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2011年是新疆抢抓机遇、变化变革、奋力前进的一年,是经济发展实现突破、民生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增强信心的一年。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线,以迎接和贯彻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六个新高”、“五个加快”、“四个增强”的特点,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民生支出、民生类工程投资及第三产业增速创历史新高;GDP、农业生产、消费市场、对外贸易、城镇就业的增长进一步加快,增速均高于2010年;自主性工业、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和地方项目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疆生产总值实现6575亿元,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1亿元,增长4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比上年增加799元,增长17.2%。以就业、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主的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展开,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援疆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可贵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的组织实施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以及19个援疆省市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自治区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各对口支援省市以解决受援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为重点,将80%的政府性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安排实施了四大类1024项民生工程,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尽可能做到普遍受益。不少农牧民住上了设计新颖合理、水电气路厕综合配套的砖瓦房。援疆省市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为帮助农牧民致富探索出许多好的做法。

二是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迅速行动,以解决受援地突出困难为工作切入点,科学组织实施了1627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是前13年援疆工作累计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的近4倍。与此同时,各对口援疆省市积极扩大援疆渠道,通过政府额外安排及企业、社会捐赠等形式,额外援助资金超过10亿元。目前,近2/3的援疆项目当年完工,对改变新疆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产业援疆快速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把“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全面协同推进的新局面。中央适时召开企业参与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援疆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带头参与新疆重大项目建设。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中央企业与自治区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对口支援省市将其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引导、鼓励企业到新疆投资。2011年全疆引进对口支援省市经济合作到位资金1281亿元,同比增长60%,一批事关民生建设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和建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干部人才援疆力度加大。各对口支援省市采取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援疆,加大力度推进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培养。对口支援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3200多名,接近前六批的总和。援疆干部和各类人才都把到新疆工作视为创业的机会、为新疆造福的机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各援疆省市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养方式,积极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15万人次,安排1.38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各对口支援省市接受培训。干部人才援疆对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培养当地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和重大项目意见,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强化措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率先在新疆实施资源税改革,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对使用戈壁荒滩等未开发土地实行“零地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重点领域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出台支持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建设政策。国家30多个部委先后来疆调研,召开援疆工作会议,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六是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有效推进援疆工作,对口支援省市在2010年派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受援地对接工作,2011年,有近百名省市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纷纷带队,来疆调研和指导工作,推动援疆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大部分省市建立了新疆特色产品在本省市的销售网点,有的省市组织了上万人的旅游团,有的向受援地困难群体、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两年来,援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有:

――强力高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为援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来疆指导工作,并对援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两次召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对口援疆工作。各对口支援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通盘部署,把援疆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主要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赴疆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为落实援疆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提振了各族群众建设美好新疆的信心。各支援省市在援疆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启动实施的一大批以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教育、就业培训、医疗卫生等为主的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使各族群众真切体会到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切身感受到来自兄弟省市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的热情和干劲。

――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为科学推进援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各援疆省市编制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对口援疆规划,科学确定对口支援的具体项目和建设时序,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急需和各援疆省市的优势。按照试点先行的工作要求,迅速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在援建方法、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援疆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积累了经验。

――坚持全方位援疆,增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强协作、促进互利的原则,全面推进了产业、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援疆,增强了新疆与内地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新疆主体作用,增强了对口援疆工作的实效。各大班子、各受援地县、相关部门,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主动靠前,探索建立工作机制,积极做好服务保障,促进了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201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性一年。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突出强基础、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好今年的援疆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

今年,自治区将继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实施25类90项重点民生工程,坚持惠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增强,突出体现普惠性,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各受援地、各对口支援省市前方指挥部要统筹使用好中央补助资金、自治区配套资金和援疆资金,安排实施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就业等为重点的援疆项目。要总结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现代化和民族特色相统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让各族群众居住面积有改善,水电气路厨卫浴配套,还要建设好学校、医院、文化站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把改善生活条件与解决生计问题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经济,把对口援疆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致富工程”、民族团结的“连心工程”。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立足内部挖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受援地要主动加强与各对口支援省市前方指挥部的沟通对接,选择具备条件的援疆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资金和建设条件,抓紧建材生产、施工队伍组织等基础工作,确保援建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群众早受益。

(二)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立足点,强力推进产业援疆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仍然是新疆的基本区情,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15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中央的支持和各援疆省市的支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坚定不移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各支援省市要继续发挥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人才富集的优势,把当地的资源优势与对口支援省市产业特色结合起来,按照永康同志提出的“三要三不一加强”的要求,坚持环保优先,坚持惠及民生,坚持占领技术、市场制高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产业援疆工作,加快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远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石油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动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加大铁、铜、镍、黄金、铅锌、钾盐、重要稀有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促进新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提高食品、纺织服装、特色轻工等产业的精深加工度和附加值。三是加快发展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矿山机械、建筑机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四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六是充分发挥深圳市、苏州市两个对口援疆市的作用,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尽快将其打造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示范区。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产业援疆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互利双赢”的原则,把在疆发展的中央企业和各省市企业当作新疆自己的企业,在产业规划、资源配置、行政许可、税收政策、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在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强化经济运行的协调,对真干实干的企业,其产业出疆运输、电力供给、项目审批、资源优惠供给和配置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各类援疆企业本地化发展,使他们把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人才引入新疆、融入新疆、扎根新疆,带动更多本地劳动力就业,提升当地产业发展水平,与当地企业一起共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要发挥好各级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聚集园区的作用,为产业转移搭建平台,主动做好产业项目对接、落地工作,促进更多产业嫁接、转移到新疆。

(三)大力推进干部人才和科技教育援疆

新一轮对口援疆是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协同推进的全面援疆。要在抓好经济援疆的同时,大力推进干部人才和科技教育援疆。各地、各部门要把援疆干部作为新疆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悉心关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援疆渠道,继续采取挂职、培训等办法,让新疆的干部人才尤其是基层干部人才“走出去”,实施好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程,让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长本领。通过招商、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到新疆发展创业。要注意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抓紧培养受援地紧缺人才,以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要以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援疆,积极协调组织更多的内地优秀教师支援新疆。利用内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实施转移就业、致富技能、自主创业培训等工程,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自治区急需、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继续扎实推进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赴内地培训工程。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利用支援省市先进的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与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升新疆文化影响力

援疆工作既是新疆与内地交流合作的平台,又是文化交融的平台。各援疆省市和单位要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作为内地改革发展亲历者的优势,把支援省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受援地区,努力在当地形成学习先进、团结进取、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浓厚氛围。要帮助受援地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艺术产品,推动新疆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交相辉映。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形成开放、包容、向上、感恩、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进一步提升新疆文化的影响力,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今年2月1日起,自治区用三周时间,分别开展了“项目促进周”、“民生促进周”、“现代文化促进周”活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自治区开展“主题周”活动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文化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的认识,切实把开展“主题周”活动的成果与推动援疆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事关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做好与国家部委、援疆省市的对接,扎实推动今年援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援疆工作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要理顺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各对口援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在援疆工作中的总牵头、总协调职能,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协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共同为援疆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各受援地、县(市)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加强援疆工作机构建设,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援疆工作提供高效、有力的服务。二是要加强对各地援疆工作的督促指导。今年,自治区将向受援地州派驻督导组,加强对各地援疆工作的督促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确保援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三是要抓紧落实差别化经济政策。中央已经明确采取更加灵活的特殊政策支持新疆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对接,推动土地、财税、金融、园区、价格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已经明确的支持政策,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用足用好特殊政策,落实好配套资金,使符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援疆项目进得来、落得下、推得动。

(二)准确把握工作重心,实施好援疆规划

科学规划是做好援疆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对口支援省市在深入调研、充分尊重和吸收受援地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高水平的援疆规划,国家部际联席会议也已审议通过,对今后5年的援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动援疆规划的实施是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按照科学规划的目标、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在天山南北逐步变成美好现实。二要把握工作重心,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民生优先,立足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体现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等全方位援疆的要求,抓紧实施各项规划任务。三要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基础工作。要超前谋划,把规划和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中,并做好与国家、自治区和受援地相关规划、计划的衔接。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好已经立项、在建项目,确保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推进,让城乡各族群众早受益、多受益。要进一步强化援疆项目的管理,落实好项目责任制,切实把援疆资金用好、项目建好,把对口援疆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连心工程”、“致富工程”。

第2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北京经验 对口援疆 项目 管理

北京市在新一轮对口援疆中,承担援建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农十四师。这些县(市、师)交通闭塞、生活贫困、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艰难。三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援助力度,投资大、项目多、效益好,很好地贯彻完成了中央要求和北京市对援助工作的部署,体现了首都理念,践行了北京精神,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中走在了前例。

一、北京市援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1.主要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强劲,效果显著。北京市主要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同志非常重视援疆工作,多次组团到和田地区考察指导工作。先后有50余个市属委办局和区县领导带队,共500余批6 000多人(次)赴和田交流考察,在对口援建规划以外新增不少援助物资和支持资金,并签订多项帮扶协议。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来和田检查指导工作时,额外安排了2亿元实施试点项目6个。北京市经信委主要领导来和田检查指导工作时,自筹资金800万元,在和田地区北京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20 000 m2。领导高位推动,起到了示范带动效益。

2.前后方一心、各部门联动,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援疆格局。在北京机场、地铁、公交车随处可见为和田捐赠的广告位。在王府井等大商场和北京前门大街、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等各类商业网点都设立了和田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北京市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定期派出优秀工作人员来和田参与培训、指导工作和慰问演出。三年来,首都各界通过捐赠现金和实物、免费举办和田内高班、培训、慰问演出等方式,提供援助折合资金共计25亿元。

3.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保障有力。和田援疆前指设立了10余个职能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流程规范、考核严格。对援助资金和工程建设严格按程序进行管理,围绕质量、安全、项目、功能、成本“五统一”的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援助机制运转科学灵活,援建项目超前谋划,实现了援建项目早投入、早见效、早受益。“交钥匙工程”全部由北京市设计、监理和组织施工,保证了质量和工期,深受广泛赞誉。

4.创新民生援助模式,实现了小项目大民生,放大援疆效益。根据受援地受教育程度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民生现状,北京市着力于援建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北京市援建资金82.7%直接用于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相关的民生领域,直接受惠群众超过130万人,占援助人口的62%以上。

5.产业援助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和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北京市的科技优势与和田地区的资源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核桃、红枣、大芸等特色林果加工业。试种北京文玩核桃,建设农业大棚、牛羊圈舍和家禽种业基地,支持维药种植加工和地毯丝绸编制,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经测算,2013年北京援建将拉动和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可达25%以上。

6.重视招商引资,全力支持和田地区产业发展。由北京援疆前指牵头,引进了仁创科技、中禅新能源、巨龙融智机电、北京燃气、北京金隅、北京华都峪口、全聚德、东来顺等一批高科技和知名企业,共计50家。其中,27家入驻和田北京工业园区,协议投资163.92亿元,同时安排8 000万元注入园区投融资平台,积极促成园区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农发行达成融资协议,成功融资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和田地区的产业发展。

7.重视援受双方联动,充分发挥了两个积极性。援助方与受援方相互合作,加强沟通,协调一致,统一思想。双方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共同研究对口支援工作。注重联动机制建设,实施“项目定期协商调度、前期手续集中攻关、项目分工负责、项目资金预拨”等管理制定。充分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并根据受援地需求和发展实际动态调整援建内容,增强对口援疆工作实效。

二、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的建议

1.受援方需要积极跟进的工作。作为受援方,要心怀感恩,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跟进和承接,积极配合援助方做好各项对口援疆工作。

(1)加强对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和生产技术能力,增强遵守规章纪律的自觉性和用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对口援建的用工需要。

(2)对于“交钥匙工程”红线之外的配套设施主动完善,填平补齐,使援建项目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3)加强对“交支票工程”的管理和监察,保障“交支票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严格防止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质量不能保证和工期一再拖延的现象发生。

(4)加大做好援建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征地和拆迁工作,保障对口援助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2.进一步做好对口援建工作的对策。通过对援疆各省市援疆规划的中期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各省市相互学习和借鉴,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充分发挥各地州的主体作用,主动协调,主动作为,同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确保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快对教育和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学校、医院与自治区发达地区学校、医院的合作模式与共管机制,使援建学校、医院建成交付会后就能运转受益。同时建议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教师、医护人员的编制给予倾斜或者下放编制权限。

第3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

第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第4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湖北 民族地区 “五舍得”

湖北辖有一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两个民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口286万,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6。湖北省委、省政府站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今年来,湖北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十一五”时期,全省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5.7亿元;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由25亿元增加到2010年55.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90亿元增加到2010年284.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全省民族地区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湖北省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在“五舍得”上。

一、舍得创造发展机遇

湖北省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不仅体现在支持民族地区抢抓发展机遇上,更体现在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机遇上。一是制定和实施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湖北在实施全省民族地区抢抓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的同时,在全省民族地区实施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作出了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2011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扶贫重大战略布局调整,提出并实施了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构想,并于当年2月正式启动试验区建设,为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二是定期研究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此,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每两年在民族地区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议。2008年召开的现场办公会,帮助民族地区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00多个,落实资金100多亿元。2011年召开的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办公会议,落实扶持资金达200多亿元。三是制定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规划措施。2008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指导民族地区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616”对口支援规划,支持恩施州建设先进自治州规划、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省民族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既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系统,又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在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全省民族地区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态势,民族地区骨干产业快速成长,社会进步事业步伐加快。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鄂西段相继建成运营,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瓶颈被冲破,民族地区区位格局得到根本改观,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等一批世界级和部级的景区先后开发升级,旅游经济已成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画廊有限公司介绍,在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带动下,清江画廊旅游经济收入近年获得了五倍增长。

二、舍得出台扶持政策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湖北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关于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决定》等。这些文件,始终贯穿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贯穿了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主线,始终贯穿了加大工作力度,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同步发展的目标要求,把激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制度规定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在继承过去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国家扶贫、西部开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政策的要求,所作出的扶持决定涵盖了基础设施、农业、工业、旅游、文化、教育、科技、环保、财政、贸易等各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历来是困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意见》作出规定,取消民族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或降低配套比例。仅此,各级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大幅增加,而民族地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将大大缓解。

三、舍得掏出真金白银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对民族地区的支持要集中体现含金量,充分体现含情量。省长王国生指出,对民族地区的支援要以财政支持为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对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8年以来,湖北省支持民族地区建设,争取中央支持和省安排投资31.8亿元。针对民族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省财政在制定均衡转移支付分配中,对民族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给予了30%的照顾。2010年,省对民族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总额达到10亿元。“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到22亿元。2011年省对民族地区的各项转移支付补助达到113亿元,省补助收入占民族地区总收入来源的比重达到84%,远高于全省63.5%的平均水平。在湖北省编制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民族地区入库项目达1239个,总投资达5900亿元。交通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五年内,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总里程达14018公里。全省民族地区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高速公路网。

《关于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民族地区区域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发展。为推动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意见》制定出20条具有重大含金量的扶持措施。其中包括:每年给民族地区每县安排1000万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000万元担保机构建设资金,300万元扶贫贷款项目贴息,3000万元林业建设项目资金,20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500万元医改保障专项资金,1亿元左右的国土整治资金,100万元小城镇建设资金。每年安排民族地区不少于5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支持通村公路建设改造,到2015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民族地区1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13年,实现民族地区50%以上农户用上农村清洁能源,到2015年基本消除农村现有D级危房。《意见》还规定,从2011年起,将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从11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增量部分主要用于试验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同时,在支持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对民族地区予以倾斜。经测算,《意见》的出台,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仅资金扶持每年就达20多亿元。

四、舍得聚集社会资源

聚集社会资源、实施对口支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省政府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办公会上指出:汇聚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就是要使全社会明确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是要使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记住这一份深情厚谊,并转变成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动力。2007年以来,湖北省创造性地实施了“616”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工程(简称“616”工程)。由1位省委或省政府领导负责牵头,6个单位(4个省直属厅局、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1家大型企业)参与,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成6件实事。“616”工程重点覆盖了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和宜昌市的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全省有80个单位(省直部门、高等院校、3甲医院、国有大型企)直接参与了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行动。为了保障“616”工程的实施,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副省长为副组长,省民宗委等10个省直牵头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督办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616”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促进“616”工程的有效实施,省委、省政府将省各直部门实施“616”工程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内容,由“616”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年终检查和考评。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616”对口支援工程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汇集资金达到50多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60 亿元,为民族地区落实建设项目950多个,培训各类人才2万多人次,提供技术支持项目400多个,新建、改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150所,培训农民工20多万人次,转移就业11万人。

为进一步巩固“616”工程成果,深化“616”工程内涵,建立更加坚实的民族团结进步纽带,2011年,湖北省作出了关于建立省内部分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的决定,组织全省9个省辖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10个县市。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建立省内部分对口支援民族县市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从2011年起,各对口支援地级市的对口支援资金按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1%测算安排,并按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递增。按照这一规定,武汉市今年支援恩施州来凤县和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资金将达到4000万元。

第5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自1995年以来,针对日喀则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实际,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四省市及宝钢、中化两大集团企业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口的主要工作内容,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并派出干部赴日喀则开展工作。

上海,拓展渠道,加强两地经济联动发展

1995年5月至2001年5月的6年间上海市选派党政干部99名,无偿援助资金2.85亿元,共实施对口援助项目262个。日喀则市内的上海广场、上海体育场、主干道上海路等一批集中体现民族团结的标志性项目建成,极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大批希望工程项目的建设,使日喀则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在短期内得以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普遍提高。地区人民医院病区楼、卫生防疫站和县乡两级医疗网络的建设,使受援县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农牧民群众生病就近诊治,有力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001年第三批干部进藏,上海进一步加大了对口支援力度,3年计划投入资金总量2.25亿元,落实项目161个。截止到目前,到位各类资金1.88亿元,建成竣工的有地区中专教学楼、地区农业机械化工程、地区大礼堂改扩建工程等项目51个,高质量完成了扎寺文化广场等8个重点项目。

就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问题,上海落实资金1000万元,重点建设30个“安康工程”示范村,开展了以小额信贷、提供优良种畜等措施,以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改善村容村貌为标准,以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增加收入。

为了帮助日喀则地区尽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上海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日喀则边贸市场、江孜县农贸市场、拉孜县商贸市场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农畜产品为中心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江孜畜种繁育基地,积极发展农区牧业,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选择高效益养殖品种提供条件。组建了亚东县林下资源加工厂、拉孜县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厂及地区食品厂粉丝加工车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和资源为依托,组建了日喀则新世纪羊毛绒公司和日喀则金太阳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逾千万元,扩大了当地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了将当地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

萨迦县列入上海扩大对口支援县后,在上海第三批项目和资金均已排妥的情况下,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适度增加投资规模,确定首轮对萨迦县扩大对口支援建设规模不低于2100万元,援建萨迦旅游宾馆、办公楼改造、自来水管网工程等12个项目,目前投资700万元的县城主干道路已全部建成,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山东省,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项目600个。

第一二批干部工作期间,山东共实施援助项目392个,援助资金3.01亿元。项目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各个方面: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日喀则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增强了城镇功能;以生产项目、旅游宾馆为重点“造血”工程项目的实施,培植了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为充分挖掘农牧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起到了示范作用;以地区高中改扩建和地区新闻综合楼为代表的公益事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地区社会公益事业的环境,对缓解适龄儿童入学难,就医难、吃水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白朗、昂仁、聂拉木县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幅都超出了全地区的平均水平,为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第三批干部进藏以来,山东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又新增山东潍坊市对口支援南木林县。近两年来共实施项目198个,计划总投资2.1亿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5亿元,其中有141个项目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预定投资8400万元援建的日喀则滨河大道、地区建材市场等中央指定的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目前3个项目已竣工,有的已通过自验和初验。这8个项目于今年7月全部交付使用。

黑龙江,积极推进多渠道的工作思路

黑龙江省第一批干部2002年7月进藏以来,在老工业基地包袱沉重、全省各级财政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在2002年至2004年第一期期间,共安排31个对口支援项目,计划总投资9100万元。经过黑龙江省各方面和干部多方努力,项目和资金规模都有所增加,总投资已经突破1亿元。到目前,黑龙江省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对口支援项目49个,总投资10212.6万元,其中省级援建12个项目,总投资5375万元,有3个已经于今年初完成;黑龙江路、地区少儿活动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等5个项目已经于今年4月相继开工建设,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全部完成;农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等其他3个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选项、论证及立项筹备工作,下半年启动。

哈尔滨、牡丹江、大庆3市对口支援3个县共37个项目,总投资4837.6万元。其中哈尔滨市对口援建仁布县16个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3月底已经完成5个项目,其他11个项目10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牡丹江市对口援建谢通门县6个项目,总投资1437.5万元,除公务用车、办公自动化、电视台已经完成外,其他项目年底全部完工;大庆市对口援建康马县15个项目,总投资1293万元,除公务用车和学生用车已经到位外,其他项目今年底全部完成。

黑龙江省第一期干部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援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其中仁布县争取并已经落实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工程和切瓦乡吊桥等3个项目,计划投资3370万元;谢通门县争取已经落实县城至日喀则三级油路、乡级沙石路、人畜饮水工程、乡级完全小学等6个项目,计划投资1.78亿元;康马县争取已落实涅如生态建设、大庆路建设等项目,计划投资10995万元。

截止今年6月份,黑龙江省直接援建和对上争取项目总计达到63个,投资总额为4.25亿元。在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援助力度的同时,黑龙江省还针对日喀则地区实际,积极推进多渠道的工作思路,并已经启动实施了公安指挥系统、教育设施、卫生队进藏及医疗设备、技术培训、广播电视编播人员进藏及培训、矿产资源勘探普查和捐资助学、济困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领域,加大了力度,也必将为促进日喀则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吉林省,我们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完成好工作

吉林省第一批干部进藏以来,首批安排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8257.6万元。首批项目除吉林路、日喀则长白山幼儿园外,主要是围绕地委提出的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来建设。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在日喀则市投资2107万元建设后藏风情园,在萨噶县投资650万元,建设旅游宾馆;为解决农牧区最急需解决的困难,王曜午同志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徒步行进100多公里山路,深入到定结县最偏远的农牧区陈塘镇进行调研,并决定投资100万元,为陈塘镇的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吉林省干部大搞招商引资,一家四川内江企业,计划投资3200万元,建设一座青稞啤酒厂;一家浙江企业,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一座塑料制品加工厂。与此同时,吉林对口援助定结、萨噶、吉隆三个县的同志还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支援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2.6亿元,如吉隆县干部经多方努力,争取到农业部投资300万元的能源环保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宝钢集团,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对口支援仲巴县

首批对口支援启动项目主要有仲巴县霍尔巴乡至隆嘎尔直线公路、县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县城一纵两横道路硬化及下水配套等9个,涉及到文化、教育、卫生的方方面面,这些项目的落实,改善了县机关办公条件、改变了全县道路交通落后状况。这些项目的建成,方便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出行,丰富了县城干部、职工及驻军部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了教学条件,改变了学生坐在地上上课的艰苦局面,改善了牧区看病难的问题。

中化公司,对口支援岗巴县

中化的第一批投资670万元,主要就岗巴县三乡一镇卫生院建设及基本医疗设施配备、县完小改扩建、岗巴县驻日喀则地区办事处建设、县机关职工周转房改建项目、县城主干道配套及下水设施建设等项目对岗巴县进行对口支援。除以上五个建设项目以外,中化公司还积极参与岗巴县“曲登尼玛”矿泉水管理改善和招商引资工作。

第6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口援建;项目结算;工程建设

Abstract: corresponding support wenchuan county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after-disaster reconstruction work is a difficult and complex political task, project settlement for personnel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kill challenging, but also of the team unity cooperation of the test, I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orresponding rebuilding project settlement experience to share with everyone.

Keywords: corresponding rebuilding; Project settle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汶川5.12特大地震过去不到两年之际,我省对口支援汶川县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援建目标,当一个崭新的新汶川已经傲然屹立在世人面前时,受援百姓有口皆碑,一位当地官员赞称“新汶川和震前比,整体提升了五十年”。

一、对口援建项目基本情况

援建项目主要包括:农村及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农副产品市场、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社会福利、防灾避灾、村委等公共设施;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村公路、农村供水等基础设施,共77个项目总投资额约28亿元。

对口援建项目结算工作量大、点多、面广,涉及房屋建筑及装饰装修、安装、园林、绿化、市政、通村公路等工程,以及设备、校园家具、校园文化、体育设施采购等方面,加之汶川地处西羌少数民族聚集地,各类建筑为突出羌族特色,其独特的造型无疑也增加了计量的难度,在地震断裂带附近原址重建,抗震等新工艺的采用;使用社会捐赠资金,捐赠人对建筑风格,材料和工艺的特殊要求等,也使结算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多样化。

二、对口援建项目结算的特殊性

对口援建项目的实施地为汶川地震灾区,所处自然、地理、人文、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我市大相径庭,对口援建项目和常态下的建设项目一样,采取全过程投资控制,按我市财政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方式进行管理,竣工后要及时全面完成援建项目的结算及评审,但援建项目结算的特殊性,必然引发援建项目结算的特殊问题:

1、非常态下市场价格的严重背离的应对

建设材料、劳动力、施工机具市场也极不完备,其价格的风险无法在招标阶段完全预测,虽然在招标文件规定“投标企业自行踏勘现场,其投标综合单价应该包括完成该项目的一切费用”,但实际的情况已经不是有经验的承包商所能预计的。在2009年初,出现了援建项目的材料、人工、机械实际价格和当地市场价格及信息价格严重背离的现象,施工企业的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其结果已经造成施工企业无法承受,施工难以为继,工程建设受阻,严重影响着对口援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总目标的实现。立即组织施工、监理、代建、造价咨询等单位,对援建项目的主要材料的实际价格进行多方摸查并取证,形成了施工、监理、代建、造价咨询单位和前线工作组等五方共同认定的主要材料价格,俗称“五面红旗”,为此,制约对口援建项目的顺利实施的矛盾才得以缓解。

2、造价咨询公司参与全过程投资控制和结算评审

利用社会专业力量也即造价咨询服务单位进行全过程投资控制,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大多数重点项目的建设也早就有了成功的经验,比如新白云机场、广州大学城及亚运项目的建设。造价咨询单位同时参与对口援建项目概算评审、全过程投资控制和结算评审,目前应属创新。

造价咨询单位即在施工准备阶段承担着设计概算的评审任务,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中又参与全过程投资管理,为前线工作组提供工程进度款的计量支付、合同价款变更、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计价、变更材料的价格确认等方面的服务,在竣工结算阶段承担结算评审的任务。其优点一是利用专业造价单位的技术力量,为上述工作提供专业的服务,且由于其参与了全过程,对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了如指掌,便于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在结算评审阶段,不需利用竣工图纸及城建档案等资料,对实际发生的情况去推断,而是手中已经有了现场的第一手资讯,即高效且又真实准确,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援建项目的结算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3、审计全过程跟踪,呼唤紧急状态下审计响应预案

广州市审计局采取派出审计组审计和常驻审计相结合、前方审计和后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时间上实时监督、在空间上就地监督的全面跟踪审计,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对口援建项目的投资控制在有效的监督下实施。但是由于目前对口援建项目结算正处在开展阶段,完成结算评审的项目还不是很多,审计工作的侧重点还没有转移到工程结算方面,建立紧急状态下审计响应预案,像发生自然灾害一样,国家各部门都有紧急响应预案,常态下执行常规策略,非正常情况有紧急响应预案,才会使常态和非常态下的结算工作都有法可依,合法合规。

三、对口援建项目结算争议处理方式的探讨

对口援建项目和其他项目一样,多数承包人都会积极地开展结算工作,主动配合结算的审核及评审,对承包合同及招投标文件中的约定,容易取得双方理解一致意见,能够顺利地完成结算评审。但总有个别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利用承包合同中的疏漏、不严谨追求额外利润,或因自身原因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而造成的亏损,对评审结果迟迟不予确认,甚至持没有任何理由的反对意见,致使结算评审不能定案,这种现象怎样应对一度成为困扰:

方式一采取“短平快”的办法,由造价咨询单位直接出具评审报告。按合同约定,承包方对终审部门的审核结果拒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内又提不出正当的理由的,最终的审核结果由委托方与终审部门共同盖章确认,至此似乎造价咨询单位可以直接出具评审报告了,但实际上什么是“不正的当理由”却难以界定,前文所述的人工和机械价格的非正常上涨的矛盾实际也没有解决,且承包合同中难免有疏漏、不严谨或前后矛盾之处,施工企业很容易就会在承包合同及招投标文件中找出双方理解不一致的条款,很容易就找个理由会使问题搁置不前。

方式二提请调解,实质上无解可调。发生工程造价合同纠纷时,按合同条款约定的办法提请调解,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办理提请调解的工程造价问题。但提供给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的是同一份承包合同与招、投标文件,大多数情况下对疑难问题,造价咨询单位已经之前已经咨询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后才会做出判断,所以实质上也是无解可调了,承包单位也不会在和你“一同前往”了。

方式三走司法程序,即按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这也是合同约定的争议问题处理办法,但无论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好,还是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也好,其程序繁杂不说,必定增加成本(支付仲裁或诉讼费用)承包单位不会主动去做,况且后,大多情况下还是要做工程造价鉴定,花费的时间是可想而知的,和短时间内完成援建项目结算工作也是相违背的。

方式四打持久战,移交由当地政府处理。对口援建按中央的统一部署,是在受援方当地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工作的,前期项目的承包合同大都是前线工作组和威州镇政府共同为发包方,工程实体已经全部移交给了威州镇政府,将剩余资金和结算工作也一并移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据说其他省市的援建项目已经有此种想法,由当地部门和承包单位打持久战,没有了时间的约束(上级部门近期内可能会做出援建任务完成,援建人员撤回的部署,留给前线工作组处理结算的时间会受到制约),可以按程序逐步解决争议的问题,但是援建工作就留下这样一条难割的尾巴,岂不就是没有完成任务。

上述四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任何一种不利现象发生都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结算工作的进展,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跟风效应造成不利的后果。对口援建前线工作组及时改变了部署,援建项目结算小组全员深入到结算工作的第一线,与造价咨询单位集中办公,及时处理各类结算事项,化解矛盾于无形,全面领导和督促的结算评审工作,统一协调和调度结算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摆正立场,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利用结算专题会议制度逐一解决结算中的矛盾和问题,打了一场结算工作的歼灭战。

总结

第7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模式;四个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79-03

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自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历时十二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成效不断显现,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口支援工作本身也经历了提升完善的过程,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受援对象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转变,受援高校范围实现了西部地区的全覆盖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于2001年6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首批确定国内13所一流高校与12个西部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各一所高校结为对口支援关系。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宁夏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大学和新疆大学。在总结首批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5年再次扩大6所新疆地区本科院校为受援学校。之后,又先后实施了“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校工作”、“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高校、高校”等专项计划。2011年,教育部又将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5所国家民委所属高校纳入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范围。如今,已有94所高校对口支援了67所受援高校,涉及高校共160余所,受援高校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部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西部地区。

受援对象由点到面的转变,使得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形成了梯队式发展的格局,不仅出现了一批快速发展的领头羊,更有一批第二梯队的高校在不断成长。以贵州省为例,第一批受援高校仅有贵州大学。在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贵州省的强力推动下,也受益于浙江大学无私和全力的帮助,贵州大学于2005年就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序列,同时在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申请、院士申报、重点学科建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领域实现了十几项“零”的突破,无论是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师资队伍水平,或是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提升,不但成为贵州省高等教育的标杆,而且与东部地区高校之间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继贵州大学之后,对口支援工作又增加了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毕节学院等,这些第二梯队的高校通过对口支援平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特色学科的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工作任务实现了从提高受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单一任务到提高受援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综合任务的转变,使受援高校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01年,“对口支援”工程实施之初,教育部提出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任务,以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争取用五年的时间,使受援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提高,为受援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作。至2009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时,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受援高校综合实力普遍提升,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5所高校先后步入211工程院校行列。二是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首批13所受援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总共只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488个,到2009年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8个,硕士点1493个。三是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和比例都明显上升,从根本上提高了受援高校的办学实力。以首批13所受援高校为例,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从3800多人增长到11200多人。四是提高了受援高校的服务能力,推进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8年多来,对口支援双方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

为了推动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在2011年举行的对口支援10年工作总结会上,及时调整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内容要求,提出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要实现四个显著提升,即通过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高校管理水平。对口支援工作任务的调整,既是在前一轮对口支援业已取得成效基础上有关工作的自然延伸,也是西部地区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更大地发挥了不同类型的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使得对口支援工作呈现出各显其能的良好局面。

三、核心目标实现从服务受援高校发展到服务受援高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促进了受援高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第8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促进新疆发展稳定作为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党站在新世纪新的起点上,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年,中央基于新疆发展稳定形势需要,作出了从1997年开始,由内地选派干部支援新疆的重大战略决策。**年,又确定由北京等8省市和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对南疆四地州和兵团在南疆的三个师实行对口支援。其目的,就是促进新疆加快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10年来,中央先后为新疆选派了五批2689名干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援疆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大部署,拓宽工作领域,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援疆干部规模从首批的202名增加到第五批的951名,援疆工作也从最初的干部援疆,拓展到以干部支援为龙头,经济、科技、文化支援相结合,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援疆工作新格局。援疆工作的10年,是内地与新疆各族群众感情日益深厚的10年,是新疆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是新疆稳定形势最好的10年。**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是**年的3.3倍、5.5倍。新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疆的发展中,内地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援发挥了重要作用。援疆工作已成为促进新疆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

**年9月和今年8月,总书记和总理先后视察新疆,对新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放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不久,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下发国发3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并对做好今后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性意见。新时期新阶段,援疆工作应进一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促进新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巩固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围绕贯彻十七大精神,结合落实国发32号文件,更加注重输血型援疆和造血型援疆的有机结合,着力加强受援地区发展基础建设,培植财源,增加财力,提高受援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加注重结合受援地区发展战略,把新疆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同内地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在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上保重点;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广泛开展与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坚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援疆工作始终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治党治国的根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项权益,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援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新疆各族群众谋福利。一方面,通过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新疆紧缺人才,特别是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基层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据统计,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援疆省市、单位累计在疆实施互利合作项目900多个,投资总额达158亿元;累计无偿援助我区资金物资23亿元,援建了一大批民生工程,造福了当地各族群众。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条件的改善,直接惠及了百姓。喀什二中大部分骨干教师都是山东省和天津市的援疆干部。经过几批援疆干部的努力,喀什二中的教学教研水平大幅提高,高考升学率由前几年的不到50%提高到了90%以上,一批少数民族学生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广大援疆医生积极为当地患者服务,实施许多了高难度手术,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北京市援疆医生蔡茹,在急救一名窒息的维吾尔族新生儿童时,用自己的口吸出婴儿口腔中的胎液,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可以说通过援疆工作,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使新疆各族群众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感谢援疆干部,感谢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内地省市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援疆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尤其要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把以人为本理念更好地体现在为各族群众谋利益上。继续坚持重心下移,把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向基层公共事业倾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效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基层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牧民定居、农村抗震安居工程以及农牧区饮水、道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城乡面貌的改善。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二是把以人为本理念更好地体现在关心关爱援疆干部上。援疆干部都是抱着为促进新疆发展、为新疆各族群众做贡献的想法,进疆工作的。他们远离家乡亲人,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到一个气候、生活、饮食、习惯、文化完全陌生的环境工作三年,独立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孤独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同时,援疆干部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既年富力强,但又处在上有老、下有小这么一个年龄段,家庭负担很重。我是援疆干部又分管援疆工作,许多援疆干部领队都跟我讲,受援单位对援疆干部关心爱护支持,能够加倍调动援疆干部的工作热情。现实中也是这样,许多援疆干部都是动用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为受援地区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一句不十分恰当的话讲,是“三年援疆做贡献,回去多年还人情”。韩部长对援疆工作高度重视,对援疆干部非常关心。我来部里工作后不久,就听援疆办的同志讲述了这么一件事。2004年底,有一名在阿克陶县工作的援疆干部,突发重病,生命垂危。接到报告后,韩部长当即作出批示,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抢救,使这位援疆干部转危为安。克州、博州援疆干部公寓竣工后,当韩部长了解到部分生活设施配备不全时,亲自协调给予资金支持。韩部长每次到基层调研,都要看望援疆干部,了解援疆干部工作、生活情况。援疆干部都是打心眼里感谢韩部长,感谢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自治区援疆办应更好把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为援疆干部服务上,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积极为援疆干部施展才干营造宽松环境。特别是按照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爱护的要求,提前做好第六批援疆干部选派、进疆职务和生活安排有关工作,确保每位援疆干部都有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援疆干部更好地发挥岗位职能、桥梁纽带和传帮带作用。其次,完善援疆干部调整激励机制。对进疆后不适应工作岗位的,及时根据其特长,调整相应职务。对表现优秀的,及时报请自治区党委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第三,提前做好第五批援疆干部返回安置有关工作。协调中组部、人事部在安排第五批援疆干部返回安置时,对援疆干部派出单位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积极加强与援疆干部派出单位的沟通联系,使每位援疆干部都能得到妥善安置。这样做,既有利于援疆干部在疆期间的思想稳定,又对干部选派工作形成正确的导向。第四,继续加强与返回后援疆干部的联系。这是援疆工作的一大重要资源。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与历批援疆干部多层次、多形式联系机制,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岗位变动情况,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援疆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相互联结的各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才能确保这个有机整体不断前进和进步。在新的发展阶段,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科学发展的统一整体。

援疆工作是以促进新疆发展稳定为目的的。在推进援疆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如何促进受援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今后,我们应进一步结合援疆优势,突出在以下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受援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受援地区干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受援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基础。应充分利用援疆干部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在积极为援疆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传播内地的先进思想、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工作方法,传授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培养技术骨干,促进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行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援疆省市、单位的培训资源,积极争取内地加大为新疆培训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力度,促进我区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区对短期性紧缺人才的需求,采取“项目+人才”、“课题+人才”等灵活方式,由援助单位选派相关人员到新疆短期服务,引进人才。

二是在提高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上加大力度。促进受援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关键。应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项目合作机制,引导内地各类所有制企业、资本到新疆创业,实施更多的互利合作项目。鼓励援疆省市利用我区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国有土地,共建农副产品和工业加工区,搭建与内地长期合作的平台。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项目推荐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东部地区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来疆投资开发各种优势资源。加强互利合作宏观统筹,树立“大援疆”的思想,鼓励互利合作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寻找最佳组合,盘活援疆资源。同时,在项目选择上,充分考虑受援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多地引进低污染、低耗能和环保型项目,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相协调。

三是在推动受援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受援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事业建设是重要内容。今后,应进一步引导援疆省市、企业,在加强受援地区教育、卫生基础设建设的同时,加大教育、卫生基础设备的购置投入,提高受援地区教育、卫生硬件水平;加大受援地区教育、卫生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建设力度,提高受援地区教育、卫生软件水平。积极开展两地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创新文化交流载体,加大两地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和交流,把两地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在促进南疆三地州发展上加大力度。南疆三地州发展水平比较低,加快南疆三地州的发展是促进新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应继续引导对口支援省市和企业,加大对南疆三地州扶贫济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层政权、农业和优势产业援助力度,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

四、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推进援疆工作深入发展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为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理解统筹兼顾,就是从中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具体来讲,就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工作部署和安排上,始终从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援疆工作,集中反映了中央统筹区域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是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大关系的具体体现。援疆工作看似单一,但其中交织着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都需要统筹兼顾。10年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由于新疆幅员辽阔,南、北疆之间,各地州县市之间差异性较大,加之援助省市、部门和企业之间情况不同,致使援助程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15号文件范围内实行对口支援的地州与其它地州不同;企业援助的地州与省市援助的地州不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间也不完全相同。当前,我们应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国务院下发32号文件的机遇,加大协调沟通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一是加强对援疆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各地的督促检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援疆各项工作的落实。抓好协调指导,做好援疆干部轮换后有关计划、项目、经费等方面的衔接,使各方面工作不受影响。积极探索建立试点县(市)援疆干部选派、平稳交接的有效机制,确保试点县(市)工作的连续性和班子的战斗力。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对援疆干部的管理,重视发挥援疆干部工作队的作用,形成组织管理与援疆干部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新疆与内地高层互访。各地州每年应至少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援疆省市、企业走访一次,通报援疆干部的工作表现情况,看望慰问援疆干部家属,沟通衔接下一步的援助重点。自治区每一年半应赴援疆省市、企业走访一次。

第9篇: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今年5月中旬,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市记协组织上海主要媒体和中央驻沪主要新闻单位30多位记者,分三路赴上海对口支援的云南思茅、文山、红河三市州和新疆阿克苏地区、日喀则地区及三峡库区采访,集中报道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最新进展。这次采访活动体现了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各媒体扬各自优势,抓独家鲜活题材,先后推出报道20多万字,其中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华东版和东方新闻网站等刊登文字和图片报道100多篇(幅),解放日报还集中推出4个整版彩色画刊;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频率、频道播出新闻和专题报道近100条,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采访活动加深了上海人民与对口支援地区人民的了解,成为上海新闻界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作风、展示形象、锻炼队伍的一次生动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王仲伟在会上对这次采访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讲了三点意见。

首先,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把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特别是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报道,作为上海新闻媒体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领导多次指出,上海要按照国家战略,在推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做好这方面的新闻宣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找准定位,提升追求。记者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正确把握全局,才可能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同时,只有深入了解全国,才能真正了解世界。我们要很好总结这次采访活动的经验,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和上海学习全国、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及支援对口地区的工作同步前进。

其次,新闻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新闻媒体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次采访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总结交流会上大家的发言表明,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新闻宣传的主线、主题、主调才能生动形象,和蔼可亲,才有可能打造出精品力作。感受实情、认识国情,抒发真情,要求记者深入一线,亲临现场,把自己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写进自己的报道。这是新闻采访最本质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才能有报道的深度,才能使人感动。

第三,对市委重大决策的宣传,由市委宣传部等牵头,各主要媒体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就能形成合力。这次采访活动推出的不少报道,看了很感动。这里有新闻媒体的努力,有记者的辛劳,也有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做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很多新闻报道在两个方面还需要努力,一是思想性不够,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二是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不够。归纳起来说,就是报道抽象度不够深,具象度不够活。所以,我们要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增加有记者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临现场的报道。

王仲伟最后指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巡礼采访活动,是上海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次重要实践。“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抓学习,加强理论武装,但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好作风,多出好作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锤炼我们的作风,只有实践才能催生和检验我们的作品。要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当前的新闻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新闻实践和队伍建设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