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素描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素描学习计划

第1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 写实技能 创造思维

建筑规划专业的素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构思能力、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优化素描教学效果,使之服务于建筑规划设计,是所有建筑素描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云南农业大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素描的相关知识。农科院校的理工科教学又有其特殊性,课时被压缩很多,整个教学计划仅有32学时,分16周完成,时间短、任务重,教学安排分散,导致各知识点难以衔接,教学效果脱节严重。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写实功底,又要加强其思维发散性的培养,因此,必须科学地组织和完善整个教学环节。

二、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习兴趣

进校时,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学校开设素描课的目的。因此,要给学生讲述课程学习目的,分析素描同其他专业课之间的链条关系,介绍建筑规划专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也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课堂上大量创作范画,课后倾注时间批改作业,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一指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消化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放下姿态教学相长,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效果倍增,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不干扰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听音乐,以活跃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对于学习敏感性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绘画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敏感度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先降低学习难度再根据后续的学习情况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见证教师的进步,并从中享受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观察能力训练

能否准确地刻画物体取决于对物体的观察是否到位。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日益成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来观察物体,深入了解它们的各项特征。同一物体,由于观者角度和距离不同,所呈现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明暗也会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它们没任何改变,仍然以最初的原始形态感知它。这种现象造成了人们对物象的认识与视觉规律所产生的视觉影响的不一致性,这便是我们说的“恒常性”带来的错觉。[1]有不少学生经常被这种“恒常性”所困扰,左右了其对物体的客观认识,为此,笔者找了一些参照物,用对比的方法来查出这些差异。例如在画方十字时,因为绘画角度不同,横柱会产生较大的透视变化,这时,借助一些水平或垂直的线条来找出各个结构点的位置,以点连线检查形体的准确性。

建筑规划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一些看似普通的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变化。但是,这种“看”并不是被动地处理眼睛所接收的原始信息,而是主动地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取舍,把注意力转化为观察物体的本质。学生只有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一些易被忽视或难以发现的问题,才能不断地为改善城乡环境出谋划策。

(三)写实技能的提高

传统的素描教学强调整体观察和表现物体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突出物体的空间感、质感及光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体系已不能满足设计院校的教学要求,应客观看待我们已经掌握并形成的素描教学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和改进,而不是全盘否定。笔者认为,建筑规划专业要求设计者拥有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和艺术再现能力,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还是应该以写实素描为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当然,这个学习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构图、表现技法和材料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针对本校素描教学课时少、学生基础差的情况,应强化课后的练习,通过量来达到质的提升。

(四)创造思维的开发

建筑规划设计是美学元素和构成法则同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后进行的再创造。社会在不断发展,设计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层出不穷的构思和设想,才能在关键时候提出更大胆、更合理的规划和预测,为城市的发展拓宽道路。当然,创造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

素描表现中,洞悉原形潜在的变异,将自己的想象和构思转化为“主观”再造,便是创意思维的结果。在素描后期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摆脱束缚,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感知对象和表现对象,或者抛开事物的外在,挖掘其内涵,对知觉信息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表现。如图1所示的蒙德里安作品——树,画家通过整合图a的典型元素,应用舒展的弧线重组画面,创造出了新作品b,完成了树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建筑规划是立体和平面结合应用的产物,要求设计者全方位、多角度去感知物体和表现物体,进一步强化空间感和秩序感,具体训练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主观思考对一些杂乱无章的物体进行有序的组织和重构,演化出新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关系,并分析物体所产生的性质变化。[2]这样的素描训练使学生对现有物象有了更新的认识,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结语

总之,建筑规划专业的素描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跟上专业发展节奏,让素描真正成为专业的基石,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使其成为有思想、有能力,可以较快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纯利.素描训练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J].艺术探索,2004(2).

第2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434-1

素描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一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通过素描课程的学习,旨在训练基本的造型能力及对光影的塑造与把握能力,而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由于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很多院校的教学仍然处于摸索当中,这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课程培养计划的制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等。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现阶段在数字媒体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计划的制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据调查,有很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招收的是非艺体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素描、色彩构成等美术类相关知识,只有极少数学生之前有所接触,但没有系统地训练,水平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是从零开始。

课程培养计划的制定应该从这些实际的情况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这些课程的总课时量,因为课时量的多少会严重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据笔者了解,一些二本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素描课程的课时量大多是48―64课时,这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课程培养计划中对于素描教学的内容包括: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头像,更有甚者还会有真人头像。学过素描的人都知道,想在这么有限的课时里将这些内容画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画素描,而且对这门课程缺乏了解,因此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所了解的数字媒体专业也不够全面,仅仅从网络上或者一些学校的培养计划里看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了解,不能够深层次地去认识这个专业,更不会认识到素描课程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期结果,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有些茫然。

(三)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不足

由于数字媒体专业招收的是非艺体学生,绝大多数对美术课程兴趣不足。尤其是从素描实践练习开始,所画的作品水平极其低下,与一些优秀作品相比较差距太大,这给学生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没有丝毫的成就感,便认为自己没有艺术天赋,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

二、教学对策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素描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课程,会对后续一些课程造成很大影响,如漫画造型设计、VI设计、flas等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在素描课程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将素描的重要性讲明白,同时也可以实际地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教学内容设置得太多,课时量有限,会出现赶进度的现象;如果教学内容太少,会让学生将一些知识漏学,这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一方面可以考虑课时量的多少,另一个方面可以多方面调研,并参考往年的教学效果情况,同时还要依据每一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而有所调整。

另外,速写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一种快捷方式历来受众多艺术家的钟爱,可将其列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教师可在进行实践练习之前引导学生先画一些速写。如果把经常画速写培养成一种习惯,这对造型能力的锻炼会大有裨益的,而一些长期的全因素素描由于它耗时多则完全可以舍弃。

(三)以学生为主导,增强教学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描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重点,使每一个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对光影的塑造与把握能力得到提升,并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在课堂上多抓两头的学生,使之均衡发展。笔者在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将学生分组,每一个组里都有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这样便于好的学生影响带动差的学生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设情境、享受成功的快乐等方法,及时地肯定及表扬学生的优点,使其从心理上接受并喜欢上这门课。一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将会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进步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三、结语

实践证明,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为日后数字媒体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要创作诸如平面设计、动画造型等相关的数字媒体作品,只能是一种幻想。数字媒体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应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视觉审美观念的培养及训练,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出来了,就会在这个专业领域愈走愈远。

第3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需求;培养;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3-01

一、认识高等职业院校的性质及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

(一)首先,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及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对教育的定位以及国家对该类学校的指导,都是强调了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高技术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就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跟其他院校的明显区别。

(二)其次,要了解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住国家的规定,大学招生的顺序高等职业院校是安排在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方面相对来说要弱些。从这个大的基本面而言,我们再来看本课程是在设计类专业里面开设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意思是指“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见,有了计划和设想至关重要,但是,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就是能够用视觉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通过这五年的简单统计,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前,学习并参加过美术统考的仅占本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0%至60%左右,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同学需要从基础造型开始强化训练,才有可能在后面的诸如快速表达、造型表现等专业课程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现有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大概总结出几点不是很适合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只照顾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方法,缺少学生间互相学习的引导性。

(二)按照美术生的教学法,理论讲解然后多是靠学生自己练;按照设计专业本科模式的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简单的点评和检查为主等等。

(三)最后,安排学生临摹或者创作素描。

(四)从以上几点可见多数的“设计素描”还是没有结合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去展开教学的,我建议将本课程分为三个阶段:(1)一是熟悉阶段,通过简单的造型素描练习让学生不惧怕本课程,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素描主题展开小讨论;(2)是强化学习过程,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作业进行强化练习,不要求再现真实性,而是提高造型的表现能力;(3)是适当的放松,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造型达到预想、效果达到预期就是目标,感受学习的成果。

三、“素描”的定义以及用法。

“素描”的定义是“单色的绘画表现形式”,简单易学,只是用铅笔或者炭笔用点、线和面的形式来表现对象,那么“设计素描”重在“设计”,需要掌握的有三点,首先是工具的属性,其次是造型的表现,最后是思想的表现。学生看了作业形式和样本,听了课程的结构和目的介绍,都觉得“设计素描”其实并不再神秘。

第4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设计素描;设计思维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而艺术设计专科的基本要求:具有从事艺术设计及相关工作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的能力。

设计素描,是以透视规律、三维空间、比例尺度等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表现新的视觉传达形式与造型手法,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从客观事物的具象形态中再现形式美感。设计素描相对年轻,最初是由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首先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引入我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几个问题:

(1)学生基础不均。一般的艺术考生都热衷报考专业艺术院校或者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系,而对高职院校及所开设的艺术类专业不了解导致艺术类学生少之又少。以本校为例,2011年度艺术系学生共有101名,有文理科学生为68名,三校生为18名,而艺术生为25名,艺术生比例仅为20%。且艺术生中接触绘画时间不等,长的有2、3年,短的仅几个月,这样一来,只有极其少量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绝大部分则须从零开始,比如如何削铅笔如何打线条如何裱纸等。

(2)教学任务重。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其中3年级下学期为实习时间,在校时间仅为2年半,而设计素描的课程仅为一学期(每周四节,以课时数量计算为6068节),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特别是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以及设计思维成为教学难点。所谓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客观素材与感受进行间接、概括、综合的反映,强调的是科学合理性。由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成的设计素描思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结合、个别性与概括性的结合、典型性与综合性的结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具体思维活动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3)教学目标的须重新制定。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不是训练纯粹的绘画人才,而是锻炼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基础特别是要有与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设计思维。事实上,所谓设计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发展和变化。应该说,设计素描是探讨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构造表现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和相关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检验和充分的总结后得出几点策略:

(1)依学生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在授课之初与学生们充分沟通,一是了解他们的绘画基础,可以采取摸底练习的形式如简单的景物写生;二是分析他们选择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职业期望,没有基础的学生们对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为好就业但学习无方向,担忧学不好,有基础的学生则认为和没有基础的同学一起很无聊没有难度,所以重要的是树立他们对本课程的信心,制定有针对性有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计划,比如学生的绘画基础不同作业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前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复习和巩固后直接大量的进行创意素描的练习,而基础一般和没有基础的可以多花时间进行基础素描的练习;然后根据课程的不断深入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立足教材并针对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明确教学目的,树立设计素描意识。设计素描注重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在学生有一定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通过各种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一美感。设计素描的表现力很强,提高表现力的方法就是多观察自然,多理解事物,多做速写练习。而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审美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成为设计的有效手段。

(3)教学目标以衔接后面的课程为准。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是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和发现抽象的形态;关注物象造型的内结构与外结构的有机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性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总而言之,设计素描是所有设计学科的起点,对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动漫设计等学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苏星,王莉.设计素描[M].江西高校出版社.

[2] 丁一林,胡明哲.当代素描教程[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浙江摄影出版社.

第5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设计作品属于造型艺术;素描的认识;结构素描;空间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16-02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所招收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专业是没有美术基础的。而美术课程中的素描又是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因此设计专业学习素描就要求对其有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素描的认识

1.素描的概念: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单色水彩和单色油画也可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之为素描。

2.素描几乎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所有艺术类专业都需要的能力。素描对于雕塑专业重视形体气势、结构透视、力感、量感的表现,对于油画则注重明暗、光影、调子的研究,而设计类专业更侧重于结构比例、透视的正确、形体三维立体空间等。由此可知素描是艺术类专业研究造型的必需手段,只是注重的方向不同。刚进入建筑设计专业的同学很多不了解本专业,想不明白学习绘画的作用,设计类专业也属于造型艺术,而造型的研究手段就是素描。可以这样说:现在学习国画的造型基础都是素描。

素描一般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结构素描,第二部分是全因素素描。这种划分是基于纯艺术学生的学习,可理解为结构素描是全因素素描的基础,而全因素素描又是油画、水粉、水彩等的基础。主要目的是研究调子的微妙变化,这一点对我们设计类专业不适用,为了更明确学习目的可改变一下描述方式,第一部分严谨的结构素描,第二部分为色彩打基础的素描。这样就可突出设计专业素描学习的重点在第一部分是结构素描。

二、设计专业素描学习的重点

从以上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设计是造型艺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设计专业学习素描的重点是结构。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或也可适当参插一些明暗关系,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结构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如画一个产品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产品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这就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这种学习过程与结构特征有关,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就结构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写生,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结构素描方式表达出来。结构素描在我们的美术基础课中需要的就是对石膏、静物等的一些结构分析,从而掌握立体结构分析的方法。具体学习方面如下:

1.构图:构图一般要求是天窄地宽,左右留边。也就是把物体放在合适的位置,而且也要感觉大小合适。素描一般都用四开大小的素描纸,竖构图和横构图取决于主体物的高和宽,高大于宽的时候就竖构图。

2.比例:构图的高宽确定后,在里面划分各物体的比例,首先从体块最大或者是你感觉最容易判断的物体开始,确定它的高宽,之后以此为参考物去找其他的物体的高宽比例,在测量的时候,初学者眼力的判断是不够的,可以用铅笔具体测量,这些方法几乎每位老师都会讲到。比如一个物体看不到底面的宽度时可以把铅笔放在其看不到的轮廓线的延长处成为可以看到的空间,这样再测量底面前后的距离,如果把地面的宽高都确定好了,那我们画的物体就会在一个平面上,否则就会有斜面的感觉。如果画的是两个物体,地面的透视宽高确定得不准确,两个物体就会形成在两个空间平面上的感觉,这样就违背了真实的空间,形成一种错位;违背下面讲到的透视规律。

3.透视:我们的素描所使用的观察方法就是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这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因为这种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对我们的素描和将来的设计都非常重要,是必须掌握的。难点是因为焦点透视不是完全符合我们视觉上的效果。我们涉及到的基本的透视是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竖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关于透视画正方体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两个可视的底边于视平线所成角度的确定,这个问题是从第一节课就强调的,但到素描课结束还会有不同水平的同学画错。

4.空间:透视正确,空间从透视方面就不存在问题了。当然对于初学者在空间的检查方面还是要从透视的正确开始,但对于空间的体现还有很多手法上的要求,也就是全因素素描中提到的,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等。结构素描就是在利用透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三维立体空间的效果,养成空间想象的概念。这所需要的就是线条的表现能力的掌握,一般要求就是可见的轮廓线实,不可见的轮廓线虚,而且先还要有一种挺、实的感觉,这样有利于空间感的表现。其次还有对于主线和次线的处理,主要也是线的虚实上的把握。偶尔为了增加表现性也会主管突出一些部位的线,这就是更高级的效果了。对于线的质量的认识也是一个很大的方面,而且还要从中西画画中去寻找,提高对线的认识,掌握更多线的表现力。这一点对线的认识和具体线的要求在以后的文章里会具体介绍。

5.效果:设计既是造型艺术就一定有美感在里面,如果我们画的效果图没有美感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的展现。我们素描结构的效果,就是对上面几点的综合,再加上每个人的处理特点。当视觉上特殊角度的效果产生时也要准确表现焦点透视。空间要立体,立体的展现就是要利用好透视,把握好线条的处理。最终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结语

对素描学习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中学时对学习绘画专业学生的偏见上,长期以来都认为是学习不好才去学习绘画专业,目的是走一条上学的捷径,因此,很多学生以文化课高分进来,却要学习那些在中学时成绩不好的人才学的绘画,从而感到非常没劲,这会影响我们设计课的学习心态,包括我们这些基础绘画课的学习。希望通过我上面的介绍,可以从学习素描具体要求的过程中,从新认识绘画,体会它的妙处,带着兴趣带着欣喜投入到学习中。

第6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素描课程;课程评价

一、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设计类专业沿袭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把素描作为主要的基础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主要以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两种形式呈现,即一种以徐悲鸿为代表强调通过光影来表现物体体积、质感、虚实等的解剖性教学体系;另一种以追求写生过程中的现实性和生动性结构表现。这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素描基础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严格系统的打基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素描教学被赋予更新的时代使命,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传统与现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存,促使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和发展,都为素描提出了新的探索需求。目前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着几个显著的问题:1)评价观念的落后。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课很多是由设计专业老师直接跟班带上,课程的命题和考核有一定的传统模式性,学生的表现方式要么被动要么太随性,目的性也不明确。在评定作业时,教师往往依据自身的经验和喜好打分,随性较大,缺乏科学理论的规范性和专业性的交流。2)评价方法单一。素描课程作为平面设计中的基础教学,门类多、课程时间有限,教师一般以学生的平时课堂课后作业和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四六评分,打分的依据主要以作业的数量、对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和画面的最终效果等,缺乏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平面设计的专业诉求,自然学生在其中的素描表现能力无法根本性提高。3)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素描课程一般以临摹和写生相结合,而评价的依据来自学生课堂的练习和期末的考核作业等,以四六或者三三六的比例得出最终学期分数。这个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准确,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创造性、专业前沿性等综合客观的评定。

二、培养素描的视觉形式语言

1、自然之眼

所谓自然之眼,即在艺术形式上能够准确地再现客观自然形态的素描形式,也就是授课中常用的用全因素的明暗关系再现物体的结构和形态。而素描教学也应该考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性,特别是高职学生一进校园就选好专业,目的性明确,所以在平时的基础素描教学中除了运用以往的技法传授方式,还需要思维的引导和传授。而评价的标准也应当如此,既要考虑到实物观察的方式也要培养学生练习的目的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挖掘艺术表现力。具体的探索形式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第一,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式,如画人眼睛,从整体运用几何石膏分析结构,再到细节小的体面转折描绘。第二,加强学生对于实物本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质疑,而后主动性探究学习和探索,而非一味的深入研究技法表现。

2、艺术之眼

所谓艺术之眼,即在认识到自然秩序之上,用艺术形式记录认知的形式法则。这需要学生学习中西方的民族文化知识,掌握东方艺术用知性之眼来概括视觉对象。如中国山水画艺术形式的表达是对山水观念认知和感性认知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即是此山又非此山的审美感悟。而西方艺术之眼则具有从古埃及的观念之眼到古希腊的理性之眼再到文艺复兴的视觉再现,再到印象主义的视觉实现以及现代艺术表象之眼的复合式发展历史。①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看当代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新性想法,工具和创作手法都可以学习和再现。教学在此过程中担当质疑和答疑作用,质疑产生于学生训练过程中,通过主观寻求答案来感受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这是个开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和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新的思维方式和一些现代的艺术作品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思考,进而萌生灵感而创作,这是个有效地答疑过程,学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

三、素描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1、评价原则

首先要在遵循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传统的全因素明暗的素描表现形式与结构素描和线描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结构素描能帮助学生抓住物体内外结构,线描能以简练的形式概括出物体的表面结构,多种形式的结合为以后的平面设计课程打下衔接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新的素描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②再者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入校前未有过规范的基础美术学习,且年龄在16岁左右,他们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缺乏耐力和挫折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方式方法引导学习。

2、评价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一是明确学生课题作业的完成形式及量化评定标准;二是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表现,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三是不仅重视学生完成课题作业的能力,而且重视完成课题作业的过程。而作为教研组应该组织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整体的了解,统一评价内容,规范授课计划和授课方式,综合进行打分。

3、举行教学成果展

这是美术类学院教学比较传统的学习交流方式,也是教学评价最有特色的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展览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课程评价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一些“破而后立”的个性化设计素描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冲破对于素描原本僵化模式的理解。综上所述,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新的素描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需要突破传统素描教学的固有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基础和思维训练,拓宽以往的临摹和写生教学套路,探索一条多样式的,综合性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加以配套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参加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创新性探索学习。这一系列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的努力,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跟上设计领域的新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郑春泉视觉形态基础—素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第7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素描 专业基础 层次联系 创新意识

素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课程实施如何恰当地把握其美术基础课特性,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的特点,全面落实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这需要落实在素描基础课程教学观念的确立、课程设置以及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具体的操作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即阶段教学训练的重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难点的措施,尤其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使整个教学方案实施由素描的单纯造型基础学习与“设计意识”的培养联系起来,并始终加以贯穿,这才能真正充分体现素描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的特征和作用。

一、课程教学层次性分解的针对性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教学中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素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就素描本身的分类而论,它有着自身的独立的体系,是单色平面造型表现的总称,同样在艺术设计的表现范畴内,素描所具有的各个方面的视觉表现特性也是视觉传达系统必不可缺的造型因素,面对设计专业的特点的素描教学包含着比一般的造型基础训练更多的目标任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训练要充分发挥艺术创造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逐步对表现手法、技巧加以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生体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多种感受,体验自身在精神感受和想象力的开拓方面的尝试。超越对对象的机械地再现和表现方法的程式化应用,学会综合应用,能够依据自己的独特感觉,对客观物象进行能动选择并提炼加工和改造,单纯将艺术课程基础部分当成基础的技艺,可能在学习起始阶段就已丢失了自身的深层意义。

素描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和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主要是依据造型基础的作用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决定的,这包括学科特点、课时比例、训练对象的学习水平状况等因素。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对应策略。

(一)针对近年来美术高考模式下的生源情况。对考生以画照片为主的学习经历所导致的对于自然的真实体验缺乏、基本模仿和单一的描绘手法状况,观念开拓是学习的第一步。艺术表达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这是主客体之间结合、沟通蕴化的过程所决定的,基础课程训练的指导原则应遵循这一规律进行,重新从素描最基本的“基础”做起,研究素描要素特性和基本的观察方法。这看似是重新温习,实则是在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补课,即造型艺术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和对形体空间的感受与表达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从平面的、机械的模仿转入一种面对形象的感觉、分析和判断,从中领悟和发现表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从而在同一对象前有不同的感知,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与感受性方面加以深化,成为今后艺术表达的生动性和个性差异生发的基础。

(二)针对基础素描的造型与方法的掌握。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多地扩大学生对素描描绘方法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化进行了解,开拓形象表现的空间领域,打破一种固定的表达模式,提出素描表现多样性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对各种表现方法的探索尝试,真正体验素描表现的宽广性。加强对素描造型的内在关系、空间处理、整体观念的形成、整体构成的处理变化以及视角转换等进行草图构想。这一阶段是巩固学生基本素描造型能力的同时,进行造型手法和素描表现形式的拓展与打破。

(三)针对造型基础的研究和专业性基础的融合延伸,即想象力与创造设想的思维培养。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此阶段的训练属非常规训练,因为这方面的训练目的与一般的素描绘制有很大的差别,是与设计专业密切联系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着与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专业性基础最本质的联系与评价。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素描课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真正从基础的造型技术练习的层面走向设计的起点,充分显示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特性,更着重于主客体之间的结合与沟通后的主观意识追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特征。

针对性是对训练的目标任务解决策略的明确,前两个层次比较易于解决,因此第三阶段的训练是真正创立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阶段性训练承接转换的权重与方法

从设计专业素描训练的层次性划分中,可以看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在造型、创意、表现等多方面基础能力的功能,这需要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恰如其分的训练程序,真正地在具体的项目训练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落实。素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总体性把握是由这多层次的训练而充实,不断融汇而形成一个可供发展的专业性基础。

每一训练阶段的教学应尽可能地突出对于素描表现的研究性和与专业应用的链接关系,因此基础训练分解的比例权重和相互内容的连接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必须要进行思考和恰当处理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的素描观察方法、操作方法的巩固和对素描表现多样化的认识,以纠偏、开阔眼界为实施目标。

自由摆放的静物让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种不可预见性,不是不去设想、判断、把握,而是创造过程中的不固定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不是完全按设定的模式去进行单纯的操作,因人的理解、感受、认识的差别使结果因人而异,这种过程和结果可谓带有创造性,这样的练习已带有充分的精神体验和技术性、实验性的特征。

第二阶段,指出素描塑造的多种表现手法,而设计素描训练是其中较为简洁的表达形体方式。以大量的实例对比显示其特性、优越性与设计表达的直接关联,作为设计表达的一种手段掌握。

结构素描的训练是由高考类型素描向专业性素描转换,实际上以线造型为主、明暗为辅的这种素描方法,作为设计专业的结构素描是以专业设计造型和表达的需要,加之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物象的形体结构,注重从多角度理性分析、观察研究空间的比例关系,并将视觉中本不显现的内在关系表达出来,强化空间和形象的立体特征性。这有利于培养设计人员对造型的理解,以及对物象形体结构的完整认识和把握能力。

结构素描造型训练涉及理性分析后的主观判断和表现,已具有相对自由的处理表现,因此在结构素描阶段的教学应注意构成、明暗铺就、线面结合以及从自然形象中加以提炼、处理的过程引导。

第三阶段是在结构素描训练后安排的一项精致素描训练,前者求简,后者求丰富,培养学生对于明暗、线条和材料肌理方面的探求,使之避免机械图式化的作画方式。这种素描表现性的研究,可以借鉴中国画中线的多种表现的范性进行引导,强调“内在的关系”与“外在的元素”升华表现,使素描的表现具有活力和视觉的生动性。理性分析和深刻洞察力,这样的状态,笔者称之为“内在的逻辑性”。

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采取表现性手段可以使学习者更直接地抓住物象造型中最本质的东西,并迅速地加以表达。在教授专业素描的同时,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关注自然、提炼概括,抓住本质、表达感受,这样就为第四阶段注重思维创意的训练铺垫了一个基础。

第四阶段课程训练是对技术性的打破与创新意识建立的探索。作为艺术专业的特性来看,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这本身就包含着创造的因素,在掌握一般的专业技术和程序的情况下,创造是核心中的核心,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始终在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作为设计专业基本课程,设计素描中的学习训练与思维训练问题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探索的方面,素描的创意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两个类别,一是以比较规范的素描手法或有一定真实性感觉的素描表达一种特殊的含义或意境;二是本身形式构成语言的重构、抽象成基本元素构成的新的视觉样式,而又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构成意味或隐去主题获取丰满的意象。

在此阶段,教师不应限定学生表现意向,而更多的是如何就这一创意过程中的思维意象和随机而变的处理加以引导。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提示,同时对学生进行认识观念上的开拓与引导。这个阶段总体上应是“放”,使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领悟、感知、判断、调控能力,突破前期基础训练形成的审美定式,扩展艺术的表达语汇。实验——想象创造:概括处理(突破具象)——心象的表达(使选择带有特殊性)是将物体根据感受与认识进行重新的处理安排,对于整体画面组织结构臆测,依据主观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形的组织上以及对画面新构成方式的抽象意识有所理解。打破被动的真实,创造主观感受的真实,并由之产生一种新的构成与表现的美感,包括肌理与材料的应用的独特效果。与此同时,可穿插此构形,对创意的思路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对形象有一种求新求异的探索,但不必像图形创意训练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注重面对形象和环境时的感悟能力和能够掌控画面操纵的过程。这种训练在于摆脱技术性的定位,打破一般技能性训练的现象,进行一种思维的训练。综合性训练,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贯穿始终。这为后期的学习打下感知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基础,学习形象的创造,将内心的感受和审美取向用素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教材应用和课程实施的策略

当前,艺术教育的教材很多,各种版本都显现出各自的取向,一般分为以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命名的和以其定专业编制的教材,前者多为宽泛的素描章节内容,后者偏重于专业化应用方面。对于进行素描教学的实际操作,需要综合或有选择性地使用,专业基础教材的训练项目并不需要无限制的扩充。

教学实践证明,过于简单地关注素描学习而缺少与专业联系的训练结果会使学生欠缺设计意识,但过多的以专业课内容替代素描基础课的做法也会导致难以操作。素描教学还应回归到基础中去,注重后期对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和建立扎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素描的绝对性和忽略素描自身表现语言研究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结合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规划总体的构建能够综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符合教育科学的教学框架模式。

众多的单立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动漫设计等,对于素描教学要求的侧重点不会一样,各个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的着重点也应有不同。如动漫设计专业,在素描中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物象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对情境想象创造能力,对动物、人物结构、动作和表情的表现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快速收集资料的能力。

结语

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定位、教学方案的多层次组合的完整性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实施是充分保障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教师应着重注意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训练表现方法的同时需要抓住创造性表现——创新意识、审美意识、信息传达意识的培养,从而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形成有机的联系。总之,将素描的技术层面的训练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有专业特点、针对性的教学操作程序的实施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教学基础性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季玉民.素描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2、 学生目前基础及其原因:(由于初次任教还对学生没有接触和了解)3、 所教年级定位: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对于美术特色班的学生则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求在实际的绘画水平中可以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也是为将来进入高等艺术学府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其他依据: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平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着名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二、 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高二年级美术课应达到目标: 欣赏: 1、认知1) 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中学会感受艺术的语言美。

2) 知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3) 知道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着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知道中国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

考核:期末考核优良率应达50%,力争达到60%;合格率应达90%,力争达到95%高中年级美术特色班应达到目标:

高一年级学会几何石膏素描、头挂像石膏、静物素描,早期就打好绘画的基础,同时培养一定创作能力,提高情操,参加对外美术比赛。

优良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90%(力争达到95%)高二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绘画基本能力,提高一些绘画的熟练程度;开始进入设计部分的了解和学习。

高三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加强模拟考试的练习,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品。

获奖率: 争取培养获得区级奖2-3名三、 具体实施计划1、高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9篇:素描学习计划范文

一、资源共享问题

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有效的资源共享可以使建设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减少无谓的重复建设。但是目前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资源的粒度太大

通常做课件时,会将整门课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仅划分为几个规模较大的模块。由于不同学校之间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一个课件很难整体适用于不同的学校,而整体的课件往往不便重组和剪裁内容。这样就使得不同学校的同一门课程资源难以共享,导致重复开发。

2. 一些资源实际上只是素材,没有教学上的意义

还有一些课程的资源,其形式为一幅图片、一段动画等,只是构成课件的素材。这些素材与什么教学环节相关联,如何使用这些素材构成课件,往往不能由素材本身体现出来。于是这些素材就很难被有效利用,这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很多课程和教材配有丰富的资源包,但是其中的资源却很少被问津。

3. 对资源属性没有进行恰当的说明,不能按照内容属性进行自动检索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众多的资源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需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多少资源可用。换句话说,资源其实很多,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检索到需要的资源,我们还是会感觉资源不够用,还是会一次次重复地开发。

二、资源重用问题

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通常更新很快,这样资源建设成果的生命周期相对就比较短,成本就很高。因此,既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又要在课程更新中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尤为重要。其实无论什么课程,其更新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课程内容局部更新时,课程资源也应该能够局部更新,不需要更新的部分应该可以继续使用。但是目前很多课件在课程更新时往往整个被抛弃,重新开发,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教育机构中可以重用的往往是局部内容,但是从整体的课件中很难分离出局部模块,

从上面两个方面来看,资源的重用情况并不好的原因是:

1. 课程资源建设没有按照可重用的要求划分模块

这个问题与前述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一样,课程资源往往是以整体课件的形式,或者素材的形式出现。整体课件不容易拆分为一个个的知识点,而素材往往与教学设计脱节,因此都不容易在构建课件时使用。

2. 缺少将课程资源模块组装成整体课件的工具

在建设一门新课时,是一切从头开始,还是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够很方便地获取和利用现有资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问题是如何能够方便地将来自于不同渠道的资源有机的整合为一门课程,并且还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的需求能够方便地进行动态调整。目前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工具,以及组装课件的标准化方法。

三、标准化解决方案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合理划分课程资源的粒度,资源的单位不应该是“一门课”而应该是“知识单元”,从形式上来解释,可以是“最小演播单位”;第二是对资源的标准化描述;第三是将知识单元组装成课件的标准化描述方法和工具。

1. 资源粒度

将资源化分成尽可能小的单位,每个单位由一个或几个相关知识点构成,但是每个资源单位都应该有独立的教学意义,这样在构建新课程的时候、在课程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单元,只需要对现在没有的新增内容进行建设。

2. 资源描述标准化

为了能够将来自于不同地方的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首先要能够迅速检索和识别需要的资源。但是一个资源片段,如果没有附加内容描述,从其外表很难判断其内容是什么、适用与哪个层次、哪门课程。因此,对资源内容进行标准化的描述便至关重要。实际上从广泛的、以标准形式描述的学习资源中选择所需的内容,快速组合成符合具体需要的课件,这一观点早已存在于软件开发领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AD(“Rapid Application Design”)。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也应遵循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对象的共享和重用,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开发和个性化的对象组合。

标准化学习技术目前起步不久,但发展异常迅速。在国际上,众多机构都制定了自己的学习技术标准。如IE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The I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IMS全球学习联盟(The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以及ADL(The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等机构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已被广泛采纳。在这方面,我国也保持着同步发展,制定了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草案,在这些学习技术标准中,主要的是概念模型和信息模型规范,这是学习技术标准化的基础,其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了学习资源的描述形式,便于资源的交换、共享和互操作。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可以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的网站上得到(/)。

目前国家标准草案分9大类从通用、生存期、元-元数据、技术、教育、权限类、关联、评注、分类等方面规定了对教育资源进行描述的标准化信息模型。并且给出了XML绑定规范。采用标准进行描述的资源可以很方便地被检索、获得资源的特征,非常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重用。

3. 支持标准的课程平台

即使资源的粒度划分合理,有了标准化的资源描述,要检索出现有资源并快速组装成新的课件,以及按照教学设计来组织和呈现学习内容也并非易事,这些显然不能依靠人工来完成。因此支持标准的课程平台便是必须的。标准化的课程平台应该能够管理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库,提供依据标准元数据的资源检索,能够将检索得到的资源作为组件快速构造课件,应该能够支持教学设计,将资源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呈现给学习者,并且能够方便地调整学习流程、学习内容,能在需要的时候添加、更换学习内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