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期货投资论文精选(九篇)

期货投资论文

第1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预期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和心理现象,是人们在进行经济行为活动之前对经济变量的﹁种估计和主观判断。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与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预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预期收益,预期收益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利益。资本市场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它是投资者资本的投资和交易,是普遍地存在着预期因素作用和影响的。预期作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影响各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作用于投资需求的。投资者预期对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影响是宏观经济政策决策者必须考虑的微观因素。正是投资者预期的变化莫测,导致了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变动,从而影响经济波动。所以,有资本市场,就有预期;有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就自然地包括资本市场的预期问题。资本市场与预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资本市场预期的普遍性

经济人必须作出的多数决策都涉及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和收益的一定预期。例如,一个人在作冰箱、彩电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决策时,要对这些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和自己的收入前景进行一定的预期;企业在制订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收益也进行一定的预期。又如,某一资本市场投资者现在购买股票,以期望将来获得丰厚的股息和资本投资预期收益;国家在调整一项宏观经济政策时,决策者往往分析其实施效应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活动无不受到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预期的理解无论在描述个体行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还是在研究资本市场投资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资本市场投资是高风险投资行为,因为资本市场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性越大,就越有风险,就越需要事前的预期。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行为决策,实质上都包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结果的预期。例如,投资于一项资本资产的决策,涉及到今天做出的财务支出能够预期在未来获得可观的收入,在完全实现之后,这个收入能够证明最初的投资行为是值得的。希望实现资本收益而购买政府债券的决策,包含着对未来利率走向的预期。可以引据的例子还很多。诸如以上这些活动,都需要如下一些预测或估计、判断:第一,在当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有可能发生什么,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如果现在采取一定的行动,又将可能发生什么,发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第三,今后采取行动,可能性会怎样,即发生什么,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资本市场投资过程中,预期自始至终存在着并发挥它的作用和影响。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进行风险预期,进行预期收益和投资不确定性的考虑;在投资过程中,随着投资不确定性的变化,投资者要调整投资行为;投资以后,投资者要总结预期与实际发生结果的偏差,为今后投资作参考依据。投资者既要分析事实的变化,又要思考其他投资者和自己对这些变化可能的反应,从而投资者和市场之间形成了一个自我反馈的循环机制。投资者进行的预期,往往以相互之间的行为选择作为基础,参考他们的投资行为,形成自己的投资预期,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者之间的决策以相互之间的行为选择为基础,预期行为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中。

这里强调了资本市场中预期的普遍性,并不是说预期是资本市场投资中决定一切的变量,更不是说资本市场投资多少完全是由预期惟一决定的。我认为,预期是影响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因素和变量之一。它的作用和影响,是通过其他变量的变动体现出来的,脱离了资本市场这一客观载体,也就不存在预期这一主观因素。反之,脱离了预期这一主观因素,也不能全面地解释资本市场上的许多问题。例如,股市的波动。当人们从增加的收人中正常地按边际消费倾向分配收入时,按正常心理去进行投资时,预期因素将不对人们的行动产生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然而,预期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将普遍存在于资本市场中的预期问题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能揭示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解决资本市场中存在的消极预期、发挥积极预期作用问题。如果一部分人对政治经济形势的信息不准,依着自己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预期它经营状况良好,涨势明显,继续买进;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上市公司虽有实力基础,但有许多未来不利的政治经济事件将影响整个股市,预期股市将整个下跌,决定卖出。所以,买者、卖者基于不同信息的不同预期,会增加资本市场供求。

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进行预期的目的就是获得预期的收益或利润。这一目的往往是随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的利润率下降而改变的。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而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心理问题,是对未来的信心问题和预期问题。信心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向关系重大,特别是在股市的走向发生转折时,信心显得更重要。所谓信心(Confidence),就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市场走向趋好的预期。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数以万计,各有各的预期,但各个投资者的预期相互影响,会形成在市场上能影响其走向的、起导向作用的预期,这就是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信心。

可见,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行为的预期普遍地存在于资本市场之中。有资本市场,就有预期行为。资本市场预期具有普遍性。

二、预期作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传导机制分析

预期可以在不同的个人之间传递,以形成一个绝对优势的预期主流,这就是预期的传导机制。预期的传导机制可用下图描述:

由图1可以看出,预期最初由个体形成,从而影响其微观决策。个体预期经传播逐渐形成大多数人的社会预期。社会预期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增加或降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应。预期在传导过程中有放大、缩小从而使信息失真的可能,因而很容易对经济波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的扩张阶段,预期的放大可能导致经济更急剧地扩张;萧条时期,悲观预期的放大将加剧经济的萧条。反过来,预期的收缩有利于抑制经济的过热,或促使经济尽快复苏。

在预期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滤掉一些信息,修正原来的预期,这就是预期的调整(Adjustment)。如果在预期的传导过程中,加进了某些新的重要消息时,这些消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广为流传,从而也可能导致预期突变。例如,20世纪30年代经济出现大萧条时,攻击性事件形成的预期突变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地影响了资本供给和预期收益等,进而影响投资总量和消费总量。经济大萧条是经济活动中预期突变的一个典型例子。预期突变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期的调整。

影响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银行利息率、投资成本、投资不确定性和风险,尤其是投资的预期收益。投资决策实际上取决于净收益率,即预期收益和投资成本之差。一般的理论分析都是假定在预期收益一定的基础上层开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投资者可以获取更多的预期收益,投资需求增加。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判断和估计会影响到预期收益水平,如果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淡,会导致其对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预期降低,投资需求减少。只有当投资前景预期看好时,资本市场投资需求才会增加,资本市场才会繁荣发展。

预期作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需求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影响各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作用于投资需求的。资本市场预期的好坏会影响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预期,进而影响甚至改变他们既有的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MPC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投资乘数K,因为K=1/(1-MPC)。MPC的提高,会导致K的增加,Y=KI,进而会导致GDP的增加。相反,MPC的降低,会导致K的减少,而GDP也跟随减少。所以,MPC、K和GDP是呈同方向变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良好预期会增加他们的投资信心,直接引发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增加。

三、预期与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变动分析

资本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要素市场,信息、资本的快速流动使资本市场价格频繁变化。预期变化莫测,导致了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变动,从而影响经济波动。反过来,经济的波动,会影响到资本市场投资的波动,进而又会影响到投资者预期的形成和调整。这就形成了预期与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变动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资本市场预期问题存在的表现。预期既可以使资本市场投资供求两旺,也可以使之供给不足、需求不旺。不仅如此,资本市场投资供求的平衡可以使投资者充分掌握和利用信息,正确进行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预期,形成适当的、与实际收益相差不大的预期收益;它的不平衡也可以使投资者掌握和利用信息效率不高,错误地进行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预期,从而形成不适当的、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预期收益。

在投资者对证券前景的预期为一定的条件下,某种证券的价格越低,这种证券的价格转向上升的可能性就越大,预期收益就越多,投资者愿意进行这种证券的投资就越多;反之,某种证券的价格越高,这种证券的价格转向下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期收益就越少,投资者愿意进行这种证券的投资就越少。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以横轴表示资本市场上某种证券的投资量,纵轴表示投资这种证券的预期收益,如果把证券投资曲线I表示为平滑的曲线,那么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前景的预期为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证券投资曲线。如果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前景的预期发生变化,证券投资曲线将会发生移动。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前景变得更乐观,那么投资该种证券的数量将增加,证券投资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图3中的I曲线移向I曲线;反之,证券投资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由I曲线移向I曲线。

资本市场投资供求是如何受预期影响的呢?可用这样的例子来说明:第一位投资者说:最近股票可能会上涨。第二位投资者说:最近股票可能平均上涨20%.两位投资者虽然都描述同一件事,但所进行的预期不同,第一位投资者只预期股票上涨这件事,而第二:位则预期股票可能会上涨多少。也就是说,两位投资者预期股票上涨的确定性程度不一样。前者确定性程度低,不确定性程度高,因而预期不完整;而后者确定程度多,不确定程度少,他所进行的预期较为完整。因此可以说,预期就是使投资者减少对未来经济活动了解的不确定程度。当投资者预期进行某项投资时,一些大的投机者,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大量买进或抛出,形成对资本市场供求的巨大冲击,导致资本市场供求的剧烈波动。

投资于资本市场使股票及其他证券的价格远离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毫不相关,它的变动基本上依赖于在对资本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期基础上形成的供给和需求,由此形成的各种市场信息必然也仅仅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对证券本身预期的供给和需求的反映,对于实体经济的反映来说是一种人为的扭曲。因此,在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是预期心里与投机活动相结合,对于供求的波动推波助澜。预期使投资者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由此使资本市场投资发生供求变动。

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期A种股票收益超过B种股票,那么他就会抛出B种股票,购买A种股票,这样对A种股票的需求就增加了,对B种股票的需求就减少了。投资者会相信,在长期中,他们的预期是正确的,因而采取了抛B购A的投资决策行为。资本市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得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成为一种常态,导致资本市场的非均衡(Nonequilibrium)状态,并使均衡成为一种特例,引起资本市场的经常性波动。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每个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即理性的投资者无法利用内幕消息和意外冲击来获得额外的预期收益,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处于均衡状态,投资者预期不会出现任何非理性变动导致资本市场陷于非均衡状态,更不会出现投机冲击引起资本市场投资的失衡。尽管理性预期是运用一切可用信息而作出的最佳预测(Best Prediction),但以理性预期为据而作出的预测并不总是完全正确的。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不可能得到全部可供利用的各种经济信息以形成准确的预期。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基于投资者对未来的不同预期,受投资者心理因素影响很大,有时资本市场的大动荡正是大众强烈的追随心理作用的结果。资本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还经常受到各种消息的影响,这些消息往往是未经证实的传闻、有关新闻报道、机构大户的行踪等,这些因素常常使之短期内出现异常波动,从而使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实行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可以从预期的角度考虑,引导投资者改变预期从而增加或减少投资,促使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四、结论

1.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充满预期因素作用和影响的市场。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进行风险预期,考虑预期收益和投资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随着投资不确定性的变化,投资者要调整其投资行为;投资以后,投资者要总结预期与实际发生结果的偏差,为今后投资作参考依据。预期行为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中。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者投资于资本市场,就是投资于这个市场的未来收益预期。

2.资本市场投资供求均衡点是否稳定,取决于经济运行在受到冲击后将会如何变化的预期。预期的合理引导,对于投资者进行资本市场投资、防止经济的剧烈振荡,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功效。

第2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品及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投资基金 发展前景

一、引言

2010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中小投资者现有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寻找抵抗通胀的有效工具成了中小投资者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使商品供应和需求企业承受了巨大的非经营风险,如何有效地实现套期保值也成了这些企业迫切的需求。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些业内人士提出要在中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当前我国这样的一个环境是否应该立刻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盲目地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可能不仅不能起到活跃市场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的目的,还很有可能造成整个市场的混乱。

二、相关理论

(一)商品纳入投资组合的可行性

投资者将一个资产纳入投资组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该资产可以增加组合的期望效用,通常用夏普比率表示,既可以增加组合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另一个就是该资产具有不可复制性。著名金融学家Fama和French已经证明了商品符合上面的条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他们通过测算,得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夏普比率为0.6,GSCI商品投资指数夏普比率为0.85,也就是商品投资可以提高组合的期望效用,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证明了商品的收益并不能用商品相关股票来替代。这样不管从理论还是现实的角度都说明了商品纳入投资组合的可行性。

(二)商品投资纳入组合的优势

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指出:建立彼此之间愈不相关的投资组合愈能降低投资风险,资产之间的相关度越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就越低。1983年,Limner博士在《管理商品—金融期货账户(基金)在股票与债券组合中的潜在作用》中指出,商品及期货与股票、债券组合间的回报的相关性很弱,甚至为负。1998年Spurgin设计了四个组合:第一个是100%的股票指数,第二个是100%的债券指数,第三个是50%股票指数、50%债券指数,第四种40%股票指数,40%债券指数和20%商品指数,通过1991年到1996年的数据表明,第四组的投资收益最大。这也就充分证明了商品纳入投资组合可以起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扩张有效边界的作用。

三、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问题

(一)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概念

本文中的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是指对商品现货、商品衍生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权证,指数等)以及金融衍生品进行组合投资的基金。

(二)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类别

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按照不同的形式可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

1、公募商品期货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类似,面向大众募集资金,主要的投资者是中小投资者,申购起点比较低。

2、私募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往往以合伙制的形式存在,包括一般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一般合伙人就是发起、组织基金的个人或机构,也是基金的管理者。有限合伙人是为基金提供大部分资金的投资者,但不参加基金的日常管理活动,只按照协议收取资本利润,并且承担有限责任。

3、个人管理商品期货投资账户:投资者自己聘请一个商品基金经理来管理他们的资金,开立个人管理商品期货投资账户。这种方法只能被资金实力庞大的投资人所使用。

四、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意义

(一)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快速上涨(特别是人民生活所需的必需品),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这也使得众多普通投资者将“抵抗通胀”作为理财的首要目标。可是当下国内的投资渠道并不完善,普通投资者一般只能把钱存在银行、购买国债、投资股票、证券基金或者炒房,但这样的一些投资方式都难以达到投资者“抵抗通胀”的要求。普通投资者有以“抵抗通胀”为目的的投资诉求,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投资商品市场来抵抗通胀,可是商品市场投资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开户资金要求和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特别是商品期货),这是中小投资者很难做到的, 而商品期货投资基金通过集合大众的资金,专家投资,可以有效地提供各种商品投资组合,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并降低个人风险。

(二)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

近年来我国对初级商品的进口量增加迅速,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进口大国之一。进口了我国原油消费量的1/3,铁矿石的50%,大豆的60%,天然橡胶的2/3,铜精矿的约2/3以及精铜的1/3都依靠进口,尽管我国对这些初级商品具有巨大的需求,可商品的定价权并不在我们手里,并且近几年这些商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这让很多基础商品需求者承担了巨大的价格风险。

一些基础商品需求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套期保值来避免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在做套期保值,可是由于公司缺乏专业的商品及衍生品人才,盲目进行投资,造成巨额亏损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中航油(新加坡)2004年因石油期权交易亏损5.5亿美元而破产,东航2008年因航油套期保值亏损62亿元人民币,2008年国航套期保值亏损91.5亿。而商品期货投资基金以专家理财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盲目的投资,同时对于企业大额的套期保值,可以采用私募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或个人管理商品期货投资账户的方式,同样可以保持灵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促进商品及期货市场的发展

没有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从国外一些成熟市场来看,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占整个商品及期货市场的60%以上,而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期货市场上50%以上的投资者是散户。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有助于培养商品投资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改善商品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让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使得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现有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条件

1、规范、稳定、快速发展的商品市场,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及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并日益成熟。上海、大连和郑州三家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模已排在世界前列。另外我国各地的大宗现货交易市场也是快速发展,到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的电子化大宗商品交易所,它们交易的品种想到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要求。

2、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巨大的市场需求,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领先全球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显著提高,可支配收入同样快速增长,人民手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截止到2011年的6月份,我国各项人民币存款达78.64万亿,而同期物价水平的上升又长期高于存款利率,人民渴望能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这就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前景奠定了市场基础。

3、商品及期货从业队伍的不断壮大,商品及期货市场已发展多年,相应的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截止到2011年7月,我国期货从业人员已有25000多人,其中不乏一些对商品及期货了解很深的精英们,这就很好的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推出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投资者仍然缺乏理性,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投资者对投资理财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艺术品股票事件”就可见一斑。投资者们很多是从众心理,看见了利益就挤进去,却从不考虑风险。在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很有可能会造成类似的情况,形成巨大的泡沫,严重影响商品及期货市场的稳定性,甚至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2、缺乏统一的市场监管者,目前四大期货交易所归中国证监会监管,而电子化交易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属于地方政府监管,还有上海黄金交易所归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没有统一的监管,就很难对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不能对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就容易使得基金的投资规模和风险失控,让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也会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3、相关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建成,目前我国关于商品及期货市场的法规主要包括《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但并没有专门针对大宗商品交易的法律以及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法律,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盲目地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只能是造成市场的混乱。

六、关于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对我国的意义重大,我们需要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但决不能冒进,一定要先把基础工作先做好,然后逐步的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扩大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覆盖面和规模。

(二)关于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需要法治,只有建立起相关的法律体系,市场才能够在法律的监控下良好的运作,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出《期货法》、《电子化大宗商品交易法》以及《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法》等,来充实和完善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相关的法律体系。

2、统一相关市场的监管,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来监管电子化大宗商品、期货及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比如可以在中国证监会的内部成立电子化大宗商品交易部、商品期货投资基金部(注:期货一、二部已经成立了)等,以此来将整个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相关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确认市场的监管者,明确责任,避免多方监管,相互推诿,导致无人监管的局面。统一的监管,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合理的控制基金的投资规模和风险,以此来保护投资者和整个市场。

3、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认知程度,对投资者也应该进行教育,让他们对相关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出他们理性投资的理念,同时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建立起理性投资的概念,培育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

4、先私募,后公募的路线,私募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投资者都比较大,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市场的认知程度都相对比较强,他们比较适合作为市场的先锋,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之路,然后引入到大众投资者中,适时的推出公募商品期货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1]王海旭.美国期货投资基金运作与监管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06

[2]姜彦福等.期货投资基金以及商品投资基金运作与监管模式研究,北京:期货投资基金课题组,2004:9-60

[3]高伟、李海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展望,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25-30

[4]刘潇、程威、王玲玲.国内商品市场最优投资组合分析,金融经济,2010(22):110-111

[5]李江鹰.商品期货金融化的利弊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30):82

[6]史晨昱.大宗商品金融化,中国金融,2011(7):96

第3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羊群行为,大豆期货市场,豆粕期货市场,玉米期货市场

 

1.引言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也就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一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动物(牛、羊等牲畜)成群的移动、觅食的现象,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组合,或者过多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金融的特定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存在羊群效应(Krous和Stoll(197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2),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Cheng和Khorana(2000)等)。国内学者的研究亦得到相似的结论(宋军和吴冲锋(2001)大豆期货市场,施东晖(2001),常志平和蒋馥(2002),杜莉和王锋(2005)等)。由于期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心理与证券投资者类似,有学者即提出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呢?但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相比,对期货市场的相关研究甚少,且结论多有争议。其中Gleason,Lee和Mathur(2003)对欧洲期货市场上的5类共13个期货合约(欧洲三月期国债、欧元、金融时报期货指数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并不存在羊群行为。Robert J.Weiner和 Green(2004)对伦敦石油交易所的原油及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燃料油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期货品种存在羊群行为,其羊群行为不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为而是基于薪酬条款的羊群行为。

国内对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只限于依照证券市场的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在报纸网站上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利用期货交易数据,对我国商品期货的羊群行为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还没有人涉足过。我国期货投资者结构与西方投资者的结构不同,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是个体投资者,这样其羊群行为的特征与西方羊群行为的特征一定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找到我国期货市场上这些非理性行为是否存在的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可以找到非理性投资行为存在的制度根源,从而为监管机构对症下药,为防范期货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规则和制度的安排打下基础,如采用有效的监督方法与消息披露制度;再次,可以帮助交易所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与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培训。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更突显了本研究的意义,股指期货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两个市场的基础上的,把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然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那股指期货上市以后,这一问题很有可能同样存在于期货市场。所以,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对股指期货羊群行为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接下来将运用大豆、豆粕和玉米三个交易品种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存在性的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羊群行为表现为模仿机构投资者和模仿其他个体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大豆期货市场,对期货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可能做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羊群行为。当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期货合约,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期货合约价格的不连续性和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我国期货市场上,羊群行为表现为存在大量的跟主力持仓做的投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

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是否是真实、合理的,即验证期货价格的有效性;2.如果期货价格是有效的,那么期货价格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以下都简称为总持仓量)之间是否具有引导关系,准确地说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价格。3.如果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以下都简称为净持仓)变化是否一致。

2.1实证思路

本文以分析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投资者的买卖方向来判断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另一方面投资者是否受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来判断,因为期货价格的变动代表市场个体散户投资者的持仓方向变动,如果存在总持仓量对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接下来则判断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即个体投资者的变化)和前二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作比较,看他们看多和看空的方向是否具有趋同性。如果具有趋同性,则说明个人投资者会受期货经纪人影响或参考期经纪持仓量来决定买卖方向,则说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

围绕本文的研究目标,本章的实证分两个步骤展开:1.从大连商品交易所选取大豆一号、豆粕、玉米三个品种,运用E-G协整检验检验其期货价格的有效性,若品种通过了E-G协整检验,则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2.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变化是否一致。

2.2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较为活跃的期货品种为大豆、豆粕、玉米和小麦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货价格的行为特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和玉米这三个品种。在当前的研究中大豆期货市场,研究人员采用同时对多个合约作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显然无法说明一个期货品种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状况。因此,必须产生连续时序的合约数据,以更好地反映总体。从目前的文献看,生成连续数据的一般办法是,选择市场上交易量最为活跃的主力合约,将其作为该期货品种的代表,把不同时段的主力合约的交易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将分别收集黄大豆一号、豆粕以及玉米每天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成交量、持仓量和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每天的主力合约的持买仓量和持卖仓量的数据。其中黄大豆一号、豆粕和玉米期货合约的时间跨度从2007年6月1号至2010年6月1号,共 737个样本。数据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论文的格式。

2.3 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表现为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所以我们只要检验出市场的价格走势是否受到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就可以证明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我们首先对豆一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然后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出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的变化是否一致。

2.3.1 ADF检验

在检验各个品种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之前,首先要对相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的ADF检验结果在Eviews5.0中得以实现。求得各品种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1,表2-2)。

由表2-1和表2-2可知,黄大豆一号(A)、豆粕(M)和玉米(C)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都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本文所选的三个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序列以及总持仓量序列均为I(1)过程。经过试验,当黄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3,豆粕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1,玉米期货价格序列滞后期为3,总持仓量序列滞后期为1时,检验方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 (Schwarz criterion)值最小。

表2-1 各品种期货价格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P)

ADF检验结果

1%临界值

结论

A

-1.888896

-3.438972

不平稳

-28.87283

-3.438984

平稳

M

-2.194207

-3.440275

不平稳

-13.62202

-3.440305

平稳

C

0.474587

-3.438996

不平稳

-26.435156

第4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关键词:股指期货;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DF438.7

文献标识码:A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世界上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一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交易已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目前,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1992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和海南期货交易所也推出了股指期货,然而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导致海南股指期货的停止交易。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必要性分析

规避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比较大。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将使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防范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功能单一,没有卖空机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使投资者通过有效进行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实现保值与增值的策略,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

丰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一方面可以增加交易品种,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使得机构投资者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都能找到获利机会。

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和发展。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加快了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了提前的消化,减少了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这样,一方面方便了投资者分析预测,另一方面打破了投资机构和大户在信息取得上的优势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庄家的市场操纵,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股市的波动率明显高于资本市场成熟的美国。特别是在市场成立之初,这种股价大幅波动的现象十分明显。

从短期看,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投机盛行,推出股指期货后短期内,投机的心理倾向难以很快改变,买空卖空股指期货会加剧股指波动。如果投机行为过度频繁,将加大这种风险。由于市场制度的缺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不到位,过度的投机行为可能会不顾现货市场的基本面的情况,通过人为的抬高或打压股票指数,从而操纵股指期货价格来牟取暴利。这对市场的稳定性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太大的影响。结合境外成熟资本市场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的影响不大甚至股指期货可以用来减小市场波动的幅度。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从短期上看,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代替性。股指期货上市后,会吸引一部分资金从股票现货市场转向股指期货市场,从而造成股市交易萎缩、交易量和交易额下降。股指期货还带来了一种正面的效应,即吸纳证券市场外的资金入场。从长期角度看,指数期货的推出将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吸引到大量场外资金,有助于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开放式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及QFII等大额资金对风险规避程度高,它们未介入或者只是部分介入股市,加上我国居高不下的银行存款找不到出路,场外资金规模庞大,具有避险功能的股指期货推出以后,资金潜在流入的规模非常大。

(三)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投资者的影响。股指期货在放大投资者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潜在的亏损,这使股指期货在选择参与主体时格外谨慎。股指期货交易会分化投资群体结构,虽然理论上广大投资者都可以分享股指期货带来的收益,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使在实际分享收益的过程中存在偏颇。

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呈现双边特征,保证了投资者在上涨或下跌行情中都有获利机会。对广大股票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在交易规则、方式、策略投资等方面与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商品期货相比,也不尽相同。加之股票市场博弈的多样性,在投资股指期货之前,需要系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努力改变原来投资股票时形成的交易习惯和交易心理。

三、结论

根据上文的预测分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市场波动性来看,在短期内,可能会给市场带来震荡,但从长期来看,投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5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关键词:货币流动;商品投资;抵御通胀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9-0058-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9.14

为抵御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实施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2009年货币量远超过经济速度的巨幅增长。2010年,根据货币政策要有延续性的原则,货币供应量仍然持续增加。超过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注定是要引起通货膨胀,即新增货币将带来总体物价的上涨①。但就短期来看,货币增加更容易导致部分物价的先动②。2011年,货币增加带来的影响是否已经长期化?实物商品是否可以抵御通胀?如果可以,什么渠道购买、实施什么样的策略?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界和决策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货币流动现状

本文把货币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发行视为超发。2006年至2010年,我国货币超发状况如表1。不难看出,2008至2010年间出现严重的货币超发。2008年的货币超发集中在12月,这一点从M2的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见表2)。广义货币的环比增长速度在2008年的其他月份都在1%左右,但到了12月达到了3.6%。货币超发在2009年更加严重,高达19.2%。

从我国现在所统计的各种价格指数看,主要有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CGPI(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这四个指数基本涵盖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类型商品的价格走势。PPI指示着与企业生产成本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CPI表征着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物价水平,CGPI反映了企业间在最初批发环节的集中交易价格,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则补充了所有指数所未能覆盖的商品――房屋的价格变动。这四种价格指数在2006-2010年的走势如图1所示。2006-2008年期间,这四种价格都呈现出相同的走势。2009年,四种价格指数出现了分歧,只有房屋价格指数还在增长其他指数都有下跌。2010年,CPI、PPI和CGPI三种价格指数恢复了2008年的价格水平,房屋价格指数则有巨幅的增长。结合2008年末到2010年的货币超额发行,不难发现,大量的超额货币积聚到了房屋这种商品上面,而其他的商品则停留在2008年的物价水平上。这种货币流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对物价差异,会引起人们对处于高位商品的投机行为。

二、抵御通胀预期下的商品投资策略分析

货币超发必然会引起物价的持续上涨。在实物货币(如黄金本位)条件下,货币数量多寡难于被国家控制。但在法定货币下,货币数量成了决策者进行经济管理的常用工具。长期实际利率为负的背景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财产保值就是大部分人在货币超发下的重要诉求。从理论上讲,虽然通胀过程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中有所差异,但由于通胀的本质就是物价上涨,因此只要持有正确的商品就必然能够抵御通胀。

根据凯恩斯经济理论,由于人们的认知有限并且只会根据以往发生的情况做出适应性改变,因此,人们会产生货币错觉。当某些厂商发现自己商品价格升高时,错误认为产品由于生产率或消费者偏好而更有价值,更愿意扩大生产规模。同样,在某些消费者发现名义货币收入增多时,简单认为是自己的劳动更有价值了,更愿意扩大消费。因此,不管是生产的扩大信号还是消费的增加信号,都会促使经济的总产出量增加,从而带来经济增长。据此,货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胀来刺激经济(这个过程可用图2来表示)。当货币增发时,物价从P增加到P',产出从Y扩大到Y'。这种错觉隐含着总体物价的结构性变化,即有些行业或企业的产品和收入水平的先行提升。该理论被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较好地描述了短期的宏观经济。在该理论条件下,捕捉相对物价的变化就可以抵御通胀。

根据理性预期经济理论,个人的消费决策和企业的生产行为都会根据相应的信息做出精准的判断。由于人们能够理性判断出收入增加和局部商品价格上涨是货币增发的结果,因此,即使会产生物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也不会改变就业和产出水平。经济将会调整到所有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不变,仅仅是总体物价等名义变量升高的新位置(如图3)。理性预期理论隐含着总体物价的快速同步调整。该理论被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较好地描述了长期的宏观经济。所以,抵御通胀在开始发生之前十分简单,持有任何商品就可以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当前货币流动现状下,虽然房屋价格已经高涨,但短期中宏观经济的物价结构性的调整最终要被长期中总体物价的同步调整所替代,即长期中其他商品物价的上涨则是趋势所在。图1中,CPI、PPI和CGPI指数在2010年还仅仅回到2008年的水平,就表明大部分商品上面还没有被超发货币所覆盖。其中,房地产之外的商品将成为抵御通胀的投资方向。商品投资对通胀的抵御能力不但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在对中国的实证检验中,如部慧、汪寿阳(2010)通过对商品的衍生产品――商品期货和相关商品行业的股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商品期货可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尤其是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风险,但是股票甚至行业股票都不具备这种性质[1]。同时,基于对构建商品期货投资组合的检验,发现投资组合也具有抵御通胀的能力。因此,其建议指数化投资,并认为商品指数基金是能够很好地抵御通货膨胀的金融产品。在此之前,学者的实证研究已经发现了商品对投资效率的改善,王永峰(2008)选择国内大豆、糖、铜和橡胶四个品种,发现即使在只能做多的情况下,投资者也能够通过对不同商品期货进行组合,从而提高收益并降低风险[2]。左宏亮(2009)直接采用基准的商品指数(第一财经・南华期货中国商品指数)来检验商品的加入是否有助于由股票和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效率的改善,发现股市处于熊市阶段,商品投资对改善有效前沿具有正面作用[3]。

三、商品投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对商品进行投资本质上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持有商品的所有权,并在未来商品价格上涨时抛出。在实际中,掌握商品所有权并取得收益的方式很多。如果按照商品市场的发展阶段可以将商品投资的方式分为四种大类,即现货、中远期、期货、商品市场指数,其中后面的投资方式是依托于前面而存在的。但由于现货投资的交易和储存等成本较大,现货投资较少被投资者考虑,在下文中主要讨论中远期、期货和商品市场指数这三种投资方式。

1.中远期市场。我国的中远期市场是在20世纪末伴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目前,我国中远期市场的品种(表3)已有一百种商品,涵盖了多种门类。市场几乎覆盖了全国的各个省份和直辖市。从市场设立背景分析,主要集中在产地和集散地。在产地设立市场的有黑龙江和河南的粮食,吉林的玉米和淀粉,河北的蔬菜和枣,山东的辣椒、大蒜、南瓜、花生、瓜子、生姜、马铃薯等,浙江的丝和亚麻,陕西和山西的煤和焦炭,宁夏的枸杞和甘草,四川的花椒,上海的不锈钢,广西的糖,湖南和重庆的生猪,以及海南的橡胶等。在集散地设立市场的,如上海的罗汉果、普洱茶,北京的棉花,上海和天津的贵金属,江苏徐州的大蒜、苹果和马铃薯等。

在中远期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监督也在不断完善。2010年,商务部下发了《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通过第三方托管和银行监管规范了资金的安全保障;通过禁止自然人、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以及禁止来降低市场的可投机度;通过限制每个交易品种和每个交易商的最大订货量来控制市场操控行为的产生。该指导意见一方面反映了前期中远期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则为未来行业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2.期货市场。我国有三个商品期货交易所,分别是大连、郑州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分别有9种、7种和9种。这25种商品共涵盖了粮油、贵金属、工业用金属、能源和其它工业原材料。与国际商品期货比较,我国期货市场品种较少,甚至还没有很多国际商品指数所含的一大类商品期货――畜产品,以及原油。

与中远期市场相比,我国的期货市场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和成熟。1999年,我国就颁布了一系列条例和办法,如《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对期货市场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等都作了规定。2007年,我国建立了期货市场的三项基本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提高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进行投资者利益补偿的投资者保障基金制度。这些监管使得期货市场要比中远期的发展更规范。

3.商品市场指数。商品市场的指数化可以使得单个商品的个体风险得以分散,从而获得市场的收益率,即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最常见的指数化方式是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期货。在20世纪80年代,纽约交易所上市了商品研究局(CRB)指数期货合约。20世纪末,商品指数基金开始建立并蓬勃发展起来。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实现商品市场的指数化投资。但目前,我国针对国内期货商品的这两种投资方式还都没有产生。投资主体只能通过自己对期货组合的复制来实现商品市场投资的指数化。

四、通胀预期下我国商品投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中远期、期货和商品市场指数等商品投资方式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选择中要考虑货币超发是否持续,以及在开放的商品贸易环境中,国内市场的商品的定价努力。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市场的产品种类特征、市场完善程度和市场准入限制等因素(见表5)。

第一,国内市场对价格的控制能力。与中远期市场相比,期货市场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定价权多在外国同类期货市场。外国同类商品由于交易量大和历史路径依赖等原因掌握了实际的定价权。因此,期货交易品种的涨跌主要取决于世界性供求和汇率等因素。建立在商品期货基础上的商品市场指数投资也主要受国际市场左右。而中远期市场很多品种都是主要在中国生产并在消费,其价格走势主要受到国内供求以及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各个市场的产品种类。市场的产品种类越多其相应的内部组合选择也就越多。在三个市场中,中远期市场的产品品种是最多的(在各个网站中查询到的品种就有一百多)。其次是期货市场,我国商品期货大约有25种。最后是商品市场指数,在期货市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公开的指数投资方式现阶段还没有。

第三,市场的完善程度。在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督背景下,我国中远期市场市场制度较为不完善,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由于卖方完全垄断产生的“独特”价格走势。相比较而言,商品期货市场的整个交易机制设置的较为全面,整体风险可控,对投资者有较好的保障。虽然,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商品市场指数,但是投资者可以在资金支持下自行构建。显然,这个市场在分散商品期货风险的条件下更加完善。

第四,市场的准入限制。最方便购买的是商品期货,自然人和机构都可以购买。通过期货公司开户就可以交易。其次是商品市场指数化投资,虽然我国还没有推出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期货产品,但是个人和机构都可以通过商品资产组合的指数构建实现指数化投资。最难进入的属中远期市场,2010年后,新的监管要求自然人、无行业背景的企业都不能入市交易,并且禁止其他公司的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体特征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商品投资方式。虽然,随着各个市场因素的变化,但就现阶段而言:购买中远期商品是最为妥当的抵御现阶段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的投资方式,虽然进入该市场会有严格的限制;而商品期货进而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指数商品投资都会部分的受到国际供求和汇率变化的影响,并承担更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部慧,汪寿阳.商品期货及其组合通胀保护功能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0(9):26-36.

第6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一、cta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

根据美国《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论文联盟法》的规定,cta是通过给他人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亦或是直接客户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报酬的一种组织。这里的cta并不特指机构,它还可以是个人。法案规定,所有期望注册成为cta的组织都必须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出申请,提供cftc认为与申请人有关的必要资料和事实,在cftc登记注册,并同时在全国期货业协会(nfa)登记注册,成为nfa的会员。此外,所有cta都必须定期向cftc报告账户交易情况,披露相关信息,接受cffc的监管。

期货投资基金,或者说管理期货(managedfutures)基金,也称作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tradingadvisors,cta)基金,它是指由专业的资金管理人运用客户委托的资金自主决定投资于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以获取收益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和分红的一种基金组织形式。cta基金与对冲基金fhedgefund)等同属于非主流投资工具(ahernativeinvestment),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等对非主流投资工具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cta的规模也随之急剧膨胀,cta基金在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渐显现。

全球期货cta起源于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fmanagedcorn-modifyfundfuturesinc.)。此后,于1965年,唐(dunn)和哈哥特(hargitt)作为商品交易顾问cta建立了第一个著名的管理期货账户,1967年两人第一次把计算机交易系统试用于期货交易。到了1969年,人们开始将商业化的交易系统大量应用于美国期货市场的投机交易中。当时期货投资基金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投资者主要是小额资金客户。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业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了金融期货交易。从此,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期货市场开始转向以金融期货交易为主,为货币和资本市场提供避险工具。这个变化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和参与群体。美国政府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亏损比例高达90%,这使得他们非常疑惑。经具体研究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参与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传统的股票与债券投资者,由于这类人还没有真正弄清证券与期货的差别,因而造成了这类客户大面积的亏损。期货实行保证金交易,并且不限制卖空机制,具有高杠杆性以及交易策略的多样化等特点。许多股票投资者根据固有的思维方式长期持有一个期货合约,结果导致爆仓。因此,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而这种专业性又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因此期货cta这种专业的商品交易顾问逐渐盛行。

1971年管理期货行业协会(managedfuturesassociation)建立,标志着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形成;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对商品交易顾问(cta)和商品基金经理(cp01的行为进行监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期货交易的品种扩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各个领域,同时全球新兴的金融市场不断涌现。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很多机构投资者诸如养老金、信托基金、银行等都开始大量采用期货投资基金作为他们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以达到优化组合分散风险的目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期货投资基金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投资领域之一。

二、期货cta的分类及法律规范

传统意义上,cta基金的投资品种仅局限于商品期货。但由于近30年来全球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cta基金已逐渐将其投资领域扩展到了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天气期货以及电力期货等几乎所有期货品种。根据市场参与面和交易方法的不同,cta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程序化交易模式。程序化交易类cta是期货cta基金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有超过60%的期货cta是采取程序化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此类cta按照一个通常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系统信号来做出交易决策,这种交易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的随意性。如果系统长期运作正常,会产生比较稳定的收益。

2.多元化投资模式。多元化cta基金投资的期货合约有时候可达百种之多,涉及的品种也非常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进行投资的cta仅次于程序化交易模式,有超过700亿美元的资金是采用这类模式。

3.各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包括金融与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和货币期货这四个专项类别。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的特点是该cta主要投资于某一大类的期货品种,如农产品期货cta主要投资目标是农产品期货品种,并且主要是利用某种套利技巧进行投资。

4.自由式投资模式,又称随意型投资模式。这类cta的投资策略一般建立在基本分析或者关键经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由于他们经常使用个人经验来做出并执行交易决策所以,他们一般只专注于某个他们熟悉的特殊或相关的市场领域。从长期来看,自由式投资产生的风险和收益不够稳定。当然,这类模式现在也是整个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组成部分,有超过140亿美元的资金是使用这类模式进行期货期权交易。

从法律上讲,由于期货投资基金中cta的行为可能涉及公众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强化主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美国将传统信托立法的谨慎义务(dutyofcare)和忠实义务(dutyofloyalty)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升华为要求更高的职业诚信义务,要求cta“尽最大的善意或诚意,仅为受托人的利益行事”因此,cta的监管措施更为严厉。

首先是强制性地信息披露义务。依照美国的相关法案规定,每一位注册的cta都必须将其自身所有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相关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以使投资者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进论文联盟行详细地描述。

其次是严厉禁止cta的欺诈行为和重大错误陈述。《1940年投资顾问法》、《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和《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中都对此做出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最后是对cta违法行为进行十分严厉地惩罚。美国对违反相关规定的cta将给予非常严厉的处罚,以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如果cta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与美国相比,我国期货cta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cta)试行办法》,规定中国cta业务基本流程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11年6月开始,中国期货业协会首度组织期货从业人员参加期货投资分析(cta)资格考试,并规定期货公司申请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具备一下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净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的基本条件;公司最近6个月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要持续符合监管要求;申请期货投资咨询(cta)业务期货公司至少要有1名具有3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高管人员以及5名具有2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随着中国期货cta业务的正式推广,预计相关法律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三、期货cta将是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了多年发展壮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依然是困扰中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小,散户占主导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企业以及各类机构整体参与的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已有较大提高,但我国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仍低于10%。散户占主导往往就会形成追涨杀跌的风气,盈利能力较低,同时会加剧期货市场的波动,难以发挥财富效应。

期货投资基金最为一种专家理财的方式,由期货专家对投资者的期货账户进行跟踪式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根据投资者的需要设计各类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期货管理账户的存在和发展有两方面作用:首先,期货投资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投资活动,比之证券交易更需要专家理财,更需要基金;其次,随着国内期货品种的日渐成熟,在某个品种分析与操盘方面业绩突出的市场人士将日益受到市场关注,这些分析人士和操盘手就是期货基金经理的雏形。

作为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期货cta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因此cta制度的引进和创新也将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标相契合。cta业务将从期货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起步,由期货公司设立资产管理部或控股投资公司扮演cta的角色。也是培育专业期货机构投资者的有效路径。这当中期货cta与控股期货公司必须做到在资金管理、部门设置、管理人员雇佣等方面的完全隔离,期货投资交易顾问公司(cta)建立独立的风控部门与风控体系,对单个账户以及总体的经营风险采取监测、识别、预警、风险处置等措施,cta公司使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必须从制度上杜绝期货公司用自有资金做期货。另一方面,当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正在被逐渐破除,加快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步伐,加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引入cta业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发展期货cta业务,打造期货产业集群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方向。因为cta制度可以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手段做专业化的事情。

第7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期货公司 套期保值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企业竞争能力思想的提出,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在这本书里,斯密提出了企业内部分工决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思想。斯密认为,分工意味着某些企业专门从事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从而能形成比别的企业更强的能力。随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认为企业之间内部能力的差异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而企业内部能力源于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中的知识积累。

1933年,罗宾逊夫人与张伯仑提出了“产品差别”的概念。这一概念认为,每个生产者的产品由于在价格、品质、商标、包装、商店的位置、经营方式、服务态度、信誉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别,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包括产品价格的竞争,还包括其他方面差异性的竞争。他们认为,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之间的差别可视为企业之间的差别。有差异才有竞争的可能,“企业异质”不仅是竞争力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竞争力问题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竞争力就是研究企业之间的差异。有了罗宾逊夫人与张伯仑的“企业异质”思想之后,有关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才真正得以展开。

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尔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的标志。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他们把核心能力当作一组相互关联的技术、知识、能力的集合体,认为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巴顿(Barton)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认为仅仅强调核心能力“独一无二”、“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无助于人们理解这种能力,而应该把核心能力定义为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四方面加以衡量:一是组织成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企业的专有技术和员工掌握学习科学技术的能力;二是企业技术系统之中的知识,即组织成员知识的系统合成,如工艺流程、数据库和产品设计规则等;三是管理系统,企业管理制度影响员工创造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和热情;四是价值系统,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实际上贯穿以上三个方面,这些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继承性又与核心能力的继承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巴顿指出,“核心能力的优势之一在于其独特的继承性,这意味着不易为将来的竞争对手所模仿”。

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是珍贵的)、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等价物)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套期保值理论的演变

在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套期保值的理论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过程。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套期保值理论:即,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和现代套期保值理论,本文将就这三种理论分别展开分析。

(一)传统套期保值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和希克斯(Hicks) 最早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套期保值理论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而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由于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基本相同因素影响,两种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在期货合约到期时,套利行为将使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市场的利润来弥补另外一个市场的损失。传统套期保值理论认为,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不在于从期货交易中获取利润,而是要回避现货价格的波动风险。

(二)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

投资者一旦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则面临的不再是基础资产绝对价格变动的风险,而是面临基差风险(basis risk)。在任何交易日,基差等于现货价格减去远期合约价格。由于基差的存在,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获利不一定能完全弥补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为克服基差风险,美国人沃肯(Working)于1960年提出了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该理论是指买卖双方通过协商,由套期保值者确定协议基差的幅度和确定选择期货价格的期限,由现货市场的交易者在这个时期内选择某日的商品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在所确定的计价基础上加上协议基差得到双方交易现货商品的协议价格,双方以协议价格交割现货,而不考虑现货市场上该商品在交割时的实际价格。基差交易的实质,是套期保值者通过基差交易,将套期保值者面临的基差风险通过协议基差的方式转移给现货交易中的对手,套期保值者通过基差交易可以达到完全的盈利或保值的目的。沃肯强调套期保值的核心不在于能否消除价格风险,而在于能否通过寻找基差方面的变化或预期基差的变化来谋取利润。

(三)现代套期保值理论

约翰逊(Johnson)和艾丁斯顿(Ederington)最早提出用马克维茨(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来解释套期保值。他们认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必须计算合适的套期保值比率(hedge ratios),即计算为每单位现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货合约数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使套期保值头寸净利润的方差最小的合约数量,以使收益风险最小化或者效用函数最大化。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比率是可以选择的,最优套期保值的比率取决于套期保值的交易目的以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而在传统套期保值交易中,套期保值的比率恒等于1。

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套期保值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在期货市场建立一个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而是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作为一个组合投资,在风险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考虑现货市场头寸与期货市场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因而,进行高水准的套期保值往往需要事先制定详尽的方案步骤,在实施中还要适时调整,提高所需要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基于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的我国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尔教授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并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

当前我国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和培训服务,还不允许开展期货自营、期货资产管理、设立期货基金等项业务。就经纪业务而言,期货公司实质上起到交易通道的作用,即把客户的买卖指令通过计算机交易系统传输到交易所。提供交易通道,是期货公司最基础的服务。该种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于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营业网点的数量、营业部装修的档次等硬件条件。期货公司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增加营业网点数量、改善营业部的室内环境和条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公司的竞争力。

期货交易手续费高低,是客户在选择期货公司时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手续费价格战略,也成为我国期货公司惯用的方法。但是,长期的低价恶性竞争已经使期货公司出现交易量增长的同时手续费收入却下降的局面。现在期货行业的手续费已经降低到无可再低的地步。所以,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只靠降低手续费,则不能形成期货公司的核心优势。

期货行业是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交易通道服务。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是为了回避现货商品价格波动风险或获取投机利润,因此手续费高低也不是投资者的核心考虑所在。现今的投资者往往对高水准并且个性化的信息提供、投资咨询、培训指导、套期保值方案设计、风险管理等服务有强烈的需求。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进行期货交易需要的信息量庞大而繁杂。不论是个人投资者、企业客户,还是在期货公司开户的私募或公募基金,都可能需要期货公司及时有效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他们。初入市的投资者,一个新品种上市时,投资者也需要期货公司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咨询和培训。

现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早已不再简单地在期货市场建立一个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而是要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作为一个组合投资,在风险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要考虑现货市场头寸与期货市场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现货生产和贸易企业因为缺乏专业的期货知识和期货人才,往往需要期货公司为其事先制定详尽的套期保值方案步骤,在实施中还要适时调整,在套期保值结束后要对该期货公司的方案设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取得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估,以决定是继续合作还是改换其它期货公司。

因此,一个期货公司的竞争力虽然体现在研发能力、服务能力、营销能力、技术水平、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但是,竞争力的核心应该是期货公司的研发能力,即通过为客户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套期保值方案设计、投资咨询、培训指导等项服务,为客户带来增值回报的能力。基于此,国内很多大型期货公司已经成立了期货研究院,比如中期研究院、永安期货研究院、中大期货研究院等。这些期货研究院专门负责品种走势研究和套期保值方案设计,并定期向各类投资者寄发研究报告或期刊。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徐飞.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黄长征.期货套期保值决策模型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7)

4.[美]弗兰克・K・赖利.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5.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选择.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6(5)

6.易远宏.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特区经济,2009(3)

作者简介:

第8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Abstract: We choose HuShen300 stock index futur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index future and its spot price. HuShen300 stock index was released formally in 2005, and in 2006 Financial exchange of China was beenestablished, then it put out HuShen300 stock index future. We use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Co-integration test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ced-lagg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their spots,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s also used 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ased on setting up these models, the article has an conclusion: Between October of 2008 to May of 2009, the price of stock index future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stock, and the price of spot is also that of the stock index future,but the stock index future does more influence to the spot, the stock index future guides the stock. In addition, the association's whole theory indicates there's long-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index future and its spot price.

关键词:股指期货;期货与现货的引导关系;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

Key words: stock index future;guil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ture and the spot;smooth test;Granger causality;co-integration theory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22-04

1股指期货理论

股指期货交易是关于股票指数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它是金融期货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投资者用来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

1.1 股指期货的定义股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它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交易的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时间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的交易。它的实质是投资者在期货与现货两个市场间实现风险转移的过程,投资者通过对期货市场的走势持有的不同判断,进行股价指数的买卖,从而来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些期货合约广泛的应用于对冲、投机和指数套利等交易。

股票指数期货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都是根据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而股指期货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而设计的。

现资组合理论将股票市场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为不可控风险,涉及面广,作用时间长,不能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相对于系统风险来说,就比较容易控制,正因为此,它又被称为可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与整个市场无关,所以投资者通常都可采用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规避此类风险。投资组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非系统风险,但是当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说发生系统性风险时,股市上各种股票的市场价格都会向着同一个方向变动,这时候单凭在股票市场的分散投资,是无法规避股市价格的整体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的。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所谓不可控风险的影响,人们在进行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金融投资工具――股票指数期货。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价格也随着市场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它的兴起,一方面给拥有股票和将要购买或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转移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使期货投机者拥有了更多的投机机会,因此股票指数期货迅速地应用于不同的投资者之间。

1.2 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股指期货主要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抑制波动和活跃市场等功能。以下仅就其中三种功能做简要的介绍:

1.2.1 价格发现在市场经济中,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价格。价格是在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它直接反映了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化会影响供求的变动,同时,市场上供求的变化也会导致价格发生相应的浮动。现货价格是根据当时现货市场上的一般趋势制定的,是短暂的、分散的,而期货价格则是在期货交易所内通过集合竞价的方式产生的,是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价格。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它的现货交割制度会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逐渐趋于收敛,因此期货价格能够对市场真实的供求状态及价格变动趋势作出比较准确的反映。

1.2.2 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又称为风险对冲,是指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指数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用来抵冲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现货市场可能的波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对冲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从而起到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1.2.3 抑制波动由于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标的是一致的,股指期货的交割制度使得期货的价格与现货的价格最终会收敛于一致,同时,两个市场的信息来源也是一致的,所以他们的价格走势也相差不大。如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程度足以覆盖套利的交易成本,套利交易者就会通过在这两个市场上建立套利头寸获取无风险收益,通过这种行为,期货和现货的价格就会向其理论均衡价格回归,从而起到抑制市场异常波动的作用。

(3)对于期货和它们对应指数的对数价格,因为它们是一阶单整的,我们使用协整理论来检验期货与现货对数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并确定它们是否存在长期价格关系。实证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现货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做回归,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有较好的价格发现作用的结论。

(4)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期货与现货价格发现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还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测量了它们之间影响关系的大小。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沪深300指数在这段期间内,虽然对期货产生了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相反,期货对于指数的影响要相对较大一些,这与我们进行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模拟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图1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趋合性。这种趋合性就是指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逐渐临近,股指期货的价格与现货价格必然会趋于一致。由于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标的指数是一样的,对于交割日期的临近,二者的基差应该收敛为零,如果到期时二者的基差超过了他们的交易成本,那么交易者就会利用这个价差进行套利交易,从而使期现价格趋于一致。

另外,我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知道了股指期货能够更快的反映信息,领先于指数市场。实践证明,不稳定的经济或者是频繁波动的利率都会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而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恰恰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在任燕燕、李学关于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超前滞后关系的研究中,建立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股指期货对信息的提前反应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之间的关于信息的良好反映特征,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投资者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关于他所持有的股票组合与其对应的期货的标的指数的信息,并且通过它们之间信息的相关性就可以为拥有股票和将要购买或卖出股票的投资者以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本文的目的主要在研究我国的模拟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关系,通过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股指期货的特点,进一步发挥股指期货的效用,使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能够快速有效的发展,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鲍建平.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与投资策略[M].海天出版社,2002.

[2]Kawaller,Ira G,Koch,Paul D.,et al.The Temporal Price Relationshipbetween S&P500 Futures and the S&P500 Index[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5).

[3]Tse,Y.K.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Index and Futures Priceof the Nikkei Stock Average[J].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5,14.

[4]Abhyankar,A.H.Return and Volatility Dynamics in the FT-SE 100 Stock Index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5,15(4).

[5]任燕燕,李学.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超前滞后关系的研究[N].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6年第5期.

[6]黄玉如.股价指数现货与股价指数期货两者关联性之探讨-以S&P500指数为例说明[D].私立淡江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

[7]王成.股指期货与现货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9篇:期货投资论文范文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价格 理论分析

一  引言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是金融研究的最前沿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有3个角度。第一个角度侧重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个角度侧重研究股票市场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如何影响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要不要对股市的波动做出反应。第三个角度侧重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目前,国内外学者较多的是从前两个角度进行研究,而对更为基本的问题即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运行,理论界及实务界研究得反而不够深入。而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如何对股市走势做出判断,也关系到货币政策制定者有没有能力干预股市,如何干预股市。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和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  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股市价格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的影响。这一影响可以通过预期效应、投资组合效应和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来实现。预期效应是指当中央银行准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能够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市场的预期,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供给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和规模。投资组合效应是指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增加。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是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将下降,投资将增加,并经过乘数扩张效应,导致股票投资收益提高,从而刺激股市价格的上涨。以上三种效应一般来说都是正向的,即货币供应量增加,则股市价格上涨。

2.股市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认为,在影响股市价格和货币供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股市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交易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替代效应四种效应上。他认为,在收入的波动幅度低于股市价格(名义财富) 波动幅度情况下,随着股市价格的上涨,财富/收入的比率也将上升,从而对货币的需求也将增加,这就是财富效应。一般来说,股价波动往往会相应引致股市交易量的变化,使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也随着变化,这就是交易效应。资产组合效应是指股价上升使人们的资产组合中风险性较大的资产比例增大,在风险偏好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将重新调整资产组合,增加风险性较小的短期债券、货币等资产的比重,从而使货币需求变大。股市价格上涨使投资股票的边际收益相对增加,从而使人们宁愿减少货币持有而投资股市,主要会对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在内的广义货币产生替代作用,从而降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这就是替代效应。在股市价格波动影响货币供求的上述四种效应中,财富效应、交易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具有正向影响,而替代效应则具有负向影响。因此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对货币供应的冲击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

三  中央银行干预股市的必要性

股票市场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不能不关注股票市场的状况,那么中央银行就应该对股市适度干预,使其对经济发展起正面的作用,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影响宏观经济:

1. 投资渠道。托宾的“q”理论认为,股价上涨使公司市值相对于其资本存量的重置成本(q比率) 随之提高,当q值大于1时,股票市值大于重置成本,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进而拉动了总需求与产出的扩大。

2. 财富效应渠道。莫迪利安尼认为,股价上升使得居民部门的财富增加,进而促使居民当期和未来的消费增加,并相应刺激总需求和产出的增长。

3. 资产负债表渠道。股价上涨,则企业财富升值,公司净值提高,这意味着公司可用于融资的抵押品价值的升值,以及公司借款能力的增强,由此促进了银行贷款的投放,进而带动了企业投资、总需求及产出的扩大。

4. 流动性渠道。股价上升,使得消费者持有的流动性资产量扩大,消费者感到其出现财务收支困难的概率大大减少,于是增加耐用品和住房支出,由此拉动了总需求和产出的扩大。

上述四条渠道都表明, 股票价格与总支出有同向变动关系,因而应该导致国民收入、一般物价水平与股票价格正相关。股票市场还可能与宏观经济负相关:当股票价格连续上升时,股票投机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实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消费者的时间偏好时,大量货币资金将滞留于股市,伺机炒作;实业投资和消费相对下降。

四 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货币政策与股价之间关系理论分析,同时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股市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难度,最终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政策控制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股市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将股市价格纳入必要的监管范围。

2. 在金融风险有效监控的基础上,允许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合理流动,消除由于市场分割而产生的非一致性预期结构,完善金融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逐步放弃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控制,适时以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更好的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江涛.《中国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 预测》,2000年第3期.

[2]谢平,焦瑾璞.《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

[3]李文军.《货币政策与股市的互动关系》[J/0L].《中国网》, 200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