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学类专业范文

药学类专业精选(九篇)

药学类专业

第1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药理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99-02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 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 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对策

介绍历史,引兴趣 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1950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功效简介,引重视 几十年前,糖皮质激素一度被誉为“美国仙丹”。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扮演过夺宝奇兵,也承担过指责诘难,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如物质代谢的紊乱、引起感染的扩散、诱发骨折、引起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进行铺垫,讲生理 生理学的复习,为后面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做铺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在上午分泌最多,午夜分泌量最低。那么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话,它的给药时间如何确定呢?其实糖皮质激素比较容易出现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所以给药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天的早上,这时肾上腺分泌比较旺盛,不容易对它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当生理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该药主要参与生理代谢,如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核酸代谢、水盐代谢等的影响。在讲述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内容:1)当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饮食的调整;2)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联系。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蛋白分解、水钠潴留等,所以要给病人补充低糖、高蛋白、低盐饮食,还要适当地补钾。另外,该药的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也有密切的联系,如引起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抑制儿童生长、向心性肥胖、诱发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等。

回归正题,讲药理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为“四抗”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为抗炎作用。抗炎作用的特点是:作用强大和非特异性。在本节介绍时应该先介绍一下炎症的发展过程,然后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逐一讲解。最后还要强调“抗炎”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而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降低了机体的这种防御反应,这也是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

抗免疫作用的讲解应注意简单介绍一下机体的免疫过程(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这样能使学生对“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注意强调该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介绍抗毒作用时,一定要强调“毒”指的是细菌内毒素(而不是病毒),所以该药对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有良好的效果。介绍抗休克时,应注意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除了“四抗”作用外,对血液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为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但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三多一少现象),并注意联系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的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的作用为“兴奋中枢”,应注意严重的精神病、癫痫不能使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为“促进消化”,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相联系。

展开联系,讲临床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很多临床应用都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辅助治疗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爆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炎症后遗症(脑膜炎出现的脑水肿、心包炎引起的窄缩性心包炎、胸膜炎发生的黏连等)、抗休克等均与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有关,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类风湿疾病、重症的全身性红斑狼苍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抗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器官移植排除反应等与其抗免疫相关;治疗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与其血液系统药理作用相关;替代治疗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在介绍药理作用时密切结合临床,临床应用的掌握也会水到渠成。

药物是把双刃剑 药物是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首先,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导致病人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血钾、糖尿等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即本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在介绍时也应注意从中引申出来的相关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是不宜使用的。诱发感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本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特别是在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更容易发生,所以在使用时应该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无法控制的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宜使用。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与其抑制蛋白合成有关。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发生的原因与其抑制蛋白合成、加快钙离子排出、抑制成骨细胞作用等有关。停药反应也是糖皮质激素的重要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减量或停药过快,或停药后遇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时,引起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肾上腺危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与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与其生理作用有关)。而反跳现象主要是该药改善病人的症状后,疾病未得到完全治疗或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也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介绍生理作用及药理作用时应该注意及时联系该药的不良反应,这样便于大家的掌握。

发散思维,讲实践 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践讲解,如糖皮质激素药学监护的要点,对于小儿应该注意不易使用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对于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出现高血压现象,应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对于绝经期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现象,应该注意检查这方面的不良反应。通过与临床相联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结语

总之,从通过介绍“历史”引起学生兴趣,到介绍“生理”补基础,再到回归正题讲“药理”,自然引申,一气呵成,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讲授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校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

在药学专业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进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必须要进行考核的一门科目。但是,现在诸多的高校,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普遍存在着专业没有针对性,专业的能力培养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教学内容要以“精必修、宽覆盖”为原则。在实际的药学专业中,所涉及的专业课程非常的多,因此,只有对众多的课程以“精必修、宽覆盖”的原则,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此来进行掌握与学习,可以将其分为构建药事法规基础理论模块(各专业必选)、职业实践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以及专业应用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

(二)依据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各界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我国社会药学单位各个药学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药学人员必须要对医药行业的有关药物研究的处方调配、药品的生产、经营、注册、开发等方面的国家药事管理要点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具备良好的、规范的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必须要充分结合药学专业单位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执业药师执业要求来进行设定,保障学生具备一定的药事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一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热点事件回放、学生论坛、案例库等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药学专业来讲,各个课程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因此,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以及改革,通过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以突出能力本位,设计考核方法。针对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来讲,其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综合性素质以及培养运用法规处理药事的能力。因此,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作业、辩论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能力评价。

二、教学内容选取

针对药学类专业而言,可以根据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专业性、基础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其分为职业实践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和基础理论模块3个大模块。针对职业实践模块来讲,具有代表性的药学实践活动。针对专业应用模块来讲,其是具有不同领域的不同岗位所需的法律法规。针对基础理论模块来讲,其是药学方向共需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如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其中,专业课程中的3个模块,依据专业特点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不同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不同专业教学项目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

三、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进行说教授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打压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思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入了一些热点问题以及与生活贴近的案例,并依照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设置问题,如(处罚的依据是什么、案例中的行为是否合法等问题),同时,如果出现不同答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由于其课程中所具备的法律法规多而复杂,知识比较分散,因此,依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设置,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考核方法设计

针对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其课程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重视。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考核制度,通过将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作业状况、辩论赛等诸多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确定学生们最终的成绩。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一般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在40%,终极考核占有比例在60%,其过程还是占据着较大比例的,有助于激励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与学习动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赵栋

【参考文献】 

第3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药学;多元化;实习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51-02

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1]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2~2015年)》指出: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计划,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可见,开展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必备措施。其中,毕业实习作为药学类专业教学的必备环节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2]对毕业实习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药学类应用型人才是必然趋势,是药学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工作。

一、药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

1. 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实习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由于涉及到经济利益及生产和安全等问题,部分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一家杂志针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已经不愿意接收实习生。[3]

2. 实习经费不足

近几年,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交通、食宿、管理等费用也逐年增加。在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实习企业的选择,也无法保证实习的时间和实习内容的深入。导致了毕业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4]

3. 实习与就业存在矛盾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传统的实习模式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内容、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这种实习模式导致学生毕业实习与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发生冲突,分配的毕业实习单位与就业实习单位发生冲突。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将毕业实习摆在从属地位,而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认为毕业实习对就业威胁不大,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即使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有留用机会,也因为大家争吃一碗饭,对提高就业率意义不大。

现代高等教育提倡个性化发展,教育要实现教育多元化才能与当今多元化的全球社会相适应。国外大学一般注重多元化教育,[5]我国教育工作者近些年来也在教育多元化领域多有创新。而在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因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存在一定的弊端。[6]因此,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构建多元化毕业实习模式,是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补充,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

二、探索多元化实习模式,实现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

1. 多元化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

(1)发挥主动性,自主选择实习方式与实习方向。在第七学期初召开实习准备会,将毕业实习必要性和实习计划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建立实习信息平台,使学生适时获取实习信息。同时在开通学校教务系统基础上,开发毕业实习网络化管理系统,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关指导教师的带教计划、实习方向和研究课题,完成师生互选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实行实习协议制度,明确权利义务。学校应与校外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协议中明确厂方与校方在实习过程中的权责,企业应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就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等进行双方约定,保证实习目标明确,管理考核有据可依。学校应与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和实习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协议中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实习单位免责事由和违约处理等规定,包括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合适的实习内容、实习报酬和补助、对实习生伤亡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实习生权益的内容说明。[7]

(3)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考核方式是实现实习效果的有力保障。要制订编写《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手册》必须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及具体要求。对于多元化毕业实习,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实习结束都必须在教务网提交实习周记、中期自查表、论文进度计划表、实习鉴定册、毕业考核成绩评定表和指导教师评审成绩表及毕业论文。才允许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环节。

2. 药学类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构建

第4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摘要: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医药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并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医药类;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46-02

随着国家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重视、公立院校的快速发展等诸多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变化,医药类独立学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办学的重心集中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以在人才培养上区别于公立院校和本科院校。为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探索医药类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医药类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母体院校高度相似。我院自2010年移址泰州办学以来,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对母体院校仍有一定的依赖性。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跟其他独立学院一样,沿袭母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而市场营销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独立学院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都要有所偏向。

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欠缺。无论是从实验楼的建设,还是教学仪器、试剂、教学标本的购置等方面,医药类院校对于重点专业医学、药学、护理、针灸的实践教学投入较多,这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显然,以上专业对于实践性的要求比较高。而市场营销专业看似偏向文科性质的专业,自然在实践教学这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投入也是比较少的。当然,这也受到学院教育经费的限制,所以对于营销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大软肋。此外,对于校外的实习基地,母体院校牵头建立的实习基地,一般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他们自有的营销专业学生,自然很难顾及到我院的学生。而由我院自己牵头建立的实习基地,仍处于刚建立阶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单纯的实践教学,如短期的参观、考察等,比较愿意接受带有就业性质的毕业实习。即便如此,那也是一些“面子基地”、“关系基地”,很难维持长期合作。这样一来,一些短期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能够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非常少,校企合作的效果很难像预想的那般好,最终实习基地的建立也只不过是件摆设而已。

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偏向于医药市场营销,涉及到的行业侧重于医药行业,这对我们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既要懂得医药基本理论,熟谙医药行业,通晓医药营销管理知识,并在医药企业工作过,或者跟医药企业有一定的联系。而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队伍中除了母体院校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硕士,缺乏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且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难以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4.实践考核体系不健全。在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少,且实践考核办法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课程中虽然增加了实践的环节,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依然是以考试为主,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部分热衷于把实践教学搞好的教师而言,由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开展实际教学的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也打击了教师的热情。

二、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我院坐落在泰州中国医药城,从学院现有的专业来看,重点突出了医药特色。市场营销专业也应偏向医药领域,突出医药行I的特色,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要以此为主线。这要求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对医药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能力和医药行业营销优势的新型营销人才。

此外,在此目标下设置的课程体系,也应紧扣实践教学。主修课程,可以辅以实践内容,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项目,针对医药推销学课程的“药品推销实践”项目,针对广告策划课程的“广告策划方案的设计”项目,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开课,紧跟时展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例如,微信营销、网上药店运营实训、医药类APP实训平台、医药电子商务实训、跨境电商运营综合实训、“互联网+医药行业”,等等。

2.增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独立学院需结合自身专业课程设置和学院发展的方向,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切实开展并重视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已建立了新道新商战电子沙盘实验室,拥有奥派电子商务软件、Sim 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拟组建更多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如商务沟通、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中的章节),供开展实践教学使用。

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南中医一大批实习实践基地及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数百家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习、产学研结合的场所,为学生实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我院校园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以及学校附近教育教学区领里中心的落成,这就为学生实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契机。充分利用校园内已有的商店、超市等经营场所,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同时,加强与学校周边药城内的企业进行沟通,针对企业的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也可积极参与各种兼职活动或志愿者活动,增加与社会、企业等接触的机会。

此外,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专业实践。倡导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比如2―3年级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到药监局、药企、医院等单位参加实习,并在下学期开学时举行实践活动汇报会,评选出优秀实践学生,并予以奖励。这样,既可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便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强管理与协调,确保教学质量。①聘请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对于部分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可向学期申请专项支持,聘请医药企业、医院、医疗机构有丰富管理和营销经验的人员来院授课,既可弥补本院教师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又可增强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②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培训学习。每学期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培训学习,了解企业文化、制度以及医药营销各环节中的要求,将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得到第一手的医药市场营销案例素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③鼓励教师参与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开发,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积极申报各项省市级课题,如江苏省软科学、泰州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社会支撑计划项目等,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④加强对医学、药学相关教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邀请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中来。

4.建立实践考核机制。采用多种方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在目前的考核中,平时成绩一般只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重较高,可适当减少该部分比例,增设实践考核成绩占比。例如,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考试,平时成绩保持不变,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试占40%,实践环节具体内容(方案的可行性、小组交流汇报、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等)占30%。除此之外,将部分课程考核权利下放给实习单位,由用人单位对学生做出测评,并记入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付友良,熊陵琳,周翠英.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山西科技,2011,26(1).

[2]张海军.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17-118.

[3]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0(12)5.

第5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学分制 效果 医药类专业

1 调查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中出现了实行学分制的第四次高潮。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对学分制认识不足, 经验缺乏,导致该校学分制的施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迅速改变这一现状,已成为当前完善学分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某医药大学医药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题,给出建议,以期加快学校学分制前进的步伐。

2 问卷分析

2.1 在该校,现阶段仍处于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而真正学分制教育体制下,选课选导师制可以造就学生在一开始就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有较大的自,学生学会更主动,更大胆,做学习的主人。仅有39.26%的学生认为自己占主导地位,高达70.13%的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向教师提问,学生即使有观点也不会或者不敢提出,这反映学生主导性不高导致了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2.2 学分制的特点之一是,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课程、上课时间、导师和学习进度,有利于发挥个人所长。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自己的特点不能很好地结合,这种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学生不满意的教学方式,最终会从外部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 调查显示,学校选课自由度不够高,选修课少、质量有待提高。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想要很好发挥学分制的效果,首先要调整好必修、限选和任选的比重。58.08%的学生认为,学校必修课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太大,87.25%学生认为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自选自由度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在选课上要打破学年的束缚,给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真正有可能跨系、跨年级、跨校选课。另外限选课要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要克服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门门都选的状况。72.48%的学生不满意限选课的可选度低。对于任选课, 53.69%的学生表示任选课收获没想象中好,说明任选课的教学质量还不够高,导致学生去任选课的次数少,12.08%的学生去过任选课的次数少于7次,20.81%去过8-10 次。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可能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特别重视任选课的教学,从而导致任选课占学校教育实质分量不高。这一切显示了该校任选课体系还未完全进入学分制模式,有形而无神。

2.4 虽说该校在施行学分制时还存在不足,但是相比传统教育,该校的进步相当可观。首先,该校改变以往机械单一的培养模式,注重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该校实验室对学生自由开放,并且在实验室做实验到满一定的课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该校使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教学计划数据库为核心,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大部分同学对此表示满意。

3 建议

3.1 在必修课中引入选修,对于覆盖较广的必修课,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课程,有高达89.26%的学生希望必修课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的余地。

3.2 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三部分的学分之比从以往的 7 : 2 : 1 改为6 : 2 : 2或 5 : 2 : 3 较为合适,不同的专业还可有所区别。开出的限选课应为学生应选课数的二倍,至少不能低于1. 5 倍(三门选二门)。

3.3 学校需要开设更多有质量的选修课,改进对选修课的管理制度。为此受调查的85.23%学生认为,希望学校开设更多时效性较高的专题课程。

3.4 学校在给予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的同时,也应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考核严格把关――引进多种考核模式,加大考核难度,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做到“自由”而不“乱”。

4 总结

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得还不够,那么学分制之路就会走得很艰难。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培养“通才”,“通才”没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学分制下学校培养的是“专才”,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别的才能,才能适应得了社会各式各样不同的需求,成为社会的人才。

因此改革和完善学分制管理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紧要任务, 要深化学分制改革, 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内部条件和适应我国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协调的外部社会环境, 才能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本文从某医药大学入手,向广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从学生的体会中挖掘,从学生的选择中思考,对该校的真实情况做出反映,并表达了客观的看法。但“学分制”这个划时代的创作,还有许多的潜在作用有待发掘,这些都要靠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为此,我们会不懈地努力为学分制完善和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鹏程,李忻. 学年制、完全学分制与学年学分制的比较研究[J]. 才智期刊,2010(01).

第6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注册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实施

 

高职制药类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该类课程应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构筑人才培养体系[1],其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而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优质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初步研究并解决药品质量问题[2]。在进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面临的注册入学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因此在学习专业必修课时,能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分班制及其他的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小班化师徒制教学。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的意义

 

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90%来自江苏地区;由于江苏高考特殊的选课形式,又有90%左右的学生没有选择“物理-化学”这种组合方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文科生,甚至是艺术类考生,而且这种学生结构未来几年,注册入学比例还会继续加大。从生源结构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理化基础特别薄弱,85%只具有初中化学的基础,因此,进入高校制药类专业学习,“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能力。所以,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特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而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采用小班化师徒制“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极大的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的设想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就是把课堂设在企业、实验室。进厂参观,让学生从感官认识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来明白GMP是怎么回事以及它的重要性;进实验室,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能涵盖本课程理论原理的实验。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做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引导学生实验、思考、提出为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在最后作点评和总结。进行“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在于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弱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创新实施步骤

 

《药物分析》教学项目的确定

 

针对注册入学的高职学生,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必须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改进药物分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3]。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实验项目的确定。这里我们考虑到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学生感官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弱。首先要设置一个企业参观培训的教学项目,让企业技术人员就GMP得认证问题,给学生讲解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本课程的紧密联系,并实地参观。在此基础上,针对《药物分析》课程所涵盖的理论,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特性,做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4]。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盐酸氯丙嗪含量分析的测定,让学生自己下去查资料,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回答,国家现行版药典的质量标准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分析,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等,通过提问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找答案,从而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3.2《药物分析》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基本知识及查阅文献资料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根据基础实验情况,确定小组负责人,分组,布置小组实验任务,查阅药典、设计实验步骤、领取药品、配制试剂、准备仪器、分析检测、数据分析、集中分析讨论,形成检验报告。如阿司匹林片剂的质量分析,学生在实验中使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容量法还是仪器分析,为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等等。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和确定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3《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方案的确定

 

根据学生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第一个阶段,可以带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由企业的导师讲解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岗位必须技能和需掌握的知识,GMP认证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为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采取老师实操演示,学生分两人一组实际操作,老师轮流指导的教学方法,选定下个阶段小组负责人。第三个阶段综合设计实验阶段,主要是老师事先给出实验项目,3~4人一组查阅文献,订出初步实验方案,和老师讨论,根据实验条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

 

《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是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小班化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所以评价体系也随之变为“做中评、评中做”的过程评价,在学生实验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作为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必考科目之一。课程的教学始终围绕药物的质量控制。我们反转课堂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需要的教学目的[5]。在初探高职注册入学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增强了,实验技能也大大的提高了。当然,也有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应逐步增加企业导师的授课时间;增加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参考文献

 

[1]韦敏,陈沁,余大敏等.国内外社区药学服务进展及对我国药学专业设置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0,21(12):1 148.

 

[2]杨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64~65.

 

[3]杨洁,谭穗懿,田元新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11~512.

 

[4]廖秀英.浅谈高职药学类《无机化学》项目化教学[J].群文天地,2013(5):268.

第7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药学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

项目名称:基于校企合作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47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手段,也是未来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发展趋势。对于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讲,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其实习提供良好平台,使其通过顶岗实习来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术知识要点,从而提升其工作能力和自身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药学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以培养更多优秀药学类复合型人才。

1、药学类专业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其脱离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课堂,投入到以实践为主的生产中,使其能够是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目前很多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尤其是一些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药学类专业虽然相对更偏重于理论,但是也离不开实践。因此目前我国的药学类专业也要逐步实现校企合作,这是未来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药学专业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药学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当前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现现状

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实习活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企业生产和教学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学校来讲,之所以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主要的目的的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得到更系统的锻炼,因此学校往往希望学生的实习岗位都是对其教学有帮助的专业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其更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多为一个专业,而本专业的岗位又少,再加上考虑到学生的操作经验少,为防止生产效率降低,常常会将学生安排在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流水岗位上。这样一来,校企合作的教学意义就不复存在,顶岗实习的意义也大大削弱。

2.2分散实习。由于顶岗实习中学生要分散在各个岗位中,而老师和专业指导人员有限,无法像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和指导,因此很难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

2.3学生对顶岗实习存在误解。很多药学类专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是学校变相的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还有些高等院校的学生认为这样有失身份。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也自然很难积极主动、负责认真的完成自己岗位职责。

2.4校企合作确保保障机制。虽然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教育部也对此提出了一些指示和要求。但是整体来讲,校企合作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严重匮乏,尤其宏观指导力度较低,也没有相应的调控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终目标。

3、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对策建议

3.1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

学生顶岗实习的场所是企业,企业的支持、配合与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定期与合作企业联系交流,给校企提供交流沟通、共谋发展的平台,做好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实现与校企的“双赢”,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3.2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

通过日常教育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积极开展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校企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教师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内在动机。

3.3多管齐下实现教管结合

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与学生工作人员相互协调,实现 “教”和“管”结合。“教”是指学院通过教研室、指导教师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等,以达到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的活动;“管”是指通过学院和顶岗实习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严格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同时,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建立一系列实习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抽检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并把顶岗实习的检查情况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考核的依据,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4、基于校企合作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途径

4.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拓宽了药学院的办学空间,不仅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而且为学校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新的途径;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2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

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大纲的编写、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毕业实习指导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在各方面的合作使高等药学专业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越趋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构建校企合作的桥梁,真正做到所教、所学、所用紧密结合,切实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推动高等药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

4.3学校与企业建立真正合作桥梁,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药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毕业实习期间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营销和产品开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岗位,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环境,学生大部分学习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实训工场(工厂)开展,在全真的企业生产线训练场地,实现“顶岗实习”。例如与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5、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应借鉴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成功的经验,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输送“厚基础、宽口径、懂技术、高素质、有特色”的药学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对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打造特色专业、提高就业率发挥积极作用,为药学教育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8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关键词 医药类高校 保险学专业 保险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52

Abstract Insurance Economics is a subject of Applied Economic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is not complete, the gap betwee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course goal, th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are out of line. It is suggested to be improved from those aspects such a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urance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insurance economy.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s; insurance specialty; insurance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保险经济学(Insurance Economics)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是将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保险领域进而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保险市场上各个理性参与主体如何依据其自身资源禀赋而做出有关保险的选择。“保险经济学”课程对于保险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须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1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及性质

保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保险这个专门领域内客观地存在着的各种经济关系,具体的研究范围主要涵盖有保险经济活动中所蕴含着的数量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和效益关系,因而保险经济学科的任务就是要深刻地阐释这些保险经济关系其发生和发展以及其动态运动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保险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期望效用、风险与风险态度、保险需求、保险与资源配置、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市场结构与组织形式、保险定价和保险监管等方面的经济分析。

从学科的定位来看,“保险经济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应用经济学科。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将“保险经济学”规定为保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在我国医药类高校保险学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也开设有“保险经济学”课程,但总体上看来,一般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其教学特色也并不突出。

但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来,随着我国保险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保险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保险产业后备理论和实践人才的培养。

2 当前“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医药类高校保险学专业在“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课程知识的交叉性很强,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备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保险学专业领域内的保险学原理和保险精算学中的理论问题,还要涉及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弈论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非常高。可是,当前医药类高校进行“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要么出身于经济学专业背景,对保险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有欠缺;要么出身于保险学或金融学专业,对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知识结构有欠缺。教师知识结构的欠缺决定着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深刻分析和深入浅出,因而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2 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课程培养目标有差距

保险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归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所以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就着重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保险经济学所专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并最终将其运用于阐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保险经济关系。然而,这门课程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的这么课程最后都是流于普通的经济理论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但在运用方面就“欠火候”,没有到位,使得这门课程距离其设想的培养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2.3 教学方法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陈旧、单调而沉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从始至终处于客体和被动的地位,主要强调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甚至是从上课到下课所有时间的“满堂灌”,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真正地激发和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2.4 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内容偏向于比较抽象的经济理论,使得教学经常容易流于理论本身的逻辑推导,而疏于对现实保险经济关系的深刻对照,从而造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主要原因可能有这几个方面:(1)师资的问题。有很多任课教师虽然长于理论的逻辑推理,但缺乏保险活动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因此在联系社会实际方面底气不足;(2)教材问题。我国目前的保险经济学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主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实际面临的保险经济问题及案例的研究却比较缺乏,从而给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带来挑战;(3)教学课时分配问题。很多高校只给保险经济学分配32~48个教学课时,无法将保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完整讲授完毕,更遑论实验和实践教学。

3 医药类高校保险专业“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选择

在我国医药类高校中,要使“保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特色突出,则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创新

想要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非常关键。国内常见的保险经济学教材有魏华林、朱铭来、田玲主编的《保险经济学》、王国军编著的《保险经济学》、张洪涛编著的《保险经济学》等。在实际教学中,各高校在“保险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和课时安排的差异,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和选择。医药类高校的保险学专业,一般都具有医药类的特色,即跟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联系比较紧密,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保险学专业,就主要是健康保险方向。为此,在保险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就可以更多地考虑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的内容。

比如,在讲述保险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风险时,就可以结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与费用控制的实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方面既讲授保险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同时又加深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3.2 将案例教学引入“保险经济学”课堂

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选用或者设计一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该场景所提供的信息及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做出判断或者相应的决策,并最终据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引入保险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从保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分析身边各种保险经济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保险经济学素养和洞察力,从而将课本上的保险经济学理论与我国保险产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在讲授保险市场的市场结构与组织形式有关内容时,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中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基本理论后,可用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作为案例来进行深度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在市场结构分析中,除分析保险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产业壁垒外,还要考虑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在市场行为分析中,应着重分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保险产业价格变化规律、保险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从而深刻揭示我国保险企业市场行为;最后,在市场绩效分析中,除用定量指标考察我国保险产业的经济效益外,还应考察保险产业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水平,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考。

3.3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创新是保险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教育界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中有一种是所谓的问题导向型的素质教育型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模式,而变成以问题(Problem)为中心,围绕着教师事先设定的某个专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去讨论,去研究,去质疑,去领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讲述风险态度与保险需求之间关系的内容时,保险人从投保人那里收取的保险费一定不会超过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保费之和。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效用曲线的凹度就不同,所以风险保费就不同,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保费之和也就存在差异,这就是为什么面临同样风险的人,有的人会买保险,有的人不买保险的理论根源。这样,问题清晰了,决定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风险态度,那么风险态度又是怎样来衡量或测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采用PBL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有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4 加强保险经济理论与保险经济实践的联系

保险经济学本身就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应用性和实践性是这门学科的特色和生命。为此,教师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教学时,要从鲜活的保险经济实践和实际中吸取充分的营养,使保险经济理论能扎根于保险经济实践的土壤当中,做到既能在保险经济理论的学习和推理上“顶天”,又能在保险实践的对照和分析运用上“立地”,进而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中国保险产业发展实际看,突出的如保险需求与供给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市场的垄断结构与垄断行为问题、保险业监管的内容与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经济理论上都有深刻而复杂的研究及其相应的(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11页)结论和建议,关键是要结合中国的保险发展实际,在现实的环境下去检验和检讨理论推理的结论及其适用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又能使学生对现实保险经济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学习的效果。

4 结语

“保险经济学”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历史不长的新学科,因此,医药类高校“保险经济学”课程要采用新思维去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实现与保险产业实践的紧密衔接,在教学方法方面则要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发展实践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科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玉其.基于专业能力提升的《社会保险》课程教学探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2] 王国军.保险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8.

第9篇:药学类专业范文

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会做,才能做”,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转化理论知识、熟悉岗位技能、训练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阶段,也是学生接触行业社会,选择就业的第一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校结合药学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

1.1 校企结合度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教学存在2种形式:一种以学校单方面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企业担心实习生干扰正常生产秩序,只安排学生参加包装、仓库管理等简单工作,纯粹应付学校安排的任务,企业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另一种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企业往往按照自身的岗位需求安排学生实习,无法完成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2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五学期以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学生上岗之前,没有经过企业实地操作,缺乏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实际。现行的实训内容以专业课程需要为主,没有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实习计划又过于细致,企业因岗位限制或生产等方面原因,无法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进行实习安排,使得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深入了解。

1.3 缺乏应有的指导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等现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效能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校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也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教学,往往处于应付状态,较少或不安排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更缺乏主动性,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2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关内容

“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第三学年设计,即将第三学年分成3个阶段:2个月校内教学实训、2个月校外教学实习和6个月生产顶岗实习。通过两个“2”,学校较好地完成对学生学业的指导,达到专业教学的要求;通过一个“6”,学生和企业互相选择,则有利于实现实习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企业对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体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第一阶段:在第五学期利用2个月时间在学校模拟实训车间,根据实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本专业各操作岗位、生产标准作业程序(SOP)有初步了解。实训结束后,依托学校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职应岗能力。

第二阶段:根据专业方向,统一安排到相对应的实习基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习。在这个环节中,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应的原则,制订教学实习计划,并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巡回指导;企业带教老师按照专业实习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各岗位进行单元性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与专业相对应的各岗位上进行轮岗实际操作训练,进一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基本形成应职应岗能力,在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第三阶段: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等途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选择生产实习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产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校提供参考性的生产实习大纲作为学校教学的延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指导;企业通过就业洽谈会,自觉接受具有一定就业意向的学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并结合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本人的求职意向和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准员工”身份自觉在企业进行多岗位的生产实习和岗位训练。

3 “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3.1.1 学校投资,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2005年以来,本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投资建成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生物发酵、中药前处理等实训车间,建立了中药标本馆、分析检测中心、空气净化系统制纯水、蒸馏水系统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车间的设计与运行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和要求,并将真实生产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全仿真的液体制剂实训车间,根据液体制剂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教学需要,强化重点岗位群操作,设置有洗瓶、称量配料、灌封、灭菌印包、灯检和制纯水(蒸馏水)6个重点岗位,可进行小容量注射剂和口服液的实训生产,能同时容纳一个班(约40人)进行实训教学。

3.1.2 不拘一格,拓展实训基地建设 作为学校实训教学基地的补充,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方式,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分别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如本校与宁波明贝中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厂区建成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公司的生产线即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教学现场,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可操作并完成各道工序;厂区设有80座多媒体教室,同时又可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另外,本校还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开办“连锁实验药店”,建成“医药物流仓库”。药店和仓库对外是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的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内则是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学基地,为学校医药营销等有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由公司和本校共同指派指导教师,按照详细、规范的实习实训方案,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3.1.3 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直以来,由于在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利用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学生教学实习安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职工培训、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方便。目前本校已建立教学实习基地93家,基本满足了药学类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3.1.4 自主灵活,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 在完成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培养后,本校充分发挥主体优势,通过“校企实践交流恳谈会”、“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企业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本校每年一届的“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已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医药类人才双向洽谈会,2009年来校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例达到了2.5∶1,远超过了毕业生人数。

另外,本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准员工”培养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同时也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创造机会。如本校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海正班”,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通过双向选择组班,并在学校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减相应课程以符合该企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主要在校内完成,该企业定期选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海正班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传输其企业文化和理念等。第三学年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科目,主要由该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就地完成,学校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管理。目前“海正班”已举办三届。第一届80名学生有6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二届80名学生有77名在该企业就业,第三届70名学生也正在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3.2 规范管理,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的管理

3.2.1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校企互动机制,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为了保障“226”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本校相继制订了《实验实训中心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评选办法》、《实习组长职责》、《实习纪律》、《学生实习纪律、安全承诺书》等制度,明确了学校、实习基地、学生的相应责任和权利;通过每年2次实习岗位征询制、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制、教学实习工作巡查制、实习单位走访制等工作机制,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情况,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和处理,做到实习基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实时沟通。

3.2.2 调整教学环节,完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 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完善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企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学校教学、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元主体的优势所在。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恳谈会邀请企业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实训实习内容的讨论,完善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制订了合理、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内容。

3.2.3 校企共同合作,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合格师资队伍,是毕业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能力。本校积极引进具有药企工作经历的人才来校任教,并出台了《教师进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实施方法》,引导青年教师深入药企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销售、科研和管理,及时了解医药行业最新进展,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通过发放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补贴,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方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指导,健全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