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马克思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马克思毕业论文

第1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一、主要条件

1.政治条件:政治合格,思想道德纯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顾全大局的意识,志愿从事军队院校教育事业,无学术道德问题,入伍态度端正,符合教育部、公安部、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

2.学业条件: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统一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博士毕业生,必须按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成绩总评良好以上。重点接收进入国家“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的毕业生,且第一学历为国家“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本科毕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委培毕业生、被作留级处理或中途休学超过半年(不含应征入伍)的毕业生均不接收。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曾服现役的毕业生,优先接收CSSCI论文高产作者、“985工程”高校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者等在学术、科研上有突出表现的毕业生。

3.性别及年龄要求:仅接收男性,年龄不超过34周岁(截止毕业当年8月31日),少数民族和曾服现役的毕业生,年龄可放宽1岁。

4.身体条件: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其中,身高在1.62米以上,双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3,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等。

5.能力要求: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学识渊博,外语水平高,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能胜任学院有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工作,有成为本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骨干的潜力。

6.除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经组织安排外,个人在8年内不得要求退出现役。

二、接收入伍计划

三、基本待遇

在首次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定专业技术等级以及住房分配等方面,与同期入军队院校学习的毕业学员同等对待。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定正营职(专业技术十级)三档、少校基本标准。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时间按照有关规定计入住房补贴年限。本人军龄,夏季毕业的从报到当年的6月30日起算,春季毕业和实行弹性学分制于其他时间毕业的从到学院报到之日起算。同时,还享受相应职级的工资以及休假、探亲、疗养、保险、医疗、家属随军、子女教育等福利,以及一定的安家补助费。

四、接收入伍程序

1. 报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在2013年12月10日前,将个人材料通过邮政特快专递(EMS)寄至我部报名,或将材料发至邮箱:njzygbc@163.com。报名时须提交以下相关材料:

(1)个人简历(格式不限,但应包括政治面貌、家庭情况、学习工作经历、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内容);

(2)已获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3)正式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目录及代表性成果复印件;

(4)教务部门出具的课程成绩单;

(5)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工作设想。

2.条件初审。对有志于来我院从事国防教育事业的应届毕业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初审结果通知毕业生。

3.试讲考核和身体心理检测。2013年12月中下旬,我院组织初审合格的毕业生试讲考核和身体心理检测。试讲的内容为毕业生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毕业生的形象气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逻辑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设计及担任教员应具备的其他必备素质。身体心理检测按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执行。

4.德才表现考察。我院将于2014年1月派出考核组,到毕业生所在高校对通过试讲考核的毕业生进行德才表现考察。

5.接收录取。根据总部下达的年度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计划,组织接收录取工作,并办理参军入伍等手续。

五、联系方式

1.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305号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干部处。

2.联系电话:025-80815342。

第2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必须在毕业前或者毕业一年内提出申请

学习并通过考试计划规定的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表明考生确已较好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3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笼盖四十年的总纲领

1845年春,马克思写下了文前引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表明了“改变世界”这个支配了他的思想研究工作的总纲领,此时已然确立。三十八年之后,当他的全部工作划上句号时,恩格斯在他的墓前总结道:“以某种方式参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1]。显然,这毕生使命的内容,就是马克思早年所定目标即“改变世界”的具体化。

如果只是看到马克思在二十七岁上一语定平生,而忽视他人生抉择的理性思考依据,那就把马克思神化了:他一个主观动念,居然能够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事实上,马克思1843年开始“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2],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并运用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完成了社会结构分析、现存社会价值批判、人生及未来社会价值确定,以及历史转化必然性的初步认定,改变世界的整体思路於1844年已初具轮廓。这就是马克思于1845年做出人生抉择,1846年便投身社会实践运动[3]的理性心理基础。由此看来,“改变世界”这一轮太阳在马克思心中升起,整整照耀了他四十个春秋的人生行程。

一个主题愈是历久不衰地被奉行,其对奉行者的人生覆盖面便愈益宽广。只要略作审顾便不难发现,“改变世界”这一主题不仅统一了马克思的主要理论思考,同时也是统一其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马克思的理论业绩,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举其大要,谓有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4]。这两大发现,前者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后者构成他的政治经济学。从思想内容看,这两大学说占据了马克思理论的主体部分;从研究时间来看,这两项研究则基本前后相续,纵贯了马克思改变世界四十年工作之始终,其中凝结了他毕生的主要精力,耗费了他四十年中绝大部分光阴。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这两大学说由于具有科学的性质,因而其作用超出了特定目的界限和实践范围,在学术和实践的实用中伸展,马克思也因此得以作为思想家在学术界发挥着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马克思思想的这种科学普遍性是很容易掩盖其当时的实践目的性的。罗素就在《西方哲学史》中批评说:“把马克思纯粹当一个哲学家来看,它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5]这是一位思想史家对马克思的中肯批评,然而却道出了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性特征。马克思的研究课题不是得自思想史的研究,而是在社会的斗争和思考中孕育出来的。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是直接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群服务的。他说《资本论》“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6]所以当“《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时,他认为这“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7]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样也是贡献给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这只要回顾一下该原理的发表过程,就可悟出他的良苦用心。本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作了正面、系统、全面的表述,从学术价值上看,是无论如何应设法出版的;但从宣传价值上看,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论争,就不如直接诉诸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著作。所以,马克思“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8],而不惜另外花费精力,将原理放到《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哲学的贫困》、《雇用劳动》等著作和演讲稿中去宣示。这些著作和演说正是直接面向共产主义者和工人群众的;《哲学的贫困》虽然是批判蒲鲁东个人,但由于这个人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群众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批判他实际上也就是向法国共产主义者和工人阶级作宣传,其意义非一般的批判可比。

这些最具科学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却具有如此明确的现实实践目的,我们由此可以想见马克思思想的其他方面。版权所有

如果说,马克思在书房里研究所得的科学发现都是着眼于“改变世界”而不只是“解释世界”,那么,作为他伟大业绩的另一面即社会舞台的活动,那就更是直接从属于“改变世界”的工作了。正是由于社会实践对于“改变世界”是直接而现实的实务,所以它才能那么强烈而大量地吸纳思想家的时间和心智。弗兰茨·梅林告诉我们,“我们事业的所有伟大先驱者们”都对马克思有这样“一致的看法”:“只要实际行动的时机一到,他就定会心甘情愿地搁下笔来,不再写他所知道的事了。”[9]只有真诚地把“改变世界”当作现实任务奉行的思想家,才能这样安排思考与行动的主次。而这种实践第一的倾向,又必然规定着他理论思考的从属性。

第4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纯真聪明的资产者少年

卡尔的家庭是一个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之家。他的父亲任职于封建专制的普鲁士王国的法律界,是特利尔城律师的首脑人物,但他崇拜伏尔泰、卢梭、莱布尼茨和莱辛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因自由主义思想在小城中颇孚众望。马克思受到了他父亲的进步教育。而父亲的朋友、政府派到该城的枢密顾问官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也十分喜欢求知心切的少年卡尔,常给他讲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读荷马的诗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以自己广博的知识、人本主义的文学思想来影响和感染这位皮肤黝黑、前额宽阔的小朋友。父亲和顾问官对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也不时吸引着小卡尔的耳朵和心灵。所有这些,都使马克思充满了高尚、正义和善良的激情。小卡尔是个十分淘气的家伙,有时把一起玩耍的弟妹们当马骑,有时还强迫小伙伴吃下自己用脏手捏成的面团“蛋糕”。但是,调皮的天性并不影响思想的纯真。没有上过小学的卡尔12岁进入中学后,经常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久久注视贫民救济所前的长队和可怜的乞丐,在郊外玩耍中了解葡萄农的悲惨生活。无情的社会现实问题渐渐使无忧无虑的少年马克思懂事起来。17岁那一年,卡尔作为全班年龄最小的学生,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他在毕业作文中写道:“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挑选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从狂热的爱情转向严肃的事业

1835年10月,青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虽然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在无边知识海洋中的无方向搏击使他十分劳累。他投入了反封建专制的大学生斗争浪潮,同骄横的贵族纨袴子弟进行的决斗差点使他负重伤。他还曾因“在夜间酗酒喧闹”被学校关过一天禁闭。

次年暑假回乡度假时,18岁的马克思坠入情网。他的大朋友威斯特华伦枢密顾问官的女儿燕妮从小和马克思“青梅竹马”,心息相通。此时燕妮已出落为特利尔的第一美人,求婚者接踵而来炫耀自己的家产、地位,都被燕妮回绝,她却和这位前途未卜的市民阶层出身的青年马克思山盟海誓密订终身。暑假后,马克思转学柏林大学法律系,爱情的火焰炽烈燃烧,使他除听课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给燕妮写情书。一年多的时间就写了三本诗集总共200多页,向他“亲爱的、永远热恋着的”燕妮表白倾慕和思念之情。他的另外一些诗表达了藐视邪恶、敢于斗争的反抗专制统治的雄心壮志。这种笼罩着思想的浪漫主义情绪使得马克思甚至一度想作一个诗人,但诗作的艺术性显示了他缺乏成为诗人的才华。

在这初入人生之途的关键时刻,是那崇高的事业心、满腔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他很快从甜蜜引人的爱情梦幻中清醒过来:有为的青年应该研究社会!马克思写道:“写诗可以而且应该仅仅是附带的事情,因为我应该研究法学,而且首先渴望专攻哲学。”他雄心勃勃地藐视现存的一切法学、哲学理论,而打算创造出更高明的庞大理论体系。他以仅有的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可嘉的勇气,写了1000多页底稿,累坏了身体,这种创造也就很快失败了。失败并未使他灰心,却给他提供了必须首先去扎实地钻研和掌握前人思想成果的经验。在柏林东郊斯特拉劳渔村休养之际,他通读了当时德国权威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及其弟子们的作品,并结识了那些打着黑格尔旗帜抨击宗教和封建专制、鼓吹自由和民主的“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成员。马克思后来很快地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令人信服的论证逻辑成为这一运动的理论领袖。为了当时的反专制斗争,马克思从1839年起研究古希腊哲学,1841年写成了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并以此文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的论文盛赞了贬斥神、主张精神自由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歌颂了为人间盗得火种、带来光明而自己却被上帝锁在高加索山崖,天天让鹰啄食肝脏的希腊神话英雄普罗米修斯。文如其人,马克思从此确实走上了一条普罗米修斯的道路。

第5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习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59-02

对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现状和高校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统计整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现状是高校研究生培养情况的直接反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剖析,能使硕士生导师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提高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一、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大多数研究生都没有经常阅读相关学科书籍的习惯。而且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获得的科研经费和通过的科研项目偏低,学生很难参与到项目。调查还发现,多数研究生没有参加过实践调查,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和导师交流的次数很少。

二、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习状况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就业压力的影响

如今高等学校逐年扩招,学科门类也逐渐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不断增多,这就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凭本专业找工作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性强的工作,所以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很难专心于研究自己的专业,而是另辟蹊径,为以后找工作考试而努力。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社会需求变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面较窄,使很多研究生在就业时倍感压力。

2.社会认知对其影响

国务院2005年下发有关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这个学科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不高。一些人不重视这个学科,存在着一些偏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研究生就容易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专业实践性不高,从而会忽视学习,更加忽视了对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视与培养。

(二)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

当今世界各种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深深地影响着如今的研究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他们更容易受到极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他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有些研究生盲目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兼职,有些研究生逃课出去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少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有的甚至对待毕业论文也是糊弄了事,缺乏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如今一些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功利化,他们不是为了追求深层次的知识,进行专业的研究,而是为了毕业证书,为了学历的提升。这样的思想误区如果一直存在,不利于研究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会对科学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

2.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专业基础知识是文科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文科研究靠的就是知识积累和传承。”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来说,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读书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基础薄弱。调查中显示,有一多半的研究生都是跨专业考研,对于他们来说,考研时只是背诵和理解了几本考试用书,而没有对本专业领域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行本专业的学习时,他们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对文献的筛选与思考。而这个能力很少被老师当作一门课程去教授学生,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研究生都是自己盲目地下载相关材料。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研究生难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也就很难进行科学研究。

3.科研能力有限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研究生由于对相关知识的摄入量不足,这就导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产生很大的困惑。他们无法进行全面性的学习,也做不到论证的严谨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不能充分掌握对科学研究的方法,他们接触的时间短,能力有限,很难对科学研究进行充分的论证,这就导致了他们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惑。

(三)高校存在的问题

1.教师因素

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导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参照着导师们的研究理念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传统的一些教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要让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启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提升自身的素质。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还要进行科研,所以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少,一些研究生一个学期也见不到导师几次,更不要谈进行深刻的交流。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研究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学校因素

学校这个大环境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能力培养起着保障性作用,学校的学术氛围、课程安排和硬件设施都发挥着很大的功效。现如今,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而对怎么培养其科研能力忽视。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研究意识不强,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该专业的研究生,他们撰写论文时仅仅是利用有限的图书馆资源,这样的氛围下,不利于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习困境的对策

(一)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是基础

意识对于人来说有指导作用,正确地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自身意识的转变是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习困境基础。

1.转变观念,培养科研意识的兴趣

“兴趣是引起人们积极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它犹如催化剂不断地促进人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要自觉树立一种对自己的学科专业保持兴趣的态度。在具体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不高,甚至写毕业论文时也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自身知识储备量不多,应用能力也有所欠缺。研究生应该加大对学习的投入,经常反思自己,看问题时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久而久之,研究生就会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过程中也就逐步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的意识。

2.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要想改变现在的学习困境,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对文献的筛选与思考。因此,文献的检索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资料的收集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开展学习的第一步,只有拥有了必要的资料,才能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进而萌生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性的观点。

(二)提高教师水平是关键

教师对于学生有指导和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水平,让教师引导者研究生进行学习研究,这样对提高研究生自身有很大的帮助。

1.及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在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中,首先就要求老师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传统的讲授变成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观念,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自己去创新。在马克思理论学科教学中,应是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每个人的优缺点是不同的,作为老师应该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2.增强师生交流

想要提高研究生的能力,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研究生数量与导师数量相差过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研究生的培养,最好要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但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学校也应该严格控制导师带学生的数量,这样才能确保每名研究生都能有和导师交流的机会,深刻探讨研究,把自己有创造性的观点及时和导师沟通,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保障

高校的管理模式、学习氛围、硬件设施等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1.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培养过程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训练他们的思维,合理地课程设置,前沿的教学理念,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要不断进行科研实践,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导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提高科研方法的训练,使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能有目标性的进行科研,不断获得知识,成长进步。

2.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营造创新环境

环境对于研究生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出发,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学习困境提供保障。硬件来说,高校应该对图书资料、网络环境、研究经费等加大投入。需要及时地更新图书资料,让研究生在知识的积累上提出新观点。国家和高校也应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经费,让教师和研究生有条件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有见解新的新观点。软件方面,要加强学术交流。现在我国高校培养中,高水平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是很少的。高校应该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去参加相关研究领域的会议、报告。在这样的交流下,研究生很容易产生新思想,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在高校内部进行学术讨论、学术沙龙,使马克思理论研究生的个人研究和群体研究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华.文科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基础和方法[J].中等教育,2008(2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字 资本论 价值规律 商品 劳动力商品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面世已有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年来,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学说提出了质疑,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考验;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使得人们对马克思是否还能说明当前问题而感到怀疑。这些,都逼迫我们必须从头来考虑马克思理论中过时的部分是什么,还继续说明现实问题的是那些。只有对马克思当时的理论做出扬弃,才可以说是掌握了马克思理论。因为马克思认为关于社会问题的真理是的。

在国外经济学界,《资本论》被公认为是一部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几乎所有国外的大经济学家,都没有忽略《资本论》的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回避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等学说,却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触到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生活的人的痛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个理论会在经济学家当中引起那么多的争议的原因。本文主要是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一些探讨。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和理论基础。早在19世纪,就有站在马克思对立面的资本主义学者提出:《资本论》的逻辑是如此严密,以至于只要承认他的劳动价值论,就不得不承认他对资本主义最终历史命运所做出的结论。由于马克思在其主要著作中从来没有对其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做过明确的概括,而且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教科书也从未有过具体说明,因此,我首先明确一下这个问题,在限定的范围内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都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认识,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的深化认识和研究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二因素学说;(2)劳动二重性学说;(3)劳动和劳动时间学说;(4)价值形成学说;(5)价值规律学说;(6)价值变形学说;(7)劳动力商品学说。这里主要是分析价值的形成和社会财富的分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两个前提(A和B)和一个结论(C)。A:“商品”规定为用来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B:“价值”定义为一切商品的共同属性或共同尺度;C:抽象人类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前提A和B出发必然导出结论C,其意义主要在于说明创造价值实体的只能是抽象劳动,对两个前提的任何背离则往往陷入非劳动价值论。简明地说,两个前提A和B是结论C的充分必要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个前提是否正确呢?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解是否正确呢?到底什么才算商品和价值如何定义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惑着经济学家。根据传统的说法:商品是实物形态的,而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中理论和现实有极大的矛盾。如果商品必须是实物形态的,那么我们就解释不了众多的第三产业者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如何解释资本、土地、管理以及科学技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也是一个艰难的话题。一般的看法认为,分配的方式应该是按劳分配的。所以价值的形成决定了分配。但是现实中,我们所见到的却不是这么简单。凭借财产所有权参与分配的现实使很多人对价值的形成产生了迷茫。于是就陷入了一个困惑——价值的形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只有人的劳动创造出价值?还是生产中的各要素都对价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都创造了价值?这是这个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所出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刚刚占统治地位,发育尚未完全的时期。100多年前他所看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重较小。哪个时期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的生产性质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论述了工作和经营管理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肯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创造价值。但是其理论认为社会服务行业不创造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现实相适应,重在研究和论述了物质生产劳动。但在知识经济时期,随着科技的进一步迅猛发展,原有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的生产力因素如科技、管理、信息、知识等在原有因素的基础上孕育和成长起来,作用不断增强,从而使原有因素(资源、劳动、资本等)的作用和地位发生变化。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第三产业在社会中的作用非常弱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记。

如果说马克思关于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这一命题继续有效的话,那么,价值源泉的活劳动必须扩展,才能符合现实世界。可以这样认为,商品不再单指具有实物形态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物体,而是进行定义的拓宽。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其工作时间在社会总量中所占比例也极小。作为理论分析,任何一个模型忽略次要因素是必须的。但是在当代这些因素已经变成主要因素了,我们不能忽略不计。经济学毕竟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必须符合社会实际。只有承认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存在价值的才可能解释我们的时代为什么会发展。在马克思这里,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与生产资料是没有关系的。但这并不是说劳动的具体过程与生产资料没有关系。只有把价值看作一种引入符号才可以理解为什么价值的度量是劳动时间——其实严密的逻辑判断应该是:劳动时间的度量尺是抽象的价值。对整个人类发展的问题当然是应该探讨社会总财富,也就是说探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总和。而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探讨其出发点应该是人类劳动的总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有时她们部分重合而使我们难以分辨,但毕竟是可以分辨的。对价值问题进行思考的实质是剖析人类社会内在的公正、秩序和内部运行规律。

分配领域的问题是伴随价值产生问题而出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是个现实主义者。理想的社会状态应该是每个人的生活消费额度由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劳动的度量——价值来决定的,而生产资料天然公有;甚至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这个概念。毫无疑问的是,人类还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马克思的观点是:应该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出发来对分配方式进行定位,不同的分配方式是由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之所以是一种按劳动力价值和按资本分配的关系,当然是由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翻译),中央党史出版社;

北京大学系《资本论》教学组 《资本论释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董瑞华、傅尔基 《经济学与论》;

第7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 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0

当十七岁的中国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一心想着读大学时,17岁的马克思已经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了规划,这一规划不仅为同龄人指明了一个方向,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启发。当然,这种差异有着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应该尽早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精神,以便学生更好地、更完整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生活。

《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于1935年秋天,也就是在马克思中学毕业前期,马克思有感于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而写了此文,虽然这时候的马克思还比较年轻,其思想还多少受到人本主义和神学思想的影响,但是在此文中,马克思已经指明了其努力的方向也即后来提出的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因而,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将其中的精神运用到就业工作中去。

马克思从文章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人作为在自然界存在中的特殊性,动物可以依赖自己遗传的生存技能而获得生存,但是对人来说,他并没有通过本能规定自己生活的方向,也没有遗传特殊的生存技能。可是就是因为人原本就缺乏生存技能,一切都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对于天性懒惰的人来说,这种选择毋宁是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无法决定或者一种放弃自我从而逃避选择。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人应该多一些考虑,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职业,马克思指出要理性的思考。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这种目标是基于各种原因,有很多人树立目标仅仅是出于一种情感,例如虚荣心、功利心等,这样的目标不仅不能在具体的生活中鼓舞人们继续努力实现目标,反倒是容易阻碍自己的发展,并且这样一条路最终往往会让人们悔恨不已。人生的目标,作为人规定自己存在的最为重要的方式,我们要坦诚的思考,“诚则明矣,明则诚矣”[1],恰恰是在摒弃了其他意见的欺骗,我们才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这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大多过了十七岁的年纪,但他们更多的只是“听话”和“叛逆”,这两种情感都是受人影响的感情,当做出选择的时候总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至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干什么,很多人都没有认认真真的思考过。很多人觉得我父母为自己安排好了发展的道路,但是从不反问自己:“我要过怎样的生活”?如果没有这种自我认识的意识,那么走向工作之后,必然会迷茫,必然会浪费大好的年华去做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大学作为最为自由的地方之一,不是在于学生可以随便翘课、随便组织和参加活动,而是在于有一个自由选择和思考的环境,没有外面的干扰可以自己想清楚自己做什么,这也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点引导学生的,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梦想;每个人都有道德意识,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道德担当;每个人都会思考人类的幸福,但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奋斗。当我们了解了从康德到黑格尔以来的德国哲学如何重视道德法则之后,我们或许会对马克思的这种认识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2]。任何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不得不重新去审视自己,审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审视自己一生的位置,即便我们没有勇气来探寻马克思所说的追求人类普遍幸福的道路,但至少我们应该将“公德”意识引入我们思想的道路中,应该有一种对普遍性的思考,如果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普遍伦理,那么我们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必须形成普遍的“公德”意识,这是我们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的任务。

虽然每个人的独特性决定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职业有所选择,但是在目标的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一定要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一个长远的与社会相统一的高度。“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马克思用其一生诠释了为人类的幸福而生活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完美统一。但相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个人的利益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了,在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面前,我们更多的选择个人利益。当然这一情况更多的同社会大环境有关系,我们在实行商品经济时,却没有将现代的商业精神引入,于是中国市场经济面临普遍的“诚信危机”。虽然这一状况无法一时得以改变,但是我们应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关系。

如果从马克思的整个哲学思想来考察,他的这篇论文无疑是标志性的,他不仅规划了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而且为同时代以及后来的革命者指明了事业的方向,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一个切入点,值得我们重视。就业观念的引导无疑是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我们不仅要多一点职业选择的考虑,更要多一点对学生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要引导学生认识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重视职业目标的确定,鼓励他们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公德意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07:32.

[2][3]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作者简介:张振兴(1987-),男,河北唐山人,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南通大学学生工作处科员,江苏南通 226007

第8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郑炎潮(以下称郑):那我就谈一下。关于这些问题,我手头有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很陈旧,但应该还有价值。(手持已发黄的1982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封面题目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发展》)这是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我最早和最有代表性的论文之一,是今天要谈的我的第一份历史资料。这是论文原稿,写成时间是1982年。当时我的导师是黄家驹教授和丁家树教授,但我精神上的导师主要是著名经济学家卓炯教授,当时他在广东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兼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的授课和指导导师。现在看来,这份论文的学术价值我认为有两点:其一,在我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概念;其二,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理论是经济改革的基础理论,它决定着经济改革的方向、目标、内容,关系到我国在这次改革中能否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 

(手持另一份资料,封面题目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文章是我在小平南巡之前写的,小平南巡是1992年春,我这篇文章是1991年11月结的稿。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平南巡之前学术界已有探讨,并留下了一些文稿,但开始没人敢发表。小平南巡后,就马上发表了,我这篇是在广东《学术研究》杂志1992年第一期发表的。 

 

苦难出学者 

 

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学术生涯吗? 

郑:我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的,毕业后分在陕西一个汽车大修厂工作。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制度,1979年我考入华南师范学院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陈:这是你的幸运,你的学术生涯从广东开始,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开始。 

郑:是的。正因为身在广东,而我国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所以我可以把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广东省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超前性的理论研究。 

我1979年进校,1980年确定论文题目,1981年开始写。写之前已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并且很多个体户雇工人数已大大超过政策规定(当时只准许雇工八个),已经有了特区(深圳特区是1980年年底挂的牌)。广东的个体经济、中外合作经济、外资企业和私营经济最早发展,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方面因为广东是侨乡,百分之七八十的港澳同胞和华侨是从广东出去的,国门刚打开,港澳同胞和华侨就回乡投资或支持亲人发展个体经济或中外合作经济等。所以我的理论不是个人空想出来的,是先有这些社会实践作研究素材,我才能够写出我的毕业论文。为什么我的毕业论文产生在广东,而不是产生在别的地方呢?因为当时内地没有这些社会条件。 

陈:你是理工科出身,为什么会转向社会科学研究?你的这种理论兴趣跟你的个人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郑:我的人生转向、我的理论兴趣跟我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我的老家是著名的侨乡之一广东恩平,大学时代,每次放假回家总要听到很多偷渡香港或国外的故事,总有一些乡亲突然就再也见不到了,甚至有一些乡亲因为偷渡淹死在海里,这对我刺激很大。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选择中国生存发展,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偷渡境外?为什么我的同胞苦难深重,而报纸上却始终莺歌燕舞?我不能不思考,中国到底怎么啦?中国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我以前是学理工科的,读大学以前,我没有任何社会理想,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都是文盲,苦了一辈子。我考大学的目的,就是离开农村,吃商品粮。进大学后正好碰上文革,文革给我们带来灾难和伤害,同时也激发我们反思和追求。我发现我不适合搞理工科,下决心改行。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大学时代,我曾经是重点批判对象。我本来“根红苗正”,和当时的所有红色青年一样盲目崇拜。后来我为什么从崇拜转到怀疑?家乡的苦难教育了我,文革的苦难教育了我。为什么跑那么多人又死那么多人?为什么停工停产?为什么搞武斗?为什么搞残忍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些问题从自然科学和理工科教科书中是找不出答案的,于是我相信只有研究社会科学,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那时我先读马恩列斯毛传记,后来又读华盛顿、拿破仑等名人的传记,渐渐得到一个启发,就是要树立伟大的志向,干一番事业,这就渐渐改变了我原来那种纯朴的、原始的、中国式的所谓个人理想。开始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个怀疑者、一个“问题”青年了。 

陈: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 

郑:我66年迷信般的崇拜,67年还崇拜,68年开始怀疑甚至是“叛逆”,反对文革,怀疑林彪,认为毛泽东思想也可以一分为二。69年就开始寻找自己独立的思想。我的一帮同学,都有这个经历。 

陈: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郑:对,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都很不幸,有的被打成反革命,有的被捕坐牢,有的被流放到新疆或西藏。我是比较轻的,没抓我,只是作为系里的重点批判对象,大会小会批,并隔离起来,两个同学看守,从吃饭到睡觉、到上厕所都跟着我,搞了半年。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 

陈:也就是群众专政。 

郑:对,群众专政、同学专政。毕业时,我的鉴定是这样写的:“犯过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严重政治错误,不能重用。”然后把我送到部队农场锻炼,再分配到工厂从事技术工作。一直到报考研究生前三个月的1979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平反“错案”,才通知我的工作单位将我的原鉴定撤消。 

我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科学?因为现实让我困惑,我的思想挨批判而无法找到答案。我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书,试图从书中找到答案,主要看马列经典。刚好机会也来了,1978年恢复高考,我下决心考研究生,转向研究社会科学。为了考研究生,我白天上班搞技术,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把马克思写的三本《资本论》、三本《剩余价值理论》从头到尾通读了两遍,几乎每一页都有圈点或批注。我对马克思经济理论较熟,功底就是这时打下的。1979年,我考上了经济学研究生,实现了从事社会科学的愿望。 

 

绝处逢生的一次会见 

 

陈:还是回到开始的话题,从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讲起吧。 

郑:读研究生是我实现人生理想的起点。选定《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及其发展》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关于这篇论文还有几个故事。 

我的毕业论文在全国最早提出“私营经济”这个概念。当时我在广东做了大量调研,根据这些调研我断定,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阻挡。但当时有一个政策,个体经济可以搞,不过必须有一个量的限制,比如雇工不能超过八个。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了。经过研究,我发现马克思的这个说法与广东改革开放实际不符。照搬马克思这个说法,对发展经济、对改革开放只会起束缚作用。我认为需要一个新概念来定义和规范超过雇工八人的个体经济,叫什么呢?我当然不同意叫资本主义,就自己定义了一个概念,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但这个概念很敏感,政策不允许,又不符合马克思经典理论。论文答辩前夕,导师告诉我,关于私营经济那一章必须放弃,不放弃,你的答辩肯定不能过关。当时我很痛苦,到底是放弃自己长期研究和创新的理念;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计后果呢?我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也没法解决,最后还是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任仲夷书记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他1980年到广东,来之后遇到了难题,因为政策规定个体经济雇工不能超过八个,但广东的个体户相当多,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甚至几百个都有。这个问题到底怎么办?他也很苦恼,当时就要广东社科界研究。那时我没参加有关会议,我还只是一个研究生嘛。但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很高兴,我正好研究这个题目啊。于是我从毕业论文中抽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那一章的打印稿,没有作任何修改,用信件单独寄给任书记。我的研究生论文九万多字,这一章大概近万字。 

陈:是用平信还是挂号信寄? 

郑:平信。信封写上“广东省委任仲夷书记收”,贴了一张八分钱的邮票,就寄出去了。 

陈:你为什么要选择直接寄送给任书记呢? 

郑:为什么我要直接寄给任书记?因为当时我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件事,听说中国社科院比我早一届的两个学经济的研究生来广东调研,任书记亲自接见他们。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我想,堂堂省委第一书记,原来这么平易近人,连研究生调研也接见,那我为什么不试探一下,看看我的论文能否引起书记重视? 

当时对这事,我是既抱希望又不抱希望。抱希望是因为我认为,要是任书记能看到我的文章,那么它应该有参考价值,对解决广东的现实问题应该有作用。不抱希望是因为任书记肯定忙,一封平头老百姓的普通信件,他未必能看到。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到一个星期,任书记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不是直接打给我本人,是打到我们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办公室的。任书记说找郑炎潮,办公室主任说小郑不在,有事我们转告吧。任书记说不行,这事没法转告,一定要和小郑本人谈谈。任书记留了一个电话号码给主任,要我晚上跟他联系。 

我当天晚上就直接与任书记电话联系。电话拨通,我问你是任书记吧?他说是啊。我说我是郑炎潮,你打电话找我呵?他说,是啊,我打电话找你找不到啊。我说什么事呵?他说,你的论文,我收到了,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好,我想约你谈谈这个事,你有没有时间来?我说可以啊,我也想请教你啊。他说明天来吧,怎么样?我接你过来。我说,不用接,我自己坐车就行了,我知道你在省委。他说,你不用自己来,我派车接你。他好像很为难,说是他请我的怎么能让我自己去。但我不想来一辆省委的专车到学校接我,我不想惊动大家,想低调一些。于是我坚持自己去,说不用劳烦你。任书记只好同意了,并告诉我下午3时在省委办公楼三楼他的办公室等我。 

按约好的时间,第二天下午两点半快三点钟的时候,我赶到省委,给门卫说任书记约我来的,门卫就把我放进去了。我直接就到了任书记的办公室。 

陈:他的办公室没有别的人?没有秘书把关? 

第9篇:马克思毕业论文范文

一、梦想从学习开始

当代青年正面临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要在多元的思想观念中自觉地选择马克思主义,我是曾经过了一番努力的。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大学生经受不起西方国家宣传的冲击,抛弃了集体主义价值观,转而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一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走向多元化,出现了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等倾向。我们教科书中那些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人们到底是如理解的呢?正当我感到困惑的时候,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时刻,从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传出一则消息: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16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证明,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都承认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整个世界。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下定决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并当即向学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大学期间,我学完了金融和信息两个专业,正如列宁曾说过的,许多知识分子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共产主义是从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始的。科学的真理性、专业的逻辑性对他们具有天然征服力,而马克思主义则在真理性上内在地与各种科学学科联系在一起。我热爱金融和信息专业,但是,更信仰马克思主义学说。比如,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马克思针对阅读《资本论》的困难时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名言我就永远铭记在心。

二、激扬青春鼎力央行梦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参加工作不久,我就加入了党组织。工作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在资本主义世界走红,成为畅销书,不少出版社都再版马克思理论经典著作,伦敦市中心的书店里、橱窗里都能看见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资本论解读》、《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摆放得非常醒目。“一个月的销量,就抵得上以前半年的。”。据报道,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看《资本论》,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毫不掩饰自己是马克思粉丝。人们想起了这位伟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揭示,禁不住要重新研读它。值得欣慰的是,掀起这一轮“马克思现象”的主力军是代表着希望和未来的青年一代。而且,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出现。社会的深刻变迁使我更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物,是一个过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当前,世界仍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记得我在2002年撰写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时曾引用过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春视察上海时高度评价浦东新区的著名论断,他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段话精辟地说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金融在发展我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金融与经济的本质联系。中央银行在国家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发展我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转型驱动、创新发展中的“央行梦”更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为之付出辛劳和智慧。我决心让青春鼎力央行梦,继续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岗位,多一份压力和责任,少一点懈怠和浮躁,勇敢地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自觉增强为基层央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找准定位、细化目标,努力实现个人专业素质与央行职能的有机结合;自觉带领广大青年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促进基层央行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燃烧青春托起中国梦

正如最近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每一名青年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是光荣的“中国梦的筑梦者”。将个人的青春之梦与国家的复兴之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历史命题。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青年成长成才、追梦圆梦、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民族复兴的本质是文化复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生命之源。2013年4月23日,在第18个世界读书日,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团委以“青年梦,央行梦,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六届青年文化节拉开序幕。本届青年文化节活动从4月至10月,内容分《谈人生观,话青年梦》、《论价值观,绘央行梦》、《树世界观,筑中国梦》三个篇章,涵盖了“读书论坛”、“数字化阅读工程”、“领航导学”、“观看青春励志电影”、“优秀青年评选”、“优秀青年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做节约达人”、“学习和走访活动”、“学习党的十知识竞赛”、“践行阳泉中支青年精神”等12项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办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第一届青年文化节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五届青年文化节,动员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了“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金融知识进社区”、“新视野网络杂志”、“领航导学”、“青年论坛”、“手拉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一次主题活动,都留下了共青团和它引领下的团员青年成长进步的深深足印,其中有四届青年文化节活动受到分行团委的表彰,并向总行推荐为“精品活动”。特别是第一届青年文化节关于“文化自觉”活动的经验还在总行团委2009年初的云南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本人也于2012年、2013年先后被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阳泉市委员会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的提出,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伟大梦想的路径更加清晰,步伐也更加稳健了。我们要顺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培育新常态,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燃烧自己、奉献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