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梗死; 尿潴留;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10.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65-02

脑梗死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相应功能异常,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此种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且多发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基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发病前患者基本无明显表现,可能为头晕等,常不被重视[1]。脑梗死一旦发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因脑部血管梗塞部位不同导致疾病症状不一,疾病致残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对于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普通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普通组男16例、女6例;年龄51~69岁,平均 (60.5±2.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观察组男19例、女3例;年龄48~72岁,平均(63.5±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措施,包括:(1)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较重,进入医院接受紧急治疗,护士应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做好基础检查及体征测量工作,为患者说明疾病现状,安抚家属情绪,及时遵医嘱用药,为患者创造较好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及紧张心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2)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嘱咐家属及时陪伴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在病情治疗过程中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加强药物及相关治疗手段解释,早期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饮食指导措施,告知患者保持良好休息。观察组在普通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重点针对尿潴留加强干预,包括:(1)指导患者进行盆地肌肉锻炼,为患者讲述缩肛活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加强自主收缩会、收缩括约肌,每日坚持3~4次,每次坚持15 min左右。(2)嘱咐患者进行抬腿练习,大部分患者均会留置尿管,应定时开放导尿管,锻炼其自主排尿意识。对于拔管后出现尿潴留患者应采取适当手段帮助其缓解,如使用温水清洗会阴处刺激尿意产生,为患者按摩膀胱,听流水声,为患者创造隐私环境,缓解心理紧张感,促进排尿[4]。

1.3 观察指标

总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情况,将结果划分为治愈:患者可以自行排尿,尿潴留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排尿依然存在障碍,排尿费力但可排出尿液;无效:症状无好转。恢陀行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表判断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活动、社会融入度、家庭成员相处,采用百分制评分,得分较高者表示生活质量评价较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两组尿潴留恢复状况比较

普通组患者经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普通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观察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排尿不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导致此种现象包括多种因素,如心理压力、药物、神经损伤、留置导尿管等综合引起。此类患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为尿潴留,患者会随之出现治疗信心较低、身心焦虑等情况,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早期针对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得出,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措施,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护理、膀胱功能锻炼、盆底肌肉锻炼、做好引流管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尿潴留恢复有效率较好,且患者生存质量评价较好。而王敏霞等学者发表结论称[6],观察组患者对脑梗死合并尿潴留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排尿成功率为85.45%,对照组为38.18%,后得出结论为对脑梗死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证实本次研究结果,两组结论存在相符之处。

综上所述,脑梗死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且患者后期会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其中尿潴留较为常见,本次研究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做好导尿管引流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及盆底肌肉锻炼、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大部分患者表示生存质量较好,尿潴留情况恢复较好。

参考文献

[1]王煜,沙永生,孔轻轻,等.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17-1019.

[2]张爱英.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131-133.

[3]李宁.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64-168.

[4]李静艳,孙宁,马宝英,等.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898-1900.

[5]赵楠.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61-663.

[6]高璐璐,陈云.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4):63-64.

第2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8-01

急性脑梗死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我们在充分了解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减少脑梗塞发病给我们患者带来的危害。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心肌梗死及其护理:这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很多脑梗死的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死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同时护理方案。安排在CCU监护病房,减少探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给予低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切忌饱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尿量、口渴、末梢循环等。如休克病人,采取休克卧位。在应用抗凝剂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示波器上心电图变化,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配合医师置入临时起搏器。

2 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由于急性脑梗死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病人由于年老体弱,大多有呼吸功能减弱,尤其是昏迷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易发生感染。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因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有关,此外,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易感染。对意识清醒者,应鼓励患者在分泌物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在病情许可时尽早取半坐卧位,对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和叩背,帮助痰液的排除。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每4小时 1次。如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管道切口护理。对于意识障碍者,应采用鼻饲饮食,每次200~300毫升,两次之间加喂水1次,以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3 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这种并发症常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鼓励病人多饮水,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行留置导尿,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加庆大霉素每日2次进行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4 褥疮的护理措施:脑梗死因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气圈。防止压疮发生,首先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1 h~2 h为病人翻身1次。温水勤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5 便秘及其护理措施:急性脑梗死病人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大部分病人出现便秘,而便秘病人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要及早预防便秘,首先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病人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病人及其陪护人员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当时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

参考文献:

[1] 程永霞.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7, 21(suppl.2):133.

第3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脑梗死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临床观察证明,脑梗死不仅可直接致病人产生抑郁症状,还间接影响病人心理情况,发生率高达20%~60%[1]。脑梗死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对健康或疾病效果感到忧虑,又因疾病本身常带来失语、表达、沟通等功能障碍,抑郁情绪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对我院住院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帮助病人缓解抑郁情绪,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期间住院脑梗死病人598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排除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再通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2]进行评分,筛选确诊患有抑郁情绪的病人180例,均经过临床有效体征与CT确诊,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多脏器功能损害、昏迷、听力或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病人除外)。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干预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81.2岁±4.1岁;对照组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79.4岁±5.0岁。

1.2方法

所有确诊患有抑郁情绪的病人均给予原发病及合并症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脑梗死发病后第3天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基本信息、倾听、暗示、安慰、鼓励、帮助释放情怀等心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群体心理干预,在病人床边采用小讲课方式指导刚毕业或新入职护士如何做好脑梗死病人的健康宣教,内容还可以包括疾病的转归、治疗措施及自我护理等知识,边讲课边联系病人实际情况,并肯定该病人的可康复程度;表面目的是指导护士工作,真正目的却是暗示病人,提高病人的自信心;许多病人虽然一直没开口,但听完小讲课后绝大多数会受鼓舞,有意识尝试参与各项相关康复治疗。②个体心理干预,根据测评结果以及产生抑郁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如有目的、有效地沟通及引导,让病人明白主动参与康复锻炼是恢复肢体功能的最好办法之一。③分散注意力,喜欢音乐的病人也可播放其爱好的乐曲,暂时忘却负性情绪,效果好的还能重新唤起对生活的梦想。④宣传家庭和社会给予支持,争取家属的配合,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4,5],让病人感受到关注与关爱的同时,明白自己也有为他人而活着的义务。⑤严防自杀,自杀观念与行为是抑郁病人最危险的症状,了解病人的精神需求及病情变化,采取24h看护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口服抗抑郁剂治疗,激励病人的求生欲望等有效措施。结果分别于1周及3周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详细记录。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病人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行心理干预后的SDS标准分下降>6分;有效:病人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干预后SDS标准分下降3分~6分。无效:病人精神状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干预后SDS标准分下降<3分。总有效是显效和有效之和。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1周后进行SDS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进行SDS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脑梗死并发抑郁情绪的机制及因素

脑梗死后由于中枢神经元的损伤,影响了神经通路,导致代偿性的受体水平不能上调而产生抑郁;炎症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导致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系统功能障碍而引发抑郁;左侧大脑半球损伤在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更高[6]。突发脑梗死给病人带来自尊障碍、孤独心理、经济生活负担及躯体疾病、生活能力下降、甚至生命威胁等恐惧心理而引发抑郁情绪的发生[7]。

3.2早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第4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16-02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同时实施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经严格筛选后符合溶栓指征的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1 h,且NIHSS评分4~22分;③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④年龄40~80岁;⑤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糖尿病、血液系统及出血倾向的疾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同时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随机对症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其余90%的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家属对溶栓疗效的不确定性,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加强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溶栓的方法、步骤及如何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3.2 积极做好溶栓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溶栓的准备工作。遵医嘱采集必要的血标本,并将检验结果迅速通知医生;备好溶栓药物,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应用溶栓剂;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

1.3.3 溶栓中的护理 配合医生准确输入药物,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2]。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再灌注脑损伤、血管再闭塞症状及并发症等。

1.3.4 溶栓后的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溶栓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口腔、气道、皮肤及管道护理。督促翻身的患者应建立翻身卡,按时2 h翻身1次。另外,鼓励患者将痰液轻轻咳出,保持气道通畅,保持各管道通畅,如氧气管、鼻饲管、尿管等。溶栓后第1个24 h尽量避免动脉穿刺,避免局部诱发出血;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给予营养丰富、优质蛋白、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患者病情平稳48 h后,应为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1.4 疗效评价[3]

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

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病房环境5个方面,每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两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脂未见明显异常。干预组出现溶栓后再闭塞1例,患侧肢体肿胀麻木1例,继发颅内出血1例,尿道及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溶栓后再闭塞3例,患侧肢体肿胀麻木4例,继发颅内出血2例,尿道及牙龈出血2例。干预组上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两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组10例患者行有效护理干预后,其服务态度、病房巡视、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立即行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有效方法。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再通血管达到血流重建,抢救急性脑梗死边缘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就越显著[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姜岩[5]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说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是确切的。同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不仅得到及时的抢救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6]。

综上,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秀容,舒亚梅.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315-316.

[2] 谢晓,杜娟,刘芸芸,等.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05-106.

[3] 黄翠芬.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 蛇志,2012,24(10):63-64.

[4] 王月,任志强,荣维君. 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6):699-700.

[5] 姜岩.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5-3246.

第5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65-02

脑梗死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导致相应功能异常,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此种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且多发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基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发病前患者基本无明显表现,可能为头晕等,常不被重视[1]。脑梗死一旦发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因脑部血管梗塞部位不同导致疾病症状不一,疾病致残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2]。本文对于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普通组与观察组,每组22例,普通组男16例、女6例;年龄51~69岁,平均 (60.5±2.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观察组男19例、女3例;年龄48~72岁,平均(63.5±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措施,包括:(1)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较重,进入医院接受紧急治疗,护士应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做好基础检查及体征测量工作,为患者说明疾病现状,安抚家属情绪,及时遵医嘱用药,为患者创造较好的治疗环境,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及紧张心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2)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嘱咐家属及时陪伴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在病情治疗过程中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加强药物及相关治疗手段解释,早期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饮食指导措施,告知患者保持良好休息。观察组在普通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重点针对尿潴留加强干预,包括:(1)指导患者进行盆地肌肉锻炼,为患者讲述缩肛活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加强自主收缩会阴部、收缩肛门括约肌,每日坚持3~4次,每次坚持15 min左右。(2)嘱咐患者进行抬腿练习,大部分患者均会留置尿管,应定时开放导尿管,锻炼其自主排尿意识。对于拔管后出现尿潴留患者应采取适当手段帮助其缓解,如使用温水清洗会阴处刺激尿意产生,为患者按摩膀胱,听流水声,为患者创造隐私环境,缓解心理紧张感,促进排尿[4]。

1.3 观察指标

总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情况,将结果划分为治愈:患者可以自行排尿,尿潴留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排尿依然存在障碍,排尿费力但可排出尿液;无效:症状无好转。恢?陀行?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表判断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活动、社会融入度、家庭成员相处,采用百分制评分,得分较高者表示生活质量评价较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后两组尿潴留恢复状况比较

普通组患者经干预后尿潴留恢复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普通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观察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后出现尿潴留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排尿不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感,导致此种现象包括多种因素,如心理压力、药物、神经损伤、留置导尿管等综合引起。此类患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为尿潴留,患者会随之出现治疗信心较低、身心焦虑等情况,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早期针对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第6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梗死;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138-02

Nursing intervention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OU Yanli CAO Jinm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engqiu County, He'nan Province, Fengqiu 45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13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11 were treated, and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food guidance,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basis of careful treatment.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138 patients ov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cured or improved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with the efficient rate of 94.9%, and no case was pejorative or death. Conclus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early implementation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giv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system,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care

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四高”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和康复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院对138例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82例,女56例;年龄39~80岁,平均67.6岁;基底节梗死58例,脑叶梗死49例,丘脑梗死31例;左侧偏瘫72 例,右侧偏瘫66例。所有患者均无失语和意识障碍,无既往脑卒中病史,或有病史但无后遗症。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抗感染,扩血管和给予能量合剂等治疗。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精神症状常有抑郁、焦虑等。急性期抑郁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与治疗的配合,病死率也高于无抑郁者,因此日益受到关注[1]。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感到自己无用、无助或绝望且生活毫无价值。干预措施:①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疾苦,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②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消除不利的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③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使患者对疾病经历有正确的认识,教会患者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适度使用倾诉、哭泣等心理发泄方法,积极向医护人员或家属求助等[2]。焦虑常与抑郁同时存在,患者常有心悸、胸闷、多汗、多尿、紧张、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心理暗示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护理操作,动员同病室的患者现身说法,处理因焦虑引起的各种心身反应问题,协助处理来自医疗、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馨,消除不良因素。

1.3.2 饮食指导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并发感染等而加重病情,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3]。因此,应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肠内营养支持。

1.3.3 健康教育 向新入院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制度,让患者对医院的情况有初步了解;接下来告知患者的病情,讲解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先兆、患病症状、并发症及危害、介绍治疗方法、用药情况及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图片或手册。利用治疗、护理、床头交接班、巡视病房等时间,见缝插针,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1.3.4 康复训练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48 h不再进展即进行康复训练。脑梗死后恢复率在病后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4周内最佳,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4]。急性期给予良姿位摆放,进行被动运动。在保持抗痉挛时,在身体的支撑点垫以软枕,使患者舒适,一般每60~120分钟变换1次,变换时动作要轻柔,并按摩受压部位。作桥式运动训练时,护士应帮助患者固定下肢并叩打刺激臀大肌收缩。摆动训练时,如患者屈膝困难,可帮助患者屈膝,让患者练习控制离心和向心的膝关节屈伸。康复期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刷牙、进食、如厕等,鼓励患者尽量自理,护士协助为辅。

2 结果

通过对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评定疗效,基本痊愈110例,显著进步21例,无变化7例,总有效率为94.9%。

3 讨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偏瘫占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而在发病急性期,患者由健康人突然变为患者,他们的心理也同样遭到创伤,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6-7],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挖掘损伤修复的潜力,促使末端突触再生,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8-11]。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加强康复训练,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长青,王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华神经杂志,2006,39(1):63-65.

[2] 李美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护理,2009,19(11):69-70.

[3] 蒋国敏.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46.

[4] 余文莉,陈玉英.外伤性脑梗死的护理[J].广东医学,2007,28(2):333-334.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6] 李厥宝,雨丽君,刘国英.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

[7] 陈宗羡,李冬梅,何进香.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9):619.

[8] 颜雅玮.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5-76.

[9] 田辉,马育峰.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自评情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87-88.

[10] 王利花.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89,93.

第7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护士应熟练掌握饮食的计算, 每日三餐分配1/5.2/5.2/5或可按四餐分配为1/7.2/7.2/7.2/7,不能进食的病人及时下胃管;进食要严格定时,定量,这样可使血糖波动小,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利于身体恢复。脑梗死病人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此类病人应禁食动物脂肪.油炸.油煎食物及动物内脏;脑梗死病人多数长期卧床,容易造成便秘及排便困难,应进食纤维素高的饮食,包括豆类. 蔬菜 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2.3

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多数进食困难,呛咳,如护士为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对病人的饮食情况不过问而引起低血糖,又未及时发现将造成严重结果,因为脑组织对血糖浓度的改变甚为敏感,一旦血糖过低,脑组织缺糖,缺氧,缺能量,引起脑组织功能失调,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 心悸. 饥饿. 无力 .手足颤抖. 出汗. 心率增快. 反应迟钝. 头晕. 嗜睡 等,一旦发生应立即进食糖果. 含糖饮料,重者应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30毫升。2.4合并症的观察: 病人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考虑有无继发感染的可能,引起的原因有:1.脑梗死的病人常有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咽反射减弱,且长期卧床,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观察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糖尿病人多有疖.痈等皮肤化脓感染,有时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如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有无脑水肿的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采取紧急措施。2.5 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对胰岛素治疗者,应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宜选择上臂三角肌及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1],注射点应常常改变,两周内不要在同一点注射两次以上,多次注射同一部位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2.6 预防压疮的护理:

脑梗死病人常有偏瘫,导致躯体移动障碍并发压疮,间歇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是有效措施,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轻拍,避免拖拉;保持皮肤干燥,床单整洁;每天温水擦身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2.7 心理护理:

第8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对在我医院住院的89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的精心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

结果:通过给予89例脑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护理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1-0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症状和体征在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患者一般意识清楚,但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最终死亡。下面将脑梗死患者的内科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0例,年龄44-78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全部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观察肌张力、腱反射的改变及是否出现病理反射等。观察病人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有无脑缺血加重征象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加强巡视,及时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指导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或使用便器、更衣及沐浴等,更衣时注意先穿患侧,先脱健侧。做好皮肤护理,帮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瘫痪一侧受压时间应更短,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压疮和泌尿系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者,进食前应注意休息,稀薄液体容易导致误吸,故可给予软食、糊状的粘稠食物,放在舌根处喂食。为预防食管反流,进食后应保持坐立位半小时以上。有营养障碍者,必要时可给予鼻饲。

1.2.2心理护理。首先需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疾病早期,病人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产生焦虑、情感脆弱、易怒等情感障碍;疾病后期,则因遗留症状或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而形成悲观忧郁、痛苦绝望等不良心理[3]。应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予以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生活,尊重他(她)们的人格,耐心告知病情、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病人克服焦虑或忧郁心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达到最佳康复水平。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从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也很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康复护理。给患者讲解康复的重要性,使之积极配合训练。指导的正确摆放方法,上肢应注意肩外展,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应注意用沙袋抵住大腿外侧以免髋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足背屈与小腿成直角。可交替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置,加强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指导病人床上翻身、移动、桥式运动的技巧,以及进行自理活动和患肢锻炼的方法,并教会家属如何配合协助病人。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4],并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1.2.4安全护理。意识障碍和躁动不安的脑梗死患者,床铺应加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约束;昏迷患者应酌情选择适当的漱口液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药物和食物宜压碎,以利吞咽;进食时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予以糊状食物从健侧缓慢喂入;必要时鼻饲流质,并按鼻饲要求做好相关护理。对步行困难、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的患者,应注意其活动时的安全保护,地面保持干燥平整,防湿防滑,并注意清除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以防跌倒;走道和卫生间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应设置扶手;病人如厕、沐浴、外出时需有人陪护。

1.2.5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及时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少吃甜食,戒烟、限酒。日常生活指导: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合理休息和娱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不依赖家人,尽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老年人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平卧10分钟后缓慢起床,变换时动作要缓慢,转头不宜过猛过急,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预防复发: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定期门诊检查。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当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讲话吐字不清等脑血栓前驱症状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老年人晚上临睡前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血液浓缩诱发血栓形成。

2结果

通过给予89例脑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效果满意。因此我们认为精心的临床护理措施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

3小结

近年来国内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帮助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护理的重要课题,达到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早日重返社会的目标,离不开我们精心细致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177

[2]冯彩霞,许秀举.血尿酸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5):50-53

第9篇:脑梗死病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1.3治疗原则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及时应用脱水降颅压,消除脑水肿,对一般梗塞灶则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改善脑循环,神经营养剂和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死亡7例,自动出院6例,余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2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梗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这样才能按照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将所致的后期损害降到最低。

2.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T、P、R、BP,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发病24h内应暂停进食,24h后给予鼻饲饮食记录出入量。

2.2药物护理使用甘露醇快速滴入,一般250ml20~30min内滴完,防止外渗。应用抗凝时,定时监测KPTr,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备好鱼精蛋白锌、6一氨基己酸等药物对抗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时,应缓慢滴注,并且要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

2.3气道管理保持良好的氧合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如有低氧存在,应立即以2~4L/min吸氧,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保持头侧位、淸除口腔分泌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尽快纠正低氧。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1]。

2.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入院后即对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必要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刺激咳嗽,及时排痰。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bid。做好导尿管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急性期应严格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切忌饱餐,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并保持大便通畅。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

2.5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护士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要富有同情心,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激励病人配合治疗。

2.6康复护理

2.6.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偏瘫侧肢体处于良肢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功能锻炼主要采取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活动偏瘫肢体,做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和坐起、站立、步行锻炼,防止肢体挛缩、畸形。

2.6.2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3]。体贴关心病人,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2.6.3饮食护理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前予提供适当休息,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坐起患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返流和误吸,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进食过程中让患者充分咀嚼,确信吞咽后继续进食。床前要有吸引装置,如所进食物滞留,鼓励患者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一侧,消除残留食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6.4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移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2.6.5安全护理评估病人,做好病人及家属安全宣教,根据病情,采取床头警示标识,床栏、约束具等保护措施,下地、如厕搀扶防跌倒、坠床。

2.7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出院时大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悲观失望等问题,予心理卫生指导尤为重要,树立信心,家人支持;康复训练是脑梗死康复的主要办法,要持之以恒;指导患者避免复发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坚持定时测血压、血糖、血脂。如出现手指麻木乏力或短暂的说话困难、流涎、口角歪斜、步态不稳等脑缺血先兆应及时就诊。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来院诊治。

3体会

脑梗死病人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切实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心理卫生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依从性,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合并症;做好出院指导;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