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值周情况总结精选(九篇)

值周情况总结

第1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通过前期学习,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始进行以“小组建设”为课题的课改工作,尝试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主人。我们班有39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一组有6个人,有3个小组7人。每个小组在人员组合上尽量均衡,包括男女生人数比例,成绩优劣组合等,班干部也平均安排到每个小组。在座位安排上,我采取小组集中(在这方面我也借鉴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和綦江隆盛中学的经验,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模式,但是由于学生情况差异大,自律意识很难一步到位,所以这个环节几经周折,最后还是采取传统模式,但是小组组员集中。)同时在组内位置安排上,我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组合模式。这也为之后的很多活动做好了准备。在对小组确定之后,就开始进行小组内部建设。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每个小组设置纪律组长,学和清洁组长。组长由组员自己推选。纪律组长负责维护本小组日常纪律:包含课堂,课间,自习纪律和记录。学负责本组学习方面的工作:包括组织课堂讨论组织,组员发言次数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收发等工作。清洁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完成清洁扫除,并检查清洁完成情况和记录。然后分小组讨论制定班规,先由每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哪些应该作为班规,然后集中,我与班干部一起采纳共同的意见,增补不足。这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也让每个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接着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具体实施。每个小组轮流值周,值周小组履行班委职责,在所在小组的班委的组织下完成日常班务管理。纪律组长负责这周的日常纪律,并直接负责向班主任反映纪律情况。学负责日常教学服务,注意班上课堂学习情况,关注班上学情变化。处理教学中得突况,如课前准备,老师没按时到课堂等,还负责早读组织,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学情。清洁组长负责本周的清洁卫生工作,监督检查一日三扫情况,检查保洁落实情况,组织一周两次的大扫除,特别注意卫生死角(如卫生角,门窗角落等)。每天检查落实后方能完成当天的工作。其他组员有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借阅收还记录,检查书籍的保护情况。安检员,负责教室电灯,电扇和饮水机的开关,晨检,午检。同时也设有一名管水员,负责班上随时有水饮用。这样就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而且值周小组与其他小组互相监督。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前进行值周小结,值周小组总结本周的值周情况。而每组组员进行自我书面总结,由值周干部整理后交班主任处进行比较分析,以辩评价总结的客观公正性。

加强过程监控,注重阶段总结,建立奖励机制。学生既是自主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被管理的客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不公正的问题(如多记一次违纪,少记一次发言等等)。这些客观上都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加强过程监控。监控的方式很多:定期召开班干部,组长会,指导他们认真记录,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畅谈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让大家谈谈怎样对待这样问题,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处理。让学生认识到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从而培养了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阶段总结也是一种监控,我们每学月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汇总所有数据,文字资料,评出优秀小组,优秀组员,优秀组长等等。期末进行表彰总结。根据几次阶段总结评出3个优秀小组,评出优秀组员和组长,并发给奖状。对表现优秀,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进步特快的学生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了学生自律意识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效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看到了一定效果:学生在清洁方面能做到自觉安排,自觉监督,自觉检查;在学习上课堂讨论积极主动,组长在作业检查验收方面比较到位;纪律方面基本能自主管理,监督。让我们老师得到了一定的解脱。当然这只是开始,还需要我们在探索和尝试中不断学结。

本文作者:肖永莲工作单位: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第2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实行措施:由于考虑到中午检查会与值周班检查时间发生冲突,所以有一次会在课间操的时候进行检查,但还有一次会在中午时候进行检查,对于高一检查时卫生较差的,我们会叫出劳动委员(在劳动委员不在时,叫出班干部或当天值日同学)进行通知或打扫。让他们不要忘记了。对一些不知道怎样打扫的进行指导、说明,垃圾未倒的一些可以马上完成的进行现场监督,看着他们完成。

本学期开始特别加强对值周班的检查。每天对值周班都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填补值周班卫生监督的空白。

遇到问题:

本学期大部分班级对学生会的检查及批评能做到虚心接受。只有少部分人不把检查当一回事,对于检查指出的问题,总有一大堆推托之词,或是爱理不理,无动于衷。

下学期工作的方案(部分):

1、对高一、高二开展一次劳动委员会议

对上学期保洁、卫生工作完成较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上学期完成较差的班级进行批评。(参考xx学年第一学期卫生总结)然后把高一、高二较差班级的劳动委员留下来,再进行指导提醒。

2、发放红、蓝卡

对较好、较差班级分别发放红、蓝卡,先拟定在半学期对卫生较差的班级发放蓝卡,进行警告。基本上在一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发放(红蓝卡发放给各班的劳动委员)

3、对无扣分班级进行等级评定

对无扣分班级,我们分为a、b、c档进行评比,a为较好,b为稍有不足,此举可以更直观、方便地为每周的较好、较差班级进行评比。

4、对大扫除进行扣分

此举只是为了直观地显示了各班大扫除的卫生情况,对无扣分同样进行a、b、c档,为了在评较好、较差班级大扫除情况的方便。以及平时可以方便监督(大扫除仅作为评较好、较差班级参考的数据)

5、监督值周班

第3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一、制度目的

1.1为有效推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便于公司领导了解主要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公司实行管理工作日报、周报制度。

二、适用范围

2.1公司全体成员

三、职责要求

3.1、普通员工:按工作日报、周报的模板详细填写,进行汇报和抄报设置,并按时提交。

3.2、部门负责人:按工作日报、周报的模板详细填写,进行汇报和抄报设置,并按时提交。同时对本部门普通成员日报、周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仔细阅读普通成员工作日报、周报,对工作日报、周报进行审核与评价及时填写反馈意见,与普通成员就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计划进行交流。

3.3、公司经理层:按工作周报的模板详细填写,进行汇报和抄报设置,并按时提交。同时对各部门负责人日报、周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仔细阅读各部门负责人日报、周报,对工作日报、周报进行审核和评价,如有可及时填写反馈意见,与各部门负责人就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计划进行交流,对员工日报或周报可参照予以问询点评。

3.4、综合部:对日报周报表的考勤情况进行详实统计,为考核提供相关依据。

四、汇报关系

汇报人

汇报领导

抄报对象

企业员工

部门负责人

企业群

部门负责人

总经理

企业群

经理层

董事长

企业群

五、日报周报的填写要求与提交

5.1、提交时间:日报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下班离开公司前)进行提报,汇报领导需在当天晚上24:00前进行回复审核与评价建议;周报需在每周日晚上24:00前提报,汇报领导应在次日上午12:00前回复审核与评价建议。

5.2、内容要求:汇报人需认真填写日报、周报,日报周报采取以企业微信提交的方式。日报、周报的总结部分应包含工作内容要点与完成情况,计划部分应包含工作内容与完成标志。

5.3、特殊情况:所有普通成员遇出差、在外等情况,日报周报仍然需按时提交,因特殊原因不能提交,需以电话、微信等形式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抄送给综合部,否则视为漏交。

六、执行规定

6.1、计分标准:

提交情况

分值标准

情况说明

按规定提交

2

按时保质提交

未按规定提交

晚于规定时间、提交内容不规范、敷衍应付、工作无法汇报清楚等情况

未提交

-2

未提交且未说明情况

6.2、考核政策

公司月度绩效和年终评优等事项均参考日报、周报的填报情况。日报、周报的月度计分分值标准按照当月实际工作日为基数进行核算,低于当月分值标准的员工(如遇请假,分值标准按照当月实际出勤日为基数进行核算),当月月度绩效将扣除10%。连续2个月或者累计3个月月度计分低于当月分值标准,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第4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通信设备 全寿命周期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电量需求的急剧增加,同时电力企业对设备可靠性等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因此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在电网内得到推广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在电力通信设备方面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设备、系统或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其在整个寿命周期或预期的有效寿命周期内的全部费用,即系统或设备从购买使用维修直至报废所需的直接、间接等方面的管理模式。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风险评价模型

总风险值定义:总风险值=风险值*处于该状态设备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总风险值大于0.2定为高等程度风险,总风险值大于0.1小于0.2定为中等程度风险,总风险值小于0.1定为低等程度风险。良好、正常、注意、严重状态风险值分别定为0、0.1、0.4、0.8。按交叉容量划分,传输设备风险评估0-20%为严重状态,20%-30%为注意状态,30%-50%为正常状态,50%以上为良好状态。

三、青海电力通信设备实例应用

1、青海通信设备概况。截止2014年底,在运通信传输设备707台,按设备容量划分如下:10G容量设备50台,2.5G容量设备207台,155/622M容量设备450台。

2、投运时间分布。传输设备技术、资产规模的投运时间分布:0-5年共455台,5-8年共239台,8年以上共13台。

3、状态评价等级分布。截止2014年底,共评价155/622M及以上传输设备共707台,其中10G传输设备50台,良好17台,正常28台,注意3台,严重2台;2.5G传输设备207台,良好37台,正常152台,注意18台,无严重状态;155/622M传输设备450台,良好25台,正常390台,注意30台,严重15台。(1)风险评估情况如下:良好状态共79套,占总数11%,总风险值为11%*0=0。正常状态共570套,占总数80%,总风险值为80%*0.1=0.08。注意状态共51套,占总数7%,总风险值为7%*0.4=0.028。严重状态共17套,占总数2%,总风险值为2%*0.8=0.016。(2)风险值分布情况:大于0.2,0套;0.1小于0.2,0套;小于0.1,707套。(3)风险评估结果:通信传输设备全部处于低等程度风险。

4、影响因素分析。(1)2014年,设备质量类共计5次,占50%;外力破坏引起光路故障共计5次,占50%。统计表明故障主要原因为设备质量、外力破坏造成业务中断。(2)近5年平均使用寿命分析:传输设备共退役3台,平均寿命8年,其中技术淘汰2台,升级改造1台。

5、绩效水平及预期目标。(1)2014年传输设备绩效水平:国网公司要求值: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10年。青海公司实际值: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5年。(2)未来5年传输设备绩效指标预期目标:2015年,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6年;2016年,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7年;2017年,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8年;2018年,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9年;2019年,通信业务通道可用率≥99.999%,平均使用寿命10年。

四、资产管理提升保障策略

1、工程设计策略。(1)选用SDH或MSTP设备,传输距离超过200Km,速率达到2.5G应使光传输设备的发送和接收功率和配置满足传输要求。(2)330kV及以上变电站光传输设备速率为2.5G及以上,110kV变电站光传输设备速率为622M或2.5G。

2、设备采购策略。(1)科学、合理编制技术规范书,适当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和标准。(2)优先选择主流厂家设备,减少及杜绝非主流设备入网。

3、运维检修策略。(1)合理安排定巡检工作,优化网络结构,适时组建光缆环网。(2)在方式发生变化、网架薄弱、恶劣天气等情况下,应增加巡视频次,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4、技改退役策略。(1)无修复或难以消除故障的传输设备,整体替换或更换框、模块等。(2)退役设备完全报废,纳入备品备件库调配使用,重新投入使用。

第5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新途径,联合小剂量经典抗抑郁剂,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用解郁丸与小剂量丙咪嗪剂(每日≤50mg)联合用药,再用同一剂量的丙咪嗪进行对照研究。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诊断工具,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排除抑郁症,结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躯体化症状因子分>2.0(标准T分>60分),符合CCMD-3诊断标准者,确诊为躯体化障碍,输入计算机,随机分成治疗组(解郁丸+丙咪嗪)和对照组(丙咪嗪)予以口服药物治疗。门诊治疗,开放式观察。治疗前分别用症状总体量表(CG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确定基础分,治疗后前4周每2周评分1次,后8周每4周评分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CGI量表分值变化,评定疗效。结果:共收集确诊躯体化障碍58例,其中男17例,女41例。随机分组后,治疗组年龄28―59岁,平均36.4±13.8岁;对照组年龄25~63岁,平均34.7±14.6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CGI、SCL-90基础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周后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2)。12周后用CGI量表评分疗效肯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量表减分率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解郁丸与小剂量丙咪嗪剂(每日≤50mg)联合用药,再用同一剂量的丙咪嗪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用解郁丸6g,2次/日,丙咪嗪片剂25mg,2次/日,饭后温开水口服;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对照组:用丙咪嗪25mg,2次/日,服用方法、忌食同上。两组治疗时间均定为12周,每4周为l疗程。

观察方法: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诊断工具,用HAMD量表(汉密尔顿)排除抑郁症,结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躯体化症状因子分>2.0(标准T分>60分)符合CCMD-3诊断标准者,确诊为躯体化障碍,输入计算机,随机分成治疗组(解郁丸+丙咪嗪)和对照组(丙咪嗪)予以口服药物治疗。采取门诊治疗方式,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辅助工具。治疗前由经专门培训的测评科室对其疾病严重程度、症状表现统一评分作为基准分值,治疗2周后用观察量表评分1次,分析减分情况,统计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从第4周开始,每4周用CGI量表评分1次,12周治疗结束,观察各分值变化范围,评价疗效,减分率愈大提示疗效愈佳。观察总体疗效:由负责量表评定的医师用CGI量表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统一评分,共分为5级。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明显,3分症状严重,4分症状极重。观察症状改善与变化:主要分析症状自评量表(SCL-90)项目中相关的(躯体化、抑郁、焦虑)3因子分值变化情况及减分率,评定疗效。观察治疗中两组之间的减分差异性:经过12周的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减分率,对疗效作出结论。

统计学方法:58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12周治疗结束后,把所有数据交统计人员汇总,按照设计方案,对性别、年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评分情况等分类计算数值,将不同数据输入电脑,以t检验或卡方检验方法,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评定疗效,得出结论。

第6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股票投资作为现代社会投资的重要手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全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股票投资中,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理性投资,这样对于行业的选取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时也暗含着很多危机,其中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势必会越来越重视相关领域的发展,而有色金属行业作为能源行业有着一定的投资潜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有色金属行业所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由于指标体系中有一些互相相关的指标,造成信息重叠,因子分析法可以利用最少的信息丢失,将原始的众多指标通过降维处理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在指标设计过程中,由于原始数据中各种指标的量纲不同,在作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即可进行因子分析,作完因子分析后,根据因子模型从而得出所有上市公司的最终得分情况,根据分值的大小来判断投资价值的大小,分值越大,越有投资价值,最终可以得到投资价值的排名状况,从而为投资者在公司选取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选取上市公司投资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到指标反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全面性,还要考虑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各指标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具有操作性以及数据能否有效地得到搜集等许多问题。在指标选取方面,目前则没有统一的规定,本文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方面进行研究,所以结合相关文献,在坚持指标之间互补性与全面性的原则下通过以下指标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一是变现能力指标,二是营运能力指标,三是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四是盈利能力指标,五是投资收资指标,六是公司发展能力指标。在本文中具体选用以下基本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率现金含量、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来代替上述六大类指标,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研究。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搜集,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金长江交易财智版软件里上市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公报。得到数据后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使得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

(二)模型适度性检验为了检验所选指标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其进行模型适度性检验。根据已得到的无量纲数据,利用SPSS18软件,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数据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因子分析初始解、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分析结果如下:(表略)因子分析的KMO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概率值为0.000,即假设被拒绝,也就是说,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着差异。同时,KMO值为0.764,根据KMO度量标准可知,原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根据适度性检验可以看出利用因子分析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是可行的,所以本文用SPSS18软件得出因子分析结果,具体结果与分析结果如下:(表略)数据作因子分析后的因子方差提取和因子旋转结果。各列数据的含义是:第一列至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对原有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第一列是因子分析的14个初始解的序号;第二列是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特征值),它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例如:第一行的3.288表示第一个因子变量刻画了所有变量总方差14中的3.288,它刻画的方差量最大,下面各因子刻画的方差量依次减少;第三列是各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因子刻画的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例如:第一行的23.486即是3.288/14的结果。第四列是因子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表示前m个因子刻画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比例。例如:第二行的40.402是(3.288+2.368)/14的结果。第五列至第七列是从初始解中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后对原有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这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我们指定了提取6个公共因子。可见,提取的6个公共因子可以描述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0.525%,大于80%,可以认为这6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第八列至第十列是旋转后的因子对原始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从图1看到:横轴表示公共因子个数,纵轴为特征值。当提取1、2个公共因子时,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当提取第7个以后的公共因子时,特征值变化比较小,基本趋于平缓。由此说明,提取6个公共因子对原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着的作用,而提取7个以上的公共因子对原变量的刻画已经无显着贡献,因此,这里提取了6个公共因子,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方差。图1也说明了这点。(公式略)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关系数大,第二因子与净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相关系数大,第三因子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相关系数大,第四因子与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相关系数大,第五因子与净利润现金含量、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关系数大,第六因子与速动比率相关系数大。根据各个因子与各指标的相关程度的大小,可以对上述6个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为盈利与偿债必需因子,因子2为发展潜力因子,因子3为收益必需因子,因子4为营运能力因子,因子5为变现因子,因子6为速动比率单独因子。

(四)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并排序每个因子所占权重如下所示:(公式略)由实证分析可知,排名在前三位的是亚太科技、博威合金、包钢稀土。说明这三家上市公司在本文研究的时间段内财务运行状况良好,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尤其是排名第一的亚太科技和第二的博威合金,其因子2即发展潜力因子得分分别为5.35和4.84,说明这两个公司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排名第三的包钢稀土,其因子3即收益必需因子得分较高,说明该公司在该研究时段的投资收益情况较好。排名在后两位的公司是株冶集团和云铝股份。株冶集团其因子3即收益必需因子得分只有-4.55,说明该公司投资收益情况较差,而云铝股份的因子5即变现因子得分只有-6.55,说明该公司的资金变现能力较差。根据实证分析可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适合用因子分析来进行研究。在因子分析中,不仅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排名情况,还可以根据各个因子的得分来分析上市公司具体在哪个方面更有实力。

第7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反映了该国在该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一成果可以用几个主要的综合经济指标表示出来,借以考察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情况,并可用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进行对比,以分别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等。这些综合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指数、利率、工人就业率、进出口贸易额、政府支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总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经济活动的成果的最概括、最主要的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其内容为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是指明在统计期内所生产的总值如何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和使用的,它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第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它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计算作为以后生产阶段投入的中间产品,仅考虑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例如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按产品流动法计算可将其国民生产总值表示为下式:

GNP=A+B+C+D-E

式中A代表个人消费支出,

B代表私人总投资,

C代表政府支出,

(D-E)代表净出口。

第二,所得法(收入法)。所得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它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即把雇佣人员报酬、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相加而求得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物质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所以也称为生产法。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以上三种计算方法中,产品流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所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如果用其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与用产品流动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不一致时,则应按产品流动法所得出的数字进行调整。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同时计算另外两个与之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样的,即产品流动法、所得法和部门法。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收入概念,后者则是一个生产概念。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净值。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可以用于社会消费和净投资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它等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以后的产值。

②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情况的另一个主要的综合指标,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等于工资、利润、利息、租金与政府津贴的总和,也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津贴

与国民收入密切联系的也有两个重要的总量指标,即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与所得税,加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与政府向居民户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所得税、财产税等,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又可分为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储蓄两部分。

③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因此,它的变动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产量所发生的实际变动,另一种是价格所发生的变动。

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是正常的,而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则是虚假的。为了准确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使得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要按某一不变价格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样,对于国民收入也应作如此的处理。

利用不变价格折算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首先要把某一年确定为基年,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调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就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便于进行比较。

物价指数是各单个商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之比,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这种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很难寻找,因此并不适用。实际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有关资料同样也可以求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例如,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531亿元人民币,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45,006亿元人民币。以1990年为基年,由《中国统计年鉴》可查到,1994年对19

90年的发展速度为158.5%,用它乘以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得到1994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29,372亿元人民币,比1990年增长58.5%。而如果用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其增长率为142.9%,二者的差距约为85%。存在这样大的差距表明利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显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一个平均指标,它等于某年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当年人口数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经济运行的侧重点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后者主要是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前者则有助于了解一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

因此,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补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形势。

投资者基本上明了并掌握了上述几个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的资料后,通过对它们的水平高低、增长速度、部门构成和地区差别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大体了解当前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状况。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各个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以及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投资情况等,就可判断现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气候对投资将有何影响,为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时机和解决如何投资打下最根本的基础。

(2)经济运行变动特点

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情况只能对国民经济形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要深入掌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还必须对经济运行的变动特点进行分析。与对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分析相比,对经济运行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更偏重于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说明增长波动的特征,即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二是经济结构的动态比较,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三是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说明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状况,并联系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说明物价变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与判断。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反映了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每个周期由大量经济活动几乎同时的扩张与随之而来的普遍的收缩、萧条与复苏等阶段组成,并且这种波动重复出现。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时期,即经济活动扩张的或向上的阶段;衰退时期,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萧条时期,即经济活动的收缩的或向下的阶段;复苏时期,即由萧条转为繁荣的过渡阶段。判断整体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工业产量、销售量、资本借贷量、物价水平、利息率、利润率与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动。

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经历过两个阶段,即传统经济周期阶段和现代经济周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市场经济各国的经济周期表现为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因此,经济周期统计和分析基本上建立在绝对水平的统计指标基础上。但是本世纪30年代西方大萧条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较少出现原来那种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据此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消失了。然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虽然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在消失,但相对水平即经济增长的经济波动却存在。为了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周期,定义了传统经济周期和现代经济周期的概念。传统经济周期,又称古典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收缩、萧条、复苏是在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循环的。现代经济周期,又称经济增长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是在相对水平即增长率指标基础上来测度反映和分析的经济波动过程。

在现代经济周期中,其四个阶段的区分已经不很明显,不过繁荣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对前面所讲的几个指标的动态比较,可以发现在繁荣与衰退两个阶段都各有其典型的表现:繁荣阶段,国民经济活动发展到比较高的状态,各行业都欣欣向荣,新行业、新企业纷纷建立,老企业进行更新、开拓,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品种类、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同时,总体市场需求也大大增加,商品销售量猛增。工商业企业迅猛扩张,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信贷规模趋于膨胀,资本借贷量增大,利息率上升;另外,在对资金的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另一生产要素--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因此,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下降。企业盈利增长,利润率提高。

衰退阶段,整体经济收缩,各种经济活动都开始衰退,市场需求锐减,产品滞销,各企业被迫缩减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工业产量与销售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资金与劳动力的需求的相应减少,资本借贷活动收缩,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率普遍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倒闭关门。

经济运行这种潮汐般的涨落对投资者的影响非常大。对投资者来说,能否识别整体国民经济处于哪个阶段,能否预测经济循环将在何时转到下一阶段,这对于其资金的投入方向、规模等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各种行业受经济周期循环作用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行业受其影响很大,当循环处于繁荣时期时,它们随之繁荣,而在循环转向衰退时它们也随之衰退;有些行业受循环的影响则较小。前者一般包括生产奢侈品、装饰品或一些耐用消费品的行业以及旅游业等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因为对这些行业的消费主要视收入状况而定,收入高时就多消费,收入低时就少消费或不消费。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该行业的需求就高,该行业的利润率也高;而衰退时期需求减少,行业利润也降低。投资者在经济繁荣阶段或由复苏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中就应该选择这些行业投资,以分享其在繁荣时期的丰厚收益;在衰退时期或由繁荣转向衰退的时期则应及时抽出资本转向那些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增长型行业,即由于新技术应用或新产品开发所形成的行业,其产品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因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功能强大或用途广泛,价格也不一定很贵,易于为一般消费者接受。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这些行业更有发展前途,具有很强的行业增长能力。投资于这类行业可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分享由于行业增长带来的利益。第二类主要是一些生产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如饮食业、服装业、医药业及公用事业等,其产品为人们生活所必需,需求弹性很小,即使收入大幅度减少也不能因此而缩减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因此,在衰退时期投资于这些行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可以少担风险。

当然,投资于这类行业,在繁荣时期很难获得像前面所讲的奢侈品业等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的行业那样的高额利润。因此,如何妥当地安排投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在尽量少担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仍需投资者把握实际情况,依据形势的不同做出安排。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技术与技巧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

②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物价总水平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国民经济运行的状态、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等,都要通过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表现出来,而反映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的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旦经济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观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为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物价总水平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经济变量,从变动的可能性而言,无非有三种:上升、下降和稳定。从实际变动情况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具有不可遏制的上升趋

势。因此,分析物价变动不能不联系到通货膨胀。 一般在没有价格管制、价格基本上由市场调节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同义语。但是需要指出,一次性或短期性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或者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不能算作是通货膨胀,只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普遍的上涨才能算作通货膨胀。

既然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那么,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就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第一,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又称为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零售物价指数是由一国政府根据本国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文娱等费用编制计算而得,用以衡量一定时期生活费用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第二,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一国商品批发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例如,我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5,006亿元人民币,而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29,372亿元人民币。设1990年平减指数为100,则1994年的平减指数为45,006F29,372×100=153.2,说明1994年物价比1990年上涨53.2%。

以上三种指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各有优缺点,而且,由于这三种指数所涉及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同,计算口径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指数。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零售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根据对以上指数的衡量,可将通货膨胀按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即缓慢而持续的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率不超过10%;第二类是奔腾的通货膨胀,即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达到两位数水平;第三类叫狂奔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率达到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

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影响经济表现在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一方面固定收入阶层、抚恤金与养老金的领取者以及债权持有者将因此而蒙受损失,因为其货币所得并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所得或实际债权将会应之而减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工商业企业及债务人、投机者等将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好处。企业将因产品价格比成本价格上升更快而增加盈利,债务人将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其实际债务,投机者则因其预测到通货膨胀的来临而进行的投机活动而获得收益。

通过改变产品产量影响经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种成本的升高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那么企业就不愿生产,总体产量将会下降;另外,在较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进行产品或原材料的囤积比进行投资更能获得利润,因而将刺激企业进行投机活动,阻碍工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不同商品价格上涨速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地说,需要最迫切、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价格上涨最快,如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往往快于非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这就造成了投资主要流向那些价格上涨较快的部门,而非必需品生产部门等价格上涨较慢的部门尽管因物价普遍上涨而导致成本上升,但由于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慢而使得利润下降,因此,投资就不易流向这些部门。

正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那么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不能不考虑到通货膨胀,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知道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过度需求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理论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由于存在过度的需求\拉上"的,具体而言即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而引起了通货膨胀,或者说由于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导致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的通货膨胀。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经济中存在着某种垄断力量而促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将一般物价水平往上\""推进\"",造成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导致的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垄断经济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通过制定垄断价格人为地抬高物价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因此,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因为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但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一致的,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仍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的最初成因可以是成本推进或需求拉上,有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一旦通货膨胀起动之后,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就互为因果了,一定条件下二者甚至会同时出现,因果关系也不复存在。因此,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用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的理论就不合适了。

冲击与传导理论是一种关于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的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冲击是一种力量施加于经济系统上,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经济系统内部,也可来自于经济系统外部;可以是经济力量,也可以是非经济力量;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非确定的。例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可以视为一种来自外部的冲击,利率提高可视为一种政策冲击等等。一个冲击发生后,将会对经济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称之为传导。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必将影响到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这一影响的具体途径,就是一个传导过程。

冲击与传导理论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是否完全合理,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运用这一理论的确有助于解释一些前述三种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分析时,用这一理论比较容易把握问题的重点。

理论与事实都证明: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必定会出现通货膨胀。可见,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长视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冲击因素。那么,这一因果关系体现在哪里呢?大致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阶段有关,如果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增长水平之下时,其对应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当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增长水平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二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可对应不同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而言,对应于扩张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对应于收缩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则较高。

依据上述两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例如,当前经济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种种分析后我们认为下一年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呈下降趋势,那么根据前面的结论,同一经济增长率在收缩时期会对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又依据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阶段的关系,因为经济增长是向潜在增长水平下降,所以这一通货膨胀率将会降低。

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有很多比较重要的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转变、战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因素可能会超过经济增长而成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例如,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的顺差,那么一方面意味着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应量减少,另一方面,因出口换回的外汇或流入的外国资本在国内市场上不能流通,需要兑换

成本国货币,就会迫使政府大量投放本国货币。在这两方面原因之下,通货膨胀将会显着上升。可见,要想比较准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发展状况,必须注意全面观察各种可能的冲击将对通货膨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能否及时判断各种冲击的产生与传导,对投资者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 ③经济结构变动的动态比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各种比例关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最终需求结构等,这里只介绍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因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中心。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于优化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衡量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指标是产业结构变化率。对于产业结构已达到高等级的国家来说,这一指标不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但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需要逐步升级,因而产业结构变化率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的具体化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变化率,即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相对比重变动状况。计算GDP变化率时可用现价或不变价,如果要用于反映现状可用现价计算指标,若要反映变化规律时则必须用不变价计算。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构成国民经济的各项产业在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的比例应该是在保持绝对量增长的前提下,第一产业(农业)的GDP相对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流通服务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变,经济增长才能更有效率。

(3)政策措施影响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运行,通过价格杠杆与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或由于经济运行中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使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还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局势,采取一定调控措施使市场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各种经济政策与经济措施,因此,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成为宏观分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这方面的具体介绍将在本章第三节中展开。

(4)>!

经济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对政府来说,应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促进经济良性运转;对投资者来说,也应对此认真分析,预测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很明显,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资源的锐减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都会引起经济的严重波动,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大的经济波动,这些变化包括战争、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国际封锁和经济制裁等。

第三,由于国内非经济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严重干扰。例如,发生政治动乱、发生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等,都会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第8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农业上市公司;因子分析;相关分析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其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综合比率评价体系,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一财务评价方法被称为“沃尔评分法”, 尽管其在理论上还有待证明,在技术上也不完善,但还是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改进和完善。

一、沃尔评分法的缺陷

1.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足。一是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大,即其所选择的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等7项指标缺乏理论依据,无论在指标数量上还是在指标权重上都未能给予有力的证明。二是指标体系的综合性低,即上述7项指标仅仅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无法反映企业的综合能力。

2.财务指标标准值的灵活性不高。传统沃尔评分法中的财务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经验性的,是一个唯一性的数值。然而,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甚至是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对于财务指标“合理状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调整,提高评价的灵活性。

3.评分方法的合理性不够。一是当某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大于标准值为理想时,原有公式合理;而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本应越高,而用原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二是当某项财务指标的实际值略高时,会导致总得分大幅度升高,而当实际值偏低时,总得分下降的幅度远远不及上升的幅度,从而夸大或掩盖某一指标的影响,给实际管理工作造成假象。

二、沃尔评分法的改进方案

1.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四方面筛选系统、全面、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财务指标,建立评价指标库;其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等情况,从指标库中挑选合适的财务指标建立特定的行业指标库;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从特定行业指标库中提取出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构建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

2.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首先,确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等一级指标的比重,依据经验性及简单易行两大原则,在总分100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可占45分,偿债能力可占25分,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各占15分;其次,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可依据其对相应公因子的贡献度及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评分规则的设置。首先,规定评分值的上限和下限,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规定上限的一个波动区间为正常评分值的1.5~2倍;至于下限,由于企业的某一财务指标可能存在非正值的情况,理应计算负值得分并在总得分计算中予以扣减。因此,本研究认为下限的设定不是必需的。其次,标准值的设立:一般情况下,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是合理的。最后,设定评分的计算步骤:①每分比率的计算,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评分值);②调整分的计算,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③总得分的计算,总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三、实证分析

(一)利用因子分析构建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1.选取63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作为分析基础。

2.构建指标库。本研究以CSMAR数据库为初始指标库,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短期和长期)、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4个方面共挑选22项指标进行分析,指标库如下。

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流动资产净利率、固定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资产报酬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每股收益增长率。

3.构建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继而从企业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出发,选取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项指标来取代抽象因子的作用并以此构建沃尔评分法的指标体系。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

本文利用SPSS16.0对上述22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方差解释表结果得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26%左右,前六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6.553%(≥85%),解释作用比较明显,基本涵盖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选前6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公司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6个因子对于挑选原始指标的意义,本文给出经过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因子1代表短期偿债能力,因子2代表盈利能力①,因子3代表长期负债能力,因子4代表营运能力,因子5代表盈利能力②,因子6代表成长能力。综合看来,这6个因子确实衡量出了农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这4方面的表现,因子分析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每一公因子以挑选出相应原始指标,构建最终的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

对于因子1,根据载荷矩阵,相关性较大的是速冻比率(0.971)、现金比率(0.950)和流动比率(0.944),都属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对于因子2,相关性较大的是流动资产净利率(0.983)、资产报酬率(0.969)和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0.951),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因子3,相关性较大的是权益乘数(0.931)和产权比率(0.931),两者皆可用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对于因子4,相关性较大的是总资产周转率(0.939)和存货周转率(0.904),属于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对于因子5,相关性较大的是权益净利率(0.921),亦可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因子6,相关性较大的是营业利润增长率(0.947)和净利润增长率(0.945),衡量的是企业的成长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上述从公因子中选取的各项指标均能很好地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等4方面的表现,且各能力指标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精简实用,本研究将采用相关性分析对相应指标进行最后的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对于速冻比率、现金比率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59,而现金比率与流动比率的相关系数为0.919,由此可见,速冻比率更具代表性。

对于流动资产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和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流动资产净利率与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9,而资产报酬率与息税前利润与资产比的相关系数为0.977,由此可见,资产报酬率更具代表性。

对于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由于其相关系数为1,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原沃尔评分法中评价指标产权比率作为代表性指标。

对于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依实践应用,相对于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对于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更具代表性。

对于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考虑到企业在净利润财务核算中还需考量营业外收支等其他因素,营业利润增长率则更能直接反映营业收入规模的成长能力,具有代表性。

因此,基于因子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并考虑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本研究最终选择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速冻比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共6指标作为农业类企业沃尔评分法的参考指标。

(三)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

如前文所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分值权重可设为0.45:0.25:0.15:0.15。而对于盈利能力下面的资产报酬率和权益净利率,考虑到它们是从不同的公因子下提取,意味着其各自衡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某一方面,则应给予相同的权重,即1:1。同理,对于偿债能力下面的速冻比率和产权比率,由于其各自衡量的是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故也应给予相同的权重,即1:1。

(四)农业企业沃尔评分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农业企业沃尔评分法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四、总结

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出的6项相对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对于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确定指标权重及各指标评分方面,提出的方法均以提高评价客观性为目的,为农业企业利用沃尔评分法客观定量评价自身财务综合状况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迪.沃尔评分法在实践应用中的改善——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2(04).

[2]刘红梅.对沃尔评分法几个问题的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06).

[3]危高潮.沃尔评分法指标体系的探讨与改进[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12).

[4]王岳武.沃尔评分法的缺陷及其改进[J].财会月刊,2011(03).

[5]罗爱芳.浅议沃尔评分法的改进[J].财会通讯,2011(12).

第9篇:值周情况总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牙周炎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符合其中2项即诊断,①牙周袋形成,深度在3.5cm及以上,X线片显示骨吸收大于1度,牙龈炎症;②牙周袋溢脓;③牙齿松动;(3)患者知情同意,并能配合调查;(4)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妊娠妇女;近2个月使用过抗生素。本次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同时按1∶1配对与病例组年龄差距在2岁范围内,同一居住地区的健康体检者138例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自行制作口腔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牙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刷牙习惯、负性生活事件(近期生活及精神压力较多)等,对两组患者调查内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1.3评价指标

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共有10条题目,每题目1分,总分为10分,其中总分≥6分可认为了解知识,<6分则认为不了解。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例组牙周情况

138例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比较,其中上下颌相比,上颌有1087个患病部位,下颌有872个患病部位;磨牙有1243个患病部位,前牙和双尖牙有876个患病部位。按照Amaitage推荐标准,138例牙周炎患者,轻中度牙周炎患者112例,占81.16%,重度牙周炎26例,占18.84%。

2.2两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多因素分析

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以否发生牙周炎作为因变量(是=1,否=0),将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和负性生活事件、口腔检查作为自变量,其中牙周疾病知识了解赋值1,不了解赋值0;吸烟是赋值1,否赋值0;每日刷牙次数0次赋值0,1次赋值1,2次及以上赋值2;刷牙时间小于2min赋值1,2~4min赋值2,>4min赋值3;负性事件有赋值1,无赋值0;定期口腔护理是赋值1,否赋值2。结果显示:牙周疾病了解情况、刷牙次数和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是牙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定期口腔护理比值比最高。

3讨论

3.1牙周病患者对致病危险因素知识的了解对预测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牙周炎主要是由各种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3-5]。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的基本条件,但随着对牙周炎病因机制研究的深入,很多证据显示大多数牙周组织损害并不是由病原菌直接引起的,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才是真正的元凶。牙周炎的发生与包括基因、种族、年龄、环境、先天免疫缺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6-9],因此对牙周病患者致病危险因素的询问、检出和评估危险因素对制定治疗计划和预测疾病治疗反应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考察了性别、经济情况、对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等因素,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定期口腔护理、对牙周疾病了解情况、刷牙次数和时间均是牙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2负性生活事件的减少、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次数可明显减少牙周病的危害

吸烟是公认的牙周病危险因子[7],现代临床实验研究提示吸烟与牙周病在多个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降低局部氧张力和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导致口腔卫生较差,牙面菌斑和色素沉积多,牙结石形成增加;抑制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生长,从而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降低牙槽骨矿化组织的比例,加重牙周炎性牙槽骨的吸收。有研究[8]表明牙周炎与牙结石量呈明显正相关,但牙周病的致病原因并非是牙结石本身,而是牙结石面的菌斑,牙结石的多孔结构为菌斑的积聚提供理想的环境,因此去除牙结石是牙周治疗和疗效维护的基本原则。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机构都曾提出按照正确方法刷牙并保证刷牙的次数可以明显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和牙结石的产生[9]。本实验中对照组的每日刷牙次数和时间明显高于病例组,再次印证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助于预防牙周疾病的产生。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有助于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预防口腔感染,促进口腔功能正常。护理方式多种多样,除医院或牙科诊所提供的专业护理外,病人或健康人都应该在家使用牙线、舌苔刷、口腔护理液等在日常刷牙后进行额外的清洁护理工作,进行过种植修复的患者更加应该注意[10-13]。负性生活事件与牙周炎的产生呈正相关,这可能与不良情绪、压力等所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有关,如内分泌的改变有可能影响唾液的成分和质量,影响牙周微循环[14]。

3.3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率和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