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维护稳定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维护稳定心得体会

第1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社会稳定 管理模 选择

维护社会稳定模式的内涵

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社会稳定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通过人们的自觉干预、控制和调节而达到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它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社会稳定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的目的无非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管理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体制,社会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社会管理模式。

构建社会稳定管理模式

维护社会稳定,一个良好的、符合本地区社会管理现状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以抚顺为例,抚顺“一二三”社会稳定管理模式是指以党委领导为一个核心要素,广大民众通过维权达到维稳两个目标要素,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保障民生、化解矛盾、搭建平台三条路径要素,构建抚顺市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模式。

一个核心――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多年来,抚顺始终以党委的领导为核心进行工作部署,其具体做法可资借鉴:一是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对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对维稳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二是重点处置和突发性事件。对抚顺来说,影响社会稳定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和突发性事件,在这方面坚持由抚顺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牵头负责,协调公安部门、部门、责任单位和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处置。三是敏感时期实行集中稳控。如新年、春节,到三级“两会”,再到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启动维护稳定应急预案,由市委领导牵头,举全市之力,集中抓好稳定工作。四是通过稳定风险评估来预防新的社会矛盾。通过推行风险评估制度,将稳定工作由被动的处置变为积极的预防。五是寻找解决涉法涉诉的新途径。在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案件的解决,化解矛盾;一手抓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两个维护――“两维”方针为基础。维权和维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维权是基础,维稳是对维权的保障,维稳是为了保障发展、保障人权、保障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以保障权利促进相对的利益均衡,以利益的均衡求得社会的稳定。用维权促维稳,拓宽群众理性表达渠道。只有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越健全,维权的渠道越畅通,民众的诉求越能得到及时回应,越容易实现长治久安,也只有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权益才能得到保证。既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面对各种各样的新形势、新情况,抚顺市坚持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维权与维稳并重,着力构建维权维稳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在实际中,把维权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在定位上主动维权,主动运用法定的职能,探索维权新途径。以维权促维稳,以维稳促发展。

三条路径――创新路径促稳定。第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经济任务,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意义非同寻常。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近些年,抚顺全面完成了棚户区改造,使30万居民告别棚户区,住上了新楼房,城乡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城市发展的成果不断地体现在惠及民生上;在企业改制中,高度关注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积极鼓励各类教育、培训实体对下岗职工开展培训,积极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道,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在征地拆迁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安置失地农民,确保安置补偿款及时到位,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了抚顺城市化进程中和谐征地拆迁。

第二,以搭建平台协商管理为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的十七大、2010年初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开班仪式上都提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由此可见社会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如何探索全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维护社会稳定模式呢?抚顺市委早在2006年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共同创建“社会稳定科研与培训中心”,市委将维稳科研中心定位为维稳学术研究、社会舆情分析、领导决策参谋、新闻和人才培养等“五位一体”的科研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先后组建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舆情研究中心、雷锋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心最突出的贡献是为抚顺市重大稳定问题出谋献策,自成立以来为妥善处理抚顺地区的重大进京上访、人员串联滋事、国企改制等棘手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维稳科研中心现已成为辽宁省委宣传部的舆情基地直报点。。2011年7月,在社会稳定科研与培训中心的基础上,辽宁省社会稳定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抚顺维稳理论研究、公共参与社会管理开始延伸到辽宁全省各市。

第三,以化解矛盾促稳定为目的。抚顺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以亲情送暖、人文关怀为宗旨,以“满足最广大群众需求”的基础作为社会稳定观。为从根本上解决新老矛盾、各类不安定因素交织在一起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以“文明、平安、稳定”为主题的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成为抚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成为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品牌。一是拓展代表委员参与社会管理途径,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接待日为突破口,通过零距离接待群众,把居民群众的意愿化为保稳定、促和谐、助发展的动力。二是坚持代(领)访制度,破解社会稳定难题。坚持代(领)访制度,直接面对群众,贴近群众,坚持“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成本低、效果好、群众拥护,这不仅是服务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也对减少盲目上访、无序上访甚至是缠访、闹访、越级访,规范秩序、降低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是发挥律师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出发,针对当前积案、疑难案件较多、解决难度大等问题,研究成立市、县两级律师顾问团,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服务职能,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模式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维护社会稳定模式已由单一强制性维护向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维护转变,因此,维护社会稳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主要应该放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

一是树立科学的稳定观。正确的稳定观念对有效处理稳定工作非常重要,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必须牢固树立动态变化科学的稳定观念,借助动态环境创造社会大局平衡稳定。科学稳定观所指的稳定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平稳,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统筹发展,是集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消除贫困、政治民主等要素于一体的整体概念,是一种“大稳定”格局。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稳定观,以科学稳定观来指导和推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稳定管理模式。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找准正确的维护社会稳定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选择好科学有效的社会稳定管理模式,才能够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动态的眼光、动态的理念看待稳定问题,用动态的思路、动态的手段、动态的平衡维护社会稳定。要科学认识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不断增强对不稳定因素的心理承受力。

第2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要完成我县2015年光荣而艰巨的目标工作任务,首先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此,我们新平县开展了“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新平”的活动,作为我们学校,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新平”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今天,我作“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的演讲。

“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我们首先要树立“保稳定,创平安”的思想,充分认识校园稳定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校园稳定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维护校园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始终认识到校园稳定、师生安全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抓稳定抓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要自始至终抓好稳定、安全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师生安全,以此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大家的共识,让我们的校园永远稳定,我们的师生时刻安全,赢得社会的信赖,赢得群众的赞誉。

“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我们其次要健全制度、加强培训,确保学校稳定。要做到稳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制度在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师生安全中的作用。要始终坚持“稳定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微杜渐,加大管理力度,为完成稳定、安全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在确保校园稳定、师生安全中,要加强学习培训工作,认真学习上级部门有关维护稳定的文件精神,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提高稳定意识,深刻认识到“稳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没有稳定,就谈不上任何学习与工作;从而使每个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形成共识,高度重视稳定,自觉投身到稳定工作中,切实搞好稳定工作。

“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我们再次要落实维稳措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把维护校园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切实维护校园稳定。要积极搜集、研判各类维稳信息,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开展维稳信息分析研判,即时掌控重要维稳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我们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健全应急处置体系。要开展对不安定因素滚动排查,妥善处置各类不安定因素,要多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多做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达到谅解的工作,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新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教育发展”,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每个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依法执教、践行职责、教书育人,率先垂范,认真搞好教学工作,以此维护校园稳定。要教育每个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听党的话,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立志成长成才,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为建设家乡,建设稳定和谐社会贡献青春与力量。

第3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基层维稳;探析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和、走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把握职工思想动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把化解矛盾纠纷与为职工、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好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做好思想工作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前提

(一)要从大局考虑

科学发展观指出,“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同志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科学论断。所以,从大局考虑,就是从稳定中求发展,就是培养发展的意识、稳定的意识;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稳定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从大局考虑,在工作中,才能立足于大局,视野宽阔,不拘泥于一时一事,从全局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和做好维护企业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工作。

(二)要有责任感

培养责任意识,就是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更应该有维护大局利益的责任心,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正确看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三)要有前瞻意识

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从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和显性的不稳定因素中,增强洞察力,增强预见性,做好风险评估,及时打出预警信号,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调动企业相关部门和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无事生非,小事变大,大事变炸”。做到未雨绸缪,有利于争取工作主动权,防止不稳定因素演变为不稳定事件,因为即使处理得再好的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加强学习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基础

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进一步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本领,更好的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现实工作中,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一是学理论。就是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知识去武装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当前重点就是要学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维护稳定工作的理论,使维护稳定工作理论日渐深入。没有理论作指导,维稳工作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二是学法律。法律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法。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给予维护;对于不合法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利益冲突;对于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以理服人,以法律为准绳,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偏袒某一方的处理,造成矛盾扩大或激化。三是学政策。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因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新政策不断出台,如何领会相关文件精神、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就要熟悉法律和具体政策,不懂政策,调解工作就达不到效果,对于广大群众维权意识日趋强化的今天,政府文件、公司文件是说理的依据。维稳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理解政策水平,提高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筑牢维稳工作的基础;维稳工作者不仅自己学政策,还要通过宣传政策,使职工群众正确理解、按政策办事,并通过职工在工作中向农民工传播法律、政策知识,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氛围,避免因不懂政策引起的不必要纠纷。我们要做好维稳工作就要有法可依、有策可凭,要避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因处理不当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四、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维稳工作的手段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在工作中要创新机制,用情、用理、用法来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

第一用“情”化解。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落实相关政策上,方法简单、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很好的去做解释工作,结果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在沟通中,维稳工作者要彻底打开自己的心扉,换位思考,具有同情心,不掩饰自己,解开职工群众心里的疙瘩,争取职工群众理解,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4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信访人个体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稳定工作;化解矛盾;途径

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评估以及矛盾的超前化解,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环节。超前研判做好思想的疏导是凝聚人心、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当前,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超前做好评估和研判,化解矛盾于萌芽是我们新形势下要研究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主体是“人”,如何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有效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智慧,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卓有成效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一人一事的思想问题,是确保队伍稳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

维护稳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职工群众的思想问题,而矛盾的特殊性规律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极其复杂。这就决定了维护稳定工作的一般特点。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是差异性特点。由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不尽相同,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差别导致人们对问题的认识看法也不同,个体化明显。

二是普遍性特点。人有七情六欲,思想表现上同样遵循“平稳—波动—平稳”的一般规律,潜在地讲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是维护稳定工作的对象。

三是动态性特点。信访事件没有固定性和规律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有积极方面,同样也有消极方面。因此做维护稳定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也不会有固定的模式。

四是目的性特点。企业维护稳定工作的目的是明确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目的性。就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贴重点、难点、热点的瓶颈关口强化思想引导,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营造“家和、气顺、心齐”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信访人个体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

人的思想往往受外因影响而发生变化,在行为上体现一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稳定期、触动期、影响期和爆发期。稳定期。在一个相对周期内,一个人的思想稳定期占据大多数时间。

触动期。因客观存在的变化,特别是突发事件以及新事物的出现,个体会依据自身条件或快或慢地产生反映。影响期。不论对客观存在的变化接受与否,个体会针对自身认知状况作出发应,思想开始发生微妙的或深刻的变化,相对于稳定期思想波动较大。

爆发期。有人有了自己明确的态度后,个体会在行为上进行体现,表达方式会有很多种,态度的方向决定了行为的正反,一般在爆发期去纠正错误不仅会延误战机,更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了解和掌握了个体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就可以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探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方法。

三、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维护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思想意识,建立大政工、大氛围的工作环境。归根到底,维护稳定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基层干部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主角,最有条件也最了解身边的人。具体工作中要立足于“早”做工作。

一是员工困难“早”知道。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对一些工作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的一些问题要进行预判。同时,要注重观察职工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个体的思想变化,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硬功夫。要在建立职工全员信息记录的基础上,依据职工个体素质能力分析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诉求倾向和困难,并分别建立特殊档案,对重点职工多关心多注意,随时了解和发现职工的现实困难,提早做到心中有数,完善解决问题的应急预案。

第5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中共__县委书记

(20__年12月23日)

同志们:

20__年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县委、政府决定在年末岁首召开全县20__年政法综治维稳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开创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会前,就开好这次会议,县委、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县委、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态度和决心。刚才,武荣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和回顾了今年我县的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对明年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文生同志宣读了县委、政府的表彰决定,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武荣同志代表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__年度目标责任书。县长又结合全县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站在全县的高度作了讲话。今天的会议准备充分,开得很成功。两位同志的讲话讲得很好,特别是县长的讲话很重要,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对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估价

当前,对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估价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绩显著,问题突出,责任重大。

(一)成绩显著。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法和安监部门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保持了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__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县委、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也是满意的。围绕这三个满意,政法和安监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长期辛勤工作在政法和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政法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问题突出。__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要引起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从大环境看,我国处于对敌斗争长期复杂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巨大。一是西方敌对对我国的分裂、渗透和颠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必然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影响;二是、分裂势力活动猖獗,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三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人均gdp达3000美元左右,整个社会心态呈现一片浮躁,高危人群明显增多。从我县来看,一是我们正处于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调整加剧,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移民搬迁、资源开发等领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的诱发因素比较多。二是刑事案件和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治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总量较大,问题突出。三是宗教领域渗透加剧,反渗透的任务非常繁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情报信息工作严重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政法队伍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五是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乐观、松懈思想。六是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情况突出。多年来,我们的各项责任制不是失之于签订,而是失之于抓落实。

(三)责任重大。要充分认识全县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__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__经济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__民族团结,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__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__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新跨越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为民意识,用创新的思路、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过硬的措施,全力维护我县社会稳定。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二届七次会全和省、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一个旗帜”,即高举“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民族要团结”的旗帜;落实“一个要求”,即落实“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县委、政府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突发事件及热点、难点地区的稳控,加强基层基础和政法队伍建设;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全县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稳定,确保不发生和影响恶劣的案件,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

围绕总体要求,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切实在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要在民族宗教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巩固我县民族团结和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是前提”的思想,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以培育产业为支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为契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二是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加强对宗教场所、人员、活动场地的管理,扎实推进“文明宗教场所”创建活动。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外来宗教人员的动向和目的,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确保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三是要认真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做到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物、重点问题心中有数,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结合当前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座谈、新闻媒体等宣传形式,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切实抓好民族教育,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要在群众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我们的生命线。要把群众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群众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的价值取向,扎扎实实地抓好群众工作。

第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群众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全县各级干部都要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作决策、定政策、部署工作,都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做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好朋友。

第二、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一是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这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社会矛盾的问题。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具备“五心”和“四种能力”。即对群众要有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对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要有恒心;“四种能力”,即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做得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二是抓好社会矛盾定性这个关键。三是建立善后处理机制。

第五,要建立、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实现__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六,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要认真落实“大接访、大下访”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切实强化工作的前瞻性;变“堵截”为“疏导”,切实防止矛盾的激化;变“一时息事”为“彻底解决”,切实防止矛盾的反弹。

(三)要在矛盾化解上取得新突破。当前的社会矛盾涉及多种社会关系、多元利益主体,必须依靠整合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来化解矛盾,特别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巡回办案的协调机制,实现四者的有机衔接。近期内,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深入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把本乡镇、本部门的突出矛盾纠纷牢牢掌控在可控范围内,积极疏导化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民生诉求,注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扩大。要把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行政体系建设、社会公平体系建设入手,民主决策、依法行政,防止产生新的矛盾纠纷。

(四)要在打击犯罪上取得新突破。在刑事案件高发期,一定要突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不断健全和落实“严打”工作机制,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突出问题,抓住刑事案件高发的重点区域和治安混乱的关键部位,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乡镇”、“领导包案责任制”、“挂牌督办”等制度,坚持集中打击与经常打击相结合,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份,要对治安混乱和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出拳要稳、要准、要狠,打出气势、打出声威,为“两节、两会”营造良好的稳定环境。

(五)要在治安管控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预防犯罪始终是促进社会和谐最有效的手段。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把思想认识、工作重点、力量配置、考核奖惩等落实到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上来,在严厉防范高危人群上取得突破,扎实推进“平安__”建设。要强化农村村庄巡控、城镇社会管控、机关单位守控、边际部位联控等措施,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加快县城电子监控设施建设,依托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发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六)要在基层基础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牢固树立“基层安则全局安”的思想,不断提高“强基固本”意识,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综治维稳中心、治安观察员、治保调解员、中心户长和村干部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使之真正成为情报信息收集的第一耳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医疗卫生、 计划生育、烤烟收购等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有敏锐性,未雨绸缪,切实做到“消早、消小、消了”,确保整个社会平稳。

(七)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既事关全县稳定的大局,又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居安思危,严加防范。一是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要坚决避免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要扎实开展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牵头部门和主管责任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一件一件地加以落实。同时,还要大力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和高毒危害”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四是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督查督办,对每项整改都要明确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建立安全生产通报制度,及时反馈情况。安监部门要深入到重点单位、企业和部门督查督办,加强指导;五是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八)要在普法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开展全民普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常抓不懈。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和老百姓、青少年不知法、不懂法的实际,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要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普法课堂等宣传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多视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法制理念和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从严治警,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近年来,我县政法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加快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支政治上坚定、工作上扎实、作风上顽强、值得充分信赖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正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促进政法队伍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严治警,关键在于从严治长”。在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能否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否全面履行好职责,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水平和表率作用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要求,把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实绩好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对能力不强、作风不实、业绩不佳、心态严重失衡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调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的坚强集体。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喊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才干和对政法事业的无比忠诚,成为干警的表率,以模范的行动带出一流的队伍。

(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是严格执法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建立执法档案,增强干警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感。二是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动真格重点治理少数政法干警存在的“冷、硬、横、拖、推”的问题,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三是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改进和强化内部监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形成真正管用、切实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树立政法干警良好的形象。四是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全体干警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三)要关心和爱护政法干警。广大政法干警特别是基层一线干警,长期战斗在维护稳定和打击犯罪的最前沿,时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坚持“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待遇从宽”的原则,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他们。要切实保护政法干警正当的执法权益,要在政法干警职级、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的凝聚力量、激发斗志。同时,要抓好政法干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四、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政法工作健康发展

政法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法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和监督之下,重大事项、重要案件和事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坚决维护党领导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政法工作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动政法机关正常有序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和传播渠道的管理,完善对敏感案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 和改进政法宣传工作。

(二)要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开展工作。县委、政府将继续从全局的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切实把政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及时解决政法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法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搞好组织推动和检查落实,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决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要插手、干预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活动;不要批条子、打招呼、对办案施加影响;不要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不要随意安排政法干警去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事务。对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处理结论,必须坚决维护;对报复政法干警、妨碍执行公务、甚至伤害政法干警构成犯罪的,必须坚决打击;对妨碍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必须依法查处。

(三)要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经费保障是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法工作经费保障,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同时,政法机关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执行罚没款物管理制度,杜绝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廉洁从政,克服困难,确保政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四)要进一步加强县委政法委的自身建设。政法委是县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代表县委领导政法各部门。随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的加重,政法委承担的任务日益艰巨繁重。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县委政法委在政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政法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政法队伍建设的范围,不断提高政法委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县委政法委要切实履行领导、管理政法工作职能,积极协助县委选好配强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大对公、检、法、司中层干部管理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真正把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县委的中心工作上来。

第6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2008年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县委、政府决定在年末岁首召开全县2009年政法综治维稳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开创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会前,就开好这次会议,县委、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县委、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态度和决心。刚才,武荣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和回顾了今年我县的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对明年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文生同志宣读了县委、政府的表彰决定,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武荣同志代表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2009年度目标责任书。县长又结合全县政法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站在全县的高度作了讲话。今天的会议准备充分,开得很成功。两位同志的讲话讲得很好,特别是县长的讲话很重要,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对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估价

当前,对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估价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绩显著,问题突出,责任重大。

(一)成绩显著。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法和安监部门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保持了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县委、政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也是满意的。围绕这三个满意,政法和安监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长期辛勤工作在政法和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长期关心、支持政法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问题突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要引起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从大环境看,我国处于对敌斗争长期复杂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巨大。一是西方敌对对我国的分裂、渗透和颠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必然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影响;二是、分裂势力活动猖獗,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三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人均gdp达3000美元左右,整个社会心态呈现一片浮躁,高危人群明显增多。从我县来看,一是我们正处于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调整加剧,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移民搬迁、资源开发等领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的诱发因素比较多。二是刑事案件和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治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总量较大,问题突出。三是宗教领域渗透加剧,反渗透的任务非常繁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情报信息工作严重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政法队伍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五是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乐观、松懈思想。六是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情况突出。多年来,我们的各项责任制不是失之于签订,而是失之于抓落实。

(三)责任重大。要充分认识全县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民族团结,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实现富民强县的新跨越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为民意识,用创新的思路、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过硬的措施,全力维护我县社会稳定。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二届七次会全和省、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一个旗帜”,即高举“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民族要团结”的旗帜;落实“一个要求”,即落实“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县委、政府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突发事件及热点、难点地区的稳控,加强基层基础和政法队伍建设;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全县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稳定,确保不发生和影响恶劣的案件,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

围绕总体要求,全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切实在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要在民族宗教工作上取得新突破。要不断加强对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巩固我县民族团结和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是前提”的思想,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以培育产业为支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为契机,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二是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加强对宗教场所、人员、活动场地的管理,扎实推进“文明宗教场所”创建活动。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外来宗教人员的动向和目的,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确保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三是要认真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做到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物、重点问题心中有数,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结合当前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座谈、新闻媒体等宣传形式,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切实抓好民族教育,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要在群众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我们的生命线。要把群众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群众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始终坚持“民生第一”的价值取向,扎扎实实地抓好群众工作。

第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群众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全县各级干部都要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作决策、定政策、部署工作,都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做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好朋友。

第二、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一是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这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社会矛盾的问题。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具备“五心”和“四种能力”。即对群众要有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对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要有恒心;“四种能力”,即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做得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二是抓好社会矛盾定性这个关键。三是建立善后处理机制。

第五,要建立、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六,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要认真落实“大接访、大下访”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切实强化工作的前瞻性;变“堵截”为“疏导”,切实防止矛盾的激化;变“一时息事”为“彻底解决”,切实防止矛盾的反弹。

(三)要在矛盾化解上取得新突破。当前的社会矛盾涉及多种社会关系、多元利益主体,必须依靠整合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来化解矛盾,特别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巡回办案的协调机制,实现四者的有机衔接。近期内,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深入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把本乡镇、本部门的突出矛盾纠纷牢牢掌控在可控范围内,积极疏导化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民生诉求,注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扩大。要把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行政体系建设、社会公平体系建设入手,民主决策、依法行政,防止产生新的矛盾纠纷。

(四)要在打击犯罪上取得新突破。在刑事案件高发期,一定要突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不断健全和落实“严打”工作机制,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突出问题,抓住刑事案件高发的重点区域和治安混乱的关键部位,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乡镇”、“领导包案责任制”、“挂牌督办”等制度,坚持集中打击与经常打击相结合,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份,要对治安混乱和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的地区,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出拳要稳、要准、要狠,打出气势、打出声威,为“两节、两会”营造良好的稳定环境。

(五)要在治安管控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预防犯罪始终是促进社会和谐最有效的手段。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把思想认识、工作重点、力量配置、考核奖惩等落实到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上来,在严厉防范高危人群上取得突破,扎实推进“平安*”建设。要强化农村村庄巡控、城镇社会管控、机关单位守控、边际部位联控等措施,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加快县城电子监控设施建设,依托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发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六)要在基层基础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牢固树立“基层安则全局安”的思想,不断提高“强基固本”意识,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综治维稳中心、治安观察员、治保调解员、中心户长和村干部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使之真正成为情报信息收集的第一耳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烤烟收购等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有敏锐性,未雨绸缪,切实做到“消早、消小、消了”,确保整个社会平稳。

(七)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既事关全县稳定的大局,又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居安思危,严加防范。一是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要坚决避免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二是要扎实开展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牵头部门和主管责任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一件一件地加以落实。同时,还要大力推进“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和高毒危害”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四是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督查督办,对每项整改都要明确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建立安全生产通报制度,及时反馈情况。安监部门要深入到重点单位、企业和部门督查督办,加强指导;五是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八)要在普法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开展全民普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常抓不懈。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和老百姓、青少年不知法、不懂法的实际,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要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普法课堂等宣传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多视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职人员法制理念和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从严治警,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近年来,我县政法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加快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支政治上坚定、工作上扎实、作风上顽强、值得充分信赖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正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促进政法队伍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严治警,关键在于从严治长”。在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能否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否全面履行好职责,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水平和表率作用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要求,把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实绩好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对能力不强、作风不实、业绩不佳、心态严重失衡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调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的坚强集体。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喊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才干和对政法事业的无比忠诚,成为干警的表率,以模范的行动带出一流的队伍。

(二)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是严格执法程序,严格责任追究,建立执法档案,增强干警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感。二是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动真格重点治理少数政法干警存在的“冷、硬、横、拖、推”的问题,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三是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改进和强化内部监督,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形成真正管用、切实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树立政法干警良好的形象。四是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全体干警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三)要关心和爱护政法干警。广大政法干警特别是基层一线干警,长期战斗在维护稳定和打击犯罪的最前沿,时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坚持“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待遇从宽”的原则,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他们。要切实保护政法干警正当的执法权益,要在政法干警职级、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给予倾斜,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的凝聚力量、激发斗志。同时,要抓好政法干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四、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政法工作健康发展

政法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要清醒,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法各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和监督之下,重大事项、重要案件和事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坚决维护党领导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政法工作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动政法机关正常有序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和传播渠道的管理,完善对敏感案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政法宣传工作。

(二)要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开展工作。县委、政府将继续从全局的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切实把政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及时解决政法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法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搞好组织推动和检查落实,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决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要插手、干预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活动;不要批条子、打招呼、对办案施加影响;不要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不要随意安排政法干警去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事务。对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处理结论,必须坚决维护;对报复政法干警、妨碍执行公务、甚至伤害政法干警构成犯罪的,必须坚决打击;对妨碍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必须依法查处。

(三)要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经费保障是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法工作经费保障,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同时,政法机关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执行罚没款物管理制度,杜绝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廉洁从政,克服困难,确保政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四)要进一步加强县委政法委的自身建设。政法委是县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代表县委领导政法各部门。随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的加重,政法委承担的任务日益艰巨繁重。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县委政法委在政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政法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政法队伍建设的范围,不断提高政法委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县委政法委要切实履行领导、管理政法工作职能,积极协助县委选好配强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大对公、检、法、司中层干部管理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真正把政法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县委的中心工作上来。

第7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一、我旗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

我旗目前的基层综治组织由综治办、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调委会、治保会、联防队等基层组织构成。全旗有公安派出所26个,司法所25个,调委会282个,治保会282个,专职治安员150人,联防队员4万人。

多年来,我旗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探索,常抓不懈,使我旗的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在人民调解、信息上报、治安防范、平安创建、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综治中心、村委会(社区)综治室、警务室、调解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是政法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关键。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基础。党和国家所有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所有先进理论的贯彻和宣传都离不开基层组织,否则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的政权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我旗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工作情况

我旗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旗委历次全委会(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和平安前旗建设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思路,抓实各级基层综治维稳组织、治保会、调解会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突破了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瓶颈,建立了多层面、覆盖全社会的治安防控网络和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格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等保持平稳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感普遍增强。各阶层、各行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XX年1月,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旗县。

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情况

目前,全旗基本建立了综治工作专业队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治保、调解、巡逻联防具体抓,党政、警民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但调解机构的调解场所、人员选任、规章制度、物质保障等条件也还不够完善,造成综治人员流动性大。调委会、治保会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调委会、治保会都是由村委会成员兼任,没有报酬,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另外,由于乡村两级财政困难,缺乏综治经费,联防队员工资相对较低,造成队伍稳定性较差。第三,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仍在增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表现越加激烈,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各种犯罪活动仍呈多发态势,特别是侵财类案件多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第四,成立机构较多,一些工作措施的落实还缺乏组织、机制、物质等方面的有效保障。如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成立后,要求综治办、司法所、计生办、林业、土地、武装部各抽调一人合署办公,由于各单位都有上级下达的各项达标工作任务,因此,难以形成集中办公的长效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很难协调。目前成立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由于人员经费问题,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工作仍然由派出所、综治办具体承担。

2、嘎查(村)委会综治维稳组织

嘎查(村)委会都成立了由党总支(支部)书记兼任主任、嘎查(村)委会主任兼任副主任,治保、调解、民兵、村民小组、共青团、妇女等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纪律,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犯罪、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保和禁毒、调解工作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或档案。排查调解了大量的水事、赡养、合同、山林、土地等民商事纠纷,疏导了许多矛盾,理顺了多数村民的情绪,为广大村民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部分嘎查(村)综治维稳办,特别是村级组织换届时总支(支部)书记更换的嘎查(村),有些综治维稳工作衔接不到位,该调整的班子成员没有调整,该规范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规范,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搞清,重经济发展,轻治安防范、矛盾纠纷调处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清除,仍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部门,治保、调解主任的工作。综治维稳工作经费偏紧,组织群防群治工作的办法、方式不够,等、靠、要的思想明显。

3、治保会、调解会的组织建设状况。

各嘎查(村)成立了嘎查(村 )两委班子成员任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或治保、调解主任一肩挑,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调解会)。治保会、调解会在嘎查(村)党政组织领导下,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己任,在政法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努力开展社会治安防范、法制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教吸毒人员和安置帮教劳改、劳教回籍人员,带领组织嘎查(村)干部群众开展义务巡防和邻里守护工作,适时协助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尽职尽责。

部分治保、调解主任维护基层政权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感不够,对一些危及政权建设的隐患和带苗头性的问题不敏感,如对非法宗教活动、宗族势力、宗派势力和小等社会丑恶现象,不闻不问,熟视无睹,不敢理直气壮与之斗争和大胆管理,丧失了原则性;部分治保、调解主任进取心不强,爱岗不敬业,拿钱时气正,理事时气短,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关心不够,善于推上了事,滑下完事;部分治保、调解主任工作能力弱,他们主动加强学习滞后,认知的法律法规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多,工作效果捉襟见肘;还有部分治保、调解主任有法不依和依法办事的意识淡化,过分强调灵活性、老经验,依法、依规考虑问题、办事少;少数治保、调解主任兼任职务过多,精力难以集中,工作质量不高;此外,治保、调解主任的工作条件与所面临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补贴偏少,事务偏多,工作任务、要求较高,工作经费微乎其微。

4、义务巡防组织建设状况。

建立健全了嘎查村 两委班子成员或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团支书和村民代表、部分村民参加负责的,不少于7人的嘎查(村)义务巡防队,在重大节日活动、农忙时节或根据特殊情况、实际任务需要,随时按岗位调动义务巡防队员参与巡逻防范,处置急、难、险重大事件,积极维护本辖区社会治安秩序,切实保障集体、村民生命财产免受损害。

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受自身条件和精力、补贴等限制不能长期组织嘎查(村)开展义务巡防工作。义务巡防队和村民小组护村受经费、人员制约不能经常开展巡逻防范工作,造成一些治安防范间隙、漏洞。部分巡防人员怕误事、得罪人,不愿长期参与巡逻防范工作。

五、加强村级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是综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关键,同时对提升平安前旗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继续把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战略性、根本性的任务常抓不懈,确保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落实、有人负责督促。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对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在强化基层综治领导责任制上取得新突破。

始终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注重抓好 一把手领导责任、综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综治工作机构和人员保障、督查督办、责任追究制等六个落实。将党委、政府及综治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的综治维稳工作情况纳入组织、人事部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作为选拔任用、晋职晋级、管理监督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旗到乡镇党委书记再到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层层签订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一把手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创新综治基层工作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以属地管理为依据,理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体制,按照抓新址、保乡镇、稳牧区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新址,抓实乡镇,稳固牧区,健全两级三层多样化的基层平安建设机制;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量化考核标准,层层分解,落实基层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狠抓确定目标、落实措施、考核奖惩三个环节,实施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为基础载体的全过程管理。

(三)进一步规范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在提升综治基础建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要以创建无本地人在当地和外地犯罪;无刑事案件;无吸毒人员;无参加、组织、传播xx活动;无重大以上交通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其它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无人参与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活动九项工作为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综治维稳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来访接待、承办督办、领导包办、联席、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工作制度,切实规范好基层基础工作台帐。

要以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和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基本阵地,以排查调处、打击整治、防范控制、教育服务、安全管理、平安创建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调整举措、狠抓落实。坚持集中排查与滚动排查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基层治安信息收集网络,形成四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综合采取区域行动、专项打击、分级整治等方法,提高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摸索建立基层经常性严打长效机制。

第8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在全区科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义提纲

同志们:

按照课程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课,我要讲的题目是:关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在发展中维持社会稳定的问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说起“稳定”,无论是从事这项工作的,还是不从事这项工作的,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社会稳定与每个人、每项工作都息息相关,二是我们对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共同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但是,真正做好稳定工作,仅仅有这些肤浅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做好新时期的稳定工作,要求我们从全局的、历史的角度,全面把握维护稳定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加深对维护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社会稳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工作中自觉服从服务于稳定大局,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我选择这个专题,力求达到的主要目的。

下面,我就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主题,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社会稳定的形势,联系我区实际,借此机会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一起学习、研究和讨论。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居安思危,正确认识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形势;

第二,追根溯源,深入探询影响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把握大局,深刻理解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第四,结合实际,科学确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标准;

第五,强化措施,努力打造“苏鲁边界平安区”。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居安思危,正确认识当前维护稳定工作形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为争夺生存空间和有限的资源所产生的摩擦和征战时刻都在不同的地区上演,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讨论一个区域的社会稳定问题,就必须考虑大环境的影响和小气候的左右,有助于我们全面的认识所面临的稳定工作形势。

(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苏联解体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现在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众多的经济强都想与国美国分享在欧亚地区的主导权,国际大环境在重新洗牌,国际形势更加不明朗,超级大国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地区间的摩擦和争斗时刻都在进行,大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结束后,原来被两极格局掩盖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界和资源纠纷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在全世界各地发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发生了苏联解体、波黑内战和车臣战争、中非共和国内乱、利比里亚与危地马拉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就相继发生了“9.11”恐怖事件、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和数以百计的地区冲突与恐怖事件,等等。这些尽管是在和平与发展占据主流的前提下发生的,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还很不太平。

(二)隐蔽战线斗争尖锐复杂。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看到,中国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隐蔽战线斗争尤为突出:

在境外,总的来看有三点:一是“法轮功”活动十分猖獗。目前“法轮功”活动已扩展到64个国家和地区,有练功点1300多个,并在境外成立了法轮大法联盟;二是“法轮功”邪教组织已彻底沦为西方反华势力的走卒,西方反华势力对“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全方位武装,美国专门为李洪志批地、拨款建立基地,改造明慧网,并拨出专款给其作为活动基金;美国还专门为“法轮功”组织配备了高级顾问,帮助其出谋划策。“法轮功”组织在国外建有自己的电台、电视台、新闻社、报刊和100多家网站,租用国外通讯卫星,不断进行反动宣传;三是“法轮功”与民运、藏独、疆独、台独势力沆瀣一气,已成为分裂中国、企图颠覆中国的“五毒”之首。

从国内看,“法轮功”活动一直未停止过。一是“法轮功”非法宣传品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仅去年第三季度,我省就收缴“法轮功”非法宣传品18万份。二是利用IP电话反动宣传和攻击鑫诺卫星等事件不断。8月份,枣庄、聊城两市就先后接到“法轮功”反动内容的IP电话22000余次。去年8月、10月,“法轮功”多次攻击我鑫诺卫星。10月15日,在我“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转播时,鑫诺卫星受到“法轮功”非法信号攻击达18分44秒之久。三是“法轮功”杀人等恶性事件还时有发生。2003年5、6月份,发生的浙江苍南“法轮功”痴迷者陈福兆系列杀人案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四是当前,农村邪教问题比较严重。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地方邪教活动相当严重,并威胁到基层政权稳定,一些邪教的非法活动屡禁不止。如实际神也称东方闪电,发展迅速,地下活动范围及全国除两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我省而言,去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法轮功”案件1058起,破获1105起(含积案),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489人;共破获“世纪神”等各种其他邪教案件207起,查处、制止邪教活动242起,涉及10334人,其中查获邪教骨干1029人。

从我市看,邪教活动较为频繁。近期,我市发生了多起“法轮功”分子向党政机关打恐吓电话的事件。峄城区的还发生了一起“法轮功”分子在人民币上书写非法宣传内容进行散发传播的事件。

从我区看,“法轮功”顽固分子仍在伺机进行破坏活动。自199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区上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处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牢牢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区没有一名“法轮功”分子赴省进京滋事,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法轮功”分子非法聚集事件,实现了省委无进京、无插播、无滋事的“三具确保”工作目标,斗争形势越来越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散发“法轮功”非法宣传品事件还时有发生。去年5月8日,我区西苑小区、小康一村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法轮功”分子散发的传单;9月8日又发生一起“法轮功”散发非法宣传品事件。其他邪教也趁机抬头。邪教“世纪神”在我区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已成为影响我区社会政治稳定的隐患。去年6月3日和12月12日,我区就发生二起利用邪教“世纪神”破坏法律实施案件,有4名邪教分子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另外,我区通二省连五县,时常会受到周边地区邪教分子的骚扰影响和渗透。

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斗争的发展,“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如果说与过去比,面上形势相对平静的话,也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为谋求与我长期对抗而转入地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预测,经过一段时期的蛰伏后,“法轮功”非法活动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境外“法轮功”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剧,省内“法轮功”等邪教分子也必将继续想方设法与我进行周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推向深入。

(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多发。当前,企业破产,兼并改制、集资融资、农民负担、职工下岗、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等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对全区社会治安稳定构成了较大威胁。去年以来的信访数量虽然减少,但问题仍然不少。去年,全区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1件起。比去年同期减少91起,下降31.1%。其中来信83件,同比减59   件,下降36.8%,来访118起1360人次,同比起数减少  32起,下降20%,人数减少225人次,下降14%。在群众来访中,集体访77起1309人次。同比起数增加10起,上升80%,人数上升14.9%。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求解决劳资、福利、就业安置方面的53件起,占信访总数的26.5%;二是各类纠纷、刑事申斥案件20件起,占总数的9.8%;三是检举揭发类信访案件60件起,占信访总数的29.7%;四是拆迁、建设、环保、土管方面的19件起,占总数的9.6%;五是反映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方面的22起,占总数的11.1%;六是农民负担、工农关系方面的27件起,占信访总数的13.3%。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信访(主要是市直部门)尤其是城市集体访仍然比较突出,在77起集体访中,有53起发生在区直部门,占集体访总数的69%。主要反映企业“三拖”和就业安置等问题。这些集体访主要表现为规模大、频率高、情绪激、解决难度大,已成为我区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举例)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农村、城市,还是工厂、学校,都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由此引发的各类集体上访闹事事件呈增多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当前群体性事件规模增大,行为方式趋于激烈,组织化倾向日趋明显。突出特点: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合理或不合理要求与错误行为方式、多数人的过激行为与少数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交织在一起,使事件呈现复杂化。许多集体上访人员情绪激烈,时常采取过激行为,如堵塞厂企大门、冲击党政机关等。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经过一定的酝酿期,并由一些有影响、有一定实力的人物幕后操纵,以组织老人、妇女到机关、厂企门前静坐、堵塞交通、非法游行等方法施加压力,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倾向。有理控告的比重越来越大。除少数人无理取闹外,绝大多数是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并且得不到及时圆满解决的情况下,才聚众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施压,不少参与者懂得法律,行为上注意掌握分寸和火候,施压的力度越来越大。矛盾向深层发展。在许多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是由一些群众对个别基层干部不满、对某项具体行政行为不满、对某些执法人员不满升级为对政府、对干部阶层、对执法机关怀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大的事端,影响社会稳定。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多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有效地维护了全区社会安定。去年以来,全区共立查刑事案件    起,发案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但是,重大刑事案件仍然多发,且暴力化、组织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日趋明显。(举一些案例)。对于当前的治安形势,总的评价是四句话;大局基本稳定,形势相当严峻;有利因素很多,关键在于工作。

就全国来说,案件总体数量增长过快,尤其是衡量社会治安形势有说明力的重要指标——重大案件增长幅度过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重大案件每年不足5万起,到1993年猛增至53万起,现在又上升到160万——170万起(全部案件),而且增长的势头难以扼制。就全国而言,1998以前,城市犯罪以农村多。1998年之后,农民犯罪越来越突出,至今达70%上下。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三中全会后,1979——1984年,是农民收益最多的年份,人均收增长率为15.5%;1985——1988年,降为5.1%,1989——1991年,再降为0.7%,后来加升到3%左右。农民犯罪大幅度上升,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别较大以及城市生活的辐射有直接关系。另外,全国农村有2亿余劳动力,有1亿农业人口流动到城市,有的已经就业,但户口未解决,身份不明确,无法安居安心,管理不好,有的也会走向犯罪。八十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九十年代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就在农业上。邓小平同志虽然指的是经济问题,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出现问题,势必要影响社会其他问题,社会治安首当其冲地包括在内。

对我区而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趋向大体与全国一致,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总的看,我区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0%左右。从年均发生案件的数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平均年立案150起,1997年至2000年平均年立案630起,2000年至2003年平均年立案700起,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居高不下。从批捕数量上看,1990年至1996年,年均逮捕100人左右;1997年至今,年均逮捕150人左右,呈明显增加趋势。从案件的构成上看,1990年至1997年,强奸和拐卖人口犯罪突出;1997年至今盗窃和抢劫案件大幅上升,约占全部案件的60-70%左右。以上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应是重中之重。

(五)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3起,死亡777人;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5起,死亡1732人,同比增加1起、39人。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安全生产的形势日趋严峻。我区区、镇两级所属矿山企业共计13家,年产原煤130万吨、石膏100万吨。去年全区尽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是,从多次安全检查情况看,存在的隐患仍然不少,有些至今还没有整改到位,建筑、消防、交通事故多发,去年全区实际发生各类交通事故  起,死亡  人,重伤  人,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追根溯源,认真查找影响稳定的根本原因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大多是和社会转型这种大的背景分不开的,是在社会快速发展、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矛盾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转变,一个是社会转型,一个是经济转轨。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系统化的、大规模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的转型,如民主政治的逐步推广、国家机构职能的转变、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等等;社会结构的转型,如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各阶层社会地位的改变、新兴阶层的出现等等;社会供给体制的转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物质产出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福利、就业体制等方面的改变等等;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型,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这一系列的转变,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新举措与传统观念、传统做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成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政治转型中,先后实施了党政分开、简政放权、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制度改革等等;在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公社社员变成农民群众,企业工人(国营工、集体工、合同工、临时工)统统变成了企业职工、职员,失去工作的就是下岗工,厂长变成了经理、老板,新出现了资本雄厚的阶层,就是民营业主,等等。这些变化不光是称谓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分配方式和社会结构层次的改变。这些年,多数人感觉变化最大的是社会供给体制的转型,在机关和企业原来可以享受的一些福利待遇现在都没有了,房子自己买了、看病不报销了、退休金该成养老保险了,企业发工资不按工龄该成记件的了,等等。所有这些变化最终都会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反映,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诸如此类的复杂原因,当前人们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心态。社会成员在改革中受益的程度有多有少、时间有先有后,甚至少数人可能暂时要做出某些牺牲,因而也就造成了人们心态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失落感,由这些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二)经济体制转变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在计划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通过政府计划,实行统包统分。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国家每年都强制安排大量人员进入企业,造成企业一个人干的活分给两个人甚至多个人干,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现在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途径,难免会出现失业下岗现象。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淘汰一些企业,使部分职工离开了原来的岗位。随着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一部分职工就要分流。现在的分流不是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调配,而是自谋职业,在新的岗位确定之前,部分工人实际就处于下岗失业状态。另外,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的覆盖面少、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基金征收困难、缺乏制约手段等问题。由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发挥不了社会保障功能,致使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这部分人就成为困难群体,社会就产生了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不同的社会群体收入差距的加大、城乡社会水平差距的加大,造成了社会心态的不平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基层基础薄弱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规则,还面临着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而政府管理方式的调整,不会一蹴而就,法制建设和市场秩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洞,一些问题乘虚而入,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产生影响。另外,部分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行政管理和社会调控能力不强,维护社会秩序和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在研究制定和出台一些改革措施时,没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致使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政策不理解,对深化改革的措施不支持,在社会压力大、情感难以接受时,便集体上访,向党委政府讨说法。现加上有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讲权利多,讲义务少,只看个人、眼前和少数人利益,不讲集体、长远和大局利益,致使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难以贯彻执行,使一些矛盾久拖不决,时间长了酿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三)全民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多年来,一些地方狠抓经济建设,放松了对民众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和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的所说:“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改革开放,确实让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但同时应看到,大部分农民并不十分富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仍有少数农民还未脱离贫困。辍学生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因家庭贫困造成的。二是超负荷的学杂费。长期的投入不足,使许多农村中小学陷入困境。学校无法创收,只好依靠学生的学杂费维持生活。这就势必增加了各种学杂费。三是升学率低。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教育仍然相对滞后。升学无望使许多学生不愿继续上学。四是课业负担重。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使许多学校超课时、超作业量运行。一些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他们中的一部分不堪重负、厌学弃学。五是读书无用论。由于就业困难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使许多农村人有了“考上也不分配,分配不了学了知识也用不上”的观点,使读书无用论迅速在农村传播开来。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就业能力差、社会矛盾多,这个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就象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滞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一样难以估量。我们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新的道德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道德观念还在依靠惯性运行,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到无所适从,导致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长期的不不稳定因素。

(四)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等具体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增多,主要是农民,大量流向了城市。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人数为1.4亿,山东省1500多万,我市大约10万人,我区也有3万人左右。城市中长期形成的城市市民就业的广泛垄断性,限制和排斥了农民就业。农民自身的素质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成为无业者,基本的衣食住行无法保证。一些人本来想脱离农村到城里致富,没想到却成了新的城市贫民。而城市中的某些政策规定对流动人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实际限制。目前城市中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冲突和磨擦,其中有一部分人以越轨或犯罪行为谋取生活资料,或发泄对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的不满。我国社会的财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富差距有加速拉大的趋势。中国老百姓长期习惯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根深蒂固,而现实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就成为不稳定的潜在根源。再加上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和破坏,它对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见义勇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现在见义不为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治安管理的投入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高智能、高科技犯罪增多,而政法机关由于资金、设备所限,在很多方面无法施展必要的防范和打击手段,严重影响了维护稳定的工作效率。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社会稳定,是中国一切进步的首要条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

(一)没有稳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动荡不安,不仅无法进行改革和建设,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毁掉;不仅“小康”、“富裕”化为泡影,而且可能导致多民族国家的分崩离析;不仅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受害,还会危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强烈企盼和不懈追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哪个时期社会稳定,哪个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就会快速发展;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辛亥革命以来到建国前夕,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战火不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生产力急剧下降,何谈发展。建国后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力迅速恢复;接着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政治运动连续不断。关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同志评论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十年。如果加上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左’的错误所耽误的时间,总的算起来应该是二十年。”这二十年“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文革”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抓住机会,加速发展,中国却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事实证明,包括“文革”在内的这些政治运动,严重迟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因为有“文革”等社会混乱的教训,我们党才有了“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的认识。

对于我们区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平安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关键。只有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才能广聚生产要素、广招天下客商。可以说,没有平安的台儿庄,就没有发展的台儿庄、繁荣的台儿庄。过去,我们营造了持续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坚强保证,也为台儿庄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去年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全委会议结束后,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目标,确立加快推进由人口小区向经济强区跨越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把台儿庄发展得更快更好,首先就要维护好、发展好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越是政治经济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没有稳定的环境,人民群众就难以安居乐业,维护群众利益就是一句空话。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发展之本,也是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平安的环境,老百姓就没有安全感,投资者就没有信心,发展就没有保证。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民愿所盼、民意所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最直接的体现。去年以来,我区提出建设“苏鲁边界平安区”,目的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建设平安社会,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向上进步的社会风气,让人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活环境更加改善,实际上就是保障公众的安全权力,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和迫切要求。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没有稳定的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就难以聚精会神抓发展。大家都知道,哪个地方出了乱子,不但那个地方的百姓遭殃,当地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是穷于应付、深受其扰,再大的事、再急的是都要向后放一放,难以集中精力抓中心工作,有多少大好机遇在平息混乱局面中丧失。可见,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执政为民的首要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全球动荡、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国内社会大变革时期,维护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稳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社会稳定,从而取得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江泽民同志,自担任总书记起,就非常关注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始终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社会稳定问题,反复强调“唯有稳定才能搞好经济建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强调指出,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成,要“坚决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他说:“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随着改革的深入,稳定问题更被提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经过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后,l994年1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一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要求全党同志都要认清这个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党的十五大上,他进一步强调“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进入新世纪,处在新阶段,面对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肯定下来,并且提出了“三个倍加”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望,使全党同志更加重视稳定问题,更加自觉地做好稳定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化,对稳定问题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1995年9月,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江泽民同志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提了出来,并深刻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因此,要善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此,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进一步加以强调,维护稳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四)没有稳定的环境,我们就难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树立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胡锦涛在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真正担负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要坚持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统一,坚持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的统一,坚持改革的总体谋划、统一部署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统一。要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新时期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方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五个统筹”、“五个有利于”的发展观、改革观后新的稳定观形成的核心体现。

多年来,正是因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那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过的,“因变而乱、因乱而退”的恶性循环,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正是因为人们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社会稳定,才有了今天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时移势易,改革有了新的任务,发展有了新的目标。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做好稳定工作,必然要有新的内涵。在今天,以人为本抓稳定,与时俱进抓稳定,以激发社会活力为目标抓稳定,是新的稳定观的必备“要件”。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标准

围绕“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维护稳定的奋斗目标是:推进依法治区,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促进“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把台儿庄建成苏鲁边界社会治安形势最好的区,构筑“发案少、秩序好、环境宽松、服务周全、外商放心、群众满意”的安全宝地,打造“平安台儿庄”、“法治台儿庄”、“诚信台儿庄”的良好品牌。具体目标是:

一是刑事案件发案率低,破案率高。到2005年底,全区92%的村、社区城乡基层单位常年不发生刑事犯罪案件,各镇(街)不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案件和涉黑涉恶团伙犯罪案件。

二是治安案件少,社会秩序好。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安全监督机关、信访部门等职能部门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基层群防机制,逐步建立起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坚持“五抓”,即抓准、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根本,维持良好的治安秩序,使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三是基本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能及时化解。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政法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沉着冷静,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化解,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持社会稳定。

四是畅通信访渠道,实现依法有序上访。要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宣传信访条例,逐步做到依法有序上访,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的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变上访为下访,把上访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五是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各类恶性事故。我区是能源和建材基地,资源型城市的特点特别是煤矿、石膏矿多,这就决定了事故隐患多,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六是市场秩序好,树立起诚信台儿庄的良好形象。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舆论监督手段等,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综合整治,要强化投资主体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市民诚信意识,努力营造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平等竞争、诚实守信良好局面,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

七是社会政治安定,指挥、协调和应急机制健全。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扎实、有效,确保不发生进京赴省滋事事件,确保不发生非法聚集事件,确保不发生电视插播事件,确保不发生极端事件。

五、研究对策,努力打造“苏鲁边界平安区”

去年10月,周永康部长来山东视察时,提出要充分发挥山东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努力建设“平安山东”。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最近,省委、省政府又专门作出决定,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省集中开展建设“平安山东”活动。今年2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加快“平安山东”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平安山东”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建设“平安枣庄”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的战略举措,2月19日,我区召开了加快建设“苏鲁边界平安区”动员会,区委陈书记对“苏鲁边界平安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综治委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就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的基本遵循。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按照“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依法调节各类经济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把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体地讲,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五个机制”建设。

1、强化领导机制,真正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到压倒一切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坚决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切实把“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抓落实的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维护稳定工作的各个环节。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基层“有人干事,能干事”的问题。

2、强化责任机制,严格落实维护稳定的奖惩制约制度。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维护稳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信访目标责任书》和《“处法”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量化指标,定期进行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要认真落实“一票否决”、重大危害社会稳定问题责任查究和黄牌警告制度,对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渎职,致使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责任查究,该黄牌警告的,实行黄牌警告;该“一票否决”的,坚决给予“一票否决”,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3、强化协作机制,构建维护稳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不得把本单位、本部门的矛盾推向社会,不得把本级应该处理的问题推向上级,该镇(街)解决的不能到区(市),该系统或部门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到区里解决。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要健全完善综治委成员部门联系帮包制度;加强司法调解和审判工作,依法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对治安落后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实行定期排查和滚动治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要运用行政、经济及法律手段,预防和妥善鼾群体性事件。

4、强化群防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维护稳定的良好局面。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的管理、控制能力。加强镇(街)综治办和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健全机构,配齐配强人员,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治保会、调委会、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城市社区、农村和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镇(街)”、“平安村(居)”、“平安镇(街)”、“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群防群治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5、强化保障机制,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发扬“三舍得”(舍得拿人、舍得拿钱、舍得拿精力和时间)精神,重视和支持维护稳定工作。要把治安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解决群防群治所需经费,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适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建立一种齐抓共管、共同受益的机制。

(二)超前防范,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群体性突出事件的发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能否依法妥处置,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一是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在机关、企业、村居中设立维护稳定信息员,大型企业在成立维稳办、落实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以便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处置。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把集中排查与经常排查结合起来,特别是做好敏感期、全区统一规定的每年2、3月份和8、9月份的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镇(街)社会矛盾排查调处中心的作用。四是拓宽基层信访渠道,健全相应工作网络,强化依法信访。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和政法“五长”定期接访制度。使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下大力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三拖”、困难群体救助、农民负担、干群关系等问题,防止因这些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各级领导机关还应克服官僚主义,关心群众疾苦,大力加强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群众的投诉、求助提供方便畅通的正常渠道,慎重出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对待的每一个举措,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讲明道理,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工作做细,把好事办好。

3、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一是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到统一指挥,协调行动。二是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面对面的做群众工作。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化解矛盾,平息事态。三是坚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决不能发生殴打或流血事件。

4、坚持教育疏导原则。凡群体性事件,宜疏不宜堵, 宜散不宜聚,要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和疏导,使群众尽快离开现场,防止因方法不当激化矛盾。要正确处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与多数群众的关系。对不明真相的群众,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辩是非,及早觉悟。对别有用心、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操纵者和实施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5、制定周密的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 制定预案要充分考虑到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把预案研究的周密细致。要特别注意在预案中明确有关领导和部门在处置工作中的分工和责任,完善处置工作机制,关键时刻能拿得出,用得上。要做好现场的调查取证工作,为群体性事件的事后依法有效处置和打击工作提供依据。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发展经济,是全党的中心任务,是全区的工作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1、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全区各级政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服务观念,主动克服就安办案、孤立办案的做法,切实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和为检验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  把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统一起来,开阔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措施,结合工作实际,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要结合政府工作提速和效能监察工作,切实兑现各项服务承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全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在巩固规范文件清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把改善投资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创造规范、有序、公开、公平部分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大对企业周边治安秩序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三强”、“五霸”、合同欺诈和垄断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

3、切实加强经济领域的执法行为。依法审理涉及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各类案件,保证企业法人和投资者人身权利不受侵害,保证企业和投资者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保证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强民事、行政审判工作,依法化解民事纠纷,调节经济关系。严格依法审理企业改制中的纠纷案件和破产案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严格依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农案件;严格依法审理金融纠纷案件和股票证券交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

(四)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抓“三基”(抓基层、抓基础、练基本功)促“三化”(网络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思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实现长治久安。

1、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建立健全“严打”斗争的经常性工作机制。特别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要集中力量快侦快破,对犯罪分子依法予以严惩。继续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后进部位。

2、大力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在城区,充分发挥110社会联动的作用,各各种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实行全天侯、全覆盖的治安巡逻;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警务、治安联防、保安服务和物业管理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加强值班巡逻,看楼护院。在单位内部,健全内保组织,充实保卫力量,逐步实行职业化保安服务。在农村,继续实施“为每个村居班子培养一名法律大专生,为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的“两个一”工程,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推行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

第9篇:维护稳定心得体会范文

一、建立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个领域。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同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离不开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平安社区”的创建。

(一)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见,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维护社会稳定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相关。

(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的。第一,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单极与多极之争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主要力量重新分化和利益调整进程加快,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稳定带来直接冲击。第二,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间,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关口”。一方面,如果在战略和政策上把握得当,经济可以迅速起飞;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通常是结构变动最剧烈、各种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人均GDP4000美元,也就是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整个社会逐步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这些都大大拓宽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内涵和外延,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具体来说,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境内外敌对势力、组织仍在对我进行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第二,在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民族、宗教领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第三,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影响,我国面临的反恐怖斗争形势不容乐观。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第五,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爆炸、投毒、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盗窃、抢夺等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大幅度增长;计算机网络犯罪、证券犯罪、信用卡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跨地区流动犯罪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一些国际犯罪集团、国际诈骗集团已经越来越多地把犯罪目标对准我国;在少数地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占相当大的比重。第六,一些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和冲击。

(三)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我们现在很多地区所提的“平安建设”中的“平安”,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平安”,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解决区域发展中各种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既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由于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带来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时期。长期以来,各地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有所增加、刑事犯罪时有发生、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生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通过平安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全方位、系统性、更好地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加快发展创造平安环境。

(五)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拥有一个稳定和谐、安居乐业、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平安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一个文明法治、稳定和谐的和谐社会,保障人们在政治、法律、体制、机会、权利和分配上的公平,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而且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一些地方“平安社区”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平安创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以党委(支部)为核心的社区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强,有的社区由于换届选举等遗留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矛盾,没有按照要求定期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会和研究部署开展各项工作。

(二)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逻、消防等组织建设没有建立,居民对社区安全防范关注及参与程度不够高,有关安全防范的重大事项不能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机制进行解决。

(三)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安置帮教、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缺乏。有的社区没有建立社区治安状况告知制度,缺乏定期向居民公示社区治安情况的制度。

(四)楼房以小区为单位有的没有实行封闭式管理,并缺乏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

(五)对闲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和有问题青少年教育、管理尚未到位。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下进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一)抓基础。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建立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的关键所在。因此,一要坚持立足基层、深入群众,通过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群防群治,着眼于化解消极因素,解决社会矛盾。采取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覆盖城乡的严密防控体系。要做到“社区居委会重视社区治安工作,有完善的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领导坚强有力”。二要加强基层安全创建工作,拉开治安防范这张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安防控网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维护稳定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身心健康,真正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千方百计落实各项政策。

(二)抓。是体察民情民心、观察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广纳贤言、为民遂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人民民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要妥善解决带有政策性、群众性特点的问题,有效遏制群众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特别是越级到省进京访。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提高重要案件的按时办结率、当事人息诉率和群众满意率。建立和完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途径新办法,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防止因处置失当而激化矛盾。建立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研究逐步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中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针对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活动,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立足于早发现、抓苗头,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化解引发上访的矛盾纠纷。

(三)抓防控。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动员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把加强经常性社会管理与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种预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应急预案等快速反应系统,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努力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全面管理、便于控制的体系。

(四)抓安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坚决遏制事故发生。

(五)抓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的重要“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措施,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减少和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社会安全运行,维护社会稳定。

(六)抓普法。广大市民(居民)的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平安建设进程,而普法又是提高市民整体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政部门应按照“六五”普法活动要求,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普法活动;应结合各个时期的普法内容,大力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普法氛围;应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带头普法、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实现领导方式从主要依靠政策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转变。真正使普法工作进园区、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努力提高广大市民整体法律素质,为平安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七)抓“严打”。“严打”是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整治社会治安,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从这几年平安建设的实践和实际来看,对于“严打”斗争,如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始终不渝地坚持“严打”斗争不动摇?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正确估计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要充分认识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工作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辩证看待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看到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存在的各种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高度警惕,冷静思考,沉着应付,不辱使命,努力为区域稳定工作做出贡献。二是树立正确理念,坚持标本兼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靠经济发展,又要靠党的建设,靠精神文明,靠思想政治教育,靠民主法制,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走长治久安之路。三是严厉打击犯罪,确保社会稳定。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大侦查破案力度,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从重从快依法打击破坏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犯罪分子,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注重社会效果,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严打”的效果如何,要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是否得到坚决打击,要看一些地方突出的治安问题是否得到有力的整治、防范,要看控制犯罪的能力是否得到明显的提高,要看群众安全感是否得到明显增强。

(八)抓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寻找制度化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方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长期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加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创建新的制度规范,又要注意对现行制度进行改进、完善,及时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制度建设要适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重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点。当前,要特别重视有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制度建设,把加强危机管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民权益,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