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精选(九篇)

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

第1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一、标题:书写“实习证明”或是“证明”。标题一般顶行居中,字体稍微大号,区别于内容;

二、正文:正文简要介绍该同学在本单位的实习基本情况,包括:实习时间、职位、实习的表现(简单的证明材料此项省略)等。

三、落款:落款主要包含实习单位名称、单位联系电话、日期、单位公章。

以上是一般大学生单位实习证明的基本格式,下面精选几篇典型的单位实习证明材料,方便网友具体参考、查看单位实习证明怎么写:

单位实习证明范本一:

实习证明

兹有______学校______班________同学现在我公司进行工作实习,期间担任_________,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公司落款,(盖章)

单位实习证明范本二:

实习证明

兹证明×××同学在我单位××部门实习两个月。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公司落款,(盖章)

注:上面两份单位实习证明系简单版本,没有说明该生在单位的实习表现和一般评价,只是对该名同学确实在本单位实习做一个证明。

单位实习证明范本三:

兹有 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 同学于________ 年__月__日至 年__月__ 日在 __________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习(/或者__________ 公司__________部门实习)。

工作期间表现良好,有效地帮助了_________作了_____________。 (/可选)特此证明。

_________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或者________公司)(盖章)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公司落款,(盖章)

单位实习证明范本四:

兹有_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实习。

该学生实习期间主要在我司U9测试部财务组实习,主要负责全面预算等模块的测试,验证等工作。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在工作中遇到不懂得地方,能够向经验丰富的职工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扎实的财务理论基础,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学以致用,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体现出其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从未缺勤、迟到,尊敬我行工作人员,并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其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许,并予以肯定。

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公司落款,(盖章)

单位实习证明范本五:

兹有**学校**同学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在__________ 公司__________部门实习。期间,工作积极,成绩突出。

该同学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已结束。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2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中职双证教育 金融教学模式 金融专业 实施策略

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为社会输送人才.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在教育改革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金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也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实现中职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

一、什么是双证?中职双证金融模式实行原因?

双证是指国家在学校推行的“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新的学习形式。

1.学历证书是毕业证 即证明你是专科还是本科毕业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鉴定评价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中职双证金融模式实行原因:

a) 财务人才市场额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b) 对从财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c) 双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水平,知识掌握。实战经验丰富。在未来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发展前景更加宽阔。

二、中职学校金融专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低,生源质量不确定。

目前,中职学生都是平民化,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双证制”培养模式下,决定了生源质量不确定性。

2."双证"金融模式学生枯燥,单一。

一些学生认为"双证"金融模式下的学习过于单一,学习形式过于内容化,没有充分理解双证制的重要意义。

3.学生学习双证的目标性不明确。

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或者说有的人将来不愿意从事专业工作。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持久学习的恒心。

三、中职院校"双证"金融模式的作用:

1."双证制"金融模式是学校适应市场人才需要

截止到2012年.高中职院校:"双证制"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现阶段,中职学校金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对金融人才的需要逐年上升,在大众教育的模式下,中职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下要有一席之地,必须或者专业的职业资格。学历文凭证书不是证明专业人才及劳动者能力的唯一证书。科技与教育的迅猛发展,金融职业资格证书对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和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其发展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劳动就业制度。“双证制”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高等教育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市场人才需要的主要方向和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高校人才培养应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或职业所要求的学识、技术与能力相一致。所以,金融模式“双证制”是为了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

2."双证制"金融模式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的双刃剑

"双证制"金融模式的学习是学生专业知识能里得到升华的途径,金融方面的学生通过对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考取双证,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检验。另外,由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革,要求专业知识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不是单纯的旧模式。中职学校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并不都适合目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应根据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金融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

3."双证制"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双证制"金融模式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在金融专业的模式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对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迈出学校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双证金融模式是帮助学生和实现学生就业的对接点!

四、中职学校"双证"金融模式的实施策略:

1.重视基础课程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考核

中职学校在双证的基础上,金融模式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应该重视对金融发面基础课程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加金融知识方面专业技能的考核,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提高金融教学模式,中职院校还应该制定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2.探索学校的教学模式,利用双证实现就业机会对接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方向主要是企业。金融教学模式包括很多方面的岗位技能,中职院校应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双证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和各企业的金融方面岗位得到对接。学校应该千方百计地和金融企业和外贸企业有更好的沟通,从而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实施。

3.推广双证金融教学模式,强化金融教学模式的效果

中职学校应大力推广"双证"金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培训中能更好的也企业的岗位结合起来,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的职业技能考核的课程,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从而强化金融教学模式的效果。

4.整合双证课堂资源,金融模式下的岗位得到培养

中职学校应整合校园课堂资源,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教师辅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在金融模式下得到培养,并能在企业的岗位上能更好的运用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用型的人才更是讲究:高效,实用,效率三个发面。中职双证金融模式在未来的教学发展道路上将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性质;认知风格;呈现方式

有研究者对文本、视频两种网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与认知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来说,文本与视频这两种呈现方式没有显著差异。由于之前的研究只是针对一门课程来进行实验,因此笔者进一步思考,不同内容呈现方式的网络课程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来说其有效性是否会随着课程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实验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学习者认知风格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设,并进行验证。因此,我们分别选择《教育技术学》和《Html语言》作为实验材料,这两门课程的性质分别倾向于理论型和操作型。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课题组选取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04级学生60名作为被试,这些被试已经学过部分教育学、心理学和技术类基础课程,实验前还没有开设“教育技术学”和“Html语言”课程,实验中并未刻意强调此实验内容,尽量保证被试在自然状态下学习。

2.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双因素两水平的方法。在网络课程呈现形式方面分为文本显示和视频显示两个水平;在学习者学习风格方面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两个水平,因变量为学习效果。

实验前首先对被试分别进行学习风格测试和两门课程掌握情况的前测,在保证各组被试间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按匹配的方法把被试分成场独立/文本组、场依存/文本组、场独立/视频组、场依存/视频组,两种学习风格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处理,然后进行后测以比较各组学习效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再比较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有差异。

3.研究工具与材料

(1)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以测试不同的学习风格,共三部分,测验时间为12分钟。

(2)前测和后测试卷,用于测试被试在学习两门课程前后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材料,主要采用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Html语言》由课题组精选相关内容作为研究材料。

4.数据处理

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二、结果分析

1.《教育技术学》课程的实验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场独立和场依存组的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958和0.4)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即文本/独立型与视频/独立型组的学习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同样文本/依存型与视频/依存型两组也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也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相关研究的信度。

接下来,采用两因素、两水平的2×2方差分析来验证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学习风格两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经过统计,学习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样本的各组之间相互独立,相伴概率为0.38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根据统计结果,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因素、学习风格因素、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学习风格因素交互作用的相伴概率(分别0.530、0.913、0.581)均大于0.05,因此以上因素均未对学习效果呈现显著影响。

2.《html语言》课程的实验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场独立组的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449,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文本/独立型与视频/独立型没有显著差异,与之相对,场依存组的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文本/依存型与视频/依存型则产生了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对场依存型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接下来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显示相伴概率为0.776,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再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风格因素、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因素与学习风格因素交互作用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0.05,因此可以认为三者对学习效果的交互作用显著。

经过实验和统计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偏于理论型的课程,采用何种内容呈现方式并不会对不同场地独立性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于侧重于操作型的课程,场独立学习者无论用何种内容呈现方式都不会对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可能和场独立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强有关。与之相反,场依存性学习者非常倾向于视频讲解的方式,这也许是因为场依存性学习者在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关内容时,特别需要详尽的说明与指导。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路

1.根据课程性质,侧重不同类型资源的建设

尽管本实验仅选取了两门具有不同特征的网络课程,但事实上每门课程都具备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征。如计算机操作类的课程就非常侧重于演示和操作环节,因此应为学生提供更为逼真生动的演示过程,应搜集优秀的CAI课件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选用。再如某些文科学课程,网络课程设计者完全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已有的、没有版权争议的、制作精良的视频而非乏味的课堂搬家式视频。总之,网络课程制作者应仔细分析本门课程的特征,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资源的搜集与制作。

2.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尽量实现因材施教

网络教育尽管具有方便、快速、资源丰富等特点,但在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提供个性化学习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网络课程仅具有基本信息登记模块,与学习更为相关的知识水平、认知风格等个性特征测试模块很少见到,与之相应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呈现、个性化教学活动安排更无从谈起。事实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认知风格的差异是个性特征在学习中的基本表现。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课程的适应性,必须充分考虑认知风格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习目标及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核心要素做出综合考虑,形成完整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3.从基础做起,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应当从基础做起。比如网络课程建设中可针对重难点设置短小的视频,提高视频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还应在视频中增加优秀的课件。而更为基础的文本要系统、丰富、条理清晰,适当增加超链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特别是场独立学习者的要求,还可以运用概念图等方式提炼内容结构使场依存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构建认知结构。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开发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继红.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学习者认知风格

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2005,(6):18-45.

第4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课程改革;国考

實行教师资格证统一国考,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有力举措。获取教师资格证是学生就业的门槛。但考试科目范围广、难度大,非师范类学生和师范类学生都为参考对象,导致通过率低。国家对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成了极具权威的指标,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挑战了一贯以来重技能轻理论的现状,提升通过率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考基本情况

(一)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及报考比例

体育教育专业16级学生总数181人,累计参加考试152人,通过48人占比31%。由于是第一届实行改革,同学们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报考时间存在先后,有大部分是大四才报考,在校考试机会只有一次,学校层面也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宣传不到位,导致还存在少部分学生不报考的情况。学生自己不能明确教师资格证对今后教师生涯的影响。导致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很低、届时报考比例低。

(二)教师资格证学习途径

调查中显示学习备考的主要途径有按学校课程安排学习迎考占11%,自买网络课程学习迎考的占23%,报培训班学习迎考的占25%,自己购买考试书籍进行自学迎考的占52%。从比例来看,自买网络课程和报培训班的学习方式的比例不高,但这种方式更能抓住重难点,更详细地讲解以及配套题目,不需要再自己去找,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报培训班和网络上课需要花更多的钱,所以选择的人数少。购买教材资料自学比例占一半以上,而自学需要毅力与方法,以及文化功底,对考点难以把握,对考试不利。还有极少的人按学校安排的课程去学习,更无明确的目标。但还是有少数同学抱有侥幸的心理只针对应考内容进行片面式的学习,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路走偏锋。

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一)改革前主要课程与改革后的课程设置,见表1。

表1显示变化最大的是增加了有关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了学生教育实习和面试的能力。

(二)教育类理论类的课程安排

教师资格证笔试的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体育学科知识与能力三科中,学生通过率最低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目前这块的教学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公共课程的教学来完成的。在教育类理论课程安排上有23%的人认为缺乏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教学,有58%的人认为缺乏教师基本素质方面知识的教学,11%的人认为缺乏教师基本能力方面的教学。提高笔试通过率学校应全方位考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除了开设的公共课程外,应有其他途径讲座等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此门课程通过率。

(三)专业类术科的课程安排

专业术科其主干课程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调查显示有89%同学认为术科课程安排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能通过术科课程的学习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运动技能及教学策略。

(四)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形式主要有:集中教育实习、课程内教育实习、学年校企合作。

1.集中教育实习:一般安排12周,实习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其培养目的是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实习前根据实际情况共分为9~10个队,由体育学院的老师带队进行实习,分别分布在娄底三所学校,常德、涟源、邵阳、邵东等地区。实习回校进行教育实习总结大会,针对教育实习全过程进行评比。

2.课程内教育实习:是近年来体育教学论等课程改革的结果,如体育教学论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后在校内,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为期5周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大学体育任科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专门的教学实践工作手册,要求完成规定的教案、教学工作。

教育实践方面的大力改革,大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率高达100%。

3.学年校企合作:每个学期末,利用2周时间,按教学模块进行培训。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31%,高于全国教资平均通过率23%~27%,面试考试通过率为100%。

2.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是合理的,改革更偏重于教师技能的培养课程,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强。

3.学校组织力度不够,导致还存在少数人没有报考,通过率有待提高,目前没有专门的培训途径。

(二)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投身于教师资格证的考取

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要深深明白教师资格证的重要程度,学生可以把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毕业必须内容。

2.以“国考”为准,改革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各科教师应积极与“国考”标准对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融入“国考”的知识点,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授课。

第5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第二条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项实践训练,并原则上完成了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训练之后,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现场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必修环节;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顶岗实习从三年一期开始安排,因特殊情况可以安排在其他时间进行,原则上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

第三条顶岗实习前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修读并考核合格,且须按照学校规定交清学费.除因学校特殊安排外,任何人不得在课程考核结束前提前顶岗实习.学生因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要求顶岗实习的,学生须提供单位接受证明(说明实习岗位,薪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人事部门联系电话等)以及学生家长签署的同意实习的书面意见,经系部和招就处查实确认后可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有重修科目的以自修方式重修,返校参加重修考试合格才能具备毕业资格.

第七条顶岗实习必须保证实习质量,保证实习时间和效果,保证师生实习安全.实习前学生必须签订统一制定的实习协议书(一式三份),实习单位,学生各执一份,一份交系部统一保存,同时应统一办理师生人身意外保险.

第八条同一实习单位,有三人及以上实习学生的应成立实习小组,设实习小组长,由热心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学生请假首先须经实习指导老师同意,实习单位批准.

第九条学生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或发生重大事件,由实习小组长(或本人)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报告,由系与实习单位协商解决.实习学生不得直接与实习单位发生冲突,若无理取闹,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将按《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学生代表主要职责

1,学生代表主要由班委

和实习小组长组成.

2,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 第十九条顶岗实习组织工作基本程序

1,由招生就业处和系部落实实习单位,明确顶岗实习的岗位,目的,现场指导教师人选,系部必须安排专业教师或聘请企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现场指导.

第6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秘书资格证书专题

作者简介:董燕(198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浙江杭州31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协会2010年度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ES-10G0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33-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目前,我国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构建已基本形成,但是现有的模式是否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是否能够把电大的远程教育发展引向21世纪的辉煌,实在是值得商榷。什么样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才是我们所期盼的,如何构建这一模式,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界探讨的中心问题。本文研究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模式,试图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技术领域的新成果,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对教学进行改革,力图在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中探索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融合了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优点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如同化学反应一样,混合式学习是使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各种教学环境等元素互相作用,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然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实施,因而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就成为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所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秘书实践类课程中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与远程教育平台和辅导教师的交互,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也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之传统的网络教学,可以说“混合式学习”是一次新的超越与提升。具体来说,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

混合式学习理论中的第一指导理论认为:高效率的学习即学生得到了合适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并在激励、说明、应用和整合等方法的正确指引下来完成任务,因此确定合适的任务,即课程内容的专题化、任务化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两部分。不同的职业资格有不同的要求,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特点,秉持构建成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结合“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两大专题,其中基础知识部分由文书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沟通基础、速记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和法律法规几个部分组成,工作技能部分采用四级秘书的标准,由会议管理、事务管理和文书拟写与处理三部分组成。以骨干知识为纲,引入知识在秘书实践工作中的运用情况,构建本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具体分解知识的能力。每个专题任务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讨论,讨论内容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案例研究,通过专题讨论可以使教学内容重点更为突出,难点也得到较集中的解决。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对问题的理解大大深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混合式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运用

在对“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划分、资源整合后,授课教师列出表格,详细介绍每一专题的内容、特点及所能满足的学习需求。在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入手对“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进行设计。德里斯科尔曾经说过:“混合式学习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混合式学习关注的不是使用何种技术与手段,不是以何种方式来实施教学,而是强调在特定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以实现最理想的教学目标。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掌握课程已有的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特点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根据资源整合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合理安排面授辅导、网上教学、课程实践等教学活动。在有限的面授课教学中要尽可能教授给学生学习“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学习方法,介绍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以及讲解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网上教学是面授教学的积极拓展和有效补充,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实时或者非实时与教师联系,学习知识,获取指导。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打开了另一学习天地。在秘书的专业网站中学生可以获取最新学科知识,借鉴处理秘书实际工作的经验,并在网上组织小组讨论,完成课程作业。虚拟工作室、案例库等也成为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与工具。其次,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思考题和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供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在督促学习的同时检验这一时期的学习效果。

在开放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主讲型教师,而是提倡教学主导型的教师,在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更是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引导、辅导及督导上。引导主要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控制,实践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以及各种形式的实时交流探讨中。辅导指的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辅导,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以面授课的形式或者以网络实时、非实时交流的形式进行,具体包括面授讲解、作业分析、疑难解答、学习平台的课程讨论区答疑、BBS实时讨论、QQ、E-MAIL非实时答疑等。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上,即督导。一方面,教师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相关教材学习、网上学习、四次形考作业和小组学习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调适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秘书资格证书课程”课程教学设计见下图1。

三、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

混合学习评价是整个基于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混合式学习提倡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包括传统的考试测试、学生档案评定、过程评价等等。混合学习评价既重视个人自我评价也注重在合作过程中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个人评价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及时做出调整和反应。混合学习评价既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比重,目的在于把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混合学习评价注重“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即能理解、掌握新的知识,能通过实践验证新知识,最终将其与已有知识融合,构建新的知识架构。混合学习评价鼓励情景学习,注重行动过程本身和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的同时,扩大情景分析题和应用写作题的分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秘书资格证书课程”努力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健全的混合学习评价考核体系。最终形成的多元评价结果,需要反馈给学习者,通过意见反馈和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共同提高。

四、混合学习指导下的实践教学

“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素质和秘书实践能力。该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由基础到综合,由课内实训到课外实习,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案例出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秘书资格证书专题”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职业性主要是指参照企业秘书培训标准和国家秘书职业标准,构建了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三个核心教学模块:办事、办会、办文。同时,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建立了实践内容遴选机制。实践性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教学总课时的50%。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课内实训、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实训、课外实习。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向课堂外延伸、向校外延伸,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推行“课证沟通”,把实践教学环节和秘书资格证书要求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开放性主要是指建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实践环境:第一,实践时间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自由安排时间参与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实训、课外实习等实践活动。第二,实践内容的开放,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个性化”实践。

五、小结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要考虑如何将学习所需的元素进行适当的“化合”,以产生想得到的反应。“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构建,正是用混合式学习理论指导课程教学的一次实践。通过这一尝试,希望能改变“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的教学现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给课程教学注入活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2]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董燕.《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第7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创新实践教育 双证制 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205-02

针对近年来军工企业反映高职毕业学生的知识面、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不全面的现状,辽宁兵器职工大学探索了一套“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实践驱动”的培养体系,融入新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教学、教学工厂”等理念及市场导向,以“双证制教学”为教学特色。教学理念是推行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已经创立了“辽沈集团王巍数控大师工作室”省重点支持的品牌项目。大师工作室领创人――辽宁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毕业生王巍获得2013年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称号。

1 双证制教学模式

企业办学学生多数来源于所属于企业,学生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双轨制”的教学是辽宁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的课程构架。在教学计划中,所谓双轨制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为宗旨。即一个目标,二条途径,一明一暗,一主一从将教学分两块进行,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培养符合毕业生要求的获得“毕业证”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要求进行综合培养,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合格高职生。双证书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两个必备的要件。双证书培养的要求催生双轨制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毕业证”中包含“职业技能等级证”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又要突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内容,即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1]。在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践过程中,双证制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和考核主要内容融合在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有意针对学生训练职业资格考试的实践能力,学生也是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处就是高职双证制的教学,同时也是学生毕业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同时获得的一种教学方式。

“双证教学”的开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企业项目需求牵引;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创新和实践技能培养。

1.1 双证制的运行方式

(1)授课形式:授课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现场拖过实例讲解方式进行授课,采取与学生交流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把基础知识模块化,以项目和实例驱动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组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学习后,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又获得了实践能力。(2)双证制运行模式:高职双轨制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毕业证与职业技能证同时获得的一种教学方式。全日制企业项目研发、企业实习为主。

1.2 双轨制双证书教学组织过程

(1)“双证书”制度就是使接受学生毕业前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毕业前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或市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专门成立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试中心,组织学生报名。进行考试前辅导。辅导内容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抽取,实践技能考试,题与实践结合校本出题,省市人社部门备案。(2)成人学历教育采取免试入学,通过学分要求,达到学分要求准予毕业。形式灵活学习,便于成人学习,全国统一考试入学的制度,使成人学历教育的公信力高深受成人欢迎。对部分业务能力很强,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已经具备了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经学员申请可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

1.3 双证制教学的入学模式

(1)可以免试入学,但是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可以让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学苗,提前进入到学历教育队伍中来。与同届学时进行同样的管理,并实行该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学科免试,其它学科按教学计划全部完成,经考试合格提交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验印颁发《毕业证书》,这样也可以使得非学历教育者,实现持“双证”上岗的要求。(2)学校允许已经获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学员“先上车”即无学籍,随同届学生听课学习,承认相关学习成绩,待通过全国成人高校入学考试取得学籍后,符合学制要求办理毕业证书。企业开展“科技”和“技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设立职级工资,提高薪金待遇,学校对在职职工采取减免学费政策,并实行学分互换等学习形式,近年学校学历招生成果喜人。

1.4 双证制教学的特点

(1)勇于创新。采取双证同时教学,体现了其高职院校的办学的灵活性及适应性策略,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非常成功的。(2)注重技能。学生在实践环节过程中,能够参与和进行工业项目的实训,提升了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3)满足企业的需求。“双证教学”的主要基于企业项目需求。双证制的运行随时可以保证与军工企业合作。双证制教学为学生的就业率提高贡献非常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非常喜欢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同时这些获得证书的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很强,获得企业用人的单位好评。双证制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强调以人为本。

2 双证制教学运行的优势

2.1 双证制教学获得学生与企I单位的双重欢迎

实行双证制教学,首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的目的性,同时双证制度也受到企业单位的认可与欢迎。值得推广。

2.2 确保实践设备资源的充分应用

实行双证制教学,每学期的硬件资源都能合理应用,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主动提出申请使用设备,提高使用率。同时用人合作单位,为了先期考查学生,允许学生去企业实习,使得社会的资源也能充分地利用[2]。

2.3 拉近了院校与企业的距离,也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基础

实行双证制教学,学生在第三学年级,去企业实习后还返回学校上课,就会把企业的信息都带回学校,拉近了高职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从而促进学生对企业具有更广泛的认知。

3 结语

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双证制教学模式,建立“双证书”对接的立交桥,将双轨制变为同轨制。在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中,在内容上删繁就简,重复或相似内容折合成学分,实行等值兑换,缩短了人才培养进程。从而使各类培训学员获得“双证书”掌握“双刃剑”。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关键词 上海市;双证融通;课程改革;教学变革;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33-04

收稿日期:2014-05-06

作者简介:范心忆(1988- ),女,江苏吴江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双证融通旨在帮助学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海市从2012年5月开始双证融通改革探索,选取本市10所中职校共6类专业作为试点,并组织实施。截至2013年底,完成4类专业13门双证课程考核。各试点校是如何实施改革的,改革对各试点校有哪些影响,改革成效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可为下阶段改革实施提供反馈,也可为其他省市开展双证融通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结合上海市双证融通实施现状,选取已完成部分双证课程考核的5所试点校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双证融通试点班学生、双证课程教师、试点专业负责人。共发放问卷172份(学生152份、教师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学生136份、教师20分),问卷发放覆盖率为83.33%。

二、结果分析

双证融通实施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融通。这种融通不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之外增加某门考证课程,也不是将考证内容全部散入相关课程。上海市的做法是立足课程,在融合两类证书内容的前提下设置双证课程,组织双证课堂教学。因此,双证融通将促使试点校改进原有课程与教学,改善教学条件,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一)双证融通引发的课程改革

1.课程设置调整

双证融通的重大突破是双证课程的设置。所谓双证课程,即在任务引领型课改理念下,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学校教育内容的专业非理论课程。本调查所涉及的双证课程主要有汽车总成拆装、洗护发、烫发、染发、基础修剪造型等12门课程,横跨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发与形象设计、西餐烹饪等4类专业。

双证课程命名直接体现工作内容的命名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双证课程设置出于专业实际特点及操作便利性考虑,通常以4~6门为宜,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共设置了《汽车发动机系统拆装与维护》《汽车发动机系统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系统拆装与维护》《汽车底盘系统诊断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拆装与维护》《汽车电气系统诊断与检修》6门双证课程。

2.课程内容整合效果

课程内容整合主要是指双证课程内容既包含中职校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又包含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的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养要求。整合后的课程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而是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有机统一体。课程内容整合是改革的重心,直接影响教学,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是课程内容的接受者与受益者,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效果最具发言权。25.74%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双证课程内容很实用,42.65%的学生认为比较实用,30.15%的学生认为一般,1.47%的学生认为不实用。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68.39%)认为双证课程内容是实用的,说明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二)双证融通引发的教学变革

1.双证课程授课形式

双证课程内容融学历教育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于一体,强调技能训练,呈现理实一体化特征。上述课程内容的实现形式直接呈现在授课形式中,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必然改变原有“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授课形式,使其朝着“理论知识讲授结合动手操作”、“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授课形式发展,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转变,见图1。

授课形式转变又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双证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内容组织与授课形式,迫使教师在合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实现自身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双证课程实施中常用教学法主要有讲授-演示法(29.8%)、项目教学法(26.3%)、小组合作法(24.6%)、案例教学法(19.3%)等。这些常用教学法不同于以往内涵单一、使用范围明确的教学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内涵十分丰富。因此,随着改革的继续,双证课程教学法可能会随着课程内容的理实一体化而朝着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

2.双证课程课堂技能训练情况

理实一体化的双证课程内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这主要通过计算学生在双证课程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操作时间(以一堂课45分钟计)体现。虽然双证课程设计中并没对学生课堂动手操作时间的长度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大部分试点校在双证教学中均给予学生一定量的操作时间:50%的学生表示其在课堂中的操作时间已达半堂课以上,25%表示已达半堂课左右;17.65%表示已达1/3课堂时间,5.88%表示少于1/3课堂时间,另有1.47%表示鲜有操作机会。总体而言,75%的学生表示用于动手操作的时间占据半堂课甚至以上,充分说明了双证教学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视。

课堂操作时间的增加,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兴起,使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面临挑战。在被调查学生群体中,55.15%的学生学习方式因改革实施而发生变化,另有25%处于不确定中,仅有19.85%的学生表示没受到改革影响。考虑到改革可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因此,加强学生的适应性学习与训练尤为重要。总之,改革所催生的新学习方式需要经历一个与学生原有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认知基础等相互磨合的阶段。

(三)双证融通引发的教学条件更新

1.任职资格双师型

教师是实施双证融通的主力军,是开发双证课程的参与者,是组织双证教学的主体。教师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双证教学实施效果,成为衡量双证课程教师任职资格的基准之一。

就试点校部分双证课程教师目前的能力结构而言,52.94%的学生表示其既擅长理论知识讲授,又擅长动手操作;23.53%表示实践能力强,动手操作娴熟、精准;8.82%表示知识渊博,擅长滔滔不绝的理论知识讲授;13.97%表示以上描述均不符合。学生对双证课程任课教师能力的评价结果说明,即使在开展双证教学的试点学校,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尚不具备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因此,继续推行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之一,更是双证教学的现实需要。

2.设备配置科学化

理实一体化授课需要借助实训中心实现,因此,实训中心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双证教学效果。根据对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得知,80%的教师反映本校实训中心设备齐全,工位数足以开展技能鉴定,20%反映实训中心设备基本上能满足实训需求。这主要得益于各试点校均为上海市技能鉴定站(所)这一优势。因此,其设备配置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双证教学。

实训中心开放化程度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而言,根据对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81.82%的学生反映学校实训中心经常开放,8.82%反映偶尔开放,分别有1.47%与2.94%反映很少开放和基本上不开放,5.15%甚至不知道开放时间。由此可见,调查结果证实了试点校实训中心开放化程度很高。实训中心设备配置与开放程度都是衡量实训中心建设的重要指标,是实施双证融通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3.教材使用针对化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与工具。课程设置与内容的调整,课堂教学变革都要求开发与编制适应双证课程标准、满足双证教学的双证教材。调查发现,双证教材是制约双证课程实施的重大障碍。图2显示,教师在教学中所用媒介,按照从高到低的使用频率依次为自编讲义、配套教材、考证教材、几本教材的综合、其他;学生则为考证教材、配套教材、几本教材综合、自编讲义、没教材、其他。截至本调查结束,各试点校尚未开发严格意义上的、与双证课程标准配套的双证教材,师生对配套教材的理解可能仅局限于正在使用的教材。因此,开发并使用针对性强的双证教材是保障双证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双证融通的顺利实施。

(四)双证融通实施阶段性成效

1.师生对双证融通的反响

师生支持是双证融通顺利实施的催化剂,是推动改革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关注师生群体对改革所持的态度尤为重要。从图3可知,师生群体对改革实施必要性所持态度在具体比例上略显差异,但总趋势是一致的:85%的教师与55.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推广,均超过了一半。

2.双证课程考核结果

双证融通实施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双证课程考核结果。本调查涉及的12门课程考核结果如表1所示。各试点校双证课程考核合格率最低为82.83%,最高为100%,每门双证课程的合格率平均为93.61%,这其中还不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合格、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访谈得知,改革前文科类专业的考证合格率为80%左右,理工科类为50%~60%(均指一次性通过率)。改革后的考证合格率虽然目前还无法得知,但是将原先综合性的理论考试与多项目的技能鉴定分解成若干门双证课程考核,学完一门考一门的做法减轻了学生负担,降低了考证难度,使双证课程考核获得较高合格率,而双证课程的高合格率意味高获证率。因此,预计改革后的获证率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结论

(一)课程改革是实施双证融通的着力点

课程是双证融通深入实践发挥作用的载体。虽然英国、澳大利亚的资格框架十分先进,但其实施载体仍是基于证书的模块单元,没有与正规学校课程相融合。上海以双证课程作为改革实施的切入口与创新点,使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为一体,实现“一教双证”。课改为双证融通实施提供有力抓手,为教师提供教学框架与依据,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二)课堂教学是践行并检验双证融通的平台

课程是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是课程的实施环节。课堂教学为双证融通提供实践平台,双证教学在课改的指导性框架下,通过教与学践行双证融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遵循双证融通改革总体方向的前提下,课改的各项措施必须付诸实践,在双证教学中接受师生共同检验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

(三)教学条件完善是推动双证融通高效运转的动力

双证教学重视学生技能训练,融入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对学校的教学条件与资源配置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双证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方向与媒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双证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推动改革有效运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训中心是双证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技能形成提供抓手。

Status Survey on Reform Experimentation of Dual-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Shanghai

FAN Xin-yi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第9篇:大学生实习证明格式范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明确本专业为哪个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则是明确胜任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研讨,我们把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面向的核心工作岗位,把外贸业务助理、银行外贸业务专员作为该专业面向的一般相关工作岗位,并对这些岗位进行了描述。在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基础上,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为:本专业立足湖北省1+8城市圈,辐射全省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进出口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销型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熟悉外贸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进出口业务开发与维护、外贸单证填制、外贸业务跟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商务助理等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调研和研讨的结论,我们从基本素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职业态度四个方面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归纳。

二、“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要点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采用“双对接、双师资、双证书、多方向”的“三双一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吸收企业实践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有效机制,并实行多层次的双向融合,将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仿真教学环境与现实工作场景对接,综合运用源于外贸行业的真实案例和外贸模拟实训软件打造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让学生全面体验外贸工作,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学院充分利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用“双师资”来培养学生;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实施对证施教、对岗施教,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贸岗位能力要求相融合,真正做到双证融通;针对外贸领域各种岗位间的关联性,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多项职业技能,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努力实现学生的“多方向”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等等环节都是紧密围绕岗位对职业能力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和展开的。

(2)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的获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三个相对权威的职业资格证纳入人才培养的考证项目,让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采用“赛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课程教学的常规项目之一,探索“赛训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4)积极与外贸企业合作,广泛吸收外贸行业的资深人士和专家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努力扩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渠道。

三、实施“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1.面临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在解决学生校外实习上存在困难,工学结合遭遇瓶颈。令人堪忧的外贸形势直接导致外贸企业用人需求增速放缓,在校生到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亦随之减少。再加上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存在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较低,外贸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困难等问题,导致外贸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意愿不强,即使接受了也不放心让实习生全面开展业务,学生不能深入了解整个业务过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在校生到外贸企业实习工作的难度,而且实习效果也不佳。

(2)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在课程开发以及专业新方向的开拓上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存在外贸从业经历不长,业务能力差的问题,兼职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的问题。

(3)在对岗施教、双证融通的问题上,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虽然我们经过认真地挑选,将现有的相对权威的职业资格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考证体系,但是这些职业资格证的发证机构仅仅是组织职业资格证的统一考试,不能在开发职业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将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与岗位标准进行对接,这就导致简单的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対岗施教。

2.问题应对策略

(1)在传统进出口贸易遇冷的情况下,积极寻找外贸行业的新热点,开拓新的专业方向。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面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这一外贸新形式,我校国际贸实务专业敏锐的把握时机,在“跨境互联网零售出口”这一方向上进行开拓,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面向,突破人才需求瓶颈。

(2)在针对外贸企业难以管理实习生的问题上,我校专门制定了实习生量化考核方案,并由学校指派专人和企业人事部门一起对实习生进行考核。针对大多数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端正职业态度。

(3)针对学生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实习收获小的问题,我们将校内仿真模拟实训作为学生毕业前的必修课业任务,与此同时引入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通过赛训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全面体验外贸业务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在仿真实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4)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策略,建设专业师资队伍“135工程”,即组建由1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引进有资深外贸行业背景的专业带头人;其次,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双师素质;最后,积极开展专兼教师配对工程,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共同负责专项实训教学和实践考核。

(5)针对本专业核心岗位缺乏岗位标准,课证融通与对岗施教衔接不畅的问题,本专业通过组建职业岗位标准开发专家委员会,对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立核心岗位的岗位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开展职业资格证考前理论和实操培训。

四、“三双一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