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形容变化快的成语精选(九篇)

形容变化快的成语

第1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形容词 词性 语义 游移

一.用法及引言

名词主要指人和事物,具有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恒定性。动词用来指称动作和行为,具有时间性。形容词用来指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是恒定的,静态的。动词的典型特征是后面能带宾语,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及“起来、下去”等趋向动词。形容词的典型特征是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不能带时态助词及趋向动词。因为定语的典型语义是固定性和静止性,所以,形容词以做定语为常。状态形容词本身就有量的特征,且常作谓语,本文所涉及的形容词一般为性质形容词。因为谓语的典型语义特征是临时性和运动性,所以动词以做谓语为常。这是一般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所认可的。

可是,在我们的语言中却经常看到下面的用例:①唐伟业脸又红了,这次是缓慢的红,不太鲜艳的红,是一种被激情照亮了的脸色(池莉《来来往往》)。②她憔悴的面孔逐渐丰润起来,衣服上的破洞都补缀很整齐,再不像过去那样土话里所说的“片儿扇儿”的了(池莉《来来往往》)。③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④她上了车,继续吃冰棍。冰棍在她嘴里久久不出来,一出来就小掉很多。如此一次一次的小着,甚至完全消失(钟求是《夏雨的大学》)。

以上用例中,“红、丰润、发烫、小、好、尴尬、缓和”均为形容词,但它们有的带了时态助词,有的带了趋向动词,有的带了时间副词,有的带了宾语。而且,它们大都做谓语。从句法上来说,这些形容词出现在了常在动词出现的语言环境;从语义上来说,这些形容词不仅能够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等静态的特征,而且还可以表现事物的变化,也就是暗含着动态的变化过程。

二.形容词动态化的语法形式

无论这种出现在动词常出现的语言环境中的形容词是否转化为了动词,但此时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发生了变化,具有了动态性,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称之为动态化。一定的语法形式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语义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其组合能力乃至句法功能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形容词动态化的句法表现主要为以下四种形式。

1.时间副词+形容词:(前面的路)忽然较为亮些了;(一切的一切)都马上光鲜起来;(一脚踩下去)就松软了;(天)瞬时暗了下来……

受时间副词修饰的形容词的性状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变化性,过程性。如:“一下子亲密起来”由不亲密变为亲密。“(星星)渐渐的稀少”由星星不稀少变为稀少,再为更少。均由原来的性质为【-A】,变为【+A】。当然,由于时间副词的不同,这种动态变化有的缓慢,有的较为迅速。

2.形容词+时态助词:饭正热着、敌人正疯狂着、在家闲着、眼睛湿润了、办事利落了、思想开明了……

时态助词往往用在动词之后,表动作的持续、完成等。用在形容词后,形容词也明显的具有了动性,表性状变化的持续、完成、曾经等。这一点如同名词,当名词后面跟了时态助词“了”的时候,也获得了动性,因为此时的名词也获得了时段或地段的推移性。如:“暑假了,有的是时间……”

3.形容词+趋向动词:瘦下去、好起来、心沉下去、天暖和起来……形容词后有“起来”或“下去”等词语,就会产生可继续变化的语义特征,这是由“起来”或“下去”本身的语义特征决定的。“起来”和“下去”一样,都是由空间域转化而来的时间域。“形容词+起来(下去)”,如:“天黑起来;冰棍小下去”,都表示目前出现新的性状,而且随着时间的迁移,事物的性状将可能继续发展。

4.形容词+宾语:红了脸、绿了芭蕉、坏了规矩、硬着心肠、平院子、繁荣经济、方便群众……形宾结构表示形容词对宾语造成了影响,使宾语表现出了某种性状。“形+着+宾”一类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变成主谓式。如:“脸红了,芭蕉绿了,嗓子尖着”,经过这种变化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带宾语的形容词不仅表现了事物静止时的状态,而且还表现了他们的变化。“形容词+宾语”一类表示的是使动义,表示是由于人为的原因而使宾语发生变化。

5.重叠:高兴―高兴高兴、快活―快活快活、暖和―暖和暖和、凉快―凉快凉快……部分形容词用ABAB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和体验,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三.形容词的词性游移

学界一般认为,形容词本身表事物的性质是静态的,但一旦带上动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起来、下来、下去”或宾语等词时,便具有了动态性。黎锦熙(1924)认为“诸如:‘你的胡子却也白了许多’‘孩子大了,今年要请个先生’中的‘白、大’由于其后添加了‘了’,这就可以证明,它们不但在句法上是动性,便在实质意义上,也含有迁变流转的动态了。”吕叔湘(1942)认为“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一会忽然高了起来”,“一到十月,这些树叶便红了起来”中做谓语的形容词“不是表示一种无始无终的一瞬间的状态,而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开始,或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完成,于是,这个形容词也就带有动作的意味。”对此,学界一般都予以认同。但对此时形容词的词性是否保持不变,学者们则见仁见智,大致有三种看法:⑴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等是其语法特点,并不改变形容词的特性。如王力、张志公、房玉清、张先亮等。⑵主张带动态助词、带宾语是动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接动态助词、接宾语就变成了动词,如唐广厚、车竟等 ⑶认为形容词临时转化为动词,如丁声树、邢福义、李临定等。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研究的还有张斌、张国宪等。他们认为这其实是形容词的动态化现象。张国宪(1995)把形容词分为动态形容词,准动态形容词和静态形容词(2006)把形容词的情状分为:性质、状态和变化,并且把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变化形容词置入“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连续统中去解释:

名词- 区别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变化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

最不易受时间变化――最受时间变化;空间性最强你-时间性最强。

由此清楚地表明了名词到动词之间的动性关系。相邻的同类之间有较多的功能共性,不相邻的词类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语法意义上说,靠左端者空间性特征强,靠右端者时间性特征强。就是说,左端词类的动性最弱,右端的动性最强,中间是二者的过渡段,词的动性由左向右渐强。作为名词和动词的过渡段,形容词折射出左邻右舍的语法功能也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赞同张国宪先生的观点,认为此时的形容词虽然具有一定的动性,但并未转化为动词,最底层发,基础的还是性状义。持续义,变化义则是表层的,动态的,与句式相关的临时辐射的语义特征。从原形范畴理论来看,它既非典型的形容词,又非动词,而是它们之间的一种过渡,是从典型的形容词变化来的,在“名――动”连续统中靠近动词一端的形容词。简言之,是“未完全转化为动词”的形容词,是形容词在性质上向动词临时游移的现象,我们的依据是:

⑴仍然保持着形容词的主要的句法语义特征。无论是“头发白了”,还是“冰棍小着”形容词最基础的含义还是表性状,只是这种性状具有了过程性,而且这种变化只是性状的变化,而非动作的变化,如:“头发剪了、端着枪,洗衣服”,动词都表实际的动作。而一般的动词位于句经常情况下能变成“把”字句或“被”字句。如:他端着枪―他把枪端着―枪被他端着。这些都与动词有很大的区别。形容词的ABAB重叠式和动词的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数具有致使义。如:“活跃活跃气氛、端正端正态度、清醒清醒头脑、暖和暖和身子”等。因此,我们不赞成把此时的形容词看作动词。

⑵此时的形容词不仅表性状,亦含有过程性,变化性,在性质上已向动词发生了游移,这在前文已详细论述。因而我们也不把它们看作典型的形容词,而看作已向动词游移,但有未完全变为动词性的非典型形容词。

⑶谭景春在论述鉴定词类是否发生转变的三条原则时强调:当甲类词出现在乙类词经常出现的语法位置上时,如果规律性很强,并且能根据语义进行类推,一般仍处理成甲类词,不认为已经转变为乙类词。当甲类词出现在乙类词经常出现的语法位置上时,如果能这样用的甲类词举不胜举,收不胜收,也就是说数量巨大,是一个开放的类,宜处理为甲类词,不认为已经转变为的乙类词。当甲类词出现在乙类词经常出现的语法位置上时,如果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比较实在,也不认为已经转变为乙类词。本文论述的形容词出现在动词常出现的语法环境下时(前加时间副词,带时态助词,带宾语)形容词亦符合这些类推原则,数量原则,语法原则。

四、 词性游移的动因与认知

语言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与部分之间不仅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而且有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的互动关系。某些句法形式和另一些句法形式组合能激发一些新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生语义和功能的游移,完成“语义合成”,达到“内部具有,外部激活”的效果。时态动词和趋向动词一般用在动词后,表动作的进行,持续或趋势,有典型的时量特征。时间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前,更突出体现时间性。及物动词带宾语表动作支配对象,动作性较明显。形容词用在这些结构中,形容词受结构的影响,词义和功能向时量性和过程性游移也符合我们的认知常识。而且我们发现,能进入这些结构的形容词多为性质形容词而且单音词占多数,可能就是因为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典型范畴,认知显著提高,词义张力大,词义游移的自由度就大,因而使用频率也高,数量多。按照句法相似性理论,简单的意义用简单的语法形式表达,复杂的意义用相对复杂的语法形式表达。形容词带上时间副词、时态助词、趋向动词、宾语等后,在表达性状的同时又表达动态性、变化性,也符合我们的认知常识。当然,词义和功能的游移也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形容词的固有义,表性质,仍是它的基础、本色。时量性,动态性则是表层的,与句式相关结构临时辐射的。因此,我们既不把此种环境下的形容词看作典型的形容词,更不看作动作,而看作词性已经向动词游移的形容词。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

[2].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3。

[3].张国宪:《性质,状态和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4].谭景春:《从临时量词看词类的转变与词性标注》,《中国语文》,2001.4。

第2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化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设备和多种教学形式来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提问教学、杜郎口教学法等),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生动、活泼、快乐起来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了。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竞赛、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 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例如,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就可以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听写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起个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从各组选一位学生到老师这里,老师给他们出示一个要考察的单词,他们只能看,不能说,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单词的含义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其余的学生看着各自组员的图画,快速说出这个单词。哪个组的组员先说对,哪个组就得一分,然后在这个组的名字后面画上一个(黑板上)。再以同样的形式换两个学生进行下一个要考察的单词。最后,哪个组得到的多,哪个组就是夺冠之星。这种竞赛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为了能够成为夺冠之星,在课前努力地背单词,还相互督促,因为这是一种集体协作活动,所以这项竞赛不仅使学生对背诵单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可见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和游戏,使得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了。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长期以来,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大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的记忆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风俗等情况。这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很高,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以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三、通过简化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较难的内容,这些常让学生感到迷惑。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例如, Double 中“0”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术,看女子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 wood, look,good, book, foot;接着是两个动词的过去式: 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 class-room,bed-room, meeting-room等等,这些词中的“00”都发[u]的音;除此以外,都发[u:]的音。又如,当一个名词前有多个形容词修饰时,前置形容词的排序应是“好美小高状其新,彩色国料(特) 别(亲)。”好美:描述性形容词,如fine, beautiful, splendid ;小: 表大小的形容词,如small, little, big,large;高:表高低长短的形容词,如tall ,high, short, long; 状:表外表形状的形容词,如 round,square ;其:表其余难以归类的形容词,如 clever ,naughty, quiet;新:表新旧的形容词,如old,new;彩色: 表颜色的形容词,如red,yellow ;国:表国籍的形容词,如 Chinese,American ;料:表材料的形容词,如 wooden,stone,plastic ;别:表类别的形容词,如 medical,educational。其实教师只要常归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定会妙趣横生。

四、激发学生成功动机,培养稳定英语兴趣,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成功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应培养他们稳定的英语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边学边用,在使用英语中体会到学英语是有用的,并尝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对回答的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尤其是后进生,激发其成功动机更是必要的。善用表扬和鼓励是当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用得好一定会受到学生爱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实践,可将枯燥的内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将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学生才有成就感。

五、融洽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高中学生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如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六、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自己的魅力,使英语教学快乐起来

第3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家庭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于是,课改便应运而生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切实感受到了英语课程改革以来的变化:

一、喜

1.突出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也要学到一些有用、有意义的东西,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初中英语教材个别单元的变动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化

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内容主要是关于形容词的比较级。第十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两个语法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中,把这两个有紧密关系的单元放在了一起,便于老师的教,也便于学生的理解。是一种很合理的安排。

还有,八年级上册的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和八年级下册的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两个单元都是关于一般将来时的,相同的语法内容却不在一本书上,分成了上、下两册。不便于教,更不便于复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把这两册书上的相关单元变成同一册书上的相邻单元。

英语课改带来的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一线老师对英语教学充满了希望。然而,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

二、忧

1.教材丰富性与教材难度之间的矛盾

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及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丰富多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又无形中加大了难度。如:在讲到中西文化相结合时,提到西方人过生日要吃蛋糕,吹蜡烛,现在的课本中又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吃长寿面和煮鸡蛋。这种改法固然有好处,但也增加了课文的篇幅,使学生英语学习难度加大。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优化听力活动设计,减少了一些画圈、打钩、标号的听力活动,增加了一些动脑动手的内容,也可能会涉及一些回答问题。这些做法,明显增加了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

2.快乐英语教学出成果与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对英语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和要求。英语教学最终的结果不仅和孩子有关,还和家长、社会都有紧密的关联。考查英语教学结果的形式之一就是成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作为一名老师,心中想的是不要辜负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希望,让孩子考出理想的成绩,给社会、家长、学校和学生一个满意的交代。虽然这两者相辅相成却不易做到。尤其是作为一个农村学校更不易做到。

第4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教师们在英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本文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多谋体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多媒体仅仅是一个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恰当使用,才能搞好教学。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IT技术的迅猛发展,声、光、电、影像等相结合的多媒手段在各行各业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教学领域,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观摩课、评优课、作课比赛无不显现多媒体的作用,好像没有了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就会黯然失色。多媒体正在从配角走向主角,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上的误区

随着各种教学流派的迅速崛起,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各种理念也是日新月异,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设计上也就出现了偏颇。主要表现为:

1.在教学理念上过分夸大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不可否认,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大而义来势汹汹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手段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比如在传递知识量、信息面,在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新颖化方面等。可以说,在许多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示出了无以伦比的优势。但师生对话式的传统教学并没有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伴随教学活动产生以来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变革以及科技革命而从未淡出历史舞台。相反,在多媒体教学盛行的情况下,对话式教学手段在情感教学、课堂教学人性化与个性化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设计上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而忽视了师生互动的主体作用

的确,在解决语法、语音等繁杂、晦涩的语言知识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技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来解决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过化繁为简、化快为慢、化静为动、化大为小等各种变化来表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表现的语言知识现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知识。

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有助于提高学牛的接受能力_但是.依赖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忽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情感的影响是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软件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3.多媒体教学设计注重外在形式,淡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

随着电脑硬件及软件的快速更新,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辅助软件逐渐趋于多样化,从PowerPoint到Authorware再到Dreamweaver , Photoshop , iebook等文件演示、文件交互、图像和视频编辑等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时趋向于追逐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从而淡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演练与深化,教学重心出现了偏移。

二、教学实施过程的误区

许多教师在英语多媒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高效率、大容量、快节奏,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陷人以下误区:

1.教学节奏太快,学生理解跟不上

由于教师减少了板书环节,节约了板书所占用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节奏加快,导致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盲目追随教师的节奏而减少了思考时间,没有时间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同步理解和领悟,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障碍。

2.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抽象的语言知识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表面上能快速响应教师的教学,而语言的应用仍停留在习得阶段,造成语言习得和运用的眼高手低,从而使高效率、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演示下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肤浅呼应,致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3.黑板变“白板”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学节奏加快,中间环节减少,教师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以适应相应快节奏的教学,从而将教学活动内容全部搬到自屏幕上,将黑板彻底地变成了“白板”。一堂课下来,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就变成了教师在上面领头说、学生在下面和,从而也使多媒体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4.教师板书和学生动手写的机会消失

参与过高考阅卷的教师都深有感触:现在学生的书写一届比一届差。这与我们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不无关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注定摒弃了教师的板书示范作用。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与规范的熏陶和培养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

三、多媒体教学评价的误区

随着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人学习与研究,绝大部分教师都树立了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观念。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在对多媒体教学评价时过分强调多媒体的外在形式,对纷繁复杂、色彩艳丽、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忽视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协调统一。他们在教学设计时,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精彩,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精美绝伦的多媒体课件,结果事与愿违。

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应该着重于教学,而不是多媒体。换句话说,多媒体仅仅发挥一个辅助作用,教学评价的核心仍然是对教学教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情况的评价.对多媒体的评价应侧重于它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多媒体的使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节课是否展现了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它就是一堂优质课,无论它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2.重结果、轻过程

第5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周总理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一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比如,有位教师教《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时的课题板书时序的安排就很巧妙,他说:“今天,我将领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略停),那是一处印刷所(板书)。不过,不是咱们学校的印刷厂,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书)印刷所。而且,还得到苏联的第比利斯(板书)去。”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

3.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第6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技巧

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

数学教学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内容表达应准确无误,严禁传授错误的不科学的内容,为此,数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对定义、定理等概念要理解透彻、反复推敲,如二次根式定义“形如 a 的式子(a>0)”有些教师讲解时,以为“ 4 ・ 6 ”这些式子不是二次根式,这就没能真正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内涵。

2.对某些概念的讲解要逐字逐句分析,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个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咬文嚼字的分析,既有助于学生把握因式分解的实质,又便于学生的记忆。

3.对一些关键词语,要抠字眼,如“增加”“增加到”“平分”和“互相平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等。这些关键词语必须一板一眼,不能含糊,这样你既可正确表达正确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语言要通俗易懂

通俗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易懂、易接受,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产生的视觉效应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和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的水平,运用易于接受且适合的语言。其次,要做好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翻译互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顺利带入数学世界,才能将数学知识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三、教师语言言力求生动、形象、直观

1.恰当引用比喻与隐喻。一些数学概念及运用很抽象,学生感到不好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刺激学生的感官,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的一位同事,在讲“绝对值”这一节课时,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绝对值的符号“/ /”好似看守所,被改造好的出来的是它本身,没改造好的要有标记“―”。使学生对这一节课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再比如,用“上直青天、下直黄泉”来描述抛物线。“将革命进行到底”来比喻因式分解的要求等。

2.利用诗歌、典故,把数学融进诗情画意的意境。数学课堂往往显得沉闷,如果教师能适当适时吟上几句诗词或恰到好处的讲一些数学历史典故等,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从而让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让数学溶进诗情画意之中。一句“天有不测风云”道出了随机事件的内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式化简求值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对同心圆的定义有了全新的理解。“柳岸花明又一村”,则是对几何证明题的最好诠释。而齐王与田忌赛马的故事,把同学们引到趣味无穷的概率世界。

3.态势语言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态势语言是教与学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是教师通过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辅助形式,它是流动着形体动作。准确适时运用态势语言,能正确地表达教学内容,自然适度的态势语言可以表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精炼适宜的态势语言把理性、情感和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疏密有致,准确醒目,给人美感,引人回味。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是说眼睛能自如的传递心中的信息,反应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需要眼睛来实现,教师用亲切和蔼探寻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感到温暖,充满信心,同时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教学信心的接受情况,进而判断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要求是否合理等。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注视学生,此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教师只有语言流畅、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才能突出重点,层层解剖难点,由表及里的揭露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传授的知识有根有据,因果明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反之,如果语言间断,不连贯,语无伦次,因果关系混乱,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就会造成学生概念模糊,结构零杂,逻辑混乱,意义不明,影响教学效果。尽管教学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但不是滥用语言,肆意发挥,洋洋洒洒,夸夸其谈,毕竟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讲授要尽早进入主题,讲授主题应言不烦,否则教师离题万里,滔滔不绝,就会消弱、降低课堂的学习气氛,影响学习效果。

五、掌握语言技巧,增强语言效果

成功的表演人员,其语言总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平缓、舒畅和慷慨激昂的语调,故演出效果扣人心弦,这就是评书连播吸引听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数学教师也要掌握语言技巧,使课堂语言的语调随教学的不同过程和内容而有抑扬顿挫,方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应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停顿。停顿有显示语气突出特点的作用。合理的停顿可使话语表意显豁,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同时,它还能给学生留出思维、消化、回味的时间,以便更好的理解语意。若不善于停顿,教师会感到紧张吃力,喘不过气来,学生听起来也含糊费解,甚至产生误解,不易传递知识。

2.快慢。快慢是指语调的速度变化。速度的快慢是语言节奏的主要标志,也就是说,快慢与语言的内在节奏是一致的,如果快慢的节奏处理恰当,往往能够生动形象地反应数学知识及背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产生艺术的感染力,讲解时,教师语速的快慢变化要适宜,要做到快而不乱快慢有致。

第7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资源;中学英语教学;整 合、优化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 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英语教学应以更快 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更新,它给传统的英语教 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因此,它 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地 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课堂 教学的优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 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 Pow erpoint、Flash等信息技术把选择好的图片资料与英语教学内 容有机结合,整合成一节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有趣的英语课; 也可利用声、光、电、画等多种手段制成动画,开展生动、有吸 引力的英语课。

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开发英语课程 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 大量的课内外知识,信息,科学快速地传递给学生,进一步调动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当今英语教学 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如何将网上信息有效地运用到中学英语课堂 中去?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下 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感受与体会。

1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 将静止的图片设计成色彩明快、形象活泼,动作有趣,声音优美 的动画,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有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力,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 们的学习乐园。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 精神动力。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 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去愉快的、主动的接受它,即使在遇到困 难时也会去努力克服它,战胜它。比如在教学Unit 6 It''s raining! 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不同天气的画面导入新课。学生 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教师及时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picture l、2、3……?让不同学生依次作出回答:It''s……在他们 回答的同时,学生们由视觉感知过渡到语言感知,一下子就掌握 了rainy. windy、cloudy、sunny、foggy、SP.OWy、hot、C0ld、drv、 humici、C00l、warn等一系列天气变化的形容词。部分生词学习 完毕,我又再次展示另一组天气相关的画面,播放歌曲《How,sthe weather?》,借助歌曲复习所学生词及重点句型。学生们听后兴趣 盎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唱起来。课程结束前,我又让一个学 生到师生面前扮演小记者,汇报画面中各大城市当天的天气预报 即The weather report。学生讲的有声有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掌握了新知识。由此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 极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将是主动的、高效的。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亲身体验英语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是要使学生尽 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 直接体验语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让学 生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应用中的英语。在英语教学 中,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使 教材内容更生活化,具体化。让课本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 身临其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客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求知欲。比如, 教学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在学习本单元重点句型 “Can I help you?1 want a/an...…”“What color do you want?” “How much are they?"等时,可在课件里插入一组supermarket 的画面。学生看完后,再把讲台布置成一个“柜台”,创设一个 购物环境。一名学生扮演服装店老师,其余的扮演不同需求的顾客。学生们争抢着“购物”,英语交际能力自然形成,语言材料 被活化,学生们当堂学以致用,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所学的新知识。

3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分解难点,是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一致性的 重要环节。应用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体,可使 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简单化,从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难度, 使他们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如在讲授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时,我利 用多媒体课件先给学生展示一组 playing the piano.singing the songs、fishing、dancing、cleaning the room等动画片,让学生 根据画面两人结对问答:“What''s the boy doing? He''s……”,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They are...…”。学生在单词与动作 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的清晰的感知,即加快了 理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学生一时难于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在语法讲授 完毕,做了对话巩固练习之后,我将一组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照 制成多媒体课伴。当学生们兴致勃勃观看动画片时,老师趁热打 铁提问:''Whatdid you do on vacation?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How was your vacation?师生互动,在讨论假日的同时,巩固、 强化了所学教学重点——一般过去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添加效 果还可将枯燥的语法形象化、简单化,改变了学生们怕学语法这 一现状,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语法的自信心。

4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第8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工具;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111-04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英语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国际交流工具之一。所以,加强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仍难以适应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一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学生没有表现、参与的机会,使英语的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轨,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分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结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了《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的研究。

课题的提出紧密结合了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外语的学习,相应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语言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有效的语言运用的训练,而不是死记硬背所能够达到的。创设活动化、实践化的具体情境,能够使英语知识的学习得到及时的运用,达到听力与口语的训练目标,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题的提出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模拟训练场,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玩是孩子必须的成长维生素。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孩子的这一类美好的特性,把数学教育变成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教育。变成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育”。这是《玩的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虽然说的是数学课的教学,但它却是教学本质的精炼概括。那就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第施多惠)英语课堂教学更需要利用孩子“这一类美好的特征”,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兴趣是浓厚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主动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会是高效的,成果也会是丰硕的。

课题提出紧密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对话、交流、主动建构”四个要素,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主动与书本对话,与教学情境对话,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话,充分留给学生、师生互相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

目前,有一些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但还没有看到比较完整的关于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的整体研究,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教学情境的研究。所以,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充分利用视听媒体以及各种教学传媒(教具、挂图、模型、语言、形体),创设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活动的综合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合作地、创造地学习,从而丰富英语词汇的积累,提高英语会话的技巧,能够流利地与人交流。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科研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个教师得到锻炼,成为区市教学新秀和骨干。

(二)变量界定

1.自变量

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自变量。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以及语言、形体的综合利用,达到学习情境的丰富多彩。情境包括:看、听、说、唱、表演、对话等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体现现代化、开放化、素质化、活动化、实践化、个性化。

现代化――充分体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好语音室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开放化――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化。不只是班级统一授课也可以是合作学习,个体学习。不只是教师的讲,也可以是学生教。不只是课堂内学习,也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主题中队会等。

素质化――改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观点,充分体现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活动化――充分体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在活动中进行,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知识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读起来、说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化――充分体现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尽量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表演课本剧的活动进行实践。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英语儿童读物、观看英语儿童动画片等。使课内知识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

个性化――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进行教学。包括作业的层次、对话的水平等。

2.因变量

英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是课题研究的因变量。英语学习水平包括情感目标,即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喜欢英语课。能力目标,即掌握语言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的提高包括:丰富英语词汇的积累,提高英语会话的技巧,正确熟练的英语书写,掌握英语语法,能够与人交流。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研究目标

丰富学生英语词汇,并对教材内的词汇有牢固的记忆并且能够运用;

较大程度提高听力和会话能力,达到能够听懂没有生词的、浅于所学知识的音频材料,并且能够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会话能力达到能够与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表达简单的意思,并且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进一步规范英文书写,能够正确地使用大写字母;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

探索英语愉快教学的基本方法、规律、模式。

三、研究采取的方法和具体实施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采取的主要方法。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而不是在教学以外来研究。因此搞好行动研究要与实际工作结合,把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并不断学习理论和借鉴他人经验。及时根据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反思、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撰写论文和实验报告。

(二)研究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的案例研究

每节研究课例,课题组都要备课,针对某一课的内容进行分析、研讨,组内教师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明确重点和难点,并确立三维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由担任研究任务的教师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并且做观摩课。课题组全体参与人员共同听课,对课例进行剖析与研究。

2.集体评课的深化研究

在集体听课的基础上,课题组组织评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法的指导、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深化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3.理论学习的提升研究

结合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有关方面的理论学习并且对每一阶段的工作结合理论的学习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每位教师得以逐渐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积累,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

4.三位一体的整合研究

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教研、研修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课题研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优化研究环节,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效率和效果。

(三)研究的具体实施

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环节,精心设计研究的实施方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充分优化教学效果。

1.创设互动情境,复习旧知,巩固学习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而须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营造语言应用的氛围,为学生听说提供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利用每节新授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创设互动情境,或者是通过师生对话,或者是生生问答、小组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会话和听力的训练,不仅较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的内容,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创设模拟氛围,激发兴趣,感知学习内容

创设模拟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英语应用的真实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讲授圣诞节时,可以为学生展现欧美国家庆祝圣诞节的情境,同时播放《Merry Christmas》这一歌曲。让学生自己聆听,自己感受。还可再播放圣诞老人为孩子们派送礼物的视频。充分呈现出圣诞节的氛围,吸引学生注意。这时可以开始讲授有关圣诞节的单词,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感受圣诞节,学习新的内容。一个简单的歌曲或者是歌谣,配上生动的画面以及动感的音乐即可形成一个小动画片,而动画片则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另外,信息技术工具还可以把许多单词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讲授家庭成员时,可以使用教师家庭成员的照片,也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家庭生活照片。通过使同学们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由此可很好过渡到其他家庭成员相关的英语单词教学。

3.创设表演情境,巩固新知,体验学习内容

学习英语是为了实践应用,所以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促进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在表演的实践中体验学习内容的具体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目标。

4.创设激励情境,促进评价,应用学习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表演进行评价,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采取创设多彩情境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学习内容、掌握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应用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创设多彩情境的教学方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营造了愉快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等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应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并且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不同年级,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

四、研究结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探索了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课题研究遵循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和方向,对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活动,对如何创设情境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总结了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即

(1)创设互动情境,复习旧知,强化学习内容;

(2)创设模拟情境,营造氛围,感知学习内容;

(3)创设交流情境,学习新知,掌握学习内容;

(4)创设表演情境,巩固新知,体验学习内容;

(5)创设激励情境,促进评价,应用学习内容。

五个内容基本包括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体现了情境创设的时机、目的、作用。五个方面的基本结构是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但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体现和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突出某一个环节,周密、全面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五个环节的总结基本体现了课题研究的精髓,论证了研究假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习成绩

通过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使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的课堂变成了学习的乐园。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较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沉闷的英语课题变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体现在五个方面。

(1)融入情境,体验感悟的快乐;

(2)自主学习,体现探究的快乐;

(3)合作学习,体验交流的快乐;

(4)角色扮演,体现实践的快乐;

(5)恰当评价,体现成功的快乐。

愉悦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术研究活动中,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多次在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做引路课、公开课、示范课。一名教师被选拔到西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英语学科教研员。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撰写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制作了优秀教学课件,部分纳入了辽源市教学资源库,并有六篇教学论文在《辽源教育》发表。

五、结论及讨论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达到了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有效地验证了研究假设,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深刻理解英语教育的理念,强化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是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普遍参加了各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培训活动,受到了启发,在较大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但是,如何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是这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这一观点出发,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断强化对于“以创设情境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研讨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核心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形成共识,进而促进课题研究的目的性的提高。我们认为:学生要得到发展,仅仅依靠教师灌输知识是万万不行的,知识的建构是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行为,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在不断的增强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须为学生的兴趣学习和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课题研究使我们提高了对于未来教育理念的认识,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更加清楚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发展。

(二)创设多彩情境,实施愉快教学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的创设情境的五个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交流,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达到了教学目标。五个方面的结构在不同的课型中可以选择某一方面的结构,须灵活应用。

(三)愉快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具体情境

信息技术工具不只是电子设备也包括挂图、教具、板画等。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媒体,灵活应用,恰当准确地为学生的听力和会话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第9篇:形容变化快的成语范文

1. 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言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 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 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

2. 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3. 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 “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4. 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如她讲《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始满怀激情地导人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 一个波谷。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景色,课堂上出现第三个波峰。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 游览胜景,要他们边 ”攀登。边谈感受。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马上就有学生抢先回答;引起全班学生的欢声笑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之后又依次提出三个问题,既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纵深。整个教学,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快慢相间,疏密有致。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5. 运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创造节奏

要作到形象生动,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尽量将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如在《看云识天气》中说到“云好比是天上的招牌”时,说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是抽象的表述,如果说成招牌就是店名,如“毛哥老鸭汤”,人们一见这块牌子,就知道它是饮食行业,并且老鸭汤是它的主打菜。经过这么一说,就显得形象多了。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积极的运用修辞手法,也会让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是智慧的表现,而课堂上的幽默语言,在促使学生保持兴奋,增长注意集中时间,增强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