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议论文怎么写精选(九篇)

议论文怎么写

第1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一、不了解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无从下手;

二、入题、选材、论证刻板,缺乏散文的灵动;

三、叙议散漫或游离,缺乏论证的明确和集中。

议论性散文既有议论文的鲜明论点、丰富论据和严谨论证,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跳跃语言和轻松表达。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但它和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又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做到情理交融。因为议论性散文既可以像议论文一样挖掘事物的本质,表达深刻的思想,又可以像散文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较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

那么,作为一种讨巧的文体,怎样才能写好?有何章法可循?

要想让自己的议论性散文在芸芸作文中夺人眼球,不管是构思,还是入题、论证、结尾都要在“巧”字上下功夫。只有在整体上立足“巧”字,才能写出灵动,写出深度,写出文采。

一、熟悉框架,巧构思

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框架较程式化,易于掌握,较容易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它的基本框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 形象入题,明确中心;

主体 分解论点,灵活论证;

结尾 华丽收束,给人启迪。

议论性散文看似信马由缰,形式多样,实则开合有度,紧凑完美。它像议论文一样需要分论点,需要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表述应该清晰而凝练,最好警句化。对论点的分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向并列式分解

(1)阐内涵(是什么?)对中心论点或论题的属性、思想意义、内容等进行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考认识的结果。

(2)追原因(为什么?)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对标题或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抓住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

(3)寻措施(怎么办?)集中笔墨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4)索结果(会怎样?)以标题或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和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2.纵向递进式分解

(1)按意义上由浅入深、事理上由简单到复杂、影响上由小到大等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2)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其中“为什么?”或“怎么样?”往往还可以再分解。

3.对比式分解

对比式分解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1)围绕中心论点,全文进行两个大的层面的对比。

(2)在大的层面对比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的层面的对比。

二、力求形象,巧入题

议论性散文虽然不如议论文那么论点分明,逻辑严密,但议论性散文也应该确立议论的话题或者说论题,这个论题往往不必像议论文写作中那样直白地陈述和阐释,只需要将其形象地引出,以之作为议论的中心即可。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可以用一些事例、现象、故事、名言等巧妙引入,读来既有趣又自然。议论性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采,当然也应该开宗明义,让读者明白你的主旨指向。议论性散文的开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2.巧设情景,唤起共鸣

3.巧借事例,自然入题 4.巧引名言,彰显底蕴

5.巧追历史,增添人文 6.巧扣现实,发人深省

三、阐述灵动,巧论证

议论性散文不用像严谨的议论文一样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用完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但要想让自己的作文熠熠生辉,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挑选材料要鲜活新颖,切忌老套陈旧;阐述材料要生动形象,切忌枯燥乏味;表达句式要丰富灵活,切忌单调死板。

议论性散文的选材和论证的方法是丰富灵活的,归纳近年高考佳作,提供以下五种技法供参考:

1.巧串名句添诗意 根据表达需要,可以将一些名言名句巧妙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来烘托形象,印证观点,增添意蕴。

2.巧借想象展历史 根据掌握的史实合理想象,再现历史人物活动画面,形象化地表现人物某种品性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

3.巧凭现象解内涵 借助现实中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巧妙地解释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4.巧释故事作分析 在议论性散文中,我们可以把论据表述成“何人、何事、何结果”的故事模式,然后通过对故事巧妙分析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起到论述作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5.巧作思辨呈高度 很多同学喜欢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写议论性散文,但往往仅停留于感怀历史的抒情层面,未免使文章的立意缺乏高度。写历史,如果能作适当的思辨性分析,并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文章的立意就有了一定的高度。

四、给人启迪,巧收尾

结尾是结构完整的重要一环,读者对文章整体印象的好坏,结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2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关键词:模仿 关键步骤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写作对象、任务,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议论文越来越占据写作范畴的主要位置,记叙文、说明文向着复杂方向发展,“思想”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骤然加强。在陌生而复杂的任务面前,高一学生(包括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水平、写作水平都难以适应,习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是十分需要教师领着一步步入门的。

模仿是写作入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在学生思维水平定型之前抓紧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育培养,则对其写作水平、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这也是写作教学科学化系列化的重要体现。高中阶段作文的模仿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本文仅就笔者所观察学习的北京四中程刚老师的经验为例进行说明。

1.以课文为范本,提炼简明扼要的模仿程序。

模仿就需有样板,教科书就是最好的范文。程刚老师在高一初写议论文之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科书议论文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揣摩其内容与形式方面的规律特点,从而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模仿程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段意,引导学生抓住了这几篇议论文内容上的共同点:都有一个论点、都有这个论点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分析,都有指出今后怎么办的内容,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是,议论文的写作,关键在思路,指导议论文写作,就不仅要告诉学生写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安排文章结构,怎样展开思路。但这几篇文章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章排列顺序亦不相同,风格、语体都各有特色。譬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侧重在理论上论述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即“是什么”;而《拿来主义》重在分析提倡“拿来主义”的原因及应该如何实行,大量运用喻证法,风格幽默犀利。这种范文宜于揣摩体会,但不易于模仿。程老师选用了该单元内的自读文章《恰到好处》,该文说理层次鲜明,步骤清楚,篇幅短小,宜于作模仿范文。根据这篇范文,程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说理程序:①“是什么”(即提出论点),②“为什么(一)”(即分析原因),③“为什么(二)”(即从另一个角度再补充分析原因),④“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下简称“四步法”)。这个“四步法”既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模仿的内容,又提供了模仿的思路提纲看似简单,实则是在深刻探究了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总结出的科学的模仿训练程序。

首先,它抓住了议论说理的关键步骤----提出论点、分析原因。论点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因果分析是“分析”中占最大比重的,因为它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探究事物的根源,哲学上叫条件分析;分析了矛盾的条件,也就找到了规律。而且,不同的论点总有其成立的不同理由,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就是引导其作具体分析。所以,抓住了“为什么”的分析,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

其次,“四步法”利于操作。因为它不仅给了模仿的内容,而且给了模仿的步骤,给了一个理论思维的框架,使模仿者心中有数,每一步应该写什么,什么内容应该置放在哪里。这种可操作性对教师指导、评改学生作文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入格训练,然后分格抓问题,集中讲评指导改正,既解决问题又提高效率。

2.在写、评、改的全过程中,作切实的模仿指导。

学习了范文,提炼出简洁实用的模仿程序(实际上等于给了写作提纲),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写了。“文无定法”,写作是一种创造。多作教学中的模仿,是对写作基本规律的认知,这种认知,只有演变为“领悟”时,才可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深刻的领悟,是必须在不断的写作、发现问题、模仿体会、再改写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的。程老师在议论文模仿教学中,非常重视讲评和改写这两个环节,在全过程教学中,不断予以切实的模仿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曾就“四步法”在某重点中学一个高一班作过全过程教学实验,深有体会。

第3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一、纵向递进结构

即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例如,作文《坚持》:

1.坚持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实际行动的外在表达方式,坚持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艺术。于人于己,它都必不可缺。

2.坚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3.人人都说要坚持,可真正做到坚持,又需要我们怎么样呢?这就要求我们安详于貌,充实于行,升华于灵……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1.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2.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3.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二、横向并列结构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从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如,《六国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以地赂秦,自取灭亡。分论点②,齐、燕、赵未曾赂秦,而以赂者丧。

搭好并列式的架子,关键是搭好并列式的分论点。论说某一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的,如果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住”中心观点,这样写的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是苦的,但苦中有乐。

2.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

3.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

这三条,每条回答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例如,作文《读书乐》: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4.读书能使人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

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分开说必有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4后3。

三、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与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把古人与今人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基本结构:

(1)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

(3)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深化中心。

例如,作文《苦难是一种财富》:

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有些人能够正确地应对苦难,列举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在一次战争中成了残疾,面对生活的苦难,他咬紧牙关,不断创造,终于完成历史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而有些人根本不敢面对苦难,遇到苦难时只能退缩,列举清朝末年,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对民族的苦难,清政府软弱无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第4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然后下面就有好多人评论,什么重要的人,只有单身才好,怎么怎么样的评论?就是特别特别的多!

又或者是一写发视频的人写一写模棱两可的文案,然后让大家评理什么的,比如说什么自己家孩子轻轻的碰了一下别人家孩子,别人家孩子反手就给了一巴掌,自己家孩子特别委屈的哭了,怎么怎么的?

然后下面也有好多好多的评论,就说什么,弱化自己的错误,放大他人的缺点,什么什么的评论,然后作者也又会在下面回复说,事情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子的,怎么怎么的?

总之,就是看的多了,就感觉特别的无聊。写文案的人也特别的无聊,可能他想的就是写一些特别过火的话题,为的就是大家的点赞和评论,为的就是流量,和最后的热门,总之现在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火起来,真的是什么话过火说什么话?

但是自己特别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评论的人,既然觉得这件事特别的不合理,那么你可以干脆置之不理就行了,为什么要去上面拼出个你对我错来呢?

第5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载体样式不同。会议纪要作为一种法定公文,其载体为文件,享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条例》、《办法》)所赋予的法定效力。会议记录的载体是会议记录簿。

称谓用语不同。会议纪要通常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以介绍和叙述情况为主。会议记录中,发言者怎么说的就怎么记,会议怎么定的就怎么写,贵在“原汤原汁”不走样。

第6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变“先讲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从而把由教师灌输的讲读过程,变为生动的学生自学的阅读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下面介绍几种经过反复实验而确立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中的某个重点段落,然后集体讨论,教师相机指导深化,以“主”带“次”,理解全篇。

如:《小音乐家扬科》的自学可以这样安排:

1.从解题入手,抓住重点。出示思考题:从课题《小音乐家扬科》中,你觉得课文应写些什么?扬科成了音乐家吗?

2.?编列提纲,理清层次。自学课文,思考: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写了哪些事?除了写扬科喜爱音乐,课文开头还交代了什么?扬科的结局又怎样?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层次。

3.?出示习题,指导练习。围绕下列问题,准备自学讲析课文重点:(1)扬科是怎样欣赏大自然中的“音乐”的?(2)扬科怎样陶醉在旅店的音乐声中的?扬科爱小提琴,设想他是怎样想的?(3)扬科看见地主食具间的小提琴,又是怎样想的?“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在讲述第三点时,可结合观察课文的插图,想象描述当时环境和扬科的心理活动。

4.?自学课文,尝试讲析。学生先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步分小组讨论,排疑解难,互相补充,准备作尝试性讲解分析。第三步学生尝试讲解分析课文重点,注意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评析时,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拓宽,落实训练。

二、抓住思路,理解课文对思路较明显的课文,通过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课文。

如《桂林山水》一课,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1.?审题,预测思路。出题后先提出桂林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1)看了题目,你认为文章是写什么的?重点应该写什么?(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以设置悬念。

2.?感知课文,理清思路。通过以下“练读”,理清文章脉络:(1)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2)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在段落结构上,本文有什么特点?给课文列思路图。

3.?阅读分析,理解思路。教师激情朗读,学生自读体会。指名列思路图,全班评析。在评议中,渗入必要的词句和读写训练,并组织质疑。

三、抓住中心,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心词或中心句。然后以此作为自学题统摄全篇,读懂课文。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设计:

1.?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2.?找出中心词,统摄全篇。明确“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心词语:“神机妙算”,并理解什么叫“神机妙算”?

3.?细读课文,抓住主线。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自学“借箭”一段时可启发学生找出描写第三天四更时的景色和诸葛亮与鲁肃的问答,借箭的巧妙调度等情节的重点词语。如“大雾漫天”“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笑着说”“……只管……就……”等,还可简单地勾划出受箭时船头船尾的方向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堂讲解,集体评议。

4.?反复诵读,深挖开拓。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谋的气度和周瑜妒贤忌能、心胸狭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纲,理解课文要求学生列出课文的详细提纲,并以此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在学生讨论评议时相机诱导。

如《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自学题可以这样安排:

1.?联系已有知识初读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蟋蟀的知识,了解蟋蟀的特点。尝试讲述对蟋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编拟提纲。先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提纲,后再根据分段,写出段意,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充分评议、修改。教师从中点拨。吸收反馈信息,作针对性的重点讲解。

第7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关键词:夜莺的歌声;目标;有效训练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方面:一是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二是了解开头三个自然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教学时,笔者抓住特点,将课文的教育性、情感性和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融于一体。

一、紧扣课题质疑,初探导学目标

从课文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提问,理清文章的脉络。可设计以下层次的教学:

1.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中你想到什么?(夜莺是鸟,还是人?夜莺的歌声是从哪来的?)

2.再读课题和预习部分,你还想知道什么?(什么是苏联卫国战争?德国法西斯怎样侵略苏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夜莺的歌声是哪儿来的?……)

3.教师把学生读课文时的质疑归纳为三个问题:①夜莺的歌声是从哪儿来的?②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③课文为什么几处都写到“夜莺”的歌声?这三个问题正属于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应相机引导,让学生明确。

二、突出课文重难点,强化语言训练

这篇课文结构清楚,文字浅显,情节引人入胜,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和故事情节,完成预习任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难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语言训练。

1.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进行语言生动性的训练。如讲第三段时,将“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与“孩子不见了”两句做比较。学生经过讨论,明确第一句里的“站”“转”“钻”几个动词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2.抓住用词精当的句子,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如学习第二段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对于“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这一句群,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议一议这一句群分几层,各写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并观察课本插图,再表演一下夜莺的间断性动作,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与敌人打岔的那一自然段,议一议: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夜莺”的动作与语言?(领悟孩子故意麻痹敌人,表现孩子的机智)引导学生品味写游击队员听“夜莺”的歌声的句子: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的站着,好象钉在那里似的。教师问:“把‘凝神’删去,‘钉’改成‘盯’好吗?”再与这句的缩句“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站着”比较,讨论怎么写好,从中品位作者用词的准确。

3.抓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在哪几处写了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课文有五处写了“夜莺”的歌声,分别起了引诱敌人、报告敌情、麻痹敌人、坚守岗位、观看敌情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些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语言条理性叙述的训练。

4.抓住课文的表情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本课的语感训练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教学。

首先,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其次,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主要人物“夜莺”和“德国军官”进行评价,把握朗读时的语调、语音及语速,然后找出那些描写具体、生动的句段,指导学生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再次,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讲读结合,同时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读的训练。

三、深入讨论,体味写法

指导学生学习“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时,结合讲读,引导学生就课文重点训练项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自求自得中提高认识能力,学到作文的方法。

第8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心得体会怎么写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怎么写?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心得体会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 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

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

——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华考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第9篇:议论文怎么写范文

一、扣题展开,写细写实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中“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与前两年相比,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项。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将事例扣题展开,写细写实,让事例有血有肉,饱满有力,而不是一笔带过。

马丽、翟孝伟他们心有准备,用残缺的身体诠释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他们表演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演绎出了一种人类共同的爱、勇气和对生命的尊重。两个残疾的身体,需要做怎样的心理准备,去承受他人的歧视眼光,去漠视无情的指点议论,去忍受刺耳的流言蜚语?假若他们没有充分的准备,如何能跳出那动人的舞姿,如何能舞出令众人感动的眼泪呢?(“心有准备”话题作文片段)

这段文字看起来语言很有气势,但实际上对“准备”并没有具体展开写,因此没有说服力。如果能够列举一些“心有准备”方面的具体内容,就会非常饱满了。

下面是将事例具体展开,写得非常充实的片段:

穿越历史的烟云,你发出一声呐喊:“三千越甲可吞吴否?”在徒有四壁的小屋里,你踌躇徘徊,你卧薪尝胆。你对外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对内休养生息,充实府库,开垦田畴,缓刑薄罚,减省赋税,富国强兵,并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经过长期准备,国力日益强大,士兵个个斗志昂扬,最后一举灭吴。正因为你做好了充分准备,养精蓄锐,才最终取得胜利!心有准备,才能离成功更近!(“心有准备”话题作文片段)

写越王勾践灭吴的准备,对外、对内条理清楚,充实饱满,极具说服力;再加上事例后面有点题句画龙点睛,议论的效果自然很好。

二、尽展文采,力求创新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对“发展等级”中“有文采”的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的要求都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可采取以下方法。

1.巧用人称――将常用的“他”换成“你”,拉近读者与事例主人公的距离。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独上高楼》作文片段)

事例主人公对读者来说是“第三者”,这里作者把他变成了“对方”,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亲切感、感染力、说服力自然更强。如果全部用“他”,还能产生这种效果吗?

2.改用句式――不用常见的陈述句式,而用对偶句、排比句等增强气势。

怎能忘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慷慨激昂?怎能忘记,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大丈夫当以死报国”的豪情壮志?怎能忘记千千万万用壮丽的死换来永恒的生的英雄们?他们的热血似乎在昭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拥有高质量的生命虽死犹生,没有高质量的生命,虽生犹死。

运用反问排比等句式,精练隽永,朗朗上口,感情真挚突出,表现力自然很强。

3.增加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贴切的词语着力描写人物、事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熏香袅袅,邹忌和衣坐在藤椅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心事;早起,看着镜中的自己,白面红唇,得意洋洋地妻:“我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妻子头也不抬地说:“汝美。”问妾,问客都这样回答,难道真是如此吗?他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忽然明白“妻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急入朝,向王呈说此理。

邹忌叩问,问出了一条至理,问出了对待别人赞美该持怎样态度的问题。

“熏香袅袅”“和衣”“白面红唇”“得意洋洋”“急入朝”,用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语描写邹忌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力大大提高。如果删除这些描写部分,则韵味全无。

4.善用修辞――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句更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语言:沟通的钥匙》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