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叛逆孩子教育精选(九篇)

叛逆孩子教育

第1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1、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再讲究权威,沟通时候要培养孩子的权威和尊严,否则孩子凭什么买你的帐?许多孩子在叛逆的时期是对父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个时候要学会让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学会示弱。

2、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欣赏和感兴趣,不要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判孩子的鉴赏力,就算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 ,父母反对他喜欢的,他就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对抗,聪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3、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或者甚至是荒谬的,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和他讨论计划和权衡利弊。只要你一蛮横地拒绝孩子,孩子会不依不饶到底。

4、对青春期的孩子,必拿出对成年人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沟通了,沟通不是用嘴巴说话,zui为关键的是态度的平和与行为上的支持,让孩子在青春期躁动的时期,也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接纳的,在家里的安全感是十足的,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真情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泪雨滂沱。有些叛逆的孩子是他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教师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其实,叛逆的孩子有时就是一个“弯”没转过来。教师要耐心地在“拐角处”等待,等待一个因感动而改变好的孩子向你走来。

第3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叛逆心理 成因 对策 成长教育

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

2.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1)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2)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教学方法简单、陈旧,随意拖堂,随意停课,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缺乏理想,不完成学习任务,纪律性差,自私心重,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互相包庇缺点,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3)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1)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相处融洽,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解除烦恼,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利,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学校教育方面

(1)“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心灵需要对话,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学生,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要注意教育方法,语言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3)“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最需要权威性,自己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率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第4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眼下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们和部分教师们“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或畸形,他们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均是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更是以牺牲孩子的感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所谓的“应试教育”里没有孩子心理教育的内容。

2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叛逆起来。据统计数字表明,目前的离婚率将近22%,父母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冷漠、叛逆等变态心理,其中叛逆现象尤为严重。

3 身心成长的失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但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特强。就拿我们这届马上毕业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我们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在校园里表现出来的就是哪个老师的话他都不愿意听,班主任也不例外。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我们的学生出现许多困惑和不安,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我们有许多学生喜好攀比,穿名牌、吃洋餐等一系列自认为时尚的活动他都愿意参加,当他们的意愿未达成时,他们立马会变得消极、叛逆起来。

二、应对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我认为消除学生叛逆现象可采取以下方法.

1 沟通与交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在广阔的社会中,正确认识到自身成长的过渡期,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拯救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通过真心的沟通与交流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2 相互理解,共建和谐、平等关系。从这个观点出发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同时要求家长和教师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我们的学生要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

3 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叛逆现象我们也可以采取“个别心理辅导”方式进行。如教会一些叛逆学生和同伴、老师交往时的基本的交往原则,培养他们尊重、合作、帮助他人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并能始终看到别人的优点的良好心态;最重要的还有一点,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有感受成功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心态、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与性格,我们还害怕“叛逆”这个词吗?

第5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 灰色童谣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被改编的歌谣便在校园中开始流传着,课间孩子们不断地传唱。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这是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现。叛逆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第二逆反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这些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在家不听家长的话,在校不听老师的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乱丢垃圾,喜欢搞恶作剧或破坏公物等,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常会表现为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他偏要那么做。那么,如何引导这些“叛逆”孩子,解开他们的心结,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尊重孩子,博取他们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一样。面对学生的“叛逆”,我们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叛逆”行为中发现他们的自尊自强,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曾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情绪多变,对学习和生活忽冷忽热,甚至厌恶。他的行为随意,好像不受大脑的指挥,他的语言很丰富,但比较偏激。在这个孩子身上我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在班上点名批评,而是在与他单独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去改正。久而久之,他消除了逆反心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同时学会了做事持之以恒的道理。

2 宽容孩子,赢得他们的友谊

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心胸更加开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更加深刻。正如一次课上,一位学生给我写了一段“生平事迹”,为我“歌功颂德”,对于这种“叛逆” 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理智告诉我们,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怒火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把心静下来,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我先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然后说:“写得不错嘛,有机会要推荐你参加作文比赛”,先用一句话缓和紧张的气氛,让课堂继续进行下去。下课后,我直接找到那个孩子谈心,说服他说出对自己的意见,看法,在指出他错误的同时,也要给他辩解的机会,找到事情的根源,打开他的心结。教师只有摒弃那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带着宽容和诚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教育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3 感动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人格、行为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那孩子们回报我们的将是一颗真诚的心。一次课间,班上的一位学生与人打架后却还仰着头,挺着胸脯,怒视着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面对如此叛逆的学生,我火冒三丈,举起手掌,真想……就在动怒的瞬间,我发现他的手臂受了伤,鲜血正往外流着。这时,我高高举起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怜惜地看着他,说“你受伤了?”他愣住了,诧异地看着我。当我为他处理伤口时,他没有因为疼痛而吭声,咬紧牙关,努力控制自己。伤口包扎好后,他却哭了起来,“老师,我错了……”滚烫的泪水滴在我的手上。于是我擦干他的泪水,抚摸着他的脸,耐心地开导他。其实,孩子不是不爱听大道理,而是不爱听他们听不懂的大道理。经过我的循循诱导,眼前的他,脸上露出了久违而善意的微笑。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通常忽视了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和自身能力,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只关注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严格的校规校纪、教师无休止的说教、唠叨,以及家长过多的干涉,都成为了孩子逆反、任性、怪癖、执拗和粗暴的罪魁祸首。在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当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依靠教师博大的胸怀领孩子“回家”,不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太远,太累。

参考文献:

[1] 章本荣. 心灵的波涛——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M]. 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第6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叛逆是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叛逆期的出现,反映了孩子已经逐渐长大,对人对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方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有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第一,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第二,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最后,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

第7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这些叛逆少年的叛逆是我所能想像得到的,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在接触着各类学生,好的学生印象不深刻,而对一些品行特殊的学生总是记忆犹新的,而且时常看到、听到、教到类似的不良学生,总有感触,因而对那些他们说的叛逆少年的行径觉得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且真实得很,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近,就像隔壁的邻居家的孩子一般熟稔。而所有这些孩子的叛逆成因都无外乎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影响,学校的影响在其中的作用是很微小的,如果不是这个孩子自身的问题的话,学校教育都是朝正道上引领的。但现实是这些孩子的家长自己也正是受害者,他们也正为自己鸣不平,他们更是叫苦不迭者,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叛逆呢?

听一位小个子的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他第二次的撒谎是因为第一次撒谎时母亲并没有指出来,也没有批评,心想偷了两元钱的事可以这样一了了之,后面偷五元钱的事就坚决不承认了,做母亲的没有办法,毕竟是亲骨肉,打在孩子身上,疼在娘的心里。这样,孩子是一点点放纵了,后来,每晚上网吧,感觉那里是自由的世界,身心偕忘,快乐无穷,对生命也似乎看透了,活着就是寻求快乐和刺激,这样,他每晚很迟回家,甚至半夜,做母亲的只能去找他,找习惯了,他自然更不愿回家了,而作为亲人,即使打断两根扫帚柄,又能将儿子怎样呢?收不住的是孩子的心。于是,少年就这样叛逆。

各种各样的叛逆少年,虽然叛逆的方向不同,目的要求不一,追求理想各不相同,但他们有共同的成因,那就是缺乏正确的教养。孩子是家长的宝,这是每一位家长都明白的事,但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孩子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为什么自己挣那么多钱供他吃穿用,却还是收不住他的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教过孩子。教育孩子远不是靠学校、老师那么简单的事。最最重要和关键的恰是跟他最为亲密的父母。而孩子们的父母在干什么呢?忙。家里忙,外面忙,单位忙。整天都说没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没时间一起玩,没时间一起学习,没时间一起外出游玩,甚至没时间帮孩子看一看学校的作业,认为只要供他穿暖了、吃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远不止这样,而当代孩子的叛逆情绪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慢慢滋生了。他们开始感到家长的疏远,开始自己寻求快乐和刺激,寻求精神的寄托,寻求另一种生活。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到孩子长大,正是在非常迅速地远离他,总在找借口,总没有时间去陪孩子,总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却没想到放弃了最重要的孩子。

学生在寻求什么?看看他们看的书。现在最吸引孩子眼球的、躲着藏着也要看的、借的偷的都要看的是那些刺激的书,这是时下最流行的东西,跟前阶段一些伪童话书不同的是,这些书比那些书更具惊险或恐怖的色彩,如果说现在热度未减还有余温的那些现代式的童话小说是用爆笑、调侃、搞怪、反叛等等来满足孩子的欲望、赢得孩子的心的话,那么现在这些充满血腥、阴森气氛的东西则更是为了填补孩子们空虚的心灵了。

第8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心理;成因;策略

初中生随着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各种需要的不断丰富,对学习的兴趣,深度,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也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由于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所以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用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初中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叛逆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叛逆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叛逆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我认为对与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年龄和生理条件

叛逆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中学时期叛逆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中学生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中学生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中学生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叛逆心理。

二、好奇心的驱使

中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叛逆”。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中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中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三、思维不够成熟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这些中学生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叛逆心理。

四、自身发展和客观环境的矛盾

中学生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不尽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一切事物,比较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把自己心理冲突的频率减弱,保持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然而,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叛逆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一)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的破裂或缺陷,特别父母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以为很没面子,就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见到自己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群体的改变,从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叛逆。

其次,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者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的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叛逆心理。

再次,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寄予相当的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使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的阴影当中,一旦他们的心理再也无法承受时,他们的所有积怨都会随之暴发而来,由恐惧演变成为叛逆,轻者不听父母的话,对着干;严重者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学校因素

第9篇:叛逆孩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叛逆心理 原因 应对措施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第二反抗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叛逆心理的出现,只是一些中学生比较严重,而一些比较轻微。概括来说,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跟从所谓的“潮流”,容易被他人误导

中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再加上从众心理,使得他们极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如抽烟、酗酒、打架等所误导,盲目跟从,并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很酷、与众不同的表现。

2、厌学、逃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多转变,知识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金钱则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受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中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课堂上听不懂、课下又不愿意主动学习,老师和家长教育方法粗暴,只是简单的训斥,而不是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得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加厌恶学习,旷课、逃课便成了家常便饭。

3、盲目自大,看不起他人

随着青春期独立意识的迅猛发展,中学生十分看重自我形象的维护,他们在对自己做出评价时,往往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产生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盲目追求自尊,严重者就发展成了自负,看不起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同学、老师甚至家长。

4、讨厌家长的说教,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他们的成人感不断增强,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个体,而不再是儿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什么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精神分析理论将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大概能持续2-3年左右的时间。

5、不服从老师的管教,课堂上以悖逆老师为荣

小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别听老师的话。而中学生却以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为荣,课堂上回答问题喜欢答非所问,对老师的管教喜欢狡辩,不尊重老师,不再把老师当作权威的化身,认为老师的一切言行都是错误的。

二、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促使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长,成人感不断增强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外形的变化如身高的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头面部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使得中学生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的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能摆脱儿童的一切,迅速进入成人世界。

2、中枢神经系统地兴奋性过强

生理学家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才能处于和谐状态。中学生位于青春期的初期,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得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3、独立意识的发展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成人感也不断增强,想要和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且要求成人承认这种关系,伴随而来的渴望获得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迫切渴望独立,想要证明“自我”的存在和价值,这就形成了“理想中的我”,但是“现实中的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都没有建立,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就把对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对抗作为体现自我的方式。

3、社会化过程中来自社会文化、同辈群体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由于他们的人格还未成形,好奇心强、识别能力弱,社会文化中一些暴力、凶杀以及色情文化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他们经常看到这些场面,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感到麻木,习以为常,而且看了之后还会模仿。

中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思想上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但同时很多方面又不得不去依赖成人,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指导和帮助。年龄相仿、兴趣相投的同辈群体便成了他们新的依赖对象,受同辈群体尤其是一些行为不良的同伴的诱导很容易加剧叛逆心理,更有甚者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加上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孩子的叛逆心理成为他们发泄压力的导火索,轻则训斥,重则打骂,缺少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不能深层次地去理解孩子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这样更加重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5、学校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部分学校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依旧按成绩将学生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划分为重点班、普通班等等,这种做法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根本提不起来兴趣,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变得更加讨厌学习。

三、应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措施

1、要把中学生的叛逆行为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异常现象

叛逆心理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某个中学生所独有的,只是叛逆的程度,有些严重,有些轻微而已。所以,当我们发现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这种行为当作是一种错误的、异常的行为,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没有害处的。

2、中学生自己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中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都不足,看问题不全面,不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情绪化,俗话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中学生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多跟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多从他们那里汲取有益于自己成长发展的意见。

3、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对中学生叛逆行为进行有效的疏导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应该取消以成绩定优劣的评比制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是无穷的,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起好榜样的作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及时鼓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爱来感化和教育后进生。

从家庭方面来说:

第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站在孩子的立场,而不是成人的立场

第二、言传不如身教,要以身作则

第三、尊重孩子,和孩子交朋友

第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从社会方面来说:

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对一些色情、暴力的社会文化予以沉重打击,为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另外,中学生之所以会沉迷到这些不良文化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社会上缺少适合青少年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影视、书籍等文化作品,所以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在这方面多一些精力;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机构也应该对这些作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健康文艺作品的长远发展,丰富中学生的文化需求。

4、学会“爱”的艺术

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叛逆心理有时候从本质上讲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所以,无论是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好,都应该学会爱的艺术,学会赏识的艺术,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中学生自身也要自己爱自己,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远离色情、暴力,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青少年。

总之,叛逆心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青少年独立意识萌芽的产物,是他们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志。但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误入歧途。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21-353

[2]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0-76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2-437

[4] 高山.你和孩子一般大[M].科学出版社,2011,2-5,50-67,86-101,148-153

[5] 胡莹、李东明.青春期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6-6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