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考察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考察交流材料

第1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2、严格考察程序。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考察程序,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不断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制订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操作每一项程序,严把每一个关口,禁止简化、变通或颠倒程序。在民主推荐环节上,要适度扩大参加人员的层次和范围,丰富推荐手段,更好地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不是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环节上,要对测评和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计分,并填写对考察对象的具体评议意见,避免简单抽象地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来评价干部。在个别谈话环节上,应从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合理选择谈话对象。要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征求纪委及有关部门意见制,对考察中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要进行专项调查,对需要实地了解情况的,要到现场查看有关情况,以便更广泛深入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增强考察工作的穿透力。

准确评价,为能“弯道超车”的干部“铺好路”

对干部的结论性评价要以实绩为准绳,以公信度为依据,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精心设计实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衡量干部的实绩,为能“弯道超车”的干部铺好进步的“路子”。一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结合评价。宏观上重点评价干部的潜能,观其在长远、未来和大局方面担当重任的能力。微观上重点评价干部的现实表现,观其在眼前、近期具体表现。二要坚持纵向与横向交错评价。纵向评价主要是听取上级领导、班子内部成员、基层群众意见,掌握不同层次的意见和看法。横向评价则侧重同行类比,即同行业、同系统、同类同级干部的相互比较。三要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统一评价。静态评价主要看被评对象的稳定因素,如资历、学历、气质、性格及奖惩等情况。动态评价主要看被评对象的不确定的因素,如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自身修养等。四要坚持强项与弱项类比评价。关键看大节,观本质,抓主流,防止苛求小节,拘泥旧习,求全责备。五要坚持综合内外因评价。干部考核工作必须把考核者的主体和客观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既重视内因,也要重视外因。内因主要是指考核者所在单位人员的素质状况、工作基础和凝聚力等;外因主要看其单位所处大环境是逆势还是顺势。只有正确处理被考核者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才能给干部的实绩评估以科学、准确的考核。

第2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习作 评价 针对 过程性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8-01

作文是小学生书面语言的重要表达和交流方式,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更能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作文评改中,教师“精批细改”往往贯彻了自己的写作意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想法,导致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和脸谱化,也使他们失去习作修改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写作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写作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1 评价作文的针对性

教师应当给学生作文予以精辟恰当的评价,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习作能力,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因此,教师要针对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给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即使是相同的习作,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洞察学生作文的细微区别,因文而评,以发挥评价的实效性。

例如:同样是句子不通顺,一个学生是因为态度马虎,只写了半句话,一个是因为用词不当导致,还有一个学生是粗心而漏写了标点符号。笔者分别为他们写了这样的评价:A:你习作中的这句话老师读了几遍,怎么也不知道下半句,你把它藏到哪儿去了?能把它找回来让老师品读么?B:丽丽能穿一条漂亮的裙子,也能穿一顶红色的帽子么?请你把这句话改通顺。C:读一读我画“n”的句子,想想该在哪儿停顿,请试着加恰当的标点符号,让句子更通顺。这样,通过亲切具体的评语,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从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又如,在评价某学生的习作很有特色时,如果只写“你的作文很有特色”,那该学生就一定不知道自己的特色在哪里,笔者如是写:“你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物小气的性格,很有特色,如果再添加些人物的语言描绘,相信会更富真情实感。”这样通过一分为二的评价,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习作优点,并知道努力的方向,使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也更富激励性。

2 评价选材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对写作结果评价,还应重视评价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学生选材的过程是其对已有材料进行梳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材料积累的评价过程。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作文情境时,产生写作动机,开始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筛选,在构思具体形象时发现材料的不足,再次收集材料,最终达到满意的写作效果。可见,学生在写作前的材料准备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对写作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一次笔者布置了以写关于“我的( )”为题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等等,要有真情实感,有条理。笔者就先让学生思考,符合作文要求的材料有几个,先自己罗列出来。(某学生:我选用“我的爸爸”这个材料。爸爸已经工作二十几年了,他又去报读英语。这个事情带给我们家很大的震动。)笔者对该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1.对于“爸爸报读英语”这个材料,要运用访谈的办法去收集。主要了解:为什么去报读英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2.可以与家里其他人交流,让大家帮你补充材料。3.多观察、思考,有意识地收集写人叙事方面的材料。4.可以利用电话、邮件等形式增加对爸爸的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选择、扩充材料,使学生明确习作的重点,这样的评价和指导比在作文后再指导更有效果,更有效率。接着,这名学生在与爸爸谈话、查阅资料、访谈其他家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他知道了爸爸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弥补多年来英语的遗忘,为了提升自我的能力,现在天天复习英语到半夜,知道了爸爸工作的不容易,对“爸爸报读英语”这个材料有了新的认识。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二者评价方式没有多少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集体评改,都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用分数值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太过简单粗暴,因此,建议教师还可以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从学生的习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给予点评,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表现和表达愿望,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展示和交流机会。

比如:请学生把观察得来的材料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交流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另一方面也交流自己在观察中所运用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学生写完后,再评选出三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班级交流,当众宣读,同学们听完后,共同提意见,作者进行修改,待收上来后,教师再作总结性的评价,以弥补学生的不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多方的展示交流与互动评价过程中获得习作能力的成长。

总之,要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这样才能更为有效提升其习作兴趣和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3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主题背景下区角的创设一直是我园月主题建构的内容,围绕区角活动已开展了近三年研究。现每个主题老师们都围绕主题目标及孩子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活动区渐进性地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在观察孩子们在开展区角游戏时,偶尔会发现这样的现状:老师预设的活动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得到孩子的喜欢。老师们也反应我们的区角材料很多,但是怎样物尽其用呢?于是,本次研修活动诞生了。研修预案如下:

研修主题: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理解“怎样的材料投放将诱发游戏行为”。

研修目标:

1.引导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分析材料使用频率高低的原因。

2.通过体验式教研,逐一分析材料,解决区角材料堆砌的现状。

研修准备:

1.前期积累:与一个班级的老师预约,以班级某区角作为现场。提前预告本次专题活动的内容并自主准备。

2.资源材料:观察记录表、幻灯。

研修过程:

一、 抛出本次研讨主题

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抛出核心话题:到底怎样投放材料将诱发孩子的游戏行为,说说你自己的理解。旨在了解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给予教师各抒己见的机会。

二、体验式游戏――一组玩区角游戏,另一组进行记录

三、聚焦区角游戏并进行交流

1.本班老师介绍预设区角材料投放的想法。

2.结合观察表,观察团和体验者分组梳理问题。

核心话题一:怎样投放材料可以萌发参与者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参与者使用材料的频率和时间呢?

核心话题二:如何考虑高结构材料投放的效用?

3.结合按数取物的案例解读,引领教师思维的转变。

看了这个案例,带给大家什么启示呢?

4.智慧大碰撞:使用频率较低甚至无人问津的材料,你有哪些策略提高这类材料投放的效用?

四、专家引领

五、教研反思交流

本次教研对你的启发是什么?用关键词表达。

教研反思 :

一、聚焦真实问题,构建研究共同体

在准备教研的过程中,我会同老师、业务园长商讨,捕捉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因为有行政、骨干教师的协同参与,这种学习共同体为聚焦教研真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系统。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发思维的碰撞

教研活动开始,一组教师玩区角游戏,另外一组教师观察。通过亲身体验玩活动区,鼓励教师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另外,观察团的教师在观察中记录,客观分析现状。在交流的过程中,两组教师都有话可说,体验者与观察者,在感性与理性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直面真问题,共同寻找症结与策略。

三、引入教研评价,为研究把脉

第4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品;学生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搜集资料式活动、情感体验式活动、主题探究式活动、互动交流式活动、社会实践式活动。笔者结合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谈谈这些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搜集资料式活动实施策略

搜集资料式活动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观察搜集,阅读搜集,视听搜集,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活动形式。

(一)观察搜集实施策略

观察搜集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在观察活动中搜集有关德育资料。如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对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的观察;第三单元“学会交往”对教师工作状况的观察等等。

观察搜集实施策略主要有三点:1.有目的地观察。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2.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的时候开动脑筋,要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边观察边积累。观察的时候还要做必要的观察资料积累工作。不仅要用脑记,有时还要用笔记,甚至可用录音录象设备“记”。

(二)阅读搜集实施策略

阅读搜集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报刊等纸质文本时搜集德育资料。如为学习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会学习”,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意搜集记录“科学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

阅读搜集的主要策略是:1.教师提前布置、严格督促。2.学生认真阅读、加强积累。3.上课时加强检查、督促运用。

(三)视听搜集实施策略

视听搜集是指要求学生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学习时搜集德育资料。教育学生养成收看收听时政新闻、上网查阅资料时及时记下有价值的事实和观点等德育资料的良好习惯。

视听搜集的主要策略是:1.教师严格要求。2.学生重视搜集。3.重视资料运用。要求学生将所积累的资料活用到思想品德学习和考试之中。

(四)问卷调查实施策略

问卷调查是运用设计的问卷,利用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活动。如学习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中学了”、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四单元“学会学习”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现状”等都可以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策略是:1.设计问题明确。2.提问明白通俗。3.问卷精心设计。尽量采用复合型问卷,确保搜集的资料更全面。

(五)实地采访实施策略

实地采访是指采访者深入到被调查的地点,通过与事件当事人进行直接对话问讯等方式搜集信息的活动。

二、情感体验式活动实施策略

情感体验式活动又可以分为激发兴趣、角色扮演、情境剧场、心灵体验、主题活动等具体活动形式。

(一)激发兴趣活动实施策略

激发兴趣活动主要策略是:1.兴趣紧绕主题。兴趣活动与学习的主题紧密联系。2.加强情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

(二)角色扮演活动实施策略

“角色扮演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是适应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在班级表演,在表演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

角色扮演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正确认识角色。扮演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2.扮演须带感情。带着感情参与角色扮演。3.扮演进入角色。不能像开玩笑似的的嘻嘻哈哈,则否表演活动有害无益。

(三)情境剧场活动实施策略

情境剧场活动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类似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表演,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活动。

情境剧场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通过语言、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虚拟情境。2.正确理解和表演剧中角色。3.通过表演情境剧达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四)心灵体验活动实施策略

心灵是“指精神、思想等内心世界” 心灵体验活动就是设计有利于学生体验精神、思想等内心世界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心灵体验、情感体验,领会思想观念、提升思想素养的德育活动。

心灵体验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明确活动目标。2.精心创设活动。3.活动深度体验。督促学生在心灵体验活动进行深度体验。

(五)德育主题活动实施策略

德育主题活动是指德育工作者依据社会需要和本班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确定德育活动主题。2.设计主题活动形式。3.指导主题活动过程。4.反馈主题活动实效。

三、主题探究式活动实施策略

主题探究式活动可分为自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两种形式。

(一)自主独立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四、互动交流式活动实施策略

互动交流式活动是指导学生在学校交流、社会交流、家庭交流活动中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德育活动形式。学校交流又可分为生生互动交流(同桌互动交流、小组互动交流、全班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两种形式。

互动交流式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培养交流共享的意识。2.指导互动交流的方法。3.创设互动交流的环境。4.明确互动交流的主题。

五、社会实践式活动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式活动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公益劳动等为载体,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为目标的德育活动。

社会实践式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确定活动目的。2.搞好宣传动员。3.制定实施方案。4.精心组织活动。5.做好活动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

[2]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广东省出版集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标实验版《思想品德》.(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7

第5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 酸雨 植物生长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57-01

在第一课时的课堂上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可以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这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段有关“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的文字记载,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 你说我说大家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2. 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对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 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1. 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到本组的“实验基地”。这是整个实验的关键,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2. 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工作。

3. 还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过程呢?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六、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展示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的变化情况图片以及各组的原始实验记录表。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6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持我省xxx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xxx行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一)选拔任用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本规定由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本规定适用于选拔任用省局(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及市级局(分公司)党组管理的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二、选拔任用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xxxx”重要思想,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局、省局(公司)的政策、规定,同省局(公司)党组保持一致。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工作成绩突出。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4.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以权谋私,不以烟谋私,在群众中威信高。

5.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

(二)资格条件

1.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2.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由副处提任正处的,应当在副处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正科提任副处的,应当在正科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提任县级局(营销部)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一级正职提任副职的,应当在下一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4.学历规定:选拔处级干部应当具有大专(全日制)以上学历或者在职教育本科以上学历;选拔县级局(营销部)领导干部学历限定在大专以上。

5.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正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提任县级局(营销部)副职领导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6.提任处级干部五年内应当经过地(市)级以上党校、行政院校或者人事(组织)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二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7.身体健康。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上级人事(组织)部门同意。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提拔领导干部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选拔任用程序

(一)组织推荐

各单位拟提拔领导干部时,应当通过民主推荐,并经党组(党委)讨论确定拟任人选后,上报上级党组(党委)。上报的材料包括:

1.拟任干部的请示(3份),在请示中要说明民主推荐的情况及党组(党委)讨论的意见。

2.干部任免呈报表(3份)。

3.推荐考察材料1份。

(二)组织考察

根据各单位的推荐材料及班子状况,人事(组织)部门进行审核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由人事(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具体程序是:

1.组成考察组,拟定考察工作方案,并同呈报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2.民主推荐

(1)民主推荐由考察组主持,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推荐,推荐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考察领导班子时,按一定比例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个别提拔任职时,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3)参加人员范围

考察市级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及个别提拔任职时,百人以下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全体干部职工(不低于90%)及所属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百人以上的市级局(分公司)由本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考察县级局(公司)领导班子时,由县级局(营销部)本级全体职工(不低于90%)参加。

(4)推荐程序

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填写推荐票。

(5)推荐票统计

对推荐票按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个职务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县级局(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票记入分公司中层干部中。其中,三个层次各占三分之一,汇总后作为民主推荐结果。

(6)民主推荐结果应当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民主推荐票数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不再进行考察。

(7)易地交流提拔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后备干部中产生,由人事(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考察情况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发放征求意见表

在考察领导班子和个别提拔干部时,向参加推荐大会人员发放“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征求意见表”,充分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

4.对确定的考察对象,依据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同时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组织)部门和机关党委的意见。

5.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并进行反馈。个别提拔任职时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考察情况;考察领导班子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反馈考察情况。

6.考察组形成考察材料。根据考察情况,考察组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内容包括:

(1)考察对象的自然情况及工作简历。

(2)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3)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4)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对领导班子全面考察时,考察材料内容包括:

(1)考察工作简要情况。

(2)领导班子的政治表现、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领导班子成员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存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

(4)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情况。

(5)考察组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初步意见。

(6)考察人署名。

(三)讨论决定

1.人事(组织)部门对考察组提出的拟任人选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征求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后,提出任用建议,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提交党组(党委)讨论。

2.在党组(党委)讨论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组织)部门分别征求党组成员意见。

3.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党组(党委)成员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讨论决定任免事项,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党组(党委)分管领导或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介绍领导班子考察情况、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2)党组(党委)成员进行讨论。

(3)进行表决,以党组(党委)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其中,党组(党委)成员少于4人的,党组(党委)成员应全部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

5.对有关需要征求地方组织部门意见的干部任免,应派人以书面形式及时沟通、征求意见并得到答复,然后党组(党委)再例会研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答复的,自征求意见之日起,30天内仍未答复视为同意。

(四)任职

1.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党组(党委)讨论决定后对干部进行任职前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任人选的姓名、拟任职务、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现任职务和主要工作简历。公示期为十天。

2.拟提任法定代表人职务时,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审计。

3.公示及审计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经公示及审计反映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经党组(党委)复议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问题性质比较严重又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任用,抓紧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情况报党组(党委)研究是否任用。

4.对决定任免的领导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与本人谈话。

5.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领导班子的考察材料归入考察档案。

(五)审批备案

县级局(公司)正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手续;县级局(公司)副职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备案。

各市级局(分公司)所属的xxx科(处)、财务科(处)、业务科(处)、人事劳资科(处)、纪检监察科(处)科(处)长的任免需报省局(公司)人事劳资处审核,由人事劳资处分别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处的意见,同意后方可任免。

长春市局(分公司)内设机构正职(行业副处级)的任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在行业内进行。

(二)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和资格的规定。

(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党组(党委)领导下进行,并由人事(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其程序是:

1.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报名与资格审查。

3.统一考试确定入围人选并进行面试。

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5.党组(党委)讨论决定。

五、交流、回避

(一)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

1.交流的对象: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同一职位任职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2.市级局(分公司)领导干部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XX年的,必须交流;县级局(营销部)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必须交流。省局(公司)直属单位领导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8年的,应当交流;省局(公司)内设机构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5年的,应当交流。

3.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内工作。

(三)实行领导干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六、免职、降职

(一)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

1.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2.在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

3.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二)实行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七、纪律和监督

(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纪律:

1.不准以局长(经理)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组(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2.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3.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组(党委)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4.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5.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

6.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干部的选拔任用。

7.不准在干部考察过程中进行拉票、串联等不正当活动。

8.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9.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帮派或者打击报复。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做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同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三)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四)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各级党组(党委)及人事(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xxx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申诉。

八、附则

第7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科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46-02

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建构与落实,就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做起。我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地学习习惯,在科学课中,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

目前本年级(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尤其是有效教学开始后,这种不良习惯又加剧了。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五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细致观察、坚持结构化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二、做法

(一)意识培养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习惯意识。明确什么是良好的习惯,怎样做,做什么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包含着许多内容,通常情况下,一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研讨——复习巩固——练习、作业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到实验室时带队的习惯、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及时提问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学完一节课进行总结归类探求方法、升华经验的习惯等。

(二)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准备材料的习惯

科学课导学案中的问题导读——评价单有结构化预习的的各种元素,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材料准备)、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及自己的疑惑提出等,而材料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教师提前1-2天发放布置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结构化预习需要准备的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把准备材料的事记在心上,家长也不支持——。针对这些,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根据教材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由科代表适时提醒并检查当天实验准备的材料。有些材料的准备也需要分好工,师生共同承担。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课前材料准备齐全,我采取等级评价制,先自查,评出等次;实验小组成员根据自评情况,开展互查,评出等次;全班相互交流,由各小组长(或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评定的情况,在各小组无异议的情况下,按各小组得到的优、良、般、差的数量,依次排出优、良、般、差的小组,并将排出的结果用统计表在班上张贴公布,进行有效评价,表扬优秀合作小组、优秀个人。这样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按需如数准备好研究材料的习惯,为实验、学习探究提供材料保证。

2、培养学生良好细致实验观察品质的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细致实验观察品质。教育学生明白“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的道理,给学生讲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观察结果的故事,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能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性。我着手从观察的客观性、持久性、敏锐性、全面性、选择性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1)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骨髓。应当使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2)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达尔文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由此,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4)观察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效果显然更全面。

(5)观察的选择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第8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合作;交流;材料积累;评赏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幼龅模

1. 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 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 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结束看谁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在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导下交换修改作文。要求学生在帮别人修改时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评议同学的作文,并帮助同学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还给同学自己修改。

五、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第9篇:考察交流材料范文

(一)设立课题组

工科院校课题组式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模拟具体的实际案例与设计任务,教学模式为互动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加特定题目的拓展性学习和专业实践,假定或真实参与工程设计与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设计思考,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习与锻炼的目的。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把实际案例或者根据实际案例整改后的虚拟设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在多样或统一的要求和条件下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单独设计能力。课题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并与实际工作建立一种纽带。总体来讲,高校课题组教学模式是通过模拟工作训练,使学生对现实工作有一个逐步的熟悉和明确,是一种更融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和铺垫。课题组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敏感性与责任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专业实验室

当高等教育工科院校推崇“产学研”一体的时代,专业实验室是贴近市场的教学基地。由于各个高校情况不同,学科和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去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按照专业分类,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可建立装饰、材料、装裱、陶艺、色彩、雕塑等实验室。以材料实验室为例,在材料实验室,处理好功能、工艺、造型三者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着重了解材料的基础性质、工艺、搭配选材技巧,学生能更好地处理材料与形态的关系,从把握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等装饰属性,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设计,以此来巩固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规划,建立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不仅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实验课程建设应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结合相近学科的交叉进行选题,达到教学目标。

(三)推广校内外联合教学

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成为知识时代的特征,在知识更新神速的今天,教师不会对所有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教学模式也向开放式转变,不仅要加强学校与社企联系,更需增加学校与设计公司联合教学的课时。另外,网络教学,共享课堂等新技术教学模式也值得应用。此外,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聘请职业设计师来校讲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知名设计家、企业家,近距离的接触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会给学生带来走向成功的信心。同时也为企业接触学生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目前,学校与设计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委托培训,另一种是“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无论是那种培养模式都是把知识优势、科研优势与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优势、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能为设计公司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实现高校与设计公司的共赢。

(四)建设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原体,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象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在设计表象表达中应用好现实具象的元素。接近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写生和艺术考察实践是在教学过程中最能融入社会的环节,通过写生和艺术考察拓宽学生理论知识的视野,锻炼绘制实物的基本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真实现象的再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设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采取相对固定的,以及和专业课程设置相关联的校外写生点和考察点进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不仅可以满足软硬件教学要求,同时课程的设置也更要与校内课程互为补充。校外创作设计引导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接触大自然、融入生活、感知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引入相关基础知识,而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校外写生和考察,更切记不能把校外写生和考察课程当成旅游课。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学生达到一种最佳的艺术创作状态。

(五)建立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机制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交流的过程,与专业书籍交流、与拓展知识交流、与生活交流、与心灵交流,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自己创新思维,有敢“走出去”的交流意识。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是一个人在特定时期价值观、艺术水准的一种综合反应,更是设计者对于多重艺术交流的理念回馈和生活体验。学校作为基础教学的平台,应该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和胸怀,为校内校外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提供彼此之间学习与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学校可根据条件设置多处展示空间,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除常态性彼此观摩学习外,还可以透过各学科定期展览,乃至校际间的联合展览,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和展览,促进各领域、各校间的切磋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在教学评分机制的建立上,要制定创新综合考评分,设立创新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交流。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