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第1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1.1吸引多个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对于动漫游戏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因此一部好的动漫游戏应当注重严谨、有逻辑、样式丰富的人物形象设计,以吸引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仍以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系列为例,玩家的构成情况并不单一,其中有对人物形象所处的历史事件和著名战役保持关注的历史爱好者,也有对游戏中人物的操作手感和真实度要求颇高的游戏爱好者等等。一部好的动漫游戏,应当在设计人物的同时兼顾作品的整体质量,保证每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能得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1.2催生周边产业动漫游戏不仅仅是单一的视听体验,更是处在产业链条的起始一环。人物形象设计在动漫游戏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极容易带动相近或衍生的周边产业,如电影、手办、文具、模型、玩具等。以著名科幻漫画《变形金刚》为例,由原著动漫改编,知名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仅第四部《变形金刚:绝迹重生》就在中国拿到19.78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卖座的电影。电影上映的同时,各种擎天柱、大黄蜂和威震天等剧中人物形象的模型、文具在国内引发了抢购风潮,为商家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充分证明了动漫游戏的周边产业广受其惠,潜力无限。

1.3促使行业良性竞争扩大行业规模动漫游戏产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人物形象作为动漫游戏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后期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激起消费者心中的共鸣和认同感,为动漫游戏赢得巨大的声誉和利润。以著名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为例,巫妖王阿尔萨斯、恶魔猎手伊利丹等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设计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刺激了行业内的其他如《剑侠情缘网络版》《、梦幻西游》等优质游戏的产生,促使行业内部逐步走向良性竞争,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人物形象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创作技术不断增强早期的动漫游戏中,受制于技术条件的匮乏,人物形象各个方面比较单一,如色彩、动作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不断得到改进完善,如人物服饰的真实和变化程度、动物的毛发细节等等。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日臻完善,人物形象的设计势必将会朝向细节化、真实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2.2设计题材不断丰富动漫游戏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出许多题材。科幻、历史、军事、神话等等都成为动漫游戏中的常用题材,也涌现出一大批的经典人物形象。随着创作思想的不断变化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在未来的时间里,必定会有新的题材不断出现,同时伴生出新的,更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形象。

2.3影响力不断加深现今,动漫游戏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新的作品不断涌现,题材的不断拓展,动漫游戏必将一直持续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3结语

第2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综合运用 

 

一、艺术设计思维的概念 

艺术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并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创造活动和创新思维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反映,是人类自觉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形式,并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促进了语言、认识的发展。从世界文化发展历史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造物活动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形式与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才有了璀璨的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 

艺术设计的思维“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①。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富有哲理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的手段使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性与审美性,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赋予审美的体验。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不仅表现为对设计本身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师对自己固有设计观念及能力的认识与突破,它是主观与客观的两个层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与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随着网络资讯及设计软件的功能开发,世界经济的同步化进程日益加快。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设计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掌握最先进的设计软件,开阔视野和思路,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 

 

二、艺术设计思维的特点 

1.艺术设计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对事物的认识与观察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都有各自富有美感的形态,但万物又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和外在形态,即使同一种物体,也可能有不同的面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具体能力之间存在着差别,会造成思维结果的差异。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性,从对事物的观察中寻找灵感,发现蕴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细节与美感,捕捉转瞬即逝的知觉闪现,及时总结、归纳、提炼自然中的素材,是寻找创意灵感的源泉。 

2.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设计师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从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中国的汉字还是西方文字,都是从原始巫术、舞蹈、绘画中逐步归纳、概括而来的,都经历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炼过程。正是人类这种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才能使知识得到延续和传承,才有了今天灿烂的文化与丰富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善于学习,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从经验积累中摸索事物的规律,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宽泛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富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

3.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与交融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只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的扩展与积累,那么设计艺术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要注重在多学科、多层次知识的交叉中汲取灵感,把艺术、科学、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作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设计思维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设计思维的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形象’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现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有“表象”和“艺术形象”两层意思。表象是自然状态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如形状、色彩、质感、肌理等,而艺术形象则是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新形象。艺术设计的形象思维不是简单地观察和再现事物,而是将观察的事物进行选择、整理、思考和重新组合,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高级思维方式,是一个从自然形象、艺术意向到艺术形象的提炼过程。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称抽象逻辑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把直观所得到的东西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变化过程。 

抽象思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称作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则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它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得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与结果,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本到质的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中的推理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概念、原理的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原理概念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因素,是个别现象与一般规律的统一,人们在对个别现象的个性归纳中发现其共性特征,形成概念和理论,再借助演绎的方法进行新的创造,产生新的设计形式。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作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途径去展开思考的方法,是从同一来源出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设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使思维活动向多方向扩展,从而获得新的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够在思维过程中为设计师提供更多新思路、新创意、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为设计提供更加宽泛的设计灵感。 

第3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艺术设计的思维模式具有多样化和综合性特征,设计师只有了解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培养将多种思维形式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作品。

一、艺术设计思维的概念

艺术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并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创造活动和创新思维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反映,是人类自觉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形式,并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促进了语言、认识的发展。从世界文化发展历史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造物活动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形式与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才有了璀璨的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

艺术设计的思维“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①。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富有哲理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的手段使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性与审美性,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赋予审美的体验。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不仅表现为对设计本身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师对自己固有设计观念及能力的认识与突破,它是主观与客观的两个层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与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随着网络资讯及设计软件的功能开发,世界经济的同步化进程日益加快。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设计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掌握最先进的设计软件,开阔视野和思路,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

二、艺术设计思维的特点

1.艺术设计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对事物的认识与观察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都有各自富有美感的形态,但万物又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和外在形态,即使同一种物体,也可能有不同的面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具体能力之间存在着差别,会造成思维结果的差异。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性,从对事物的观察中寻找灵感,发现蕴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细节与美感,捕捉转瞬即逝的知觉闪现,及时总结、归纳、提炼自然中的素材,是寻找创意灵感的源泉。

2.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设计师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从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中国的汉字还是西方文字,都是从原始巫术、舞蹈、绘画中逐步归纳、概括而来的,都经历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炼过程。正是人类这种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才能使知识得到延续和传承,才有了今天灿烂的文化与丰富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善于学习,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从经验积累中摸索事物的规律,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宽泛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富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

3.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与交融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只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的扩展与积累,那么设计艺术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要注重在多学科、多层次知识的交叉中汲取灵感,把艺术、科学、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作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设计思维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设计思维的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形象’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现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有“表象”和“艺术形象”两层意思。表象是自然状态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如形状、色彩、质感、肌理等,而艺术形象则是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新形象。艺术设计的形象思维不是简单地观察和再现事物,而是将观察的事物进行选择、整理、思考和重新组合,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高级思维方式,是一个从自然形象、艺术意向到艺术形象的提炼过程。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称抽象逻辑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把直观所得到的东西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变化过程。

抽象思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称作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则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它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得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与结果,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本到质的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中的推理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概念、原理的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原理概念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因素,是个别现象与一般规律的统一,人们在对个别现象的个性归纳中发现其共性特征,形成概念和理论,再借助演绎的方法进行新的创造,产生新的设计形式。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作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途径去展开思考的方法,是从同一来源出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设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使思维活动向多方向扩展,从而获得新的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够在思维过程中为设计师提供更多新思路、新创意、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为设计提供更加宽泛的设计灵感。

发散思维是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涵盖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纵横思维、逆向思维、质疑思维等几种方法。

纵横思维法是将思考的问题对象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思维整合,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既考虑事物内涵的纵深性,也考虑事物外延的拓展性,这样才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更加宽泛地理解问题,从中挖掘设计思路和创意技巧。

逆向思维法是改变正常的思维角度,从事物的反向角度思考,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去海底世界看到的一般是池子中无精打采的海洋生物,但是有些旅游景点利用反向思维的方式,开发出海底潜水项目,让人进入到鱼类的世界中,看到真实的海洋世界,效果自然大不一般。可见逆向思维看似荒唐,但却往往能够产生突破性的意见。

质疑思维法是敢于对现有理论和模式进行大胆的挑战和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理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在艺术设计中要提倡打破规矩和传统的束缚,鼓励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创造出富有意味的新形式。

4.灵感思维

灵感也称顿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由于它常常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特征,所以在思维形式中具有奇妙的神秘感。虽然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思维形式中有着特殊的功能,但灵感思维的过程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心灵感应,而是来自于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信息诱导等因素的诱发,属于厚积薄发的思维形式。古代画家看到竹影投射在窗纸上的影子而创作出墨竹的画法,伏羲看到白龟的纹样而推演出八卦,都是他们在长期的思索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诱发而产生的顿悟现象,是思维积累的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艺术设计灵感思维的出现依赖于设计师长期的生活经验、艺术积累以及不断的思索,那些看似杂乱的思绪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然得到了某些暗示和沟通,便产生了飞跃和升华,灵感也随之产生了。

5.模糊思维

同一般逻辑思维相比,模糊性思维具有灵活性或能动性的特点。“模糊是相对于精确的概念,泛指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朗,难以用数学的方法量化”④的形式。模糊思维从表面上看似乎模糊,但模糊不是含混不清,而是辩证思维。模糊性思维克服了人们思维中的绝对化观念,是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统一。

艺术审美具有其不确定性因素,一个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欣赏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有人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看到的是美丽和善良,有人看到的是恬静和安详,也有人看到的是怀孕的妇人,甚至还有人研究出蒙娜丽莎正在患牙病,这就是艺术审美模糊性的典型表现。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也要把模糊思维的概念应用到作品设计中来,不能将设计的目标对象绝对化,不能把设计元素符号看成是绝对标准,这样才能使设计走出新天地,更富有宽泛的影响力。

6.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就是按想法之间的联系引导思维,使概念或形象接近或相连的思维方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的心理现象。

联想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古代诗人曾留下“山雨欲来风满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富有意境的精妙绝句,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经常运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作出大量使人们惊叹的富于联想的梦境般的美妙作品。在艺术设计中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设计师的联想能力越强,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

7.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协调统一的思维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的目的是创造新方法、开创新渠道、建立新理论,没有对问题的质疑就没有创新的根基。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总结,这是通过各种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新观点。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要在设计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大胆的联想,尽情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各种思维的形式与方法综合运用,把创新性、独特性、审美性作为设计的基础,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四、艺术设计思维应把握的原则

1.注重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提高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与记忆具有良好的作用。首先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文学与艺术作品中有大量的知识信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丰富艺术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开拓艺术思维。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扩大视野,学习到更加广博的社会知识,增强综合运用能力,积累广泛、深刻、丰富的各种表象资料。

2.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艺术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将事物表象进行艺术化处理的过程。艺术设计贵在创新,创新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发现新的形式与规律,使作品在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制作手段等多方面得到完美的配合,设计师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具备善于总结的能力。要善于借鉴经验和理论,加强对视觉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人类文明的延续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符号传递给后人。艺术设计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经验和各种符号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

3.大胆设问、勇于挑战

首先要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的目的是提出新的看法与观点。没有质疑就不会促成新思想、新观念的诞生,因此要鼓励设计师对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大胆的假设,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完善。其次要锲而不舍,善于钻研。钻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还要承受失败的痛苦,在学习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广开思路、综合运用

视觉传达艺术思维注重开发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是“在运动中求变化”的灵活思维方式。要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换位思考,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倡标新立异,最大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以人为本是艺术设计的重要设计原则,要使设计作品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就必须学会将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将设计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要让设计思维发挥出最大的魅力,这样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联系性更加紧密。艺术设计思维不能只局限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思索和研究,要善于触类旁通,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地寻找设计思维,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视觉艺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宽泛化。因此,艺术设计的思维要善于掌握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要培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中走出更加宽泛的艺术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巍.广告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 人才培养 形象设计 课程教学

从一门新兴学科,到成为各大高校办学的特色专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规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容行业和美容教育的期待也在提高。但是目前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定位还停留在过去通过运用造型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整体造型的层面,而未能就整个社会的产业发展对形象设计专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做出回应。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的特点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遵循专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跟随行业发展脉搏,以高就业率衡量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配置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1. 专业的时尚性

课程设置虽然侧重化妆、发型、服装技术层面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但由于人物形象设计这一特殊领域,与社会的时尚流行、审美变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时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在技法的运用、风格的表现、色彩的搭配等方面都会紧随流行趋势而改变,所以在培养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时尚的审美,能够用时尚去引导技术。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时尚的理解与分析,利用各个方面的时尚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意识。

2. 专业的实践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与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妆设计、发型设计、服饰设计等都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光靠老师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和示范是远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更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强化和验证课堂理论教学,另外,安排一定的课程与演出、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践要求,形成对本专业市场状况、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眼界。

3. 专业的服务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同其他设计类专业最大的不同是他的“服务性”,其他设计类专业在设计产品时,并不需要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与消费者的沟通是通过产品进行的。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整个工作是直接面向顾客。由于专业的这一特点,所以需要人物形象设计师在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学会与顾客“沟通”,面对面的沟通能力,对于一个人物形象设计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作为一个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师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要打造出优秀的人物形象设计作品,与顾客有效的沟通,引导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二、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一)时尚资讯融入平时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中

时尚资讯与教学大纲、教学过程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方式与教学进行结合,可以采用最新的时尚大片、每年的各大时尚会,在时尚化妆、发型设计、服饰搭配等授课时,选用的案例将最新的时尚资讯引入课堂。中外经典大片的资讯也必不可少,时尚圈每年的流行都会看得到经典的时尚影子,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及分辨的能力,这些就需要老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以获取最新、最前沿的时尚资讯作为教学资料。

(二)关注社会对人才就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是以人才为支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定位和教育发展应始终坚持关注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不停地学习借鉴成功的专业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和发展在中国刚刚起步,在实践和理论建设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机遇与挑战并存,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定位和发展需要联系国家整体发展的要求,不断去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更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诚信做人与创新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的方向和模式? 需要相关政府决策部门、高等院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是办好高职教育,尤其是办好形象设计专业这种实用性较强专业的根本保证。“双师型”的教师是教学和实践的多面手,理想型的“双师”可以多方面理解其内涵:一要具备“双证书”,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职业资格证书;二要具备“双职称”,即取得教师系列的技术职称和其它系列技术职称;三要具备“双素质”,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各种专业技能。因此,一流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必须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结论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涵盖较广,包括美容、化妆、服装、发型、配饰等专业课程,而建立相应的化妆、美容、美发、服装、摄影、形体训练等多个实训工作室,应该成为专业建设的配套需求。这些实训室集教学、培训、生产性于一体,即可用于毕业设计,也可用于校内顶岗实习,旨在营造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提前认知并迅速转变学习观念,加速人才培养,达到较理想的训练状态。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市场适应能力,就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和就业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今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俞 艳,袁艳斌, 黄解军. GIS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J]. 地理空间信息,2015,02:.

[2]吴迪. 双元培养、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报告[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55.

[3]卜晓风.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86-87.

第5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符号 符号消费 消费社会 品牌形象设计

一、 消费社会和符号消费产生的原因及发展

消费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消费活动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刺激消费成了很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消费社会产生于以物为依赖的商品社会之后,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进而去购买商品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商品即是代表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商场也变得并不只为权贵服务了,人们可以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购物,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美国起源的消费社会逐渐向欧洲、亚洲等国家发展,在我国90年代后开始出现消费社会。

符号消费所依托的社会形态是消费社会。符号的定义是以一个事物(媒介)代表或指涉另一个事物的东西。在西方符号学发展史上,源于三种学术领域的探索,其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二是逻辑学,其三是文化哲学和美学。F・D・索绪尔(1857―1913)从语言学的角度将符号分解为能指和所指,即指称物和被指称物;美国哲学家C・S・皮尔斯(1839―1914)在逻辑学的基础上提出符号构成的三个要素:媒介物、对象指涉和解释;苏珊・K・朗格(1895―1985)进一步提出了艺术符号论的美学思想,她把符号区分为推论性符号和表象性符号两类。

在这之后,符号学渗透到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波德里亚吸取了先驱者的符号理论,他认为符号的能指是商品,所指可以是社会地位,风格,身份等,波德里亚在其论著《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每次的交换行为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又是生产不同符号价值的超经济行为”。所谓“超经济行为”是指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首先看其是否符合潮流时尚,是否彰显社会地位等附加了社会行为。所以,现代设计在消费社会中同步发展着,两者相互影响。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较,服务对象从达官贵人转向平常百姓,让大众提高了购买力,促进消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构成社会主要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中表现突出。

二、 符号消费理论对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指向性

虽然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一种炫耀性的符号消费,其所指是社会地位和身份,但符号消费另外一层含义是指文化、风格、品味等,我们需要提倡的是后者,通过设计提升生活质量,建立品牌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沟通,波德里亚提出,在现代交换中存在四种逻辑:使用价值的功能逻辑,交换价值的经济逻辑,符号价值的差异逻辑,以及象征交换的逻辑。其中,最重要的是差异化形成的符号价值,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品牌形象的差异化形成符号价值,即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例如王老吉代表降火,耐克代表运动等;事实上品牌形象是指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符号沟通,它包括品牌解读及定义、品牌符号化、品牌符号的导入和品牌符号沟通系统的管理及适应调整四个过程,它的任务就是通过美善的符号沟通帮助受众储存和提取品牌印记。所以说品牌形象设计的趋势有两点:

第一,从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阶段走向体现品牌文化内涵的阶段。从最初对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的绝对信奉,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符号的泛滥,设计也严重脱离了品牌产品的本质,无数具有相似形态的图形符号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消费者看到的是无数相似形态的图形符号,同时也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工艺应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高价位化,使得品牌产品的价格严重上扬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第二,从销售品牌产品而强化形象的作用走向推销品牌理念作用的阶段。品牌标志设计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纯区分品牌产品的作用,其被动的地位逐步上升为主动的地位,它向人们推销着其所代表的品牌的理念与观念,与消费者在情感上达成一种共鸣,让消费者真切的感受到品牌的文化内涵。

优秀的品牌形象设计充满文化内涵,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互助,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只看到设计带来炫耀性的一面,而设计师的责任在于通过品牌形象设计来带动艺术和审美,利用设计来改良社会风气,提升大众审美观,不要在消费社会的洪流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符号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原田进:《品牌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

第6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中国传统纹饰与符号学

苏珊.朗格符号学理论体系认为: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艺术与情感的关系亦如河床与河流之间一样互为影响,互相作用。文章以人的情感涵义为出发点,研究传统纹饰这种符号为现代设计之用可行的理论实现方法。

1.传统纹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以来文明的硕果。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符号,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始末,并随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而变化着,她体现着各个时期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国的传统纹样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有简单的纹身、岩画等。到了奴隶社会,手工业开始出现,出现了简洁、粗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手工艺发展起来,出现了更为精美,繁复的各种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

我国传统纹样发展非常有时代特色,各种文化涵义厚重的纹样往往都体现某个特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纹样素材一般取材于自然,常见代表纹样有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网纹、水纹、日月星晨纹等。

夏商周时期人们崇尚武力,纹饰多为夸张的人面纹,表现为比较写实的人面形象,或有人面和动物的组合纹样,亦是早期动物崇拜的一种真实写照。这个时期的纹样简洁凝练,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周代纹样继承夏商的传统,周人偏爱雷纹,比夏商时期更为注重纹饰的美感。夏商时期常见的纹样有夔龙纹、夔凤纹、饕餮纹、狻猊纹、动物纹、人面纹、雷纹、方格纹,云纹、乳丁纹、漩涡纹及象形文字等。

春秋战国时期纹样造型在几何化、抽象化的处理上运用的更为灵动,富于对比和变化,多以四方连续为主,常见纹样有蟠螭纹、几何纹、狩猎纹、龙纹、鸟兽纹、蟠虺纹、动物纹等。

秦汉时期政商高度统一,动物纹和人物纹较为流行。

魏晋时期常有战乱,社会动荡,佛教文化开始新盛起来,佛教纹样空前盛行,出现了有人物飞天纹、宝相花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等。

大唐盛世为传统纹样的发展开创了新时代,中外文化交融,各式纹样产生并广泛运用,最流行的纹样有卷草纹和宝相花纹。

两宋时期花鸟纹盛行。

辽金时期纹样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豪放,质朴,以花草纹为主,多大花大叶。常见纹样有双龙纹、双凤纹、鸳鸯纹、碟恋花纹、花卉纹等。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的王朝,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的高峰。这个时期的题材多。应用范围空前广泛,最大特点是吉祥纹样大面积运用,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吉祥风俗、吉祥俗语广为流传,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常见的纹样有动物纹、花鸟纹、吉祥纹、宗教纹、人物纹、博古纹等。

2.符号学与现代美术符号学

符号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是有关研究符号、符号现象和符号体系的一般理论,它以符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符号的性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意义,研究符号与符号、符号与人类活动、符号与思维反映、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符号学”在人类思想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担任重要角色,作为跨学科方法论,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文科学论和方法论探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涉及一切社会人文科学,作为普通语义学或文化逻辑学,正成为文化理论和比较文化理论的基本方法论之一,其影响直接关系到东方文明传统现代化的问题。

符号学理论体系从出现到至今已经广泛运用到 、戏剧、语言、 、广告传播、产品设计等学科领域。那么具体而言,什么是可理解的符号的涵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见一些用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的做法,如:交通信号等中红灯表示“停”,绿灯表示“行”通常我们以前者的表象理解后者的涵义,由此得出前者为后者的符号,后者为前者的意义。由此可见,符号是“指示”和“指示物”的一种象征。

符号的本质在于意义,现代美术学符号研究就是研究认识和应用社会环境中人为事物的象征内涵,并关注意义如何融入艺术生活环境。罗兰.巴特认为符号的构成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并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意义上阐发了“能指”,“所指”和“意指”:能指是指一种物质性的单纯相关物;所指是事物的心理体现,是通过符号所指的某事物;意指是一个将所指与能指结合成一体的过程,过程的产物即是符号。

艺术设计领域中文字与图像、形态与空间、材质与色彩、光与影等符号能指要素的物理属性,这些是人们对设计作品感知的第一印象,也是对设计作品的最基本感性认识,是设计作品意义得以存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基础。

从艺术符号的内涵意义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常见的设计作品一般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真实可见的现实;第二层意义是直接意指;第三层意义一般为作品的比喻,隐喻。包装设计中,其造型、结构、图像、文字、色彩、材质都需要反映出商品特质。如:饮料广告首先可直观观察到是塑料瓶,之后我们感受到塑料是适合饮料的包装材料,然后再衍生出它便携和利于储藏的第三层意义。

乔治.奈尔森说:“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产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其具有的使用价值,还包括社会科技的体现,创造者和使用者共同使用使其成为历史沉淀,文化源流,地域特征等历史脉络的“象征”。比如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符号的使用不仅仅是表现自然物象,它超越了表象成为具有复杂观念和想象的语言形式。彩陶上的纹饰除图像之外更体现了一定共同体的标志,如:民族图腾或崇拜标记。彩陶文化给我们展示的不单单是一件粗陋的工具,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蕴含其中的意义有: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是时代历史缩影。在当时,水和食物是生活的中心,简单的一件陶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幻化成一种威严和狰狞的符号,饕餮纹之所以具有威吓的神秘力量,不在于纹样本身表现的造型怪异的动物,而在于其指示的权威神力。

传统纹饰在民族文化的意义上,通过文化层次的符号意义为感悟,召唤出特定的文化感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或者信仰,仪式,风俗等深层涵义,表现出一种自然历史文化的记忆脉络。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应用形式

中国传统纹饰蕴含中华民族最原本的创造和审美精神,使中国的设计作品在国际视野中更富民族特色。由于传统纹饰的有效合理运用,这些特定的意义符号,越来越让世人认识及了解,也让更多的中国现代设计师得到认可。从传统中探寻民族特色设计,不是简单的直线继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取舍,是在民族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的新的创造。在充分理解传统纹饰符号的文化内涵之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传统纹饰深厚的寓意形式,智慧和精神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1.传统纹饰符号的直接取用

现代艺术设计并不等同于抛弃一切传统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摒弃遗忘传统,而且在任何历史发展时期,传统都是存在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设计中合理运用传统符号更可以体现出创意和时代感。我们国家的传统纹饰符号体系资源非常丰富,运用最多最突出的以吉祥符号为首,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如“龙凤、麒麟、云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佛教图案等设计者经常把他们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中国传统纹饰符号有些在装饰和技巧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艺术性强的,有高超的处理手法和装饰形式的可直接取用,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但是这种直接取用也不是盲目的,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首先得注意取用量需适度,取用手法的合理性,需要有条理,尽量别把多种不同时期符号元素同时取用,要讲究文化脉络。然后还得注意现代设计题材的吻合,要考虑其暗含的文化寓意是否切合主题。

2.传统符号的提取和重组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多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需对诉求的主题特征,用途和受众的审美习惯做好研究,以此做为参考依据再进行作品设计。设计者运用各种设计规律,文化内涵将传统纹饰加以提炼整合再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现代艺术创作法则,将部分传统装饰纹样进行抽象变形,使之具有现代形式感。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以中国吉祥纹饰中的“凤鸟”为原型,以八卦喜相逢形式安排结构造型,两只凤凰抽象变形,环绕盘旋,形式优美大方,结构饱满。设计者还可以在已有传统纹样中挑选可被现代设计吸收的图案元素,将其重新构成。如:中国联通标志,取用中国佛教吉祥图案之中的盘长,取其部分结构重新构成,结合寓意“吉祥通达”与形式上达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也是视觉设计中传统符号运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这些将传统艺术符号进行创新设计的方法于我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可运用范围广。注意使用方法不能简单罗列拼接,需在了解对象和底蕴的前提之下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充分理解原纹饰的造型形式和特点之后,保证所提取元素具代表性,理性的将传统纹饰符号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设计元素。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应用

1.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与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过程的,可以说平面设计的这个过程本质上讲就是利用平面媒介传达信息,在二维空间对视觉对象进行设计和筹划,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符号定义的表达方式,它以符号的方式和原理为依据和手法。对于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合理,以“指示物”可以准确表达“指示”的信息,成为了平面设计作品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

平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和心理为机能,以图形符号和色彩为主要视觉元素,以各媒介为载体的视觉化设计。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造就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国画、书法、剪纸、泥塑、年画等,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都能为现代艺术设计者提供营养和思路。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这既符合科学规律也与艺术形式美法则原理相呼应。

中国传统纹饰经过中华民族文化的漫长历史历练,形成了各具内涵的图形和纹样。将这些有强烈民族特征的符号形象合理运用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完成学术理论到实际操作运用的过程,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国家的设计作品既有特色创意,又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向国际。

在市场上多见包装设计运用传统纹样中的龙凤、喜鹊、云纹、如意纹、太极八卦、百寿纹等,既满足了消费者审美意象也体现了东方文化艺术特色,表达了从古至今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标志设计中,艺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作品多处可见传统元素符号,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的标志是方胜图案造型,体现了民族和现代感的完美结合。方胜是中国特有吉祥文化图形符号,涵义有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这个案例是中国传统纹饰和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运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特有的写意手法,以“中国结”和“太极拳”的传统意象符号做了巧妙的重组,再加上五环标志完美体现了中国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奥运会徽也相应将中国传统印章形式与运动人形相结合,造型简练,动感飘逸,充满张力。人形造型间也透出了北京的“京”字造型,体现举办地的气势,表达了中国精神和神韵。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亦不奢赞言此设计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完美之作。”

2. 中国传统纹饰符号与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近十几年以来产生了符号语意学研究热潮,他们认为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语言。对产品的诠释不能脱离它的社会文化脉络,产品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外表,还与其环境生活实际和使用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人类文明空前发展的高度,产品设计这种有文化属性的产物与文化的传承和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现代设计亦需要传统符号来表现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也可以说产品设计是文化层次上的传统艺术语言。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展,是因为其自身的传承性,经过历史的冲刷,大部分优秀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新的创造在旧有的基础上萌生。人类的文明几千年以来就以这样的方式继续着发展。这样看来,可以说设计本质就是文化的传承和超越。因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民族积淀足够深厚,传统文化才具有足够底蕴来承载产品设计。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埃米尔. 加勒生产了带有“心灵意境”的家具,被称为“会说话的家具”,这种家具的外型经常使用一些自然材料,如:树枝、树叶或精美的木材将植物的“心灵”艺术性的转接到家具之中。我们观察一件物品的同时,他们说出自己的产生、使用技术、来自的文化源流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信息。这就要求作为设计师首先得了解这些语言,然后才能赋予器物们说话的能力。2008年奥运会火炬造型是模拟纸卷的形态,因为纸不仅是中国四大发明更是人类文明传递的使者,再者使用的云纹和红色是我国传统纹样和古漆器常用色,为奥运精神传递着宽容豁达,天地人和的东方精神。

设计是时代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设计将人们的精神风貌体现在造物之中,造物则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而贯穿始终人们的生活方式则是文化的载体。时代特色和美学随时展而变化,设计肩负着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是的双重使命。我们把传统常用的符号结构重组,以达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信息传达目的,这种手法的运用将我国一些传统的纹饰符号重新构成到新的载体之上,使之既新颖又有历史的印记.中国传统艺术美学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深刻巨大的,它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这是经过高度提炼产生的精华,积淀了形式美规律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如此,它极富生命力。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第7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摘 要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提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仿生形态应用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新理念。“仿生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仿生形态 儿童产品 包装设计

一、引言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近13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就有3.8亿,占中国人口的近30%。儿童产品是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消费市场。近几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会尽力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如买麦当劳套餐送麦当劳玩具,买喜之郎果冻礼包送小玩具汽车等。这对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愉悦身心、开发智力、激发孩子了解未知事物。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包装造型设计的研究较少,多用盒式、袋式或桶式包装造型,造型的同一化、设计简单。对此,针对儿童包装设计,我们可以从仿生角度加以研究,开发出更多的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设计作品。

二、儿童审美偏好分析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dr.wilosn,1929~)提出人类在深入了解自然、融合于自然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真正解放。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儿童熟悉的自然界的事物,对于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猫和老鼠》和《葫芦兄弟》等动物、拟人题材的动画片也很受儿童的欢迎。

儿童偏爱自然题材特征显示,儿童对于他所熟悉,且具有观赏性和玩赏性的事物感兴趣。如儿童对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都很感兴趣,仿生形态符合儿童的审美偏爱。因此存在引用的可行性。

三、仿生形态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自然的设计》一书中写到:自然可以为设计找到表现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的素材,打破某种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仿生物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到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一)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

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具象形态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可以增添包装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仿生设计在日本的包装设计中出现的较多,日本人似乎是有着对自然美有着本能的情结,整个国家都喜爱设计精致,工艺精良的包设计。他们设计的包装非常的迷人,把自然中的艺术美感用包装设计的形式传达得非常的生动,可人。

图1是日本一款儿童西瓜果冻的包装。此款包装采用具象模拟的方式,整个包装对于西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图案、色彩模拟的非常的形象。此款设计的外部包装采用了富有实用性的竹篓造型,内部的5个小包装是根据“瓜瓤”所设计的。用绿色的西瓜纹纸包裹竹篓装的五个红色的西瓜瓤,把西瓜的造型和色彩、图案描绘的非常的生动,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仿生包装设计。儿童对于大自然的向往是与天俱来,他们对这样可爱的仿生包装会爱不释手,垂涎欲滴。1是西瓜的完整形态与局部形态,2是西瓜皮的纹理图案,3是整体的西瓜果冻设计。整个设计体现了复杂中的简单,整个设计非常的巧妙。使用竹篓这种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材质,体现了一种绿色包装健康理念。

(二)生物形态抽象的提取

抽象形态提取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是对形态高度简化和概括。在包装的形式上表现为简化性,在传达本质特征上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图2是针对儿童所设计的纸巾包装。将动物身上最典型的特征进行简化运用到包装的外形中,为包装增添了生命力,当孩子们在使用时,就像是在与动物游戏一样,这也是设计师通过包装盒和儿童进行的一次无声的对话。

(三)修辞手法在仿生形态提取中的应用

1.夸张手法的表现

包装设计中的夸张是指通过集中表现某一事物,使之超出原有的比例概念,而与其它的产品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的反差效应,借以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从而达到突出展示某一种包装的目的。图3是一款儿童糖果包装,将装糖果的外形扩大糖果包装,夸张的比例让包装看起来非常特别。

2.拟人手法的表现

拟人是指赋予包装一种人的特性。不论是在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设计中,还是在包装的图形设计中,都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卡通形象是常见的使用拟人手法的设计创意,在包装设计中也不乏这类的例子。

图4是汇源百利哇系列产品之一,它针对儿童消费者的饮料产品。此款设计是儿童仿生包装的表现形式,利用大熊猫形象作为设计元素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设计,非常的可爱,生动,此款设计深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而且,汇源公司为产品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海报。买产品送海报,不仅可以张贴使用,还是一款游戏棋盘。儿童集的卡通形象越多,游戏越好玩。

四、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儿童对仿生形态的偏爱分析,从而论证了将仿生形态运用到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是科学的、可行的论点。“仿生形态的儿童包装设计”是未来儿童包装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将在儿童包装中形成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于帆,陈燕.仿生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朱智贤.朱智贤全集•第4卷,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第8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平面设计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分离出来,近些年,由于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增加.平面设计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现在有近700所高校拥有平面设计专业,而且每年的招生量都在增加,平面设计专业呈现出较好的势头。但发展的背后也有隐患,盲目的兴办专业、盲目的扩招,最后带来了很多问题,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首先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是很明确。其次,专业规划没有突出区域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和其他院校没有区别,不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都很类似。这里就体现个问题,我们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办学区域也都分布在各省各地,有的甚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是办学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都差不多,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出现,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缺失,现在的平面设计专业。很少有把民族文化课纳入教学体系中,学生在学校学习四年.却对当地文化表现出不了解,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尤其是在目前的大背景下、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我们的专业怎样面对机遇的同时,更好的去发展?笔者认为,艺术这门学科.不论是纯绘画还是设计,体现的都是人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是思想的问题,绘画或者设计都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手段。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提高自身对艺术的认识,认识艺术的根本问题.提高了认识也就提高了觉悟,这样才能创造出有思想的艺术作品。那么怎样提高认识?除了加强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审美能力外,民族文化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因为民族文化里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底蕴,是平面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来源。

2.黎锦图案具备艺术功能

黎族原始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经过有目的的劳动和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在解决温暖问题的情况下制作了黎锦,在原始审美意识的驱使下创造出了艺术的黎锦图案,这些图案充分地反映出了黎族妇女对生活、劳动及大自然的热爱。据资料显示黎锦图案共有160多种,其中包括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纹,直线、平行线、曲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但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这些图案主要用在黎族妇女服饰和龙被上、织锦壁挂、织锦挂包以及各种装饰物品上。多以吉祥物体为主。

2.1黎锦装饰图案在造型上不拘泥一格,整体造型美观、大方、不论是人形纹、几何纹、动物纹还是植物纹,黎族妇女在创作图案造型的时候,事先并没有整理好构思,而是凭着自身的感觉走,在造型上有具象造型,也有抽象造型,但都十分重视形式感的处理、重视形式美的规律、注重实用的适应性、注重点、线、面及形式要素的处理,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造型独特、简洁、大方,体现了黎族妇女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

2.2黎族织锦图案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也非常讲究。黎族人民有自己的色彩观,创造出的五彩相缀的黎锦、黎筒裙早就闻名遐迩,色彩搭配上注重补色关系的对比.同时又注重同类色和邻近色的使用,织锦多以黑色或棕色做底色,图案用青、红、黄、白、绿等色相同配置,使黑白色产生明暗的对比、红绿产生互补色的对比,在色彩的调和使用上,以红黑等纯度相近的色彩进行稳重配合.使其色彩产生明度、纯度的基础上,又有补色的强烈对比,使创造出的黎锦在色彩上产生稳健、成熟又活泼的艺术效果。黎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黎族人民对色彩情感的认识也趋于相同,但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认识。比如黎族人民认为黑色代表吉祥、永久、庄重与驱邪逐妖;红色代表认得尊严、权贵、亦可赶恶挡魔;黄色代表男性的健美和精力的充沛;绿色代表人的生命;白色代表妇女心灵纯洁和吉祥如意。可见,黎锦图案色彩不但具有象征性,同时还具备民族特有的神秘性。

2.3受环境、气候、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黎族人民形成了其民族特色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首先谈的是自然美,黎族人民有的居住在山中,有的生活在水旁,山水带给黎族人民取之不尽的生活食粮.在山水的文化中,黎族人民对山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依山膀水的自然生活条件使黎族人民对自然风光有了独特的审美认识,从黎族织锦中我们看到,锦上展示出绚丽的热带风光自然美,诸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以及牛羊鹿群、槟榔、椰树和木瓜等动植物,这些形态美观的纹饰图案,体现了黎族人民自然美的审美价值取向。其次谈社会美,黎族织绣妇女满怀热情地将先辈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劳动成果纳入视野从事创作,这就是社会美的一种体现,同时黎族妇女也直接参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生产活动,对此不仅熟悉了解,而且深有体会和感受.比如渔猎、农耕、放牧等,以及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它们都在黎锦创作中用相应的图案表示出来,她们把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脉络记载下来,借以展示本民族的社会美。

2.4象征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在黎锦图案创作中,黎族妇女往往采用以彼物比此物,以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生态习性,取其相似或相近加以类比,表达诸多的吉祥含义,使象征内容更加强烈、集中。黎族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接触中,对大自然一切事物的认识有了特定的含义,这些认识反映在黎锦图案中,使图案有了自己的寓意和象征性。黎族人民认为白鸽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自鸽的习性是常成群飞翔,它们团结、友爱、亲和有善,所以人们常以白鸽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而黎族妇女创作白鸽纹饰图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蛙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黎族织锦纹样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蛙纹。许多织锦图案上都离不开青蛙纹,她们把青蛙通过各种造型,各种色彩织在织锦上,青蛙是黎族人民崇拜的吉祥物,认为蛙神能保佑人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反映出入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3.平面设计专业开设黎锦图案课的必要性

3.1弘扬黎族文化、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片面的认识.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认为大学四年能学会设计出作品、学会使用几个软件、懂得实际操作就可毕业了,却没有认识到设计的真正内涵,导致学生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但实际上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唯一标准。黎锦图案的内蕴,是现代平面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图案表面看来是些自然形象的简单组合,但却是黎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黎族文化的精髓、是黎族文化的视觉反映,体现出黎族人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它形态多样、内涵丰厚、历史悠久、贮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和科学技术,蕴含着我们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源的精神。作为地方高校,我们有权利和义务来传承黎族的精髓文化,可以把这些经典文化纳入我们课程体系中,首先可增强学生的理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因为艺术修养是构成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次加深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因为地域文化会带给我们艺术创作灵感;再次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把中国博大的文化融汇贯通;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可开设黎锦图案课程,把图案理论与现代平面设计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黎锦图案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对黎锦图案的学习.不仅弘扬了黎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重新认识黎锦图案。将图案赋予现代社会所蕴含的意义,设计出符合新时期的艺术创作形式.找到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精神。

3.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艺术这门行业总体来讲,是一个相对抽象的专业,它要求艺术工作者不但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纵观国内外的艺术大师,不论是音乐还是美术、还是设计,这些大师哪个不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师,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黎锦图案就是黎族妇女丰富想象力的结果、是黎族精神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气息,黎族人民正用他们饱经沧桑而又极为乐观的智慧创造出民间艺术殿堂和美丽的梦,黎锦图案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源远流长,象征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又洋溢着黎族艺术单纯、率真、稚朴的工艺。正是因为图案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深入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这种想象力的由来,并做到举一反三。对图案进行在创造,用现代艺术的审美标准重新诠释这些图案,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民族认同感的、地域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第9篇:人物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装饰;后现代艺术观念;装饰形态. 

    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平台,装饰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是从事各类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大装饰”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意念、设计素养和原创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时,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沃林格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在原始社会是艺术的审美核心。各种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关后现代装饰语意的教学,应当从以下二个方面人手,才可确保“‘大装饰”思想富有艺术设计的当代性。

    一、装饰的观念问题

    把握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确保艺术设计当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的热点,它泛指现代工业社会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些艺术思潮和观念,是当今西方学者对当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些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观念也正在被国内学术界接受与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而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现代艺术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人性倾向的设计观念,后现代设计致力于消除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设计更加富有温情色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后现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学生面对装饰观念的学习和把握上,不妨采取“两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传统的古典样式,详尽地了解东西方在装饰领域的不同艺术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另一端深人研究当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用兼具时代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眼光来审视和评析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装饰观念,并具备引领和培育大众审美走向的能力。

二、装饰的形态和语言问题

    在后现代设计中,装饰是通过材质、肌理、声光、色彩以及运动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对所装饰物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装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语言中的形态表现。因此,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装饰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态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态与设计表现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