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第1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南京农业大学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和合作关系,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两校的对口支援关系得到明确,我校将支援工作作为重点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讨论对口支援工作,确定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成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为使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形成了良好的对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双方之间高校领导和教师互访机制,两校主要领导每年进行一次会晤和交流,专项研究和协调支援工作。双方校领导、对口部门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科教师互访50余人次,交流办学思想与经验,具体落实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及时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发扬成绩,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院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每年召开数次领导小组例会,听取、研究、落实和检查我校在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此外,还编印了对口支援的专题简报,并拨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实施对口支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承担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内地五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都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与合作关系,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援建工作。2006年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我校将此项工作也作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长为此专门召集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有关的部门和全校各学院领导,传达教育厅动员会议精神和刘怡副主席的讲话,并且布置了如下工作:学校成立“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位办;各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为对口支援负责人,负责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各学科应指定具体办事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做好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各一级学科在协议书范本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对协议书进行充实和修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将计划实施的情况在校报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受援一级学科应高度重视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与支援方联系协调,特别要注意将此计划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利用支援方的资源,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学科应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各项措施要具体且可操作,切忌宽泛空洞;没有列入对口支援的其他学科应主动寻找切入点,参与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随后,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宝城要求将此事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常委会决定由雒秋江校长担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彤副校长和阿不来提副校长任副组长,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此情况下,援受双方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5份,备忘录3份,学院级援建协议多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下发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国农大在教育部召开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会议之前,于2006年6月1日和2日,由副校长谭向勇率领的8人考察组来到我校,就两校在生物学、畜牧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和对口支援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协商,达成了全面具体的合作共识。在两天的考察中,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武卫华等专家为我校师生举行了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深入到对口学院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协商,专家们务实的作风得到我校师生的高度赞誉。6月2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与新疆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对口支援备忘录签字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怡、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也刚、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及考察组7名专家、我校党政领导李宝城、雒秋江、阿不来提、张建华以及学校对口受援的相关学院的党政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上,雒秋江校长介绍了两校在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的协商、洽谈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说: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此次达成了许多具体事宜,并都一一落到了实处,使每个环节都更具可操作性。这次对口支援是双方今后在更多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的良好开端。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援教工作按计划实施。支援高校派教师到我校支教是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先后分5批派出14名优秀教师、2名优秀管理干部到我校援教和挂职援助,帮助开出新课和急需课程40门次,涉及农、理、经、管、工、法六大学科领域,直接授课1500余课时,保证了我校急需课程的顺利开设;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也根据双方的协议,派出了教师和领导干部到我校挂职和支教;南京农业大学向我校开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场所,优先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并派出南京农业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对我校学科建设和学位点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天真教授等应邀到我校访问,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会见了张天真教授,我校农学院领导与张天真教授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问题达成初步意向。9月6日至7日,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和研究生处领导及学位办工作人员等先后走访了我校九个学院,就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援疆学科建设”的作用等议题,分别与各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研室主任等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日元贷款和省部共建等项目为各学院提供的仪器设备,部分地解决了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直以来存在的困难。有了设备,当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人才的问题。希望通过“援疆学科建设”,对口支援的五所内地重点院校能在师资培养、科研等方面切实为十个援建学科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走访了五所内地支援高校,进一步就援建事项达成协议。对口的学校、学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先后来访11人次,了解我校情况,安排讲学、讲座、培训、指导等活动,促进了双方友谊。

2、开展师资委培、挂职锻炼及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2002年以来,我校充分挖掘南京农业大学援教教师专业特长,通过“传、帮、带”,先后为我校培养了许多名专业课教师,我校受援院系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双方互聘研究生指导教师,交流研究生教育经验,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已招收我校1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定向培养博士学位教师2名;指导30多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这一工作在五所支援学校展开,内地五所高校接收我校11人进修或攻读学位。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9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棉花育种专家张天真教授访问我校,对农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为共同开发新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我校拟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2006年5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土地资源管理专家曲福田教授访问我校,作了题为《中国土地非农化政策分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就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校经管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使该院师生很受到极大启发。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即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估,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基础。应我校迎接2007年9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需要,南京农业大学将投入10多万元开发并经过长期实践和完善的一整套教学管理系统无偿移植到我校,实现了成绩网上管理、教师网上报送成绩和学生网上选课,师生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也进入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工作促成了教学管理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我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本科教学迎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我校节省了约15万元的市场开发费用。另外,我校为借鉴南京农业大学评估经验,寻求帮助,先后由我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带队到南京农业大学参观交流,并在评估建设、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达成了援助协议。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关键。援建工作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如何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需要在广泛调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党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落实受援项目,带领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到五所内地高校实地考察,就援疆学科建设问题与五所高校反复磋商,最后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师资,定点培养研究生为重点,广泛进行合作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尽快上水平、上台阶。由于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确了工作中心,人员交流、援教教师支援建设重点课程等工作都配合这一中心,因而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两校相关学院之间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院一级在援建工作上的积极性,确保援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条件。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学校计划宣传信息交流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任成员,以进一步宣传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校际间交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援受双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宣传橱窗、校报、网页、简报等加强相互宣传,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等,对营造全校性的对口支援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第2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绵竹市是隶属于德阳市管辖的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63%,丘陵占12.48%,平原占32.89%,共有50.1万人口,21个乡镇。九龙镇位于绵竹市西北部,东靠武都镇,南接遵道镇,西临金花镇,北与天池乡相邻,有四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69个村民小组,板房安置点1个,4729户,人口11728人。九龙镇卫生院现有职工13名,其中:执业医师2名,执业助理医师3名,执业护师2名,无专职防保人员,有兼职卫生监督员2名。村卫生室8个,乡村医生13名。个体中医诊所1个,执业医师1名。全镇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家,其中:单位食堂3家(其中学校食堂2家),餐馆1家,小吃店(摊)3家,腌卤摊点16家,副食品店(摊)24家,鲜肉摊13家,共有从业人员112名,有卫生许可证的单位2家,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5名。饮用水临时集中式制水点1个(国际红十字会援助),分散式供水点21个,村民自家井水20xx余口。公共场所单位5家,从业人员6名,均没有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

在“512”地震中,九龙镇卫生院遭受重创,职工死亡2人,门诊、病房等房屋及各种设施、设备全部毁坏,卫生监督的各种资料也全部在地震中毁损,卫生监督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二、工作开展情况

7月22日,××省第二批对口支援绵竹市医疗卫生总队××分队1名卫生监督员到达绵竹市九龙镇后,立即与第一批队员和卫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工作对接,并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两个月来,共出动人员500多人次,出动车辆100多车次,主要对全镇食品、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等单位进行监督培训指导,建立卫生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卫生监督档案,对灾民开展健康教育及井水消毒等卫生知识培训,通过我们切实有效的工作,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村民的卫生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部分有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我们的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设施进行了整改,有些单位正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该镇6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家医疗机构、1家临时集中式制水点、2家学校、5家公共场所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逐家逐户填写调查登记表,收集详细的相关信息,整理监督检查执法文书和相关软件资料,建立了比较完整详实、分门别类的卫生监督档案。

2、帮助建立了镇、村两级卫生管理网络,镇卫生监督员2名,村卫生协管员7名,均分别签订了“卫生监督协管责任书”,并明确了镇、村两级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帮助镇卫生院建立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板房集中安置区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3、深入到镇村对所有餐馆、小吃店(摊)、集体食堂、腌卤摊、副食品店(摊)、鲜肉摊、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学校等单位进行了5轮全覆盖的卫生监督巡查,根据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洗消、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提出相应的监督指导意见。新建的九龙学校板房食堂有近500名师生就餐,施工过程中,我们先后十多次前往学校施工现场,参与规划设计,设计出详细的布局分布图,提出各功能间的卫生设施要求,将卫生监督的关口前移。学校开学后我们每天到学校监督检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情况,检查相关记录;帮助协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对学校的供水量,以满足学校师生生活饮用水的需要;亲自参与学校晨检工作,确保无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五桌以上的民间家宴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指导。对临时集中式制水点的出厂水每天进行一次余氯现场快速检测,确保了无食物中毒、重大食源性疾患和介水肠道传染病等事件的发生。两个月来,共监督检查食品、生活饮用水、学校等相关单位300余户次,发放卫生安全告知书47份,发出监督意见书49份,监督覆盖率达到500%以上。同时,对分散居住村民的饮用井水消毒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对各村组、社区、学校等单位环境消杀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及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相关单位(户)300余次。

4、加强督导,开展了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农村居民的宣传培训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我们根据当地实际,针对小饮食店、小食品店、小卤菜摊点等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很少接受卫生知识培训等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把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到了监督检查现场,结合被监督对象的经营、卫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培训,我们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边检查监督,边宣传培训,边整改规范。8月15日下午,我们利用半天的时间,在九龙镇卫生院帐篷内,对全镇防保医生、乡村医生、村组相关负责人和较大规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学校等单位的近50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另外,我们对社区、村组、学校等单位的环境消杀人员进行了消杀方法的现场培训,对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及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业务知识的现场培训。两个月来,共培训相关单位管理人员、从业人员200多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300余份,保质保量完成了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百分之百培训率的工作任务。对分散居住村民的饮用井水消毒方法的现场培训也在500人次以上。

三、存在问题

1、当地重医轻防的思想观念非常严重,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该镇无专职防保人员及卫生监督员,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缺乏有效的管理,辖区内绝大多数单位存在无证经营状况,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持证率非常低。绵竹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对卫生院卫生监督工作的支持也不够,无专项经费及专用物资的配发,对镇、村的监督检查力度不足,也是导致九龙镇卫生监督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之一。

2、农村居民的防病意识低下,特别是体现在饮用水方面,目前该镇有21个临时的分散式供水点(由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临时集中式制水点供水),大多数村民使用自家浅井水。震后,原有水质可能有所改变,但是村民卫生意识还有待继续提高,因为消毒药品使用后,残留氯味的问题,不少村民仍在使用未经消毒的井水,有些村民未能掌握正确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通常有垃圾堆、粪坑、畜圈等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即将撤回,原供水范围内的单位和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将成为问题。作为板房区生活饮用水的镇畜牧站的两口水井目前由我们××分队监督、疾控队员负责消毒,××分队撤回后,板房区的生活饮用水将无法保证持续有效的消毒效果。

3、由于地震影响,多数食品生产经营户的卫生设施严重匮乏,特别是防蝇防尘、清洗消毒等设施,大多数餐饮、腌卤制品加工单位餐用具洗消容器与粗加工洗涤容器混用,餐用具消毒不能正常开展。同时,卫生管理制度难以落实,许多工作流于形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索证工作未能正常开展,特别是当地腌卤摊点比较多,熟食在常温下销售存放时间过长,造成安全隐患非常大。

四、下一步建议

1、加大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投入,特别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在乡镇设立专职防保人员及卫生监督员,充实完善卫生监督档案,对辖区内的单位实行长期动态管理。

2、加大监督检查和检测力度,逐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把卫生行政许可准入关,做到边检查、边指导、边整改,逐步使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走上正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对餐饮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要尽快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单位,使餐饮单位对照标准,能找到整改的方向,激发他们自身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生活饮用水的问题,要协调政府和水利等相关部门,尽快修复新建水厂的取水口,开始正常供水,以保证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的临时集中式制水点和我们××医疗卫生分队撤回后相关单位和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

第3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口支援 振兴发展 自剑中心 赣州崇义县 思考

Reflections on Cycling and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for It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YU Lixian

(Cycling and Fencing Administrative Centr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partner assistanc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carrying it through. Cycling &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County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is of great success, which is due to its convincing inherent logical supports. The implement of partner assistance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entre’s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intrinsic needs of Chongyi’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ong-term mechanism and multi-stakeholders’ collaboration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partner assistance.

Key Words: partner assistanc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ycling & Fencing Centre; Chongyi, Ganzhou Area;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82-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1]和《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的通知》[2],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6月印发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4-2020年)》[3]。同时,国家体育总局还建立了对口支援江西崇义县工作协调机制,并向28个直属单位制定和提出了每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方案及责任分工。

一、认识对口支援

1.对口支援不限于“扶贫”,其终极目标在于振兴发展

对口支援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它涵盖多种类型,如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但是,对口支援活动如果仅仅作为对贫困的帮扶工作来实施的话,则非常不确切。对口支援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崇义县经济、产业、文化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振兴发展是受援一方自身主动成长的过程,而不以被动地接受援助为目的。从这一点来说,对受援单位施以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远比资金或物资方面的帮扶更具意义。

2.对口支援是长期进程,要面向未来和着眼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2.1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活动,主要体现在赣州崇义县的贫困落后,而落后面貌的总体改善,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巨大,改善这种局面必然要经历对口支援活动帮扶下相当长期的过程。

2.2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为期7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对口支援活动的一贯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7年的实施方案也必定只是初步工作,截至2020年对口支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之后,继续进行别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活动,或者另行制定下一阶段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也都是极有可能的。

3.对口支援工作要充分依托对口双方的特点和精准响应受援一方的内在需求

3.1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对口支援各项方案,充分体现了各直属部门、各项目中心的特点和内在价值。

体育总局系统所实施的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各单位各尽全力和充分发挥各自独特能力的结果。比如说,有的中心长于钱(资金)的帮扶,而有的中心长于物(物资)的帮扶;有的单位长于政策支持和在赣州的先行先试,而有的部门长处在于发展运动项目;有的中心以普及群众体育和推广全民健身见长;有的中心则以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从精神上鼓舞国民。体育总局在分配对口支援任务和制定责任分工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单位的特点,并向其提出不同要求。

3.2 对口支援的各项具体活动,以更大程度地体现社会效益、提高崇义人民的振兴发展意识、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才是更深远意义上的支援。

给钱给物的支援不当,会造成当地对支援资金和物资的依赖,甚至会造成实质上妨害其长远的振兴发展。有限的资源用于当地教育、学生的培养和开阔眼界,使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远比改善其当下生活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更显迫切。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比资金或物资的帮扶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一点在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上已经达成了共识[4]。

二、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活动

自总局办公厅下发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以来,自剑中心在2014-2016年的过去三年中,高度重视、倾情帮扶,主管部门科训部积极跟进、周密部署,相关部门财务、行政、党办及各项目部全力以赴、鼎力支持,赣州崇义县体育局主动对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1.资金方面

自剑中心财务部、行政部以最大限度帮扶为前提,经过多轮全面、周密的科学论证,已按既定方案向崇义县体育局拨付专项资金一笔和捐赠办公电脑一批。

2.项目方面

自剑中心的5个奥运项目部都依托项目实施了具体的对口支援活动。2015年的自行车“绿色骑行”是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以倡导全民健身、绿色出行为主题的自行车项目系列活动。自行车部将崇义站活动列为2015年最重要的一站,同时下拨体育公益金1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自剑中心铁人三项部于7月26-31日在崇义县金坑乡开办了“2015中国体育铁人三项青少年夏令营”,铁人三项部主任王建国出席了相关活动并为营员授课。

3.先行先试方面

结合国家队运动员奥运会备战的调整训练和励志教育,自剑中心击剑部、现代五项部协调国家击剑队和国家现代五项队,选派了4名优秀击剑、现代五项运动员,由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亲自带队,赴崇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当地学生互动。

7月19-25日,2015年全国现代五项青少年夏令营在东莞市举办。夏令营优先考虑安排崇义县金坑乡的贫困学生参营为办营前提,以有利于学生了解项目、增长见识为办营必要条件,有力地保证了整个活动的圆满成功。

击剑夏令营虽然在自剑中心所在地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举行,但自始至终秉持了与现代五项相同的办营理念,优先吸收了来自崇义的8名贫困学生参营,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们的教育成长。

4.人才培养方面

崇义县金坑中学和金坑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经由崇义县体育局选派,参加了在广东省惠州市举办的2015年全国马术三项赛锦标赛的赛事裁判工作。赛事期间,两位老师参与了马术比赛裁判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和学习马术运动,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受到赛事组织者的好评。

三、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及其逻辑支撑

1.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

1.1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崇义的振兴发展

崇义县体育局作为自行车“绿色骑行”活动的承办单位,精心、细致地筹备和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绿色骑行(崇义阳岭站)山地自行车赛暨崇义县全民健身大联赛自行车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对自行车运动在崇义及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剑中心自行车部领导还在活动期间,就赛事组织及后续交流合作与崇义县体育局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还将在竞赛组织、裁判员培养、赛道设计与建设方面给予崇义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1.2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了与崇义的联系,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了解

特别是参加夏令营,尤其是参加现代五项夏令营的崇义学生,与夏令营所在地东莞的当地孩子们结成对子,直接住在当地营员家中。他们一起看书、共同生活,不仅了解了现代五项运动项目,而且增进了友谊、增长了见识。

1.3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崇义体育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无论是在崇义当地组织活动,如自行车绿色骑行和铁人三项夏令营,还是邀请当地体育专业人才走出来参加学习,如参加高水平马术赛事裁判工作,崇义的体育人才均以较高的专业素养、端正的态度,积极学习、加强交流,赛事组织和比赛裁判方面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

1.4 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对口支援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活动过程。崇义县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益于对口支援,而作为对口支援输出单位的自剑中心并不把这项活动单纯当作政治任务,也同样从中收获颇丰。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管理中心,自剑中心的工作目标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奥运争光。通过筹措专项经费、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交流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项活动等,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5 自剑中心的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升华

自剑中心全体人员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资金支援、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为崇义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增光添彩。对口支援工作加深了自剑中心对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全面升华。

2.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社会效益的逻辑支撑

2.1 自剑中心项目管理特点

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运动管理中心,自剑中心设有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和马术5个项目的部、队编制,及财务、行政、场馆、党办、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除了运动项目在竞技表现方面的突破外,自剑中心的各项事业也都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是自剑中心帮扶崇义县以资金和物资的必要基础。

2.2 自剑中心项目的竞技成绩特点

自剑中心所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口支援任务,与其所管理5个项目的最高竞技水平关系密切。其时,自剑中心的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等项目已在世界杯、世锦赛上普遍获得优异成绩,而且在民众极为看重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成绩目标的巨大突破,击剑项目更是在2个小项上获得金牌。这些成绩是优秀运动员赴崇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奥运冠军行活动成功举行的先决条件和成绩基础。

2.3 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自剑中心在实施各项对口支援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崇义县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交通状况、地方特产等。而接受对口支援的崇义县,在普及项目、承办比赛或各种体育活动时,更是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4 领导重视、规划有序;精心组织、合理实施

自接到总局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文件通知,自剑中心主任王伟第一时间批复科训部牵头,各项目部、党办、财务、行政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主管科训部和国家现代五项队的许海峰副主任要求科训部明确对口支援的重要意义,并选派最优秀的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自剑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指派党办和科训部人员专门赴崇义实地考察和调研,加强与当地的联系,并亲自带队,与击剑和现代五项冠军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

科训部主任陈笑然对照有关要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对口支援专题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论证最合理的对口支援方案,积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并贯彻落实。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形成严谨的工作计划,为持续一贯的对口支援工作开了个好头。

四、讨论与建议

1.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要密切结合项目中心的特色和管理上的特长,真正反映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笔者并不认同持续的资金、物资支援是对崇义县振兴发展的最有效帮扶。对于以体育和运动项目为特点和优势所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通过发挥自身在运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长,对崇义体育事业的某些方面或小的环节能有所促进,才是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之事。“消化”部分地方土特产未尝不可,但通过类似活动试图拉动地方经济则一定是奢谈,因为体育从业人员的经济专长(如果有)不足以拉动崇义县的经济发展(当然对经济有贡献,但毕竟有限)。

2014年的重点工作方案非常明确地要求,群众体育司每套5万元的健身路径器材10套[5];青少年体育司捐赠14万元健身器材和4万元图书[6];体育基金管理中心10万元健身器材[7]。其后几年方案中,类似要求却没有再次出现。国家体育总局从未将对口支援的工作目标限定于资金和物资帮扶,而是全面地设定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四个方面[8],这无疑是科学和务实的。

了解崇义的内在需求,对其振兴发展才有真正帮助。贫困与落后只是崇义振兴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表现形式,改变这种状况有多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需求,而不同的需求还处在动态发展之中。实事求是地讲,考虑在当地建立自行车(2014、2015年任务)或铁人三项(2016年任务)比赛路线,效果不会很好,因为没有结合考虑当地经济、环境、交通、项目普及等各项客观条件。也正如上述提及,自剑中心在开发比赛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并不显著,还不足以对崇义县发展相关体育产业形成真正助力。缺乏逻辑支撑的勉强努力必定是毫无意外的“事倍功半”。

2.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和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了解崇义真正需求的基础,还保证了既定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的有效推进。自剑中心的多个项目部满心热忱地计划在崇义举办赛事,可是临近实施层面却蓦然惊觉:如果没有公益金的资助,办赛的难度很大;甚至头年并未将此项活动列入年度赛事计划,踌躇满志的方案无奈地戛然止于“计划”。

对口支援不是一、两年的短期活动。自剑中心已经在思考组建由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与崇义的全方位互动交流机制。

3.多方共促效果好。媒体的宣传当然重要,各类对口支援活动也不乏宣传热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借助和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动。自剑中心从不把对口支援活动当作是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而是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始终牵挂崇义人民和学生;决不凭借一己之力,而是经常琢磨在自己组织、管理的活动中,能否安排和多多安排崇义人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动赛事或活动承办方的积极性,为解决参与活动崇义人员的交通、食宿费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21号

[2]国务院文件,[2013]90号

[3]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

[4]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2016年5月25日

[5]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8页

[6]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9页

[7]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13页

第4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阿克苏 浙江 对口援疆

为推动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010年“对口援疆”工程正式实施,东部各省市从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援助新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问题,支持新疆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本文以受援方阿克苏地区为例,对阿克苏地区受援前和受援后的现状进行对比,对“对口援疆”的政策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浙江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根据会议精神,确定浙江9市县对口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在具体操作上,对口支援主要包括资金、人才、项目的支持。

(一)资金项目支援情况

2010年8月,在浙江―阿克苏经贸洽谈会上,省物产集团、洁丽雅公司、中行浙江省分行等分别与阿克苏方面达成合作项目17个,合同总金额171.4亿元。2013年阿克苏地区共安排援疆项目300项,资金42.33亿元,资金继续推进以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为重点的援疆项目建设。2014年7月,浙江省发改委批复了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上报的对口援疆2014年度第二批项目实施计划,实施项目共86项,计划总投资5亿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地区直接投资42.77亿元。

(二)技术人才支援情况

为解决新疆科技人才短缺问题,从2012年起,按照《自治区对口援疆省市青年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安排,依托对口援疆渠道,采取学习深造、导师带培、课题研究、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多种方式,从阿克苏地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急需培养的在职人员中,每年选派40人赴浙江各援疆省市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进行6个月至1年的培养。落实培养经费约1000万元,其中浙江各援疆省市承担约825万元,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承担约275万元。

(三)公共设施支援情况

近五年,浙江省对口阿克苏地区,累计投入公共设施援疆资金50.56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403个。19.5亿元投建了城乡群众温暖舒适的住房,共援建安居富民房14万套、乡村教师医生周转房2000套、人才公寓1150套、干部公租房2040套,完成棚羟改造2500户,极大地改善了各族群众的住房条件;13.5亿元投向了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等社会事业;8亿元用于扶持发展富民产业,先后实施了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核桃提质增效、肉羊产业提升、中小企业创业园、旅游集散中心等产业类援建项目;5.5亿元用在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另有1.5多亿元用于援助教学、医疗、环保、消防、就业培训等设备器材,有效解决了各单位专业设备紧缺、办公条件落后的问题。

(四)教育支援情况

2011年7月,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周艳带领各市团委书记及部分青联委员赴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对接并落实青少年事业对口援助事宜。5年来,向对口支援地区捐赠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资金420万元。温州市全额援建的温拜新星“双语”幼儿园竣工,工程概算投资1278万元。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荣盛基金向阿克苏地区捐赠2000万元,定向支持阿克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资助贫困学生。

根据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双语”培训工作需要,2010年~2014年共六批“双语”培训支教教师共选派200名。其中杭州、温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舟山8个市选派126名教师至阿克苏教学点,宁波、嘉兴、丽水3个市选派90名教师至库车教学点。与当地学校老师交流合作,引进优秀教学资源,为阿克苏地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

二、对口援疆前后阿克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本文选取了阿克苏地区的GDP,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失业率等对阿克苏地区在对口援疆政策实施前后的经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从下图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的GDP增长速度较快,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对口支援后GDP增长率最高达到30%,但随后几年增长速度逐渐下降。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口支援应该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1年增速达到48.42%,2012年则高达42.20%,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提高,但从增长率方面和GDP一样有逐年下降的形势。

从可支配收入来看,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居民,阿克苏地区在对口支援以后都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率,阿克苏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10年以后基本保持了25%的增长率,城镇居民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比对口支援之前明确提高,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就业情况来看,自2010年开展对口支援之后,阿克苏地区失业率一直在下降,从将近4%逐年下降至2%,并保持在这样一个较低的水平。

通过上述一些数据,明显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的社会经济在受援之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都保持了较高增长,失业率不断下降。虽然不能全部归因于对口支援的政策,但是对口支援肯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阿克苏地区对口援疆实施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受环境影响,部分对口援疆项目推进受限

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腹地,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这样的投资环境其实比较恶劣,在对口支援的项目选择上受到了很多制约,一些水利工程、高科技项目经过研究之后其实并不适用,很难把浙江的优势产业与项目与阿克苏本地资源有效结合,真正适合对口支援的项目太少。这导致有一些项目虽然有了意向但是真正落地面临比较多的困难。

(二)引进企业有门槛,吸收当地劳动力极为乏力

一般而言,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力要实现本土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但是,在阿克苏地区,农村大部分劳动力缺乏现代化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学习培训、技术推广、培育熟练的生产技术人才有难度,要招收到大量的、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劳动力,难度相当大。其次,特殊的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宗教气息浓厚,在进行项目推进的同时要兼顾民族文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部分企业无法在当地吸收大量劳动力,而转向劳动力市场丰富的内地。

(三)民生项目难以带动当地经济长期发展

对口援疆的目标是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能力,也就是让新疆最终能够不用再进行对口支援,实现自我发展,让新疆彻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观察对口支援的相关项目可以发现,基础设施、公共产品项目比较多,能够短时间内改善民生、提高福利水平。但是真正符合实际的,能够长期造福本地的产业、技术支持还远远不够,难以带动阿克苏地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也没有成功的融入现代经济的产业链条当中,从长期来看,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四)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

对口援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目前我国的对口支援的考核机制还不健全。对口支援的援疆干部流动性比较大,大多两三年一换,存在个别援疆干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虽然各地都设置了援疆办,但实际作用有限。没有一个专门的考核机制,各省对各地州的援疆干部绩效、支援资金落实和成效如何都没有得到评估,出现了哪些问题没有得到总结。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对口支援成了公益项目,能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都是看支援方的积极程度,没有政策约束。

四、改善阿克苏地区对口援疆效果的政策建议

(一)真正联系本地实际,形成合作共赢的口援疆局面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对口支援几个项目,这样的政策效果自然是有限的,要想使对口支援能够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阿克苏地区的资源优势,研究怎样把本地资源与援助方的人才、技术、资金有效地结合起来,既要给本地带来发展,又要通过项目为投资方创造价值,实现双赢,建立支援方和受援方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形成对口援疆的长效机制。这样经过几年的扶持,使阿克苏的经济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真正实现自我“造血”,走上经济长效稳步发展之路。

(二)处理好自我发展和援助支持的关系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地方经济、改善地方面貌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承认发展的主体依然是自己,不能仅仅是等支援、靠支援,不去深入研究实际寻找自我发展的出路,贫困地区就难以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包括少数民族群众也是一样,要通过不断的引导与交流,使他们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落后观念,让少数民族成为发展的主力。

(三)建立完善对口援疆考核评估机制

要想对口援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对对口支援的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一个样显然不利于对口援疆的长期开展,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督促各地援疆项目落实,总结援疆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要根据援疆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做到合理分工、人尽其才,提高援疆干部的积极性,要对援疆干部进行绩效考核,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要对一些面子工程、皮包项目、圈地项目进行清理整顿,改善对口支援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玉翡.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与成效考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2]王芳.对口支援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陈振宇.对口援疆政策在霍城县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伊力扎提・伊力夏提.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实施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14.

第5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重大政治意义。人民不会忘记,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2011年5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的组织实施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以及19个援疆省市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自治区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对口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了解,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科学组织实施了1627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是前13年援疆工作累计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的近4倍。在民生建设方面,各对口支援省市以解决受援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为重点,将80%的政府性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安排实施了四大类1024项民生工程。在产业援疆方面,新一轮对口援疆把“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全面协同推进的新局面。2011年全疆引进对口支援省市经济合作到位资金1281亿元,同比增长60%,一批事关民生建设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和建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干部人才援疆方面,对口支援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3200多名,接近前六批的总和。各援疆省市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养方式,积极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15万人次,安排1.38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各对口支援省市接受培训。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30多个部委先后进疆调研,召开援疆工作会议,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短短的两年时间,从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证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新疆对口援建工作的决策是高瞻远瞩、英明正确的,新疆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恢宏画卷就此展开。

第6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1.我国对口支援的历史演进

1.1发展阶段

对口支援是在中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从救助贫困、输血扶贫的政府行为逐渐成为发展经济、造血解困的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结合的共同行为。我国对口支援阶段因出发点不同,划分也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梳理相关文献和会议资料,结合笔者理解,将对口支援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萌芽阶段(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为缩小各民族间经济差距,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分布不平衡,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对各种资源进行全国性调配,采取高度集中的帮扶方式,即发达地区援助少数民族地区或借助于国家拨款的措施,宏观调配全国区域间商品的流通和供求关系。此阶段尚未提出对口支援概念,但交流协作已形成一定规模。

实施阶段(1979年至1984年)。1979年,国家召开边防工作会议,明确“组织内地发达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标志着我国对口支援正式启动,结成相互支援小组,专门制定计划,开展物资、技术支援协作。1982年,国家计委、民委召开“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对口支援进入一定规模的实施阶段。1983年,国务院明确,由国家经委、计委、民委共同负责对口支援。1984年,全国经济技术协作和对口支援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对口支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形式不断丰富,包括经济技术协作、经济咨询服务和智力支边,各支受双方也成立了协调组织。

发展阶段(1985年至1997年)。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1992年,国务院对《关于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的请示》作出专门批复,确定国家计委牵头,归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对口支援提到新的发展高度。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做好扶贫工作。

检验阶段(1998年至2008年)。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是衡量国家制度优劣的重要标尺。对口支援形成的组织、协调、指挥经验和制度优势逐渐发挥作用,特别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处理和恢复重建中形成了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此阶段,对口支援从资金分配管理机制,项目筛选管理评估机制,动员协调多方参与机制和舆论宣传机制得到全面发展。

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对口支援由政府完全主导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进而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受益群体参与转变,发挥着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支受双方的合作范围和形式不断拓展,逐步向制度性安排转变,支援关系以制度形式得到有力巩固。另外,国家以促进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发,把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兼顾输血和造血功能。

1.2范围的变化

对口支援主要以物资、资金、智力、产业等方式为途径,促进支受双方合作发展。

首先,经济技术协作逐渐多样化。从单纯经济方面支援向人才、文教、民生延伸;由对民族地区向非对口支援地区联同推进。参与对口支援的组织也在扩大,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的工作网络。

其次,领域取得纵深发展。受援方逐渐重视内部自生动力挖掘,除了争取与发达省市建立对口支援外,在内部也开展帮扶工作,形成内外结合的联动效应,发挥对口支援的综合作用。近些年,对口支援覆盖呈现从自然灾害救助拓展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域的态势。

最后,结对范围进一步扩大。1979年,确定了对口支援5个自治区和3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云南贵州青海)。2010年,19个省市结对援助新疆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和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对口支援得到全面开展,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市或一个地市的几个县市,集中资源做好援助工作。

1.3特点的变化

对口支援的制度、政策、动员和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

第一,注重培育受援方的内生动力。通过社会事业、产业发展、干部人才、和就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工作的体制机制,增强受援方的“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发挥动员体制的制度优势。积极调动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发挥动员体制在巩固长期结对、注重环境文化保护、强化管理制度等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确保项目高效运行。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对口支援的社会动员体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说明动员体制在加强对口支援、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强有力作用。

第三,形成多层次参与的协同机制。对口支援彰显政府的执行力,由单向援助拓展为共同参与,逐步向宽领域参与演进。为避免“割裂”现象,以制度化方式探索沟通协调机制,初步构建了支援项目的跟踪服务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和企业广泛参与、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对项目实施的评估对象也拓展到各方利益相关者。

第四,着眼国家共同富裕的目标。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布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对口支援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对口支援管理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动员宣传,促进对口支援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1.4政策的变化

萌芽阶段,对口支援制定并采取符合当时国情的措施开展工作,旨在推动落后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农村农业技术革新,促进经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民族关系融合和维护边疆稳定。

实施阶段,正式确定了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和对口单位,通过国家动员的形式,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口支援政策不仅起到了显著的帮扶作用,也打破了旧有体制条块分割束缚,加强了横向经济的联系和协作。

发展阶段,1992年,中央确定牵头部门,明确归口管理,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政策基石。1990年至1999年,以中西部资源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发展战略,采取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方式,逐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21世纪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建立定向的对口支援政策,为做好重大工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检验阶段,对重灾区的救急性援助和灾后重建逐步开展,标志分级分类的对口支援已经形成。在重大灾难和重大工程中明确对口支援关系,统筹资金安排,确定支援任务,方全面开展工作,对口支援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资源统筹措施。

1.5模式的变化

对口支援前期的模式主要为单项支援,性质比较单一,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方式为拨款(物)、派人和技术协作。这种模式便于操作,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不足之处是载体缺少长效性,项目缺乏中长期规划,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带动效应。

随着对口支援推进,政策决策从中央集权逐渐下移,由政府完全主导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支受双方共同参与转变,体现了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对口支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现代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体现了政府引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挥支受双方主体作用。

2.对口支援发展趋势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2.1完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体制机制是做好对口支援的关键。进一步将对口支援纳入制度化轨道十分有必要,加快完善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项目筛选、管理和评估机制,多方参与机制和宣传机制不可停步。促进资金在地区、项目的分配制度改革,保证资金合理使用、提高效益。项目筛选要结合支受双方实际情况;监督、评估机制要支受双方、社会公众和社会媒介整体参与;多方参与机制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反馈的多主体模式;宣传动员机制要借助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的媒介力量。另外,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对口支援相关法律制度的严谨性,减少实施过程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还需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和激励机制。

2.2增强支受双方互动协调。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沟通制度,增强支援方在选择项目和援助规模的统筹性,支援项目论证过程应征求受援方的意见建议,结合受援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统一框架内组织援助,既要重视程序性,也要考虑技术性,将单一的项目援助提升为综合协作,避免单纯追求项目数量。加大对支援项目后期追踪的管理力度。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警惕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3深化参与式共建模式。我国西部地区迫切希望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发展能力不足成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支援。继续完善参与式支援模式,加强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和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的“软件”建设并重,增强受援方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资金、项目和人才“三位一体”的作用,集中支援资源,实现正向叠加,增强受援方的“自我造血”能力,推动受援方全面发展。

2.4优化对口支援结构。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公共权力部门、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三大部门分化日趋明显。在对口支援中应优化三者的组织和结构,发挥三者互助协调、功能互补的作用,跳出个体性贫困或结构性贫困争论,从互构共变角度理解对口支援,科学协调各参与主体的结构,建立以合作为主、单向援助为辅的支援模式,增强支援双方匹配度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对口支援灾区:起源与形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1,6:141-146

[2]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2:56-61

第7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口援疆;政策;问题;霍城县

2002年,中组部选择哈密市和霍城县开展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试点工作。2005年,又将这一试点扩大到阿图什市、疏勒县和和田市。从此,由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的县市达到5个。自2002年江苏省对口支援霍城县以来,该县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仅2011年1~6月,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8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亿元,增长23.7%;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44.7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亿元,增长9.8%。有15个项目集中开工,投资额达20.04亿元。完成农牧民培训10768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5.05万人。农业总产值达到4.39亿元,同比增长7.6%。安居富民3400户、定居兴牧150户。江苏省对口援助霍城县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这10年来援疆政策给霍城人民带来的实惠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然而对口援助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较为明确的对口援疆的法律依据只有《民族区域自治法》之第六十四条“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口支援,……”而在《宪法》中,也只有从第一百二十二条“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的表述中去找寻对口援疆政策的法律支持。除上述法律条款外,更多的是依靠中央和各援助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纲领性、规范性和政策性指导文件的相关内容作为开展援疆工作的具体指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依据这些文件进行操作,可浮动空间很大,执行起来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

二、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在全社会建立共同愿景

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某一地区或某一些部门的责任,更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举措。由于缺乏共同愿景,再加上对口支援双方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给援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

许多人对于对口援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了解不够,无论是对口支援的双方,还是其他地区、组织,都缺乏共同愿景,从而也缺少共同合作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过多的援疆烙印使当地民众产生抵触情绪

许多援疆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都打上了支援方的烙印,霍城县的一些单位因此而改名。如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改名为霍城县江苏医院,霍城县第三中学改名为霍城县江苏中学,新建的老年活动中心的墙上挂着“霍城县老年干部活动中心―江苏省援建”的字样。这给当地民众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挫败感,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四、影响本地干部晋升

前文中提到,从2002年起霍城县成为中组部选定的由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工作的援疆试点县。目前,第七批援疆干部在县各部委办局担任职务情况如下:县委书记1名,县委副书记1名,常务副县长1名,县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1名,县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副主任1名,县财政局、经贸局、规划局局长各1名,县发改委主任一名,共计9名干部,其中6人担任领导岗位正职。对于那些在由援疆干部担任领导岗位正职的单位来说,身为副职的干部想要晋升到正职几乎不可能。这势必会影响一部分本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虽然由援疆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工作的县市只有5个,涉及利益得失的个人也只占少数,但这不能作为忽视这一问题的理由。

援疆工作在霍城县已实施十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的表述可以看出,对口援疆工作还将继续开展。该工作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每一批援疆干部和主管援疆工作的双方部门都在不断总结经验,使这一政策的执行过程日趋成熟完善,效果越来越好。但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逐渐暴露,需要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对口援疆”政策回顾及反思--以1997年至2010年间政策实践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

第8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之间对口支援为基本形式,以乡镇学校为支援对象,以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发挥示范学校和骨干教师作用为主线,以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以推进薄弱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促使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二、帮扶目标

按照“整体帮扶、软硬兼施、长短结合”的帮扶总体思路,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生互动等方面构建帮扶机制。通过实施校对校“对口帮扶”工作,发挥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使所有优质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帮扶时限

帮扶活动从2013年10月开始,至2016年8月止,为期三年。所有优质学校要对口帮扶一所薄弱学校,制定相应的帮扶工作方案,组织落实好对口支援计划。

四、帮扶任务

校对校“对口帮扶”活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帮扶工作。

(一)学校管理水平帮扶

1、支援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帮助受援学校提高管理水平。

2、帮助受援学校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3、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每学期互派至少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对口学校挂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支教领导每学期支教累计不少于一个月,每次连续开展指导工作不少于一周。

4、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每年要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交流与学习。

5、帮助受援学校规划校园布局,做好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净化等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帮扶

1、帮助受援学校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各个环节。指导和帮助受援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引导受援学校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切实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帮助和指导受援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改革教育教学,提高效率和水平。帮助受援学校用好各级基础教育网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受援学校教研活动的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帮助受援学校加强部室的建设、配备,并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进行指导。

5、共同开展课外活动。学校举办各类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和相关节庆活动时,双方学校互派师生参与,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6、共同开展团队活动。通过组织共青团、少先队手拉手等活动,促进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的学生进行多方面交流。

(三)教师业务素质帮扶

1、帮助受援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培训计划和工作措施。对受援学校教师每年全员培训一次以上,3年内支援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培养一定数量的县级学科骨干教师。受援学校科任教师人数在20人以下,至少培养1名,受援学校科任教师在20-50人,至少培养2名,受援学校科任教师在50人以上,至少培养3名。

2、帮助受援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

3、帮助受援学校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每学期开展同类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报告等交流活动。

4、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每学年要互派教师不少于2名到对口学校任教,尤其是短缺学科,确保受援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支援学校教师每学期支教时间累积不得少于一个月,每次连续开展支教时间不得少于一周。

(四)经济物质方面帮扶

支援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状况给予受援学校经济物质帮扶,也可提供自身闲置的教学仪器、教具和图书等。

(五)其它方面帮扶

提倡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其它帮扶,并能创新性的开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校对校“对口帮扶”活动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挖掘优质学校办学潜力,促进支援学校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各学校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对口帮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对口帮扶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安排专人负责。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成效。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校对校“对口帮扶”活动是一项全方位合作、多方面协调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成立校对校“对口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教育局每学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对帮扶工作考核和评估。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目标责任,要通过建立互访制度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校对校沟通,及时掌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和协商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定期做好工作小结,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帮扶办法。

(三)签定帮扶协议,规范双方行为

对口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签定帮扶责任书,进一步明晰3年内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应实现的预期目标和分年度的具体目标任务。支援学校要加强与受援学校沟通和交流,逐项落实自身担负的责任目标。各受援学校要积极主动、认真学习帮扶学校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以及好思想、好作风,要克服依赖思想和各种困难,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四)落实优惠政策,创设帮扶条件

各学校要将“对口帮扶”所需的经费列入预算,给予保证。教师在支教帮扶或挂职培训期间,原学校待遇不变,年度考核由对方学校负责,年度考核的情况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并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口学校应给予支教人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必备的条件和积极的支持与关心,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支援学校三年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将作为校长评聘重要业绩进行考核。

第9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疆跨越式发展;有力助推力;对口援疆

中央从1996年开始了中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援疆工作,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举全国之力,把新疆这块伟大祖国的宝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援疆工作从1996年提出,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在这17年当中,援疆省市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从湖南对口支援吐鲁番的角度出发,调查了湖南援疆的总体情况以及对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为吐鲁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一、援助吐鲁番的总体情况

吐鲁番被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城市示范区,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这其中,湖南对口支援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湖南省第六轮援疆工作正式开展,总体思路为“3393”工程。即三大理念:科学援疆、务实援疆、真情援疆,三大原则:民生优先;住房就业教育为重;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经济援助和干部人才文化交流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援建九大工程。“十二五”期间援助12.84亿元重点援助建设9大工程包括安居工程,双语幼儿园示范工程等。

1.2010年以来湖南项目援疆的主要情况

2010年,按照边调查研究、边编制规划、边着手实施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湖南省下达4564.1万元援疆投资计划启动了4类6个试点项目。2011年,又下达了4.0857亿援疆投资计划,到2012年年底新建、续建项目31个。其中重点包括(数据截止到2013年初):

(1)安居富民工程计划建设8640户,已开工9426户,开工率达109%,竣工5780户,竣工率61%。

(2)2011年已经开工的续建项目:廉租房项目(已完工1300套)、鄯善县和托克逊县职业技术学校项目、两县一市福利院建设项目、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中心项目均在按计划顺利实施当中。

(3)大学毕业生赴湖南培养和基层干部赴湖南轮训项目实施顺利,2012年又选派了900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赴湖南相关院校培训;700名基层干部轮训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4)吐鲁番实验中学项目总投资26000万元,湖南援助3700万元,一期已于2012年5月初动工;吐鲁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28000万元,湖南援助8000万元;吐鲁番中心医院新区项目总投资23000万元,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2.产业援疆情况

湖南企业投资新疆扎实起步。三一重工计划分期投资500亿元在新疆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产业,五凌电力集团计划投资400亿元,在新疆发展风电、水电、煤电产业,托克逊风电项目也是重点之一已经订购了设备。湘煤集团投资3亿元在鄯善县探明1个储量80亿吨的煤田。湖南天利恩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在鄯善建1个20兆的光伏发电站。隆平高科在吐鲁番选址投资建设集辣椒晒场、物流、加工于一体的项目

3.人才援疆工作情况

(1)援疆干部情况。2011年,湖南第六批援疆干部抵达吐鲁番,共有110人,其中学历水平硕博研究生22人,拥有高级职称31人,平均年龄38岁。分别来自湖南省直厅局、长沙市以及湘潭、衡阳、郴州等有关单位。在人才援疆上,新一批援疆干部是第五批人数的两倍多。除进行长期援疆的干部外,湖南省还选派医生和教师等到吐鲁番帮助短期工作。援疆干部在吐鲁番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吐鲁番人才到湖南学习培养情况。人才不光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在援疆过程中,两地积极协调,把吐鲁番的干部人才送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强本领。实施青年科技英才计划,2012-2016年计划选派100-200名各领域科技英才赴湖南省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培养。湖南是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除了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外,湖南省还发挥其文化、教育优势,为吐鲁番培养各类人才,2011年依托湖南教育资源,为吐鲁番培训355名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引进46名湖南教育专家来吐鲁番开展师资培训。2011年湖南省14所省属高校在吐鲁番定向招生122人。2012年湖南有13所高校承接了吐鲁番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二、对口援疆情况分析

1.对口援助的资金主要集中在民生项目建设上

富民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占了支援资金的绝大部分。吐鲁番总人口62万,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经济相对不发达,再加上特殊的区位特点,吐鲁番的稳定发展对于乌鲁木齐乃至全疆都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好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群众的日子好过了,稳定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

2.援助的资金多属于项目启动资金

如2011年的富民安居工程,计划富民安居房建设6160户、城镇廉租房建设1000套,补助资金由湖南省支援,其余由吐鲁番本地政府和个人来承担。援助资金保证了项目能够顺利开工实施,项目完成更多还是要靠本地的努力。对于此,吐鲁番的广大干部群众非常的理解支持和接受,这也表明吐鲁番的广大干部不怨天尤人,将发展的根本动力放在了自身的努力上。

3.人才培养是关键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需要人才的支撑。湖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在对口援疆的过程中,湖南省充分发挥了自己这一特长和优势,为吐鲁番输送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湖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不仅为吐鲁番带来了新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湖南还将吐鲁番干部交流到对口单位挂职锻炼学习,选拔大学毕业生进行继续培养。

4.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对口援疆,不仅仅是受援地区要受益,受援地区的优势和资源也可以双方互享有。吐鲁番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光热资源,五凌电力集团、湖南天利恩泽有限、隆平高科等项目,不仅带动了吐鲁番的发展,同时也为湖南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

虽然援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两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中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后,援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力度更大,支援资金有了硬性规定,援疆干部人数成倍增加,各种制度和机制相对完善,但是援疆干部主要集中在地直机关和县机关,到基层一线的干部人数少比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