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色龙课件范文

变色龙课件精选(九篇)

变色龙课件

第1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很多人喜欢养宠物,图片上的小动物你喜欢养吗?

同学齐声:不喜欢

师:我也不喜欢,又丑又凶。但是,这种小动物却有一种特性,它的皮肤的颜色会跟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变色龙。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也有这样一种善变的技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说《变色龙》。(板书变色龙,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

师:请齐声告诉我,变色龙的作者是——

同学们齐声:契诃夫

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万尼亚舅舅》等。

师:走进文本之前,先解决字词障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些字:

魁梧 醋栗 恐吓 异想天开 无缘无故 戳 洋溢 径自 胚胎

师:读得非常清晰,有一个字,老师再订正,“魁梧”的“梧”,应读作wú。

师: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好!那么我学习这篇小说的目标是什么?

同学读课件上的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特定环境下的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主题。

师:在“学习目标”中,有用红色标注的内容,你能猜出老师的用意吗?

学生: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老师:文体知识掌握的很扎实。今天我们就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小说,从而掌握人物形象。

师: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

学生: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

师:认真阅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填表。

生:案件发生时间不会,发生地点是木柴厂,案由是狗咬人,原告赫留金,被告是狗和狗的主人,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经过是6-27自然段。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背景时间谁找到了?

生:时间应该是19世纪。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注释上契诃夫的生平时间主要在19世纪,因此他的作品我猜也应该反映这一时期。

师:出示答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而且学习习惯非常好,大家也要多关注注释给你的信息。背景在文中哪些段落体现出来的?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师:这就是小说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十九世纪沙皇专制的统治时期,小说的案件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审案的经过,课文的6-27自然段。大家想不想听十九世纪奥楚蔑洛夫审案的原声再现?

学生齐声:想。

师:分角色朗读6-27段。(五个角色,不用旁白)

师:用掌声评价同学们的朗读。小组合作填表。

要求:用原文回答,找准关键的词句,不能大段的读课文。

师: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奥楚蔑洛夫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评价他处理案件的态度,你认为哪个字最好?

生:变

师:他“变”的依据是什么?

生:狗的主人是谁?

师:那么他是怎么“变”的?一共“变”了几次?

第2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导课

初中生年龄小,初一就开始接触生物,对什么都好奇,但是理解能力不如高中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印象呢?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一个关键方法。本文就我教的初中生物多媒体的作用做了探讨。

一、导课环节

导课环节是让学生从动到静,从下课的活动到上课的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快速使学生收心,进入上课状态。要是纯粹教师导课,文字的叙述就不能吸引学生。初中生对什么东西都好奇,要是用课件来吸引学生就能达到快速进入上课状态的目的。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可以播放猎豹捕捉羚羊的镜头,能看出猎豹的速度和技巧,或播放变色龙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变色过程,能看出变色龙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能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来演示,既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为本节课内容的讲解做了铺垫。

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初中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要想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也就是一个难题。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容易突破难点,也容易突出重点。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图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看,学生必须得认知动物,除了我们这里常见的鸟类,还有一些珍奇的动物和植物,学生看不到就没有办法从视觉上有个感知。于是我就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珍惜动植物,如藏羚羊、白鳍豚、扬子鳄,朱的图片或电影资料。可以用视频播放恐龙时代,让学生对恐龙有个初步的了解,继而总结出生物的进化历程。又如,播放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的保护,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还如,通过血液循环、心房和心室的血液流动来演示血液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根据动画来理解和记忆,不仅教学难点易突破,也不容易忘记。

三、小结和练习

小结就是总结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再一次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通过课件来总结,利用课件中的文字的动画效果来演示也起到了巩固的目的。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来做练习题,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就可以使答案通过各种动画效果飞入屏幕,让学生有了对比。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PowerPoint、CAI、3DMAX等软件。也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教学,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没有用途了,而是要和时代接轨,各种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以学生的认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必将大大优化普通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3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一、研究方法

1.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2.对官方及民间从事社会体育研究工作和舞龙舞狮运动的有关专家进行了访问,获得了有关龙狮运动方面的一手资料。

3.在东北20所体育院校中发放问卷,对东北体育院校中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开展该项运动的可行性进行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1.我国东北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现状。东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形成了东北的地域体育文化。东北地处我国的北部,属于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寒风刺骨;夏季短促,凉爽、湿润;无霜期短,冰冻时间长,因而冰雪运动长盛不衰。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但在东北地区发展远远落后于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武术、踩高跷、扭秧歌等民族民俗活动。通过对东北20所体育院校进行调查访问,发现东北体育院校中几乎都没有开展舞龙舞狮运动。

2.东北体育院校开展龙狮运动的依据。⑴丰富传统体育项目,促进龙狮运动的传播:龙狮运动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活力,成为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它集健身、娱乐、喜庆、竞技和教育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迅速推广普及。在体育院校中开设龙狮课程,使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龙狮运动,既可以拓展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运用舞龙、舞狮运动来指导全民健身,促进龙狮运动在社会上更广泛的开展。⑵开设龙狮运动课程,拓宽学生就业途径:舞龙舞狮运动以其深刻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普遍的健身娱乐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公司的开业、运动会的举行都频繁出现龙狮表演来增添欢乐气氛和喜庆色彩,逢年过节及各种庆典盛日里龙狮表演来呈现吉祥如意和奋发腾飞的精神。这些都显示出龙狮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充分表明市场需要一大批懂得龙狮运动教学、训练和科研人员来进行科学训练和指导,以保证龙狮运动能朝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龙狮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潜力足,发展空间大,将为现代人在相当多的行业消失的今天提供就业机会。可见,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学会了这门技能,能为其今后的就业拓宽途径。⑶东北体育院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的可行性:①龙狮运动进高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同志“一流的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重要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大学生体协龙狮分会于200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成立。通过中南大学倡导先行的“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目前加盟的高校已达55所之多,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著名院校,已有50余所高校开设了龙狮课程。②体育院校具有开设龙狮运动课程的人才资源优势。同时舞龙、舞狮要求参加者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优良的身体素质,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跳跃等身体素质,而体育专业学生较好地具备了开展龙狮运动所必须的各种身体素质。③体育院校具有开设龙狮运动课程的科学训练体系。体育院校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具有不同项目特长的体育人才。已经具备体育人才培养所需的良好的教学、训练硬件设施,具有有效的教学、训练、管理措施。龙狮运动的开展只需添置所需的器材,其它一切硬、软件均可由体育院校已有的、成熟的条件作为支撑。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⑴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东北开展较少。东北体育院校开展龙狮课程,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⑵在东北体育院校中开展龙狮运动是可行的,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体育院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继承、挖掘和推广龙狮运动的重任。应充分挖掘和整理各种运动形式的龙狮运动,并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专业中进行推广。

2.建议。⑴针对东北高校开设龙狮运动的现状,要重视师资的培训,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龙狮运动教材。⑵先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龙狮运动课程,并组建龙狮运动队或俱乐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再考虑作为必修课程进一步加强建设,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体育院系。

参考文献:

[1]张黎平:《刍议舞龙、舞狮在高校的发展情景》,《韶关学院学报》,2004,6。

第4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自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后,舞龙舞狮运动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裁判员和教练员。如:2005年由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湖北省体育协会承办的“2005年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2014年由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舞龙舞狮部级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等。另外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还举办过好几期的国际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班,以及部级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裁判员和教练员,同时培训班还向他们传递了舞龙舞狮的最新的消息,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夯素质,有利于龙狮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舞龙运动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在1999年率先被北京体育大学列入了体育课程中,并成为了传统民族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自此以后,舞龙运动不断进入各大高校,被各高校列入了重点课程建设目标之一。随之,舞龙运动队伍在高校不断壮大,各高等院校舞龙运动比赛时常发生。这意味着中国舞龙运动的发展进入了另一历史阶段。2对目前中学体育课的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

经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和到现场观察了一些中学体育课的上课情况,发现大多数中学的体育课都大致相同,且难以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中学体育课内容单一,锻炼一般以田径为主,吸引不了同学锻炼的热情。体育教师在课上,一般都是提供一些锻炼的器材,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或自由活动。这使得在体育课上缺乏老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们的锻炼处于无序状态,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且比较容易在上课过程中受伤,学生们的锻炼得不到安全的保障。舞龙运动这种带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加入到中学体育课中,将会改善目前体育课上课的现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身心,还可以起到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3舞龙运动的价值功能3.1舞龙运动的教育惑化功能

舞龙运动可以说是人民群众进行集体娱乐与集体教育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在舞龙表演的过程,舞龙运动员和观看舞龙表演的群众心中都会怀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感和自豪感。所以,本民族的教育与感化功能在舞龙运动中得到了体现,所以为了更好的把舞龙这个项目发扬光大,1999年北京体育大学率先将舞龙舞狮运动纳入到民族体育专业课程中。目前,我国许多的高等院校,都开展了这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舞龙运动能普及到中小学,不仅有利于舞龙运动的发扬光大,又能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提高。3.2健身娱心功能

舞龙运动是一项集竞争性和技巧表演性、游戏娱乐性、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舞龙运动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炼自己的意志。因此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项目。人们可以通过舞龙运动锻炼自己的耐心与意志,使人们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不仅仅是舞龙者本身,观众亦如此,还可以起到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作用。无疑,舞龙运动对中学生是有利的。3.3民族凝聚功能

中华民族共56个民族,分布在中国大陆各地。各民族地域和风俗的不同,从而使得舞龙运动在其地方有不同的特色。如:土家族的“地龙灯”,布依族的“布依龙”,瑶族的“人龙”等。对世界各民族而言,舞龙运动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舞龙运动是龙文化的具体化,因此,发展舞龙运动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4舞龙运动进入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4.1 中学体育课开展舞龙运动的意义分析4.1.1舞龙运动的中学生大脑的培育功能

舞龙运动的动作有很多,其中基本动作就有七十九个,在舞龙中,要想将龙的整个形体舞动变换,就必须要舞龙中的每一个队员把全部精力放在动作技术和动作方法上,懂得自己在某个动作中的动作和走位。舞龙队员还可以在领悟了基本动作的要领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舞龙动作技术的创编。这样不仅能发展舞龙运动,也能锻炼他们大脑的思考和应变能力。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开设舞龙运动不仅能解决中学学校体育课“放羊式”教学的问题,同时也体验和巩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4.1.2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舞龙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舞龙者需在鼓乐的伴奏下,龙珠先行,龙跟着珠走,快慢有序,其动作步伐一致,龙形变化无穷,惟妙惟肖,同时舞龙的套路有很多,借助器械和音乐,伴歌载舞,表演各种难度动作、创编动作。可以充分展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快的气氛。在学校开展舞龙运动,可以在重大的庆典和传统节日表演,能够祈祷烘托气氛的作用,和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4.1.3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舞龙不仅具有很高的娱乐观赏价值,同时又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相意志,对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励人们向上,团结,奋进,如今已成为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在中学开展舞龙运动对青少年从小就开始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4.1.4有利于培养优秀舞龙人才

目前,舞龙运动已从中国传统的舞龙运动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竞技体育项目。但舞龙运动员的培养大多数是进人大学才开始学习的。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需从小就开始培育,形成人才梯队。将舞龙运动普及到中学体育课,使其成为学生健身娱乐的项目,有利于舞龙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4.2 中学体育课程开设舞龙运动的优势分析

舞龙运动是一项集娱乐、教育、健身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且龙具有神话色彩,这无疑加大了舞龙运动的吸引力。中华儿女基本上是听着神话故事长大,舞龙运动在中学学校体育课的开展无疑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舞龙运动发展到现代,进入了高校的课堂,成为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要课程之一,培养了大量的舞龙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学校开展和普及舞龙运动提供了一定的师资力量保障。舞龙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学校的田径场和篮球场都可以是运动的场地。舞龙运动道具不是很贵,一整套一千元左右,学校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耐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负荷过强的体育项目对他们身体发育有抑制作用。而舞龙运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舞龙道具适当调整变轻、变小、变短。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来给他们设定一定的练习难度和动作,使得舞龙运动能更好的让中小学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得到提高。5结论和建议5.1结论

舞龙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向是社会进一步发展是必然趋势。现今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日渐成熟,很多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教练员和舞龙运动队伍且走向了规范化。为了推动舞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将舞龙运动推广到中学学校。现今,大部分中学校都已经具备了一些开展舞龙运动的基本条件。如:学校的场地设施、舞龙道具的经费、舞龙人员等。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没有舞龙教练员,但可以到高校引进舞龙运动专业人才。所以,舞龙运动推广到中学是具备可行性的。5.2建议5.2.1 高管支持与重视

舞龙运动在学校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教育部门的支持。改善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使其达成发展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共识。同时学校领导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舞龙运动的道具,为舞龙运动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并在学校进行大力宣传。著学校条件好,经费充足,可以邀请高校舞龙队在学校表演来进行宣传,或请舞龙运动的专业人士举办舞龙运动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和老师对舞龙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舞龙运动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在学校可持续的发展。5.2.2编写适合中学生的舞龙教材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需要一本合理的教材的。教材是老师教学的基础,是所有教师必备的工具。编写适合中学生的舞龙教材是学生掌握舞龙技能和锻炼方法的向导。而且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要遵循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同时在舞龙道具的规格的选择上也应适应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5.2.3制定适合中学生竞赛的舞龙规则

第5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二分流”;问题困惑;政策措施;成果预期

中图分类号:G71

“高二分流”实验项目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浙江等省份陆续开展特色化教育试点,在其省市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整合高职、中职院校和普通中学合作力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曾一度为快速发展的中东部和沿海地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也促进了大学本科教育与高职中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作为黑龙江省首批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实验校,作为森工总局首家示范性高中有着做好实验项目工作的良好基础:

从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发展内部驱动力看,我省森工总局“十二五”及长远发展战略是:全面实施“四八四三”长远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产业(营林业、木材生产业、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业)。教育机构需要为森工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术人才。我校是省森工总局首批示范性高中,可以依托森工教育系统内部优势(如: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卫校、伊春林校等大中专院校)培养林下资源、林业种植、北药开发、木业生产、林业经济管理、林业机电、林业旅游、医学、农学等类别专业人才。

从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所处的外部环境助推力看,我校地处牡丹江市近郊,可以充分利用牡丹江市教育系统外部优势(如: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走联合办学、跨校择教、订单培养、对口招生的办学模式。我校位于海林市中心区域,借助海林市地方与海林林业局实施市局共建良好形势,积极探索企校联合、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师资统筹的人才培养机制。

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推进我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凝心聚力,为“二次改革、二次创业”学校发展大计提供了一个抓手和新的建设平台。

2、学校与社会联系更紧密,过去学校一味是为高考分数,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学生量体裁衣;过去学校更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现在不仅重视优秀学生,学困生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过去学校虽然是森工系统高中,很少关注关心森工自身的发展,现在学校在考虑为森工的“四八四三”发展战略培养和储备人才。

3、通过前期工作,学校开拓了与实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要是一些高职院校)和国际学校合作办学的视野。我们已经与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SSTC国际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尚有一些合作意向也在进行中,进行“分流”合作。通过协商洽谈,我校与部分院校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如:牡丹江德广惠众传媒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PASS项目出国留学基地、千葉国际中学校·高等学校等。

4、试点实验项目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我校课题《“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行动研究》已获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原因分析

1、高二分流的生命力在于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的奋斗目标和有吸引力的就业前景,由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性和个人理想的盲目性以及学困生本身的惰性,加上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升入高职很容易等原因,走普、职融通的求学之路,很难被学生和家长接受。普职融通中的职业教育专业课要就地取材,就近升学,但一般学生的心理升学选取的学校不愿在家门口,都愿意往远走。这是我们进行普职分流时的最大困难。

2、普职分流,降低了学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的要求,相当于缩短了普通高中的学制,如果学生能够提前一年参加高考,读完高二后能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话,可以大大减轻分流的压力,提高分流的吸引力。但目前高校招生政策不允许高二学生报名参加。

3、周边地区中等职业专科学校因条件和就业前景等方面制约,对“校外分流”提前学习技术的吸引力有限。

4、“校内分流”开设职业教育班,因师资、设备、教室、实验实践实习场地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希望当地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措施

1、“分流”的基础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和开设校本选修课程都要增加教育成本——人力、物力成本。因此,希望教育局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经费保障措施,在进行必要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

2、国内校外分流要有高考制度改革等配套跟进。比如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普通高中获得一定学分,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后,允许部分高二学生参加当年高考升入学生理想的高职院校,提前取得高校学籍,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3、统筹规划当地教育资源。普、职如果能够实现成功融通,对于县域一般中职学校无形会带来新的冲击,职高与普高将出现新的整合要求。

试点工作成果预期

1、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①课程观从单一的教科书意识向完整的课程意识转变。②人才观从“升学=成才”向多层次多规格需求转变。③基础观从“基础=必修课”向“全面+发展+特长”转变。④质量观从“升学率=质量”向全面发展转变。

2、促进课程优化和人才培养。

①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结构,为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③减轻学生强制性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创新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第6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把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引起学习动机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方法,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地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语文课堂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够使课堂上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美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很快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金蝉脱壳的录像,把金蝉脱壳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对金蝉脱壳的过程有了整体感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学生陶醉在美文中,学习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疲劳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资源,引发自主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环境,突破教材本身的限制,增加信息容量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其新、快、全的传播优势,引发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思考的问题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自然更加丰富了,表达的欲望也愈加强烈了。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帮助孩子阅读、感悟和理解课文。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我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经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搜集,学生知道了杜甫是盛唐时代的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和李白合称“大李杜”。同时也知道了安史之乱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平定安史之乱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上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让他们互取其长,并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解。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与其它途径相比,显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省时。这种发挥信息技术多种功能的教学,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增加了他们对信息的获取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增加语言的积累和实践能力,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强感悟积累,培养语文素养

第7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锁龙沟村的草莓园之所以成为聚宝盆,这和村党总支书记高万奇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想当年,锁龙沟村是穷到了底的村子,直到高万奇成为了当家人,带着村民甩开膀子在致富路上埋头干,一干就是十多年,锁龙沟村才一举甩掉了多年的穷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看到如今村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高书记脸上带笑的同时,也有隐忧:当前中央正在倡导优化产业结构,锁龙沟村的产业优化之路在何方?如果只是小富即安、不谋新求变,这好日子很难长久啊!

正当高书记为锁龙沟村如何华丽转身而费尽心思呢,偶然一天,他去村站点办事,在播放员的电脑上看到了一条“某村建生态旅游园参与城市近郊观光旅游链建设”的消息,不禁如获至宝:锁龙沟村离城区挺近,而且种植果蔬也有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能搞起生态旅游,既助推了产业转型,又能让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层楼,何乐而不为呢?

感觉眼前出现了一条明路的高书记,马上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把自己的想法全盘道出。大家在高兴之余,也不免担忧:“这个生态旅游好是好,可咱们也不懂,能干明白吗?”高书记一挥手:“有啥不懂的,咱们一起去站点学习!”就这样,他带着两委班子成员走进了站点,聚精会神地学习相关课件,边学边议这条明路到底该咋走。等学得差不多了,大家也X得眼前亮堂了不少:“通过远教学习,这下心里可有底啦!”

就这样,按照从课件里学的,锁龙沟村投资了1000万元,建成了15栋高标准大棚。当然,这生态旅游可不是建完大棚就拉倒的,接下来的每一步,高书记都找远教来想招。具体种啥?锁龙沟村的草莓历史悠久,那就把草莓当成拳头产品,再加上油桃、黄瓜啥的。该咋种?按照远教课件里说的,坚决打“绿色无公害”这张牌,所有种植过程都有机、绿色、环保,连授粉都是专门用蜜蜂。种完咋卖?先是以采摘游和农家乐为宣传卖点,如今城里人都喜欢自己亲手采摘,这样吃得才香甜,而且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能一览乡野风光,再为锁龙沟村的生态旅游树起品牌来,注册了“大自然绿色有机蔬果生态园”商标,让这个生态园成为城里人心中的世外桃源。你看,这一步步,在远教的助力下,走得是多么顺畅啊!

第8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设计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一些零碎的提问而言的,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性阅读,这是学生解读作品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那么可从哪些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呢?

一、抓“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许多文章的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内容、人物、主旨等。因此,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这样,便能引导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理解内容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我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紧抓标题设计问题: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那么,文章内容写的是蜥蜴吗?既然不是,文章变色龙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回答,作者写的是人。追问:文中那么多的人物,究竟谁是变色龙呢?他共变了几次?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变色龙为喻,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态度?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标题与内容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把握课文思想内容,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要求学生阅读全文,然后给这篇课文加一个副标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了五花八门的副标题:一堂法语课,难忘的一课,无声的反抗,小弗郎士的转变,可怜的人们……虽然各式各样,但多多少少都能表露文章的结构,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映文章的思想倾向。

《囚绿记》中,作者以“恋绿”、“囚绿”、“释绿”、“思绿”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并以“囚绿”为重点在这条明线下隐藏了暗线,进而点出了常春藤那永不屈服与向往自由的精神,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是想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这一个“囚”字意味深长。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囚什么?为什么囚?怎么囚?囚不住的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在研读文本时就有了清晰的脉络,主动在文中勾画出表达情感与态度的语句。细细品读后,感受到作者对常春藤永不屈服与向往自由的赞美,进而洞察文中隐藏的深层意蕴,体会到作者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赋予绿色常春藤的特殊感情和意义。不仅如此,教学内容也在单纯之中表现出了丰满,在明晰之中透露出了细腻,十分有效地凸显了课文的主要信息。

二、扣“脉眼”

课文中的关键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等。因为是关键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以其为切入口,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以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社戏》一文为例,常用的教法是从第一部分开始,给课文分段,列好小标题——乡间生活、月下航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再逐段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让文章内容支离破碎,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阅读规律。教学时,我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先把握作者在文章中的大体情感——对乡间生活的喜爱,对观看社戏的喜爱。然后,我们抓住文章最后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再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豆是怎样的,豆是否好吃?戏好不好看?为什么其实并不好看的戏、并不好吃的豆,作者却要如此称赞呢?其实,这一句话就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书,学生自然就能理解文章为什么要如此行文,作者的情感思路也就清楚明白了。

三、品“文眼”

有些课文中往往某一个关键词便足以提契全文、沟通文脉。显然,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文眼”提出“主问题”,便可以做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教学《口技》时,我抛出一个主问题:“课文自始至终围绕哪一个字来写?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这是一个纲要性极强的问题,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深入阅读文章与文本进行一次彻底性对话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融入文本,再通过交流,最后明确:全文是围绕一个“善”字来写的。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地模拟出两个场景为“善”;观众“微笑默叹”到“两股战战”以假乱真的情绪变化足以见“善”;道具简简单单,更见其“善”。在对这个主问题的突破中,解决了课文诸如场面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描写等一系列细枝末节的问题。

比如《陋室铭》“唯吾德馨”,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表现我“德馨”的?从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依次审视,有条不紊。再如《曹刿论战》一文的“远谋”两字,能统领全文,不妨以此为中心设计系列问题: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地方?写鲁庄公和写曹刿的远谋有什么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设置有“文眼”的课文,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捕捉传统文章艺术构思信息的“文眼”,更全面地理解文章蕴含的精神所在。

四、觅“疑眼”

以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点燃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是教师提出问题而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入手,会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避免机械化、模式化的教学套路,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与互动。

《桃花源记》讲述一个渔人意外进入了桃花源,在里面吃喝玩乐之后出来,一路上“处处志之”,可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欣然归往”也“未果”。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这么神秘?真有这样的地方吗?乘兴而入,乘兴而教,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觉、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问题牵引,在问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极大地发挥了个人和集体的智慧,调动了积极性。

第9篇:变色龙课件范文

以工程建设塑德育特色

龙岩一中坚持德育首位,充分利用闽西红土地的政治资源优势,以传统教育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形势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德育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特色的形成源于学校实施了“123456”的德育工程。即:“提高一个认识”――提高师生对“德育首位”的认识;“发挥两个优势”――发挥红土地革命传统的精神优势和学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优势;“抓好三个环节”―― “重在明理、善在激情、贵在导行”的教育方法;“实施四大礼仪”――精心实施升国旗仪式、学生文明礼仪、 18岁成人宣誓仪式、入党宣誓仪式;“坚持五项常规”――坚持以时政教育、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军事训练和节庆纪念活动为常规教育载体;“加强六个方面的结合”――加强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渗透、社会家庭教育、规章制度建设、实效专题教育和发展学生入党工作的结合。“123456”德育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它支撑了龙岩一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龙头,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喜闻乐见形式为载体,以激励成才为目的”的鲜明德育特色。

作为龙岩市唯一的“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学校深感这块牌匾的份量,因为他们意识到历史在这里延伸,一代新人在这里成长。为了抓好学校的德育基地建设,学校把这一工程做得很系统,从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力量组织上分别落实:(一)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办好德育基地是落实德育首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因此舍得经费投入,做到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生活设施建设到位;(二)在教育内容上,充分发挥闽西红土地政治优势,突出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三)在教育的形式上,力求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四)在力量的组织上,我们注意优化队伍,齐抓共管。多年来,学校德育基地先后接待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代表千余人。我们在基地里播种信念,收获理想。代表们在基地里追觅历史足迹,校正人生路标,坚定成才志向,构筑心灵长城。学校曾荣获省德育基地评比省一等奖。

2001年8月,《邓子恢校友光辉的一生》作为校本课程的第一本教材面世。时任总支书记石碧希在序言中写道:邓子恢一生光辉的业绩,犹如一部优秀的教科书,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以邓子恢精神铸我校魂,大力开展以继承和弘扬邓子恢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既要保持这一特色,又要不断发扬光大。呼唤崇高,树立榜样,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形象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们就是要更充分地开发邓子恢精神这一无形的思想教育资源,更突出我校的德育特色,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在这创建德育特色的过程中,龙岩一中人创造了三个全市唯一:全市中学最早开展学生党建,全市唯一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市唯一学校成为省学联主席团成员单位。因此说,它具有“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长期以来,龙岩一中始终高度重视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及中央有关文件,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重智轻德倾向,把“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牢牢地写在办学的旗帜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这一名言,成了龙岩一中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从1992年开始至今,龙岩一中连续六届荣获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称号。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龙岩一中的德育特色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不因校领导的更换而改变,也不因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转移。龙岩一中历任领导,特别是拨乱反正后的王力峰、谢香林、林群、石碧希等校长、书记,一直重视德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其间饱含着几代人的心血。

以培优入党创党建特色

龙岩一中长期重视对广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从1983年我校党支部就在高三年级学生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始对优秀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发展学生党员,这种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时任学校领导的同志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28年来,学校先后共发展学生党员331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新闻媒体多次进行与之有关的专题宣传报道,有关经验文章在省《德育》、《福建党建》、《支部生活》等杂志中发表。由于这项工作早起步,贵坚持,效果好,市委宣传部领导在2000年11月全市处级干部学习“七一”讲话发言中,把龙岩一中重视学生的党建作为典型介绍推广。这项工作不仅在全市最早抓,在全省中学中也是走在前头。2003年,龙岩市中学发展学生入党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6年,我校发展学生入党的经验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全省唯一中学代表推荐到中央组织部交流推广。2008年6月,学校党委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00年12月15日,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宋德福、省长在市委书记张燮飞、市长袁荣祥的陪同下来到龙岩一中视察。宋德福同志听了汇报后,倍加关切地了解学校坚持这项工作的做法、经验等。最后宋书记指示,学校注意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这很好,也很重要。今后一定要抓下去,同时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这项活动同时受到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广泛的好评。

龙岩一中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经历了一个探索、创新和发展过程。

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1983年学校创办“高三学习小组”,参加学习的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干部,人数在30人左右,由政教处和团委会负责实施。1997年成立“龙岩一中业余党校”,分高二学员班和高三学员班,学员人数达到200多人,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担任校长。参训学员采取自愿报名、年级推荐、组织批准,并建立考勤、考试制度和个人学习档案。

在学习内容上不断充实。业余党校有一套完整的基本教材,党的章程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必修课。党校制订出教学计划,经常举办专题党课和辅导报告,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特色和青年特色。

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在理论教育上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实践性,组织学员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军政训练、班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考验。

在组织发展上坚持先进性。由本人提出申请,参加党校学习,团委会、政教处联合推荐,党总支指定专人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在年级公示,组织群众评议,支部大会通过,最后报请上级党委批准。

龙岩一中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和促进学生成长方面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参加学习的学员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一份一份的《思想汇报》忠实地记录着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过程。

一位同学这样写着:“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足印,抬头展望前方无边无际的征程。我常常在想:我们新世纪的青年学生,应该做顶天立地的人。所谓‘顶天’,就是要有凌云的志向、崇高的理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把个人的理想与振兴中华的远大目标结合起来;所谓‘立地’,就是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立足于现实的学习、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的努力。青春永远属于奋斗着的人,理想只有在执着的追求中才能实现。”

经过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学校的工作和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辐射的作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和考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优秀分子被吸收入党――在高等学校里继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发展学生党员成为我校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精品工程。近年来,我校继续抓好“激扬红色青春,发展学生党员”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业余党校的制度更加健全,举措更加落实,活动更加规范,作用更加明显。2008年的1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同志在古田会议旧址亲切接见我校业余党校学员,并殷殷嘱咐青年学生要“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校长论坛》2009年第1期全文介绍我校德育特色的文章《坚持育德首位,健全学生人格》。2009年1月17日《中国教育报》以“龙岩一中业余党校办得火”为题报道了我校业余党校办好业余党校、培养学生入党的事迹。

以项目带动融时代特色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课程改革在我省展开以后,我校德育工作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以项目带动融时代特色,确立了新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使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尽力实现课程改革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2006年,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研究》。借此机会,我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吃透精神,并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作了思考分析,探索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并组合多方力量,完成了项目调研和文件草拟工作,经省教工委修定,成为指导全省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关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德育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委宣[2006]54号),并于2006年11月22日下发。

这一成果,旨在使我省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德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内容上有不少亮点,如:1)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 2)党组织要在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择优培养发展党员工作。3)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心理指导、辅导能力,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4)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模式,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往和互动中密切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等。

另外,我校还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国家基础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等项目,关注网络、关注心理健康,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德育,以项目组合力量,以项目攻坚克难,其研究成果获得多项部级一等奖,并被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评为先进实验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