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摄影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摄影培训总结

第1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图像拍摄技术;人才;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化发展,实况图像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实况图像已经成为数据分析、情况判断的重要依据,其质量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一项关键要求。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实况图像拍摄岗位多处于户外复杂地理和气象环境下,图像拍摄技术难度大,影响质量因素多,对摄像岗位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高。图像拍摄技术人才属于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高操作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娴熟用于实际,满足岗位要求。对这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而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实况图像拍摄队伍,提高实况图像的拍摄质量,服务于工作需要。

一、综合考虑承训单位资源优势,合理选择组织模式

(一)根据培训条件选择组织模式

目前,能承训图像拍摄技术这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除自身组织培训外,还有院校和培训机构。主要有三种可选择的组织模式,即院校培训、培训机构培训和两者合作三种组织模式。院校培训、培训机构培训,分别由院校或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工作,按照岗位培训需求,制定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同时对教员队伍和实验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培训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针对培训对象选择组织模式

培训机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应建立不同的组织模式。通过选择合理的组织模式,使受训对象真正受益,学有所成。图像拍摄技术人才培训不同于一般的专业人才培训之处在于,理论性、实践性两者要求比较高的同时,针对性要求也比较强,需要针对特定环境和特殊岗位要求。需要据此组织开展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

(三)综合优势资源构建融合式组织模式

综合考虑院校模式和培训机构培训模式的各自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采用两者融合式的组织模式更适合我们需要的图像摄像技术人才培养。为做好图像摄像人才培训工作,我们成立了由院校、培训机构、培训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四方组成的融合式人才培训组织机构,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通过联合论证培训需求、联合探讨课程体系和所用教材、联合构建实验环境、联合使用教师授课、联合组织结业考核等办法,共同制定培训大纲和实施计划,动用双方所拥有的实验器材构建培训需要的实验环境、实验设施和实验工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院校+培训机构”高度融合式培训模式组织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二、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科学制定培训目标

(一)瞄准岗位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需要的实况图像拍摄岗位,主要分布在比较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象环境下,时间的跨度也比较大,有时还要覆盖早、中、晚、夜多个时段,光线变化范围大、气候因素影响突出,实况拍摄主要依靠人工控制或手动摄像,技术人员的摄像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现有的实况图像摄像岗位人员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摄像技术水平总体能力不强。因此,实况图像摄像技术培训目标重点在于提高人员在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光照时段、不同气象条件等复杂情况下的摄像技术能力。

(二)瞄准实况图像后期运用确定培训目标

实况图像摄像技术培训不仅要获取需要的、清晰的高质量视频,还需要在后期运用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在培训摄像、摄影技术培训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培训视频编导、视频切换、编辑制作、后期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益。

(三)瞄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确定培训目标

技术培训不仅仅是组织和事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摄像、摄影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性强、应用性广的技术能力。在制定摄像技术培训目标时,一方面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结合参训人员自身素质和其他岗位工作的需要,适当增加艺术摄影、计算机图像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满足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整合培训资源和实验设施,搞好教学顶层设计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性

结合摄像岗位实战特点和人员素质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针对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光照时段、不同气象条件等复杂情况下的摄像技术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将上述技能分解为技能构成要素和知识点后,形成课程,将系列课程有机整合后,形成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构成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培养方案。

(二)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性

采用课程讲授、指导操作和独立操作相结合,利用实操讲理论,结合案例讲技巧,采取加大培训人员实践操作学习力度。组织有拍摄经验的专家,结合真实环境,讲授摄像岗位要求和摄像技术运用技巧,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提高受训人员实际拍摄能力。

(三)教学设施上突出训用一致性

为确保学员充分掌握实际设备,在教学设施上采用与单位一线使用相同的设备型号,实现训用一致、讲用一致,融“教、学、训、练、考、评”为一体,实现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训教学与岗位运用零距离对接,确保受训人员快速上手,迅速生成和提高设备运用能力。

(四)结业考核上突出检验性

针对图像摄像和图像编辑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模式。在摄像技术考核上,采用设置主题,受训人员自主拍摄的模式,由受训人员按拟定主题拍摄电视短片,由专家进行点评打分,从拍摄技术和艺术创作上全面检验培训效果;在图像编辑上,借鉴了常规的考核模式,利用理论笔试和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五)师资力量上突出融合性

摄像技术培训也是一门通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较早、经验丰富,教学能力也比较高。我们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借用其高水平师资力量,采取院校与培训机构联合施教方式,培训机构教师着重理论和实机操作教学,院校教师突出结合工作实际布设工作场景、开展近实际工作背景下的器材运用教学,两者共同形成联合育人的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培训机构高水平的教学方案和教材,为受训人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训效果,同时也便于及时掌握摄像技术培训最新发展,充分吸收优秀培训力量的教学精华,有效增强院校开展摄像技术培训的教学能力。

四、综合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结业考核,增强培训动力与活力

(一)借鉴职业鉴定标准规范考核方式

技能鉴定是培训效益评估最规范的方式之一,也是评价岗位人员能力素质最重要的依据。实况图像摄像岗位技术培训有长期持续性的培训需求;采用内部考核方式也可以对专业技术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但其规范性、标准性和检验性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为尽快形成较强的培训能力、较好检验培训效果,就需要借鉴职业技能鉴定所采用的标准、规范的考核方式。

(二)融合职业特点推动资格认证

目前,摄影、摄像行业公认的职业技能认证主要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的平面摄影师资格认证和专业图像视频制作软件公司组织的资格认证。通过引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和专业图像视频制作认证,组织参训的优秀人才参加国家平面摄影师资格考试和专业图像视频制作认证考试,打造形成图像、视频技术培训和考核认证为一体的综合培训体系,能有效增强参训人员参加培训、提升素质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综合职业需求促进考核常态

融入国家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结合图像摄像技术培训的内部课程考核和毕业考核,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参训人员的活力和动力,调动参训人员激情和热情。图像拍摄技术人才培训,应紧密结合图像拍摄技术的发展和图像拍摄技术岗位的专业要求,不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考核的常态化,确保考核资质的长效性和先进性,形成常态化培训、考核及技能鉴定的良性循环,稳步提升图像拍摄技术人才质量,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工作需要。

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很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融合式培训模式能有效整合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飞龙,汪德飞,孙伟.融合式培养理念的认知教育教学简析[J].中国军事教育,2013,(3).

[2]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1,(6).

[3]糜万山.努力开创军队院校教育新局面[J].军事,2011,(8).

第2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1、设施设备:我馆2003年建馆,馆舍面积1510平方米,其中用于业务用房面积为1350平方米.结构为地面八层。室外活动场地5600平米。各活动室进行必要的装修和器材购置。

2、人员结构:我馆核定编制41人,在职职工36人。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9人,其中业务人员27人。

二、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主要包括:各艺术类培训(书法美术、文学艺术、舞蹈戏曲、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少儿艺术培训、中老年艺术培训、社区文化培训等。

三、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

1、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书法美术培训、文学艺术培训、舞蹈戏曲培训、摄影培训、铜管乐团活动室、民乐活动室、少儿舞蹈活动室等。2013年免费接待参展人员20000余人,免费培训3000余人。

2、免费开放时间: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免费开放场地大小确定参加人数规模和开放时间。每天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节假日保证安排半天活动时间。

四、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关于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我们按县财政局要求,先提出使用项目和申请报告,报财政分管股室文教股审核,然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2013年县财政下拨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壹拾贰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培训活动48000元、支付水电费7000元、报刊、印制宣传册15000元、维护和维修设施建设32000元,其他支出18000元补充办公经费等,不存在挤占、挪用、套取、截留、贪污、私分等现象。

五、2013年我馆开展大型免费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在、、举办了四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春牛祈福”专场演出,村的“金龙闹春之庆元宵”活动,在挖掘传承创新后变为当地群众盛大的节日和文化大餐。二是在章源、阳岭社区举办的两场“踏歌起舞迎新春”活动,让社区的群众在家门口观赏到富有特色和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小品类节目。三是开展了赣·湘·粤、、汝城、仁化三省三县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展出作品200余件。四是主编了第四期三省三县合作文艺综合期刊《南岭风》,刊发各类艺术作品百余件、20万字。五是组织了多次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书画爱好者集体创作活动,文学作者作品汇集和作品研讨活动。还组织书法、美术、摄影作者创作作品参加市以上展出活动,六是组织民乐爱好者参加市二胡大赛,并获二、三等奖好成绩。七是非遗项目舞春牛、三节龙在中央台“客家足迹行”栏目,以“白云深处好耕田”为题播出。舞春牛在三套“赣风”栏目播出。八是组织了“龙勾瑞狮”参加了省首届农民工才艺大赛,非遗项目“金龙闹春庆元宵”被拍摄成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展播。

六、措施和要求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培训和参与活动的人数将急剧增多。因此,完善安全保卫和重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以确保免费开放的安全、规范和有序。

(二)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免费开放后参与活动数量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努力改善实物安全保护和公众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安全、保洁、咨询等服务力量,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三)做好统计与意见征求。制作征求意见表,请参与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接待人员按照好、中、差给予评价,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

第3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巡视员;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当上了福州军区《前线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后来又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连续三届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他,就是去年秋天海峡卫视《福建名家文化人》专题片所报道的福建摄影界领路人――张宇。

1985年秋,张宇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任秘书长,后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18年至退休,在地方工作已24年。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他硬是把在全国不起眼、底子薄的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翻了个儿”,闯进了全国摄坛“第一梯队”!

有人对张宇履职期间的业绩做了一番统计:一、队伍壮大了,省级摄影协会会员从几百人发展到3220多人;部级的摄协会员从原先几十人增加到800多人。二、拿国际摄影奖牌的人数更为傲人。他上任后实现了福建摄影在国际获奖“零”的突破,到249枚(件)。再说福建省摄影50年优秀作品中,拿到奖牌就达到508枚(件)。三、青年摄影人才辈出。他大力扶持省青年摄影协会和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该俱乐部成立不到一年,在国际摄影大赛中就崭露头角,获得20多个的奖牌奖杯,可谓是“后继有人,新星璀璨”,让人刮目相看!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人的口碑。”张宇在领导、同行、年轻人中口碑皆好:2007年,他所率领的福建摄影人参加第22届中国摄影艺术展,入选幅数和获奖幅数均名列全国第三。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国忠赞誉:“福建进入了摄影大省的行列,张宇同志功不可没!”;中国第一个摄影记者、摄影大师郎静山特书赠张宇:“影坛硕彦”;现任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潘朝阳赞誉:“张宇主席,他是我们福建摄影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领军人。”;年轻摄影新秀、福建省首届手机摄影展策划者林钰舒感叹:“张宇主席为人厚道,特别关爱年轻人成长,热心指导鼓励年轻人要不断创新,为中国摄影事业做贡献。他是我们年轻人的好老师、好领导、好榜样!”

笔者认为:张宇同志丹心向阳,他把情和爱无私的奉献给了党的文艺事业,令人感佩!

他与摄影结缘,探求光影真谛

笔者与张宇同志是战友,又是挚友,对他的为人和品格可说熟知一二:张宇祖籍是广东五华县。抗日战争时期,其父带一家人逃荒到江西。他1947年9月1日出生于革命圣地井冈山脚下的吉水县。1969年初春,这位地道客家农民子弟,凭着他在家乡的广场上画一幅巨幅的画像被带兵人所赏识,便怀着报效祖国的火热之心,参军入伍,当了战士、电影放映员。

一天,他无意看到部队新闻摄影干事背着照相机到部队采访,那潇洒的英姿使他羡慕不已。他发现摄影与美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摄影更真实、更直接、更快地反映了部队的火热生活。便找机会拨弄他电影队队长的120海鸥照相机,从此他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次,部队宣传科领导叫他去卖掉所谓破“四旧”的“毒草”旧书。在旧书堆中,他无意中发现了20多本当时中国最早摄影杂志《摄影纲》,如获至宝,便把它偷偷的珍藏起来。晚上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翻阅,这成了他摄影无师自通的“哑巴”老师。他还把单位一麻袋欲当做垃圾烧掉的记录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历史的图片抢救回来,成为他掌握摄影技巧,“走捷径”的鲜活教材。

“机遇往往是留给勤奋和有准备的人”。说张宇真正系统的学习摄影知识,那还是他得到领导赏识,于1971年8月推荐他到福州军区《前线报》当一名美术编辑。在这期间他才有两次参加摄影培训的机会:第一次是1974年参加为期20天的全军彩色摄影培训班;第二次是1981年参加为期30天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福建举办的第二期摄影讲习班。宝贵的50天培训让张宇受益匪浅、大开眼界,于是开始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收获。在实习中,他先后拍了处女作《浪打火炼》以及《阵地怒火》《迎着春风》《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四幅作品都被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展入选。当时福建才入选七幅,而他一人包揽了四幅,且《浪打火炼》获得铜奖,福建实现了全国摄影奖牌“零”的突破,在福建影坛引起轰动!

张宇为何能一炮打响?也许说他是运气,但笔者则认为张宇着实是靠他“勤奋加灵气”。他在《前线报》工作时期,仍然保持和发扬朴素、不怕苦的精神,时常深入连队、海岛、哨所、矿井体验生活,吸取营养、增长智慧。为此,他所拍摄的每一幅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并富有强烈的思想性、哲理性和感染性,具有一定冲击力。这是他摄影创作的一大特色,胜人一筹的一大技艺!

说他摄影“无师自通”,倒不如说他是坚持“师法自然,能者为师”,博学众长,善于修炼自身,把握摄影真谛,自觉把摄影看成是党的宣传工具,也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千方百计的凝聚全军区摄影力量,做好摄影通联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由于当时福州军区《前线报》军事摄影工作搞得很出色,张宇荣获1984年度“福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时任省委书记项南给他颁奖,并予以很高的评价。后来他又成为全军13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之一,当之无愧!

16个春秋,军旅生涯的锤炼与奋搏,张宇思想政治更为成熟,文化艺术造诣更为深厚,为他转业到地方,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从组织安排,迅速转换岗位

1985年,邓小平裁军百万。在这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张宇听从党中央号令,转业到组织需要又适合他兴趣爱好的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工作,担任秘书长。

“万般开头难”,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是一个地方性的社团组织,面对较为松散的摄影社团组织,如何开展工作?他心中盘算着:一方面善于运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因势利导,坚持以《诗经・鹿鸣》中所言“人之好我,示我周到”这种诚恳待人的理念来凝聚摄影社团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他虚心主动地向摄影界老前辈们学习求教。他挤出时间拜访老前辈,取经开智,着手制定符合摄影社团实际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办会,并营造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在他的努力下,很快适应了地方工作。

如何开创福建摄影工作新局面?从小受到革命理论熏陶的张宇,深谙“走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道理,因而他在思想上首先确立了“摄影大众观”的理念。

张宇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发动群众和举办各类群众性的摄影展览上。每年都要举办“福建省摄影展览”,每届都有很多单位、群众参加,有时还请省领导来剪彩,这对福建摄影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时他还深入到企业帮助授课、评选作品,甚至还帮助夫妻举办家庭摄影展览,让摄影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工作出色,1991年冬,组织上指派张宇到泉州市文化局挂职当副局长。张宇把挂职作为接地气“充电”的好机会,以甘当孺子牛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人们说:“张宇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工作出色,收获颇丰”:收获一,他把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改变了面貌,带出了队伍,为全省摄影社团组织如何开展工作总结了经验;收获二,抓住机遇,开辟了海峡两岸摄影界文化交流的先河。1992年底,他参加泉州民俗文化访问团,赴台湾交流考察,可谓是海峡摄影界“破冰之旅”。考察期间,他与台湾影坛同仁进行了广泛交流,以光影会友,实地创作,还特地拜访了摄影大师郎静山,共叙“五缘”文化,郎老先生特赠书“巧艺传神”。回来后,张宇进行了认真的工作总结,举办了赴台摄影展。此次赴台交流,使张宇深感到:摄影不仅是一门单纯的艺术,它是党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的一道美丽彩虹。收获三,更加广泛地结识各界有识之士。张宇是不爱应酬而爱学习的人,他抓此机会刻苦学习文史哲及书画艺术,积极参加收藏和鉴赏活动,开阔眼界。走进张宇“家”中的“三香堂”可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茶香、书香、墨香迎面袭来:以茶会友添人气;以书会友长神气;以墨会友炼骨气。他就是以此修炼人生的品味、品格、品德,他常常对人说:“我不是什么领导,更不是什么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公仆和服务员。”这是张宇在两年挂职锻炼中最大的收获,懂得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

张宇在省文联担任副主席,时常因行政事务缠身,没时间拿起相机创作。对此张宇早就预料到,他认为:“凡事有得失,若自己名利受到损失,而能换来福建摄影事业的繁荣,我也值得!作为摄影界的领导,要有这样的胸襟,要讲求舍得。”张宇就是这样一个“舍己为家”的人!

摄影事业应靠大家,团结才能出成果

张宇有一个口头禅,“福建摄影搞得好不好,关键在能否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只有大家团结一条心,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此张宇把全部精力放在抓培育人才出作品的关键工作上,他说:“这是摄影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几年来,他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同仁携手办好全省性的各类摄影培训班和摄影函授班,以及支持开办了全国性摄影学校。注重把收到的有限经费,要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培育人才的“刀刃上”。至今已举办了近100期培训班和函授班,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摄影人才,这几年福建摄影才有那么多全国性、国际性的金银铜奖获得者,可谓是“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当人们赞扬张宇时,可他总是说:“这些成绩取得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培育人才还得用好人才。张宇说:“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天赋加勤奋再加灵气,这种人能创作出有水平、有势头的佳作。对这种人才,我们要大胆的培育和使用,因为他们是我们摄影社团的中坚力量,尽管有缺点有毛病,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转变,更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创作环境,造福社会”。因而张宇特别敬重对福建摄影有贡献的人。比如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填补福建人体摄影空白,举办首届人体摄影大赛的佘山;连续三届获得“金像奖”的石广智;创建中国摄影之乡劳苦功高的莆田马金焰;善于培育摄影人才创立泉州华光摄影学院的校长吴其萃以及对闽台交流工作及摄影作出贡献的海风出版社社长焦红辉等,张宇都建议把他们都吸纳为省摄影协会的副主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福建摄影事业发挥光和热。

另外,广纳海外艺术届和企业界的朋友,如聘请新加坡的张美寅先生、林光霖先生以及香港的何善祥先生当省摄协名誉顾问,为福建摄影事业献计献策,可见张宇的心胸多么的宽广。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赢得福建摄坛人才济济……

在张宇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坚定明确的信念:“摄影出作品其目的要立足于为我省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此,他上任后着力带领班子团结大家精心打造“福建摄影六条靓丽的风景线”:第一条是以惠安崇武惠安女服饰为特色,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摄影乡村风景线;第二条是以泉州y浦养殖业为特色,打造海上风光摄影风景线;第三条是以莆田湄洲妈祖海神为特色,打造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风景线;第四条是以龙岩永定土楼和漳州南靖土楼为特色,打造客家文化风景线;第五条是以武夷山“双遗”优势为特色,打造福建风光品牌风景线;第六条是以宁德霞浦滩涂养殖特色,打造国际摄影休闲创作的海岸风景线。

这六条风景线不仅从摄影的深度来挖掘福建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更好地“筑巢引凤”让更多的海内外摄影家到福建创作,了解福建、宣传福建,进而推动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人们说,张宇潜心描绘了福建摄影工作美好壮丽的蓝图,是推进福建摄影从大省走向强省的一招好棋!

福建摄影如何“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进一步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水准?这一问题张宇在苦苦地思索着:摄影术自1839年法国达盖尔发明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一门光影的艺术,如何使现实的摄影作品更具光影的生命力、艺术的感染力和时代的冲击力,这是时代给艺术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他心想:“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摄影是来自西方的艺术,如何尝试加入中华文化的元素,使摄影作品的纪实性,质朴性进而达到更加富有哲理性、内涵性和品味性,也许这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当他看到潘朝阳的“梨花墨韵”作品中华文化元素浓厚,很有意境,便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誉。若善于运用中华元素的嵌入,摄影作品就有中国特色的意境与韵味,这就是张宇对“新”摄影作品一种新感悟,一种新追求。

他对摄影艺术创新想得深,而对福建摄影未来前程想得更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宇认为:我们传授给摄影爱好者不光只是摄影的知识和技艺,更重要传授给他们如何做人,讲艺德,同时他极希望培养一大批的能引领福建摄影前进的基层摄影“领头羊”,只有这样,福建的摄影工作才有希望,才能兴旺发达。为此,2014年夏天,他特地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地市县摄影家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培训班”,亲自上课,传授大家如何做好新时期摄协领导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大局意识,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带领大家创作出更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参训的100多位基层协会领导听他授课后,深切认为:张宇主席在临退休时,还身体力行,关心福建摄坛的未来,真可谓深思远虑,情真意切!笔者当时也聆听了这个课,深受教育,深感张宇在退休前“最后一课”的“传、帮、带”的用意、涵意和深意啊!

有人问:“张宇主席现已退休,他都在干什么呢?”笔者自然也想知道究竟。听说近来“求”张宇墨宝的人甚多,令我欣喜。一天,我特地登门也请他为我百岁家母留一“家训”:“嚼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里不惊”之珍联题作。张宇看后连连称好:“此联意涵深刻,符合主席倡导的‘清明廉正’的要求。”说着,他欣然挥毫。

此时,笔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张宇的摄影佳作《球魂》:球场上,一汪积水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各种无规则的人影波光――“人退影在”意境。在橱柜里还摆着一本大红的荣誉证书,笔者好奇地取出一看,是2014年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举办“追寻中国梦”美术书法摄影展,张宇送作《台东夜渔》荣获特别优秀作品奖,全国仅3幅,张宇就占一幅,还获福建省政府奖励。据说,《福建日报》著名摄影家林辉龙看到此作品大加赞赏:“这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优秀作品呀!”

第4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总结。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第5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摄影教育 中职学校 师资队伍

中职生虽然文化基础不理想,但有着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摄影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使中职生从枯燥的文化课中得到学习、生活和情感的共融,把对学习失去了的激情重新找回来。摄影教育为中职学生逐步成长和学到更多的技能专业知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一、中职学校开展摄影教育必要性

(一)摄影教育可提升中职生的技能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也越来越普及。“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摄影器材现在早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而且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摄影操作更加简单化。只要心中有美,眼睛就能去发现,就能去捕捉。每个中职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能够使用很一般相机拍出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照片,并能掌握和正确分析拍摄照片的相关数据。这就说明了其科技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已经得到了提高。

(二)摄影教育可提高中职生欣赏美的水平

摄影创作是一个技术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定格美、审视美、欣赏美的过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存在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自然的,把美带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接受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珍惜并珍藏自己的作品,而且愿意把美的东西拿来与大家共享。如今网络如此的发达,鼓励同学们参加影展、影赛和在网络空间的展示,都会获得一种满足审美心理的荣誉感。

(三)摄影教育可增进中职生自我了解

摄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和情趣。中职生由于成绩较差,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存在惰性和厌倦,甚至有部分学生因此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而每一次摄影实践都是一个技能的培训和对美的发现的过程,这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技能教育,能使同学们充满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进中职生自我了解。

(四)摄影教育可以促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摄影自身就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创造性心理功能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经过不断的使用、操作,逐步能自如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即使没人教的时候,自己也会不断的琢磨和思考。而每一次拍摄活动都要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怎么样选定拍摄主体,观察并运用什么样光线,如何确定光圈、快门、感光度的数值,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这些都是要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乐于其中。

(五)摄影教育可促进中职学生的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摄影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平面媒介的报纸扩版增容及摄影艺术机构(如影楼婚纱摄影、人像艺术摄影、广告摄影)、摄影股份制企业、照相馆等数量迅猛增长,还有媒体广告宣传部门、图片制作部门、媒介传播部门、企事业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等,对摄影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摄影专业人才市场前景甚好,尤其是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更受欢迎。摄影行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学们学会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潜能拍出好的作品,就业也就不再会是难事。

二、在中职学校开展摄影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摄影兴趣小组活动

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室内讲座,学习照相机工作原理,照相机基本结构,初步了解和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使用照相机照相作准备;学生自带相机户外练习拍照,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要领,使学生都能用各自的照相机成功拍照;收集整理学生拍摄的照片,针对照片讲解学生在拍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再次练习,直到问题解决,拍出较满意的照片;室内讲座,讲解摄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使学生初步懂得摄影不光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学习摄影知识、具体摄影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拍摄技巧,从摄影的角度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开设摄影技能入门课程或选修课程

在各个专业或相关专业开设常态化摄影入门类课程,摄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周约2~3个课时。通过欣赏与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摄影的特性与基本功能,能够了解摄影术发明的历史,能正确地认识到摄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学习摄影技巧,感悟摄影艺术所带来的乐趣;能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体验并掌握传统暗房与电子暗房的操作使用,而且还能够独立进行摄影创作与实践,拓宽摄影的使用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摄影作品的交流、展览活动,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爱好摄影的情感。

(三)开设摄影专业

摄影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级各类的技能人才,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条件具备的中职学校开设摄影专业,既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又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关内容如下:

1.专业情况: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代码:140400,文化艺术类。

2.课程设置:学校要根据“2+1”办学模式和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构建中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学年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有摄影史、美学、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计算机应用、数字摄影原理、摄影用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景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等。第二学年为必修专业课,主要课程有摄影美学、风俗摄影、广告静物摄影、室内外环境摄影、时装摄影、工业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报道摄影、广告策划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处理技巧、数码摄录像与多媒体应用等。第三学年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三、中职学校开展摄影教育要以技能教学为中心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不自觉地走进了数字时代,相机的革新也瞬间也改头换面,自动化程度令人目瞪口呆。即使一个不懂摄影的人也会按快门、拍出影像。如此简单的摄影自动化,为中职学生学习摄影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于是很多同学感觉到,数码相机不用学习那么多技术知识。这是个错误的看法,视觉的疲劳告诉摄影者,走进摄影并非花花绿绿,而是新意和情感。

(一)学会相机操作技术

学摄影首先必须要有相机,有条件的要有好的相机。其次要掌握相机操作技术知识和镜头的成像原理,这才可能在正常曝光的前提下拍出你想要的照片来。就像学习绘画,只有在临摹的基础上掌握画笔的用法、画纸的特性、颜料调和方法,才可能慢慢走近绘画的领域。摄影也一样,要懂光圈、快门速度等,才能使设计的效果得到完美的表达,拍摄的对象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学会运用摄影技法

首先,要学会用光。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没有“光”的作用如何转化呢。“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运用“光”,平凡便会化为“不朽”。

其次,就是构图。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对于一个摄影者,这个整理的过程就是构图的过程,又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它不但使画面更加整洁完美,突出拍摄的主体,理出与配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的勾勒,体现出了摄影者的思想和拍摄意图。

再次,是对比关系的运用。色彩对比、大小对比、虚实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等等,它可以通过光线、景深、曝光等不同技法来实现。如此等等,都是摄影者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掌握了它,你的照片便会独具风格。

(三)学会提炼摄影主题

提炼新颖的主体,磨练你有发现能力的眼光,提高你独具创新的思维能力。完美的摄影作品是要具备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结合。所以被摄对象的选择便是你表现主题的关键,加上艺术的渲染,作品自然就完美起来了。技术与技法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主体服务的,而主体的表现又是为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一个新颖的能反映社会现实意义的题材,即使选择大家都熟悉的表现手法,也会是一幅好的作品。所以一幅成功之作,是摄影者长期经验的积累,是深入社会活动中发现的,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内涵吸引人们的视线,激励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

四、中职学校要为开展摄影教育提供保障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力保证,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培养、引进或聘用一批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双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

2.加强摄影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充实设备设施,创造良好实训条件。要依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摄影实训室(或摄影棚),购置中、高档次的摄影器材,并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要精选教学内容。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并对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用、够用,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方式,并要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实训,熟练照相机的使用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摄影曝光控制、景深控制、色彩控制,熟练掌握摄影用光及布光方法、构图方法,掌握人像、风光、花卉、新闻、体育、广告等各类摄影的拍摄技能及拍摄技巧。

5.开展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学校要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校外实习基地,如摄影企业、文化传播公司、出版、新闻媒体单位、广告宣传等部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亲自动手拍摄、亲历一线管理,以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并在顶岗实习中实现预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有就业的出路,使更多毕业生在职业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第6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民摄影;建设策略;素材本土化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摄影文化,却未能在农村取得有效的推广。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建设,成为当下摄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摄影文化现状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由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上升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推广新农村摄影活动可以满足农村高层次的需要,加强村民的文化建设意识,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然而摄影文化在农村发展较城市滞后,很多农村缺乏稳定的农民摄影创作队伍。以笔者所在地浙江义乌为例,义乌是全国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地方之一。义乌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目前,全市农村文化设施30余万平方米;“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在义乌农村蓬勃开展。在“送文化”方面,每年以实物形式援建村图书室10个,组织送戏300场,完成送电影任务6500场以上,农村数字电影覆盖率逐步达到50%以上;在“种文化”方面,2011年,90%以上的行政村每年开展由村民参与的文体活动2次以上,各镇街组建了751支综合性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活动40963场次。然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摄影文化。在义乌农村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据义乌市摄影家协会统计,2012年协会会员达226人,农民身份的会员16人。义乌从2010年至2011年间共举办了“阳春三月踏青赏花乡村游”、“风华上溪”、“印象赤岸”等以农村为题材的摄影比赛、展览活动达8次。其中,参赛作品达1500余幅,参赛人次达300人次。活动主要目的为推动农村摄影,但是农民参赛作品仅12幅,占总数的0.8%,农村身份的参赛作者仅6人,占总参赛人数的2%。

二、建设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过去几十年,摄影创作阵地主要为城市,鲜少涉及农村,农村摄影活动相对薄弱的现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原因,摄影艺术原本是一种贵族文化,在经济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开展有一定困难。而数码摄影技术的成熟、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农民收入上升,为农村摄影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以义乌为例,义乌有50余万农民,通过改农从商,有22万农民已稳定转入非农产业,其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以上,2011年义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21元。义乌农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投入摄影创作活动。从另一层面,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要求更多的文娱生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建设农民摄影创作队伍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摄影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推广农村摄影文化。

三、建设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措施

1.夯实基础,构建阵地网络

在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活动中构建阵地网络是基础工作。阵地要以市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室为依托,创建一套适合农民摄影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利用阵地教育,提高农民摄影素质。在乡镇区域举办摄影展,建立固定的摄影作品展示、摄影沙龙场所,如乡镇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尤其要重视建设摄影网络展示平台,让其成为组织农民群众摄影活动的阵地之一。笔者所在地的义乌摄影爱好者组建的名为“摄影空间”的网络平台省略,主要服务于义乌的专业和群众摄影活动。为了更好推进新农村摄影活动,可以在该平台内开设乡土摄影专区,让农民作者的作品有展示交流学习的空间,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摄影行列。

2.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

在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活动中首要考虑组建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农民摄影培训队伍。培训指导老师以文化馆、文化站干部和当地摄协的摄影创作骨干为主,文化馆应加强该队伍的领导、明确职责。该队伍主要担负组织管理、培训指导、开展活动三方面任务,制定一套适合当地农民摄影队伍建设的计划。其次,挑选一批有条件的农民,把他们培养成农民摄影骨干,充实到农民摄影队伍中去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农民摄影领域的整体水平。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培训、沙龙等形式;培训内容主要以摄影基础理论、摄影基础技术、传统美学、作品欣赏、创作题材、photoshop软件运用等。

3.发挥农民主体功能,提倡摄影创作素材本土化理念

在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选择题材上提倡创作素材本土化,要把农民作为农村文化的创作主体,以本土为基础,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基本素材。一方面,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从摄影文化的旁观者变为摄影活动的参与者;农民既是摄影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摄影产品的享受者,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摄影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调摄影创作素材本土化。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比较容易接受农村的本土文化,因为他们艺术养分来源于农村。在摄影创作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把农村素材的挖掘与时代主题结合起来,让农民用摄影的语言来展示自身的观念,创作出表达农民心声,为农村群众所喜爱的摄影作品。总体来说,在指导农民创作时,应宣传本土化理念,尊重农民意愿,给予其独立创作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若干摄影主题,分若干摄影创作小团队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深化主题思想和创作形式。

4.以传统摄影为基础,注重引导主体意识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农民摄影创作创新能力上,必须在全面传授摄影基础下,注重提高农民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摄影创作的表达形式和个性观念的创新能力;正确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加强主体意识的拓展,使摄影作品在思想深度上、创新程度上、艺术形式上有所提高,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形成一种自我的摄影符号,这样不但让农民摄影作者记录着还讲述着他们特有的内在情感。最终体现自己,展示自己,拥有他们自己的话语权。

四、结语

在大众摄影时代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广农村摄影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建设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农村现实,提倡摄影创作素材本土化的理念,让农民在摄影中展示自己,以寻求农村摄影的价值支点。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农村摄影创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建设农民摄影创作队伍,满足农民的需求,是摄影文化工作者应在实践中探索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华珍.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及途径[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4.

[2].陈珊,廖淦良,胡丹.城乡文化创新的构建对策探讨,上高县发展“一村一品”和谐文化的调查与思考[J].科教探索,2008.9.

[3]曾兰.论当代都市摄影的兴起与艺术特征[J].405,2010.

[4]义乌新闻网.浅谈如何更好地建设新农村[EB/OL].http://省略/content/201105/13/ywnews.113546.htm.

[5]连辑.立足本土做好历史文化题材的挖掘创作[EB/OL].http://news.省略/gundong/detail_2011_12/24/11543481_0.shtml.

作者简介:

金福根,男,1958年出生,义乌市文化馆,馆员、中国摄影家摄协会会员、高级摄影技师。

30余年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摄影创作、摄影比赛、摄影辅导培训活动。

第7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摄影;教学模式;科学性;有用性;丰富性;针对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93-3

用真实项目作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商业摄影师的工作过程,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项目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用项目把过去静态的单体课程“激活”,让原来的孤立的课程知识与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课程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化,形成一个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教,为完成项目中的工作而学习的氛围。在商业摄影教学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该课程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相联系、课程内容与项目任务相一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一、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摄影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单元制的授课方式,一个章节接一个章节完成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较强的系统性,条理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材,课堂讲解,习题练习,综合复习,然后考试考查。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它是对现成知识的传授,考试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与复查,考查考试的答案基本上是统一划定。如果把这一套模式贯穿于商业摄影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明显的弊端。商业摄影课程有在以下几个鲜明特点,1、目的性明确,2、重视实践技能。3、知识面要广。4、密切关注市场。5、与基础专业课程之间联系密切。6、对商业,摄影师本身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7、专业理论与技能,要灵活运用。概括起来就是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在教学中可以是项目(实际商业摄影项目)或练习(非实际项目),当然任务的确立也要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来完成。

商业摄影课程有必要把它分为数个商业摄影任务来完成。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商业摄影任务的科学性,有用性,丰富性,针对性。如果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课堂教学方法,一味地照搬照抄教材讲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逐条逐行的讲解分析,那将会把生动有趣的商业摄影创作过程变成枯燥乏味的图解,而使鲜活的商业摄影作品成为僵死和教条。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变化不大,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大同小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认真记笔记。近年来,课程的设置也是越来越细致。有时虽是同一门课程也会分成多个阶段完成,授课教师也在不断的更替中。这几年从大的发展趋势看,国内的一些重点美术设计院校都在强调课程的综合而不是分散,能合的尽量合起来,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商业摄影师要面对市场解决问题,时代在变化,观念在变化,对商业摄影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商业摄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二、课改后商业摄影课程教学的特点

根据摄影师工作岗位的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本课程以商业人像摄影与商业产品摄影二类主题进行教学与技能训练,商业摄影按照项目的难易度,选择多个层次的实际项目,以完成商业摄影任务、以商业摄影任务为教学载体,采取“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施教。在教学实施中,按照商业摄影教学流程,以任务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在完成任务项目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多项工作任务,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得到了全面训练。

课堂教学流程图:

通过教师布置任务项目并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商业摄影小组进行资料收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任务项目分析实地调研与调研报告撰写学生根据任务项目要求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初审任务方案修改与深化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案复审摄影任务效果表现方案文件汇集、商业摄影项目报告与答辩。现代商业摄影尤其强调人的思维观念创意,创意是第一位的,许多涉及纯技巧性的表达已让位于电脑了,如传统的暗房技术让位于电脑软件操作。包豪斯的著名教学家画家克利先生就提倡理论课、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理论提供发展方向和创作依据,理论可以提高摄影者的眼光,丰富摄影的表达。美术基础解决形式美感表达,摄影技术解决摄影问题本身,摄影又可以反过来检验理论,曾至创立而影响理论。社会对于好的商业摄影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好的商业摄影作品的样式是不一样的。

三、商业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商业摄影是针对市场的服务活动,商业摄影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现阶段我们发现有些课程的设置分明是理论为了理论,以基础论基础,而与后面的具体专业课如何有成效联系起来,可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表面上看起来课程多而广,而真正能够使学生有时间学透学精的课程不多。事实上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不同专业课教师自身审美、眼光和修养不同,对一些作品有可能形成完全大相径庭的看法,反而使学生有不知所措之举,对商业摄影与后续课程的联系达不成共识。商业摄影创作强调个性发挥,商业摄影师实际上受多方因素制约,商业摄影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商业摄影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作者的自我陶醉。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量的剧增,都使得商业摄影信息交流大为方便,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不是在唯一的课堂上获得。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角色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课题内容的设计者,学生作品的建设者,最后是学生习作的欣赏者而不是唯一的评判者。商业摄影的任务确立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也显示出专业教师的水平,教学能力和责任心,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在于指导教师设计确立一个或数个商业摄影任务。

四、商业摄影项目任务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每门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如商业摄影,是视觉传达艺术。其目的是能有效地传播信息,信息是文字、是图形、是声音、是色彩或者某种行为。商业摄影是为平面设计服务,与印刷有密切的关系。做好平面设计,就要了解印刷,虽然商业摄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商业摄影作为平面设计的元素必然要影响印刷的开本,规格,档次,用纸,印刷工艺等众多环节。了解不同的印刷设备可以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印刷物质量的优劣又与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好材料的使用又与成本成正比,版面设计的合理又与消耗材料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呼声高涨的今天,数码摄影是节约能源的首选,树立正确的商业摄影方向,避免走弯路或者是钻进象牙之塔,脱离现实,无视社会的发展,无视社会的需要脱离市场,不能完全以个人的喜好来搞商业摄影。从经济学原理看具有实用性和商业性的摄影,在商业摄影师和商家之间存在无法回避的矛盾――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成功的商业摄影应该是能够为客户带来效益的作品,同时也能促进人类的文明,倡导优良健康的社会风尚。

(二)有用性,在教学上有些任课教师也是比较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尤其在美术教学上,美术教学自身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积累性,技巧性。不是说教师讲过了,学生理解了,马上就能表现出来。心里想的东西,能优美的表达出来,仍是离不开心、手、眼的和谐统一。虽然数码摄影使得纯技巧性的因素有所降低,商业摄影师的审美眼光也是一种技巧。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罗伯特文丘里先生说过一句话:“创造就是选择。”挑选是需要眼光的,眼光也不是三两下就能促成。教师在这方面,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秀商业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要尽可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商业摄影师的思想,并且给予必要的点评。通过大量的作品介绍,使学生对商业摄影任务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虽然优秀商业摄影师的作品犹如耸立在眼前的座座高山。有一句嬉言叫爬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一开始商业摄影任务不应该太难,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符合商业摄影的基本精神和本质内涵。对学生要求不应太高,如果让学生做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会很快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尊性,可能与任课教师产生明显对立情绪。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被激励和鼓舞的愿望。不但是小学生喜欢表扬,大学生也是,商业摄影任务要合理,难易程度如何,工作量如何,教师都要做认真的研究调查,不能太难,太难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太易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用性是使学生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必要保证。

(三)丰富性,好的商业摄影任务本身就注重幽默感,情调,趣味。尽量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表达的方式,手法。商业摄影任务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能征求学生的意见。一个商业摄影任务确立以后,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尤其在低年级阶段,相对来说大部分的课题都是虚拟性质的,所以带有明显的探索性和游戏性,在拍摄这些作品的时候能尽可能的把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因此让每个人都是带着轻松娱悦的心情从事创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创立多种教学方法:1、项目任务法;商业摄影教学是围绕真实项目完成一系列具体任务进行的,在工作任务书中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完成时间,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有序的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2、分组学习法;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先将班级分成为若干商业摄影工作小组,每组5人,推荐商业摄影总监一名,教师既是项目的指导者,也是客户的代表者,教师下达商业摄影任务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形成了“组内协作,组际竞争”的气氛。营造出与公司一样的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3、现场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去实地考察调研。我们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商业摄影公司参观,看成品,询价格,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样照,在现场学习,直接感受,教学效果好。4、示范教学法;在技法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做示范,学生看老师的整个拍摄过程,印象深刻,方便学习与模仿。5、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搜集商业摄影的经典案例,通过案例搜集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商业摄影灵感,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商业摄影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6、启发引导法;在知识性教学环节中,教师不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将知识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给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思考或不完整的答案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7、预约指导法;根据商业摄影专业的特点,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指导与交流是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方案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提出建议。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指导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交替预约形式,教师、学生可以有效地使用时间,不会因为排队等候而浪费时间。

(四)针对性,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做到如下“六个一致”:

1、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在目标设定上,根据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制定课程目标,并且将资格考证直接纳入到课程教学计划中。通过学习,掌握摄影师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达到国家中级摄影师资格所具备的能力要求。

2、基础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相一致――在课程设置上,不做“纯基础”训练,把基础性技能训练融入项目任务中,使基础课程学习与职业能力训练高度融合。

3、教学项目与真实工程项目相一致――在内容选取上,全部采用真实项目作为课程的教学项目。完全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既符合教学规律,便于教学实施,又满足商业摄影行业和商业摄影市场的实际需求。

4、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在过程设计上,根据商业摄影师的工作过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5、学习环境与职业岗位环境相一致――在教学组织上,将班级分成为若干商业摄影工作小组,每组5~7人,各小组推荐商业摄影总监一名,负责小组的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学习。形成了“组内协作,组际竞争”的气氛。营造出与公司一样的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6、上,执行“公司化”的考核机制,对项目任务完成数量和质量、沟通与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在小组的工作表现等,均有详细的要求和分值标准,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按照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考核,不仅达到了考核的目的,而且充分发挥了育人的作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适应企业的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本课程通过三个递进项目,完成十个典型任务,实现六个一致要求,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以专业统帅基础,以项目承载教学,以任务驱动学习。用致以学,为用而去“补”基础,为用而去学知识,为用而去练技能。把原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纯基础”“纯知识”“纯技能”的孤立训练课程融入到项目中,回归到职业能力培养这个点上来。实现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的高度融合。实践了“专业基础专业”教学新思路,创立了“先专业”的课程体系,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2 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8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津沽学院;摄影基础;构图;教学方法

0 引言

对于摄影专业,《摄影基础》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摄影基础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技术基础主要是照相机使用的技法,艺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做支撑,通过作品的艺术美感体现出来,是决定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技术和艺术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津沽学院摄影专业招生计划以文化课学生为主,在入学之前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基础,美术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构图方面的问题。针对现状,在强调摄影技术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构图的能力。因此以《摄影基础》课程实践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侧重通过加强学生构图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构图方面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摄影技术需掌握扎实,使技术与艺术有机统一,为今后广告摄影、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学生《摄影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摄影基础》作为摄影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摄影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课的学习。构图在摄影作品中的整体效果体现和表情达意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在进行《摄影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根据他们的表达意图和需要而选择相应的构图方式。通过与学生谈话,观察他们的拍摄过程以及分析他们的作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四方面:不能够合理的组织画面中的视觉元素,缺乏美感;缺乏耐心,拍摄前不能够对被摄体反复观察、推敲;学生在拍摄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的意图时而不能运用适当的构图方式。

2 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解决:

第一,针对学生生源的现状,合理分配课时。针对学生生源现状对授课的课时比例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技术基础理论讲解占30%,主要包括照相机的构造及应用、镜头的性能与种类等内容,艺术基础理论讲解占40%,主要包括摄影图片造型、摄影构图等内容,摄影基础训练占30%。

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构图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讲解。无论是表达思想、目的还是意图,都必须是基于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讲解和演示。为此笔者在保证所有学生照相机的使用方面都掌握扎实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在讲授理论基础构图时,由于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在详细讲解的同时,每一种构图方式还配了图片进行分析,增加了名作赏析,详细分析每一幅作品的构图方式,并针对课上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课程的后期,每一次课留20分钟来分析学生拍摄的作品。

第二,培养学生的摄前意识。根据认知心理学,人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要让摄影拍摄前的这项行动成为有意识的行为,最终表达方式的随意性就会变小。在摄影之前,首先要确定拍摄的目的然后再去追踪目标。课堂上列举了像解海龙、杨延康等一批著名摄影家的典型事例,讲述他们在拍摄《希望工程》、《藏传佛教》系列纪实摄影从前期的选题到图片的拍摄到后期产生的社会价值都作了详细的讲述,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摄前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拍摄前的目的性促使学生在做这件事情时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必须对被摄对象加以选择和取舍,才能找到最佳的表达对象,采用最佳的表达方式。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增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要求他们拍摄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位公正廉洁,克己奉公而传统的领导:一个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等等。[1]

第三,要求学生课下多看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些艺术类的书籍及作品,对于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伦理道德以及地方风土人情的学习,同时要求他们在摄影时以适当的构图方式加以体现,将对文化的理解迁移到以后的摄影作品中,从而达到文化物化于作品,作品体现文化的效果。

第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创新能力。摄影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拍出好的作品是要付出努力的,比如袁毅平老师花了两年时间拍摄的单幅作品《东方红》足以说明,因此要想拍出好的作品需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断尝试以新的手法来阐释图像的能力。例如拍摄一个孩子在游乐园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的拍摄来反映物和景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或者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拍摄秋景;以不同侧面去拍摄牛犊吃奶的过程,这样的拍摄就需要学生有仔细观察的观察力和很强的忍耐性,小孩子在游乐园一天的生活场景,从不同侧面拍摄到的镜头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人和景物在不同时段所体现出来的表情、姿态、意象等均可从不同的方面来诠释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物化在他们身上的文化内涵;登山拍秋景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一天中最佳光线的等待需要有耐心,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配合才能拍出绚丽的秋景;小牛吃奶时是断断续续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耐心等待才能拍到最佳的镜头,在拍摄之前先给学生们讲了摄影史上伟大的摄影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并看了他的作品,学生们对于耐心等待、瞬间的抓取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2]

3 效果的验证

通过对学生进行以上方法的强化训练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构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课程结束之后,笔者和学生将这个学期的作品精心设计并装订成册,在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满意度的测评中得知,学生的作品在构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自己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也很满意,增强了自信心,学生的10多件作品在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这些成果的获得是对训练结果的一种肯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鼓舞了学生们的信心,增强了创作的激情。

4 对研究的反思

这次津沽学院《摄影基础》教学方法论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学生在构图能力方面有了提高。然而,反思整个过程,该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很好的个性化指导,而自学能力和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其作品跟接受个性化指导的学生差异较大。这些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同时该研究的不足之处也为其他的研究者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昌福,刘克勒.数码时代的摄影观念[J].数码前沿,2004(1):27-28.

第9篇:摄影培训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市文化馆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这一中心,以全新的状态、昂扬的精神、争当一流的勇气和决心,狠抓班子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在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 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狠抓群众文艺创作。 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文化馆工作的“主业”。今年以来,我们从前两年的人员矛盾、债务困难中“跳”出来,重新统一思想,抓创作队伍、抓重大赛事,初见成效。主要有:在江苏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中,小品《夕阳红似火》、《这趟没白来》分获银奖、铜奖,在全省名列前茅;参加省第三届社区艺术节,小品《夕阳红似火》和踢踏舞《青春风彩》分获二、三等奖;在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美术、摄影、书法、群文理论研究)评奖中,获5银5铜,其中美术书法类2银4铜,摄影类1银1铜。在江苏省戏剧票友大奖赛中,我市进入决赛的2名选手双双获“江苏省戏剧票友十佳”称号;在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群众文化论坛的征文评奖中,我市报送的8篇论文有3篇获二等奖,论文质量和得奖率在全省居前。组织3篇论文参加“广场文化与城市文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众文化论坛,并入选论文集。此外,在省“茉莉花”杯民歌大赛中,获3名铜奖;少儿舞蹈《龟兔小乐队》经省专家的修改加工,报送参加全国群星奖的评奖。 一是结合重大赛事、重大活动不遗余力地抓好群众艺术创作。为抓好五星工程奖美术、摄影、书法类作品的创作,我们在分管局长的直接领导下,从2月份接到通知就开始了积极的筹备工作,分别邀请了市美术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进行座谈和发动,并成立了评审委员会,进行作品的筛选,从发动面、工作力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是近年来少见的。今年的江苏省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实行专业、群文共同参赛、共同评奖,我们从年初就开始对已经入围的2个小品进行加工,从剧本的语言、情节等都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在近似残酷的评选中,与专业团体一争高下,分获1银1铜,在全省排列居前。 二是根据本单位实际重视抓好本馆业务干部的创作。根据馆里业务工作的需要,充分调动了业务干部的积极因素,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多方位迈进。美术摄影干部组织全市文物摄影采风活动,征集了100余幅文物摄影作品到省里参赛,完成了馆内美术作品2件;摄影新疆采风行;筹备了群众文化短期摄影培训班,并赴江西、安徽等地采风,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结合省作品征稿活动,在抓好本馆创作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发动,和市内有影响的部分作者进行约稿,辅导部的同志花大量的时间到各辖市区文化馆召开创作座谈会,效果明显。除本馆创作的舞蹈、小品、民乐二重奏作品外,各辖市区也有多件作品参与征稿。为进一步扩大作品源,我们还组织了面向全省的征稿活动,目前已征集到了盐城等地寄来的小戏、小品剧本。 三是进一步抓好群众理论调研工作。恢复刊印了5期已停办近两年的《群众文化信息》,重新构建我市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结合文化指导员下社区活动,赴大市口街道、中华路街道迎江社区等进行社区文化调研;随同局文艺处赴丹阳、扬中调研农村文化;组织论文参加省以上评奖、交流等。 二、 精心组织、勇于创新、繁荣群众文艺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无论是组织承办政府指令性的重大文化活动,还是商业性的演出活动,始终都能按照局领导的要求,高起点、高定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力求创新,其影响力和两个效益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并重新下发了聘书。今年二季度,我们相继举办了二期舞蹈师资创作培训班:4月,我馆和市舞蹈家协会、省戏剧学校举办全市舞蹈师资骨干培训班,30多人接受了培训;6月,与省舞蹈家协会共同举办江苏省群众舞蹈、少儿舞蹈创作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本市舞蹈业务骨干40 余人参加。前一阶段,我们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后,开始进行老年合唱团的前期招生工作,在社会上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将择日举行成立仪式。民乐队的组建基本方案已经出台,舞蹈队的招生工作也在进一步酝酿之中。 第三、为突出文化馆公益性职能,今年我们按照整体规划,重点对大楼整体格局进行了调整。今年,我们退出了“茶楼”和“都市潮”这两个经营项目,着手对b楼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办公区改造,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公益性用途;同时,我们和一楼酒店经过反复磋商,以一年牺牲8万元的代价,收回一楼多功能厅,规划用于日常业务活动演出,营造文化馆艺术氛围。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政府采购,更换了1部电梯。我们还按照文化局统一要求,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四、 规范管理、扩大营销、发展文化产业。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规范管理,开拓市场,壮大实力,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年承办的各类活动中,完成产值1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40万元,添置演出设备7万余元。举办各类培训 班次,培训学员 人,实现利润 万元。 重点对培训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今年2月,我们在组织中层以上同志赴南京群艺馆学习之后,就开始着手制定方案,确定了一年15万的目标管理基数;在经过由内而外两轮公开招标后,明确了培训责任人,顶着很大的压力,逐步实现了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为我馆培训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在全系统率先聘任了常年法律顾问,专门解决经营上的遗留问题,成效显著。对原大西路舞厅承包人、原ktv承包人拖欠承包金进行法律诉讼,其中大西路舞厅已胜诉,并进行了新一轮公开招标,承包金由原来的8万标至每年10万元。我们还对餐厅使用的我馆的餐具进行了价格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当然,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上半年进行副职竟岗,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整体工作存在一定影响;二是在参加省以上赛事中,尽管从发动到组织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获得的高层次奖项还不多;三是我们的业务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单位的文化艺术氛围等方面还要加强。 二00五年工作思路 2005年,市文化馆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敢于争先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决心,全面提升文化馆的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一、业务工作方面 1、年初,召开各艺术门类创作座谈会、改稿会,针对创作队伍、演出队伍、活动队伍等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论证确定下一步艺术创作总思路和具体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 2、举办作品讲评会和创作培训班,聘请省内甚至是国内的有关专家主讲,以培养人才,促进精品的生产。同时,选送条件成熟的年轻业务干部到有关院校深造,培养后备业务干部。 3、继续办好“欢乐家园”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力求在内容、形式、范围方面有所拓展,进一步扩大影响。 4、举办镇江市少儿艺术节,选送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少儿艺术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