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提问原则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联系教学实际,以询问的方式逐步解决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这就是提问。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以询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根据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预想结果所使用的教学艺术。

什么样的提问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在七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作用

(一)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很容易因其它事物转移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并激活课堂气氛。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很快地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到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念上,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二)提问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学习方法。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地吸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巩固知识,或弥补矫正。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教学提问的这一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服务。

(三)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习能力

提问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原则

课堂提问不是空穴来风,它建立在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和教学对象基础之上,必须与学情、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这是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好课堂提问艺术,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他们的注意力欠稳定、欠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其次,七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七年级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他们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第四,七年级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有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只是获得肤浅的书本知识。

鉴于七年级学生具有以上心理特点,所以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应力戒以下情况的出现:一戒语言缺乏美感,语言生硬,平淡无味;二戒违背认知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三戒满堂问,时时问。这样会让学生头脑疲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四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范围狭窄,只照顾“重点生”,让大多数学生无事可做;五戒不假思索,信口开河,信口点名,简单提问,问题的提出如蜻蜓点水,水过鸭背,课堂没有实效。

基于这些原因,在七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既要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提问的原则,运用好提问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问学生所疑,解学生所惑,才能达到有问有答、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运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途径和纽带,是教与学之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它是催化剂,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它是助推器,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它是剂,能打开学生的思绪。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教学艺术。如何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掌握好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语言,美化提问

1 多选朴实、亲切的语言,增强提问的“感染力”。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完满,分辨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该选用口语化的,最好是跟学生聊天似的朴实、亲切的语言。朴实、亲切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明白,而且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有助于激发和感染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提问时要说实话、道真情、讲实理,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的语句。为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要注意对教案上的字词做一番筛选,剔除那些假话、空话、套话,尽可能把课讲得实实在在,讲得新鲜活泼。

2 多用幽默、趣味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七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喜爱热闹,对平淡无奇的事物不感兴趣,对课堂上教师乏味的提问也会顿生反感。因此,教师课堂上的提问语言也需尽量幽默、风趣。幽默、趣味的语言具有生动、含蓄、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幽默风趣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分神的时候,教师一句幽默、趣味的提问,往往有“投石激浪”之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号召力、感染力、鼓舞力,使学生入耳入脑。因此,幽默、趣味的提问在语文课中是不可或缺的,它犹如菜肴中的味精,少了它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3 多说贴近学生的语言,提高“亲和力”。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恐慌心理。老师疼他、爱他,他才会接受你、亲近你。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贴近学生的提问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我们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这时我们应用亲切的语言提问学生:“不要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也没关系。”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提问:“再想想会回答得更好。”教师应多运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所说的话、所举的例应尽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视野范围、生活经验相接近,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理讲出来,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愿意听。

4 多出新鲜、生动的语言,加大提问的“吸引力”。学生都有喜新、求新的心理需求,当周围的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鲜事物的时候,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吸引学生去注意它、了解它。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说与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时,就要特别注意在“新”、“鲜”两字上下功夫,要注意传授新知识、选用新事例、讲出新道理,要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避免说别人讲过多遍、早就失去棱角的语言,更要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些没有新意的语言。

(二)注重方法,优化提问

1 围绕中心,破题提问。由于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稳定、不会太持久,教师讲课时就要避免泛泛而谈,长篇大论,不能让学生“啃了半天还吃不到馅”。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题目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或题目就揭示了主题,这时可选用“破题法”提问,达到一语中的的效果。破题法,顾名思义即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①“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斯科特的“悲”?③他的伟大又体现在哪?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根据题目中“说”和“做”两个字设计问题:闻一多在“说”方面有何特点?又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破题提问,达到让学生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2 紧扣主旨,点睛提问。点睛提问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或作者的点睛之笔进行提问。如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可以根据几处中心句提问: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再如八年级的《苏州园林》一课的中心句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据此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①文中“图画”、“画”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②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③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些词语?有何作用?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这篇说明文的主题。

3 探究因果,寻究提问。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外阅读《勇气》一文中,文末这样写到:“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据此可设疑提问:她为什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可设置这样的提问:①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她做了什么?她为美国伞兵做了什么?②她有怎样的勇气?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对学生的思维上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联系实际,发散提问。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书本知识,也需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知识。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如《羚羊木雕》一课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文中的“我”、“万芳”就在我们中间,你会对她们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像类似这样的语言提问,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所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理论的、肤浅的了。

(三)把握原则,规范提问

1 层层深入,提问有“序”。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接受知识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因此教师提问时切忌“一杆插到底”或盲目无序,而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深入,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揭示课题时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式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式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式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式提问等。这样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内化知识。

2 捕捉时机,提问适“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稳定性不强,情绪波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才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不当提问时提问,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应该提问时没有提问,又无法使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如何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时机,适时提问,在学生想“知”又不能立刻“知”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在其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适时地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提问的最佳时机的选择应该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

3 因人而异,提问有“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时,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有所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也会因其接受能力的高低而体现出掌握知识的强弱。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作为教师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尤其是要关注特殊生――极好生和极差生,才能保证整个课堂的完整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教学和生活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好提问语言,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4 画龙点睛,提问见“真”。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实效性。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只有获得真实性的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实在的。教师提问时要设计好适应学生年龄和学生个人能力特征的问题,在提问时画龙点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

第2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说课 课堂教学思路

本学期我有幸旁听了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中的两节听说课示范课。两节课分别为七上Unit6 SecB(1a―2c),以及九上Unit9SecB(1a―2c),这两节课给了我很多启发,下面就谈一下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进而对于英语听说课的思考。

一、两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七年级

1.引入。食物单词展示(音标、图片)(拓展)让学生根据更多的图片或自己的学习情况说出更多的关于食物的单词。通过“Words challenge”这一活动,让学生对食品进行归类并学习单词breakfast,lunch,dinner等。

2.听前。学生操练句型,学生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一日三餐。完成1a。

3.听中。①完成2a。(听一遍。老师指令:只听出食物名称)。②完成2b。(第一遍,老师自己设置环节,学生听,用划“V”和“X”的方式完成表格,选出对话中人物喜欢和不喜欢吃的食物。第二遍,完成书上2b,填空。第三遍,学生再听,检查答案。)

4.听后。①(机械性操练)运用2c中所给句型,学生自己编对话。②(机械性和意义性结合操练)A:What does Sandra lik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B:Sandra likes eggs,apples and bananas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③(活动,即意义性操练)Guessing game。

5.小结。

(二)九年级

1.引入。①开门见山表明主题,用有趣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食物相关的信息。②从学生熟悉的单词过渡到新单词,为后面单词练习做好铺垫,通过1a―1b的活动,让学生熟悉和运用不同食物口味的单词,并能顺利地完成练习。

2.听前。用表格分解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听力重点,为后面的听力做好铺垫。

3.听中。通过不同方法分解听力内容,降低难度。第一遍听人名、时间和地点,完成表格;第二遍听细节,识别句子的真伪;第三遍学生再次熟悉听力内容,检查答案;第四遍给暂停,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填写句子,最后形成土豆片历史的小故事。

4.听后。引导学生运用听到的内容自由谈论土豆片的历史,再次运用目标语言操练进行半开放性的说话练习,为开放性说话练习打基础。并且开展小组活动,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开放性的说话练习。

5.小结。通过小组讨论,说出来源于中国的食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主题。

二、反思

(一)反思1:如何在听说课中体现英语学科素养?

1.在听说课中,最主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听的素养和说的素养。

新课标中对七年级的听与说的要求有:听:①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②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③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④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作出适当的反应⑤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⑥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说:①能在课堂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②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④能利用所给提示简单描述一件事情;⑤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⑥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⑦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⑧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新课标中对于九年级的听与说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听:①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③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④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⑤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⑥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的信息。说:①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②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③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④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⑤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⑥能用英语表演短剧;⑦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2.听和说素养培养在不同阶段的共性。

对比这两堂课,虽然年级不同,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但对于学生听与说素养的培养思路却有着其共通性,严格以大纲要求为准则,不只是为听而听,为说而说,更重要的是将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是为了学习教材,而是灵活运用教材,最终完成学生所应达到的素养目标。在如何说和如何听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这样的方法引导才更能伴随学生以后的学习。在七年级的课堂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老师在对2b答案时,想拿一本学生的书用来投影,那个小男生很不好意思,因为在他的表格里不是填的单词,而是符号,学生这个无意识的举动很可爱,虽然他没有写完单词,但这样的标注反而体现了他的听力素养,即我们在七年级甚至更高年级强调的速记能力。

(二)反思2:如何规范初中英语听说课?

对比两堂课,我们可以找出听说课的一些共同点,规范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型,在一种科学和规范的模式下挖掘教材,培养学科素养。这一模式即,1.引入。扫清障碍,确立听力期望,激活背景知识,展示话题,激发动机,引入部分绝不能缺少。2.听力三步骤(听前―听中―听后),听前和听后可采取机械性操练、半机械性/意义性操练,交际性操练。而听中定要抓住信息理解5W(Where,What,Who,Why,How)、辨音、大意、细节、推理理论、猜词、记笔记、交际信息辨析、选择注意力等要素,对任务的解释必须准确,要让学生知道听什么。

在教学之初,我区教研员曾向很多老师指出:“你的课没有入格。”什么是入格?为何一堂课中,教师又听写单词,又说,又写,又听,甚至还有练习,但教学有效性不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听说课规范课型的意识。本文中两位老师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听说课的规范思路。七年级的这堂课,学生说得充分,听得也很充分,为下节课3a教学做好了铺垫,相信下节阅读课,学生的阅读素养也会得到充分锻炼。

这位有经验的老师给了我们启示,对整个单元的把握,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有重点的得到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九年级的这堂课,这段听力材料语速很快,若流于形式,学生的听和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九年级授课教师以5W入手,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听懂,而且能掌握如何描述某种新发明的发明过程。对听说课课型的规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三、结语

示范课固然不能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中,但能带给我们教学思路的启发,俗话说“三年反思成名师。”虽不能成为名师,但学习和反思的力量不可忽视,让我们共同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七年级学生 数学符号 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在这个阶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适应符号化的应用。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就是数学世界通用的语言。它是数学抽象的表现形式,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反应结果,是人们进行表示、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具有准确、清晰、简洁、便与交流的特点。在初中起始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重数学符号的应用,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把数学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数学抽象思维中去。学生符号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一、联系实际,唤醒符号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经常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比如每天水果买卖价格、公民身份证号码、股市中股票行情分析、交通标志、五线谱,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和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L=4a、S=a2,等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由符号来表示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从生活的情境中提炼出的和从以往学习中回忆出来的符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简洁与实用。其也是对学生平时随意的符号积累的唤醒,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

二、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符号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从小学数学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如在绝对值教学中,笔者先明确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用符号语言表示成:

当a>0时,|a|=a,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当a

当a=0时,|a|=0,即零的绝对值是零。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换讲练。对于|a|=-a(a

笔者经过以上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文字语言,又训练了他们把文字语言转变为数学符号,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和领会数学符号表示的思想,也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三、借助图形性质推理学习,使学生的符号语言趋于严谨

《课程标准》提出:“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有条理的表达”。最终,图形性质的演绎化论证就是依靠严密的符号语言来表述。在七年级图形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准确书写符号语言的养成训练,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试述,教师帮助修正,直到学生独立完整准确叙述为止。

整个书写过程就是由若干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符号语言串联起来的。严谨的符号感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符号

1.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掌握符号语言的终极目标。

例如:小明与小丽的生日在同一年的5月份,而且都是星期五。小明的生日比小丽早,且两人生日的日期之和是36,那么小丽的生日是5月几号?这里就要根据日历表中的数的规律用符号表示两人的生日,设小丽的生日是x日,那么小明的生日就有可能是(x-7)日,(x-14)日、(x-21)日,然后由生日之和是36进行分类计算讨论。符号语言按感知规律与数学思维活动相互呼应。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问题符号化,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运算,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2.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最终解决问题。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整个初中阶段数学训练来看,如果七年级的基础没打好,就会对后期学习有较大影响,所以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符号语言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使用符号语言,简洁清晰地表达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互换,尝试着使用数学方法解决,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孙俊武.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中国数学教育,2008,(6).

第4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试行)

为了争创一流学校,办特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精神,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常规教学管理方案:

一、成立常规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常规教学的指导、督查工作。

二、常规教学管理要求

(一)备课

备课程序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完善教案

1.个人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作业设计,备课堂反馈。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每次至少形成一节完备的公共教案,具体由年级学科组长负责安排。

撰写教案

教案内容要求:

(1)目标明确,体现知技渗透情感目标;

(2)重难点清晰

(3)作业量适中,要求有层次

(4)板书有条理,课后写反思

(5)中青年教师备详案,老年教师(50岁以上)备简案。

(二)上课

教师上课要做到

(1)出示目标,白板教学

(2)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3)教态亲切,平等待生

(4)教法得当,合作学习

(5)当堂检测,目标达成

(三)作业批改

1.作业布置:作业内容设置有梯度,有选择,作业量适中,

2.作业批改,作业应全交全改,批改及时规范,符号正确,应有鼓励性评语。错误作业学生有订正。

3.作业量:语文作文每期大作文8个,小作文8个;数学、英语作业每周不少于4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2次,政,史,地,生,科学不少于1次,提倡学生当堂作业。

(四)辅导

1.辅导时要有目标、有具体任务,辅导教师要检查落实。

2.辅导教师要有培优促中补弱措施,对象具体,有阶段性效果,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法指导,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

(五)考试

考试安排:每月安排一次年级月考,根据情况每周安排一次周过关测试,每期组织一次全县统一期中、期末考试,教师要做好考后试卷分析,并填写试卷分析,并上交教务处存档。

考试命题:学校自主命题与选用名校试题相结。

(六)学生评价

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七)教研

1、学校成立六个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和体音美组),具体组织教研教改活动。

2、听评课活动

学校成立听评课小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每个大组分低年级(六、七年级)和高年级(八、九年级)两个小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包年级领导深入年级听课;

听评课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周二上午第2节语文观摩,周三上午第2节数学观摩,周四上午第2节英语观摩,周五上午第2节综合课观摩,大课间时间评课,例会公布讲课人员名单。

3、思

教学反思:1.每两周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写一份教学反思。

2.  教务处组织业务骨干对每次的教学反思(本着有内涵,有思考)进行评比。

(八)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

在政教处的统一指导下,各年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制定活动计划方案,认真开展成果交流等活动。

三、工作责任划分及督导方式

1、陈校长负责九年级常规教学;梁辉负责八年级常规教学;雷树明负责七年级常规教学;林宏民负责六年级常规教学。

2、包年级领导每周对年级常规教学抽查督导一次;每月全面督导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及时印发简报通报。

3、每学期学校通报批评2次(含2次)以上、局相关督导通报的,当学年取消评先表优资格。

四、教学常规管理量化标准(20分)

(一)总结计划(1分)

总结,计划,笔记,教学反思,试卷分析等末时及时上交的每项扣0.1分

(二)备课(2分)

1.提倡超前备课,集体备课。语,数,英每周备课不少于4课时,物理、化学不少于2课时,政、史、地、生、体不少于1课时。

2.各学科每缺1课时扣0.1分,不交教案一次扣1分。

3.不带教案上课,或教案撰写不规范,(书写潦草,备课环节不完整,无板书设计,无授课反思等)学校检查发现一次扣0.5分。局相关督导检查,被通报批评的此项不得分。

(三)辅导(2分)

1.辅导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或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扣0.1分。

2、辅导教师要有培优促中补弱措施,对象具体,有阶段性效果,缺一项扣0.1分。

3、辅导迟到(超过5分钟),早退,接打手机等违纪违规每次扣0.1分。辅导缺扣2分

(四)上课(3分)

1、上课迟到(超过5分钟)、跑堂、早退,接打手机等违纪违规每次扣0.1分。

2.缺课、酒后上课、随意调课此项不得分。

3.督导检查时,发现不带教案、不使用白板上课等,被局通报批评的此项不得分。

(五)作业批改(5分)

1.作文每期大作文8个,小作文8个,数学、英语作业每周不少于4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2次,政,史,地,生,科学不少于1次,学校检查每缺一次扣0.1分。

2各科试卷 单元小测试批改一次相当于1次送交作业,批改一次综合测试卷相当于2次作业,小科批改练习册一课时按一次作业。

3作业应全交全改,批改及时规范,符号正确,学生错题有更正,有错题本,应有鼓励性评语,否则不规范扣0.1分。

4.              局相关督导检查作业批改不认真被通报批评的该项不得分。

(六)过关测试(3分)

(1)语数外每周测试1次,周五发给学生,在周六周日完成,下周一收上来由老师批改。

(2)物理、化学每两周测试一次,其它学科每月1次;。

(3)每次过关测试结束后,批改后试卷周五由课代表收齐交教务处,包括成绩册,试卷分析等相关材料以备检查(试卷不再退还)。

(4)除开学前、结束以及期中考、月考、期末考试周外,过关测试须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每缺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七)教改教研(3分)

1、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缺一次扣0.2分,请假一次扣0.1分。

2、参与集体备课,形成教案,每学期主备的教案达到4课时以上,每少一节扣0.5分。

3.听评课每月4节以上,听课环节记录详细,有评价意见,听课项目不全者视为缺一节听课记录。每少一节扣0.1分。

4、按学校规定须上公开课的教师,非正常原因不上公开课的扣1分。

(八)监考阅卷(1分)

1.监考教师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监考无光的事物,所监考场被巡视发现学生考试违纪现象,每次每项扣0.1分。

2.监考教师收发试卷,缺失试卷造成重大监考失误的扣1分,倒装试卷一份扣0.1分,

3.参与阅卷教师要服从学校及阅卷小组长分工,保持试卷装订完整,按正确答案统一评分标准进行阅卷,合分教师要在试卷密封条处签名,阅卷组长要上交教务处一份阅卷任务分工。不按要求做的扣0.5分。

4.没有安规定时间完成阅卷任务,阅卷失误,统计失误,每次每项扣0.1分。

(九)、奖励加分

1、.每一次教案检查,每个教研组依据我校教案检查标准评出优秀教案(语,数,英各组4名,综合组4名)每次奖励业务量化分0.1分,并奖现金10元。

2、每月包年级领导全面督导检查时,通报表扬一次加1分,并奖现金30元。

3、 受到上级检查通报表扬一次加2分,并奖现金100元;

4、每学年度该项个人奖励得分累计计入本年度业务量化。

第5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Go for it;教材重组;原则;方法

Go for it!(《新目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编写的。它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合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教师若能灵活运用这套教材,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教教材,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好生吃不饱,基础薄弱学生只是蜻蜓点水,重点没掌握。这呼唤当今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改变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处方”,迷信教材,按部就班,不敢跃雷池半步。什么是教材观?教材观即人们对教材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它反映了教材使用者对待教材的态度与方式,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人作为一线教师认为Go for it!教材表面上,内容较少,部分内容跳跃较大,前后联系不紧密。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材观对Go for it!教材进行重组,树立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一、 重组原则: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重组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提倡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案例:Singapore、Australia、The United States、Canada、France、The United Kingdom、China、Japan、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Section A

教材处理思考:国名不仅是重点单词,也是学生认为较头痛,难掌握的,较枯燥的单词。词汇教学不仅是带读,拼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由意义到文化,由文化到思维,使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思考能力,而且训练了用英语思考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初一下学期仍然对英语报有极大兴趣,成为我教学设计的“隐性”目标。本人执教基础较好,以“静”为主的A班与英语基础偏弱,以“闹”为主的B班,学生活泼开朗,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材处理方式:根据两班的实情,删去了有实无意义的活动Section A 1b(直接在图上对八个国名画圈及1b的内容),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对教材进行重组。

为激发A班学生的兴趣,改用幸运52”形式,增加用英语抢答世界地理常识,如“哪个国家叫做狮城”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拓展学生的人文地理常识,符合A班的静中取闹。而在B班,则采取形象直观的卡片,我将八个国家五颜六色的国旗图案分别画在卡片上,反面写上英语单词。采取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后检测两班学习效果,比重组教材前测试成绩提高于20%。

二、重组方法

1.增加

案 例: 学习西方文明礼仪。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教材处理思考:当今许多中学生对我国礼仪文化知识缺乏。假设教师为了教教材而教,一上课直接导入西方礼仪,不会给学生大脑带来冲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教材处理方式:(1)上课前增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介绍,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下一步对比学习西方见面礼及餐桌礼仪做铺垫。(2)拓展到别人家中做客礼仪及邀请礼仪,西方送礼礼仪;学生会自主发现中西方礼仪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中西文化差异的探讨,兴趣更浓了。(3)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课后补充拓展了在学校中学生应做到哪些礼仪,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尊师重教”的思想。达到德育目的。

2.删减

案 例: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及宾语从句。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教材处理思考: Section A 部分利用电视剧中三个人物Marcia、Lana、Ben、之间相互转述第三者的话来学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即宾语从句。我在A班上完课,许多学生普遍反映:三个人物名字太绕口,三人转述的句子过于枯燥,不知所云,提不起学生想转述的念头,只是机械重复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句子,学习效果怎能好呢?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怎能固守“死”教材呢?《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面向全体教师,注重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处理方式:在另一班教学时,删除了SectionA全部内容,并改用了模拟家长会,家长会后,用间接引语,转述语、数、外等老师对某位学生的话,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学会如何转述第三者的话了。

3.调近类似话题

建议一: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单元调整在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后上。

调近原因:两单元共同为表示喜好(Preferences or likes or dislikes),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先学喜欢动物的原因,再学喜欢电视节目的原因,对事物进行评价,逐步递近,加强学生印象。

建议二: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调整到Unit 1 Where’s you pen pal from?之后上。

调近原因:先学会Unit 1如何交笔友,询问笔友的国籍,再来学Unit 7的如何询问笔友的外貌,前后联系紧密,方便学生学以致用。

建议三:教材来源:Go for it! 八年级(下)与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八年级(下)最后单元Unit 10 It’s a nice day,isn’t it?学习反意疑问句及日常交际用语―如何与人寒暄,提前到七年级(下)Unit 6 It’s rainning 之后。

调近原因: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很实用的一种谈话方式,如何与人寒暄;在学完询问天气情况之后,立刻学习有关谈论天气的句子。让学生加深对其理解。

建议四: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I want to be an actor.

调整方式:不按照Section A到Section B从前到后的顺序上。直接把Section B 1a 提前与Section A 1a 放在一起教,即一起学习八种职业与学习八个描绘职业的形容词。

调整原因:突出重点,节省了课时,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结束语

Go for it!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表面上看,Go for it!教材内容比较少,比较零碎,但如果教师在把握所教学生特点及Go for it!教材特色,主动积极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努力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第6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探索;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85-01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7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仿写 思维 扩写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全面实施,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英语写作仍然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造句,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干瘪、结构不合理、衔接过渡不自然。一些教师错误的教学观念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中教师的事,初中阶段只要重点抓好听说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在初中三年中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就需要端正教学思想,要纠正书面表达训练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要从七年级起步阶段开始,制定书面表达教学的阶梯训练计划,切实将初中阶段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落实到每个学习阶段中去。

七年级阶段:做好仿写训练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书面表达时,要特别重视词汇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一阶段,我重点开展“仿写”这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仿写的第一步,就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型。这种训练可使学生注意到英汉双语在表达方式、句型结构及语序上的差别,从而避免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的作文课时,请学生仿照3a以及3b部分的广告内容并根据我提供的图片,为Mr. Cool的服装店写一则广告。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在补全3a的基础上熟悉基本句型,然后按照基本句型来进行仿写。

仿写的第二步,是模仿课文的结构。英语新教材十分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因此,学生首先学习的就是letter(书信)、电子信件(e-mail)、日记(diary)等一些应用文体。由于英文书信、日记等与中文是有差别的,学生必须通过多次仿写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Section B的作文课时,我先进行相关的“Wh-”句型的提问,如“What’s your friend’s name? What does your friend like to do? What activity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等等。然后我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互动交流,交流之后,提供书信写作的框架,让学生去补全熟悉书信的格式。让学生发现英文书信和中文书信的不同之处,也是英语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我再让学生去尝试着完成书信的书写。

仿写的第三步,就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七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材料都很有限,因此对课文的依赖性比较大。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知识和句型句式,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思路。对范文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模仿书上的范文写作,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在指导学生进行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的作文书写时,我先把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好,围绕各种“rules”来进行一个“free talk”。很多学生小组讨论得很激烈。借此机会,我慢慢地把学生的思路和激情迁移到英语的写作上。每个小组选好一名执笔人,把小组讨论好的句子写下来,最后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课文思路和框架去完成写作。

通过仿写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得到了实际运用,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会体会到平时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性,会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八年级阶段:注重思维训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积累,这一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可以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入手。

在完成了每个单元的信息输入后,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拟定写作任务,可采用翻译法对学生进行词汇、常用英语表达方式等的扩散性练习。比如,在完成Go for it!八年级上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学之后,我在本单元的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围绕“trip”这一话题展开想象。学生分成四人合作小组,我鼓励每一小组先说出与“trip”有关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是本单元的,也可以是以前学过或自己接触过的。学生可说出“take some photos, buy something special, learn something important, delicious, beautiful, interesting, hot and sunny”等。当学生觉得有些语句难以表达时,我就鼓励他们先说出汉语,并及时予以翻译提示。最后,让学生用自己与教师提示的表达方式编写短文。

通过这种翻译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直接写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了。不过,教师在设计这类话题时一定要科学地利用教材,要以学生感兴趣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九年级阶段:加强扩写训练

为扩大九年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加英语信息量,增强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从网络、英语报刊杂志等资料上选用一些较适合学生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小组负责人组织阅读,并合作完成文章摘要。在教师组织批改后,小组重新修改,并贴在班级教室的英语角专栏上,以供大家互相阅读、借鉴。有时对小组学习的成果也可采用小组间互相批阅、相互学习的方式,共同提高。

这一阶段的英语写作要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写作主题的确定讲究不同题材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接受不同风格、不同要求的英语作文写作锻炼机会。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上交作品之前,仔细进行自我完善。这种扩写训练,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第8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七年级英语;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作用是为学生今后参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奠定必不可少的语言知识以及常用的听说、阅读、翻译、撰写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工具。

七年级英语教学处于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交接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纽扣作用,所以把握七年级英语教学,使它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容忽视。初中英语教学已不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便接受英语学习,但是,他们的英语并没有达到学习七年级教材的水平,在普通学校这种状况更为严重。

二、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有的学生看似听话、乖巧、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每次考试成绩始终处于七、八十分,上不去也下不来,究其原因,,还是和其多年养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们大多数人习惯了“让老师搀着走”,没有完成从小学的保姆式教学模式到初中的主动式教学模式的转换,没有养成主动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不注意阅读教材和理解课文,把教材当作词汇集或查找句型的工具书,不思考 、不记忆、不归纳、不总结,自学能力不强,仅靠课堂上听一听,泛泛读一读,匆匆而过,以致有老师眼里认为不错的学生一学期下来,分不清she和her如何在作文中正确运用,只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层面,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正确理解运用语法,简单地以为只要背好单词便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给继续高效听课带来越来越多的阻力,比如背好的单词不会正确运用,考试中分不清时态,分不清词性,什么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头脑中没有清晰的印象,混为一谈,导致看似辛苦,徒劳无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学习方法,坚持做好预习和复习

与小学相比较,初中英语更注重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归纳总结,更强调将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综合操练。通过操练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语音,着重训练学生的发音、重读和语调等,并使学生养成通过音标自学积累词汇的良好习惯。初中英语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每课时讲授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前后知识点的迅速积累,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作业;尤其需要对所学课文反复阅读、熟练背诵、灵活运用。所谓“熟能生巧”,新知识点的有效接收必须建立在旧有知识的熟练运用上,没有预习、复习等环节的巩固加深,老师讲授的新知识点犹如在沙丘上搭建高楼,根基不稳,迟早要倒塌的。

(二)造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由此可见,教师能否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能否成功进行课堂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应重视情感激励,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如果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若能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自我”,满足他们好表现、好胜心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通过运用实物、图片、录音、录像、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营造真实感,根据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得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法和心理上得到有效衔接,逐渐消除错误的思想认识,增强自信心,专心投入于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去。

(三)树人生理想,师生家长齐努力

抓好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努力,有效沟通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外延工作,不容忽视,作用功不可没。一小部分学生在校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与家庭有很大关系,个体差异,具体情况应做具体分析,同时也存在共性――紧张的人际关系,残缺不全的家庭结构。有些学生其实是在为父母的“过错”买单。有句话说“你无法唤醒一个假睡的人。”当一个人从内心里排斥一件事情时,你去与之谈质量要成绩,仿若对牛弹琴,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与这类学生即时谈学习倒不如先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课下交朋友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解其心结,用他人的励志故事传播正能量,点亮其人生希望,唤醒其自我期许。当学生在心底里确立目标,产生动力,再从点滴着手,辅以家长的督促规正,纠正错误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慢节奏启动,循序渐进,犹如开动的火车逐渐跑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立志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第9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五年制;七年制;

眼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80―02

医学双语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虽然双语教学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等意义,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探索和应用中,学生和教师的多方面因素,如:学生外语水平不等、专业词汇没掌握等都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应采用何种形式、多少比例的中英文都是上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对五年制和七年制两个班级眼科双语课课前课后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找出一些实践基础。

一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临床医学院四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学生共78名,其中五年制学生55名,七年制学生23名。

2 调查方法

由专人对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学生四年级学生进行《晶状体疾病》双语教学,在课前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课前调查共发放问卷78份,其中五年制55份,七年制23份,回收78份,回收率100%;其中五年制答卷4份无效,总有效率94 87%。课后调查共发放问卷68份,其中五年制43份,七年制25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其中五年制答卷2份无效,总有效率96.97%。

3 问卷设计

问卷由笔者设计。课前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情况,被调查者的英语听力、口语水平,对医学词汇及眼科词汇的了解程度,对眼科双语教学的具体需求包括教学老师的英语发音要求、讲课速度的要求、课时讲授英语时间最佳比例、课时幻灯片英语最佳比例、最赞成哪种授课方式。课后调查表包括教学内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眼科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所有问答采用0―10分制,如从非常差到非常好分为11等级:O~1为非常差:2~3为比较差:4~6为一般;7~8为比较好;9~10为非常好。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二 结果

1 五、七年制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情况

51名五年制学生中33人(64.71%)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14人(26.42%)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另外7.55%两者均没有通过。23名七年制学生中43.48%通过CET―4级,56.62%通过CET―6级。

2 五、七年制学生英语水平状况比较

51名五年制学生和23名七年制学生的自评英语水平状况平均值见表2,两组同学听力、口语水平都存在着显著差别(P=0.01);他们对医学词汇、眼科专科词汇的了解也都存在显著差异(P=0.00)。62.7%的五年制学生听力水平<5分;65.2%的七年制学生≥5分。68.6%五年制学生口语水平<5分;52.17%的七年制学生<5分。

3 五、七年制学生对双语授课的要求

五年制学生和七年制学生课前对授课教师双语授课的具体要求见表3,两组同学对教师的英语发音没有明显区别(P=0.931);对讲课速度的要求没有存在显著差别(P=0.24);对讲授英语的比例及英语在课件上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37,P=0.025)。58.49%的五年制学生认为英语授课的比例应小于50%,24.53%认为可以达到50%;而七年制学生中仅26.09%认为英语比例应小于50%,73.91%认为可以达到或超过50%。67.92%的五年制学生认为课件上英语的比例应小于或等于50%;而七年制学生中73.91%认为可以达到或超过50%。

4 五、七年制学生赞成的授课方式

大部分五、七年制学生都赞成中英文幻灯,中英文讲述的授课方式,五年制学生中32.65%赞成中文幻灯,英文讲述。

5 五、七年制学生眼科双语教学的效果

五年制学生和七年制学生双语教学课后效果调查见表5,两组同学在内容掌握、掌握单词和评价可行度都有明显区别(P=0.02,P=0.00,P=0.00)。73.17%的五年制学生和96%七年制学生认为我们的眼科双语教学可行度≥50%。

三 讨论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眼科双语教学也一样,因为我们调查的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的具体情况就存在很大差异。首先,他们在接受《眼科学》教学时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56.62%七年制学生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而五年制仅26.42%,原因在于七年制要取得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六级英语考试。而CET―6级的英文词汇量为6千,比CET―4级多2千;同时他们的听力、口语水平都存在着显著差别,对医学词汇、眼科专科词汇的了解的差异更加显著。所以眼科学进行双语教学时在具体方式上应该有所区别。康前雁调查了1998级五年制医学生眼科学理论课双语教学,因学生外语水平不等,反馈效果不一。医学英语词汇量巨大,超过了许多理工科专业的英语词汇量;而眼科学的解剖名词基本上又全是生词,所以对学生来说听懂眼科双语课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也要充分意识这点。

不论是五年制还是七年制学生我们推荐的授课方式是中英文幻灯,中英文讲述。由于眼科学专业词汇繁多,若是全为英语,学生无法跟随授课者的思路,母语及时的翻译解释就十分重要,必须避免学生因无法理解跟随,而丧失听课的乐趣。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决定授课时英语比例。我们调查中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对英语授课的比例有比较大的差别,58.49%的五年制学生认为英语授课的比例应小于50%(平均38.8%),与张伟的结果相似:73.91%七年制学生认为可以达到或超过50%。所以我们认为五年制学生在学习医学英语的同时,仍以中文来维持理解和交流程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知识,仅30~40%应用英语:而对七年制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比例,超过50%。在制作两个年级的课件时也应注意英语比例的差异,五年制的应用40%英语,而七年制可以达到57%左右。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我们调查的《晶状体病》双语教学可行度达到50%以上,在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中教学效果仍存在很大差别,体现在授课内容和专业单词上。我们分析其原因在于①两个年级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而我们为了研究应用了同样的教学:②笔者先给五年制上课,七年制后上课,虽然由同一位教师上课,但不排除为了教学效果做了一定改进。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①英语发音一定要尽量准确,上课语速中等。②灵活学习专业单词。首次中英文单词同时出现,可以配合动画效果,避免大版篇幅出现单词。③充分应用多媒体。眼科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临床学科,生动的图片、适时的动画和影像资料让学生们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功能。④改进教学思路。生动清晰的授课思路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弥补生疏单词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吴升华,陈辉,陈吉庆,吴元俊对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