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第1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加法计算的和编出7的乘法口诀;通过珠心算帮助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得数。

2.使学生主动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学难点:

口诀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始复习

1.限时珠算(10秒),让学生边拨珠边说1~6的乘法口诀。

2.珠数联想。

师(出示24的算珠图片):说说想到了什么。

预设:四六二十四

4×6=24 6×4=24 24÷4=6 24÷6=4

【设计意图:在乘法口诀的复习中融入珠心算的知识,目的是强化珠心算的拨珠、连加等基本功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记忆1~6的乘法口诀。】

二、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课间活动时你们喜欢做什么?老师小时候,喜欢一边跳皮筋,一边唱儿歌。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数青蛙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学生边拍手边唱儿歌)

师:这里的8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句口诀算的是哪道算式?

预设:4+4=8,2×4=8。

师:2×4用哪句口诀算的?“3只青蛙12条腿”,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师:继续说下去,“4只青蛙几条腿”可以用哪句口诀算呢?(生答略)

师(小结):小小的儿歌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口诀知识!其实,只要爱动脑筋,我们也能编出好玩、有用的儿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7的乘法口诀,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出示学习目标)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童话般的动画,和学生一起欣赏儿歌“数青蛙”,瞬间就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从加法和乘法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儿歌进行分析,为编制七星瓢虫的儿歌做好形式和方法上的准备。同时,教学目标的出示是让每位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三、编制口诀

1.制编七星瓢虫的儿歌。

(1)明确七星瓢虫的特点。

师:除了小青蛙以外,动物王国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课件出示七星瓢虫)瞧,它是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生答略)

师:真的吗?一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颜色鲜艳、生动可爱的七星瓢虫,引导学生圈出它身上的7个黑点,再依次数一数,使学生对七星瓢虫身上最主要的特征印象深刻,为顺利编制七星瓢虫的儿歌提供了表象支撑。】

(2)同桌合作编制七星瓢虫的儿歌。

师:我们能不能用7个黑点来给七星瓢虫编首儿歌呢?想不想试试?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练习纸,同桌商量着把下面的儿歌填写完整,有困难的可以借助算盘帮忙。

出示七星瓢虫的儿歌:1只瓢虫(7)个点,2只瓢虫( )个点,3只瓢虫( )个点,4只瓢虫( )个点,5只瓢虫( )个点,6只瓢虫( )个点,7只瓢虫( )个点。

师:先自己拨一拨珠、说一说,再同桌互相拨一拨珠、说一说。(让学生齐说儿歌,并在课件上填写完整)

师:你能边想算盘,边说儿歌吗?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算盘很轻松地计算出1个7至7个7的结果,使编制七星瓢虫儿歌的过程变得愉快而有趣。这样边拨珠边说、边动手边动脑的活动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3)交流算法。

师:2只瓢虫有14个黑点,这里的14是怎么算的?5只瓢虫35个点,6只瓢虫42个黑点,又是怎么算的?(生答略)

【设计意图:在算理的分析对比中,使学生知道用上一句的结果加7可以算出下一句的结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感悟算几个7的和是多少的具体方法,而且渗透了记忆口诀的方法。】

2.编制7的儿歌。

师: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黑点,我们编出了七星瓢虫的儿歌,如果直接用7来代替七星瓢虫,那儿歌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儿歌)

课件出示:

1只瓢虫(7)个点1个7是(7)

2只瓢虫(14)个点

3只瓢虫(21)个点

4只瓢虫(28)个点

5只瓢虫(35)个点

6只瓢虫(42)个点

7只瓢虫(49)个点

师:第二句儿歌谁会编?后面的儿歌你们会编吗?大声地说一说。

师(追问):14是几个7相加?28呢?35里面有几个7?49、42里面呢?(编完后采取指名读、边拨珠边说、同桌拍手读的形式,让学生大声地读一读)

(1)谁来读一读7的儿歌?你们帮他打节奏,好吗?

(2)你会边拨珠边说7的儿歌吗?

(3)学生集体边拨珠边说。

(4)同桌拍手说7的儿歌。

【设计意图:脱离算盘和七星瓢虫图的直观支持,引导学生把七星瓢虫的特征与数字7紧密结合,改变成纯数学化7的儿歌,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降低了记忆口诀的难度。】

3.编制7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已经学了1~6的乘法口诀,我们能不能把7的儿歌改编成7的乘法口诀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各自编写口诀,同桌互相检查,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我总结与整理的时间和空间,并提醒学生编制口诀时要注意什么,使学生深刻理解7的乘法口诀。】

四、记忆口诀

1.朗读口诀。

(1)学生各自边拨珠边说口诀。

(2)教师说,学生拨珠。

(3)让学生边拨珠边说口诀。

2.理解口诀。

师:“四七二十八”是什么意思?“六七四十二”呢?

师:读完7句口诀,你能发现口诀中藏有什么规律吗?

3.记忆口诀。

师:我们已经记住了不少乘法口诀,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忆方法吗?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预设学生有以下方法记忆口诀:读几遍(熟记口诀含义),用前一句或后一句推想(利用口诀之间的联系),边拨珠边想口诀(借助算盘)……

师:你认为哪几句最容易记住?为什么?你认为哪几句最难记住?(生答略)

师:刚才小朋友们介绍了不少记忆口诀的好方法,现在我们齐说一遍7的口诀。已经记住的就不看口诀,没有记住的可以看黑板。现在我们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4.游戏:对口令。

(1)师说前半句,生说后半句;师说得数,生说几个七。

(2)玩“找朋友”的游戏。

师:根据“一七得七”的口诀,可以算哪几道乘法算式呢?课前,老师把很多算式卡片藏在了小朋友的课桌里,现在请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你能助帮手中的卡片找到朋友吗?(学生在黑板上贴卡片)

师:找对了吗?怎样排会更有序呢?(生答略)

师:算4×7、7×4时,想哪句口诀?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有一位朋友?

【设计意图:师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时,教师一改过去在此“强势”的行为,留给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方法的时间并进行适当引导,丰富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同时,把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的知识点放在了“找朋友”的游戏中,既使学生觉得有趣,又使教学有效。】

五、运用口诀

1.比眼力,说得数。

师: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先看清楚算式是什么,再在算盘上拨出得数,并想一想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3×7= 6×7= 2×7=

7×4= 7×5= 7×7=

师:看算式拨出得数后,用算珠图校对得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能强化学生珠算基本功的训练,又能检查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

2.对比练习。

7+7+7+7+7= 4×7+7= 6×7-7=

师(生计算后):怎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35?(生答略)

师(小结):虽然算式不同,但都表示5个7,可以用同一句口诀计算。

3.出示唐诗。

杜牧《出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这首古诗有几行?每行都有几个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的练习,既沟通了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乐于参与,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六、课堂总结

师:7是个神奇的数字,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如一个星期有7天,7个小矮人的故事,彩虹有7种颜色等。一个星期有7天,那6个星期有多少天?用哪句口诀算的?

师:和7有关的事物还有很多,课后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第2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乘法口诀;研究;探索

【问题】

教材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乘法教学一般分成三段:(1)表内乘法;(2)两位数乘法;(3)多位数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乘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材把乘法口诀分解为5的乘法、2的乘法……9的乘法,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各有若干句乘法口诀。

遇到问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教师一般采用创设一个情境、学习一部分口诀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性比较明确,以“熟记口诀,运用口诀计算”为宗旨,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但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笔者觉得不理想:学生早就会背诵口诀,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深入;在2、3、4的口诀学习之后,兴趣大减,后续学习不主动。

思考: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在宋淑持老师的“用系统思想方法学习表内乘法”思想的影响下,尝试跳出“就口诀教口诀”的单一被动模式,改变教材“小步子”前进的做法,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力图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借助对口诀的学习主动探究,当一回探索者。

【实践】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教师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军团的出色表现,介绍了本节课的学习载体——奥运五环旗。

(1)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观察五环旗的特点:每面旗上的圆环数为5,所以一面旗就代表一个5,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讲解口诀一五得五的编法。

(2)增加五环旗的面数,即增加了5的个数,得到多个5相加后的得数,编出5的其他口诀。

(3)交流识记的方法,进行各种有趣的练习和应用。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并带领他们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挖掘可迁移的规律,为其他口诀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差不多,但更加重视口诀的意义、得出的过程与方法。

(二)“我试一试”

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后是2的乘法口诀,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

(1)复习5的乘法口诀;(2)复习5的乘法口诀编写过程;(3)创设2个以2为个数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的兴趣;(4)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问:“下面的口诀会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试一试!”(5)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并发现问题;(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口诀;(7)练习与应用。

当第二次接触编口诀的问题时,教师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策略,扶着学生走几步,让学生自己走几步,然后又一起走出容易出错的“沼泽”,把产生的错误、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这个教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更显现。

(三)“我能行”

在学习了5、2的口诀之后,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口诀所含的意义,掌握了口诀的编写方法。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这样设计:

(1)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2)通过汇报、交流,从中提取出3个以3为个数来学的事物,作为编写3的口诀的学习材料;(3)学生独立编写口诀;(4)反溃学习成果;(5)练习与应用。

这一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相比,变化较多的并且比较可取的是:由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独立进行学习,合作得出结果。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我会创造了”

在前三次的乘法口诀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提出教学设想:将以前在课堂内一小步、一小步完成的4~9的口诀编写教学拓展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完成。

(1)布置研究任务:独立或合作完成4~9口诀编写任务;用清晰的书面材料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作清楚的汇报。(2)分阶段汇报、展览学习成果。(3)及时进行多种形式检测,检测口诀的掌握情况。(4)总结阶段,全面地学习“九九表”,查漏补缺,练习与应用,巩固成果;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收获。

这一教学设计是传统的教学中所没有的,教师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效果】

实践证明,抓住口诀的基本特点,大胆调整并组合口诀教学是可行的。按这样的思路教学,既可节省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系统思想,“重整体,抓过程,讲联系”。从1~9口诀的整体出发,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迁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动构建知识,形成了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学生积极性高,一改以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被动状态,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反思】

这个表内乘法口诀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教者本人来说是一次突破,带来很多的思考与启发。

1.备学生很重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能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起初,我认真研究了教科书,阅读了教参,对整个教学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实际却出人意料:孩子们对于乘法口诀已都会背了,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则没有必要再多讲。于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透过表面寻求本质,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才出现了新的尝试,对学生、老师都有新的收获。

第3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认真审视传统教学,消除弊端的新举措。下面,我以“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为例,围绕如何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举措,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学定教,精心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句话说,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研读教材

要让预设的教学案能服务于课堂,细读教材是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的第一个环节。如预设“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时,我仔细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整个口诀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各种版本教材的编排都差不多,都是先根据动手操作或图形得出依次加几的数,在学生记住得数的基础上教学口诀,再引导学生记忆口诀、运用口诀。各种教材的教学模式都一样,难道都用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吗?这样不是显得没层次了吗?而且,教材安排先教2~6的乘法口诀,隔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再教7~9的乘法口诀,既是担心学生记不住口诀,也考虑到随着口诀句数的增加,要让学生慢慢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样教学乘法口诀,经历从“扶——半扶半放——放”的过程,而7的乘法口诀就处在“半扶半放”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为学习8、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打下基础。

2.充分把握学情

以学定教,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教学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预设教学案时应把握学情,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如我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时,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学习2~6的乘法口诀后得到了什么?在这节课上如何体现?关于7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知道了多少?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编写口诀的能力,会有多少人能正确编出7的乘法口诀呢?学生能编出口诀,就能真正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吗?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我该怎样去设计教学,让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呢……为此,我对本班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得知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的有5人(家里教或课外学的)。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几个学生答:“是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依次加7算出来的。”那么,如果给这些学生时间动脑筋思考,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后进生会编出口诀吗?我叫了全班两个学习最差的学生,直接给他们提供教材自学,并填写书上习题的空格,结果他们也慢慢吞吞地做出来了。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通过合作交流理解7的乘法意义;(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的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后学习8、9的乘法口诀时就不用教师教了。

二、顺学而导,点拨提升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什么时候导、怎样导,才导得合时合宜呢?

1.导在引入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的引入既要吸引学生,又要注意简短有效。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哪七句?”然后和学生对接7的乘法口诀,如一七( )、二七( )、三七( )……教师可将对接口诀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学生慢慢思考。这样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今天的学习之中。同时,通过口诀对接,使学生对自己独立编制口诀树立了信心。所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主编制口诀,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依旧根据图形和表格来编制口诀(和书本例题差不多),这样就使学生成功地进入自主探究学习当中。

2.导在课堂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教学想必低效;如果教师一言堂地“导”“讲”,教学效果肯定也好不了。教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引导,才能生成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变得灵动、有实效。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说过:“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参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给予指导,又要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使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既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渗透提升,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如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或畅所欲言时,为了避免整堂课成为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应让每位学生在倾听、评价、比较的互动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观点,加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计算练习中有这样三道题:7×=21,7×2+7=( ),7×4-7=( )。学生就单纯计算,算对完事。教师可及时予以提升深化:“这三道题的得数为什么都是21?”这样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3.导在课堂结束之时

其实,一堂课结束了,真正的学习探究才拉开序幕。因为短短的4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疑问,甚至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解决心中疑问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后,课尾教师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要学什么?你会编8、9的乘法口诀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今天的探究进行了延伸拓展。

三、评价机制,为学导航

在“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评价机制的跟进。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学生有见地的独特见解、个性化的创作、精彩的讲解等给予赞赏点评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互动发言进行评价。尤其是上台展示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后提问其他同学:“我说得对吗?你们有不同意见吗?你们还有补充吗?”通过问题使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既营造了开放民主的氛围,又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如当一个学生指出某个同学的错误观点,或帮助某个同学解决难题后,要这个同学对那个学生道谢。这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缺失情感的宣泄,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第4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教学乘法算式 理解熟练

乘法口诀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内容之一,又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乘法口诀的熟练与否关系到学生对乘、除法计算的掌握。那么, 如何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程度,不能只单一的靠平时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还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炼数学知识,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也不例外。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应该从根本上更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把这部分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表现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自信心。乘法口诀的学习,教材是分两个单元来编排的,先学1-6的乘法口诀,再学7-9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根据具体的数学内容写出乘法算式,二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三是用乘法口诀得出乘法算式的积。新教材在编乘法口诀时,首先是5的乘法口诀,教材以学生喜欢熟悉的福娃为例,我们都知道福娃名字是“北京欢迎你”,一套福娃是5个,两套是几个,也就是求2个5是多少,让学生先写加法算式5+5=10,再引导学生用乘法写算式,可以用2×5=10计算;根据2×5=10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五一十”。同时也要告诉学生, 这句口诀也可以写出5×2=10。依次类推,得出口诀“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由加到乘的概括过程,从而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学习1―6的乘法口诀,教师教学时要先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即创设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然后按乘法意义把几个相同的加数写成乘法算式,最后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学生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可以慢慢放手,慢慢加快学生自编口诀的本领。有了以上的经验,老师在7-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乘法口诀的历史和含义,让学生能够发现乘法口诀的不同规律,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着重的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乘法口诀。深刻了解乘法口诀比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要有用得多,教师教学时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另一个层面是,用心体会,感受口诀的用处,这样就能迅速的算出乘法公式的结果,这样的算法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法要简单多了。

二、结合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乘法口诀的记忆

我们可以拿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去从中学一学,一些关于乘假乘减的题目,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所有的教学材料里面的乘加,乘减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乘法的含义,能够更深刻的记住乘法的口诀。在一般课本中出现的试题,大多数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减号在后面,学生在做这些实体的时候,只需要直接写出最终答案就好,根本就不需要写出计算的步骤与过程。

设计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乘加,乘减的试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58页“做一做”第2题编排了几道乘加或乘减的试题。 如:4×3+4= 可先算4×3=12 ,然后12+4=16。同时引导学生想乘法的意义,4×3就是3个4相加,再加个4,就是4个4,4个4相加可用口诀“四四十六”直接写得数。这几道题不仅起到巩固“先算乘法”和练习口算的作用, 更渗透了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记忆乘法口诀。

三、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好乘法口诀,关键是要熟练的记住乘法口诀,一些小学生会对重复出现的教学知识产生厌恶的态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熟记口诀。如“对口令”,看卡片很快说出得数,或用转盘游戏、夺红旗等游戏进行练习,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要求。这样能使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竞争的意识。

学生要是对乘法口诀达到熟练的程度是很有难度的,必须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脱口就说的成绩。老师在教学乘法口诀时,都是按照原来的老方法一个一个的讲解,然后把它整理成乘法口诀表格,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表格,让学生能够顺着背,倒着背,从中间抽出来背,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记住乘法口诀,可以达到随便抽一句,就能立即说出结果的效果。

四、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熟记乘法口诀

第5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乘法口诀;理解记忆

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中,“ 乘法口诀”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更是老师教学的难点。理论依据是:小学数学教材大纲明确提出了乘法口诀是小学低段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数学技能。这是由“乘法口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决定的。这种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较复杂整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的重要基础。怎样能快速准确的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呢?

其实,识记乘法口诀是有技巧的,千万不能全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样的效果不会理想。孩子只会在短时间里记住,过不了多久, 乘法口诀又会变得十分的陌生。笔者认为, 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还是要采用理解记忆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际验证,理解记忆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记住的时间长久,运用时可以达到灵活百变。

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教会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呢?

其一,老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填鸭试的教学。为了突破小学数学口诀的难点,大多数的老师都把口诀统统的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读一读,在讲解一下这些口诀的算术式子,接下来就是学生的背背记记,再找几个题给孩子练习一下。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的!从教育教学的规律上分析,老师教,学生学,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是把复杂的口诀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写口诀的算理,不明白口诀代表的含义,他们一味的背记,即使当时一下就可以记住,可是时间一久,什么都还给老师了。

当今的数学口诀教学,决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我们首先确立一个观念:口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我们老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学中力求做到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口决让学生编、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总结,鼓励学生创新发现,成为会学、乐学的学生。例如教学二二得四,我的探究过程是这样的:我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相同的4只铅笔,然后让每个人把自己的铅笔分成2只一组,看看有几组。学生都会发现是2组,接着,我就引导他们发现数量关系:2个组,每组2只,一共是4只。得出口诀:二二得四。

每次学习完口诀后,不要急于求成的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而是首先采用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认识;最后在理解基础上去背,学生记忆的的效果就更牢固了。

这样的教学乘法口诀只是我们理解记忆法背诵口诀的第一阶段。我们如果不注意指导孩子运用乘法口诀,他们也会很快的忘记好不容易记住的口诀。

其二,让理解记忆口诀法富有生命力的途径就是在练习运用。于此, 我们在指导孩子背诵口诀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练习运用的作业。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找朋友:(连一连),学生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练习题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例如“做做想想”中的题目就是体现了口决间的联系。

练习的设计一定体现科学性。要讲究策略、讲究实效,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提高课堂练习效益,可从以下做起,即:依据学生的特征,在“点”上突破,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巧”上探索,依据学生的注意力,在“量”上控制;依据思维能力,在“展”上延伸,做到事半功倍。

其三,及时收集学生使用的情况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例如:有的孩子一到计算乘法口诀的时候,他都从第一句开始背,嘴里背着:一一得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结果他都背过了该用的口诀了, 他还在口中念念有词,急的老师一点办法有没有。有的家长也反应部分孩子顺着背能行,倒着背诵也十分流利,但是从口诀表中抽出来运用就不会了。老师只好个别指导他们的作业了。面对学生乘法口算也是时常出错,计算速度慢的像蜗牛,这说明孩子的乘法口诀是没有过关的。这时,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口诀,比如;可以两人互相对口令、抽算式卡片说口诀、计时竞赛谁最快等方式。另外还运用6人学习小组,表现好的小组在讲台上当小老师和大家对口令,孩子们的记忆口诀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口令时基本上能达到对答如流、脱口而出,学生不但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总之, 小学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在运用中掌握。

第6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学设计;思考设计意图【A】:

源于生活,巧引例题。

说明:课的开头通过喜羊羊因为环境污染需要离开草原,所以做船这个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本的例题中来,既有趣味性又尊重了教材,还进行了环保教育,再通过集体回答、同桌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建立几个7和得数的关系,为后面的顺利编写口诀做准备。

精彩回放:

1.情境创设

谈话:请看屏幕――话说青青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羊,(随着出示喜羊羊等7只小羊)你们看都有几只羊啊?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

谈话:可是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森林遭到了破坏,青青草原原本清新的空气没有了,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变脏了,小羊们不得不离开家乡重新寻找他们的快乐家园。为了过河,小羊们必须用身边仅有的小木板先做小船,每7块木板可以做一条小船。出示例题表格:

师:请同学们看看1艘船用7块木板,也就是1个7是――7,那你知道2艘船用几块木板?(14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学生会回答7+7=14)

师:指着表格说也就是2个7是多少?(14)表格出示答案。

……

师:那么接下来的表格你会填吗?全班同学一起填写。

2.交流反馈

等学生全部填写好后,让学生和黑板核对一下。观察表格: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8”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35?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3.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B】:

层层递进,巧记口诀

说明: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编口诀、记忆口诀,鉴于之前的一些经验,应该说有不少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可以不用手把手教学,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独立试编2.探索规律3.尝试记忆4.交流汇报5.游戏巩固,让每个同学有说的机会、有听的机会、还有写的机会,通过这几个环节的环环紧扣,有效地记忆全部7的乘法口诀。

精彩回放:

1.独立试编

师:想想,根据表格里的数据你能编7的乘法口诀吗?(学生跃跃欲试)

师:听清老师的要求,要求每位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再把自己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活动。

2.汇报结果

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编的乘法口诀。学生代表朗读口诀,问其他学生:这样的编写是否正确?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回到刚才的几个7是多少)

3.初步探索规律

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编的口诀,老师顺便在黑板上把7句口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问学生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

(1)第二个字都是七,顺势指到课题说明是7的乘法口诀

(2)第二个得数比第一个得数多7,也就是从上往下看,得数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

4.尝试记忆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七句口诀,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开始读读、记记、背诵这些7的乘法口诀。

5.交流汇报

师:在背的时候,你觉得哪一句最容易记住?(一七得七)还有呢?学生自由发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相关文字。羊村的小羊们坐着小船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又找到了一片大草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住下来再说。并组织探讨记忆“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的方法。

6.游戏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记忆的方法,你能不能就运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快速地来记忆呢?学生记忆一分钟。

设计意图【C】:

回归生活,巧用口诀。

说明: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口诀之后必定要通过练习题来起到巩固的作用,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用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对应两个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因为乘数都是7所以只有一句,学生在游戏中强化了新知。同时来源于生活,必须回顾生活于是将数学书中的例题继续用刚才的情景串起来,既首尾呼应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练习的最后略有提升,为后续的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精彩回放:

1.找好朋友算式游戏(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事先发给学生一些口算卡片,然后完成游戏,比如一个学生拿的是1×7=7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的7×1=7的学生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最后一个学,是7×7=49没有找到朋友,老师问,为什么找不到其他朋友呢?因为两个乘数是一样的。

2.依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目

3.解决实际问题(回到情景中来)

师:小羊们到了新草原过上了美美的日子,出示画片。

瞧:晚上他们开着篝火晚会,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那是北斗七星,星光下小羊们唱歌跳舞,懒羊羊在玩七巧板,美羊羊弹起了琴,算算3组琴键一共有多少个键?沸羊羊在草丛里看到了4只七星瓢虫,瞧他们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星呢?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结果。

师:经过6个星期,小羊们的新房盖好了,你知道一共经过了几天吗?你是怎么想的?(隐含每个星期是7天)6×7=49(天)

师:新房可漂亮了,有7层,每层都可以住3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7×3=21(户)

4.巩固深化

师:今天我们和羊村的小羊们一起学习了7的除法口诀,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学得如何?一起完成口算比赛,时间控制在2分钟。

思考:

1.本篇教学设计共分三个环节

从生活引入例题―尝试自主编写记忆口诀―灵活运用新知,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井然有序。

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2.记忆环节生成层出不穷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如何去记忆这些口诀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活跃,生成出很多非常好的方法,超出了原本的设计思路,这恰恰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

3.这里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课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从改编后的新教材的内容来看,的确去掉了不太实用的内容,我在整个教学的设计中贯穿一个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加强了一定的环保教育。

第7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联想;应用

联想,一般是指由某人某事物或某概念出发从而想起与他相关的人、事物或概念。而我认为的“数学联想”是指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处理新问题的数量关系或内在联系时,能够在已掌握的旧知识与新问题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或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从而变换审题的角度,使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思考、探究,最终使问题得到更顺利、更简捷解答的一种思想。结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教学,谈谈我对数学联想的体会。

一、立足数学联想解读内容

1.从局部到整体

教材在教学每一个乘法口诀的过程中都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在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花样记忆口诀用编出的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这样相对稳定的教学线索,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前的1-6的乘法口诀时能够经历并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一般方法,这类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联想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从意义到结构

乘法口诀的意义可以分成2个层面:1.知道乘法口诀的每一句口诀表示几个几相加;2.感受到乘法口诀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而当学生在熟悉和应用这些数学乘法口诀的意义时,学生将会发现乘法口诀也有一定的结构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迁移联想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当然,学生在应用数学联想时,可能感受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想,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联想。我们可以关注和培养学生利用这种联想的思维,然后介入学生对口诀之间规律的思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乘法口诀的网状结构,从而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乘法口诀。

二、立足数学联想进行教学

1.探究方法规律,培育联想的基础

联想,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联想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内容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体会数学知识网状结构的建构,从而更好地完善认知的结构。

【案例】苏教版《1-4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

观察4的乘法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一个乘数每次大1,第二个乘数都是4,积每次大4.)

追问:为什么积会每次大4?

引导学生根据口诀的意义分析:每一句口诀比它的上一句多一个4,所以积也每次大4.

那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为什么积会每次大3?

……

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口诀的编排方法和其中的规律,并不意味着他们了解了表象后的更深层的元素。老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去反思规律形成的原因,从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原点,从而对乘法口诀中的规律达到了深刻的理解,为学生后面利用规律联想其他的口诀做基础。

2.利用方法规律,实现联想教学

联想,可以让学生由一种已有的表象唤醒另一种表象。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形成了已有知识的经验,然后在学生学习新课时,就可以“由此及彼”的思维中,进行回忆、收集相关知识信息,从横向,纵向去了解和沟通不同知识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编制口诀的一般方法和每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存在的规律。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为背景,借助形象地操作进行思维,利用联想自己编出乘法口诀。

【案例】苏教版《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谁会背6的口诀?

说一说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

2.迁移猜想:

你来猜想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什么规律?(第一个乘数每次大1,第二个乘数都是7,积每次大7。)

师:你能用这些规律,试着来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学生独立活动)

……

这节课中,在学生探索新的乘法口诀之前,先帮助学生搭建已有乘法口诀经验的脚手架,让学生从已有的编口诀的方法及口诀的编排规律自主迁移,猜想类推“7的乘法口诀”,这既是对已学的乘法口诀结构的巩固练习,又是对建立和形成编制口诀的思维方式的联系。

3.利用方法规律,延伸联想意义

联想,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到已经构建的知识技能之后,给与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对知识进行延伸和重组,从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学生的联想意识。

【案例】苏教版《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一起把7的乘法口诀背一遍,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几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是怎样想的?

在教学的结尾部分,教师先让学生总结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和方法,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8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想?让学生在思考这类乘法口诀的方法之后,大胆地去联想,就会使学生联想到学习下一个8的乘法口诀,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发散了思维,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是从联想出发形成的推广和延伸。

平时,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关注教材,从中挖掘出可以让学生去联想的内容;关注学生,寻找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把握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联想的时机;给与空间,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联想的空间与自由,发展学生联想的能力。当我们耐心地、长期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时,学生将会更大能力地发挥自己的数学潜能,而学习数学将会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奠宇,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二年级 数学乘法 情景图 小组合作 知识形成

数学乘法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乘法基础打得好,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顺利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好好利用情景图

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其内涵丰富,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并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 5 的乘法口诀教学,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 5 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例如 5 的乘法口诀教学,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 8 的乘法口诀教学,利用鼓号队的队列,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再填数,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二、合理运用小组合作

对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大家并不陌生, 但怎样成功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应用到课堂中, 其实并不简单。

一般来说, 教问题解决课时, 有如下几个问题:(1) 学生对新数学术语感到困难;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信心;(3)学生对如何使用合适的运算感到困惑;(4)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发现有效的方法。对老师而言, 经常教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较高,另外,当老师引导学生创造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问题时,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容易被激发,学习的效果会大幅提高。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会有以下问题:(1)仅仅停留在表面水平上;(2)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3)效率低,即许多孩子在一起讲话,真正用在任务上的时间不多。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学生在课堂社会活动的交流中,能提高学习的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提高是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的。在对小组的学生组成有意识地进行安排,尽可能将不同类的孩子组成为一个组,如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甚至不同态度,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其实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评判标准,由学生来做主要评判人,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还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对各小组的工作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另外,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也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笔者采用“数学小教授”的步骤:(1)上课的前 15 分钟,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和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长的角色是轮流担任的),讨论并建构一个老师给定的数学概念及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将应用题写在一张课前设计好的 11×8.5 英寸的标准纸的中间,等问题设计好并由老师确认后,小组里的 4 个人分别承担完成 4 个不同数学任务的角色教授(分别为写关键数字、关键词、画图形表达和设计数学表达的教授),这些角色是轮流进行的;每一次新的活动都由不同的人来担任这些角色。(2) 每个小组按顺序,由这些小数学教授用透明的投影纸在教室前面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数学题, 然后指导全班同学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3)每一小组小数学教授完成任务后,全班其他学生要给台上讲授的小组进行评分考核。如果一堂课不能完成所有小组的讲解,下节课可以继续进行。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 5 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摆一摆图形,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再如教学 6 的乘法口诀,可先出示金鱼图,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一条金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两条呢,怎样计算?

2.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并列出乘法算式。例如教学 5 的乘法口诀,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

3.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在列出乘法算式后,可接着引导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

4.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 5 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自己编写出来了。

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第9篇: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二年级 7的乘法口诀 教学探索

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课现状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现阶段,在乘法口诀教学中,老师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学生列出7×7=49的算式,老师会问:“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很自然的会根据一些定势回答:“因为七七四十九”。这就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七七四十九是新课,学生用新课来解释旧知了。而49的来由应该是学生通过查表,或根据前面的42再增加7得来的。而口诀是我们为了容易记住这个答案而编出的顺口溜。

二、“7的乘法口诀”教学课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知识区别不明确。

比如,在教学课堂上,关于主题图方面,淘气和笑笑的问话出现了:再过几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那么“再过几个星期”和“有几个星期”是不一样的概念。在这节课中需不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进行区分?

(二)教学老师在注重生活教育的渗透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和验证,学生的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7的乘法口诀”教学对策

(一)关注学生回答,调控教学思路。

在教案设计中,备课除了备教法,更重要的要备学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家庭教育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出现层次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现实的反映,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7的9个乘法算式,教师设计的目的是想学生只说乘法算式,不说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后在全班学生独立计算,出现算法的多样化,这个环节回避个别学生用口诀计算7×7=49。结果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习中算式和得数是一体的,列算式时都回答了得数,这时教师应该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说出得数也没关系,教师不板书得数,对列算式的孩子进行肯定后问学生:你们都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试一试。而不是教师不断的提醒“只列式,不计算”。

(二)关注学生活动,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活动是现代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低段学生更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构建。教师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结合预设,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这节课的活动主要是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如学生在编写7的口诀中,在试讲时出现“七九六三”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在教案中就预设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教学环节,但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学生的巡视,发现这节课没有出现“七九六三”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采用故错法,教师就设计了4×7=28“四七二八”让孩子来评价,提醒孩子编口诀是注意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

(三)关注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

在我们的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我们有时怕中下生回答不好问题,怕耽误教学过程,往往就由个别优生以点代面的回答问题,为了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显得课堂高效就采用口头练习的方式。这样,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来得及理请思路,个别优生已经回答出答案和解题思路,久而久之,中下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就不思考,等别人的现成答案。这节课教师充分注意这点,在编写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中,让每个孩子都动手算一算,编一编,做一做,在订正。给了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每个孩子动脑。这样有利于中下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了面向全体。

(四)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新课标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解题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解答数学问题。在设计填表格找规律,用规律填7个星期是几天,8个星期,9个星期呢?给中下生提供了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计算7的9句口诀的乘法算式。在计算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①连加②用规律计算③拆分、组合法④查表法。在这一环节,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查表法,这是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陪养,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查资料,查表是一种能力,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表格,采取男那种方法计算较简便呢?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优化就更好。这样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时寻求简洁方法的思维方向和能力。

(五)关注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习内容的价值。

这节课教学“7的乘法口诀”,教师结合自己学校实际,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午会引入,在练习巩固中利用午会的设计,学生选择喜欢的午会出示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到7的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价值。而不是生硬的用7的口诀去套生活中的应用,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