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乳腺癌化疗方案精选(九篇)

乳腺癌化疗方案

第1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多西他赛;多柔吡星;环磷酰胺;化学治疗;术后乳腺癌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是化学治疗相对敏感的肿瘤,化学治疗在整个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辅助化学治疗能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和生存率。本文比较观察了两种化学治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并对其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选取病历75例,其中使用TA方案的35例,平均年龄494岁;使用CAF方案的40例,平均年龄501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无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TA组给予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0 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多柔比星(浙江海正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m2,第1天给药,静脉滴注。CAF组采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0 mg/m2,第1,8天给药,静脉滴注;多柔比星(浙江海正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500 mg/m2,第1,8天给药,静脉滴注。两组均常规给予昂丹司琼止吐;TA组在应用多西他赛前1 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 mg,2次/d,连用3 d。均以28 d为1个周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大于50%以上;疾病稳定(SD):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小于50%或增加小于25%;疾病进展(PD):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加大于25%以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按照WHO抗肿瘤药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以CR+PR合计为总有效。成本效果评价以成本/有效率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表示,P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即使手术已完全切除,术后仍有相当部分出现复发或转移,而化学治疗是减少其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化学治疗能降低分期、减轻肿瘤负荷,从而抑制手术刺激产生的肿瘤增殖,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目前尚无辅助化学治疗的统一方案[2]。

当前通用的辅助化学治疗的有效方案主要是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二联或三联方案。蒽环类药物可以抑制DNA聚合酶,从而阻止核酸合成,促使肿瘤细胞死亡。传统的蒽环类药物的方案主要为CAF方案。多西他赛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通过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促进微管蛋白稳定组装为微管,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逐渐成为乳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3]。

本文所做的统计分析中,从治疗效果来看,CAF方案治疗术后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6500%,而TA方案的总有效率为8287%,TA方案明显优于CAF方案,TA方案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辅助化学治疗药物;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T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43%,CAF组的为8250%,TA组在数值上高于CA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也未见显著性差异,且总体来讲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患者均能耐受;从经济学上考虑,TA方案每增加1个效果单位需药品成本12765元,CAF方案仅需3977元,CAF方案远远低于TA方案(P

参考文献

[1]金鑫,赵智辅,栾丽伟,等晚期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9120.

第2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材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3月收治乳腺癌46例,单纯癌4例,髓样癌10例,硬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均为初次治疗病人。按UICC的TNM分期,临床Ⅰ期乳腺癌7例,Ⅱ期27例,Ⅲ期12例。Karnofsky评分均80分以上。术前Ⅰ、Ⅱ期病人行1疗程CTF方案化疗,Ⅲ期病人行2疗程CTF方案化疗。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5(26~62)岁,其中有2例合并早期妊娠,终止妊娠后行新辅助化疗。

化疗方法:全组均采用CTF方案,环磷酞胺(CTX)500mg/m2,d1、8,静脉注射;吡柔比星(THP)40mg/m2,dl,静脉注射;氟脲嘧啶(5-Fu) 500mg/m2,dl、8,持续4小时静滴;3周为1疗程。化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恩丹西酮12mg以防止呕吐反应,化疗后每隔3天检查1次血常规;疗程结束后第5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Ⅰ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Ⅱ、Ⅲ期乳腺癌行根治术。

按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观察标准:①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之乘积缩小达50%;③轻度缓解(MR):肿瘤缩小未达到50%;④无变化(NC):肿块无变化;⑤进展(PD):治疗期间肿瘤增大。

结 果

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人,化疗后部分缓解(PR)12例,轻度缓解(MR)26例,无变化(NC)8例,总有效率82.6%,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观察10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20例轻度缩小,化疗后22枚肿大淋巴结缩小,6枚消失;病理检查40例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随访:全组病人术后均经6疗程化疗,随访无局部复发,其中2例于术后1年1例脑转移及1例肾转移死亡。

讨 论

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生成,降低组织学分级[1]。新辅助化疗可以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可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且可通过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对联合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估,能较准确反映客观疗效,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符合。

新辅助化疗多须在术前经过4~6个疗程,可使半数以上的病人达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2]。

THP的低心脏毒性,避免了术前化疗导致心功能损害,而影响手术时机及增加手术中的风险,使术后治疗得以尽早进行。本研究说明,1~2个疗程的 CTF方案化疗可使多数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远期疗效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116-02

乳腺癌属于全世界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各国因为地域差异,所报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差别。据调查,我国城市妇女发病者所占比例超过0.5%,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2]。临床研究认为:遗传条件、精神状况、哺乳情况、卵巢功能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作有所联系,但尚不清晰其确切诱因[3]。普遍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为患者实施救治,对患者损害较大,在这种形势下,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得以逐步推广[4]。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为26例患者施治,将其疗效与传统化疗方法疗效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乳腺癌患者52例为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2009年4月-2010年9月收治。年龄35~66岁,平均(44.0±1.3)岁;病程1.5~4.5年,平均(2.1±0.8)年。均经病理检测确诊,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存在淋巴结转移现象,肺、肝、脑等无转移。其中,绝经前患者29例,绝经后23例。依据UICC进行TNM分期:Ⅲa 28例,Ⅲb 24例;肿瘤分期:N1 16例,N2 36例;淋巴结分期:T2 21例、T3 25例、T4 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UICC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化疗药物:表柔沙星,静脉注射,用量60 mg/m2,用药1次/3周;多西紫杉醇,静脉注射,用量25 mg/m2,注射时间>1 h,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给药,给药前,口服10 mg地塞米松。于化疗前30 min,分别注射昂丹司琼30 mg,西咪替丁400 mg,苯海拉明25 mg,以预防过敏反应。Ⅱ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用量分别500 mg/m2、500 mg/m2、60 mg/m2,1次/d。两组均为21 d一个疗程,若疗效显著,继续化疗1或2个周期,之后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观察全身状况变化,检测白细胞数目。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淋巴结彻底消失;部分缓解:淋巴结总体积消失量>50%;稳定:淋巴结未见明显变化;进展:淋巴结新增。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2.2 不良反应

Ⅰ组患者中,1例在化疗治疗时,发生肿瘤转移,转至腰椎,行乳腺根治切除治疗。Ⅱ组患者中,4例出现转移,1例转移到腰椎,3例转移到胸椎,均行根治切除治疗。两组患者皆未在治疗期间,发生脱发、发热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重大危害疾病之一,当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加强治疗方案的研究,实现乳腺癌疾病的安全、可靠、高效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就已有的治疗方案来讲,药物保守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治疗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是,各类方案皆有明显缺陷。以化疗法而言,临床研究者采用的传统化疗方案,有效率相对不高,且易使患者出现脱发及发热等症状,笔者所在医院以传统化疗方法为患者施治,总有效率仅为42.31%,与临床报道疗效大致相同。

出于改善化疗方案的目的,笔者采用表柔沙星、多西紫杉醇、地塞米松、昂丹司琼、西咪替丁、苯海拉明等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法,为26例患者施治。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者有效率73.08%,与临床报道差异不大,明显高于以传统方案行化疗者,未见发热、脱发等不良反应,且二者差异显著,这说明新辅助化疗确有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将新辅助化疗的方案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切断肿瘤发展路径,遏制肿瘤转移,使患者得到较高的疗效,而且,其应用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应当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晓克,杨晓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488-489.

[2]李戎.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22-23.

[3]高吉俊,崔敬敬,周鹏云.浅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0):521-522.

第4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吡柔比星;化疗方案;晚期乳腺癌;疗效;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25-02

乳腺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的发病部位为腺的上皮组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女性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1]。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治疗方法中主要以内分泌治疗、化疗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中效果显著[2]。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2±2.6)岁,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复发转移在晚期的患者[3];意识清醒,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对于疗程不满2周期的患者、合并其他的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等患者进行排除。从病理类型分析,浸润型患者占42例,非浸润型患者占30例;从转移的类型分析,手术结合放疗转移的患者占28例,单纯术后复发出现转移的患者占32例,没有经过手术治疗转移的患者占12例;从转移的部位分析,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36例,肝转移患者占8例,肺转移患者占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产生的毒副反应。

1.2方法

1.2.1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相应的化疗方案治疗,通常使用以THP为主联合CTF方案或者CTP方案进行干预治疗。CTP方案指的是开始治疗的第1、8天使用600mg/m2环磷酰氮芥加上5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1天给予600mg/m2THP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2~4天给予30mg/m2DDP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个周期为21天;CTF方案指的是开始治疗的第1、8天使用600mg/m2环磷酰氮芥加上5氟尿嘧啶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第1天给予600mg/m2THP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一个周期为21天。

1.2.2 按照WHO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有效率是完全缓解率加部分缓解率。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的反应评价标准对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进行判定。

2 结果

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通过随访存活患者占68例,存活率为94.4%,4例患者因为远处淋巴结转移导致死亡;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占8例,部分缓解患者占22例,稳定患者占26例,进展患者占12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4.1%;化疗结束后有消化道副反应症状的患者占20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为27.8%,出现显著腹泻和腹痛症状的患者占16例,腹泻腹痛副反应发生率为22.2%,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占16例,发热副反应发生率为22.2%,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副反应、发热以及腹泻腹痛为主。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是非治愈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姑息性的联合化疗为主,但是容易受到一般状况、肿瘤负荷以及骨髓抑制影响,造成治疗失败。晚期乳腺癌通常采取手术和术后化疗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治疗容易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创伤,加上放疗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身体不适增加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吡柔比星属于新型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静脉注射后能够快速对癌细胞进行吸收,对转录过程以及DNA合成进行干扰,促进了肿瘤细胞死亡[5]。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应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中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治疗,通过随访存活患者占68例,存活率为94.4%,4例患者因为远处淋巴结转移导致死亡;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占8例,部分缓解患者占22例,稳定患者占26例,进展患者占12例,临床疗效有效率为44.1%;化疗结束后有消化道副反应症状的患者占20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为27.8%,出现显著腹泻和腹痛症状的患者占16例,腹泻腹痛副反应发生率为22.2%,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占16例,发热副反应发生率为22.2%,患者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消化道副反应、发热以及腹泻腹痛为主。说明了吡柔比星联合不同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予文,徐明杰,李晓勇,薛长年,杨红星.吡柔比星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 2009,13(11):231-232.

[2] 李祥萍,宋水萍,谢仔坚,姚振宏.CTF与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对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05(02):85-86.

[3] 卢春枝.吡柔比星、紫杉醇化疗乳腺癌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08,11(08):243-244.

第5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TEC方案;三阴型乳腺癌;Ki67

[中图分类号]R7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59-04

三阴型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表达的一类乳腺癌,其预后差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就我科应用TEC方案对三阴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到我科就诊的女性患者118例,年龄33~56岁,中位年龄46岁。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浸润性癌,临床分期Ⅱ、Ⅲ期,排除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根据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两组,三阴组为三阴型乳腺癌52例,非三阴组为非三阴型乳腺癌66例,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

1.2治疗方法

使用美国巴德全自动活检穿刺枪(MG1522)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可获得22mm的组织标本,经病理确诊为浸润性癌,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多西他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31244)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法玛新,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H20000496]8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H14021788)5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化疗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原方案治疗,无效者改用新方案,有效者6个周期后接受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后标本做病理检查。

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FISH检测的判读

ER和PR均定位于细胞核,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根据阳性细胞数占镜下癌细胞总数的比例,将ER/PR分为: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2+: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为>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和(或)弱至中等强度的细胞膜染色,第二种为≤1%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3+:>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判读为0或1+者定为阴性,3+定为阳性,2+者需进一步做FISH检测,HER2/CEPl7比值

1.4疗效评价

以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彩超检查或钼靶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目标病灶完全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目标病灶)的短轴值必须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P

2.结果

Ki67高表达者所占比例在三阴组明显高于非三阴组(分别为78.9%,53.0%,P=0.001),三阴组Ki67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更易获得pCR(P=0.022)。三阴组pCR、CR、OPR、ORR、SD以及PD分别为28.8%、36.5%、51.9%、88.5%、9.6%以及1.9%,非三阴组分别为7.6%、17.3%、47%、62.1%、34.8%以及3.0%,其中两组pCR、CR、ORR以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相同的病理类型、相同的术后病理分期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明显不同的疗效。这是由肿瘤的异质性决定的。基因的差异是肿瘤异质性的物质基础。早在2000年Perou等就率先提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他们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把乳腺癌分为5种不同的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和Normal-like型,各型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的预后。但是到目前为止,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仍存在不同的研究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并且由于检查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等原因,此分型方法难以推广应用。临床上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指标(ER、PR、HER-2、Ki67)将乳腺癌分为4种不同的近似分子亚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和Basal-like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重叠性,其中约80%为Basal-like型乳腺癌。三阴型乳腺癌,占乳腺癌总数约15%-20%,这类乳腺癌的癌细胞增殖活性高,常伴有BRCA1和P53突变,常表达EGFR,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相比,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较差。由于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对于三阴型乳腺癌显得更为重要,如何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三阴型乳腺癌的疗效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

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前,先给以全身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NSABP B-18临床研究已证实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至少与术后辅助化疗一致。新辅助化疗能消灭和抑制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提高无病生存率;降低乳腺癌分期、减少手术范围、使部分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可能;缩小肿瘤,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早期应用减少耐药细胞出现;是体内的药敏试验,依据疗效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化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同时新辅助化疗也是一个很好的疗效预测模型。Liedtke等对111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发现,三阴型乳腺癌比非三阴型乳腺癌有更高的pCR率(分别为22%、11%,P=0.034),但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明显差于非三阴型乳腺癌(P

第6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此老年性乳腺癌的治疗将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已被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和生存率的一项中介指标。大部分乳腺癌疗效分级系统都采用病理完全缓解这一单独的指标或将其与临床疗效结合,对疗效进行分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6月间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或标准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分期、化疗和未化疗分组观察3年生存率及化疗耐受性,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进行分析,以其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46.5岁,均为单侧乳腺癌。临床TNM分期:ⅡA期17例,ⅡB期50例,ⅢA期31例,ⅢB期28例。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胸透或胸片、肝脏B超等未发现肝脏、肺脏等脏器的转移。把上述12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ET组和CAF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持续1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CAF组:5-FU 500 mg/m,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第1天,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ET组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4 mg,2次/d,口服。化疗期间给予心电监护,若白细胞数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术前化疗,ET组63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0例,稳定无变化2例,进展病例1例。CAF组63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9例,稳定无变化3例,进展病例2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毒性反应 本组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在化疗期间经应用恩丹西酮、利血生、鲨肝醇、参芪片等药得到纠正。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远期疗效

本组随访24~72 h,中位随访60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T组(A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2.1%(58/63),高于CAF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79.4%,50/63),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Rochefordiere等认为年龄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作为乳腺癌中的特殊群体,老年乳腺癌有其研究价值[1]。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肿瘤治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有人称其为早期化疗、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全身治疗模式[2]。这一模式的提出是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对应的。我们在应用体会如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确实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在切除原发肿瘤前进行全身化疗,为客观评价化疗药物的疗效提供了最重要的体内证据,是一次难得的体内药敏试验。若治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或消失,则预示着远处存在的亚临床病灶也会对这些化疗药物敏感,表明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案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3]。与之相反,如果原发肿瘤没有缓解,预示着在治疗的早期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负荷大,血管丰富。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或者达不到理想的切除范围,使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或者切除范围过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首先接受全身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分期和负荷,使患者既能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活质量。

在具体应用中,Carey等应用2003版AJCC乳腺癌PTNM分期系统,对132例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4],根据乳腺残存癌的范围及累及腋窝淋巴结的数量,并结合中位期为5年的随访结果。评价这个修订版PTNM分期系统对于预测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的价值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03版AJCC乳腺癌PTNM 分期系统对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远期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都有较强的相关性[4]。因此提示这是一种有价值、重复性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可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和腋窝淋巴结残存肿瘤的评估,从而预测肿瘤的远期复发和患者的长期生存。Carey等的研究结果为我们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临床医师通过病理报告就可作出较为可靠的判断,用以制订或修改后续化疗方案。我们运用了ET与CA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许多大型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两组治疗前后的毒副反应也相差不大,但是CAF方案的3年生存率明显好于ET组。

总之,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有重要联系,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53-255.

[2] Paaschburg B,Pedersen A,Tuxen MK,et al.Treatmeri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Ugeskr Laeger,2008,170(14):1133-1138.

[3] Fisher ER, Wang J, Bryant J, et al. Pathobio logy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 reast and Bowel (NSABP) protocolB -18. Cancer,2002,95(4):681-695.

第7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多西他赛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7-0067-03

Clinical trial of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versus cisplatin plus docetaxel for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r cancer

ZHAN Ying TONG Yuanhe CHEN Zhiyong LU Cuiping

Cancer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Longyan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GP regimen) versus cisplatin plus docetaxel(DP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was designed, 38 patients confirmed TNBC patients by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divided into GP regimen group and DP regimen group. The response rate(RR),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median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TTP) and sid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19 case of GP regimen group, 1 patient had CR, 7 patients had PR, 7 patients had SD and 4 patients had PD. The RR and DCR were 42.1% (8/19) and 78.9%(15/19), the TTP was (5.4±0.5) months. Among the 19 case of DP regimen group, no patient had CR, 7 patients had PR, 8 patients had SD and 4 patients had PD. The RR and DCR were 36.8%(7/19) and 78.9% (15/19). The TTP was (5.2±0.3) months. The main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hematologic toxicities,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and myelosuppression.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in the GP regime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P regimen group(P

[Key words] TNBC; Antineoplastic combined chemotherapy protocol; Cisplatin; Gemcitabine; Docetaxel

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1],虽对化疗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往往不超过15%[2]。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不表达,对内分泌及抗Her-2靶向治疗抗拒无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比较推荐的有紫杉醇、蒽环类[3]。但对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在既往辅助治疗中多应用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铂类、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对于复发的晚期三阴乳腺癌都显示较好的客观缓解率[4]。我科近五年来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晚期三阴乳腺癌化疗共38例,比较上述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5]: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入组38例患者,随机分为DP方案组(既往使用紫杉醇≥6个月以上)和GP方案组。纳入标准:①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术、保乳术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或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为晚期转移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或免疫荧光杂交法证实为TNBC。②至少有1个经CT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可测量的客观病灶。③大部分患者既往已在新辅助、辅助化疗中应用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近1个月内未使用化疗。④年龄22~68岁。⑤ECOG评分为0~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血象、肝肾功能正常。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6]

随机分为DP方案组(既往使用紫杉醇≥6个月以上)和GP方案组。(1)DP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适当配合水化,每3周重复,共使用2周期以上化疗。(2)G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适当配合水化,每3周重复,共使用2周期以上化疗。化疗前给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止吐,化疗后配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1次临床疗效。

1.3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以(RECIST)评定[7],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有效率(RR)为获得CR和PR的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疾病控制率(DCR)为CR、PR及SD的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疾病进展时间(TTP)为化疗开始到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毒性反应参照WHO(1998年)抗癌药物急性或亚急性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分成0~Ⅳ度[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

2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共接受175周期化疗,平均接受2~6周期化疗。其中GP方案组83个周期,中位数为3个周期;DP方案组92个周期,中位数为3个周期。两组有效率各为42.1%、36.8%,TTP分别为(5.4±0.5)个月、(5.2±0.3)个月,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GP方案组和DP方案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为主,其中GP方案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三阴乳腺癌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免疫组化上ER、PR及HER-2均不表达。三阴乳腺癌大多数为基底细胞样癌,发病率一般占乳腺癌总数的10%~20%。由于三阴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阴性,失去接受内分泌和抗Her-2靶向治疗机会,联合化疗是其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目前治疗三阴乳腺癌最常用的方案,但效果却不佳。

由于三阴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率高,而BRCA1基因突变后由于DNA修复发生障碍,使其对破坏DNA的化学药物顺铂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交叉联结,导致DNA双链断裂,阻碍DNA的复制、转录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Byrski T等[9]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携带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的疗效,含顺铂治疗组患者pCR率为83%,远高于其他不含铂类方案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而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G/S期,抑制DNA合成,干扰DNA的自我修复,且可阻止RNA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吉西他滨800~1200 mg/m2在乳腺癌治疗中单药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25%~37%,二线治疗中为18%~28%[10],已于2004年被批准为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用药。在体外实验中也已经证实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吉西他滨可以克服由于细胞上调DNA修复基因导致的顺铂耐药[11]。Koshy N等[12]发现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对三阴乳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中位PFS为5.3个月,而其他类型乳腺癌中位PFS仅1.7个月(P=0.058)。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是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又一选择。文献报道[13,14]在多个国内临床试验中,蒽环类耐药的乳腺癌中该方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52%,主要的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因此,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有效且毒性可耐受。

含多西他赛的方案是乳腺癌常用药之一,其作用在抑制微管解聚,影响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和增殖。BCIRG001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含多西他赛的方案与FAC方案相比,能明显提高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15-18]。前期英国已进行一项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入组的40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的疗效,明确此方案在三阴乳腺癌中的地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2.1%和36.8%,控制率均为78.9%,TTP分别为(5.4±0.5)个月和(5.2±0.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患者对于不同化疗方案的完成比例均较高,近期疗效相近。两组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度常见,Ⅲ~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多为可逆性。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血小板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GP组略高,P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晚期三阴乳腺癌化疗中应用,近期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率虽以血小板减少有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可耐受。针对三阴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内脏转移病灶数目不多,GP方案和DP方案疗效确切,均可作为晚期三阴乳腺癌优先推荐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立新,黄玉霞,方月兰,等.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1,15(9):1149-1150.

[2] 杨慧,黄海欣,李桂生.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或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14,22(5):1076-1078.

[3] Kreike B,Van KM,Horlings H,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riple-negative/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J]. Breast Cancer Res,2007,9(5):R65.

[4] 李慧丽,曹蕾,王静.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46-47.

[5] 李静静.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54-55,58.

[6] 王英姿,陈燕,孙德文. 77例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87-88.

[7] 徐家亮,徐春华. 晚期三阴乳腺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6,22(8):149-150.

[8] 刘剑,徐韶东. 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与防治[J]. 中国药房,2013,24(30):2857-2859.

[9] Byrski T,Gronwald J,Huzarski T,et 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rates in young women with BRCA1-positive breast cancer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J Clin Oncol,2010,28(3):375-379.

[10] Seidman AD. Gemcitabine as single-agen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s[J]. Oncology,2001,15(2):11-14.

[11] 袁M,徐兵河,王佳玉,等.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与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方案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Ⅲ期临床研究的安全性[J]. 中华肿瘤杂志,2012,34(6):465-468.

[12] Koshy N,Quispe D,Shi R,et al. Cisplatin-gemcitabi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mproved outcome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to non-triple negative patients[J]. Breast,2010,19(3):246-248.

[13] 赵德辉,唐瑜琦,付荣,等. 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29-530.

[14] 路丹,李永萍. 吉西他滨及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9,15(21):3291-3293.

[15] Hugh J,Hanson J,Cheang MC,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s and response to docetaxel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Use of an immunohistochemical definition in the BCIRG 001 trial[J]. J Clin Oncol,2009,27(1):1168-1176.

[16] 吴F骅,吴伟主.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73-75.

[17] 范艳兰,张桂枫,郑艳,等.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新进展[J]. 医学综述,2016,22(4):718-722.

第8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早在上世纪,Fisher等即已明确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不仅是局部病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乳腺癌辅助/新辅助化疗的理论。晚期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可手术乳腺癌之所以需要辅助化疗,一方面因为作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乳腺癌早期即不断有肿瘤细胞从原发瘤体脱落,经由组织间隙、血管或淋巴管转运,到达机体其他部位,形成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医疗操作,包括手术本身都可能因瘤体挤压、翻动和血管阻断等因素促进肿瘤细胞的脱落、游走,加大复发/转移的风险[1,2]。在理论支持之外,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也已经证实了乳腺癌化疗的积极意义,对于Ⅱ、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都能够有效提高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3]。作为一种全身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可以看作是可手术乳腺癌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的巩固和补充。

1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应用指征

和多数病种一样,近代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自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的过程,目前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即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全身治疗则不仅指化疗,还包括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个体化治疗并非和综合治疗互相独立,恰恰体现和融合在综合治疗之中。现今乳腺癌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策略是根据乳腺癌危险度分级、性激素受体表达、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情况决定患者治疗方案,是否施予靶向治疗和/或化疗都有明确的指征[4]。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如是表述:目前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已经有两个,就是性激素受体和HER2基因。不唯靶向治疗可以根据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决定,化疗的选择也可能会具有实验室标准[5]。NCCN指南已经将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基因检测推荐为选择化疗的依据,但是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及St. Antonio乳腺癌论坛还不建议这么做,对于化疗敏感性预测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尚存争议。

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关于乳腺癌治疗策略,见表1。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高反应型-多数肿瘤细胞中ER和PR同时高表达;不完全反应型-HR低表达或ER、PR之一无表达;无反应型-无法检测出HR表达。ET对肿瘤预防及DCIS都有效果,所以在部分很低危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可考虑单用。ET高反应及不完全反应患者可据HR及危险度分级来考虑是否增加化疗。原发灶<1cm且LN阴性患者曲妥珠单抗不作为常规,尤其是ET高反应或不完全反应型患者。据已有的临床证据,曲妥珠单抗应与化疗同时应用或在化疗结束后续贯应用,但有专家同意将来曲妥珠单抗可以先于化疗使用或不与化疗同时使用。表1 乳腺癌全身治疗选择依据(略)

2007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关于可手术乳腺癌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级。(1)低危:淋巴结阴性且具有下列特征:pT≤2cm,Ⅰ级;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ER和/或PR(+);无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年龄≥35岁。(2)中危: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有一项下列特征:pT>2cm,Ⅱ-Ⅲ级,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ER和/或PR(-),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年龄<35岁;淋巴结阳性(1~3枚)且具备以下特征:ER和/或PR(+),无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3)高危:淋巴结阳性(1~3枚)且ER和/或PR(-),或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或淋巴结阳性≥4个。部分专家认为pT1a及pT1b期且淋巴结阴性的肿瘤,即使组织学分级较高和/或患者年龄较轻,都应视作低危;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使疾病危险度增加,但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无这一影响;部分肿瘤如髓样癌或乳腺大汗腺癌,即使HR无表达也可视作低危;HER2/neu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需要由可信的免疫组化法或FISH法来检测;中危患者包括淋巴结阴性及1~3枚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2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方案及策略

当前国内外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众多,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临床中心各有其倾向性。但是近年来由于多项大宗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的,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对于乳腺癌有着良好的疗效,目前绝大多数化疗方案都是以蒽环类或紫杉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或是蒽环类药+紫杉类药组成的联合方案[6~7]。截至目前包括SABCS、ASCO BCS以及St. Gallen乳腺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所达成的共识认为:上述两大类联合方案中尚无任何一种联合化疗方案被认为优于另外一种,更无一种联合化疗方案被推荐为首选方案,常用的几种方案如AC、CEF、FEC100、TAC/TEC等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2008年SABCS会议上,一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NSABP B-30首次公布了结果。该研究直接比较TAC×4周期、TA×4周期、AC×4周期T×4周期三组方案,主要目的一是评估序贯应用(ACT)是否较联合应用(TAC)能进一步改善DFS和OS,二是评估TA是否与TAC及ACT的疗效相当。结果显示,ACT组的DFS率与TAC组相比提高17%(P=0.006),与TA组相比提高20%(P=0.001),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而TAC组与TA组基本相当(P=0.58)。OS分析显示,ACT组与TA组相比死亡危险降低17%(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AC组相比降低14%(P=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组与TA组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包括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淋巴结阳性数目及受体情况,均未影响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本研究中ACT组的DFS优于TAC组,但应考虑到TAC方案治疗周期数仅为4个,并非常用的6周期标准方案,且两组的OS差异不明显,因此尚有待进一步探索。TA组的DFS率和OS率均低于ACT组,但与TAC组基本相当,如果从生育功能及生活质量考虑,临床上也可选用TA方案。国内常用的可手术乳腺癌一线辅助化疗方案多为以上所列方案或是在此基础上加减。包括NCCN指南及几大着名乳腺癌学术会议/论坛的共识主张辅助化疗采用3周方案为宜,部分剂量密集化疗的临床试验,一方面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疗效优势,另一方面其伴随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8]。

辅助化疗的介入时机意见目前比较一致:可手术乳腺癌辅助化疗应在术后6~8周内开始[9];化疗不宜与内分泌治疗同时进行,内分泌治疗应于化疗结束后序贯应用;放疗可以与化疗同时或在化疗结束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可以与化疗同时或续贯应用,但应避免与蒽环类药同时使用[4]。辅助化疗应至少4周期,无论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以及新辅助化疗的周期数。

3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近期不良反应多为化疗常见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粘膜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及药物过敏反应,肺纤维化及神经毒性罕见。所有不良反应都可以根据NCI或WHO的AE分级标准评分,Ⅰ级AE可以密切观察或心理/安慰剂治疗,Ⅱ级AE应给予适当的药物处理,Ⅲ级AE需要严格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以至终止化疗,Ⅳ级则是极其严重可能导致病残甚至致死的不良反应,需积极抢救。

预防静脉炎及口咽黏膜炎等主要通过加强护理,先进的技术如PICC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可以采用护理措施或药物治疗。肝肾功能损害多为一过性及自限性,少数需要保护肝肾功能药物治疗。胃肠道反应为乳腺癌辅助化疗各种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恶心、呕吐以至腹泻,偶有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而出血者,可以考虑常规给予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5羟色胺阻滞剂,精神性呕吐可以于化疗前给予安定注射。脱发几乎发生于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但凡方案中含有细胞毒性药物者都会引起脱发,但在化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可以重生,所以防止脱发的药物剂型或辅助用药意义不大。特别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严重者如处理不当可致残以至致死[10]。

化疗后骨髓抑制三系均可能出现,但常见者多为白细胞/粒细胞降低,而红细胞/血小板降低较为少见。红细胞降低至于中重度贫血者应予EPO注射或输注红细胞,中重度血小板降低可以注射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输注血小板。白/粒细胞降低可能导致发热、腹泻及各系统感染,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化疗期间密切监测血象是必不可少的临床项目,一周至少复查1-2次血常规。化疗后出现白/粒细胞降低的时间窗一般为化疗后一周,部分敏感患者可能于化疗后第2或第3天即出现,部分药物导致的白/粒细胞降低可能出现于化疗后4周时。对于白/粒细胞降低<3×109/L通常采用G-CSF或GM-SCF注射,如<1×109/L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前NCCN指南建议乳腺癌患者预防性应用G-SCF,但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共识认为除了剂量密集型化疗外不应常规预防性应用,除了对预防性应用的效用存有争议外,G-CSF或GM-SCF注射后可能导致的骨髓增殖功能异常(MDS)及白血病需要足够的重视。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心脏毒性主要见于应用蒽环类药物时,蒽环类药的心脏毒性主要是抑制心肌细胞代谢,常见导致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律失常,故临床应用ADM总剂量不可超过550mg/m2,EADM总剂量不可超过1000mg/m2,化疗方案中含有蒽环类药物时避免与同样有心脏毒性的曲突珠单抗同时使用[11]。最新的报道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10%~20%,严重的心脏损害最终将转归为扩张型心肌病以至心衰,一般于化疗后20年左右出现[12,13]。除了总量控制外,蒽环类药化疗时联合营养药物以及心肌保护剂右丙亚胺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14]。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远期影响除了心功能损害外,还存在继发肿瘤及性生殖功能损害。常见的第二肿瘤有急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等,鉴于乳腺癌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长的生存时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15]。性生殖功能损害问题国内研究较少,与国人观念有关,理应日益重视[16]。

【参考文献】

1 Pachmann K, Camara O, Kavallaris A, et al.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of circulating epithelial tumor cells to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allows detection of patients at risk of early relapse. J Clin Oncol,2008,26(8):1208~1215.

2 Bear HD. Measur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surrogate end point for adjuvant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what do they mean and what should we do about them? J Clin Oncol,2008,26(8):1195~1197.

3 Giordano SH, Duan Z, Kuo YF, et al. Use and outcomes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olde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2006,24(18):2750~2756.

4 Coudert BP, Largillier R, Arnould L, et al.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trastuzumab, docetaxel, and carboplatin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overexpressing stage II or III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the GETN(A)-1 trial. J Clin Oncol,2007,25(19):2678~2684.

5 Ellis M, Ballman K. Trawling for genes that predict response to breast cancer adjuvant therapy. J Clin Oncol,2004,22(12):2267~2269.

6 Ellis P, Barrett-Lee P, Johnson L, et al. Sequential docetaxel as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TACT): an open-label, phase III,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9,373(9676):1681~1692.

7 Ishikawa T, Shimizu S, Katayama K, et al. Feasibility of AC/EC Followedby Weekly Paclitaxel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in Japan. Anticancer Res,2009,29(5):1515~1520.

8 Zander AR, Kr?ger N, Schmoor C, et al. 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support compared with standard-dose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10 or more positive lymph nodes: first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J Clin Oncol,2004,22(12):2273~2283.

9 Shannon C, Ashley S, Smith IE. Does timing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influence survival? J Clin Oncol,2003,21(20):3792~3797.

10 Ahles TA, Saykin AJ, Furstenberg CT, et al. Quality of life of long-term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 and lymphoma treated with standard-dose chemotherapy or local therapy. J Clin Oncol,2005,23(19):4399~4405.

11 Pentassuglia L, Graf M, Lane H, et al. Inhibition of ErbB2 by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causes myofibrillar structural damage without cell death inrat cardiomyocytes. Exp Cell Res,2009,315(7):1302~1312.

12 Blowers E, Hall K. Managing adverse events in the use of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Br J Nurs,2009,18(6):351~356,358.

13 Jones AL, Barlow M, Barrett-Lee PJ. Management of cardiac health in trastuzumab-treated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pdated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recommendations for monitoring. Br J Cancer,2009,100(5):684~692.

14 Wonders KY, Reigle BS. Trastuzumab and doxorubicin-related cardiotoxicity and the cardioprotective role of exercise. Integr Cancer Ther,2009,8(1):17~21.

第9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它不仅是一局限性疾病,更是一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原发病灶直径大于5cm(t3)或有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区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互相融合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临床分期上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iiia和iiib的乳腺癌,iib期乳腺癌在治疗原则上与局部晚期癌相似,故归入局部晚期乳腺癌的行列。术前化疗或称之为新辅助(neoadjuvantchemotherapy),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8 年8月共收治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术前均经临床检查,彩色b超诊断及细针吸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其中女性28例,男性2例,单侧乳腺癌29例,双侧乳腺癌1例,为女性,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45,4岁,按tnm分期,ⅱb期10例,ⅲa期13例,ⅲb期7例, 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正常,心、肝、肾功能无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全组病例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ctx) 600mg/m2, d1, ;表阿霉素( epi) 60mg/m2, d1, 5-氟尿嘧啶(5fu) 500mg/m2, d1,  21 d为1个周期. 化疗2-4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6个周期化疗时行放射治疗,er pr阳性者,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疗效评定: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 按照uicc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完全缓解(ccr): 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病理学完全缓解(pcr): 手术标本中原发肿瘤区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部分缓解(pr): 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 肿瘤体积缩小不超过50%,或增加<25 %;疾病进展(pd): 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rr)=cr+pr.  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2结果

        降低临床分期21例(70%),其中ⅱ期降为ⅰ期者10例,ⅲ期降为ⅱ期者8例,ⅲ期降为ⅰ期者3例. 获得cr 3例(10%),pr 18例(60%),病情稳定6例,全组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rr为70% 26例患者化疗前患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新辅助化疗2 个周期后有10 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5例(50%)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除1例双侧乳腺癌无效外,其余包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腋窝淋巴结缩小,可活动。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毒性反应均为可逆性,未严重毒性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是脱发. 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占62.8%,ⅲ度占14.0%;恶心呕吐ⅰ,ⅱ度占68.6%,ⅲ度占7.0%;脱发ⅰ,ⅱ度占53.5%,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无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早期研究发现术前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原发灶,使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术前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fisher等研究发现切除原发肿瘤后24小时,远处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和外周血循环中的生长因子浓度出现升高,而手术前的细胞毒性药物的化疗可以阻断肿瘤这种由于原发灶切除后快速增长的趋势,有效控制残存肿瘤细胞的生长[2], 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原发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故术前给予有效化疗,可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发生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已认识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也转向全身性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其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应用. 与传统的术后化疗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降低肿瘤分期,使手术更彻底;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 ③抑制手术后残余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⑤由于肿瘤缩小,增加了乳腺癌保乳的机会,为保留乳房外形创造了条件;⑥评价术前化疗的效果,为术后化疗选择药物提供参考,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⑦抑制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新辅助化疗的缺点:由于有部分患者不敏感,从而延误了局部治疗的时机,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区域淋巴结降期,从而失去乳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一重要预后信息,因为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消失,使手术标本术后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造成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偶有假阳性报告,造成不必要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我们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小癌周浸润,降低腋窝淋巴结的粘连度,使融合成块的淋巴结缩小,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增加乳腺癌保乳治疗机会。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案. 多数研究认为,含蒽环类的联合方案有效率高我们采用含蒽环类的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0例,有效率高,而且副反应低且,患者能耐受。

        总之,应用ce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近期疗效肯定,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临床分期,使不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有了手术机会,增加了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