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对口帮扶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对口帮扶工作计划

第1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局的人口和计生“三结合”工作,在局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具体牵头负责抓好我局的人口和计生“三结合”工作,法规股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

今年,在完成县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的同时,完成联系村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65户,其中:新增户25户,联系户20户,帮扶户20户,建立帮扶基地1个。

三、落实措施,积极帮扶

1、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县2013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和《县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意见》的精神,抓好育龄妇女普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2、在联系乡建立起一个规范性的帮扶基地,做到:一是帮扶对象是计划生育合格户;二是有规范的标识牌子,包括帮扶户标识牌和单位帮扶基地标识牌;三是完善好帮扶资料;四是真帮实扶,从资金、物资和技术指导上真正落到实处;五是基地内当年无违法生育。

3、对帮扶户要做到有协议、有资料、有标识、有帮扶手册;让帮扶户明白帮扶规划、帮扶目标、帮扶优惠政策和帮扶人;要做到项目、资金、技术、政策“四落实”。

4、在提高帮实效上下功夫,结合自身职能,充分运用文体广电局的优势,制定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帮扶的优惠优待政策并落实好,使帮扶对象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2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年,我办计生“三结合”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人口环境目标,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为目标,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计生工作的人、财、物投入,做到了人员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我们成立了由主任王其林任组长,副主任赵新天、杨万银、纪检组长宋海燕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并与帮扶对口单位龙池镇一起制订落实了帮扶方案。

二、大力宣传,使计生工作深入人心

为使计生工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我办认真落实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标语、展板、宣传点等形式,着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政策进行宣传;二是组织包乡干部在下乡开展工作时通过走访、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广大移民群众作计划生育城乡一体化宣传,受到了移民的一致好评;三是结合移民政策法规有关知识,对我办帮扶的计划生育“三结合”户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多数“三结合”户都能自觉配合登记、验证,也自觉接受属地管理部门的服务和管理。

三、坚持依法行政,落实好计生工作

(一)落实规章制度。一是认真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二是与各科室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制度;三是建立我办内部院、楼、单元、户室管理制度和外来人口出租出借的房屋的房主和雇主报告登记制度;四是以宪法为依据,以《人口计划生育法》、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为主体,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管理,按要求报送有关计生工作的报表,及时征订了计生工作有关刊物。全年无新生儿出生,无死亡人数,无人流、引产等情况发生。

(二)做好龙池镇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认真贯彻

市委、市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成立了计划生育“三结合”领导小组,与龙池镇制订了帮扶方案。今年我办落实帮扶对象18户,其中,对口帮扶贫困户4户,安身工程1户,危房1户,计生“三结合”4户,基地8户,支持帮扶资金9500元。还开展了对口支援龙池南岳村文化站的建设,支持资金1000元,为他们添置书籍、报架、宣传器材等。我办广大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参与计生工作,实实在在地为贫困户和“三结合”帮扶户解决困难,圆满完成了“三结合”成片帮扶基地建设工作和农村计生困难家庭帮扶工作目标任务。

第3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意义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实现人口、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从关爱女孩入手,进一步消除农村性别歧视,为女孩生存、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活动意义: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是现行教育政策扶助的空档。发动社会力量,重点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孩高中阶段帮扶助学,可以促使她们文化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得到争取高等教育、就业成才等机会。不但可直接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提高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更有利于转变农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比整治工作落实,有效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国策落实,促使人口自身和谐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帮扶对象及帮扶单位

帮扶对象:农村已经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计划生育纯女户家庭女孩,其中重点帮扶在校高中生,兼顾家庭生活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及中专生。

帮扶单位:区、镇所有单位及驻区、镇、所有单位、部门,社团组织,各村(居)委会,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等各类经济组织,欢迎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自愿参与。

三、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

1、帮扶方式:采取个人勤务单位结对帮扶形式。

(1)定点帮扶,原则上有扶贫、村建、新农村建设挂点任务的单位完成所在驻村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

(2)民营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和无驻村任务点的单位,由计生部门提供被帮扶人名单及家庭基本情况,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帮扶对象。

2、助学资金:每学年资助每位女孩1000元,结对三年,直至高中毕业。

(二)步骤

1、确定受助对象(7月30日前)。

以村(居)为主,对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生活、女孩成长、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集名单。7月30日前完成摸底和资格确认工作,为帮扶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

2、社会宣传发动(7至10月份)。

充分利用党校、人口学校、计生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发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动员广大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和个人参与“阳光助学”工程,及时进行典型个案的宣传报道。把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情况和女孩就学情况进行张榜公示,并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女孩的成长,伸出友爱之手,共同帮助女孩成才。

3、办理帮扶程序(8月份)。

采取个人申请、双向选择、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的助学方式。(1)定点帮扶,由被帮扶人提出申请,各村(居)提供推荐帮扶名单,各驻村单位自行决定由单位或单位干部职工个人与被帮扶人签订帮扶责任书,与被帮扶人共同协商制订帮扶计划。(2)民营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和无驻村任务单位,由所在单位本级计生部门提供推荐帮扶名单,帮扶人及帮扶对象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然后双方签订责任书并共同协商制订帮扶计划。

4、履行帮扶责任(8月20日至9月5日)。

在确定帮扶对象后,各帮扶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好帮扶职责,确保女孩不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帮扶单位要同被帮扶对象签订合同书,被帮扶人接受资助后,必须完成当年的学业。帮扶单位资金在每年9月1日开学前支付给被帮扶人或其家庭监护人。

5、考核汇总(10至12月份)。

将“阳光助学”纳入到各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中。为确保“阳光助学”落实实处,每年10月15日前以村(居)为单位汇总“阳光助学”落实情况,12月25日由镇计生办汇总后报区人口计生委。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村计生领导小组和各帮扶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阳光助学”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好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各地每年的9月5日前举行一次大型“阳光助学”公益宣传活动。

2、建立进入、退出机制,规范管理。

以女孩考入高中第一学年为进入时限,以三年为一个帮扶时段;如现其已读高中,则以今年9月1日为进入时限,到高中毕业为一个帮扶时段。高中毕业则退出;再转入帮扶另一个对象。对考出大学(含职大和大专)的原则上由帮扶单位和个人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帮扶助学。各村(居)要如实提供第一手资料,镇计生办要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阳光助学”档案,内容包括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助学责任书、助学计划书等内容;档案统一保存在镇计生办。

第4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社会进步和人口的有效控制,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新机制,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确保我乡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经研究决定作如下工作通知:

加强领导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乡决定成立以乡长陶梅为组长,乡副书记为副组长,为成员的计生“三结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计生办,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帮扶任务

2013年,全乡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任务共15户,其中:新增户5户,帮带户10户。被帮扶的计划生育“三结合”户无计划外怀孕、无违法生育,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以上,使他们成为少生快富的带头人。

帮扶措施及要求

1、落实人员。各部门,各村要建立帮扶小组落实负责人负责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确保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正常开展。

2、落实规范管理。明确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软件资料,落实帮扶项目、资金、技术、政策。要有协议、资料、标志牌、帮扶卡。被帮助户要明白帮扶规划,帮扶目标,帮扶的优惠政策,为什么要帮扶。帮扶基地标识牌要规范,明确基地名称,帮扶项目,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优惠政策、帮扶基地的基本情况。

3、落实优质服务。各帮扶部门走进帮扶基地,深入农户家中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帮助“三结合”户制定生产发展规划,指导生活、生产等。要进村入户为“三结合”户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和咨询服务,切实解决生产、经营、生活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真帮实扶。

帮扶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的落实

乡农业服务中心:优先、优价为计划生育户供应优良种籽、树苗,通过各种形式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乡畜牧站:要为计划生育养殖户免费提供预防药品和养殖技术,并主动上门服务。

乡卫生院:要为妇女儿童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生殖健康、妇幼保健、避孕节育技术和其他卫生健康服务,普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科学知识。并做好计划生育家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助工作,对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住院、就医实行适当的减免费用。

乡民政办:要优先向计划生育中心户和计划生育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把农村中的独生子女贫困户优先纳入困难救济、低保、安居工程等项目中重点扶助,帮助建立致富项目,促进少生快富。要优先向实行计划生育的特困户提供脱贫启动资金,安排扶贫项目,帮助他们率先脱贫致富。

乡计生办: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品的进村入户、查环、查孕、查病等方面的保健服务。

乡广播站:要认真搞好“三结合”的宣传报道,并通过新闻媒介大力宣传计生“三结合”工作的经验和“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典型,并把计生“三结合”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

第5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为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深层发展,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实施计生惠民工程,逐步完善奖励、扶持、救助、优惠、保障“五位一体”的政策帮扶机制,让计生家庭充分享受到惠民政策,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实施帮扶工程,帮助计生家庭脱贫致富。鼎城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区委、区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开展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下发《鼎城区计划生育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落实计生家庭政策帮扶“四个一”制度,即为计生家庭安排一名包联责任人、制定一项发展计划、确定一个生产项目、落实一套优惠政策,为计生家庭发展送关怀。活动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帮扶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二是把握重点,服务全局。把优先惠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失独家庭、失依家庭、手术并发症家庭为重点惠及对象,保证所有计划生育家庭都享受优先、优惠政策和关怀。通过整合全区各级基层组织、各部门单位和人民团体、干部群众等社会资源和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重点扶持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解决他们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照顾,生产上得到扶持,学习上得到帮助。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是对贫困计生家庭建立动态帮扶档案。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摸底核实,建立贫困计生家庭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明确推出和准入条件,适时更新,确保需帮扶的计生家庭一个不漏。明确结对帮扶责任。二是对贫困计生家庭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名联系乡镇的区级领导、区直单位和乡镇(场)主要负责人、联村干部,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个贫困计生家庭。此外,还动员本地经济能人参与结对帮扶。该区人口计生局和各乡镇(场)计生办建立了结对帮扶的爱心台账。三是定期实施帮扶行动。帮扶责任人经常来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酌情施策,从就医、就学、就业、生产、生活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扶助,如积极为计生家庭争取小额创业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动员计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劳动,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四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把计划生育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人口计生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奖惩措施,实行定期检查评估。该区广电台、党建网、政府网等媒体及时跟进报道、推介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计生家庭关爱行动。据统计,该区共结对帮扶贫困计生家庭958户,送去帮扶资金120多万元,提供技术培训68次,有效加快了贫困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的脚步。

实施成才工程,确保计生家庭子女健康成长。落实计生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帮助计生女孩家庭女孩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材。强化奖励助学政策体系,对贫困计生家庭子女考取高等院校,给予资助,该活动在鼎城区已经连续开展了6年,累计发放助学金75.6 万元,资助大学生273人。该区还注重开展日常关怀活动,每逢节日,该区人口计生部门联系其他单位为计生家庭子女送上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与他们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早日成才。

实施保障工程,免去计生家庭后顾之忧。目前,鼎城区有独生子女家庭9.9万户,为帮助他们增强发展能力,解决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来无忧、老有所养,鼎城区各级组织携手社会各界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1.认真落实两扶政策。仅2012年,鼎城区共计为12150人发放农村独生子女奖励资金1166.4万元,为885人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186万元。从2010年起,该区又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增加了每人每年600元的特别关爱生活补助。2.积极开展生育关怀活动。鼎城区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提取10%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同时向社会募捐,共筹集资金310万元,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关爱计生家庭。自2007年建立生育关怀基金以来,该区已走访慰问计生对象5428人次,发放生育关怀资金308.1万元。3.全面推行新农保制度。自2010年起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截至目前,鼎城区新农保参保缴费率达77.29%,向12.4万农村老年人累计发放养老金6826.8万元。4.大力建设农村养老机构。该区建乡村敬老院29所,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留守老人制定了优先入住条件,目前已集中供养1450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第6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奋力促使

计生家庭率先小康

计生家庭是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确立而逐步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截至2012年,铜仁市有计生家庭16.7万户、共64.3万人。其中,独生子女家庭2.7万户8.1万人,农村计划生育二女家庭1.3万户5.2万人。这些计生家庭在带头响应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不断用勤劳和智慧追逐着铜仁的“中国梦”。

1997~2002年,铜仁市开展计生“三结合”共帮扶约95898户计生家庭,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615万元,助31169户脱贫。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三年共兑现利益导向政策资金2.28亿元,惠及计生家庭52万人,新增计生家庭脱贫户6300户。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统计,2012年,铜仁市农村计生困难家庭有10.7万户32万人,占全市整体贫困户的47.86%。把计生家庭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出台优惠政策,让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率先实现小康,是实现铜仁“中国梦”的基础。

科学理论指导

四大优势助推

让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是以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当前,铜仁市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已具备四大优势: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口计生工作历来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制。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是重大民生问题,事关广大计划生育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同步小康大局。党中央、国务院,省、市不断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将计生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创新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广大计生家庭更多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1年,铜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意见》(黔党发〔2011〕17号)精神,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双降”目标的实施意见》,在原有利益导向政策的基础上提标扩面,形成了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保障、救助、优惠“四项制度”,涉及26项内容,各级财政均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四项制度”资金作为单列预算。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小康”工程的意见》,对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成功的实践经验。多年来,铜仁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先行先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计生“三结合“试点时,江口县太平乡寨抱村村支两委,用5000多元扶贫资金把20户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和其他计生贫困户吸收到林场、养鸭场等村办企业中进行优先扶持,使他们率先脱贫致富,并以此带动全乡经济的大发展。在村支两委的帮扶下,当年全村有24户计生户的人均钱粮收入超过 “双千”。

2011年以来,铜仁市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黔党发〔2011〕17号和铜党发〔2011〕21号文件精神,对计生家庭的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印江自治县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奖励、扶助、帮扶、补助、免费、优惠“六位一体”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沿河自治县建立了对农村计生“两户”和城镇非从业(夫妇双方均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及下岗职工)家庭计生独生子女户及成员实行即扎即奖、就学扶助、就业优先、生活补助、医疗救助、社保优惠“六大机制”;松桃自治县出台了《关于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率先小康”工程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实现“双降”目标,构建“奖励为基础、减免为先导、优惠为依托、帮扶为主体、救助为重点、社保为保障”的激励政策体系,使全县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率先致富、子女成才、老有保障”。江口、沿河、松桃等县的实践和探索,为全市全面推进计生家庭“率先小康”工程提供了借鉴。

全面可行的政策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及部门帮扶职责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大力支持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分别对贵州和武陵山片区进一步健全计生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等制度作出了安排和部署,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铜仁作为同时享受三个文件政策的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外,全市以“四项制度”为基础,积极创新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把“四项制度”与“三结合”帮扶、“幸福工程”等扶贫开发惠民政策结合起来,实现从政策衔接到投入保障的全面跨越。

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近年来,在 “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铜仁新时代精神引领下,全市各级人口计生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在不甘落后、勇于赶超中提升执行力,努力营造出风清气正、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双降”目标和增比进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促进计生家庭

均衡发展

在同步小康的新征程上,各级各部门要把计生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和城乡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为此,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党政主导,认真落实规划方案。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实施《铜仁市关于实施计生家庭“率先小康”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明确帮扶对象,落实挂帮人员,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坚持加强部门协作,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责任,整合部门资源,把计生家庭“率先小康”工程与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计生家庭自力更生,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的良好氛围。

坚持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帮扶机制,根据区域差异、经济水平、发展方式的不同实行分类指导。采取以点带线、以线连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计生家庭“率先小康”工程。

第7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省委[]8号文件)关于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的要求,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综合评价考核办法》,特制定《县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一、综合评价考核的目的

开展综合评价考核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激励机制,促进规范管理,推动扶贫工作到村到户,提高扶贫开发效果,顺利完成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二、综合评价考核的对象

综合评价考核的范围为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具体责任人为分管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

三、综合评价考核的内容

以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成效为重点,综合评价考核各乡镇及县政府有关扶贫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包括中央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各种专项扶贫资金、地方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管理实施情况;扶贫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等。重点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成效。

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各乡镇、整村推进村当年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整村推进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四、综合评价考核的组织实施

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主持考核工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

五、综合评价考核办法

综合评价考核的办法为综合评分法。根据计算结果,从高分到低分排出综合评价考核的位次。具体办法如下:

(一)各乡镇在每年12月中旬以前上报下一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和整村推进工程年度实施计划,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全县年度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批复下达到各乡镇。

(二)各类考核指标的分值,分别由一个主要职能部门为主进行评价和测算。各项指标的评分综合运用年度检查和审计结果,注重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参考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三)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次年2月上旬对考核结果组织综合评分排序。

(四)各乡镇要如实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弄虚作假者,按《统计法》严肃查处。

六、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年度考核排序结果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二)对工作成效突出、年度考核位居前5名的乡镇,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予以通报表彰。

(三)年度考核位居前5位的乡镇,适当增加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对位列后3名的乡镇,适当调减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

(四)对不能如期完成重点村脱贫计划的乡镇,扣减该乡镇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分配规模,并通报批评。

(五)凡违规违纪使用扶贫资金的乡镇,取消进入综合评价考核排序前5位的资格,按照违规资金规模扣除下年度扶贫资金计划,在整改到位后再予以补回;对严重违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七、本办法实行期限为到。开始试行,本办法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及分值。

扶贫开发工作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及分值

l、各乡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率(县农调队提供),10分;

2、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目标完成率(县统计局提供),8分;

3、整村推进村脱贫计划完成率(县扶贫办、农调队提供),l7分;

4、用扶贫发展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的管理实施情况(县扶贫办提供),12分;

5、用以工代赈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的管理实施情况(县发计委提供),12分;

6、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县财政局提供),12分;

7、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情况(县农行提供),5分;

8、其他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县扶贫办提供),5分;

9、社会帮扶工作成效(县扶贫办提供),10分;

10、扶贫工作制度实施情况(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度4分、扶贫统计监测制度5分)(县扶贫办、县农调队提供),9分。

上述总分分值为10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满分,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严格按比例扣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适当按比例加分。

违规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随意调整扶贫资金投向,按违规资金占该乡镇扶贫资金总规模的比例扣分,每超过2个百分点扣1分;情节特别严重的,此项分值扣完以后,可以继续从总分中扣除。

----------------------------

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考核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渝考发[]2号,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要求,扎实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区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总体思路和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开放式和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突出重点,自力更生”的要求,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通过 考核,充分调动各区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上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把工作力度、工作成效与扶贫资金计划安排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素质,较好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推动我市早日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示范区和城乡统筹直辖市。

二、考核指标及内容

对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的指标共设4个,分别是:指标1.“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工作实绩;指标2.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完成率;指标3.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完成率;指标4.贫困村整村脱贫完成率。对各考核指标阐述如下(各项指标均按100分制记分,最后得分即为完成率):

——指标1.“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工作实绩

考核内容:该指标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一圈两翼”对口帮扶计划任务的通知》(渝办发[]207号)的要求进行考核,市扶贫办考核“对口帮扶”中有关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内容。《关于加快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连片开发工作的意见》(渝委办发〔〕28号)规定,加强“一圈”区县对“两翼”区县(自治县)贫困村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帮扶,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一圈”区县每年支持“两翼”区县(自治县)的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占比不低于30%。

考核记分:“对口帮扶”的结对区县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支持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连片开发的比例达到25%的结对区县,得100分。没有达到25%的结对区县,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2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扶贫部门12月10日前将对口帮扶数据及相关证明材料上报给市扶贫办,未设置扶贫部门的区县由政府办公室报送,市扶贫办会同市发改委审核后确定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2.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完成率

考核内容:各区县实际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考核记分:完成指标100%得90分。未完成指标者,每差一个百分点,得分扣1分。超额完成指标者,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分增加0.01分。最终得分不低于0分,不高于100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当年实际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由重庆调查总队提供。

——指标3.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完成率

考核内容:当年实际完成的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

考核记分:完成指标100%得90分。未完成指标者,每差一个百分点,得分扣1分。超额完成指标者,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得分增加0.01分。最终得分不低于0分,不高于100分。

数据获取:各区县当年实际完成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人数由区县扶贫部门提供,同时区县扶贫部门须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包括:项目下达文件、财政资金拨付凭证、搬迁人员领取资金签字表。市扶贫办会同市发改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审核后确认实际完成数量。

——指标4.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情况

考核内容:本指标重点考核为保证明年全市能如期完成26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所必须的保障工作,包括整村脱贫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整村脱贫任务计划完成情况、区县整合资金用于整村脱贫建设情况、扶贫工作政策调研及宣传工作、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及监管情况、扶贫培训工作情况、扶贫工作创新情况等7项工作情况,各项累计得分为指标最终完成率。

1、整村脱贫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20分)。一是考核规划编制情况。对纳入整村脱贫年度计划的每个贫困村都认真编制了脱贫规划的得10分。凡缺少一个村级脱贫规划的扣3分,如有80%以上的整村脱贫村都未编制脱贫规划,此项得分为0分。同时,对每个整村脱贫村的脱贫规划要求基础数据准确详实,规划项目切实可行,并且该规划需村内群众民主讨论通过。每个整村脱贫村的脱贫规划凡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每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二是考核规划执行情况,对每个整村脱贫村严格按照脱贫规划组织实施的得10分,凡出现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随意调整更改实施项目的,调项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整村脱贫任务计划完成情况(30分)。根据整村脱贫年度任务计划,参照整村脱贫标准,由市扶贫办组织相关单位对区县整村脱贫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所有整村脱贫村均按规划进度实施项目,工作推进有力,则该项得分为满分。凡发现有项目实施滞后、工作推进迟缓的整村脱贫村,则扣5分,如有50%以上的整村脱贫村都未按规划进度实施项目,则该项得分为0分。

3、区县整合资金用于整村脱贫建设情况(30分)。一是考核区县政府对整村脱贫工作的资源整合情况。区县对每个整村脱贫村整合投入各类资源、项目、资金均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得10分,凡有整村脱贫村整合资源未达到300万元的,在200万元以上的扣0.5分,在100万元以上至200万元以内的扣1分,在100万元以内的扣1.5分。对没有整合资源投入的整村脱贫村扣3分,扣完为止。二是考核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情况。凡按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规定,及时拨付整村脱贫专项资金,并落实了对每个贫困户投入不少于元帮扶资金的得10分。凡发现有不及时拨付整村脱贫专项资金情况,发现一次扣1分;凡发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未落实帮扶资金的,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三是考核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凡财政扶贫资金50%以上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得10分,未达到50%的,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如低于40%则为0分。

4、扶贫工作政策调研及宣传工作(5分)。完成全年调研任务得2分,没完成调研宣传任务,缺1次扣1分。在市级以上刊物(含重庆扶贫内刊)发表调研文章的每篇加1分,在部级刊物发表调研文章的每篇加1分,本项累计计分不超过5分、不低于0分。

5、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及监管情况(5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到位及时、准确,使用效果好、管理到位、无违规违纪记满分。资金拨付中有违规者,违规一项扣1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未进行公告公示的扣1分;发生截留每次扣1分;发生挤占每次扣1分;发生挪用每次扣1分;发生套取每次扣1分;发生贪污每次扣2分。以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为依据,本项累计计分不低于0分。

6、扶贫培训工作情况(5分)。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及市扶贫办的培训计划,得满分。未完成国家扶贫办培训计划(调训)每人次扣1分;未完成市扶贫办培训计划者,完成率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5分。本项累计计分不低于0分。国家扶贫办培训完成情况由市扶贫办提供,区县扶贫办确认;市扶贫办培训计划完成数量由各区县扶贫部门提供,市扶贫办审核后确认。

7、扶贫工作创新情况(5分)。承担试点任务每项得分1分,经验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交流推广的每项1分,被市领导批示肯定的加1分。日常工作中有重要失误,每次扣1分;被政府等部门问责,每问责一次扣1分;未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和市扶贫办的目标任务或交办工作,每项扣1分。本项累计计分不超过5分、不低于0分。

三、考核范围分类

对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进行考核,按照不同类型及不同分组采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

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按其承担的扶贫开发任务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承担自身扶贫 开发任务,并接受帮扶的区县17个(万州区、黔江区、梁平县、垫江县、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第二类是既承担自身扶贫开发任务,又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13个(涪陵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铜梁县、大足县和璧山县);第三类是承担自身扶贫开发任务,既不对口帮扶,也不接受帮扶的区县3个(綦江县、潼南县、荣昌县);第四类是只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区县7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双桥区)。

根据市考核领导小组安排,对区县的考核分成四个组进行考核:第一组是主城9区,第二组是除主城外的其他10区,第三组是渝西其他县和梁平、垫江8县,第四组是渝东北、渝东南其他13个县。

结合考核领导小组对区县的分组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各区县的类型,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范围和分类为:

分组

区县名称

考核指标

第一组

(共9个单位)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指标1

第二组

(共10个单位)

双桥区

指标1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万盛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

全部指标

第三组

(共8个单位)

梁平县、垫江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

全部指标

綦江县、潼南县、荣昌县

指标2、指标3、指标4

第四组

(共13个单位)

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全部指标

特别说明:

1、按照市考核领导小组对区县进行分组考核,主城9区作为第一组,仅考核指标1,所以巴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纳入第四类区县考核,只考核第一项指标。

2、非扶贫开发重点县不考核指标3。

四、考核的组织

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在市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小组,具体工作由市扶贫办综合处牵头组织进行。

五、结果运用

第8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反贫困 扶贫资金 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学术界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从注重基本生存向注重生存质量转变,从注重收入向注重能力和机会转变,从注重静态变化向注重发展转变。在实践层面,扶贫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项目带动、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来源越来越广范,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的投入。但从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本文拟通过对多渠道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总结在新阶段扶贫开发(2001-2010年)中扶贫资金使用的经验和问题,试图为反贫困工作找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研究对象的处理

由于扶贫情况千差万别,扶贫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各不相同,因此要从整个贫困地区的层面建立一个模型和选取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研究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来反映一些扶贫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阶段部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全县有重点扶持乡(镇)11个,其中一类重点扶持乡(镇)1个,二类重点扶持乡镇7个,三类重点扶持乡镇3个,有重点扶持村143个。从扶贫资金来源来看,它的扶贫资金既有省内的财政扶贫资金,也有省外山东青岛的对口帮扶资金,又有贵州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在2001-2010年的扶贫开发新阶段,关岭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10278.07万元,建设了1025个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文化、人畜饮水、渠道建设、农村干部及农业技术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一些项目因科技含量高,自筹资金配套缺口大,实施单位资金不足,导致实施质量不高以及一些扶贫项目运行不规范,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最终导致扶贫资金效益不佳,因而本文选取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模型设定及指标数据处理

为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作为解释变量。在回归分析前,笔者先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财政扶贫资金与生产总值是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青岛对口帮扶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建立如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的显著性效果进行分析。

模型一:各项投入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t=C+β1X1+β2X2+β3X3+μt

其中,Y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X1表示财政扶贫资金,X2表示青岛对口帮扶资金,X3表示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

利用EViews3.1得到的参数模型估计结果为:

Y=780.9285+0.807516X1+4.373207X2-6.489603X3

拟合优度R2=0.968393,修正可决系数R2=0.95258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对整个模型进行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的临界值Fα(k-1,n-k)=F0.05(3,6)=4.76,另由估计值F=61.27616>F0.05(3,6)=4.76,则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显著;对模型进行t检验,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得临界值tα/2(n-k)=t0.025(6)=2.447,而由估计结果得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8.779630、2.649698、-1.588600,则可知β1、β2的t统计量绝对值大于t0.025(6)=2.447,而β3的t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从而可知,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而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对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模型二:各项投入资金与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t=C+β1X1+β2X2+β3X3+μt

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X1表示财政扶贫资金,X2表示青岛对口帮扶资金,X3表示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

利用EViews3.1得到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7570.714+78.60985X1+424.2793X2-303.5008X3

从估计结果可知,R2=0.913794;对整个模型进行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的临界值为Fα(k-1,n-k)=F0.05(3,6)=4.76,由估计值可知,F=21.20022>F0.05(3,6)=4.76,则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显著;对模型进行t检验,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水平α=0.05,查表得临界值tα/2(n-k)=t0.025(6)=2.447,而由表3可知,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5.252529、1.579844、-0.456586,则β1的t统计量绝对值大于t0.025(6)=2.447,而β2、β3的t统计量绝对值小于临界值。从而可知,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财政扶贫资金对被解释变量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而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分别对被解释变量生产总值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一)对扶贫资金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由模型一的回归分析可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的投入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青岛对口帮扶资金的投入,它增加1个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会增加4.37个单位,而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由模型二可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有利关岭县生产总值的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会有78.61个单位的生产总值增加,而另两项指标对国民生产总值不显著。从这个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应该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的分配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从两个模型中都可以得出,财政扶贫资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而且是增加造血功能的原动力,然而从各种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在安排地方财政扶贫资金力度不足,有些甚至连基本的项目管理费都不能足额安排,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要加强各种对口帮扶资金的管理力度,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及企业都有对口帮扶的任务,也带去了一定资金,但实际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各贫困地区对这部分资金管理不完善,对口帮扶部门也缺乏对贫困地区的分类指导和区别对待,缺少持续性。因此,应该严格执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分类投入”的原则,确保把资金用在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合理分配扶贫资金,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率。

(二)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质量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项目扶贫力度

项目扶贫是上级部门和其他对口帮扶部门的一种重要手段,贫困地区希望对口帮扶单位能够带来大项目、好项目,寄希望项目带动和推动,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产业升级。从对关岭县的了解中可知,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基金主要用于项目扶贫。然而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知,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基金对GDP及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其资金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课题组对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扶贫项目审批下来后,资金却是用于其他用途,而并没用于申报项目。因此,在进行项目扶贫时,我们应该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质量的检查和监督。首先,在项目申报时,各帮扶单位要根据帮扶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立项,可以在农业产业化和智力扶贫方面多立一些小项目,围绕农业产业抓龙头和大户,重点建设几个种植和养殖项目,围绕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就业观念落后,重点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靠科技致富,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奠定基础;其次,在项目实施时,要根据项目设计的内容、规模、地点、资金总额进行督促检查,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及时竣工验收,各受援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下达的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规模、投资概算实施,不随意调整和改变项目,否则容易造成扶贫资金使用低效问题;最后,应该对项目及时进行总结,好的项目应该进行宣传和推广,像关岭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二元能繁母猪等产业化项目,板贵乡花椒、火龙果、坡贡白水生姜、八德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已培训农民工143929人的“雨露计划”等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信息扶贫力度,增强自身致富能力

为解决模型不显著问题,课题组对关岭县的项目账目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项目缺乏专人管理,信息不畅通,部分支出内容无正式票据(如群众劳务费部分)等原因,影响报账进度,人为出现资金缺口,最终影响扶贫效率。因此,要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信息扶贫力度,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广大贫困地区来说,信息闭塞,人口素质比较低,文化水平、经营能力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信息扶持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贫困区反贫困的理论,为了能够使贫困人口立足于当地,首先需要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养一批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能力,替他们自身具备脱贫致富的能力;其次利用先进地区的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在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有助于解决贫困区温饱问题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等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四)增强扶贫单位间的分工协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关岭县扶贫资金效率不高的结论,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扶贫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参与和分工协作。但分工协作又会出现项目资金多头管理、资金时滞效应、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或协调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使得扶贫成本增加,扶贫资金效率低下。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首先,应建立先规划、再计划、各部门信息相互沟通的工作机制,应在以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将扶贫规划纳入其中,注重整体规划和专题规划的科学结合,为反贫困进程中资源整合提供政策法规和科学实践的前提条件和有效平台;其次,反贫困的前提是科学的扶贫规划。注重扶贫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高扶贫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各种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搭建基本平台。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简介

镇位于区南端,距市区17公里,地处山区,雅望公路顺周公河穿境而过,幅员面积50.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农户1965户,总人口5853人,其中农业人口5280人。耕地面积约3680余亩,林地面积约46100亩,退耕还林面积8890余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林竹产业。

2014年7月,经过调查摸排,确立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贫困人口634人,贫困村为村和村。

二、扶贫攻坚推进情况

2014年10月,我镇贯彻落实扶贫帮扶,通过扶持产业和就业,带动33户、102人脱贫致富。2015年,我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6月上报脱贫42户、143人,11月上报脱贫19户、67人,目标完成率102.9%。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驻村工作组,组长由各联系村领导担任。区国税局、区粮食局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明确责任,强化督促检查。

为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权责相连的目的,主要领导负责对减贫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加大项目争取和扶持力度,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联系村领导负责各村项目的落实和监管,抓好扶贫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结合林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开展林下养殖土鸡,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投入林竹、重楼等产业,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产量,提升质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打破发展的瓶颈。

着眼解决制约镇减贫瓶颈问题,通过项目引进、项目打造,逐步解决造成发展滞后的根本问题。目前,主要从改善贫困村道路着手,硬化“通村、通组”主干道路,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让群众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镇将认真按照区委的安排,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工作要求,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

1、坚持因户施策,科学制定扶贫计划

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编制贫困户扶贫计划。认真制定全镇扶贫帮扶三年规划,完善2015年扶贫帮扶计划。配合区级联系帮扶部门针对各帮扶村的特点,制定对口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联系村按期脱贫;各结对帮扶干部根据帮扶户的特殊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方案,切实深入困难户家中,每季度按时入户了解情况,推动帮扶,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2、坚持部门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施力

有效利用各帮扶部门的优势,帮助贫困村逐步建立长效发展的优势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结合灾后重建契机,通过扶持生产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多种手段,增强扶贫实效。

3、坚持产业主导,切实夯实扶贫基础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种养殖业,重点培育肉羊、土鸡、油茶等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