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精选(九篇)

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

第1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一、补齐积累的短板,引来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于中年级学生而言,积累就是他们习作的源头活水。只有补齐了积累的短板,有了足够丰富的素材,学困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1.观察起步

大文学家鲁迅告诉我们:“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我深以为然,并且极力践行课堂习作从观察起步。

中年级学生还没有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我这样指导学生去观察:首先告诉他们观察要有方法、有顺序,接着我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让动点观察法、定点观察法、静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联想观察法一一进入学生的视野。

有了观察的方法储备,我再抛出第四单元的观察任务:

1. 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走近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静坐时、站立时、休息时)?

2.用心看看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是怎么吃的?

3.仔细瞧瞧小动物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很显然,要完成三个观察任务必须综合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持续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因为观察指向明确、任务细化,观察的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观察行动中。

2.竞赛激励

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典型的表现就是有观察的热情,但往往不能持久,最易导致观察活动半途而废,使积累大打折扣。所以把孩子们领进了观察的大门,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他们将观察进行下去。

3.练笔跟进

有了观察的基础,有了竞赛的激励,还需要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写观察日记是积累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我布置学生练笔:写小动物观察日记,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诉诸笔端,加深体验。

如我班刘诗怡同学写的小金鱼观察日记系列,可有意思啦:《小金鱼到我家》着重写金鱼的样子;《爱抢食的小金鱼》《金鱼怎么啦?》主要观察了金鱼的生活习性;《金鱼跃“鞋”门》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写了金鱼跳到鞋子里的独特经历,读来令人捧腹大笑……

大量的练笔帮助学生理顺了思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又为教师了解学生习作基础、确定课堂习作的指导重难点提供了事实根据。可谓一举三得。

观察,竞赛,练笔,补齐了学生积累的短板,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事物,经历了心灵的体验,有了练笔表达的思考,源头活水滚滚来。

二、撩开思维的窗帘,承接清新阳光

学生脑中有了满满的观察与积累,如何将积累的素材转化为血肉丰满的作文,还有一个分析比较、思考完善的过程,因为写作实际上是积累的再现与深化。怎么启发学生思考,撩开思维的窗帘,承接那清新阳光呢?

1.精心预设,大问题定向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所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唤醒性情绪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

《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开课创设出的是一个盘点观察式的问题情境:课前,你观察了哪种动物?它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哪种动物?”说观察的动物名称,没有思维难度,起点低,很容易引领学生进入角色,课前的观察积累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没有表达障碍,几乎人人能开口。“它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学生的思维定向――“特点”,导引学生从外形、性格、生活习性等方面展开思考,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但又没有束缚住他们,因为可以任选一个方面思考、表达。

2.顺学而导,小追问启思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习作教学启思更要做到:因生而异,因“说”而异,顺学而导。

三、耕耘方法的土壤,绽开习作百花

朱熹曾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是沟通读与写的桥梁,教材习作更要借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得法,得言,进而仿说,仿写。

1.例文得法

《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习作课上,我是这样指导的:怎样写生活习性,让动物活灵活现呢?我们先来看看《白公鹅》一课的一个细节描写。

PPT出示《白公鹅》片段“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引导赏析:这个语段主要写什么?作者怎样写白公鹅走路这一动作细节?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通过理答与追问,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出“分解动作过程”的方法要点。

小结与点拨:作者用了4个准确的动词“抬、合、摆、放”,把白公鹅走路的动作分解成了四个小动作,这就叫分解动作过程。

2.范文引路

用“动作分解法”写动物的活动,在同学们的动物观察日记中就有呢。瞧瞧。教师出示学生例文例句,引导品读,引导赏读。

来自同伴的习作例文更易打动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模仿欲望。在强烈的竞争意识驱使下,孩子们会更用心地品读,在品读中,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一步得到印证。在强烈的模仿欲望推动下,孩子们会更投入地赏读,在赏读同伴优秀的表达方式、优美的习作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得法、得言水到渠成。

3.仿写定型

接下来让学生针对自己观察的动物细节进行动作分解仿写训练。仿写训练不仅定型了方法,还闪亮了细节。

习作课上,学生品评着仿写的片段,分享着自己成功的动作描写,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跃跃欲试……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例文已经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动作分解法帮助孩子们触摸到了写作的门径。

第2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一、培养写话兴趣,使学生乐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识字量不多,因此,我们应试图让孩子明白,用笔写东西其实很容易,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让他们从一上学就有作文难的心理负担。可见保护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闪光点,培养写话兴趣

要保持学生写话的兴趣,就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作文,教师应“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在学生写的一两句话中找出闪光点,充分肯定,给予表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写写今天的天气。有的学生写“今天真热呀!”我就肯定他:“你都会用感叹号了,好棒!”有的写“今天天气晴朗。”我则表扬他:“‘晴朗’这个词用得真好!”有的写“太阳公公笑眯眯却看着大地,小草弟弟、花儿姐姐和大树爷爷在风中快乐地唱着歌、跳着舞万物充满生机”。我则赞扬他:“呀,你能看到太阳公公的笑脸,听到花、草、大树的歌唱,真是太了不起了!”可见,降低写话门槛,就能让学生少些拘束,多些真情的流露,学生的语言也会更具灵性、个性。在教师清新的话语中,学生写话的劲头便更足了。

(二)画写结合,保护学生写话兴趣

由于识字、写字的限制,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很难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全部想说的话,因此,我尝试着降低难度,让学生由画到写。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画出来,然后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渐渐爱上了这种“写写绘画”的写话方式。很多学生把自己写的绘画日记汇编成册,当成宝贝一样地随身揣着。在一次班级小组接力跑步比赛中,我班第四组学生虽然拼尽全力,但还是输了。有的同学难过得哭了起来。事后好多同学拿出了自己的绘画日记本,开始写话。一个平时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画了一幅画:几条跑道,几个正在赛跑的学生,一个学生被甩在最后。在画面的旁边,他写道:今天,我们小组跑步比赛输了。我很难过。我真的很想哭。这种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观察所得,又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和写话的兴趣。

(三)设立小朋友“流动日记”,提高学生写话兴趣。

在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根本成功的机会。为此,我在班级设立了小组“流动日记”,让每次写话写得较好的同学,把作品抄在上面,作为班级的写话范文,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学习。这样既是对对写得好的同学的一种表扬,又是对其他同学的一个促进。这种方法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效果非常显著。有的学生经常把“流动日记”拿去学习、借鉴;有的小组经常清点本上发表的日记,惟恐落后于其他小组。总之,学生都在积极地、认真地对待每次写话,都希望自己有更多的作品出现在“流动日记”上。这种竞争机制,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表达,喜欢写话,觉得那是一种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提高写话能力,使学生善于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自由了,却摸不着边了,到底该写什么?怎么写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使他们善于写话。

(一)凭借教材,模仿起步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教材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在写法上也相当有特点。因此,可依托课文,模仿文中的句子进行写话训练,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子迈出写话第一步,使学生在仿写中掌握技巧,提高写话能力。如在教苏教版第二册课文《鲜花和星星》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创编,学生创编如下:我最喜欢满树的果子,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真比地上的蔬菜还多。我最喜欢满地的西瓜,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真比树上的桃子还多……形式是课本中的,而内容却是他们在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这说明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生活与习作联系起来了。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得到了锻炼。

(二)引导观察,训练表达条理性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这就需要老师加强指导,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如观察静态事物时,告诉学生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写植物时,可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顺序……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还要让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模、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立体形象。

(三)激发想象,提高表达能力

有人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实践证明:低年级儿童能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自由联想,想象丰富而独特,甚至还有奇思妙想。如《小兔云南瓜》是苏教版《天天练》中的一道看图写话题。图片中没有出现一幅关键画面,而是让学生想象:小兔是怎样将南瓜云回家的?然后将结尾补充出来。学生静思默想后,各种方案纷纷出台。有“滚”南瓜的,有用车将南瓜拖回家的,有请人帮忙将南瓜抬回家的,有将南瓜切碎一块块搬回家的……看着学生天真烂漫的想法,真让人回味无穷,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可见,让学生进行想象性的写话不仅能扩大写话的范围,还是促进学生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3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一、由浅入深,指导写话方法。

一年级学生最初接触的写话就是用学过的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训练的方式有:选词填空,补充句子,连词写话,用词写话,扩充句子,看一幅图写一句话,看一幅图写几句话,看几幅图写几句话,并能连几句话成一段意思连贯、语句通顺的话。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常常颠三倒四和错用词语,不能有条理、连贯地写话。于是,我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辨析近义词,理清词序,把几句条理紊乱的话,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空间、时间)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条理化或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关联词,如连词、时间副词等,使几句话的内容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说几句话或写一段连贯话的能力。

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写话能力的逐步提高,再通过扩充句子的方式,训练学生把一段话写具体、生动。例如: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引导学生对“吃饭时,我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我把它扔了,妈妈批评了我。”这句话进行扩充。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扩充,写清了什么时间、桌上的饭菜怎样、“我”怎么吃饭、怎样扔米粒,还写了妈妈批评我时的神情和语言。有些同学还能结合自身体会,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样的指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二、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接着,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年迈的奶奶、有病的阿姨、受伤的乘客……”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富有激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太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想好后再说,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完整、连贯。要有头有尾,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并准确使用普通话。鼓励学生用词恰当、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训练时,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胆小不敢说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语言表达新颖独特、有个性的学生,及时给予赞扬。使学生兴趣盎然,语言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写话要求:“把自己刚才精彩的发言写下来,让家人、朋友看”,学生充满信心去表达,收获自由写话的乐趣。

三、看图说、写,感受写话乐趣。

图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因为它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级思维的特点。因此,低年级写话的训练形式以看图写话为主。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说话、写话练习,使学生能写几句连贯的话,表达简单的内容。低年级学生,观察图时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在观察时他们容易被最感兴趣的局部画面所吸引,忽略整体画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看一看图上画的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以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具体有顺序地观察景物,认清画面中的环境,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再指导学生具体观察人物,看人物的外貌、年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及心理活动。

四、重视听、写,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在听清、听懂两个方面加强训练。对刚入学的学生,上课时我要求他们“眼睛看老师,耳朵仔细听,大脑认真想,不懂就要问──做一个‘聪’明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就能听清老师说的话。但听清并不是最终目的,还必须听懂。要让低年级学生听懂别人讲的话,就要教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句式。如某某在做什么,某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在让低年级学生听较长句子时,要求学生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项内容。长期训练,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养成了集中精力听、用心记的好习惯,还开阔了眼界,扩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为写话训练奠定了基础。

五、学会观察,积累写话素材。

第4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据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说话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事物,怎样看图说话,然后怎样看图写话,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课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具体;既要学生感兴趣,又要学生愿意说,不要向学生灌输现成的观察所得,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心里话,写心里话。在进行说话课的教学时,要使每个学生既觉得有内容可说,又感到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说话课时,要与学生读的内容、读的训练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该按照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补充、选择一些合适的图画。教师还可以用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录像等电教器材作为教学手段组织说话教学。说话课的训练方式,应该按照说写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样化手段。此外,在说话课上,刻意通过口答、朗读和复述等途径,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经过上述的说话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说话基础,就应该写话过渡。过渡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学生动笔之前,让学生说一说,以此引路,然后再写,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之前,所以在说时,让学生尽量放开说,多说点,写的时候,让学生放低写,按一定顺序扎扎实实地写,做到内容既有条理又清楚。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和写话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写观察日记,但不一定天天写。学生在学写观察日记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可以布置同一个观察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各自的观察结果,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的兴趣。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后,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就要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运用自己的观察方法,教师在这方面不要把学生管得太死,要使学生观察的面尽量广,范围尽量大。

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经过低年级

两年的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本功,但是还不够熟练,还应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对词和句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段的训练,教师在进行片段练习时候,要让学生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有条理。要用词准确,并且还要注意每段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逐渐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在中年级开始阶段要以片断练习训练为主,作文教学重点要放在一段话或几段话的片断联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这样持续一年多时间,到中年级后期,学生学会写一两段或几段文字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写的文章加个题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学生向命题作文过渡,然后再逐步练习写独立成篇的文章,为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作文训练做好准备。

三、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年级

通过段的训练,高年级就应该过渡到篇的训练。在让学生进行篇的训练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训练重点,使学生把在课内或课外重点读的内容充分运用到重点写的实践中。作文训练的重点要通过学生每次作文体现出来,但教师在围绕训练重点出作文题目时,要力求出在学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学生只写某一个内容,遇到个别情况,可以允许学生另换题目,写他们自己愿意写的内容,描绘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独特的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表达他们真实的感情。高年级在加强篇的训练时,还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时,不要单单讲求文章的组织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选择具体可信的生活实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思考,积极动笔,写成文章。学生只有有所作为,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总结

第5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陈老师简称陈,本人简称黄)

陈:“黄老师,我看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比较独特,与其他老师的看法区别较大,请你给大家谈谈你的第一个问题:反对演戏式的示范课。”

黄:“我提出这些观点,不是评论这些课的优缺点,而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我个人较反对这种演戏式的教学,反对事先重复讲了多遍的示范课。老师如同导游,学生如同演员,我想教学不是演戏,讲课要遵循学生的第一感觉,要给学生新鲜感、悬念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则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首先要参与,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点,要善于提问题。如果示范课如同演戏,学生已经把整个上课过程背下来,没有新鲜感、悬念感、好奇心,那么教学则失去意义,这种示范课缺乏亲和力、自然感,谈不上有审美的过程,所以我个人比较反对。”

陈:“你的观点是不要重复教学,不要把课上得完美无瑕,有缺点才有改进。你的观点反映比较真实,我们的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情境。请你谈谈你的第二个观点,是儿童美术课还是专业的静物写生?”

黄:“从刚才的画面我们了解到,这位教师着重讲解了有关静物构图、色彩关系等,甚至用了很专业的术语。但上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凭他们的学知水平,他们能理解吗?有没有必要这样教?我想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看教学的对象而活用活教,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像这种教法,感觉是一堂非常专业的景物写生课,而不是儿童美术课。但我不是反对在低年级开静物课,我们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较鼓励想像(加入大胆的想像)画静物。低年级的孩子与中高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有很大区别,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直观感受、直观思维,看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画什么,表现的是一种稚拙。所以我认为讲解课程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对象,成人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孩子,中高年级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低年级孩子。”

陈:“你的观点是要注意教学对象,不要把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能说说你的教学吗?”

黄:“你是说我的美术课教学过程吗?即我平时怎么上课吗?”

陈:“对。”

黄:“我想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审美,教师就是传播美的使者,帮助孩子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细细地品生活,能发现自我的价值。我把美术课当成是孩子们审美的结果,即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的结果。学生对于一个事物,他有观察、了解的阶段,这里有过程、有思考,他观察以后,便会有观察的结果,比如他观察一个苹果,会得到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一个大概的结果;第二阶段是想像的结果:观察了苹果后,他便会有想像的阶段,这苹果对他有什么作用?苹果怎样长出来?为什么苹果就是这种口味而不能有香蕉、雪梨的味道?我不吃它,别人吃又怎样?我又怎么画它?怎样画好看?想像的空间很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像,得到不同的想像结果;第三个阶段是动手的结果:即作画的过程有了观察想像,接下来他们便想动手,我怎么画这只苹果,用什么工具,我能自己创造想像苹果吗?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便有意无意地混入了观察、想像的结果。第四阶段的表现的结果,就是他的画出来后,他所要关注的结果,我画的画漂亮吗?我画的我自己满意吗?我画的过程中我快乐吗?下一步就是找人评价,即第五阶段:补充的空间,当孩子们画完画后,基本上都会找老师:‘老师,我画完了!’这时,你千万别大意,这里有几重意思:1、我画完了,不能再想像了;2、我自我感觉画完了,老师,你能给我指点、补充吗?3、老师,你能鼓励吗?这时学生自己在审美,也是让别人审美。可见老师适当的鼓励或指导很重要,使孩子们在表现的效果上有补充的空间,这也是审美很重要的一环。我平时上课比较关注这个审美过程,这是我的做法。”

陈:“很精彩!看来你对美术课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如果这节课让你上,你会怎么上?”

黄:“那主要看上的对象,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教法不同。这类型的课较适合于四五年级。”

陈:“如果是一年级或六年级?”

黄:“如果是一年级,让他们画水果,陈真实观察水果外,更多的是让他们想像。如画一只想像的苹果,用线去装饰,在老师的鼓励启发下,他可能会画各种各样的想像苹果:有戴帽子的、有手有脚有五官的、会跳舞的、会唱歌的,五花八门,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画法。在低年级,我会尽可能鼓励他们想像,而少讲或不讲专业的色彩、构图关系。如果是六年级,教法又不同。我会用一种观摩的手法,如在上课时,会尽可能展示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的静物作品,告诉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水果蔬菜,我们并没有太多留意,但是经过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居然是这么美的,这么好看。然后,再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表现手法去表现自己观察到的静物,也讲讲色彩关系、构图关系,但不多讲,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陈:“你教一年级、六年级的方法确实不同,是个不错的教法。对教学评价体系,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黄:“是评价老师还是学生?”

陈:“两者都是。”

第6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一、训练说话能力,奠定写话基础

新的语文教材注重对低年级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安排有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从而为写话奠定基础。如在路上,怎样向路上的行人问路;在商店里,怎样与售货员阿姨交流,学着买东西;在家里,怎样和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样,将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生活,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每一天,既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写话时有话可说。

二、激发写话兴趣,培养写话信心

低年级小朋友大多思维还未开窍,写话的意识模糊,谈不上写话的经验,更由于传统的习惯形成了学生“害怕写话”。一是惧怕无内容可写,二是不知从何下手。由此,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具有了写话的兴趣,他们就会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时鼓励,以赞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品。低年级小学生,情感脆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写话成果时,要尽量挖掘其中的优点,并大肆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爱之情。如我在批改学生上交的日记时,对学生写得稍好的地方,我都会用鲜艳的红笔将其用波浪线画出来,并且在日记或写话练习后给予激励性的评语:“你是一个喜欢观察和善于想象的好孩子。”“你选择了生动的词语把××描写得非常可爱,生动有趣,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你太棒了,老师都想不出这些好的词语!”……另外,对于写得好的片段我将其张贴在班级的“写话园地”中,让其他同学参观,朗读,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写话信心。

2.多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我在注重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写话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巧妙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我经常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另外,通过举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话训练。如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中“我长大了做……”在教学时,我首先给大家播放了有关理想的动画,然后让小朋友们走上讲台,说说自己的理想。学生们兴趣高涨,小手举得很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有小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写出精彩的语言。

三、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有话可写

低年级小学生写话主要以看图写话为主。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刚入学的懵懂儿童,他们观察事物随性而为,漫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看图,从图上读出有用的信息。我在平时培养学生观察图时主要采用如下一些方法:首先,整体把握,让学生从图上初步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即这幅画上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什么,画面的主人翁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主次意识。其次,认真观察,局部把握,合理想象。看图的过程与观察客观事物一样,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主到次,把握重点,让学生养成言之有序的好习惯。最后,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此间,注意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从图中想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从图画中引申出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件,使人物形象在语言描绘中更加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四、加强写话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写话

低年级写话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孩子们提供写话的有效指导,从而让他们张开写话的翅膀,自由飞翔。

1.巧妙扩句。教师给出一句话,要求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得更具体,更生动。如教师给出:太阳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出来之前天空是怎样的。通过如此的提醒,让学生逐渐将语句表达的更丰满,更生动。

2.日记训练。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即使是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语句通顺,只要坚持,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第7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作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01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作,是学生以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写作内容,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功,初步掌握运用书面语言能力的练笔。这就启示我们,小学低段写作应该努力激活学生写话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写。面对低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爱上写话呢?

一、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说话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重要的表达方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工夫差不多了,其他三项就容易办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和自由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逐渐达到爱说,会说,主动说。

1.利用课前几分钟说,由于在此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有了想要说的东西,第二天课前说话机会一来,他们常常争先恐后抢着说。有的说“爸爸不讲卫生,袜子脏了都不换,臭气难闻,被妈妈骂了一顿。”有的说:“早餐时,李明把面包给了我。”有的说:“昨天中午,我在十字路口看见一个疯子躺在马路边,样子十分难看。”……此时,堂上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抓住这个良好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谁说得好,谁说得不够好,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按照说话“四要素”的标准去说明原因,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的目的。

2.在看图写话中说。每次观察后要求学生不要急着去写,要经过反复地练说,然后才把话写出来。如教一年级上册《兔子搬南瓜》三幅插图,先由三名学生轮流上黑板指着图说,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有说错或说漏的地方,当即帮他纠正。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去说,第一幅图:白兔到地里收南瓜,南瓜长得太大,小白兔搬不动。第二幅图:小白兔正在想办法,看见熊猫骑车过来,车轮不断在滚动,它想,车轮是圆的,会动,南瓜也是圆的会动吗?第三幅图:小白兔把南瓜立起来,用力推,南瓜动了,它推着南瓜回家去了。被指名的学生说了,又轮到同桌的同学练说。经过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写日记入手,激发写话兴趣

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小学一年级下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造句,摘抄课文中的好句子;二年级上期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学写日记。刚开始写日记时,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简单地用几句话记下来,通顺就行。小学生刚学写话,犹如小孩子刚学走路一样,只要能迈步走就可以了,即使走得左摇右晃,跌跌撞撞也没关系。刚开始,学生只能写两三句话,而且不够通顺,还夹着错别字,甚至没有标点。别着急,只要老师能耐心指导、及时鼓励,慢慢地,学生就能写一段话,而且写话的内容也更丰富了,从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到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从学校课堂中的小插曲到大街上的繁华热闹……眼界宽了,知识面也广了。到了二年级下期,大部分的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写出一两百字的短文了。经常写日记,既锻炼学生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观察能力

现行西师版的课文插图精彩纷呈,非常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很好的资源。教学时,有时先看图再学文,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观察的东西与课文所写的有何异同点;有时先学文再看图,发挥想像,补写课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及求异思维。

(二)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

我对孩子们说,写话题材多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写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写喜欢的人物、景物、植物或动物;可写季节、节日或天气变化;可写梦境、幻想等等。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要说真话吐真情。写话手法不拘形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写话素材。及时表扬,号召其他孩子向其学习。这样,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越来越多,写话的佼佼者也会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写话兴趣也就更浓。

四、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写话愿望

小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老师要敏锐地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表达对学生的赏识。每次写话之后,教师要认真检查写话效果,一律采取欣赏、夸奖、鼓励的态度,不作批评。即使学生只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绝不放过”,并且大张旗鼓甚至夸大其词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鼓励他。在短文中看到学生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就用各种符号标出来,告诉他这个词(或句子)用得太棒了,并且在本子上给他贴上一朵小红花或一个“桃子”、“梨子”,甚至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如此有趣的奖励,孩子们的脸笑成一朵花,他能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写话中去吗?每次写话后,教师要尽早抽出时间将有进步的、写得好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写话的乐趣。并定期将学生的好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小作家展示台”里,以鼓励带动学生。心理学家盖茨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老师的赏识、鼓励、表扬都将化作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对写话乐此不疲。“趣”从赏识中来。

总之,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精心的辅导,细心的批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写话水平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严丽萍.一年级写话进步的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15

第8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小语会历时一天半。24日上午,当地老师上了四节研讨课,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安排我评课、讲座、与老师对话。因为老师们视我为老朋友,提问十分踊跃,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老师们提出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以回放:

问: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很多难点问题始终解决得不好,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音相近的复韵母和音节拼读等,学生学起来还是有畏难情绪,请你谈谈怎么解决?

答:对于拼音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拼读方法,不能专靠抽象的讲解,也不必煞费苦心地去编造那些表述不清(也不准确)的口诀之类,而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些难点:一是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二是注重直观教学。例如,平舌音发音要领,不要讲舌尖顶住上牙龈;翘舌音发音要领也不要讲舌尖卷起贴近上颚等,这样越讲学生越糊涂。怎么直观表示出来呢?大家可以跟我学:伸出双手,一只在上,手心向下,手掌呈弧形,以作口腔的上部分;一只在下,手心向上,手掌平伸,以作舌头。当读平舌音时,可以这样演示:下面“舌头尖”顶住上面手指的第一关节,即是上牙龈;当读翘舌音时,可以这样演示:下面“舌头尖”卷起,贴近上面手掌心,即是上颚。这样的演示,使发音要领一目了然。三是以游戏促演练。诸如通过在“知识树”上摘果子、打扑克、找朋友等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拼读练习;通过歌舞表演和模特儿表演(演员服装上挂嵌字母卡片),辨析易混的复韵母或认读直呼音节等。四是注意实践运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求一定要降下来,对汉语拼音的巩固和运用,可以在以后的学习运用中达成。

问:我觉得,一年级识字教学比较重要,阅读课教学内容多,例如要理解、背诵课文等,到底阅读中的识字怎么教?

答: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问题,是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为什么说是个大问题呢?一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不落实识字和写字就偏了,就没有凸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二是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写字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把识字写字边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形成“胎里旱”。我们北方有一句俗语:“人生就怕‘老来穷’,庄稼最怕‘胎里旱’!”也就是说,不重视识字写字的阅读教学,给学生留下的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关于怎么教的问题,我这里强调三点:一是不要把识字与读书割裂或对立起来,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读结合,以读固识”;二是要避免繁琐分析,把理解降下来;三是要把写字挤进,特别是一年级,写字最好都在课内完成,课外不要留有写字作业。下面我想从两个侧面举例子说说。

一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一位老师在教《家》一文时,先拿出“白云”“小鸟”“种子”“鱼儿”四种头饰,告诉学生这四位都是大自然的宝宝,你们喜欢谁,就上台拿谁的头饰戴上。学生戴上头饰后,师说:“你们都是大自然的宝宝了,认识自己的名字吗?”接着,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先把这些词读两遍,然后找出自己的名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后,先认自己的名字,找自己的“家”(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再读别人的名字,找别人的家;最后齐读“我们”,找“我们”的家(祖国)。这样的教学,把识字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酝酿了学生情感,为学生入境动情地朗读课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识字与词语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关键词语的意思。如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 “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的(《升国旗》):谁愿意到前面来做“敬礼”的动作?一生上台前做敬礼动作后,师问:“他做得怎么样?”生答:“他没有立正。”师问:“敬礼时,为什么要立正?”生答:“立正表示对国旗更尊敬。”师问:“课文中的‘您’与这个‘你’有什么不同?”生答:“您”应读“nín”,表示对国旗尊敬。师问:对哪些人说话用这个“您”字?生答:“对老师、校长和长辈。”师问:“称国旗为‘您’说明什么?换用这个‘你’行吗?”生答:“不行,这样对国旗就不尊敬了。”师:“好,同学们,带着对国旗崇敬的心情,练读这两行诗,再练读全文,注意把‘您’读准。”

问:我们的阅读课,在引导学生读书训练时,好像总做不到位,

研修

到底问题在哪儿?我们也说不清楚。请你谈谈应该如何进行读书训练呢?

答:阅读课应该以读书训练为重点目标,书如果读不到位,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当前阅读课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碎”的问题。而“碎”的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牵”着学生学习。由于把课文肢解碎了,学生就不能自主地体会感情、体验情景,就不能呈现出个性化阅读的理想境界,以至于一个班级,甚至于一个学校学生的朗读都是一个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建议老师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变碎读为整读――整体地读,有联系地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孤立地读。只有整体地读,有联系地读,学生才能拥有自主读书的时空,感悟和想象才变为可能。只有这样,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才会形成,才能做到“三到”:“眼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句;“心到”――瞻前顾后,潜心会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到”――圈画截取,标记批注,摘记评价等。

二是变教读为悟读――有层次地读,深入地读,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浮躁地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感悟、想象能力,对于现代文的阅读,不需要老师作过多的讲解,要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读感悟、想象。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很多,其中宋代教育家陆九渊的主张很值得我们思考:“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他强调的是读书要重视感悟、玩味、揣摩。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课文嚼碎了,口对口地“喂”学生,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自得其乐,自得其用。

三是要变死读为活读――入境地读,动情地读,而不是追求技巧的捏腔拿调地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真切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的朗读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围着我说了很多溢美之词和感谢的话:“你们来培训一次,就增加了我们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份喜爱和热情!”“听了您的讲解,我们越来越喜欢你们的培训,苏教版的培训对我们的帮助就是大。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委们和我们一线老师的心贴得最紧!”

25日下午,吴主任强烈挽留我看看东至的历史遗存文化。东至县是1959年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得名。东流原为江西省彭泽县的属地,晋代陶渊明曾在此做过县令;至德是尧乡文化的发源地,因相传舜帝躬耕于此,故有“尧舜之乡”的称号。我们首先来到牛头山,参观了陶公祠。陶公祠的门楼不大,两侧有楹联一副:“逢盛世定不作桃花源记,遇明君哪得赋归去来辞。”这副楹联既写出了陶公的生不逢时,又赞颂了陶公的高风亮节。进入大门,里面是一个不大的院落,正厅中央有一尊陶渊明的塑像:古铜色的陶公,身着宽大的汉服,右手背于身后,左手挽于胯间,头部微微扬起,双眼凝视远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样子。厅内一副对联,准确而高度地评价了陶渊明的人格和成就:“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大厅的四壁,是具体介绍陶公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看了这些展览,我对盛传于网络的一种语文教材选文观点有些感触,并对吴主任说:“现在有人主张,语文教材应该选用经典文章,不应使用时文。这个观点我们是不能完全接受的。因为语文教材不能没有时代性,排斥时文,就是排斥时代性。好像陶渊明的田园诗并不被当代所认可,据说是宋代才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确定和巩固了应有地位。这就是说,经典都是从时文中产生的。教材选文,不能只盯着经典,我认为选文的最基本原则应该是两点:一是文质兼美,二是适合学生阅读。”吴主任点头认可了我的观点。

晚饭后,吴主任和东至县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黄老师来到我的房间,黄老师说:“孙老师,您来东至讲学,我们获益最大,没有什么表示,给您两袋茶叶喝。这是我从茶叶店刚买的散装秋茶,只有这样散茶,才能保证是新茶,我们当地人认为秋茶比春茶更好。这两天的相处,您给我的印象是亲和、平实,所以,我们就不考虑‘排场’了。”他和我边说边包扎着茶叶,并告诉我在汽车上怎么摆放,回家后怎么储藏,言谈举止透射出的是真情、关切和恋恋不舍……

由安徽省广德县教研室和桃李园学校合作申报的、2012年安徽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活动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教学实践,于2014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专家组结题鉴定。

本课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来自于2008年4月,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全省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等几位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现在,总结形成以“二次活动、整体谋划、追求落实单一课时目标”为核心特点的、活动化作文教学特有的模式。活动组织和表达指导两方面教学模式方法简明、易操作;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适应师资水平、学生素质薄弱的农村地区学校教学需求,可以帮助教师轻松教作文、学生轻松练写作,扎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将活动化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流程总结如下:

一、 词句表演,快速入境

方法:选择符合本次写作活动情境的词语三两个、句子一个,教师说词句,学生表演。

有利于学生进入较好的观察状态,增强主动观察的意识,以愉悦、轻松的心情参加活动。词句表演情境,与后面活动的精彩点有相似处。在一次活动中,类似的镜头一经出现,学生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到精彩点,并强化瞬间记忆。学生入学前在比较孤独的环境里成长,即便是最简单的活动,他们也会玩得非常尽兴,在这种状态下,更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打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一次活动,指导方法

方法:组织第一次基本游戏观察活动,在指导观察交流中,教给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要求围绕“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最精彩的――”,说出细致的描写语言:“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导交流。(1) 策划活动,一波三折。为了提高观察的实效,要想办法快速完成活动过程,拉长时间和空间,以丰富活动的体验。(2) 设想要点,有的放矢。活动前,可以指导学生猜想活动可能会出现的精彩点,活动过程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规律,也就提升了能力。猜想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好观察的准备,为后面环节教师的指导产生作用,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指导效益。(3) 强化记忆,突出要点。第一次活动一结束,要组织两人一组的互说精彩活动,然后才能指导全班交流。学生纪实能力的薄弱点是快速遗忘,往往一个小小的干扰,就加速了遗忘。(4) 活用例句,有序交流。教师的作用是根据活动真实发生的实际,指导学生把细节说具体、说生动。写作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心里想写的话逐步说出来就行了;写作能力差的教师,可以借助外力,多准备几个例句,记在心里,就能指导学生顺畅表达了。

三、 例文学习,科学引路

第9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四年级范文

一、“看”写

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一、二年级的孩子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还不懂如何选择写话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地开发蕴藏在身边的课程资源,帮他们“找米下锅”。我时常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新奇、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有序地观察;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让他们用心地体会,孩子们就能轻松地找到下锅“米”了。春天,我带孩子们欣赏绿草红花;夏天,我带孩子们听听蛙语、鸟叫、蝉鸣;秋天,我带孩子们捡拾落叶;冬天,我带孩子们观看雪景。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说写反差大。说时往往头头是道,写时却常常提笔忘字,不知如何起笔。低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弱,说话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旦进入到写话程序时,教师往往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一下子没有任何依据,就很难下笔。望文生畏,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尽如人意了。要想改变这种结果,使学生写话内容具体,条理顺畅,就要求老师在说话的基础上,把重点内容板书出来。引导学生依据板书而写,引导学生写具体。如,学校的月季花开了,便带着学生围着花池仔细观察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样子等,然后写出一段完整的话。重点句式,如“有的……有的……还有的”,让学生进行填空式写话。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花池里的月季花开了,有白色的,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它们争相开放,姿势各式各样,像是争着比美,我们的校园真美丽!”这样训练,既保证了语文学科的“原汁原味”,又融进了能力培养的“多维营养”,学生也会在乐此不彼中增知识、长能力。

二、“听”写

引导学生把自己听到的事情写下来。一般是让学生听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叙述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生活片段、寓言、童话故事等(提示学生边听边记忆),听完后用回忆的方法,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原则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听写短句、长句,然后到听写一段话、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听完后,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在语言中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来,这又是很好的写话素材。还可以让学生每天将从同学、老师、父母、电视、广播里听到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写在写话本上。用笔记录每一个新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做”写

组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做的事写下来。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教学需要预设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也可结合时令、节日和少先队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如“春游”、“快乐的六一”、“学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在活动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为打开学生的写话思路服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有一个要求:观察要仔细。平日,让孩子放学后主动告诉父母一天中觉得最新奇、高兴的事,写下来;双休日,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场、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认一认,谈谈所见所闻,记下来;假期里,去哪儿游玩,碰到、见到、听到什么新鲜事儿,也记下来……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倍感有趣的事,所以爱做;因为爱做,所以有心;因为有心,所以好写。 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的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它使学生有话可写。我们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话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动于外。这样写话就成为他们生命个性的展示和歌唱。

四、“画”写