓工作落实的层次和水平。

(三)以实践为平台,引导士官队伍立足岗位长才干。各级要围绕岗位职责需要,认真组织士官队伍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干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士官队伍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组织军事训练和演习、指挥所对抗演练、实兵实弹演习等大项活动时,要敢于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充分发挥士官队伍的应有作用。

四、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士官、理解士官、关心士官、帮助士官,是提高士官队伍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凝聚力的基本前提。各级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士兵至上、为兵服务”理念,真心实意为士官队伍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激发爱岗敬业、爱军精武热情。

(一)想方设法为士官排忧解难。各级要把正确的思想引导同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地为士官排忧解难,做到动真情、使实劲、用真招,对士官的休息权、休假权、探亲权、就医权等基本权益要正当维护;对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转业安置、身体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士官,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协调解决;对士官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大家时时、处处、事事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和领导的关心。

第2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一、强化教育,不断打牢官兵思想基础。

教育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军队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明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只有坚持思想为先的原则,才能取得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为此在吸取去年我营管理工作成功的基础上,重点在“四个教育”上下功夫,加大条令条例、法纪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扎实打牢官兵讲安全、讲服从的思想基础。一是严格落实教育时间,确保教育的经常性。坚持每月落实法纪教育,增强官兵法纪意识;落实每周星期六上午第一个小时进行条令条例和安全常识的学习教育,强化官兵条令观念;结合官兵思想实际,适时进行随机教育,确保官兵思想不滑坡,安全树的牢。二是严格教育制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前都要认真进行备课示教,并由营领导严格把关,坚持备课质量不过关的不上台,教案不熟悉不上台,确保教育效果的落实。三是严格规范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采取“日记一条,周学一节,月考一次”的办法,本着“牢记本职的,掌握共同的,熟悉基本的,了解相关的”的原则,搞好条令条例和安全规定的学习。通过教育学习达到营队按条令运行,干部按条例带兵,战士按条令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制度,严格执纪,在从严治军上狠下工夫。

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证,执纪是前提,加强营队的管理教育,其核心是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执行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加大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在八小时以外人员的管理上,实行“三控一管”;对临时外出人员严格实行“两证一条”管理;在重大节日和节假日派出纠察,实施全程监管;对重点人员实行分负责,责任承包,谁出问题,板子打在谁身上。二是严格纪律规定,决不迁就照顾。连每周,营每月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和《两个经常工作分析会》大力表彰在管理教育中敢管,会管的先进个人,对不服从管理的个人亮黄牌,对屡教不改的和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的骨干实施必要的纪律处分,不留面子,不纵容。三是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制度。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能够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纪律中,人人都在管理中。四是深入开展“学职责,尽职责,查职责”活动。坚持制度重在落实,我们将严格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把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各职人员的作用,对官兵执行规定的情况,坚持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考核讲评。

三、用心培养,加强士官队伍建设。

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士官素质,是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把士官“按干部培养,当战士管理”是我营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较好,今年我营将进一步研究完善。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之明确自己不再是普通一兵,要认清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做履行职责的模范,做遵规守纪的标兵,做钻研本职业务的尖子,做尊重领导、服从管理的榜样。二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结合旅团士官培训计划安排,从士官成长进步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出发,鼓励士官自学,函授,积极参加培训。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从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对上级培训的士官,要求他们必须带着成绩回来;把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士官培训周,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组织干部授课辅导,或集体进行难题会诊。三是严格管理,不迁就照顾。我们制定《士官量化管理细则》采取营连考,群众评,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全过程对士官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每季度公布一次,结合每月对士官的德、能、勤、绩民主评议的结果进行讲评,与士官的成长进步挂钩,以促进士官认真履行职责。四是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士官一般政治素质好,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兵中有一定威信,因此我们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敢于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专业训练中传知识,当参谋,在经常性管理教育中当助手,当干部缺编时,让他们职务,负责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特长。

四、正规秩序,注重养成,提高官兵的文明素质。

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既是管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我们将严格以旅(团)《管理教育工作指示》为依据,规范连队“四个秩序”,从干部到战士,从硬件到软件,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逐一规范统一。在内容上,重点规范生活秩序,在时间上以八小时以外为重点在对象上,重点加强“三部一班”秩序的正规。在官兵中牢固树立“我是标兵,全连正规”的思想,积极开展评比竞赛活动。每月树立一批秩序正规的班、排、个人,每季度评出一个“四个秩序”正规的连队。

管理教育贵在养成,也难在养成,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在规范养成上狠下工夫。一是抓“十五个三”的养成训练。营成立“十五个三”养成动作示范班,让官兵示范观摩,以点带面,带动全连;每周安排两个早操时间进行养成动作训练和会操,打牢养成基础,提高养成标准。二是从抓干部、士官入手,带动养成。干部、士官形象的好差,最具说服力,!为此我们将开展“周赛月评”活动,每月评出1-3名养成好的干部和3-5名养成好的士官,并对养成较差的干官、士官进行曝光,以此推动营队养成水平的提高。三是从检查督导入手,推动养成。严格的养成,必须加强检查和督导,否则就会时断时续,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我们将采取“三纠”方法,即官兵互纠,连队自纠,门卫随纠的方法,来促进官兵日常养成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标语、小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文明带兵、文明服务、文明值勤”和“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事”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养成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事故案件的预防工作。

第3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新时期新阶段,无论是地方院校还是部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正以日益显现的重要程度受到各方关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多元生活需求、网络文化兴起和教育开放性的影响,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面临如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理念理解不到位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料文献后发现,士官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校政治部文化宣传处,而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统筹考虑,从而造成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远景规划。2014年学校制定出台《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但此项规划不够细化,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不够健全。

(二)校园文化品牌内涵把握不够准确文化理念层次不一,学校有的系部缺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软”的、“虚”的,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抓校园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存在畏难情绪、消极思想。部分学员队狭隘地把“文化”理解为“娱乐活动”,没有站在教育引领全校官兵、夯实部队思想政治根基的高度思考谋划,致使文化建设层次不高。文化底蕴积淀不深,有的系部抓文化建设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认清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没能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不注重从一点一滴中丰富文化内涵、积淀文化底蕴,不善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官兵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三)校园文化品牌特色不显著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出现与其他军地院校趋同的倾向,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的边防特色、边防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学校开展的有些活动方式也存在“跟风”现象,没有体现士官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风格、专业设置等的不同。新形势士官学校作为部队院校,既有部队属性,又有公安属性,这使得学校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正是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独特价值所在,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公安边防士官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努力为边防部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新时期新阶段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对策

新时期新阶段公安边防部队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何加以提炼,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如何加以塑造,校园文化的独有魅力如何加以宣传,最终使其成为部队院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对全校官兵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广大官兵积极参与以至外化为官兵自身的具体行为,这些都是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首先应营造氛围,增强校园文化的品牌意识,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明确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要充分整合学校乃至全军全社会的资源,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建立健全规范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管理保障。

(一)努力营造氛围,不断增强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品牌意识一是清晰的品牌理念。在新时期新阶段,部局党委和学校党委均非常重视部队文化建设,分别提出了部队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二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校官兵进行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大讨论,调动全校官兵为学校品牌建设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三是动员全校官兵学员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官兵学员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团组织、三互小组、兴趣小组等的作用,为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服务。

(二)成立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课题组,进行科学调研,明确新形势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标定位在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起步阶段,成立必要的校园文化品牌创建课题组,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确定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具体目标、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法,这是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是否成功的关键。定位准确的校园文化品牌是可以实现并形成的,定位过高则会使校园文化品牌成为纸上谈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所以,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必须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求发展、做文章,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准确的校园文化品牌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察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官兵学员的职业特点、军(警)营文化品牌的优势和劣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发展要与士官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考虑,科学规划。

(三)要充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在商业领域,品牌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均是通过成立项目组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来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运作亦是如此。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项目化运作方式是指在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中,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来具体协调军内外,校内外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一旦形成,既有利于对官兵学员对无形资源进行整合,也有利于对士官学校的有形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资源在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中发挥最大效益①。新时期新阶段,整合士官学校校园文化资源,推进校园文化项目化运作是建立士官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

第4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军民融合;技术士官;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地联培联训的“军民融合”士官培养模式已经成型,士官职业教育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背 景

(一)“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的形成

顺应世界军民技术融合模式转化的潮流,我国也从原来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模式调整为现在“军民融合”模式,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建设走出了新路。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是指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通过军队和社会共同培养方式,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形成以军队培养为主、地方高校培养为辅的多元化育人格局,能更好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二)专业技术士官职业化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场。士官作为部队建设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既是武器装备的直接操作者,又是作战行动的具体组织者;既是战士行为的示范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战士思想和生活的指导者。实践证明,士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可以拥有一技之长,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担负军事斗争准备最具体、最大量的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根据我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亿人,而未来10年,正是我军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技术士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面对机遇与挑战,应积极研究探索与我军士官制度相配套,与地方高校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教育接轨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走士官教育与国家职业教育融合式发展之路。

(三)院校在“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下,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人才雏形的“练兵场”和军事精英教育的“指示塔”,对建立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都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一方面,与军队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手段先进,信息交流广泛,知识创新能力强,占据学科前沿。事实表明,大批优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部队,带去了知识和科技,带去了智慧和活力。国民教育无论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培养的军事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比较厚实,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费用越来越高。通过依托国民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财力不足的问题,弥补军校教育的不足,降低人才培训成本,提高军事教育投入的效益,快速提升军队战斗力。

二、思 路

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高校继承了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收了中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各种办学模式均涵盖了军队技术岗位的需求参量。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办学目标指向“培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高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社会人”“职业人”。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几年来按照“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比如,为主动适应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提升和国家、地方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上,坚持立足空军航空修理,面向民用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融合式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立足空军航空修理,紧盯军队士官培养,渗透中航工业航空维修,拓展民用与通用航空维修,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情境与生产情境相吻合、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国防教育体系可以落户于高职院校,其对接点是军训活动、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技能训练等,这些都是调整、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举措,也是依托国民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提高我军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这一链条上的一个具体环节。因此,深度对接军队专业技术士官任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业化的发展模式,构建“军营+院校”的二元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操作性。

三、“军营+学院”二元模式构建

(一)日常教育实施军事化管理,打造准军营,着力培养技术士官军人身份意识和军事素养

专业技术士官在学校内是一个特殊群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指向明确,对其内在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他们像军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内,思想、言行的规范程度必然在校内环境的监督下得到加强和提升;另一方面,学风、校风建设也需要他们的参与,必须促进学生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践证明,“技术士官”的培养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工作。由士官担任主力成立国旗护卫队、仪仗队,士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士官承担校园重大活动警勤任务等,他们作为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群体,其群体示范作用能有效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推动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形象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学院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打造军营文化,强化身份意识。根据士官的培养目标要求,强化学员的军人身份意识教育。士官要求集中住宿、统一着装、集中管理,打造具有浓郁部队军营文化的准军营,培育士官养成“今日校中兵、明日军中将”的身份意识;开展相应军事理论课和国防教育专题教学,组织优秀士官学员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助理,培养士官身份意识和归宿感。实行宿舍军营内务管理制度、列队上课制度、操课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规范士官学员行为,明确士官学员的准军人身份。参照部队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在士官学员中设立“模拟团”,按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对士官进行军事化管理,着力培养士官学员“爱军、姓军、为军”的军人意识。

2.丰富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制定士官思想品德教育计划,做到“入课堂、入训练、入生活”,并贯彻到士官培养全过程。与驻地部队合作,寒暑假开展士官入军营见习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士官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定时段,开展“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发奋图强”主题教育。邀请军队英模作主题演讲,培育士官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使命意识,激励在校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组织士官参观韶山、雷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士官“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崇高理想信念。

3.规范日常管理,严格训练,提高士官军事素质。建章立制,参照军营管理,制定出台《一日生活制度》、《宿舍内务细则》、《仪容风纪及着装规定》《操课制度》、《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士官学员自入校起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养成优良作风。按照“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理念对士官加强日常训练,提高体能,促进身心健康。聘请军队教官,长期担任士官教导员,按照部队士官军事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军事训练方案和计划,确保士官军事训练科学化、系统化,提高日常训练的规范化和专业性水平;严格日常操课训练,通过军事体育课和每天晨操、下午操练,士官加强体能和军事技能训练,确保士官学员拥有良好体格和身体素质;开办骨干强化培训班,提高士官自我组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考核选拔优秀的骨干担任管理干部,形成并完善由骨干带团队,以老带新的日常训练管理体系;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士官学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其健康成长;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士官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学徒式”模式,培养士官人才的动手能力,打造“技术行家”的人才队伍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1.构建“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根据士官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聚合由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基础、任职岗位技能以及专业拓展能力课组成的专业技术士官课程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根据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工作岗位内容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教学从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以实际应用为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等的“工学六合”培养模式。联合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开发团队,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解构”和“重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专业建设方案,重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为牵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以企业岗位核心技能和最前沿技术为主线,突出动手能力实操实训。

2.依托优良“双师”团队和真实载体,培养士官精湛专业技能。一是建设双师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抓好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对新引进的专业课教师,任教前要求到军队企业下厂锻炼,在岗专业教师一定周期到企业顶岗培训。带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项操作技能培养等具体任务,到企业具体生产岗位,实行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式培养模式。聘请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由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库,着力打造一支客座教授团队。邀请专家授课、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学校教师一道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等,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搭建“校中厂”作为优质平台,建立功能齐全、载体真实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实践教学场所引入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为士官专业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节上设置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突出基本技能和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进入任职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实施中聘请部队专家和军队企业一线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教师,开发满足士官岗位任职能力需求的实训课程,通过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让学生以模拟机械师的身份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三真一模拟”式的专业实训,保证技能训练“真刀实枪,真材实料”,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手把手”的专业技能传授,直接面对岗位任职需求,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3.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注重安全和规范教育,提高士官职业素养。在打牢士官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员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引入军队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和星级评价,真实再现企业生产环境,做到实训教学情境与企业生产情境相吻合,使士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专业技能并提高职业素养。实训场地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真实工作场景,潜移默化中提高士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训项目实行工卡教学,培养“按工卡施工,按程序做事”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质量安全理念的“种子”深植在要走向部队的士官心中。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办“安全发展讲堂”,以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举办讲座,举办主题竞赛、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把“质量在心中、生命在手中”、“零缺陷、无差错”等军队文化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士官“对战友生命负责,对部队战斗力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责任意识和“爱部队、爱职业、爱岗位”的职业精神,促进士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全面发展。

结束语

当前,技术士官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军地携手,上下联动。着眼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探索技术士官的特点规律,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理念实现新转变、培养模式展开新探索,是高职院校担负士官人才培养和教育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王伟海.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前线,

2014,(5).

[2] 关雅囡.军民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再思考[J].

法治与社会,2011,(3).

[3] 程凯元.深化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

题[J].继续教育,2014,(4).

[4] 陈善德.专业技术士官升级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继续教育,2013,(1).

[5] 周长峰.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军队人才的思考[J].中

国集体经济,2011,(12).

[6] 陈明贵.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高等

教育研究学报,2014,(9).

第5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士官制度施行的背景

世界军事史上,士官制度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历程。如今,士官队伍在各国军队建设和作战中都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在纷纷裁减军队员额的大背景下,士官在总兵力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士官编制规模是军队职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是部队武器装备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

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军队的士官规模超过总兵力的50%。外军士官工作岗位遍及领导管理机关、野战部队及军事院校,主要担任技师、会计、秘书、军需给养员、通信联络员等职,是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有的甚至负责重要高新装备的使用维修和高级机密管理。

我军在士官长制度上进行的探索

我军士官制度自1978年正式建立以来,在三十几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士官服役期限、军衔设置、编制标准、相关待遇、选取程序、管理机制和安置渠道等,总体上形成了有利于保留士兵骨干、激发士官投身部队建设的基本格局。

在部队各级单位设立“士官长”这一职务,就是适应士官制度改革新要求的一个抓手。实际上,在基层单位设立“士官长”,我军部分单位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时间的摸索。早在上世纪末,海军某驱逐舰支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大胆借鉴外军舰艇管理模式,在部分驱逐舰上开始试行士官长制度。

士官长制度是建设职业化军队的必然要求

从试点情况看,实行士官长制度有四点好处:一是有利于解决基层单位忙乱低效的问题。士官长的出现,为基层军官减负,使其专注于战法和指挥问题;二是有利于提升士官队伍的自我认同感。随着士官长管理权限的获取,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激情得到充分释放、待遇得到相应提升,增强了他们的存在感、自豪感,也增强了士官队伍的吸引力;三是拓展了士官队伍的发展空间。各级士官长岗位的设立,让一些进取心强的士官看到了宽阔的奔头,容易形成活跃向上的内部竞争环境;四是可为军官队伍的改革提供条件。原先由军官担负的部分职责剥离给士官长后,可以促使军官能力素质的转型。原先由军官任职的部分岗位交付给士官长后,可以缩小庞大的军官队伍,优化军事力量结构,减少人力成本。

士官长制度三大难题待解决

一是士官长的角色如何定位、职责如何厘清、与单位主官的关系如何协调。单位主官与士官长的关系,可以大致类比为医院里的主任医生与护士长的关系。

第6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外军;士官培养;培养机制;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就人才性质而言,外国军队普遍将士官定位为技能应用型人才群体。所谓高技能士官,是从士官所从事专业的时代技术内涵和技能等级的复合角度予以界定的,主要是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能够使用及维护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高专业水平的技能应用型军事人才。高技能士官既是各国军队各种技术兵种和专业技术迅速发展对士官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必然产物。

一、务实的培养理念与完善的培养机制,是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的基本前提

培养理念与培养机制是培养模式中具有根本性、宏观性指导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坚持任职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职业军人生涯设计理念,以及技指分训与逐级培训下教育与晋升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既是外军士官培养模式的普遍特征,也是高技能士官培养的基本前提。

(一)任职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职业军人生涯设计理念

由于外军的士官制度发展较早,因此其对士官职业军人身份的认识也较为深刻。因此,在士官培养中就非常注重将岗位任职需要与个人前途发展结合起来,强调体现军人职业生涯的一种顶层设计理念。由于外军高技能士官大多被配备在一些需要熟练掌握高技能的岗位上,依靠其所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从事基层的管理、训练和武器装备的操作、维护,因此其培养过程的首要方面就是考虑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培养权利的分配、培养内容的确定、培养时间的长短等一系列要素,都要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展开。美英法等国军队,在最高军事决策机关的方针政策之下,各军兵种士官学校及训练中心的培训自非常大,其培训规模、内部编制、学制等都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甚至必要时师指挥官还可申请建立一所士官学校。显然,在坚持岗位任职需要第一的士官培养理念之下,外军高技能士官的培养在新一轮的军事变革中,其培养设置的增多就成了近年来的一个主流趋势,充分体现了士官培养应当与军队建设需要、战争需要相一致的本质规律。

与此同时,外军士官培养还着眼于军人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将士官继续教育融入士官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在高技能士官的培养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士官技术素质落后于岗位技术发展需求这一矛盾,外军积极把士官业余自学纳入士官教育系统,推行士官的任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双轨并进。目前,外军士官的继续教育不仅有全军性的制度安排,还有法律、条例、经费上的支持与保障;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有军地联合办学,有军方组织地方大学协办的函授,也有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形式。美军就通过国防部与国家教育部沟通,将士官在军队中的业绩、经历等换算成大学学分,作为取得大学所需学分的一部分,由教育部认可。可见,外军这些鼓励推动高技能士官继续教育的做法,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士官学习新技术新能力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而且使得士官的任职能力也在继续学习中得到深化,充分体现了外军士官培养贯穿于士官军事生涯全过程的显著特点,进而达到保持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士官队伍的目的。

(二)技指分训与逐级培训下教育与晋升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为适应士官岗位任职实用性、时效性、针对性均较强的要求,体现士官岗位逐级晋升的职业制度安排,外军士官普遍采取“分类逐级”的教育与晋升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外军高技能士官在这种分类明确、逐级递进的培养机制下,虽然更多地强调依据其专业技术内涵与等级的特点进行不同课程、方法、学制等培训,但也同样获得了更加明确的培养方向,以及更具激励性的教育动力。

所谓“分类培训”,就是坚持技指分训,把士官分为指挥类士官和专业技术类士官两大类分别施训。这种分训方式以培养士官某一专业的特定能力为核心根基,以复合型知识能力为补充,符合士官的任职需要,针对性强、节约教育资源与时间。

所谓“逐级培训”,就是按照士官军衔级别的不同逐级递进,分别施训。美军把士官分成从下士到一级军士长共6个等级,在“逢晋必训,训晋合一”的原则下,相应地士官培训也分为5个层次,并统一规定了每一级士官要达到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并把士官学校也相应地划分成等级,不同等级学校培训不同等级士官,受训合格后予以职级兑现。显然,高技能士官的专业培训与晋升相结合,将更大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优质的士官队伍与健全的教育平台,是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的核心基础

士官队伍与教育平台是培养过程的受教方与施教方,其质量优劣对人才培养具有硬件上的基础性作用。外军将高技能士官定位在中高级别士官,坚持吸纳良好的士官生源,以及健全的军队士官院校教育系统,与日益丰富的其他教育资源,构成了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的核心基础。

(一)高技能士官的中高级定位,与良好的士官生源

外军普遍将以初中为起点的初级士官培训纳入中等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以高中为起点的短训则纳入高中后无学历培训,其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级士官所接受的教育属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才类型属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外军高技能士官的主要培养对象是中高级士官。在美军,将中级军士培训的专业能力培养定位为“具备组织实施本单位有关科目的单兵与集体训练能力”;高级军士培训的专业能力培养定位为“能够领导排级分队实施战斗,能够组织实施低一级领导技能科目、共同科目、特定军事专业科目的训练”。显然,外军高技能士官不仅需要掌握一门高技能,而且中高级的定位要求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施训与团队领导能力。

外军普遍认为要建立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士官队伍,必须从士官源头上把好质量关。从士官招收上看,无论是从地方招收,还是从士兵招收,各国由于普遍具备良好的国民教育基础以及明确严格的招收条件,因此士官生源质量具有可靠保证,甚至有些高技能士官生源还具有一定与军事专业相关的技术专长,并取得过国家军队共同认可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在德国,军队的一些高技术勤务部门就直接从地方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有专长的从业人员中录用高技能士官。

军队士官院校培养为主,不断引进其他教育资源。美、英、法等国普遍建立了以士官院校为主导,训练中心和教导队等为辅助的专业齐全、分布广泛的士官教育机构体系。这就使得所有专业都在正规士官院校进行设置,所有应该受训的士官也都能得到士官院校的正规培训。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雄厚完备的士官教育体制为其高技能士官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高技能士官的针对性培养也主要是依赖各军种所属各类兵种士官专业学校进行的。

由于美英德法等国家军队正规士官院校系统健全,教学设置好,自主性强,师资力量强,管理规范严格,办学经验丰富,因此培养的士官素质普遍较高。在日本,虽然没有专门的士官学校,但是其士官培养依托各军兵种学校和教导队,所设专业基本覆盖军种所有兵种专业,也构成了其特有的士官培训体系,高技能士官的培养也基本能在军队内部获得解决。俄国士官培训由于没有专门的正规院校施训,因此其士官素质与其他四国相比逊色得多,高技能士官培训体系也正在摸索之中。

(二)通过引进个人自修、远程教育、就读地方大学等教育资源提高士官文化技术水平

在个人自修方面,除少数国家军队如俄军对士官采取集训方式外,美、英、法、日等国军队均依靠类似计划书式的形式指导士官自修,并设有军种函授教育与继续教育系统,如美陆军各项培养计划就包括有:中学补修计划、军人职业补习学校、陆军学位计划、大学学位计划、业务学术技能训练计划、军队经历转换学分计划、大学学分独立学习与考试计划、民用职业技能认可计划等。在远程教育方面,美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开设远程学习计划、网络课堂、数字图书馆、网上大学等鼓励广大士官加强文化技术学习。就读地方大学方面,美军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培养人才,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士官获批准就读地方大学,学习与部队相关的专业和技术课程,攻读单科证书和美国劳工部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以更好地满足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精尖的工作需要。

三、明细的培养目标与实用的培养内容,是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的重要关键

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是在一定的培养理念、机制、教育主客体等基本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与实践展开。外军高技能士官培养中,坚持军兵种各专业分类下精细的技能等级培养目标,以及军事基础、专业技能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实用培养内容成为其培养过程的重要关键。

军兵种各专业分类下精细的技能等级培养目标。由于外军士官始终是紧紧围绕满足即将任职的具体岗位需要进行培训的,因此其专业培训目标都比较明确、精细。外军对高技能士官总的培养目标大体是一致的,即将其培养成专业技术的能手、管理带兵的骨干、分队作战训练的指挥,提升军官潜能的助手,对其能力素质要求也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思想精神、带兵管理和组训、身体与心理素质教育等主要方面。

对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除在内涵上具有高新技术本身的要求之外,还普遍实行专业分类管理,即对不同军种兵种、不同岗位、不同等级士官的专业技术素质进行细化,提出不同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对应划分成不同的专业技能素质等级,以此作为管理和培训的依据。在美军,每个军职专业都要根据专业技术的复杂程度,划分1-5个技能等级的素质标准,同时为了使技能等级具有可操作性,又规定了各自不同的具体衡量标准,严格执行。这种目标明细、要求严格、等级分明、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培养设置,非常有利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考核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效果的展现与评估。

此外,对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外军非常重视着眼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而改变相应的培养目标。自海湾战争以后,随着信息化战争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外军普遍重视将通信、情报、控制自动化、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专业要求纳入士官教育培训系统,从培养目标上加强引导。

军事基础、专业技能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实用培养内容。尽管外军士官的培养普遍分为指挥士官与技术士官,但培训内容却都包含有军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与和技能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对高技能士官而言,由于其专业技术内容更加复杂、技能等级偏多偏高,因此在此基础上学制会更长一些、具体内容更全面深入一些,要求更高一些。

在军事基础教育上,外军非常强调任何类型、级别的士官都首先是一名军人,因此在培养中十分重视军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教育,不仅内容全面,而且具有军种特色,考核也非常严格。在美军,任一军兵种士官军事基础素质教育的目标基本要包括:熟悉本兵种基本知识,并了解诸军兵种知识,具有军事指挥、军事管理、电子技术和防护技能等方面的常识,以及一些当代国际、国家的军事事务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新型武器装备的构造、原理和使用、维修的方法,学会指挥现代化条件下小分队作战和管理的技艺等。

在专业技能教育上,由于外军士官的培养内容非常强调与部队的实际应用相一致,因此要求各种士官应当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组装、维修保养、实际操作、排除故障等技能,并要求士官除掌握本专业外,还要分阶段掌握1-2个相近专业,不仅要精通技术,还要懂得组织班组训练的教学法。在德国,海军士官的培训只用6-9个月,学制短,专业化程度高,培训内容着重强调要学会一种武器或仪器的使用、操作和维修。在法国,空军士官飞行员的地面训练内容除了飞行动力学、飞机构造、电气、军械、仪表、领航、飞机性能、航空规则等,主要就是能够在CAP-10飞机上进行适应性飞行训练。

在实践锻炼上,由于士官属于操作层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外军非常重视士官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内容强调实践锻炼是外军士官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外军士官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较高,注重对士官的技能培养。在法国尼姆空军士官学校,技术军士的训练中理论课学时占40%,实习课占60%。同时,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节省时间与费用,外军士官训练通常在专业教室、各类装备教练场、练习场进行,并利用制式器材和模拟训练器材进行实际作业,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演练。

四、结语

外军的高技能士官培养是在其较为成熟的士官培养体制下运行的,高技能士官培养的特殊性仅在于其专业技术内涵的高精尖化以及对应技能层次的高级化。借鉴外军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成功之处,对于促进我军士官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伏小涛.外军士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华章,2007,(11).

[2]田益友,顾伟.外军院校士官教育对我军院校士官教育的启示.世纪桥,2008,(11).

第7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新世纪新阶段;基层部队;科学管理

在部队管理中要努力实现科学管理目标,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当前基层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与时展同步,才能保证基层部队建设的顺利开展。

一、当前基层部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部队建设也迅速进入转型阶段,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基层部队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影响了部队的健康发展。

1.思想观念陈旧

一些基层部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转变管理认识,一味应用传统管理模式,遇到问题时,他们只知逃避、抱怨,而不懂得积极面对与开展深入研究,不懂得疏导,因此引起广大官兵的不满,主要就是由于基层部队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不高,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思想认识,不能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不能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因此制约了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管理水平不高。

2.兵员成分复杂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基层部队中的官兵成分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大多战士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还包括一部分大学生,大部分战士都是90后,这些士兵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与民主意识,有着不同的入伍动机,他们要求实现自我管理,有着较强的民主观念,但认识不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可以自理,但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对部队的纪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希望在部队中表现自己,但缺乏工作信心。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军官,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知识,有着敏捷的思维,但他们都来自军官学校,没有经历过战士阶段,不了解真实的战士生活,因此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只有正确对待当前部队中存在的新问题,才能制订新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3.管理方法不丰富

当前基层部队管理人员不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管理手段陈旧、思想观念落后,不具备现代管理理念。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不能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有的管理人员一味严格限制战士外出,要求战士外出必须经过层层领导的审批。这种管理模式过于简单,不利用广大官兵间的交流与互动,与官兵的正常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官兵的生活积极性,有的领导者不能开展主动工作,一味遵从上级安排,一旦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应对。不能严格依据条例去做,而依据个人意愿管理,管理者不了解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顺利开展部队管理。

二、提高基层部队管理工作的措施

当前,部队管理人员只有深入研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其发生的规律,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1.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就是依据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与法规制度为标准进行管理。要想实现基层部队管理的科学化就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广泛研究当前部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了解广大官兵的真正需求。要讲究管理效益,管理工作要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作为主要标准。要做到依法管理,不但要总结传统管理经验,而且还需及时引入新方法新手段,要以部队的法规与制度为标准进行管理;不但要重视做好行政管理而且也要不断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在管理中要逐步实现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但要做好各个细节的管理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宏观管理,才能收到较好的管理效益。利用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2.转变管理模式,提高部队战斗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部队战士的成分日益复杂,其价值观与行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味应用传统管理模式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基层管理人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管理思维,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将当前基层部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解决在萌芽状态。如果一味应用传统管理手段则不能达到广大官兵的满意,在要求战士遵守部队纪律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要允许战士犯错,允许战士发牢骚,不能对当前战士存在任何偏见。基层管理者要在战士面前树立正确的形象,不能否认战士思想多元化、阅历丰富、个性特点、追求个人发展等诸多方面,管理人员要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对战士的影响,要善于发现战士的优点,利用业余时间要来到战士们中间,做战士们的良师益友,要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战士才能对管理人员敞开心扉,遇到问题才能及时反映,同时领导者也能及时了解战士心中的想法与需求,才能顺利开展管理模式的创新。

3.创新管理方式,现管理规范化

部队当中存在的条令与条例、法规制度都是部队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开展科学管理的基础。基层管理者要积极淘汰“人治”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法治”。只有管理者首先遵守各项条例与条令,才能带动全体官兵共同遵守,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要想实现科学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但要利用纪律约束官兵的行为而且也要约束官兵的思想,官兵不但是管理对象而且也是管理主体,因此不能应用单向管理模式,要认识到广大官兵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要做到尊重官兵的人格,才能切实提高官兵的各种能力,才能激发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要帮助广大官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要求,真正解决官兵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鼓励官兵参与管理工作,与广大官兵形成有效互动,在提高广大官兵自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翔.科学发展观引领消防部队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研究[D].吉首大学,2015.

[2]刘紫菡.现代管理理念对提高基层部队凝聚力的启示[J].青年时代,2016(13):245-245.

第8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做好转业士官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妥善做好2009年度转业士官安置工作,现就具体安置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安置对象

转业士官,计划内大学生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以上者。

二、安置办法

1.根据我市岗位的实际情况,今年提供6个事业单位岗位,采取考试、考核的办法竞争择优选岗。

2.根据转业士官的数量,提供适量的垂直管理单位安置指标供双向选择。

3.自谋职业的,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补助金并发给自谋职业优待证。

三、择优选岗办法和程序

1.公布当年转业士官的安置单位名称及岗位要求。

2.转业士官考核内容(档案分):主要包括军龄、学历、奖惩、参战及艰苦地区工作等(计分办法见附页),考核分占总分的60%。

考核项目如档案记载不全或没有的原则上不予补缺。受党内、行政处分情况如档案没有记载,本人不主动汇报,但有举报并经核实的,取消考核资格。考核分记入《市转业士官基础计分表》,交转业士官本人核对签名。

3.参加择优选岗的转业士官必须参加市人事局统一组织的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考核内容为综合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政治、法律基本常识),分值为100分,考试分占总分的40%。

4.公布转业士官考试、考核总分排名,根据安置名额,从第一名开始依次选择单位。

双向选择和自谋职业转业士官的安置,按照《市退役士兵安置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组织领导

第9篇:士官管理规定范文

关键词:“双师型”教员;管理现状;管理原则;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教育家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人的质量。一所学校要想站住脚,教员一定要有特色。” “双师型”教员是士官院校师资的主体,名师出高徒,“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是决定士官学员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模式,加快培养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科学、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员队伍,并给予它以高效有序的管理,是士官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直接关系到士官教育的成败。

一、士官院校“双师型”教员管理现状分析

(一)“双师型”教员内涵界定模糊

目前,“双师型”教员资格认定标准不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双师型”教员是一个新型的具有独特职业特色的教员群体,既涵盖职业教育对教员的特殊要求,又从本质上体现出士官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特征。自1998年《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员概念以来,学界对“双师型”教员的内涵一直处于探讨和争议之中,至今尚无统一的科学定义。

(二)士官教员无技能准入“门槛”

目前,军队士官院校师资总体说来源单一,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直接分配到士官院校任教,属于典型书本知识型的“三门教员”,即“家门―校门―教门”,缺乏部队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员应以“能力为本位”,要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培训和提高,决非一蹴而就。职教发达国家对职教教员的准入都有明确要求,注重“双师”资格,如德国对职业学院教员的要求是,具有硕士学位,有二年以上部队工作经验,并接受过2―3年师范教育;澳大利亚对职教员资的要求,除学历必须达标外,还须有5年行业经验,并要求教员经常接受行业的再培训,既是教员,又是行业专家等。

(三)“双师型”教员考评、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目前 “双师型”教员考评、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各校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管理缺乏长效性。一是许多士官院校没有在“双师型”教员资格认定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应“双师”素质教员的考评制度和考核体系,以致在对“双师型”教员的考核中,其评价标准往往套用基础课教员的考核体系,过于侧重完成教学工作的数量与科研业绩。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员是士官院校师资队伍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员群体,通常承担着较一般教员更为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而其待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这一定程度地挫伤了教员们主动成长为双师型教员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员的建设与管理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士官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突出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教员队伍建设中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与水平,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布局,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能力建设的原则

“双师型”教员的管理应根据每名教员的特长和潜在能力,以尽量满足教员的合理需求欲望与职业发展规划为出发点,结合院校专业建设布局情况,尽可能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双师”素质。同时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员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培训与考核,使教员熟悉并掌握武器装备一线的实践技能、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员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三)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优化结构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点建设好双师型教员队伍,实现士官院校专业课教员中双师型教员比例达到80%以上,建立和配置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数量结构等。

三、提高“双师型”教员建设与管理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规范的职教教员准入机制、科学的“双师型”资格认定标准

要解决士官教员素质问题,尤其是专业技能素质,应该从根本抓起,要建立健全职教教员准入制度,抓好士官教员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注重“双师”资格,既要求学历达标,具有教员资格,达到教员职业的基本要求,又必须有一定的部队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同时,要坚持“能力本位”原则,准确把握“双师型”的内涵,研制科学的“双师型”教员资格认定标准,资格认定要与教员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在教员申请资格认定的书面材料基础上,应该侧重对教员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习指导能力等进行现场考察,只有通过综合评定,严格执行准入机制,按照能力本位观开展资格认定,才能真正地推动“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

(二)健全“双师型”教员培养机制,强化专业教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加强教员的在职校本培训,积极探索形成符合“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独特的培养方式。校本培训可以通过教员业务竞赛、听评课、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二要建立教员定期进修学习和下部队实践制度。加强与部队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并支持“双师型”教员承担或参与装备新技术研发任务和新技术开发项目,支持教员积极参与部队的培训,不断推动院校和部队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教员能及时掌握最新科技,获取行业部队最新信息,并融入课堂教学,让士官学员学到最新知识信息,有效地促进课程内容改革。

(三)完善科学评价与分配、激励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双师型”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在对“双师型”教员的评价中,要侧重职业教育教员的特殊要求,注重专业教员实际能力考核,避免简单套用普通高校教员考评办法。二是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教员倾斜。同时,优惠的政策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士官教育,有力地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葛力力,职教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