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维护与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维护与管理论文

第1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血管通路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患者透析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内瘘容易堵塞、自体表浅静脉血管条件差,难以建立直接动静脉内瘘,不得不选择人造血管来建立透析生命线。现对我科5例应用了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1.6岁,血透龄均>5年,使用人造血管平均 > 2年,每周透析时间为2~3次,每次4小时,血流量为200~280ml/min. 1.2 方法 1.2.1 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方法 采用人造材料聚四氰乙烯血管于患者左或右前臂与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肱静脉U型端吻合术。 1.2.2 人造血管穿刺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时不使用止血带。?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应轮流替换,切记定点穿刺。沿着人造血管的平行轴每两个穿刺点距离0.5~1cm,动静脉间的距离应在4cm以上,距吻合口3cm内的位置不能穿刺。?穿刺方法:穿刺前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动脉穿刺的方向可以顺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静脉穿刺方向始终顺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复循环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复较差护理论文,也可动脉穿刺人造血管,静脉穿刺周围血管,这样既减少了再循环又延长了人造血管寿命。采用16G*1英寸金属内瘘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呈40°~45°角刺入人造血管,进入血管后,有明显的落空感,见回血后放低针尖角度,将针头全部送入,安全固定。

1.2.3止血方法:让患者自己指压,此方法对人造血管创伤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压方法是在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0.2~0.3cm处进行指压,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又能控制出血。压力过轻会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应做到起针和压迫动作协调,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压迫时间一般为10~15min.2、结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均通畅,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闭塞再通后血流量通畅,杂音响亮。使用有效率达100%。 3、 护理

3.1 血透析前的护理

3.1.1检查人造血管功能状态,如有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等,若发现减弱或者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确认人造血管是否闭塞。

3.1.2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径的范围,穿刺时戴无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触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败,立即拔针,动脉去远心端,静脉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适度按压穿刺点,观察血管有无出血,红肿热痛等现象,并及时处理。若局部形成血肿,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湿敷,24小时后热敷血管周围血肿部位,用喜疗妥软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热敷。

3.2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护理论文,及时处理。人造血管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抽血、输液等治疗。严密监测血压,避免发生低血压,确保人造血管流量通畅。人造血管侧肢体制动。

3.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3.3.1治疗结束后小心的拔出针,在拔出针后的瞬间立即加压,以免穿刺针刮伤血管。轻压棉球针刺血管的位置,指压10~15分钟,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压迫力度的大小应根据既能止血又不影响人造血管的波动和震颤为宜。

3.3.2健康宣教 嘱患者术肢体不能负重,不能用力,不穿紧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觉时勿将术肢枕于头下,避免压迫人造血管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闭塞。教会患者每日摸、听血管震颤和弹性。嘱患者术肢疼痛、瘙痒、肿胀等异常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肢体清洁,透析当天穿刺点避免弄湿,以免感染。

4 、体会 人造血管

摘要。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林惠凤、徐筱萍、翁素贞.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档案在 法律 上的凭证作用基于它的原始性。因此,认定 电子 文件的原始性,是保证其具有凭证作用的关键。 一、 电子文件原始性的认定 对于纸质文件来说, 内容 的原始性附着在形式的原始性上,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纸质文件的原始性体现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于任何一项形式上的变化,人们都有理由对它的原始性表示怀疑。但电子文件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因此,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性进行认定是非常困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在 网络 上传递的电子文件也有可能被非法截获或更改。 (二)、电子文件制作过程的虚拟化使得对其原件的界定难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制作者不一定像制作纸质文件那样必须制出一份或一批原件来行使其职责,有时它只不过制作一个“窗口”,将必要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输出。这个“窗口”可以在众多的电子 计算 机上显示出来,也可被不同的“收文者”拷贝到他的电子计算机存储器上或转换成硬拷贝保存起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由不同人获得的同一内容文件可以毫无区别,无法区别其中哪个是“原件”,哪个是“复制件”。 (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迫使电子文件必须不断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这种适应往往需要以自身结构、格式的改变为代价。因此,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很可能在结构和格式上与最初形成的大不相同。 (四)、电子文件不再具有固定的存储载体,根据利用需要,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输出。对于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制,转换载体,以防信息损失。电子文件没有了固定的载体,也就无法通过载体来判定电子文件的原始性。 (五)、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 (六)、 目前 电子文件的签署技术还不普及,我们还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章或亲自签名,因此,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 电子文件的这些特点使我们无法采用与纸质文件相同的标准和 方法 来判断它的原始性,需要为它建立一个新的“原始性”概念。对于一份电子文件来说,只要它的内容确确实实是在当时由原作者撰写或制作出来的,此后又从未修改过,我们就应该承认它是原始的,尽管它没有固定的载体,没有实在的物理形态,甚至因转换而失去了原来的格式。这种“原始性”概念与纸质文件原件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抛弃了文件形式上的原始性,仅以文件中所含信息的真实、准确,即内容的原始性为惟一标准。根据 现代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 社会 各方面对电子文件的需要,我们认为建立这样一个“原始性”的新概念是适当和必要的,它将是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全面行使“ 历史 记录”和“社会记忆”功能的根本,是电子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基础。但是,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始性加以判断和维护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涉及多方因素的事情,这个 问题 的解决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文件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有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二、 确保 电子 文件原始性的技术措施 电子文件是高 科技 的产物,它的各种性能是由技术决定的。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使用,信息安全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电子文件的制作者、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都应积极采用有关技术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一)、加密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可采用“双密钥码”进行加密。在 网络 中的每一个加密通信者拥有一对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加密密钥,另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发方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收方用只有自已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密钥向收方发送电子文件,而只有收方才能识别这些加密的电子文件 内容 。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因此第三者很难从截获的密文中解出原文内容来,无法对它进行篡改,从而保护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原始性、真实性。 (二)、签署技术 目前 在电子文件上进行签署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第3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通信系统 预防性 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830-01

前言

低碳出行、低碳经济等理念已深入到人们意识,地铁作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未来有望代替公交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如今我国各大城市均大量建设地铁,通信系统的预防性维护非常重要。可以说日常的有效预防性维护能够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在预防性维护措施实践中证明,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理论引导维护工作,避免或减少通信故障的产生。

一、地铁通信系统维护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护工作中所运用的预防性理论是一种新模式,通过预防性措施可以对问题提早发现及维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当今预防性维护理论在各大城市地铁运营中应用,对地铁运行及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二、实施通信系统预防性维护措施

1.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3.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三、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伟.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为中心的地铁通信系统维修管理[J].通信科技,2012,5.

[2]马文帅.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检修的探讨[J].地铁通信技术,2012,9.

[3]陈浩.地铁通信网络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与执行[J].地铁运行管理,2012,9.

[4]刘家伟.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技术管理为中心,保障地铁通信网络的通畅[J].通信科技资讯,2012,4.

[5]张韬,苗刚.地铁通信系统分析[J].电子工程师,2010,(06).

[6]林周让.铁路通信传输网络保护方式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6).

[7]刘锦.铁路传输网络改造方案[J].科技传播,2011,(09).

第4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近些年来,广播电视产业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其规模。然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维护与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伴随观众眼界的提高,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安全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就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展开影响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与管理对策,希望能够就此促进广播电视播出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维护与管理;安全播出技术

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便捷性,能够通过向观众传递各类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由于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极容易出现故障,不但影响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还给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不良的影响。[1]为此,加强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就成为了广播电视日常工作的首要之重。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内容概述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是指播出设备、硬件设施均安全有效运行,播出内容不会导致数据和其他信息等问题出现。[2]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以下特点:①舆论导向作用发挥主要阵地。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宣传阵地,担负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先进思想文化的宣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制作过程复杂。广播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需要经历节目制作、传输、入户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庞大的操作人员队伍,还需要许多设备设施。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播出进程受阻,再加上相对复杂的环境以及线路因素都会给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带来不确定性。③特定节目即时播出。诸如新闻联播、一些体育赛事和节日晚会都是现场直播的,这类型节目由于影响大,受关注度高,在播出的过程中,任何差错出现,都是无法更改的。④节目种类多。受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影响,加之观众日益产生新的节目观看需求,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增多了其种类,以此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3]当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节目的播出时间也相应地不断增加。

2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策略

2.1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

针对各种传播程序的不同特性,各广播电视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在维护与管理制度中,应当对规章制度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指明。只有建立协调一致、高效快速、秩序井然的维护与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各个运行环节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得以实现。[4]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过程中,完善的维护与管理制度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制度再好,如果不能对其贯彻落实,制度最终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各广播电视单位领导应当自身做好领导示范效应,带头认真执行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行下效来引领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维护与管理制度。

2.2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护人员对播出设备的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播出设备的故障处理能力。再加上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新技术带来的是新的挑战,如果不对维护人员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将使其无法满足设备维护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广播电视单位应当采用实践训练、交流学习、专家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的方式来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素养。除了接受单位培训,维护人员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主动出击,努力汲取广播电视各种新知识。当单位引进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的时候,维护人员更要积极主动去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原理,熟练掌握其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的维护措施,当设备真的出现故障时候,才能够迅速判断出故障根源,从而快速完成检修工作,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正常进行。

2.3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

广播电视的播出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磨损和腐蚀现象,因此需要对播出设备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主要包含日常检修维护、事故演练和应急维护三方面内容。日常维护就是指对广播电视播出设备进行定期的技术检查和维护,对于能耗大、受温度影响大的设备原件,还应当适当增加日常检查维护次数。除了检修维护播出设备,还包括检查UPS备用电源是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当播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电情况确保UPS备用电源能够继续供电,还包括对播出服务器进行日常重启等等。事故演练即是模拟播出事故,通过演练来锻炼全体工作人员事故应对能力。应急维护是指当播出设备突然出现意外故障的时候而进行的技术维护。下面就拿新闻直播节目中的图文点评系统来举例。图文点评系统包括了图文制作、点评列表制作、触摸屏操作以及高清视频上屏等诸多环节,环节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主要通过硬件备份、图文制作、系统构架三个方面的预防和维护来确保点评系统的正常运行。硬件备份方面:图文点评系统包含两台图文点评服务器,一主一备,热备即时切换。主备机都制作了系统备份,如果遇到操作系统或者TV-Writer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恢复系统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在新闻直播中遇到紧急状况可以切换到同步播出的热备机进行应急备播。图文制作方面:图片文件以及视频文件从外部网络通过U盘复制到图文点评系统中的防病毒工作站进行病毒查杀,从而杜绝了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保证了系统内部的环境安全。系统构建方面:主备机之间采用千兆网卡连接,主备机大屏幕输出信号与高清视频信号接入切换器中。切换器利用光纤连接到大屏幕,同时利用高清视频线将高清画面接入到切换矩阵中,通过切换矩阵进入演播室系统。由于切换矩阵与切换器同处在设备机房中,因此一旦切换器与切换矩阵之间的视频线出现问题,可以轻松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3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技术关乎到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关乎到用户的切身体验。只有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建立和完善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维护,才能从根本上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予以保障,从而为观众传输高质量的、安全的广播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张云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5(08):9.

[2]刘晓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和管理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222.

[3]吴勇,章启朋.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与管理体会探讨[J].科技传播,2015(02):124+132.

第5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体位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第6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程序;PICC;携管出院;导管维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33-0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的一项深静脉置管术,此术式以其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成为目前肿瘤化疗最佳的静脉用药路径。由于化疗分多周期进行,部分患者完成一个周期化疗后有带管出院的需求,但面临导管维护的难题。我院肿瘤科于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运用护理程序对PICC携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培训,解决了其导管维护的问题,达到了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月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共8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3(12~69)岁,平均留管天数85.1(26~242)天;包括鼻咽癌18例、乳腺癌16例、肺癌11例、肠癌7例、恶性淋巴瘤3例及其他肿瘤26例。

2 方法

2.1 评估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对患者和/或家属的自理需求、自理能力、文化背景、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合作程度与心理反应等进行身心和社会方面的评估。

2.2 诊断 经过系统的评估,针对患者个人、家庭现存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诊断,主要的护理问题包括:①知识缺乏,缺乏PICC导管维护知识;②自理能力缺陷,出院后不能自我维护PICC;③焦虑,对出院后自我维护PICC信心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有可能发生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2.3 计划 根据评估与诊断结果制订具体的目标与计划。①目标:由患者携管出院后自理的PICC常见并发症与由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的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具体计划:包括落实培训员、培训的时间与方式、考核的标准与评价方法等。

2.4 实施 ①PICC置管术后1~2 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知识宣教,说明维护方法、自我观察的内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方式等,并实地观看护理人员对导管的维护;②术后3~5d,由患者和/或家属执行维护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在旁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并纠正;③术后6~7d,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封管液配制的培训,并完成考核,如违反无菌操作则一票否决,视为考核不合格;考核合格者,在患者出院前签署携管出院知情同意书;④自理的指导:出院后患者随身携带导管维护卡片,科室设立登记本,记录患者的姓名、置管的部位及长度、臂围、通管及换药的时间、联系电话等;⑤心理支持:分管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至少每周电话随访1次,随时与患者取得联系,及时提供帮助,减少其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其自理的信心。

2.5 评价 ①评价标准: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定义的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1];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掉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导管堵塞是指经导管输入液体不畅或无法滴入[2];②评价时机:拔除PICC导管后评价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3 结果

PICC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3/81)、1.2%(1/81)、1.2%(1/81)、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81),未出现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4 体会

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的核心,它是以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论、解决问题论及信息交流论等为理论基础的。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培训中,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护理程序系统论的充分体现。其中,评估-诊断是人的基本需要论在实践中的体现,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患者身心及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及需要;其次,计划-实施是解决问题论在培训中的体现,要求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并严格选择培训员对患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此外,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服务是评价护理措施是否落实的手段,是信息交流论的体现,通过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纠正,使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得到改进。护理程序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培训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可显著提高培训的效果,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达到满足其自理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61-02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护士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理决策的执行者。而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士长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和病人安危。因此,护士长应该学会应用评判性思维,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2],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3]。但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笔者从事临床护理管理12年,带领的护理班组在各项检查考核中获得好成绩,成为我院护理工作亮点班组之一,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建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

1.1 不断反思,听取意见,改变观念 护理服务的多元化要求护理管理者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由护理管理型或“猫”与“老鼠”型、上下级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变[4]。护士长应用评判性思维对执行不利或效果不佳的护理决策,首先重新审视这个决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现有人力资源情况等,与所有参与护士进行探讨,收集有利和不利因素,重新修订具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决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对护士们的合理建议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上级的指示可根据临床实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方便临床护士执行。

1.2 实施人性化管理 主动学习现代护理理论,与时俱进。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只有重视员工的成就感、责任感,以及对她们的工作认可,才能真正使员工满意,激励她们的工作热情。改变过去的“管家婆”、“一言堂”等做法,实施人性化管理,做到权利下放,提倡自我管理,让护士参与建立制度和规定,根据护士的个体特点设置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5]。近两年来,我科由于护理人员结婚、生育、外调等因素造成短缺,按照以往惯例和工作程序已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笔者召集本班组护理人员进行讨论,考虑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做好护理工作,重新安排班次和调整工作量,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制,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对加班加点参与抢救病人或对病区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者给予奖励;根据护士特长,将急救设备、药品管理、表格书写、技术操作等项目分派给不同护士管理;护士长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结果与奖惩兑现,取得了较好效果。1.3 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护士长不是完人,有错知改,才能不断完善。无论什么事,应用评判性思维去解决。当出现问题时,先反思自己,管理上是否有缺陷,勇于承担责任,不一味地责怪护士或他人,而是以理服人。对于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于不良倾向及时批评指正。让大家感觉到护士长是一位有责任感、有修养、胸襟坦荡的人,从而树立威信,利于开展工作。

1.4 关爱护士 主动发现护士的喜、怒、哀、乐,关心、爱护、理解她们,帮助她们消除不良情绪,做工作中的管理者、工作以外的良师益友。当护士生病或家里有困难时,及时予以帮助。笔者通过每月聚餐的形式,让大家放松心情,畅谈理想,发泄劳累和烦恼,同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进行劝慰和指导,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管理不足。通过不断反馈和纠正,使管理更具人性化,被管理者更易于接受,关系更融洽,从而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较好地完成。只有整个护理集体内部关系和谐、融洽,各种矛盾、冲突减少,护士爱科如家,科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

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士长引导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查房指导时,注重分析原因、临床推理,培养护士严谨求实的质疑能力,纠正护士在整体护理中机械、僵化地执行护理常规或标准护理计划的做法。采用评判性的思维方法,能及时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对危重病人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于临床疑难护理问题,反复思考后,能及时判断、及时解决,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要求带教者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评判性思维融入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年轻护士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沟通技巧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需要不断反思,寻找沟通的最佳方式。当护患出现矛盾时,首先注意倾听病人的心声,然后再用温和的、理解性的语言进行解释和安慰,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理解和谅解。护士长职业特点决定了她们与相关科室、后勤等部门联系的频繁性,因此,护士长要以谦虚、诚恳的态度进行沟通。

4 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

护士长带领护士学习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院护理质控委员会和质控小组定期的工作检查、反馈及护士长平时对护士的抽查,每月召开一次病区质控小组讨论会,应用评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原因,质疑薄弱环节,确定改进方式,对问题隐患提出预防措施。将结果公示,以警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与目标考核挂钩。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护士改有方向,工作不断改进,各项检查、考核获得好成绩。

参 考 文 献

[1] 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2] 朱秀丽,沈宁.走出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13.

[3] 刘华平,赵芹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9:2.

[4] 马靓,吴继云.浅谈护士长与护士的关系[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60.

第8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沥青公路 ,施工设备, 管理, 维护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sphalt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equipment fund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discusses the asphalt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asphalt,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据介绍,公路工程项目中机械作业完成90%以上工程量,机械使用费约占工程成本的20%~30%[1]。可见,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而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对公路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就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高等级公路都选择沥青路面[2],这与沥青路面良好的行驶性能是分不开的,然而修筑好的沥青路面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很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做的更加到位,本文根据目前施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现状谈谈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1沥青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

讨论公路施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来考察,即设备的购进、使用、维护、报废或转让整个过程;二是设备使用和维护离不开人的因素,那些人使用设备,那些人维护设备,使用设备和维护设备的关系问题;三是讲管理一定涉及到制度,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四是资金管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离不开资金的管理。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1 从全寿命周期看设备管理的不合理现状[3,4]

⒈前期设备管理不合理。⑴新项目在开工之前忽视设备的论证,对工期要求的设备配置能力和设备种类准备不足,采购的设备不符合实际需求而影响施工进度;⑵新项目部在组建时,从其他项目部抽调来的机械设备大多技术状态较差,影响进度和质量;⑶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不配套制约着项目的快速开工。

⒉使用期设备管理不到位。⑴设备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一些施工单位操作设备的人员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和维护方法不得当,经常拼设备,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甚至还有违章操作现象,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⑵轻视维修与保养。只为追求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让设备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忽视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使设备经常带“病”工作,更加速了设备的老化;⑶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施工部门大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⑷项目结束后,不按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而是直接投入到新的工程项目中。

⒊末期设备更新不及时。对已老化和故障严重的设备,施工单位舍不得放弃,而是让破旧和报废机械继续使用,不仅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质量,更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整体施工效率下降,影响到施工竞争力。

1.2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3-5]

⒈前面已经讨论了非专业人员使用设备的问题。由于过于注重眼前的短期效益,忽视对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尤其是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岗后继续再教育,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合理利用的价值,更谈不上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各种保养。

⒉非专业人员分管机械设备的管理。虽然有些人具有一些专业知识,但也不是专职管理,导致了机械设备管理的混乱现象。

⒊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的不协调。一般项目部主要组成部分是路桥技术人员,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知之甚少,难以管好用好设备,兼之经常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才想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因此无法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的状态。

1.3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3,5]

⒈缺乏规范的机械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没有制度对人的制约,造成:⑴操作人员只注重使用,出现问题不能正确处理;⑵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维修质量不能保证。

⒉设备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管理漏洞。由于热衷于工程进度的完成,即便有设备管理制度也不能真正实施,甚至有时不考核成本,造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1.4设备资金管理存在缺陷[5-7]

⒈规划不当,造成资金浪费。缺乏合理的长期的科学的规划,导致盲目购置、即兴购置和重复购置,结果设备不合用,还浪费了资金。

⒉只顾眼前利益,重生产、轻维修,占用设备大修基金,维修无法保证,导致设备状态差。

⒊维修费用管理有问题。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没有定额,设备坏了只是满足修好而已,缺乏单机维修及消耗的细致核算,造成维修费用高。

2 改进沥青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措施和手段

2.1 加强全寿命周期的设备管理[4,6,7]

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设备管理条例》,对设备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设备的制造、规划、选型、安装、使用、改造、维修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⒉重视前期的设备规划和履行采购程序。⑴项目立项后应加强设备的规划管理,对设备配置进行充分的论证,购买设备应有详细的计划并须审批。⑵设备采购应通过招标的形式实现。大型设备、价值高的设备必须通过招标购买,招标前要进行较详细的预算,中标价原则上不高于预算价。招标方案要通过审批。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进行审查,每次招标时投标单位不得少于三家。招标成功后要签订设备购买合同。

⒊设备使用期的管理要规范化和正规化。⑴设备管理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专业要对口。⑵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操作证或驾驶证,并定期参加复审。严禁无证驾驶或无证操作。⑶转变观念。把设备的维护保养同正常的生产施工结合起来,树立全局观念,摈弃只顾生产不管设备的错误思想习性。转变观念需要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

⒋建立设备报废机制。对严重影响安全、老旧的机械设备或因意外灾害和事故造成严重损坏,经验证和技术鉴定,确实不能使用而无法修复或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能耗高的机械设备,应予以报废。经批准报废的机械设备,不准继续使用,由管理部接收并制定处理办法,仓储部负责管理。报废机械设备的处理,原则上实行招标。机械设备报废处理后,管理部会同财务部办理设备报废手续,并更改设备台帐。

2.2 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协调的做法管理设备[3,4]

⒈对大型设备和通用性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部署的办法,让设备配套,充分挖掘设备的潜能。对于特殊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由专门部分或专人负责管理。

⒉加强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协调与沟通。建立沟通机制,并通过信息管理的方法实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处理。

⒊建立设备使用部门有偿使用设备的机制,促进设备使用部门管好设备,用好设备并维护好设备。

2.3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和考核制度[1,3-8]

⒈设备管理应包含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⑴设备租赁、采购和合同制度;⑵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⑶设备修理制度;⑷设备技术和档案管理制度;⑸设备配件管理制度;⑹设备信息管理制度;⑺设备改造和更新管理制度;⑻设备资产和费用管理制度;⑼设备管理组织制度;⑽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素质与培训制度;⑾设备安全管理制度;⑿设备质量的评价和验证制度等。

⒉管理制度重在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只有责、权、利、罚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制度执行的力度。

⒊设备保养制度必须强制执行。设备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现场管理制度要落实“按时保养”、“ 按级保养”、“ 按项保养”的做法;操作和驾驶人员坚持 “清洁、紧固、、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做好例保工作。

⒋操作人员安排上要坚持“定人”、“定岗”、“定责任”的“三定”制度,对大型设备、重要设备还要加上“定机”制度。

⒌落实人员的培训制度。一是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二是培养责任心,提高思想素质;三是增强安全意识,在设备操作前进行安全检查,操作过程中保持安全警觉,杜绝安全隐患。

2.4 健全资金管理制度[3]

⒈购买设备时先规划,后预算;审批后再购买。按照程序办事就会减少盲目浪费现象。

⒉做好资金的审核,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维修的大修资金,保障设备维修的正常资金。

⒊独立核算机械设备费用。设备管理与施工管理分别独立核算,摆脱原始施工管理体系对设备管理体系的制约,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

3 结论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沥青路面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我国沥青公路的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公路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施工技术和设备使用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可能差距更大。设备维护管理既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改进设备维护管理的不足,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辉.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9).

[2] 李福普等.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JTG F40-2004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甘辉.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浅议[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6).

[4] 王珑珑.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J].交通世界,2011(18).

[5] 王. 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 山西建筑,2011,37(29).

[6] 刘业川.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 (10).

第9篇:维护与管理论文范文

引言

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的关键时期。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作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建设专业之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发挥行业引领和专业导向作用,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满足民航企业对更高层次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才的需要。

1 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随着飞机的快速引进,给我国民航维修行业人才建设带来很多新问题:在维修技能方面,由于大量新员工的引进,维修经验相对欠缺,维修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在维修管理人才方面,维修经验丰富的、技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单纯依靠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对于飞机维护能力、维修能力、生产计划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1]。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就是要学生既要学习民航本科院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宽厚的结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并具备以后继续学习深造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2]。

1.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四年制高职教育在培养民航“技术应用型”飞机电子维修专门人才为基础上,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民航飞机电子维护、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解决飞机电子维修中的具体维修技术和维修管理问题,具备维修指导、组织和规划能力,既能适应民用飞机生产、维护、管理和监督第一线需要,又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1.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航飞速发展需要而设定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英语、计算机应用及飞机电子专业基础理论、维护与维修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飞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创新精神。

1.3 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在知识要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①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②具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③具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导航原理和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④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制图、计算、设计、实验、实训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⑤具有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和自动飞行系统及相关系统基本原理知识、测试和维护专业理论知识、故障诊断和排除专业实践知识;⑥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专业更加注重在能力要求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①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手册和资料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②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维护、本文由收集整理故障诊断及排除的能力;④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飞机电子部件的测试、故障诊断和修理能力。⑤具有民航工程管理、飞机维护和维修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和维修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分析未来飞机电子专业发展的趋势的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质量和安全环境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1.4 就业面向 飞机电子维修工程专业面向民航管理部门、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机场、飞机电子附件维修、飞机电子测试设备研发等职业岗位群(如图1所示),将职业目标定位于飞机电子系统及附件的维修和民航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飞机航线和定检维护、内场修理、质量控制、生产控制、可靠性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

转贴于

2 四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培训及考试大纲》(ac—66r1—04)等相关的行业标准,按照民航飞机电子维修技术领域的岗位群能力和模块化要求,考虑高职本科学生的特点,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在行动领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民航行业需求的基于行业标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完成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飞机机型的多样化、机载设备的复杂化对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这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而且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要具有扎实的电子基础理论知识与系统知识、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育者应更多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解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因。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微机原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等,总学时为122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9%。上述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四年制高职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飞机电子维修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基础知识的要求。

2.2 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大量民航新飞机的引进,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为飞机维修人员、维修管理人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它囊括了飞机制造、飞机引进、飞机租赁、飞机维修、航空法规、飞机退租、飞机维修培训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飞机维修岗位需要熟练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口语流利,能够熟练的阅读飞机维护手册和部件修理手册。四年制高职教学中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尤其是英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实践和训练。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4个学期的基础外语教学和2个学期的专业英语教学,总学时达400学时。本着“专业词汇、双语教学、专业文献”3个层次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计算机同样是当今飞机电子维护和修理工程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学生在下企业实践时企业还会开设维修办公自动化系统、维修资料查询和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2.3 扩大选修课比例,实行辅修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民航飞机先进性提高、通用飞机运营的逐步广泛、系统模块化、部件集成化技术的发展,一些飞机系统的维护和维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将飞机电气系统、飞机机械系统、直升机维修作为选修课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度和自由度,突破就业选择的局限性,扩大学生就业的适应面。

2.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维修技术应用、维修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首先,加大了实践教学分量,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50%。其次,基础课程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等连续性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飞机维修工程的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前6个学期基本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第4学年学生能深入到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的各个岗位增长经验、锻炼才干打下基础。第三,结合企业岗位和就业面向,采取企业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飞机电子岗位群,面向飞机维修、维修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向。毕业设计题目来自飞机维修企业工程实际,采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学生自主研发、现场参观与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完成,使学生毕业前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维修管理能力和初步的研发能力。

2.5 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转贴于

逐步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的联系,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创新对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适宜人才供给模式[3]。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这类高复杂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本专业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在第1至第3学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课程内容是在专业顾问委员指导下有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选取,部分课程由企业人员来校完成,在第4学年,由企业选择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校企双方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委派师傅和专门技术人员完成企业文化、民航法规、维修技能等发面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2.6 基于行业本文由收集整理标准,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民航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依据行业标准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岗位群核心技能的对接,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并针对行业的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做到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