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精选(九篇)

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

第1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论文摘要:张艺谋秉承其多年来的从影经验,并结合指导多部歌剧、舞台剧的灵感与实践积淀,创新性地向世人呈现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特殊艺术样式。本文通过对此次开幕式表演中渗透着的奥运主题美学思想、具有中国元素的意象符号及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研究,进而完成对此次广场艺术的宏大叙事之美学解读。

张艺谋作为复合型导演,曾执导影片二十余部,并尝试歌剧、芭蕾舞剧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不同创作样式,均博得受众好评,并一度拥有“神话”地位。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神话”地位再次凸显出来。

这场全球直播的开幕式晚会中,观众超过四十亿,收视率之高,突破了其指导的任何电影作品的票房记录,创造了观众记录之“最”。而从观后效果来看,没有人不被这具有东方的独特审美视角和浪漫梦幻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所吸引、震撼,这也创造了艺术创作理念与手法之“最”。

在此次开幕式中,张艺谋秉承了其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美学思想与哲学理念,融合了奥运会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并揉合了多种“中国元素”,使之有所突破创新地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完美地呈现在观众视野当中。下面就开幕式中的经典片段作一分析。

一、开幕式中的传统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与“和”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源自“和”。

庄子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和”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为“达到生命精神与宇宙本体的统一,达到‘以天合天’的境界”。“和”更是强调天、地、人的完整性、联系性和统一性,也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张艺谋在整场晚会中贯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晚会开场,张艺谋通过万人活字印刷“和”字表演道出了整场晚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主题与美学理念,同时也叩响了绿色人文奥运“和平、团结、友谊”的主旋律,表达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绿色自然的亲近,对天地人和的憧憬。

“天人合一”也即强调“天、地、人”的一体性,其主张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之间的和谐、万邦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庭之间的伦理本位等。晚会中一幅画卷铺开了诗情画意的“人与自然”,其中“太极”一段通过独特的形式又将“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进行了很好的诊释。“太极”空灵的意境与一群孩子无忧无虑绘画、游戏的场面,共同完成了最美丽的行为艺术。其间,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在此得到升华。

“祖国山河日月图”贯穿画卷的始终,由一两只黑色“小笔头”到“我们一起走”更成为“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展现。全场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和现场的演员默契配合,共同“演绎”了这个“我们一起走”,也完成了最壮观的行为艺术,更是此次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的最好体现。

同时张艺谋也表达出了庄子在《礼记·乐记》中“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审美境界。晚会上,所有的艺术家在“和”的生命境界中,忘掉荣辱利害,以淡泊宁静的心追随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从而达到美的、超然的、自由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也引领观众进人这种近乎虚静的审美体验当中。

2.“仁”与“礼”的艺术审美和社会标准。

开幕式当中,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执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一字一句,声震长空。伴随着这浩浩荡荡的气势,张艺谋向世人展示出这部历经两千多年而光辉不减的中国传统儒学经典的精髓,其旨亦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孔子“仁”与“礼”的思想内涵。

《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则是社会礼仪道德规范的标准。《中庸》宣告:“仁者,人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同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孔子希望最终建立一个“礼仪之邦”,让“天下有道”。张艺谋在开幕式中通过“文字”一段将华夏的五千年礼仪文明呈现出来。他幻化历史古今,引领孔子的三千弟子奔跑至会场的中央,与今人相聚相欢,带着高昂的激情高声诵读“有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开场的千人击击而歌,一同以“很中国”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人民亲切的友善之心和急切的欢迎之情,也为开幕式共同揭开了华彩乐章。

孔子认为的“仁”是修养、学习的结果,人们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与道德的完善才有可能达到“君子”的境界这一理念也在开幕式当中有所展现。我们听到了画外音对论语经典古语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倾心领读与孔子三千弟子“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的认真跟读,这一幕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弟子们坚持“求仁而得仁”的理念,并内化了“里仁为美”的观念,向具有“仁”这一道德标准的“君子”形象努力的历史原景。这三千弟子代表了民族的形象,也代表了民族的一种学习精神、一种文化底蕴。

3.中国画写意、浪漫的美学品格与中国传统意境美。

开幕式开篇的画面:一个卷轴,在广场中间渐次展开,铺就一幅晶莹剔透的七十米长卷。一个5秒的航拍镜头画面,象征中国的写意画和笔墨精神,中国画的美学品格延展开来,它的意境和味道,烘托出整场晚会写意、浪漫的基调。

张艺谋用兴于我国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作为整场晚会的载体,凸显了极其浓烈的“中国味道”。文人画独特的意境美,以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黑白相间、气韵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画面构图展示了独特的有韵味的美感。

“意境”是情与理、形与意、意与法、形与神的高度统一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张艺谋运用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独特的意境美,营造出中国式的浪漫。在中国画中,有形亦可以虚,无形亦可以实。一幅黑白的画卷徐徐展开,一笔笔黑色的线条逐渐呈现在一张白纸之上。在此画中,云水烟霞、浩月长空不着笔墨,化为虚象;而这几处留白又与那泼墨写意的山峦叠嶂相应成辉,显出云、水、烟、霭无形可实的意境。利用这无形可实的空白,烘托渲染,收到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而在历经一群可爱儿童的着色与所有运动员的“脚印”之后,这“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的“黑白写意”自然变成了山川秀美的“现代派”画作。而且这幅“现代派”画作也不乏中国式的“温柔浪漫”,神州山河的豪迈秀丽喷薄而出。用有限的画面传达出无限的诗意,处处体现了对诗意的追求。

画卷中,这一白一彩的转变之所以这般自然流畅,是因为导演在其中融人了太多产生意境美的意象元素。尤其是美妙的昆曲跃然纸上,亦真亦幻。唱词清新,唱腔婉转,韵律优美,艺术家承载着昆曲的灵魂,向画外之人展现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千古经典。春,江,花,月,夜,中国“诗”的元素曼妙多姿地浮现出来。而这一唱,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意境之美再次尽收眼底。

这幅充满着写意、浪漫美学品格的画卷,处处表达着诗之浓烈情感,诗之奇思妙想,纷纭众象又统一于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江湖舟桨、丝路奇幻、敦煌飞天等诸多意象幻化在这巨幅画卷中,组合成立体的中国。而这其中,大到全场灯光、色调,小到吟诗、做画,仍不断流露出中国特色的意境美。

张艺谋在这个广场艺术中也体现了庄子《逍遥游》中独特的审美追求,电影中的“余音绕梁”,在开幕式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庄子认为要通过“心斋”、“坐忘”才能使自我达到自由的、艺术的境界,从而进行审美关照。观众在欣赏这场如梦如幻的晚会时,自然地就被融人到庄子的这种艺术境界当中,充分显示了张艺谋将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中国元素”意象符号与整场晚会的美学理念融合的巧妙,以及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法的圆熟。

二、诗、乐、舞、画相结合的中国元素之意象符号

开幕式上张艺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了全场晚会当中,并对之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解读,让西方人领略了“内道外儒”的东方精神。这体现在一个个充满中国元素的意象符号当中。下面仅选择两种表现诗、乐、舞、画相结合的中国化意象符号进行解读。

1.肢体作画。

开幕式《画卷》章节开篇,“灰、白、黑”的灯光调子铺就一张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几名身着黑衣的舞蹈演员在画卷上用肢体挥毫泼墨,一个黑衣者一根线条,或圈或点,或直或曲,春云浮空、流水行云般地在晶莹剔透的画轴上飘逸又行止如意地书画。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相济,方圆适度。虽只是白描勾勒,却勾画出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富有层次质感。而且这几个黑色的“笔头”还在不经意中完成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的行为艺术。

在这张画轴里,舞蹈已不再只是一种观赏的可变图画,这活动的雕像,配以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诗的境界得以体现。气韵生动,气理神妙,与之融为一体。人们都被带人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当中。

2.武术太极。

奥运会开幕式选择了与奥运精神一体的武术作为承载元素,无疑取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而再从武术中去选择极具中国风的拳术时,张艺谋选择了“代表哲学含义更多一点”的太极。

圆者,和也。以圆形队列打太极,以八卦图形演太极,配合着自然主义的行云流水,直接渲染出了生生不息之态。由一位太极高手在舞台中央的画纸上缓缓起势,引出百人团队舞起太极。其后树起三层沙幕立体空间,时而大海波涛,时而绿树成荫,时而星空旋转,构成花开花落、生生不息的意境。太极高手们在灵性之中演绎着平和典雅、气定神闲、松静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间仙风道骨、尽显智者风范。此时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飞流而下的瀑布落地,与神秘的太极共寓一体阐述着“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呼应着整场晚会“和”的思想,表现出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

当诗歌、音乐、舞蹈、书画相融为一体时,整个开幕式文化意象呼之欲出,审美境界也得以体现。

三、中西合璧的色彩,光影形式美感

依黑格尔之见,艺术美的要素可分为二: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一种是外在的,即形式。外在形式的价值就在于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指引内容,彰显意蕴。康德也认为,美感生成于对形式的观照。张艺谋也曾明确宣称: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应“更注重个人风格,更注重独特的视觉”。

开幕式当中,张艺谋继承了其对创作形式的敏感,用色彩·光影系列的形式美组织着对“天人合一”思想、奥运人文理念的外显,显示出其一贯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1.色彩美感。

凡看过开幕式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开幕式中的色彩运用一看就知道出自张艺谋之手”。张艺谋的电影到处充斥着大块的纯色,电影中的“红高粱”、“红灯笼”、“红棉袄”这些大红色的意象久久留在人们脑海。在这次开幕上的大色块的黑白灰、红黄蓝的写意手法也继承了张艺谋在电影中一贯近乎国画泼墨般的描绘,形成“空灵的”中国式“浪漫”。

(1)在开幕式中,张艺谋凭借对色彩的敏感,使用了大面积的、不同的、明亮的、饱和度强的色彩进行写意,从而达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晚会当中他将这些黑白灰、红黄蓝重新组合成不同意象符号,组叠生成了新的意境,并将这些色彩语言发挥到了极致。

在一片蓝色的夫空,升起璀璨的奥运五环标志,宁静深邃。五色环中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环环相扣,将和谐、和平的主题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张艺谋也把这五种颜色运用到了整场晚会当中,而尤以红、黄、蓝三原色彰显了华丽与盛世太平。

红色。这位“偏爱红色的导演”在开幕式中根本不会割舍红色这一主题颜色,他怀着特殊的情感将其表现出来,再次体现了他对色彩的敏感。晚会中红色为赤子情感的集中体现,对祖国的热爱与颂扬在此得以表达。一位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站在红色的地毯上,唱着震撼亿万人心灵的《歌唱祖国》。她双目注视着远方的五星红旗,直至它徐徐飘到鸟巢上空。歌声、乐声、亿万人的心跳声合成了统一的节奏,全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强烈的感j清都被唤出;此时,整个鸟巢被渲染成一片红色,这火红的魅力感动了四十多亿观众的情绪。《礼乐》章节中,张艺谋同样大手笔地用红色渲染场面,再叙中国古代的盛世华彩。千名古装舞者,红绿妖烧,他用富有强烈视觉性的影像与富有民间特色的色彩展示了一片祥和盛世,用这一今一古的盛世繁荣讲述着祖国的强大,与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黄色。黄色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作为承载整场晚会的画卷本身,大面积的黄色,尤其是卷轴腾空而起的时候,作为大手笔的“媒介”—国画纸,张艺谋选择了作旧黄,以展示画卷的质感;上面呈现着黑白基调的水墨画,起到了古朴典雅、形象逼真、生动感染的艺术效果。

蓝色。蓝色是博大永恒的颜色,自然界的天空和大海都呈现一片蔚蓝色。张艺谋在开幕式中大量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也用之展现了博大和永恒。《文字》章节用蓝色作为背景,用以烘托中华五千年文化背景的悠远与厚重,并传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自然》章节,蓝色调子烘托着太极文化的平静、中和、圣洁、神秘;同样,蓝色也在此章节中代表了水的颜色,在一阵击流声中,蓝色主旋律如瀑布般奔腾而下,流淌着生命的音符,营造出了生命繁茂、生生不息的美好意境。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祥、平和与洁净的情感,所以观众看到开幕式中那只美丽的和平鸽也用这最纯净的天蓝色表现,自由地翱翔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中,深化着奥运的主题。

(2)开幕式中,张艺谋同样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特殊偏爱。为了在一部作品中同时表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创作者常选用黑白和彩色两种色彩形态,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话语,来叙述时间的似水流变,划分时代的不同特征,展现空间的驰骋想象,这也是客观写实与主观表意色彩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类型。一般来说,黑白片适于表现严酷的历史,适于表现严肃的题材,而彩色片能够传达欢快、喜庆、幸福、热烈等积极的情绪;冷色调应对主题沧桑陈旧,暖色调应对主题华丽浪漫。

在开幕式中对色彩的运用与主题的烘托形成了积极的呼应效果。张艺谋依据人们的审美习惯,用黑白灰的色调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流变,用彩色部分展示大唐的美丽盛世,现代的高科技与文明的发展,以及新社会新世界的和谐浪漫,用色光怪陆离,流光溢彩。

2.光影美感。

光与影是张艺谋追求视觉表现性的另一组元素。光与影是一个可感性的充满欢乐与哀伤、正直与阴险、宁静与狂热的多义的无声的语言世界。银幕上的光与影是最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造型因素,它将人物的心灵和灵魂像物品那样通过银幕展示给观众,同时也表达出了特殊的情感体验。开幕式中,张艺谋在光影运用中也包含并传达出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而不只是简单的光影堆砌。

张艺谋曾说:“搞创作是什么?必须尊重自己的情感,必须从情感入手……作为创作者,我越来越重视的是情感。看一部作品,选择一个东西,我现在只有一个标准:我的情感能不能被它打动。

晚会中,张艺谋在运用光影时融合了其浓烈的情感体验,将西方的光影艺术与高端科技和本土意象进行融合,产生了特殊的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

西方光影美感多是通过光影的外在运动、变化和对比等主观形式和手段直接表现客观物象与精神世界,故泛称之为“梦幻影像”。中国的意象则多注重朴实、含蓄、内在与品格,与偏重华丽、浪漫、外在和情绪的西方光影相结合,营造出了中西合璧的非凡艺术效果。前者品味意韵与情趣,后者钟情宏大与气势;前者讲究“藏”和“隐”,后者在乎“露”和“幻”。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一场如梦如幻的经典广场艺术。

从四大发明、茶道艺术、大漠飞天等一系列的“中国印象”造型符号在五光十色的画卷上流动变化,到“梦幻五环”在广场中央的缓缓升起,这些不同意象的组合重叠,借助西方的光影现代高科技手段,呈现出一系列“梦幻影像”。

开幕式从“击击而歌”开始,分为《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众多章节。而在每一场的场景衔接转换之时,除了叠化对接等简单的效果处理,运用更多的仍是光影“蒙太奇”手法的转场,让人在平滑的效果中自然过渡到下一个主题。加之写意手法的运用,在以象写意、以像达意中,将“意象合一”与光影变换相结合,形成连贯完整统一的空灵浪漫的“梦幻”效果。尤其在后三个章节中,灯光设计使用现代装饰画和电脑绘画的手法,强化了表演气氛,灯光艺术照明的变化节奏层层递进,逐步升华,将光影艺术与奇幻的科技世界融为一体。

在晚会中除了大背景、大主题、大色块的写意灯光led系统运用之外,灯光也被张艺谋运用到了整场晚会的细节之处,比如晚会中绿色舞者、“飞天”、“星星人”、“太空人”、“飞人”身上多达几千只的led“小灯”,也收到了神奇的效果。

开幕式中的代表中国元素的意象有很多,但当它最后归结为一个充满光影效果蓝色星球的时候,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统一,也是最能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开幕式中,烟火也是运用光影的独特手段之一,象征奥运会一步步走向北京的29个大“脚印”,从“鸟巢”内壁飞泻而下的“星星瀑布”,以及张张绽开的“笑脸”,都成为了此次开幕式的特色“光影”符号,一次次将舞台整体气氛推向高潮。

整个开幕式运用光影效果摹画出文化的语言,从中国图像史的角度,也反映出中国民族文化融人世界的漫漫历程。

四、结语

整场开幕式过程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张艺谋指导的影片里的唯美画面,以及实景演出中的恢宏气势,但这些远不及开幕式晚会带给人的艺术震撼。

第2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追求恰当与大美

访双拥晚会总导演李福祥

本报记者高小立

在名为《旗帜高扬春光好》的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上,开场大歌舞《盛世欢歌》一下子就把整台晚会的主题和基调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来。正像晚会总导演、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总结的那样:高规格、高格调、高品质、高水准、高质量。

李福祥告诉记者,双拥晚会已成功举办了18届,每年的主题虽大致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力争出新。今年更加强调了主题的鲜明,每个参与晚会创作的同志都带着十七大胜利召开后的喜悦心情,纷纷表示要通过这台晚会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的军队、歌颂双拥工作的新发展,并通过相应的艺术形式把晚会主题突出、外化出来。李福祥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我们追求两个字――恰当,这也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比如开场大歌舞《盛世欢歌》就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热烈、喜庆、欢快、大气的艺术风格。从舞美到服装的色彩上,我们选择了最鲜亮夺目的四种颜色,从道具上让鲜花布满舞台,我们用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祖国的美好。的确,记者在观看整台晚会时,突出的感受是:舞台上展现出来的无论是色彩、灯光,还是造型、美术,都太漂亮了,再加上整个节目的精美编排,使一台主题非常强烈的综艺晚会既赏心悦目又有感染力,晚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情感、高境界。看得出,艺术家是在用真情歌颂党、歌颂军队、歌颂双拥。

艺术需要创新,双拥晚会的难点也在创新上。李福祥是这样理解创新的:创新不是追求新奇,而是追求恰到好处,要表现时代的恰当,内容和形式的恰当,人物欣赏的恰当。整台晚会看下来给记者的感受就是每个节目都有令观众眼前一亮的兴奋点。比如新创歌曲《党啊,我想对你说》的创新动机就很简单。李福祥说,这个节目运用极为简单做法,准确地表达出了“党是太阳我是花”的深刻含义。演员用手中的翻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葵花,营造出了葵花向太阳的宏大场面,把人民军队对党的热爱非常艺术化地表达了出来,观众看后既亲切又受感染。

李福祥对这台双拥晚会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综合各种手段达到晚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晚会的创新基于用旧材料进行新综合,在不追求惊奇之中见恰当和大美。

亮点、兴奋点此起彼伏

访双拥晚会撰稿人王晓岭

本报记者高小立

晚会是综合艺术的体现,是由一个创作集体共同完成的。晚会的撰稿更是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紧紧相连。著名词作家、晚会撰稿人王晓岭谈起双拥晚会的每个节目都如数家珍。

接到任务后,王晓岭和主创认为这台双拥晚会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次具体体现,也是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一年的辞旧迎新时刻。过去的2007年,中国的喜事、大事接连不断,一年来国家发展变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亮点、焦点很多。随着2008年的到来,最令中国人兴奋的两件事就是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年。这些都要考虑在内。再就是双拥晚会最中心的主题――拥军爱民的艺术体现更不可少。王晓岭认为,以上这些都要找到相应的艺术形式并准确地加以表现,并力求找到出新的点。

就歌颂党的十七大这一晚会主题,几位主创认为,从开场到结尾都要浓墨重彩地加以表现。开场的三个节目从不同侧面歌颂了党、歌颂了党的十七大。开场的大歌舞《盛世欢歌》开宗明义地表达了晚会的主题,形成了宏大、热烈、欢庆的氛围,紧接着的歌舞《千歌万曲献给党》以老中青三代歌唱家欢快、热烈的同台演唱,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十七大的由衷赞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晚会第二部分以歌曲联唱的形式,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其中拥军部分是从人民热爱子弟兵的角度表现了人民对军队的支持和帮助。背景画面中呈现出了拥军人物的事迹。舞蹈《丰收的喜悦》表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和各民族的喜悦。晚会的第三部分主要表现人民军队的建设成就。王晓岭作词的情景演唱《当那一天来临》用全新的情景造型表演形式,既有气势又不死板,极富感染力地表现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晚会的第四部分是以不同艺术形式反映祖国的大事和喜事。如二重唱《奔月》、杂技《奥运动律》。临近晚会尾声,宋祖英的独唱《我们是一家人》、阎维文的独唱《走过新华门》和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短剧《甜水》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与开场形成了呼应,感人至深,回味无穷。歌曲《旗帜颂》作为压轴戏由深情演绎,将晚会推向了最高潮。

王晓岭说,看过晚会的有关人士对晚会的评价是:主题鲜明,节目紧紧围绕十七大精神弘扬了主旋律,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整台晚会兴奋点、亮点不断,是一台难得的精品晚会。

“我能做到的就是全力以赴”

访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文艺演出总导演丁颖

本报记者颜 慧

采访丁颖的时候,本来想请她多谈谈作为总导演,对整台“2008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艺术上的设想和把握――我们也的确聊了很多。不过,采访结束,却突然觉得晚会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整体艺术质量已经得到多方赞赏和认可,该写写的恰恰是这个有着拼命三郎精神的女导演。

在主创人员里,丁颖是个“新人”。因为创作班底中,基本都是参加了很多届的资深人士,对这台演出的规律和规格相当熟悉,工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而丁颖虽然曾经参与过很多大型晚会或文艺演出,但担任这台晚会的总导演还是头一遭。

丁颖说,接受任务后,压力非常大。因为这台演出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想做好这样的晚会比其他演出难度大得多。此外,今年的演出又在十七大胜利召开后,这就决定了整场演出主题性要更强,既要追求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又要展现崭新的时代风貌,新创作的节目会非常多,工作量也相当大。具体而言,今年较从前在几个方面有很大不同,一是节目的新创作量之多是从来没有过的,比如歌曲《旗帜在我心中飘扬》《大路越走越宽阔》《军功章的故事》《歌飞万里》《黄土塬上白玉兰》以及小品《宣讲之前》都是新创作的,但是由于创作者和表演者都很优秀,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广泛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是这次新节目占的比例非常大,服装道具的制作任务自然也很重。三是参与演出的演员数量之多也是从来没有过:演员阵容也是明星荟萃更为强大。四是今年的舞美在设计和制作上也是空前的,首次运用了推拉升降,多层次多视角营造了晚会的祥和、热烈的气氛。

从策划、排练,到演出,所有的主创人员都齐心合力,一心想着怎么把节目做好,怎么能提高演出质量。作为总导演,丁颖更是全力以赴,吃住都在剧组,一心扑在创作上。演出排练期间,她的公公突然去世,而她只能在送行的时候匆匆赶去,没能见到最后一眼。她的父亲今年77岁,母亲早已过世。半个月前,父亲在天津又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丁颖噙着眼泪,只请了三个小时的假赶往医院匆匆看了一眼老父亲,又马上赶回演出场地投入工作。她的举动也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一边是离正式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一边是牵挂病榻之上的老父亲,丁颖有些急火攻心,没几天,牙齿肿得整个脸都有些变形,医生告诉她必须拔掉两个牙齿。手术的时候,她几乎要虚脱了,但她没有听从医生要卧床休息的告诫,用药棉摁着出血的伤口立即赶往排演现场。由于嘴里塞着棉花不能开口说话,她只能用笔和助理交流并用手势指挥排演――一场排练下来,她嘴里的棉花已经被血浸透了。问起丁颖为什么如此拼命,丁颖说,其实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领导和同志们那么信任自己,让自己担负这么重大的责任,她能做到的就是全力以赴。作为总导演既要把握整个晚会的主题贯穿、还要把每一个节目用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做最精细的包装,让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呈现给首长、老干部和战友们的是一台充满着和谐气氛的高档次、高水平的晚会。她说,演出后据多方面反映都说效果还不错,这就是她最大的欣慰了!

甜水醉心田

王宏(双拥晚会小品统筹)

双拥晚会的小品节目历来是晚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我参与双拥晚会的创作已经十几年了,每次为寻找一个新鲜的选题、一个出彩的路子,永远在瞪着眼睛寻觅,在“点子”上搜肠刮肚,在题材上绞尽脑汁。

去年11月,常年干渴的陡坡村――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庄,蓦然传来了清泉涌动的声音,传来了当地乡亲们奔走相告的声浪,传来他们满怀深情写给总书记的信……这一信息使同样处于焦渴中的晚会小品创作组眼前一亮。于是,我和李文绪、王宏坤等几个作者站在了陡坡村的山梁上。

通过在爱民井旁、小学校里和在给水团战士宿舍里采访,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赶回了剧组。几个通宵的伏案疾书,自以为成竹在胸的我们,写出来的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多年固化的小品创作套路在鲜活生动的故事面前,突然失去了屡用屡爽的灵性。长时间的沉默过后,我们终于悟出:陡坡村的故事是一首首尾相联、绵长隽永的诗,不可断章取义,亦难以单摆浮搁。终于,在一个飞雪的夜晚,我们与演员黄宏一起二下陡坡村,三进给水团。

老友重逢话自多,内容也由浮光掠影转入真诚交流。没水的苦、打水的难、出水时的盛况、成井后乡亲与战士难舍难分的送别……像一个个电影镜头在我们面前播映,我们用耳听,用眼看,用心读。在回京的路上,一个个故事由模糊转为清晰,由平淡转为动人。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个共同的感觉:传统的晚会小品形式载不动这史诗般的重负。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写意的叙事方式:戏随老支书的心语流淌,情随众乡亲的行为宣泄,从缺水的苦涩到打水的艰难,从出水的狂喜到离别的情泪。至此,短剧《甜水》的式样己越过稿纸坚实地站到了心灵的“舞台”上。在排演中,导演胡宗琪又以其独到的悟性,赋予《甜水》更加诗意化的戏剧语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封陡坡村人写给总书记的信。信中的语言饱含真情,不是我们能编的出来的,那是剧中真正感人的台词,不,那是真情的告白,那是大地的回声。

甜水醉心田,假如没有陡坡村的那口井,没有老支书递过来的那杯甜水,我真的不敢想在今天的双拥舞台上我们会拿什么样的小品节目献给我们的衣食父母。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

刘琦(双拥晚会音乐统筹)

我担任双拥晚会音乐统筹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在艺术总监、总导演、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音乐作品好于往年。

晚会的几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要出新,要贴近生活。根据节目的要求,几首独唱作品的编曲都没有使用合唱,从而使得几首独唱歌曲清晰、亲切,与开场的歌舞《盛世欢歌》《千歌万曲献给党》《双拥花开代代红》产生一个大的对比,更使得结尾的领唱与合唱《旗帜颂》显得更有分量、更有军队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双拥晚会在第一时间创作了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连夜进棚录音,把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搬上了舞台。

今年晚会的两个杂技音乐让人耳目一新,《荷韵》的音乐既有古典的美又有现代的浪漫,《奥运动律》的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总之,晚会所有的音乐作品在艺术上都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并希望得到观众的喜爱。

新气象 新特色 新意蕴

访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晚会艺术总监黄定山

本报记者 刘秀娟

“2008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1月16日至28日在京接连演出数场,受到老干部们的热烈欢迎。在演出获得成功之际,记者就演出的相关情况采访了总政歌剧团团长、本次演出的艺术总监黄定山。

黄定山感慨地说:“是时展的大好形势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情激发了我们的艺术灵感,是总政领导的关怀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演出的成功。”

黄定山说,今年的演出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举办的第一次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文艺演出,具有特殊的意义。突出学习十七大精神、歌颂大好形势、履行新的使命,这是贯穿晚会的主线。演出着重表现全军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高昂士气和崭新风貌,充分表达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老干部的亲切关怀,生动反映老干部永葆政治本色和对党、对军队、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为此,演出强调鲜明的时代特征,力求做到新气象、新特色、新意蕴。

在艺术形式上,演出首先是突出中华民族新春佳节的浓厚氛围,突出时代气息,还要体现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老干部与党同心同德、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和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当益壮的特色,体现当代军人牢记使命、不辱使命、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军队特色。这样的艺术构思在演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今年的演出中,主创人员注重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融入新的元素和手法,使得演出更美更灵活,做到了出巧、出彩、出新。

在注重艺术形式创新的同时,今年演出的一个亮点是“节目新”,在13个节目中,为今年的演出量身定做的节目就有9个。如情景短剧《忠诚》就是根据海军新近创作演出的同名情景歌舞报告剧改编的;京剧《红沙河》是2007年底刚刚创作出来的新作品,表现当代军人生活,也为传统艺术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供了思路。黄定山深有感触地说,在过去几年中,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军队老干部当中涌现出了一批继续为改革开放事业、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把在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感人事迹、典型人物反映到文艺作品中来,这是今年最大亮点。

特色鲜明 风格多样

访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文艺演出音乐总监张千一

本报记者颜 慧

作为音乐总监和资深音乐人,张千一认为,“2008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音乐方面有几个特点:

一是新创作的作品量比以前都要大。这次演出除语言节目外共有11个和音乐有关的节目,其中6个都是为了此次演出而专门新创作的。比如开场歌舞《春满神州》和结尾的歌舞《大路越走越宽阔》,以及通俗女声三重唱《黄土塬上白玉兰》、男声独唱《军功章的故事》《旗帜在我心中飘扬》和女声小合唱《歌飞万里》。此外,对杂技、少儿歌舞和京剧等节目的音乐也进行了重新编排与修改。所以整体而言,演出音乐创作和改编的量很大,特别是新创作的量很大,这与历届老干部晚会相比,都是非常突出的。

二是整场演出的音乐风格多样化。其中主要体现在演唱者的风格选择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有,从声乐演员的选择到唱法的选择都是非常丰富的,这也保证了演出的多样性。

三是特别强化了对十七大的宣传与歌颂。比如新创作的《歌飞万里》歌颂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祖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旗帜在我心中飘扬》实际上也是表现了人民群众高举旗帜永跟党走的主题,《大路越走越宽阔》的主题是面向祖国未来,希望我们祖国的发展蒸蒸日上。

再有就是根据老干部晚会的特点,配合小品《宣讲之前》创作了《军功章的故事》,体现了对那些功勋卓著、在新形势下仍然发挥余热作出新的贡献的老干部们的歌颂。歌曲《黄土塬上白玉兰》是对黎秀芳的歌颂,也是对老同志们奉献精神的歌颂。

张千一说,在具体音乐创作风格上,本次演出也有着鲜明特色。比如开场歌舞《春满神州》,营造了热烈的、民俗的氛围,把中国人过年喜气洋洋的气氛和带有民族特色的韵味结合起来。歌曲演绎上采用了合唱、童声合唱等唱法,并运用民族器乐如唢呐锣鼓等加以烘托,使整个音乐既庄重大气又欢乐祥和,是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统一,给观众带来多重艺术享受。而歌曲《歌飞万里》和《大路越走越宽阔》则是民族风格较强的作品。鉴于黎秀芳同志生前是在工作,《黄土塬上白玉兰》特意选用了西北民歌“花儿”的音调;《旗帜在我心中飘扬》则使用美声唱法,既突出神圣感又让人仿若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军功章的故事》则强调叙述感和亲和力,歌曲娓娓道来,让人沉浸其中。所以说,整场晚会每一首音乐风格都有很大不同,但整体上符合了老干部晚会节目构成的特点。

“感动是我创作的原动力”

访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文艺演出总监王祖皆

韩晓雪

谈到“2008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主创人员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原创节目比以往多,新创作的歌曲就有6首。其中两首歌曲的作曲是同一个人――老干部晚会演出总监、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王祖皆。

在同王祖皆访谈的过程中,他谈的最多的就是感动,感动是他创作这两首歌曲的原动力。作为曾经连续担任过6届老干部晚会艺术总监的王祖皆,对老干部晚会有着一种非同一般的感情,有一种把晚会作为自己事业的强烈冲动。同时,这两首歌曲的故事本身也非常感人。《黄土塬上白玉兰》的故事原型是党的好女儿、我军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优秀护理专家黎秀芳同志。黎秀芳爱党、爱国、爱军的事迹和情怀感动了全军全国。黎秀芳出身于一个中将家庭,她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信仰马克思主义。抗战爆发的时候,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奔赴前线进行救死扶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国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还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毫无保留地捐献给了国家的护理事业,并设立了奖学金。《军功章的故事》既歌颂了老干部在战争年代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又颂扬了他们在新时期老当益壮立新功的光辉业绩。王祖皆说:“把这么感人的故事用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来、传承下去是一个军人的责任,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

第3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男:金叶飘香,香飘洞庭;

女:南湖放歌,响彻巴陵;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合:大家晚上好!

男:欢迎大家来到“白沙·和”烟草综艺晚会的现场。在这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希望我们的歌声能够陪伴您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

女:光临今天晚会的有来自……,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女:相信有了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加上烟草职工的齐心协力,岳阳市烟草专卖局必将再接再厉,文秘部落攀上新的高峰。下面请欣赏舞蹈《开门红》

2、小品《我是816》

女:烟草系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倾注了烟草职工的默默奉献,小品《我是816》就讲述了一名基层烟草推销员在平凡岗位上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他们的世界。

3、花鼓小戏《花香季节》

男:花鼓戏是三湘大地艺术百花园里的花魁,那丝弦之声,犹如细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下面给大家安排了一出花鼓小戏《花香季节》请大家欣赏,让我们在熟悉的旋律中去感受今日农村的新变化。

4、烟草职工的演讲

女:为了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市烟草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安全演讲赛就是其中的一项,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员安全防范意识,为安全工作达标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名赛事优胜者带来的精彩演讲——《遵章守纪 关爱生命》。

5、音乐快板《金叶飘香》

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烟草局大展宏图,取得了一个又一项崭新的成绩,不仅物质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职工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添加了更多的活力。下面请大家欣赏音乐快板《金叶飘香》

6、小品《考演员》

女:现如今的比赛、考试真是花样翻新,种类繁多,荧屏上、彩灯下处处都见到帅哥美女们的身影。今天,我们的晚会也组织了一场针对演员的考试,下面就请各位观众来当个评委,看看这考生的表现到底如何。

7、女声独唱《大地飞歌》

男: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安全问题决非儿戏,市烟草局一直将安全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为企业的各项改革平稳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心中,落在实处,人们才能拥有一片尽情放歌的天空。请欣赏女声独唱《大地飞歌》

8、表演唱《情系烟草》

女:烟草职工把自己的喜悦与汗水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省级劳模就是这个群体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劳模精神和行动的感召下,烟草职工下定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让用户满意,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惦念着一句话——“用户就是上帝”。请欣赏表演唱《情系烟草》

9、男声独唱《朋友》、《回心转意》

男:千金难买是朋友,患难与共是朋友,今夜有缘相聚,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共饮一杯开心酒。请欣赏男声独唱《朋友》、《回心转意》

10、葫芦丝伴舞《傣乡情歌》

女:寂静的山村传来一声悠扬的葫芦丝,傣乡儿女载歌载舞,伴着美妙的旋律带着我们感受原汁原味的傣族风情。请欣赏《傣乡情歌》

11、戏曲舞蹈《行围射猎》

男: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平台。随着长沙卷烟厂“和”牌香烟的上市,这一富含科技含量的产品将打造“白沙·和”的新形象,以此为契机,依托科学发展观和烟草大局观,谋求更大产值和利润的信念高涨,一片光明的前景正在呼唤着烟草人勇往直前,再铸辉煌。下面请欣赏大型戏曲舞蹈《行围射猎》

结束语——

第4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旅游目的地:演艺旅游渐成主流赢利现象

中国旅游演艺史:从行政接待到商业亮点

应该说,旅游演艺项目在中国的出现一开始是“无意而为之”的。1982年9月,西安推出了《仿唐乐舞》,可以说是较早的一项旅游演艺。但是推出伊始,《仿唐乐舞》主要是为了接待来访的国家首脑和政府要员,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行政“接待型”向旅游“市场型”的转变。严格地说,并没有完全真正地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不是完全针对旅游市场的商业行为。

有观点认为,首先开创了旅游演艺新模式的是深圳华侨城集团。1995年7月,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的“中华百艺盛会”和世界之窗1995年12月推出的“欧洲之夜”。演出以民俗文化为主线,配合灯光、音响,在景区的中心广场上采用歌舞杂技表演与彩车队列大游行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杂技及民俗文化。当时参演人数达500人,总投资达800万元。这次演出,可看作将艺术演出与旅游文化的一次创造性结合。

之后,一些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意识到了旅游者只能“白天观光,晚上睡觉”,夜里无处可玩、无处可看的状况。为了弥补这一空白点,从旅游市场出发,一些旅游目的地主动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演艺项目,形成了“白天观光,晚上赏秀”的全新旅游生活方式,“娱”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此时,旅游演艺项目只是依附于其它旅游吸引物而存在的,是为了弥补旅游市场的空白才出现的。因此,这些旅游演艺项目一般都出现在知名的景区(点)和旅游城市,并且都于傍晚至夜间时段上演。再后来,旅游演艺项目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吸引物,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不仅旅游演艺项目本身就是一景、一旅游点,还能衍生出无数的主题活动与产品,更能代言其所在地,成为地域名片,成为旅游者趋之若鹜的“目的”所在。

进入新世纪之后,旅游景区大型演艺活动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亮点,一种时尚。许多景区投入巨资,进行精心制作和打造,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推出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大型演艺节目。至此以特色文化为主调的商业演艺与旅游产业资源的迅速结合,已经成为构成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很多优秀的旅游景区也在致力于这种竞争力的打造。

在旅游六大要素中,“娱”既是要素之一,又是宣传城市或景区、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一段旅游行程中,一场旅游演艺必不可少。

旅游演艺中心:从无足轻重到重要配套设施

我国旅游业的近30年演艺活动,从场地上,分为室内和露天;从演出形式上,分为原生态歌舞、诗乐舞、山水实景演出、全景式史诗、广场乐舞、音乐舞蹈史诗、多媒体梦幻剧等;从内容上,大都以反映地方性、民族性、大众性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为主;从场景上,多分为四到六个场景,有的增加序幕和尾声;从制作手段上,多以宏大的场景、众多的人物、华丽的服饰,以及多媒体、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示节目的制作水平;从时间安排上,节目基本控制在50分钟-90分钟范围。从节目投资上,少则几百万元,最高的则超过上亿元。

当旅游演艺方兴未艾之时,演艺的场所也变得重要了起来。这些场所有些直接与景区山水结合,有些则是声光电设施齐全的剧院。这些演艺中心因旅游而诞生,又为旅游增色,将高雅文化与休闲娱乐相融合,创造出具景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大大提升了景区旅游文化的档次,吸引了更多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起到了完善景区旅游设施和功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的作用,也促使旅游演艺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在演艺行业由恶性竞争走向良性发展轨道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在,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景区几乎都建设有一批旅游演艺中心。

旅游演艺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在我们分析演艺旅游渐成主流赢利现象时不难看出,成功的经验离不开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营的两方面作用。

首先是政府主导。如《丽水金沙》的成功运作背后,是云南丽江市财政一次性拿出100多万元,把演出单位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国有事业单位转制为股份制企业,解决了人员身份置换及社会保险问题。《印象•刘三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1998年拨款20万元作为前期启动经费;在之后的公司运作中,政府部门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项目公演后,以政府为主体大力向国内外媒体推介,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桂林市把《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以及《龙脊》作为重点扶持的三大精品文化演艺项目等。随后,全国各地大型的演艺都是按照这个形式操作。

其次是市场运作。成功的旅游演艺项目无一不是市场导向,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如著名导演张艺谋以个人品牌入股

在我们分析演艺旅游渐成主流赢利现象时不难看出,成功的经验离不开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营的两方面作用。

《印象》系列并任总导演;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演职人员持股占总资本的45%,并且与旅游企业联动对接,合作推销,利润分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投资主体上,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或个人。在投入形态上,既有资金、土地等有形资本的投入,又有创意、品牌、作品等无形资本的投入。在资金来源上,既有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民营企业投入股份资金、银行贷款,也有品牌的无形资产投资。

民营演艺团体:与旅游联姻的生存之路

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民营演艺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演艺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005年底,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税务总局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再次以一系列规范、扶持、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新政”引起广泛关注。正如不少文化界人士所预料,它对我国演出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民营院团在公平的舞台上演绎着更多精彩。

一系列的政策助推了中国民营资本大举“进攻”演艺业。他们既有从事演出中介的,也有组建演出团体的;既包装明星,也组织演出;既推销本土剧目,也运作外来节目……可谓涉及了演艺业的各个领域。按中国目前演艺的状态来看,民营资本无疑已经成为其中的“活跃因子”,演艺业国有和民营的身份壁垒在逐渐突破后,多元合作的格局初步形成。

延洞少林功夫团:欲在景区上演功夫热

武僧延洞从少林还俗后,回到老家山西办了自己的少林功夫团。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曾跟随少林武僧团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多次到港澳、亚、非、欧、等地进行表演和教学交流,与基辛格、施瓦辛格等政界、演艺界名人见面,并跟随主席在俄罗斯中国年出访,见了世面的延洞有了自己举办武术团的想法。

延洞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6岁便上了少林。他在少林寺还是很有威信的,振臂一呼,三十多个师兄弟便和他一起到了山西。大概是习武的原因,他雄心不小,“山西不但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传统武术大省,除了著名的形意拳还有通背拳、六和拳、傅山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武术,发扬山西的武术”。

演艺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形成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才可以完成自己的最高产值。尤其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如杂技、戏曲、民族音乐和舞蹈等,其国际市场带来的产值有时远远高于国内市场,而且还可以传播民族文化。回到山西后,延洞把自己的功夫团定位到了国际市场上,经过自己的努力他的功夫团已经应邀到希腊、英国等地进行表演交流。但是毕竟国外市场有真正的少林表演,而自己的团队刚开始运营。平常在山西榆次老城训练基地除了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外,也接一些榆次影视城的动作指导的活儿。

他坦言,在2008年的特殊情况下,自己的功夫团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延洞认为他以后的路,是与旅游景点合作。“风景区的旅游演出和旅游发展已经成为相互依托的关系,旅游的发展会带动演出的发展,而民族特色、地方风格、上下互动的演出也是吸引游客爆满的一条成功之道,我的功夫团正具备这一特点”。他说他正在寻找合适的景区准备在那里驻场演出。

九寨沟演艺群:聚合效益让景区和演出团双赢

2007年1亿2000万元的演出收入,635万元的税收……这个相当不错的市场成绩,是九寨沟当地几家民营演艺团体创下的业绩。民营团体盘火了整个九寨沟的演艺市场。

风光秀丽的九寨沟似乎从来不缺少文艺人才,个个都能歌善舞;九寨沟似乎也不缺市场,去旅游的人一拨接一拨,白天看风光晚上看演出水到渠成。这样的背景下,民营表演团体应运而生。从集合力量到拓展市场,逐步“抱团”形成产业。

在这一向市场要效益的生产过程中,九寨沟人探索实行了一系列市场运作方式,如剧目认定创作人、工作室定价折股等。旅游文化的产业链逐渐形成,有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衍生产品大量出现。如《神奇的九寨》等演出项目,成为旅游目的地对外吸引客源的品牌。容中尔甲、“高原红”女子组合等在九寨沟唱响,更飞出九寨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歌手。

一些办得比较好的民营演出团体,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草台班子”,他们或是吸纳国有院团退休、分流人员,或是招聘艺术专业学校毕业生;或是借用名角,使演出达到专业水准,不仅参加旅游晚会、奥运会、明星演唱会等大型、高端演出,还能漂洋过海创汇。从九寨沟演艺群这些特色演艺机构来看,旅游无疑是民营演艺机构寻找市场的又一着力点。与旅游“联姻”,为转型中的演艺业走出了一条不错的出路。

大型实景演出的六个特点

一、迎合广大旅游者的喜好,形式感强,形式大于内容。比较热闹,欢快。比较浅显,容易理解,艺术性较弱。

二、地域或民族特点突出。或者在剧种上,或者在唱腔上,或者在民族文化上、或者在音乐上,或者在服饰上,或者在剧场背景上,各有特点,不可替代。

三、群体性强,参与性强。许多演员并非专业演员,强调整体效果而非个体演员的专业水平。

四、有的演出以当地山体水体为依托和背景,为实景演出,具有当地特有效果。

五、有的演出场所模仿市井市民演出场所,边吃边喝边看,场面较乱,进出自由。

六、不管小制作还是大制作,都有不错的佳绩。

知名旅游演艺大盘点

印象•刘三姐――桂林阳朔――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注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誉为“与上帝合作的杰作”。2200个座位按每场2000位观众,甲票为680元,乙票320元,丙票188元,旺季每晚两场,淡季一场。

印象•西湖――杭州西湖――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内容紧紧围绕一个“水”字,以水来体现西湖的精髓与韵味,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依托实景剧场反映当地传统文化,体现杭州的自然特色、历史底蕴和民间文化沉淀。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现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景象。

宋城千古情――杭州宋城――室内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

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印象•丽江――丽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实景演出

以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为主的当地民俗民风构成了演出场景,力图表现散居丽江的十个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形态。

丽水金沙――丽江――旅游歌舞晚会

以舞蹈形式构成,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高原民族文化现象、亘古绝今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每天1000多个座位,场场座满,最多时,一天能演出三四场!目前票价为160元/140元/120元。

云南映象――昆明――大型原生态歌舞集

一部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包容了所有故事内涵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作品。自2003年8月8日正式公演以来,至今已在巴西、阿根廷、美国及全国范围内的25个省,35座大中城市演出1000余场,行程近15万公里,观众多达100万余人次。《云南映象》已成为云南文化第一品牌,已进入中国国粹精品。

蝴蝶之梦――大理――大型梦幻风情歌舞

以特有的大理“蝴蝶”文化内涵通串全场,整个氛围在梦幻中演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震撼力。

香巴拉映象――香格里拉――情景歌舞剧

其歌舞、音乐元素取自于生活在滇藏文化带上的藏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原汁原味的生活元素。

风中少林――郑州歌舞剧院――大型原创功夫舞剧

全剧既有精湛的少林功夫展示和恢宏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如诗的中原风情,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登封――大型实景音乐剧

它是中国禅宗文化在其发祥地向世界文化的一次召唤,是对佛与人、艺术与宗教、生命本源、人类精神归宿等终极问题的审美探求。2007年4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正式演出以来,共演出210场,接待海内外观众2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1500万元,初步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ERA 时空之旅――上海――超级多媒体梦幻剧

世界顶级声、光、电、水幕多媒体设备创造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原创音乐、歌舞表演、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演绎如梦如幻的舞台效果。

创世纪――深圳世界之窗――大型史诗音乐舞蹈晚会

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演出,立体化,声光电,其舞台华丽、服饰精美、演员阵容强大。

森林密码――广州长隆――大型实景式主题马戏

以天人合一为创作核心理念,体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相处,是一首万物生生不息的美丽生命赞歌,是一出用现代西方艺术手段演绎东方哲学精髓的马戏精品。

仿唐乐舞――西安陕西歌舞大剧院――仿古乐舞

剧目由陕歌艺术家们集体创作,晚会由器乐、声乐、舞蹈组成,体现了盛唐王朝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及风土人情。

梦回大唐――西安大唐芙园――综合性大型乐舞表演

集诗、乐、舞艺术表演,融舞台、灯光、音乐、服饰等特技表演为一体;动感与大气、华贵和美艳是整个诗乐舞剧的亮点。

蜀风雅韵――成都――戏曲文艺表演

蜀风雅韵重聚川内名角,每晚一场“经典戏曲,民间绝艺表演”。

金沙――成都――大型音乐剧

把成都的永陵、三星堆,尤其是金沙考古发现,通过艺术的手段完美地“复活”。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永陵的二十四伎乐,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硕大的古象牙、千年乌木……

北京之夜――北京――大型组合式晚宴艺术

“北京之夜”融中国传统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杂技、曲艺、服饰等艺术形式,同主题餐饮,商品开发经营为一体,致力于在首都北京为人们提供一处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多民族的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的美丽画卷。

吴桥杂技――吴桥杂技大世界――杂技表演

吴桥有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五千年杂技文化,源远流长的杂技历史,丰富多彩的杂技民俗,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构成了吴桥杂技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

唱享山西――太原青年演艺中心

第5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关键词:大型主题晚会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

大型主题晚会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以板块化多场景表达的形式,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主持串联,组合诸多文艺样式,给受众以多样化和整体感的审美享受。在我国,大型主题晚会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大型主题晚会往往承载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时代观点的坚持、对历史焦点的铭记和对未来起点的凝思,已经成为我国舞台表演艺术一种重要的构成形态。

《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是广东省侨办与广东南方电视台共同发起的年度公益慈善品牌活动,宗旨是发挥南方台电视媒体的资源优势,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风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进程。《南方・华人慈善盛典》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给予充分赞誉。

近年来,在南方电视台组织的一系列庆典活动中,日益注重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南方・华人慈善盛典》“实际上就是一场媒介事件中的‘加冕礼’”,“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利用媒介盛典这一媒介仪式事件扩大品牌认知度的策略,迅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其品牌的美誉度。”

作为持久化的华语世界年度公益品牌大型活动,《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每年的主题都有所侧重。如何围绕主题办好每年一度的公益慈善品牌大型晚会,不断提升晚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仪式感,在多场景表达旋律中恰当凸显主题,奉献一台高质量、高格调的舞台表演艺术,成为摆在主创人员面前的大课题。

作为主创人员,笔者有幸执导了历届《南方・华人慈善盛典》,对每一届晚会都殚精竭虑,坚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相结合,紧扣主题发掘创意亮点,用心做足文章,“旧瓶装新酒”,对常规构成元素进行新组合、新探索,力争每年围绕主题展现新视角、新诠释,充分体现艺术性和观赏性,展示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最终实现节目完美。本文旨在通过《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亮点创意和表达手法的粗浅解读,展现大型主题晚会多元化的创意空间与呈现途径,奉上笔者在大型主题晚会内容与形式创新方面的一点新思考。

一、叙述手法诗篇化,以精致的诗意型块状结构打造亮点展现主题

“结构是创意的延伸,是创意的继续,是创意具象化。”可以说,所有大型主题晚会的构成形态在整体上都呈现为块状结构,以此创造舞台新的时空复合形态,为晚会主题的开拓与深化提供了艺术化平台。“所谓‘块状结构’,其特征一是在每一板块内,设计者更看重板块结构骨架的形态而使结构要素服从骨架;特征之二,是板块与板块之间主要呈现为对比性的并列关系,贯穿性主题及其时序性展开是潜行在各板块的对比性并列关系之下的。”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的主题是“圆・梦”。主创团队将这一届晚会的调性定位于:“庄重”、“温暖”、“追梦”、“激情”,晚会整体框架被设计成“梦的篇章”形式,晚会中心主题被细化延伸拓展为四大板块,即“听人述梦”,“催人追梦”,“帮人织梦”,“助人圆梦”,这4段主题节目作为每段晚会的序,将晚会划分成4个段落,在节目的4个部分之间穿插受助者、被采访者的“我的梦想是……”系列访谈,响应梦想主题。由此展开整体布局,在篇章式的结构前提下,紧密结合主题,使晚会节目有依有据地展开。“戏剧(特别是大型戏剧)作品的结构总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构成的……这种结构的概念对于综艺晚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它可以帮助创作人员(特别是导演)树立段落(或称板块)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导演把整个晚会处理得起伏跌宕,避免了综艺晚会容易出现的“一道汤”的弊端。”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这种块状结构主要呈现为诗意型块状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在于取语词“梦”意象的内在关联。整台晚会的视觉、串词刻意导向“中国梦”这一大主题,与当下我国社会思想潮流遥相呼应。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类似这种块状结构的晚会,对节奏演进的拿捏把握尤为重要。著名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拉夫斯基说:“节奏,这是创作的基础”实践证明,时空的长与短、大与小、急与缓、张与驰;色调的冷与暖;质度的强与弱、轻与重;风格的粗犷与纤细、阳刚与阴柔……所衍生的节奏快慢、动静、虚实,能使整台晚会的结构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呈现鲜明的形式感和冲击力,从而增强晚会的观赏性。

以第一部分【道梦】为例。晚会开场呈现大片头+90秒形象宣传片,然后灯光暗下,视频播放《我的梦想是……》(每人说出自己的梦想,汇成梦想结集),再以单束灯光给小女孩,道出“我的梦想是……”,接着追光,给各个年龄段,分层次地进行梦想的道白,再出第1个节目:(配乐诗的形式)童声大合唱《虫儿飞》,而后开始第一段颁奖(4人):何世柱、刘杰夫、张锦程、蓉子,重点人物安排获奖感言。颁奖过程作如下的舞台艺术衬托:LED大屏幕介绍慈善人物事迹;获奖人上场,合唱团和声“爱是一种光……”,少先队员向获奖者献花;获奖人走到台右侧,大屏幕播一分钟视频。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通过块状结构和符号化的表达手法,主题为“纲”,板块为“目”,纲举目张,使整台晚会成为一个有机、有序,具有整合意义的整体,整台节目转承启合收放自如,体现了良好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表达手法符号化,以华彩的群体造境技巧打造亮点渲染主题

大型主题晚会都注重用群体来造境,所谓“舞台大片”,就是“群体造境”这一设计方式的通俗解读。

大型主题晚会营造情境主要手段是群体编织。运用群体“造境”,实际上是强调“视觉空间”的营造,目的是取消了时空的假定性,即时直接的传播使传受双方共同处于一种特定而非假定的时空延续中,从而强调与放大晚会的仪式化。著名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式样相对于其原型来说,通常是被高度选择的视觉简化了的,‘简化’要求意义的结构与呈现这个意义的式样的结构达到一致。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以“群体造境”展现主题时,在艺术手法上更突出融入庆典色彩,来实现对视像符号的构成整合。例如第四部分(结尾)部分【圆・梦】,主要创意亮点是:邀请历届受助者参与到本届的圆・梦主题的阐释中来。邀请不同的受助者群体,如:学生、农民、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母亲、以及东莞的打工者及农民工子弟,不同的群体对应各自的捐助者(农民杨阿姨,东莞打工者及农民工子弟徐祥龄),通过这些受助群体自己讲述他们受助圆梦的故事,展现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这6年来这么多人因为得到帮助改变了生活的轨迹,逐渐得以实现他们的梦想,呈现出的收获的喜悦,而未来正是这样一片希望的田野,只要每个人都愿意付出,一定会有累累的收获。节目中间穿插每个受助者、被采访者的梦想视频“我的梦想是……”。第四段核心节目是梦想主旋律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整个舞台全场铺上稻草道具,呼应大屏幕,使舞台形成一个具有立体视觉的一片金黄色的田野。最后,所有获奖者上场谢幕,全场舞动鲜花……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特别为获奖者设计特定的华人服作为颁奖服,增强晚会的仪式性。对舞台形象的塑造,晚会注意营造舞台的规定情境,凸显“结构骨架”的块状结构,在整体的规定情境中会点缀着一些“细节”,包括“情境”的表情细节和造境细节,通过块面群体的流动和变幻来营造情境,表达情境演递和情感节奏。

三、舞台语言多样化,以丰富的表演手段打造亮点升华主题

恩格斯曾说:“倾向应该从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大型主题晚会的表演手段丰富多样,多样化的表演手段经由贯穿始末的主题整合,最终完成“情境化”的营造和“形式感”的建构。

大型主题晚会是手段综合的晚会 ,需要调动起尽可能多的艺术手段并使之实现有机的综合,包括各种舞台表演艺术手段的综合、舞台演艺本体与舞台科艺修饰的综合,以及舞台视觉效应与多媒体图像演示的综合。大型主题晚会涉及舞美、灯光、音响、演员、服装、化妆、道具等各个工种,一台成功的主题晚会必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整体框架设计成“梦的篇章”的形式,围绕这一形式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分工合作,最终完美实现晚会主题“圆・梦”的情境营造和形式建构。在精心搭建的舞台上,婉约悠扬的背景音乐,柔和变幻的灯光、大方得体的场景布局,LED电子大屏呈现出不同的篇章,梦想在翻页的状态……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慈善主题的讲述与人物心境的表达。《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多种表演艺术手段的综合,既充分考虑“情境化”表演的需要,又较好满足了“形式感”设计的需要,服装与道具恰当夸饰了舞台人员的实体形象,场景和灯光巧妙架构了舞台人员的表演空间,多媒体图像演示的参与则使舞台视觉效应与多媒体图像演示自然关联,提升了整体舞台视觉效应的层次,使晚会的综合视觉效果层次更丰富、表现更强烈,大大拓宽了表现视野,提升了艺术真实。

比如第二部分【追梦】的节目是童声散文朗诵,被巧妙设计成以沙画形式表现故事主要线索:贫困的现状接受天使阿姨的帮助圆梦。第三部分【织梦】中的节目则选用与道德颂扬、文化传承相关的广东童谣《月光光》起颂,并配上了儿童朗诵诗,随后接续经典广东音乐《彩云追月》。《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中对戏剧、舞蹈、书法、诗词等元素的选用,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文化交织起来的锦绣华章,中华文化是中国人上下求索而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国梦”是大河文明的流动与滋养,是中国人对华夏文明千百年来孜孜不倦的坚守与追求,以这种童谣起承粤曲的方式体现中华文化传承的亮点创意,而且富有岭南文化格调,更触动了“中国梦”传递的文化深处。

主创团队前期精心制作了群体诗朗诵的诗歌、沙画的散文诗、广东童谣的配乐诗等,专门邀请专业作家撰写了颁奖词,晚会颁奖词文句凝练,隽永华美,意境高远,大大提升了整台晚会的文化品相。

为办好这场晚会,制作单位还特别邀请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大媒体参与盛典的筹备工作,向媒体征求对获奖人物一句话评点,以及以“梦想是……”为主题的一句话阐述,这些征集作品被用于晚会节目过程中穿插受助者、被采访者的梦想阐述的引文。

四、结语

大型主题晚会是综合舞台表演艺术,需要紧扣主题创意亮点,对常规构成元素进行大胆探索,实现表达形式的突破创新,通过成功的舞台造型手段,才能实现对晚会主题作精准细腻的深度诠释,打造体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佳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审美情趣。《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是主创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美仑美奂的符号化块状叙述结构,华彩空灵的群体造境技巧和异彩纷呈的表达手段以及浓郁的岭南文化格调,较好地展现了大型主题晚会多元化的创意空间与呈现途径。

参考文献:

[1] 谭天:南方之盛,中国看见――论南方台媒介仪式传播品牌之道,《南方有嘉木――广东南方电视台十年志(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第6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作为一名文艺部干事,我全程地参与了迎新晚会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从收集节目,到节目的筛选和彩排,再到迎新晚会的宣传,最后到晚会的正式开始,一幕幕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这些都将成为我生命中一份宝贵的财富。接下来,我将以四个方面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想对节目的采集方面进行总结。文艺部下派给所有 干事去其所在班级进行收集节目,各种节目类型不限。于是,大学的第一个具体工作正式开始,下发任务当天,我就去班里进行了宣传,并鼓动大家踊跃参加,同学们报名十分积极,一个个节目蜂拥而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也让我的工作进行顺利。同时,从小小的收集节目,我收获了大大的经验,也让我在班级里慢慢被人所知。

接着,我对节目的筛选和彩排进行总结。对于一个成功的晚会来说,节目的质量大于数量,滥竽充数者一律不要。文艺部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节目进行了严格的把关,进行了一轮轮筛选,好的节目也脱颖而出,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质量高的节目并没有被选上,这是有些可惜的。被选上的节目将在迎新晚会上表演,所以彩排成了重中之重,在一次次的彩排之中,节目的质量也不断提升,给我影响最深的我们班秦欢同学的个人独唱《爱丫爱丫》,她从刚开始的怯场,到紧张,再到放松,最后到晚会当晚的杰出表现,一步步走来,与她个人的努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一次次的彩排,让她对舞台有了亲切感。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也从节目的筛选和彩排中学会了很多很多,个人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第三点,我想对迎新晚会的宣传进行工作总结。由于学校的安排,我院的迎新晚会并没有校的迎新晚会来的隆重,但我们的热情丝毫不亚于校迎新晚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宣传进行了十分到位,每一位干事都在班级里进行了宣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迎新晚会的活动中来,这才是我们办迎新晚会的初衷,就是让我们数学科学学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让我们的院成为我们第二个家,这一点也在迎新晚会中充分表现出来,晚会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7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一 、大赛背景:

校文化艺术节举办的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为丰富江西财经大学校园文化艺术生活,迎合江财素质教育理念,活跃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普及校园文化艺术知识,繁荣校园“第二课堂”,为全校同学展示自我风采与智慧提供了一个大型舞台。历届十佳主持人都活跃在校园的各大文艺晚会中,不断地发光发热。在过去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喜爱主持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院学生会文化部将举办第七届十佳主持人大赛。

二、大赛主题:“主持新生代”

三、大赛宗旨

本次大赛的宗旨在于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邀请专业人士对比赛进行评定及监督的基础上,力求把本届比赛办成高水平、专业化、有影响力的大赛,并从中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主持人。

四、大赛目的

本次大赛的目的在于:

1、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播音主持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

2、为热爱播音主持事业的同学提供锻炼、交流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3、全面挖掘在播音主持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其今后走上语言艺术舞台奠定基矗

4、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生活,共建和谐校园。

5、推广主持形象。

五、组织机构

主办: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

承办:软通学院文艺部,法学院文艺部

六、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详细时间地点安排:

时 间 活 动 进 程 安 排 活动地点

第一阶段 3月17日—3月25日 报名、初赛宣传阶段 各食堂门口以及主要街道、人流密集区 3月25日 初赛 法学院模拟法庭

第二阶段 3月26日—3月31日 复赛宣传阶段 各食堂门口以及主要街道、人流密集区 3月31日 复赛 法学院模拟法庭

第三阶段 4月1日—4月15日 决赛宣传阶段 各食堂门口以及主要街道、人流密集区 4月15日 决赛 麦庐大礼堂

七、比赛流程

1、初赛:

时间:3月25日 地点:法学院模拟法庭 初赛流程:

初赛主要以常规考察为主,重点在主持的基本功的考察。以主持人的朗诵能力(普通话的发音标准问题)、主持人的气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考察为主。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自我介绍,要求参赛选手自信得体、有创意的介绍自己。 第二环节为材料朗读,选手抽取朗读材料,临场朗读。

第三环节为组词造句,由评委任意指定一词语(词语我们将事先准备),参赛选手在最短时间内搭配成一句话,要求这一句话尽量的大方得体。

比赛结束后,评委进行点评。比赛结束后,统一收集评委打分,统计得分,得出晋级复赛的。

晋级人数:人数为40人左右,具体人数看报名情况。

2、复赛:

时间:3月31日 地点:法学院模拟法庭 比赛流程:

复赛主要以综合能力的考察为主。以主持人的临场反映能力、主持的才艺、主持的基本功三者的综合考察为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模拟主持,参赛选手自备一段晚会开场(要求涵盖简短的自我介绍),现场模拟晚会主持。

第二环节,选手才艺展示,选手就自己才艺进行一个简短的展示。 第三环节,评委提问环节,评委随意对参赛选手进行提问,要求参赛选手根据评委提问机智应答。 晋级人数:人数为16人。

3、决赛:

时间:4月15日 地点:麦庐大礼堂 决赛流程:

决赛主要以主持的实际场控能力,实际上的主持能力的为考察对象。对于主持的才艺我们将在比赛的环节之间进行展示,仅作额外加分的方法。

第一环节:开场表演(3分钟)

第二环节:参赛主持人开场,参赛主持在法学院文艺部的组织下,两两一对将开场主持词串编起构成一个整体的决赛开场,开场白中加入参赛选手简短的自我介绍,在开场白后引出我们本场决赛晚会的主持,晚会到场领导等均有本场决赛晚会主持介绍,参赛主持仅作开场词与自我介绍。(18分钟)

第三环节:“特”主持,主持事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队,但场上至多有八支队伍,我们将根据人数来划分时间,主持在比赛开始前进行抽签,我们将按照所抽出的顺序安排选手的题目,题目类型都是一种特色的主持,例如,夜间电台主持、体育节目主持、天气预报主持等,选手需要根据我们给出的主持类型在规定时间内主持。(30分钟)

第四环节:“晒”主持事先,在十佳主持决赛开始前,在麦庐蛟桥两个校区食堂门外,由十佳主持选手现场与同学进行互动(参赛选手通过表演才艺,脱口秀等方式拉票),由同学们在互动后,在我们的工作人员处领取选票,根据自己的意愿公开进行,将选票放置参赛选手面的盛物装置中。每人得票我们将作为装饰布置在决赛现场,在第四环节进行公布。投票分数占总分值的20%。全过程我们将做视频短片,整个过程预计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10分钟)

第五环节:公布十佳主持名单(5分钟)

第六环节:“糗”主持,为了增加与观众的互动,避免以往主持比赛你问我答的枯燥环节,对于该环节,我们将在现场对参赛主持人进行真实的晚会状况模拟,所有参赛主持人将开始由我们事先准备的模拟晚会开场场景,在开场中模拟突发各类状况,如,场上所有灯光熄灭,主持人话筒静音,所邀请观众不配合等,主持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相应的行动,以控制场面,使台上场面气氛得到控制。(为保证场下观众不混乱比赛主持将事先将该环节具体内容告知观众)(30分钟)

第8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央视春晚是一种复杂的文艺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权威、最广泛、也最大众化的文化认同的平台,是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在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中是独一无二的。春晚以“普通人”的形象和“全民共享”的“日常生活”模式,创造了一种大众认同。每年春晚,除了在零点钟声前后或其他日寸间特意安排的“点题”节目,比如倪萍主持过的《看看母亲河》、《黄河水》、《诗朗诵》等,绝大部分作品都以“日常生活”的面目和“普通人”形象出现。

2010年春晚也不例外。能让观众感兴趣的节目,如相声剧《不能让他走》(冯巩、刘金山等),小品《一句话的事儿》(郭冬临、牛莉、刘鉴),小品《五十块钱》(周锦堂、尹北琛、李铁)等,都离不开这一表意策略。歌曲《幸福两口子》(庞龙、吕薇)也是一个典型文本,它彰显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梦想:几个孩子,老房子,大院子,以及燕子、裙子、胡子等一系列“子”的物质符号,唤起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认同感或记忆。

纵观近30年的春晚,它最主要的表意策略就在于此,赵本山正是这种模式的代表。是也好,非也好,谈论春晚不得不谈赵本山。然而,尽管春晚剧组这一文艺界最强大班底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终究众口难调,虎年春晚甫一落幕,网上便口水四起,20年长盛不衰的小品王赵本山也成了众矢之的。有人高喊老赵“下课”,有人批他“由红变黑”,还有人指责“垄断春晚”。春晚症结何在?

就市场来说,央视现在的处境的确今非昔比。各类媒体纷纷插足瓜分春晚蛋糕,即使不能分庭抗礼,单“四面边声连角起”的阵势也足以使国家一号的央视不敢小觑。但是,央视春晚的巨无霸地位依然无与争锋。央视之外的各式春晚,网络春晚、草根春晚、山寨春晚,无论是影响力、艺术水准还是关注人气,都依然有限,更遑论扳倒它。

在节目筛选和制作上,央视虎年春晚也使用了不少招数。比如,明显加大了对网络流行话语、热播影视资源借用的力度,“偷菜”、“哥只是个传说”、“唱的不是歌,是寂寞”、“雷人”等俯仰皆是,贴近潮流讨好观众的意图异常明显。请歌坛巨星王菲压场,邀昔日青春组合小虎队演绎虎年怀旧,特别是鲜艳夺目、五彩斑斓的高科技大屏幕,主持人“变脸”,都包含着良苦用心。

然而依然收效甚微。辉煌的历史无法再现,像赵忠祥与倪萍的黄金搭档,倪萍的“煽情”,《我的中国心》《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陈佩斯、朱时茂小品中“坏人”与“好人”周旋的艺术效果等等,部已经成为过去。最吸引眼球、最有公共性的似乎只剩下“魔手”刘谦。

可以说,28年来央视春晚提供的文化共识遭遇了危机,大众对它的认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赵本山的“由红到黑”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2

央视春晚不是一台普通的文艺晚会,它要调和各方面的诉求与期待。它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导权的具体实践。在机制上,春晚是一个在国家主导下多种意义协商、谈判的空间,这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实践的重要特点。在晚会的主题确定、剧组人选、节目筛选、修改、排练、艺术门类平衡、地域平衡、阶层平衡、演出时间长短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意义的争夺和协商。春晚是各种文化力量谈判的场所,它提供了意义争夺和协商的新样式。它既不同于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又不同于时代的文艺斗争方式,是3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逐渐成熟的一种新的文艺实践模式。因此,从中国的实际问题“赵本山现象”入手,检讨西方理论和总结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是我们理解春晚的一种视角。我相信,讨论春晚是极具当下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它涉及到在一个文化力量纷繁复杂的国家中,文化领导权何以达成的问题。

要赵本山,还是要李宇春,要周立波,要王宝强,抑或要李玉刚,不同的形象和选择所表征的意义显然不同。舞台也是阵地,是意义争夺的空间。主持人的搭配、节目的设计,明星的形象塑造,都是领导权的具体实践形式。赵本山以农民的形象出现还是以知识分子形象出现,也包含着领导权实践的问题。春晚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一巨型文本最核心的主题是对“改革开放的中国”的表征,它所塑造的“日常生活”,“普通人”形象和“全民共享”的文化模式都为这一主题服务。如果赵本山不是以农民形象面对观众,而是以辽足俱乐部董事长或本山传媒老总的身份出现,他还会取得如此广泛的认同吗?

春晚创造了后革命时代新的文化认同机制。这一机制非常复杂,富于中国特色,并非像一些学者那样,简单地将之与权力、体制、意识形态等问题挂钩就能解释清楚。春晚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由新的大众媒体打造的,反映了新的社会历史状况的巨型文化共享平台。世界上没有什么文艺实践能够像春晚这样长期、强烈、集中地吸引国人的眼球,并负载如此巨大的社会诉求与文化想象。正如张颐武说,春晚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在中国公众心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春晚就是中国电视文化所产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深入人心的节目”,“春晚”是中国社会关注度的“最大公约数”。…

春晚并非是一个体制所直接操控的造星机器或者文化快餐的生产基地,而是一个有着激烈的意义争夺和谈判的空间。28年来,在春晚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由热歌制造,相声走红,再到小品独大,直至刘谦横空出世,演员的更新换代和艺术门类的盛衰更迭,都是各种文化力量争夺与谈判的结果,遵循着一套非常复杂的运作机制。

3

能够说明这种特殊的文化机制的正是原来的草根艺人赵本山。

从1990年第一次走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赵本山就成了春晚必备。20年来,“本山大叔”成了中国大众的年夜“家人”。为什么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绝对草根艺人能长时间走红国家一号文艺舞台?20年前的赵本山并非现在的艺坛大鳄,他的走红,最为恰当地说明了文化领导权实践的特点,即通过认同而非强制来达成。根本原因在于,赵本山填补了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中农民形象的空白。在当代主流文化中,农民形象是缺失的。以春晚为例,那里出现的主导形象有两类,一是小商小贩小市民,一是成功人士。那么多文艺明星,马季,陈佩斯,姜昆,黄宏、巩汉林、赵丽蓉,冯巩、牛群、潘长江、宋丹丹、蔡明、郭冬临、贾冷、白凯南,却无一能像赵本山一样明确地唤起人们的农民想象。另外一些明星,无论是早期的张明敏、费翔、毛阿敏、徐小凤,还是后来的刘德华、梅艳芳、章子怡、周杰伦、刘谦、王菲,都与农民不搭界。

单就形象而言,赵本山并非纯粹的农民,他是一个多面体。除了农民性,还有民间艺人、农民工、边缘人、市民、新阶层、商人、成功人士、好男人、坏人等多种复杂的身份指向。然而,在所有这些模棱两可的元素当中,“农民性”脱颖而出,具有优先性。无论以什么角色出现,赵本山总保持着那一个定型化的形象:一身皱巴巴的中山服,一顶破旧的八角帽,一张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猪腰子脸”,一口经过改造了的东北话。这些符号首先指向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农民。不仅赵本山自己讲“我就是农民”,而且媒体和大众也这样看待。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这个阶级基础是赵本山走红的深层社会原因。

此外,赵本山还是全球/本土互动的最佳人选。它的小品既体现出地地道道的中国诉求,如《红高粱模特队》、《送水工》、《昨天,今天,明天》,又获得了相当明确的全球化视野,像“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是最典型的表述。赵本山常常扮演一个有本土趣味追求的民族主义者,并以此制造大众。

全球/本土,农民/小市民,赵本山所具有的二重性是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典型症候,它负载着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的双重欲望。身份的明确性帮助赵本山被主导媒体选中,身份的暧昧性又成功地使其被各种观众接受;他一方面有效地使用着阶级的身份证,另一方面又无限地趋近于“普通人”。春节晚会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没有“精英”的形象,“普通人”主宰晚会,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兼有大众化与精英色彩的名人也没有出现在这里(张艺谋仅仅为春晚提供过一个拜年的短片)。而冯小刚、范曾等就出席了今年北京电视台大年初一的春晚。类似的超级拼盘从未在央视春晚出现过。这恰恰印证了春晚“普通人”形象的路子。

很多人会用意识形态机器论、权力和资本合谋论、消费主义文化论等框架加以解释,认为赵本山无非是权力和资本结合的产物,无非是一个偶然的文化现象。最能代表这种看法的解释是,1987年姜昆到辽宁铁岭演出,偶然发现了赵本山,回到北京,他向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导演袁德旺推荐了赵本山。

但是,赵本山不再是革命文化中的农民,而是市场语境中的新农民。潘知常将赵本山称为“政治农民,我认为称他为“市场农民”更合适些。在当代中国,任何时期的农民都可以是政治农民,却不可能是市场农民,除了80年代末以后。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市场时代的农民形象,这个形象有着农民的外型和市民的精神风貌,既有农民的朴实、憨厚,又有农民的狭隘和自私自利,既有小市民的平凡、亲切,又有他们的狡黠、油滑和功利。

4

赵本山的成功不像赵树理当年的成功是在体制的倡导下实现的,更不像样板戏。赵本山完全属于一种自我生长的模式,它显示了新的边缘性文化力量的强大活力和成功的可能性。他所导致的文化结构变动,昭示了大众文化运作的新方式,那就是,在国家框架内,借助主流媒体和观众力量,某种边缘的文化力量成长为主流,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具体实践。

同样道理,北京电视台的网络春晚是这种边缘力量的又一个实例。它几乎完全通过民选来编排节目,似乎实现了近年来网民的颠覆性想象,创造了一个与央视春晚完全不同的春晚他者。这台晚会成了网络热点的博览会,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大批央视春晚之外的草根明星,暴走妈妈、抡车男、西单女孩、李玉刚,向人们展示了“网络”这一新媒体的革命性后果。像当年央视春晚借助于电视媒体一样。曾轶可是唱得不专业,甚至走调,但她就是有人关注;西单女孩不过是芙蓉姐姐的姊妹版,但就是有人追捧。这些网络文化符号都作为一种另类、“他者”的形象出现,对央视春晚形成潜在的挑战。草根春晚,民间春晚,地方台春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试图打破央视春晚的垄断地位,质疑它的权威,民众的文化狂欢得以想象性实现,后现代大众的激情得以释放。

如果把视野再放宽一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周立波海派清口的风行,郭德纲的演出姿态,以至于文学领域的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的走红,都与赵本山一样,是市场语境中边缘力量成长和争夺意义表达空间的实例。在这种语境中,我们就不难理解网络对央视春晚的指责了。

赵本山现象说明,一个稳定的社会必定要有有效的文化平衡机制,提供一个开放的文化共享平台,使各种新的社会力量得以必要的表征。这一平台能起到抹平文化差异、消除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网络、地方电视台以及各种边缘文化力量的挑战,都是社会变迁的文化表征。因此,赵本山的一枝独秀必然遭遇新的挑战。

5

赵本山的走红,使东北方言成为第二普通话。如果说在80年代,粤语与流行歌曲是一对孪生兄弟的话,那么,东北话与小品就成了90年代以来的“舞台姐妹”。东北普通话,赵家班独撑央视春晚小品,并全面进军电影、电视剧等主流文艺样式,而陈佩斯、牛群、宋丹丹、范伟等著名演员的隐身也使这一局面更加突出。正是在本山独秀的局面下,才出现了周立波,才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春晚。赵本山和央视春晚的认同危机关键不在于赵本山或哪位演员个人,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演员。凭心而论,赵本山在20年中带给了中国人巨大的欢乐。关键在于央视是否能够建立起文化平衡的机制,敏锐感应社会变迁,快速捕捉那些最具活力的新生文化力量。我们在网上流行的相关帖子中,可以看到一长串该“下课”“下岗”的演员名单,也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春晚方案。这些说法的核心就在于央视春晚在开放程度和推陈出新的力度上还不够大,并从受众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文化规律,即必须保持一种源头活水的局面,否则,既会产生审美疲劳,也会造成文化格局的不平衡。鲁迅曾经说过,即使那天堂的桃花有车轮般大,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有多么乏味?何况,央视春晚不是随便一个地方台的一般节目,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的文艺盛典和文化权威,是中国一号。

开放似乎势在必行。央视已经在尝试各种开放,总导演台内招标,各地方台选送节目,关注原生态艺术和民间文艺,以及在挑选节目中照顾地区差异和阶层的平衡等等。但远远不够。张抗抗在国务院参事室等部门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上建议央视放宽节目审查,“如果连一个善意批评的幽默小品和相声都不能通过审查,‘春晚’就会和复杂的现实生活产生疏离与脱节,大众对‘春晚’的参与程度也就必然下降。”

第9篇:大型文艺晚会开场白范文

【关键词】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创新;研究

面对近年来国内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同质化现象,本文在晚会主题与视点、内容与风格、节奏与艺术规律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分析与建议。

一、主题与视点创新

电视综艺晚会是一门综合各门类表演艺术于一体,集思想性、时效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炉,具有形象生动、寓教于乐、愉悦心神、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小品等文艺节目组织在一起,经过主持人的串联将文艺和娱乐融为一体,其主题艺术风格的把握,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一台电视综艺晚会的好坏,除了节目内容吸引观众,清晰的主题脉络、高潮迭起的整体氛围是决定晚会成败的重要因素。所有的艺术都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道路,创新也是观众对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最高要求。

主题及视点的创新突破需要根据不同节日或不同晚会背景得以实现。导演在策划晚会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晚会的主题。事实上,无论是节庆的综艺晚会还是专题行业性质的综艺晚会,都存在主题问题。主题就是根,是办好晚会的最终目的,是晚会的灵魂,有了主题才能衍生出晚会的结构和节目内容。因此,晚会创作之初就必须主题先行。如中央台的春节晚会每年都有一个主题:2011年的是“欢天喜地,创新美好生活;欢歌笑语,共享合家欢乐”;2012年的是“回家过大年”,蕴含着团聚、团圆的气氛;2013年的是“新春中国”;每一年都有重点,每一年都有变化,总体离不开的是过大年“喜庆、祥和、团圆”的美好的愿望。例如,中秋佳节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的以中秋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综艺节目,增强节日气氛,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节日体验。湖北卫视曾在我国江南三大名楼这样古典、风雅的背景环境之中举办中秋文艺晚会,独特的背景生动地诠释了晚会的主题,能够让观众中秋观月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晚会之中。

再如,海口电视台与新疆电视合打造的春晚《天之北、海之南》,两地多民族原生态的精品节目同台竞技:海南的黎锦、鼻箫,新疆的艾迪莱丝、太孜木卡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精彩呈现,直接体现了两地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与交流,还展示了新疆、海南各族人民安定团结、和谐安康的精神风貌。主题是文艺晚会的灵魂,视点是引导晚会走向的脉络,因此,导演对晚会主题的设计、视点确认,是关系到晚会展开和走向的重要环节。

二、内容风格创新问题

电视综艺晚会的主题一旦确定,节目内容的编排和节目的风格确立,就要围绕主题来策划创作。内容与风格是电视文艺晚会相互关联的两项因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晚会内容可以呈现晚会的风格,而晚会的风格可以决定晚会内容。

内容和风格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晚会背景和晚会主题得以完成,如果是两岸文化交流等反应祖国繁荣昌盛的晚会,就可以采用二胡表演《二泉映月》、歌曲《五月赛龙舟》等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节目,既能迎合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主题与愿景,还能解他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如果是公益性的大型电视综艺晚会,多数以“众志成城”、“人间大爱”作为晚会主题,晚会中的歌舞、小品、诗朗诵多以情感动人、以励志壮行。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此类文艺晚会更注重人间大爱和深层次情感的表达和带动,应采用原创作品,增强节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高度的情感共鸣为晚会最高目标,以平实质朴的内容实现观众的情感共鸣。

校园电视综艺晚会应以母校育人与开拓发展的壮阔背景,设计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校友共庆环节,采用校园生活题材的音乐节目、小品及互动节目,让学生欣赏节目并引发思考和共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舞蹈及其他节目,鼓励全校师生共同为文艺晚会量身创作主题曲或诗歌、绘画、微电影,既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还能带动晚会气氛、突出主题。

三、节奏和艺术规律创新

每一台电视综艺晚会就像一部文学作品,它有章有节,有事件的发展也有事件的推进,要根据电视机前观众的收看情绪对节目的安排做合理的规划――要有间隔、有变化,并且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有或大或小的高潮,这种错落有致的起承转合赋予了晚会的节奏感。一场电视综艺晚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整体节奏是否合理,晚会组织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节目的开端、发展、高潮、收尾的把握,节目与节目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顺序调整也是掌握整场晚会起承转合的关键,这个过程要求创作者根据晚会背景创作出有适宜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尾的节目,也需要导演根据以往经验及晚会实际特点对不同的节目进行安排,同时也离不开主持人根据晚会中不同的节目状况及晚会现场气氛、观众情绪特点游刃有余地变换晚会节奏。

每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紧紧围绕着主题,从总体构思出发,努力寻找每个节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脉络,构筑起一个完整的艺术框架,把整台节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节奏流畅,浑然为一体。热烈和温馨、欢快与深情、喜与悲、闹与静,完全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与心理节奏。

艺术规律的把握决定了晚会的成败,但并不是电视综艺晚会只能默默遵守一成不变的艺术规律,在明确晚会主题、视点、内容、风格的同时,应当根据晚会的大体构架及风格特点制定出专属于本场晚会的艺术规律,应当注意的是,艺术规律的创新不是没有节制的颠覆,而是有目的的调整与提升。例如,在大型的节日综艺晚会中,应当庄重与随和并重,既要保持大型电视节目应有的庄重感,还应注重综艺晚会的节日背景,强调观众的情感交流与生活体现,创作者及导演不得过分受制于所谓的艺术规律而忽视合理的节目创新,要敢于发掘每一个节目的独到之处,尊重每一个节目的策划与创意,突破规律限制,提升晚会效果。

结语:

任何电视综艺晚会都应首先确立一个有创意、有吸引力的主体,并以其独特的视点带动整场晚会;综艺晚会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紧跟人们生活状态与社会发展步伐在内容上作出调整、大胆突破组织与表现形式的束缚、开创新的风格形式,还要调动导演、主持人、演员及所有工作人员与观众共同把握独特的晚会节奏和艺术规律,也可大胆采用微电影等形式创新宣传营销,全方位提升大型综艺晚会档次。

【参考文献】

[1] 于隽.创新之美源于“贴近”――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评析[J].中国电视,2012(2):13-16.

[2] 电视艺术的立身之本与飞翔之术――传统内容与高科技表现手段的和谐共振[J].中国电视,2012(9):6-8.

[3] 陈芳.精美“亮相”续写华章[J].中国电视,2011(9):15-16.

[4] 刘白玉.浅析电视文艺晚会的时代感与现代美[J].神州,2012(1):160-161.

[5] 梁菊,韩燕.创新中发展 发展中成长――对文体娱乐频道今后发展的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4):237.

[6] 朱坤杰.电视综艺晚会中的文本创新问题[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2(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