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教研论文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教研论文

第1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在指导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不能依靠增加教学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认真探索英语教学的规律,发现英语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听力没有足够被重视。近年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略了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埋下了隐患。很多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学年计划上安排了听力课程,但经常被语法和其他部分的讲解占用。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教师不研究方法和过程,只是单纯地磨耳朵、反复地让学生听,效率低。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尽管后来有人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所形成的惯性和学科中心的影响,教师们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因此,学生应如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去发展,怎样才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等教育思想似乎离课堂教学很远。教师中心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机会少,更谈不上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有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注重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了,但是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如何将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机会留给学生还是缺乏研究。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方法上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和被动。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形成了学生是知识容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听知识、记笔记,课后复习、归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然后消化、背诵。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语言运用能力弱,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不相符,也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优秀外语人才的需要。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探究

第一,加强高中英语听力的锻炼。从长远出发,重视听力练习,保证合理的训练时间,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听前作好单词、词组等相应的铺垫,将整体泛听和重点难点句的反复细听结合,指导学生如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听力技巧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听力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开展有效的听前引导,依据听力材料内容设计听、说、写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就会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二,将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英语缺乏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教学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由老师精讲,指导学生多练习,积极为学生创造情景与语言环境,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将语言学习与语言情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学习要求“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课文教学中,着重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三,改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学英语教学不能单单为了应付考试,应该努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这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世界语言”之称的英语,将成为国人生活中一个仅次于汉语的交际工具。懂英语、会英语的外向型人才,必将成为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如果能在初中、高中打好英语基础,这无异于掌握了一种求生谋职的技能。

第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高中英语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专题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创新学习。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为:提供材料—出示问题—分析、表达—引导评价。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英语只是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可读性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材料;通过对材料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并对获取结论的方法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5-02

一、“分层次教学”的主旨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主旨思想是:教师的“教”要考虑到学生“学”的特点,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学方法也应体现出差异。根据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教学活动相应地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挖掘利用学生的差异,以此促进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心理学研究基础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至深、从现象透过本质、从具体深入到抽象、由单一发展到繁杂的过程。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不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存在着高低差别,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前必须要清楚人的认识规律。

(二)教育教学理论根据

客观来说,学生在基本知识基础、性格爱好、智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吸收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能力也存在差别,这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三)教育教学现实依据

在传统教学模式面前,许多普通高中都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当前的高中知识理论程度高,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二是普通高中开展教学活动都以升学率为单一目标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激励下,许多教师采用非合理教学方式,造成多数学生陪读少数所谓的“尖子生”的现象,极大地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和学习动力,也违背了教育理念。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遵循“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是继承和发扬“分层教学思想”理论的具体体现。根据“分层次教学”方法,学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各班开展分层次教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在实施分层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操作模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操作模式以供讨论:

(一)班级的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升学语文成绩,在入校时进行分班。因为语文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班,必须以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上期考试的语文成绩和平时的作业情况作为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兴趣和方法、学习能力和意志力、写作水平等方面也是分层分班的重要考虑因素。要努力避免学生对分层分班的抵触情绪产生,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分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在内心接受并支持分层教学。同时要动态调整分层,积极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进取。

(二)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感

教学长期目标是给所有学生树立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它与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思维习惯、进取心和意志力息息相关。短期教学目标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成绩考核后形成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或阶段性考试时可达到的目标。长、短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层次鲜明、目的明确,尤其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激励其渐渐进步。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1.学习目标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级别的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此外,还需对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层次水平再次细分,按个体能力水平提出个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了解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并保证达到目标。

2.课堂提问的分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提问,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基础性的问题,对中等生可以设置相对灵活的问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难度高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讨论,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敢于思考核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作业任务的分层。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须相同,但内容侧重点要有所区分,课上和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重点练习基础题型,中等层学生练习一部分基础题,同时增加适量略有难度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需有针对性地布置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题型。作业分层设定和布置,既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到轻松、自信,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习辅导分层。要鼓励高层次的学生多主动思考,勇于去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可适当点拨中等层次的学生,引导大家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对基础层学生开展耐心详细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面对难题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积极发言,积极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5.考试测验的分层。在设置检测试卷时,要配置必作题和选作题,基础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必作题,鼓励中等层学生在完成必作题后,试着挑战部分选作题,高层次学生则要求完成所有题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型和题量就可获得相同的成绩分数,这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3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优化教育教学;PWP教学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两大基础,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教育本就应该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而目前,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我们则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应以教师思路的转变为起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强行的生搬硬套都不尽科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准确地说是语言习得的主体。

以书为书,不问目的不加思考地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变甚至摒弃。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以充分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精髓为驾驭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某人学会多少单词,多少句式,若能让他们学会自动学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且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驾驭和评价,那么我觉得英语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现实的味道。

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思路转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受到考试极大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中的英语教育更是因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惨烈而紧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此,我们从相当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忽略了对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死记硬背,以高考考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神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单纯以考点强化为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教学可谓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里面,在学生中间比比皆是。

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甚至是为考而生,可悲!

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其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也达到了优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来优化。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过程。

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

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

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

PWP教学过程可以用以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教学过程,也可以用于词汇、语法、课文等学习过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过程的中心。

PWP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白教师的作用是指点和引路,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训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是看法:

1.学会控制授课时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英语教育基础设施都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是不用电教,课堂时间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入正式的授课之前,我们需要导入和铺垫,而学生也需要有准备和预热。而在一定的讲授和点拨之后,我们更需要给他们缓冲,思考,理解乃至运用实践的空间。

2.学会分层授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点的东西弄明白搞透彻,也并非高一的学生就应该一下把某个词的高考考点掌握。

3.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高中的教育应该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更是首当其冲。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过于形式,就是为了考试,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要引导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里面,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高中的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为终身学习打下最实在的基础。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

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注重高中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师的教学得法,方法得当,指挥合理,就会促进学生好学、会学,在课堂内外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会将学生的一些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中心。

第4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级教学;非材料性研究;回顾

双语教学论文的研究方法分类表

类别主要内容篇数百分比(%)非材料

性研究从理论或实践角度解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3130探讨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理论143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研究143剖析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4174探讨分级教学模式的评估、考核方式287基于理论或现状分析的分级模式的实施构想4174详细介绍本院校分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及效果5219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个人看法00实证

研究在实验性研究基础上,对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143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287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规划课题支持论文,一般课题,课题名称“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EB11101]。

作者简介:袁俊娥(1980―),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张洪颖(1965―),女,北京人,学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为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000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学“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基本要求》指出“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响应《基本要求》的号召,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始了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但是,分级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分级教学改革进行到了怎样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还十分鲜见。本文尝试对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文献研究,期望能抛砖引玉,明确进一步改革方向,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一、文献范围和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时间范围为2004年~2013年,这是因为:第一,2000年教育部颁布《基本要求》和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之后,我国高职院校开始开展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但相关研究成果到2004年左右才陆续问世;第二,到2013年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开展十年之多,很有必要对这期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笔者以“高职英语,分级教学”为关键词,“篇名”为搜索项,通过模糊搜索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04年~2013年发表的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期刊论文,截至2013年11月4日共查找到文章106篇,其中发表在2012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职业技术教育类期刊上的文章仅3篇。考虑到文献研究的要求,笔者将该3篇核心期刊论文及虽刊登在普通期刊但下载次数超过50次且被引用次数超过3次的论文20篇,共计23篇文章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借鉴了高一虹等(1999)有关研究方法分类的标准,将研究方法分为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对23篇双语教学研究论文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区分和归类,结果见下表。

二、研究结果

1基本特点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2004年~2013年十年间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较少。核心期刊论文只有3篇,仅占检索到的论文总量的28%。

第二,非材料性研究占绝对多数,占研究文章总数的870%,而实证研究仅占130%。

2研究内容

十年间发表的23篇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意义。研究者认为,实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廖新丽,2005);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协作的良好学习氛围(田南竹,2009)。

(2)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构想。在理论分析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探讨了分级教学实施的构想。徐国盛(2010)认为,在分级教学分班时应充分考虑差生的心理因素,需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建立科学的测试与评价体系,还应提升管理水平。

(3)本院校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介绍本院校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具体实施情况的研究论文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量的219%。如:刘利平等(2013)介绍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对2011级和2012级学生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的详细过程,包括具体分级模式、不同层级目标、有针对性的层级内容、差异化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4)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者认为尽管分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施过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分班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课程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教学形式和内容未真正因材施教、相关部门配合尚须加强、教学实践难以摆脱应试导向、分级教学对落后生的英语学习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郭淑英(2007)提出的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学生理解分级教学的初衷;加强沟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楼莹(2010)提出实行分级分班动态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

(5)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评估、考核方式。陈恒仕(2009)认为,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并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6)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研究。王燕(2007)从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经济学、教学原则及国家教育政策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能性。其中,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为分级教学提供了语言学理论支撑;此外,学习迁移理论中的认知结构迁移为分级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效用理论中的等边际准则是分级教学的经济学基础。“根据等边际准则,我们对高职英语施行分级教学,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基础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知识量。(王燕,2007:13)”教学原则中“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运用也可以体现在分级教学上。

三、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通过以上文献统计可以发现,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已经受到了重视,不少高职院校也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分级教学改革实践时间较短,各地高职院校本身存在差异等原因,在不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深度研究不够。十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仅有3篇,而通过模糊搜索查找到的相关主题的论文至少有106篇。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关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支撑分级教学的理论又相对较少,导致现有研究的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从事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师因学历相对低而教学任务又相对较重导致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存在困难。

第二,实证研究比例较低。在2004―2013年间,国内针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比例仅占130%,而在这有限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统计软件对分级效果进行“假设检验”的仅有1项(王燕,2008)。绝大部分研究都属于非材料性研究,从理论或实际角度探讨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的构想或分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诚然,弄清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了解分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分级,但如果仅停留在汇报经验或探讨理论上,不使用现代统计和测量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不免使人觉得分级教学的效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第三,分级的标准和效果衡量缺乏科学性。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而为了达到分级教学的这一初衷,准确测量出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即“i”,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迄今的分级教学中无论实施构想还是实施实践几乎都是按照学生入学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级,但对摸底考试的内容、形式、难度等具体信息没有任何介绍。因此要保证分级的科学性,分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分级教学的效果描述,几乎也都是参考或对比学生分级前后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对在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的效果描述较少。

过去十年我国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分级教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广大高职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共同配合,在理论指导下对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展开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切实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白景永.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实践――基于分级教学的对比实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陈翠芳,田雨金,区颖,董亚军,喻晴,邢华欣.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我院英语分级教学探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第5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 成语 学校文化 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高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开放世界的八面来风,使人类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拥淖颂参与“地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借助他,历史才得以延续,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发展。

成语,作为汉语和汉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析原”(莫彭龄)。默默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程,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吃穿住行,都可以从成语中找到时代的烙印、先哲的智慧,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以成语为窗口认识传统文化,切入点小,学生有抓手,容易从千头万绪中找到“线头”,进而“顺藤摸瓜”,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再者,成语作为词语的一种高级形式,与初中生学习、生活距离近,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生活中使用也较为普遍,入门“门槛”低,容易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慢慢培养兴趣,达到化难为易、“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因此,注重成语、将成语融入初中学校教育,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达到初级中学教育目的的需要。

从1957年提出“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的教育目的一直都贯穿着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总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关键期,只有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准绳,建立起正确的基础教育价值观,才能改变把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唯一目标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研究现状、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常州图书馆《汉语成语文化研究文献综述》的研究显示,1950-2010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语与成语文化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共计800篇,其中期刊论文684篇。各家对成语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相沿习用、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多为四字格”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关于成语文化的定义,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涉及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为专家学者普遍认同的明确定义。成语文化不仅全面展示了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汉民族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艺术形式,还集中反映了四书五经的儒家思想,蕴含着佛教、道教等丰富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以及留给后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等。

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以下简称“省成研会”)在研究成语文化、成语与教学的结合方面的不断尝试与实践,给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会长莫彭龄提出了成语“资源论”、成语“文化论”等观点,在出版的专著《成语联想教学法初探》中提出了“成语联想教学法”,对成语与识字教学、成语与作文教学、成语与汉语教学、成语与素质教育、成语与汉文化教学、成语与创新教学、教材教法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述,是富有理论创新价值的全新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常州中天实验学校进行的成语作文教学研究给传统初中作文教学以十分有益的启示。

2.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能力所限,在查阅的资料中,未查阅到国外对汉语成语的研究。其他语言自身的成语研究,如英语成语、俄国成语等大致都从本体论研究向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转向。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不长,用该理论研究成语的论著仍然不多。

(二)研究价值。

1.现实意义:提高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2014年,于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在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文化并非仅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中。每一个有志于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心智和汗水的中国人,都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语,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成语为窗口认识传统文化,切入点小,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学生有抓手,容易从千头万绪中找到“线头”,进而“顺藤摸瓜”,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2.理论价值:为成语与师生综合素养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在查阅的文献中,关于成语与促进师生综合素养的关系研究甚少,如成语对课改的作用、初中生成语研究性学习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或可以丰富成语文化功能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3.实践价值:提高学校师生综合素养,为同类学校提供实践经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三、主要观点、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成语不仅是一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造句材料,而且是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语言文化资源,涵盖人文与科学各方面的文化。找到成语与德育、成语与教学、成语与人文、成语与科学、成语与物质的结合点,提高师生综合素养。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突破成语属于语文学科范畴的禁锢,从传统国学文化的视角,构建语文化浸润式的学校文化,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浸润,提高师生综合素养。

2.构建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以校园电视台为辅助媒介,自然生动地引领学生精神品质的发展。

3.使成语向以政史地等人文学科为测重点的全科延展渗透,利用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的语言形式,提高师生表达能力,突破课改瓶颈;以“教材”和“教法”的意x渗透教学,提高学科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4.将成语与研究性学习结合,以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视角促进成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依托“省成研会”等资源搭建校内外平台,以成语考级为目标推动,切实提高师生成语素养。

四、概念界定

(一)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成语以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辞典》(2013年版)收录的26000余条成语为标准。

(二)浸润。

浸润,原指一种物理现象。本课题中的“浸润”指“浸染熏陶、逐渐渗透”的意思。

(三)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五、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的。这种片面发展一方面指人因分工关系、阶级关系等,固定、狭小的活动范围、交往的局限,造成人的片面、局部发展。另一方面,在私有制社会异化劳动的分工条件下,人类创造的整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条件与人的现实状态脱节,表现为人与物的对立。人们为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事劳动和各种活动,而结果这种异化了的劳动和活动反过来限制和否定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和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体力、智力、能力、精神等多方面既相统一又自由充分的发展。

(二)杜威“儿童中心”说。

反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别需要,更没有激发学生思维。他主张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极强生命力和活跃思维能力的个体看待,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实施。本课题中成语文化的构建,不管是成语文化在德育还是教学中的渗透,都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命个性、重视学生在成语浸润中的熏陶感染。

六、研究目标

(一)形成初中学校成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包括精神文化、知识体系、能力方法等。

(二)形成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对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理性认识。

(三)形成成语浸润式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可操作的经验。

(四)形成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构建的经验。

(五)形成搭建培养师生成语素养平台的成功经验。

七、研究内容

(一)构建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同时具有很强的叛逆性,抽象空洞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德育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艺术性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道德实践,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内容上,《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初中阶段德育内容基本可以在成语中找到相对应的合适表达;形式上,成语以生动形象的故事阐明道理,以古人的经验教训规劝、现身说法,更加有理有据有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自然而轻松。

本课题构建成语浸润式“润物”德育体系,即指将成语渗透于德育的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校园环境育人三大系统,构建协调一致、生动活泼、“润物细无声”的成语德育体系。

将成语渗透德育活动育人系统,构建成语主题式德育。通过主题活动月、活动周的形式,开展或以成语为内容、或以成语为形式的课外活动、学生集体生活和劳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将成语渗透“学校―班级”的管理育人系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用成语诠释,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成语文化,可以制作班级成语名片、成语主题班会课等,提高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提高班级凝聚力。

同时,以学校成熟的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开设成语专题栏目,扩大成语文化的辐射作用。如开播“成语有约”栏目,宣传学校成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校园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开播“成语讲坛”栏目,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设成语专题讲座,传播成语文化;分主题录制成语故事“微”短片,形成系列,在公共平台播出,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点击观看,在趣味中学习成语、启迪心灵,并积累而成长期长效的教育资源。

(二)成语浸润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依托成语提高师生语言表达能力,突破课堂改革瓶颈。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提出了教学活动应当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生本理念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语言表达能力是制约学生表达、展示的瓶颈,学生往往具备理解力,却无法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清楚。同时,“生本”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同样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成语以其简明固定的形式、约定俗成的意义,可以清晰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本课题将成语作为突破表达瓶颈的突破口,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抓住教材相关成语,以及相关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活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领会成语内涵的同时积累成语,并将成语恰当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2.成语以“教材”和“教法”的意义渗透教学,提高学科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成语不仅是语言,而且是文化,不仅保存了大量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的人文信息,而且很多科学信息同样可以在成语中找到诠释。如“海市蜃楼”可以解释物理折射的知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解释生物学食物链现象;“真金不怕火炼”解释古代的化学冶炼,等等。因此,将成语作为资源,以“教材”和“教法”层面的意义渗透各科教学,充分利用成语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和学生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亲切感,帮助学生理解久远的历史、陌生的地理、抽象的思想政治、深奥的科学知识,缩短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水平。甚至可以一个成语带一类的思路,用成语打通有关联性热莸慕萄В使学生学习零散的知识更有抓手,抓住“线头”重组教材。历史学科,可以利用典故型成语勾连相关内容;地理学科,可以利用成语文化中的地域元素组建相关内容内部体系。以恰当的成语适时“点染”理科教学,可以达到文理兼修的效果,发挥汉语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

(三)成语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传统文化使命感的实践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成语以其包罗万象的内涵、数以万计的数量,从成语本体、成语文化、成语资源、成语功能各个不同的层面给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可能。将成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在实现研究性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的灵魂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传承的使命感,甚至可以从学生的视角,为成语自身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尽学生的绵薄之力。

剪纸是我校的传统特色课程,将成语与剪纸研究性学习相融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学成语”、“剪成语”的层面,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找到两种古老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搭建师生成语素养培养平台的实践研究。

1.依托学会、高校等专业平台。

本校是“省成研会”理事单位,依托“省成研会”、苏州大学、常州理工大学的专业平台,借鉴学会成员的已有研究和经验,以邀请专家讲座培训、组织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师生对成语的认识。

2.搭建校本培训平台。

教师层面,搭建成语论文评比、成语主题论文交流论坛、成语演讲比赛、成语课堂运用等展示平台,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学生层面,搭建成语讲坛、成语短剧、成语读书节等平台,让师生学习成语、运用成语、展现成语。

3.设置成语校本课程,开展成语考级。

配合“省成研会”成语考级项目,以考级为目标推动、研发成语教材,开设成语校本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考级制度,对学生掌握的成语词汇量、成语使用能力等方面以科学、生动的形式展开逐层考级,切实提高学生成语素养。

(五)对成语开展文献研究、现状研究、调研评估。

对成语本体、成语文化、成语与教学、成语与德育、成语与师生综合素养的关系等方面开展文献研究、现状研究等。并就本课题研究过程展开定期专项调研、综合调研、评估,使本课题研究更具科学性、丰富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以有针对性的题目,制定科学的分析量表,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访谈等调查,了解情况,分析数据,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措施。

(二)文献研究法。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校内教师刊物,积极查阅资料,收集研讨有关文献材料和研究现状,寻求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撑。

(三)行动研究法。

1.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课题研讨课,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等课堂呈现形式,深入实践研究。

2.通过课题组的沙龙、座谈、专题会议等形式,深化认识、总结反思,不断修正与完善。

(四)案例研究法。

选取研究中有典型性的事件,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问题,研讨论证,寻求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

九、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学习理论,问卷分析,查阅文献,起草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构建研究网络。

(二)起始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课题核心组围绕课题核心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围绕文化构建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在此基础上分工负责,对学校文化构建中的系统划分、研究原则与方法等进行梳理,并在各大要素下划分出子要素,切实构建起学校成语文化体系的框架,并邀请专家对此进行论证。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开展培训学习。

(三)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7年7月)。

实践探究,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组织相关教师开设课题课、研究课、主题展示活动等,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修正方案,同时撰写课题论文、调查报告等,力争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推广。

(四)总结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1月)。

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出版校本教材,争取向同类学校推广。

十、保障措施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研究能力。

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来自学校科研、教学和德育条线的骨干力量。主持或参与过省市级“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扎实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二)研究基础。

1.搜集文献材料。

围绕本课题,搜集了大量文献材料,如:研究成语本体的西南民族大学石林《汉语成语研究述评》、江西省社科院李小平《论汉语方言成语的性质》等;研究成语文化的常州工学院莫彭龄《成语“文化论”》《成语全息论》等;研究成语功能的江西财经大学欧阳凤翠《成Z文化外语教学》、常州工学院莫彭龄《成语“资源论”》等。

2.举办专题研讨会。

围绕本课题,多次在全校范围举办关于成语渗透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会;多次邀请江苏省成语研究会、常州工学院的专家莅临指导;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到常州奔牛中学、常州中天实验学校交流学习。

(三)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

学校经过多年积累,已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课题管理与评价激励机制,对课题均采用网络管理的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的两个苏州市级课题均采用网络结题形式且均被评为良好。网络平台的搭建能有效地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目前,学校校园网已经建立电子阅览室并订阅大量的电子期刊,学校图书馆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校外,太仓市图书馆可免费提供相关资料查询,这也为课题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

十一、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1.“成语浸润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型展示课活动

2.课题论文集

3.课题阶段性案例及分析

4.文献研究、专项调研报告

5.“成语浸润式校园文化”大型论坛

(二)最终成果。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成语“润物”注音体系的建构,加强对成语的研究学习,增加成语素养课活动,成语浸润式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如,《〈构建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构建成语浸润式学校文化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集》《成语考级校本教材》,等等,丰富了成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伟,梁伟国.学校文化,彰显个性的旗帜.人民教育,2004(11).

第6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英语 文化教学 变量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便开始从传统领域中独立出来,发展到现在,各大高校对英语文化教学的研究都更加深入,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使用与未来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很多国内外的相关专家与学者都对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英语文化教学的概述

1.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对于英语文化教学来说,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从教学者立场对知识的传授进行研究;从学习者立场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研究;从个体差异立场对知识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从教学特性立场对英语文化影响进行研究。而研究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其研究对象与内容来决定的,描述性与概念性是最传统的两种研究方法,但随着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概念性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主流的研究方法。但两种研究方法都需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研究方法,分别为定量、定性以及两者结合。

2.相关的理论与假说。在中国,汉语是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同为语言系统,对第一语言的教学进行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与交际能力的养成,从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英语文化教学中。主要的理论与假说有先天决定论、后天环境论、相互作用论。而针对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各国的语言学家也给出了一些理论与假说,主要有对比分析法、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偏误分析法等。

二、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

1.研究阶段。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其一,研究理论阶段,主要指的是运用观察、假设、经验以及总结等方式,以一定的规律为基础提出的一些理论与假说,其顺序是先研究,再总结。其二,理论证实阶段,随着理论基础的逐渐成熟,各种理论与假说的发展也更加丰富与可靠,很多专家与学者便开始对众多理论或假说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调查与系统分析,对这些理论与假说一一验证,从而得出哪些假说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

2.主要变量。在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主要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1)环境变量。主要包括自然与构建两种环境,前者指的是语言与文化环境,后者指的是环境教室,而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环境变量主要为后者。现阶段的很多高校在构建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因此,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或虚拟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教师变量。教师是英语课堂中的信息传播者,也是英语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与内容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很多教师更重视语言、习俗、观念等部分,对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些教师的文化水平较低,这些都限制着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通过培训、定期学习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文化水平。

(3)学生变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方式不同,其学习效果也会有一定差异。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影响,我国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不高,针对英语学习,中国学生没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导致交际过程出现障碍。因此可以构建起网络化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与教师将知识放到平台中,以实现共享,丰富信息来源。

3.方法革新。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在通过第一语言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冲破思维定式,充分尊重英语文化特征,以确保在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平等性,提升沟通效果。另外,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还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大纲、修正课程内容、补充教学项目,构建出完整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交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被运用到了研究系统中,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被更多使用。如果还单纯的运用观察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是缺乏科学性的。所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更严谨的数据对相关理论与假说进行检验,并将传统的主观分析法逐渐取代。如今,实证分析法已经成为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领域中的主流方法。

三、结论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的研究都更加深入,相关专家与学者也已经构建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雏形,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的相关理论与假说被一一验证,保留下来的则更有权威性与科学性 在这种条件下,我国的英语文化教学有着非常坚实的研究基础,其发展前途也非常光明。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师职业发展 科研素质

[作者简介]任维平(1962- ),女,河北承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丁晓蔚(1974- ),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循证方法在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GZD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99-03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其中科研是教学的重要支撑,有助于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质量①,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转化科研成果还可以服务社会,提高大学声誉和社会地位②。因此,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科研素质,将其列为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教师考核、职称聘任、评优等,成为制约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但师德崇高、教学理论和技能扎实,且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端正的学术道德。然而,当前文献对教师科研素质构成与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③多为特定地区或高校的描述性分析和理论探讨,鲜有全国范围大样本调查和实证研究;对策建议多侧重宏观的师资培养和管理机制、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缺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理论和方法指导;研究者和管理者发声多,一线教师发声少。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进行大样本调查,分析其科研素质现状和原因,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管理与教学相配合的角度,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供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方式。通过参阅相关文献,编制《中国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调查问卷》,涵盖教师科研意识(特别是问题意识)、文献检索能力、证据评价能力和科研方法与能力等方面。问卷由教师基本情况、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Likert五级量表)、开放题四部分构成;后三部分内容互有覆盖,结果互验互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问卷共发放671份,回收有效问卷624份,有效回收率93%。样本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43所大学。其中,综合大学9所、专业院校(如外语学院、服装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15所、师范院校7所、理工科院校12所。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主题一致”分析法处理开放题文本数据。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基本情况

1.职称分布。高级职称者220人(35%),其中教授44人(7%),副教授176人(28%);具有中级职称者332人(53%);具有初级职称者72人(12%)。具有中级职称的大学英语教师占半数以上。

2.年龄分布。21~30岁的教师58名(9.3 %);31~40岁346名(55.3%);41~50岁196名(31.5%);51~60岁24名(3.9%)。绝大多数参与调查者为中青年教师。

3.性别比例。男性仅102名(16.4%),女性则有522名(83.6%)。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⑤中女教师占80%的数据基本一致,是由大学英语师资主体为女教师的现状决定的。

4.学历情况。本科学历38名(6.1%);硕士学历(含正在攻读学位的)510名(81.7%);博士学历(含正在攻读学位的)76名(12.2%)。

调查发现,与十年前文献⑥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学历水平和职称分布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为教师科研素质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

1.您通常是怎样发现教学问题的。主要调查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比例最高的为课堂上(71.8%)、批改作业(47.1%)和观察同行授课(42.3%);比例最低的为阅读教学理论书籍和文献(25.3%)、教研活动(20.2%)和进修(14.4%)。可见,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行动研究者的基本科研素质,即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对疑难、困惑和问题的敏感性,具有进行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但很多教师不善于利用教学理论、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机会提升问题意识。

2.您一般采取怎样的解决方式。主要调查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意识。教师主要采用听取学生建议和意见(54.8%)、向有经验的教师求助(53.2%)、与同事商讨(45.2%)等经验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在外语教学文献数据库中寻找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37.8%)、阅读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书籍(33.7%)、进修提高(21.8%)等研究方式的教师仅占约1/3。可见很多教师愿意与学生、专家教师或同行教师沟通,了解问题症结和根源,但仍习惯于经验总结,缺乏理性的科研意识。

3.您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主要调查教师的科研方法。教师最熟悉的科研方法是问卷调查法(72.4%)和课堂观察法(66.7%),其次是实验法(59.9%)和访谈法(56.7%),但对叙事研究(13.1%)等新方法则缺乏了解。可见,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方法知识仍以描述性量化研究为主,明显落后于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师先天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存在欠缺,且在职教育中科研方法专项培训不足。了解和运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亟待强化的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Likert五级量表)

调查内容包括问题意识(1~4题)、文献检索能力(5~10题)、证据评价能力(11~16题)、科研方法与能力(17~22题)。问题意识主要包括问题的来源(学生困难、教学的最新发展、文献、学术会议和研修活动等),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总均值(3.922)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其中从教学的最新发展中发现问题的均值最高(4.042)。总均值第二位的能力也与教学情境高相关:对教学及其研究效果等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能力(3.76)。其中,教师通过自主反思和自我评价(4.147)进行评价的能力最强,这一结果与教师问题意识的高均值相互佐证,即大学英语教师善于从教学情境中反思和发现问题,其科研优势在教学领域。

文献检索能力主要是对国内外多元学术数据库的了解程度,利用文献检索平台获取文献的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在文献研究方面的科研素质不容乐观。教师虽较熟悉国内重要语言教学期刊(3.673)和国内语言教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方法(3.66),但对国外重要语言教学期刊(2.949)和国外全文电子期刊检索平台(3.09)却不够了解。

证据评价能力包括原始证据评价(即评价教学后效与教研效果,对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和文献证据评价(即评价文献资料质量和可信度,对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总均值(2.44)甚至低于2.5的预期底限。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多长于经验总结和感性研究,尊重文献证据的理性研究意识薄弱,导致忽视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文献检索和评价能力较差。教师亟待拓展科研的国际视野,借鉴国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先进理论和研究结果,避免重复和无效研究,启发适合国情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增加比较研究,提升科研意义。

科研方法与能力是指对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方法与能力(2.91)也不如人意。虽然教师对科研方法表示出自信(3.436),但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2.401)和推断性统计方法(2.776)的能力明显不足。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意义挖掘的能力比较薄弱,这势必制约其归纳提炼科学的研究结论、规范表述研究成果的能力。

(四)开放题

调查内容为教师评价文献证据的能力和标准。问题为“对于英语教学研究文献质量的高低,您是如何辨别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85%以上)根据期刊级别、作者或所在学校知名度评价文献质量,其首要判断标准是教学角度,如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启发意义或适用性。这与文献证据评价的结果一致,即多数教师仅靠教学经验和直觉来估摸文献价值和真实性,缺乏指导性理论和有据可依的证据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虽善于从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但收集、评价和应用文献证据的能力不容乐观,科研方法比较单一,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理论视野和国际视野不够开阔。

四、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升对策

(一)教师层面

1.重视文献,提升多元理论素养。没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如同无本之木,缺乏理论支撑的研究如同无舵之舟。一线教师尤其要重视后者。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发现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但仅靠经验解决问题往往耗时低效。应重视文献阅读,从文献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交际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理论,启发科研新思路;重视文献分析,扩展国际化研究视野,了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发展态势和前沿热点,以便依据学科发展规划,超越教学经验层面,从理论高度确定科研方向,增强有针对性的科研意识。

2.结合教学,应用循证教研方法。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善于从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便于收集教学及其研究的原始证据等特点,应扬其所长,鼓励教师进行源于教学、服务教学的科研,实现教研相长,激发其科研动机与兴趣;补其所短,培养教师积极理性的科研意识,实践严谨审慎的科研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既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又强调科研方法应用的理论是大学英语循证教学研究方法,即教师结合专业技能、教学经验、学生的价值和愿望,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教学研究依据⑦进行教学和研究。其基本过程包括⑧:第一,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疑难困惑,若遇到无法用传统理论和个人经验解决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及时提出具体问题、干预措施、对照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以便有的放矢地检索证据、作出决策。问题的解决除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还有利于教师本人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的提高。第二,收集证据。对于原始证据而言,首先根据问题特点确定恰当的定量或质性教学研究设计,再根据现有教学和研究条件确定研究工具和方法,收集教学研究过程的一手证据,作为研究证据供分析评价之用。对于文献证据而言,首先根据问题特点确定恰当的研究类型,再根据所需文献的分级,选择恰当的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最后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教学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研究证据供分析评价之用。第三,评价证据。对原始和文献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问题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其中文献证据分为三级:A级证据来自多项随机试验或多项汇总分析,B级证据来自单项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级证据为专家共识或来自小型研究。第四,应用证据。教师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和评价,否定评判为无效甚至有害的证据,确定真实可靠、适用于英语教学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教学决策、服务教学实践。至于尚难定论但有潜在教育价值的证据,则可作为进一步循证研究的问题。应用证据时要考虑教学环境及学生特点。第五,总结评估。教师根据教学环境、学生特点和需求,评估循证教学和研究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素质。

大学英语循证教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转变角色,成为英语教学的设计师、参与者和研究者,促使教师从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敏锐、及时地发现问题,发展教师严谨理性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遵循并应用最新研究的科学论据,形成有针对性的最佳教学手段,有效引导学生成长,实现教研相长。具备这样的教学与科研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才能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⑨。

3.术业专攻,建设循证科研团队。以循证教学研究为基础,按照英语课程体系分类,建设英语文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科研团队。在循证教学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相似的教师应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循证任务,建设术业有专攻的科研团队。一方面,教师个人充分利用团队现有成果,尝试更高水平的科研新思路;另一方面,团队成员技能互补、资源共享,便于实现团队的积聚效应和倍增效应。

(二)学校层面

1.教师评价向教学研究倾斜。高校师资和科研管理部门应改变教师评价制度中科研与教学二元对立的不合理规定,认可和重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成果,合理配置向教学研究倾斜的教师评价指标,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意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科研态度,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搭建阶梯式科研平台。大学英语教师在高级别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的科研立项中属于弱势群体,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为其搭建阶梯式科研平台,如为大学英语教师设立专门研究基地或实验室、提供科研启动基金、设置专项教学科研项目,使具备不同科研素质的教师都能获得科研资助,通过低级别、小规模的研究积累,逐步提升科研素质。

3.提供均衡充足的科研资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信息,保持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和监督渠道畅通;师资部门应定期与教师沟通,提供所需的科研软硬件资源及其培训;在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学校图书馆也应重视其循证科研中收集文献证据的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纸质和数字科研资源。

[注释]

①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71.

②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6(9):82.

③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

④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66.

⑤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

⑥戴曼纯,张希纯.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42.

第8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27-01

一、中学语文教学特色

中学语文教学当然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高中语文教学与大学本科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时间衔接自然,课程内容的照应与过渡更显著,故本文中学的语文教学主要谈高中部分,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关系密切。

高中学生在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系统学习后,经中考升入高中,此时最大的求学目标便是高考升学,正如众所周知的,高中的一切课程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转,为对付此国内第一大考,于是形成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些特色,即:

(一)应试教育化,综合能力弱

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肯定是为了对付高考,所以凡是与高考相关的利于高考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会进行,而凡是与高考无关的或在其次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不会进行,或进行得很少,以免占用了有限的宝贵时间。高考是个指挥棒,历年高考真题也是个晴雨表,反映高考的动向,严抠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制胜的秘笈和法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弱。

(二)重视打基础,口径较狭窄

因为高中的语文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所以一般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呈现出重视打好基础,语文的知识面、涉猎面都显得较为狭窄,特别是学理科的学生,主要局限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上,对未来学习的适应口径较窄。

(三)集中在课堂,实践活动少

由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特点所限,高中语文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以课堂教师讲授学习为主,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课外阅读靠学生自觉和学有余力。高中学生语文课程也有一些科研活动,但一般来说科研活动都有限。

鉴于以上分析的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不但为应试,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这是现实国情所定),还应为学生将来大学的学业和人生打下雄厚的基础,更应重在激趣,激发、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树立信念。如第一位女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就不知会为多少孩子打开探究世界之大门,会激发多少孩子对浩瀚宇宙苍穹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献身科学的热情,语文课程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

二、大学本科生语文教学特色

一般地我国大学对本科生都开设有较多的人文类选修课,包括大学语文这类课程,有的学校还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大学里的语文课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宽口径,重素质

大一新生经过高考千军万马的厮杀,闯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们摆脱了高考的束缚,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由学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被激发出来。相较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视野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宽口径,为以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让大学生的学业、事业适应性更强。

(二)多讨论,有实践

大学语文课都会有讨论环节,讨论课较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讨论甚至引发辩论,给学生更多启迪和收获。

大学生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做志愿者、家教、讲座、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成为大学语文学习和发挥的第二课堂,如成为作文的素材来源,为多种文体实践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参与性强。

(三)时间自由,阅读较充裕

大学生活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较多,相较高中学习生活自由多了,可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充裕。鉴于大学语文学习教学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列出参考书目,推荐对的好书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教师还可多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学习,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视野,如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等,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申报一些人文类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活动。

三、研究生语文教学特色

这里所说的研究生语文教学包含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广义的语文教学可以包括语言文学类(鉴赏的、专题的等)的选修课程,狭义的语文教学主要指研究生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谈谈狭义的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一)心智成熟,适应性强

硕士研究生经过大学的学习,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工作经验,一般心智都比较成熟,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的人还已成家,所以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宝贵阅历,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导师主要在关键处点拨,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有深广度,具学术创新性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学术性,具有探索性。语文学科教育探讨大、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主要研究教学法,也涉及教材的编选、评价等,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应突出其创新性,力求出彩出亮点,给大中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以启发和借鉴,并力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归纳为一定的理论,使之具有普适价值。由此,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最后定稿结论中都必须非常强调有深广度,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有创新点,这样的论文还可投稿发表出成果。

(三)讨论为主,重视成果

硕士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课堂更重视讨论,讨论和教师讲授约各占50%。因研究生课堂一般人数有限,比较便于组织开展讨论,教师可事先布置若干讨论题或阅读材料,到时研究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点评、总结,这样的教学常能达到预期目标。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考试更多的也是写论文形式,教师、学校都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尽量多地发表文章,重视成果,为未来读博进一步深造和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硕士研究生或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在学术上已有一定的方向感,由此,教师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生在语文教学上也会着重讲学习研究的方法,教师可提出供学生探索的一些问题,图书资料查阅获取的途径,及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鼓励研究生将平时的课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修改后积极投稿发表等,有异于大学本科的语文教学,研究生语文教学常常是小课堂和导师制,研究生还可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做研究,其学术性和创新性都大大加强了。

四、中学大学研究生语文教学的衔接与拓展提升

第9篇:高中语文教研论文范文

【摘 要】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相关文献(2004~2013年)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文献的数量、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局限和启示。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3-01

一般认为,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堂讲解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课堂里的外国腔语。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国内十年来外语教师话语研究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脉络,突出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本文对十年来国内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教师话语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1.文献检索说明。本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为“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时间为 2004 年至 2013年。检索期刊为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方法如下:第一次检索:检索项为“刊名”,检索词为“外语类核心”;第二次检索:以第一次检索为基础,选定“在结果中检索”,此次检索项为“

关键词 ”,检索词为“教师话语”),共收集37篇论文,其中实证研究论文18篇。

2.文献检索结果统计分析。

(1)文献数量分析。从文献数量的角度分析(见表 1 和表 2)对于期刊的检索既考虑了文章的标题又仔细参考了文献内容, 发文的总数是指该刊物关于教师话语的发文数。

表1从期刊发表数量角度分析,部分核心期刊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总体来说重视程度不足,仍需增强。表2从时间跨度和文献数量的分布上分析,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甚至近两年(到目前为止)与之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从实证文章数量比例方面分析,学者们对实证文章的重视度不断增强,特别是2010年以来,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2)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话语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英语教师话语,即传授信息语言;另一类是同教学内容无关、但起着组织与引导教学作用的英语课堂用语,即组织教学语言。

本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相关文献分为 3大类:①综述类:教师话语的历史与发展、语用功能、有效性;②研究类:教师话语的形式特征、功能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输入理论等)下的教师话语研究;③实证类:教师话语质与量,提问策略、提问类型、提问方式,反馈方式,语码转换,规约话语,教师话语语言特征,新手与专家教师话语对比等。

以上文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家荣、蒋宇红在对英语课堂话语中师生的话轮替换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教师享有课堂的话语权,而学生也同时应该拥有较多的话语自主权和控制权的结论。胡青球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选择合适语言的潜在因素”的课例研究,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话语质量和次序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程晓堂提出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语言输入。何安平认为教师应更新和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注意教师话语的形式、教师话语的意义和教师话语的教育功能。吕璀璀从话语量、提问和反馈3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男性和女性教师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显示:性别因素对教师的课堂话语量提问和反馈具有一定的影响。马毅、刘永兵谈话语的三个主要语用功能,然后根据这三个主要功能对我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根据内容分类“外语类核心期刊”教师话语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教师话语功能研究的论文最多,几乎占教师话语研究论文的一半。研究已经从话语的外在形式扩展到话语功能研究,例如,对教师话语的量与质、提问模式和技巧以及等待时间、交互调整、反馈方式等的研究。以上的变化说明我国目前对英语教师话语的研究已经意识到教师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教学不再是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将学生理论和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管理者和促进者。

(3)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表3从18篇实证类文章的研究对象来看, 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的占61%,研究中学英语课堂的占33.3%,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的只有5.6%,而职校英语课堂的却为0%。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关注的大都是高校英语课堂话语,近年来对中学英语课堂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对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却屈指可数。

(4)文献研究方法分析。实证类文献中,80%以上的研究前期都采用了自然调查法而后期则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手段(测量方法和工具)包括: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录像,问卷调查,追溯式访谈等,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教师话语研究的局限和启示

从以上研究综述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学者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文献和实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实证研究趋于增长,研究范围趋广,研究手段和方法也趋于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外语界主流应用语言学研究已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重要性。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堂话语的一些特征,其发现必然会对我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和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很大贡献。

然而,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研究内容上,基本是教师话语多于学生话语量,教师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存在单一、简化特征,不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

②研究对象上,偏重于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而对中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进行话语研究相当薄弱,并且研究文章大多局限于单一的课型:口语课或阅读课,很少有关于多种课型的教师话语的对比研究。③研究方法上,缺乏相对系统化的课堂观察工具。目前,教师话语研究领域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录音、录像转录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或者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课堂教师话语分析。这些研究虽然也大多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考察教师的语言特征、互动特征、语言功能等,但研究大多从某一方面展开研究,系统性不强。

基于以上梳理的现有研究的局限,笔者认为这些不足带给今后研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内容方面,加强对教师课堂话语成效的研究。我国课堂话语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课堂反馈、三语步互动模式、话语量等方面。基本是教师话语多于学生话语量,教师话语的形式与功能存在单一、简化特征,不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建议提高教师话语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需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交际模式,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参与有意义的交际。

2.研究对象方面,加强不同学段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并且强化多种课型的话语研究。研究者们关注的大多是高校英语课堂话语,近年来对中学英语课堂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对小学和职校英语课堂话语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在我们收集的37篇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论文中,仅有7篇论文与中小学英语和职校课堂相关。小学和职校英语教育在我国外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外语界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小学和职校的英语课堂话语研究。大学和中小学应加强合作,大学的学者应更多地走进中小学,带领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课堂话语研究,形成自下而上的研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并且,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关于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文章大多局限于单一的课型:口语课或阅读课等,很少有关于多种课型的课堂话语的对比研究,因而,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深入。

3.研究方法方面,开发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观察工具。现在的不少研究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研究结论,这在学术研究尚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对指导一线英语教师提高课堂话语有效性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在现有的研究中,一些质量较高的研究一般采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学术规范,这类研究学术性很强,但不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是提高自身职业语言水平的重要平台,开发出一种专门观测他们课堂话语的观察工具,让其对自身课堂话语进行反思,对同伴的课堂话语进行评鉴,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其语言素养。

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我国有关学者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文献和实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性研究。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冲破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为我国英语课程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HAKANSSON G.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eacher talk[A].In Kasper (ed.).Learning,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Aarhu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1986.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3]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 Hall Inc.1991:189.

[4]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吕璀璀.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66-70.

[6]何安平.短语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23-26.

[7]刘家荣,蒋宇红.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4,(4).

[8]刘永兵,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课堂的规约话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4):14-18.

[9]马毅,刘永兵.中国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