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精选(九篇)

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

第1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学生;叛逆心理;叛逆行为;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a:A

记得第一次带幼师的职业班级,带班之初,我很困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幼师班应该都是乖乖的小女孩。可是我看到的和从前的想法真是大相径庭:这个班级现在有学生41人,其中初中没读完的占一半,行为习惯极差,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没有集体荣誉感,将学校的扣分制度视为无物,甚至有很多同学抱着这样的想法:“扣吧,扣完我就可以回家,正好我不想念了!”

经过和一些孩子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对他们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我总结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原因如下: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方面,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自从出生以来,全家对其宠爱有加,使他们从小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忙,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孩子的教育和照顾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知道疼爱,却管教不足。②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处理其所犯的错误,从而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使矛盾和冲突恶化。③这种年纪的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是: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认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所以他们盲目反抗,拒绝一切善意的批评。

那么如何应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呢?经过教育实践和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换位思考

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老师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只是一味地斥责、惩罚和强行要求,这样就会拉开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失去与学生交心的机会。特别是班主任,太注重学生应该怎么做,往往错失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处理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学生时,一定要适时地学会换位思考,做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有心人,换个角度来思考学生的行为或表现。

二、允许他们在进步中“反复”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不是通过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而学生的进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每当这时,老师“不算旧账”“不揭伤疤”,而应适时地采取宽容方式。不过,这宽容中要有要求,有信任,有期待,抓住他们的“反复”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促使他们继续进步。平时多留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三、真心地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无私而博大的爱心,用真诚的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灵,用温暖和爱去唤醒懵懂的心,用无私的爱去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别的,只有爱才能让学生向你打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机会转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任何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我们更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及时的认可和肯定,赞赏和鼓励能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力。对于有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赞赏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使他们从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其进行引导。

我们要有容纳百川的宽容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我们对他们有宽容之心,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交朋友,就会融合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 叛逆情绪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管理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导致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当代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学生的自身原因是主因。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坚定的意志,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高中生一直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缺少社会经验,认为家长和教师的忠告是对自己的约束,从而对此产生不良的情绪[1]。此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不希望受到管束,所以当教师和家长对其学习和生活提出一定要求时,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出现叛逆情绪。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性格、素质都影响着学生的信仰、观念和习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如果不通畅,或者互相理解存在偏差,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父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过多,缺乏对子女的关心,或者在对孩子的关心中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与家长预期出现偏差,将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些家庭情况都会使家庭的气氛变得紧张,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叛逆情绪。其次,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范本,如果在教学或者日常生活中,教师不注意言辞,对学生的批评没有以尊重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损害,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比较避讳,比如,早恋、上网等敏感问题在学校严禁提及,这样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与学校反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在校外容易对一些不良现象和人群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产生叛逆情绪[2]。

二、高中生叛逆情绪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

父母和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其言行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掺杂个人喜好,避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伤害。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付出足够的耐心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其优势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其缺点给予改正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叛逆情绪并给予疏导

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而且一部分学生选择住校,所以学校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力量[3]。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所管辖的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出现叛逆心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调理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叛逆情绪进行控制。这样当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良的情绪进行疏导。一般情况下学生自我疏导的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或者与人谈心的方式进行,通过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具有严重危害的局面。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生活上学会宽容,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客观的分析,理智的对待[4]。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

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当班级上出现一些事件或者需要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将这种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班级和自身的责任感,那么将会减少因为班级内部矛盾对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所以高中生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当代高中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进而对高中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负起责任,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及时疏导,与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出一片和谐、民主、自由的天地,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参考文献】

[1]黄春,张艳红,蒲娟等.论当代高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成因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12):377-377.

[2]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7):26-27.

第3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学生叛逆期;教育策略;改进方法

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和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从学生自身来看,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这种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一旦得不到有效引导,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厌学。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放低姿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准确把握其“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一、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科学有效转变增加“砝码”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重视心理辅导,“心病还得心药治”,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尽量与学生形成心理认同。学习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能为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一定的砝码。

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保障”

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为教师或家长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审视,尽力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1.加强感情投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融、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2.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错误言行要宽容,但绝不能迁就。教育中一定要讲究艺术,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限度,做到严而有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

3.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和崇拜心理,他们心目中一旦把谁看作自己的“偶像”,就会刻意去模仿,因而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普遍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升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一旦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在你的影响下其逆反心理就会自然化解。

4.遵循教育规律,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教师在对“逆反心理”学生的改变上,一定不可揠苗助长。要精心呵护,“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学生心理,春风化雨般地改变学生行为。切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三尺也非一日之暖。

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纳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二是教师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当学生看到希望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逆反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使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种子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雨露,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总之,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要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教育要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第4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许多华人父母都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而选择住在美国,移民生涯充满了失落与彷徨,不少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可是,青春期的孩子难以管教沟通,亲子关系的矛盾与紧张,在移民家庭里面经常显得分外突出而刺眼。

将心比心 两代互相体谅

教育和社会工作者提醒华人父母,亲子之间因为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时,家长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想想他们必须处在两种文化、两套标准之下,长期在夹缝中生活,其实日子并不好过。这样一想,作父母的就会不忍心过分苛责孩子;而当父母对孩子多了一分体谅,孩子也会相应做出良性的反应与回报,如此一来,彼此心里都会好过得多。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处于剧烈变化的阶段,从孩子转为大人的过程,让他们内外冲撞、彷徨挣扎,而华人青少年往往会面临更难的处境,孩子和大人都备感辛苦,亲子间的矛盾摩擦也更频繁。

纽约儿童辅导中心心理咨询社工孟郭玉成说:“做父母的应该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变化,对他们而言,此时同侪认同的重要性,凌驾在一切之上。”她表示,“父母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是有意和父母疏远,只是在现阶段,他们必定更在乎同侪间的互动,父母在此时需要忍耐,也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

注重外表 父母适当鼓励

正因为特别需要同侪的认同肯定,青少年在这段期间很可能会变得非常在意外表和衣着打扮,孟郭玉成认为,在家庭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范围内,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度修饰外表,让他们在外面与同学朋友相处时更有自信,“不要为了仪表或是其它小事情,和孩子搞得关系紧张,以免妨碍了亲子间的信任与理解。”

青少年最在乎的是自己够不够“酷”,父母如果在此时能够采取理解的态度,孩子一定会感到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与支持,也比较不容易走上偏差的道路。

孟郭玉成建议华人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采取把握大方向的原则,只要大方向正确,不需要紧盯着小问题不放,以免因小失大,丧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包容信任 亲密从小培养

此外,她表示,父母也要学习容许孩子有些犯错的空间,如果做父母的愿意包容孩子的小过错,不要不停唠叨或怪罪,孩子会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受到尊重的孩子反而比较不容易一直犯同样的错误。

此外,孟郭玉成建议,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有了彼此信任和良性互动,孩子愿意对父母讲真心话,等到他们进入叛逆的青春期,因为已有长期的互信,比较不容易陷入无法沟通的困境。

“孩子叛逆,父母也需要自我反省!”纽约市皇后区一所儿童学校的负责人叶杜亚威语重心长地说:“多数特别叛逆的孩子,都是因从小时候开始,他的感受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他的需要没有被人重视,所以长大以后,他往往也比较不懂得尊重别人。”

弥补裂痕 亲情绝处逢生

第5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关键词:爱 距离 教育案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师德之魂。作为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去爱学生,理解学生,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关怀,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一、案例的背景简介

1.个案自然状况

小A,男,现为八年级的学生。刚进初一的第一个周,就伙同别班同学在寝室打牌;第二周,就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而去帮朋友打架;第三周,又因为在寝室打牌而被学校领导逮住,带到了办公室;同时,他又因为上课打瞌睡,无视科任老师的存在,惹得科任老师火冒三丈;走起路来左右摇摆,站在老师面前流里流气,身子偏侧着,两只腿还不住地抖动,完全没把老师放在眼里。进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名声大振,响遍了全校各个班级,他们都说,我班收了一个“校霸”。

2.个案家庭生活背景

小A从小生活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就把他丢给年迈的爷爷,爷爷是一个只干农活不管孩子的人。父母偶尔回家一趟,不是整天打牌,就是夫妻吵架,闹离婚,吵琐事,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统统满足,但就是从不和孩子交流,孩子一犯了错,就是棍棒伺候……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导致了孩子孤独而又自卑,叛逆而又极端,目中无人而又自由散漫的个性。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长期无人关心,导致他孤独而又自卑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偶尔回家也不关心孩子的生活,使得他感受不到父母之爱,自然而然变得孤独,不爱学习,染上了很多坏习惯,在学业上或纪律上他受到老师和周围得人多次的否定和批评,他自己与别人相比,自己就感到自卑。

2.长期的棍棒教育,导致他叛逆而又极端

他的父母平时从不和孩子谈心,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和孩子交流,孩子一犯错不问事由,马上就棍棒伺候,从而让孩子养成了“破罐子破摔”、不相信别人、叛逆而又极端的个性。

3.长期的无人管教,导致他目中无人而又自由散漫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家长的管教。而小A呢,则处于父亲不管、母亲不管、爷爷不管的状态。导致他分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个性。

三、采取的措施

受伤的心灵更需要心灵的抚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知道采用“硬”的手段是不行的,要“以柔克刚”。我决心用我满腔的师爱去温暖那颗饱受伤害的心,去唤醒他的自信、自尊与自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

1.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消除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

为了消除小A的自卑心,使小A对自我评价进行重建,激发他努力向上的信心与勇气。(1)我让他自己给自己寻找优点,并写在周记本上,看看每一天的优点是否在增多。(2)对他的点滴进步,我会在班上及时表扬。比如:大扫除时,他积极地去提水;运动会上,他会积极主动地为同学服务;课余时间,他总是把老师的讲桌收拾得干干净净……另外,我还通过班级活动改变小A在班级中原来的身份,创造条件把他推到班级的“舞台”上,让其他同学看到他优秀的一面,“扮演”一个有尊严、受尊重、被信任的角色,增强他的自信心。

2.学会换位思考,消除叛逆心理

针对小A的实际情况,我除了寻找机会多与他交流之外,还充分发挥了周记的作用。不方便口头交流的时候,我们就用周记进行交流。通过周记,我了解了他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逐步走进了他的内心。小A上课时纪律松散,我就启发他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希望他尊重老师的劳动,安静、专心地听课;从同学的角度来看不守纪律的学生,希望他热爱班集体,和同学们一起创建良好的班级;在各种事情上启发他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他逐步意识到了老师的苦心,慢慢地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逐渐消除了叛逆心理。

3.与家长取得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我经常给他的父母打电话,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随时告诉他们,并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帮他们分析应该怎样做。叫他们多关心孩子,不能因为挣钱而把孩子丢在家里就算了,孩子的教育是大事,大人的事情更不能影响孩子,要多和孩子接触,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替孩子想想,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不能动不动就用棍棒。现在,小A的父亲已经回家亲自带孩子了,小A的进步也越来越大了。

4.提高主人翁意识,运用集体舆论进行约束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经常告诉他,要时刻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整个班级,随时提醒自己:我为集体抹黑了吗?我为集体争光了吗?以此来提高小A的主人翁意识。不定期由全班学生评选“最近表现最差的同学”,由班长当众公布结果。前几次,小A当选了,同学们就对他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希望;过一段时间,又在班上评选“最近进步最大的同学”,有几次,小A当选了,由同学们当场对当选的同学发小奖品。小A领奖品时,脸上的兴奋与满足让我永远难忘。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的努力,小A与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会主动找我聊天,谈谈自己的生活、心理状况,找出班级的一些问题;他把我班的安全管得井井有条,他们小组的清洁卫生稳拿第一;在我过生日、节日时,他会第一个发短消息祝贺我;开花的季节,他会去弄一束束鲜花,插在装有水的瓶子里放在讲桌上……现在的他,时刻以班级利益为重,他的表现也越来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五、案例反思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而扭转学生心理距离这一杠杆,也要靠一个支点:那就是爱。

第6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一、真诚沟通,用心交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达,就是把信息传递给对方的一种行为。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与同学、朋友间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做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在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换位思考,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教师和家长。当意见不统一时,可把教师、家长作为他们的大朋友,去沟通、去交流,达成共识。当然,教师、家长们,也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共建和谐、平等关系。通过真心的沟通与交流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增加学生的信任度,也多了一份理解。

二、发现优点,鼓励为主

俗话说,“人无完人”。意为生活在世上的人,没有谁只有优点或只有缺点。我有时列举自己人生历程中失败的例子,名人失败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认识。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都有可爱的一面。“问题学生”也希望获得长辈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用心,不错过他们的优缺点,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教育为辅。对他们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鼓励期待行为,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就消除了。

三、集体力量,感染内化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如果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之中,有几个正派的好朋友劝导,盲目叛逆的毛病可能会自动消除。如果他与其他更加叛逆的人在一起,相互影响,就可能越来越重,最后走上“邪路”。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班级正气,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力求让学生志向远大。可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开展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不断地开展一些活动。

四、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理顺家校沟通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寻求到家长的支援,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其他心理障碍时,我们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及障碍。

例如,一位名叫刘波的学生,人挺聪明,最近上课总是分心,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还和同学打架,和任课教师顶嘴,成绩直线下降。我多次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经常在外、酗酒,不回家,根本不管他,甚至打他。他的遭遇让我感到同情和惋惜,我把他带到家中,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经过努力,我联系到了她母亲,把情况告诉了她,他母亲被我的行为感动了,回到孩子身边,他爸爸也主动改过,面临破碎的家庭又破镜重圆了,刘波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起色。由此可见,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7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四管齐下,多法并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广惠农村学子,经济问题(上不起学)已不是制约农村子弟上学成才的关键。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农村子弟成才的首要因素。现时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自私、任性孤僻、自制力差、焦虑暴躁、逆反厌学、冷漠麻木、贪图享受、拉帮结派、口是心非、早恋成风等心理问题。加强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在农村初中经过近一年的搜集调查访问观察实践,特作本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一.社会途径

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教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班主任是个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他们承载的期望和责任绝对超值。他们承载的是社会的明天。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法律吗?笔者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军队也解决不了,还是要靠教育,靠千百万教师,靠成千上万个班主任。

班主任,尤其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责无旁贷。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成长最急剧、最不稳定、最叛逆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学校,竭力通过社会途径对正处于生理心理骤变期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1.警示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有条件时也可到“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明辨是非,驱除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

2.熏染法:班主任通过学校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监察法:班主任通过学校聘请各村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作学校“监察员”,对遍布在各村角落里的游戏厅、黑网吧进出学生严密监管,一经发现批评教育或通知家长、学校,齐抓共管。这样形成合力才不至于让学校的正面教育前功尽弃,毁于一旦。

4.实践法: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虽身在农村却未下过地,更未体验过劳动的苦乐。班主任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际,观察访问工厂村企,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以上是班主任通过社会途径上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影响的做法。

二.家庭途径

农村初中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家庭,家校同心,共同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先成人,后成才”,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成人”,这一环节可以说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谐、美满的家庭能造就学生健康的心理。而生活的实际远非如此,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要说小小少年,成年的大人又有几多能禁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尤其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人而言,人们更是把发家致富当作第一要务,再冠以“一切为了孩子”的高调,于是乎,“留守儿童”日趋普遍,父母离异司空见惯,问题少年越来越多……家长们还坚信:只要我挣钱供你,你一门心思给“我”搞好学习就行!所以,只要学生成绩搞不好,轻则厉声呵斥,重者拳脚相加,动辄就以“别给我上了”威胁。再加上有的家长吃喝吸赌、出尔反尔、谩骂成性,学生简直就是在炼狱中煎熬!不要说心理了,身体能健康成长就不错了。

当前,国家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三农”兴才能国昌盛。我们农村初中班主任更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一使命。每位学生都有个性的差异、心理的差异,这源于每个家庭的差异。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学生家庭,详加考察,多做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以达到如下目标:

1.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品德教育,习惯培养,成人为本。

2.家庭教育的三大任务:

(1)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学习习惯,保障孩子成才。牺牲高分,也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2)营造和谐理想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成才。宽容孩子成长中的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3)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优秀。方法不当,再多再浓的爱也无济于事,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家长是孩子最可依靠、依赖的人,通过家长参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最朴实、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家校互访法:老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电话通讯宜常联系,家长也要趁适当时机或定期到学校询问,与老师交流。此法意在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老师适时解决。

2.交朋友法:班主任要主动和家长交朋友,家长要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彼此都成了朋友,学生不会再怕老师告状,回家挨整,家长不会再忌讳老师居高临下,横加指责。这样一来,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益。

3.倾心倾听法:面对子女(学生)时,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对待子女(学生);要侧耳倾听,倾心相听,多包容。尤其是无关原则的问题,要随声附和。倾心倾听是与学生交朋友的第一步。

三.教师途径

(一)班主任牵头

班主任在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是因为;

1.一个初中生三年学习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责任者是他的班主任。

2.一个班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

3.在目前条件下,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农村教育的成败,“三农”未来发展的兴衰。这不是笔者的发明,世人皆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据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经验,认为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1.心理诊断法: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生,仅凭经验和表面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是了解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诊断是对学生的需要状况、学习条件或缺陷的科学描述或分类,从而搞清楚他们所出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条件的话,更应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3.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班主任 )一般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心理辅导咨询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通常采用交友、亲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4.阅读沐浴法:阅读名人传记、名著佳作,让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感知更广阔崇高的人生,让心灵得到沐浴,使心灵更强健。班主任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相当于在每个学生心中安下了成长的助推器

5.悄悄话信箱: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去打开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可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二)科任教师协同

常言说:“人心齐,泰山移”、“丑不丑,一合手”,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班主任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每一位任课教师,学校的每一位领导、职工都是同盟军,班主任一定要凝聚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

1.协调法:班主任不可能每一堂课都与学生打交道,更不能时时处处与学生在一起。要经常与各位老师联络,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出发,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早预防、解决。

2.攻心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针对科任教师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通过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3.激趣法:兴趣是人健康成长的永久动力。科任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人格魅力,八仙过海,各尽其能(显神通),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4.导师制:根据学生的情况,为每个人建立一份档案,分门别类地承包给每一位科任教师,由他们负责所承包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工作。承包的责任人实质上就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形成制度,学生定将受益终生。

四.学生途径

陶行知老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学生有其局限性,不过当今时代的学生毕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善和调整心态,让大家教育大家,让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常见的方法有:

1.自助法: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2.表演法: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3.互助法: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4.泻压法: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烦恼、压力。当我们现时现地运用的一切干预措施一时不能凑效,班主任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排泄方法。

(1)吼叫法:找一无人处,让自己放肆的吼、叫、骂、哭一场。

(2)野蛮体魄法:狂跑、狂跳、狂踢(球)。(注意安全第一)

(3)暂时放下法:蒙头大睡,痛饮美食,看惊悚小说,武侠小说等。

(4)长友倾诉法:找你亲近的信任的家长、老师、朋友倾诉。

第8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杨超越来越让父母感到焦虑。

他现在读高一,个子很高,长得也帅,又很聪明。父亲杨先生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母亲唐女士是报社编辑。

在初二以前,杨超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他一直的表现都很乖,和父母也很亲热。

然而现在,儿子变得快要让他们不认识了。

他越来越贪玩,越来越不懂事,懒散,学习越来越不努力,也不再和他们亲热,不和他们说心里话。

除了坚持每天早上洗头这个莫名其妙的习惯,讲究穿着,其他的事他都心不在焉的。

他们认为儿子肯定有心理问题,将来肯定考不上大学了。

这次杨超又和父母闹别扭,从开始到现在已有两个多月了,不见一点缓和,反而越来越厉害。

他们每天研究如何降服儿子,但杨超对他们的策略嗤之以鼻。

一出出斗智斗勇的亲子大战就周而复始地在这个家里面上演着……

把“控诉”变成“理清你想要孩子怎样”

杨先生夫妇来找我时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说他们的儿子很气人,从原来那么乖的一个孩子,变成现在浑身都不对劲,处处与他们对着干。

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叙述孩子的情况,整整说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停下来过,我也没有主动打断。

听他们说完后,我问:“你们的叙述已经让我看到一个叛逆期少年的常见的现象。还有更严重的事情没有呢?”

唐女士一愣:“啊,还不严重啊?够严重了!”

我笑笑:“我能体会你们的心情。”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家:

儿子昏昏然为独立而开始反抗,父母惶惶然为掌控而乱了阵脚。儿子需要大人们的尊重和引导,家长缺乏正确的心态和策略。

为了让他们理清思路,我问:“你们希望我提供怎样的帮助呢,他怎样做才是你们认为的理想状态呢?我想请你们把期望达到的目标写下来。”

他们到另一间屋里研究了很久,终于把写在纸上的目标拿给我看。

上面写得很简单:

上网要有节制。尽量把学习搞好。主动关心家人。

我发现,这个目标和他们控诉的问题是不对称的。

我再次感到他们已经被儿子的叛逆弄昏了头,因为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要求儿子达到什么理想状态,怎么能要求儿子让他们满意。

也许,自从儿子反抗以来,他们一直都在被动地接招,还没腾出时间来考虑如何主动出招吧。

这一家的问题其实算不上什么大问题。要说儿子有问题,还不如说父母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他们儿子的现状想要得到改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改变亲子关系,而改变亲子关系则需要从家长的改变开始做起。

我知道,改变对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家长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也是不好预期的。

但是只要家长愿意尝试,我就可以预言,事情的发展方向将会往好的方面转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首先要让家长意识到他们自己需要改变。

我:“你们的儿子确实需要辅导。但在你们这一个多小时的叙述中,有些东西我一直没有听到,比如,初二的时候你们的儿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他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支持?在与你们对抗时,你们的儿子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希望?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需求?如果对这些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有效地帮助他。”

他们二人面面相觑。

我:“你们有没有觉得,当你们痛苦时,儿子也正在经历痛苦呢?”

唐女士:“……是的,应该是的。我们也看过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知道一些心理知识,但就是在儿子身上不管用。”

我:“我接触过的家长中,许多都了解一些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知识,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家里时,却被许多细枝末节搞昏了头,于是当局者迷,弄不清方向了,我觉得,你们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给他们夫妇提出建议:买一本有关青春期心理的书籍,看了后再对比自己儿子的表现,分清楚哪些是正常表现,哪些需要家长帮忙纠偏。

我:“这次回去你们就先不要研究降服儿子的对策了,先思考一下儿子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先生接过话去说:“好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这个意思吧?”

我忍不住笑:“儿子最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还和儿子战什么战。当你了解儿子的心理后,情况自然而然会发生变化的。”

两夫妇回去后果真停止了原先那些无效的对策,开始潜心研究儿子的心理活动。

两周后,唐女士来到咨询室对我说,他们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了,并且觉得夫妻俩已经不自觉地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

她说他们现在和儿子说话时尽量不抢儿子的话头了,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态度不那么强硬了。

他们研究儿子为什么放学不愿意回家呢,是不是因为嫌他们唠叨得太烦,在外面寻找安静去了?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有一天晚饭后杨先生就对儿子进行了跟踪。果然,他发现儿子只是到公园转了一圈,并没有去网吧。

父母的转变果然带来儿子的真情回报。

儿子有时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了,搞得他们有点受宠若惊,而且儿子答应他们一起来见我。

给家长的话

你的孩子是否也像案例中的儿子,到了青春期,从一个快乐“天使”化身成了一个剑拔弩张的“变形金刚”?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成人感出现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你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千万不能不知所措或陷入与孩子的矛盾之中,如果与孩子计较,纠缠不清,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严重化。

一般说来,这期间孩子与父母矛盾的焦点在于:孩子已具有成人意识,希望受到尊重,被当成年人来对待,但他们本身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往往看到孩子的不成熟,而忽略了他们的成人感。

父母要意识到,再不能一味地代替子女思考和做决定,一味地支配子女了。孩子渐渐脱离父母,在心理和行为上独立,就像胎儿脱离母体一样,会带给家长一次心理上的“阵痛”;家长也许会感到失落甚至恐慌。但一定要适应这个必然的过程。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你应把握几个要点:

一、在孩子反抗期到来之前做好思想准备,这样你就不会为孩子的反抗而恐慌。

二、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尊重他们的隐私权,遇事多和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

三、和孩子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以朋友的角色和他们沟通,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四、引导孩子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家有青春期叛逆小孩的你真的不必恐慌,该放手的地方要放手。你要知道,你可爱的“变形金刚”最希望的,是做回一辆漂亮的汽车,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快乐地奔驰……

(摘自吴斯达《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有删节)

书名:《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作者:吴斯达

出版发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第9篇:叛逆期孩子心理辅导范文

Hers: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想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你怎么评价这种观念?

张德芬:如果父母们想要一个成功的孩子,那么他们养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用来炫耀自己的。所谓光宗耀祖,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把父母们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常用一个叫作“虎妈”“狼爸”形容那些想要“成功”孩子的父母,大家一定看过那种养斗鸡或者赛狗的人吧?这些想要培养出“成功”孩子的父母和那些豢养斗鸡或者赛狗的人没什么两样。花费大笔的金钱和时间,养出一只优秀的斗鸡或者赛犬,难道只是为在竞技场上为主人夺得光荣吗?他们把养孩子变成了一种职业,讲究投资回报。

幸福与否,最重要的在于心态。成功人士会有很痛苦的时候,平民也有平淡的快乐。如果“成功”,但是心态不好,也会到处遇到困难,而不觉得快乐。只要有好的心态,就不会感到不快乐。

Hers:可是,一个不成功的人在当下的社会甚至难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所谓成功的人在社会上行走相对容易——你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张德芬:对年轻人来讲,把目标用在追求成功、追求物质、追求享受上,也是一个过程。因为他们年纪小,要告诉他们追求成功是一种“幻象”,人生是一场“游戏”,超脱世俗,只注重心灵,我觉得不切实际。但成功和快乐两个元素需要放在天平上,来追求一种平衡。调查显示:幸福指数高的国家,往往是较穷的国家。人们终会了悟:成功不一定会使人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的人,却一定是成功的。幸福快乐的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自然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

让孩子快乐健康负责任

Hers:你怎么看孩子读书与未来的关系?

张德芬: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有攀比心理,强迫孩子考前三名,甚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实,他们只是想和其他家长比。父母们更应该去理解孩子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如果孩子坚持不了,也不用去强迫他。整个过程,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选择、去决定。这样,孩子就会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当下中国大陆,只要稍微多花点心思,认真、肯干,都能挣到钱。真的“满地都是黄金”啊!可是,在美国或者中国台湾就很难,那里大家的智慧和常识程度很高,所有可能赚到钱的方式都有人“Touch(接触)”过。中国大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毕竟不很多,很多人搞不懂市场机制,机会相对就很多。

我有一个朋友,曾帮助大陆11家公司去美国上市。他说2/3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是小学毕业。这样看的话,学校的教育就不是特别重要。相反,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做事是否有信心、身体是否健康、喜欢不喜欢自己、开心不开心、能不能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在这些方面培养他们更重要。其实,这些就是作为成功老板的特质。

当然,如果孩子能够享受到读书或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多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大陆以考试为目标的“填鸭式”教育,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也是个“二愣子”。

Hers:有调查显示,在成长过程中,中国孩子的叛逆比例最高。降低孩子的叛逆指数,父母要怎么做才好?

张德芬:如果不侵犯孩子,不压制孩子,孩子是不会反叛的。但是在金钱至上的当下社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任着自己的性子养孩子,采取高压的方式管制孩子,扼杀孩子天赋的父母并不鲜见,正因为这样,才出现所谓的叛逆青春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用暴力等严厉方式扭曲了孩子的人格,种下不良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成一些恐惧畸形的心理。这方面药家鑫可能要算最坏的例子了。如果孩子一直在父母的“高压”下压抑自己,就算童年、少年不反叛,到了中年也会加倍反叛。那时,可怜的就是他的妻子、子女,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高。中年以后,父母可能早都过世了,他们终于在心里呐喊着,要过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可能放下经营很久的事业和婚姻,180转身,不愿再回头。

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天生的,可以压抑,但最终是要流露出本性。从心灵的角度讲,要尊重孩子生命的历程,让他走自己的道路。父母只是扮演辅导者。孩子和父母一样,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负面性格,而不是压抑。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弥补永远不嫌晚

Hers:如果做父母的曾经伤害过孩子,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吗?

张德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经历“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的过程。在我孩子很小时,我觉察力不高,经常脾气来了就会打骂他们,说话也很恶毒。那时我先生说,想把我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让我知道我的话多伤人。其实我以后也很后悔,这就是一种“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就是错误地对待孩子之后,自己能很觉到不妥。“当知当觉”是正在做的时候,立刻就知道某种方式不合适,可是想停止又停止不下来。

懂得成长的父母,会慢慢地、一点点进步到“先知先觉”——刚觉察到有怒气从心中升起时,立刻调整自己的呼吸,用最客观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生气时,我们也会退一步,冷静地对待他们。比如有一次,我儿子放学回家,很不高兴,和我讲话很凶。我在看电视,立刻从容地转过身,对他说:“你先走开吧,我不想对一个对我大声吼叫的人说话。”儿子走了,我继续看电视,我一点也不生气。过了一会儿,孩子自己平静了,过来跟我道歉,说他大声讲话不是故意的,是他当时情绪不好。

如果父母真有伤害过孩子身心的地方,应该立即想办法去弥补。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弥补是永远不嫌晚的,孩子一定会看得到父母为他所做的改变。

Hers: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管理孩子的度呢?

张德芬:管理孩子的分寸,的确很难把握。

为人父母要先修炼自己。父母首先要是一个足够爱自己的人,这样,才可能摒弃功利的色彩,感同身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孩子面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冲动,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快乐,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但是,身教胜于言教。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