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第1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安全管理 ; 改进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到项目现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行业管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全风险较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绳,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主线,以切实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关键,以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以建设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以加强和完善项目分包管理为重要环节,以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为着力点,以安全生产教育、隐患排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以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为重要方法,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施工行业无序竞争仍较为突出

1、建筑市场目前仍存在着围标、串标等市场秩序不公平、不公正、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地区只重视事前的行政审批,而忽视事后的动态监管;部分地区少数监管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缺乏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这是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的重要根源之一。

2、部分建设单位不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不及时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任意压缩工程造价和合理工期。

3、部分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程师缺乏,安全监督能力不足。 (二)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还不牢固

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违规转包的现象;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部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强,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工具还没得到有效应用;部分企业项目经营责任制中还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或者以包代管。

(三)劳务队伍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多数劳务分包单位作业队伍是由农民工临时组织起来,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接受较完整的培训,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安全生产知识欠缺,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应建立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及其他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办公室。

2、系统策划,制订工作目标与实施方案

由工作办公室组织制订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并分阶段分目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3、全员动员

由公司高层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

4、做好前期培训

分阶段针对相关人员做好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并以内审员作为各部门、项目部体系运行与改进的重要骨干。

5、以标准为准绳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确定公司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后,成立文件编写小组,确定需编写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相关记录表格等),必要时包括相应组织机构的调整。文件初步编写完成后应进行会审,并最终经相应授权人审批。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1、做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后,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体系文件培训,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再次组织进行专题培训或座谈。同时通过自学、专题会议、开辟学习专栏与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将培训始终贯穿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改进的各个阶段。

2、以责任落实作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点

应逐级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的职责要落实到位。既要确保重点岗位安全职责的落实,又要做到全员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3、以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

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与资金保障,并分解落实至相关单位/部门。

4、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初,应选择基础较好的工程项目先行推广,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宣贯,有效促进其他项目的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抓住主线,分步推进,并应重点落实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

5、做好运行指导和检查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要组织内部专家组深入相关单位/项目部进行指导,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具体解决,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标准和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

1、以日常监督检查、内审、管理评审为内部推动

企业应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有机结合的改进机制,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并及时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进行改进和调整。

1)应将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多层次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机制,规范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流程、频次、各阶段的重点监督内容、问题处理方式等。

2)应将内审作为企业定期“体检”的重要活动。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内审活动,并应逐步提高内审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以保证内审的工作质量,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外审员进行。

3)应将管理评审作为企业定期进行“住院治疗”的重要活动。应及时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各主要负责人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足、体系不完善、方针目标或组织结构的适宜性、过程运行的有效性等做出改进决定。

2、以认证审核、标准化评审等外部检查为外部推动

企业应以认证审核、安全标准化评审、同行评估等外部检查为契机,充分利用各专家、专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寻找改进的机会。同时也借助于其检查的权威性和相关影响,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强大驱动力。

3、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

企业应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合理确定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考核的主要目标指标,且应与国家/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相适应,考核时应注重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避重就轻,流于形式。

4、以PDCA循环为重要方法,持续改进

PDCA循环作为改进的重要方法已被管理界所公认,企业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应将PDCA循环方法普遍应用于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通过策划(计划)、实施、检查(测量)、改进等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和螺旋式上升,促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应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做好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并围绕危险源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和措施,做好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做好与事故隐患排查的有机结合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中三种时态的现在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事故隐患排查的基础。施工企业可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根据确定的施工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找出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分析危险源的特性,然后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这时不能只因为评价结果为一般作业风险或重大作业风险,就简单确定了一般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隐患。在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看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未达到,这就要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人员伤害非常小,或只能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非常小的事故,而且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就是一般事故隐患;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对人员伤害较大,发生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或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较大的事故,必须全部或者局部停止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就是重大事故隐患。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学、规范的辨识、评价程序和方法,抓住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落实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并加强闭环管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逐级分解落实,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应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工

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过程的各基层作业单位,并将其与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3、强化动态管理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要及时根据作业

活动的变化、施工方法或其他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分解落实。如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原承包合同范围为土建主体结构及一般装修施工,后业主补充增加其空调、电气设备安装、精装修等内容,项目部应及时组织对新增的空调、电气设备安装和精装修过程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并制订控制措施。

5、与现场管理标准化相结合

应将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与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相结合。重点做好项目现场规划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施工机具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警示标识标准化。

(二)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现代安全管理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培育和形成全员安全文化。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安全模式相比,主要有四个方面转变: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强化责任,逐级落实

全员安全管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家来均担,而是要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既要明确主要部门、主要负责人员的职责,又要明确配合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明确,科学合理。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全体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三)应严格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实现合作共赢

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1、做好对分包单位的评价、选择

应严格按照分包单位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对潜在的分包单位进行考察、评价,确保其资质、工程业绩、施工实力、市场信誉等满足相关要求,建立合格供方库。同时选择时应避免片面追求低价而降低标准,最后得不偿失。确定分包单位时,应认真签订分包合同、安全协议等,确保主要要求在合同、协议中得到明确,特别是安全文明专项费用要明确规定其范围、费用及支付流程、监管措施等,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2、做好对分包单位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对分包单位的入场交底,并对分包单位的工作计划、方案等进行审核,以确保其与项目总体工作相衔接。同时对分包单位人员入场培训、交底、现场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同时可通过举办民工夜校等方式加强培训和学习,一定程度弥补分包单位人员素质低下、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将总包、分包单位的专职安全人员合署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

3、建立公平竞争的内部招投标机制

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内部招投标机制,对于引导分包单位良性发展、持续合作等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毓锋.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4).

[2] 钟勇光.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08).

[3] 车少辉.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1(13).

第2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电力施工;风险评估技术

0.引言

电力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涉及千家万户,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时电力企业的天职,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电力施工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这一“生命线”。

1.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弊端

电力施工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分四方面。在方法方面,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的要求较多,但具体运用的方法较少;在模式方面,没有脱离“救火式”、“事后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制度方面,在电力系统内看似有很多规章制度,但具体执行起来没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过程方面,重视对结果的管理而忽视对过程的管理。

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2.1以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依据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南方电网公司对安全生产提出的总体管理要求,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平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向电力施工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延伸,能更好地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实现安全生产的源头管控,体现出“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建设,坚持3个原则:①基于施工企业风险特点原则②整体性与一致性原则③针对性与实用性原则。

2.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2.2.1体系总体概述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从管理内容、要求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规范管理要求,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管理平台。以风险控制为主线,实现风险管理,将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由传统的注重事故管理、关注事后分析与控制,向风险管理、强调事前风险分析预控转变。规范化是基础,体系是思路和方法,以系统化、规范化为管理思路,强调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规范性,使工作向精细化、量化转变,实现管理要求落地。体系的每个单元、要素都以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P(Plan) 即策划:根据内外部要求和组织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Do)即实施:实施过程;C(Check)即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要求,对过程和体系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Act)即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通过闭环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绩效。

2.2.2九单元概述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61个管理节点和488条管理子标准组成。9单元明确了需要管理范围,包括电网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及EHS管理。51个要素,为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内容。161个管理节点,为要素的管理关键点、流程节点。488条管理子标准,为各个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和方法。9单元包括安全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应急与事故/管理,作业环境,生产用具,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能力要求与培训,检查、审核与改进。各要素通过链接方式,展示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追根溯源。

2.2.3体系运行机制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包括风险结果的应用,实现作用风险的动态闭环管理并持续改进。事件报告与分析机制:按照事故“冰山理论”,对不安全行为和未遂事件进行上报,并统计分析;安全区代表巡查机制:在划分责任区域和任命安全区代表的基础上,建立起责任区域的自我检查机制;任务观察机制:对安全生产作业活动实施任务观察,收集管理和作业活动中人员行为、作业方法、工作标准存在的问题,跟踪员工接受培训后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的效果;审核机制:寻找体系运行过程中好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纠正与预防系统:通过机制运作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纳入纠正与预防系统中,并进行跟踪改进。

3.体系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力施工企业及在施工项目中的建设,注意几个方面:加强对体系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体系本质要求,坚持全员参与,坚持和现行管理衔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克服急功近利,改进上层管理,培养公司的管理人才。

3.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及评估控制生产活动中影响员工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素,避免或减少员工的伤害及经济损失,改善工作环境,时员工了解关注相关危害,从而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结合实际作业过程,考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包括:噪声、温度、振动、辐射、空气质量、化学物质、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危害;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考虑包括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危害因素对环境带来的重要影响。

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是根据环境和职业健康危害监测的结果和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改造、防护措施并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中,通过持续的监测,逐步降低和缓解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

3.2作业风险评估技术

作业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通过系统的梳理作业任务和步骤,使员工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工作,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可能造成电网、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其中危害的类别分9大类:物理危害、化学、生物、能源、机械、人机功效、社会心理、行为和环境危害。进行风险等级分析时考虑三个因素: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后果;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率;完整的事故顺序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即:

风险值=后果(S)×暴露(E)×可能性(P)

通过对电力施工项目的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所有中高风险都是在人身、设备类风险中产生,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并采纳管理措施如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在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根据作业风险控制的效果,持续修订作业风险概述以实现作业风险的动态闭环管理。

3.2作业过程控制――关键任务分析技术

电力施工作业过程的关键任务是指该类任务如果没有被正确执行,可能对人员、财产、过程或者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或伤害。关键任务分析的目的是基于关键任务分析制定作业指导书。关键任务分析流程见图1。

关键任务识别出来后,查找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将作业指导书名称、编号、其他措施在关键任务清单及控制措施一览表中进行填写。如果辨识出来的关键任务没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则要重新拟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当外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的动态修编。

4.结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解决了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全面、扎实、有效地在电力施工企业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并坚持人员上全员参与,工作上全面覆盖,常态化闭环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12年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12年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电力施工企业部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第3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其安全事故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经济发展迅速,基础建筑投资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建筑行业得到蓬勃的发展。而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式由于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造成建筑业施工人员的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而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施工问题的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工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意识、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事故多发场所,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展率在逐年上升,因此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建筑施工规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给社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基于经济利益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给建筑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而通过安全管理可以让建筑企业了解自己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施工安全管理是对现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他们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决绝或者避免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影响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能力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我们对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的综合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企业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健全

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说是企业法人代表、行政一把手等对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思想上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因此,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需要等都要进一步得到落实,合理、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也是保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贯彻不到位,仅仅局限在安全资料等表面阶段,并没有真正深入施工现场,具体体现在现场施工人员在正在砌筑的墙体上行走、部分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没有配备相应的其他保护措施等。在项目施工之前,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这样才能使得施工人员在上岗工作之后对岗位的职责有足够的认识,其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2、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的自我保护认识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企业对施工人员的数量需求大大增加的背景下,大量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农民工上岗,导致建筑行业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降低。加上很多企业并没有进行基础的安全教育,就导致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使整个工程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3、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安检措施难以落实

建筑施工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都是由于建筑市场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造成的。因此就需要施工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避免因为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的事故频繁发生。

三、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1、对施工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管理、监督执行等一系列任务,同时认真贯彻并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则制度及方针政策。对于施工单位所提出来的,无论是安全技能还是安全管理措施,均需要进行严格审核。做到亲自进入施工现场检查,一经发生存在安全隐患,需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于违规、违章现象,应进行有效规避。另外,对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施工信息安全管理及监督,以此使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够更具严谨性。

2、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一方面,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人员在施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以此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认真监督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于施工各个环节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房屋建筑施工,其现场时常出现施工人员违法规章制度以及事故伤亡等现象,这给施工人员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在培训中,需让人们认识到施工过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教会施工人员遇到突发状况应该保持冷静,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使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首先,需构建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责任给予充分明确,把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再由部门落实岗位及具体人员身上,形成层次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其次,基于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与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依据,对层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包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以及安全主管等人员的职责。也需要将这些人员有效联系起来,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有效性。最后,企业需以定期的方式对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并颁布相关的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例如:《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使建筑企业的标准实现统一化,进一步让建筑企业的整体安全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

1、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在于企业,企业管理是实行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施工企业要不断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形成全新的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建筑的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成为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传统的成本、质量、工期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改变,成为成本、质量、工期、环境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应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第二,要加强劳动安全预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劳动安全预评价体系,是各种建设项目工作发展的必经程序,也是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水平,从源头上对治理事故进行管理,建立劳动安全预评价体系的建设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2、对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改革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都要通过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和具体的施工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性质是不相同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成员,由于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职位比较低,造成安全管理的指令下达不够通畅,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不够及时等,都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对建筑施工安全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企业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进行调整。一方面哟啊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的要求进行调整,在全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一种专职岗位安全管理体系,以专业的施工人员为骨干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组织架构的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层的建设,包括项目经理、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等职位的设立,加强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层的建设,包括施工人员、具体的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操作能力的培训。第二,要对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调整。不同的安全管理层的管理职责是不相同的,比如安全管理监督层中,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是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执行者,项目施工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项目的操作工人是具体安全工作的基层落实者等,对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调整,对不同的人员具有不同的责任分配,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3、企业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改革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施工的信息保证体系,从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闭塞、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对于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不能有效的控制。为此,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改革,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建设。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各种安全管理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有助于进行决策,根据传统的信息进行未来的预测,以便企业的管理者针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积极的管理,收集各种准确的信息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施工前做出有效的方案,认真分析施工环节,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科技资讯,2007(12).

第4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施工;安全;管理;事故;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注重效益,还必须注重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尤其是如此,在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的安全性,如果不能保证施工安全,那么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就没有很好的保障,就需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合理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才能更加放心的工作,在建筑施工产生问题时,也需要企业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施工控制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现了事故不能很好的解决的话,就不能保障企业的基本效益,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建立非常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事故的控制方法。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任何一起事故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可以说,任何细小的疏忽带来的都是生命的代价,造成的都是信誉的丧失和效益的流失。因此,安全高于一切,生命至高无上。只有所有人意识到安全施工是企业发展的基木保证,更是关系到所有人生命安全的核心时,企业才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3事故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筑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进行事故控制是企业施工的非常重要的安全保证,只有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具体的工作,在每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随时都有一定的危险,且建筑施工经常是在高空作业,会有很大的危险性,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事故控制能力,这样才能给施工的工人心里安全感,工人才能更好的工作,故一个施工建筑企业的事故控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4进行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的方法

4.1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有非常清晰的安全方针目标以及计划

安全方针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遵守的政策,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很好的安全方针,那么工人在工作中就如同没有风向标一样,遇到问题时无法合理有效的解决,必须要设立合理的安全方针政策,让企业中的每个职工都有标准可以参照,这样在企业中如果需要开展一些安全管理的活动,就可以非常简单并且不会花费太多的人力资源,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可以去履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可以遵守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行动指南。企业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可以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方针以及仔细的一些小的要求,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企业的安全计划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制定企业具体的安全目标,还可以做好各种需要的非常具体的计划和一些遇见问题时的措施。

4.2企业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是综合了许多内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作涉及的知识和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非常多,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的施工中明确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这样一来,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才能更好的运转,工作人员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会有异议,因为一旦工作的责任不能很好的划分,就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建筑和施工做出贡献,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3在企业中设立专门负责安全管理机构

为使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运转,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不同的部门建立一个综合的负责安全管理的机构,并且派遣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生产做出贡献,必须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设置负责的部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这个机构不仅需要负责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有效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4.4企业必须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许多的企业都利用信息技术来简化自身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不但可以创造非常有效的劳动效率,还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作更加轻松愉快,更加方便,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也需要设立必要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改善工作的效率。并且派遣专门的人员来管理系统,及时的做出更新,这样就可以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更快的了解到问题的所在,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工作非常有效的。

4.5将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必要的设计,使工作程序标准化

安全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一个非常顺利的工作程序,就能使工作更加详细的进行,并且能更好的做出结果和产生效益,所以需要在日常的建筑施工中将必要的步骤程序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非常仔细认真的分析,可以得出有利的结果,再利用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仔细,才能更好的为以后的工作服务。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进行仔细的设计,才能将各种标准统一起来。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综合了许多领域的一个综合的项目工程,在日常的各种施工的情况下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的情况,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安全事故,在施工企业设立安全管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能够在企业施工发生事故时做出准确的反应,是非常有效的工作,但是由于施工的影响因素很多,往往简单的安全管理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建立综合的系统,才能更好的为施工做出贡献,总之,需要不断的改进各种系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的使企业的安全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宗华,张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J].河北企业,2012(4).

[2]何国通,徐日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危机管理模式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8).

第5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要想落实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供水施工企业就必须重视对施工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安全管理意识,而施工企业需要创新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不仅具备一定的管理约束能力,激励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

1.1发挥供水工程施工企业的主导力量对供水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有赖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供水工程企业需要在施工前全面考虑施工过程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并且把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不断严格要求自身,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水平,提高施工过程的管理效率。

1.2健全管理体系近年来,政府、水利工程企业以及群众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工程安全加强了重视,而传统的供水工程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程要求,必须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必须对供水工程中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管理进行改革,这样供水工程施工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3建设安全预评价体系供水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对安全预评体系的建设,这是提升供水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建设安全预评体系才能使管理部门对施工过程有效进行安全监管,以在源头上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2创新改革供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安全组织结构

2.1调整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调整供水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构建新型的工程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聘用工程项目经理进行管理,这样在供水工程施工管理中就会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需要建设供水工程中的安全组织架构,设立施工工程的监督部门,设立工程项目经理、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安全专员;定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安全技能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技能水平。

2.2调整各管理层级的职责因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内部有多级的管理层,各级管理层的职责不尽相同。施工企业的管理监督层中,项目经理就是工程安全管理的最大责任人,工程项目总工职责是技术指导,安全主管的职责就是进行安全管理。需要对各级管理层的职责进行仔细调整,让各个部门、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实际工程中落实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提高供水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3创新与改革供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手段

供水工程的施工企业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比较高的管理水平,不仅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也不能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处理。所以必须对当前供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积极抓住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企业自身的管理网络,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以有利于对施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储存。信息网络建立之后,如果在供水工程的施工过程出现相关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反应到相关部门,这样可以使问题处理更为快捷。此外,需要建立安全施工管理的信息系统,根据信息进行相关安全问题的预测以及对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4积极依赖群众、发动群众

第6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筑行业又是事故易发的行业之一。这固然有就业人员多、基数大的原因,但也与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复杂、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危险作业、交叉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因素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等种种因素密不可分。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领导、各个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重大恶性工伤事故仍时有发生,职业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很严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人、物、环境、信息组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根据预先确定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定期审核和完善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它具有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性、持续改进性的特点。大力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建设施工企业保障安全生产、降低职业病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OHSMS认证的推行,有效帮助企业识别法律要求。

安全是人命关大的大事,虽然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为搞好安全生产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章、技术规范、管理规定,但这些要求在生产管理中并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事故频发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建立OHSMS,可以明确建筑企业及其所属工程项目部应该遵循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在制订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保证计划时对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和其它要求要作出承诺,并定期进行评审,以判断其执行度,同时规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的法律、规章的变化取得同步,以保证法律、规章和其它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内部体系审核和不断地针对各种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使其真正得到落实。

2、OHSMS认证的推行,进一步明确责任。

安全责行重于泰山,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OHSMS,明确提出了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管理负总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其对项目管理人员都明确规定其具体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使所有有关人员能够按照其规定的职责、权限开展工作,及时有效地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成网,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3、OHSMS认证的推进,可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

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细胞分子,无论哪个细胞出现了问题,都会使企业的整体安全系统受到影响,因此,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是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贯彻标准和建立体系的意义和有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企业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每个员工都参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使安全问题深入人脑,打动人心,启发和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对事故的防范能力,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依防为主”的思想理念。

4、OHSMS认证的推行,促进企业主动性管理。

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遵循领导指示,逐级发文,电话会议,安全大检查等一套方法,这些方法属于被动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OHSMS,将职业健康安全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将安全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使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在企业的地位,由被动消极有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主动对危及自身安全行为进行一系列规范和整治,自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并通过认证。这样,许多企业通过认证就形成了链式组带效应。依靠市场推动,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超前控制,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5、OHSMS认证的推行,及时消除隐患,达到持续改进。

OHSMS中的危险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精髓,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即通过策划(P)、实施(D)、检查(C)、评价(A)循环活动,约束体系要素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不断修正完善,使体系功能增强,达到预防、预警、预控的最终目标。将OHSMS运用于施工现场强调所有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上,防止未经安全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违章作业,从而达到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在OHSMS运行中应针对工程的结构特点、规模层次、施工环境、施工队伍状况等实施安全策划,识别并确定项目施工的危险部位和过程,制订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使这些危险部位和过程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患于未然。

OHSMS运行的有效性,在未能及时地发现并消除隐患,支持开展检查、验收和体系审核活动,发现的隐患和不符合项,都要根据“立项、整改、复查、消项”的原则,实施封闭式管理。即发现了问题,要进行处理和处置后的验证,做到不合格的设施不使用,不合格的过程不通过,不安全的行为不放过,对严重违章、重大隐患不符合项,还要调查其原因,制订消除不符合项原因的纠正措施,并实施监控,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及其有效性。

6、OHSMS认证的推进,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第7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

引言: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课题。安全风险管理是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应用安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电网、设备、人身等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安全风险评价与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用最科学、经济的手段处置风险,消除或控制危险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一.现代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位分析

(一)体系的目标分析

以实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为导向,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以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危害因素为控制对象,从电网运行、设备状态、人身健康等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督着手,建立符合电网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实际要求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二)体系定位分析

安全始终贯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设置安全生产的层层防线,有效控制危险、危害,化解企业风险。

供电企业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开展“平安工程”具体体现,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良好实践,是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主要思路

1.体系的平台建设

安全风险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过程中仅仅知道风险的来源和风险的等级是不够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督只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部分内容,对于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应纳入企业的正常业务进行管理,通过完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平台,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运转体制。

2.主要环节设置

电力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 通过企业目前的风险辩别、评估危害性,寻找企业安全管理所要控制的对象。如果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不科学、不准确,安全风险管理就会产生偏差。

电力企业的所有控制活动应围绕着如何消除、减少和控制风险展开,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结果应指导电网改造计划、技改计划、大修计划、两措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体系的效果评价

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采用安全检查、监督、安全性评价等运动式方法,对事故预防做的还不够彻底,过于关注事后性的处理,没有从事故致因理论出发,去研究事故发生和预防的规律。

安全风险识别、评价能够提前预知危险危害在哪里,在实际工作中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主动地、直接地预防事故发生,真正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风险控制理论分析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是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的初期,就进行事故致因的分析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通常主要采用事故剖析、系统安全剖析(包括系统综合剖析、系统危险故障类型剖析、子系统安全剖析和故障树剖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

(一)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使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基本都是企业安全性评价体系,取一年或半年在供电企业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存在的重大风险,并制定出防范措施,监督落实到位。

管理机制基本是每年年初必定要召开一次大型的安全生产会议,即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明确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这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以下不足:

1.安全性评价体系指标不全面,缺少对人为因素和企业文化等的指标,不易发现人员素质和思想动态变化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

2.安全性评价体系基本是从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缺少对作业现场的进行实时动态评价。

3.随着新技术、新设计和新工艺的应用,安全性评价体系部分条款己经不适用于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管理机制趋于被动管理,不能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达不到动态实时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

(二)安全信息论和本质安全原理

在确定风险评估大纲时,将现场的各类显示、指示信号等安全信息不正确带来的风险纳入评估范围。安全信息论就是要利用现场的首要信息,利用信息管理能量,利用信息安全关系建立超前预测事故体系。利用过去的事故信息,找出事故规律及其各种风险,为编制评估大纲及标准奠定基础。

(三)风险控制理论分析方法

风险控制方法已经有很多种,控制效果各不相同。安全风险评估是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的初期,就进行事故致因的分析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通常主要采用事故剖析、系统安全剖析(包括系统综合剖析、系统危险故障类型剖析、子系统安全剖析和故障树剖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

采用闭环、分层、分级、动态控制的原则,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对于安全生产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顶端事件发生的关联事件乃至基础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既可为事故致因和控制措施分析和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也便于在今后定量分析时应用。

(四)电力设施保护的风险管控

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提前组织人员对辖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障碍物进行统计,以线路障碍详细登记卡的形式进行录入的障碍汇总表,为彻底进行线路清障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用电管理环节中的电力线路隐患治理,在用电报装环节,认真审验建筑和施工作业临时用电申请,吸纳各施工场所附近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单位参与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线下违章隐患出现。

健全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巩固专业巡线和特殊巡线的人防体系,落实重要线路和重点地段的技防措施。与公安部门联合成立市、县、乡三级电力设施保护联防支队,逐级签订联防目标责任书,定期巡视,统一奖惩。

联合技术监督部门在特种作业的大型施工机械司机采取定期集中培训时,统一发放安全作业警示牌,同时全面排查全市特种作业车辆,统一登记,造册建档。

结束语:

安全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立足之本,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系统。供电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使全体员工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量化风险,强化风险认知,有效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目标,有利于安全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构筑优秀的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冯斌,余里程,邢国杰. 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融合[J]. 电力技术. 2010(04)

第8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电力企业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并对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划分管理重点,构建层次化管理模式,重视办公楼消防安全管理和变电站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电力企业整体消防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开展及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薄弱

在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高层领导的不重视,使得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没有正确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容易导致消防安全隐患。同时,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工作培训中,培训内容所涉及的消防专业知识较少,使得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消防理论知识体系,进而降低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性。也正是消防安全意识的不够,使得管理人员在维护防火设备时有所懈怠,无法控制货源威胁,在突发火灾时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进而不利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管理制度缺失

在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力企业将经营管理重点落在市场份额占比方面,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环境变化情况和企业发展现状,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动态化完善与监测。而目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还没做到这点,使得消防事故频频发生,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一层面上看,管理制度的缺失成为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之一,大体框架较为完善,很多细节没被管理人员所注意和考虑,使得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缺乏实际考察,进而降低了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三)消防整改力度小

一些电力企业逐渐意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大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整改,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使得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整改力度较小,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进而降低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价值。一般而言,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属于自上而下的运行系统,除了需要上级领导重视之外,还要下级员工的执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级部门疏忽问题,使得下级通报存在拖延情况,降低整改力度,进而无法消除电力企业消防安全隐患。

二、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综合上述问题,要求电力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强化消防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加大整改力度和监督力度,进而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一)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电力企业高层领导要加大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进而把控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方向。其次,做好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内部人员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对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思想上自觉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促发管理行为。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消防安全讲座,普及消防知识,强化企业内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强化消防演练,在实践活动中锻炼管理人员应变能力,完善消防设施配套体系,进而为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

在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管理水平,要求管理人员要结合环境变化情况和企业发展现状,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动态化完善与监测。将细节部门考虑到管理制度制定中,贴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促进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细节化与明确化,进而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管理职责,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其次为部门负责人、班长以及消防队伍,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保证管理效果。二是明确管理内容与管理要求,安全监察应对消防设施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定期对各部门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并对丢失、损坏、使用消防设施未及时上报的部门进行考核;各试验消防设施的部门应把消防设施列入巡回检查、交接班内容中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告知安生部备案;配臵各部门现场的消防设施,各部门在动用或挪动消防设施,均应向值、班长汇报,由值、班长汇报安生部并备案。三是火灾认定和预防工作,防火重点部位建立的防火检查制度认真执行与落实,在防火重点部位施工或检修中要求施工和检修人员必须落实防火措施,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留任何火险隐患,对防火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看守,严禁非生产人员或带有火种的工作人员进入防火重点部位。

(三)加大整改力度,保证管理效果

在进行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整改力度,审视现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根本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整改力度小的原因,并加以更正。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整改力度,完善消防安全隐患的通报渠道,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交到上级部门,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相关部门重视消防安全款项的拨发,完善相关消防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开展及相关问题研究,让我们知道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消防安全管理举措的落实,要求电力企业要强化安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整改力度,进而保证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华斌.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4):71-73.

[2]李季蕾.浅析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2-13)

第9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HSE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企业HSE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实施意义

(一)企业HSE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HSE管理,即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健康是指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心理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安全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良好,员工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有足够保障,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是企业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最根本前提;环境指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力量或作用,以及人与自然因素之间形成的生态关系。企业HSE管理是在综合了这三种理念要素并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模式进行融合后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实施HSE管理的意义

企业实施HSE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使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帮助企业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HSE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一)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当前时代下,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占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位置。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通用的标志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生产过程中的人放在第一位,相比于过去“重生产,抓效益”的这种“以物为本”的思想,HSE管理体系中强调的“健康、安全”的理念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这种做法更有利于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劳动者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在做到“零事故、零伤亡”的同时,也能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保障企业工作顺利安全快速完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同时HSE管理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HSE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实施HSE管理的同时,也要提升领导员工的HSE管理素质,让HSE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直至企业形成一种HSE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又影响着企业生产工作的进行。具有高度HSE管理文化素质的员工不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还能间接的起到提高生产劳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比如在1999年辽河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与壳牌石油开发公司合作的清22深A井钻井工程项目中,辽河石油勘探局学习引进了壳牌公司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在充分做到了保障劳动者人身健康、安全以及企业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保护的同时,不仅实现了“零事故,零污染,零误工”的目标,还提前13天完成了钻进作业,共为企业节约下106万美元。可见,实施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企业HSE管理体系,在起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的同时,成熟的HSE管理体系还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拓宽海外市场,带来长远效益

企业HSE管理重视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及企业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企业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管理,具备先进的安全性高的机器设备,具备拥有足够HSE素养的人才。这也就是说,实施HSE管理,将促进企业在“硬件”更新和“软件”更新上加大力度,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生产关系,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由于中国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意识形成较晚,而国外的大型企业基本都具备高度成熟的HSE管理办法,国际对于HSE管理体系早已达成共识并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惯例。所以加强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而且还能帮助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只有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相统一、采用科学系统的HSE管理体系,企业才能顺利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场,从而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并获得长远的效益。

三、在实施企业HSE管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领导者应当注意不能重经济效益而轻视HSE管理

因为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重点是“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这就说明,领导在实施开展企业HSE管理机制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HSE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先进管理办法,如果领导对HSE的理念不重视,而是如同十几年前一样只知道一味的“抓业绩,重效益”,那么企业实施HSE管理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而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抓业绩,重效益”只是注重眼前可见的短期效益,实施HSE管理机制则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益。

(二)在实施企业HSE管理时要贯彻“持续改进”原则,建立动态的HSE管理

在企业实施HSE管理时,不可产生“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对生产安全隐患的审查,对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审查,对员工素养意识的审查。要在严谨科学的审查管理中,时刻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情况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变化,建立动态的HSE管理体系。

四、结论

在国外大型企业早已通用HSE管理体系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应该紧跟国际先进惯例,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开展企业的HSE管理机制建设。只有实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护环境”的企业文化,建立贯彻“健康、安全、环保”的HSE管理体系,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来指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