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描教学范文

素描教学精选(九篇)

素描教学

第1篇:素描教学范文

关键词:速写 素描 深入 教学

一、速写与素描的关系

速写与素描都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方式,一般认为速写是一种构思简洁快速的素描,属于素描的概念范畴,指在较短时间内,以简练概括的笔法迅速地记录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画者对对象强烈鲜明的感受。速写不是“快画”,“速”是相对于长期素描而言,有时间短、画幅小、表现形式简略、手法肯定的意思。要在短时间内,以简练、生动的线条表现物象最本质的形、神、意、韵,其难度不亚于素描。素描偏重理性的控制分析,速写偏重感性的表现;素描偏重全因素的深入塑造,速写偏重灵性的多角度捕捉。

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术专业普遍重视速写及素描训练,造就出许多造型基本功扎实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当前数码相机的普及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收集素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对速写的忽视,导致造型能力的普遍下滑和绘画感觉的迟钝。创作者在创作中获得的视觉经验,使他们在观察同一景物时用各自业已形成的形式美的眼睛去观察,照片的真实毕竟不能对应内心感受的真实。

创作者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的艺术体现,凭借“术”――技艺才能达成,创作者进行美术创作时,视觉概念的区分程度越高,就越是需要具有熟练的绘画技巧,这样才能达到自己视觉所把握到的那种程度。绘画技艺的纯熟无疑来自于不断的绘画实践,速写与素描是绘画实践的最基本方式。

素描的学习过程应把长期作业与速写结合起来,就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交叉进行,通过速写的方式抓住对象的大体动势和精神状态,然后由视觉感受的中心开始做深入刻画。深入进去进行一段理性的探究,以避免只有大体感觉而少了丰厚;再跳出来进行一段主动捕捉形体的训练,以避免陷入细节而失了感觉。如此交叉进行,加强素描与速写的联系,可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当前除考前班的学生,已经很少有人画速写了,据与笔者所在学院部分同学的交流,很多学生一年中画的速写尚不及考前班一个月的数量。目前美术院校训练素描的方式,多采用长期作业的方式,先用简洁的直线概括形体,然后深入表现细节,在整体与局部的不断反复中,虽然物象的比例、结构、质感都表现得比较准确,却丧失了最初面对物象时的新鲜感。那些常画速写的同学在素描训练中往往开始就下笔肯定,动态把握准确,神态传达得自然,最终的画面效果也比较生动。

以学院二年级油画专业的人体素描课为例,共计56课时,学生须完成两张全开人体素描,可选择自己满意的一张上交,教师根据作业评定成绩。据笔者观察只有少数同学在课堂针对模特画速写,对模特结构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素描写生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物象的习惯,对整体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从特定角度描绘表现对象形成准确的理解。所以学生交一张长期素描作业的同时再交五张不同角度的速写,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物象的习惯,准确了解对象的结构特征;2.使素描及速写水平同步提高,对创作形成有力支撑;3.根据素描作业及速写对学生进行考评,对其真实水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更加公平合理。

二、确立正确的素描观念

由于素描的概念来自欧洲,很多学生就认为素描是欧洲的发明。又因为曾长期受原苏联教学体系的影响,很容易拿别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家的不足。欧洲介绍素描的历史,从远古的岩画开始,同时绝不局限于西方,他们认为素描是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并不是自己的独创。任何绘画形式,在实质问题上总是有共同的内容和要求,不管国画、油画还是民间艺术,在对于造型的把握、运用以及创作意识和审美感觉上是有共性的。素描作为美术的基础学科,成为联系各美术专业的纽带。

很多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初,即被告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素描大多被当做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过多地强调了技术层面的训练目的。目前国内很多画家也很少用素描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然而那些无需为提高造型能力而努力的大师却常画素描。举例来说,安格尔、梵高、席勒、莫兰迪、菲钦、弗洛伊德等等,他们的素描和油画在造型方式上高度一致,不同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差异也非常的鲜明。由此看来,素描不仅可以是艺术家建构个人造型语言风格的探索,也是画家用以实现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怎样的素描就有怎样的油画。

可见,学好素描是每位习画者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喜的是在基础教学实践中,各画种探索性和表现性的素描,正悄悄地改变着单一素描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元化格局、多专业的素描教学体系正应运而生,它的拓展和现代人的创新意识在艺术创作的百花园中多元并存,形成一种新的素描教育观念。

三、纠正对“深入”的曲解

停留在准确描摹物象阶段的“深入”是肤浅的。素描忌讳对细节表现得面面俱到,整体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有机的结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即是这个道理。深入是对物象细节的表现,有些细节是看到的,还有的细节是感受到的,但能进入画面的细节一定要能表现物象的精神特质,能表达出物象带给画者最真切、最深刻的感动。深入应该是对画面所要表达思想的明晰与强化。

自然形态不等于艺术形态,尽管在整个塑造过程中要对结构、体积和空间等进行整体的观照,但决不能把素描看做是只讲究技巧而不考虑精神内容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更不能因为技能的欠缺而失去表达的勇气。绘画是一种视觉表达,若等到掌握了足够的规律知识与技巧,或许早已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与激情。

在素描教学中,训练的目的要有所侧重,妄想在一张作业中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总体上要分清两个基本阶段:一是对造型诸要素的理解分析阶段。此阶段的素描重在解决物象结构、体积和空间等在画面上的处理,使学生获得正确塑造对象的能力,画面上应对物象局部作细致的描绘,但决不是平均对待,要有所强调,着重在画面中建立一定的视觉层次感和秩序感。二是培养主观感受力的艺术表现阶段。仅靠模仿自然的视觉逼真难以掩饰主观意识的欠缺,此阶段应训练学生在基于强化感受力的基础上对物象的生动表达。学生可对结构、体积和空间等绘画诸要素做主观上的处理,在工具材料上多做尝试,采用适度变形和强调的手法,对能表现物象精神特质的细节做深入的刻画,因为这些细节关乎一幅画的生命,它们承载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信息。

第2篇:素描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描 表现形式 观念 多样性 技能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石,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深入。今天的造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觉形态,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装置、服装等使造型艺术这个感念不断扩大,越来越丰富。

西方在中世纪以后,其艺术形式就不断的丰富。尤其从印象派的出现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令我们应接不暇感触万千。比如: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在交流在融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些艺术形式。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它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

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是时展最前沿的一面旗帜,所以艺术教育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素描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

一. 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所以当代西方艺术形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现象。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能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思想,引导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素描教学

1. 素描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素描教学应解决的是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感。在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中。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工具材料的运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2.素描教学中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进度的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决定的。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专业课程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引导。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及要求,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素描教学中的技能

技能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1)观察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观察,其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美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素描教学中的实验性

第3篇:素描教学范文

一、素描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然后再进行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是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二、素描基础教学要保证学生不脱离实际严格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环节,即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且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要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每一次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在他们作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不能给他们修改示范过多,改多了学生将难于把握自己画面最明显的不足,处于麻痹状态。当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多次,仍未见起色,在他们最失意、内心十分渴望明确画面前进的方向时,老师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让学生看清完整的作画过程。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有时遇到画面局部问题,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感到吃得饱,效果好,而不是吃不了、吃不饱。

六、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七、教师教学做到耐心与爱心的兼备

第4篇:素描教学范文

一、静物素描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静物素描”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什么是静物素描呢?一般来说,在绘画中素描指的是单用线条或明暗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而静物素描则是以静物为对象,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和相关工具来描绘静态对象的轮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基本造型的绘画。这是素描练习中的基础训练,对以后的绘画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静物素描可分为静物结构素描和静物明暗素描。前者注重的是物体的结构透视关系,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主要以线条为表现手段来强调突出物象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要从具体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而后者则注重画面物体的明暗、体积、空间和质感等关系,以明暗调子来塑造对象,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真实性。要表现一个物体的明暗调子,正确处理其色调关系,首先就要对这个物体的形体结构要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静物素描的写生步骤

我们平常所说的静物素描一般指的是静物明暗素描,其写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学习效率会不断逐渐提高。

1.观察

开始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把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思考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前后透视变化等,然后在一张小纸或原画纸的右上角画小稿图,定下画面的最高点、最低点和左右两点的位置,把基本构图确定下来,然后再逐步进行描绘。

2.构图

静物素描离不开构图,它是一幅静物素描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观察的时候要画小稿图的原因。在构图的时候,一般先注意选择静物中的主体,也即是指形状较大、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物体,然后选择相比较小的物体,并使这些物体之间产生大小、长短、高低等对比呼应变化,使画面具有形式美感。最基本的构图形式是不等边三角形,它能使画面形成左右不对称但均衡,能给人予均衡、稳定中带有活泼的视觉感受,是初学者常用的构图形式。除了不等边三角型之外,还有S型、多边形等构图形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在绘画练习的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3.定外形

这里要考虑所画静物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透视、大小等因素。在这些因素里面,静物的形体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先整体观察和比较各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与高宽比例,接着观察与组织不同静物之间的大小、朝向、形状等,然后用较浅的短直线画出静物的大体轮廓,舍去一些小的细节,使画面看起来更为整体。

4.找明暗交界线,铺大调子

观察光线照射的角度,用肯定的线条画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找出黑、白、灰三大面,铺大调子,画出大体明暗。铺线条时要有主次、虚实,要灵活。

5.深入刻画,整体调整

在这个环节里,要分析和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细节的刻画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主体物刻画的细节与层次要丰富,注意物体的透视变化。同时要学会调整,看看物体的形是不是画准确了,主要结构的表现是否较为理想,物体的形体和结构是否准确并具有韵律感;接着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比较物体与物体之间虚实、主次的处理是否合理等。

三、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

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肌理造型、明暗色度在真实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错综复杂的对比写生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1.质感表现

物体自身的材质所固有的自然表象,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表层的肌理组织,譬如玻璃杯、金属器皿、木制板凳、皮革毛绒、粗陶、精瓷等等,在视觉和知觉之间形成粗糙与平滑、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长短、粗细、直曲,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色调的深浅、浓淡、强弱,色彩的冷暖、明度、鲜度,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平整与粗糙、坚挺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等,都会生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对比生成反差,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反差对比的力量来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写生过程都在运用理性思维规律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初学者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高度,创造静物置放的形式美感,造型的力度感、体积感、秩序感和节奏感,以及明暗色调的变化等。还可以运用点、线、面、黑、白、灰、体、块、面等素描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对象,感知自然,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四、线性结构素描

线性结构素描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把对透视规律的掌握、理性的形体结构分析作为重点,其次是组织有序的画面。

1.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

要想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重点是使初学者认识掌握平行透视(单点透视)、成角透视(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各种不同石膏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几何形体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缩减规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联想把看不见的部分(虚拟线)也画出来,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与真实的客观物体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⒉用线条组织有序的画面

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通过圆柱体、球体、立方体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空间里,透视里去……”这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的艺术观。他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充分运用归纳法,宏观地观察和认识客观存在。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要遵循此法,要让学生从物体的点、线、面,到几个物体复杂的组合关系,以及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进行掌控和取舍。

五、明暗色调素描

第5篇:素描教学范文

作画常规是学生学好素描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习素描之前必须学习掌握的。作画常规关系到学生科学绘画方法的接受和绘画习惯的养成。作画常规包括两方面:一是工具方面,二是姿势方面。1.工具方面。画好一幅素描作品,工具是先决条件,没有素描绘画工具的学生,就像没有枪弹的士兵。在小学,学生用HB的铅笔、直尺和普通的画纸画画。而素描对于工具的要求比较严格,铅笔要准备不同型号的,如HB、2B、4B纸张用专业的素描纸,而且纸的规格有8开、4开还有专门用来绘画的画板,画夹、画架,以及用来夹画纸的夹子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准备好。2.姿势方面。只有正确的绘画姿势,才能更好地观察对象,描绘对象。素描绘画姿势包括作画姿势和握笔姿势。第一,作画姿势主要有坐姿和站姿。有的学生坐着绘画时趴在桌面,或跷起二郎腿。站着画时,离画板距离太近或太远,这都是错误的姿势。正确姿势是:首先,坐和站都要端正。其次,无论坐或站头都要与画板相隔一定的距离,便于学生及时检查出自己作品的缺点;最后,眼与画板保持在视平线上,这样画的物体才不会走形。第二,握笔姿势,手的握笔姿势以增加画笔的灵活性、运动范围和减少手对视线的遮挡为原则。笔杆应握于掌下,由拇指、食指和中指提笔,笔尖和手指应有一寸左右的距离。只有正确的姿势,学生才能学会素描,学好绘画。

二、传授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科学的合理的素描绘画步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只有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学生才能学得科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对象。认真地观察清楚所画的对象,是画素描的前提条件,素描基本的观察方式是整体观察。首先看对象的全貌,然后看主要部分,再看局部细节,并时刻注意大体。2.构图。学生观察清楚对象后,引导学生怎样选择横构图和竖构图,使绘画对象摆在画面上更加和谐,融洽。构图的好坏,决定着画面的整体美这一关键因素。3.起稿。确定如何构图后,开始起稿,用概括的线条勾出对象的大体特征,找准其“点、线、面”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对象的比例主要指对象本身的比例、不同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对象高与宽之比,对象与对象距离之比。除了比例还应注意对象的透视正确与否,透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对象的空间感,实际的对象与画到画面的对象会产生透视变化,如等大的对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透视有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透视等。4.铺明暗。铺明暗是画好素描的关键,也是对所画对象的具体化,明暗是否正确,决定了素描作业是否生动感人。铺明暗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由浅入深,使画面有黑白灰三个层次。用明暗能够更形象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与质感。5.深入刻画,整理画面。深入刻画能够使画面生动形象,深入刻画阶段要有耐心,主要刻画的是受光部和画面的主要对象。深入刻画之后,整理画面是必不可少的。整理主要从整体艺术效果出发,做一些局部的调整和润笔,如加强对象的某些部分或减弱某些部分等等。从而使画出的效果更加完美。以上步骤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传授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改正不良的绘画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画对象时先画好一个物体再画另一个物体,或画好某一个部分再画另一部分。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这些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三、素描绘画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中职生刚接触素描,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素描绘画对象要从简单的一个物体到几个物体。由浅入深,学生学得轻松,绘画技能也会稳步提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绘画水平,科学地安排好素描绘画的内容,从临摹书本的作品到看实物写生,从基本形体(正方体、球体、柱体、锥体)到组合形体,从静物到人物等。这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教师讲评和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

第6篇:素描教学范文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加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现象。

1.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整个对象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比较,来得出它们各自与整体的确切关系与联系。在观察比较的时候,可以像对自己默默讲话一样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如:这个对象的动态是怎样的,它的基本头型特征神态是怎样的,五官在头部的位置是怎样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大小比例如何,相互之间的形体过渡转折是怎样的,明暗反差对比虚实关系又是怎样的等等。如果初学画的同学们能注意到并认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和清晰的目标,从而避免走弯路。改变初学者常有的那种将视点孤立地集中在对象某一细节上,看一点儿画一点儿,画到哪儿算哪儿。或在各个部位转过来滑过去,没有相互联系比较局部观察的习惯方法,比较的方法对训练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感受和绘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2.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我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结构,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去观察分析、怎样去表现。

二、注重多元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我认为,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是指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

多想,是指多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

多练,即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多记,就是要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期持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只有日积月累地下工夫,才能达到招之即来、下笔生辉的自由境地。

三、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素描训练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示范画法,学生学起来会更形象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每一次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在他们作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不能给他们修改示范过多,改多了学生将难以把握自己画面最明显的不足,处于麻痹状态。当学生反复修改多次,仍未见起色,在他们最失意、内心十分渴望明确画面前进的方向时,老师应及时地、立竿见影地帮助修改其不足,将会使学生铭记在心,牢固地掌握。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时可连续完整地示范全过程,让学生看清完整的作画过程。有时遇到画面整体问题,只需侧重从大处调整整体关系,不必面面俱到示范更多局部。有时遇到画面局部问题,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示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会感到吃得饱,效果好,而不是吃不了,吃不饱。

四、做到耐心与爱心兼备

素描训练的每一环节,力求进步都是相当艰难的,甚至感到乏味或单调。它是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的苦练阶段,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教师应该对他们充满爱心,引导突破各个难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喜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从心理上多予以关怀、沟通,多次帮助其修改画面,明示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力求更大的进步。

第7篇:素描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描教学多样性造型本质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一、素描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基础教学素描的作用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像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型”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第8篇:素描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描;创意;恒心;耐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3-2

最近,在苏州的市场上刮起一阵小学生学素描风,家长们急切地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素描,其实家长们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只是单纯地认为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孩子要掌握的一门技能,越早学会越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素描是只强调明度而不强调色彩的绘画形式,通常用单色来完成,注重的是结构和明暗,并用明暗关系在二维平面纸上表现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但你的孩子有多大了,能否理解素描里的透视概念,能否理解这个所谓的“三维立体”,家长们又懂了吗?恐怕没几人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也尝试着在兴趣课上进行小学中低年级的素描教学,一接触,还真有些感触,下面来谈谈我的真实体会。

一、是顺还是逆?请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一下

刚开始教,我采用了最通常的素描起步教学――石膏几何体,先摆个正方体,练一练横竖线条,拉一拉直斜的超长线条,找一找每根线条的方向、位置,说一说透视中的线条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是比较正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听懂个大概。可孩子们所画的不知怎么搞的,好多都变成了近小远大,变成了马蒂斯笔下的奇形怪状,看来是儿童天生的独特观察视角在“作怪”。难道我要很严肃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观察表达方式是错误的,要从透视的角度去观察表现?”这样的美术教学好像有所违背孩子的天性,何必一定要让他们过早地走进成人的观察世界呢!

我陷入思考中:如果就此放弃了,那对于想学素描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想着,还是继续教下去吧,虽然孩子的领悟不是一朝一夕,但至少他们坚持着在学,我又为何不能坚持着去教呢!可是,教下去,又该怎样去教。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小学生学素描的评论与教材,无意中发现了《姜宏儿童创意素描》这本教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这本素描教材深深吸引了我,姜宏老师说到:“儿童创意素描就是用素描的技法表现儿童画、创作画的构思。它是孩子由儿童画学习转向专业素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过渡,既能保持住孩子的童真、童趣,又能使孩子体会到专业绘画艺术中黑白灰构成的艺术美。从技法上来说,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顺利完成线条的练习和对点、线、面及黑白灰构成的感知,为将来进入专业基础的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将孩子不知不觉地带入更高的艺术境界。”可不是吗,这样的教学既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又能扎实地学习素描的基础技能技法。

我终于想明白了该如何去教小学生,也切实进行到教学中去。太阳、蜗牛、公鸡等简单形象出现在我的素描教学中,孩子们能一边学画这些可爱的形象,一边还你一言我一句地编排画面中的故事情节,也许有人认为――这不就是儿童画的教学吗?哈,确实有点哦,孩子们最喜爱的是儿童画中简单易画的形象,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儿童画中丰富的想象空间,我的素描教学就是从这里起步,从孩子们的兴趣着手,但毕竟是学素描,在色彩表达上就只有单一的由不同的H到不同的B的铅笔了。有了一开头的兴趣带入,孩子们又怎么舍得半途而废呢?他们愿意学习素描的表现手法,他们尝试跟着老师一步步、一笔笔地从造型入手,借助线条的排列来表现画面物体的黑白灰关系、表现空间和立体感。久而久之,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便形成了调子。不知不觉,孩子们就从儿童作画过渡到了专业素描啦。

二、坚持还是放弃?培养孩子的恒心也要讲方法

听一位朋友说起,他的小孩在读小学二年级,在校外的培训班学素描,他们请的素描老师很有水平,一开始就从人物的石膏耳朵形体画起。第一天学着画了点,第二天继续学,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第十天,这个孩子哭闹着不肯去学习了,这位朋友可急了,钱都交了,不去怎么行啊!逼问下,孩子道出原由,一连十天,就画一个耳朵,朋友是又气又急,带着孩子去找培训老师理论,没想到老师说了:“耳朵可是素描的基础啊,要是练好了画耳朵,人的其他五官就容易学啦,学习素描要有恒心!既然孩子实在是腻了,那咱们就换画鼻子吧。”把这父子俩听得都惊呆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正如很多老师都认为的那样,素描就是要多练习,勤练才有手感,多观察才能抓准形体的特征,就同一事物多次绘画才能更精确的表达,更深入的体现。可是有句话也说了“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素描原来是为了中高考而学的,现如今,它面对的是我们的小学生,有的甚至只有一年级,孩子还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还需要我们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如果一味地要孩子坚持画同一事物,那么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素描的兴趣,所以老师要趁早换些结构相似的物体,不要让孩子萌生“素描太枯燥了,我要放弃”的念头。据一些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所得数据显示: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作为本身就很枯燥的单色画素描教学,能让孩子一次坚持多长时间呢?从兴趣出发,从技能着手,让孩子每堂课上坚持完成一定的目标量,让孩子坚持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每一次的坚持中培养了孩子的恒心,长久以往,孩子们学习素描就能静得下心来,也能多层次思考相同、不同的对象物体,更能渐渐地从专业的视觉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物体的黑白灰构成。学素描的孩子,恒心一定要有,只要你能坚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

三、从结构到明暗?素描教学的层次渐进需要孩子耐下心来

在整整学了一年后,孩子们的素描画有了一定的模样了,他们能凭感觉结合概念画出摆放好的几何体组合,用笔也干脆了很多,但是他们耐心不够,用了所有的铅笔走了个流程,然后就很自信地对我说:“老师,我画好了!”其实他只是画了个大概,可这是明暗素描啊,不是结构素描,更不是速写,为什么孩子们的画笔会就此停顿,而不懂得像做数学题一样去验算一下呢!其实,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某条线的角度不准确,明暗交界线的定位有偏差,色调的层次没有拉开等等。与孩子一一指出,他在一旁点头细听,虚心接受了我提的一系列问题所在,立刻提笔补画开来,慢则半小时,少则十分钟,又满怀信心地喊道:“老师,我又画好啦!”再次走过去一看,虽然画面有所改进,但问题依然还在,更何况还有我没有指出的呢,他为什么不能自己好好看看、想想、比比、画画呢?是孩子特有的依赖思想在作祟吗?还是确实不懂得怎样去更深入仔细观察,而画不下去了呢?

大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对于一切物体,只要晓得它们的长度、密度和深度,也就获得了关于它们的正确的观念。”而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已经具备一定的构图能力,但作为孩子的他们并不能够真实理解物体的结构关系、线条比例、空间层次等因素的表达,更缺乏表现不同质感及掌握不同色调的能力,所以孩子们会经常出现画不下去的现象,也许是他们还小,无法理解复杂的形体,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有力的观察。素描的学习,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这样才会不断更新孩子的认识。在我手把手教了孩子一段不短的时间后,孩子确实掌握了很多素描的基本要素,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的学习还要培养孩子足够的耐心,要耐心去体会物体的各种变化,要耐心去表现物体之间的色调关系,要耐下心来仔细观察,更要耐心用笔去表达浓淡、粗细、刚柔的线条。

当我们把对象细到一小个块面,细到一个微弱的反光,耐心看看,耐心比较,耐心从面、线再回到点上,一遍遍,一层层去表现素描的黑白灰调子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从形体结构的定位到明暗色调的表现,我们面对孩子的素描也需要耐下心去教,需要把素描的神秘面纱,一层层地在孩子们面前揭开,让他们了然于心,静心、耐心地画下去,才能逐步渐进!

儿童素描教学的观念应当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的思想观念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也同样具有时代性,所以让我们换种思维,如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的那样:“美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把枯燥的素描教学升华为快乐的创意素描,由此,我也豁然开朗,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素描教学不仅有技巧与能力的训练,也有思想与观念的培养,创意素描教学改变的是绘画技法,改观的我们对待绘画的态度。

[参考文献]

第9篇:素描教学范文

一、设计素描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是在80年代初在南京艺术学院进行的。当时装潢美术80届的学生,在冯健亲的指导下,探索了适合中国工艺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最早践行了结构素描的教学。在198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冯健亲著的《素描》一书,是对这次整个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的设计素描发展做出了贡献。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了《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一书,这本书介绍了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训练方法。教学方法是以线体现结构,这是一种彻底的结构素描的画法。同时它还十分强调视觉语言的发现与设计意识的培养。教材中指出“素描的过程是一种训练,通过种种训练视觉敏感性,对形式、节奏及抽象的感觉区别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指出,书名“设计素描”是翻译词汇,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这本书受到极广的关注,很多设计院系都进行了“结构素描”的实践。即以工业产品为写生对象,以线描绘出物体透视与结构,并通过理性分析画出看不见的结构。但是设计素描决不仅仅是结构素描,就像邬烈炎所说:“在这类探索中,也出现了简单倾向。如片面认为设计素描只是去描绘作为设计产品的物质对象,单纯将画石膏像,人体改为画录音机、台虎钳即可达到目的。”1992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王中义、许江编著的《从素描走向设计》一书,正面系统地提出了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这本书的书名再次把素描和设计联系在了一起。全书分四个版块,即准确描绘能力训练,结构分析能力训练,明暗表现能力训练,构想能力训练四个部分为基本框架,提出了区别绘画素描的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训练方法。第一、教材借鉴了《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系统深入地讲解了结构线的写生方法。写生对象更广,分析更加详尽。第二、大量引入抽象绘画,以抽象的形来进行素描表达,通过形与形的关系及形式法则的训练,使学生对表现性素描有所认识。第三、教材使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构想素描的训练方法,提出了用素描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这正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性相吻合的。从全书的内容来看,这是完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训练方法,是和传统的绘画写实素描有本质的区别的。

随后的大量教材都以“设计素描”来命名。如林家阳、冯俊熙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的《设计素描》;席跃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素描与设计素描》;徐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谢方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教学》。这写教材的的出版反映了广大师生对把“设计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素描的画法和教学方法统称的认可。在设计素描形成的初期,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样式,即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和装饰素描。分别对应结构方式的素描训练,明暗方式的素描训练,装饰意味的素描训练。结构方式的素描训练在改革初期被称为结构素描。它是指用线体现结构。和传统明暗素描不同,它舍弃了光影、质感和色调等因素,更加注重对内部结构的理解要求,观者不仅能观察物体表面形状,还要理解其内部结构。

二、设计素描的教学优势

1. 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素描课在设计学科内的地位。毋庸置疑,现在国内认为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是为设计学科服务的,和绘画专业的素描基础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站在绘画专业和设计专业区别的角度来看,在大多数国内教材都有介绍。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的定位,一般认为有三层内容。第一层认为素描是造型基本功训练。它首要解决的是造型基础问题,即素描是一种表现设计的方式,为设计表现提供绘画基础。第二层认为素描不仅是造型能力的训练,更是设计能力的培养。广州美院院长尹定邦说:“今天的素描不只是基础,而且是基因。不同的基因生长成不同的物种;不同基础的素描培养出不同的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第三层认为设计素描课程更深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当代对设计素描所谈得最多的主题。中央美院课程、南艺设计学院的课程都围绕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来设计课程。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当今的素描教学,应该着重十培养学生的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计素描从技能教学延伸至艺术观念的教学

教学思路完全不同。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在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观念的问题要自己去领悟。也就是在教会了基本的写实技能以后,自己的风格、艺术观念、创造能力都在课后的学习中形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只要通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一般人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写实技能,而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的形成却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而现在高校的素描课时量也不足以支持长期的素描训练。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进行素描训练方法传授,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念的教学,当然观念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当代的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味的追求写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把各种写生的形态如何进行再创造,应是课堂的主题。这样即使学生缺乏最深厚的功底,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手段,如多媒体,把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表达出来,这也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要求。当代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处在蓬勃的发展期,这也给设计素描的发展带来可借鉴的内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