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精选(九篇)

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

第1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很多,但是溶栓干预、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仍是急性期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1996年批准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缺血性卒中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rt-PA溶栓治疗成为血管再通治疗的里程碑[3]。我科于2011年1月起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下是笔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4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房颤病史2例,糖尿病史2例,吸烟史9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按照TRAIS-CHINA标准入选。

1.3 溶栓药物及方法静脉使用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持续滴注1小时以上。输注结束后以0.9%的生理盐水冲管。24h后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予阿司匹林300mg/d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3d内复查头颅MRI,并行颈、股动脉B超。

1.4 效果评价用NIHSS评估短期预后,根据NINDS研究标准,溶栓24h后症状完全消失或NIHSS评分减少≥4分视为溶栓有效。溶栓后90d评价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根据Modified Rankin Scale(mRS)[4]评分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24h溶栓效果观察10例患者中,溶栓有效8例。

2.2 3个月后临床转归 至2012年3月,10例患者完成3个月mRS随访,mRS评分1级7例,3级1例,4级1例,5级1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溶栓前准备 由卒中绿色通道溶栓医生进行评估选择,经解释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护士予急查血常规、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等项目,并予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床边心电监护。病房护士接手溶栓患者后由专人负责记录溶栓过程及溶栓结束后72h以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NIHSSS评分情况。临床大量试验和汇总分析表明,在发病3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并可将时间窗延长至4.5h[5-6]。

3.1.2 控制输液滴速 为确保液体能均匀准确进入体内,开放静脉通道时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放置静脉体表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护,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控制输液速度,持续滴注1小时以上,同时记录输注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用药过程中护士应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患者舌和唇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发现有血管源性水肿立即停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3.1.3 病情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波动显著,动脉压的降低可进一步危及到脑血流量并增加梗死的范围,高血压又可能增加脑水肿、脑出血和恶性高血压的危险[7],因此在溶栓治疗开始前及溶栓后要使血压控制在180/l05 mmHg以下[5]。我科给溶栓患者制定了24h病情观察表格,由专人负责记录溶栓过程及溶栓结束后72h以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NIHSSS评分情况。本组6例溶栓前血压升至210/110mmHg,医嘱给予乌拉地尔微泵静脉推注,至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再予静脉溶栓治疗。

3.1.4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且溶栓费用较贵,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后预后期望值较高,存在心理、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在溶栓期间的注意事项,使之配合治疗护理,如溶栓结束后严格卧床24h,以床上活动为主。由于机体处于低凝状态,24h内避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穿刺,在输入rt-PA期间及溶栓后30min内避免留置导尿、胃管等。

3.2 并发症的观察

3.2.1 出血的观察 出血是溶栓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脑实质出血, 发生率为 4~ 20%[8]。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24h内,如出现意识、语言障碍加重、肌力减退、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考虑出血并发症;输注过程中出现如黏膜、牙龈、鼻腔、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则立即停止输注rt-PA,通知医师,复查头颅CT,血常规、凝血全套。严重者做好输注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的准备。

3.2.2 血管再闭塞的观察 血管再闭塞亦是溶栓并发症之一,血栓溶解的同时,原有斑块仍然存在,是血栓再次形成的发源地,残留血栓具有高度致栓性,是血栓扩大和再形成的根源[9]。在治疗过程中如再次出现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即提示血管再闭塞的可能,应立即给予处理。为防止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予阿司匹林口服。

3.2.3 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当缺血脑组织重新得到灌注时,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引起脑组织肿胀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而死亡[7]。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及神志、瞳孔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3 康复训练 溶栓后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应配合康复科医生做好康复训练,有效执行康复计划。

4 小结

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护理,我们认识到做好溶栓护理前的评估、准备、溶栓中的病情观察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 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Lancet Neurol, 2007,6:456-464.

[2]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strok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 and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Quality of Care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 Stroke,2007,38:1655-1711.

[3]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oup.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1995,333:1581-1587.

[4]Van Swieten JC,Koudstaal PJ, Visser MC, et al.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handicap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8,19(5):604-607.

[5]Hacke W, Donnan G ,Fieschi C,et al; ATLANIIS Trials Investigators; ECASS Trials Investigators; NINDS rt-PA Study Group Investigators.Association of outcome with early stroke treatment:pooled analysis of ATLANTIS , ECASS, and NINDS rt-PA stroke trials.Lancet,2004,363:768-774.

[6]Wahlgren N, Ahmed N, Dávalos A, et al;SITS investigator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4.5h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SITS-ISTR):anobservationalstudy.Lancet,2008,372:1303-1309.

[7]刘桂花,张忠华,王 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5):616—617.

第2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关键词 脑梗死 肺动脉栓塞 急救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脑梗死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2~75岁,平均66岁。初诊脑梗死合并肺动脉栓塞4例,入院后出现肺动脉栓塞6例。1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3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2例。住院50~85天,平均68天,患者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好转痊愈出院。

急救:脑梗死合并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原则是抗凝和对症处理,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半卧位,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胸腔积液多时及时抽吸,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 理

创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满足患者需要。

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24小时持续床旁心电监护,每20分钟巡视病房1次,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如出现突然剧烈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护理记录。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胸闷喘憋者,应给予长期吸氧3L/分,使血氧饱和度波动在92%~96%,基本满足供氧需要。患者合并糖尿病时要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并严格给糖尿病饮食。

减轻焦虑恐惧的心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同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语言。

安全用药护理: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每日监测凝血4项,尤其是PT(凝血酶元时间)与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值。使PT波动在145~798秒,INP波动在146~448。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拔针后按压时间>5分钟。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嘱其用软毛牙刷刷牙,同时注意有无其他部位的出血等。

基础护理:①饮食护理:进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强抵抗能力。②排尿护理:记录24小时的尿量、颜色、性质,有无血尿及排尿困难等,不能自行排尿者要留置导尿管,间断,预防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膀胱冲洗2次/日,会阴擦洗2次/日,预防泌尿系感染。③排便护理: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和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对饮食调节无效的患者要采用膳食疗法、心理支持、腹部锻炼、穴位按压、二人翻身等综合疗法,有效刺激肠蠕动;也可利用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的原理,每天早餐后给予便器,刺激患者排便,建立条件反射,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并告知患者排便时勿用力,防止出现意外。④皮肤护理:对压疮易发部位,每天皮肤护理2~3次,必要时垫气垫圈或给予气垫床使用。

出院护理:肺动脉栓塞患者,一般华法林的疗程至少为3~6个月,对于栓子来源不明的首发病例,需至少给予6个月的抗凝。如何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华法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注意各个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强调服用华法林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出院后每2~4周监测PT和INR 1次。避免使用与华法林相互作用影响INR的药物。同时还应说明抗凝药物应每天定时服用,不可断药,外出也应随身携带。同时给予饮食生活指导,建议患者随身携带急救卡,写明姓名、地址、所患疾病、长期服用华法林等内容,便于出现紧急情况时抢救。

讨 论

脑梗死作为目前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合并肺动脉栓塞者也较常见,同时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心率失常等疾病,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更多的并发症将随即而来,这就需要临床专科护士具有多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护理,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3-2434.

2 孙红,武治津.女性糖尿病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表现.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48-49.

第3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关键词】 静脉溶栓;脑梗死;护理;综述

脑梗死(cerbral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目前公认即时溶栓是治疗该病迅速有效的最佳选择[2]。在实施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何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综述如下。

1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常用药物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损伤的可逆性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拴的病理学基础[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常用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 h内、6 h内或3~4.5 h[3]。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4]。尿激酶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纤溶酶原激活物,能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效果好[5]。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 h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证实6 h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相对安全有效,试验确定了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150万IU。医护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及护士的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6]。

2 溶栓前的护理

缩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关键,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和条件。专科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包括CT、MRI在内的各项必要检查并帮助医生进行简短而细致的病史询问以确定溶栓病例。在取得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溶栓治疗。溶栓疗法治疗时间短,工作紧迫,护理配合须做到迅速、准确[7]。一旦病例被选择,护士可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为治疗赢得时间。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血管细小、脆性大、穿刺困难的患者尤为重要。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3]。

3 溶栓中的护理

在静脉输液中,应专人守护,保持静脉通路绝对通畅,准确掌握滴速,确保溶栓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完。rtPA使用方法:rtPA 0.9 mg/g(最大剂量为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静滴1 h;尿激酶使用方法: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持续静滴30 min,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3]。rtPA不能与其他药配伍静脉滴注,尿激酶溶解时不可剧烈震荡,以免使活力降低,并产生大量泡沫使药液难以抽尽,而影响剂量准确;其中前10 min滴入总量的2/3,后20 min滴入总量的1/3,因尿激酶半衰期为15 min,如果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部分患者在溶栓剂进人体内20 min,甚至更早即有肢体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继而情绪激动,此时,护士应要安抚患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以利更好地恢复[8]。溶栓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牙龈、黏膜、皮肤有无出血倾向;大、小便色泽,呕吐物颜色[9]。特别注意头痛呕吐,出现时需立即停药汇报医生。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3]。

4 溶栓后的护理

4.1 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作好血压及心电监护。在最初的24 h每15~30分钟观察1次瞳孔和意识[10]。行溶栓的患者,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血压过高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血压过低易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60/75~90 mm Hg较为适宜。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耐受高血压,而不能耐受低血压,如果血压很快下降,致使脑内灌注压下降,产生医源性的脑缺血缺氧,只要血压下降30%,可产生脑灌注压减低[11]。所以必须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 h内15 min 1次,随后6 h内30 min 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 h[3];如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3];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水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造成心肌损害,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使脑梗死患者继发性心电异常,所以脑梗死超早期溶栓过程中心电监测十分重要[12]。配合医师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 min 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 h[3]。

4.2 溶栓主要并发症观察 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主要是脑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血管再闭塞。

4.2.1 出血 出血性转化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5%~30%,其中有症状的为1.5%~5%[13]。卒中的严重程度评分(NIHSS评分)>15分者、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超过6~13 h、脑CT见大块低密度阴影改变、未控制的高血压出血风险增加。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认真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是预防颅内出血的有效措施[14]。甘敏[15]报道,不良反应包括微血尿,往往于疗程结束后能自动消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快速配合在规定时间窗内给予准确剂量的溶栓药物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注意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统等有无出血。在静脉溶栓术后第一个24 h,禁止做动脉穿刺,以减少局部继发出血的风险。溶栓结束后30 min内不放置导尿管,溶栓治疗第一个24 h,尽可能不下胃管,以减少胃肠道、泌尿道的损伤[16]。

4.2.2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是溶栓的另一并发症,溶栓后过度灌注造成脑水肿,可形成颅内高压,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多见于在3 h后溶栓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意识水平、理解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运动、肢体肌力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再灌注脑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症状[17]。如发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加重,而头颅监察未见出血灶时,应考虑为再灌注损伤,应给予脱水治疗[18]。

4.2.3 血管再闭塞 溶栓治疗后应加强对溶栓再闭塞的预防及观察。有研究发现血栓溶解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伤害,留下一些新鲜创面,易致血小板在局部堆集,再次形成血栓[19]。溶栓药物应用后,残存血栓的促凝作用导致纤溶后的高凝状态,近期内很容易发生再闭塞,闭塞率为10%~20%[20]。若发现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再次出现偏瘫,或者原有症状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脱水降低颅内压。

5 心理和康复护理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要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渡过急性期[21]。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对溶栓治疗的顾虑,担心不成功及并发症,应向患者或家属耐心解释,同时讲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只有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护理。溶栓2 h内绝对卧床休息,24 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做好卫生宣教[22]。协助患者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口腔操、舌运动,让患者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发音,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促使语言功能恢复[23]。

6 小结

临床护士主要从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中、后的护理及疗效、并发症观察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积累了许多可行性经验。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干预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多因素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将影响干预的安全和有效性[24]。目前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率仅为11.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的比例[25];且国际上对缺血性卒中溶栓临床管理模式和临床路径尚无统一的认识[24],这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今后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8-180.

[2] 王传花,康继玲.脑梗死溶栓治疗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81.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1.

[4] 陈丽辉.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40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51.

[5] 王爱丽,梁莉,张贺真,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7,5(4):228.

[6] 沈传业,陶如华,刘玉清.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81.

[7] 侯玉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82-83.

[8] 陈彩虹.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207-208.

[9] 杨立新,邹玉梅,邹玉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33-3434.

[10] 李海兰.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23-24.

[11] 刘艳,周海霞,刘宇,等.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556-1557.

[12] 刘凤群.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护理.护理杂志,2008,25(11B):43-45.

[13] lindley RI,Wardlaw JM,Sandercock PAG,et al.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spontaneou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04,13:235-246.

[14] 朱木林,袁云华,刘庆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后脑出血2例.西部医学,2009,21(10):1675.

[15] 甘敏.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5(11):1545-1546.

[16] 王佩瑶,王雪里红,王克英,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59-361.

[17] 王天阳.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601.

[18] 刘开琦.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7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

[19] 黎民希,李余红,杨清儒.急性脑梗死溶栓后防治再梗死的临床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5):367.

[20] 李月琴.3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44-145.

[21] 贾瑞霞,宋俊兰.脑梗死77例的心理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24-1125.

[22] 陈倩霞.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48-49.

[23] 韩兰萍,白青科.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上海护理,2009,39(2):49-50.

第4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康复单病种限价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方法 采用同期队列研究对比传统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与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护理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tthel指数评分),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 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P<0.05,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单次住院总费用下降986.33元,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13-03

[作者简介] 康杜新(1982-),女,汉族,湖南冷水江,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康复护理及护理管。

目前,由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然而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不断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 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 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 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2]。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住院时间[3]。临床护理路径要求通过护理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了由于护理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护理效果不同,减少了护士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脑卒中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否能提高卒中治疗的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或家属教育依从性,国内外在实施后评价不一。我们在实施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后,对其进行评价,了解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1纳入及排除标准

1.1纳入人群

①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②2013年1月1日以后发病住院或有新发病灶者,病程不超过180 d。

纳入病种:为脑血管病,ICD10码:I60.0-I69.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非创伤性,含高血压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畸形破裂、梗死后出血等);非他非创伤性脑内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栓塞、分水岭梗死等);中风,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入颅前动脉的梗死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颅内动脉(前、中、后、基底等)闭塞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其他脑血管病;其他部位的疾病所引起的脑血管病。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神经科专科处理结束;③脑卒中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④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状态、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1.2排除标准

急性心梗;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常规康复训练者;严重感染未控制者;同时伴有严重症状的明确诊断血液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或精神症状患者;各种原因所致肾功能较差,Cr>177 umol/L者。①住院时间<7 d,未能进行两次康复功能评定者;②路径组在入院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者;③病历资料欠完整;④出院后失访者;⑤标准住院天数:22~30 d。(视病情轻重而定);⑥住院总费用参考标准:18000元。患者自费比例分别为:在职人员15%,退休人员10%将在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康复单病种试点政策,将符合试点条件者纳入路径组组138例,其不服条件者定位传统组156例,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科从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脑卒中患者中符合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单病种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的神经康复科护理工作流程对病人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宣教;每天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由脑卒中专科医生、治疗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同制订,分工执行;护理队伍结合脑卒中临床路径制定出护理临床路径实施细则:由当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组成三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住院天数,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在相应路径执行单上签名。

具体护理路径执行细则如下。

2.2.1入院当天①入院护理评估:基本资料、吞咽能力判断(洼田饮水试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全身营养状态评估、压疮高危评分、二便失禁评估、心理社会评估。②入院宣教:包括病房环境、设备、设施、规章制度、作息时间、饮食就餐、病区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责任治疗师等。③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协助医生安排并落实康复评定。

2.2.2 2~10 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了解血、尿、大便常规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清楚肺部及泌尿系情况、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②根据康复评定落实康复治疗项目(首次带患者至治疗部、熟悉环境、对应治疗师及治疗项。③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⑥二便失禁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ADL指导、良肢位摆放、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康复健康教育。

2.2.3 11~23 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言语、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功能恢复进展。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③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④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⑤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等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二便失禁指导、心理护理、ADL指导、发音训练及吞咽困难等康复护理。⑥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指导。⑦满意度调查。

2.2.423~30 d出院前一天,具体天数视患者病情而定。①出院指导与宣教(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出院手续的办理、费用的结算、出院流程等);②协助办理出院手续;③满意度调查。

2.2.5 出院后的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服药,饮食、继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进展,定期复查等)各个岗位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保证各项工作在既定时间内有明确责任人完成。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照路径的细则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的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纠正补充。

2.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住院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满意度、ADL的改善的影响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个样本均数差别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干预组在穿衣、进食、洗澡、入厕、转移等方面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 亿美元[5-6]。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发病1~3 个月为恢复中期,发病 4~6个月为恢复晚期,超过 6个月即为后遗症期.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分期分级进行。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即根据卒中后疾病恢复的不同阶段而设立。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三级康复医疗包括在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治疗),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的稳定期的中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治疗) 和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恢复晚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治疗) [7]。卒中的康复医疗也应建立起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伴随卒中康复治疗三级体系而来的,是在各级机构内应当建立规范的、有承接关系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单病种临床路径。为此,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率先在长沙市开展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管理。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行单病种管理后,路径组患者ADL能力、住院费用较传统组减少986.33元,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0.41%优于传统组的72.47%。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页表明,在临床路径下,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 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 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增强了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增加了康复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康复进程中,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 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护患双方相互促进, 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结合的工作模式。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精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

所以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脑卒中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且应当考虑患者从三级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出院后的社区管理。虽然经过规范的康复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想在20多天的住院时间里达到完全自理,或达到患者可能达到的最理想水平,甚至重返工作岗位,那还有一定的差距。剩下的工作,必然要由社区康复中心来完成。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这些患者制订一个到社区以后的康复路径,以后社区康复工作者易于掌握。

[

参考文献]

[1]周红,张丽芬,王际容.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2(3):137-138.

[2]袁剑云,英立平.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3]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1):59-61.

[4]陈小慧,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125.

[5]Demaerschalk BM,Hwang HM,Leung G. US cost burdenof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AmJ Manag Care,2010,16(7):525-533.

[6]Ovbiagele B,Nguyen-Huynh MN. Stroke epidemiology: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mechanism andtherapy[J].Neurotherapeutics, 2011,8(3):319-329.

[7]单春雷,余滨宾,励建安.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281-284.

第5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58例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把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入选标准:①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③发病时间均未超过6h;④伴有头痛、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患者;②患有严重精神方面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自动退出者。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3~84岁,平均(62±4)岁。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1±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进行简单健康教育,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和一些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如及时清痰)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护士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培训,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和业务技能。②优化环境:病房尽可能保持安静,进行通风、清洁,1d2次,保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整洁。③心理干预:耐心、细致地向患者有针对性的介绍病情,治疗过程等,让患者心里踏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对极其悲观负面情绪较重的患者,进行安慰、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引导患者多想象一些放松的场景,为其讲述使之放松的场景画面,同时给患者讲以往相似病例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④安全防范: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严格按照交接班流程执行,避免护理错误;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继发肺部感染;在病床四周安装围栏、墙壁安装防摔扶手、地面铺设防滑垫,避免患者发生跌落、磕碰造成内出血、血栓;定期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更换体位、按摩,降低褥疮的发生率。⑤康复训练:在最佳康复时间(0.5~3个月)内协助指导家属给患者按摩、活动关节,视具体情况适当并循序渐进开展床上自行坐起、吞咽、上肢功能康复锻炼、语言训练等功能训练,期间护士应严格看护,避免发生不良事件。⑥健康宣教:通过微信小视频、宣传册、书籍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日常注意事项等,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统计,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0~60分,满意度以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患者病例数占各组病例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②记录2组患者治疗成本、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③焦虑、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分值越低,表示状况越好;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进食、如厕、穿衣、行走、做饭、洗衣等,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从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93%)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治疗总成本(所花费用)、住院总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医治成本、住院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5)。

2.4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近年来趋于年轻化,且多数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说话变的支吾、致偏瘫、失语等障碍。虽然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栓塞如果在短时间内扩大,会给患者造成很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急性脑梗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护理负担,一些早期的症状相对较轻,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然后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治疗期间实施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最佳时间内给予全面、系统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最大程度减少治疗的风险,确保安全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4]。优质护理是相对比较新颖的、临床上也较多为之推广的护理方法,其中,它强调围绕“患者”为圆点展开,从患者的实际和基本需要情况出发,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后,为实施的开展先制定针对性的计划,使得护理服务更科学更全面,以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5]。医院推广实施优质护理还可以促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改善医疗环境,增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研究优质护理实践中有对护理人员培训、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心理干预、安全防范、康复训练等内容,其中,基础护理实施可预防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的培训,加强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患者入院后立即安排整洁、干净、舒适的病房,为患者展现一个优良的环境,医务人员对患者综合评估后开发特定的护理计划,且在实施护理中视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作适当调整,将护理效果提至最佳;心理干预可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治疗中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了对机体的刺激,增加患者配合程度;增加安全防范措施体现了人性化理念,协助患者完成翻身、下床活动,防止患者摔倒、滑倒等意外发生,避免护患纠纷;康复锻炼则能把握康复治疗时机,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协助患者洗漱,穿带,厕所,等等,做好清洁和卫生保健,督促患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减少并发症,对偏瘫患者发生后14~90d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起到良好的康复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成本、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9例脑梗死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说明我院在医治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使住院总时间得到减少、住院经济负担也极大的有可见的减轻,情绪变化得到改善,提高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提高依从性。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更有利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可以纠正患者的坏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促进了患者康复进程,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和经济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林.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1):185-186.

[2]黄晓清,曾萍,陆宁愿,等.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93-94.

[3]魏文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284-2285.

[4]褚海平,王森.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148-149.

第6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之一,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非典型心肌梗塞发病症状不典型。我中心至2004年以来救治了3例非典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这3例的首发症状及突出表现分别为:腹痛、牙痛及肩周痛。经心电图和酶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而得到了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腹痛症状 李某,女65岁。因上腹部无明显诱因突然疼痛,2 h来本中心就诊。既往史:胃溃疡。查体:血压140/90 mm Hg,心率90次/min,心律整齐。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经按胃溃疡治疗腹痛无缓解,5 h后腹痛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并感胸闷,出冷汗、急检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1~0.6毫伏,病出现病理性Q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1.2 牙痛症状 王某,男60岁。突然出现阵发性牙痛,口服止痛药无缓解。5 h后来我院就诊,急检心电图,S-T 段 V1-V3导联弓背向上抬高0.1~0.8毫伏,形成单项曲线,V1 V2 V3 导联呈QS波并结合血清酶学检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1.3 肩周疼痛症状 周某,男65岁。左肩部疼痛,口服抗风湿药物无效,持续疼痛并加重,既往有颈椎病史,查体:血压160 /100 mm Hg,心率80次/min,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呈弓背样抬高,形成单向曲线,并且可见Q波时间>0.04 s,结合血清酶学检查,诊断为急性下整心肌梗塞。

2 急救护理体会

2.1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AMI常规治疗,即硝酸甘油持续静滴。硝酸甘油具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血流、降低左室前负荷作用,可以缩短小梗死面积。静滴速度:硝酸甘油5 μg/min,每5~10 min增加5~10 μg/min,最大计量不超过30 μg/min,用药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须慎用或停用硝酸甘油。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慢性渗出,保证药物输出,达到治疗作用。

2.2 立即吸氧 患者绝对卧床(不准翻身),持续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 L/min。注意保持给氧通畅。迅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增加血氧饱度,可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有利于心肌细胞恢复,减轻疼痛。

2.3 止痛、镇静剂的应用 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缺氧加重,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的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甚至恶性的心猝死。应给予杜冷丁50~100 mg或吗啡10~15 mg肌注。AMI患者长有烦躁不安,产生恐惧濒死感,会导致病情加重,应使用镇静剂缓解其紧张情绪。长用安定10 mg。

2.4 心电血压监护 严密的心电监护可以反映梗死的演变过程,应加强预见性和动态性观察。严密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一旦发现心律失兆、立即给予利多卡因75~100 mg静注,1~4 mg/min持续静注成临时起搏。若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及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或房室传导组带二度Ⅱ型、高度、三度时,给予阿托品0.5~1 mg静注或临时起搏。同时严密监测血压,无低血压者继续静滴硝酸甘油,能缩小梗死面积。右室梗死伴低血压给予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2.5 病情观察 AMI患者发病急、变化快,护士须严密注意病情变化,尤其是疼痛和生命体征的改变。询问患者心前区疼痛缓解情况,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笔者体会患者疼痛严重 不缓解时极易发生室颤猝死。必须时测量尿量,并对以上观察和治疗做好记录。

2.6 并发症的观察 AMI患者常见并发症除心律失常外还有心率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的心猝死影响预后。所以,对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观察仔细、护理得当,并给予高度重视。若发生左心衰竭时可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6.25 μg/min开始静滴,密切监测血压情况,以调整用量,并发休克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10~20 mg加5%葡萄糖100 ml静滴)、血管扩张剂(1~3 mg加5%葡萄糖100 ml静滴)、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护士应加强心肺复苏训练、具备娴熟的复苏技术以应对AMI患者出现恶性的心猝死,强化正确的复苏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复苏后的观察护理。

2.7 心理护理 AMI发病极为突然、来势迅速,而且病情危重,患者一时难以接受,剧烈疼痛伴濒死感,多数患者表现紧张和恐惧。要针对患者心里加以疏导,让其正确认识疾病,清除各种紧张情绪,解除心里压力。同时,对家属也应做好耐心解释和安抚工作,避免他们的紧张情绪而使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加剧心肌负担,加重病情,使患者在最佳心态下接受治疗,提高治愈率。

2.8 生活护理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排便用力会导致患者心肌负担,诱发衰竭等,甚至忽然心脏停跳,必须及早预防,给予高度重视。

2.9 途中护送住院 经急诊急救及护理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应考虑患者住院继续治疗,转院途中应处置得当,注意禁止患者走动或用力。途中保持患者绝对平卧、安静休息;持续进行吸氧;保持输液管、吸氧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视倾听患者主诉、随时调整用药和解决患者需要;做好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和各项生命的体征的记录。将患者安全转移到住院部。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据文献报道,具有典型临床症状者仅占75%,其余25%的症状非典型。尤其是老年人,症状非典型者较多,本组报道的3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65岁,首发症状及突出表现均为非典型症状,极易造成误诊及延误治疗。

第7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有关于写给医院的感谢信范本1尊敬的XX医院党委、院领导:

你们好!

我是20xx年被贵医院成功抢救的肺梗塞病人XX的家属,自从那年5月30日出院至今,转眼两年过去了,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康复,埋藏在我们心中的感谢却从未淡忘。今天,我们终于能向手术科室急诊病房的主治医师XX、主任医师XX送上一封迟到的感谢信。

当我提笔写信,不禁回忆起当时入院、住院的一场场、一幕幕,感激的心情抑不住地汹涌澎湃。4月9日,父亲因车祸导致左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从某医院手术出院后在家卧床休养。不料,出院后的第二天晚上9点,父亲又突发胸闷、气喘,在120急救车上已测不出血压。到贵医院急诊室时,父亲自主呼吸、心跳停止,几近死亡。危机关头,主任医师XX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急救措施,并致电已下班的XX医生回院抢救。当时已是夜里11点,是万千家庭结束一天的劳累相依相伴之时,是上班族褪去疲惫恬然入梦的时候。我们感到万幸,庆幸遇到这两位急病患所急、想病患所想的好医生。如果XX医生放弃对已无生命体征的父亲的抢救,如果XX医生未及时赶到参与施救,后果不堪设想。

据说父亲的病征很容易被误诊成心肌梗塞,但经过医术高明的XX医生缜密的分析后确诊为肺梗塞,并采取了特殊的治疗方式。凌晨1点半,手术成功,XX医生和XX医生联手急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全力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让可能破碎的家庭团圆相守,让身为儿子的我不至于亲身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让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得以与她的爱人相伴到老。他们拯救的不仅是我的父亲,还有我整个家庭。

被抢救回来的父亲必须在重症监护室度过11天危险期,这期间父亲状况并不稳定,经常发高烧达39度,XX医生每天都来问诊,稍有特殊状况还集合专家会诊。XX医生精湛的医术让父亲幸免于难,对病人耐心负责的态度更让我们患者家属充满了信心,这样的医生才是老百姓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好医生。把病人交付给这样一个认真负责又热情的医生手里,我们真是一百个放心!

在这11天里,急诊病房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也让我们家属心里暖洋洋的。父亲手术后身体状况不稳定,晚上睡不着、烦躁不安,没少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但他们总是用微笑和问候包容着病患。父亲不能下床行走,医护人员就为他当场验血、量血脂。父亲要拍片子,他们就为我们积极联系,解决困难。医护人员每天嘘寒问暖、体贴周到的照料让我们这个不幸的家庭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声声的道谢都无法表达我们对XX、XX两位医师以及急诊病房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就让这封信略表我们对贵医院的一片敬意吧!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今社会,他们以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付出,诠释了医患关系的真谛!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为人令我们敬佩!感谢贵医院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好医生!

希望贵医院能够接受我们这片敬意与谢意,将XX、XX两位医师这种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扬光大!

最后让我们向XX、XX两位医师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向贵医院深深地鞠上一躬,道声:谢谢!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年xx月x日

有关于写给医院的感谢信范本2尊敬的医院领导:

我们的父亲**,是区劳动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一直以来,因脑血栓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哮喘等系列疾病,多次入住贵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多次转危为安。不久前,家父又一次在贵院呼吸科度过危险期,病情得以缓解出院。在此,我们代表病人家属向贵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呼吸科的全体医护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家父多次、长期的住院治疗期间,主任、主管医生和主治医生,秉承贵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不辞劳苦工作,一次又一次进行检查、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及时缓解、稳定了家父的病情,同时,她们和我们患者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使我们放心。

主治医生针对家父的病情,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并将病人的病情及时地告知家属。其为人坦诚,知无不言,工作细致认真,使我们深受感动。在家父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护士长等的白衣天使们。作为患者的子女,由于平时工作忙,护理家父的时间有限,一直多是年迈体弱的家母在医院陪伴家父。在家父长期的护理治疗过程中,护士们一直为我们病人家属排忧解难,给了我们全家胜似亲人般的关爱。比如根据家父病情,对家属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做的事项做到耐心细致的交待,大大减轻了家父治疗和护理的痛苦,也降低了继发感染的可能,一次次提高并巩固了医疗的效果。护士们在对家父的护理过程中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许许多多个深夜,不论何时,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凡此种种,许多深深的感激之情与敬意不能一一尽述。

最后,请允许我们代表家父家母以及全家人,再次向贵医院、主任、主管医生和家父的主治医生,护士长、护士等全体医护人员,表示真诚衷地感谢!并致以深深地敬礼!恭祝医院、各位领导及全体医护工作人员事业畅达、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年xx月x日

有关于写给医院的感谢信范本3尊敬的**院领导:

我叫*,今年51岁,是**小学教师。我之所以给你们写这封信,是想表达我对贵院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20xx年前,我患上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经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一直反反复复,这样的病患痛苦和精神痛苦整整折磨了我20xx年之久。今年8月29日,我到贵院看病,接待我的是内分泌科的**主任医师。*医师耐心细致的询问了我的病情,又让我做了各方面的检查,因为工作原因我没能及时住院。今年10月28日,我电话联系*医师后坐车到贵院已经将近中午12点,没想到*医师还在医院等我,见面后二话没说就领着我到住院部帮我办了住院手续,又亲自把我送到15楼病房,交代护士安排好床位后才下班,这时已经将近下午一点了。*医师走后,我躺在床上想:现在好多医患关系紧张的案例不断在新闻媒体及报刊出现。在贵院我能够得到如此细心的照顾,实在让人感动。

住院后,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更是耐心细致,*主任每天查房时都面带微笑详细询问我的病情,鼓励我好好养病,并嘱咐我说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打电话给他11月2日,我出院了,到家后,一有时间,脑海里就会想起*主任下班不回家,忘我的帮助患者;想起护士长及护士们床头床尾辛勤的忙碌;想起每天早上医师们挨着病床分析病情时的投入!想着想着,我内心就会涌出太多的感动和感激。联想到百年医学院,之所以能扬名四海治愈千千万万个患者,正是因为贵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民着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赢得了人民的赞扬,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回答了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难题!

再次感谢院领导,感谢像*主任医师这样默默奉献,为病人着想,有着高超医术,崇高医德的医生,希望**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这种一心为病人的道德光辉推向全省乃至全世界。

此致

敬礼!

第8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护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它一般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患病者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大,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1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以多种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例如胸闷、心前区疼、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头昏等。其中,心脏本身的症状占80.72%,但心绞痛仅占26.13%。这一特点说明,老年人冠心病有的很不典型,极易与心外疾病相混淆,容易发生误、漏诊,故对以心外症状就诊的老年人,首先应排除心脏疾患。

老年人是一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危险人群,其年龄增长本身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表现为如下特殊的临床特点:

1.1无疼痛或绞痛部位不典型近年来,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表现为上升趋势,这种特点,多出现于高龄老人身上。因为老年人由于疼痛敏感性降低,痛阈增高,绞痛症状往往被泵衰竭、休克、消化道症状掩盖。虽疼痛部位各异,但诱因多是劳累、激动等,且呈阵发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缓解。

1.2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缺血、缺氧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见。许多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有的甚至以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表现。这与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低下、心肌收缩力减弱、梗死面积大有关。

1.3非Q波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部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无Q波出现,多需结合心肌酶检测结果才能诊断。

1.4并存其他疾病多老年人多数在发生冠心病前存在各种疾病,如合并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等。这些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本病的治疗棘手和死亡率较高。2冠心病老人的长期护理

冠心病老人的护理内容包括情志护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几个方面。老年人冠心病在护理上总的原则是注重宣传指导,从心理和生理上对病人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从服药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克服消除心理因素等方面入手。

2.1情志护理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冠心病老年人可因家庭纷扰、疾病困扰、经济紧张或空巢、亲人变故而产生长期的焦虑、抑郁、孤独等情感障碍,从而造成内环境稳定程度降低,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使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采用不同方式将冠心病的知识介绍给老人,让老年人认识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他们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2.2生活护理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让病人保持精神愉悦,增进食欲,可以促进他们病体的恢复。所以,患者的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剂。对于患者的饮食,要切忌进食总量过多或摄取过多脂肪、胆固醇。因为这些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营养搭配上,要适当选用水产鱼类,因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同时,还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于冠心病老年患者,气候寒冷时,更应该注意保暖,戒烟少酒。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老年人易发生便秘,这与老年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有关,也与老人不习惯使用便器有关。因此,督促老年人每天进食膳食纤维,即多吃蔬菜瓜果,每天锻炼运动或散步活动,不能自主活动者给予每天腹部顺时针按摩,便秘时不要屏气用力,可给予开塞露塞肛。

2.3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老人病情变化时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床边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对心衰患者还应特别加强夜间巡视,若发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护士应协助医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2.4用药护理对于冠心病,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但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减缓而易在体内蓄积,故需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和剂量,注意不良反应。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需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开始剂量应较成人量小,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逐渐增加剂量至胸痛缓解,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老人合并心力衰竭时,洋地黄剂量约为成人的2/3,必须动态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倾向。肠溶阿斯匹林,该类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故宜饭后顿服;阿斯匹林可引起皮下淤斑、淤点,消化道的便血、呕血,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前后正确采取血标本检测各项出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嘱患者尽可能少做剧烈活动,避免意外损伤而加重出血。

第9篇:脑梗塞查房护士长总结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46-02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见有排尿功能紊乱,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 ,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7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70例留置导尿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8例,脑出血患者26例,持续癫痫患者1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0~76岁,平均53岁,意识障碍56例,意识清楚14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均采用【 豫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660285】号生产的双腔气囊硅胶管,管径为16Fr/ch(5.3mm)15ml/cc,置管时间1h~50d,平均15d。

2 留置导尿对患者的教育

导尿插管前定要使患者明确。如果患者对此不理解,可产生应激性,紧张恐惧,躁动不安,加上怕羞,使全身肌张力增高,不能积极配合,有的甚至拒绝插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向患者讲明导尿的目的意义,同时要关心体贴患者,进一步向患者讲清导尿进行过程及尿道的解剖特点等,使患者思想放松,情绪稳定,才可进行插管操作,切忌强制进行。此外,对不是在单独一人病房或在人员较多的病房里导尿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否则患者拒绝导尿,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3 掌握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2]

男性成人尿道长16~22 cm,管径平均5~7 mm。尿道在行径中粗细不一,有3狭窄、3个扩和2个弯曲。3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以尿道外口最窄。3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其中以舟状窝最宽大,位于头内。一个弯曲为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下方2 cm处,凹面向上,包括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部;另一个弯曲为耻骨前弯,在耻骨的前弯下方,凹面下,位于根和体之间,如将向上提起,此弯曲可消失。女性尿道很短,全长3~4 cm,直径8~10 mm。了解些解剖特点对顺利操作导尿术有很大的好处。

4 留置导尿的 方法 及护理

4.1 方法

留置导尿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根据导尿管的注意事项要求,在常温下将尿 管前端适当长度用生理盐水棉球充分浸涂(尤其球囊部需充分浸润)后,再用碘伏棉球浸润 尿管前端再置入,这样对预防尿路感染起一定作用。另外留置尿管在置入过程中,插入的长 度为:女性先插入4~6cm,男性先插入20~22cm。见尿后,再插5~7cm,[1]然后充水囊 固定,固定的同时要保护好置入的部分,防止膀胱压力大将尿管冲出,待水囊固定好后,应轻拉管至拉不出为止。

4.2 尿管的护理

4.2.1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4.2.2 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2]

4.2.3 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2.4 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4.2.5 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5 尿液渗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5.1 尿管型号不对尿管过细,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严密贴合,造成尿管周围漏尿。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应及时更换较粗的导尿管,控制漏尿。2.3.2腹压过大尿管插入过浅,使气囊在尿道内,患者胀痛,增加腹压,出现漏尿。或有些患者不适应已置入的尿管,总感觉有尿意,不时用力排尿,致使球囊处封闭不严,尿液自尿管旁流出。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方法留置导尿,对不适应尿管的患者,向其解释导尿目的,减轻其心理压力,告知患者留置尿管后不可用力排尿。教会患者自行夹管及开管的方法。2.3.3导尿管引流不通畅尿管扭曲或受压;出血,血凝块堵塞;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引起堵塞;长期留置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堵塞。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则出现漏尿并伴有尿潴留。护理措施保持引流通畅,翻身时避免导尿管受压或扭曲;指导患者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预防尿管表面结晶的形成;并定期更换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应每天给予膀胱冲洗。

5.2 合理 应用 抗生素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根据尿培养检查确定感染菌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在留置导尿后5~7d,口服抗生素3~5d进行预防。留置导尿期间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160000U+0.9%NS500ml液体输入膀胱,夹管留置30min,2次/d,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起一定效果。

5.3 留置导尿的时间

一般导尿管留置3~21d,患者菌尿数量每天以8%~10%递增,菌血症的发生率是以3%~10%递增,一般患者在留置导尿管3周内出现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尿管,可预防感染。

5.4 拔管前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在拔导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一般拔管前给予夹管3h,使患者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给予拔管,这样稍加协助患者便能立即排尿,对于昏迷患者的拔管前膀胱充盈问题,一般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膀胱灌注。[3]灌注前将液体用恒温箱加温至38~40℃,灌注量视情况而定,小于或等于500ml。触及其膀胱感觉充盈时,给予拔管,拔管后患者一般可迅速排尿,同时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4]

6 体会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是为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避免压疮形成,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减轻患者家属、护士的负担,但留置导尿术也是一种侵袭性 治疗 ,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 经济 负担。因此,我们应重视留置尿管操作中常见的护理 问题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大敏.临产妇导尿管插入长度的探讨.护理学杂志,1995,10(5):294.

[2]贾汝汉,张孝斌,李明.泌尿生殖系统急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

[3]李华,汪丽.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原因 分析 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